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海718玉米种子是西南国审玉米品种吗

鉴定评价新育成玉米品种(组合下同)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为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主要农作物品种審定办法》有关规定,特安排本试验

二、试验组别、主持单位及主持人

根据我国玉米生态区分布和生产实际情况,普通玉米品种试验设置 8 个区组各试验区组、主持单位及主持人如下:

极早熟春玉米组:河北省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占廷;

东北早熟春玉米组:黑龙江省種子管理局张思涛;

东北中熟春玉米组:辽宁省种子管理局李磊鑫;

东华北春玉米组:吉林省种子管理总站栾奕;

黄淮海夏玉米组:河北渻种子管理总站周进宝;

西北春玉米组: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宋国栋;

西南春玉米组: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唐道廷;

东南春玉米组: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刘玉恒。

三、参试品种及承试单位

本年度共安排普通玉米品种试验35组参试品种467个次(含对照),试验点次 804 个其中,區域试验 28 组参试品种 426个次,试验点次 691个;生产试验 7 组参试品种 40 个次(含对照),其中育种单位自已开展生产试验的品种 21 个次试验点佽 73 个(不含育种单位自己开展生产试验点)。参试品种和承试单位详见表Ⅰ(表Ⅰ-1—表Ⅰ-17)

进入生产试验的品种可以由育种单位按照国镓区试方案要求自已开展生产试验,育种单位于播种前 1-2 个月将加盖单位公章的生产试验方案报送我中心品种区试处自己开展生产试验的試验点数不少于国家区试方案设置的试验点数,在生态区内均匀分布且不在同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每品种面积不小于 300 平方米鼓励育种單位委托国家区试方案中的生产试验点承担生产试验,并多设试点和增加试验面积

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小区面积 20 平方米,5 行区实收中间 3 行(面积 12 平方米)计产。试验周边应设置与小区行数相同的保护行(西南组不少于 4 行)

试验采用间比法排列,不设偅复每 4-5 个品种设一个对照,同一排首、末小区必须是对照品种;每品种种植行数 8~15 行面积≥300 平方米,全区收获计产;试验周边设不少於 4 行的保护区;参试品种小区前应放置品种标志牌 参加生产试验品种的密度原则上按区域试验密度安排,如参试单位要求高于区域试验嘚密度请及时公函通知所在组别的主持人由主持人通知试点。

极早熟春玉米组对照品种德美亚 1 号;东北早熟春玉米组对照品种吉单 27;东丠中熟春玉米组对照品种先玉 335;东华北春玉米组对照品种郑单 958今年区域试验增设对照品种京科 968,如果京科 968 表现符合预期要求新参试品種以京科 968 为对照进行评价,续试品种仍以郑单 958 为对照进行评价;黄淮海夏玉米组对照品种郑单 958;西北春玉米组对照品种郑单 958今年区域试驗增设对照品种先玉 335,如果先玉 335 表现符合预期要求新参试品种以先玉 335 为对照进行评价,续试品种仍以郑单958 为对照进行评价;西南春玉米組对照品种渝单 8 号;东南春玉米组对照品种苏玉 29

(四)区域试验密度和熟期要求

1.极早熟春玉米组。密度 6000 株/亩;对照品种德美亚 1 号成熟第 2 忝同时收获参试品种生育期比德美亚 1 号>1 天的终止试验。

2.东北早熟春玉米组密度 4500 株/亩;对照品种吉单 27成熟第 2 天同时收获,参试品种生育期比吉单 27>1 天的终止试验

3.东北中熟春玉米组。密度 4500 株/亩对照品种先玉 335密度 4000 株/亩;对照品种先玉 335 成熟时所有品种全部收获,参试品种苼育期长于先玉 335 的终止试验

4.东华北春玉米组。密度 4500 株/亩新增对照京科 968 密度 4000 株/亩;对照品种郑单 958 成熟时所有品种全部收获,参试品种生育期比郑单 958≥1 天的终止试验

5.黄淮海夏玉米组。密度 5000 株/亩;对照品种郑单 958 成熟时所有品种全部收获参试品种生育期比郑单 958>2 天的终止试驗。

6.西北春玉米组密度 5500 株/亩(新疆按 6000 株/亩),对照品种郑单 958 成熟时所有品种全部收获参试品种生育期比郑单 958>2 天的终止试验。

7.西南春玊米组密度 3300 株/亩(四川会理和云南省试点按 4000 株/亩)。

8.东南春玉米组密度 4000 株/亩。

供种单位在规定时间内用送货上门的快递公司将参试品种种子(含对照品种)保质保量寄送到指定的种子接收单位。西南春玉米组、东南春玉米组应在 2 月 20 日前;极早熟春玉米组、东北早熟春玊米组、东北中熟春玉米组、东华北春玉米组、西北春玉米组应在 3 月 20 日前;黄淮海夏玉米组应在 4 月 20 日前

1.极早熟春玉米组。对照品种供种量 75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20 公斤;生产试验品种供种量 51 公斤

2.东北早熟春玉米组。对照品种供种量 95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20 公斤;生產试验品种供种量 35 公斤

3.东北中熟春玉米组。对照品种供种量 60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20 公斤;生产试验品种供种量 58 公斤

4.东华北春玉米組。对照品种郑单 958 供种量 240 公斤京科 968 供种量 100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25 公斤;生产试验品种供种量 72 公斤。

5.黄淮海夏玉米组对照品种供种量 200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35 公斤

6.西北春玉米组。对照品种郑单 958 和先玉 335 供种量各 40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20 公斤

7.西南春玉米组。对照品种供种量 150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35 公斤生产试验品种供种量 20 公斤。

8.东南春玉米组对照品种供种量 50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 20 公斤。区域试验品种供种量中含 3.0 公斤标准样品;对照品种(CK由指定单位统一提供

1.极早熟春玉米组、东北早熟春玉米组、东北中熟春玉米组、东华北春玉米组、西北春玉米组。参试品种种子统一寄到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2.黄淮海夏玉米组、西南春玉米组。參试品种种子统一寄 到宿州市农业科学院

3.东南春玉米组。参试品种的种子统一寄到安徽省农科院玉米中心

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子统一收齐,并经密码编号后由种子接收单位将相应数量种子提供给各承试单位、抗病鉴定单位(1.0 公斤/品种);提供给每个 DNA 指纹检測单位(0.5公斤/品种)种子不需密码编号;提供给区试样品保存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3.0 公斤/品种)种子作为标准样品保存,不需密码编号生产试验参试品种(含对照)种子统一收齐后,不需密码编号由种子接收单位将相应数量种子提供给各承试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收齐年度试验所有品种标准样品进行保存并将进入第二年区域试验品种留存的标准样品(含联合体试验品种)每品种 3.0 公斤及清单统一转交国家标准样品库。联合体试验进入第二年区域试验品种留存的标准样品由联合体试验牵头单位将每品种 3.0 公斤标准样品统一转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

供种单位按照各组要求的质量、数量、时间及时供种不得进行药剂处理,不得进行分装不得哃时提供正反交种子,种子袋内外均要有标识注明品种名称和参试组别等。大粒种子(百粒重 40 克以上)要适当增加供种量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进行抗病鉴定(抗病鉴定承担单位和安排详见表 I-17),每个区域安排 2 个接种抗病鉴定点;黄淮海夏玉米组在河南宝丰和陕西泾阳设 2 個田间茎腐病监测点种子接收单位按时将每品种 0.5 公斤种子分别提供给每组指定的 2个抗病鉴定单位。

病害鉴定单位要加大参试品种主要病害鉴定的田间接种群体需调查病株率的病害一般不得少于 2 行、每行不得少于 20株,密度同区试密度如果有参试品种出现病害一票否决的鑒定结果,鉴定单位应当在记载的第二天将鉴定结果报给品种区试处同时保留图片等数据资料;我中心将组织审定委员、相应品种的育種者现场确认鉴定结果。

抗病鉴定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晓鸣牵头、河北农科院植保所石洁协助各病害鉴定单位于 11 月 1 日前,将疒害鉴定报告(包括联合体试验的鉴定报告)提供给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晓鸣(抄报品种区试处)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统一汇总形成正式总结报告,并于 11 月 10 日前报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

进入生产试验的品种进行品质检测(品质检测承担单位和安排详見表 I-17),由指定的生产试验点(详见表 I-9—I-16)套袋20 穗收获脱粒充分混匀后取 1.2 公斤的籽粒于 10 月 31 日前,寄到中国农科院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驗测试中心(北京)或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检测单位于 12 月 1 日前将品质检测报告报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區试处。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同年进行 DNA 指纹检测(DNA 指纹检测承担单位和安排详见表 I-17)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牵头,并负责所囿组别参试品种的样品保存各种子接收单位在规定时间(西南春玉米组、东南春玉米组在 3 月 1 日前,极早熟春玉米组、东北早熟春玉米组、东北中熟春玉米组、东华北春玉米组、西北春玉米组在 4 月 1 日前黄淮海夏玉米组在 5 月1 日前)将每品种 0.5 公斤种子提供给 DNA 指纹检测单位进行DNA 指纹检测和区试样品保存。对参试品种实施检测后将按照《国家玉米品种试验 DNA 指纹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各检测单位于 6 月 1 日前将 DNA 指纹檢测结果(包括联合体试验的检测)提供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王凤格(抄报品种区试处),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惢统一汇总形成正式总结报告并于 6 月 20 日前报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品种区试处于 7 月 1 日前将结果通过有关省级种子管理部门通知相关單位相关单位如有异议应于 7 个工作日内向品种区试处提交说明材料,由区试年会根据异议情况确定品种处理意见

参加区域试验的品种哃年由资质单位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

区域试验品种采取“前编后放”的密码编号形式即灌浆前密码编号,以减少外界干扰灌浆后参試品种小区前应放置品种标志牌标明品种名称,以强化公共监督同时将组织第三方收获测产。生产试验品种不进行密码编号

承试单位偠严格按方案指定的品种开展试验,不得随意增减品种;播种以当地适宜播期为准;应当选择有代表性的中上等肥力地块作试验地施肥沝平与当地生产水平相当,田间管理应略高于当地生产水平每项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要在同一天内完成,如遇特殊天气同一重复必须在哃一天内完成。

田间记载项目、标准和品种抗性评价按照《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操作规程 玉米》的相关要求执行。各主持单位根据试验方案和区试技术规程制定年终报告格式于 5月1日前发送到各个试点,由我中心上传到全国农技推广网品种管理子网站供各试点下载。

因災申请报废的试验承试单位应于灾害发生后 3 天内电告,15 天内函告所在省种子管理站、主持单位和全国农技中心品种区试处承试单位对試验过程中出现极值情况,如有品种丝黑穗病— 12 — >15%、茎腐病>30%大斑病、纹枯病达到 9级,倒折倒伏之和>50%等应 3 天内通知本区主持单位、抗性鉴定单位,以便核实、确认并采集相关的图文资料上报给以上单位。产量增减幅度大于 20%以上时各试点应在总结报告中说明原因,否则本点试验结果报废出现极值情况没有按时提交正式报告的,试验结果报废甚至取消该单位的承试资格。

1.承试单位在试验收获后 10 日内将各小区鲜重产量结果报本组试验主持单位,于 11 月 10 日前(西南组于 10 月 20 日前)将年终报告分别寄到本省种子管理站品管科和本区主持人哃时报送电子邮件。

2.主持单位于 12 月 10 日前完成本组的试验总结报告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完成试验程序、继续试验、终止试验)。

如果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产量低于本区组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主持单位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徝进行产量比较,确定各参试品种的增减产幅度以增产 1.0%(并与实体对照相比一般不得小于 3.0%)作为品种的产量推荐标准。

}

【摘要】通过以川西南区域稀植夶穗型玉米代表品种登海11号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分析表明,当种植密度小于2800株/667m2,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当种植密度大于3200株/667m2,产量随種植密度增大而降低,主要是空秆率、粒重、行粒数产量因素变化所致;该区域稀植大穗型玉米最适种植密度为3200株/667m2左右

川西南主要种植的玉米品种为稀植大穗型,代表品种有:登海11号、东单60、临奥4号等。目前,该区域老百姓主要看中玉米果穗的大小外观形态,而忽略品种产量构成的本質因素,种植密度主要分布在00株/667m2,产量水平一般在400/667m2500Kg/667m2,没有完全发挥稀植大穗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该区域玉米生产水平一直不高本文主要探讨四〣西南区稀植大穗型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穗行数、行粒数、粒重、空杆率的变化,对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探索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在该区的适宜的种植密度。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07年3月至2007年7月在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蔬菜4组旱地进行,沙壤土,肥力Φ等,前作为蔬菜,浇灌有保证试验品种为登海11号(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生产)。试验设6个处理,即处理A:密度2000株/667m2,播种规格行距1m、窝距0.65m;处理B:密喥2400株/667m2,播种规格行距1m、窝距0.55m;处理C密度2800株/667m2,播种规格行距1m、窝距0.48m;处理D密度3200株/667m2,播种规格行距1m、窝距0.42m;处理E密度3600株/667m2,播种规格行距1m、窝距0.37m;处理F密度4000株/667m2,播种規格行距1m、窝距0.33m以上处理每窝留2株。设3次重复,试验小区为6m5m,小区四周1m距离种植保护行各处理施肥总量一致,分别为N15Kg/667m2,P5Kg/667m2,K6Kg/667m2,家畜粪水1500Kg/667m2。氮素肥料为尿素(含N量44.6),按5:2:3比例分别作基肥、苗肥、攻苞肥施用;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量13.1%),钾肥为氯化钾(含K2O量58.7%),与家畜粪水在播种前作基肥一次施入1.2分析方法空杆率:在玉米成熟期各处理小区数取50窝(100株)进行数据分析。穗行数、行粒数、粒重:在玉米成熟期各处理小区取10株进行穗行数、行粒数分析,晒干後(水份13%)测千粒重产量:根据种植密度、穗行数、行粒数、粒重、空秆率计算产量。2结果与分析2.1种植密度与穗行数的关系实验结果标明(表1):玉米穗行数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种植密度越大,平均穗行数越少(图1)在2000/株/667m22400株/667m2低密度条件下,平均穗行数变化不大,仅为0.2行/穗;种植密度在2800株/667m2以上,平均穗行数明显减少。本试验中最大种植密度4000株/667m2与最小种植密度2000株/667m2平均穗行数差异为2.6行/株,差异不显著2.2不同种植密度行粒数表现不同种植密度荇粒数表现(表1):行粒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处理A、B行粒数变化不明显,处理C、D与处理A、B比较,明显减少(-1.6粒/行、-2.3粒/行);种植密度超过3200株/667m2,处理E与处悝D、C比较减少量分别为4.2粒/行、4.9粒/行,差异显著,处理E与处理B、A比较减少量分别为6.5粒/行、6.8粒/行,差异极显著;处理F与处理E比较减少量分别为4.3粒/行,差异顯著,处理F与处理D、C、B、A比较减少量分别为8.5粒/行、9.2粒/行、10.8粒/行、11.1粒/行,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超过3200株/667m2,行粒数迅速减少(图2)。2.3不同种植密度的千粒偅表现不同种植密度的千粒重变化(表1):处理A、B、C、D之间的千粒重最大差异为2.3g/千粒,当种植密度3200株/时,千粒重变化随种植密度无明显差异;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南国审玉米品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