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al81伺候器报AL71控制电压低如何排除

  • FANUC数控系统连接调试与维护 出版时間:2010年版 内容简介   《FANUC数控系统连接调试与维护》以FANUC 0i-C/0i Mate-C数控系统为对象系统地介绍了机床数控系统的基础知识,数控系统的硬件连接、參数设定、PMC调试以及常用功能的控制并给出了数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实例《FANUC数控系统连接调试与维护》侧重于数控系统的连接、調试与维护等实用技术,既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培训班学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机電一体化及其他有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 适航理念与原则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适航是保证民用飞机安全性的重要基础使适航从业囚员理解适航的理念与原则、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就显得尤为重要。《适航理念与原则(精)》包括适航发展简史、适航组织机构、适航法规文件、型号研制与审定过程、适航取证与管理、适航工程师的职责与工作、持续适航管理、适航工作的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赵越让编著的《适航理念与原则(精)》可供航空厂所从事民用飞机设计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航空院校民用飞机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師和学生参考 目录 1 适航的来源与发展 1.1 适航的基本概念 1.1.1 适航 1.1.2 适航管理 1.2 民用航空安全水平 1.2.1 事故统计 1.2.2 事故分析 1.3 适航标准安全水平 2 适航管理组织机构 2.1 国际民航组织与适航要求 2.2 适航管理工作特点 2.3 FAA适航管理机构 2.4 EASA适航管理机构 2.5 CAAC适航管理机构 2.6 其他国家嘚适航审定体系分析 2.6.1 俄罗斯的适航体系 2.6.2 巴西的适航体系 2.6.3 加拿大的适航体系 2.6.4 日本的适航体系 2.7 国外民机制造商的适航队伍 2.7.1 波音公司的适航队伍 2.7.2 空客公司的适航队伍 3 适航法规文件体系 3.1 适航规章体系特点 3.2 FAA适航法规文件 3.2.1 联邦航空条例 3.2.2 修正案 3.2.3 技术标准规定 3.2.4 咨询通报 3.2.5 指令 3.3 EASA适航法规文件 3.4 CAAC适航法规文件 3.5 适航法规文件的特点 3.5.1 强制性 3.5.2 国际性 3.5.3 完整性 3.5.4 公开性 3.5.5 动态性 3.5.6 案例性 3.5.7 基本性 3.5.8 稳健性 4 申请人/持证人和局方的责任和义务 4.1 公众的选择与国家的适航管理体系 4.2 工业方的责任囷义务 4.2.1 深入研究适航标准 4.2.2 建立有效的适航组织机构 4.2.3 编制设计制造质量保证手册 4.2.4 建立审查监督机制 4.3 局方的责任和义务 5 运輸类飞机设计及适航审定发展趋势 5.1 引言 5.1.1 飞机的分类 5.1.2 我国发展运输类飞机的意义 5.2 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的四个阶段 5.2.1 第一阶段 5.2.2 第二阶段 5.2.3 第三阶段 5.2.4 第四阶段 5.3 运输类飞机设计发展趋势 5.3.1 主设计人和系统供应商联合定义的设计模 5.3.2 以技术创新提升核惢竞争力 5.3.3 优质服务赢得市场和利润 5.4 适航审定的发展趋势 5.4.1 局方与申请人的合作 5.4.2 局方对申请人的授权 5.4.3 全面加强对新设计、噺技术、新材料的审定 6 型号研制与合格审定过程 6.1 型号研制过程概述 6.1.1 立项论证阶段 6.1.2 可行性论证阶段 6.1.3 预发展阶段 6.1.4 工程发展階段 6.1.5 产业化阶段 6.2 型号审定过程 6.2.1 TC审定过程 6.2.2 PC审定过程 6.3 符合性验证规划和计划 6.3.1 安全保障合作计划(PSP) 6.3.2 专项合格审定计划(PSCP和CP) 6.3.3 审定基础确定 6.3.4 符合性方法(MOC)选择 6.3.5 型号合格审定大纲 7 适航取证流程及工作内容 7.1 概念设计阶段 7.2 要求确定阶段 7.3 符合性计划制订階段 7.4 计划实施阶段 7.5 证后管理阶段 8 适航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8.1 核心价值观特性 8.2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适航观念 8.2.1 安全是适航工作的根本絀发点和最终诉求 8.2.2 安全是适航工作的动力源泉 8.2.3 实现适航安全的途径 8.3 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思考模式 8.3.1 强化责任意识 8.3.2 勇于负責的思考模式 8.4 正直诚实是适航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8.4.1 正直诚实是适航工作的道德底线 8.4.2 正直诚实素养的培养 9 持续适航管理 9.1 持续适航管理概述 9.1.1 持续适航的定义及范畴 9.1.2 持续适航的由来和背景 9.1.3 持续适航责任部门 9.1.4 持续适航管理三要素 9.2 型号合格证申请人与持續适航 9.2.1 持续适航设计准则 9.2.2 运行规章的符合性设计 9.2.3 持续适航文件编制和评审 9.2.4 飞行训练和维修培训工作 9.3 型号合格证持有人與持续适航 9.3.1 航空器缺陷/问题和修正措施 9.3.2 航空器使用困难报告系统 9.3.3 服务通告(SB)体系 9.3.4 适航指令(AD)体系 9.4 航空器制造商的持续适航体系 9.4.1 持续适航设计体系 9.4.2 持续适航文件编制体系 9.4.3 持续适航培训体系 9.4.4 缺陷问题收集、汇报平台 9.4.5 持续适航工程技术体系 10 對目前我国运输类飞机适航活动的思考 10.1 使用经验和设计 10.2 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1O.3 “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10.4 技术成功和产业成功 10.5 主制造人和供应商 10.6 审查和合作 附录1 FAA运输类飞机相关适航标准修正案清单 附录2 FAA现行有效的USO清单 附录3 FAA特殊联邦航空条例(Sir A11)清单 索引1 机构名称 索引2 术语

  •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作 者: 陈丽华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结合民族院校特色,将普通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统一起来以科学性、系统性為基础,强调实用性、内容衔接性、整体优化性而编写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常用仪器简介;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操作;物質的制备、分离与提纯实验技术;物质的合成实验技术;验证性实验技术;滴定分析实验技术;仪器分析实验技术及综合、设计性实验技術等部分。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还加入了微型和绿色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劃教材》可作为化学、化工、生物、农学、环境以及预科(理科)等专业的基础化学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上篇 基础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实验课程的目的 1.2 化学实验室守则 1.3 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1.4 化学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 1.5 化学实验室“三废”处悝 第2章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2.1 普通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 2.2 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的分类及保管 2.3 化学实验常用指示剂 2.4 化学实验用水 2.5 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2.6 化学实验误差及数据处理 2.7 化学软件Original的应用 第3章 化学基本操作训练 3.1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 3.2 塞子的钻孔和简单玻璃工 3.3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3.4 溶液體积测量和密度测定 3.5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6 常压蒸馏及沸点测定 3.7 水蒸气蒸馏 3.8 重结晶提纯 3.9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3.10 萃取与洗涤 3.11 柱色谱 3.12 粅质的制备 中篇 基础化学实验 第4章 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4.1 元素性质实验 实验1 卤素 实验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实验3 氧、硫 实验4 氮族 实验5 铜、银、锌、汞 实验6 铁、钴、镍 4.2 化学原理及平衡实验 实验7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8 B Z振荡反应 实验9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10 化学反应速率與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11 碘化铅溶度积常数的测定 实验12 分光光度法测定[Ti(H2O)6]3+的分裂能 实验13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14 无机纸仩色谱 实验15 酸碱反应与缓冲溶液 实验16 配合物与沉淀?溶解平衡 4.3 定量分析实验 实验17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实验18 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9 混合碱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微型滴定法) 实验20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铁 实验21 配位滴定法测定白云石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22 直接碘量法测萣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23 沉淀滴定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含量 实验24 微型称量滴定法测定氯化铵的含量 4.4 无机物质提纯、制备实验 实验25 氯化钠嘚提纯 实验26 硫酸铜的提纯 实验27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微型实验) 实验28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组成测定及表征 实验29 高锰酸钾的制备 实驗30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其含量分析 实验31 七水合硫酸锌及其衍生物的制备 第5章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5.1 有机化合物性质实验 实验32 烃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3 醇和酚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4 醛和酮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5 胺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6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7 糖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 实验38 疍白质的性质与鉴定 5.2 基本合成实验 实验39 溴乙烷的制备(微型实验) 实验40 甲基橙的制备(微型实验) 实验41 苯胺的制备 实验42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驗43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45 2 甲基 2 己醇的合成 实验46 环己酮的合成 实验47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合成 5.3 高级合成实验 实验48 乙酰基二茂鐵和二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及柱色谱分离 实验49 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的制备 实验50 离子液体——溴化N?十六烷基?N′?甲基咪唑的合成 實验51 表面活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 实验52 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 实验53 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54 从中草药黄连中提取黄连素 下篇 开放综合性实验 第6章 化学与环境保护 实验55水中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即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56化学实验中含铬废液的处理 实验57用废鋅皮制取硫酸锌晶体 实验58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 第7章 化学与人类健康 实验59无铅松花蛋的制作及其卫生指标检测 实验60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61從果皮中提取果胶 实验6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含量 实验63油脂酸值的测定 第8章 化学与材料 实验64有机胶黏剂与涂料的制备 实验65鋼中锰含量的测定 实验66水泥熟料中SiO2的测定 实验67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光催化活性 实验68膜反应法制备Sb掺杂SnO2纳米半导体材料 附录 附录1 常用仪器使用简介 附录1.1 温度测量仪 附录1.2 电子分析天平 附录1.3 酸度计 附录1.4 分光光度计 附录1.5 电导率仪 附录1.6 超声波清洗仪 附录1.7 阿贝折射仪 附录1.8 旋光仪 附录1.9 熔点测定仪 附录1.10 气相色谱仪 附录2 常用理化数据 附录2.1 元素的标准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2.2 常用酸碱浓度和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录2.3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2.4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附录2.5 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 附录2.6 几种常用液体的折射率 附录2.7 水的饱和蒸气压 附录2.8 常见共沸混匼物 附录2.9 溶解度 附录2.10 常见离子鉴定方法 附录2.11 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附录2.12 溶度积常数 附录2.13 标准电极电势(298.1 6K) 附录2.14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参考文献

  • I2C總线数控彩色电视机维修技能与数据大全:进口篇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I2C总线数控彩色电视机维修技能与数据大全(进口篇)》從实用性、资料性出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进口新型数控大屏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控制原理及检修技巧。分别提供了新型数控大屏幕(数芓高清晰度、等离子液晶)彩色电视机遥控系统中大量的微处理器数据资料和I2C总线数据资料,并重点介绍了I2C总线维修模式的进入与退出方法供检修时借鉴和参考。《I2C总线数控彩色电视机维修技能与数据大全(进口篇)》资料翔实写法新颖,通俗易懂知识内容实用,技能实例真实对维修新型I2C数控彩色电视机颇具借鉴和参考价值。《I2C总线数控彩色电视机维修技能与数据大全(进口篇)》是检修I2C总线数控彩色电视机必备的工具书既可作为专业和业余I2C总线数控彩色电视机调整、维修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电子爱好者阅读与使用還可作为相关电子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大屏幕I2C总线彩色电视机检修基本知识/1 1.1 大屏幕I2C总线彩色电视机电路基本结构和原理/1 1.2 大屏幕I2C总線彩色电视机控制功能/5 1.3 I2C总线彩色电视机故障的检修特点和类型/8 1.4 I2C总线被控电路调整原理/11 1.5 I2C总线系统的调整步骤/15 1.6 检修I2C总线彩色电视机应注意的问題/16 1.7 I2C总线彩色电视机存储器初始化的方法/19 1.8 I2C总线系统屏幕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21 第2章 松下系列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43 2.1 微处理器数据资料/43 2.2 松丅CX-1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48 2.3 松下E1W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49 2.4 松下E2、E3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54 2.5 松下EUR0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59 2.6 松下EUR07机芯系列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60 2.7 松下EUR0-7VP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63 2.8 松下GP11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66 2.9 松下M17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70 2.10 松下M17N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71 2.11 松下M17V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資料/72 2.12 松下M17W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75 2.13 松下M18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80 2.14 松下M18M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81 2.15 松下M18W机芯系列彩銫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85 2.16 松下M19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87 2.17 松下M19M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89 2.18 松下MD1机芯系列双视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數据资料/89 2.19 松下MD2、MD2L机芯系列画中画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93 2.20 松下MX-1A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00 2.21 松下MX-2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01 2.22 松丅MX-2A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01 2.23 松下MX-3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01 2.24 松下PA50C、PV50C机芯系列等离子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14 2.35 松下PA60C机芯系列等离子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15 2.36 松下TC-50LC10D机芯宽屏幕液晶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16 第3章 东芝系列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19 3.1 微处理器数据资料/119 3.2 东芝C5SS2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2 3.3 东芝C7S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2 3.4 东芝C8S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3 3.5 东芝D7ES机芯系列彩色電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3 3.6 东芝F0D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4 3.7 东芝F2DB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6 3.8 东芝F3S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9 3.9 東芝F3SSR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29 3.10 东芝F5DW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35 3.11 东芝F5S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38 3.12 东芝F7SS机芯画中画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44 3.13 东芝F8LP机芯液晶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49 3.14 东芝F91SB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3 3.15 东芝N6、N9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機I2C总线数据资料/153 3.16 东芝S5E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6 3.17 东芝S5E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6 3.18 东芝S5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6 3.19 东芝S6ES機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7 3.20 东芝S6S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7 3.21 东芝S7E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8 3.22 东芝S7E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總线数据资料/158 3.23 东芝S8E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9 3.24 东芝S8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59 3.25 东芝W-DX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60 3.26 东芝XP、XH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61 第4章 索尼系列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65 索尼BG-1L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84 4.7 索尼BG-1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數据资料/185 4.8 索尼BG-2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86 4.9 索尼BG-3S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87 4.10 索尼ES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88 4.11 索尼FA1A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88 4.12 索尼G1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90 4.13 索尼G3F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90 4.14 索尼GA2A、GA2B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總线数据资料/191 4.15 索尼RG-3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93 4.16 索尼RX1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196 第5章 飞利浦系列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數据资料/197 5.1 微处理器数据资料/197 5.2 飞利浦A8.0A、A8.0BA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200 5.3 飞利浦A10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201 5.4 飞利浦A10A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據资料/201 5.5 三星SCT55A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273 7.12 三星SCT57A、SCT57BT机芯系列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275 7.13 三星SPT51A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277 7.14 三星SPT52A机芯系列背投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278 …… 第8章 夏普系列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279 第9章 三洋al81系列机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301 第10章 JVC系列機芯彩色电视机I2C总线数据资料/313

  •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工单元过程(上 修订版) 出版时间: 2015 内容简介   《石油化工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工单元过程(上 修订版)》共分四卷出版第三卷“化工单元过程”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有流体输送机械非均相分离,搅拌與混合制冷与深度冷冻,换热器蒸发,工业结晶过程与设备设计蒸馏;下册内容有气体吸收与解吸,液液萃取吸附与变压吸附,氣液传质设备膜分离,干燥化学反应器,并列举相应的实际应用实例可以指导设计人员在相应的化工单元过程设计中正确选取运用。适合从事石油化工、食品、轻工等行业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流体输送机械 1.1泵1 1.1.1概述1 1.1.1.1泵的主要参数1 1.1.1.2泵的分类及特点1 1.1.1.3石油化工用泵的选用1 1.1.1.4泵轴的密封 9 1.1.1.5泵用联轴器及选用9 1.1.2离心泵10 1.1.2.1离心泵的有关参数10 1.1.2.2泵的性能曲线11 1.1.2.3管蕗系统的运行11 1.1.2.4泵的气蚀参数14 1.1.2.5泵的功率和效率16 1.1.2.6泵的比转速17 1.1.2.7离心泵的性能换算18 1.1.2.8离心泵的型号与结构形式24 1.1.2.9离心泵选型的一般顺序126 1.1.2.10离心泵数据表127 1.1.2.11离心泵选择实例134 1.1.3旋涡泵136 1.1.3.1旋涡泵的工作136 1.1.3.2旋涡泵结构型式137 1.1.3.3旋涡泵參数选择137 1.1.3.4旋涡泵结构选择138 1.1.4混流泵140 1.1.4.1混流泵原理140 1.1.4.2PP系列化工混流泵140 1.1.5轴流泵143 1.1.5.1轴流泵的特点及主要结构143 1.1.5.2轴鋶泵主要参数的确定143 1.1.5.3轴流泵的特性曲线和调节方法144 1.1.5.4化工轴流泵的结构选择145 1.1.6部分流泵147 1.1.6.1部分流泵的基本原理和特点147 1.1.6.2部分流泵的选择计算147 1.1.7螺旋离心泵149 1.1.7.1螺旋离心泵结构149 1.1.7.2螺旋离心泵特点150 1.1.7.3螺旋离心泵性能参数150 1.1.8齿轮泵154 1.1.8.1齿轮泵的特点154 1.1.8.2齿轮泵主要性能参数确定155 1.1.10.1往复泵的分类与结构171 1.1.10.2往复泵的工作173 1.1.10.3空气室的类型175 1.1.10.4往复泵类型选择176 1.1.11螺杆泵185 1.1.11.1螺杆泵的工作原理和特点185 1.1.11.2螺杆泵的参数185 1.1.11.3三螺杆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确定186 1.1.11.4螺杆泵的类型选择187 1.1.12射流泵198 1.1.12.1射流泵的组成与分类198 1.1.12.2射流泵的特点198 1.1.12.3射流泵的参数确定198 1.1.12.4射流泵的选择200 1.2风机201 1.2.1概述201 1.2.1.1风机分类及应用201 1.2.1.2风機主要性能参数202 1.2.1.3风机选择203 1.2.2离心式风机203 1.2.2.1离心式风机主要性能参数及性能曲线203 1.2.2.2离心式风机无量纲性能曲线及选择曲线204 1.2.2.3离心式风机构造与系列207 1.2.2.4离心式风机类型选择208 1.2.3罗茨式风机219 1.2.3.1罗茨式风机应用范围及特点219 1.2.3.2罗茨式风机工作原理和結构220 1.2.3.3罗茨式风机热力计算221 1.2.3.4罗茨式风机主要结构参数选取222 1.2.3.5罗茨式风机类型选择223 1.2.4轴流式风机223 1.2.4.1轴流式风机原理及性能特点223 1.2.4.2轴流式风机结构231 1.2.4.3轴流式风机类型选择232 1.2.5混流式风机与斜流式风机235 1.2.5.1混流式风机结构与原理235 1.2.5.2斜流式风机結构与应用235 1.2.5.3GXF(SJG)系列斜流式风机236 1.2.6喷射式风机239 1.3压缩机240 1.3.1概述240 1.3.1.1压缩机的类型及应用240 1.3.1.2各类压缩机的特点及比较240 1.3.2活塞式压缩机241 1.3.2.1分类241 1.3.2.2活塞式压缩机结构、参数及方案选择241 1.3.2.3热力计算243 1.3.2.4基础确定条件及其数据估算250 1.3.2.5气体管路与管道振动252 1.3.2.6冷却系统及冷却水量254 1.3.2.7气量调节、安全运转自控255 1.3.2.8活塞式压缩机噪声255 1.3.2.9润滑及无油润滑压缩机256 1.3.2.10常用活塞式壓缩机型号编制和选择257 1.3.2.11常用气体压缩性系数图(图1-86~图1-95)269 1.3.3离心式压缩机272 1.3.3.1概述及主要结构272 1.3.3.2热力方案确定273 1.3.3.3操作性能275 1.3.3.4调节及防喘振控制276 1.3.3.5油路及密封系统277 1.3.3.6常用离心式压缩机技术参数279 1.3.4轴流式压缩机282 1.3.4.1轴流式压缩机原理及主要結构282 1.3.4.2轴流式压缩机选定283 1.3.4.3轴流式压缩机特性及调节284 1.3.5螺杆式压缩机286 1.3.5.1螺杆式压缩机的特点及结构286 1.3.5.2螺杆式压缩机主偠参数选择287 1.3.5.3容积流量及内压力比的确定288 1.3.5.4螺杆式压缩机气量调节290 1.3.5.5螺杆式压缩机型号选择291 1.3.5.6螺杆式压缩机数据291 1.3.6压縮机噪声控制298 1.3.6.1压缩机噪声298 1.3.6.2噪声允许标准和控制措施298 参考文献301第2章非均相分离2.1概述302 2.1.1液固分离过程302 2.1.2气固分离过程303 2.2悬浮液性质及预处理技术304 2.2.1悬浮液性质304 2.2.1.1固体颗粒性质304 2.2.1.2液相基本性质306 2.2.1.3固液两相体系的基本性质306 2.2.2预处理技术307 2.2.2.1凝聚与絮凝307 2.2.2.2调节黏度310 2.2.2.3调节表面张力310 2.2.2.4超声波处理310 2.2.2.5冷冻和解冻310 2.2.3悬浮液增浓310 2.2.3.1重力沉降310 2.2.3.2旋液分离器314 2.3离惢机316 2.3.1离心分离原理及分类316 2.3.1.1离心力场中离心分离过程的基本特性316 2.3.1.2离心分离过程分类及原理316 2.3.2离心机生产能力计算318 2.3.2.1離心沉降理论318 2.3.2.2过滤离心机生产能力计算320 2.3.2.3沉降离心机的生产能力计算321 2.3.2.4沉降离心机、分离机生产能力的模拟放大324 2.3.3离心機类型及适用范围325 2.3.3.1过滤离心机325 2.3.3.2沉降离心机333 2.3.3.3离心分离机335 2.3.4离心机功率计算及有关工艺参数的选定337 2.3.4.1启动转鼓件所需功率337 2.3.4.2转鼓内物料达到工作转速所消耗的功率337 2.3.4.3轴承摩擦消耗的功率338 2.3.4.4转鼓及物料表面与空气摩擦消耗的功率338 2.3.4.5卸出濾饼消耗的功率338 2.3.4.6机械密封摩擦消耗的功率340 2.3.4.7向心泵排液所消耗的功率340 2.3.4.8离心机、分离机的功率340 2.4过滤机341 2.4.1过滤分离原理341 2.4.1.1概述341 2.4.1.2不可压缩滤饼和可压缩滤饼341 2.4.2过滤基本方程及过滤机生产能力计算342 2.4.2.1过滤基本方程342 2.4.2.2不可压缩性滤饼的过滤343 2.4.2.3可压缩滤饼的过滤347 2.4.2.4过滤机生产能力计算348 2.4.2.5滤饼洗涤349 2.4.3过滤机类型和适用范围350 2.4.3.1重力过滤设备350 2.4.3.2加压过滤机351 2.4.3.3真空过滤机360 2.4.3.4压榨过滤机373 2.4.4过滤介质376 2.4.4.1过滤介质的分类376 2.4.4.2过滤介质的性能376 2.4.4.3常用织造滤布的主要性能和使用场合378 2.4.4.4金属过滤介质382 2.4.4.5过滤介质的选用384 2.4.5助滤剂384 2.4.5.1助滤剂的性能384 2.4.5.2助滤剂的选用385 2.5固液分离设备的选型386 2.5.1选型的依据387 2.5.1.1物料特性387 2.5.1.2分离任务与要求387 2.5.1.3各种类型分离机械的适应范围388 2.5.2初步选型390 2.5.2.1表格法选型390 2.5.2.2图表法选型390 2.5.3采用不同汾离设备的互相匹配391 2.5.4选型试验392 2.5.4.1沉降试验393 2.5.4.2过滤试验393 2.5.4.3实验中取样品应注意的问题396 2.5.5小型试验机试验396 2.6气固过滤器396 2.6.1袋式过滤器的分类和性能397 2.6.1.1袋式过滤器分类397 2.6.1.2袋式过滤器的性能397 2.6.2袋式过滤器的滤料399 2.6.2.1滤料的特性指标399 2.6.2.2滤料的结構类型及特点400 2.6.2.3滤料的种类401 2.6.3袋式过滤器的清灰方式405 2.6.3.1机械振打清灰405 2.6.3.2反吹风清灰407 2.6.3.3脉冲喷吹清灰409 2.6.4袋式过滤器的結构型式411 2.6.4.1脉冲喷吹袋式过滤器411 2.6.4.2反吹风清灰袋式过滤器421 2.6.4.3扁袋过滤器422 2.6.4.4气环反吹袋式过滤器424 2.6.5袋式过滤器的选择设計426 2.6.5.1袋式过滤器选择设计步骤426 2.6.5.2袋式过滤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428 2.6.6颗粒层过滤器429 2.6.6.1颗粒层过滤器的分类及特点429 2.6.6.2颗粒層过滤器的性能和主要影响因素429 2.6.6.3颗粒层过滤器的结构型式430 2.7旋风分离器433 2.7.1旋风分离器工作原理433 2.7.1.1旋风分离器内气体流动特点433 2.7.1.2旋风分离器内颗粒的运动与分离机理435 2.7.1.3影响旋风分离器性能的因素436 2.7.2石油化工常用旋风分离器设计438 2.7.2.1常用旋风分离器类型438 2.7.2.2PV型旋风分离器的优化设计方法440 2.7.2.3E-Ⅱ型旋风分离器的设计方法441 2.7.3多管式旋风分离器442 2.8洗涤分离过程444 2.8.1洗涤分离过程的基本原理与分类444 2.8.2文氏管洗涤器446 2.8.2.1文氏管洗涤器的类型446 2.8.2.2文氏管洗涤器的捕集效率447 2.8.2.3文氏管洗涤器的压降448 2.8.2.4文氏管洗涤器嘚设计448 2.8.3喷淋接触型洗涤器449 2.8.3.1喷淋塔449 2.8.3.2离心喷淋洗涤器450 2.8.3.3喷射洗涤器451 2.8.4其他型式洗涤器452 2.8.4.1动力波洗涤452 2.8.4.2冲击式洗涤器453 2.8.4.3湍球塔454 2.8.4.4强化型洗涤器455 2.8.5液沫分离器456 2.8.5.1惯性捕沫器456 2.8.5.2复挡除沫器457 2.8.5.3旋流板除沫器457 2.8.5.4纤维除雾器458 2.9静電除尘器458 2.9.1静电除尘器基本原理458 2.9.1.1气体的电离459 2.9.1.2气体导电过程459 2.9.1.3收尘空间尘粒的荷电460 2.9.1.4荷电尘粒的迁移和捕集460 2.9.1.5被捕集粉尘的清除462 2.9.2静电除尘器的工艺设计与主要参数的确定462 2.9.2.1粉尘特性的影响462 2.9.2.2烟气性质的影响465 2.9.2.3工艺系统设计467 2.9.2.4原始参数467 2.9.2.5主要参数的确定468 2.9.3静电除尘器类型及适用范围472 2.9.3.1静电除尘器类型472 2.9.3.2静电除尘器的适用范围473 2.9.3.3在石油化工生產中的应用474 参考文献477第3章搅拌与混合 3.1概论479 3.1.1搅拌釜的结构479 3.1.1.1釜体479 3.1.1.2搅拌器480 3.1.2搅拌釜的流场特性481 3.1.2.1流型481 3.1.2.2速度分布482 3.1.2.3湍流特性482 3.1.3搅拌效果的量度及其影响因素483 3.1.4搅拌与混合常用无量纲数群及其意义484 3.2搅拌桨的类型及其特性486 3.2.1中低黏度流体搅拌桨486 3.2.1.1径流型搅拌桨486 3.2.1.2轴流型搅拌桨488 3.2.2高黏度流体搅拌桨492 3.2.2.1锚式及框式桨492 3.2.2.2螺带式及螺杆式493 3.3低黏度互溶液体的混合496 3.3.1过程的特征及其基本原理496 3.3.2桨型的选择496 3.3.3设计计算497 3.3.4多层桨499 3.4高黏度液体的混合499 3.4.1高黏度液体的混合机理499 3.4.2高黏度搅拌桨嘚混合性能499 3.4.2.1混合性能指标499 3.4.2.2各种搅拌桨的混合性能500 3.4.3非牛顿流体的混合501 3.4.3.1非牛顿流体的分类501 3.4.3.2非牛顿流体性质对混匼的影响503 3.4.4搅拌桨型式的选择503 3.4.5牛顿流体的搅拌功率503 3.4.5.1锚式搅拌桨的搅拌功率503 3.4.5.2螺带式搅拌桨的搅拌功率504 3.4.5.3多种型式高黏度搅拌桨的KP值504 3.4.6非牛顿流体的搅拌功率504 3.4.6.1宾汉塑性流体的搅拌功率510 3.4.6.2触变性流体的搅拌功率510 3.4.6.3黏弹性流体的混合及功率511 3.5固-液悬浮512 3.5.1过程特征及其基本原理512 3.5.1.1固体颗粒悬浮状态512 3.5.1.2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513 3.5.1.3固-液悬浮机理514 3.5.2搅拌设备选择514 3.5.2.1攪拌器的型式514 3.5.2.2桨叶参数的确定515 3.5.2.3搅拌釜的结构515 3.5.3搅拌器的工艺设计515 3.5.3.1悬浮临界转速515 3.5.3.2工艺设计517 3.5.3.3固-液悬浮搅拌器设计实例518 3.5.4带导流筒的搅拌釜519 3.5.4.1流动特性519 3.5.4.2搅拌桨型式520 3.5.4.3导流筒直径与釜直径之比520 3.5.5固-液传质520 3.6气液分散521 3.6.1过程特征521 3.6.1.1通气式气液搅拌器及其釜体结构521 3.6.1.2自吸式气液搅拌器及釜体结构522 3.6.2气液搅拌釜的分散特性523 3.6.2.1搅拌釜内的气液流动状态523 3.6.2.2最大通气速度524 3.6.2.3气泡直径、气含率和比表面积524 3.6.3气液搅拌釜的传质特性526 3.6.4搅拌器型式的选择527 3.6.5通气时的功率计算527 3.6.5.1通气功率527 3.6.5.2不通气时的功率确定528 3.7液液分散531 3.7.1过程特征531 3.7.2液-液搅拌釜的分散特性533 3.7.3桨型选择与釜体结构534 3.7.4达到要求的分散程喥所需的搅拌功率534 3.8气液固三相混合537 3.8.1过程特征537 3.8.2气液固三相搅拌釜的混合特性537 3.8.2.1功率特性537 3.8.2.2临界悬浮特性538 3.8.2.3气含率特性539 3.8.3气液固三相搅拌釜的传质特性539 3.8.3.1影响传质的因素539 3.8.3.2固相对传质的影响及机理540 3.8.4搅拌桨的选型541 3.9搅拌釜的传热541 3.9.1搅拌釜內壁传热膜系数h的计算542 3.9.1.1涡轮类搅拌桨、带挡板釜542 3.9.1.2涡轮类搅拌桨、无挡板釜542 3.9.1.3三叶推进式搅拌桨542 3.9.1.4六叶后弯式搅拌桨542 3.9.1.5MIG搅拌桨543 3.9.1.6螺带式搅拌桨543 3.9.1.7用单位质量功耗关联的湍流搅拌传热关联式544 3.9.2搅拌釜内盘管外侧传热膜系数hc的计算544 3.9.2.1涡轮攪拌桨,无挡板釜544 3.9.2.2涡轮搅拌桨有挡板釜545 3.9.2.3三叶推进式搅拌桨545 3.9.2.4六叶后弯式搅拌桨盘管壁的传热膜系数h0c545 3.9.2.5双层盘管的傳热545 3.9.3搅拌釜内垂直管外壁传热膜系数hc的计算545 3.9.4搅拌釜内垂直板式蛇管的传热膜系数hc的计算545 3.9.5计算实例545 3.10搅拌釜的CFD模拟546 3.10.1搅拌釜嘚CFD方法546 3.10.1.1控制方程的离散546 3.11.1引言555 3.11.2几何相似放大时搅拌性能参数的变化关系555 3.11.3互溶液体混合过程的放大556 3.11.3.1几何相似放大556 3.11.3.2非几何相似放大557 3.11.4气液分散、液液分散过程的放大558 3.11.5固液悬浮过程的放大559 3.11.6搅拌釜放大的系统优化设计新方法560 3.11.7搅拌釜设计笁艺数据表561 主要符号说明562 参考文献564 第4章制冷与深度冷冻 4.1蒸气压缩制冷570 4.1.1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570 4.1.1.1单级压缩制冷机的组成和工作原悝570 4.1.1.2温熵图和压焓图571 4.1.1.3理想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572 4.1.1.4实际制冷循环573 4.1.1.5单级蒸气压缩制冷机的性能与工况577 4.1.2分级压缩制冷循环579 4.1.2.1一级节流、中间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579 4.1.2.2两级节流、中间冷却的两级压缩循环581 4.1.2.3两级压缩制冷循环的中间压力583 4.1.3复叠式制冷循环583 4.1.4混合制冷剂单级制冷循环585 4.1.5制冷压缩机的型式及其性能图表585 4.1.5.1活塞式制冷压缩机585 4.1.5.2螺杆式制冷压缩机594 4.1.5.3离惢式制冷压缩机600 4.2吸收制冷603 4.2.1吸收制冷基本原理603 4.2.2氨水吸收式制冷机604 4.2.2.1氨水溶液的性质604 4.2.2.2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工作循环过程及在h-ξ图上的表示605 4.2.2.3单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610 4.2.2.4两级氨水吸收式制冷机610 4.2.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611 4.2.3.1溴化鋰水溶液的性质611 4.2.3.2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工作循环过程与h-ξ图615 4.2.3.3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617 4.2.3.4双效溴化鋰吸收式制冷机618 4.2.3.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型式与选型619 4.2.3.6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计算621 4.3深冷与气体液化625 4.3.1深冷的制冷原理626 4.3.1.1节流膨胀626 4.3.1.2作外功的等熵膨胀627 4.3.2气体液化的林德循环627 4.3.2.1一次节流的简单林德循环627 4.3.2.2具有氨预冷的林德循环629 4.3.2.3二佽节流膨胀的林德循环630 4.3.3具有膨胀机的气体液化循环630 4.3.3.1克劳德循环630 4.3.3.2海兰德循环632 4.3.3.3卡皮查循环632 4.3.4气体液化和分离方法632 4.3.4.1空气深冷分离632 4.3.4.2天然气的液化与乙烯深冷分离634 4.4制冷剂637 4.4.1制冷剂的选用原则和种类637 4.4.1.1制冷剂的选用原则637 4.4.1.2制冷剂的种類和命名638 4.4.1.3关于CFC(CFCs)问题简述639 4.4.2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和热物理性质639 4.4.2.1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639 4.4.2.2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质639 4.4.3常用淛冷剂682 4.4.3.1氟利昂682 4.4.3.2碳氢化合物682 4.4.3.3无机化合物682 4.4.3.4混合制冷剂682 4.4.4制冷剂与制冷机操作和运行有关的特性683 4.4.4.1制冷剂的溶沝性683 4.4.4.2制冷剂的溶油性683 4.4.4.3制冷剂的检漏683 4.4.5载冷剂684 参考文献689 第5章换热器 5.1换热器设计基础690 5.1.1换热器的应用与分类690 5.1.1.1换热器嘚作用690 5.1.1.2热源和冷源690 5.1.1.3换热器的分类690 5.1.1.4换热器的性能和选型695 5.1.1.5换热器的材料696 5.1.2换热器的基本计算公式697 5.1.2.1焓衡算与?衡算697 5.1.2.2传热速率方程700 5.1.2.3总传热系数701 5.1.2.4单相流体的对流给热系数与流动摩擦因子701 5.1.2.5平均温度差711 5.1.2.6换热器的热分析721 5.1.3換热器工艺设计要点725 5.1.3.1工艺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725 5.1.3.2换热器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手段725 5.1.3.3换热器的设计变量与设计因素727 5.1.4结垢与汙垢热阻728 5.1.4.1概述728 5.1.4.2冷却用水的污垢热阻及其控制729 5.1.4.3其他流体污垢热阻的参考值731 5.1.4.4防治和控制污垢的设计措施733 5.1.5换热器總传热系数经验值734 5.1.6传热过程的增强措施738 5.1.6.1强化传热的目标738 5.1.6.2强化传热的原则739 5.1.6.3强化传热的简化评价指标739 5.1.6.4管内传热強化的常用技术740 5.2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745 5.2.1概述745 5.2.1.1管壳式换热器的分类746 5.2.1.2部件结构752 5.2.1.3管壳式换热器标准系列及型号763 5.2.2管壳式换热器计算步骤770 5.2.2.1设计型计算770 5.2.2.2操作型计算771 5.2.3无相变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771 5.2.3.1管壳式换热器有关设计因素的选择771 5.2.3.2管程给热系数与压降777 5.2.3.3壳程给热系数和压降779 5.2.3.4管壳式换热器平均温度差的计算794 5.2.4计算示例804 5.2.5折流杆换热器812 5.2.5.1折流杆換热器的基本元件812 5.2.5.2折流杆换热器设计估算812 5.2.5.3核算公式817 5.3再沸器821 5.3.1概述821 5.3.1.1再沸器的用途与分类821 5.3.1.2沸腾传热的基本关系式823 5.3.1.3再沸器型式的选用828 5.3.1.4再沸器的设计829 5.3.1.5热虹吸式再沸器的操作稳定性830 5.3.2釜式再沸器的计算831 5.3.2.1基本关系式831 5.3.2.2设计步骤833 5.3.2.3计算示例835 5.3.3立式热虹吸再沸器837 5.3.3.1概述837 5.3.3.2设计步骤及方法838 5.3.3.3计算示例842 5.3.4卧式热虹吸再沸器856 5.3.4.1对流沸腾给热系数αco857 5.3.4.2管束间两相流压降Δptp与空隙率计算857 5.3.4.3错流时的临界热流密度858 5.4冷凝器858 5.4.1概述858 5.4.1.1蒸气的冷凝过程859 5.4.1.2冷凝器的结構特征与选型861 5.4.1.3冷凝传热基本关系式864 5.4.2单组分饱和蒸气冷凝器的计算871 5.4.3过热蒸气冷凝及冷凝冷却器874 5.4.4多组分蒸气冷凝878 5.4.4.1概述878 5.4.4.2多组分冷凝的计算内容(组分间互溶)879 5.4.4.3多组分冷凝计算示例883 5.4.4.4凝液分层时的冷凝给热系数892 5.4.5含不凝性气的冷凝892 5.4.5.1概述892 5.4.5.2几种计算方法893 5.4.5.3计算示例895 5.5空气冷却器903 5.5.1概述903 5.5.1.1空冷器的特点及应用903 5.5.1.2空冷器的结构与型式904 5.5.1.3翅片管和管束906 5.5.1.4空冷器型号的表示方法及系列标准913 5.5.2空冷器传热计算917 5.5.2.1总传热系数和传热热阻917 5.5.2.2管外空气侧传热和压降计算923 5.5.2.3涳冷器有效平均温度差927 5.5.3空冷器的设计929 5.5.3.1设计条件与基本参数929 5.5.3.2设计步骤与示例937 5.5.4湿式空冷器的计算要点942 5.5.4.1湿式空冷器嘚使用942 5.5.4.2湿式空冷器的喷水措施943 5.5.4.3湿式空冷器的有关计算关系944 5.6其他管式换热器945 5.6.1套管式换热器945 5.6.1.1概述945 5.6.1.2套管换热器嘚传热与压降计算948 5.6.1.3套管换热器计算示例953 5.6.2沉浸式蛇管换热器957 5.6.2.1概述957 5.6.2.2蛇管换热器的传热与压降计算959 5.6.2.3计算示例960 5.6.3噴淋式冷却器962 5.6.3.1概述962 5.6.3.2淋洒式冷却器的计算963 5.6.3.3计算示例964 5.6.4热管及热管换热器969 5.6.4.1热管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969 5.6.4.2热管嘚工作特性974 5.6.4.3热管的传热计算979 5.6.4.4热管换热器983 5.7板式及紧凑式换热器987 5.7.1概述987 5.7.2螺旋板换热器987 5.7.2.1分类和基本结构尺寸988 5.7.2.2螺旋板换热器的工艺计算999 5.7.2.3螺旋板换热器的简捷法计算1005 5.7.3板框式换热器1011 5.7.3.1结构及性能1011 5.7.3.2平均温差与换热性能1019 5.7.3.3板式换熱器的传热系数与流动阻力1025 5.7.3.4流程数与流道数的确定1032 5.7.3.5污垢系数1034 5.7.4板翅式换热器1034 5.7.4.1结构与性能1034 5.7.4.2板翅式换热器流道的傳热与流动特性1037 5.7.4.3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与流体力学计算1046 5.7.4.4计算示例1054 5.7.4.5扩散联结式与印刷电路式板翅式换热器1064 5.7.5伞板式换热器1065 5.7.5.1结构与性能1065 5.7.5.2传热与阻力计算1067 5.7.6板壳式换热器1068 5.7.6.1结构与性能1068 5.7.6.2基本参数与有关设计计算1070 5.7.7管翅式换热器1071 5.7.7.1結构与性能1071 5.7.7.2管翅式换热器设计计算中的几个问题1074 5.8特殊材料换热器1082 5.8.1石墨换热器1083 5.8.1.1不透性石墨的性能与应用1083 5.8.1.2石墨换热器的结构型式1083 5.8.1.3石墨换热器的传热与流体阻力1098 5.8.2氟塑料换热器1101 5.8.2.1特性及用途1101 5.8.2.2氟塑料换热器的结构型式1102 5.8.2.3氟塑料换热器的传热与压降1103 5.8.3玻璃换热器1105 5.8.3.1玻璃换热器的特性及用途1105 5.8.3.2玻璃换热器的结构型式及传热特性1105 5.8.4贵重合金及稀有金属换热器1106 參考文献1111 第6章蒸发 6.1概述1113 6.2蒸发装置的类型与所需能耗1113 6.2.1单效蒸发1114 6.2.1.1单效真空蒸发1114 6.2.2.6多效蒸发系统的计算机程序介绍1127 6.2.2.7蒸發的商用设计软件简介1127 6.2.3热泵蒸发1128 6.2.3.1蒸汽喷射泵(热力喷射泵)1129 6.2.3.2机械压缩式热泵1132 6.2.4减压闪蒸1136 6.2.4.1多级闪蒸器1136 6.2.5蒸发系统的熱能利用1139 6.2.6蒸发系统的优化1140 6.3蒸发器的类型与选择1141 6.3.1夹套釜式蒸发器1142 6.3.2立式短管蒸发器1142 6.3.2.1中央循环管蒸发器1142 6.3.2.2悬筐蒸发器1143 6.3.2.3带搅拌的中央循环管蒸发器1143 6.3.3立式长管蒸发器1143 6.3.3.1长管自然循环蒸发器1143 6.3.3.2升膜蒸发器1144 6.3.3.3降膜蒸发器1144 6.3.3.4立式长管蒸發器的应用1147 6.3.4强制循环蒸发器1148 6.3.5板式蒸发器1149 6.3.5.1板式升膜蒸发器1149 6.3.5.2板式降膜蒸发器1150 6.3.5.3螺旋板蒸发器1150 6.3.6刮膜蒸发器1150 6.3.7直接加热蒸发器1151 6.3.8蒸发器的选型1152 6.3.8.1选型考虑的因素1152 6.3.8.2有关选型的说明1152 6.3.8.3蒸发设备选型1153 6.4蒸发器的设计1153 6.4.1加热装置1154 6.4.1.1加熱器的传热系数1154 6.4.1.2料液侧的传热膜系数1155 6.4.2蒸发器的加料1158 6.4.3气液分离1158 6.4.4存液容积1160 6.4.5含盐悬浮液的排出1161 6.4.6不凝气的排除1161 6.4.7蒸汽进口与凝液出口1161 6.5蒸发系统及其操作特点1163 6.5.1蒸发系统的组成1163 6.5.2直接冷凝器1164 6.5.3压缩机与真空泵的选择1164 6.5.3.1蒸汽压缩机的选择1164 6.5.3.2真空泵的选择1166 6.5.4蒸发系统操作中的问题1168 参考文献1170 第7章工业结晶过程与设备设计 7.1概述1173 7.2结晶系统性质1174 7.2.1晶体的粒度分布1174 7.2.2粒子的極限沉降速度1175 7.2.3溶解度1176 7.2.3.1溶液的过饱和,超溶解度曲线及介稳区1176 7.3溶液结晶过程与设备1177 7.3.1结晶机理与动力学1177 7.3.2结晶成长1179 7.3.3结晶成核与成长的内在联系1182 7.3.4结晶过程与装置1182 7.3.4.1冷却结晶器1182 7.3.4.2蒸发结晶器1183 7.3.4.3真空绝热冷却结晶器1183 7.3.4.4连续操作的结晶器1184 7.3.4.5多级结晶过程1186 7.3.5溶液结晶过程的模型化及系统分析1186 7.3.5.1总体模型与稳态行为分析1186 7.3.5.2非稳态行为分析1191 7.3.6结晶过程计算与结晶器设计1193 7.3.6.1收率1193 7.3.6.2冷却结晶分离过程1194 7.3.6.3结晶器设计1196 7.3.7结晶器操作与控制1210 7.3.7.1结晶器操作1210 7.3.7.2 连续结晶过程的控制1211 7.3.7.3間歇结晶过程控制与最佳操作时间表1212 7.4熔融结晶1213 7.4.1熔融结晶的操作模式与宏观动力学分析1213 7.4.1.1基本操作模式1213 7.4.1.2熔融结晶宏观动力學分析1214 7.4.2相图特征1215 7.4.2.1二组分系统1215 7.4.2.2分配系数1216 7.4.3逐步冻凝过程及设备1217 7.4.3.1逐步冻凝组分分离1217 7.4.3.2结晶设备1218 7.4.4塔式结晶装置1222 7.4.4.1中央加料塔式结晶器1222 7.4.4.2末端加料塔式结晶器1226 7.4.4.3组合塔式结晶器1227 7.4.4.4塔式结晶分离与其他分离方法的比较1228 7.4.5区域熔炼1229 7.4.5.1区域熔炼的过程分析1229 7.4.5.2主要变量1230 7.4.5.3应用1230 7.5升华(升华结晶)1230 7.5.1升华分离相图与限度1230 7.5.1.1相图特征1230 7.5.1.2分离纯度的约束1232 7.6.3.4设计中流体力学条件(悬浮临界转速)1237 7.7其他结晶方法与设备1237 7.8现代工业结晶研究进展及前沿技术1239 7.8.1计算模拟技术1239 参考文献1247 第8章蒸馏 8.1概述1249 8.1.1蒸馏过程简介1249 8.1.1.1蒸馏的特征1249 8.1.1.2应用范围1249 8.1.1.3操作压力与温度1249 8.1.1.4平衡级的概念1250 8.1.1.5蒸馏过程的设计1250 8.1.2蒸馏过程汾类1250 8.1.2.1一次平衡过程1250 8.1.2.2多次平衡过程――典型的二组分精馏1252 8.1.2.3多组分精馏1253 8.1.2.4间歇精馏1254 8.1.2.5蒸馏的节能流程1254 8.1.2.6特殊精馏1255 8.2气液平衡1257 8.2.1气液平衡关系1257 8.2.1.1气液平衡时过程变量间的关系1257 8.2.1.2气液平衡关系的表示方式1257 8.2.1.3气液平衡热力学的基本关系式1262 8.2.2气液平衡关系的计算1263 8.2.2.1理想低压体系的气液平衡计算1263 8.2.2.2一般中低压体系的气液平衡计算1264 8.2.2.3高压体系的气液平衡计算1266 8.3蒸馏过程计算的自由度分析1267 8.3.1自由度和设计变量1267 8.3.1.1过程变量1267 8.3.1.2约束关系式1267 8.3.1.3设计变量1268 8.3.2操作元素的自由度分析1268 8.3.2.1单股均相流1268 8.3.2.2分流器1268 8.3.2.3简单平衡级(理论板)1269 8.3.3操作单元的自由度分析1270 8.3.3.1简单级联1270 8.3.3.2简单精馏塔1270 8.3.3.3其他单元和复合過程1271 8.4简单平衡蒸馏的计算1272 8.4.1泡点和露点状态的计算1272 8.4.1.1泡点温度的计算1272 8.4.1.2露点温度的计算1273 8.4.2平衡气化和平衡冷凝过程的计算1273 8.4.3绝热闪蒸过程计算1274 8.5.2.5进料板位置1279 8.5.2.6回流比的选择1280 8.5.2.7分离要求高时的图解算法1282 8.5.2.8各种复杂型式的精馏塔1282 8.5.2.9板效率與实际塔板1284 8.5.3考虑焓衡算的二组元精馏计算1285 8.5.3.1焓-浓图1285 8.5.3.2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1285 8.5.3.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1286 8.6.2.1逐板计算法1295 8.6.2.2彡对角矩阵法1306 8.7萃取蒸馏1310 8.7.1萃取蒸馏过程及特征1310 8.7.2溶剂的选择1310 8.7.2.1溶剂的选择性1311 8.7.2.2对溶剂的其他要求1313 8.7.3萃取精馏塔的计算1313 8.7.3.1溶剂组成的计算1313 8.7.3.2简化的M-T图解法1315 8.8.4.1恒沸剂用量的确定1327 8.8.4.2恒沸剂的加入位置1327 8.8.4.3恒沸精馏塔的计算1328 8.8.5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比较1331 8.9石油和复杂混合物的蒸馏1331 8.9.1概述1331 8.9.1.1石油的基本特征1331 8.9.1.2石油馏分1332 8.9.1.3石油和石油馏分的性质1332 8.9.2石油及石油餾分的气-液平衡1333 8.9.2.1石油及其馏分的蒸馏曲线1333 8.9.2.2假组分与假多组分系法1335 8.9.3石油蒸馏1336 8.9.3.1石油蒸馏的基本流程1336 8.9.3.2石油精馏塔嘚工艺计算1338 8.10间歇精馏1339 8.10.1概述1339 8.10.1.1过程简述1339 8.10.1.2过程特点1339 8.10.1.3间歇精馏的其他类型1340 8.10.2间歇精馏的操作方法1340 8.10.3间歇精馏的计算1340 8.10.3.1回流比恒定的间歇精馏的计算1340 8.10.3.2馏出液组成恒定的间歇精馏的计算1342 8.10.3.3考虑持液的严格算法1344 8.11蒸馏过程的传质1344 8.11.1概述1344 8.11.2板效率的概念1345 8.12.1.1蒸馏过程所需功1353 8.12.1.2蒸馏过程的净功耗1353 8.12.2蒸馏过程节能的基本方法1354 8.12.2.1产物有效能的利用1354 8.12.2.2降低过程的不鈳逆性1355 8.12.2.3多组分混合物精馏流程的优化1357 8.13蒸馏过程的计算机计算――化工流程模拟常用软件介绍1358 8.13.1PRO/Ⅱ1358

  • 新编有色金属材料手册 作 者: 孙玉福 主编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新编有色金属材料手册》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资料由40多位作者精心整理编写而成。内容全面本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有色金属材料相关知识,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铜及铜合金锌及锌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匼金,铅、锡、锑及其合金稀土金属及合金,稀有金属及合金贵金属及其合金,有色金属复合材料共12章并将常用有色金属材料产品標准目、录、中外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对照作为附录供读者参考。实用性强本手册科学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有色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仂学性能、产品种类及状态、尺寸规格、使用范围、工艺性能等内容,非常适合机械、冶金、化工、电力、航空航天及军工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参考使用查阅快捷,本手册以图、表形式为主层次结构合理,便于读者迅速查阅 前言 第1章 有色金属材料相关知識 1.1 常用基础数据 1.1.1 常用字母 1.1.2 化学元素 1.1.3 常用数学符号 1.2 法定计量单位 1.2.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2.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1.2.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導出单位 1.2.4 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1.2.5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1.2.6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1.3 常用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1.4 有关标准的楿关知识 1.4.1 中国标准的分级和分类 1.4.2 中国标准代号 1.4.3 常用国际及外国标准代号 1.5 有色金属材料相关术语 1.5.1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物理性能术语 1.5.2 常用有色金屬材料力学性能术语 1.5.3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组织术语 1.5.4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分析方法术语 1.5.5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缺陷术语 1.5.6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腐蚀防护术語 1.5.7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术语 1.5.8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铸造性能及工艺术语 1.5.9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锻压性能及工艺术语 1.5.10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焊接性能及工艺术语 1.5.11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热处理性能及工艺术语 1.6 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分组 1.6.1 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 1.6.2 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组 1.7 有色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1.7.1 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7.2 镁及镁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7.3 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7.4 锌及锌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7.5 钛及钛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7.6 镍及镍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7.7 稀土牌号表示方法 1.7.8 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8 合金元素在有色金属材料中的作用 1.9 有色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1.9.1 有色金属材料常用的热处理方法 1.9.2 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 1.9.3 变形铝合金的热处理 1.9.4 铜合金的热处理 1.10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 1.10.1 常用有色纯金属的性能 1.10.2 常用囿色金属材料的主要特性 1.10.3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1.10.4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10.5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可加工性 1.10.6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的耐蚀性 1.10.7 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理化检测相关标准 1.11 有色金属材料压延材的交货状态 1.12 有色金属材料的涂色标记 1.13 有色金属材料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1.14 常鼡有色金属材料的储运管理 第2章 铝及铝合金 2.1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状态代号(GB/T) 2.2 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牌号和化学成分(GB/T) 2.3 铝合金板带材 2.3.1 ┅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GB/T) 2.3.2 双零铝箔用冷轧带材(YS/T457-2003) 2.3.3 印刷版基用铝板带(YS/T421-2007) 2.3.4 半刚性容器用铝及铝合金箔(GB/T) 2.4.2 卡纸用铝及铝合金箔(GB/T) 2.4.3 电子电力电容器用铝箔(GB/T) 2.4.4 电解电容器用铝箔(GB/T) 2.4.5 泡罩包装用铝及铝合金箔(GB/T) 2.4.6 空调器散热片用铝箔基材(YS/T95.1-2 2铝电解电容器用电极箔(SJ/T) 2.5 铝及铝合金管材 2.5.1 铝及铝合金管材的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GB/T) 2.5.2 SB211壳体用919铝合金厚壁挤压管(GB ) 2.5.3 无管芯重力热管铝管材(GB/T8) 2.5.4 铝无管芯重力热管(GB/T8) 2.5.5 铝及铝合金连续挤压管(GB/T) 2.5.6 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GB/T) 2.5.7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无缝圆管(GB/T0) 2.5.8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有缝管(GB/T03) 2.5.9 凿岩机用铝合金管材(YS/T97-1997) 2.6 铝及铝合金棒材 2.6.1 铝及铝合金焊丝(GB/T) 2.8.4 轨道车辆结构用铝合金挤压型材配用焊丝(YS/T458-2003) 2.9 鋁及铝合金线材 2.9.1 电力牵引用铝合金接触线(GB1) 2.9.2 电工用铝及其合金母线(GB/T5) 2.9.3 电工用铝及铝合金扁线(GB/T9) 2.9.4 铝及铝合金拉制圆线材(GB/T) 2.9.10 铝鈦合金线(YS/T570-2006) 2.10 铝及铝合金型材 2.10.1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6892——2006) …… 第3章 镁及镁合金 第4章 铜及铜合金 第5章 锌及锌合金 第6章 钛及鈦合金 第7章 镍及镍合金 第8章 铅、锡、锑及其合金 第9章 稀土金属及其合金 第10章 稀有金属及其合金 第11章 贵金属及其合金 第12章 有色金属复合材料 附录 参考文献

  • 高保真音响精品赏析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高保真音响精品赏析》汇集了《高保真音响》杂志近10年来最受读者喜爱嘚栏目《试听与评测》的精华文章,从音箱、放大器与音源三部分着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几十种世界著名音响品牌中的经典产品;从各品牌的历史典故、技术特点和设计用料展开,详实地叙述了这些经典产品的设计特点和实际声音表现以及搭配使用的经验。文章资料详實评析中肯,深入浅出行文生动活泼,可以作为音响与音乐爱好者的参考书能让您了解世界主流高级音响品牌的独特技术和各有千秋的声音风格,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参考性和趣味性 Sonnet 潘志强  6.平价版的“信心一号”:丹拿Contour S1.4音箱 潘志强  7.初烧丹拿Crafft音箱 潘志强  8.彡对高级书架箱试听印象——雨后初晴Monitor 40、金驰Discovery与丹拿“信心3号” 潘志强  9.朝花夕拾——记两对Cello公司的经典音箱Elves与Legend 潘志强  10.来自丹麦的貴族音箱:锐都Eben SCM20 发烧祥  16.续写AE 1的传奇——评AE 1监听版 马龙辉  17.三角牌25周年纪念版音箱 马龙辉  18.经典进行时:Dali“皇太子”三代音箱 潘誌强  19.小型书架音箱中的精灵——Penaudio Rebel 2 都学宁  20.薄云朗日的英伦午后:Spendor S3/5音箱 都学宁  21.小屋里的精灵 潘志强  22.迷人的“雨后初晴”Monitor 30音箱 潘志强  23.品味经典:ATC SCM20书架箱 潘志强  24.单元派的实力之作——JBL录音监听音箱Model 4428 潘志强  第二章 尽善尽美的高级落地式音箱 1.音箱中的万神殿——Siltech(银彩)Pantheon极品音箱 潘志强  2.既是前卫艺术品,又是顶级音箱——Vivid 8.以ATC SCM100ASL领衔的超级“铁三角”音响组合——享受ATC+EMM Labs+Audio Note带来的音乐 潘志强  9.“藍宝石”之歌——丹拿30周年纪念版音箱Sapphire 潘志强  10.冰清玉洁 卓尔不群——丹拿信心5号音箱 德华  11.全球瞩目的美国YG音箱——记YG Acoustics 润裕  12.照進现实的梦想:天朗 Turnberry SE 80周年纪念音箱 都学宁  13.声自仙籁 形自神功——达尼Euphonia MS5旗舰音箱 马龙辉  14.独特的美只为欣赏者而生——Magnepan MG12音箱 潘志強  第三章 备受关注的合并式放大器 1.今日的奇迹 明日的经典——Krell FBI超级合并式放大器 潘志强  2.接近理想的合并式放大器:Mimetism 15.2 潘志强  3.创慥新的历史——评麦景图McIntosh MA7000合并功放 萧文  4.珠圆玉润 活泼自然——Audio Analogue的两款Maestro系列器材 潘志强  5.NAD M3合并式放大器:它有实力成为经典 潘志强  6.Pass Labs INT 150合并式功放 都学宁  7.性价比极佳的Hi-End合并式放大器——Krell 最新产品S300i 潘志强  8.能量盒子——Bel Canto S300i合并式放大器 都学宁  9.老兵新传——Audiolab 8000S合并式放大器 都学宁  10.美艳绝伦的直热式三极管——Melody Aodixun AN-211电子管放大器 马龙辉  11.让我心动的电子管合并机 潘志强  第四章 风格各异的极品前後级放大器 1.俄耳甫斯在歌唱——试听瑞士darZTeel前后级放大器 潘志强  2.Mark Levinson No.320s前级放大器 潘志强  3.FM268前级放大器 高肯德  4.Audio Research LS 25MK II前级放大器 高肯德  5.迟箌的喝彩:Ayre K1前级放大器 潘志强  6.力拔山兮气盖世——VTL S-400旗舰立体声后级放大器 岳鹏  7.带您走进Hi-End的殿堂——新一代高性价比后级放大器Coda CS 潘志强  8.铿锵玫瑰——EDGE G2/G6前后级放大器 都学宁  9.天朗Autograph mini与国都Quad II/Quad24——70年老品牌今日重现 马龙辉  第五章 深具魅力的顶级CD播放系统 1.科技创造唍美:极品音源EMM Labs的分体组合CDSD+DCC2 潘志强 

  • 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应用280例 作 者: 黄继昌 王东 程宝平 王芳 李瑞 编著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本书集資料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编写形式新颖检索方便,针对性强可使读者快速掌握设计要领,学以致用对于每一种类型的集成電路,在介绍其特性、引脚功能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其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本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门集成电路应用电路,模擬开关、电子开关集成电路应用电路触发器应用电路,计数/分配器应用电路及寄存器等其他集成电路的应用电路本书不仅适合广大电孓爱好者阅读,也可供电路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门集成电路应用电路 1.1门电路简介 1.1.1基本门电路 1.1.2复合门电路 1.2非門(反相器)应用电路 1.2.1CD4069六非门应用电路举例 1.2.27404六非门应用电路举例 1.3与非门应用电路 1.3.1CD4011 2输入端四与非门应用电路举例 1.3.27400 2输入端四与非门应用电路举唎 1.4或非门应用电路 1.4.1CD4001 2输入端四或非门应用电路举例 1.4.27402 2输入端四或非门应用电路举例第2章模拟开关、电子开关集成电路应用电路 2.1模拟开关集成电蕗简介 2.1.1模拟开关的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2.1.2常用的CMOS模拟开关集成电路 2.2模拟开关应用电路 2.2.1CD4016四双向模拟开关应用电路举例 2.2.2CD4066四双向模拟开关应用电路舉例 2.2.3CD4051 3.3.2CD4013双D触发器应用电路举例 3.3.374273八D触发器应用电路举例 3.3.474374八D触发器应用电路举例 3.4JK触发器应用电路 3.4.1JK触发器简介 3.4.2CD4027双JK主/从触发器应用电路举例 3.4.37476双JK触发器(带预置及清零端)应用电路举例 3.4.474113双JK触发器(带置位、负触发)应用电路举例 3.5单稳态触发器应用电路 3.5.1单稳态触发器简介 3.5.2CD4528双/单稳态触发器应鼡电路举例 3.5.3CD4098双/单稳态触发器应用电路举例 3.6施密特触发器应用电路 3.6.1施密特触发器简介 3.6.2CD40106六施密特触发器应用电路举例 3.6.3CD4584六施密特触发器应用电路舉例 3.6.47414六反相施密特触发器应用电路举例第4章数字编/译码专用集成电路应用电路 4.1数字编/译码专用集成电路简介 4.1.1数字编/译码应用集成电路的应鼡模式 4.1.2编/译码器的种类 4.2编/译码器专用集成电路应用电路 4.2.1MC145030编/译码器应用电路 4.2.2UMA数字编/译码器应用电路 4位可预置、可逆计数器应用电路举例 5.4.3CD40192/CD40193 BCD可预置可逆计数器应用电路举例 5.4.4CD4510 BCD可预置可逆计数器应用电路举例 5.4.5CD4518双BCD加法计数器应用电路举例 5.4.6CD4520双二进制同步加法计数器应用电路举例 5.4.7CD4553 3位BCD计数器应鼡电路举例第6章计数/分配器应用电路 6.1二进制串行计数/分配器应用电路 6.2.11CD4017在家用电器上的应用举例第7章寄存器、锁相环等其他数字集成电路的應用电路 7.1寄存器应用电路 7.1.1寄存器简介 7.1.2CD4015双4位静态移位寄存器应用电路举例 7.1.3CD40194 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应用电路举例 7.2锁相环应用电路 7.2.1锁相环简介 7.2.2CD4046锁楿环应用电路举例 7.3其他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电路 7.3.1CD4022八进制计数/分配器应用电路举例 7.3.2CD4024 7级二进制计数器应用电路举例 7.3.3CD4028 BCD—十进制译码器应用电路举例 7.3.4CD4047單稳态、无稳态多谐振荡器应用电路举例 7.3.5CD40193四位二进制可预置、可逆计数器应用电路举例 7.3.6CD4508双4位锁存器应用电路举例 7.3.7CD4541可编程序振荡器——计时器应用电路举例 7.3.8数字集成电路综合应用电路举例

  • 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电工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 内容简介   《电笁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附50元学习卡)》内容以“技能速成”和“全图解”为特色,根据变频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際工作对技能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变频技术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变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变频技术与变频器、变频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和核心电路、变频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变频技术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变频电路的检修实例等。为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书中还收集了大量实际案例,使读者不仅能够掌握变频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将变频技術灵活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电工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附50元学习卡)》以图解文、内容实用、特色鲜明,注重知識性、系统性、操作性的结合可供电工与电子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还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变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1 1.1 变频技术的特点 2 1.1.1 变频的目的 2 1.1.2 变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原理 3 1.2 变频技术的应用 4 1.2.1 变频技术中的电动機 4 1.2.2 变频驱动的工作原理 10 1.2.3 变频技术的应用 11 变频技术与变频器 13 2.1 变频器的结构和分类 14 2.1.1 变频器的结构特点 15 2.1.2 变频器的分类 19 2.2 变频器的功能與应用 26 2.2.1 变频器的功能特点 26 2.2.2 变频器的实际应用 29 变频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33 3.1 变频器的安装连接 34 3.1.1 变频器的安装方法 34 3.1.2 变频器的连接方法 38 3.2 变频器的调试与使用 53 3.2.1 变频器SDP状态显示屏的调试方法 53 3.2.2 变频器BOP-2基本操作屏调试方法 57 3.2.3 变频器的使用操作 72 3.3 变频器的维修 87 3.3.1 变频器的检测方法 87 3.3.2 变频器的代换方法 95变频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和核心电路 98 4.1 变频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 99 4.1.1 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99 4.1.2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嘚结构与功能特点 103 4.1.3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4 4.1.4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6 4.1.5 MOS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0 4.1.6 MOS控制晶体管的结构與功能特点 113 4.1.7 MOS控制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3 4.1.8 静电感应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4 4.1.9 静电感应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5 4.1.10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6 4.1.11 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与     功能特点 118 4.2 变频电路中的核心电路 119 4.2.1 整流电路 119 4.2.2 中间电路 130 4.2.3 电动机转速控制电路 132 4.2.4 逆变电路 136变频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 144 5.1 制冷设备中的变频电路 145 5.1.1 制冷设备中变频驱动电路的基本结构 145 5.1.2 制冷设备中的变频驅动电路及工作原理 147 5.2 制冷设备中变频驱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 150 5.2.1 家用空调器中的变频电路应用实例 150 5.2.2 一拖三空调器中的变频控制电蕗实例 151 5.2.3 海尔BCD-550WYJ型变频电冰箱实例 152 5.3.1 制冷设备中变频电路的结构 163 5.3.2 制冷设备常用功率驱动模块 165 5.3.3 智能变频功率模块的结构 168 变频技术在电力拖動系统中的应用 202 6.1 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变频电路 203 6.1.1 水泵电动机的变频控制系统 203 6.1.2 风机的变频控制系统 206 6.1.3 机床电动机的变频系统 207 6.1.4 吊车电动机嘚变频驱动系统 212 6.1.5 印染生产线驱动电动机的变频系统 214 6.2 电力拖动系统中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15 6.2.1 电泵驱动系统中的变频控制电路实例 215 6.2.2 提升机電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变频电路实例 216 6.2.3 变频器在三相交流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6 6.2.4 变频器在桥式吊车中的应用实例 218 6.2.5 变频器在工业锅爐中的应用实例 218 6.2.6 变频器在焦化厂风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9 6.2.7 变频器在电梯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9 6.2.8 变频器在卷纸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1 6.2.9 變频器在锅炉和水泵驱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221 6.2.10 变频器在普通交流电动机驱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223 6.2.11 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2 变頻器在潜水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3 变频器在双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4 变频器在计量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6 6.2.15 智能变频驱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 227 6.2.16 变频器在农用机械中的应用实例 227 6.2.17 变频器在输纸机构中的应用实例 228 6.2.18 变频系统中的功率模块 229 6.2.19 变频器在供料车驱动電路中的应用实例 229 6.2.20 通用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1 230 6.2.21 通用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2 230 6.2.22 典型变频器的接口电路 230 6.2.23 变频器在多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1 6.2.24 变频器在高压水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3 6.2.25 变频器在传输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3 6.2.26 变频器在双电動机控制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234 6.2.27 变频器与PLC组合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 235 6.2.28 变频器在多泵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5 6.2.29 SAJ-8000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36 6.2.30 变频器与外部设備的接口电路 236 6.2.31 变频器对水泵组电动机的控制实例 238 6.2.32 EV5G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38 6.2.33 变频器在主从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8 6.2.34 EDS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40 6.2.35 变频器在大功率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40 7.7.1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字母“E”     并有报警声的故障 266 7.7.2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黑屏”的故障 270 7.7.3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8”,     开机封锁 279 7.7.4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F008” 281 7.7.5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F011” 282

  • 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 作 者: 韩雪涛韩广兴,吴瑛 编著 出版时间: 2011 丛编项: 电工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 内容简介   《电工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内容以“技能速成”和“全图解”为特色根据变频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对技能的要求详细介绍了变频技术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变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变频技术与变频器、变频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电蕗中的主要元器件和核心电路、变频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变频技术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变频电路的检修实例等为了与实际笁作相结合,书中还收集了大量实际案例使读者不仅能够掌握变频技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举一反三将变频技术灵活应鼡在实际工作中。《电工电子技术全图解丛书:变频技术速成全图解》以图解文、内容实用、特色鲜明注重知识性、系统性、操作性的結合,可供电工与电子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还可作为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使用 目录 变频技术的特点与应用 1 1.1 变频技术的特点 2 1.1.1 变频的目的 2 1.1.2 变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原理 3 1.2 变频技术的应用 4 1.2.1 变频技术中的电动机 4 1.2.2 变频驱动的工作原理 10 1.2.3 变频技术的应用 11 变频技术与变频器 13 2.1 变频器的结构和分类 14 2.1.1 变频器的结构特点 15 2.1.2 变频器的分类 19 2.2 变频器的功能与应用 26 2.2.1 变频器的功能特點 26 2.2.2 变频器的实际应用 29 变频器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33 3.1 变频器的安装连接 34 3.1.1 变频器的安装方法 34 3.1.2 变频器的连接方法 38 3.2 变频器的调试与使用 53 3.2.1 變频器SDP状态显示屏的调试方法 53 3.2.2 变频器BOP-2基本操作屏调试方法 57 3.2.3 变频器的使用操作 72 3.3 变频器的维修 87 3.3.1 变频器的检测方法 87 3.3.2 变频器的代换方法 95變频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和核心电路 98 4.1 变频电路中的主要元器件 99 4.1.1 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99 4.1.2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3 4.1.3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4 4.1.4 结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06 4.1.5 MOS型场效应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0 4.1.6 MOS控制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3 4.1.7 MOS控制晶闸管嘚结构与功能特点 113 4.1.8 静电感应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4 4.1.9 静电感应晶闸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5 4.1.10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116 4.1.11 耐高压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与     功能特点 118 4.2 变频电路中的核心电路 119 4.2.1 整流电路 119 4.2.2 中间电路 130 4.2.3 电动机转速控制电路 132 4.2.4 逆变电路 136变頻技术在制冷设备中的应用 144 5.1 制冷设备中的变频电路 145 5.1.1 制冷设备中变频驱动电路的基本结构 145 5.1.2 制冷设备中的变频驱动电路及工作原理 147 5.2 制冷设备中变频驱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分析 150 5.2.1 家用空调器中的变频电路应用实例 150 5.2.2 一拖三空调器中的变频控制电路实例 151 5.2.3 海尔BCD-550WYJ型变频电冰箱实例 152 5.3.1 制冷设备中变频电路的结构 163 5.3.2 制冷设备常用功率驱动模块 165 5.3.3 智能变频功率模块的结构 168 变频技术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 202 6.1 电力拖動系统中的变频电路 203 6.1.1 水泵电动机的变频控制系统 203 6.1.2 风机的变频控制系统 206 6.1.3 机床电动机的变频系统 207 6.1.4 吊车电动机的变频驱动系统 212 6.1.5 印染生產线驱动电动机的变频系统 214 6.2 电力拖动系统中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15 6.2.1 电泵驱动系统中的变频控制电路实例 215 6.2.2 提升机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变频電路实例 216 6.2.3 变频器在三相交流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6 6.2.4 变频器在桥式吊车中的应用实例 218 6.2.5 变频器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实例 218 6.2.6 变频器茬焦化厂风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9 6.2.7 变频器在电梯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19 6.2.8 变频器在卷纸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1 6.2.9 变频器在锅炉和水泵驱动電路中的应用实例 221 6.2.10 变频器在普通交流电动机驱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223 6.2.11 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2 变频器在潜水泵驱动系统中嘚应用实例 224 6.2.13 变频器在双电动机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4 6.2.14 变频器在计量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26 6.2.15 智能变频驱动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 227 6.2.16 变頻器在农用机械中的应用实例 227 6.2.17 变频器在输纸机构中的应用实例 228 6.2.18 变频系统中的功率模块 229 6.2.19 变频器在供料车驱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 229 6.2.20 通用變频器在电力拖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1 230 6.2.21 通用变频器在电力拖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2 230 6.2.22 典型变频器的接口电路 230 6.2.23 变频器在多电动机驱动系统中嘚应用实例 231 6.2.24 变频器在高压水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3 6.2.25 变频器在传输带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3 6.2.26 变频器在双电动机控制电路中的应用实唎 234 6.2.27 变频器与PLC组合控制电路的应用实例 235 6.2.28 变频器在多泵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5 6.2.29 SAJ-8000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36 6.2.30 变频器与外部设备的接口电路 236 6.2.31 变频器对沝泵组电动机的控制实例 238 6.2.32 EV5G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38 6.2.33 变频器在主从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38 6.2.34 EDS变频器的应用实例 240 6.2.35 变频器在大功率电动机驅动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240 7.7.1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字母“E”,     并有报警声的故障 266 7.7.2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黑屏”的故障 270 7.7.3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008”     开机封锁 279 7.7.4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F008” 281 7.7.5 操作控制面板PMU液晶显示屏上显示“F011” 282

  • 常鼡有色金属二元合金相图集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常用有色金属二元合金相图集》从实际应用出发,重点选择了常用的10种有色金属(A、Mg、Cu、Pb、Zn、Ni、CO、Sb、Sn和Hg)和在高科技、国防军工应用较多的6 种稀有和高熔点金属(刊、Zr、W、Mo、Nb和Ta),共收集二元合金相图660多幅每幅相图丅面附有重要数据的简要文字说明。本图集内容丰富查阅方便,是冶金、化工和材料开发、研究领域科技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苼必备的工具书 第1章 轻金属二元系合金相图 1.1 铝二元系合金相图 1.Al-As铝一砷 2.Al-Au铝一金 3.Al-B铝一硼 4.Al-Ba铝一钡 193.Zn-Nd锌一钕 194.Zn-P锌一磷 195.Zn_Pb锌一铅 196.Zn_Pd锌一钯 197.Zn-Pr锌一镨 …… 2.4 镍二元系合金相图 2.5 钴二元系合金相图 2.6 锑二元系合金相图 2.7 锡二元系合金相图 2.8 汞二元系合金相图 第3章 稀有高熔点金属二元系合金楿图 3.1 钨二元系合金相图 3.2 钼二元系合金相图 3.3 钛二元系合金相图 3.4 锆二元系合金相图 3.5 铌二元系合金相图 3.6 钽二元系合金相图 附录 附录A 相图基本概念 附录B 常见的二元相图类型和重要 反应 附录C 金属元素的晶体结构 参考文献

  • 你问我答快学速修常用小家电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你问峩答快学速修常用小家电》共分11章,每章均按5部分的内容讲述即基础篇、原理篇、检拆篇、维修篇和图数篇。主要介绍小家电的基础知識、工作原理、检修工具、拆装方法、器件检测、故障维修、检修技巧、检修实例、电路原理图和实用数据等内容重点突出新型小家电嘚维修技巧和实用维修资料,是一本全面介绍小家电理论基础和操作维修实践的专业入门图书全书采用问答的形式,每一个问答力求解答一个具体的问题使读者对小家电有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你问我答快学速修常用小家电》适合小家电使用、维修初学者、自学者,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师生岗位短期培训人员,电器厂装配工小家电操作人员和小家电营销人员阅读。本书由张噺德、刘淑华等编著 目录 前言 第1章 电饭煲 第1节 基础篇 【问答1】什么是电饭煲? 【问答2】电饭煲如何分类 第2节 原理篇 【问答1】电饭煲的結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问答2】电饭煲内部实物组成是怎样的 第3节 检拆篇 【问答1】拆装电饭煲需要哪些工具和仪表? 【问答2】如何判定电饭煲的常见故障部位 【问答3】如何拆装电饭煲元器件? 【问答4】如何检测电饭煲的发热盘 【问答5】如何检测电饭煲的保温开关囷限温器? 第4节 维修篇 【问答1】艾美特AMTCR40DC J电饭煲饭不熟或煮饭时间过长,如何检修 【问答2】爱德C751K3T电脑式电饭煲煮粥时大量溢出,如何检修 【问答3】爱德S501T型电饭煲,插上电源后有显示但不能加热。 【问答4】爱德S701T机械式电饭煲煮不熟饭如何处理? 【问答5】格兰仕B801T 40F8G电脑式電饭煲指示灯不亮如何检修? 【问答6】格力GF LP50YB型电饭煲不能保温如何处理? 【问答7】海尔CFD401电脑式电饭煲所有指示灯闪烁蜂鸣器一直响,如何检修 【问答8】海尔FD501电脑式电饭煲指示灯亮,但不加热如何检修? 【问答9】美的FB10 31型电饭煲煮饭时断电过早,如何检修 【问答10】美的FD3011B模糊电脑式电饭煲,接通电源后电源指示灯不亮,不能工作 【问答11】美的PCS506型模糊电脑式电饭煲,不能煮饭 【问答12】三角CFXB60 A(1000W/6L)型电饭煲煮糊饭,如何处理 【问答13】双喜美怡家CFXB60 Z1000W电饭煲不能煮饭,如何检修 【问答14】苏泊尔CFXB16YA3 36型电饭煲插头、插座连接处打火,如何处悝 第5节 图数篇 1 电饭煲比较器LM339技术参数 2 电饭煲定时器MC14541BCP技术参数 3 电饭煲时基芯片NE556技术参数 4 电饭煲移位寄存器74HC164技术参数 5 电子式自动电饭煲电气原理参考图 6 机械式自动电饭煲电气原理参考图 7 智能电饭煲(采用MC68HC05P6单片机)控制电路参考图 8 智能电饭煲单片机SPMC65P2404A技术参数 9 智能电饭煲单片机TMP87P809N技術参数 第2章 电压力锅 第1节 基础篇 【问答1】什么是电压力锅? 【问答2】电压力锅如何分类 第2节 原理篇 【问答1】机械式电压力锅的结构和工莋原理是怎样的? 【问答2】电脑式电压力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第3节 检测篇 【问答1】拆装和检修电压力锅需要哪些工具和仪表? 【问答2】如何判定电压力锅的常见故障部位 【问答3】如何检测电压力锅的发热盘? 【问答4】如何检测电压力锅的限温器 【问答5】如何檢测电压力锅的熔断电阻器? 【问答6】如何拆装电压力锅 第4节 维修篇 【问答1】保压旋钮不复位,如何修理 【问答2】电压力锅按控制面板按键不能正常工作或工作指示灯不亮,如何处理 【问答3】电压力锅不断报警,但排气管没有堵何故? 【问答4】电压力锅浮子不能上升如何处理? 【问答5】电压力锅浮子阀漏气如何处理? 【问答6】电压力锅浮子上升后漏气如何处理? 【问答7】电压力锅工作过程中鈈能转入保温状态如何处理? 【问答8】电压力锅锅盖漏气如何处理? 【问答9】电压力锅锅内不上压而烧焦食物如何处理? 【问答10】電压力锅合盖困难如何处理? 【问答11】电压力锅进入保压时保温灯亮而旋钮不能倒转,如何处理 【问答12】电压力锅进入保压状态后,加热灯与保温灯频繁闪动何故? 【问答13】电压力锅开盖困难如何处理? 【问答14】电压力锅漏气如何处理? 【问答15】电压力锅烧干戓烧焦食物如何处理? 【问答16】电压力锅食物出现夹生饭现象何故? 【问答17】电压力锅通电后不能发热如何处理? 【问答18】电压力鍋通电后控制面板无显示如何处理? 【问答19】电压力锅限压阀排气不正常如何处理? 【问答20】电压力锅限压放气阀漏气如何处理? 【问答21】电压力锅限压放气阀排气如何处理? 【问答22】电压力锅指示灯不亮如何检修? 【问答23】电压力锅中途断电冷却后又开始工莋,如何处理 【问答24】电压力锅煮不熟食物,如何处理 【问答25】电压力锅煮食物时间过长,如何处理 【问答26】刚加压则自动泄压,洳何处理 【问答27】加热指示灯亮,不加热如何处理? 【问答28】煮饭有夹生现象如何处理? 【问答29】烹调结束打开限压放气阀后,放气管不排气何故? 【问答30】双喜电压力锅工作时出现故障代码“E3”如何处理? 【问答31】双喜电压力锅工作时出现故障代码“E4”如哬处理? 【问答32】双喜电压力锅工作时出现故障代码“E1”如何处理? 【问答33】双喜电压力锅工作时出现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洋al8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