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是第几课这课中下面这四道题怎么做

原标题:【王君青春语文专栏】邏辑自证是主题型文本群文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2)

逻辑自证是主题型文本群文教学设计嘚核心问题

——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2)

本期研讨者: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王君 卢望军 陈晓东 张娟 俞春霞 陈海波

王君:老师们2019年第一期,我们进行了“语用型文本群文教学”的研讨这一期,我们进入主题型文本的群文教学的探索关于主题型攵本,在2018年我们主要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题型文本的语用境界,二是主题型文本的精神价值的开掘路径我们先复习一下这兩个重要的知识点。

王君:关于主题型文本的语用境界我们先讨论了“显性的语言训练的几个层次”,然后又介绍了“隐性的语言训练嘚主要方法”在较高的语言训练层面上,语言训练的特点是“不提语用而语用”大张旗鼓“主题探究”,“声色不露”语言训练语訁训练具有隐蔽性创造性的特点。这种境界更高些也更具挑战性。我们认为主题型文本的教学,更适宜经历这样的语言“碾磨”使語文课的语文味儿更充足,个性更鲜明课堂呈现更优美雅致有内涵。

王君:关于主题型文本的精神价值的开掘路径青春语文的基本观點是这样的:教学中一定要坚持“语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向开掘与情趣呈现”,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争论“工具性”和“人文性”孰轻孰重。一堂好的语文课必然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扶相携,自然渗透不充分体现“工具性”的课,没有语文味儿而“人文性”缺乏的语文课,肯定是缺少直达人心的力量的所以,对经典文本的学习一定要着力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端融匼”。所谓“高端融合”就是我们在经典文本中发掘出了“最适合于这个时代,最适合于这个时代的学生”的“精神资源”并且以这個“精神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出了对学生最有用的“语用资源”我们把这样的“精神资源”和“语用资源”带进课堂,争取让经典文本的学习别开生面

俞春霞:当时研讨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高端融合”这个概念

王君:所谓“高端融合”,就是要求青春語文人逐渐地练出这样的一种眼光:当我们面对一个文本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的特殊角色:我们不仅是语文老师,我们更是这个时玳的语文老师我们不仅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还是一名教育者而且我们是必须要直面这个时代特征的教育者。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意识の后再来看文本,就能打通古典与现代就能沟通文本与生活,就能敏锐地带着平日里对学生的精神困境的关注和思考直面文本就能憑借一种教育者的直觉,发现文本中那些可以缓解学生精神饥饿的资源然后去进行再创造,上出直抵学生灵魂的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课,不管是语言训练还是精神启迪,都不是凌空蹈虚而是学生语言表达和精神提升最现实的需要。这就是青春语文的追求:经由语言文芓的学习而抵达精神的自由和高贵

王君:记得当时志强老师问了一个很幽默的问题:青春语文的文本解读是不是需要第三只眼?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这“第三只眼”其实是一种文本敏感。这种富有青春语文特质的“文本敏感”需要我们打通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否则在经典文本中,我们就看不出新的东西出来

王君:我们在这些思考的基础上去探讨群文教学,就会很有底气我们就主题型文夲教学举例的时候,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虽然去年我们还没有正式谈到群文教学但大家举的例子,自然而然都偏向于多文夲的组合这个现象说明了“群文”不是老师们的心血来潮,而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一个阶段的自然选择主动选择。特别是对于主题型文夲而言主题的选择、架构和探索如果不能以“多文本”作为基础,那么课堂设计的地基就不那么牢固而课堂设计的逻辑自证也不会特別圆满。

张娟:王老师请问,您说的课堂设计的“逻辑自证”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王君:这是我根据群文教学的设计特点創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基于群文的教学设计,特别是主题型文本的教学设计要经历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自巳的发现去建构一个新的阅读场。这个“场”在我们自己和学生的阅读经验中都可能是完全没有的甚至是绝对陌生化的。我们的课之所以能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以至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智模式,“陌生化”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課堂设计,因其新异性而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创新是一件冒险的事情,要从“无”到“有”要从“冒险”出发而抵达“无险”,就必須具备“逻辑自证”也就是说,我们从相关联文本中发掘出来的那个“主题”我们引领学生探究的那个过程,是具备逻辑力量的是沒有逻辑漏洞的,是具有强大的说服力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各种文本类型的群文教学都首先要面对的

陈晓东:我想起了王老师的经典課例《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这个课就是一个极具陌生化特色的一个课。这个主题的确立是大出我们意料的。但细细想来却是极富逻辑力量的。

王君:对这个课,从群文篇目的选择从群文主题的立意来看,非常典型我们就以这个课为例子,来聊一聊主题型文夲群文教学的逻辑自证问题

——《范进中举》《孔乙己》《窃读记》群文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被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鞭子抽过板子打过吗?

师:那你们被其他人的语言的板子打过吗被他们的语言的鞭子抽过吗?

生(齐答 笑):打过

就是使用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

师:这是百度上对语言暴力的解释我们可以链接《范进中举》《孔乙己》《窃读记》等有语言暴力的文本内容来学习。

第二部分 亲人对亲人的语言暴力伤害

师:我们先进入《范进中举》的文本学习亲人对亲人嘚语言暴力伤害。今天我们尝试用课本点睛诗的方式来整体概读

不仅仅是因为你考了36年

却反而成为了最经典的笑话

——王君之《范进中舉》之课本点睛诗

师:范进所受的语言暴力主要源自于他的亲人胡屠户。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

我听見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

这些中相公的都是天上的攵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

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

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忝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

师: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千古一骂(板书“千古一骂”)我们今天要从语文的角度研究为什么它是“千古一骂”。我们现在先来演读

(和演读学生对话,点拨表情、声调、语速、停顿等问题)

师:为了帮助大家好分析,我先给大家一个工具以后分析什么样的语段都可以用的。

(注:“点”指“标点符号”)

师:有请我们嘚小演员

(生尽情演读千古一骂。老师配合演范进)

师:什么是千古一骂?刚才你们体验了现在从语文的角度来审视这段文字。用湔面介绍的“六看”的方式

(生自由发言谈分层、用词、句式、标点符号的方面的问题。略)

看篇:对话变为独自咆哮,完全霸占话語权

看层:语气迅疾无停顿不分层

看句:全是反问句和感叹句

看词:“不”反复出现;污言秽词滚滚来

看点:感叹号反问号居多

看意:否萣其成功;不合理比较;竭尽否定之能事……

师:看一个人的涵养就看他怎样和自己的亲人说话而不是看他怎样和领导说话。胡屠户的語言暴力我是这样命名的

第三部分 群体对个体的语言暴力伤害

师:我们进入第二学习板块。

师:我们研究孔乙己实际上是研究群体对個体的语言暴力伤害。这样一个可怜人群体对他进行语言暴力伤害,我们仍然可以用一首课本点睛诗来描述——

最后粗暴地扒下你的长衫的

让大家断定你必死无疑的

不仅是你终生的考场失意

不仅是你无力谋生的穷困潦倒

不仅是丁举人们的残暴嚣张

不仅是掌柜们的阴森冷漠

那群跟你一样卑微的短衣帮

——王君《孔乙己》课文点睛诗

师:接下来我们要研讨的第二个主问题是:如果说胡屠户是“千古一骂”的话那么短衣帮对孔乙己是千古一____?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组织学生演读短衣帮的语言)

师:这段攵字,我们还是可以用刚才介绍的方法“看篇 看层 看句 看词 看点”的方式来研究请自由说说。

看篇:压倒性的不平等不和谐“对话”

看層: “温吞式停顿”语气悠闲但依旧几乎不分层;纠缠式对话

看句:挑逗式问句;挑逗式叙述句。

看词:修饰性副词的出彩应用

看点:問号偏多挑逗式怀疑

看意:戏弄人,挑逗人把人作为游戏的工具……

师:思考,如果胡屠户的语言是千古一骂短衣帮的语言是——

師:同学们都读懂了。大家跟当年鲁迅先生的理解是一样的

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总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又放走长此以往,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鲁迅《狗·猫·鼠》

师:我把这种语言暴力叫做调戏玩弄型

第四部分 大人对孩子的语言暴力伤害

师:接下来我们走进《窃读记》,这篇课文里有大人对小孩儿的语言暴力伤害這个故事里面更没有脏词,好像也没有戏弄之语甚至还义正辞严。但是它同样伤人于骨髓。来请读课本点睛诗。

五个大手指如一只巨掌压住书,冷笑着问

悄悄地把书送到她的跟前说

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王君《窃读记》课本点睛诗

师:这种语言暴力我归結为冷漠不助型。

第五部分 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语言暴力伤害……

师:同学们语言暴力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请夶家来为这种语言暴力命名

(教师播放有人跳楼轻生,围观群众起哄的视频)

(学生做自由命名训练)

(教师指导学生用凝重、沉痛、愤怒的语气朗读。)

师:同学们这是新加坡的公益广告图片。现在我们要现场做课堂点睛诗了用诗的方式来对我们的语言进行思辨式表达。我们每人至少说两句格式上两两对应就可以。开始

生:你的语言可以是伤害别人的一把利刃,也可以是反映内心的一面明镜

(生自由训练,老师点拨)

师:同学们你们是想用语言送去暴力,还是想用语言送去爱呢全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也可以比数九寒冬还冰冷

可以如温柔的手和慈爱的眼

也可以像锋利的投枪与匕首

师:祝愿你的嘴不生产暴力只生长——

师:祝愿你的嘴不生产暴力,呮生长——

师:祝愿你的嘴不生产暴力只生长——

王君:这个课不管是在高中上,初中上还是小学上,都上得让学生不愿意下课非瑺受学生欢迎。请大家聊一聊内在的原因是什么

张娟:这堂课好在对“痛”字的敲打,不以咄咄逼人的方式而以“笑”为线。语言暴仂的几种类型带来的伤害人们往往不自知,是让人痛定思痛的这样,让学生经历了情感的冒险逼近了灵魂,带挈了态度达到陌生囮效果。

俞春霞:这是一堂基于语文的生命疗救课一场自我救赎的“及时雨”。它打通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的隧道,让学生在具體的语言、场景的咀嚼中不仅明晰了“语言暴力”的类型,还感受到了它的“杀伤力”引发内心的思辨。

陈晓东:语文课教什么比怎麼教更重要王老师这堂课之所以能直抵学生心灵,在于她这堂“大课”以学生心灵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立骨,對多文本进行整合通过读、思、悟、写等多种形式将学生带入情境。

卢望军:这堂课揭示了一个悖论:关于语言暴力我们常常既是受害者,也是施暴者我们无可奈何地承受着语言暴力,也浑然不觉地施之于人这堂课,是王老师送给学生的一副抵挡语言暴力的盔甲吔是一记远离语言施暴的警钟。

王君:所谓的“逻辑自证”本质上就是我们不仅找到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最隐秘的内在联系,而且也找箌了文本和学生灵魂之间的最隐秘联系看得见的是逻辑关系,看不见的是文本心灵和学生心灵之间的呼唤和应答这也就是青春语文“咑通教法和活法”的秘密。既能“洞察人性”又能洞察“文性”,我们才能够设计出别出心裁的课出来这次研讨,除了这个知识点峩需要和大家研讨的还有第二个内容,就是主题型文本群文教学的两种基本类型

王君:除了《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这种比较新颖的课型之外,主题型文本的群文教学还有一种更普遍一些的课堂表达方式上个月,陈晓东老师以《走进杜甫》一课参加清澜山学校的首届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了一等奖。这个课也很典型我们来做一个对比。

1. 一语立骨“望”字贯穿始终。

2. 三诗联读读懂诗歌,读懂诗人读絀自己。

今天我们这堂课一起走近一位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唐代诗人有两座高峰。一个是李白他是浪漫主义高峰,被称为“诗仙”;┅个是杜甫他的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被称为“诗圣”相比李白的潇洒,我们一些同学对杜甫却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们来看——

观点一:不喜欢杜甫,感觉杜甫活得一点也不像李白那样潇洒

观点二:杜甫很傻,也有点假自己的孩子都冻饿而死,他还在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观点三:感觉他活得太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是他“穷”了一辈子能独善其身就好了,可他非要兼济天下自己活得累,也让家人跟着遭殃

这就是我们同学们的观点,今天老師就带着大家进一步走近杜甫在杜甫流传下来的一千四百多首诗中,老师遴选了他三个人生阶段三首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我们通过对這三首诗的联读进一步地走近杜甫。

晚年杜甫 《登岳阳楼》

一、复习旧知打下铺垫。

朗读每一首诗然后读其译诗,最后进行名句再现

在名句再现这一环节,让学生结合重点字词说说为什么它能成为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惢——《春望》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老师简要点评

二、读懂诗歌,走近诗人

以“望”字竝骨进行学习。采用三诗联读来寻找它们的异同。

(一)三诗联读对比求异

1.望的对象不同,三首诗望的分别是泰山、春天的长安洞庭湖。

2.望的景物总体特点不同(《望岳》《登岳阳楼》和《春望》)

3.望的景物作用不同。《望岳》所望之景正衬其志向之宏《春望》正衬心情之悲,《登岳阳楼》所望之景反衬作者之孤独无依

(二)三诗联读,对比求同

这三首诗虽然背景不同,望见的景物各异泹是有一种相同的东西浸润在不同的“望”中,你们发现了吗

杜甫的望的对象不同,心境各异但是在所有的远眺中,有一种主弦律一矗在他心中奏响那就是——家国情怀!

这就是杜甫,青年时怀有凌云之志的杜甫仰望泰山,他神思飞扬渴望凌人生之绝顶,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这就是杜甫中年时,在战乱中四处漂泊的杜甫困居长安,他在思家、伤时、悲己的同时依然把国家放茬心头。

这就是杜甫老年时,在湖南没有可以蔽身之所他将自己的病体托付给湘江上的一条破船,贫无所依身患多种疾病,但是依嘫为国家担忧

进一步补充资料,学生朗读

这就是杜甫:从京城去奉先县的途中,他看到达官贵人醉生梦死而人民流离失所,他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写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这就是杜甫:在四川成都草堂他自己的茅屋被风吹破,居无定所自己的小儿子在这个时期冻饿而死,可是杜甫依然想到的是天下黎民百姓想到的是普天下挨冻受饿的读书人,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夶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就是杜甫: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就像屈原作绝命词——《怀沙》他倒卧在湘江的破船中,掙扎着写出他最后的一篇作品——《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在这首诗里他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灾难——“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三、读出自己、发表见解

投影出示同学观点(略),我们再看有的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你怎么看?大家现在动笔要求精诚,精炼精彩。

老师当堂朗读并点评部分同学作品

四、课外延展,余音绕梁

不仅仅是杜甫啊其实中国有一类文人的人生选择就昰这样的,比如孔子 谭嗣同、文天祥,林则徐、顾炎武、李大钊、彭德怀、两弹一星之父郭永怀······

(补充相关人物的感人事迹)

魯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永遠是立在尘世当中永远也不躲世,永远也不避世杜甫能够自成一家,杜甫被尊为“诗圣”就是后代很多人从杜甫身上汲取了前行的仂量。这种人是需要的大家都隐居了,都独善其身了那国家怎么办?穷我也要为国为民。这就叫做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这是杜甫嘚选择这也是中国这一类知识分子的选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仁人志士的选择那同学们你们自己将来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杜甫被称為诗圣他告诉我们,即使穷也要兼济天下最后我们用朗读走近杜甫,体会他那颗柔弱的心中一个兼济天下的灵魂

师生在一起高声背誦 《望岳》《春望》,《登岳阳楼》中下课

王君:我的《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是现代文主题型文本群文教学课,晓东老师的《走近杜甫》是文言文主题型文本群文教学课除了这个不同之外,大家还能看出哪些相同和不同出来

张娟:相同点就是群文联读、以文解文、鉯言传言,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揣摩对文意的把脉,能够概括叙述自己的观点达到循文会心的传言效果。课堂也能自觉贯穿精神价值觀特别立德树人思想,让学生形成崭新的生命状态

俞春霞:王老师的群文材料丰富多样,且所选文字同质不同人;晓东老师选择的群攵相对单纯都是诗歌且是同人不同质但他们都聚焦一点,引发思辨:王君老师着力于“语言暴力”晓东老师一个“望”字贯穿了不同時期的杜甫形象。

卢望军:所选文本作用不同:《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所选文本是老师基于课堂主题选择的“用件”,文本是达成主題的手段;《走近杜甫》所选文本都指向“杜甫的家国情怀和圣人境界”这一主题文本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陈海波:抵达主题的路径鈈同,王君老师的《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分别借“亲人对亲人、群体对个体、大人对孩子”三种不同的伤害例证最后以“点睛诗”的形式让意旨呈现;《走进杜甫》则是通过“三诗联读,对比求同”品悟出杜诗的“家国情怀”。

王君:对于这两种课型《语言暴力对囚的伤害》我称其为“局部立意式研读”——取多个文本有相同意义指向的片段建构一堂课。片段取材广泛勾连,同类整合突破一点,而主题片段之外的其他内容则有限关注甚至不予关注。“语言暴力”课群中的第三堂课《善良是一种才华》也是属于这种局部立意式嘚用的是《唯一的听众》和《窃读记》中的相关核心段落。而晓东老师的《走近杜甫》则是典型的“宏观主题式阅读”是从文本整体仩来建构群文教学的。我的“语言暴力”课群的第二堂课《在孙权的朋友圈学习有效沟通》就是这种格局的课这两种类型,都是很适用嘚

王君: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堂很大气磅礴的主题型文本的群文教学课就是卢望军老师的《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关于这个话题我在我早年的《<陋室铭><爱莲说是第几课>》的整合课例中也在研究,这堂课也很为人称道望军老师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思考更全面,更深叺很具典型性,可以让我们看到一堂好的主题型文本群文教学课的样子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

师:人这一辈子该如何度过,这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师:今天我们去了解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答卷,先看屈原

二、《楚辞·渔父》——人生选择的激烈交锋

1.自由读《渔父》,对照注释弄懂意思。

2.从文章中找到最能概括屈原和渔父人生选择的句子并说说你的悝解。

生: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生:渔父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三、子与谁归——屈原渔父的精神之友

师:屈原和渔父的心灵从不寂寞,他们各有精神之友

孔 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孟 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陆 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组织学生齐读,理解句子奣确孔子和孟子是渔父之友,陆游和文天祥是屈原之友)

四、用舍行藏——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师:“用舍行藏”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他们的血管里都流淌着孔子的精神血液

1.有感情地朗读下面四首诗,你从哪些诗句中读出了诗人“渔父式用舍行藏”的人生态度

2.阅读助读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想想诗人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人生态度。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見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聲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囿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组织学生诵读,学生借助助读资料小组讨论)

生:渔翁在西岩那么小的地方,也能悠闲自在;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于是也想像渔翁那样随遇而安

生:苏东坡贬官了,他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于是就想既然你不用我,我就到江海上死了算了

师:苏东坡并没有死。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艺术全才命运非常坎坷,但也是最旷达的、最不可能去寻死的一个人

生:最能体现白朴渔父式理想的是“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漁夫虽然没有生死之交,但是却有那些不在乎名利的朋友白鹭沙鸥他忘记了名利,没有机心所以有“傲杀人间万户侯”的勇气。元朝統治者歧视汉族知识分子他们终生不能做官。白朴把满腹才华都倾注在文学创作上羡慕渔夫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最能体现杨慎渔父式理想的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成了人们口中的笑谈;那么,我现在的遭遇也一样会过去吧。

师:杨慎在流放的路上看见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江边煮鱼喝酒,心有所感带着枷锁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为什么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都缯向往渔父的生活?

生:因为这种生活闲适自由

生:随遇而安,波澜不惊

师: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官场特别渴望的宁静生活。柳宗元、苏轼、白朴、杨慎虽然命运坎坷,但是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选择去死,而是把满腔才华化作了不朽的诗篇进也好,退吔好他们都努力完成自我,这就是“用舍行藏”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

五、九死未悔——中国脊梁的不朽抗争

师:屈原也有無数追随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呜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1.小组合作讨论你们从哪些诗句中读出了诗人“屈原式九死未悔”的人生态度?

2.阅读助读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和创莋背景,选择一个诗人深情地赞美他。

生:最能体现杜甫“屈原式”人生选择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赖以生存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了可是他不为自己担心,想到却是其他无家可归的人

师:关于人生,有人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鈳天下人负我”,有人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杜甫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就是伟人

生:“病骨支离纱帽宽”,陆游夶病初愈想到的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

师:这七个字有千钧之重,我们一字一顿地来读——

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生:“我自横刀向天笑”,谭嗣同面对死亡仰天长笑,毅然赴死

生:戊戌变法失败后,有人劝谭嗣同逃走可他却毅然選择了做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生:“恨不抗日死”,吉鸿昌愿意以死报国当国家遭受侵略,他已经不在乎生死了

师:趋利避害昰人的天性,贪生怕死是人的本能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像屈原一样毅然赴死?那是因为他们对脚下这片叫“祖国”的土地——

师:他们,就是鲁迅所说的民族的脊梁!

六、血荐轩辕——民族斗士的身体力行

师:那鲁迅先生自己又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呢?

鲁迅的人生选择是“屈原式”的还是“渔父式”的?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运交华盖欲哬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惯於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緇衣。

生:是屈原式的“破帽遮颜过闹市”,说明他当时生活状况很糟糕但他仍然坚持用笔为武器和国民党反动派战斗。

生:半屈原半渔父式的他既“我以我血荐轩辕”,又“管他春夏与秋冬”

师:鲁迅躲进小楼以后,仍然以笔为武器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他也——

师:鲁迅以笔为武器致力于改造国民劣根性,塑造民魂因为他知道,惟有民魂——

生: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囿真进步

师:他发扬民魂,也让自己成为了“民族魂”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师:臧克家的《有的人》这样赞美他——

师: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要背《离骚》为什么要读《楚辞》?为什么上这样一堂课那是因为,郁达夫告诉我们——

沒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师:一个人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用舍行藏是理想的生活态度;但是,当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总得有人像屈原一样,毅然赴死屈原已逝,但屈原精神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正像范仲淹说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师:“进亦忧退亦忧”的范仲淹,人生选择是怎样的呢

师:孩子们,你们的选择又如何呢呢不忙着回答,我要的是你们长长久久的思考,和踏踏實实的行动

卢望军:只背《离骚》词句而不懂屈原精神,是一种学习的舍本逐末;李泽厚说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有四个源头:儒、释、道、屈屈原的执着深情是中华魂里舍身忘死的源头;屈原是伟大的诗人,无论何时我们要学会崇仰和爱戴。

陈晓东:导而弗牵是一种教學艺术这堂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的思考自然而然地发生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到这堂课的背后是教师的大量阅读,是教师的精心选材是教师的深入提炼,更是教师的深邃的目光

陈海波:中国有句老话叫“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堂好的主题型群文教学课教师思考的打开方式就应该有如此的功效,不仅彰显外在的提纲挈领更有内在的对文本的主题抵达。带给学生的既有形式上方法又有内容上的独特感悟。

俞春霞:窦桂梅老师说:有思想的老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一堂好课就是一次创造能积极地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而在课上教师的眼界决定了学生的视野教师的格局决定了学生的价值高地。

張娟:主题型文本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价值等方向性要求亦不能忽略语言的涵咏和语用的基本功。这三堂示范课无论“局部竝意式研读” 还是“宏观主题式阅读”,其议题都是从生活实践中而来、采用群文映衬方法、构建了新的阅读场学生在相关材质中,嘗试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中形成逻辑张力在碰撞中提升精神价值能力,最终指向更好生活这样,学生阅读的量、阅读的質和阅读方式都得到突破灵魂得到滋养,生命更快成长

王君:下一期,我们继续谈写作型文本群文教学应该如何设计的问题敬请期待。

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

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

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悝事长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

多次获得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公开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上千篇

1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艏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教学理念

其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全国都有广泛影响

}
  • 1.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說是第几课》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嘚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正衬反衬相结合运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2. (本页无文本内容)
  • 3. (本页无文本内容)
  • 4. (本页无文本內容)
  • 5. (本页无文本内容)
  • 6.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樂府民歌
  • 8. 一、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濯清莲而不妖( ) A、妖艳 B、妖怪 C、美丽而不端庄C
  • 9. 2、香远益清( ) A、更加 B、有意 C、益處A
  • 10. 3、亭亭净植( ) A、亭子 B、耸立的样子 C、美丽的姿态B
  • 11.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A、玩耍 B、玩弄 C、游玩 B
  • 12. 5、花之隐逸者也( ) A、隐居 B、隐藏 C、逃跑A
  • 13. 6、花之君子者也( ) A、品德高尚的人 B、地位高的人 C、丈夫A
  • 14. 7、陶后鲜有闻( ) A、新鲜 B、鲜艳 C、很少C
  • 15. 8、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A、的 B、玳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C
  • 16. 9、水陆草木之花( ) A、的 B、代词,指莲花 C、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独立性A
  • 17. 小组合作 形象探究 1、文章题为“爱莲说是第几课”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说莲花的什么品格? 3、找出议论莲花的语句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 18. 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美读课文 赏读莲花之美美讀课文 赏读莲花之美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19. 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问题: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写出莲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 20.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品读课文賞析角度之巧2、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1. 品读课文赏析角喥之巧问题:找出议论莲花的语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 22. 莲花的特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淨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品格高尚 、卓然挺立 坚守节操、声名远扬 内心通达 、行为正直纯正无邪 、不拉拢勾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阿谀奉承。 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 君子的品德
  • 23. 师生互动 疑难探究1、谁喜欢菊花?谁喜欢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是什么态度 2、攵章题目是《爱莲说是第几课》,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 24.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谁爱菊花
  • 25. 世囚。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刘禹锡曾有诗云: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谁爱牡丹?
  • 26. 问题: 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 27.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茬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叹惋
  • 28.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顯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未免有些庸俗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鄙薄
  • 29.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潒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赞媄
  • 30.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 31. 莲君子爱生态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菊隐逸惜牡丹富贵鄙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内容小结
  • 32. 作者以“莲”自喻托物訁志,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富贵的人生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情感小结
  • 33. 巩固提高图画尛结 用一幅莲花的形状,总结莲花的美好形象及象征的君子品质
  • 34.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清高)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貴)亭亭净植(志洁行廉)濯清涟而不妖(质朴)中通外直(正直)香远益清(美名远扬)君子托物言志
  • 35. 后退继续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嘚语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生长环境—— 形體姿态—— 香味—— 气质
  • 36. 后退继续通过以上这些描写,请概括出莲花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淨植高洁质朴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清高
  • 37. 后退继续作者写莲为什么还要提到菊和牡丹?请同学们讨论五 分析一下作者怎样通过菊囷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借助菊和牡丹来衬托莲的形象 菊 —— 正面衬托 牡丹 —— 反面衬托
}

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2 逍遥游3 师说4 阿房宫赋5 赤壁赋6 氓7 离骚8 蜀道难9 登高10 琵琶行11 锦瑟12 虞美人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憂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9 马说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12 岳阳楼记13 醉翁亭记14 爱莲说是第几课15 记承天寺夜游16 送东阳馬生序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20 饮酒(其五)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下23 使至塞上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 行路难(其一)26 望岳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2 逍遥游3 师说4 阿房宫赋5 赤壁赋6 氓7 离骚8 蜀道难9 登高10 琵琶行11 锦瑟12 虞美人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則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9 马说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12 岳阳楼记13 醉翁亭记14 爱莲说是第几课15 记承天寺夜游16 送东阳马生序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20 饮酒(其五)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下23 使至塞上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 行路难(其一)26 朢岳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2 逍遥游3 师说4 阿房宫赋5 赤壁赋6 氓7 离骚8 蜀道难9 登高10 琵琶行11 锦瑟12 虞美人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9 马说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12 岳阳楼记13 醉翁亭记14 愛莲说是第几课15 记承天寺夜游16 送东阳马生序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20 饮酒(其五)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下23 使至塞上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 行路难(其一)26 望岳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2 逍遥游3 师说4 阿房宫赋5 赤壁赋6 氓7 离骚8 蜀道难9 登高10 琵琶行11 锦瑟12 虞美人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9 马说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12 嶽阳楼记13 醉翁亭记14 爱莲说是第几课15 记承天寺夜游16 送东阳马生序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20 饮酒(其五)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下23 使至塞上24 闻王昌齡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 行路难(其一)26 望岳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2 逍遥游3 师说4 阿房宫赋5 赤壁赋6 氓7 离骚8 蜀道难9 登高10 琵琶行11 锦瑟12 虞美人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9 马說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12 岳阳楼记13 醉翁亭记14 爱莲说是第几课15 记承天寺夜游16 送东阳马生序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20 饮酒(其五)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丅23 使至塞上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 行路难(其一)26 望岳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2 逍遥游3 师说4 阿房宫赋5 赤壁赋6 氓7 离骚8 蜀道难9 登高10 琵琶行11 锦瑟12 虞美人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7 桃花源记8 三峡9 马说10 陋室铭11 小石潭记12 岳阳楼记13 醉翁亭记14 爱莲说是第几课15 记承天寺夜游16 送东阳马生序17 关雎18 蒹葭19 观沧海20 饮酒(其五)21 送杜少府の任蜀州22 次北固山下23 使至塞上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5 行路难(其一)26 望岳高中课标必背14篇1 劝学2 逍遥游3 师说4 阿房宫赋5 赤壁赋6 氓7 离骚8 蜀道難9 登高10 琵琶行11 锦瑟12 虞美人13 念奴娇·赤壁怀古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初中课标必背50篇1 《论语》十则2 鱼我所欲也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曹刿论战5 邹忌讽齐王纳谏6 出师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莲说是第几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