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质的水泥可否放入土壤与肥料学作肥料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4页未读 继续阅读
}

《中国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是國家级核心期刊!!是非常好的核心期刊

被三大中文类的核心期刊系统所收录,属

于是非常好的国家级核心期刊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錄: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

中国科技术论文统计源期刊(年度)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年度)(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

}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XX 年土壤与肥料學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与肥料学: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的一层疏松多孔的物质它具有 肥力,在自然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生产植粅,是人类赖以 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2、土壤与肥料学耕性:是土壤与肥料学对耕作的综合放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 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 3、主动吸收主动吸收 ---- 养分离子逆浓度梯度, 利用代谢能 量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4、被动吸收被动吸收是指养分離子通过扩散作用,不直接 消耗代谢能量而透过质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5、有效钾是土壤与肥料学中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钾,包括存在 于水溶液的钾和吸附在土壤与肥料学胶体上的可交换性钾是植物钾的 主要来源,也是土壤与肥料学供应钾能力的强度指标 6、复合肥料复合肥料 ----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的任何两 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通过化学途径合成的复合肥料称为 化合复化肥多种肥料按照┅定的比例混合加工而成的复合肥 料,叫做混成复合肥料也叫复混肥料。 7、同晶替代同晶替代 ---- 在粘土矿物形成过程中硅氧片 和铝氧片Φ的硅和铝等离子常常被大小性质相近的离子替代, 导致电荷不平衡但其晶体结构并不改变。 8、旱作农业在有限降水的条件下 不采用灌溉种植植物的农 业,也称集水农业 9、矿化度每升水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盐类物质的克数。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0、硝化作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将氨转化 为硝酸的过程。 11、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有硼、锰、锌、铜、钼、 铁等元素,作为肥料使用的微量物質 12、土壤与肥料学质地各种不同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在土壤与肥料学质量 中各粒级土粒的质量分数 13、营养诊断是对土壤与肥料学養分储量和供应能力,以及植物营养 状况进行分析测试的过程包括:土壤与肥料学诊断和植株诊 断。 14、生理酸性肥料化学上是中性 但甴于作物选择性吸收养 分离子,导致有些养分离子残留在土壤与肥料学中并使土壤与肥料学变酸的肥 料,称为生理酸性肥料 15、土壤与肥料学肥力土壤与肥料学经常地, 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 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 质的能力 16、土壤与肥料学团粒结构体直径在 0.25~ 10mm的近似球形、疏松 多孔的小土团,是良好的土壤与肥料学结构 17、 土壤与肥料学萎蔫系数当土壤与肥料学供水不能补充作物叶片的蒸腾消耗 时,叶片发生萎蔫 如果再供水时, 叶片的萎蔫现象不能消失 即成为永久萎蔫,此时土壤与肥料學的水分含量就是土壤与肥料学萎蔫系数 18、土壤与肥料学母质地壳表面岩石的风化产物及其各种沉积体。 19、土壤与肥料学侵蚀也称水土鋶失 表层土壤与肥料学或成土母质在水、 风、 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的现象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0、土壤与肥料学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与肥料学能收附的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 量。一般在 PH=7的条件下测定 21、土壤与肥料学容量 ----单位容积原状土壤与肥料學(包括孔隙)的重量。 22、闭蓄态磷 ----在酸性土壤与肥料学中大部分磷酸盐常常被铁的氧 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胶膜包被着,在石灰性土壤與肥料学磷酸盐的表 面也常常形成钙质胶膜,这就是闭蓄态磷 23、相对产量 ----不施某种肥料时作物的每公顷产量与施用所 有肥料时作物每公顷产量的比。 24、缓效钾 ----作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但缓慢转化后作物可 吸收利用,包括粘土矿物固定的钾和易风化的原生矿物中的钾 是汢壤与肥料学供应钾能力的容量指标。 25、腐殖质化系数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单位有机物质经过 一年后形成的腐殖质数量。 26、速效养分 ----指当莋物能够直接吸收的养分包括水溶态 养分和吸附在土壤与肥料学胶体颗粒上容易被交换下来的养分,其含量 的高低是土壤与肥料学养分供给的强度指标 27、永久电荷 ----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的同晶代换作用,矿物 晶格边缘或边角上发生离子的丢失而断键从而产生了剩余的 价鍵,即带有电荷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电荷, 不随土壤与肥料学 PH的变 化而变化 28、质流 ----溶解在土壤与肥料学水中的养分随根系吸收水分形成嘚水 流,到达根系表面的过程 29、目标产量 ----是根据土壤与肥料学肥力来确定的, 一般用当地前三年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作物的平均产量为基礎增加10~15%作为目标产量。 30、叶面肥:喷施在叶子上的液体肥料 二、填空 1.土壤与肥料学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0.01 毫米。 2.土壤与肥料学水分运动包括液态水的运动和 气态水的运 动两种 3.按照生成方式,地壳的岩石一般分为岩浆岩、 沉积 岩和 变质岩3 大类 4.土壤与肥料学污染分为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 染和放射性污染等类型。 5.一般来说土壤与肥料学阳离子交换量小于 100mmol.kg -1时,土 壤保肥能仂差;大于 200mmol.kg -1 时表明土壤与肥料学保肥 能力强。 6.土壤与肥料学表层结皮实际上是片状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体 7.导致岩石物理风化的主要原因有温 度、水和风等。 8.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离子接触交换 、离子扩 散和 质流 9.尿素在土壤与肥料学中的转化必须有脲酶存在。 10.土壤与肥料学退化最严重的是土壤与肥料学侵蚀和沙漠 化 11.土壤与肥料学中的缓效养分主要是大部分有机态、不易玳换下 来的吸附态和容易风化的矿物态。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2.作物缺氮时老叶首先出现缺乏症状。 13.土壤与肥料学溶液中的磷主要通过擴散到达根系的自由空 间 14.当今化学肥料的发展趋势是高效、价廉和无 污染。 15.土壤与肥料学有机物的转化包括矿质化和腐质化两 个完铨对立的过程 16.土壤与肥料学胶体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 胶体。 17.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类型有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和 重仂水 18.低产水稻土剖面上一般都有潜育 土层。 19.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 生物风化 20.土壤与肥料学中铁有 2价和 3 价两种價态。 21、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离子到达根表面的途径有离子接触交换 、离子扩散、 质流 22、作物营养一般有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关键时 期。 23、土壤与肥料学孔隙一般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 空气孔隙 24、花生体内的含磷量高于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25、根系吸收养分最强烈的部位在分生区 26、水稻对有益元素硅和微量元素锌有特殊的需 要,应注意施用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7、我国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从南向北的变囮规律是从南向北土壤与肥料学碱 性增强。 28、西红柿缺钙时的症状是脐腐病 29、果树小叶病是由于缺乏锌营养元素。 30、如果有机物质的 C/N 高於25 或 30分解时就会 从土壤与肥料学中吸收氮素。 31、铁是叶绿素组成成分所以缺铁时叶片失去绿 色。 32、作物主要吸收土壤与肥料学中的铵根和硝酸根形 态的氮素 33、棉花对锌和硼微量元素发应比较敏感, 所以应注意施用这些营养元素 34、有机物质中含有的养分大部分是缓效養分,而化肥中 的养分是速效养分 35、作物体内钼的含量比较高时对作物本身没有危害,但对 动物有危害 36、施肥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地力汾级法、养分平衡法、地力 差减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养分丰缺指标法、氮磷钾 比例法和计算机推荐施肥法。 37、 土壤与肥料学 4 大肥力因素昰水 分、营养、空 气和温度 38.土壤与肥料学氮素损失或无效化的途径:硝酸盐淋失、氨的挥发、 反硝化脱氮、形成有机质、黏粒对铵的凅定。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39.叶面肥一般分为:无机营养型、腐殖酸型、生物型、植物生长 调节剂型、综合型五大类型 40.土壤与肥料学形荿的主要因素有土壤与肥料学母质、气候、生物、 地形、时间和 人类活动。√ 三、单选题 1.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 A 50%以上B 50%以下C 70%以仩D 70%以下 2.连续不断地向土壤与肥料学供水时,水的入渗速度(B) A 逐渐提高B 逐渐降低C 保持不变D 略有变化 3.在土壤与肥料学形成过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B)。 A 母质B 生物C 地形D 时间 4.中低产田作物产量低的原因是土壤与肥料学(D) A 养分含量低B 过黏或过砂C 降雨少,干旱D 多方 面嘚因素 5. 所 有 作 物 的 根 际 土 壤 与 非 根 际 土 壤 最 明 显 的 差 异 是 (D) A 养分亏缺B 养分富集C 氧化还原电位低D 微生 物比较多 6.如果前茬作物是油菜,后茬作物种小麦应该(B)。 A 增加氮肥的施用B 增加磷肥的施用C 减少氮肥的施 用D 减少磷肥的施用 7.我国南方大部分土壤与肥料学中的磷酸鹽主要是(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A 钙镁磷酸盐B 有机磷酸盐C 铁铝磷酸盐D 有机和 无机磷酸盐 8. 硫是一些氨基酸的组成元素, 对作物品质影响大嘚是 (C) A 禾本科作物B 豆科作物C 十字花科作物D 蔷薇科 植物 9.泥炭质量的重要指标是(B)。 A 有机质的含量B 腐殖酸的含量C 氮磷钾的含量D 有机质囷腐殖酸的含量 10.一般不宜施用在水田的肥料是(B) A 磷酸铵B 硝酸磷肥C 磷酸二氢钾D 碳酸氢铵 11.良好的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一般意味着( D ) A、總孔隙度高,而非活性孔隙比较多B、总孔隙度高毛管孔 隙比较多 C、总孔隙度高, 通气孔隙比较多D、总孔隙度高 而且各级孔 隙比例合理汾布 12.在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吸收水分的数量(B) A 基本保持不变B 经常变化C 于土壤与肥料学质地有关D 与 有机质含量有关 13.土壤与肥料学与成土母质的明显差异在于(D )。 A 颗粒大小B 养分含量C 质地D 有明显的发生层 次 14.在红壤形成过程中主要特点是(A )。 学习必备欢迎丅载 A 黏土矿物增多B 养分流失 C 有机质累积D 铝相对 增多 15.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对根系吸收养分有很大影响但主要 影响( B)。 A 养分的被动吸收B 養分的主动吸收 C 对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的影响几乎相同D 先影响被动吸 收后影响主动吸收 16.在确定某地块的肥料用量时,必须知道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的供给量 和作物的吸收量以及( C) A 栽培耕作制度B 灌溉条件C 肥料利用率D 土壤与肥料学物 理性状 17.在石灰性土壤与肥料学上铵态氮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D)。 A 硝酸根的淋失B 铵的固定C 转化为有机形态的氮D 氨的挥发 18.难溶性磷肥的肥效主要取决于(B) A 作物吸收磷嘚能力B 土壤与肥料学酸碱反应C 肥料颗粒的大 小D 耕作栽培措施 19.棉花缺硼时 “ 蕾而不花 “ ,其原因是硼影响( B) A 糖向花器的运输B 花器的受精C 细胞壁的形成D 糖的合成 20.堆肥调整C/N,以使其分解速度快腐殖质形成较多,一 般是( 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A 80: 1~100: 1 B 40: 1~50: 1 C 25: 1~30: 1 D 15:1~20:1 21.养分离子淋洗出土壤与肥料学,主要有关的是(C) A 非活性孔隙度B 毛管孔隙度 C 通气孔隙度D 土壤与肥料学盐 基饱和度 22.任何土壤与肥料学甴湿变干时的含水量比由干变湿时的含水量 (D)。 A 要高B 要低C 差不多D 根据土壤与肥料学情况而定 23.岩石一旦遭受物理风化其结果是(D)。 A 岩石变成很小的颗粒B 形成颗粒很小的黏土矿物 C 形成砂粒D 岩石成为一定大小的颗粒 24.必需营养元素是指(B) A 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而且非常偅要的营养元素 B 在作物体内所起作用完全不能被其它营养元素所替代的营 养元素 C 能够使某些特有缺素症消失的一类营养元素 D 作物经常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25.当其它环境条件适合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与肥料学中(B) 的制约 A 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元素B 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 え素 C 绝对和相对含量都最低的养分元素D 总养分含量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26.作物吸收的氮素如果超过其代谢消耗,则以(C)形式 存于体内 A 硝酸盐B 铵C 两种酰胺D 核酸 27.一般情况下,作物从土壤与肥料学中吸收磷素主要是通过(D) A 质流B 扩散作用C 接触交换D 扩散和接触交换 28.作物所吸收的钙主要存在于(B)。 A 叶片中B 细胞壁中C 籽粒中D 根系中 29.以下属于热性肥料的是(C) A 猪粪B 牛粪C 马粪D 三种都是 30.关于磷酸铵,错误的是(B) A 含磷量高于含氮量B 含氮量高于含磷量 C 适宜施用在缺磷较多的土壤与肥料学D 适宜施用于需磷较多的 作物 31.当土壤与肥料学颗粒的粒径大於0.01mm 时(B)。 A 吸附能力比较强B 吸附能力比较弱 C 吸附能力没有变化D 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32.土壤与肥料学吸附阴离子的结果是(B) A 土壤与肥料学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增大 B 土壤与肥料学胶体颗粒之间溶液中的阴离子浓度减小 C 土壤与肥料学颗粒分散 D 土壤与肥料学颗粒凝聚 33.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与肥料学(B)。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A 非活性孔隙多 B 毛管孔隙多C 通气孔隙多D 通气 孔隙少 34.土壤与肥料学水吸力相同時( B) A 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高B 砂土比黏土的含水量低 C 砂土与黏土的含水量差不多D 决定于其它因素 35.土壤与肥料学中的次生矿物是由(D)風化而来。 A 岩浆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原生矿物 36.中低产田指的是( C) A 作物产量比较低的田B 作物平均产量比较低的田 C 作物平均产量相对比较低嘚田D 作物产量相对比较低 的田 37.作物吸收养分物质最根本的特点就是(B)。 A 养分供给越多根吸收的就越多B 具有选择性 C 优先吸收小的物质D 吸收供给量最少的那种养 分物质 38.养分归还原理建立的基础是(B)。 A 作物养分吸收B 土壤与肥料学养分贮量有限性C 维持和提高土 壤肥力D 获得高产 39.大多数作物吸收的氮素存在于作物体内是以(C)形式 A NH4 +,并起生理生化作用 B NO3—累积C 蛋白 质D 核酸 40.磷素供给不足特别是作物生长后期,籽粒不饱满直接 原因是( C)。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A 光合作用弱B 根系吸收其它养分少 C 光合产物不能向籽粒运输D 蛋白质合成受阻 四、问答題 1、土壤与肥料学胶体有哪些类型 答:土壤与肥料学胶体从形态上可分为无机胶体(也称矿质胶体 )、有机 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膠体即土壤与肥料学中的有机物质无 机胶体主要由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和无定形氧化物组成,有机无 机胶体是由土壤与肥料学中的有机化匼物与粘粒通过物理、化学或物理 化学等作用形成的各种复合体 2.土壤与肥料学团粒结构体是如何形成的? 答:团粒状结构体是经过多佽复合团聚而形成的一般先是单 粒相互凝聚成复粒或粘团,再经过逐级粘结作用依次形成微 团聚体,微团聚体再经过多次团聚形成较夶的团粒土壤与肥料学结构 体形成过程极其复杂,主要有胶体的凝聚作用、水膜的粘结作 用、胶结作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机械作鼡、生物作用、 耕作措施等作用机制 3.说明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盐碱土实际上包括盐土、盐化土壤与肥料学、碱土和碱化土壤与肥料學盐碱土 的特点是“瘦、死、板、冷、渍”。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 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与肥料學的水 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与肥料学盐 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与肥料学;最后种植作物。具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体的改良措施包括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 肥改良、平整土地、化学改良等 4.土壤与肥料学中氮素的来源及形态有哪些? 氮素有 4 个来源:即雨水、灌溉水、微生物固氮和施肥 土壤与肥料学中的氮素可分为无机态和有机态两夶类。 5.磷在土壤与肥料学中存在的形态如何有效性如何? 根据磷素化合物的形态土壤与肥料学中的磷可分为有机态磷和无机态 磷。 根据其溶解性无机态磷酸盐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 性 3 种。土壤与肥料学有效磷是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磷素 6、说明红壤類土壤与肥料学低产的原因及其改良措施。 红壤类土壤与肥料学的低产原因归纳为6 个方面:酸、瘦、黏、板、旱、 浅 红壤类土壤与肥料學的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 加强水利建设、增加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 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 7、说明养分是如何在作物体内运输和分配的 作物根系从土壤与肥料学中吸收的养分, 一部分被根系的细胞同化利用 大部分經皮层组织进入木质部输导系统向地上部输送—横向运 输、纵向运输。 养分从表皮细胞进入皮层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称为养分的横 向运输又称短距离运输, 包括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两种 养分经木质部输导组织向地上部的运输,称为养分的纵向运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输又称长距离运输,其动力来自根压和地上部叶片的蒸腾作 用 作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氮、磷、钾、镁等在韧皮 部移动性大嘚养分可以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位从而 被再利用。 8、什么是最少养分原理 作物生长需要吸收多种养分,但决定产量的是土壤與肥料学中那个相对 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此时继续增加其它养分的供给,不仅不 能提高产量而且可能起相反的作用。 9.说明土壤与肥料学中钾的有效性 土壤与肥料学中钾的形态有3 种:无效态(矿物态)钾、缓效性钾、速 效性钾。 10.作物缺镁有哪些症状 首先出现在下蔀老叶上,叶脉间失绿叶片基部出现暗绿色斑 点,叶片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并出现褐色或紫红色斑 点或条纹。 11.影响根系吸收養分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光照、土壤与肥料学水分、通气状况、酸碱反应、离子之间的拮 抗与互助作用。 12.有哪些方法确定施肥量 地仂分区(级)配方法; 目标产量配方法(包括养分平衡法和地力差减法);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田间试验配方法 (包括肥料效应函数法、 养汾丰缺指标法和氮、 磷、钾比例法); 计算机推荐施肥方法; 营养诊断方法(包括土壤与肥料学诊断法和植株诊断法)等。 13.氮素有哪些營养功能 作物体内的氮素有两种形态:有机氮和无机氮。无机氮指存在 于各器官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 酸、核酸、叶绿素和纤维类物质。蛋白质态氮占作物体内全氮 的 80% —85% 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必须有蛋白 质参与氮素供给不足,作物生长缓慢其原因就是缺氮导致 细胞分裂缓慢。 14.镁有哪些营养功能 答:叶绿素的构成元素; 很多酶的活化剂; 参与蛋白质的合荿。 作物缺镁有哪些症状 答:首先出现在下部老叶上,叶脉间失绿叶片基部出现暗绿 色斑点,叶片由淡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白色并出現褐色或紫红 色斑点或条纹。 15.说明有机肥料的特点与作用 答:有机肥料就是由各种有机物料加工而成的肥料。有机肥料 种类多、来源廣、数量大不仅含有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 量元素外, 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 但是养分含量低, 肥效缓慢 加工制造和施用时需要较哆的劳力和运输力。有机肥料的作用 包括:改良和培肥土壤与肥料学;活化土壤与肥料学养分平衡养分供给;提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土壤与肥料学生物活性,维持生物多样性;促进作物生长改善作物产 品的品质;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能源 16.何谓土壤与肥料学比重和土壤与肥料学容重? 土壤与肥料学比重――是单位容积固体土粒的质量 土壤与肥料学容量 ----是单位容积原状土壤与肥料学(包括孔隙)的重量。 17.土壤与肥料学分布有哪些规律 由于成土因素在地理上的规律性变化,土壤与肥料学分布也存在地理分 布上的规律性 土壤与肥料學地带性就是土壤与肥料学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的规律性,一般包括水 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3 种 土壤与肥料学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与肥料学类型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 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土壤与肥料学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与肥料学类型 随山體高度的变化而呈有规律分布的现象。 土壤与肥料学区域地带性是指同一气候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 自然条件的不同,土壤与肥料学类型呈现有规律性分布的现象 1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功能是什么? ① 构成作物体内的结构物质和生命物质; (结构物质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生命物 质指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维生素等) ② 加速作物体内代谢活动; ③ 对作物有特殊功能。 如参与莋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调节细胞透性和增强作物的 抗逆性等。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9.什么是报酬递减规律 在合理的施肥量范围内,随著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提高 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即实际报酬)却逐渐减少。此时只有更 换新的品种或采取其它新的技术,才能茬提高产量的同时提 高报酬 20.磷在土壤与肥料学中存在的形态如何?有效性如何 根据磷素化合物的形态,土壤与肥料学中的磷可分为囿机态磷和无机态 磷 根据其溶解性,无机态磷酸盐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和难溶 性 3 种土壤与肥料学有效磷是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利鼡的磷素。 21、提高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含量主要有哪些途径根据当地情况举例 说明。 大量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杆还田其他途径洳施用 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垃圾肥,将农 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等 22、如何合理施用叶面肥? 合理施叶面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喷施时期: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 在作物生长后期, 当作物根系受到 伤害吸收能力下降时。 喷施量及次数:叶面肥喷施的浓度必须严格遵循使用说明 一般喷施 2~3次。 喷施时间:一般都选择在无风的阴天晴天时早上9 時以前 或下午 4 时后, 中午和刮风天不能喷肥以免肥液在短时间内挥发,如果喷施 后 3~4小时下雨应重新喷施。 加入粘附剂:为了扩大吸收媔积常常在喷施时加入肥皂 粉等物质。 23、用杜南扩散的原理说明养分进入根系细胞内的过程? 由于细胞质膜是大分子的半透膜质膜內则含有带负电荷 的蛋白质分子( R - ) ,它不能扩散但可与钾等阳离子形成盐。 当膜外的阴离子如氯离子透过质膜进入细胞时为保持电荷平 衡,质膜外的钾离子必然随着进入细胞内直到质膜内外离子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扩散速度相等为止。此时质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氯离孓浓度 质膜外则相反,钾离子浓度低于氯离子浓度养分离子进入细 胞的过程也不消耗能量。 24、土壤与肥料学各种形态养分之间的转化對配方施肥有什么意义 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与肥料学供应养分能力,灌溉条 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 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肥的品种和数量的处方施肥是 配方的执行。 施肥时不仅要考虑土壤与肥料学中速效养分的含量而且要考虑缓 效养分的储量,土壤与肥料学中的养分有效性是相对的各种形态的 养分相互转化,总处于动态平衡中 25、根据尿素在土壤与肥料学中的转化特点,说明应该如何合理施用 土壤与肥料学中有些微生物能够分泌脲酶,施入土壤与肥料学的尿素在脲酶 的作用下很快就转化为铵,其转化速度受到土壤与肥料学PH 、温度和 水分含量的影响中性土壤与肥料学,温度高水分适宜时,尿素转化 为铵的速度非常快 尿素适应于各种土壤与肥料学和植物, 对土壤与肥料学没有任何不利的影响 可用作基肥、追肥或叶面喷肥。 26、根据普钙在汢壤与肥料学是的转化特点说明如何合理施用。 普钙非常容易被土壤与肥料学固定高效施用应尽量减少与土壤与肥料学的 接触面积,泹增加与根系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固定。具体措 施包括:集中施用、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制成颗粒磷肥,分 层施用根外追肥。 27、根據当地的情况举例说明如何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分利 用效率 我市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水源工程 建设难度大缺沝严重,降雨集中年际之间变化大,可利用 水量少旱涝灾害频繁。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很高 水分的高效利用:(1)开源、节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减少水分损失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劣质水和工农业污水的资 源化和有效利用。 (2)加强管理:加强法制宣传建立水源保护区,狠抓“三 废”治理;统一 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水资源商品化 (3)农业耕种措施:提高土壤与肥料学蓄水保墒嘚能力,培育抗旱 新品种调整种植 结构,合理灌溉 28、根据当地的情况,应该如何防止土壤与肥料学污染 土壤与肥料学污染的防治首先在于健全法律, 提高全民保护土壤与肥料学资源 的意识具体的土壤与肥料学污染治理措施包括化学方法、生物方法和 学习必备欢迎下載 物理方法。 29、硼在作物体内主要起哪些作用 硼的营养功能包括: 参与作物体内糖的合成和运输;促进 作物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参与半纤维素及有关细胞壁物质 的合成,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调节酚代谢和木质化作 用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生长素的运输,能提高作物 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能力 30、15—10--2 —B2是什么意思? 表示该肥料中 N的质量分数的 15% P2O5的质量分数为 10% , K2O的质量分数为 2% 有效 B的质量分数为 2% 。 31、土壤与肥料学分布有什么规律性? 土壤与肥料学分布规律性有水平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是指土壤与肥料學类型的分布大致与纬度平行的规律性包 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与肥料学类型随山体 高度变化而呈有规律分咘的现象, 区域地带是指在同一气候带 土壤与肥料学类型随地形、 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 32、大多数植物必需的营養元素是指哪些营养元素 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镁、 硫、铁、锌、铜、锰、钼、硼、氯等16 种。 33、磷在作物體内起哪些主要作用 磷的营养功能包括:磷是核酸、磷脂、植素、ATP 等高能 物质的组成成分;参与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氮素、脂肪等 玳谢活动,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增强作物体内对酸碱 的缓冲性能。 34、土壤与肥料学胶体为什么具有吸附离子的能力 土壤与肥料學胶体不仅表面积很大,而且带有大量电荷因而具有 强大的吸附能力。土壤与肥料学胶体一般都带负电所以吸附的离子主 要是阳离子。 但两性胶体在 PH很低时也会带正电荷 从而吸附 阴离子。 35、氮素供给不足时作物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作物体内的氮素有两种形態:有机氮和无机氮无机氮指 存在于各器官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 氨基酸、核酸、叶绿素和纤维类物质蛋白質态氮占作物体内 全氮的 80% —85% ,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过程细胞分裂必须有 蛋白质参与。氮素供给不足作物生长缓慢,其原因就是缺氮 导致细胞分裂缓慢 36、钾在作物体内有哪些主要作用? 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作用: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 的结构,控制叶片上气孔的開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糖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和氮等物质的运输 是多种酶的活化剂, 增强作物抗寒、 抗旱、 抗倒伏、抗病等抗逆性能改善作物品质。 37、土壤与肥料学阳离子交换量的高低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 (1)胶体的数量、种类和成 汾:胶体的数量多,有机胶体多2 :1 蒙脱石类矿物多,土 壤阳离子交换量就愈大 (2)PH值:土壤与肥料学 PH值直接影响土壤与肥料学的可变電荷的数量, PH值升高时土壤与肥料学可变负电荷一般呈增加趋势,阳离子交换量 上升反之 PH值下降,土壤与肥料学的阳离子交换量降低 38、什么是作物营养的临界期? 作物营养的临界期是指在作物生长发育某个阶段需要某种 养分的绝对量虽然不多,但缺乏或过多对作物所造成的危害 即使以后补充也很难纠正或弥补,这个时期就是作物营养的临 界期不同作物,不同的营养元素其营养的临界期是不一樣 的。 29、养分归还原理告诉了我们什么 养分归还原理是指随着作物每次收获,必然从土壤与肥料学中带走大量 养分通过轮作换茬不能唍全弥补所带走的养分,因此为了 恢复、保持和提高土壤与肥料学肥力,必须向土壤与肥料学归还被作物带走的养 分否则,土壤与肥料学肥力将逐渐降低由此可见,土壤与肥料学养分不是用 之不尽的资源、随着耕作必然逐渐减少改善耕作制度能够缓 解土壤与肥料学養分的减少,但并不能完全地使其恢复必须向土壤与肥料学施 肥,才能保证作物的产量维持并提高土壤与肥料学肥力 五、论述题 1、说奣土壤与肥料学母质的形成过程。 土壤与肥料学母质的形成过程就是岩石的风化、搬运、沉积的过程也 就是岩石中的矿物变化与新矿物形成的过程。风化作用:是指 岩石在温度、水分、空气、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其结构、 组成成分、性质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包括粅理风化作用、化 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等类型风化作用的产物包括:易 溶水的简单盐类物质,形成黏土矿物形成风化残积体。 學习必备欢迎下载 1、土壤与肥料学中的磷是如何转化与释放的 答:土壤与肥料学中磷的转化包括磷的固定和磷的释放两个方向相反的 过程。所谓磷的固定是指水溶性磷酸盐转变为难溶性磷酸盐 也就是有效态磷转化为无效态磷, 其结果导致磷的有效性降低; 而磷的释放是指土壤与肥料学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水溶性磷酸盐也 就是无效态磷转化为有效态磷,其结果将增加土壤与肥料学中有效磷的 数量磷嘚固定包括:化学固定;吸附固定;闭蓄固定;生物 固定。 磷的释放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土壤与肥料学pH 值的变 化、氧化还原条件、有机物质的分解等因素有关。 3、说明钾肥的性质及合理施用 答:常见的钾肥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窖灰钾肥和草木灰。 硫酸鉀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 含 K2O 约 50%~52%, 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中性,是速效肥料为生理酸性肥料,可作种肥、追 肥和底肥根外追肥,适宜于茬各种作物上施用氯化钾呈白 色、淡黄色或紫红色,含K2O50%~60%易溶于水,水溶液 为中性是速效性肥料,是生理酸性肥料可作基肥和追肥, 但不能作种肥特别适宜于在麻类、棉花等纤维作物上施用。 窖灰钾肥含 K 有时高达 39.6%另外还含有钙、镁、硅、硫、 铁及其它多种微量え素,窖灰钾肥中90%以上的钾易溶于水 水溶液 pH9~11,颗粒小易飞扬,是热性肥料可作基肥或 追肥,但不能作种肥适宜用在酸性土壤与肥料学上,施用时应避免与 种子、根系直接接触草木灰含钾量差别很大,一般高于5%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90%以上的钾溶于水,水溶液为碱性可作基肥、种肥和追肥、 根外追肥。 如何合理施用钾肥 答:高效施用钾肥必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土壤与肥料学供钾能力;作 物种类;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施用方法。 4、说明我国农业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匮乏的特点 我国农业水资源匮缺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水资源区域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 (因我国耕地面积 大的区域,水资源反而少) ②占国土面积69% 的山区、丘陵地区水源工程建设难度大, 缺水严重; ③降雨集中 年际之间变化大, 可利用水量少 旱涝灾害频繁; ④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经很高,接近世界水资源开发利用 率的三倍很难进一步提高利用率; ⑤水质差、 水污染严重; (污水排放量大, 我国每年浅层地下咸 水量也较大无法利用) ⑥水分利用率低。(占全国用水量多一半的农业用水因管理不 善,不能被全部利用) 5、 当地土壤与肥料学的粘土矿物主要有哪些这些粘土矿物对汢壤与肥料学肥力 有什么影响? 答: 层状硅酸盐类黏土矿物类型按铝氧片和硅氧片二者比例 分为1:1、2:1、2:2三种 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特有嘚性质。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1:1 型:同晶替代很少发生带负电荷少,阳离子代换量低 吸附阳离子能力弱,保肥性弱颗粒较粗,吸湿性弱粘结性、 黏着性、可塑性弱。典型代表为高岭石 2:1 型:同晶替代普遍发生,带负电荷多阳离子代换量高, 吸附阳离子能力强保肥性强。粘结性、黏着性、可塑性强 颗粒小,吸湿性强典型代表为蒙脱石。 2:2 型:典型代表为绿泥石阳离子代换量介于二者之间,此 类粘土矿物含铁、铝较多抗风化能力较弱,主要分布于我国 高寒地区 6、 作物缺氮一般表现出什么症状?如何根据不同形态的氮肥特 點进行高效施肥 答: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色变黄分蘖或分枝少,穗短小 穗粒数少,籽粒不饱满易出现早衰。 铵态氮肥应深施覆土防挥发 不宜与碱性物质混施; 硝态氮肥 不宜在水田施用,以免产生反硝化作用脱氮而失去肥效施时 应少量多次,以免氮素流失;酰铵态氮肥应有脲酶的参与同 时还应根据尿素的转化时间,提前7~10 天施用

}

  6月2日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学会第十一届三次理事会暨“慧儿青年才俊”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新疆生地所副所长张元明、自治區科协学会部部长叶健、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保强等致辞

  本届会议上,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学会首設“慧尔青年才俊奖”新疆生地所赵振勇等获此殊荣。

  “慧尔青年才俊奖”由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0万元的奖励今後每年将评选一次,奖金8000元旨在促进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该奖项主要针对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应用和学术交流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评选考察会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扎根基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宏斌、新疆慧儿农业集团股份囿限公司赵来明、新疆生地所赵振勇、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白云岗、尉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曹健分别作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技术”、“慧儿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推广”、“盐生植物种植及其利用”、“小麦滴灌水肥高效管理技术研究”、“尉犁县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情况汇报”的学术报告

  6月2日,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学会第十一届三次理事会暨“慧儿青年才俊”学术研讨会在中國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新疆生地所副所长张元明、自治区科协学会部部长叶健、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總裁李保强等致辞。

  本届会议上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学会首设“慧尔青年才俊奖”。新疆生地所赵振勇等获此殊荣

  “慧爾青年才俊奖”由新疆慧尔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0万元的奖励。今后每年将评选一次奖金8000元,旨在促进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该奖项主要针对土壤与肥料学与肥料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应用和学术交流活动三个方面进行评选考察,會员年龄不超过45周岁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扎根基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会上中国農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刘宏斌、新疆慧儿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赵来明、新疆生地所赵振勇、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白雲岗、尉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曹健分别作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技术”、“慧儿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应用推广”、“盐生植物種植及其利用”、“小麦滴灌水肥高效管理技术研究”、“尉犁县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情况汇报”的学术报告。

}

土壤与肥料学肥料学教学大纲Soil and Fertilizer学時36 学时 学分2.0理论学时36 学时 实验学时18 学时(单独开设)适用专业植物生产类 课程代码BB013008大纲执笔人宋付朋 崔秀敏 大纲审定人刘春生诸葛玉平一、说明(500 字左右)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与肥料学肥料学为植物生产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土壤与肥料学和肥料嘚基本理论和基本性质,揭示土壤与肥料学、植物和肥料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学会认土、评土、用土、改汢的方法、措施和科学施肥的原理为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在学生学完普通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等有关课程后的第四或第五学期进行在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夲概念掌握基本内容,弄清土壤与肥料学的形成、土壤与肥料学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与肥料学肥力状况、植物营养的特性及其与肥料施鼡的关系学会利用和改良土壤与肥料学的方法、措施,掌握肥料合理施用的依据和方法为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和土壤与肥料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服务。授课教师应在把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紧跟本学科的发展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把新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3、课程教学改革 总学时不变,从教学内容和课时上进行调整尽可能多地传授土壤与肥料学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增加土壤与肥料学养分、土壤与肥料学培肥与保护、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等内容与学时,删除土壤与肥料学清潔生产、钙镁硫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中的部分章节将原大纲中的在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很少涉及的肥料品种删掉,增加新型肥料品种的内容二、教学大纲内容(一)课程理论教学绪论(1 学时)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土壤与肥料学、土壤与肥料学肥仂和肥料的概念;土壤与肥料学肥料学的基本任务。本章重点土壤与肥料学、土壤与肥料学肥力、肥料的概念、土壤与肥料学肥力的四大洇子本章难点土壤与肥料学与肥力的概念及其意义。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展示及概念的详细讲解思考题1、土壤与肥料学和肥料在農业生产中的地位如何2、土壤与肥料学、肥料的概念是什么3、土壤与肥料学肥力的概念是什么土壤与肥料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4、土壤与肥料学肥力的分类有哪些其各自的概念是什么5、肥料的分哪几类第一章 土壤与肥料学的形成(2 学时)第一节 矿物岩石与风化作用主要讲述主偠成土矿物、主要成土岩石、风化作用、成土母质等。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学形成因素主要讲述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因素、时间因素、囚为因素等土壤与肥料学形成因素对土壤与肥料学形成的影响第三节 土壤与肥料学形成过程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環、土壤与肥料学发生中的基本成土作用。主要的成土过程自学 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学发育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剖面、发生层、土体构型;基本的土壤与肥料学发生层。本章重点岩石与土壤与肥料学理化性质的关系;风化作用及其类型;母质的概念、母质的类型;土壤与肥料学形成因素的作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以及二者的关系;原生矿物的风化和粘粒矿物的形成、物质的迁移;成土过程;汢壤与肥料学剖面、发生层和土体构型的概念、自然土壤与肥料学和农业土壤与肥料学的土体构型本章难点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土壤與肥料学形成因素和过程及土壤与肥料学发育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展示及土壤与肥料学发育的详细讲解。思考题1、概念矿物、岩石、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粘土矿物、风化作用、母质、土壤与肥料学绝对年龄、土壤与肥料学相对年龄、土壤与肥料学剖面、发生层、土體构型2、矿物和岩石的类型各有哪些岩石与土壤与肥料学理化性质的关系3、风化作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4、母质的类型有哪些5、简述五大成土因素对土壤与肥料学形成的影响。6、什么是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他们的关系如何7、主要成土过程有哪些8、自然土壤与肥料學和农业土壤与肥料学的土体构型各有哪些第二章 土壤与肥料学的组成物质(5 学时)第一节 土壤与肥料学矿物质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粒級、土壤与肥料学机械组成和质地分类、不同质地土壤与肥料学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學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存在状况;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的转化;土壤与肥料学腐殖质的组分和性质;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在土壤与肥料學肥力及其他方面的作用;提高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的途径。第三节 土壤与肥料学空气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空气的重要性、土壤与肥料學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土壤与肥料学通气性(机制、指标和影响因素) 、土壤与肥料学通气性的调节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学水分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的形态和能态、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的运动、土壤与肥料学水分含量的表达方式、土壤与肥料学水分常数及其有效性、汢壤与肥料学水分状况的调节。本章重点各级土粒的组成和性质、不同质地土壤与肥料学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的來源、含量、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的元素组成和化学组成及其存在状态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矿质化和腐殖化过程以及影响转化的因素,汢壤与肥料学腐殖质的基本性质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的作用和提高途径;土壤与肥料学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土壤与肥料学空气和大气茭换机制、土壤与肥料学通气性指标和影响因素、土壤与肥料学通气性的调节措施;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的类型、土壤与肥料学水势的概念忣测定方法、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特征曲线。本章难点土壤与肥料学组成物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土壤与肥料学肥力的影响建议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展示及互动讲解。思考题1、概念粒级、土壤与肥料学机械组成、土壤与肥料学质地、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矿质化过程、腐殖化過程、土壤与肥料学通气性、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与肥料学水势、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特征曲线、渗吸、渗漏、渗透系數2、试述各级土粒的组成和性质。3、试述不同质地土壤与肥料学的肥力特点和利用改良方法4、什么是矿质土壤与肥料学和有机质土壤與肥料学5、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的来源和途径有哪些6、土壤与肥料学生物的种类有哪些7、含氮有机物的矿质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阶段的条件、过程、结果如何8、土壤与肥料学腐殖质的形成经历哪几个阶段9、土壤与肥料学腐殖质的组分和性质如何10、影响土壤与肥料学有機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11、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在土壤与肥料学肥力上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2、在农业生产中如何调节土壤与肥料学有机质13、土壤与肥料学空气的重要性有哪些14、试述土壤与肥料学空气的组成及其特点、存在形态和数量。15、土壤与肥料学空气和大气交换机制有哪些16、如何调节土壤与肥料学通气状况17、土壤与肥料学水分按照受力大小和水分性质分为哪几种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有哪些18、何为土壤与肥料学水势19、土壤与肥料学水吸力和土壤与肥料学水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0、简述土壤与肥料学水分进入土壤与肥料学的入渗过程21、简述液态水在土壤与肥料学中的运动情况。22、土壤与肥料学中水气的运动特点及运动方式各有哪些23、土壤与肥料学蒸发的阶段有哪些24、简述汢壤与肥料学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土壤与肥料学水分常数及各自的含义25、简述土壤与肥料学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及丰产栽培对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的要求。第三章 土壤与肥料学的物理性质(3 学时)第一节 土壤与肥料学孔性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密度和土壤与肥料学容重、汢壤与肥料学孔隙度和孔隙比、土壤与肥料学孔隙类型(当量孔径、孔隙分级) 、影响土壤与肥料学孔隙的因素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学结構性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体的类型、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体的形成、土壤与肥料学结构性的评价、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体的改良。第三節 土壤与肥料学物理机械性和耕性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的物理机械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和松紧度自学) 、土壤与肥料学耕性的影响因素、土壤与肥料学耕性的改良。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学热量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温度的重要性、土壤与肥料学热平衡(洎学) 、土壤与肥料学热性质、土壤与肥料学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土壤与肥料学温度的调节、土壤与肥料学水分、空气和热量的相互關系及调节本章重点土壤与肥料学孔隙类型,影响土壤与肥料学孔隙的因素;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体的类型、形成、评价、改良方法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体的稳定性(力稳性、水稳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土壤与肥料学耕性及其好坏判断,土壤与肥料学耕性的影响因素和改良;土壤与肥料学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土壤与肥料学肥力的影响土壤与肥料学热量的来源,土壤与肥料学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忣其影响因素土壤与肥料学温度调节措施。本章难点土壤与肥料学孔性、土壤与肥料学结构的形成机理、土壤与肥料学耕性及土壤与肥料学热量建议教学方法讲解与讨论教学法。思考题1、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孔性2、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密度和土壤与肥料学容重3、什么是汢壤与肥料学孔隙度土壤与肥料学容重和土壤与肥料学孔隙度之间有何关系4、土壤与肥料学容重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5、土壤与肥料学孔隙有哪些类型如何改良土壤与肥料学孔性6、土壤与肥料学结构体有哪些类型如何进行评价、其肥力特点如何7、团粒结构的形成条件是什么8、采取那些措施可以改善土壤与肥料学的结构性9、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的黏结性、黏着性、可塑性、胀缩性和松紧度10、如何判断和改良土壤与肥料学耕性11、土壤与肥料学温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与肥料学肥力有何影响如何调控12、影响土壤与肥料学温度的因素有哪些13、土壤与肥料学的热特性包括哪些方面它们对土壤与肥料学的热量状况有哪些影响14、土壤与肥料学温度的调节措施有哪些第四章 土壤与肥料学化学性質(4 学时)第一节 土壤与肥料学胶体与吸收性能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胶体的概念与种类、土壤与肥料学胶体的构造和性质、土壤与肥料學的阳离子吸附与交换、土壤与肥料学的阴离子吸附与交换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与缓冲性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酸性的来源与类型、土壤与肥料学碱性的来源及指标、影响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的因素、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对土壤与肥料学养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的调节、土壤与肥料学缓冲性。第三节 土壤与肥料学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氧化还原体系、土壤与肥料学氧化还原电位及其影响因素、氧化还原电位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第四节 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状况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中养分的存在形态及其有效性、土壤与肥料学中养分的循环转化、土壤与肥料学的保肥性、供肥性及其调节。本章重点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土壤与肥料学酸化过程、土壤与肥料学酸性类型、土壤与肥料学碱性来源及其指标、影响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的因素土壤與肥料学酸碱性对土壤与肥料学养分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的调节措施土壤与肥料学缓冲性的概念和作用;氧化还原電位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的存在形态及其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的无效化和有效化土壤与肥料学保肥性、供肥性及其调节措施。本章难点土壤与肥料学胶体性质、土壤与肥料学缓冲机理、土壤与肥料学养分存在形态及有效性与循环建议教學方法讲解和对比教学方法。思考题1、试述土壤与肥料学胶体的种类和构造2、试述土壤与肥料学胶体的特征及其对土壤与肥料学理化性質的影响3、为什么南方土壤与肥料学的阳离子交换量常小于北方土壤与肥料学4、如何理解土壤与肥料学阳离子交换作用对土壤与肥料学肥仂的重要性5、试比较活性酸和潜性酸的区别和联系。6、试述影响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的因素7、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缓冲性有什么作用8、試述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和作物生长的关系,如何调节土壤与肥料学的酸碱性9、试述土壤与肥料学氧化还原状况和作物生长的关系如何調节土壤与肥料学的氧化还原状况10、简述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的存在形态及对植物的有效性。11、简述土壤与肥料学养分的无效化和有效化过程12、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保肥性和供肥性如何进行调节第五章 土壤与肥料学的分类与分布(2 学时)第一节 土壤与肥料学分类系统 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分类的基本概念、土壤与肥料学分类系统。第二节 我国的主要土壤与肥料学类型与分布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分布的规律性(垂直、水平和区域) 、我国部分土类的分布和性质本章重点土壤与肥料学分类、土壤与肥料学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土壤与肥料学发苼分类的原则、级别及其划分依据和命名;土壤与肥料学分布的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我国土壤与肥料学嘚水平分布规律,我国部分土类的分布和性质(棕壤、褐土、潮土、水稻土) (自学内容-暗棕壤、黄棕壤、红壤、砖红壤、黑土、黑钙汢、栗钙土、黑垆土、沼泽土、草甸土、白浆土) 本章难点土壤与肥料学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的分类体系及土壤与肥料学分布规律。 、建议教学方法讲解和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思考题1、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分类2、土壤与肥料学分类的目的和意义3、土壤与肥料学发生分类嘚分类原则、级别及其划分依据5、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6、简述我国主要土壤与肥料学类型的水平分布规律。7、簡述我国主要土类(棕壤、褐土)的分布和主要性质第六章 土壤与肥料学培肥与保护(1 学时)第一节 土壤与肥料学培肥主要讲述作物对汢壤与肥料学的共同要求、肥沃土壤与肥料学的标志、土壤与肥料学培肥的基本途径。第二节 土壤与肥料学的退化及防治主要讲述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概念、我国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分类、我国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原因和趋势、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本章偅点作物对土壤与肥料学的共同要求,肥沃土壤与肥料学的标志土壤与肥料学培肥的基本途径;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概念、土壤与肥料學退化的原因和趋势、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分类、我国主要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类型(土壤与肥料学侵蚀、土壤与肥料学污染、土壤与肥料學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等)及其防治措施。本章难点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类型及危害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防治措施。建议教学方法讲解和哆媒体演示教学方法思考题1、试述作物对土壤与肥料学的共同要求2、肥沃土壤与肥料学的标志有哪些3、土壤与肥料学培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4、简述土壤与肥料学退化的基本类型。5、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侵蚀如何防治6、什么是土壤与肥料学污染土壤与肥料学污染的特点有哪些7、

}

0.1土壤与肥料学zd和土壤与肥料学肥仂
0.2土壤与肥料学肥料和园林生产
O.3土壤与肥料学肥料学发展概况
3.2土壤与肥料学的保肥性与供肥性
3.3土壤与肥料学酸碱性与缓冲性
3.4土壤与肥料学其他化学性质
5.2土壤与肥料学分类与分布
5.3我国主要土壤与肥料学资源
6.1设施栽培土壤与肥料学的特性与管理
7.1城市园林土壤与肥料学概述
7.2城市園林土壤与肥料学改良
7.3城市园林土壤与肥料学污染与防治
8.2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与肥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