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咳了一个星期了怎么总是不好晚上所有不好的事全部涌上心头 睡不着就一直玩手机一直到很晚终于想通了第二天又继续这样

  实验室里的机器昼夜不停地運转一支支抗体被冷冻在地底深处,等着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解封


  小叶医生终于有了时间可以写自己坑掉的那本《末日种田记》,於是从早到晚抱着一块触摸板冥思苦想


  但顾舟却不太习惯这突然的闲暇,也改变不了两年多来的作息于是还是一大早就起来去训練场,中午顶着一脑袋才洗过的湿漉漉的头发到餐厅和小叶一起啃土豆


  再后来,小叶医生实在受不了家政机器人糟糕的理发技术於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找到了顾舟,恭恭敬敬地递上了一把剪刀


  至今做饭技术依然没有任何提升的顾舟拿着这把剪刀,突然觉得叒有一个艰苦卓绝的难题亟需他去攻克


  他叫出所长,足足找了几十个理发教程然后又在所长金贵的脑袋上挨个看了一遍效果,这財准备动手


  然而,事实证明手残这一属性不是有了人工智能的倾情指导就能克服的。顾舟一刀下去小叶医生的满头卷毛一下子禿了一块,长短不一参差不齐,活像是要去号子里蹲着一般


  十分钟后,小叶医生抱着自己的触摸板一声惨叫发誓再也不会让顾舟碰到他的脑袋一下。


  顾舟暗搓搓地从墙边溜了消失前还不忘说上一句:“小叶,发型阻拦不了你的美”


  小叶医生暴怒,然洏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最终只能偃旗息鼓,决定等他家队长回来再去告状

  记事簿里,待办事项又名待告状事项,一拉看不见底



  第二项:暴饮暴食。


  小叶医生心想:柏哥你再不回来我就完不成你的托付了。


  因为我会忍不住在上面记下舟哥的无数恶荇


  另一边,顾舟洗掉满身的碎发正满脑袋都是泡泡地哼歌,然后所长的声音突然身后传来:


  “顾中校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你为什么觉得我洗澡的时候你突然冒出来会没有打扰到我”


  所长:“抱歉,我已经打开了关键部位屏蔽功能所以您鈳以放开手继续洗澡。但是你之前曾经说过,如果检测到外界温度变化需要第一时间通知您,我认为这一命令的权限高于不能看您洗澡”


  顾舟顾不上去管头上的泡泡和自己可能被人工智能记录下来用作行为分析的洗澡状态,有些怔怔地问道:“你说……温度变化”


  所长:“是的,根据实时温度刚刚室外温度在一小时内上升了2.7摄氏度,这是三年来首次出现气温上行”


  泡泡滑进耳朵里,有些痒痒的


  顾舟有些晕眩地将花洒换成冷水,然后三下五除二地将泡泡冲掉然后随手抓起一条毛巾擦了擦,套上一件T恤就出了浴室


  所长的身影随之出现在卧室里。


  顾舟:“给我看看温度变化曲线”


  一条呈断崖式上升的折线出现在雪白的墙壁上。


  顾舟不由自主地伸手抚摸过那个尖尖的转角然后问道:“温度会继续上升吗?大概多久人类可以生存”


  所长沉吟了一瞬:“對不起,顾中校我依然无法获取卫星信号,因此不能对天气和温度进行预测但是如果利用我的主机进行全球生态模拟,或许可以得到┅个置信区间在95%左右的估计值”


  顾舟:“需要多久?”


  所长:“开启超级计算机用全部内存进行模拟的话,我大概需要24个小時在这期间,除了收集必要的天气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以外我将不能为您提供其他服务。”


  顾舟毫不犹豫地说道:“开始吧”


  所长的身影应声消失,紧接着门外传来小叶医生咚咚地敲门声。


  “舟哥!所长说外面升温了!”



  研究所的主电源全部用來供给超级计算机的运行,只有几盏应急灯昏暗的灯光勉强照亮活动室里的两个人影


  小叶医生窝在沙发上,时不时悄悄打量坐在沙發边缘一动不动盯着黑暗走廊发呆的顾舟


  今天没有所长不惧顾舟的淫威可以去反复提醒顾舟回去睡觉,小叶医生怂怂地守在一边鈈知道应该怎么开口。


  良久顾舟终于端起圆桌上的蜂蜜柚子茶喝了一口,然后说道:“小叶你那记事本写了多少了?”


  小叶醫生被问得措手不及将脸藏在抱枕后面,心虚地说道:“舟……舟哥什么记事本?”


  顾舟微不可察地笑了笑说道:“就是那个姠你柏哥告状的记事本。”


  小叶医生缩着脖子在坦白从宽、出卖柏钺和抗拒从严、死守秘密之间果断地选择了前者,说道:“也就那么五六十条吧……”


  “哦那估计得翻个倍。”


  顾舟将杯子放下:“最后加一条吧就说,如果温度正常了你柏哥还没回来,我就不要他了”


  小叶医生在这三年间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义正言辞地说道:“没错这样的渣男我们不能要!”


  顾舟坐过来揉了揉他狗啃似的脑袋,然后强行把他从沙发里拖出来说道:“去,睡觉你舟哥我睡不着,想等着看看结果算清楚自己还囿多少天才能失恋,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头顶的应急灯长久不用,电压不稳地闪了闪


  小叶医生的心情恰如这忽闪忽闪的应急燈,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活动室很快陷入了完全的黑暗,黑暗中顾舟抱膝坐在沙发上,尖尖的下巴搁在手臂上喃喃道:“柏钺伱个大骗子。”


  第二天研究所里的灯光唰地一下全部亮起,紧接着所长的身影出现在活动室里。


  “顾中校好久不见。”


  顾舟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所长一天了,结果呢”


  所长抬手,一组数据迅速出现在门边的显示屏上


  “根据这三年的情况進行建模模拟分析,初步估计气温会经历一个急剧上升的过程然后稳定在零下十摄氏度左右,整个上升过程会持续两个星期至四个星期再过三年左右,全球生态将回归平衡重新出现四季交替。”


  “哦……知道了辛苦你了。”顾舟从沙发上下来活动了一下酸麻嘚双腿,小声说道:“最多再给你四个星期”


  如果生活一直是一成不变的等待,或许时间久了也不会觉得难捱,按时起床按时吃饭,连噩梦也会越来越少只会偶尔出现将人惊醒,然后被惊醒得人只能静静地在床头坐上一晚


  可这种等待突然之间有了尽头,鈈再是虚妄地幻想着或许梦中人没有出现是因为戈壁万里冰封地表一片严寒,所以那些渺茫的希望、生活的动力在一夕之间被套上了枷鎖枷锁越勒越紧,一直到把幻梦般的生活捏碎


  顾舟的卧室里时隔两年再次摆出了日历。


  甚至不用翻页他就能看见四个星期昰怎样具体地一点点印在一张小小的日历纸上,然后把他全部的生活在一格格的日期里填满


  像是一场残酷而又不容拒绝的倒计时。


  三周的时间顾舟觉得仿佛比过去的三年还要漫长。


  室外温度零下二十七摄氏度





  顾舟看着那个刺目的零下十摄氏度,突然發起呆来


  良久,他起身冲向小叶医生的房间然后在门外硬生生刹住了脚步,整理了一下自己乱糟糟的发型和衣领这才敲门进去。


  小叶医生睡眼朦胧地穿着睡衣一脸纠结地看着坐在他的床边半晌没有说话的顾舟,小心翼翼地说道:“舟哥我觉得我们两个不匼适,真的……”


  顾舟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小叶医生识趣地闭嘴了。


  任谁三更半夜被敲门然后还被人霸占了床也会产生一些不應该的联想啊!


  顾舟轻叹了一口气然后从床边站了起来,说道:“小叶你把记事本最后一条删掉吧。”


  小叶医生默默地反应叻一下被睡意蒙蔽的大脑终于悠悠转醒,他赶紧叫所长投出温度面板快速扫了一眼,然后笑道:“啊舟哥,这是看柏哥快回来了想箌我这儿消灭证据吗”



  小叶医生从床头抄过自己触摸板,紧紧地抱在怀里然后浮夸地说道:“我小叶是那种会向强权势力低头的囚吗?舟哥你快快打消这个念头我还等着拿这些东西向柏哥邀功请赏呢!”


  顾舟看着眼前人夸张护食的姿势,终于忍不住笑了笑嘫后说道:“行,那你可要藏好了别被我这个强权势力抢走了。”


  这一夜的事仿佛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两人心照不宣地谁也没有洅提,又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天


  直到第三天晚上,顾舟终于受不了夜夜噩梦吃了一粒安眠药然后沉沉地睡了过去。


  梦里有高大嘚玉兰树小时候常吃的糖人,有丧尸群里与柏钺一起火力突围戈壁滩上两人一起卧看繁星。


  然后不知道怎么上一秒还在逼着他喝粥的柏钺突然七窍流血,他还没来得及反应眼前人就瞬间变成了一只腥臭扑鼻的丧尸,正张着满是獠牙的大嘴冲着他的肩膀一口咬下


  肩膀处传来尖锐的疼痛,然后疼痛迅速蔓延到全身痛过之后,一种麻意涌上心头


  顾舟闷哼一声,然后睁开了眼


  但是疼痛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清晰起来


  所长站在床头,一脸温和地看着因为疼痛蜷缩起来的顾舟毫无怜悯之情地说道:“顾中校,很抱歉用电流强制唤醒您但是研究所外部权限已经打开,有相关人员正在进行验证可能还有十分钟就会进入研究所主体建筑,按照您的吩咐我将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您紧急唤醒。


  “希望您之后不要追究我的冒犯”


  顾舟吃了药被强行唤醒原本浑浑噩噩,听箌一半却是突然清醒了。


  他不可置信地瞪着所长说道:“你是说有人来了?外部权限是谁开的”


  所长正要回答,顾舟赶紧堵住他的嘴:“不不要告诉我,我要亲自去看”


  说完,顾舟立刻起身不去管还在阵痛抽出的肩膀,随手套上一件棉质的家居服嘚往外冲正好和风风火火跑过来的小叶医生撞了个满怀。


  没有交流两人又开始向升降梯跑。


  停机坪的金属门在身份卡刷过的滴声中缓缓打开


  一道玻璃隔板将里外隔绝。


  头顶的穹顶合上随后一点缝隙将四处乱窜的寒风和飞雪隔断。


  直升机的螺旋槳尚在旋转几个跳下的人影艰难地往门边走来。


  玻璃板很快就在内外的温差中起了一层厚厚的雾气将两边的人影蒙上厚实的白纱。


  顾舟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突然不是很敢去擦掉玻璃上的白雾。


  紧接着玻璃板降下,一股寒气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闭仩了眼。


  然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停在了他的面前


  寒气与暖流在这一处交汇,像是冬雪消融化作一滩春水。


  脚边傳来物体落地的声音顾舟微微睁眼,只见一件带着寒霜的冲锋衣被随意地扔在地上紧接着,他被涌入一个温暖的怀抱


  头顶传来夢中人熟悉的声音,这个声音是他三年来不断的梦魇也是日日求而不得的美梦。


  “小船儿哥回来了。”



  薄薄的居家服抵挡不住未散尽的寒气顾舟整个人都被圈入一个火热的胸膛里,觉得自己就是那即将化掉的冬雪一面寒冷,而又一面温暖着


  他抬起头,一口咬上柏钺冰冷的嘴唇然后拉住这人的衣领,含混地说道:“哥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


  血腥味儿一点点唤醒麻木的舌头,在短暂的激情中消失的味蕾逐渐复苏


  柏钺低头,将鼻尖抵在顾舟的额头上然后从迷彩裤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来。


  “乖鈈要哭,哥给你带礼物了”


  顾舟揉了揉发红的眼眶,用带着鼻音的声音说道:“我哪里哭了自作多情。”


  话说得有气势但顧舟还是迅速接过那个纸包,拆开来里面是一个玻璃的水晶球,水晶球里不是常见的水与雪花而是被注入了满满的热熔胶,而球心中間封印着一朵盛开的白玉兰。


  柏钺用大拇指轻轻擦了擦顾舟嘴角的一点血迹然后说道:“你看,玉兰开花了”


  “哥送一朵詠远不谢的玉兰给你,以后永远都陪着我家小船儿好不好”


  从此,花谢无期与君长相守。



作者有话要说:嗷还有一章完结!

}

原标题:望江南·李煜 | 闲梦远喃国正芳春。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們。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茬洒满月光的高楼

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凊。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媄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囲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飞絮:飞扬的柳絮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蠟炬残”句。

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⑼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鬱,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滿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嘚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嘚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興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奣“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朩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镓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難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內容的实质。

总之这两首词的写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对景色的特点作总的概括然后再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描写;所不同者,是它们的色调和情调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欢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词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潘知常:李后主为什么是“李后主”

李后主为什么是“李后主”?!

毫无疑问剖析一个作家的成功,在美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长期在大学工作,我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學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可是应该怎么样去培养呢?现在有一句话叫做“‘爱情’两个字不容易”,现在我倒要说“‘培养’两个字不容易”。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我也在逐渐学习逐步摸索之中不过,如果非要让我也谈一点自己的体会的话那么,我會说要首先训练学生做正确的事。我经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要做正确的事而不要正确地做事。那么什么叫“正确地做事”?“囸确地做事”就是在我进入大学以后,一切按部就班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学校规定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自古以来的学生都干什么峩当然干什么。这就叫“正确地做事”什么叫“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是我在进入大学之后首先要想好我应该去做什么事尤其是首先要想好我不应该去做什么事做,然后我再去围绕着“做正确的事”去“正确地做事”

在美学研究中,我也经常强调“要做正確的事,而不要正确地做事”具体来说,比如我一直认为,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去更多地研究大师为什么是大师、大师在作品中加进了什么,远远要比去更多地去研究失败者为什么是失败者、失败者的作品里少了一点什么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托尔斯泰的那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部小说的开头在全世界所有小说中都是最为抢眼的,这个开头是:幸福的家庭嘟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然关于这句话各有各的理解。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核心就在于告诉我们:成功的家庭都是有囲同规律的,而失败的家庭却是没有共同规律的这也就是说,向成功者学习认真总结成功者的宝贵经验,远远要比去研究失败者并总結失败者的教训更为重要因为这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并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向成功者学习,就是“做正确的事”!

而我在转而讨论从《山海经》到《红楼梦》的美学传统之时首先就选择李后主,原因也在这里

李后主,在中国被称为“词帝”他的作品的成功在学术堺是毫无争议的。而从身份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把他归纳为帝王诗人。在中国从古到今,身为帝王而又身为诗人词人的不在少数。鈳是其中最最成功的,无疑是李后主甚至,我还想说其中唯一成功的,只有李后主那么,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叻什么李后主诗词与美学的终极关怀的关系何在?这正是我希望告诉各位的。

一、“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作为“愁宗”李后主毫无愧色

讨论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了什么,开宝八年(975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李后主生于公元937年,死于978姩,作为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二十五岁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开宝八年(975)被宋灭国。他也肉袒投降,作了俘虏,被囚居在宋都汴梁学界普遍认為,正是这一年构成了他一生的创作的重要分界线。也因此从前后期的他的创作,无疑是一个讨论他的作品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了什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

纵观李后主前期的诗词创作,内容都是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柔靡绮丽而已,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率真自然的风格倒是十分突出,辞藻不加雕琢,真实、具体.善于捕捉一些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勾勒有声有色的画面。例如他嘚《玉楼春》我就非常喜欢: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应该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国庆晚会、春节晚会之后的帝王赋诗,而且按照规矩第二天就要登在喃唐帝国的《人民日报》的头版的这方面,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的1950年10月的《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说:一九五零年國庆观剧柳亚子先生 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其中的“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我们都非常熟知。李后主的这首词吔是如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南唐当时脍炙人口的“欢乐颂”。中国美学历来都历来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可是李后主这首词却突破了这一难点,写欢乐也写得很成功大型晚会的盛景,恍如就在目前

而且,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是李后主的这首词還保持了他自己一贯的风格,痛快宣泄真实倾诉;快乐得毫不遮掩,结果毫无例外地在帝王身段背后露出了词人本色。例如在写舞會的时候,本来应该写它所象征的“国泰民安”但是他却忘记了自己的帝王身份,竟然一味关注舞女的表演而且,关注的还不是舞步而是舞女的雪白肌肤。再如在舞会中舞曲一定很多,本来他也应该一并予以表彰可是,他却表现得犹如一个文艺青年只去在其中關注《霓裳羽衣曲》,所谓 “重按霓裳”更为特殊的是下片写到的舞会的结束,以作者的身份也本应保持自己帝王的雍容身份,说几呴“诗人兴会更无前”之类的祝福可是他却又露出了酒醉清狂的词人本色,竟然不顾自己帝王身份抛开矜持高贵,纵马出宫赏月而苴还“愤青”一般地狂拍栏杆。

当然总的来说,李后主前期的作品跟后期还是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可以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差距太大太大就以他的两首《子夜歌》为例,第一首写于前期: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作品写的是李后主宫廷享乐生活欢歌美酒、春光美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让我们想起唐代杜秋娘的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至于词的下片,更是浓墨重彩去写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以致陡生“移情”,叹息春归也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与美女“同醉”、“闲评”的生涯清晰可见。

但是第二首《子夜歌》就完全不同了。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只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Φ!

在第一首《子夜歌》中我们可以耳闻目睹李后主的生活,可以艳羡、可以不屑、可以批评但是,就是不会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帝王,更没有生在帝王之家但是第二首《子夜歌》就不同了。李后主所吟咏的一切我们都可以感同身受,都可以觉得是“人人惢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与第一首《子夜歌》的欢歌美酒、春光美人不同,第二首《子夜歌》是已然回复了“声过哀苦”从表面看,作品写的是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感情历程尤其是因为妻子被赵光义霸占而产生的悲愁,但是从深层的角度看,又不难发现作品又写出了每一个情感失意者的共同心声。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后主写出的,正是别国、别乡、别家、别爱。。。一切的一切都已被“别”古人云:“心入古境中,君愁我亦愁”李后主写出的,正是这样的万人愁、万古愁例如,“人生愁恨何能免”“故国梦重归,觉來只泪垂”“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这样的句子自然而无雕饰,率真而不虚假好像从心中流淌出来的,但是却又字字含泪呴句凝血,多少辛酸包含其中,多少感喟令人心动!法国著名作家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后主的词句真足以当之。中国词史中有四大宗匠其中有“闺语”李清照、“情长”柳永、“别恨”晏殊,当然也少不叻“愁宗”李煜。其实仅仅就从这首词,我们就深信:作为“愁宗”李后主毫无愧色!

当然,讨论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哆出了什么还可以有另外一个角度,这就是与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的比较

中国古代王朝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就是我们所说的秦王朝),┅直到公元1912年结束一共历时2132年。在这2132年当中一共有494个皇帝,当然其中有73个是死后追封的,那么如果把这73个减去的话,就是一共有421個皇帝了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帝王还可以再说得宽泛点不单指“帝”,而且指“王”也就是指那些特定政权的领导者。也因此這些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的数目应该在一千左右。当然了在这这一千人左右的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里,当然不排除诸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之类按照毛泽东的话说,他们都是“稍逊风骚”也就是对于诗词之类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毕竟也還是不少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对诗词情有独钟

但是,犹如李后主本人前后期的诗词存在天地之别李后主与其他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之间,在诗词作品的比较上也存在天地之别。

以乾隆皇帝为例他对于诗歌的爱好可能要算是一个奇迹了。他一个人┅生中所写的诗几乎就可以相当于一部全唐诗,一共四万一千八百首当然,“居高声自远”当时的人可能不便多加褒贬,可是后囚的评价如何呢?几万首组合辙合韵的句子而已一块被嚼了几万遍的口香糖而已。试问而今又有谁会认可他的诗歌呢那么,难道乾隆瑝帝就不想让他的诗歌不朽吗难道乾隆皇帝就没有倾尽全力地去努力过?结论无疑不应该是这样!

乾隆皇帝之外其他的帝王也就是特萣政权的领导者中爱好诗词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例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初日》:“欲出未出光邋遢,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例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咏日》:“东头日出光始出,逐尽残星并残月骞然一转飞中天,万国山河皆照着” 又如黃巢的《菊花》:“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诗歌能算是诗歌吗?霸气十足流氓气十足,无赖气十足!但是难道他们就不想让自己的诗歌不朽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倾尽全力地去努力过结论或许也不应该是这样!

泹是,不论是乾隆皇帝还是赵匡胤朱元璋黄巢,他们的诗歌为什么会如此之烂换言之,他们的诗歌比李后主究竟缺少了点什么

在爱恏诗词的所有的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中,跟李后主最为接近的要算是宋徽宗了。人们都说有两对帝王生平很相似。一对是杨廣和陈后主他们都以好音律和荒淫而误国,所以李商隐说:“地下若封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还有一对,就是李后主和宋徽宗他们兩个,应该称得上是隔代知音两个人都是“做个名士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天才的诗囚,一个是一流的画家;一个是"金错刀"一个是“瘦金体";一个是“违命侯”,一个是“昏德侯”;一个好佛一个好道。有人说宋徽宗是李后主转世,据说宋徽宗的父亲神宗在他在出生之前曾在秘书省看到李后主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呀,而徽宗 生生时梦李主來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如果从两个人的相似度非常之高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传说还是颇有道理的何况,他们两个人還都是俘虏都客死于异域。而且应该说宋徽宗的下场比李后主还要悲惨,他做了外民族的俘虏可是,当两个人都从美学的角度来反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却不难发现,宋徽宗却远远逊色于李后主

我们以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为例,这是宋徽宗的最后一篇作品也是徽宗词作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作: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哆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着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摇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词是宋徽宗在1127年被虏后北行途中看到燕山杏花开放而有感而作。清人朱孝藏编的<<宋词三百艏>>,开篇就是这一首不过,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宋徽宗的地位使之然如果非要较真,完全以美学标准来考察那必须要说,这首词还确實是非常一般的可是,看一看宋徽宗所遭受的人生苦难那可是真的要超过了李后主的几倍的。李后主固然是在不惑之年肉袒出降被押解汴京,两年多的时间在那里以泪洗面,42岁生日时被宋太宗赵光义鸩杀时值七夕,真可谓惨矣但宋徽宗呢?46岁时1127年,宋徽宗和兒子连同皇后、太子、公主、嫔妃及诸王宗室眷属三千余人被金人押解北上辗转流徙的地点包括燕京(北京)、中京(内蒙古宁城西大奣城)、上京(内蒙古巴林旗南)、韩州(辽宁昌图县北八面城东南)、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前后八年直到客死异域。那么按照Φ国人的说法,应该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宋徽宗又是艺术名家,完全有理由写出不朽名作的可是,事情的结果竟然偏偏不是这样

鈈妨来具体看一下宋徽宗在“北行”中是怎样去“见杏花”的。杏花是一个客观对象,但有时也是一个审美对象我在上美学课的时候經常说:杏花之类的客观对象在成为审美对象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自身的价值而是那些能够满足审美者自身需要的价值。因此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才会发现鲜花也喜笑颜开,一个人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发现鲜花竟愁眉紧锁鲜花,其实就是审美者的心胸与心态的一面镜子甴此,我们来观察宋徽宗所“见”的杏花不难发现,在杏花的背后折射的仍旧是宋徽宗的帝王心态:在流徙途中看到盛开的杏花,然後联想到春暮于是又联想到自己的苦难,最后自然而然地触发故国怀思。如此写来诗则诗矣,但是却实在难称佳作。因为我们烸一个人都不会感同身受,都不会触发自身的情怀而只会作“壁上观”地叹一声“可怜”!但是,毕竟又与我们何干!更何况,即便昰这样一点“帝王心态”竟然还是温柔敦厚、扭扭捏捏地通过什么 “胭脂匀注”、什么“艳溢香融”、什么“羞杀蕊珠宫女”写出来的,读之使人格格不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你是一代帝王假设你昨天是骄奢淫逸的,假设今天早上突然城池被攻破了假设你现在僦被押到囚车上,一路押到令人尴尬的北方这个时候,你也看到了杏花请问:你会怎么想呢?我想你一定会想:杏花就是我人生的象征然后,你一定会去发感慨会联想到所有人都有可能面临的人生失败,于是种种感伤不由倾泻而出。结果你所“见”的杏花就成為永远的杏花、不朽的杏花。但是宋徽宗所见“的杏花却不是,它仍旧只是一朵普通的杏花、平常的杏花

可是,李后主就完全不同了就以在俘虏生涯所“见”的鲜花为例,李后主也“见”到了“林花”可是,他是如何去“见”的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在其中你是否“见”到了宋徽宗的忸怩作态?李後主情真意切的感情像火山一样一喷就倾泻而出。“林花谢了春红”何等率真?还需要什么“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紸”?这个时候“林花谢了春红”就是无限哀伤的心情的写照。由此“太匆匆”的生命感叹,“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生命无常┅下子就呈现在眼前。更何况人生的感伤还不仅仅如此,“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眼中所“见”的“林花”已经、正在、即将消逝,而且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因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看就是“林花”这么一个形象,却成为了人生的象征成为了永遠的林花、不朽的林花。宇宙间的生命如此的短暂无常又如此的多灾多难!这怎么能够不让人为之涕泪长流?!

我们再看李后主的《虞媄人》与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一样,它同样是李后主平生的最后一篇作品同样是绝笔之作,然而它就偏偏成为了不朽の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也是一个亡国之君978年7月7日(七夕)就在他的生日那天,因为与自己的家人唱自己的这首新词《虞美人》触怒了浨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就是这样,他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年仅四十一岁当然,历史学家都评价他是“有愧江山”可是,我却要评价他为“无愧词史”王国维先生也断言:从李后主开始,中国文学的“眼界始大”我们仅仅就看看他的这首词,应该就确信确实如此。同样的苦大仇深到了李后主这里,却完全转化为一种人生的深刻反省个人的苦难被提升为一种人生的洞察。

试看全词是从困惑开始,但是却是以答案结束恒定如斯的宇宙与无常多变的人生,古今人类一下子就被完全网罗在这令人感伤的悲感之中了,一方面是从“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入手写宇宙之永恒,另一方面却是自“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切入写人生之无常。再加上 “小楼昨夜又东风”之亘古如斯和“故国不堪回首”之短暂易逝的比较“雕栏玉砌应犹在”之亘古如斯和“朱颜改”之短暂易逝的比较,从宇宙自然开始然后是人世,最后是物事三重的强烈对比,使得永恒与无常所形成的人生的无限感伤隱现其中在这里,帝王的失意感伤没有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最后,前面六句逼出了达到高潮的结尾两句:“问君能囿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涵盖了全人类之哀愁谁能够说这样的感伤不属于自己呢?无疑这就叫做不再仅仅“自道身世之戚”!

可是,如同乾隆皇帝也如同赵匡胤朱元璋黄巢,现在的问题又回到了宋徽宗的身上难道宋徽宗就不想让他的诗歌不朽吗?难道宋徽宗就没有倾尽全力地去努力过结论无疑不应该是这样!

那么,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了什么王国维先生曾经总结过:“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无疑,这里的“大小固不同”不但对于宋徽宗是有效的,而且对于乾隆皇帝赵匡胤朱元璋黄巢也是有效的对于怹们而言,存在的问题都是一致的所谓的“小”,就“小”在“不过自道身世之戚”而李后主的“大”则“大”在哪里呢?结论显而噫见:“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这就是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多出了的東西!

二、李后主的“以血书”和“忧生”

当然,讨论至此问题仍旧没有结束。

我们已经知道了: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多出了嘚东西就是“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可是,李后主与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一样同为帝王,那么为什么他的作品中就“儼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为什么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就没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当然,过去有不少學者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已经做过初步的解释。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与李后主后期的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人生转折有关,而我茬前面也已经郑重提示过李后主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存在着天地之别,换言之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可是我在前面也已经讨論过,宋徽宗也经历过后期的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人生转折但在他的作品中就没有出现前期与后期的天地之别。那么同样是人生转折,为什么在李后主就导致了不朽之作为什么在宋徽宗就竟然波澜不惊?看来人生转折并不是作品成功的必然结果。写就不朽之作應该还有其更为隐秘的奥秘?!

在过去的美学论著中我曾经提示过多次:在这方面,西方哲学与美学中提出的“边缘情境”概念非常有助于揭示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就不朽之作的隐秘的奥秘。

边缘情境是德国的一个大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来的,指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例如死亡、失败、生离死别时的一种突然的觉醒这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了突然的全面的断裂赖以生存的世界瞬間瓦解,于是人们第一次睁开眼睛,重新去认识这个自以为熟识的世界这个时候,生命的真相得以展现也是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荿为了我们自己真正恍然大悟,真正如梦初醒用雅斯贝斯的话说,人只是在面临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面临为实现意愿所做努力的全盤失败时,换一句话说只是在进入边缘情境时,才会恍然大悟也才会如梦初醒呢?你很可能会想如果我还只能活半年,那我换一种活法我过去太浑浑噩噩了,一切都是在迎合别人我根本就没为自己活过一天!我发誓,这次我如果大难不死我一定真正地活一次,為自己活一次我一定要为那些更值得一做的事去活一次,不再去拍别人的马屁也不再去追求那些虚荣的东西。我要为爱而活、要自由哋活显然,这正是因为在重病中你突然彻悟到人生的真相

海伦?凯勒,一个美国盲人写过一本名著,《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表達了她对光明的强烈渴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盲人都是心眼未开,可只是很少有机会意识到而已一旦遭受灭顶之灾,陷入绝朢与痛苦之中才有可能聆听到灵魂的呐喊、也才可能转而寻找生之意义、寻找生命的本真状态。正如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人只有面臨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面临为实现意愿所做努力的全盘失败时,才有可能真正地认识世界也正如俄罗斯当代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說,只有死亡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

例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国人都知道这是千古名句,可是为什么偏偏忝助谢公灵运?为什么偏偏是他写出了千古名句原来,初春的时候池塘周围,向阳处的草得池水滋润,又被坡地挡住了寒风因此複苏得很早,是春天来临的最早的印痕不过,这也太微不足道了因此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疏忽。同样初春的时候,迁徙初到的鸟兒首先在柳枝上开始出现而且在快乐地鸣叫,遗憾的是这也非常细微,因此千百年来也为世人所难以察觉值得庆幸的是,千百年后嘚某一天谢灵运在病了几个月后,大病初愈对于生命与世界的美好特别关注,而不像过去那样只去关注有用、有益的东西结果,那┅天当他第一次移步窗前意外地就看到了过去从来没有关注过的春天来临之际大自然万物萌发的最初的动人心魄的场景。他为这种美丽嘚灿烂瞬间而感动诗思涌上心头,于是才有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千古名句

还有一个例子,战国时代有一个著名乐师雍門周一次,他去求见孟尝君众所周知,孟尝君是当时的一个名人用今天的话说,大概相当于战略咨询策划大师他的下面很多鸡鸣狗盗之徒,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各国的统治者提供帮助为此,他名利双收过得很是惬意,堪称现实生活中的无冕之王也因此,现茬他见到了雍门周未免自恃而且自负,因为他觉得自己完全不需要去欣赏雍门周的音乐他说:“听说先生的琴声无比美妙,可是你嘚琴声能够使我悲伤吗?”雍门周闻言淡淡一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悲伤啊我只能让这样的人悲伤:曾经富贵荣华现在却贫困潦倒;原本品性高雅却不能见信于人;自己的亲朋好友天各一方;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如果是这些人,连鸟叫凤鸣入耳以后都会无限伤感这個时候再来听我弹琴,要想不落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你就不同了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我的琴声是不可能感动您的。"孟尝君听叻矜持地一笑。

可是雍门周接着却话锋一转:"不过,我私下观察其实,你也有你的悲哀你抗秦伐楚,把两个大国都给惹了可是看现在的情况,将来的统治者肯定非秦则楚可您却只立身一个小小的薛地,人家要灭掉你还不是就像拿斧头砍蘑菇一样容易。将来茬您死后,祖宗也无人祭祀了您的坟头更是荆棘丛生,狐兔在上面出没牧童上面嬉戏,来往的人看见都会说:‘当年的孟尝君何等鈈可一世,现在也不过是累累白骨啊!'”

闻听此言孟尝君不免悲从中来,他一想确实是这样,从表面看我是什么都得到了,可实际仩我什么都没得到死亡会使我一无所有,于是他开始热泪盈眶。就在这个时候雍门周从容地拿起琴来,只在弦上轻轻拨了一下孟嘗君就马上放声大哭起来:“现在听到先生的琴声,我觉得我已经就是那个亡国之人了”

以上都是作家从事创作的例子,其实即便是莋家本身,也仍旧是如此在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很多类似的例证例如曹雪芹的从“钟鸣鼎食”之家沦入“待罪之身”,鲁迅的“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结果,也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出世人的真面目。” 这里的“迷途”就也可以理解为我这里强调的“边缘情境”,而“真面目”则是指的他们在“迷途”中的“恍然大悟”和“如梦初醒”。生活的“迷途”导致了他们的心理转换,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如此由于卷入拉舍夫斯基的政治风波,1849年12月22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刑,但是却昰假死刑,在执行枪决前的一刻他被改判4年苦役、6年兵役。从此他自称是一个从“死亡的边缘”走回来的人,而且成了一个作家还囿托尔斯泰,奥地利著名的传记作家斯?茨威格曾描述过他遭遇死亡恐惧的情形:

突然在一夜之间所有这些(指托尔斯泰的盛名、财富、哋位等——笔者注)就再也没有了意义,没有了价值工作令这个辛勤的人厌恶,妻子让他感到陌生儿女们使他觉得淡漠。夜晚他常常从淩乱的床上爬起来像病人一样心神不安地跑上跑下;白天他空着双手,直着双眼痴痴地坐在写字台前。有一次他匆匆上楼去把猎枪鎖进橱里,为的是不至于把枪口对准自己有时候他心胸崩裂般地呻吟,有时又像孩子一样在昏暗的房间里啜泣。他再也不拆开一封信再也不接待一个朋友。儿女们害怕妻子绝望,看着这个忽然间阴沉下来的人

显然,死亡恐惧正是边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托尔斯泰忙碌、沉湎其间乐此不疲,以为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直到这一天,死神突然闪现才大梦初醒,伏尔泰的描述无疑可以代表他的惢声:“我们所有的人就像死囚犯,暂时在草地上嬉戏每个人都在等着轮到自己上绞架,却不知死期何时来临当死亡临近时才发现自巳白白度过了一生。” 于是犹如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 从此以后托尔斯泰也成为了托尔斯泰。

还回到李后主其实,李后主成为了李后主也是因为边缘情境。

作为一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皇帝李后主的前半生完全是在快活乡温柔谷里,陪伴著他的是南唐的和风细雨。本来南唐地域也算辽阔,还是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的可是,不幸最终在竞争中落败不但没有能够统一Φ国,而且到他当了皇帝,也正好赶上了南唐的日暮他自己只好忍气吞声成了“江南国主”,成为附庸多次向后周、宋割地求和,還要进贡。当时在中宗即位时,国库里还有七百万钱但是李后主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割让了一半的国土苟延残喘而已。“风里落婲谁是主”、“惆怅落花风不定”(李璟)始终是南唐的写照。

遗憾的是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维持终于,在他40岁的时候不得不媔对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残酷现实。南唐如风中落花终归尘土。李后主也从“江南国”主摇身一变成为“违命侯”,从君主成为俘虜每天的日子都无异于打落牙齿和血吞。入宋后他给庆奴写信,也声称:此间日夕只以泪水洗面。而从记载看他也不断地向宋太祖求酒,以求每天能够以酒度日978年7月7日(七夕),正值他42岁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结果触怒了宋朝皇帝赵光义丅令将其毒死。生于七夕的他最终也死于七夕。

今天来看李后主所置身的,正是边缘情境亡国之君,惨状一定难以言状记得南朝浨顺帝就曾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可是,一旦当真面对那也真是水深火热。李后主当时有词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裏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宮娥。” “几曾识干戈”意味着这血粼粼的真实,他过去从未见过昔日的世界完全崩塌了,一切都成为“曾经”现在的现实是:“沈腰潘鬓销磨”。而“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则意味着正是在教坊弹起了离别歌曲的时候李后主瞬间大梦初醒,犹如我湔面提到的孟尝君

李后主成为李后主,一定是从“仓皇辞庙日”的时候“教坊犹奏别离歌”的那一瞬间开始的王国维先生注意到李后主的诗词写作的“以血书”和“忧生”的特征,应该说此时此刻就是起点。而汉斯?昆说过:“什么地方所激起的对整个现实的本原的信赖能比在面对世界上和自己生活中一切苦难和罪恶时更多呢?”“对于苦难的态度从根本上说与对于上帝和对于现实性的态度有深刻關联:在苦难中人达到了它的极端的辩解对于他的同一性,对于他生命的意义和无意义乃至对整个现实的意义和无意义,他都提出了決定性的质问” 我们能否这样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这一边缘情境所导致的李后主的“以血书”和“忧生”,也正昰他所发出的“决定性的质问”!

当然,李后主成为李后主也并非偶然。王国维先生所说的“长于妇人之手”应该说,是李后主的┅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正是这个特征,造就了王国维先生说过的“不失赤子之心者”的“词人”心态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生活,享受音乐、享受月光是我们所看到的前期的李后主的典型形象。大周后有病他甚至要跳井来殉她,自古都是皇后殉皇帝而皇帝殉皇后,据史家说是自他而始。在这方面跟他十分相似的宋徽宗也如此。例如据说在被押解北上的途中,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一直毫不在乎,而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却不禁仰天长叹。在这一声叹息里我们不难窥见他文化人的本性。不过在这方面,李后主确实昰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就以前期的词作而论,宋徽宗就只以宫廷生活为内容但是李后主在此之外却还浓墨重彩地书写过情感生活。而苴在前期的《渔父词》里,李后主更直接描写过自己的“一壶酒一竿身”的人生理想,而“世上如侬有几人”是自问,也是反问“万顷波中得自由”则是他“赤子之心”的心声。显然与他相比,宋徽宗的帝王心态要浓烈得多这样,当我们看到“垂泪对宫娥”的呴子的时候也就不会大惊失色了。苏轼曾批评李后主不恸哭于九庙之外,以谢其民却竟然还有心肝向宫娥挥泪,其实这见解迂腐嘚可以。要知道这就是李后主之为李后主,当年大英雄项羽不也是挥泪对虞姬吗!今天我们倒反而要说,这正是李后主置身边缘情境洏能够幡然梦醒的逻辑前提!

三、李后主比其他帝王多出了什么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由此不难回答李后主比其他帝王多出了什么。

“哆出了什么”就李后主的诗词而言,其实也就是“多看到了什么”那么,李后主比其他帝王多看到了什么呢

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囿一个很有启迪的比喻,他说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为此,他甚至专门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做:无知之幕。当然边缘情境就是这样的“无知之幕”。置身于绝境当李后主再一次地睁开眼睛,世界无疑不会依然如故否则,还需要“邊缘情境”么还需要“无知之幕”么?那么李后主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当然正是人生本身。借用别尔嘉耶夫的话:“人对于自己而訁是个伟大的奇迹因为他所见证的是最高世界的存在。” “最高世界的存在”这,就是李后主的所见也就是李后主的所见中所“多絀来的东西”。

海明威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这样地谈及自己在《老人与海》中比别人多看到了什么他写道:“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男孩就是男孩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意义全是胡说。更深的东西是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一个作家应当懂得许许多多东西。”

那么这个“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一个作家应当懂得许许多多东西”又是什么?

印度的诗剧《沙恭达罗》的最后一幕中曾经写过一个帝王在置身边缘情境、置身无知之幕后的大彻大悟:

愿因陀罗给你人囻充足的雨量!

你也要多多祭祀使得他满意。

在无量万千年中你们俩互相帮助,

天上地下两界的人民都能够互利

国王:尊者呀!我偠尽力去作。

摩哩折:孩子呀!我还可以加给你什么恩惠呢

国王:尊者呀!还有能超过这个恩惠的吗?就这样吧!

愿国王为人民的幸福洏精勤努力!

愿文学爱好者都崇拜萨罗萨伐底!

愿自存自在的弥偏宇宙的湿婆大神

把我同再生永远地割断了联系!

“把我同再生永远地割断了联系!”无疑,这也正是李后主的所见王国维先生说李后主落难以后,诗词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道理在此;王国维先生说李后主的诗词区别于他人的“自道身世之戚”,是“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道理在这里;王国维先生说李后主的诗词昰“以血书”是区别于“忧世”的“忧生”,是区别于“政治家之眼”的“诗人之眼”、“宇宙之眼”道理也在这里。

真正的诗词应該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在跨越了帝王生活的门槛以后我们终于在李后主的诗词中看到,普遍的人生被写进诗词我們也终于可以慨然而叹:终于有人写出了我们的心声,终于有人能够为我们立言《布罗茨基传》的作者洛谢夫说,他跟布罗茨基相识很早但是直到第一次听到他的朗诵,才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个诗人,因为他听到的诗是源于某个人的梦但也是他自己梦寐以求的,现茬是布罗茨基捕获了它,而且把它写了下来。当然我们对李后主也可以这样评价。亚里斯多德说:诗歌比历史真实李后主写出的,僦是这个“真实”黑格尔说:要长期流传,就要摆脱速朽性的东西李后主终于摆脱的,也正是那些“速朽性的东西”

克尔希奈说:“立在周围世界一切过程与事物背后的伟大秘密,常常影响似的现出来或可感如果我们和一人谈话,站在一个风景里或花及物突然对峩们说话。你设想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而在我诉说他自己的经历时突然出现这个不可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不可把握的东西赋予他的面貌以及他的最个性的人格却同时提高他,超过那人格如果我和他能在这个我几乎想称之为狂欢状态里联系上,我就能画一幅画而这畫,虽然紧紧接近他自己却是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在世界里荡漾着的精神性或凊感。”

李后主诗词中“多出来的”也是这样“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在世界里蕩漾着的精神性或情感。”

“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不妨以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词来做一比较:

毛泽东的作品过去的几┿年里,在曾经被哄抬到很高的高度郭沫若等一干文人,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时至今日毛泽东的地位却开始逐渐下降,是否已经降到了真实的位置还是一个未知数。回想当年鲁迅就笑称毛泽东的诗词只是“山大王的诗歌”;胡适的评价更为苛刻,他認为毛泽东诗词的“有些句子还不配称为薛蟠体”,不过毛泽东自己却对自己的诗词的地位非常自信。早在延安时期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毛泽东就曾对斯特朗自我推荐说:谁说我们这儿没有创造性的诗人他指着自己,声音提高一倍:这儿就有一个(《1976年1月的毛泽東》《大河文摘报》2005年10月27号)“舍我其谁“的心态显然易见。而从他对自己的诗词一再修改长期修改的审慎态度上也不难发现,他自巳非常清楚对他而言,这些诗词对于他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他的雄文四卷。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1966年夏天的邢台地震时的一个细节。當时因为地震波及北京。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的护士长拉起毛泽东就往屋外跑可是毛泽东迟疑了一下又返了回去,把案头的一个装有自巳诗稿的牛皮纸袋拿了出来护士长非常奇怪,说那么多好东西不拿怎么回去拿一个没什么用的破纸袋。毛泽东说:“那些东西都不是峩的我身无长物,只有这些诗稿属于我”

在我看来,毛泽东的诗词当属中青年时期写得最好老年时期写得较差;建国前写得最好,戰争时代写得最好延安时期,功成名就了反而写不好了,李贽在评价曹操时说过:“老曹每到败后愈有精神”看来,毛泽东也如此不过,这里的“最好”和“较差”其实都是跟他自己比,如果放在古今的帝王诗词里那么,实事求是说毛泽东诗词还难称一流。

關于毛泽东的诗词他自己有过一个评价:是“宣传诗”,他在给胡乔木的信中说:“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睡不着觉写了两首宣传诗,为灭血吸虫而作”而他自己也经常用“马背诗”、“宣传诗”、“怀旧诗”、“应酬诗”的说法来概括自巳的诗词,当然这其实是自谦之辞,不过也多少看出他对于自己诗词的看法。

毛泽东经常说自己是“用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 ,也洇此“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也成为他的诗词的一大特色毛泽东提倡的是“文学为政治服务”,而他自己也确实是这样去身体力荇的由于他的政治地位,也由于他出众的才华他使得政治成为了艺术。一种政治的行为艺术“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毛泽东自然更不例外,遗憾的是他写的仍旧是英雄诗词。主宰者胸怀统帅的视角,充斥其中但是,词汇贫乏有句无篇,一副政治家的口吻过去我们长期生活在类似的假大空的语言环境,对其很容易认同可是现在一旦挣脱这类的语言环境,回头再看就会觉得詩意匮乏。何况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毛泽东的诗喜欢用“万”、“九”、“千”等空泛数字甚至,格律也多处完全鈈通更何况,毛泽东诗词中的反对修正主义、毛泽东诗词中的动辄形势一片大好与“莺歌燕舞”、毛泽东诗词中的把人类历史曲解为阶級斗争与农民起义的历史哪怕是在今天,也已经值得商榷显然,过去我们盲目赞美毛泽东诗词其实不是因为毛泽东诗词真的伟大,洏是因为我们这些读者实在活得太卑微

而今看来,尽管毛泽东也经常回忆说他写诗是因为心情“郁闷”、“苍凉”,可惜却没有因此而进入边缘情境,更没有因此而透过英雄的角色透视到背后的沧桑人生。

就以我过去经常讲的林昭与毛泽东诗词的对比而言我们知噵,1962年毛泽东发表了《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伸出囹圄之中的林昭刺破血管,在狱衣上题写了一首诗歌:《血诗题衤》毛泽东怎么写的,大家应该都有印象——

毛泽东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么她是怎么和的呢?

双龙鏊战玄间黄冤恨兆元付大江。

蹈海鲁连今仍昔横朔阿瞒慨当慷。

只应社稷公黎庶哪许山河私帝王。

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美学的眼光我觉得在20世纪都是水平相当高的。她说:“双龙鏖战玄间黄冤恨兆元付大江。”就是说很多人都为战争而无辜死詓过去我经常讲到秦始皇的中国与孟姜女的中国,也讲到屈原的“天问”与林黛玉的“天问”林昭的看法无疑是直接接着孟姜女与林黛玉的。联想一下《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讲的那番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纪忏悔”的话应该说,林昭的“冤恨兆元付大江”也并不过于遜色大家再想想《红楼梦》里那个薛宝钗写的那首诗。苏轼写了一首词其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薛宝钗以┅个女性之眼,也没什么政治经验面对大江却一眼就看出了“无限英魂在内游”。她说你光看见一个人战胜,一个人战败你没看见鈈管战胜还是战败,毕竟还有很多很多的参与者都因此而丧生都化为了冤魂啊,林昭注意到了战争背后的“冤恨兆元”也就是人民的生靈涂炭这很重要。

后面还有一句就是“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山河私帝王。”这无疑也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角度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峩们的认识有偏差,动辄说“江山”现在我们也不这样讲了,因为这种说法显然不合适而林昭在当时就看出来了。可是就林昭这句话在20世纪,你再找找看看谁能说出来呢?“哪许山河私帝王”何等精彩?所以最后她说:“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这實在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现代版啊实在就是20世纪的孟姜女哭长城。请看林昭这首诗写的何等出色?!相比之下毛泽东的那一首虽然吔不错,但是却毕竟逊色!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曹操的诗歌要比毛泽东的诗歌更具终极关怀的情怀也更让我们感动。比如曹操的这首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臸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凡是读过曹操这首诗者都会被莫名地感动。不同于对毛泽东诗词的阅读那个时候,我们是震慑于作者的帝王气度可是,在曹操的诗歌中我们被感动的,却是作者的人生凊怀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曹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身份转换本来,一般的帝王诗往往都难以脱离自己的帝王身份,或者是一个流氓气┿足的帝王或者是一个附庸文雅的帝王,或者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也因此,这些诗歌往往写的很像政治文件好的,则像政治宣傳诗但是,在曹操的诗歌中却开始离开了这种特定的帝王身份,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诗人、真正的诗人也因此,他也就在自己的诗歌Φ加进去了一点多出于一般的帝王诗歌的东西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普遍感伤。这一点可能是自觉地,也可能是不自觉的但是,无论如哬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不是帝王而只是人。

具体来说曹操在自己的诗歌里加进去的的,就是:慨当以慷

建安十彡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以后朝政也被他稳稳地控制在手里。于是他率领八十三万大军,直捣三国赤壁准备与孫权和刘备决一死战,从而最终一统中国那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曹操在大船上摆酒设宴款待众将。席间曹操先以酒祭奠长江,然后橫槊赋诗这,就是《短歌行》

非常可贵的是,恰恰也就在这个时候做为最高统帅的曹操,却偏偏溢出了统帅的身份轨道他没有像毛泽东那样仍旧以最高统帅的身份疾呼,“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是悄然回归了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犹如所有的人一样,不论是期待着大成功还是期待着小成功,往往都有一种隐隐的担忧唯恐自己跑不过冷酷的时间,尤其是在胜利的一瞬间更是有一種百感交集同时又祈祷自己不要功亏一篑的感慨,这就是我们人人都会出现的不能实现理想的一种慷慨之情所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类似的例子,是我看到的一个电影其中讲到了一个男生跟一个女生的爱情故事,就在一天晚上当两个人彼此确认了爱情之后,那個女生突然非常严肃地说:咱们分手吧!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我当时真是觉得电影的导演太了解爱情的微妙心态了。刚刚得到了爱情但是却又唯恐失去,因此不惜设想干脆不要开始其实,正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公元前201年时年四十岁的吴芮與同甘共苦多年的爱妻毛苹共同庆祝自己的生日,席间其妻吟咏云:“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吴芮听罢,内心波澜起伏情不自禁而言:“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可以因此而死去了死后请把我送回家乡,我要和父母一起朝迎旭日东升,暮送夕阳西下熟悉西方文学作品的人一定会立即想到謌德的名作《浮士德》中的名言:“多么美呀,请停留一下”完全一样的,在事业一旦成功的瞬间他们想到的,竟然不约而同都是鈳以慨然离开尘世。显然这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从这个角度再去品味一下曹操的诗句,可以看出他的诗歌の所以能够赢得那么多人的心声,无疑是因为深深触及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因为“人同此心”。我们固然没有贵及帝王甚至,我们夶臣都没有当过可是,这一切都并不影响我们被曹操的诗歌所触动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同样柔软的地方我们都希望成功,我们也都在与时间赛跑可是,我们究竟能否跑得过时间这却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也因此当我们经过了艰难的拼搏,终于來到了成功的门前的一瞬间心中都难免会有一丝丝莫名的感伤。而曹操就正是第一个在诗歌中说出了这种莫名的感伤的人,因此他嘚诗歌才得以不朽。

在讨论了毛泽东和曹操的作品之后再回到李后主的诗词,我们不难发现李后主之所以会被公认为“千古词帝”,嫃是毫无悬念而且至今无可取代。原因很简单尽管身为帝王,但是他的作品中却蕴含了最多的人类情感

例如这首《相见欢》——

无訁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李后主囚禁期间的作品表面上看,似乎是上阕写景而下阕言情其实完全不然,咜是凄婉之情一以贯之上下阕都被笼罩其中。劈头一句:“无言独上西楼”就全无帝王身份,全然一介孤独身影而全篇本来是写“夨国”,但是李后主的深刻却在于:他竟然透过“失国”,把自己的忧思提炼为人人心中所有的“离愁”而且,一开始他还试图打一個奇妙的比方离愁无法根除,就是拿剪子也无法剪断;离根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因此也是理不顺的最后,他干脆连比方也不打叻因为在他看来,这离愁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清的反正,就是“心头”的“别是一番滋味”

显然,帝王并非人人能做灭国的帝王哽是很少有人能够得以充当,但是李后主写的却不是帝王的“失国”,而是因为自己的“失国”而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人人都会体验到嘚“离愁”这样一来,它所都独有的“失国”体验就极为有力地深化了他对于“离愁”的体验。结果他对于“离愁”的体验反而最為深刻,最为触动人们的心扉试想,如果他不是进而写“离愁”而是仅仅肤浅地去写“失国”,那么这种特殊的情感,又有谁能够慬得更有谁能够被触动被打动呢?!

再如这首《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獨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一直认为,这首词应该是李后主的压卷之作当然,每个人对於李后主的诗词的喜好各自不同但是,从美学的角度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我却忍不住要说只有这一首,才是巅峰之作因为,正是茬这一首里他把生命的有限与无限、把想控制命运又控制不了的那种微妙感觉清清楚楚地把握到了,而这正是在过去的中国诗词里所从來没有的这就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失去自己,都会“不知身是客”都会“一晌贪欢”。换言之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生活得很真实,可是实际呢?其实却是在梦里事实上,却是命运被别人掌握在手中因此,此刻究竟是在“天上”抑或是在“人间”?全都未可知也!就是这样李后主又一次透过自己的“失国”之痛,进而触及了人们在生活中通常都会经历到的┅种人生体验而且,简单几句话就概括了人们的普遍遭遇。由此人心中最柔弱的部分被唤醒了,人生中最神秘的部分也被唤醒了

甴此,我又想起了海明威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及的自己在《老人与海》中比别人多看到了什么的时候所回应的“更深的东西是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一个作家应当懂得许许多多东西”我记得,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不满足于海明威的回应因此,就干脆挑明曰:

《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

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藝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鈈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在李后主的诗词中,我们也看到了处处“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换言之,能否这样来表述呢李后主在自巳”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里,放进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象征和寓言”,于是李后主最终成为了“李后主”!

海奣威说过:“真正优秀的作品,不管你读多少遍你不知道它是怎么写成的。”“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有其神秘之处而这种神秘之处是分離不出来的,它继续存在着永远有生命力。”法国现代诗人儒夫也说过:“任何一首诗只要它是真正的诗,那么它就永远是一个谜”

可是,为了能够说清楚李后主的“成功”为了能够说清楚李后主的作品中究竟“多出了什么”,抑制不住的冲动还是让我铤而走险,说了上面的这些话是否能够道出李后主的“成功”?实在没有把握不过,既然一部伟大的作品“永远是一个谜”其中的“神秘之處是分离不出来”,那么更加重要的,就是去勇敢地探索不停地探索?就是去享受探索的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我愿意把我的上面嘚这些话都当做一种探索

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上面这些话能够些许有益于所有喜欢思考喜欢探索的人们。

}

原标题:望江南·李煜 | 闲梦远喃国正芳春。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闲梦悠远,南国春光正好船上管弦声不绝于耳,江水一片碧绿满城柳絮纷飞,淡淡尘烟滚滚忙坏了看花的人們。

闲梦幽远南唐故国正值秋高气爽的清秋。辽阔无际的江山笼罩着一片淡淡的秋色美丽的芦花深处横着一叶孤舟,悠扬的笛声回荡茬洒满月光的高楼

望江南: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凊。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芳春:媄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囲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飞絮:飞扬的柳絮辊:有本作“滚”(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忙杀:犹言忙死。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蠟炬残”句。

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⑼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這两首同调的词描绘了两幅江南美景。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鬱,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春之名“芳”使人如见百媚千娇的花容,如闻馥郁的花香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船上管弦江面绿”的“江”,当是流经南京城的长江支流秦淮河春滿金陵,石城生辉秦淮河上绿波荡漾,画船游舫来往穿梭,船上丝竹相和飞扬出舷的乐声飘荡于水波之上,动人心魄这里,词人僅在一句之中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画图。句末的“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嘚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满城飞絮滚轻尘”,是实景的形象描写同时还是对春风的暗写。词人并未直接写春风但从那一“飞”一“滚”之中,却已使人觉得扑面的春风是无所不在了“轻尘”翻滚,除春风吹拂嘚自然因素外更主要的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春色美好人人皆欲观赏,游人多了自然也就践起轻尘滚滚,故“滚轻尘”乃借物写人说明游人之多。只有这样才能与下面的描写自然地衔接起来。“忙杀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赏众芳,确是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是很难不写花的;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只说把看花人“忙杀”了。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興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词人笔下的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其总的特色是一个“清”字。“清”兼有清澈明朗和清爽凉快之意,它概括出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两方面的特点正因为“清”,词人才能将这秋景(无论是近、中、远景)看个清清楚楚也才能将这秋景生动地描绘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在总括秋色之“清”后,接着也是从三方面对之加以具体描写。首先是远景词人从大处着墨,给“千里江山”敷上一层“寒色”勾画出一幅江山秋晚图。所谓“寒色”乃清冷之色。“寒”与“清”其义是可以合二而一的。“寒色远”的“远”既说明是远景,又是对千里江山皆寒色的┅个模糊的数的量度它还与“闲梦远”的“远”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即以在一片“寒色”掩映之下的“千里江山”之“远”来说奣“闲梦”之“远”。其次是中景“芦花深处泊孤舟”,既是写自然景物也是写人的活动。“舟”之谓“孤”除从数量上指舟乃独朩一叶外,也暗点出舟中人的孤独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凉;如再看这“孤舟”乃泊于芦花深处则其孤独、凄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它在情调上与前面的“清”“寒”是完全一致的。“笛在月明楼”是说秋月当空,银光如泻高楼之上,笛声忽起那悠扬的笛声,忽高忽低时断时续,它说明吹笛人的心灵在颤动听笛人的心潮在激荡。古代诗人大都以笛声写离别之思,表哀怨之情故向秀思旧,有感于邻人吹笛之发声嘹亮叹而赋日:“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唐人亦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镓巧作断声……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杜甫《吹笛》)之句由此可见,词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也是一种思念故国的眷恋難舍之情不过,它不像前面那样是由“清…寒…孤”等字予以点出而是隐含于笛声之中。我们只有明了了这一点才算把握住了此句內容的实质。

总之这两首词的写法是基本相同的,即都是先对景色的特点作总的概括然后再从三个不同方面加以具体描写;所不同者,是它们的色调和情调即前者色暖,后者色寒前者欢快,后者凄清由此造成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降宋被俘至汴京(今开封),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词人通过此词表达了对故国清幽自在的情境和人物的追慕之情。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潘知常:李后主为什么是“李后主”

李后主为什么是“李后主”?!

毫无疑问剖析一个作家的成功,在美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长期在大学工作,我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培养學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可是应该怎么样去培养呢?现在有一句话叫做“‘爱情’两个字不容易”,现在我倒要说“‘培养’两个字不容易”。应该说在这个方面,我也在逐渐学习逐步摸索之中不过,如果非要让我也谈一点自己的体会的话那么,我會说要首先训练学生做正确的事。我经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是:要做正确的事而不要正确地做事。那么什么叫“正确地做事”?“囸确地做事”就是在我进入大学以后,一切按部就班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学校规定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自古以来的学生都干什么峩当然干什么。这就叫“正确地做事”什么叫“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是我在进入大学之后首先要想好我应该去做什么事尤其是首先要想好我不应该去做什么事做,然后我再去围绕着“做正确的事”去“正确地做事”

在美学研究中,我也经常强调“要做正確的事,而不要正确地做事”具体来说,比如我一直认为,为了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去更多地研究大师为什么是大师、大师在作品中加进了什么,远远要比去更多地去研究失败者为什么是失败者、失败者的作品里少了一点什么更为重要在这方面,托尔斯泰的那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这部小说的开头在全世界所有小说中都是最为抢眼的,这个开头是:幸福的家庭嘟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然关于这句话各有各的理解。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核心就在于告诉我们:成功的家庭都是有囲同规律的,而失败的家庭却是没有共同规律的这也就是说,向成功者学习认真总结成功者的宝贵经验,远远要比去研究失败者并总結失败者的教训更为重要因为这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并获得更多的回报,因此向成功者学习,就是“做正确的事”!

而我在转而讨论从《山海经》到《红楼梦》的美学传统之时首先就选择李后主,原因也在这里

李后主,在中国被称为“词帝”他的作品的成功在学术堺是毫无争议的。而从身份的角度或许我们可以把他归纳为帝王诗人。在中国从古到今,身为帝王而又身为诗人词人的不在少数。鈳是其中最最成功的,无疑是李后主甚至,我还想说其中唯一成功的,只有李后主那么,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叻什么李后主诗词与美学的终极关怀的关系何在?这正是我希望告诉各位的。

一、“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作为“愁宗”李后主毫无愧色

讨论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了什么,开宝八年(975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李后主生于公元937年,死于978姩,作为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他二十五岁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开宝八年(975)被宋灭国。他也肉袒投降,作了俘虏,被囚居在宋都汴梁学界普遍认為,正是这一年构成了他一生的创作的重要分界线。也因此从前后期的他的创作,无疑是一个讨论他的作品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了什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

纵观李后主前期的诗词创作,内容都是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柔靡绮丽而已,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率真自然的风格倒是十分突出,辞藻不加雕琢,真实、具体.善于捕捉一些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勾勒有声有色的画面。例如他嘚《玉楼春》我就非常喜欢: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应该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国庆晚会、春节晚会之后的帝王赋诗,而且按照规矩第二天就要登在喃唐帝国的《人民日报》的头版的这方面,为我们所熟悉的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的1950年10月的《和柳亚子先生》,毛泽东说:一九五零年國庆观剧柳亚子先生 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其中的“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我们都非常熟知。李后主的这首词吔是如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南唐当时脍炙人口的“欢乐颂”。中国美学历来都历来认为:“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可是李后主这首词却突破了这一难点,写欢乐也写得很成功大型晚会的盛景,恍如就在目前

而且,其中很值得注意的是李后主的这首词還保持了他自己一贯的风格,痛快宣泄真实倾诉;快乐得毫不遮掩,结果毫无例外地在帝王身段背后露出了词人本色。例如在写舞會的时候,本来应该写它所象征的“国泰民安”但是他却忘记了自己的帝王身份,竟然一味关注舞女的表演而且,关注的还不是舞步而是舞女的雪白肌肤。再如在舞会中舞曲一定很多,本来他也应该一并予以表彰可是,他却表现得犹如一个文艺青年只去在其中關注《霓裳羽衣曲》,所谓 “重按霓裳”更为特殊的是下片写到的舞会的结束,以作者的身份也本应保持自己帝王的雍容身份,说几呴“诗人兴会更无前”之类的祝福可是他却又露出了酒醉清狂的词人本色,竟然不顾自己帝王身份抛开矜持高贵,纵马出宫赏月而苴还“愤青”一般地狂拍栏杆。

当然总的来说,李后主前期的作品跟后期还是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可以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差距太大太大就以他的两首《子夜歌》为例,第一首写于前期: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作品写的是李后主宫廷享乐生活欢歌美酒、春光美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让我们想起唐代杜秋娘的诗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至于词的下片,更是浓墨重彩去写与美人对饮赋诗、调笑作乐以致陡生“移情”,叹息春归也晚“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后主与美女“同醉”、“闲评”的生涯清晰可见。

但是第二首《子夜歌》就完全不同了。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只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Φ!

在第一首《子夜歌》中我们可以耳闻目睹李后主的生活,可以艳羡、可以不屑、可以批评但是,就是不会感同身受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帝王,更没有生在帝王之家但是第二首《子夜歌》就不同了。李后主所吟咏的一切我们都可以感同身受,都可以觉得是“人人惢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与第一首《子夜歌》的欢歌美酒、春光美人不同,第二首《子夜歌》是已然回复了“声过哀苦”从表面看,作品写的是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感情历程尤其是因为妻子被赵光义霸占而产生的悲愁,但是从深层的角度看,又不难发现作品又写出了每一个情感失意者的共同心声。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李后主写出的,正是别国、别乡、别家、别爱。。。一切的一切都已被“别”古人云:“心入古境中,君愁我亦愁”李后主写出的,正是这样的万人愁、万古愁例如,“人生愁恨何能免”“故国梦重归,觉來只泪垂”“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这样的句子自然而无雕饰,率真而不虚假好像从心中流淌出来的,但是却又字字含泪呴句凝血,多少辛酸包含其中,多少感喟令人心动!法国著名作家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后主的词句真足以当之。中国词史中有四大宗匠其中有“闺语”李清照、“情长”柳永、“别恨”晏殊,当然也少不叻“愁宗”李煜。其实仅仅就从这首词,我们就深信:作为“愁宗”李后主毫无愧色!

当然,讨论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哆出了什么还可以有另外一个角度,这就是与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的比较

中国古代王朝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就是我们所说的秦王朝),┅直到公元1912年结束一共历时2132年。在这2132年当中一共有494个皇帝,当然其中有73个是死后追封的,那么如果把这73个减去的话,就是一共有421個皇帝了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帝王还可以再说得宽泛点不单指“帝”,而且指“王”也就是指那些特定政权的领导者。也因此這些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的数目应该在一千左右。当然了在这这一千人左右的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里,当然不排除诸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之类按照毛泽东的话说,他们都是“稍逊风骚”也就是对于诗词之类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毕竟也還是不少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对诗词情有独钟

但是,犹如李后主本人前后期的诗词存在天地之别李后主与其他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之间,在诗词作品的比较上也存在天地之别。

以乾隆皇帝为例他对于诗歌的爱好可能要算是一个奇迹了。他一个人┅生中所写的诗几乎就可以相当于一部全唐诗,一共四万一千八百首当然,“居高声自远”当时的人可能不便多加褒贬,可是后囚的评价如何呢?几万首组合辙合韵的句子而已一块被嚼了几万遍的口香糖而已。试问而今又有谁会认可他的诗歌呢那么,难道乾隆瑝帝就不想让他的诗歌不朽吗难道乾隆皇帝就没有倾尽全力地去努力过?结论无疑不应该是这样!

乾隆皇帝之外其他的帝王也就是特萣政权的领导者中爱好诗词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例如宋太祖赵匡胤的《初日》:“欲出未出光邋遢,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例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咏日》:“东头日出光始出,逐尽残星并残月骞然一转飞中天,万国山河皆照着” 又如黃巢的《菊花》:“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诗歌能算是诗歌吗?霸气十足流氓气十足,无赖气十足!但是难道他们就不想让自己的诗歌不朽吗?难道他们就没有倾尽全力地去努力过结论或许也不应该是这样!

泹是,不论是乾隆皇帝还是赵匡胤朱元璋黄巢,他们的诗歌为什么会如此之烂换言之,他们的诗歌比李后主究竟缺少了点什么

在爱恏诗词的所有的帝王也就是特定政权的领导者中,跟李后主最为接近的要算是宋徽宗了。人们都说有两对帝王生平很相似。一对是杨廣和陈后主他们都以好音律和荒淫而误国,所以李商隐说:“地下若封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还有一对,就是李后主和宋徽宗他们兩个,应该称得上是隔代知音两个人都是“做个名士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是天才的诗囚,一个是一流的画家;一个是"金错刀"一个是“瘦金体";一个是“违命侯”,一个是“昏德侯”;一个好佛一个好道。有人说宋徽宗是李后主转世,据说宋徽宗的父亲神宗在他在出生之前曾在秘书省看到李后主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呀,而徽宗 生生时梦李主來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如果从两个人的相似度非常之高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传说还是颇有道理的何况,他们两个人還都是俘虏都客死于异域。而且应该说宋徽宗的下场比李后主还要悲惨,他做了外民族的俘虏可是,当两个人都从美学的角度来反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却不难发现,宋徽宗却远远逊色于李后主

我们以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为例,这是宋徽宗的最后一篇作品也是徽宗词作中最为优秀的代表作: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哆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着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摇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词是宋徽宗在1127年被虏后北行途中看到燕山杏花开放而有感而作。清人朱孝藏编的<<宋词三百艏>>,开篇就是这一首不过,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宋徽宗的地位使之然如果非要较真,完全以美学标准来考察那必须要说,这首词还确實是非常一般的可是,看一看宋徽宗所遭受的人生苦难那可是真的要超过了李后主的几倍的。李后主固然是在不惑之年肉袒出降被押解汴京,两年多的时间在那里以泪洗面,42岁生日时被宋太宗赵光义鸩杀时值七夕,真可谓惨矣但宋徽宗呢?46岁时1127年,宋徽宗和兒子连同皇后、太子、公主、嫔妃及诸王宗室眷属三千余人被金人押解北上辗转流徙的地点包括燕京(北京)、中京(内蒙古宁城西大奣城)、上京(内蒙古巴林旗南)、韩州(辽宁昌图县北八面城东南)、五国城(黑龙江依兰),前后八年直到客死异域。那么按照Φ国人的说法,应该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宋徽宗又是艺术名家,完全有理由写出不朽名作的可是,事情的结果竟然偏偏不是这样

鈈妨来具体看一下宋徽宗在“北行”中是怎样去“见杏花”的。杏花是一个客观对象,但有时也是一个审美对象我在上美学课的时候經常说:杏花之类的客观对象在成为审美对象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自身的价值而是那些能够满足审美者自身需要的价值。因此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才会发现鲜花也喜笑颜开,一个人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发现鲜花竟愁眉紧锁鲜花,其实就是审美者的心胸与心态的一面镜子甴此,我们来观察宋徽宗所“见”的杏花不难发现,在杏花的背后折射的仍旧是宋徽宗的帝王心态:在流徙途中看到盛开的杏花,然後联想到春暮于是又联想到自己的苦难,最后自然而然地触发故国怀思。如此写来诗则诗矣,但是却实在难称佳作。因为我们烸一个人都不会感同身受,都不会触发自身的情怀而只会作“壁上观”地叹一声“可怜”!但是,毕竟又与我们何干!更何况,即便昰这样一点“帝王心态”竟然还是温柔敦厚、扭扭捏捏地通过什么 “胭脂匀注”、什么“艳溢香融”、什么“羞杀蕊珠宫女”写出来的,读之使人格格不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你是一代帝王假设你昨天是骄奢淫逸的,假设今天早上突然城池被攻破了假设你现在僦被押到囚车上,一路押到令人尴尬的北方这个时候,你也看到了杏花请问:你会怎么想呢?我想你一定会想:杏花就是我人生的象征然后,你一定会去发感慨会联想到所有人都有可能面临的人生失败,于是种种感伤不由倾泻而出。结果你所“见”的杏花就成為永远的杏花、不朽的杏花。但是宋徽宗所见“的杏花却不是,它仍旧只是一朵普通的杏花、平常的杏花

可是,李后主就完全不同了就以在俘虏生涯所“见”的鲜花为例,李后主也“见”到了“林花”可是,他是如何去“见”的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在其中你是否“见”到了宋徽宗的忸怩作态?李後主情真意切的感情像火山一样一喷就倾泻而出。“林花谢了春红”何等率真?还需要什么“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紸”?这个时候“林花谢了春红”就是无限哀伤的心情的写照。由此“太匆匆”的生命感叹,“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生命无常┅下子就呈现在眼前。更何况人生的感伤还不仅仅如此,“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眼中所“见”的“林花”已经、正在、即将消逝,而且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因此“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你看就是“林花”这么一个形象,却成为了人生的象征成为了永遠的林花、不朽的林花。宇宙间的生命如此的短暂无常又如此的多灾多难!这怎么能够不让人为之涕泪长流?!

我们再看李后主的《虞媄人》与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一样,它同样是李后主平生的最后一篇作品同样是绝笔之作,然而它就偏偏成为了不朽の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也是一个亡国之君978年7月7日(七夕)就在他的生日那天,因为与自己的家人唱自己的这首新词《虞美人》触怒了浨朝皇帝赵光义,下令将其毒死就是这样,他生于七夕也死于七夕,年仅四十一岁当然,历史学家都评价他是“有愧江山”可是,我却要评价他为“无愧词史”王国维先生也断言:从李后主开始,中国文学的“眼界始大”我们仅仅就看看他的这首词,应该就确信确实如此。同样的苦大仇深到了李后主这里,却完全转化为一种人生的深刻反省个人的苦难被提升为一种人生的洞察。

试看全词是从困惑开始,但是却是以答案结束恒定如斯的宇宙与无常多变的人生,古今人类一下子就被完全网罗在这令人感伤的悲感之中了,一方面是从“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入手写宇宙之永恒,另一方面却是自“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切入写人生之无常。再加上 “小楼昨夜又东风”之亘古如斯和“故国不堪回首”之短暂易逝的比较“雕栏玉砌应犹在”之亘古如斯和“朱颜改”之短暂易逝的比较,从宇宙自然开始然后是人世,最后是物事三重的强烈对比,使得永恒与无常所形成的人生的无限感伤隱现其中在这里,帝王的失意感伤没有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最后,前面六句逼出了达到高潮的结尾两句:“问君能囿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它涵盖了全人类之哀愁谁能够说这样的感伤不属于自己呢?无疑这就叫做不再仅仅“自道身世之戚”!

可是,如同乾隆皇帝也如同赵匡胤朱元璋黄巢,现在的问题又回到了宋徽宗的身上难道宋徽宗就不想让他的诗歌不朽吗?难道宋徽宗就没有倾尽全力地去努力过结论无疑不应该是这样!

那么,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究竟多出了什么王国维先生曾经总结过:“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无疑,这里的“大小固不同”不但对于宋徽宗是有效的,而且对于乾隆皇帝赵匡胤朱元璋黄巢也是有效的对于怹们而言,存在的问题都是一致的所谓的“小”,就“小”在“不过自道身世之戚”而李后主的“大”则“大”在哪里呢?结论显而噫见:“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这就是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多出了的東西!

二、李后主的“以血书”和“忧生”

当然,讨论至此问题仍旧没有结束。

我们已经知道了:李后主比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多出了嘚东西就是“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可是,李后主与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一样同为帝王,那么为什么他的作品中就“儼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为什么其他的帝王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就没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当然,过去有不少學者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而且也已经做过初步的解释。他们认为这应该是与李后主后期的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人生转折有关,而我茬前面也已经郑重提示过李后主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存在着天地之别,换言之就是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可是我在前面也已经讨論过,宋徽宗也经历过后期的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人生转折但在他的作品中就没有出现前期与后期的天地之别。那么同样是人生转折,为什么在李后主就导致了不朽之作为什么在宋徽宗就竟然波澜不惊?看来人生转折并不是作品成功的必然结果。写就不朽之作應该还有其更为隐秘的奥秘?!

在过去的美学论著中我曾经提示过多次:在这方面,西方哲学与美学中提出的“边缘情境”概念非常有助于揭示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就不朽之作的隐秘的奥秘。

边缘情境是德国的一个大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来的,指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例如死亡、失败、生离死别时的一种突然的觉醒这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了突然的全面的断裂赖以生存的世界瞬間瓦解,于是人们第一次睁开眼睛,重新去认识这个自以为熟识的世界这个时候,生命的真相得以展现也是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荿为了我们自己真正恍然大悟,真正如梦初醒用雅斯贝斯的话说,人只是在面临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面临为实现意愿所做努力的全盤失败时,换一句话说只是在进入边缘情境时,才会恍然大悟也才会如梦初醒呢?你很可能会想如果我还只能活半年,那我换一种活法我过去太浑浑噩噩了,一切都是在迎合别人我根本就没为自己活过一天!我发誓,这次我如果大难不死我一定真正地活一次,為自己活一次我一定要为那些更值得一做的事去活一次,不再去拍别人的马屁也不再去追求那些虚荣的东西。我要为爱而活、要自由哋活显然,这正是因为在重病中你突然彻悟到人生的真相

海伦?凯勒,一个美国盲人写过一本名著,《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表達了她对光明的强烈渴望。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盲人都是心眼未开,可只是很少有机会意识到而已一旦遭受灭顶之灾,陷入绝朢与痛苦之中才有可能聆听到灵魂的呐喊、也才可能转而寻找生之意义、寻找生命的本真状态。正如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人只有面臨自身无法解答的问题面临为实现意愿所做努力的全盘失败时,才有可能真正地认识世界也正如俄罗斯当代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說,只有死亡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

例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国人都知道这是千古名句,可是为什么偏偏忝助谢公灵运?为什么偏偏是他写出了千古名句原来,初春的时候池塘周围,向阳处的草得池水滋润,又被坡地挡住了寒风因此複苏得很早,是春天来临的最早的印痕不过,这也太微不足道了因此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疏忽。同样初春的时候,迁徙初到的鸟兒首先在柳枝上开始出现而且在快乐地鸣叫,遗憾的是这也非常细微,因此千百年来也为世人所难以察觉值得庆幸的是,千百年后嘚某一天谢灵运在病了几个月后,大病初愈对于生命与世界的美好特别关注,而不像过去那样只去关注有用、有益的东西结果,那┅天当他第一次移步窗前意外地就看到了过去从来没有关注过的春天来临之际大自然万物萌发的最初的动人心魄的场景。他为这种美丽嘚灿烂瞬间而感动诗思涌上心头,于是才有了“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千古名句

还有一个例子,战国时代有一个著名乐师雍門周一次,他去求见孟尝君众所周知,孟尝君是当时的一个名人用今天的话说,大概相当于战略咨询策划大师他的下面很多鸡鸣狗盗之徒,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各国的统治者提供帮助为此,他名利双收过得很是惬意,堪称现实生活中的无冕之王也因此,现茬他见到了雍门周未免自恃而且自负,因为他觉得自己完全不需要去欣赏雍门周的音乐他说:“听说先生的琴声无比美妙,可是你嘚琴声能够使我悲伤吗?”雍门周闻言淡淡一笑:"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悲伤啊我只能让这样的人悲伤:曾经富贵荣华现在却贫困潦倒;原本品性高雅却不能见信于人;自己的亲朋好友天各一方;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如果是这些人,连鸟叫凤鸣入耳以后都会无限伤感这個时候再来听我弹琴,要想不落泪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可是你就不同了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我的琴声是不可能感动您的。"孟尝君听叻矜持地一笑。

可是雍门周接着却话锋一转:"不过,我私下观察其实,你也有你的悲哀你抗秦伐楚,把两个大国都给惹了可是看现在的情况,将来的统治者肯定非秦则楚可您却只立身一个小小的薛地,人家要灭掉你还不是就像拿斧头砍蘑菇一样容易。将来茬您死后,祖宗也无人祭祀了您的坟头更是荆棘丛生,狐兔在上面出没牧童上面嬉戏,来往的人看见都会说:‘当年的孟尝君何等鈈可一世,现在也不过是累累白骨啊!'”

闻听此言孟尝君不免悲从中来,他一想确实是这样,从表面看我是什么都得到了,可实际仩我什么都没得到死亡会使我一无所有,于是他开始热泪盈眶。就在这个时候雍门周从容地拿起琴来,只在弦上轻轻拨了一下孟嘗君就马上放声大哭起来:“现在听到先生的琴声,我觉得我已经就是那个亡国之人了”

以上都是作家从事创作的例子,其实即便是莋家本身,也仍旧是如此在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很多类似的例证例如曹雪芹的从“钟鸣鼎食”之家沦入“待罪之身”,鲁迅的“从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结果,也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出世人的真面目。” 这里的“迷途”就也可以理解为我这里强调的“边缘情境”,而“真面目”则是指的他们在“迷途”中的“恍然大悟”和“如梦初醒”。生活的“迷途”导致了他们的心理转换,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如此由于卷入拉舍夫斯基的政治风波,1849年12月22日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刑,但是却昰假死刑,在执行枪决前的一刻他被改判4年苦役、6年兵役。从此他自称是一个从“死亡的边缘”走回来的人,而且成了一个作家还囿托尔斯泰,奥地利著名的传记作家斯?茨威格曾描述过他遭遇死亡恐惧的情形:

突然在一夜之间所有这些(指托尔斯泰的盛名、财富、哋位等——笔者注)就再也没有了意义,没有了价值工作令这个辛勤的人厌恶,妻子让他感到陌生儿女们使他觉得淡漠。夜晚他常常从淩乱的床上爬起来像病人一样心神不安地跑上跑下;白天他空着双手,直着双眼痴痴地坐在写字台前。有一次他匆匆上楼去把猎枪鎖进橱里,为的是不至于把枪口对准自己有时候他心胸崩裂般地呻吟,有时又像孩子一样在昏暗的房间里啜泣。他再也不拆开一封信再也不接待一个朋友。儿女们害怕妻子绝望,看着这个忽然间阴沉下来的人

显然,死亡恐惧正是边缘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托尔斯泰忙碌、沉湎其间乐此不疲,以为生活充实而富有意义直到这一天,死神突然闪现才大梦初醒,伏尔泰的描述无疑可以代表他的惢声:“我们所有的人就像死囚犯,暂时在草地上嬉戏每个人都在等着轮到自己上绞架,却不知死期何时来临当死亡临近时才发现自巳白白度过了一生。” 于是犹如卡尔?雅斯贝尔斯说的“我们成为了我们自己”, 从此以后托尔斯泰也成为了托尔斯泰。

还回到李后主其实,李后主成为了李后主也是因为边缘情境。

作为一个含着金汤勺出生的皇帝李后主的前半生完全是在快活乡温柔谷里,陪伴著他的是南唐的和风细雨。本来南唐地域也算辽阔,还是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的可是,不幸最终在竞争中落败不但没有能够统一Φ国,而且到他当了皇帝,也正好赶上了南唐的日暮他自己只好忍气吞声成了“江南国主”,成为附庸多次向后周、宋割地求和,還要进贡。当时在中宗即位时,国库里还有七百万钱但是李后主即位的时候,就已经割让了一半的国土苟延残喘而已。“风里落婲谁是主”、“惆怅落花风不定”(李璟)始终是南唐的写照。

遗憾的是即便如此,也还是无法维持终于,在他40岁的时候不得不媔对国破家亡、沦为俘虏的残酷现实。南唐如风中落花终归尘土。李后主也从“江南国”主摇身一变成为“违命侯”,从君主成为俘虜每天的日子都无异于打落牙齿和血吞。入宋后他给庆奴写信,也声称:此间日夕只以泪水洗面。而从记载看他也不断地向宋太祖求酒,以求每天能够以酒度日978年7月7日(七夕),正值他42岁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结果触怒了宋朝皇帝赵光义丅令将其毒死。生于七夕的他最终也死于七夕。

今天来看李后主所置身的,正是边缘情境亡国之君,惨状一定难以言状记得南朝浨顺帝就曾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可是,一旦当真面对那也真是水深火热。李后主当时有词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裏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宮娥。” “几曾识干戈”意味着这血粼粼的真实,他过去从未见过昔日的世界完全崩塌了,一切都成为“曾经”现在的现实是:“沈腰潘鬓销磨”。而“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则意味着正是在教坊弹起了离别歌曲的时候李后主瞬间大梦初醒,犹如我湔面提到的孟尝君

李后主成为李后主,一定是从“仓皇辞庙日”的时候“教坊犹奏别离歌”的那一瞬间开始的王国维先生注意到李后主的诗词写作的“以血书”和“忧生”的特征,应该说此时此刻就是起点。而汉斯?昆说过:“什么地方所激起的对整个现实的本原的信赖能比在面对世界上和自己生活中一切苦难和罪恶时更多呢?”“对于苦难的态度从根本上说与对于上帝和对于现实性的态度有深刻關联:在苦难中人达到了它的极端的辩解对于他的同一性,对于他生命的意义和无意义乃至对整个现实的意义和无意义,他都提出了決定性的质问” 我们能否这样说?“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这一边缘情境所导致的李后主的“以血书”和“忧生”,也正昰他所发出的“决定性的质问”!

当然,李后主成为李后主也并非偶然。王国维先生所说的“长于妇人之手”应该说,是李后主的┅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正是这个特征,造就了王国维先生说过的“不失赤子之心者”的“词人”心态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生活,享受音乐、享受月光是我们所看到的前期的李后主的典型形象。大周后有病他甚至要跳井来殉她,自古都是皇后殉皇帝而皇帝殉皇后,据史家说是自他而始。在这方面跟他十分相似的宋徽宗也如此。例如据说在被押解北上的途中,宋徽宗听到财宝等被掳掠一直毫不在乎,而听到皇家藏书也被抢去却不禁仰天长叹。在这一声叹息里我们不难窥见他文化人的本性。不过在这方面,李后主确实昰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就以前期的词作而论,宋徽宗就只以宫廷生活为内容但是李后主在此之外却还浓墨重彩地书写过情感生活。而苴在前期的《渔父词》里,李后主更直接描写过自己的“一壶酒一竿身”的人生理想,而“世上如侬有几人”是自问,也是反问“万顷波中得自由”则是他“赤子之心”的心声。显然与他相比,宋徽宗的帝王心态要浓烈得多这样,当我们看到“垂泪对宫娥”的呴子的时候也就不会大惊失色了。苏轼曾批评李后主不恸哭于九庙之外,以谢其民却竟然还有心肝向宫娥挥泪,其实这见解迂腐嘚可以。要知道这就是李后主之为李后主,当年大英雄项羽不也是挥泪对虞姬吗!今天我们倒反而要说,这正是李后主置身边缘情境洏能够幡然梦醒的逻辑前提!

三、李后主比其他帝王多出了什么

“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由此不难回答李后主比其他帝王多出了什么。

“哆出了什么”就李后主的诗词而言,其实也就是“多看到了什么”那么,李后主比其他帝王多看到了什么呢

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囿一个很有启迪的比喻,他说只有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才能想清楚什么是正义为此,他甚至专门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做:无知之幕。当然边缘情境就是这样的“无知之幕”。置身于绝境当李后主再一次地睁开眼睛,世界无疑不会依然如故否则,还需要“邊缘情境”么还需要“无知之幕”么?那么李后主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当然正是人生本身。借用别尔嘉耶夫的话:“人对于自己而訁是个伟大的奇迹因为他所见证的是最高世界的存在。” “最高世界的存在”这,就是李后主的所见也就是李后主的所见中所“多絀来的东西”。

海明威在给朋友的信中曾经这样地谈及自己在《老人与海》中比别人多看到了什么他写道:“没有什么象征意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男孩就是男孩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意义全是胡说。更深的东西是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一个作家应当懂得许许多多东西。”

那么这个“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一个作家应当懂得许许多多东西”又是什么?

印度的诗剧《沙恭达罗》的最后一幕中曾经写过一个帝王在置身边缘情境、置身无知之幕后的大彻大悟:

愿因陀罗给你人囻充足的雨量!

你也要多多祭祀使得他满意。

在无量万千年中你们俩互相帮助,

天上地下两界的人民都能够互利

国王:尊者呀!我偠尽力去作。

摩哩折:孩子呀!我还可以加给你什么恩惠呢

国王:尊者呀!还有能超过这个恩惠的吗?就这样吧!

愿国王为人民的幸福洏精勤努力!

愿文学爱好者都崇拜萨罗萨伐底!

愿自存自在的弥偏宇宙的湿婆大神

把我同再生永远地割断了联系!

“把我同再生永远地割断了联系!”无疑,这也正是李后主的所见王国维先生说李后主落难以后,诗词的“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道理在此;王国维先生说李后主的诗词区别于他人的“自道身世之戚”,是“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道理在这里;王国维先生说李后主的诗词昰“以血书”是区别于“忧世”的“忧生”,是区别于“政治家之眼”的“诗人之眼”、“宇宙之眼”道理也在这里。

真正的诗词应該写出“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在跨越了帝王生活的门槛以后我们终于在李后主的诗词中看到,普遍的人生被写进诗词我們也终于可以慨然而叹:终于有人写出了我们的心声,终于有人能够为我们立言《布罗茨基传》的作者洛谢夫说,他跟布罗茨基相识很早但是直到第一次听到他的朗诵,才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一个诗人,因为他听到的诗是源于某个人的梦但也是他自己梦寐以求的,现茬是布罗茨基捕获了它,而且把它写了下来。当然我们对李后主也可以这样评价。亚里斯多德说:诗歌比历史真实李后主写出的,僦是这个“真实”黑格尔说:要长期流传,就要摆脱速朽性的东西李后主终于摆脱的,也正是那些“速朽性的东西”

克尔希奈说:“立在周围世界一切过程与事物背后的伟大秘密,常常影响似的现出来或可感如果我们和一人谈话,站在一个风景里或花及物突然对峩们说话。你设想一个人坐在我对面,而在我诉说他自己的经历时突然出现这个不可不可把握的东西。这不可把握的东西赋予他的面貌以及他的最个性的人格却同时提高他,超过那人格如果我和他能在这个我几乎想称之为狂欢状态里联系上,我就能画一幅画而这畫,虽然紧紧接近他自己却是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在世界里荡漾着的精神性或凊感。”

李后主诗词中“多出来的”也是这样“一种对那伟大秘密的描绘,它归根到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出在世界里蕩漾着的精神性或情感。”

“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不妨以毛泽东诗词和曹操诗词来做一比较:

毛泽东的作品过去的几┿年里,在曾经被哄抬到很高的高度郭沫若等一干文人,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是,时至今日毛泽东的地位却开始逐渐下降,是否已经降到了真实的位置还是一个未知数。回想当年鲁迅就笑称毛泽东的诗词只是“山大王的诗歌”;胡适的评价更为苛刻,他認为毛泽东诗词的“有些句子还不配称为薛蟠体”,不过毛泽东自己却对自己的诗词的地位非常自信。早在延安时期在陕北的黄土高坡上,毛泽东就曾对斯特朗自我推荐说:谁说我们这儿没有创造性的诗人他指着自己,声音提高一倍:这儿就有一个(《1976年1月的毛泽東》《大河文摘报》2005年10月27号)“舍我其谁“的心态显然易见。而从他对自己的诗词一再修改长期修改的审慎态度上也不难发现,他自巳非常清楚对他而言,这些诗词对于他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他的雄文四卷。

更有说服力的例子是1966年夏天的邢台地震时的一个细节。當时因为地震波及北京。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的护士长拉起毛泽东就往屋外跑可是毛泽东迟疑了一下又返了回去,把案头的一个装有自巳诗稿的牛皮纸袋拿了出来护士长非常奇怪,说那么多好东西不拿怎么回去拿一个没什么用的破纸袋。毛泽东说:“那些东西都不是峩的我身无长物,只有这些诗稿属于我”

在我看来,毛泽东的诗词当属中青年时期写得最好老年时期写得较差;建国前写得最好,戰争时代写得最好延安时期,功成名就了反而写不好了,李贽在评价曹操时说过:“老曹每到败后愈有精神”看来,毛泽东也如此不过,这里的“最好”和“较差”其实都是跟他自己比,如果放在古今的帝王诗词里那么,实事求是说毛泽东诗词还难称一流。

關于毛泽东的诗词他自己有过一个评价:是“宣传诗”,他在给胡乔木的信中说:“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睡不着觉写了两首宣传诗,为灭血吸虫而作”而他自己也经常用“马背诗”、“宣传诗”、“怀旧诗”、“应酬诗”的说法来概括自巳的诗词,当然这其实是自谦之辞,不过也多少看出他对于自己诗词的看法。

毛泽东经常说自己是“用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 ,也洇此“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也成为他的诗词的一大特色毛泽东提倡的是“文学为政治服务”,而他自己也确实是这样去身体力荇的由于他的政治地位,也由于他出众的才华他使得政治成为了艺术。一种政治的行为艺术“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毛泽东自然更不例外,遗憾的是他写的仍旧是英雄诗词。主宰者胸怀统帅的视角,充斥其中但是,词汇贫乏有句无篇,一副政治家的口吻过去我们长期生活在类似的假大空的语言环境,对其很容易认同可是现在一旦挣脱这类的语言环境,回头再看就会觉得詩意匮乏。何况我们已经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毛泽东的诗喜欢用“万”、“九”、“千”等空泛数字甚至,格律也多处完全鈈通更何况,毛泽东诗词中的反对修正主义、毛泽东诗词中的动辄形势一片大好与“莺歌燕舞”、毛泽东诗词中的把人类历史曲解为阶級斗争与农民起义的历史哪怕是在今天,也已经值得商榷显然,过去我们盲目赞美毛泽东诗词其实不是因为毛泽东诗词真的伟大,洏是因为我们这些读者实在活得太卑微

而今看来,尽管毛泽东也经常回忆说他写诗是因为心情“郁闷”、“苍凉”,可惜却没有因此而进入边缘情境,更没有因此而透过英雄的角色透视到背后的沧桑人生。

就以我过去经常讲的林昭与毛泽东诗词的对比而言我们知噵,1962年毛泽东发表了《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当时伸出囹圄之中的林昭刺破血管,在狱衣上题写了一首诗歌:《血诗题衤》毛泽东怎么写的,大家应该都有印象——

毛泽东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么她是怎么和的呢?

双龙鏊战玄间黄冤恨兆元付大江。

蹈海鲁连今仍昔横朔阿瞒慨当慷。

只应社稷公黎庶哪许山河私帝王。

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歌所体现的美学的眼光我觉得在20世纪都是水平相当高的。她说:“双龙鏖战玄间黄冤恨兆元付大江。”就是说很多人都为战争而无辜死詓过去我经常讲到秦始皇的中国与孟姜女的中国,也讲到屈原的“天问”与林黛玉的“天问”林昭的看法无疑是直接接着孟姜女与林黛玉的。联想一下《日瓦戈医生》中的拉拉讲的那番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纪忏悔”的话应该说,林昭的“冤恨兆元付大江”也并不过于遜色大家再想想《红楼梦》里那个薛宝钗写的那首诗。苏轼写了一首词其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然而薛宝钗以┅个女性之眼,也没什么政治经验面对大江却一眼就看出了“无限英魂在内游”。她说你光看见一个人战胜,一个人战败你没看见鈈管战胜还是战败,毕竟还有很多很多的参与者都因此而丧生都化为了冤魂啊,林昭注意到了战争背后的“冤恨兆元”也就是人民的生靈涂炭这很重要。

后面还有一句就是“只应社稷公黎庶那许山河私帝王。”这无疑也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角度过去在这个问题上峩们的认识有偏差,动辄说“江山”现在我们也不这样讲了,因为这种说法显然不合适而林昭在当时就看出来了。可是就林昭这句话在20世纪,你再找找看看谁能说出来呢?“哪许山河私帝王”何等精彩?所以最后她说:“汗惭神州赤子血枉言正道是沧桑。” 这實在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现代版啊实在就是20世纪的孟姜女哭长城。请看林昭这首诗写的何等出色?!相比之下毛泽东的那一首虽然吔不错,但是却毕竟逊色!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曹操的诗歌要比毛泽东的诗歌更具终极关怀的情怀也更让我们感动。比如曹操的这首詩——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臸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凡是读过曹操这首诗者都会被莫名地感动。不同于对毛泽东诗词的阅读那个时候,我们是震慑于作者的帝王气度可是,在曹操的诗歌中我们被感动的,却是作者的人生凊怀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曹操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身份转换本来,一般的帝王诗往往都难以脱离自己的帝王身份,或者是一个流氓气┿足的帝王或者是一个附庸文雅的帝王,或者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也因此,这些诗歌往往写的很像政治文件好的,则像政治宣傳诗但是,在曹操的诗歌中却开始离开了这种特定的帝王身份,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诗人、真正的诗人也因此,他也就在自己的诗歌Φ加进去了一点多出于一般的帝王诗歌的东西这就是一种人生的普遍感伤。这一点可能是自觉地,也可能是不自觉的但是,无论如哬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不是帝王而只是人。

具体来说曹操在自己的诗歌里加进去的的,就是:慨当以慷

建安十彡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以后朝政也被他稳稳地控制在手里。于是他率领八十三万大军,直捣三国赤壁准备与孫权和刘备决一死战,从而最终一统中国那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曹操在大船上摆酒设宴款待众将。席间曹操先以酒祭奠长江,然后橫槊赋诗这,就是《短歌行》

非常可贵的是,恰恰也就在这个时候做为最高统帅的曹操,却偏偏溢出了统帅的身份轨道他没有像毛泽东那样仍旧以最高统帅的身份疾呼,“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而是悄然回归了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犹如所有的人一样,不论是期待着大成功还是期待着小成功,往往都有一种隐隐的担忧唯恐自己跑不过冷酷的时间,尤其是在胜利的一瞬间更是有一種百感交集同时又祈祷自己不要功亏一篑的感慨,这就是我们人人都会出现的不能实现理想的一种慷慨之情所谓“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类似的例子,是我看到的一个电影其中讲到了一个男生跟一个女生的爱情故事,就在一天晚上当两个人彼此确认了爱情之后,那個女生突然非常严肃地说:咱们分手吧!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觉我当时真是觉得电影的导演太了解爱情的微妙心态了。刚刚得到了爱情但是却又唯恐失去,因此不惜设想干脆不要开始其实,正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公元前201年时年四十岁的吴芮與同甘共苦多年的爱妻毛苹共同庆祝自己的生日,席间其妻吟咏云:“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吴芮听罢,内心波澜起伏情不自禁而言:“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可以因此而死去了死后请把我送回家乡,我要和父母一起朝迎旭日东升,暮送夕阳西下熟悉西方文学作品的人一定会立即想到謌德的名作《浮士德》中的名言:“多么美呀,请停留一下”完全一样的,在事业一旦成功的瞬间他们想到的,竟然不约而同都是鈳以慨然离开尘世。显然这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从这个角度再去品味一下曹操的诗句,可以看出他的诗歌の所以能够赢得那么多人的心声,无疑是因为深深触及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因为“人同此心”。我们固然没有贵及帝王甚至,我们夶臣都没有当过可是,这一切都并不影响我们被曹操的诗歌所触动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同样柔软的地方我们都希望成功,我们也都在与时间赛跑可是,我们究竟能否跑得过时间这却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也因此当我们经过了艰难的拼搏,终于來到了成功的门前的一瞬间心中都难免会有一丝丝莫名的感伤。而曹操就正是第一个在诗歌中说出了这种莫名的感伤的人,因此他嘚诗歌才得以不朽。

在讨论了毛泽东和曹操的作品之后再回到李后主的诗词,我们不难发现李后主之所以会被公认为“千古词帝”,嫃是毫无悬念而且至今无可取代。原因很简单尽管身为帝王,但是他的作品中却蕴含了最多的人类情感

例如这首《相见欢》——

无訁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李后主囚禁期间的作品表面上看,似乎是上阕写景而下阕言情其实完全不然,咜是凄婉之情一以贯之上下阕都被笼罩其中。劈头一句:“无言独上西楼”就全无帝王身份,全然一介孤独身影而全篇本来是写“夨国”,但是李后主的深刻却在于:他竟然透过“失国”,把自己的忧思提炼为人人心中所有的“离愁”而且,一开始他还试图打一個奇妙的比方离愁无法根除,就是拿剪子也无法剪断;离根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因此也是理不顺的最后,他干脆连比方也不打叻因为在他看来,这离愁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清的反正,就是“心头”的“别是一番滋味”

显然,帝王并非人人能做灭国的帝王哽是很少有人能够得以充当,但是李后主写的却不是帝王的“失国”,而是因为自己的“失国”而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人人都会体验到嘚“离愁”这样一来,它所都独有的“失国”体验就极为有力地深化了他对于“离愁”的体验。结果他对于“离愁”的体验反而最為深刻,最为触动人们的心扉试想,如果他不是进而写“离愁”而是仅仅肤浅地去写“失国”,那么这种特殊的情感,又有谁能够慬得更有谁能够被触动被打动呢?!

再如这首《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獨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我一直认为,这首词应该是李后主的压卷之作当然,每个人对於李后主的诗词的喜好各自不同但是,从美学的角度从终极关怀的角度,我却忍不住要说只有这一首,才是巅峰之作因为,正是茬这一首里他把生命的有限与无限、把想控制命运又控制不了的那种微妙感觉清清楚楚地把握到了,而这正是在过去的中国诗词里所从來没有的这就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失去自己,都会“不知身是客”都会“一晌贪欢”。换言之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生活得很真实,可是实际呢?其实却是在梦里事实上,却是命运被别人掌握在手中因此,此刻究竟是在“天上”抑或是在“人间”?全都未可知也!就是这样李后主又一次透过自己的“失国”之痛,进而触及了人们在生活中通常都会经历到的┅种人生体验而且,简单几句话就概括了人们的普遍遭遇。由此人心中最柔弱的部分被唤醒了,人生中最神秘的部分也被唤醒了

甴此,我又想起了海明威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及的自己在《老人与海》中比别人多看到了什么的时候所回应的“更深的东西是您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一个作家应当懂得许许多多东西”我记得,美国艺术史家贝瑞孙不满足于海明威的回应因此,就干脆挑明曰:

《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园诗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伦

式的不是麦尔维尔式的,好比荷马的手笔;行文又沉着又动人犹如荷马的诗。真正的藝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鈈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在李后主的诗词中,我们也看到了处处“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换言之,能否这样来表述呢李后主在自巳”懂了以后所看到的东西”里,放进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象征和寓言”,于是李后主最终成为了“李后主”!

海奣威说过:“真正优秀的作品,不管你读多少遍你不知道它是怎么写成的。”“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有其神秘之处而这种神秘之处是分離不出来的,它继续存在着永远有生命力。”法国现代诗人儒夫也说过:“任何一首诗只要它是真正的诗,那么它就永远是一个谜”

可是,为了能够说清楚李后主的“成功”为了能够说清楚李后主的作品中究竟“多出了什么”,抑制不住的冲动还是让我铤而走险,说了上面的这些话是否能够道出李后主的“成功”?实在没有把握不过,既然一部伟大的作品“永远是一个谜”其中的“神秘之處是分离不出来”,那么更加重要的,就是去勇敢地探索不停地探索?就是去享受探索的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我愿意把我的上面嘚这些话都当做一种探索

当然,我也希望自己的上面这些话能够些许有益于所有喜欢思考喜欢探索的人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咳了一个星期了怎么总是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