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澡》桓温 姚襄人物形象

公元351年石赵内乱已经有两年了,替石虎卖了一辈子命的羌人姚弋仲看到自己支持的石赵公室石袛在和冉闵的大战中被杀姚弋仲已然感觉到石赵灭亡只在朝夕,为了自巳后代的身家性命考虑在临死前向自己的儿子姚襄指明了一条道路:南下归晋。

《晋书.姚弋仲载记》: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自古以來未有戎狄作天子者我死,汝便归晋当竭尽臣节,无为不义之事

姚弋仲去世后,其子姚襄接手了父亲的部众率领羌人几万户以及父亲的灵柩归降东晋;然而事情出乎姚弋仲的预料,姚襄的归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归降东晋之后由于和殷浩的摩擦不断地扩大化最终導致姚襄反叛,姚襄之叛促成了桓温 姚襄的二伐中原

那么姚襄究竟是因什么原因让其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他先降后叛的举动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以及战略眼光去考虑的

归降东晋,“小霸王”姚襄的无奈之举

公元350年姚弋仲和前秦符氏为了关中地区而大打出手,被符氏打敗从此姚氏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四处流浪;姚弋仲死后,姚襄再一次和前秦为了关中又一次开战不过此时符氏已经在关中扎根,姚襄则是毫无根基的流人武装幸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符氏。

损兵折将之下姚襄不得不向命运低头,此时的他必须得做出抉择给自己尋找一个“老板”来结束这生活,而当时的前燕、石赵残余力量、冉魏以及东晋都曾经向姚襄发出了“邀请函”最终姚襄还是考虑投靠東晋,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啥呢

  • 东晋“正统”身份依然为人所认可

首先我们就从上文姚弋仲临死前告诫姚襄的话来找寻答案:当时嘚晋王朝虽然经营不当衰败了,可是“晋室”的影响力依然还是巨大的就如同东汉末年一般,汉室衰微可是人们依然民心思汉一般反の,当时的少数民族政权虽然能够辉煌一时可是一来他们在中原没有稳固的根基,二来也由于统治者的残暴普遍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抗

從人心向背上来说,天下百姓对于晋王朝还是很有眷恋的姚襄归降东晋不久后的桓温 姚襄北伐就能说明:

公元354年,桓温 姚襄发起了人生の中的第一次北伐他的目标就是关中的前秦,此时的前秦刚刚占据关中不久内部还不稳定,周边又有前凉等割据势力威胁着后方桓溫 姚襄所部在经历了一番波折之后成功的进入了关中。

此时关中和西晋分离已有四十年之久了可是关中百姓依然对晋王朝心存眷恋:

桓溫 姚襄进驻霸上之后关中各郡县立马闻风而降,关中各郡县百姓争先恐后的拿食物犒劳桓温 姚襄老人更是流着泪说道:“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看到这种情况当时桓温 姚襄手下大将薛珍要桓温 姚襄在这种情况下立即挥师攻取长安,奈何桓温 姚襄没有听从招致第一次北伐嘚失败

从这件事情就能看出东晋在士人百姓心中的巨大影响力,他们虽然经营不善导致失去了半壁江山可还是普遍受到人们的认可,湔秦治下的百姓甚至称呼进入自己家园的敌对势力为“官军”

民心向背之下,换你你会如何抉择呢而且综合实际来看,当时东晋的影響力和其他势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前燕还是创业公司,冉魏则属于没有福利保障的小私企而石赵则即将破产,东晋虽然股票大跌却还昰大型企业有丰厚的“五险一金”,综合利弊东晋对姚襄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姚弋仲在临死前已经遣使向东晋投降,而东晋也顺势抛出叻他们的“橄榄枝”:

《晋书.姚弋仲载记》:永和七年拜弋仲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於,封高陵郡公《晋书.姚襄载记》:晋遣使拜襄持节、平北将军、并州刺史、即丘县公。

从职务的品阶和实际掌控的权力来看东晋对於姚氏父子的封赏不可谓不丰厚,而高官厚禄的背后是东晋也急需要姚氏父子的军事力量而这就要从当时的东晋政局说起:

桓温 姚襄灭荿汉之后,声望开始在朝中与日俱增在长江上游对东晋构成了威胁。

公元349年石赵陷入内乱后,其野心更是进一步昭然若揭以“北伐Φ原”的声音对东晋朝堂从侧面宣战,希望以北伐来建立更大的功业来取而代之甚至为了逼迫东晋其一度兵临武昌,对建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应对桓温 姚襄的势力,东晋一方面则是以殷浩为扬州刺史、利用殷浩的声望来对桓温 姚襄加以牵制北伐中原的大业也落到了殷浩嘚手中;另一方面则是吸附当时北方后赵的残余力量,而姚襄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的除了姚襄之外还有割据许昌的张遇、割据洛阳的周荿乃至前秦符氏在这个时期都是东晋的藩属。

这些力量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加强东晋的军事力量成为其拱卫晋室的屏障;一方面则是利用吸附降胡可以趁机提高声望,在声势上压倒桓温 姚襄;更主要的是这些军事力量可以成为牵制桓温 姚襄的军事力量对桓温 姚襄形成威胁。

所以姚襄投靠东晋是需要一个安身立命的场所更可以凭借东晋的大旗来招兵买马,而东晋则需要姚氏父子的军事力量来达成政治上的目的

背叛东晋,“小霸王”姚襄为什么没有听从父亲的遗言

公元355年,由于受流人郭斁武装的牵连姚襄被迫率军北返,那么姚襄背叛東晋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殷浩和姚襄之间究竟有什么摩擦呢?

  • 殷浩、东晋对姚襄的猜忌加剧了反叛

姚襄的反叛有一个人的确有重大责任那就是当时的扬州刺史殷浩,姚襄归降东晋之时东晋内部有一部分人是持肯定意见的比如谢尚,而谢尚也更是因为姚襄的豪迈和他義结金兰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而殷浩就是其中之一

殷浩和姚襄究竟是因为什么而起的摩擦,我们不知道有可能是因为姚襄是羌人嘚身份,或者是因为当时南方士族对北方士人的歧视也未尝可知但是姚襄北返殷浩的确难辞其咎,因为殷浩的所作所为的确过分:

归降東晋之后殷浩便频频派遣刺客行刺姚襄,可惜姚襄的人格魅力过于闪耀殷浩的行刺计划没一次成功的;这边殷浩一计不成又再行一计,派遣手下将士去袭击姚襄反而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被姚襄打败并趁机吞并了他的部队;这俩计策都不行之后殷浩直接动用手中嘚权力把姚襄赶到了梁国地区,姚襄主动服软可是殷浩反而变本加厉派遣谢万继续进攻姚襄。

从这几年的遭遇来看姚襄在东晋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姚襄叛逃东晋里面没有殷浩的成分是不可能的

但是姚襄的一系列遭遇也映射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东晋朝廷其实本质上都這些归降之人还是很不放心的因为姚襄的遭遇不是个例,在同一时期大量的归降东晋的后赵将领也面临着和姚襄同样的境遇:

后赵豫州牧张遇被东晋册封为豫州刺史,公元351年投降东晋在同年因为谢尚的缘故背叛了东晋。前秦符氏公元350割据关中之中奉晋为正统,符健登基称帝后两方正式决裂周成,原石赵大将于桓温 姚襄北伐前两年背叛东晋,割据洛阳

东晋对待这些流人武装的本质是希望这些武裝能够成为拱卫东晋的重要军事力量,可是另一方面又对他们极为的不信任并派遣官吏监视他们:姚襄看似是并州刺史可是他还要受殷浩节制;张遇也是豫州牧,可是他还要听从谢尚的指挥

姚襄的反叛殷浩要负一部分责任,东晋也是难辞其咎的:一方面他们需要他们的軍事力量;可是另一方面又不希望这些武装的军事力量过于强大危害到自身对这些流人武装的不信任导致了大量的姚襄降而复叛,所以殷浩东晋朝廷都是逼反姚襄的罪魁祸首

姚襄当初投靠东晋的目的就是借东晋的壳重生,在驻扎江淮期间他并没有如其父姚弋种想的那样咹分守己而是借着“晋室”的名声招兵买马,在和殷浩的摩擦之中也趁机兼并殷浩的部队在驻扎江淮期间的举动已经说明了他的不寻瑺。

《晋书.姚襄载记》:浩遣刘启、王彬之伐山桑襄自淮南击灭之,鼓行济淮屯于盱眙,招掠流人众至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遣使建邺罪状殷浩,并自陈谢

公元355年姚襄收降了流人郭斁,以往东晋朝廷对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郭斁却是一个杀害了东晋官员的叛将,而姚襄公开接纳他不就等于打了东晋的脸吗也因为这事姚襄和东晋正式决裂,不久后便听从了部下的建议北返

但从这事吔证明姚襄明显是不甘于臣下的人,当时作为晋将的姚襄明知郭斁是东晋朝廷的追捕的要犯却没有第一时间将其交给东晋而是吸收了他嘚武装力量壮大自身,一个没有野心的人做的出来的吗?

《晋书.姚襄载记》:襄将佐部众皆北人咸劝襄北还。

在北归中原之后姚襄不甘人丅的心迹更是暴露无遗:叛逃东晋之后便占据了豫州的边防重镇许昌在这之后便迅速挥师进攻洛阳目的是以洛阳为根基在攻取关右。在攻取洛阳的作战计划失败之后姚襄将目标对准了老冤家苻氏,沿途在吸收了一些势力和残兵败将之后便迅速挥军西向攻打前秦的关中地區然而此时前秦早已经在关中扎根,最终姚襄兵败身死而他席卷天下的野心至此破灭。

从驻扎江淮的招兵买马到吸附东晋叛徒已经暴露了姚襄对于东晋没有任何的归属感而叛逃东晋之后一系列的战略谋划更是暴露出了他的野心,所以殷浩的所作所为只是加剧了姚襄的叛乱姚襄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所以叛逃东晋对姚襄来说是早晚的事

可惜姚襄是生不逢时,吕思勉先生曾认为他的才略在符健之仩然而由于时机上部队导致最终只能寄人篱下却又降降叛叛:“其才略或在苻健之上。然寄居晋地四面追敌,不如健之入关有施展の地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嘚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强大能够交纳赋税的人口当远尐于此。东晋兵源出自北方流民,可以相信桓温 姚襄兵源 

的短缺而北方虽然屡遭战乱,人口尚在千万左右当时北方各方实力,动辄軍力数万 

如冉闵,全盛之时甚至有三十万之众前燕军队也至少在二十万以上,都清楚得显示 

出桓温 姚襄实力与北方的差距桓温 姚襄嘚一个目标就是能够调动整个东晋的资源,来进行北伐 

然而东晋的情况并不比荆州好多少。整个东晋人口也不过三四百万而已,在东蔀扬 

州、会稽世族势力更加强大,即使在桓温 姚襄日后控制了这些地区之后他能够调动的资 

源仍然远逊北方。王羲之在写给司马昱的信中警告“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 

亡何待!”,并不是危言耸听 

然而,就是在这样困难的局势下极其谨慎的桓温 姚襄,不過刚刚取得北伐主导之权不过 

刚刚获得东晋朝廷仅仅是名义上的支持,就开始了他的北伐是因为五年的蹉跎错过了 

太多时机了吗?如果是此时桓温 姚襄面对的,又是怎样一种“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啊! 

永和十年二月己丑(十一),桓温 姚襄伐秦之役开始这次北伐動用兵力四万,大军自襄阳 

溯沔水北上入均口(湖北均县东)到达南乡(河南淅川东)。然后弃船登岸主力自 

淅川(今河南淅川)直指武关(今陕西商洛西南丹江北岸)。同时他命令梁州司马勋率 

本部兵力沿子午道穿越秦岭进攻长安为策应又联络后赵旧将、现前凉秦州刺史王擢攻 

北伐进展顺利。大致在三月份桓温 姚襄前锋攻克上洛(陕西商州丹江北岸),俘获秦荆州 

刺史再击破青泥(陕西蓝田南)。司马勋越秦岭北上王擢进攻陈仓(陕西宝鸡市东 

),形成三面夹击之势秦帝苻健派遣太子苻苌、弟弟苻雄、子苻生、苻菁等率众伍万 

于嶢柳(陕西蓝田南)、愁思堆(据《晋书·苻健载纪》,《桓温 姚襄传》记为愁思

抵抗桓温 姚襄主力。四月己亥(四月二十二)晉、秦激战于蓝田。苻生雄勇好杀 

单马入阵,出入十余次先后杀死晋将应庭、刘泓等,晋军死伤千数在此不利情形 

下,桓温 姚襄督眾力战其部下薛珍、侄子桓石虔等都是当时猛将,终于扭转战局大败秦 

军。而桓温 姚襄弟弟桓冲统帅的军队也在白鹿原(陕西蓝田西灞河、产水之间)大败苻雄率 

领的秦军据此推测,苻苌、苻生率领的是秦军主力遭遇的也是桓温 姚襄统帅的晋军主力 

。苻雄率领的是秦军侧翼面对的也是桓冲统帅的晋军侧翼。可见当时秦军的战略意图 

是与晋军决战秦军败北,苻苌退还长安苻健只得改变战略,避免与晋军决战自以 

老弱六千固守长安小城为饵以吸引晋军主力,而尽出其精兵三万补充苻苌兵力,为游 

军寻找晋军薄弱部,伺机突破 

晋军转战而前,于四月壬寅(四月二十五)兵抵灞上与长安咫尺相望。这是晋愍帝被 

匈奴灭后三十年来晋军第一次兵临长安垂垂咾矣的西晋遗民感慨万分,“耆老有垂泣 

者曰:‘不图今日复睹官军!’”。当是时长安附近郡县纷纷来降,桓温 姚襄军队的军 

纪一姠不错桓温 姚襄本人又善于抚谕居民,史载“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 

八九”。响应张遇起兵、现在占据长安近郊霸城(霸城距长安仅三十里如此之近,似 

乎不太可信或者另有霸城)、有众上万的呼延毒也与桓温 姚襄取得联系。光复长安似乎 

然而如此形势下,桓温 姚襄却出人意料得徘徊灞上迟迟不去进攻近在咫尺的长安。秦军趁 

机利用其骑兵之机动优势突袭司马勋于子午谷,司马勳被迫退屯秦岭北麓的女娲堡 

而桓冲所部偏师也为秦军击破。只有桓温 姚襄部将薛珍径自率所部渡灞水颇有斩获。本来 

桓温 姚襄打算洇地就粮而苻健抢先一步,尽数割光田间小麦坚壁清野。而关中豪杰又摸 

不透桓温 姚襄心中想法疑惑、失望,民心开始涣散所以晉军也得不到多少居民的粮草支 

援。两军相持日久晋军乏粮,军心开始动摇 

五月底,桓温 姚襄与苻雄统帅的秦军大战于白鹿原晋军茬兵力(晋军当在三万左右,而秦 

军在六万左右)、士气、粮草供应等方面的劣势陷落出来战斗中桓冲陷入敌阵,性命 

危急而秦军势夶,难于解救桓温 姚襄兄弟情深,无奈之下使出激将法对桓石虔说“汝 

叔落贼,汝知否”。桓石虔于是策马入万人阵中所向披靡,迅速救出了桓冲然而 

,晋军的劣势无法弥补这场大战晋军死伤万余,以失败告终经此一败,收复长安已 

成泡影六月丁丑(初一),桓温 姚襄徙关中居民三千余户以及呼延毒所部万人退军粮草 

匮乏的退师,在秦军沿途追击下屡败等退入潼关,死伤失踪人数又以萬计 

这次北伐晋军虽然失利,但是基本杀伤相等秦方两名主帅,太子苻苌在战斗中中箭 

于十月不治身亡。苻雄卒于八月份死因不奣,有很大可能于战斗中受伤及心力交瘁有 

关可以说,这是场虽败犹荣的北伐

这次北伐的目标,不是盘踞淮河两岸、根基未稳的姚襄不是得而复失的洛阳( 

《资治通鉴》:永和十年正月,“故魏降将周成反自宛袭洛阳。辛酉河南太 

守戴施奔鲔渚”),而是经营关Φ数年立足已稳的前秦似乎于理未通。但是 

这似乎可以从时机紧迫上来解释。桓温 姚襄并不把姚襄放在眼中至以“小竖”相称 

(见《桓温 姚襄传》桓温 姚襄废殷浩奏章),对于周成等人当然更不放入眼中而蒸蒸日 

上的前燕这时候正在经营河北,暂时无力南下放眼河南,并无可与桓温 姚襄匹敌的 

对手而关中苻氏,豪杰辈出实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强敌。最好的战略时机自然 

是永和七年左右而当时桓温 姚襄不握北伐权柄,无能为力拖延至今,已成稍纵即 

逝的机会从恢复旧疆的角度讲,关中四守之地是恢复中原的最佳基地。关Φ 



}

来源:小楚整编  作者:小小书童  发布时间: 14:35

摘要:姚襄(331年-357年)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后秦武昭帝姚苌之兄原随其父归后赵,身高八尺五寸垂臂过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艺明察善于安抚笼络人,因此被立为继承人父亲死后归晋,受到殷浩排挤帅部北归,被桓温 姚襄击破357年

  姚襄(331年-357年),字景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人,后秦景元帝姚弋仲第五子后秦武昭帝姚苌之兄。原随其父归后趙身高八尺五寸,垂臂过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艺,明察善于安抚笼络人因此被立为继承人。父亲死后归晋受到殷浩排挤,帅部北归被桓温 姚襄击破。357年被前秦邓羌诱至三原,中敌埋伏其马黧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桓温 姚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