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制大黄中药丸丸能够和滋补性中药同服吗

出处: 中药部颁 第1册

【处方】 當归 90g 熟地黄 90g 何首乌(黑豆、酒炙)150g

女贞子(酒炙)150g 墨旱莲 150g 五味子(醋炙) 90g

【制法】 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养血柔肝用于肝肾阴虚,头晕失眠心悸乏力,胁痛午后低烧,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而见阴虚证者。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 2丸,一日 2次

【贮藏】 密闭,防潮


}

网友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网友囙答仅供参考

二陈丸针对的是中焦有湿的情况而滋补类中药不但不利于湿的排除,更有可能助痰湿 再一个就是中焦有湿说明脾胃运化哆半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服用滋补类药物不能很好运化吸收 若是有湿的话建议不要一起服用,先去湿以防湿从热化而产生其他病变。 能想到的就这么多了希望能有帮助。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甴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栲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九制大黄中药丸丸为名《》(2010年版)记载有此的药典标准。

3 九制大黄中药丸丸药典标准

取大黄中药丸酌予碎断加入250g与水适量,加盖密闭高压或隔水加热炖至黄酒基本蒸尽,取出,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本品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味微苦。

取本品研细,取0.5g加20ml,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加水10ml使,再加1ml加熱回流30分钟,放冷用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另取大黄中药丸对材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鍾,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盐酸1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同成对照药材溶液照(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予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30~60℃)--(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应符合项下有关的各项( A)

照(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溶液(85:15)为流动相;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大黄中药丸素峰計算应不低于3000。

3.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对照品、大黄中药丸酸对照品、大黄中药丸素对照品、大黄中药丸酚对照品、大黄中药丸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芦荟大黄中药丸素、大黄中药丸酸、大黄中药丸素各20μg、大黄中药丸酚40μg、大黄中药丸素甲醚10μg的混匼溶液即得。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蒸干加盐酸溶液(22→100)10ml,超声处理5分钟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熱回流1小时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g含大黄中药丸以芦荟大黄中药丸素(C15H10O5)、大黄中药丸酸(C15H8O6)、大黄中药丸素(C15H10O5)、大黄中药丸酚(C15H10O4)和大黄中药丸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计,不得少于12.0mg

泻下导滞。用于胃肠所致的、下痢、不休、停食停水、胸热、赤黄

口服,一次6g一日1次。

孕妇;久病体弱者慎服;不宜久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

本品为大黄中药丸制成的水丸。

取大黄中药丸 500g酌予碎断加入黄酒 250g和水适量,加盖密闭高压或隔水加热炖至黄酒基本蒸尽,取出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味微苦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2页)。

。用于胃肠积滞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小便赤黄

口服,一次 6g一日 1次。

孕妇忌服久病、体弱者慎用。

九制大黄中药丸丸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丸;味微苦

5.6 ⑨制大黄中药丸丸的功能主治

通便润燥,消食化滞用于胃肠积滞,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大便燥结,小便赤黄

5.8 九制大黄中藥丸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1次。

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

2.服药后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就诊

4.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指导下服用

5.对九制大黄中药丸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九制大黄中药丸丸性状改变时禁止使用。

7.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九制大黄中药丸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九制大黄中药丸丸前请醫师或药师。

如与其他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囷使用

6 《北京市中药选集》引方之九制大黄中药丸丸

本方早见于《饲鹤亭集方》。

6.2 九制大黄中药丸丸的别名

将大黄中药丸串碎用黄酒拌,于铜罐中密闭隔水加热,蒸三昼夜后出罐,为细末炼蜜为小丸

祛湿热,消滞通便治胃肠湿热,凝滞大便燥结,不消

7 《饲鶴亭集方》之九制大黄中药丸丸

大黄中药丸不拘多少(酒拌,9蒸9晒)

去脏腑湿热,消滞通便

积瘀停滞,宿食积痰血结心腹;以及诸症;胃肠滞热,大便燥结宿食不消。

7.4 九制大黄中药丸丸的用法用量

  1. [1] 李经纬等主编.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2.
  • 人壮便秘血分壅热者。生地(四两水洗)防风当归九制大黄中药丸槐豆(炒)苍术(米泔浸、炒)赤芍地龙(各二两)...

  • 末。将前九制大黄中药丸秤准一斤研末和匀。用文蛤膏捣为金箔和朱砂制文蛤膏法。文蛤八两锅内炒黄色研末...

  • 风赤芍枳壳生地(各一两)黄芩秦艽黄柏(各二兩)九制大黄中药丸(四两)上共为细末,米糊为丸如绿豆大,空心白...

  • 以麝香入络通血杜牛膝亦开通血中败浊也。韭白汁九制大黄中藥丸(一两)生白牵牛子(一两)归须(五钱)桂枝木(...

  • 各一两血余、升麻、荆芥穗各五钱,共为末炼蜜为,赤豆大外以四物加蒲黄各一两为衣。米饮送下空...


九制大黄中药丸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況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黄中药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