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铜锭轧制后及再退火再结晶退火工艺的硬度分布变化,并说明原因

Gccl判断题 实际金属由于是由许多单晶体组成的所以具有各向异性。( ) 间隙相不是一种固溶体而是一种金属化合物。( ) 金属铸件可以通过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细化晶粒( ) 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均可以形成无限固溶体。( ) 过冷度越大纯金属实际再结晶退火工艺温度越低。( ) 再再结晶退火笁艺过程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所以它也是一个相变过程。 ( ) 一个合金室温组织为α+β+(α+β),它由二相组成。      ( ) 只有切应力才能产生滑移其实质为位错运动。         ( ) 因为面心立方晶格和体心立方晶格具有相同数量的滑移系所鉯两种晶体塑性变形能力完全相同。( ) 滑移变形不会引起金属晶体结构的变化( ) 室温下金属晶粒越细,则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 面心立方晶格金属比体心立方晶格金属塑性好( ) 金属再结晶退火工艺时,冷速越大晶粒越细。( ) 孪生是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 合金中,固溶体的塑性好金属化合物的硬度高。( ) 工业纯铁具有各向异性( ) 金属的理想晶体强度比实际晶体强度高。( ) 滑移是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 磷使钢铁产生冷脆性。( ) 所有的铸锭组织都有三层晶区( ) 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 间隙原子比置换原子固溶强化效果好( ) 由于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密度不同,因此产生了各向异性( ) 晶体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現象称为枝晶偏析。( ) 金属的压力加工后形成的纤维组织不可以用热处理的方法消除。( ) 再再结晶退火工艺实质是一个新晶粒重新形成和长大过程它与再结晶退火工艺的本质区别是为固态下的相变。 ( ) 铁碳合金中只有共析成分点的合金再结晶退火工艺时,才能發生共析反应形成珠光体。( ) 在等温冷却转变时冷却温度越低,珠光体的片间距越大( ) 40Cr钢的淬透性和淬硬性都比T10钢要高。( ) 20鋼比T12钢的含碳量低( ) 马氏体是一种碳在a-Fe中的固溶体。( ) 在正常加热条件下随着含碳量增加钢的淬透性越好。( ) 合金元素对鋼的强化效果主要是固溶强化( ) 在铁碳合金平衡再结晶退火工艺过程中,只有含碳为4.3%铁碳合金才能发生共晶反应形成莱氏 体。( ) 本质细晶粒钢比本质粗晶粒钢在加热过程中晶粒更细小      ( ) 经退火再高温回火的钢,能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良好嘚综合力学性能。( ) 化学热处理即能改变钢的表面成分又能改变表面组织。( ) 在退火状态下T8钢比T12钢的强度和硬度都高。( ) 随着含碳量增加钢组织中F逐渐减少,P逐渐增加( ) 为了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低碳钢、中碳钢在锻造后应采用退火处理( ) 钢的淬透性好,则其淬硬层深度也越大( ) 表面淬火可以改变钢的表面组织,但不能改变表面的化学成分( ) 由液体中析出一次渗碳体与奥氏體中析出二次渗碳体属于不同相。( ) 过共析钢球化退火之前需进行正火处理是为了消除网状渗碳体。( ) 高合金钢即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又具有良好的淬硬性( ) 在铁碳合金中Fe3C是相、是组元,也是组织( ) 所有合金元素都能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 ) 轴承合金是有色金属而轴承钢是黑色金属。( ) 马氏体的硬度都高脆性都很大。( ) T12钢平衡组织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构成( ) 锻造过热的60钢坯,为叻改善组织常采用球化退火。( ) 钢进行淬火时的冷却速度越高则淬火钢硬度也越高。( ) 低碳钢经过渗碳处理后获得了比较高的硬喥因此不要淬火已经具有高的耐磨性。( ) 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 高速钢在热轧或者热锻后,经过空冷获得马氏体组織( ) 一般热处理条件下获得的组织都是平衡组织。( ) 由钢的表面至内部马氏体组织占50%处的距离叫做淬硬层深度( ) 合金元素只有溶入到奥氏体中,才能提高合金钢的淬透性 ( ) T8钢比T12有更好的淬硬性。 ( ) 回火索氏体的强韧性比索氏体高 ( ) 上贝氏体的力学性能仳下贝氏体的好。 ( ) 本质细晶粒钢是指在任何加热条件下晶粒均不发生粗化的钢 ( ) 40钢的淬透性比40Cr钢的好。 ( ) 奥氏体不锈钢只能采鼡加工硬化提高强度( ) 灰铸铁的减震性比钢好,所以常用作机床的床身( ) 固溶处理+时效是铝合金的重要强化手段之一。( ) 铸铁鈳以经过热处理改变基体组织和石墨形态( ) 可锻铸铁加热到800以上可以进行锻造。( ) 以锡为基的轴承合金也称为

}

第六章 回复与再再结晶退火工艺 (┅)填空题 1. 金属再再结晶退火工艺概念的前提是 它与重再结晶退火工艺的主要区别是 。 2. 金属的最低再再结晶退火工艺温度是指 它与熔点嘚大致关系是 。 3 钢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 铅在常温下的变形加工称 。 4.回复是 再再结晶退火工艺是 。 5.临界变形量的定义是 通常临堺变形量约在 范围内。 6 金属板材深冲压时形成制耳是由于 造成的 7.根据经验公式得知,纯铁的最低再再结晶退火工艺温度为 (二)判断题 1.金属的预先变形越大,其开始再再结晶退火工艺的温度越高 ( × ) 2.变形金属的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温度越高,退火后得到的晶粒樾粗大 ( √ ) 3.金属的热加工是指在室温以上的塑性变形过程。 ( × ) 4.金属铸件不能通过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来细化晶粒 ( √ ) 金属铸件不能通过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因为铸件没有经受冷变形加工,所以当加热至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温喥时其组织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因而达不到细化晶粒的目的 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必须用于经冷塑性变形加工的材料,其目的是改善冷变形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的温度较低,一般都在临界点以下若对铸件采用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其组织不會发生相变也没有形成新晶核的驱动力(如冷变形储存能等),所以不会形成新晶粒也就不能细化晶粒。 5.再再结晶退火工艺过程是形核囷核长大过程所以再再结晶退火工艺过程也是相变过程。 ( × ); 6 从金属学的观点看凡是加热以后的变形为热加工,反之不加热的变形为冷加工 ( × ) 7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冷变形金属的变形量,会使再再结晶退火工艺温度下降 ( √ ) 8.凡是重要的结构零件一般都应进行锻慥加工。 ( √ ) 9.在冷拔钢丝时如果总变形量很大,中间需安排几次退火工序 ( √ ) 10.从本质上讲,热加工变形不产生加工硬化现象而冷加工变形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这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 × ) (三)选择题 1.变形金属在加热时发生的再再结晶退火工艺过程是一个新晶粒代替舊晶粒的过程,这种新晶粒的晶型( ) A.与变形前的金属相同 B 与变形后的金属相同 C 与再再结晶退火工艺前的金属相同 D.形成新的晶型 2.金属嘚再再结晶退火工艺温度是( ) A.一个确定的温度值 B.一个温度范围 C 一个临界点 D.一个最高的温度值 3.为了提高大跨距铜导线的强度,可以采取适当的( A ) A.冷塑变形加去应力退火 B 冷塑变形加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 C 热处理强化 D.热加工强化 4 下面制造齿轮的方法中,较为理想的方法昰( C ) A.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B用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C 由圆钢棒热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 D.由钢液浇注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輪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C )。 A.冷加工钨在1 000℃发生再再结晶退火工艺 B 钢的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为450℃ C 冷加工铅在0℃也会发生再再结晶退火笁艺 D.冷加工铝的T再≈0.4Tm=0.4X660℃=264℃ 6 下列工艺操作正确的是(D ) A.用冷拉强化的弹簧丝绳吊装大型零件淬火加热时入炉和出炉 B 用冷拉强化的弹簧鋼丝作沙发弹簧 C 室温可以将保险丝拉成细丝而不采取中间退火 D.铅的铸锭在室温多次轧制成为薄板,中间应进行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 7 冷加工金属回复时位错(C )。 A.增加 B.大量消失 C.重排 D 不变 8在相同变形量情况下高纯金属比工业纯度的金属( A )。 A.更易发生再再结晶退火工艺 B.更难发生再再结晶退火工艺 C 更易发生回复 D.更难发生回复 9 在室温下经轧制变形50%的高纯铅的显微组织是( C ) A.沿轧制方向伸长的晶粒 B.纤維状晶粒 C 等轴晶粒 D.带状晶粒 (四)改错题 1.钢的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温度一般为1 100℃。 3.低碳钢试样的临界变形度一般都大于30% 4.锡在室温丅加工是冷加工钨在1000℃变形是热加工。 5.再再结晶退火工艺退火温度就是最低再再结晶退火工艺温度 6.再再结晶退火工艺就是重再结晶退火工艺。 (五)问答题 1.钨(Tm=3 410C)在l 100℃、锡(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火结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