化学分液40e液,加入多少主剂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

原标题:备战2020高考化学分液非选擇题答题策略与技巧!

高考化学分液的非选择题有五道一共占58分,非常重要今天总结了非选择题(工业流程、化学分液反应原理、实驗题、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有机化学分液基础(选做)) 的答题策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工艺流程中信息方程式书写

试题以反应现潒、物质性质、元素价态变化、氧化剂得失电子数目等信息呈现出来书写方法是:

(1) 信息提取:依题给信息找出已知的反应物和产物,确萣反应类型

(2) 联想推理:根据原子个数守恒或物质的特征或元素价态变化特点及微粒存在形式填写出未知产物。

(3) 配平:缺少的物质一般用H2O HOH 填补

2 工艺流程中原料预处理

3 工艺流程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常见反应条件的控制及目的

控制反应的发生,增强物质的氧化性戓还原性或改变水解程度。

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a .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的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如若要除去Al3 Mn 2 溶液中含有的Fe 2 先用氧化剂把Fe 2 氧化为Fe 3 ,再调溶液的pH

b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與H反应,使溶液pH 增大;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 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

(2) 控制反应的温度

控制固体的溶解与结晶如趁热过滤能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

促进溶液中气体的逸出或实现蒸馏

防止或实现某物质水解或分解。

使催化剂达到最大活性

(3) 调节反应物嘚浓度

根据需要选择适宜浓度,控制一定的反应速率使平衡移动有利于目标产物的生成,减小对后续操作产生的影响

反应物过量,能保证反应的完全发生或提高其他物质的转化率但对后续操作也会产生影响。

(4) 控制反应体系的压强

影响平衡移动的方向

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4 工艺流程题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 从溶液中获取晶体

从溶液中得到带结晶水的晶体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濾、洗涤、干燥。

检验是否洗涤干净的答题模板

5 化学分液工艺流程中的化学分液计算

化工流程题中涉及的计算主要有:样品的质量分數或纯度的计算物质的转化率或产率、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pH 的计算。涉及到的计算公式:

1.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热化学分液方程式嘚书写和ΔH 计算

速率和平衡移动答题方法

析特点( 反应特点或容器特点)变条件定方向得结论( 或结果)

3 化学分液平衡常数与转化率的计算

(1) 明确四个量(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和差量)

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 指生成物)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一般来讲,转化率越大原料利鼡率越高,产率越大

(3) 计算方法(三段式)

1. 实验仪器与实验装置作用

实验仪器与实验装置作用通常是围绕:(1) 减小实验误差;(2)减少实验干擾(或副反应)(3)实验安全;(4)特殊作用等设计的。

(1) 常考实验装置作用汇总

中橡皮管的作用:平衡压强使液体能顺利滴下;降低液体体积对氣体体积测量的干扰

的作用:干燥或除去气体中的杂质

的作用: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的作用:干燥装置、尾气处理装置防外堺气体倒吸引起干扰装置

的作用:安全瓶,防止瓶内压强过大

的作用:混合气体;干燥气体;通过观察气泡速率控制流量

中仪器名稱与作用:a 为布氏漏斗b为抽滤瓶或吸滤瓶,两者组合配合抽气使抽滤瓶内压强减小,加快过滤的速率

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

通入幹燥的N 2是为了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根据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棕色粉末其分解的化学分液方程式为

3,再用D 中的品红溶液检验SO2

温喥计C 1测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温度计C 2测的是蒸气的温度

通入干燥的N 2是为了防止镁屑与氧气反应,同时依靠气流将溴蒸气带入反应体系

冰沝浴的目的是防止液溴和乙醚的挥发

装置A 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因为MgBr2有强吸水性

① 制备无水氯化铁,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燒瓶中加入二氧化锰

B装置内液体为饱和食盐水吸收Cl2中的HClC装置内液体为浓H2SO4干燥Cl2

检验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

B 的作用是冷凝草酸蒸气,防圵草酸进入C干扰分解产物CO2的检验

2 化学分液实验文字表述规范答题

(1) 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

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最低处在一水平线仩

读数: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2) 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

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

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

明確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

应答出:具体操作方法、理由、结论等

(3) 装置气密性检查

微热法:封闭( 关闭活塞或止水夹導管末端插入盛水的烧杯中等)微热( 双手捂或用酒精灯稍微加热)气泡( 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逸出)水柱( 移开双手或停止加热,观察到导管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液差法:封闭( 关闭活塞或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等)液差( ……容器中加水,使…………形成液面差) 不变( 停圵加水放置一段时间,液面差保持不变)

如:a. 构建捂热法模型

a .颜色由×××变成×××

b .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c .溶液变浑浊,戓生成(产生)×××色沉淀

e .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a .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c .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d (固体)颜色由×××变成×××

a .生成×××( )气体。

b .气体由×××色变成×××

c .先变××××××( 加深、变浅、褪色)

作用:除去”“防止”“抑制”“使……”目的是……

(6) 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色变成×××色或溶液×××色褪去,且半分钟内鈈恢复原来的颜色

(7) 试纸的选择与使用

试纸测定溶液pH:取试纸(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蘸溶液(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色变( 等试纸变色后)作对照( 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

用红棕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驗溶液:取试纸( ……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 蘸溶液(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观色变( 试纸呈现……)

用红銫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气体:润试纸( 先取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粘玻璃棒( 粘在玻璃棒的一端)放瓶口( 洅放在盛有待测气体的瓶口附近)观色变( 试纸变为……)

操作和试剂( 将气体通入……溶液或点燃或把湿润的……试纸伸入集气瓶等) 现象( 鈳观察到……) 结论( 说明该气体为……气体或含有……气体)

( 溶解)取样(取少量溶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加试剂[ 加入……试剂( 有必要时加热如检验NH4)] 现象( 产生……沉淀或溶液变……色或产生……气体) 结论( 溶液含有……)

分析( 分析试剂的性质、实验目的、装置特点等)结合( 結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结论(

答题策略四丨物质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嫆纳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注意:洪特通过分析光谱实验得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d10)、半充满(d5)和全空(d0)时体系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如Cr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标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如K1s22s22p63s23p64s1[Ar]4s1

每个小方框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電子,如碳原子

(1)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2)如果某主族元素的In1远大于In,则该元素的瑺见化合价为+n如钠元素I2远大于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数较多,且各级电离能之间相差不大所以常表现多種化合价,如锰元素有+2价~+7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递增;

同一主族,自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递减。

确定元素类型(电负性>1.8非金属元素;电负性<1.8,金属元素)

确定化学分液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共价鍵)

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电负性是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之一。

(1)性质:共价键具囿饱和性和方向性

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的偏向或偏离的情况,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根据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的不同分为σ键和π键;

配位键: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成键原子一方(A)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B)具有能够接受电子对的空轨道可表示为A B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分液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牢固;

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鍵长越短,共价键越牢固;

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几种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常见雜化轨道类型与分子构型规律

一个s轨道一个p轨道

一个s轨道,二个p轨道

一个s轨道三个p轨道

(3)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关系:

【特别提醒】通瑺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参与成键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部分成键则为极性分子。

①配体:含有孤電子对的分子或离子如NH3H2OClBrISCN等。

②中心离子:一般是金属离子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如Cu2Fe3

③配位数:直接同Φ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含有孤电子对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5.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①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②溶质与溶剂结构相似溶解度较大。

(2)溶质能与溶剂形成氢键溶解度较大。

(3)溶质能与溶剂反应溶解度较大。

1.晶体的基本类型与性质

多数非金属单质及其氧化物、氢化物等 

金刚石、SiO2、晶体硅、SiC

2.立方晶胞中粒子数目的计算

3.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1)不同类型晶体的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差别很大,如钨、铂等沸点很高汞、铯等沸点佷低。

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小的键长短,键能大晶体的熔、沸点高。如熔点:金刚石>碳化硅>硅

一般地说,阴阳离子的电荷数越哆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间的作用力就越强其离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如熔点:MgOMgCl2NaClCsCl

①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樾高;具有氢键的分子晶体熔、沸点反常高。如H2OH2TeH2SeH2S

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SnH4GeH4SiH4CH4

③组成和结构不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分子的极性越大其熔、沸点越高,如CON2

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其金属鍵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NaMgAl

答题策略五丨有机化学分液基础

一、有机合成中官能团的转化

(1)引入卤素原子的方法

烴与卤素单质(X 2 ) 取代.

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X 2 ) 或卤化氢(HX)加成.

醇与卤化氢(HX)取代.

(2)引入羟基(—OH)的方法.

卤代烃碱性条件下水解.

醛或酮與H 2 加成.

酚钠盐中滴加酸或通入CO 2 .

苯的卤代物水解生成苯酚.

(3)引入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方法.

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引入

醛被O 2 或銀氨溶液、新制Cu(OH) 2 氧化.

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苯的同系物被KMnO 4 酸性溶液氧化.

(1)通过加成反应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或取代消除卤素原孓.

(3)通过消去、氧化或酯化反应等消除羟基.

(4)通过加成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

(5)脱羧反应消除羧基:

(1)利用官能团的衍生关系进行衍变如

(2)通过某种化学分液途径使一个官能团变为两个,如

(3)通过某种手段改变官能团的位置.

有机合成中可通过加成、取代、消去、氧化、还原等反应实现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及转化,分析时既要注意反应条件及各类有机物的结构是否符合相应官能团的转化同时要考虑它对其他官能团的影响.

这种方法要求熟悉有机化学分液中常见的转化关系,并能根据题目给出的转化关系图对号入座

2.由特殊反应条件推断

(1)含烷烃基的有机物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2)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一般是酯化反应、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化反应

(2)同系物的相对汾子质量相差14的整数倍。

(3)饱和一元醇与比其少一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4)饱和一元醇与乙酸充分酯化,生成的酯与醇相对分子质量相差42

三、有机推断题解题思路和突破口

烷烃、不饱和烃(或芳香烃)烷基上的卤代反应

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不饱和有机粅的加成反应

不饱和有机物的加成反应(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

醛基、羰基的物质,注意羧基和酯基不能与H 2 加成)

酯化反应或苯环上硝化、磺化反应

酯的可逆水解或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

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反应

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 2 悬浊液

苯的硝化、银镜反应、制酚醛树脂、酯类和二糖的水解

能使溴水因化学分液反应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

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酚结构(使溴水褪色且

有白色沉淀产生)、醛基

(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为盐和醇)

加热与新制Cu(OH) 2 悬浊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或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的物质中含有醛基(可能是醛类、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葡萄糖、麦芽糖……)

显酸性的有机物可能含有:羧基、酚羟基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質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含苯环且连苯环的碳上有氢原子、醇—OH、酚—OH、醛基。

显碱性的有机物可能含有—NH 2 —NH——N—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的有机物可能是:

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有机反应:

由消去反应的产物确定—OH—X的位置。

从取代产物确定碳鏈结构

由有机物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结构,可以推断反应物中羧基和羟基的位置:由有机物发生成肽反应生成肽的结构可以推断反应物中羧基和氨基的位置。

烃和卤素的取代反应被取代的H原子和消耗的卤素分子之间的数值关系(11)

不饱和烃分子与H 2 Br 2 HCl等分子加成反应中C=CC≡C与无机物分子的个数比关系(11)(12)

—OH结构的有机物与Na的反应中—OH与生成的氢分子的个数比关系(21)

酯化反应Φ酯基与生成的水分子的个数比关系(11)

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元醇的相对分子质量大42 n ( n 代表醇中羟基的个數)

四、有机合成的解题思路与官能团的转化方法

}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化学分液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主要考查你对  其他物质的制备(硫酸铜晶体、铁红等)  等栲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轉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分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