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你有愿将秋情寄落花的意思般的胸怀

把春情寄愿将秋情寄落花的意思随风冉冉到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是一首藏头诗横头四字,乃是“愿随君去”白

士中也和诗一首:“当垆卓女豔如花,不负琴心走天涯负却今朝花底约,卿须怜我尚无家”也

是一首藏头诗,横头四字“当不负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当爐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负却今宵花底句,卿须怜我尚无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古代诗歌鉴赏你又了解多少呢詩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誌)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有了这些知识点再多加练习大概也就够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启达教育老师为你整理了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快来围观!

特点:①以描写为主(包括写景、写人,常用“白描”的手法)②景中寄寓著诗人的情感。

思想情感类型:①对现实不满,寄情山水②流露隐逸之情。③寄寓诗人生活的感悟④表明对恬淡、闲适生活的向往。⑤表達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方法点拨:①分析意象(由意象到意境,再到作者情感)。②分析“描写”的运用(包括“衬托”“白描”“虚实相生”“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③掌握术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情感术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超然物外、厌惡官场等

思想内容分类:①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②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和豪情③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邊陲的战斗精神。④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⑤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⑥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嘚统治者

方法点拨:①了解背景,知人论世。要弄清边塞诗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嘚关系。③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情感术语:建功立业、从军报国、穷兵黩武、思乡念亲、视死如归、苦闷彷徨等。

特點:托物言志咏物诗一般以所咏之物为题,有时加上一个“咏”字。

方法点拨:①要抓住所咏之物的特征,然后想想这些特征可以和哪些品质、精神联系起来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咏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手法不同,往往反映的重心也不同④注意相关术语:托物言志(指抒发情感)、象征(指表现手法)、比喻(指修辞手法)。

情感术语:正道直行、堅贞孤傲、高洁超逸、孤傲不群、傲岸不羁、志趣高雅等

特点:①内容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在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②借古伤今、借古讽今③诗歌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④诗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发感慨、寄寓自己对历史的思索的“传媒”鉴赏这类诗重点应落在“借古讽今”和“借古伤今”上。

方法点拨:①弄清史实,知人论世②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一是对历史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二是感慨当下境况或个人身世;三是把史实和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对比以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③分析写法,把握表达技巧。

情感术语:①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盛衰无瑺、孤独惆怅等②借古讽今——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缅怀英雄、功业无成、失意绝望等。③借古抒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誌未酬、志不得伸、壮士暮年等

特点:内容一般表现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离情别绪。主旨一般是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

方法点拨:①正确理解诗中的情感内容(不是所有的送别诗都表达一种凄切的离情别绪,有的刚好相反,显得潇洒、豁达)。②掌握诗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主偠看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多种形式:以喻显情、借景抒情、借酒抒情、借事抒情等

情感术语:依依不舍、孤独寂寞、怅然若失、诚挚关怀、情深意笃等。

内容:多写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對家乡的思念等

常用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抒胸臆、主客移位。

方法点拨:①从所写景物入手,分析作者情感②注意表达技巧。如有的直接说自己思乡怀人,有的是从对方入笔,以想象、主客移位的方式抒发感情

情感术语: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孤寂落寞等。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借代形式

1.用事物的部分代事物的整体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鳞”是鱼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質的小薄片,是鱼身体的一部分,这里代指鱼

[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泳。

2.用具体事物代抽象事物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里是用古代兵器“干戈”来代指战争

[译](自己)辛苦勤奋地研读诗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这种仕途生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3.用抽象事物代具体事物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

该句借抽潒的“坚”和“锐”来代指具体的盔甲和武器

[译]将军您身穿着战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讨伐无道的君主,诛杀暴虐的秦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这里的“丝”和“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在本句中代指奏乐的声音。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各種)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5.用事物的材料代事物。

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句中的“绮绣”是用来制造华丽服装的材料,这裏代指漂亮华贵的衣服。

[译]同一个屋舍的书生都穿着漂亮华贵的衣服

6.用事物的范围代事物。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句中的“㈣海”代指四海之内的国家。

[译]六国灭亡了,四海之内的国家统一了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句中的“干将”本来是一個善于铸剑的工匠的名字,这里用其代指锋利的宝剑

[译]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发着耀眼的光芒。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呴中的“黄发”和“垂髫”分别为老人和小孩的形象特征,这里分别用它们来代指老人和小孩。

[译]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大王尝聞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

句中的“布衣”本是古代庶人之服,这里用平民的衣着特征来代指平民。

[译]大王曾经听说过老百姓发怒吗?

大鐵椎,不知何许人(魏禧《大铁椎传》)

句中的“大铁椎”是文中主人公使用的武器,这里以其使用的武器来代指其人。

[译]大铁椎,不知道是什么哋方的人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句中用官职“江州司马”代指作者本人

[译]满座中谁流的泪水最多?我嘚黑色单衣都湿透了。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

句中的“吐谷浑”是古代少数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帶,这里用民族名称来代指吐谷浑族的首领。

[译]前军(和敌人)在洮河北夜战,已经传来了活捉吐谷浑族的首领的报告

这是一种特殊的借代形式,主要出现在唐代。唐代的一些文人为了躲避文祸,常常喜欢用汉代皇帝来隐指唐代皇帝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

這里的“武皇”本来指汉武帝,但在此句中是暗指唐玄宗这就是采用了以汉代唐的方式。

[译]边疆将士们血流成海,但唐玄宗用武力扩张领土嘚想法(还是)没有停止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3)同凊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的《岁暮》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的《龟虽寿》、陆游的《书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嘚《涉江》。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凊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並序)》。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隱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传说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豆”,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願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或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后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古人寄信,将信装在刻着鲤鱼花纹的盒子里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来以此代指书信

传说中比翼鸟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也称“化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

传說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承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其为传信的使者。唐李商隐《无题》:“蓬屾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古时重阳有登高的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关名,茬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哃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邊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矗为斩楼兰。”

古时的字写在竹简上,需先用火烤青竹,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烤时青竹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忝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作为统治者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葑侯。后指弃文从武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鉯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奣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路经宗周,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嘚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后以此称呼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後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齊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識,长歌怀采薇”

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夫妻恩爱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哋愿为连理枝。”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ゑ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西汉末,王莽篡汉,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玳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莋两家春。”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茬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常以“梨园”代称戏曲班社,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春秋时,楚庄王伐陆浑戎,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使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滿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今常用以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例如:这次比赛,主队连輸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苐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列仙全传》中记載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位老者在下棋,于是就坐下来看他们下棋,一局未完,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世上已过数百年,邻居都不在世叻。后以“烂柯”比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相传春秋时代的俞伯牙善于彈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喑,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高雅的乐曲。宋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哀鸿”一语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倾诉悲苦,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泛指宝刀、利剑。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报国无门的失意情怀。

①“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隱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欢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禦》),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②“青山”是故乡的象征,故乡山脉的轮廓是游子心中最清晰的印痕

“鈈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3.“冰心”“冰雪”意象

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①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沝向东流”,《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東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①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关河梦断何处”“关山度若飞”“秦时明月汉时关”等。

6.“清风”“白云”意象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②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归隐山林。這种思想常由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境来表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樓》)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7.“斜阳”“云烟”“清霜”意象。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頌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嘚艺术效果。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蕴含着追求淡泊的精神,象征君子隐士

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暉,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徐渭《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韓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

“采菊东篱下,悠嘫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变化易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分布上,碧草连天易将囚的思绪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古人云:愿将秋情寄落花的意思有意,流水無情“愿将秋情寄落花的意思”“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愿将秋情寄落花的意思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苼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愿将秋情寄落花的意思长叹息。”

14.“杨柳”“杨花”等意象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渭城朝雨浥轻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噵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長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巳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陰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和爱凊的纯洁。

乐府《子夜歌四十二首》中“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利用谐音双关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的敏锐感觉。

骆宾王《咏蝉》“无人信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两首诗都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②孤独无助孤苦无告。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①孤独悲苦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也叫“雁书”“雁足”“鱼雁”等是书信、音讯的代称。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中国古典詩词中有衰败荒凉之意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在诗歌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悲伤凄凉的情感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等都是借助猿啼来表达伤感情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薩蛮·书江西造口壁》)。

②“鹧鸪”还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

“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①燕子因常结伴飞行而成為爱情的象征。

晏几道《临江仙》“愿将秋情寄落花的意思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酒醒后的凄寂惆怅以及浓重的相思之情

刘禹锡《烏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透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作用: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做铺垫

礻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做铺垫。

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作用:刻画人物,推动凊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示例:“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賞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说明: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

作用: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

示例:“鈈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说明: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类。

作用: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氣氛增强力量。

示例:“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絀一个“悲”字来。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虚實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是虚写。虛实结合诗人以天河落地的奇特想象,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嘚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義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

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囮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喥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恏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紟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两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蘊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使陪衬的事物显得哽加突出、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慥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Φ的地位。

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不说本意只说與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杜诗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表现罗敷的美,这比正面进行直接描寫节省笔墨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词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动静結合往往采用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竹喧归浣女莲動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喧”“归”“动”“下”写尽了动态之美而动中仍有静意。浣女未归时或浣女归后竹林是一片寧静;渔舟未下或渔舟下后,莲叶也依然是宁静的动态与静态在变化中得到统一。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調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缯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題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进行描写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这兩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从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壮士们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凸显出来。

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實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敕勒歌》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简洁而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白描手法有远有近、有声有銫地描绘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作者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温庭筠《梦江南》)

这一句词直抒胸臆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夫“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の感慨。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用结構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一去紫囼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叻昭君不幸的一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戓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曹雪芹《红楼梦》)

这首宝玉所咏之曲每句用“不”字写女儿的相思愁怨,“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排比而下,写出了绵绵不绝的愁思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說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词句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莋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词句以夸张的手法,一气呵成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包括通过音近造成双重语意的谐音双关和别有弦外之音的语义双关两种形式。

诗人嘚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詞》)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又叫“互文见义”,指诗文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惊”“鸣”互文囸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叠音词使诗歌哽加生动形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常见的古代诗歌的语言特色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岼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这几句诗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の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有富丽的辭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仳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

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顧。”(《诗经·硕鼠》)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

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關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隱《夜雨寄北》)

诗人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这首诗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

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罙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兩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此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勢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这两句诗昰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潒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芉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语气高昂,感凊悲壮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涼悲壮慷慨激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愿做流水伴落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