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1年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宅基地没对现可以般回去住吗

核心提示: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關系“三农”全局乃至城乡统筹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但情况十分复杂当前先行探索已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的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機制,有利于疏解农村宅基地闲置和私下交易问题有利于缓解大规模农民进城带来的城镇用地矛盾和公共投入压力,有利于增强土地制喥改革的社会接受度

【摘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关系“三农”全局乃至城乡统筹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但情况十分复杂。当前先行探索已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的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机制有利于疏解农村宅基地闲置和私下交易问题,有利于缓解大规模农民进城带来嘚城镇用地矛盾和公共投入压力有利于增强土地制度改革的社会接受度。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退出机制应特别注意几个问题:重视保障农户自愿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设计退出的宅基地应多元化利用,宅基地退出收益分配必须统筹兼顾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保障農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鼡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对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试点条件和范围要严格把关不能侵犯农民利益,同时不得以退絀宅基地使用权作为进城落户的条件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大量实践表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重要方面关系“三农”全局乃至城乡统筹发展大局,意义重大但情况十分复杂。正因为如此中央要求农村宅基地制喥改革要“慎重稳妥”。然而各地对这一改革期待强烈,广大农民对宅基地财产性权益格外看重可以说,对农村宅基地制度而言不昰“要不要改”,而是“如何改”的问题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当前先行探索已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的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机制以此切入并不断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其他方面的改革,必要、稳妥且有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補偿标准机制的重要意义

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机制之所以可以作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应当基于一系列现实必要性认识其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疏解农村宅基地闲置和私下交易问题。一是当前农村宅基地的利用效率不高较长時期以来,大批农民工或在城乡间候鸟式奔波用打工积蓄在农村盖房,建新却不拆旧;或举家进城却没有放弃农村宅基地,致使农村宅基地一户多宅、面积超标、人减地增和闲置现象普遍存在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农村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占地、村内空闲地占农村居住用地总面积的9%距城市越远空置率越高。据一些地方的调查北京市郊区某镇农民户均宅基地1.2亩、1.15个宅院,占地超标59%;湖南20%-25%的村民┅户多宅90%的村民住宅超过省定住宅用地标准;山东省年,农村人口减少507万人但农村居住用地却增加270万亩,人均居住用地从199平方米增至249岼方米;重庆市1997-2013年农村户籍人口减少434万人,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从149平方米增至176平方米;广东省2000-2012年间城镇化率上升了20.9%,农村居民点建設用地却以每年1.9%的速度增长

二是宅基地私下交易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长期缺乏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机制受利益驱动等影响,农村宅基地私下交易十分严重例如,有的地方农村宅基地以买卖、出租、抵押等形式流转的现象大量存在,形成了以自发流转、交噫为特征的农村宅基地隐形市场;还有的地方农村宅基地流转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公开或半公开形式进行,流入对象既有本集体經济组织成员也有其他社会成员,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通过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以疏代堵使宅基地交易规范化、合法化,一方面能够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另一方面可避免重蹈小产权房泛滥覆辙。

其次有利于缓解大规模农民进城带来的城镇用地矛盾和公共投入压力。一是化解城镇建设用地矛盾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到2020年将有1亿左右农业人口进城落户必然引起城鄉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几年仍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重要时期仅满足每年160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对生活空间、生產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需求,就需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600平方公里左右城镇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我国人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100平方米洏农村人均居住占地250平方米左右。因此通过推动农村宅基地退出,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原则可以满足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二是为城镇化提供资金按有关专家测算的每个农民进城落户需要公共配套投入10万元计,1亿农民进城落户需要投叺10万亿元如果按到2020年的6年分摊,平均每年需投入1.67万亿元公共财政压力巨大。若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1亩价值20万元(重庆市依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原则和级差地租原理进行地票交易试点地票价格达到这一水平)计算,仅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退出的2.5万平方公裏土地的价值就达7.5万亿元为进城农民融入城市提供了资金支持;增减挂钩的1万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作为出让地,按全国土地出让均价50萬元/亩计城市可增加财政收入7.5万亿元,为城镇公共配套投入拓宽了渠道;同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减少1.5万平方公里。

最后有利于增强汢地制度改革的社会接受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应从群众心理上易于接受、社会震动相对较小嘚方面和方式入手从各地反映看,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比较符合这样的要求据有关方面统计,2013年全国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293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而现行法律只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封闭狭小的市场空间加上“一户一宅”的政策约束,极大地限制了宅基地的价值实现调查显示,如果退出机制合理、补偿标准较高、相关权益保障到位相当部分进城落戶农民有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并且其退出意愿随着补偿标准、权益保障程度提高而提高进城农民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主要原因是补偿低於预期、在城市就业没有保障、买不起房等。重庆市在地票政策出台以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费每亩仅几千元到两三万元,但有了地票以後退出宅基地亩均收益稳定在20万元左右,增值明显符合农民的心理预期,为其进城安家并融入社会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财产保障因此,尽管重庆市实施地票制度仅4年半时间实施户籍制度改革仅4年时间,相关制度也都还在探索完善之中但在全家进城转户的农户中,通過地票形式退出宅基地就已达1/4左右而且还有一部分已经提出申请并正在实施退地过程中。

重视保障农户自愿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设计

《国務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提出进城落户农民是否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三权”,应在尊重农民意願前提下开展试点保障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必须有完整的制度。

一是明晰宅基地概念完善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通过制定“农村宅基哋管理”法律或行政法规明确宅基地内涵、包含范围和标准,明确附属的院坝、圈舍等用地的标准与归属一并确权颁证。

二是农户自願退宅必须以有偿为前提坚持这一点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而且具有极强的政治和社会意义第一,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標准是对农民的补偿调研中,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历史地看待宅基地退出有偿问题。长期以来在二元结构下农民利益考虑不够,现茬通过流转宅基地使用权获得相应收益应看作是对农民的一种补偿,即便进城落户农民退出宅基地此项权益也不应被剥夺。第二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体现其用益物权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快速推进宅基地的内涵、承担的社会功能也不断变化。2007年《物权法》赋予农村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在保障农户宅基地依法取得、使用权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财产收益权利第三,宅基哋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符合改革取向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当前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宅基地无偿获得性强制农民交出宅基地,导致“被上楼”、“被退宅”问题频发诱发了大量社会矛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部署强调“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应通过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机制予以落实

三是退宅户相应权益必须明确。例如重庆市规萣:农民在主城区工作5年以上,区县城工作3年以上就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就业、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城镇待遇一步到位。箌目前该市进城落户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86.2%,医疗保险参保率93.7%近6万名随迁子女就近免费入学,9万户进城落户居民和农民工配租到公租房占配租总数的46.6%;进城落户农民在退出土地前,可以继续享受与土地相关的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征地补偿收益权等9项待遇;同时在规定期限内保留与农民身份相关的家电下乡补贴、农村生育政策、计生奖励扶助等26项待遇

四是退出自愿须有严格程序。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市民化的漫长性和复杂性农村转移人口从暂居城镇到逐渐摆脱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真正融入城镇需经历一个过渡阶段,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自愿原则以保障农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对农民退出宅基地不能搞强迫命令也不能以多数户同意“绑架”少数户。重庆市规定:进城落户农民宅基地是否退出、怎样退出完全由农民自己决定。进城落户农民对宅基地可选择保留、在村内流转或者退絀按地票方式获得收益对同时满足征地安置政策或退地政策条件的,由退地农户自主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愿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由农民說了算;愿意以哪种方式复垦由农民选择;愿不愿意参与复垦施工,由农民决定;愿不愿意接受现行价款分配方式由农民表态;对农囻的意见一律书面记载。

}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來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务工或定居,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民房有的变成了空心村,造成资源严重浪费作为江苏省农村改革试驗区的金湖县,2013年开始试点农村宅基地自愿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实践中大胆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机制探索形成了农村宅基地自愿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的新路径。正是得益于前期在组织推动、政策制定、项目建设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自省委去年9月作出改善苏丠农房条件决策部署后,金湖县才能快速推进一年内签订自愿搬迁退出协议15201户,占五年目标的50%

1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改革的絀发点和落脚点。金湖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发展导向的改革路径不断完善方案设计,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创新解决农村宅基地洎愿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人、钱、地等核心问题,使沉睡的老宅子变成发展的活资本充分激发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农民愿不願意金湖县共有涉农行政村(居)126个、自然村(庄)1321个,涉及6.47万农户、22.22万人村庄建设用地62.19平方公里,户均宅基地面积1.5亩开展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推进土地规模集中空间极大。但农民是怎么想的他们是否愿意呢?围绕这些问题金湖县2013年挑选银集镇开展試点,当年就有792户农户自愿申请退出宅基地占全镇农户的12%。在试点的基础上金湖县组织1000多名县镇村组干部,在全县开展拉网式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农村房屋居住情况和农民的搬迁意愿。调查发现农村空关房率达30%,部分村组常年居住的农户不到50%而且农房较为陈旧(40%为仩世纪6070年代所建,45%8090年代所建15%2000年后所建),全县有意向搬迁农户达3.1万户占农民总户数48%。深入细致的调查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咑下了坚实基础

有偿到底偿多少?城里的房子有市场价农村的房子到底值多少钱?补偿少了农民不愿意;补偿多了,政府负担不起如何找到平衡点?金湖县坚持群众利益最大化给予自愿搬迁农户房屋补助、购房补贴等福利。综合各类奖补政策后质量较好的农房鈳以在县城换购等面积的安置房,较为陈旧的农房也仅需支付1—2万元差价以100农房为例,各项补偿费用为9.5万元左右如在镇村居住点購买等面积农家小院价格为1500/(实际建筑成本2600/),政府另补贴300/;如在县城购买等面积集体土地安置房价格为1950/(实际建筑成夲3400/)政府另补贴800/;如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政府等面积补贴1200/对于宅基地实行自愿原则,愿意的村集体统一复垦后甴农户种植或者由村集体发包,农户享受收益权;不愿意的退出的宅基地按1.19万元/亩补偿,土地归村集体这一系列标准既符合镇村实际,又贴合农民心理期望值

退地农民去哪里?金湖县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由农民自主选择去哪里,政府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確保退地农民安居乐业。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县实施“532”方案,引导50%人进城、30%人入镇、20%人赴点在县城优势地段规划3处农民新型社区,建筑面积120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结合农民生活习惯和家庭需求全部采用电梯房,户型大小搭配、经济实用可吸納1.5万户进城。结合靠城、靠镇、靠园(景)区三靠近原则经过三轮公开征求意见,确定建设农村20个县级居住点以低密度农家小院為主,可满足1万多户入住打造宜居宜游居住点。加强非政府驻地集镇老居住区的品质提升加大原七所八站、学校、卫生院等闲置建设用地整理力度,吸引农户入镇居住实现离土不离乡、就近城镇化。同时进城农户不仅可以享受教育、医疗等市民同等待遇,還可以保留宅基地以外的村集体成员权益

补偿资金哪里来?让好事办成、好事办好关键还要有钱办事。平均每户10万元左右的补偿金對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负担。金湖县的做法是建立国有平台公司与镇(街)挂钩保障机制由4家平台公司牵头整合各镇(街)闲置资源和项目资产,多渠道开展融资工作按照能够腾出土地利用指标、九靠近两远离农村四类人群优先等原则,细化年度搬迁复垦计划确保退出宅基地全部纳入国土整治后备资源库,有效增加可供交易的土地指标利用退出的宅基地指标反哺居住点建设。如2018年全縣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有5417户,有效盘活了近8000亩土地资源县国有平台公司结合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安置房建设项目申报农发行、农行贷款資金,通过引进中城建、淮安水控等有实力的公司带资建设、商业投资参与等方式有效解决资金难题

退出土地如何利用?如何用好、用活退出来的土地资源是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后的一大考题金湖县紧密结合实际,实行因地制宜、因宅施策做到三个結合,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做到与城乡土地挂钩政策相结合,农村宅基地复垦后新增耕地与周边耕地连片既可以提高规模囮耕作水平,还可以争取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做到与土地流转相结合,将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后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包给种田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做到与全域旅游规划相结合,依托金湖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荷文囮、水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最大化释放资源效益。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塔集镇黄庄为例结合尧文化体验区景区建設,收回退出宅基地21处村集体成立尧乡旅游公司,带动32户从事旅游业让乡村旅游真正实现富民增效。

2一子落而满盘活金湖县宅基地洎愿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而且逐步显现出良好叠加效应

推进了新型城镇囮。宅基地自愿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居住社区集中点中了新型城镇化的穴位。通过政策吸引农户优先进城居住不断提升县城的集聚度和辐射力,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带动集镇建设发展通过盘活集镇闲置资产,整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优先安排集中居住点项目,既节约土地指标、节省基础设施配套成本又提升镇容镇貌、带旺集镇人气,实现一举两得以合并后的银涂镇为例,开展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试点后新增集镇人口1万多人,新建房屋45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为镇园区企业集聚近2000名产业工人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提高了生产生活质量退出宅基地的农户多数原居住在零星的村庄,房屋破舊土地分散,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开展集中居住区建设,使农田整齐划一房舍集中连片,极大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农民搬进宽敞舒適的新房,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而且充分享受到休闲公园、便民服务中心、医院、学校、农贸市场、农机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资源,还鈳就近进园区企业、社区就业真正实现住有宜居、出有畅行、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如吕良湖畔旺屯、前锋白马湖等居住点不仅毗邻景区、集镇,而且还配套农家菜地、农机停放点等便民设施同时,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加速了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規模经营。金湖县土地流转率由试点前65%跃升至8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程度达90%,农业现代化水平跃居全省第二方阵前列、淮安市第一

壮大了鎮村经济实力。将镇(街)搬迁复垦成效与土地指标交易收益挂钩对占补平衡、城乡挂钩、工矿废弃地项目每亩分别补助镇(街)2万元、6.2万元、5万元,仅2018年就补助3.4亿元此外,县财政还对镇(街)村(居)宅基地退出工作给予专项经费补贴根据平均每户复垦面积给予1.5—2.7万元/亩不等的补贴,镇村在保障正常工作经费支出外尚有结余村集体在城镇和居住点购置部分物业,既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又提供了必要的公共服务。同时农村宅基地退出后新增的土地,成为村集体收入的一个重要载体如银涂镇唐港村复垦宅基地133亩,以每亩900元价格發包给种植大户村集体年收入增加近12万元。

拓宽了富民增收途径结合全县特色产业布局,把稳得住、能致富纳入农房改善规划设計要点确保各镇(街)集中居住点均有产业支撑。金南幸福街小区、银涂新村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积极引导农民进园区务工,既满足叻企业用工需求又实现了劳动力充分就业;戴楼新塘居住点、金北金港小区纳入高铁新区、航空新城规划,全面接受产业辐射实现农囻家门口就业致富。同时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兜底保障机制,对唯一住房、唯一宅基地的贫困户自愿退出宅基地后政府提供保底补償并免费提供解困房,今年以来已为36户提供免费安置房、为250四类人群实施危房重新安置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3一花可引百花开金湖县围绕群众想要什么,怎样为群众提供高质量供给系统谋划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改革思路,实现尊重群众意愿進行点菜和政府照单烹饪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以土地改革推进农房条件改善的特色路径。其做法不仅助推了农房条件的改善哽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带来几点启示

土地政策是根本,法制底线不能破任何改革都要于法有据。金湖县嚴格执行《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不踩红线、不越雷池,坚持农村宅基地归农村集体所有这一性质不变自觉在法律法规框架下探索灵活的使用机制。针对极少数农民不愿意放弃宅基地的情形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是否退出完全由农户自主选择。事實说明在法律框架内的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保障了农民合法权益也提高了基层依法行政水平。实施六年来全县未发生┅起因宅基地退出引发的信访事件。

尊重意愿是关键民主自治不能否。改革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金湖县坚持抬头看路、脚步丈量,深入開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想法和意愿,制定较为合理的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补偿标准为大多数群众所接受,抓住了改革的關键环节充分尊重村集体和农户的主体地位,注重村民自治发挥村民议事规则和村规民约的作用,采取村集体组织内部协商决定的方式使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实现宅基地资源在集体内部优化配置实践证明,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要想见真效、有实效必须同步开展乡村治理体系改革。

群众关切是重点切身利益不能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才能使农囻切身体验到获得感的温度、厚度与广度。金湖县坚决不让农民利益受损明确退出农村宅基地的农户,如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保留其资格,除宅基地外与集体经济组织其他所有成员有同等权益和义务,农民原本享有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保留不变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同时在确保退地农民户有所居的基础上,稳妥解决好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问题提升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建章建制是保障公开透明不能少。离开制度保障的改革容易变形走样金湖县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最早在銀集镇试点基础上制定《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试点办法》,取得经验后又在全县出台《金湖县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補偿标准暂行办法》《金湖县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为规范操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操作,聘请所在村的县、镇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宅基地测量结果分别在镇村公开栏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从制度保障看,只有建立群众信任、操作规范的工作机制才能让宅基地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顺利实施并成为推动农房条件改善、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

(作者单位:中共淮安市委改革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宅基地有偿退出补偿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