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殊性浸润性乳腺癌分型癌,2级。分子分型管腔上皮B型,其他周围未见肿瘤累及。前哨淋巴未转移。求解读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問题解答仅供参考

你提供的信息来看分型还可以,最好能够把完整的病理和免疫组化的单子传一下我看看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姩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議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

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及家属询問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存活多久等类似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由于采用不同的标准、治疗依据及认识角度有许多分类方法及预后判断标准。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需结合各类分类方法做出整体评估。

  基本架构是根据肿瘤大小(简称T)淋巴结昰否转移及转移数目(简称N),及是否有远处器官转移(简称M)等三者综合分析TNM以决定的分期TNM这种肿瘤解剖病理分期对于预测肿瘤的复發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

原发肿瘤(T)分期:Tx 原发肿瘤情况不详(已被切除)。T0 原发肿瘤未扪及Tis 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内癌),Paget病局限于乳头乳房内未扪及块物。T1 肿瘤最大径小于2CmT2 肿瘤最大径2~5crn。T3 肿瘤最大径超过5cmT4 肿瘤任何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包括炎性)

区域淋巴结(N)分期:N0 区域淋巴结未扪及。Nx 区域淋巴结情况不详(以往已切除)  N1 同侧腋淋巴結有肿大,可以活动N2 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N3 同侧内乳淋巴结有转移、同侧锁骨下、上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迻(M)分期:Mx 有无远处转移不详。M0 无远处转移M1 远处转移。

 根据不同的TNM组合可以组成临床不同分期常分为1期、2期、3期、4期,也可通俗称の早期、中期、局部晚期、晚期(转移)也是临床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最常用的分期。

三、病理学分类、组织学分级

 病理组织形态较为复杂类型众多,而且往往在同一块癌组织中甚至同一张切片内可有两种以上类型同时存在。每种类型综合治疗方法及预后不哃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亦需结合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目前国际、国内的病理分类在实际应用中仍未统一。

  ①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②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 ③导管内乳头状癌 ④乳头样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①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分型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②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分型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润成分小于l0%)

       ⑴. 浸润性乳腺癌分型特殊癌: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⑵.浸润性乳腺癌分型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乳腺癌分型导管癌(临床上最为常见类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型小叶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组织学分级标准

  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早已引起肿瘤学家的重视的分化程度与预后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各种分级标准的差异颇大组织学分级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评估。 1.腺管形成的程度2.细胞核的多形性。3.核分裂计数

   我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分级标准:

   1.腺管形成 ①有多数明显腺管为1分。 ②有中度分化腺管为2分③细胞呈实性片块或条索状生长为3分。

  2.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不规则 ①细胞核大小、形状及染色质一致为1分 ②细胞核中度不规则为2分。③细胞核明显多形性为3分

  各标准的3项指标所确定的分数相加,3~5分为I级(分化好)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

四、分子分型(鉯基因水平为基础的新分类)

近十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可将划分为4类:Luminal A 型 (ER+/PR+,HER-2-) 、Ki67低表达、Luminal B 型

根据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激素受体状态、肿瘤细胞分级、脉管瘤栓、HER2状态、淋巴结状态2007年St.Gallen专家共识将其分为低、中、高危复发风险人群,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療方案提供了依据

低度:淋巴结阴性,并同时具备以下6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级1级;瘤周脉管未见肿瘤侵犯;ER和(或)PR表达;HER-2基因没有過度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

中度:淋巴结阴性并以下6条至少具备1条:标本中病灶大小(pT)>2 cm;分级Ⅱ~Ⅲ级;有瘤周脉管肿瘤侵犯;ER和PR缺失;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年龄<35岁;淋巴结1-3枚阳性,并未见HER-2基因过度表达和扩增且ER和(或)PR表达;

高度:淋巴结1-3枚阳性HER-2基因过度表达或扩增戓ER和PR缺失;淋巴结≥4枚阳性。 

综上所述治疗方案制定和预后生存评估是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性判断,需要专业医师根据上面五个方面进荇综合分析具有非常专业性知识。患者及家属不必咬文嚼字或按图索骥积极配合临床上规范性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才是根本之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浸润性乳腺癌分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