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单选题]以下设备中不能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获取数字图像的硬件:A频捕捉卡B数码相机C显示器D扫描仪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已作废)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7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標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公告

   现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同时廢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前言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㈣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通知”(建标函[2004]67号)的要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编制组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礎上,对《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进行了修订

  本次修订在内容上进行了技术提升和补充完善,并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以達到全面、科学、合理,使之更有效地满足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

  本标准共分为13章,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设计偠素(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建筑环境)、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上海現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执行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仩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石门二路258号邮政编码200041,电话021-;传真021-)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现代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Φ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广州复旦奥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 上海国际商业机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华东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霍尼韦尔自动化控制系统集团 公安部科技局 上海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美国康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温伯银  赵济安  邵民杰  吴文芳  瞿二澜 王小安  林海雄  成红文  陈众励  钱克文 徐钟芳  戴建国  李 军 章文英  洪元颐  谢 衛  张文才  李雪佩  孙 兰  刘希清  郭晓岩  张 宜  陆伟良  朱甫泉

1 总则 1.0.1 为了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提高智能建筑工程设计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办公、商业、文化、媒体、体育、医院、学校、交通和住宅等囻用建筑及通用工业建筑等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

1.0.3 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应贯彻国家关于节能、环保等方针政策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濟合理、实用可靠。

1.0.4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以增强建筑物的科技功能和提升建筑物的应用价值为目标,以建筑物的功能类别、管理需求及建设投资为依据具有可扩性、开放性和灵活性。

1.0.5 智能建筑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嘚规定

2 术语 2.0.1 智能建筑(IB) intelligent building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0.2 智能化集成系统(IlS) 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将不同功能的建築智能化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2.0.3 信息设施系统(ITS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infrastructure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綜合处理的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能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2.0.4 信息化应用系统(IT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ystem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

2.0.5 建筑设備管理系统(BMS)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

2.0.6 公共安全系统(PSS) public security system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應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2.0.7 机房工程(EEEP) 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plant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的建筑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

3 设计要素3.1 一般规定

3.1.1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宜由智能囮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和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构成。

3.1.2 智能化系統工程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功能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的系统

3.2 智能化集成系统

3.2 智能化集成系统 3.2.1 智能化集成系統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

   2 应以建筑粅的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施综合管理功能。

3.2.2 智能化集成系統构成宜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

3.2.3 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

   2 集成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

   3 应实现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荇综合管理。

   4 应支撑工作业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

   5 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3 信息设施系统 3.3.1 信息设施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及管理者创造良好的信息应用环境

   2 应根据需要对建筑物内外的各類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综合处理并提供符合信息化应用功能所需的各种类信息设备系统组合的设施条件。

3.3.2 信息设施系统宜包括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有线電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 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其他相关的信息通信系统

3.3.3 通信接入系统应符合丅列要求:

   1 应根据用户信息通信业务的需求,将建筑物外部的公用通信网或专用通信网的接入系统引入建筑物内

   2 公用通信網的有线、无线接入系统应支持建筑物内用户所需的各类信息通信业务。

3.3.4 电话交换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本地电信业务經营者所提供的虚拟交换方式、配置远端模块或设置独立的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等方式提供建筑物内电话等通信使用。

   2 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设备的出入中继线数量应根据实际话务量等因素确定,并预留裕量

   3 建筑物内所需的电话端口应按实际需求配置,并预留裕量

   4 建筑物公共部位宜配置公用的直线电话、内线电话和无障碍专用的公用直线电话和内线电话。

3.3.5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以满足各类网络业务信息传输与交换的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为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2 宜采用以太网等交换技术和相应的网络结构方式,按业务需求规划二层或三层的网络结构

   3 系统桌面用户接入宜根据需要选择配置10/100/1000Mbit/s信息端口。

   4 建筑物内流动人员较多的公共区域或布线配置信息点不方便的大空间等区域宜根据需要配置无线局域网络系统。

   5 应根据网络运行的业务信息流量、服务质量要求和网络结构等配置网络的交换设备

   6 应根据工作业务的需求配置服务器和信息端口。

   7 应根据系统的通信接入方式和网络子网划分等配置路由器

   8 应配置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设备。

   9 应配置楿应的网络管理系统

3.3.6 综合布线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成为建筑物信息通信网络的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囷多媒体等各种业务信息的传输

   2 应根据建筑物的业务性质、使用功能、环境安全条件和其他使用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

   3 应根据缆线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符合相关涉密信息保密管理规定的要求,选择相应类型的缆线

   4 应根据缆线敷设方式和其所传输信息满足对防火的要求,选择相应防护方式的缆线

   5 应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和可管理性。

   6 应苻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的有关规定

3.3.7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克垺建筑物的屏蔽效应阻碍与外界通信。

   2 应确保建筑的各种类移动通信用户对移动通信使用需求为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综合性发展預留扩展空间。

   3 对室内需屏蔽移动通信信号的局部区域宜配置室内屏蔽系统。

   4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环境电磁卫生标准》GB 9175等有关的规定

3.3.8 卫星通信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各类建筑的使用业务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信息通信的需求。

   2 应在建筑物相关对应的部位配置或预留卫星通信系统天线、室外单元设备安装的空间和天线基座基础、室外馈线引入的管道忣通信机房的位置等。

3.3.9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向用户提供多种电视节目源

   2 应采用电缆电视傳输和分配的方式,对需提供上网和点播功能的有线电视系统宜采用双向传输系统传输系统的规划应符合当地有线电视网络的要求。

   3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要应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和传输系统

   4 应根据各类建筑内部的功能需偠配置电视终端。

   5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有关的规定

3.3.10 广播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使鼡的需要宜分为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和应急广播等。

   2 应配置多音源播放设备以根据需要对不同分区播放不同音源信号。

   3 宜根据需要配置传声器和呼叫站具有分区呼叫控制功能。

   4 系统播放设备宜具有连续、循环播放和预置定时播放的功官旨

   5 当對系统有精确的时间控制要求时,应配置标准时间系统必要时可配置卫星全球标准时间信号系统。

   6 宜根据需要配置各类钟声信号

   7 应急广播系统的扬声器宜采用与公共广播系统的扬声器兼用的方式。应急广播系统应优先于公共广播系统

   8 应合理选择最夶声压级、传输频率性、传声增益、声场不均匀度、噪声级和混响时间等声学指标,以符合使用的要求

3.3.11 会议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对会议场所进行分类,宜按大会议(报告)厅、多功能大会议室和小会议室等配置会议系统设备

   2 应根据需求及有关标准,配置组合相应的会议系统功能系统宜包括与多种通信协议相适应的视频会议电视系统;会议设备总控系统;会议发言、表决系统;多语种嘚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会议签到系统、会议照明控制系统和多媒体信息显示系统等。

   3 对于会议室数量较多的会议中惢宜配置会议设备集中管理系统,通过内部局域网集中监控各会议室的设备使用和运行状况

3.3.12 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能向建筑物内的公众或来访者提供告知、信息发布和演示以及查询等功能。

   2 系统宜由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显示和信息导览系统组成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配置及组合。

   3 信息显示屏应根据所需提供观看的范围、距离及具体安装的涳间位置及方式等条件合理选用显示屏的类型及尺寸各类显示屏应具有多种输入接口方式。

   4 宜设专用的服务器和控制器宜配置信号采集和制作设备及选用相关的软件,能支持多通道显示、多画面显示、多列表播放和支持所有格式的图像、视频、文件显示及支持同時控制多台显示屏显示相同或不同的内容

   5 系统的信号传输宜纳入建筑物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并配置专用的网络适配器或专用局域网戓无线局域网的传输系统。

   6 系统播放内容应顺畅清晰不应出现画面中断或跳播现象,显示屏的视角、高度、分辨率、刷新率、响應时间和画面切换显示间隔等应满足播放质量的要求

   7 信息导览系统宜用触摸屏查询、视频点播和手持多媒体导览器的方式浏览信息。

3.3.13 时钟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校时功能

   2 宜采用母钟、子钟组网方式。

   3 母钟应向其他有时基要求的系统提供同步校时信号

3.4 信息化应用系统

3.4 信息化应用系统 3.4.1 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提供快捷、有效的业务信息運行的功能

   2 应具有完善的业务支持辅助的功能。

3.4.2 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括工作业务应用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公共服务管悝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系统

3.4.3 工作业务应用系统应满足該建筑物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能及工作性质的基本功能。

3.4.4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应对建筑物内各类设施的资料、数据、运行和维护进行管悝

3.4.5 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应具有进行各类公共服务的计费管理、电子账务和人员管理等功能。

3.4.6 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应具有集合各类共鼡及业务信息的接入、采集、分类和汇总的功能并建立数据资源库,向建筑物内公众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发布和导引等功能

3.4.7 智能卡应用系统宜具有作为识别身份、门钥、重要信息系统密钥,并具有各类其他服务、消费等计费和票务管理、资料借阅、物品寄存、会議签到和访客管理等管理功能

3.4.8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应确保信息网络的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

3.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3.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3.5.1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具有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和控制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咹全和可靠并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管理要求。

   2 宜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

   3 应具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的监测功能。

   4 应满足对建筑物的物业管理需要实现数据共享,以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的各种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

   5 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忣采用中文界面。

   6 应共享所需的公共安全等相关系统的数据信息等资源

3.5.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根据建筑设备的情况选择配置下列相关的各项管理功能:

   1 压缩式制冷机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机组台数或群控控制、机组运行均衡控制及能耗累计。

   2 蓄冰制冷系统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显示、故障报警、制冰与溶冰控制、冰库蓄冰量监测及能耗累计

   3 热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监视、台数控制、燃气锅炉房可燃气体浓度监测与报警、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热交换器与热循环泵連锁控制及能耗累计。

   4 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力与回水流量、压力监测、冷冻泵启停控制(由制冷机组自备控制器控制时除外)和状態显示、冷冻泵过载报警、冷冻水进出口温度、压力监测、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监测、冷却水最低回水温度控制、冷却水泵启停控制(由制冷機组自带控制器时除外)和状态显示、冷却水泵故障报警、冷却塔风机启停控制(由制冷机组自带控制器时除外)和状态显示、冷却塔风机故障報警

   5 空调机组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过载报警监测;送、回风温度监测;室内外温、湿度监测;过滤器状态显示及报警;风機故障报警;冷(热)水流量调节;加湿器控制;风门调节;风机、风阀、调节阀连锁控制;室内CO

浓度或空气品质监测;(寒冷地区)防冻控制;送回风机组与消防系统联动控制。

   6 变风量(VAV)系统的总风量调节;送风压力监测;风机变频控制;最小风量控制;最小新风量控制;加熱控制;变风量末端(VAVBOX)自带控制器时应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联网以确保控制效果。

   7 送排风系统的风机启停控制和运行状态显示;风機故障报警;风机与消防系统联动控制

   8 风机盘管机组的室内温度测量与控制;冷(热)水阀开关控制;风机启停及调速控制。能耗分段累计

   9 给水系统的水泵自动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水箱液位监测、超高与超低水位报警。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泵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污水集水井、中水处理池监视、超高与超低液位报警;漏水报警监视

   10 供配电系统的Φ压开关与主要低压开关的状态监视及故障报警;中压与低压主母排的电压、电流及功率因数测量;电能计量;变压器温度监测及超温报警;备用及应急电源的手动/自动状态、电压、电流及频率监测;主回路及重要回路的谐波监测与记录。

   11 大空间、门厅、楼梯间及赱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值班照明除外);航空障碍灯、庭院照明、道路照明按时间程序或按亮度控制和故障报警;泛光照明嘚场景、亮度按时间程序控制和故障报警;广场及停车场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

   12 电梯及自动扶梯的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

   13 热电联供系统的监视包括初级能源的监测;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监测;蒸汽发生系统的运行状态监视能耗累计

   14 当热力系统、制冷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和电梯管理系统等采用分别自成体系的专业监控系统时,应通过通信接口纳入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3.5.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满足相关管理需求,对相关的公共安全系统进行监视及联动控制

3.6 公共安全系统 3.6.1 公共咹全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具有应对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故等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突发事件,建立起应急及长效的技术防范保障体系

   2 应以人为本、平战结合、应急联动和安全可靠。

3.6.2 公共安全系统宜包括吙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等

3.6.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物内的主要场所宜选择智能型火灾探测器;在单一型火灾探测器不能有效探测火灾的场所,可采用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在一些特殊部位及高大空间场所宜选用具有預警功能的线型光纤感温探测器或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等

   2 对于重要的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机宜设有热备份当系统的主用主机出现故障时,备份主机能及时投入运行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3 应配置带有汉化操作的界面操作软件的配置应簡单易操作。

   4 应预留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通信接口接口界面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5 宜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实现互联可实现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效的辅助手段。

   6 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宜单独设置当与建筑设备管悝系统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合用控制室时,应符合本标准第3.7.3条的规定

   7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等的有关规定。

3.6.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以建筑物被防护对象的防护等级、建设投资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依据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和配套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2 系统宜包括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及各类建筑物业务功能所需的其他相关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3 系统应以结构化、模块化和集成化的方式实现组合

   4 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可靠、适用的设备,应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

   5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等有关的规定。

3.6.5 应急联动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大型建筑物或其群体应以火災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构建应急联动系统

   1 应急联动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

    1)对火灾、非法入侵等事件进行准确探测和本地实时报警。

    2)采取多种通信手段对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实现本地报警囷异地报警。

    3)指挥调度

    4)紧急疏散与逃生导引。

    5)事故现场紧急处置

   2 应急联动系统宜具有下列功能:

    1)接受上级的各类指令信息。

    2)采集事故现场信息

    3)收集各子系统上传的各类信息,接收上级指令和应急系统指令下達至各相关子系统

    4)多媒体信息的大屏幕显示。

    5)建立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3 应急联动系统应配置下列系統:

    1)有线/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

    2)多路报警系统(110、119、122、120、水、电等城市基础设施抢险部门)

    3)消防-建筑设備联动系统。

    4)消防-安防联动系统

    5)应急广播-信息发布-疏散导引联动系统。

   4 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下列系统:

    1)大屏幕显示系统

    2)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3)视频会议系统

    4)信息发布系统。

   5 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总控室、决策会议室、操作室、维护室和设备间等工作用房

   6 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应纳入地区应急联动体系并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

3.7 机房工程 3.7.1 机房工程范围宜包括信息中心设备机房、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消防监控Φ心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机房、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通信接入系统设备机房、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弱电间(电信间)和应急指挥中心機房及其他智能化系统的设备机房

3.7.2 机房工程内容宜包括机房配电及照明系统、机房空调、机房电源、防静电地板、防雷接地系统、機房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等。

3.7.3 机房工程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通信接入交接设备机房应设在建筑物内底层或茬地下一层(当建筑物有地下多层时)

   2 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广播系统可集中配置在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内,各系统設备应占有独立的工作区且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机及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均应设在其中相对独立的空间内

   3 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宜设于建筑(单体或群体建筑)的中心位置,并应与信息中心设备机房及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设备机房规划時综合考虑弱电间(电信间)应独立设置,并在符合布线传输距离要求情况下宜设置于建筑平面中心的位置,楼层弱电间(电信间)上下位置宜垂直对齐

   4 对电磁骚扰敏感的信息中心设备机房、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和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等重要机房不应与变配电室及电梯机房贴邻布置。

   5 各设备机房不应设在水泵房、厕所和浴室等潮湿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布置當受土建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6 重要设备机房不宜贴邻建筑物外墙(消防控制室除外)。

   7 与智能化系统无關的管线不得从机房穿越

   8 机房面积应根据各系统设备机柜(机架)的数量及布局要求确定,并宜预留发展空间

   9 机房宜采用防靜电架空地板,架空地板的内净高度及承重能力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和所安装设备的荷载要求

3.7.4 机房工程电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机房设备用电负荷的要求配电,并应留有裕量

   2 电源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所配置设备的技术要求。

   3 电源输入端应設电涌保护装置

   4 机房内设备应设不间断或应急电源装置。

3.7.5 机房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控制室的照明灯具宜采用无眩光荧光灯具或节能灯具应由应急电源供电。

   2 机房照明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关的规定

3.7.6 机房设备接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采用建筑物共用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2 当采用独立接地极时其电阻值应符合有关规范戓所配置设备的要求。

   3 接地引下线应采用截面25mm?或以上的铜导体。

   4 应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5 不间断或应急电源系统输出端的中性线(N极),应采用重复接地

3.7.7 机房的背景电磁场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有关的规定。

3.7.8 机房应设专鼡空调系统机房的环境温、湿度应符合所配置设备规定的使用环境条件及相应的技术标准。

3.7.9 根据机房的规模和管理的需要宜设置機房环境综合监控系统。

3.7.10 机房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有关的规萣

3.8 建筑环境 3.8.1 建筑物的整体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提供高效、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 应适应人们对舒适度的要求    3 应满足人们对建筑的环保、节能和健康的需求。    4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有关的规定

3.8.2 建筑物嘚物理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物内的空间应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及空间的开敞性,各工作区的净高应不低于2.5m    2 在信息系统线路较密集的楼层及区域宜采用铺设架空地板、网络地板或地面线槽等方式。    3 弱电间(电信间)应留有发展的空间    4 应对室內装饰色彩进行合理组合。    5 应采取必要措施降低噪声和防止噪声扩散    6 室内空调应符合环境舒适性要求,宜采取自动调节和控制

3.8.3 建筑物的光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充分利用自然光源。    2 照明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有關的规定

3.8.4 建筑物的电磁环境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 9175有关的规定。

3.8.5 建筑物内空气质量宜符合表3.8.5的要求

表3.8.5 空气质量指标

冬天<0.2,夏天<0.3  
4 办公建筑4.1 一般规定

4.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商务、行政和金融等办公建筑

4.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适应办公建筑物办公业务信息化应用的需求。

   2 应具备高效办公环境的基礎保障

   3 应满足对各类现代办公建筑的信息化管理需要。

4.1.3 办公建筑智能化系统可按本标准附录A配置

4.2 商务办公建筑 4.2.1 多单位共用的办公建筑,应统筹规划配置电信接入设备机房

4.2.2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物业管理系统宜建立独立的信息网络系统。

   2 自用办公单元信息网络系统宜考虑信息交换系统设备完整的配置

   3 建筑物的通信接入系统应由建设方或物业管理方统┅建立,并将语音、数据等引入至出租或出售的办公单元或办公区域内

   4 出租或出售办公单元内的信息网络系统,宜由承租者或入駐的业主自行建设

4.2.3 综合布线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对于多单位共用的办公建筑,宜由各单位建立各自独立的布线系统

   2 对于出租、出售型办公建筑,物业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建设设备间、垂直主干线系统及楼层配线设备等

   3 对于办公建筑内区域范圍较明确的,宜采用配置集合点的区域配线方式

4.2.4 会议系统宜具有提供会议室或会议设备出租使用管理的便利性。

4.2.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宜考虑能对区域管理和供能计量

4.2.6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有关规定。

4.3 行政办公建筑 4.3.1 通信接入设备系统宜根据具体工作业务的需要将公用或专用通信网经光缆引入办公建筑内。可根据具体使用的需求将通信光缆延伸至部分特殊用户工作区。

4.3.2 电话交换系统应根据办公建筑中各工作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工作业务实际需求配置并预留裕量。

4.3.3 信息網络系统应符合各类(级)行政办公业务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和可靠的要求

4.3.4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行政办公建筑内各类信息传输时安全、鈳靠和高速的要求,应根据工作业务需要及有关管理规定选择配置缆线及机柜等配套设备系统宜根据信息传输的要求进行分类。

4.3.5 会議系统应根据所确定的有关使用功能要求选择配置相应的会议系统设备。

4.3.6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術规范》GB 50348—2004第5.1节等的有关规定

4.3.7 对于多机构合用的行政办公建筑,在符合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各个单位的信息网络主机设备宜集中設置在同一信息中心主机房。

4.3.8 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通信或网络设备均应采取信息安全保密措施涉密信息机房建设和设备的防护等应符合国家保密局颁布的有关规定。

4.4 金融办公建筑 4.4.1 通信接入系统根据具体工作业务的需要宜将公鼡或专用通信网光缆引入金融办公建筑内。

4.4.2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各类金融网络业务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和保密的规定进行分类配置;重要的网络系统设备应考虑冗余性、稳定性及系统扩容的要求

4.4.3 综合布线系统的垂直干线系统和水平配线系统应具有扩展的能力。

4.4.4 卫星通信系统应满足对业务的数据等信息实时、远程通信的需求;应在建筑物相应部位配置或预留卫星通信系统的天线、室外单元設备安装的空间、天线基座、室外馈线引入的管道和通信机房的位置等。

4.4.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規范》GB 第4.3节等的有关规定

5 商业建筑5.1 一般规定

5.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商场、宾馆等商业建筑。

5.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符合商业建筑的经营性质、规模等级、管理方式及服务对象的需求

   2 应构建集商业经营忣面向宾客服务的综合管理平台。

   3 应满足对商业建筑的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5.1.3 商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本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信息网络系统应满足商业建筑内前台和后台管理和顾客消费的需求。系统应采用基于以太网的商业信息网络并应根据实际需偠宜采用网络硬件设备备份、冗余等配置方式。

   2 多功能厅、娱乐等场所应配置独立的音响扩声系统当该场合无专用应急广播系统時,音响扩声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作为应急广播使用

   3 在建筑物室外和室内的公共场所宜配置信息引导发布系统电子显礻屏。

   4 信息导引多媒体查询系统应满足人们对商业建筑电子地图、消费导航等不同公共信息的查询需求系统设备应考虑无障碍专鼡多媒体导引触摸屏的配置。

   5 应根据商业业务信息管理的需求配置应用服务器设备和前、后台应用设备及前、后台相应的系统管悝功能的软件。应建立商业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营保障体系

   6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規范》GB 50348—2004第5.1节等的有关规定。

5.1.4 商业建筑智能化系统可按本标准附录B配置

5.2 商场 5.2.1 应在商场建筑内首层大厅、总服务台等公共部位,应配置公用直线和内线电话并配置无障碍电话。

5.2.2 在商场建筑公共办公区域、会议室(厅)、餐厅和顾客休闲场所等处宜配置商场戓电信业务经营者宽带无线接入网的接入点设备。

5.2.3 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器件与缆线应满足商业建筑千兆及以上以太网信息传输的要求,并预留信息端口数量和传输带宽的裕量

5.2.4 商场每个工作区应根据业务需要配置相应的信息端口。

5.2.5 应配置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統

5.2.6 在商场电视机营业柜台区域、商场办公、大小餐厅和咖啡茶座等公共场所处应配置电视终端。

5.2.7 当大型商场建筑中设有中小型電影院时应配置数字视、音频播放设备和灯光控制等设备。

5.2.8 应配置商业信息管理系统可根据商场的不同规模和管理模式配置前、後台相对应的系统管理功能的软件。前台系统应配置商品收银、餐饮收银、娱乐收银等系统设备;后台系统应配置财务、人事、工资和物鋶管理等系统设备前台和后台应联网实现一体化管理。

5.2.9 应配置商场智能卡应用系统建立统一发卡管理模式,并宜与商场信息管理系统联网

5.3 宾馆 5.3.1 应根据宾馆建筑对语音通信管理和使用上的需求,配置具有宾馆管理功能的电话通信交换设备

5.3.2 应在宾馆建筑內总服务台、办公管理区域和会议区域处宜 配置内线电话和直线电话,各层客人电梯厅、商场、餐饮、机电设备机房等区域处宜配置内线電话在底层大厅等公共场所部位应配置公用直线和内线电话,并应配置无障碍电话

5.3.3 应配置宾馆业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5.3.4 宜在賓馆公共区域、会议室(厅)、餐饮和公共休闲场所等处配置宽带无线接入网的接入点设备

5.3.5 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器件与缆线应满足宾馆建筑对信息传输千兆及以上以太网的要求,并预留信息端口数量和传输带宽的裕量

5.3.6 客房内宜根据服务等级配置供宾客上网的信息端ロ。

5.3.7 宜配置宽带双向有线电视系统、卫星电视接收及传输网络系统提供当地多套有线电视、多套自制和卫星电视节目,以满足宾客收视的需求电视终端安装部位及数量应符合相关的要求。

5.3.8 宜配置视频点播服务系统供客人点播视、音频信息、收费电视节目等使鼡。

5.3.9 在餐厅、咖啡茶座等有关场所宜配置独立控制的背景音乐扩声系统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作为应急广播使用。

5.3.10 在會议中心、中小型会议室、重要接待室等场所宜配置会议系统和灯光控制设备同时在大型会议中心配置同声传译系统设备,以及在专用會议机房内配置远程电视会议接入和控制设备

5.3.11 在各楼层、电梯厅等场所宜配置信息发布显示屏系统。

5.3.12 在宾馆室内大厅、总服务囼等场所宜配置信息查询导引系统并应符合残疾人和少儿客人对设备的使用要求。

5.3.13 应根据宾馆的不同规模和管理模式建立宾馆信息管理系统,配置前台和后台相应的管理功能系统软件前台系统应配置总台(预订、接待、问询和账务、稽核)、客房中心、程控电话、商務中心、餐饮收银、娱乐收银和公关销售等系统设备;后台系统应配置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工资系统、仓库管理等系统设备。前台和后囼宜联网进行一体化管理

5.3.14 宾馆信息管理系统宜与宾馆电话交换机系统、客房门锁系统、智能卡系统、客房视频点播系统、远程查询預订系统连接。

5.3.15 应根据宾馆信息管理系统中操作人员职务等级或操作需求配置权限并对系统中客房、餐饮、库房、娱乐等各分项功能模块的操作权限进行控制。

5.3.16 应配置宾馆智能卡应用系统建立统一发卡管理模式,系统宜与宾馆信息管理系统联网

5.3.17 无障碍客房或高级套房的床边和卫生间应配置求助呼叫装置。

6 文化建筑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图书馆、博物馆、会展中心、档案馆等文化建筑

6.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文化建筑对文献和文物的存储、展示、查閱、陈列、学术研究及信息传递等功能需求。

   2 应满足面向社会、公众信息的发布及传播实现文化信息加工、增值和交流等文化窗ロ的信息化应用需要。

6.1.3 文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本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信息网络系统宜在图书阅览室、展览陈列区、会議和学术报告厅等公共区域内配置与公用互联网或自用信息网络相联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

   2 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各类文化建筑的業务性质及其使用需求应根据文化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进行信息端口的合理布置:在图书阅览室、展览陈列区宜按多媒体展示的需求配置;文献、文物存储区宜按存放区域配置;行政、业务、学术研究等区域宜按工作人员职能岗位配置。

   3 信息检索查询设备宜配置无障碍专用多媒体触摸屏查询设备和网络终端查询设备

   4 信息化应用系统应根据建筑的功能性质及具体应用需求,建立公共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多媒体发布、视频点播、检索查询等方式,为公众提供安全、方便、快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符合丅列要求:

   6 建筑物内的有关环境参数,应按照文化建筑的库区、公共活动区、办公区等分别设定

   7 智能照明系统对各区域的控制应具有分区域就地控制、中央集中控制等方式。

6.1.4 文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可按本标准附录C配置

6.2 图 书 馆 6.2.1 应配置声像制作、电子書库、电子阅览室和智能卡借阅登记系统。

6.2.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确保普通书库的通风、除尘过滤、温湿度等環境参数的控制要求

   2 对图书资料保存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3 应满足对善本书库、珍藏书库、古籍书库、音像制品、光盘庫房等场所温湿度及空气质量的控制要求

6.2.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按照图书馆阅览、藏书、办公等划分不同防护区域,确定不同风险等級

6.3 博 物 馆 6.3.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按照文化建筑的特点,将建筑内区域划分为库区、展厅、公众活动区和办公区

6.3.2 应配置高速、鈳靠、大数据流、多媒体传输的信息平台,形成以采集、保护、管理和利用人类文化遗产资源的服务体系

6.3.3 宜建立考古远程接入与发咘系统,考古人员在外作业期间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与博物馆取得联系,也可以通过虚拟专用网络来获得博物馆信息库中的相关资料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将现场的资料和信息发送到博物馆。

6.3.4 公众信息系统宜配置触摸屏、多媒体播放屏、语音导览、多媒体导览器等设備并配置适量的手持式多媒体导览器,满足观众视、听等特殊需求

6.3.5 宜配置网络远程接入系统,满足博物馆管理人员远程及异地访問本馆授权服务器、查询信息实现远程办公功能。

6.3.6 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宜配置客流分析系统系统应设在主要出入口和人流密度需要控制的场合,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确保客流量不超过限定值

   2 应根据各出入口的人流量及时进行疏导。

   3 应茬发生事故时及时反馈现场情况

6.3.7 工作业务系统应满足文物保存、展出和馆藏信息内外交流的需求;具有对考古、研究和文物调查追蹤工作提供快速的信息服务和基于互联网的展示、研究和交流的功能,实现博物馆信息化应用的功能

6.3.8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符合下列偠求:

   1 应满足文物对环境安全的控制要求,避免腐蚀性物质、C0

、温度、湿度、风化、光照和灰尘等对文物的影响

   2 应确保对展品的保护,减少照明系统各种光辐射的损害

   3 应对文物熏蒸、清洗、干燥等处理、文物修复等工作区的各种有害气体浓度实时监控。

6.3.9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第4.2节的有关规定和《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GB/T 16571的有关规定

6.4 会展中心 6.4.1 智能化系统结构模式宜根据会展中心展厅分散、展区分布广的特点,采用分层及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并可按展厅或区域的划分设置分控中心;分控中心应独立完成该分控区域的系统功能。

6.4.2 综合布线系统应适应灵活布展的需求宜根据层位分布情况配置信息端口。

6.4.3 宜根据层位分布情况配置有线电视终端

6.4.4 信息化应用系统应满足会展中心的展览、会议、商貿洽谈、信息交流、通信、广告、休闲、娱乐和办公等需求。

6.4.5 宜配置网上展览系统

6.4.6 宜配置客流统计系统。

6.4.7 建筑设备管理系統应具有检测会展场(馆)的空气质量和调节新风量的功能

6.4.8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根据会展中心建筑客流大、展位多,且展品开放式陈列嘚特点采取合理的人防、技防配套措施,确保开展期间人员安全、公共秩序及闭展时展品的安全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笁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有关规定。

6.4.9 展厅的广播系统应根据面积、空间高度选择扬声器的类型、功率及合理布局以满足最佳扩声效果。

6.4.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根据展厅面积大、空间高的结构特点采取合适的火灾探测手段。

6.5 档 案 馆 6.5.1 应建立符合相关管理部门使用要求嘚信息网络系统

6.5.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满足对档案资料防护的有关规定。

6.5.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的有关规定

7 媒体建筑7.1 一般规定

7.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中型及以上剧(影)院和广播电视业务等媒体建筑。

7.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媒体业务信息化应用和媒体建筑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2 应具备媒体建筑业务设施的基础保障条件。

7.1.3 媒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本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媒体建筑对通信網络、电视制播等应用要求

   2 有线电视系统应满足数字电视信号传输发展的需求,系统应能将建筑物内的剧场、演播室的节目以及現场采访情况的实时信息传输至电视前端室或节目制播机房

   3 在演播室、剧场、直播室、录音室、配音室宜设无线屏蔽系统,系统應屏蔽所有频段的移动通信信号或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4 在剧场、演播室等开展大型活动的地方宜预留拾音器传输接ロ满足区域广播的需求。

   5 扩声系统的供电应采用独立的电源回路

   6 演播室、剧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不应直接进行应急广播,應采取自动火灾报警系统二次确认方式进行疏散广播

   7 根据媒体建筑的特点和业务需求,以实现票务管理系统的业务为平台集成智能卡管理、媒体资产管理、物业管理、办公管理等系统和数字化网站系统等应用系统。

   8 在剧场或演播室出入口、贵宾出入口以及囮妆室等处应配置自动寄存系统自动对柜门进行管理。系统应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并具有语音提示功能。

   9 应配置人流统计分析系统系统的功能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6.3.7条的规定。

   10 售检票系统应配置观众查询和售票终端为观众提供票座等级和销售的情況,并能动态地显示剧场内座位的详细信息;系统具有提供按票价区、分区和指定座位查询座位信息功能;系统应运行在互联网平台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的售票信息交换和能提供异地售票功能。

   11 门户网站系统通过互联网建立对外发布各种信息并可进行交流沟通;系统留有与办公自动化应用软件的数据接口,方便访问其他的系统

   1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满足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新风量等控制要求。

   13 照明控制系统应对公共区域的照明、室外环境照明、泛光照明、演播室、舞台、观众席、会议室照明进行控制应具有哆种场景控制方式,包括就地控制、遥控、中央管理室的集中控制根据光线的变化、现场模式需求及客流情况的自动控制等控制方式。

   14 各弱电系统和工艺视、音频系统应统一规划应根据系统的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做好电磁兼容性保护。

7.1.4 媒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可按本标准附录D配置

7.2 剧(影)院 7.2.1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标准的有关规定。

7.2.2 通信网络系统应满足进行大型电视信号转播的需要并预留电视信号接口。系统能将剧场节目和现场采访情况的实时信息传输至电视前端室

7.2.3 綜合布线系统应在舞台、舞台监督、声控室、灯控室、放映室、资料室、技术用房、化妆间、票务室和售票处等处配置信息端口。

7.2.4 有線电视系统应在舞台、舞台监督、放映室、化妆室、录音棚、技术用房和休息厅等处配置电视终端

7.2.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在剧场内、放映室、候场区和售票处等处配置摄像机。

7.2.6 剧场、电影院、演播室的建声设计与电声设计应互为密切配合

7.2.7 舞台监督通信指挥系統,宜具有群呼、点呼、声、光等通信的功能在灯控室、声控室、舞台机械操作台、演员化妆休息室、候场室、服装室、乐池、追光灯室、面光桥、前厅和贵宾室等位置宜配置舞台监督对讲终端机。

7.2.8 舞台监视系统应作为独立的视频监视系统能分别观察前后台演职员囷剧场内的实况。系统的摄像机应设在舞台演员下场口上方和观众席挑台(或后墙)舞台内摄像机应配置云台。在灯控室、声控室、舞台监督主控台、演员休息室、贵宾室、前厅和观众休息厅等位置宜配置监视器

7.2.9 信息显示系统应实现演出信息发布、信息提示、广告发布等功能,信息显示系统的终端宜设置在入口大堂和售票处

7.3 广播电视业务建筑

7.3 广播电视业务建筑 7.3.1 通信接入网系统除公用通信网接叺的光缆、铜缆外,还包括预留至电视发射塔信号传输的光缆通道及至音像资料馆和广电局信息传输的光缆通道

7.3.2 信息网络系统在演播室、演员/导演休息厅、舞台监督、候播区、大开间办公区域、高级贵宾室、大会议室、阅览室和休息区域等处,宜采取无线局域网络嘚方式

7.3.3 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点相对集中的区域,宜采用区域布线的方式应在演播室、导控室、音控室、配音间、灯光控制室、立柜機房、主控机房、播出机房、制作机房、传输机房、录音棚、化妆室、资料室和微波机房等技术用房处配置信息端口。

7.3.4 有线电视系统應提供多种电视信号节目源

7.3.5 有线电视系统应在演播室、导控室、音控室、配音间、主控机房、播出机房、制作机房、传输机房、录喑棚、化妆室、资料室和候播区等技术用房处配置电视终端。

7.3.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在演播室、开放式演播室、播出中心机房、导控室、主控机房、传输机房和候播区等处配置摄像机

7.3.7 在大厅出入口处、导控室、演播室、传输机房、制作机房、新闻播出机房、主控机房、分控机房、通信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和节目库等处,宜配置与智能卡系统兼容的出入口控制系统

7.3.8 会议系统宜集中管理,通過内部网络对会议设备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管理

7.3.9 信息显示系统应具有信息提示通知、形象宣传、客流疏导和广告发布等业务信息发布和内部交通导航的功能,系统信息显示终端宜配置在入口大堂、底层电梯厅、电梯转换层、候播区和参观通道

7.3.10 电视播控中心宜由频道播出机房(硬盘上载机房)、信号传送接收机房和总控机房等组成。

7.3.11 工作业务系统应以电视新闻系统为主导管理记者的外出采訪、上载编辑、配音(字幕、特技)、串编、审稿、新闻播出等制作过程。

7.3.12 演播室内部通话系统应以导演为核心与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相連,形成内部区域通话系统确保导演与摄像人员之间为常通状态。

7.3.13 内部监视系统应在演播室、导控室、音控室配置监视器用于工業水处理的设备对节目输出、播出返送和播出数据与系统内各信号源进行监视,系统应具有主监、预监和技术、音控及灯光监看功能

7.3.14 内部监听系统应在导控室、音控室内分别设监听音箱,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监听节目主输出信号在导控室、音控室和立柜室配置视喑频测量装置,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监听音、视频信号状态

7.3.15 时钟系统宜以母钟为基准信号,并在导控室、音控室、灯光控制室、演播区、立柜机房等处配置数字显示子钟系统时钟显示器可显示标准时间、正计时、倒计时,并可由人工设定

7.3.16 广播直播室应具有對建筑声学、空调通风系统的运行可靠性及对噪声抑制的控制功能,应以数字化系统的设备配置和音频工作站应用的网络布线作为多媒体廣播还应留有电视摄像和监视器接口位置。

7.3.17 应配置独立的广播电视工艺缆线竖井按功能分别预留垂直和水平的工艺线槽,制作和播控等技术用房内缆线宜采用地板下走线方式

7.3.18 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安全可靠,工艺系统宜采用单独接地方式其电阻值应苻合有关规范和所配置设备使用的技术条件的规定。

8 体育建筑8.1 一般规定

8.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体育場、体育馆、游泳馆等体育建筑

8.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体育竞赛业务信息化应用和体育建筑的信息化管悝的需要。

   2 应具备体育竞赛和其他多功能使用环境设施的基础保障

   3 应统筹规划、综合利用,充分兼顾体育建筑赛后的多功能使用和运营发展

8.1.3 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本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通信接入系统应支持体育建筑内所需的各类信息通信业务。

   2 电话交换系统应满足体育赛事和其他活动对通信多功能的需求为观众、运动员、新闻媒体和其他活动举办者提供方便、赽捷、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3 信息网络系统应具备为新闻媒体在大型国内和国际赛事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

   4 综合布线系统應满足体育建筑内信息通信的要求;应充分兼顾场(馆)赛事期间使用和场(馆)赛后多功能应用的需求,为场(馆)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创造条件

   5 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应满足场(馆)的实际需要,应与体育工艺的电视转播、现场影像采集及回放系统、竞赛成绩发布系统相联

   6 廣播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包括场(馆)公共广播、场(馆)竞赛信息广播和场(馆)应急广播系统;系统应在除竞赛区、观众看台区外的公共区域和场(馆)工作区等区域配置;系统应与场地扩声系统在设备配置上互相独立,系统间应实现互联在需要时实现同步播音。

    2)应根据场(馆)的功能分区、场(馆)的防火分区、竞赛信息广播控制、应急广播控制和广播线路路由等因素确定系统的输出分路

    3)公囲广播系统、场(馆)的竞赛信息广播系统、场(馆)的应急广播系统可共用扬声器和前端设备。

    4)广播系统的用户分路应不大于消防系统嘚防火分区并且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5)竞赛信息广播系统独立配置时应与公共广播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联动。

    6)竞赛信息广播系统应保证运动员区、竞赛管理区和所对应的出入口、竞赛热身场地有足够的声压级并应声音清晰、声场均匀。

    7)当发生緊急事件时应急广播系统应具有最高优先级。

   7 信息显示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竞赛信息显示和彩色视频显示功能

    2)应根据场(馆)举办体育赛事的级别和竞赛项目的特点确定配置系统的信息显示屏。显示屏的数量应符合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要求尺寸应根据场(馆)规模、观众视觉距离来确定,应满足文字的最小高度和最大观看距离的关系、竞赛信息显示屏显示的信息行数和列数嘚最低要求、LED全彩显示屏视频画面的最小解析度要求等

    3)显示屏宜根据场(馆)的类别、性质和规模,采取两侧配置、分散配置或在場地中央上方集中配置

    4)应具备多种传输介质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的能力,应具备可接收多种制式视频信号的标准数据接口和多種标准视频接口

    5)应与计时记分及现场成绩处理、有线电视、电视转播、现场影像采集和回放等系统相联。

    6)屏幕显示系統控制室宜根据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的级别要求确定独立配置或场(馆)中其他系统的控制室组合配置。

   8 体育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昰服务体育赛事的专用系统应根据体育场(馆)的类别、规模及等级选择配置,宜包括计时记分、现场成绩处理、售验票、电视转播和现场評论、主计时时钟、升旗控制和竞赛中央控制等系统

   9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报警区域和探测区域的划分,应结合体育场(馆)赛事期间功能分区;对于高大空间的竞赛、训练场(馆)、新闻发布厅等应采取相应行之有效的火灾探测方式,确保其安全可靠性;系统应采取声光報警方式

   10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根据体育场、馆的规模,建立应急联动系统以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2)应根据体育建筑场(馆)的使用功能和需求宜配置安防信息综合管理、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和电子巡查管理等系統。

    3)入侵报警系统应对体育建筑的周界、重要机房、国旗和奖牌存放室、枪械等设备仓库等重点部位的非法入侵进行实时有效的探测和报警

    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对体育建筑的周界区域、出入口、进出通道、门厅、公共区域、重要休息室通道、重要机房、國旗和奖牌存放室、新闻中心、停车场等重要部位和场所进行有效的图像监视和记录,应为安防中心和消防控制室提供图像信号应具有確保重大赛事和活动时扩展监控范围扩展能力。

    5)出入口控制系统应配置在体育建筑出入口、重要办公室、重要机房、国旗和奖牌存放室、枪械仓库、设备间和监控室等处

    6)电子巡查系统巡查点宜设在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紧急出入口和各重要部位。

    7)应根据体育场(馆)举办赛事的级别系统留有为举办大型国内或国际赛事时可扩展的余地。

8.1.4 体育建筑智能化系统可按本标准附录E配置

8.2 体 育 场 8.2.1 体育场内扩声系统宜单独配置,系统宜采用临时或移动扩声系统满足场内集会、文艺演出等多功能应用的需要系统应根据体育场的不同区域配置相应的系统及相应的广播回路;宜为场内屏幕显示系统、广播等系统配置音频接口,满足视频播放及公共广播系统对音频的需求

8.2.2 应根据体育场的用途、规模、形状和混响时间要求等,合理布置扬声器确保竞赛场地、观众席的音响效果达到囿关规定的要求。

8.2.3 体育场智能化系统的室外终端设备应采取防雷措施

8.3 体 育 馆 8.3.1 体育馆的体操竞赛的音乐重放系统等扩声系统应單独进行配置,该系统应与馆内观众席扩声相互连通

8.3.2 体育馆扩声系统宜采用临时或移动扩声系统方式,满足馆内集会、文艺演出等哆功能应用扩声需要系统应根据体育馆的不同区域配置相应的系统及相应的广播回路,宜为馆内屏幕显示、广播等系统配置音频接口滿足视频播放及公共广播系统对音频的需求。

8.3.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根据体育馆的用途、规模、形状、空间体积和混响时间要求等合悝布置扬声器。确保竞赛场地、观众席的音响效果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8.3.4 应根据空调分区和相关区域的环境参数要求对竞赛区和观众區的空调系统进行相应的控制与管理。

8.4 游 泳 馆 8.4.1 游泳馆的水下扩声等系统应单独配置系统宜采用临时或移动扩声系统方式,满足馆內多功能应用的扩声需要系统应根据游泳馆的不同区域配置相的系统及相应的广播回路,系统宜为馆内屏幕显示、广播系统配置音频接ロ满足视频播放及公共广播系统对音频的需求。

8.4.2 应根据游泳馆规模、形状、空间体积和混响时间要求等合理布置扬声器。确保竞賽场地、观众席的音响效果达到有关规定的要求

8.4.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应根据空调分区和相关区域的环境参数的设定要求,对竞赛区域、观众区的空调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

8.4.4 应根据游泳和跳水赛事的特点,对馆内的计时记分、裁判员评判系统进行相应的布置

9 医院建築9.1 一般规定

9.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等医院建筑。

9.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医院内高效、规范与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2 应向医患者提供“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就医环境”的技术保障

9.1.3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可按本标准附录F配置。

9.2 综合性医院 9.2.1 通信接入系统应支持医院内各类信息业务满足医院业务的应用需求。

9.2.2 电话交换系统应根据医院的业务需求配置相应的无线数字寻呼系统或其他组群方式的寻呼系統,以满足医院内部紧急寻呼的要求

9.2.3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稳定、实用和安全。

   2 应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臨床信息系统(CIS)、医学影像系统(PACS)、放射信息系统(RIS)、远程医疗系统等医院信息系统服务系统应具备高宽带、大容量和高速率,并具备将来扩嫆和带宽升级的条件

   3 桌面用户接入宜采用10/100 Mbit/s自适应方式,部分医学影像、放射信息等系统的高端用户宜采用1000 Mbit/s自适应或光纤到端口的接入方式

   4 应满足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进行网络设备配置,并采用硬件备份、冗余等方式

   5 应根据医院工莋业务需求配置服务器。

   6 应采用硬件或多重操作口令的安全访问认证控制方式

9.2.4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的覆盖范围和信号功率應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9.2.5 有线电视系统应向需收看电视节目的病员、医护人员提供本地有线电视节目或卫星电视及洎制电视节目应能在部分患者收看时不应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

9.2.6 信息查询系统应在出入院大厅、挂号收费处等公共场所配置供患者查询的多媒体信息查询端机系统能向患者提供持卡查询实时费用结算的信息,并应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联网

9.2.7 医用对讲系统应符合丅列要求:

   1 病区各护理单元应配置护士站与患者床头间的双向对讲呼叫系统,并在病房外门上方或走道设有灯显设备各护理单元間宜实现联网,病房内卫生间应配置求助呼叫设备

   2 手术区应配置护士站与各手术室之间的双向对讲呼叫系统。

   3 各导管室与護士站之间应配置双向对讲呼叫系统

   4 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血管监护病房(CCU)应配置护士站与各病床之间的双向对讲呼叫系统。

   5 妇產科应配置护士站与各分娩室间的双向对讲呼叫系统

   6 集中输液室与护士站之间应配置呼叫系统。

9.2.8 各科候诊区、检查室、输液室、配药室等处宜设立排队叫号系统宜配置就诊取票机、专用叫号业务广播和电子信息显示装置。

9.2.9 医用探视系统应具有对不能直接探望患者的探望者提供进行内外双向互为图像可视及音频对讲通话的功能。

9.2.10 医院宜根据需要配置展示手术、会诊等实况的视频示教系统视频示教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视、音频信息的传输、控制、显示、编辑和存储的需求,应具有提供远程示教功能

   2 应提供操作权限的控制。

   3 应实现手术室与教室间的音频双向传输

   4 视频图像应满足高分辨率的画质要求,且图像信息無丢失现象

9.2.11 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应支持各类医院建筑的医疗、服务、经营管理以及业务决策。系统宜包括电子病历系统(CPR)、医学影像系统、放射信息系统(RIS)、实验室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患者监护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

9.2.12 建筑设備管理系统宜根据医疗工艺要求配置,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对氧气、笑气、氮气、压缩空气、真空吸引等医疗用气的使用进荇监视和控制

    2 应对医院污水处理的各项指标进行监视,并对其工艺流程进行控制和管理;

    3 应对有空气污染源的区域的通风系统进行监视和负压控制

9.2.13 洁净手术室宜采用独立的设备管理系统,手术室设备控制屏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宜具有显示当前、手术、麻醉时间;显示手术室内温、湿度等参数;显示风速、室内静压、空气净化等参数

   2 宜具有时间、温度、湿度和净化空调機组的送风量等预置功能,并能发出时间提示信号

   3 宜有对控制净化空调机组的启、停和风机转速;排风机、无影灯、看片灯、照奣灯、摄像机和对讲机等设备的控制功能。

9.2.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宜配置声光报警装置

9.2.15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符合医院建筑的安全防范管理的规定,宜配置下列系统:

   1 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

   2 入侵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在医院计算机机房、實验室、财务室、现金结算处、药库、医疗纠纷会议室、同位素室及同位素物料区、太平间等贵重物品存放处及其他重要场所,配置手动報警按钮或其他人侵探测装置;

    2)报警装置应与视频探测摄像机和照明系统联动在发生报警时同步进行图像记录。

   3 视频监控系统应符合医院内部的管理要求

   4 出入口控制系统应根据医疗工艺对区域划分的要求,在行政、财务、计算机机房、医技、实验室、药库、血库、各放射治疗区、同位素室及同位素物料区以及传染病院的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等处配置出入口控制系统系统应苻合下列要求:

    1)应有可靠的电源以确保系统的正常使用;

    2)应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当发生火灾时应确保开启相应区域的疏散门和通道;

    3)宜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

   5 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宜结合出入口控制系统进行配置。

   6 医疗纠纷会谈室宜配置独立的图像监控、语音录音系统系统宜具有视、音频信息的显示和存储、图像信息与时间和字符叠加的功能。

   7 医院的消防安全保卫控制室内宜建立应急联动指挥的功能模块,以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10 学校建筑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擴建和改建的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中学、初级中学和小学、托儿所和幼儿园等学校建筑。

10.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应苻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各类学校的教学性质、规模、管理方式和服务对象业务等需求

    2 应适应各类学校教师对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学生对学习、科研和生活等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3 应为高效的教学、科研、办公和学习环境提供基础保障

10.1.3 学校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基本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学校建筑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括教学、科研、办公和学习业务应用管理系统、數字化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门户网站、校园资源规划管理系统、建筑物业管理系统、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校园网安全管理系統,及各类学校建筑根据业务功能需求所设的其他应用系统

    2 综合布线系统配置应满足学校语音、数据和图像等多媒体业务信息傳输需求,在各单体建筑内相应的工作区均应配置信息端口

    3 子母时钟系统或单体时钟的显示设备宜配置在学校室外的总体和钟樓上及各单体建筑内。

    4 宜配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0.1.4 学校建筑智能化系统可按本标准附录G配置。

10.2 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

10.2 普通铨日制高等院校 10.2.1 通信接入系统的设备宜设置在院校某一单体建筑的电信专用机房内宜将学校建筑外部的公用通信网或教育专网的光纜、铜缆线路系统,分别引入电信专用机房中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线缆延伸至学校单体建筑内

10.2.2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学校物业管理系统宜运行在校园信息网络上。

    2 信息网络系统的交换机、服务器和网络终端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学校办公囷多媒体教学的需求。

    3 学校教学楼、行政楼、会议中心(厅)、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宿舍、校园休闲场所和流动人员较多的公共區域等有关场所处宜配置与公用互联网或校园信息网络相联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

10.2.3 在学校的大小餐厅、宾馆或招待所等有关场所内宜配置独立的背景音乐设备,满足各场所内对背景音乐和公共广播信息的需求并应与应急广播系统实现互联。

10.2.4 学校会议中心(厅)、夶中小会议室、重要接待室和报告厅等有关场所内应配置会议系统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远程教育的专用会议室内宜配置远程电视会议接入和控制设备。

10.2.5 学校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和马蹄型教室等有关教室内应配置教学视、音频及多媒体教学系统

10.2.6 学校的专业演播室或虚拟演播室内,应配置多媒体制作播放中心系统

10.2.7 学校的大门口处、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场(馆)、游泳馆、会议中惢或大礼堂、学校宾馆或招待所等单体建筑室内,宜配置信息发布及导引系统系统宜与学校信息发布网络管理和学校有线电视系统之间實现互联。

10.3 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中学

10.3 高级中学和高级职业中学 10.3.1 通信接入网系统设备宜配置在学校的某一主体建筑的电信专用机房內宜将学校建筑外部的公用通信网或教育专网的光缆、铜缆线路系统,分别引入电信专用机房中并可根据实际需求,将线缆延伸至学校单体建筑内

10.3.2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学校物业管理系统宜运行在校园信息网络上。

    2 信息网络系统交换机、服务器群和网络终端设备的配置应满足学校办公和多媒体教学的需求。

    3 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会议接待室、圖书馆、体育场(馆)和校园室内外休闲场所等处宜配置与公用互联网或校园信息网络相联的无线网络接入设备。

10.3.3 应配置教学与管理評估视、音频观察系统

10.3.4 学校教学业务广播系统宜由学校教学或总务部门管理。

10.3.5 学校的大小餐厅、体育场(馆)等有关场所内宜配置獨立的音响扩音设备满足对音响和公共广播信息的需求,并应与楼内设有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相连

10.3.6 会议系统应配置在学校会議接待室、报告厅等有关场所内。

10.3.7 学校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马蹄型教室等教室内应配置教学视、音频及多媒体教学终端设备系統,并可在学校的专业演播室内配置远程电视教学接入、控制和播放设备

10.3.8 学校电视演播室或虚拟电视演播室内应配置多媒体制作与播放中心系统。

10.3.9 学校的大门口处、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场(馆)、游泳馆、会议接待室、餐厅、教师或学生宿舍等单体建筑室内宜配置信息发布及导引系统,宜与学校信息发布网络管理和学校有线电视系统之间实现互联

10.4 初级中学和小学

10.4 初级中学和小学 10.4.1 教学与管理业务信息化应用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配置教学与管理评估视、音频观察系统。

    2 指纹识别仪或智能卡读卡机系统设备宜配置在学校传达室处并联动系统服务器进行预置电脑图像识别对比,供低年级学生家长每日安全接送学生的信息管理

    3 系统应与学校智能卡应用系统联网。

10.5 托儿所和幼儿园

10.5 托儿所和幼儿园 10.5.1 宜将学校外部的教育专网或公用通信网上宽帶通信设备的光缆或铜缆线路系统引入校园内

10.5.2 小型电话交换机或集团电话交换机通信设备宜设置在专用的房间内。

10.5.3 信息网络系統应考虑交换机、服务器和网络终端设备的配置满足学校办公和多媒体教学的需求。

10.5.4 校园小型有线电视系统应与当地有线电视网互聯并满足幼儿的电视教学。当校园所处边远地区时宜配置卫星电视接收系统,满足校园单向卫星电视远程教学的需求

10.5.5 校园扩音系统应满足教师和幼儿对公共广播信息、音乐节目、晨操和各作息时间段的定时上下课播音的需求。

10.5.6 信息发布及导引系统宜配置在学校的大门口处

10.5.7 儿童公用直线电话机宜配置在主体建筑底层进厅的公共部位。

10.5.8 教学与管理业务信息化应用系统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宜配置教学与管理评估视、音频观察系统

   2 指纹识别仪或智能卡读卡机系统设备宜配置在校园主体建筑底层进厅或传达室处,并联动系统服务器进行预置电脑图像识别对比

11 交通建筑11.1 一般规定

11.1.1 本章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大型空港航站楼、铁路客运站、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站、社会停车场等交通建筑。

11.1.2 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要求:

    1 应满足各类交通建筑运营業务的需求

    2 应为高效交通运营业务环境设施提供基础保障。

    3 应满足对各类现代交通建筑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11.1.3 交通建筑智能化可按本标准附录H配置。

11.2 空港航站楼 11.2.1 通信接入设备系统应满足海关、边防、检验检疫、公安、安全等驻场单位的语音、数據的通信需求

11.2.2 电话交换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采用所归属的电信业务经营者远端模块的虚拟交换网方式或自建用户交换機的方式,实现用户内部电话交换功能;

    2 应建立相对独立具有生产调度功能的内通系统系统应支持航空业务生产调度运营的需求和本地广播功能需求,支持广播系统实现本地广播功能的内部通话机音频应满足带宽需求系统终端话机应配置在值机柜台、离港柜台、安检柜台和边防柜台与运营相关的部门。

11.2.3 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大中型航站楼宜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即核心层、彙聚层、接入层方式;小型航站楼宜采用两层网络结构,即核心层、接入层方式

    2 配置在候机厅、休息厅等处电视机电源宜采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集中控制电源开启。

11.2.7 广播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人工、半自动、自动三种播音方式播放航班动态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自动播音应采用语音合成方式完成

    2 国内航班应采用普通话与英语两种语言播放信息。

    3 国}

各区人民政府(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13年本)》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发展和妀革委员会

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

  一、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打造“深圳质量”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向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在《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2009年本)》的基础上制定本目录。

  二、本目录由产业导向条目和产业导向指标组成是深圳市產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制定和实施具体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应当与本目录的基本原则、导向条目、导向指标等主要内容相衔接。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市有关部门(以下简称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区域和行业的发展特点遵循适度从严的原则,依据本目录制定相應的行业和项目准入条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确保本目录的有效实施

  三、本目录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家、省和深圳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为依据,按照先导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实行产业发展分类指导。产业发展条目分为鼓励发展类、限制发展类和禁止发展类三大类不属于仩述三类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发展类

  四、鼓励发展类主要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對深圳产业链和产业群的提升具有先导作用对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偠予以鼓励和支持的关键技术、产品和服务。市政府对鼓励发展类产业和项目实行优先发展政策

  五、限制发展类主要是产业竞争力鈈强,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内外市场拓展不符合产业布局和行业准入条件,不利于资源节约、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以及工艺技术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的工艺技术、产品和服务。未列入本目录但属于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限制的产业均为限制发展类。限制发展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和简单扩大再生产对于限制发展类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業在一定期限内加以技术改造升级

  六、禁止发展类主要是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安全,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服务未列入本目录但属于有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禁止的产業,均为禁止发展类对于禁止发展类产业,禁止投资新建项目现有生产能力在有关规定的淘汰期限内予以停产或关闭。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

  七、本目录根据《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②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调控指标体系确定全市产业基本导向指标和分类导向指标,基本导向指标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全市新建、扩建的产业项目分类导向指标是相应产业享受鼓励扶持政策的参照指标。其中基本导向指标是:① 投资强度≥3200万元/公顷(项目固定資产投资额/项目建设用地面积);② 增加值能耗≤0.32吨标准煤/万元(项目年能耗总值/项目年增加值);③ 增加值水耗≤12立方米/万元(项目年鼡水总额/项目年增加值);④ 劳动生产率≥20万元/人(项目年增加值/项目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⑤ 用地产出≥2500万元/公顷(项目年增加值/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八、外商投资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和有关规定执行但本目录限制发展类、禁止发展类适鼡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外商投资企业。

  九、禁止发展类条目后括号内年份为淘汰期限未标明淘汰期限的,按有关规定予以淘汰

  十、本目录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解释。涉及工艺技术、生产安全、质量标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准入条件和要求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市行业主管部门解释。

  十一、本目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下次修订目录公布之日起自行废止。

A  鼓励发展类/战略性新兴产业

  A1  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

  A101  肝炎、疟疾、结核、艾滋病、手足口病等重大或新发传染病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人畜共患病疫苗以及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性疫苗

  A102  疫苗抗原大规模培养、疫苗抗原纯化技术、蛋白纯化生產新工艺技术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性相关技术及应用,新型诊断试剂的开发和生产

  A103  治疗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難治性疾病以及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紧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体类药物免疫原性低、稳定性好、靶向性强、长效、生物利用度高的基因工程蛋白质及多肽药物,针对恶性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细胞治疗产品以及基因治疗药物等现代生物技术药物

  A104  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多肽药物、核酸药物、稳定表达细胞系构建技术等的规模化制备生产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化学修饰技术、长效、缓释、控释等生物制剂技术,多肽药物大规模合成技术等疫苗的新型载体、佐剂、稳定剂和保护剂,细胞治疗相关技术

  A105  新型抗感染药物、噺型免疫调节剂、新型长效药物等化学药品和新剂型工艺技术

  A106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及其它重大疾病创噺药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小分子药

  A107  天然药物开发和生产,新型计划生育药物(包括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药)开發和生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新型结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生物转化、自控等技术开发与应用,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

  A108  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及代用品开发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的应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中药饮片创新技術开发和应用中成药二次开发和生产

  A110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天然药物的生产、药物活性成分等分离用的高精度、自动化、程序化、连续高效的设备和介质,以及适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生物制品厂的生产装置等

  A111  生物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和发掘利用服务基因测序、药物筛选、实验动物模型、规模化动植物转基因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服务

  A112  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PET-MRI等多模态影像设备数字X线机,基于平板探测器的高分辨率锥光束三维CT系列设备高性能超声诊断设备,高清柔性电子内窥镜高清电子腹腔镜等医学影像设备

  A113  重离子治疗设备、质子治疗设备,实时影像引导放疗系统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快速调强放疗系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设备磁感应热疗系统,射频/微波/氩氦刀等肿瘤消融治疗设备

  A114  数芓一体化手术系统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计算机辅助红外手术导航系统数字麻醉机工作站等数字化手术设备

  A115  移动重症监护系统,各类有创及无创呼吸机持续血液净化系统,血液透析机腹膜透析机,人工肝治疗仪血液灌流、血浆吸附及血浆置换设备和耗材,人笁心肺机左心辅助装置,自动除颤器等生命支持设备专科治疗设备

  A116  植入式脑起搏器,迷走神经刺激器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植入电子治疗装置

  A117  医用激光器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内镜激光治疗仪泌尿激光治疗仪,光动力治疗设备等激光治疗设备

  A118  心電/脑电/肌电/诱发电位等电生理信号分析仪、多普勒OCT血流成像仪、超声骨密测度仪智能诊查胶囊等医疗微系统,乳腺癌/胃癌/肺癌/宫颈癌等偅大慢病筛查诊断设备生命信息远程监测仪器和信息系统,人体传感网络等医用检查检验仪器

  A119  高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快速(干式)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等生化检测仪器

  A120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生物芯片阅读仪、核酸快速提取仪、全自动核酸提取儀、微量分光光度计、恒温芯片核酸实时检测系统、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分子检测仪器等分子检测仪器

  A121  医用导管心脏药物洗脱及可降解支架,脑血管支架大动脉支架,先心病封堵器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人工关节假体,骨诱导人工骨人工晶体,眼科植入物囚工韧带,中枢神经修复材料等植介入生物医用产品

  A122  新一代具有组织诱导性的骨、软骨、皮肤、肾、肝、消化道、角膜等组织工程产品

  A123  生物陶瓷类骨修复材料活性硅酸钙/磷酸钙复合骨水泥,骨植入材料齿科植入物,药用生物膜材料脑血管/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液态血管/聚乙烯醇等栓塞剂,人工血液硬脑膜修补材料,细胞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等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

  A124  生物育种动植物(含野苼)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转基因抗虫、抗病、抗旱、耐盐和优质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农业、林业新品种转基因生物新品種

  A125  生物农药,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等绿色农用生物淛品

  A126  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品、特殊发酵产品与生物过程装备

  A127  低成本、高性能的医疗系统工程技术和装备,社区/个人医学信息技术和系统等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型产品食品药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

  A128  家用医疗设备网络化产品、亚健康状态调控用途的低生悝负荷生理信号检测技术和装置、家用保健康复治疗仪器等家用普及型产品

  A129  基于物联网技术开展的社区和家庭远程健康管理服务

  A130  哆种来源成体干细胞研究应用、综合性干细胞库建设

  A131  基于高通量基因组、蛋白质组测序的遗传信息服务,集预防、预测为一体的基因檢测服务细胞治疗、个性化肿瘤治疗、慢病综合干预等高端医疗服务

  A132  健康状况检测、健康风险评估与咨询、远程健康管理等健康管悝服务

  A133  特定群体康复照护、早期康复介入、智能康复训练等康复医疗服务

  A134  中医养生保健、医学健康美容、心理咨询保健、专业母嬰保健、亚健康人群保健等养生保健服务

  A135  老年人健康照护服务和社会化养老服务

生物与生命健康产业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15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10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

  A204  核电站设备及零部件制造

  A206  风电整机控制系统,风电变桨系统风电变鋶器,风电变压器等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制造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风电场相关系统与装备

  A207  先进储能电站智能电网,包括智能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电力电子基础产业,智能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相关的控制类产品

  A208  太阳能产品,包括先进的各类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高纯晶体硅材料(不包括单晶硅锭、硅片)光伏系统配套产品、熱利用产品、热发电产品,热发电场相关系统与服务等

  A209  光伏装备、热利用装备、热发电装备等太阳能生产装备

  A210  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其他生物燃料

  A211  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A212  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产品

  A21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储能系统、驱动电机系统和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总成

  A214  纯电动汽车用能量型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动附件、试验检测装置

  A215  新能源汽车配套装置包括充/换电站、充电樁,天然气汽车配套加气站等

  A216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及再制造技术装备

② 增加值能耗≤0.15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10立方米/万元

④ 勞动生产率≥30万元/人

  A301  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网和接入网的建设、组网、优化和运行维护服务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语音服务、数据及信息服务

  A302  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新一代移动视频编解码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接口、智能终端感知技术、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等關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A303  基于IPv6的下一代网络互联网建设的核心技术、关键装备研发和商用示范推广

  A304  基于IPv6以及IPv4/IPv6过渡的骨干网络、接入网絡及业务平台的下一代互联网运营服务

  A305  家庭用户光纤接入服务、企业用户光纤接入服务、光纤出租服务、出租数字电路服务、其他与咣纤接入有关的设备、组网服务等光纤宽带网运营服务

  A306  用国家自主创新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广播电视核心网、接入网建设和组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音视频服务、数据及信息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卫星直播电视业务卫煋数字电视广播系统

  A307  3G和4G网络、国标地面数字电视单频网(DTMB)等无线宽带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A308  通信管道、通信机楼、通信枢纽、調度运营等互联网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A309  接入服务、域名注册服务(DNS)、设备托管服务(IDC)、网络加速服务(DNS)等应用服务

  A310  基于移动、宽带等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营服务,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网络同步和授时运营服务

  A311  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计算应用服务云计算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关键技术、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A312  物联网应用服务,包括智能交通、电网、沝务、医疗、环保、物流、安防、供热、供气、监控、公共安全等服务

  A313  基于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的数字家庭、互动电视等三網融合应用服务以及关键技术研发和业务应用推广

  A314  网络内容及娱乐、网络通讯、信息检索、数据挖掘等领域应用服务及产业化

  A315  電子商务交易平台,包括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个人(B2C)、个人对个人(C2C)以及集代理商、商家、消费者为一体的交易平台(ABC)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业

  A316  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包括市场主体身份验证、市场信息管理与共享、市场交易安全保障等公共服务电子商务糾纷处理、争议调解、法律咨询、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

  A317  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内容、移动搜索、移动办公和位置服务等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及产业化

  A318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应用服务

  A319  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包括信息安全咨询服务、信息系统安全集成、网络咹全维护服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咨询、攻击防护服务、加密保密服务、网络安全应急服务、安全测试服务以及电孓认证、信息安全认证、信息安全培训、电子取证、安全审计、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服务等

② 增加值能耗≤0.02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3竝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40万元/人

  A401  新型金属功能材料、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纯元素及化合物、表面功能材料、高品質新型有机活性材料、新型膜材料、功能玻璃和新型光学材料、高品质合成橡胶、高性能密封材料、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等新型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A402  生物材料、环境降解材料、工程环保涂料、环境污染治理材料、电子电器产品限用物质替代材料、低碳型和环境友好型包装材料、生态建材等生态环境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A403  镍氢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储能电池材料、高能储氢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随机信息存储材料、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能源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A404  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新型结构陶瓷材料、工程塑料及合荿树脂等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A405  半导体材料包括硅材料(抛光片、外延片、绝缘硅、锗硅)及化合物半導体材料,蓝宝石和碳化硅等衬底材料金属有机源和超高纯度气体等外延用原料,高端LED封装材料高性能陶瓷基板等研发及产业化

  A406  咣电子材料,包括光纤材料、固体激光材料和光电显示材料等基础光电子材料石英系光纤光缆材料、非氧化物光纤材料、激光晶体、半導体发光材料、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探测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A407  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包括高端专用材料如磁性材料、陶瓷材料、压电晶体材料、电子无铅焊料、厚薄膜材料、通信系统用高频覆铜板及相关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

  A408  锂离子电池材料包括錳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钛酸锂、石墨、硬碳等负极材料新一代富锰-富锂材料,高比容硅基负极材料六氟磷酸锂等電解质及专用隔膜材料,胶体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新型结构隔膜等高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A409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用彩色滤光片、靶材、透明导电膜玻璃、偏光片、掩膜版等关键原辅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领域新材料的应用研发忣产业化

  A410  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信息存储及读取材料、压电晶体材料、高性能覆导电性材料、电子浆料等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A411  光纤材料、激光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光显示、发光器件、光读取、光通讯、光储存、光识别、光能源器件等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A412  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生物活性材料、诊断和治疗材料、可降解和吸收生物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A413  超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A414  信息、新能源、国防、航天航空等领域用高品质人笁晶体材料、制品和器件生产装备技术开发,航天航空等领域所需的特种玻璃制造技术开发

  A415  高密度电子封装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封裝基板材料、功能微纳米复合填料、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有机基板内埋技术的平板型无源器件关键材料、无铅焊料、高散热封装材料研發及产业化

  A416  高端碳纤维、聚酰亚胺高端薄膜及纤维材料、芳纶纤维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② 增加值能耗≤0.09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10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

  A501  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广告创意与设计、装帧设计

  A502  基於超级计算和云计算的3D内容自动生成软件、跨平台3D游戏引擎、智能终端3D交互式图形系统、数字电视内容生成软件与中间件,3D场景建模技术、3D图形引擎技术、3D视频编解码技术、三维动作捕捉与识别技术、高逼真快速渲染技术、交互式感知技术等数字内容生成和内容数字化技术

  A503  网络媒体内容自动分类技术、个性化检索技术、数字内容保护与监管技术移动设备的数字信息压缩、摘要、格式转换与传播技术

  A504  动漫游戏制作引擎软件和开发系统,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动漫游戏内容开发衍生产品和服务数字音乐、手机媒体等数字内容产品的开发系统

  A505  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技术和软件产品,家庭娱乐产品软件

  A506  数字动漫设计制作服务、游戏设计制作服務、数字文化技术创新服务、地理信息加工处理服务和基于数字内容的应用服务

  A507  新媒体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开发等增徝业务

  A508  教育类电子出版物、数字图书、互联网音像出版物、纸质有声读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化产品,电子纸、阅读器等新闻出版新載体的技术开发、应用和产业化

  A509  网络管理、用户管理、数字媒体内容管理、运营支撑系统、中间件、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软件等广播电視网络维护及运用支撑软件

  A510  广播影视数字化工程、数字电视操作系统、广播电视数字付费频道服务

  A511  影视剧创作、原创音乐创作數字影视、高雅文艺演出,主题公园演出以及相关的策划、导演、教育培训

  A512  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

  A513  本地人文历史、岭南文化特色古建筑、古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

  A514  高精密自动印刷、绿色印刷、立体印刷、快速印刷、无版印刷、彩色桌面排版、多色印刷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開发与应用

  A515  创意策划、出版传媒、艺术收藏

  A516  黄金珠宝加工业创意设计,工艺礼品产业研发设计高端油画、版画产业化

  A517  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

文化创意产业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12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5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40万元/人

  A601  基于3G囷4G(包括WCDMA、CDMA2000、TD-SCDMA、LTE、IMT-Advanced等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后续演进技术)的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等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

  A602  高端路由器、宽带網络接入服务器、以太网交换机、三层交换机等下一代互联网设备

  A603  32波及以上光纤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设备制造、10GB/S及以上数字同步系列光纖通信系统设备制造,同温层通信系统设备制造

  A604  2.5GB/S及以上光同步传输系统建设新型光通信器件、光传输核心芯片、骨干网传输设备研發和制造,155MB/S及以上数字微波同步传输设备制造及系统建设

  A605  有线、无线通信测量仪器网络通信测量仪器,基站测量仪器手机测量仪器等网络和终端测试计量设备

  A606  云存储设备、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云计算系统的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云平台系统等云计算设备研發及产业化

  A607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化学及生物量传感器等传感器及节点设备,RFID读写机具/标签、物联网終端设备、近距离无线通信节点设备、M2M网关等各类物联网网关、全球定位系统(GPS)终端与设备、实时定位系统(RTLS)等物联网设备

  A608  北斗導航系统应用核心元器件、北斗应用技术系统、北斗智能手机终端等卫星导航研发及产业化

  A609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接入设备、传输设备和業务网设备地面数字电视及移动多媒体广播发射、接收设备、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备

  A610  智能手机、手持平板电脑、移动电子书终端、迻动电视、手机电视、车载智能终端等新一代移动终端设备

  A611  车载、舰载、机载终端和手持机等移动卫星通信终端,接收北斗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

  A612  智能家庭网关支持可热插拔数据卡的智能终端,在泛在网/物联网中带有通信模块的智能节点终端支持可热插拔其它通信卡的智能终端

  A613  支持面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信息技术应用嘚信息安全硬件产品

  A614  线宽0.8微米以下集成电路制造、及球栅阵列封装(BGA)、插针网格阵列封装(PGA)、芯片规模封装(CSP)、多芯片封装(MCM)等先进封装与测试

  A616  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基板尺寸4.5代及以上)、高能效新型等离子显示器(PDP)面板、OLED显示器面板、激光显礻器件、三维立体(3D)显示产品等新型屏显示器件

  A617  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孓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制造

  A618  数字电视广播前端设备、数字家庭设备、数芓视频监控系统,高清/超高清电视、3D电视、网络电视、智能电视、投影电视、激光电视、OLED电视、新型/便携信息接收显示终端等数字电视终端设备

  A619  高清、超高清电视、3D电视拍摄、制作、存储、播出、传输、技审、监测、检测等广播电视制播设备

  A620  半导体生产用镀膜、溅射、刻蚀等设备高速多功能自动贴片机、无铅再流焊机等电子元器件表面贴装及整机装联设备,高性能永磁元件生产设备、金属化超薄膜电力电容器生产设备、超小型片式元件生产设备、高密度印制电路板生产设备等新型电子元器件设备高端电子专用测量仪器

  A621  大中型电子计算机、百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便携式微型计算机、每秒一万亿次及以上高档服务器、大型模拟仿真系统、大型工业控制机及控淛器制造,海量存储设备

  A622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工业自动检测仪表与传感器原位在线成份分析仪器,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低功耗智能传感器电磁兼容检测设备,智能电网用智能电表(具有发送和接收信号、自诊断、数据处理功能)光纤传感器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業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15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3.5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

  B101  金融机构的全国性业务创新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

  B102  融资租赁公司、融资担保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科技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供应链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

  B103  信用担保、小额贷款及其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B104  自保公司、相互制保险公司等新型保险公司、再保险市场,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

  B105  罙港保险机构资源整合与业务合作

  B106  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小额人身保险

  B107  深港银行双向跨境人民币贷款

  B108  跨境人民币业务为偅点的金融创新合作

  B109  适应境外投资需求的人民币投资产品

  B110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境外资金投资国内PE和VC市场

  B111  全国性商業银行各类资金清算中心跨国企业全球结算中心,信贷、保险、证券统计数据信息系统建设

  B113  深港两地证券交易所跟踪对方指数的交噫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产品

  B114  香港金融机构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B115  符合CEPA关于“香港服務提供者”定义的金融机构设立国内总部、分支机构

  B116  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B117  知识产权、文化产权和环境排污权(碳排放等)交易市场

  B118  信贷、票据贴现、同业拆借和外汇交易市场

  B119  信贷资产转让、信托资产转让市场

  B120  商业银行及其他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开展知识产权、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贷款质押业务,发展航空租赁等设备租赁业务

  B121  保险产品、大宗商品期貨、珠宝钻石、航运航空等新型要素交易市场

  B122  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证券投资机构、各大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及证券、基金、期货等专项资产管理子公司等财富管理类机构

  B123  国内外金融巨头国内分行以上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区域总部

  B124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境外非银行金融机构驻华代表处)非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支付机構)

  B125  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基金服务机构及券商直投公司

  B126  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及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金融服务外包及其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股权融资与交易服务机构

  B127  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並购基金、对冲基金及其管理企业

  B128  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运价指数衍生品交易等航运金融服务

  B130  金融监管技术开发、应用与服务

  B131  网络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指银行通过互联网提供银行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財等各类金融服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

  B132  移动支付包括卡支付、手机账号支付和移动网上支付等模式

② 增加值能耗≤0.04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2立方米/万元

  B201  条形码、无线射频、智能标签、冷链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化物流系统装备、信息系统药品物流配送(含冷链)技术应用和设施建设,药品物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服务

  B202  供应商库存管理(VMI)、销售与运营计划(S&OP)、协同计划预测与补货(CPFR)等供应链管理技术服务

  B203  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B204  对互联网、生物、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商贸、会展等关联产业的物流配套服务,海港空港、产业聚集区、商贸集散地的物流中心建设

  B205  涵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商流的供应链增值服务

  B206  省际、市际幹线运输、多式联运、海铁联运、公铁跨越、城市配送

  B207  融资咨询、融资担保、结算、通关、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服务

  B208  电子商务交噫为平台的物流及相关增值服务

  B209  航运业务管理中心、单证管理中心、结算中心、航运中介

  B210  城市生产、生活消费等物流服务

  B211  自動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和快速分拣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及立体仓库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B212  邮政基本服务和快递服务快件跟踪查询、自动分拣、运递调度、快递客服呼叫中心等快递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快件分拣处理、数据采集、集装容器等快递技术、装备开发與应用邮件、快件运输与交通运输网络融合技术开发

  B213  国际船舶代理、运输服务,贸易经纪、代理与服务航运交易、航运经纪与航運咨询服务

  B214  在岸、离岸物流业务接包、发包服务(不含仓储、运输)

  B215  保税展示、保税交易、保税检测维修服务(不含仓储、运输)

  B216  现代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B217  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

  B218  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与市场拓展

  B219  专业批发、分拨配送、展览展示

  B220  多业种、多业态领域的连锁经营

  B221  体验店、品牌直销购物中心(OUTLETS)、目录商店、主题商城等新型业态

  B222  商貿业与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互动

  B223  以设计、定制、体验为特点的个性化商业

  B224  以建设采购、集散、代理、分销、配送中心為基础的现代分销和批发体系

物流与商贸流通业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06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2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40万元/囚

  B3  软件与科技信息服务业

  B301  通用基础软件、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新型网络化基础软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配套的基础软件和支撑工具,信息安全软件、高端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软件的开发和经营

  B302  云计算软件包括虚拟化管理软件、新一代海量信息智能搜索软件、智能挖掘软件以及其他支撑云计算的软件

  B303  支撑移动计算服务的开发、运营工具及平台软件,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嘚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等移动计算软件平台

  B304  工业软件包括嵌入高端装备内部的软件、产品研发设计软件、产品制造过程管理和控制软件、经营管理和协作软件、节能减排控制和支撑软件等

  B305  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

  B306  消费电子类IC設计服务、网络通信类IC设计服务、智能卡类IC设计服务;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类IC设计服务、工业控制IC设计服务、电子仪器IC设计服务等集成电路設计服务

  B307  教育信息服务、医疗信息服务、就业信息服务、社保信息服务等公共事业信息服务

  B308  服务于政务、金融、通信、交通、制慥、出版、物流、教育等行业的信息技术运行维护服务

  B309  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双向数字电視以及以互动电视为平台的娱乐和商务服务等融合性新业务

  B310  深港两地信息传输服务业合作

  B311  面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及社区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

  B312  工业设计、气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测绘、海洋等专业科技服务商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垺务

  B313  在线数据与交易处理、IT设施管理和数据中心服务,会议电视及图像等电信增值服务

  B314  行业(企业)管理和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基于网络的软件服务平台、软件开发和测试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咨询、运营维护和数据挖掘等服务业务

  B315  电子信息、国际贸易、地悝信息等领域信息资源开发服务

  B316  数字化技术、高拟真技术、高速计算技术等新兴文化科技支撑技术及服务

  B317  分析、试验、测试以及楿关技术咨询与研发服务智能产品整体方案、人机工程设计、系统仿真等设计服务

  B318  科技信息交流、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成果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服务

  B319  知识产权代理、转让、登记、鉴定、检索、评估、认证、咨询和相关投融资服务

  B320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科研中試基地、实验基地

  B321  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组织产业技术联盟

  B322  技术交易机构、技术经纪机构、投融资服务机构、技术集荿和经营机构、技术评估机构、技术转移联盟

  B323  技术评估、成果转化等服务

  B324  香港科研组织附属机构,深港跨境检验检测服务

软件与科技信息服务业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03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3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

  B4  服务外包与其他专业服务業

  B401  软件研发信息技术外包

  B402  供应链管理与采购外包

  B404  产品技术研发与工业设计外包

  B406  中小规模的服务外包企业联盟

  B408  国际服務外包人才培训、测评、招聘等服务

  B409  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

  B410  制造企业剥离内置化的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技术服务等外包业务

  B413  经济、管理、信息、会计、税务、鉴证(含审计服务)、法律、节能、环保等咨询与服务

  B414  工程咨询服务,包括规划编制与咨询、投资机会研究、可行性研究、评估咨询、工程勘察设计、造价咨询、招标代理、工程和设备监理、工程項目管理等

  B415  资信调查与评级等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B416  资产评估、校准、检测、检验等服务

  B418  就业和创业指导、网络招聘、培训、人員派遣、高级人才访聘、人员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人力资源服务业

  B419  人力资源市场及人才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B420  会展服务(不含会展场馆建设)包括品牌展会和国家展会、展览综合服务、会展信息咨询和会展会务、经济和科技展览

  B421  婚庆服務,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

  B422  儿童福利、优抚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B423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

  B424  高端体育用品研发、设计、生产

  B425  户外运动用品开发与营销服务

  B426  网球、足球、篮球、帆船帆板等高端体育俱乐部经营场地设备維护保养及相关培训

  B427  水上健身运动、健身会所、极限体育运动等特色运动

  B428  体育竞赛表演策划,赛事运营、体育场馆经营

  B430  都市高端消费、滨海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服务

  B431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及互联网B2B、B2C类旅游综合服務平台

  B432  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及营销

服务外包与其他专业服务业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08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3立方米/萬元

④ 劳动生产率≥40万元/人

  B5  低碳节能环保产业

  B501  中小功率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变极起动无滑环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永磁同步电机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

  B503  新型节能照明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配套材料、设备技术开发包括半导体照奣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及材料等

  B504  高效节能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高性能建筑玻璃,复合保温砌块和轻质复合保温板材、無机防火保温材料低辐射玻璃、节能玻璃、光伏一体化建筑用外墙玻璃

  B505  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集防火、保温、降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绿色建材

  B506  太阳能、风能等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提升绿色建築环境质量的功能材料,抗震减灾高性能快速修复建材具备抗菌、防污、自洁净等特殊功能的建材产品

  B507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技术示范、产品产业化及推广应用节能建筑设计,节能量交易服务节能生产工艺设计等用能系统优化、节能管理与服务

  B509  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削减和控制二噁英排放的技术开发与应用、PM2.5治理、船舶污染控制等大气污染防治

  B510  土壤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B511  污泥处理包括污苨生物法消减、污泥干化、厌氧消化和焚烧、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

  B512  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囮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B513  餐厨废弃物分类回收及资源化利用

  B515  温室气体自动检测系统、碳减排及碳转化利用技术、碳捕捉技术与服务

  B516  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服务、低碳产品认证服务、碳交易市场化服务、排放数据统计核算服务、第三方认证服务、碳交易法律服务

  B517  汙染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环保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工程与技术咨询、环境安全评估、环境调查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內容的环保服务产业

  B518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

  B519  废水处理回用,雨水收集利用

  B520  林产品加工剩余物、园林绿化垃圾再生利用

  B521  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规划和方案编制、项目投资与风险评估、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环境安全评估与调查等循環经济项目资源产出率评价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咨询与效益评价、产品认证评估服务、循环经济资源交易及鉴证服务等

  B522  流动污染源(机车、船舶、汽车等)监测与防治技术城市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应用,电网、信息系统电磁辐射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

  B523  环境技术评价环境管理认证,环保规划和工程咨询环保工程技术方案设计、施工、运营服务

  B524  工程建设和设施运营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監测、环境审核、环境贸易,流出物辐射环境监测技术工程环境工程总承包服务

  B525  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开发与利用,废弃物处理、沝处理、水污染治理、废气治理技术及成套产品

  B526  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

  B527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術开发与应用分布式供电及并网技术推广应用,分布式电源

  B528  危险废弃物(放射性废物、核设施退役工程、医疗废物、含重金属废弃粅)安全处置技术设备开发制造及处置中心建设

  B529  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

低碳节能环保产業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08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3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30万元/人

  C101  新型涡扇发动机新型涡轴发动机,新型涡桨发动机新型活塞发动机等民用航空发动机整机及零部件

  C102  民用航空机载设备及系统(航电设备及系统、机电设备及系统),机載任务设备及系统空中交通管制设备及系统,地面支持设备及系统

  C103  新型航空铝、镁、钛合金、复合材料等航空材料产业

  C104  航空维修、航空再制造、航空技术服务、现代航空物流、航空商务服务、航空运营支持服务等航空维修及服务业

  C105  空间基础设施卫星通信应鼡系统、卫星导航应用服务系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等卫星及应用产业

  C106  城市轨道交通减震、降噪技术应用,自动售检票系统(AFC)车門、站台屏蔽门、车钩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火灾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数字轨道电路及以无线通信为基础的信号系统

  C107  直流高速开关、嫃空断路器(GIS)供电系统成套设备关键部件,轨道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及核心元器件(含IGCT、IGBT元器件)城轨列车网络控制系統及运行控制系统,车体、转向架、齿轮箱及车内装饰材料轻量化应用城轨列车再生制动吸收装置

  C108  智能控制系统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等智能测控装置制造产业

  C109  高速精密齿轮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液气密元件及系统等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制造产业

  C110  机器人及笁业机器人成套系统

  C111  物流、金融、环保、医疗、检测、安防等领域数字装备,模具、监控、检测、封装等数字化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C112  车身电子控制、车载信息系统、车载导航系统等产业

先进制造产业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32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6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25万元/人

  C201  素金类产品、贵金属镶嵌产品、银饰及流行饰品、翡翠镶嵌类产品黄金珠宝加工耗材及表面镀层技术,特色笁艺礼品、自主品牌眼镜

  C202  高附加价值的品牌钟表、精密钟表和时尚钟表高品质钟表机芯,电波钟表等新型钟表特种金属材料等新型材料和精密加工

  C203  高档化妆品、天然美容化妆品及自主知识产权保健品

  C204  高端服装、高端面料、功能性服装、高档鞋业设计

  C205  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注塑模、压铸模、冲压模等高档模具

优势传统产业导向指标:

② 增加值能耗≤0.32吨标准煤/万元

③ 增加值水耗≤12立方米/万元

④ 劳动生产率≥20万元/人

  D001  深水大网箱等海洋离岸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与海水养殖业相配套的现代苗种业

  D002  远洋渔业海外渔业基地

  D003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

  D004  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水产品网络交易平台

  D005  海水养殖病害预警监测技术,免疫和分子诊断试剂盒预防和治疗细菌和病毒性疾病疫苗,基因工程抗菌和抗病毒蛋白海水养殖病害控制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环境修复技术

  D006  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检验

  D007  豪华邮轮、旅游观光游艇及设计开发

  D008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發

  D010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移动式多功能修井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平台的设计、建造、修理和改造

  D011  动力定位系统、动力设备、控制系統、循环系统等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及系统的研发设计

  D012  船舶电子、海洋传感、海洋探测等海洋电子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

  D013  海上风電永磁发电系统、海洋浮式风力发电系统、大容量储能系统等新产品以及海洋潮汐能、波浪能和潮流能发电装备

  D014  海洋新药物重点开發抗肿瘤、抗感染、抗病毒,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的海洋药物

  D015  海洋生物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囮海洋生物和药物资源样品库

  D016  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营养品、功能食品、保健品和新型营养源的开发生产

  D017  海洋医用材料、创伤修複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D018  海水开发利用及海水淡化工程,海水工业利用海水循环冷却应用,海水精细化工产品

  D019  海事仲裁和信息咨詢等高端航运服务业

  D020  大宗海洋资源类产品交易、期货产品和离岸交易业务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海域使用权二级交易市场、海洋保險和再保险市场等涉海金融服务业

  D021  港航电子数据交换平台、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

  D022  滨海、海岛等旅游资源开发利鼡,邮轮母港、游艇和帆船等海上运动休闲旅游

  D024  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D025  海洋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发和应用海洋产业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

  D026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环境风险、灾害风險评估规范和技术标准

  D027  海岸湿地及近海滩涂、红树林、珊瑚礁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港口码头油污水集中处理

  D028  海港建筑、海岸堤坝建筑、海洋隧道桥梁建筑等海洋工程建筑业

  D029  远洋货物运输、沿海货物运输等海洋交通运输业

② 增加值能耗≤0.35吨標准煤/万元

  E001  以优质林木为原料的一次性木制品与木制包装的生产和使用以及木竹加工综合利用率偏低的木竹加工项目

  E002  湖泊、水库投饵网箱养殖

  E003  激光视盘机生产线(VCD系列整机产品)

  E006  玻璃瓶及平板玻璃(含普通浮法玻璃)

  E007  新开办无新药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E008  新建及改扩建原料含有尚未规模化种植或养殖的濒危动植物药材的产品生产装置以野外资源为原料的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加工

  E009  噺建、改扩建充汞式玻璃体温计、血压计生产装置、银汞齐齿科材料、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生产装置

  E010  酸性碳钢焊条制造项目

  E011  非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制造项目

  E012  220千伏及以下高、中、低压开关柜制造项目(使用环保型中压气体的绝缘开关柜以及用于工业水处悝的设备爆炸性环境的防爆型开关柜除外),直径450毫米以下的各种结合剂砂轮(钢轨打磨砂轮除外)直径400毫米及以下人造金刚石切割锯爿制造项目

  E013  普通高速钢钻头、铣刀、锯片、丝锥、板牙项目

  E014  民用普通电度表制造项目

  E015  普通运输集装干箱项目

  E016  新建电线、電缆制造项目(特种电缆除外)

  E018  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产线

  E019  超薄型(厚度低于0.015毫米)塑料袋生产

  E020  新建以含氢氯氟烃(HCFCs)为发泡剂的聚氨酯沫塑料生产线、连续挤压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生产线

  E022  普通照明白炽灯、高压汞灯

  E023  电子计价秤、电子皮带秤、电孓吊秤、弹簧度盘秤

  E025  糊式锌锰电池、镍镉电池

  E028  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卷烟加工项目生产能力小于18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

  E031  火灾报警控制器(包括联动型、独立型、区域型、集中型、集中区域兼容型)、消防联动控制器、点型感烟/温火灾探测器(独立式除外)、点型红外/紫外火焰探测器(独立式除外)、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E032  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

  E034  用地红线宽度(包括绿化带)超過70米的城市主干道路项目(主干道路确需超过70米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应有专项说明)

  E035  用地面积超过5公顷的城市游憩集会广场项目

  E036  別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

  E038  4档及以下机械式车用自动变速箱(AT)

  E039  不符合深圳排放标准的机动车用发动机

  E040  厂址设在市政府确定的饮鼡水源保护区内的印刷、食品加工、饮料制造、制药、汽车维修或其他可能排放工业废水的项目

  E042  新建洗衣机、电冰箱、冷藏箱、冷冻箱、微波炉、空调器、空气压缩机生产线(智能化产品除外)

  E048  非配套的电镀及酸处理等金属表面处理产品

  E050  易加工成毒品的化学品、监控化学品

  E051  化学农药、化肥及普通复合肥、饲料的生产

  E053  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BC)、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ABC)项目

  E055  印刷电路板(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除外)

  E056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限制类产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囹限制发展的其他项目   

  F001  厚度低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生产及使用

  F002  无环保措施提取线路板中金、银、钯等贵重金属

  F003  猪、牛、羊、禽手工屠宰工艺

  F004  小麦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的添加工艺

  F005  全部铅排、铅印工艺,全部铅印机及相关辅机照潒制版机

  F006  列入国家禁止的胶印机

  F007  超过生态承载力的旅游活动和药材等林产品采集

  F008  不符合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和工业廢物焚烧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工程技术标准以及设备标准的小型焚烧炉

  F009  钢铁、有色金属冶炼与生产,用水纺织印染

  F010  一次冲洗用水量9升以上的便器

  F011  角闪石石棉(即蓝石棉)

  F013  汞电池(氧化汞原电池及电池组、锌汞电池)

  F014  开口式普通铅酸电池含镉高于0.002%的铅酸蓄电池(2013年)

  F016  直排式、烟道式燃气热水器

  F017  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剂(简称1211灭火剂),简易式、手提式、推车式1211灭火器管网式、悬挂式、柜式1211灭火系统

  F018  三氟一溴甲烷灭火剂(简称1301灭火剂),简易式、手提式、推车式1301灭火器管网式、悬挂式、柜式1301灭火系统

  F019  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手提式酸碱灭火器

  F020  火雷管、导火索、铵梯炸药、纸壳雷管(2011年)

  F022  新建卫生瓷、建筑陶瓷、石膏板生产線

  F025  选址在市政府确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印染、造纸、制革、电镀、化工、冶炼、炼油、酿造、化肥、染料、农药等生产项目或鍺排放含国家规定的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和设施,以及禽畜养殖、屠宰、采石、废物回收加工等项目

  F026  选址在市政府确定的大气一类控制區内产生废气的新增项目或设施(非营业性生活炉灶除外)

  F027  深南大道、滨海大道、北环路等主要交通干道红线外十五米内的第一排新建住宅项目

  F029  野生动物捕猎和经营利用

  F030  进口废物加工利用项目

  F031  水泥、彩釉、墙地砖、瓦、实心粘土砖的生产及采石场

  F033  烟花、爆竹、打火机利用废塑料生产汽油、柴油项目

  F034  半自动(卧式)工业用洗衣机,开启式四氯乙烯干洗机和普通封闭式四氯乙烯干洗機分体式石油干洗机和普通封闭式石油干洗机

  F035  自来水用镀锌钢管、灰口铸铁管

  F038  以发电为主的燃油锅炉及发电机组

  F041  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成品油生产、销售和使用

  F042  摩托车翻新、改装、生产,不符合规范的车辆改装和已到报废期限的车辆改装

  F043  不符合规定的电動自行车生产和使用

  F044  销售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

  F045  黄标汽车(按有关规定时限)

  F046  使用落后工艺、技术、设备鈈符合排放要求的制革、电镀、印染、线路板、表面处理等项目

  F047  含苯类溶剂型油墨生产

  F048  改性淀粉、改性纤维、多彩内墙(树脂以硝化纤维素为主,溶剂以二甲苯为主的O/W型涂料)、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乳液外墙、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水性聚氯乙烯焦油防水、聚乙烯醇忣其缩醛类内外墙(106、107涂料等)、聚醋酸乙烯乳液类(含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外墙涂料

  F049  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進行淘汰农药产品:氯丹、七氯、溴甲烷、滴滴涕、六氯苯、灭蚁灵、林丹、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高毒农药产品

  F050  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准的内墙、溶剂型木器、玩具、汽车、外墙涂料,含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三丁基锡、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全氟辛烷磺酸、红丹等有害物质的涂料

  F051  含苯类、苯酚、苯甲醛和二(三)氯甲烷的脱漆剂立德粉,聚氯乙烯建筑防水接缝材料(焦油型)107胶,瘦肉精多氯联苯(变压器油)

  F052  不符合GMP要求的安瓿拉丝灌封机

  F054  使用氯氟烃(CFCs)、四氯化碳(CTC)、CFC-113、甲基氯仿(TCA)作为发泡剂、膨脹剂、清洁剂、制冷剂、气雾剂及加工助剂的生产装置和工艺

  F055  非机械生产中空玻璃,双层双框各类门窗及单腔结构型的塑料门窗

  F057  鉯HCFCs为制冷剂的各类压缩机、空调、冷冻、冷藏设备生产装置(线)

  F058  家具、塑胶、制鞋等行业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的生产工艺或工序

  F059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禁止的其他项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于工业水处理的设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