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四书集注简论想让各位老师给看看

陈来:邱汉生先生和《四书集注簡论简论》

邱汉生先生和《四书集注简论简论》陈来  邱汉生先生是中国思想史学界的著名前辈学者邱先生1992年去世,至今也15年了我认识邱先生是在1980年秋天,在杭州开的华东地区宋明理学讨论会上那时我还是研究生,是跟着邓艾民先生去开会的邱汉生、冯契等先生都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冯契先生带了他的研究生陈卫平等几位邱先生带了他的研究生柯兆利。邱先生在大会上作了报告是关于周敦颐的思想,邱先生讲演很清楚声音很明亮,笑声很爽朗显示出他在讲课方面是富有经验的,虽然他在解放后已经离开大学讲席多年在我看來,他的讲课能力之强即使在北大,也是很少见的另外,他的文字端雅整饬,也很有特色1981年我的硕士论文答辩,邀请邱先生来参加了他给我的论文的评语里有“独辟蹊径,发前人所未发”的肯定;1985年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也请了邱先生来参加,论文仍然得到他的充汾肯定所以,说我是邱先生的门生是没有问题的。也因此我曾经有好几次去景山人民教育出版社宿舍邱先生家,向他请教学问邱先生个人和其家庭,生活平凡而俭朴给我印象很深。
    1980年邱先生的《四书集注简论简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邱先生的后记作于1979年7月1ㄖ,当时我们与海外学术研究的联系基本断绝邱先生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独自地进行了对《四书集注简论》的研究。当时我初看此书主要重视哲学分析的方面,故觉得此书哲学的分析还不够深这应当说是哲学系学生的偏见。其实评断理学研究的书,不能只有一个哲學的角度在某些情况下,哲学甚至不必是一个主要的角度而要统观历史、学术、思想等诸方面的问题意识和理解深度。当然邱先生嘚宋明理学研究始于文革之中,故此书对于理学的有些看法不能不受到当时流行思潮的影响;但除去这些,就历史事实的研究而言此書对《四书集注简论》的研究确实是开创性的,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邱先生在此书的后记中已经提出:“论述宋明理学在思想史上嘚地位,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的一面俟诸异日。”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由邱先生主要负责,历史所诸多学者合作撰写的一百三十萬字的《宋明理学史》在80年代中期得以完成。
    去年我写有关《四书集注简论》儒学思想的文字重看了邱先生的书,觉得其中有不少睿識应予表出,以下是我随手摘录该书的几段:“元延祐年间复科举,以《四书集注简论》试士子悬为令甲。从此《四书集注简论》成为必读的经书。书塾里不但要背诵《四书》正文也要背诵一部分朱熹的注释。科举考试要以朱熹在《四书集注简论》中的注释作为竝论根据”(页1)
邱先生很重视“经书”,即今人所说的经典注释是学者的诠释,科举考试则是制度化的形式对经书的确立和注释的地位都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的官修“经书”注疏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易、书、诗、礼记、春秋。北宋初年《五经正义》仍然昰官定的“经书”注疏。但是北宋政府又派人校定了周礼、仪礼、公羊、谷梁正义,重定了孝经、论语、尔雅三疏官定经注的范围逐步扩大。”(页3)注疏是对经典的解说可见邱先生既重视经书,也重视注疏特别是,他很注意经书范围的变化和历史变迁的关系“隋书經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列《孟子》于“子部”与“经”地位悬殊。宋儒一反历代对孟子传统看法把它超“子”入“经”,这不是对一部书的地位的偶然变动而是出于政治上扩大“经书”范围以及重新注释“经书”的需要。”(页4)这就是说孟子书的抬高,是和宋代经书的扩大及重新注释的运动有内在的关系这种看法很值得注意。“程朱抬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作为一套“经书”,并为之作注使之与《五经》并列,是封建统治阶级扩大经注范围并重新注释“经书”,补充和加强思想统治的重大事件”(页4)经书的扩大,和注释的更新邱先生认为是思想文化的重大事件。把四书和五经的地位进行对比这是很有见地的。他还指出:“四書并行是继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拔除百家,表章六艺之后学术思想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董仲舒提出建议之后五经立于学官,成为封建社会千古不刊的“经书”取得了统治思想的最高地位。程朱表章四书之后四书风行天下后世,在“经书”中夺取了《五经》在教育裏的垄断地位封建社会后期,这样的事实也是极可注意的。”(页18)他指出宋代以后四书夺取了五经的垄断地位认为这是学术思想史上┅重大事件,这一看法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睿见。可见邱先生所关注的,正是现在流行的所谓“经典与诠释”的问题现在学者在“經典诠释”研究中考察的问题,他在当时都已经注意到了只不过他所用的是“经书与注疏”的说法而已。不仅如此他对经典注释的具體研究也有贡献,如他就很重视朱熹注疏中引用前人的数量统计以为对比:“朱熹在《中庸章句》中,主要是用他自己的话解《中庸》很少引用别人的话。统计全书引别人的话共十五处,而其中引吕氏的就有五处其次引二程的四处,包括卷首总论在内引郑氏的三處,其他杨氏、游氏、张子各一处可见朱熹的《章句》承袭吕氏的《中庸解》为独多,这是颇可注意的一点”(页15)他还指出:“《论语集注》,根据前三篇六十六章的统计可以得出如下认识:(一)引二程最多,引程门大弟子尹惇、谢良佐、游酢、杨时也较多也有不尐朱熹自己的注解。(二)引到的人于二程称程子于程门弟子称某氏,于非程门弟子或晚辈的理学家称其姓名如张拭。这里划分了师伖尊卑以及不同的学术师承但注释名物字义,引宋以前的注家亦称某氏如马氏。(三)主要引理学家对《论语》的解释和发挥极少引汉魏隋唐的注家。(四)主要发挥义理不多在名物训诂上用工夫。这就清楚地表明朱熹注《论语》,那时以理学家的言论思想特別是二程及程门弟子的言论思想来注释《论语》,这样做的结果就把《论语》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完全代替了汉魏以来对《论语》嘚解释这是极可注意的一个特点。”(页31-32    以上是我的几条摘录另外,在此书中邱先生对朱熹有关“化育流行”“圣贤气象”的思想很為注意,显示出他对朱熹思想的内在了解他对华严义理对理学的影响也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这些在那个时代都是很难得的。

加载中請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宋代理学的逻辑——以朱熹的《㈣书集注简论》为考察文本宋代理学的逻

}

地点:海外读经网络频道四书集紸简论读书会

参加者:王财贵(导读) 欧洲北美亚洲等各地读经网友二十人

录入:邢南芳周林燕,张媛

校对整理:怀仁 

王财贵:大家要讀《四书集注简论》是一件很令人讶异的事。因为这种书已经被搁置一百多年了如今的中国人很少会去读这本书的,大家可能不是文科专业的也不是为了去讲课,也不是为了当学者教授而只是侨居海外的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如果你是一百年前的中国人能够发心读這样的书,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所以我听说海外读经界里面有人发起,甚至也有一些朋友愿意參加这样的读书会我感觉到非常地高兴,乃至于可以说很敬佩各位但不知大家能持续吗?我有点怀疑当然,我是希望这个读书会可鉯一直持续其实,要持续也不太难也就是不要在乎参加人数的多少,纵使很少也是没有关系,因为读书是个人的事孔子说“古之學者为己”,“为己”就是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成长,不是看人数的多少而决定要不要继续参加甚至前几天我跟主持人杨嵋老师说,如果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也要按时打开这个网络教室,自顾自这样读这样讲,就好像教室里面有很多桌椅你对着桌椅讲。这样就真是为巳而学了这样自己也可以进步。

至于读《四书集注简论》的方法很简单。假如是有读经经验的人就按照读经的方式,就是只管读去不管懂不懂。本来读经是可以不管懂不懂的但现在既然要读注解了,不是为了要懂吗怎么也说不管懂不懂呢?我的意思是你初读這样的书,它的义理高深又是文言文,一时是不能全懂的——讲到"懂””不懂"这个问题,一般并没有全面考虑过以至于这一百年来中国的教育在这里纠结不清,障碍了民族的前途譬如,直接读经一般人认为他读不懂,所以不能读其实他只是不能全懂而已。而所谓不能全懂可见还能懂一部分,纵使幼儿园的孩子读经也能懂一小部份啊。但胡适就以全懂作标准讥笑国民不懂经典怎敢说偠读经,于是大家不敢读经了所以我们推广读经时,都要一再告诉大家:读经主要的目的不在于懂但也不至于完全不懂,一千句中懂┅句就有效即使完全不懂也有效。如果纯读经都能懂一点了,何况读注解你怎么怕读不懂呢?只要是中学学历以上自己读注解,朂少能懂一半如果有大学研究所程度,或平常喜爱看书的人懂百分之七八十应该没问题。那么读这边懂百分之七八十,那边懂百分の七八十越读越多,懂的能力越强过个一两个月,或者把整本注解过一遍再回头一看,哎以前不懂的居然也懂了。为什么懂了呢不知道,不知道在哪个时机因为什么机缘而懂了,这是生命的秘密但如果不去尽自己的本分,也就是不去读它一读这个秘密就永遠隐藏在天地的深处。我们的生命就永远跟这些经典智慧隔阂了如果勇敢地去读呢,它就渐渐地在我们面前显现出来这种一步一步地看到真理的显现,就好像雾里看花雾慢慢地散去了,花朵渐渐地鲜明起来这种感受,是人间难得之美也只有用过功的人才能够享受這种美景。所以读这种书不要急不过,也不能太松散既要随时警醒,精进不已又不可着急躁动,要保持安稳自在两个心情同时存茬,也就是一方面要念兹在兹一方面要优哉游哉。如果能够这样读书不管读什么书,一定都很悦乐而有效

现在我们读这本《四书集紸简论》,或许有人会跟你说“这是朱熹的注解,而朱熹的注解不一定很通透”乃至于有人说:“儒家智慧被朱熹扭曲了”。你如果聽到这种言论先不必信受,也不必反对因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判定他们那样讲对不对,所以就把它放着读书做人,凡是遇到自己一時不了解的东西都放着,就是孔子说的“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千万不要因为听到有人传达了一些疑惑你就跟着鲁莽地全部打倒。當然也不必因为你推崇朱熹,就想跟人家辩说朱熹是不可反对的。做学问要学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才是为己之学,这樣的求学态度才能让我们随时随地受益譬如朱熹的注解与孔孟相合的,我们当然受益了万一朱熹的注解与孔孟不相合,朱熹也不是简單的人物他从别的方面来解释圣人之道,也自有他的一番道理我们也受益了。当能够发现朱熹的注解在哪一章节是切合圣人之道的哪一章节是偏离圣人之道的,而有所取舍的时候代表的学问境界已经很高了。但是现在的我们不必急,不管如何朱熹的解释对峩们初学者是有重大益处的。

我请各位安心地去读这本书吧读这种高明的书,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体会如果在读书会上能够互相讨论,當然是更好的不过,讨论的态度要拿捏一下就是你有见解可以提出来,但是一定要知道这是个人的看法,那叫“意见”那不一定昰学问,更很难说是真理所以每个人有自己的意见,这是可以表达的而如果听到别人的意见跟你不同,也不必急着辩论不必急于争昰非。因为读圣人之书只要把那些文句解得对自己有益,就是好的解释了我曾经说读论语很简单的,读论语的注解更是简单的为什麼呢?如果读来读去没有把孔子理解为坏人,孔子还是个好人他在劝我们存好心做好事,我们读论语就收到益处了除了存心和孔子過意不去的人,人人都可以解论语都可以算对。所以解论语有自己受益的解法有学究的解法,都有益处当然,最好的情况是既能有學究的学问而又能用智慧的态度去体贴它,那么整本论语就都变成了智慧了。如果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能把论语文章解释得精细,苴能引申发挥还能指出古人错误,不过他本身并没有受用这样的人是很愚昧的,他忘记了读书的目的因此,请各位朋友不要太紧張每个人都怀着一个敬意、诚恳来读这本书就可以了。

哦我讲得太多了,大家不是来听我讲话的那么读书会就开始吧。

(主持人请迋老师继续为读书会网再多讲几句)

嘿嘿还要我讲啊。今天是海外读经群网络四书集注简论读书会的第一天杨老师在开课前告诉我,她预定请大家读一下我五年前在江西庐山脚下的东林寺所做的有关于如何解经的演讲当时东林寺办的是暑期的佛学研习营,他们请我去講儒家我说你们的主题是佛学,怎么要我去讲儒家呢他们说他们没有这个忌讳,一定要我去讲那我就去讲了,因为我只会讲儒家所以讲了六讲,都是关于儒家的义理

七易其稿的四书集注简论

当时,我认为要学儒家,就要读儒家的书;而要读儒家的书呢我建议要从最高明最有代表性的读起,儒家最高明而有代表性的书当然就是论语和孟子了所以要从论语和孟子读起。但是又不能有太长时間来直接讲论语孟子所以最好是想办法让人人能自己去读。纵使要听专家讲也要先自己读过才好。进入经典世界的简捷方法应是自巳先把原典文句读熟,就是所谓读经了先囫囵吞枣,这样读啊读读个一百遍以后有能力听专家讲课了如果没有机会听专家讲课,也有能力自己看注解了比如看《四书集注简论》。其实自己看注解可能比听别人讲课收获更大。因为我不相信当今有多少人对论语孟子的理解能超过朱熹的朱熹把他平生的心血贯注到四书集注简论里面。他是用很多心的他注四书,七易其稿就是七次重抄。古人不像我们现代的人有电脑,要改文章只要按几个键,就可以重新编排重新改造了。古人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而且用毛筆工整地写的,要作修改如果改动太多,不能在纸上涂涂抹抹往往就要重抄,叫做“易稿”当然是非常麻烦的事,但是朱熹就一再哋改易自己的文稿改了七次,直到临死之时自己动不了笔了,还吩咐门人改了大学诚意一段的注稿千载之下,我们想到这么用心的┅个学者都非常非常地感动啊,敬佩啊朱熹的学问这么好,这么用心所以这本四书集注简论自从成书以后,就是中国读书人必读的書

纵使有人不满意朱熹的注解,但是我们 一开始读四书最重要的参考书还是这本。乃至于读遍了很多注解最终还是要回归这本。朱熹的四书集注简论是读四书的一个标准本一个重要的基础,甚至是讨论的核心所以选这本书来读,从其中的论语集注开始大家平时巳经读了论语了,那是中国经典中的经典今天又读论语最经典的注解,算是读中国书的第一本这是很正确的。

刚才说了读书要有方法,如果我们读书的方法能参考古人尤其读朱熹的论语注解时,参考朱熹所敬佩的程子的教导——程子泛指二程——程明道和程伊川古人比较不能了解程明道和程伊川两个人的差别。但是学问深厚的人对这两个人的表现确实会有偏爱。比如说陆象山和王阳明偏爱程奣道,朱熹就偏爱程伊川所以,四书集注简论里所引用的程子言论往往是程伊川的。朱熹劝人读论语孟子也收集了二程的读法,叫莋“读论语孟子法”这篇文章刊载在朱熹全集里。

程子的“读论语孟子法”

那么在东林寺我做儒家的演讲,我认为与其听我讲不如讓大家能自己读,而与其以我的意见让大家自己读不如引用朱熹所收集的二程的“读论语孟子法”,我就一条一条地在演讲上跟大家解釋了一下如果大家能依照二程的教导,可能就是一种最正确的读书法这篇演讲后来整理出来,有很多朋友很喜爱杨老师也是其中之┅。她读过这篇文章后就很有印象,现在要成立这个读书会了她就想到这篇文章,认为或许可以给大家做参考其实这不是我的见识,这是朱熹的见识而朱熹的见识是来自于二程的见识。这么有历史感有深度价值的文献,我们一读就会被它所吸引比如说我在东林寺时那一场演讲之前,因为有两百多人参加我就请寺里一个同仁把这几条印出来。那人印完把书还给我的时候,说他在印书的时候,就一边先自己看看得非常感动。可见好文章是可以动人的如果各位以前没有读过这几条,现在机会来了。我相信尤其是听过峩的解释,跟你说一句悄悄话我的解释还是不错的,可以让你更感动(笑)经过读我的这篇讲稿,就有个正确的读书法借用佛家的辭语,就是有个法门就是开了个入法之门,能够让我们方便地登堂入室不会走弯路。而且不仅是知道了读书的方法而且发现,论语孟子居然这么重要而且居然这么亲切有味道,会增加我们读论语孟子的信心乃至兴发一种兴趣。

如果有人看了这篇“读论语孟子法”或是看了我这篇演讲稿以后,居然还不想去读论语孟子那我看这个人是真的没智慧了。所以大家可以自己算算命,等一下你看完鉯后不仅是“于吾心有戚戚焉”,乃至于你迫不及待非读不可。假如你是这样的人你便是一个大智慧者。那若有人看过这篇“读论語孟子法”听我讲过,居然没有什么感受恐怕这个人是不能读书的,因为他的心已经死了本来,真学问就是真生命的表现任何学問背后都有活生生的生命一直在支持着。这就是所谓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眼前天光如许云影徘徊,你居然视而不見毫不动心,这不是没智慧吗这不是心已死了吗? 

这篇“读论语孟子法”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只有几条,都很短但是它道出了读书嘚滋味。所谓的有眼者必定看得到有耳者必定听得到,有舌者必定品尝得到我们在这里头,有感斯应将会发现,人同此心心同此悝,这样我们就能与古人神交,这叫德不孤必有邻。我们会忽然发现原来古人离我们不远,原来程子也是这么样地活泼可爱那么孔孟呢,那是永恒的生命他们还生气弥满地活在我们眼前;当一个人有这种发现的时候,真会令他满心欢喜;修行人所谓法喜充滿这就是论语第一句话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悦乐之情这种悦乐之情,就请各位自己去品尝吧所谓如人饮水,冷暖洎知

心存恭敬 与圣贤同在

呵呵,我说得有点多了但说来说去,还是鼓励的话最重要的还是每个人自己用功,下点工夫——工夫僦是时间,下对了工夫就能累积力量。工夫深像滚雪球一样,累积起来的能力就大所以最先刚开始时,好像觉得这样读书进步也鈈很大,甚至有一点枯燥;但是假如你路走对了,书读对了就是读到好书了,用正确的方法去读了越读进去,累积的效应会渐渐明顯起来:那效应一层一层地累积像滚雪球,越滚越大当雪球滚得很大的时候,它只要滚一圈就可以沾上千千万万个雪片。也就是说你功夫小的时候,进步少;功夫大的时候就好像强大的磁铁,一在哪个地方就会有许多铁屑飞过来,这就是读书的功力这就是生命的长进。

我希望大家从此以后多读好书不止是要多读书而已,而且要多读好书读永恒的著作。而且读这种书的时候态度要摆正,哏读其他书不太一样就是刚刚所说的,要存“恭敬之心”要有一种“与圣贤同在、与天地同在”的向往之情。像这样子读书是可喜鈳悦的,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像一朵花一样慢慢地绽开在阳光下。像这样子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禁不住地为自己庆幸你会觉得人间卋界充满幸福。而且曾经有这种经验的人,比较能够知道怎么教导他(她)的孩子默默之中,他(她)自己以及他的家人(她)的苼命品质,都得到了提升这本来是每个人自己做人应该有的质量,应该培养的能力而有了这样的质量和能力,才不会辜负自已的一生也才不会辜负民族祖先,才不会对不起这个世界因为自己与他人,甚至与天地是相通的“成己”,就是“成人”就是“成物”,《中庸》说“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一个君子,不仅是“自成己”而巳——不仅是成就自己而已;他也能够“成人”也能够“成物”,到最后能够赞天地的化育“与天地参”。

好了越讲越多了,不好意思我把发言权交还给主持人,请主持人来对我的评论做个评论还有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

(网络共读王财贵先生2009年东林寺演讲講稿《读论语孟子法》共读结束后,大家请王老师做结语)

谢谢各位谢谢德国的杨老师、美国的妞妞妈妈带大家念文章。刚才杨老师說妞妞妈妈读得很好,我也觉得确实很好;她的声音有一点沙哑更有磁性,听起来不会累的念完了,我反而感觉怎么这么短还想聽更多一点——是想要听你们念,而不是说我讲得好很谢谢两位带念的人,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来让大家受益今天我们把这一篇讲词看了一遍、听了一遍,我也看了一遍、听了一遍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如果这是别人讲,我来听的我也要说不错——表示这些道理,雖然出自主观但是它有客观性,也就是说一讲出来,就不止是哪一个人的意见而是他如果讲得有道理,那即便是人人来讲也都应該这样讲。每一个人看到这样的文章听到这样的话,每个人也都能够受益心里也能因此而开朗起来。我不敢说我讲得很好至少我在講的时候,秉持的是一种诚意大家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可以发现我是怀着相当敬重的心情的。刚刚说的读古人的书,要心存敬重有一种向往之诚意,我是一直勉励自己读古人的书要有这样的心态的。当然我不能说我已经把程子的意思都表达得完整了但也算是抛砖引玉吧,大家也可以再去体会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样读论语与孟子的方法,如果真的能够用这种态度去读书不管领悟多少,这條路总之是走对了以后,每用一点功功力便能累积一分,不致白费了我建议我们这个读书会最好每个星期结束前预告下次的进度。在下次开课之前各人能先把内容读过一两遍,如果能够自己预先思考体会一下更好;如果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思考体会把约定的内嫆读过了,有印象了大家再来这里上课、会谈,效果才会好些如果有时间有能力的人,可以多读虽然你读得超前了,你上课时再跟別人一起从头来这不叫“吃亏”,因为好书是不厌百回读的这一种书,每一次读有每一次的体会此外,还请大家要告诉大家都来參加我们的读书会。以后假如我不是很忙的话我也会尽量来参加这个会。但是以后我要节制一下少发言,听大家的现在我这里是晚仩1135,还不算晚好,就这样子今天很高兴,能够跟大家在网上见面

现在请主持人来跟我们做个总结。

怀仁:谢谢王老师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您,感谢您今天给我们的教诲感谢美国的妞妞妈妈,我们一起把这篇王老师东林寺的演讲词《读论语孟子法》读了一遍我自巳个人再读的时候仍然感觉是身心一片光明啊。好的文章给人以启发,所以大家可以在结束之后有时间的话再读一下王老师的这篇文嶂,或许能够给我们在读《论语》和《四书集注简论》时一些方向性的把握

这样的读书会呢,大概每次都是进行一个到一个半小时今忝的时间也差不多了。王老师在北京那边的时间也比较晚了;我们下一次应该就可以来正式开始读《四书集注简论》。我在这里要和夶家做个约定,算做参加读书会的一个条件——我们之前在汉堡发起的读书会基本上参加的朋友,都是我们学堂的家长我们之前都跟怹们讲,参加集注的读书会是要求完成“《论语》一百”的,也就要学习论语你至少要把论语读上一百遍。我也希望我们参加这个网絡读书会的各位朋友们也都至少要完成《论语》一百,或者您还没有完成可以立志尽快完成,每天多读一读《论语》因为只有“辞熟”,才有可能“义透”;最后您再看《四书集注简论》的时候才可能更有心得。所以大家都先把读经的第一步工夫做好了再来做所謂第二步的解读的工作。

王老师最后还有给我们什么嘱咐吗

王老师:刚刚在留言栏里有人问我什么时候去美国巡讲。现在正在规划大概明年三四月吧,去美国如可能的话或,也去加拿大我十几年前去过北美巡讲一个月,真的是久违了我听说——也在海外的读经QQ群看到,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人开始关注读经甚至有人开始让孩子读经了,我觉得很高兴美国的华侨人数最多,现在美国的读经人數的比例也渐渐地合理化也就是说美国读经的朋友越来越多,几乎要超过其他国家了希望我明年再去的时候,可以看到遍地开满了“漂亮的玫瑰”

我们现在这个四书集注简论读书会也是因为读经推广而附带成立的,所以基本上还是读经、推广读经和教孩子读经自己吔读经,这样子才是建立了根本总之我是很高兴的,希望我们大家常常来聚会希望大家告诉大家,我们这个语音教室可以让许多人參与、许多人受益。谢谢各位!

北美友人周林燕女士主动承担了部分讲话的整理工作整理后并在微信中写下她的感受。

周林燕:今日有圉参加王财贵先生的第一次网络家长读经课解语程朱;接受主办方的小任务,将王先生的讲话录音誊抄出来整理成文字于是叒多了一个机会重新来聆听、省思王先生的文字——于灯下字时,突然又有了一种深深的感动与敬重;先生之苦心孤诣、披肝沥胆又及循循善诱、平易谦下,那一种参天地之化育为民生之多艰奔走的心岂非行菩萨道也?岂可不鉴焉 于此世间求学多年嘚经验,早已对所谓学者名师失去了信心觉得可亲可敬、值当仰望的大师,都在书本里、在画册里早已乘鹤西去、远离浊卋;而今发现,乃是自己眼光局限、修为不够其实师者从未曾远离,只不过、他们多不在学术界、也不在象牙塔里了...若真寻道者惢中留存这一份向道之心,反观己身、时时熏修自有遇道之因缘……藉此感恩遇师遇读经同道之缘……

读王先生的文字,每每有一种酣暢淋漓的痛快与不能自已的感动先生的文字中透出的那一片光明,真如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洋溢其中的灵光与智能又如千江映月;洏深掩其后的悲悯心怀,又岂亚于古之圣贤——生活在这个时代世风所致,大抵以低下俗媚无聊无耻无知无智为荣五四以来对中国文囮对圣贤道统的评论,乃至整个中国文学的文字多也透着一股或愤懑或壅塞或惨淡或鄙俗或厚黑乃至或凶残的小气劲儿,至先生这里再見清风霁月星辉朗耀。

周女士的微信发文得到很多朋友的回应,大家纷纷表示颇有同感王财贵先生读到她的感受,请问她是否可以連同整理稿一起放到博客上周女士回复道:写下那些文字时正是刚从厨房琐事中脱开来的片刻、读到先生的文字,顿感从一片沉郁琐碎嘚凡尘俗事中开出一片心光不吐不快——原是那一刻偶然纯然的感发,没想到竟然得到不少人的赞同我想大概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感恩先生,感恩读经同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书集注简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