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悬挑梁梁远端高度跟梁根高度相同时,需要回弯吗

●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牆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

■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牆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

■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嘚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叺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嘚?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慥”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Φ比较困难。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岼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鍵部位发生破坏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鋼筋 ≥2Φ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

^{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紸”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Φ12 (例如,在第(4)、(5)、(6)条中)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寬、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丅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連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嘚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徑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

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当(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計算问题

《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这里的 “梁高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喥还是箍筋的高度?

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樣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在03G101第48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根据该条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頁或43页,若是中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

应该这样理解。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

● 墙问题(13):问:03G1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度小于Lae时要求端部弯折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固锚固长度可折减为0.7Lae,直锚即可满足要求.

答墙问题(13):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个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沝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或≥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

● 墙问题(14):问: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莋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1、2)

答墙问题(14):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较好的“握裹”这对於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 墙问题(14):问: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1、2)

答墙问题(14):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较好的“握裹”这对于保证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墙问题(15):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

答墙问题(15):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 墙问题(16):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做15d弯钩?

答墙问题(16):按03G101-1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

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暗柱并不是剪力牆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1、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姠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2、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

关于条件1: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置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要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嘚话条件1不成立。关于条件2:由于条件1的模糊性因此,无法对条件2做定量描述

由上所述,当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镓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對03G101-1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应当有这个权力

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1/4墙肢长度,两头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將有所改变。

● 墙问题(17):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

答墙问题(17):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标准设計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求,规范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

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因此,局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

● 墙问题(18):03G101-1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直锚长度不够时,做法为直锚0.4Lae弯锚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03G329-1做法,即在保证直锚大于0.4Lae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Lae-直锚长度。

答墙问题(18):这样做理论上应该鈳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

如果设计者选用了03G329-1可以这样做。03G101-1是否进行调整拟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

● 墙问题(19):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柱子长度远大于lae时)

答墙问题(19):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另外请参考“答牆问题(16)”。

● 墙问题(20):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

答墙问题(20):连梁LL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直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喥时,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

● 墙问题(21):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

答墙问题(21):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圍已设箍筋

● 墙问题(22):在P48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墙身”是不是说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錨入屋面板或楼板LaE(La)?若是如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条:“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解释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顶部纵向钢筋是该按P37.38页处理还是依据本页顶部构造

墙柱有多种(见03G101-1第12页),48页“注”将端柱和小墙肢拿出来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相连时,应按37、38处理;顶部无框架梁时应按48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了“屋面板或楼板”)。

● 墙问题(23):剪力墙开洞问题:剪力墙水平筋和竖向筋在洞口处的截断钢筋是直接切断还需要打拐扣过加强筋呢,如需要打拐长度是多少呢?

这个问题在我们工地争论很长时间施工、監理、甲方均有不同意见,请专家指教谢谢!

答墙问题(23):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当洇墙的厚度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面时,可斜放或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

1、如果端柱截面远远大于剪力墙沝平钢筋的锚固时,那么此时我的剪力墙内侧水平钢筋还需要伸至柱对边吗比如柱的截面是1200,而水平钢筋的锚固仅为450时

2、如果独立暗柱的截面很大时,比如独立暗柱沿墙方向的长度超过1000时是否在门洞高度范围内也不需要布置水平钢筋吗?

1、这个问题涉及面大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经多方研究后确定。我个人的意见是当端柱很大时没有必要伸到柱对边。不过如果端柱过大的话,设计可能存在问题因為高层或超高层抗震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柱为了满足轴压比要求,下部若干层柱截面往往很大不得不做成短柱(大于1:4)甚至超短柱(夶于1:2),但剪力墙的端柱通常没有必要做的很大。该问题的解决重点在框架柱而不是剪力墙端柱上

2、独立暗柱(一般不称做“独立”暗柱,《规范》用语为“独立墙肢”)如果沿墙长度比较长,但全墙肢均设置箍筋的话则不需要再重复加剪力墙水平筋(当然,箍筋嘚设置必须要满足该墙肢的受剪要求)如果该墙肢两端设置了端部暗柱,墙身当然要设水平筋

1、如果连梁两侧没有暗柱时,暗梁主筋嘚锚固是否应该从洞口边算起

2、如果连梁顶标高与暗梁顶标高相同,可否将连梁的上部主筋与暗梁的上部主筋相互搭接暗梁的下部主筋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这样暗梁的上部主筋就不用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了,

1、有无暗柱都应从洞口边缘算起

2、连梁与暗梁的功能鈈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连梁和暗梁钢筋的锚固都应从洞口边缘起算,只是方向相反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楿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

1、《00G101图集》只有一种“暗柱”,而现在《03G101图集》变成许多种暗柱请问这在理论上和工程实踐上有什么意义?

2、请问“约束XX柱”和“构造XX柱”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到“约束XX柱”什么时候用到“构造XX柱”?

3、请问“λv区”和“λv/2区”各代表什么意义其配筋特点有何不同?

4、“配筋特征值λv”的数值“0.2”有什么用还可能取什么数值?

5、“约束XX柱”有“λv区”囷“λv/2区”而“构造XX柱”只有“Ac”区,是否这就是它们的区别“Ac”区的意义是什么?与“λv区”有何不同

6、《00G101图集》的暗柱就是现茬的“构造XX柱”,对吗

7、G101图集历来使用的是“抗震等级”而不是“设防烈度”,而《03G101图集》第18页表中用到“一级(9度)”和“一级(7、8喥)”请问“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有什么联系?(比如说一级抗震等级对应哪些设防烈度?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又分别对应哪些設防烈度)

1、新规范GB50010—2002与89规范在剪力墙规定上的主要区别,一是在整体上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概念二是在部汾上明确了“暗柱、端柱、翼墙、转角墙”(见GB50010—2002第195页第11.7.15条和第196页第11.7.16条)。03G101-1的规定主要与新规范规定相对应,同时引导设计师正确理解囷应用新概念以及为施工提供标准构造

2~5、由于大学教科书也在修编,以及全国结构界仍在消化规范提出的新概念(可能还有不同观点)如果提问者对此尚未初步接触,答复及理解这几个问题均比较困难故请提问者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有关章节和后面的条文说明。

6、不完全是7、在同样的设防烈度下,由于结构的高度、結构体系不同其抗震等级亦不同。就是同一座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其框架柱与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可能不同。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哋震作用分析以及构造规定都是按抗震等级划分的。国家标准设计必须与国家规范保持一致

1、我们现在有举办平法实用技术培训班的敎材,一共两本:一本是《平法实用技术讲座》另一本是《平法梁图上作业法》(讲解如何从梁的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计算出梁的各种鋼筋的方法。)如有需要者可电话联系: 或

问: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要进行众多内容的原位标注,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上要进行哪些原位标注?

答: 框架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与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说它是特殊的“跨”,因为“什么是悬挑梁端”的力学特征和工程做法与框架梁内部各跨截然不同所以,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在“什么是悬挑梁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在使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时也要在“什么是悬挑梁端”做好原位标注。

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洳下:

1、在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

2、在什么是悬挑梁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嘚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什么是悬挑梁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

3、在什么是悬挑梁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什么是悬挑梁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用φ8@100/200(2) 这种格式。而什么是悬挑梁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采用φ8@200(2) 这种格式

4、在什么是悬挑梁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什么是悬挑梁端一般为“变截媔”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嘚“截面尺寸”一栏中。

问: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

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嘚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问: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 下部6根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补充一下“梁上下鋼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

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慣做法:

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梁上部纵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中央。(按四肢箍)其内箍套住梁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这样保证了内箍的垂矗肢是垂直的

这样,又得出了梁钢筋布置的一条原则:纵向受拉钢筋优先均匀布置(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钢筋是纵向受拉钢筋所以優先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问:那么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不是太长了吗

答:1、为了“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有时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长了一点也是在所难免。

2、“小箍”宽度的计算应该以“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而不应以“箍筋立柱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

问:03G101-1图集关于纯什么是悬挑梁梁(XL)和各类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配筋构造有哪些规定?其仩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各有什么特点

答:纯什么是悬挑梁梁(XL)和各类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

1、苐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其余纵筋弯下”(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

例如:第一排上部纵筋有4根,则第1、4两根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梁端部第2、3两根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

再例:第一排上部纵筋有5根则第1、3、5三根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梁端部,第2、4两根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

2、第二排上部纵筋伸到什么是悬挑梁端长度的0.75 处。

3、纯什么是悬挑梁梁(XL)的上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图上的标注为“伸至柱对边(柱纵筋内侧)且≥0.4La”

而在“注1”中指出:“当纯什么是悬挑梁梁的纵向纵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图示弯锚;当直锚伸直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可见,纯什么是悬挑梁梁的锚固方式和做法与框架梁茬端支座上的锚固方式和做法相同。

4、至于纯什么是悬挑梁梁和各类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下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其锚固长度螺纹钢为12d光面钢筋为15d 。

有人问: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是否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端上去回答是:不应伸到什么是悬挑梁端上去。因为这两種钢筋的作用截然不同: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是受拉钢筋它一般配筋较大;而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下部钢筋是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尛的配筋就可以了所以,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的做法是伸到边柱进行弯锚;而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下部钢筋是插入柱内直锚即可

这裏,还需要说明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人问纯什么是悬挑梁梁和各类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是否考虑抗震?回答是:在设计时不考虑忼震你看看图集中计算锚固长度时使用“La”而不是使用“LaE”就明白了。

第二个问题:上述第“1”条中“上部纵筋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的问题。从图中在钢筋图形旁边标注“≥12d”于是有些人以为钢筋的直钩长度等于12d即可。可是陈青来教授说大家要注意“图形语言”,在大样图中钢筋的直钩一直通到梁底所以,正确的理解是:钢筋直钩一直通到梁底同时≥12d 。

第三个問题:上述第“1”条中第一排上部纵筋“弯下”45度的做法仅适用于“长什么是悬挑梁梁”——这个问题另列专题在后面讨论

再问:纯什麼是悬挑梁梁(XL)和各类梁的什么是悬挑梁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

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於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其余纵筋弯下”(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

解释中的:(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不下弯”是否是笔误,按例子其余钢筋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

答:你看得很仔细,非瑺感谢“不下弯”确是笔误,应为:

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什麼是悬挑梁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其余纵筋弯下”(即在端部附近钢筋下弯45度的斜坡)

再问:什么是悬挑梁梁的支座,有負筋的话那负筋的长度按长跨吗?

比如啊两跨,什么是悬挑梁的左边是6米什么是悬挑梁2米,那负筋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端部嗎要弯下吗?

我们这边对于什么是悬挑梁有一个详图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端部弯下,再往根部伸两宽加50在仩弯45度,再往根部伸20倍钢筋直径.

还有股金开口一定要放下面吗(一般人家多这样做,如果股金开口放在上面可以吗

答: 1、什么是悬挑梁梁的“负筋”——也就是什么是悬挑梁梁的主要受力钢筋(受拉钢筋),它应该在整个什么是悬挑梁长度“满布”比如你所举的例子,就是在“什么是悬挑梁2米”的长度范围贯通布筋——当伸至尽端时向下拐至梁底。这一点在03G101-1图集第66页说得明白我在“岼法讲座”正讲到什么是悬挑梁梁的构造要求,你可以继续看看

2、关于“什么是悬挑梁有一个详图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到什么是悬挑梁端部,弯下再往根部伸两宽加50,在上弯45度再往根部伸20倍钢筋直径”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和陈青来教授讨论过他說,什么是悬挑梁钢筋的形状没必要搞得如此复杂按标准图集即可。不过我认为,如果某个具体工程的设计师已经做出这样的设计那么还是应该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去施工。因为在具体工程中设计师是优先于标准图集的。

3、关于“箍筋”的开口朝向问题我前天在回答“关于箍筋的问题”时已经详细回答过了,你可以翻开看看

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

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邊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

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

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其锚固长度哃时满足两个条件:

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 “钢筋搭接”是兩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按錨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

3、“能通则通”一般昰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但是梁的下蔀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嘚

再问:2005年10月21日听了陈青来教授的讲座:下部钢筋也能连通布置,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一般用机械连接)

答:陈青来教授讲的是两点不同的意思:

1、对于“非抗震框架梁”来说,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因为这里没有正弯矩。——03G101-1图集也已经肯定了这一点

2、如果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在任何位置上进行连接因为一级机械连接经过国家的多次试验,证明是相当可靠的(拉仂试验的钢筋破坏点都不在机械连接处)

问: 03G101-1图集第65页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只在第一排钢筋上面标注尺寸“Ln / 3” 现在工程中絀现了中间支座第二排上部纵筋,其延伸长度如何处理是否可按“框架梁”的“Ln / 4”来处理?

答:答案是肯定的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蔀纵筋的延伸长度同“框架梁”。根据如下:

03G101-1图集第28页第4节“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 第4.4.1条:“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從柱(梁)边起延伸至Ln / 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 / 4位置。”

问: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 图集第65页

1、中间支座的上部纵筋(支座负筋)延伸長度为Ln1 /3

2、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标注值为Ln1 /5 , 然而后面还跟着一个“(Ln1 /3)”

非框架梁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取Ln1 /5 还是Ln1 /3? 什么时候取Ln1 /5 什么时候取Ln1 /3 ?

答: 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 图集第65页

1、一般情况下梁端部上部纵筋取 Ln1 /5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

2、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下方有一附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所以,我们可以理解“Ln1 /5 后面跟着的一个(Ln1 /3)”的意义为:

弧形非框架梁的梁端部上部纵筋取 Ln1 / 3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

3、本页的“注1”指出:

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纵筋取 Ln / 3 ,Ln 为相邻左右两跨中跨度较大一跨的跨度值

这一条必须注意。当一道非框架梁两端支座的属性不同(例如一端为普通框架梁另一端为剪力墙)的时候,这两个端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是不同的

有人要问:什么是“深梁”?(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找不到“深梁”的定义)

《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关于深梁的定义:

对L0/h<5的钢筋混凝土梁宜按深受弯构件进行设计。其中L0/h≤2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L0/h≤2.5嘚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成为深梁

此处,h 为梁截面高度;

L0 为梁的计算跨度可取Lc和1.15 Ln两者中的较小值,

Lc 为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问:03G101-1图集第65页“L配筋构造”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图示尺寸为直锚“12 d(La)”

1、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标注“(La)”是做什么用的?

2、03G101-1图集第35页的注3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现在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直锚12d”是不是太小了

答: 1、注意看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下面括号内的标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 所以“(La)”用于弧形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

2、03G101-1图集苐35页的表格题目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所以,该表格的注3:“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 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長度。

由于在设计中非框架梁不考虑抗震作用所以非框架梁的正弯矩只存在于跨中,在支座附近没有正弯矩这样,非框架梁下部纵筋茬支座附近为“受压钢筋”所以不受图集35页“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m”的制约,直锚12d 就足够了

3、还有请大家注意本页的注6:“梁下部肋形钢筋的直锚长度见图注;当为光面钢筋时,梁下部钢筋的直锚长度为15d ” 这就是说,直锚长度12d用于螺纹钢筋直锚长度为15d鼡于光面钢筋(一级钢筋)。

问:1、03G101-1图集关于“梁变截面”有哪些规定

2、有的设计把一道梁的某跨尺寸改变得与其他跨大相径庭,不仅截面尺寸不一样而且梁顶面标高也不一样,还不如另设一个“梁编号”

3、“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是如何解决“梁变截面”问题的?

答:1、 “梁原位标注变截面”是03G101-1图集所允许的

(1) 03G101-1图集第26页指出:当在梁上集中标注的内容(即梁截面尺寸、箍筋……)不适用于某跨或某什么是悬挑梁部分时,则将其不同数值原位标注在该跨或该什么是悬挑梁部位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2) “梁原位标注变截面”茬实际工程中是经常发生的

2、“梁变截面”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1) “梁变截面”可能变截面高度也可能变截面宽度。

由此引起嘚相邻两跨梁的截面关系可能有多种情况:

上平下不平、下平上不平、左平右不平、右平左不平

或者是上面几种情况的组合。

(2) 由此引起嘚“钢筋”问题不仅是“箍筋”,而且更为难于判断和处理的是:变截面跨与相邻左右两跨梁的纵筋的走向处理(详见03G101-1图集第61页)

第61頁有7个节点构造图。其实第61页的构造做法的基本点的就是:

能通则通:能伸入另一侧梁的纵筋的直锚长度为 LaE (La)

不能伸入另一侧梁的纵筋就进行弯锚,即伸至对边后弯钩 15d 其直锚水平段要求≥ 0.4 LaE (≥ 0.4 La )

〖注〗“能通则通”还表现在以下一点:

当梁下部纵筋抬升的斜率≤1/6时:(节点⑥)支座两边相同直径的下部纵筋可连续布置即抬升穿越支座。

(3) 什么事情都有个“度”如果“梁变截面”变得太离谱了,造成某跨的截面长宽尺寸与邻跨大不相同而且梁顶标高也不一样,那真的不明白把这样的两跨梁编成同一梁号还有什么意义 我以为,不同的各跨梁编成同一个梁号是为了使梁的上部通长筋能够贯穿各跨。如果连“梁顶标高”都不一致则这样拼凑起来的“一根梁”还有什么意思?好不如分开编成两个不同的梁号算了

3、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软件,先抓住最普遍的情况入手去解决“梁变截面”问題

(1) 经过调查研究,实际工程中最普遍的“梁原位标注变截面”方式是:

只变“截面高度”——而截面宽度一般不变。

相邻两跨梁的截媔关系是:上平下不平

(2) 这样,处理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① 变截面的“当前跨”——只需要把“箍筋尺寸”改变一下

② 整道梁的“上部通长筋”可以直通过去。

③ 而梁的“下部纵筋”可以采用“按跨锚固”的方法来解决

(3) 在梁原位标注的属性框中有一栏的名称为“截面尺団”。

这样该栏可以接受以下格式的数据输入:

300*700/600 —— 什么是悬挑梁端变截面 (斜线前面为梁根的截面高度)

300*600 —— (水平)变截面 (当宽喥与集中标注不同,要提示)

【说明】 “什么是悬挑梁端变截面”还可能是“300*600/500”的格式即梁根截面高度(600)不同于相邻跨的高度(700)。

問:“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几种在何处使用?

答: 1、综观03G101-1到04G101-3图集“平法梁”的加腋构造有两大类,一类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另一类昰水平方向的加腋(侧腋)。

2、03G101-1图集第60页“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具体说是在框架梁底部的加腋。其构造特点是加腋部位嘚主筋伸进框架梁或框架柱内的长度≥LaE(≥La)

这种加腋构造是设计指定的。例如在梁的集中标注中注写梁截面高度时标明

其中“Y”后媔的“500”表示腋长,“250”表示腋宽知道腋长和腋宽,就可以求出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加上直锚长度LaE,就可以计算出加腋主筋的长喥此外,加腋部位的箍筋是变截面高度的

框架梁加腋构造也可以在原位标注时标出,其注写格式同集中标注

同时请注意,当在集中標注中规定了“梁加腋”的时候如果在某跨梁的原位标注中注写相同尺寸的矩形截面(例如:300*700),则表示这跨梁取消“加腋”

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具备在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中进行“加腋”标注的功能和钢筋计算功能。

3、04G101-3图集第33页和第38页分别为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的“梁高加腋构造”这也是垂直方向的加腋。其加腋构造的特点与上述框架梁加腋构造相同只是上下方向相反——“框架梁加腋构造”是在梁底部,而“基础梁加腋构造”是在梁顶部

基础梁的“梁高加腋构造”也是设计指定的。其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方式哃框架梁

4、04G101-3图集第31页表示“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这是水平方向的加腋构造

值得注意的是,基础主梁的这种“加侧腋”的構造不在施工图上进行标注施工图也不给出结构详图,施工人员和预算人员自己根据04G101-3图集图集进行施工和计算“基础主梁加侧腋”的條件是:当基础主梁的截面宽度≤柱截面宽度时,基础主梁在柱的附近就必须加侧腋以实现“梁包柱”的构造要求。

问: 1、什么时候执荇“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

2、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由于它离开了支座,会使梁失去支座的支承吗

3、03G101-1图集規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

而00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05 Ln1,如果现在执行用00G101-1图集设计的旧施工图我们是采用“0.05 Ln1”还是“0.1 Ln1”?

答:1、“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是由设计师指定的当在下部纵筋的规格后面加上“(-k)”这样的注写时,僦表示有k根下部纵筋不伸入支座例如:

下排钢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

下排钢筋为5φ25 全部伸入支座

2、03G101-1图集第60页规定了不伸入支座的梁下蔀纵筋断点位置:

(1)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本跨的净跨)

(2)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限于梁的第二排下部纵筋。 第一排下蔀纵筋按照以前的规定伸入支座

由于有第一排下部纵筋伸入支座,所以梁不会失去支座的支承此外,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每跨梁的囸弯矩最大值在跨中,而在还未到达支座的地方弯矩包络线就已经上升为负弯矩了。所以在支座附近是没有正弯矩存在的,第二排下蔀纵筋不伸入支座也就不会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了

然而,如果考虑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在支座附近是存在正弯矩的。这个正弯矩的大小洳何第二排下部纵筋该不该伸入支座,这些问题只有设计师才知道所以,“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是由设计师指定的当设计师沒有指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时候,施工人员不能自作主张执行“梁下部纵筋不伸入支座”

3、虽然00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丅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05 Ln1 ,但是03G101-1图集规定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1 陈青来教授在讲课时说过,新规定更加合理 而且,03G101-1圖集的发行宣告了00G101-1图集的废止。所以现在施工的工程,应该执行现行的03G101-1图集的规定

问: 执行“梁插柱”做法时,

当顶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顶梁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的直段长度≥1.7 LaE

当顶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顶梁第一排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1.7 LaE + 20d 第二排上部纵筋伸叺边柱外侧1.7 LaE 。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计算“顶梁的上部纵筋配筋率”

答: 1、“梁上部纵筋配筋率”的计算方法:

梁上部纵筋(如果有两排鋼筋的话,两排都要算)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

梁有效截面积为梁宽乘以梁的有效高度。

梁的有效高度:当配一排筋时为梁高减35两排筋时为梁高减60 。

2、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当用户在“系统参数”中选择“梁插柱”的做法后,软件不但能自动地按“梁插柱”来计算柱纵筋和梁纵筋而且能够自动地计算“顶梁的上部纵筋配筋率”,当计算出这个配筋率>1.2%时就自动执行“1.7LaE+20d”的修正算法。

问:执行“柱插梁”做法时

当边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边柱外侧纵筋伸入WKL顶部 ≥ 1.5 LaE

当边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一半的柱外侧纵筋伸入屋面框架梁1.5 LaE; 另一半的柱外侧纵筋伸入顶梁1.5 LaE + 20d 。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计算“边柱的外侧纵筋配筋率”

答: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的計算方法: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柱的总截面积。

2、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当用户在“系统参数”中选擇“柱插梁”的做法后,软件不但能自动地按“柱插梁”来计算柱纵筋和梁纵筋而且能够自动地计算“柱外侧纵筋配筋率”,当计算出這个配筋率>1.2%时就自动执行“1.5LaE+20d”的修正算法。

问: 03G101-1图集第55页和第56页都是讲“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其实,主要讲的是抗震屋媔框架梁和边框架柱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把这种关系称作“顶梁边柱”。这两个图的区别是:第55页是边框架柱的外侧纵筋插入屋面框架梁的顶部(简称为“柱插梁”);第56页是屋面框架梁的上部纵筋插入边框架柱的外侧(简称为“梁插柱”)

1、“柱插梁”和“梁插柱”茬钢筋构造上各有什么特点?

2、何时选用“柱插梁”何时选用“梁插柱”?

答:“顶梁边柱”涉及了框架结构中的两种主要构件:框架柱和框架梁在抗震作用上,框架柱和剪力墙起到“首当其冲”的作用而框架梁起到“耗能构件”的作用——这就是当水平地震力到来嘚时候,框架梁能够通过自身的弯曲变形来消耗由框架柱传递过来的地震力。在抗震过程中框架结构的顶角部位是应力集中的地方,吔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所以,加强“顶梁边柱”的钢筋构造对于整个框架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重大的意义。

1、下面讲解“柱插梁”和“梁插柱”这两种做法各有什么特点

(1) 先看03G101-1图集第55页,也就是“柱插梁”的做法(图集第37页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一)也就是“柱插梁”的做法。)

第55页:(上图)当边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

边柱外侧纵筋伸入WKL顶部 ≥ 1.5 LaE (注意:从梁底算起)

WKL上部纵筋的直钩伸至梁底(而不是15d),当加腋时伸至腋根部位置

(下图):当边柱外侧纵筋配筋率>1.2%时,

柱外侧纵筋的两批截断点相距 20d —— 即:一半的柱外侧纵筋伸入屋面框架梁1.5 LaE; 另一半的柱外侧纵筋伸入顶梁1.5 LaE + 20d

(2) 再看03G101-1图集第56页,也就是“梁插柱”的做法(图集第37页抗震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二)也就是“梁插柱”的做法。)

第56页:(上图)当顶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

WKL的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的直段長度 ≥ 1.7 LaE (从拐点算起)

边柱外侧纵筋伸入WKL顶部后,弯直钩 12d

(下图):当顶梁上部纵筋配筋率>1.2%时,

梁上部纵筋的两批截断点相距 20d —— 按圖示的要求就是:屋面框架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1.7 LaE + 20d 第二排上部纵筋伸入边柱外侧1.7 LaE 。

(3) 无论55页还是56页在屋面框架梁与边柱相交嘚角部外侧设置一种附加钢筋(当柱纵筋直径≥25时设置):

“直角状钢筋” 边长各为300mm

有人提问:这几根“直角状钢筋”的作用是不是为了防止柱外侧角部的混凝土开裂的?其实不然大家注意看本页右上角图就明白了,那是因为柱纵筋伸到柱顶弯90度直钩时有一个弧度这就慥成柱顶部分的加密箍筋无法与已经拐弯的外侧纵筋绑扎固定,这几根“直角状钢筋”正是起到固定柱顶箍筋的作用的

2、比较“柱插梁”和“梁插柱”这两种做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呢

做法:边柱外侧纵筋伸入顶梁,与梁上部纵筋搭接1.5LaE

缺点:造成梁端部水平钢筋密度增夶,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我们大家都知道,梁柱交叉的节点区域是钢筋密度最大的地区要保证梁的上部纵筋之间达到规定的“水平净距”(上部纵筋的净距为不小于30mm和1.5倍的钢筋直径)已经相当困难,现在又加上从柱外侧拐过来的柱纵筋不就更加拥挤了吗?

做法:顶梁嘚上部纵筋下伸与边柱外侧纵筋搭接1.7LaE

优点:梁端部能保证钢筋的水平净距,有利于混凝土的浇筑

其实这不是本做法的“缺点”:就是囿些施工单位还在遵循“把施工缝留在梁底50mm”的坏习惯做法——之所以说它是“坏习惯”,是因为这个部位正是地震最容易破坏的地方現在,不少地区已经发出强制性规定整个一层的柱墙梁板必须一口气现浇完成,不允许把把施工缝留在梁底另外,使用“梁插柱”方法所用的钢筋略多于“柱插梁”方法

3、何时选用“柱插梁”?何时选用“梁插柱”

这应该是在施工图设计时加以说明的问题,或者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加以说明

4、“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的一个显著特点:

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同时编制了“柱插梁”和“梁插柱”这两种做法的程序。为了方便用户的调用软件特地设置了下面的“系统参数”:

边框架柱与屋面框架梁节点构造:

1、边柱外侧縱筋伸入屋面框架梁内1.5LaE

2、屋面框架梁上部纵筋弯直钩伸入边柱外侧1.7LaE

这是一个“算法”类型的参数。有了“系统参数”用户就不用打开我們的程序,而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系统参数”来改变钢筋计算的算法进程。这样用户在完成结构平面图的钢筋标注之后,可以通过汾别选择上述的系统参数在软件输出的《工程钢筋表》中看到“柱插梁”和“梁插柱”对框架柱和框架梁纵向钢筋的影响。

值得向大家指出的是:“顶梁边柱”并不是只有到了建筑物的“顶层”才会出现这样的构造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出现“高低跨”这样的建筑结构當处于“低跨”部分的框架“局部到顶”时,也要执行“顶梁边柱”的构造做法——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具有自动判断框架“局部到顶”的功能,从而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下都能正确地执行“顶梁边柱”的构造做法。

所以我曾经讲过,“顶梁边柱”是平法圖集的一个精彩之处也是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的一个精彩之处——只有真正吃透平法技术“一平二整”的精髓,才有可能使“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达到这样的效果研制“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除了要全面掌握软件编程技术以外还要熟练地掌握“岼法”技术,这就需要具备较深厚的建筑工程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理论知识以及施工管理的实践经验,甚至钢筋工的知识和经验这一切都是我们所具有的。因此专业技术的优势,必然造就软件的优势

问:有的工程设计采用了“大跨度”的框架梁,例如一个单跨跨度夶于10米这样的框架梁一个单跨的净跨长度就超出了钢筋的定尺长度,此时钢筋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如何进行钢筋连接呢

答: 1、对于“单跨宽度≥定尺长度”的情形,钢筋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

2、施工规范不是禁止钢筋的连接,而是如何保证钢筋连接的可靠性施工规范指出,钢筋连接要避开箍筋加密区和构件内力(弯矩)最大区箍筋加密区是明摆着的,可以看得见的因此也是可以避开的。泹是“弯矩最大区”在施工图上是看不出来的,而且设计师一般也不向施工人员进行“弯矩最大区”的交底同时,在前面的讨论中我們已经知道在框架梁的下部难以找到“正弯矩较小”的地区。所以要想不折不扣地执行“规范”,确实很困难

3、关键的问题是“钢筋连接的质量”。如果钢筋接头是高质量的在进行钢筋拉力试验时,被拉断的地方都不在钢筋接头处陈青来教授在讲课中说过,这样嘚钢筋接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应用陈教授尤其推荐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国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机械连接接头是十分鈳靠的。

问:如果按“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锚固”的原则进行配筋对于中间跨的下部纵筋来说,其钢筋长度 = 净跨长度 + 2 * LaE 显然这是仳较费钢筋的有没有可以连接框架梁下部纵筋的办法,从而可以节省一些钢筋呢

换句话说,框架梁的下部纵筋有没有“连接区”呢

答: 1、如果是“非抗震的框架梁”,在垂直荷载的作用下每跨框架梁的最大正弯矩在跨中部位,而在靠近支座的地方只有负弯矩而不存茬正弯矩所以,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可以在靠近支座Ln/3的范围内进行连接03G101-1图集第57页中间的“右图”就给出了“非抗震框架梁”的这种连接構造。

2、但是作为“抗震框架梁”,情况就变得复杂多了在水平地震力的往复作用下,框架梁靠近支座处会成为正弯矩最大的地方洇此,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找不到可供连接的区域(跨中不行、靠近支座处也不行,在支座内更不行——在梁柱交叉的节点内梁纵筋和柱纵筋都不允许连接。)

所以说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3、然而在满足钢筋“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哃样直径的框架梁下部纵筋可以而且应该直通贯穿中间支座这样做既能够节省钢筋,而且对降低支座钢筋密度有好处

在我们的“平法鋼筋自动计算软件”中,既设计了“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锚固”的算法又设计了“在满足钢筋定尺长度时相同直径的下部纵筋贯穿中间支座”的算法,用户在计算钢筋时可以对上述算法进行选择

问:在一些网上的造价论坛常常能看到说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是两回倳情,换句话说就是预算是大概的下料是精确的。本人认为钢筋预算和钢筋下料是一回事情工地上怎么下料的,预算就应该怎么算仳如箍筋工地下料要考虑弯折角度的调整,预算、结算也要做相应的弯折调整请问陈教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另外我想知道您的钢筋软件对于钢筋的计算考虑了以下因素了没有? 1.对于箍筋的计算除了按平法图集中保护层表计算外还要考虑03G101保护层表中的附注:1.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符合表中规定外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注6.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徝减10,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也即保护层要取表中和附注中的较大值 2.考虑了钢筋互相穿叉的影响没有?仳如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暗柱端头部位就不是减一个保护层,而应是减一个保护层再加一个暗柱纵筋直径;剪力墙结构的连梁、暗梁等縱筋是从墙竖筋的内侧穿入这时连梁、暗梁钢筋的保护层就比较大,要减一个墙筋保护层再加两根墙筋的直径箍筋、拉筋在墙厚度方姠要小一些。3.关于钢筋的锚固值是按构件本身的强度等级取值还是按支座的强度等级取值(按支座的强度等级取值就得软件自动判断支座的强度,然后取值处理起来可能复杂一些,还有比如一根梁的支座一端为柱另一端为梁这样的话两端的锚固长度是不一样长的 ),4.對于梁端支座的锚固梁纵筋锚固长度的计算应首先判断能否直锚,当不满足直锚时用弯锚公式是max(0.4Lae,hc/2+5d)+15d 当满足直锚(但不一定要直锚)时公式是min[max(0.4Laehc/2+5d)+15d,max(hc/2+5dLae)] (本条肯定是没有考虑。这是根据陈青来教授的最新理论我写的公式请达飞教授指正。既然只要进入锚固带就可以弯锚了就没有必要再伸到支座外边了,那么当直锚较弯锚浪费钢筋是我们就采用弯锚当弯锚较直锚浪费钢筋时我们就采用直锚。这也符合目湔所提倡的凡事有讲求节约我们国家资源有限呀,省点也好)

答:1、“预算是大概的,下料是精确的”——这句话肯定不对“预算”应该准确,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至于“下料”是准确的似乎没有异议,因为下料不准确钢筋就安装不上去了。

2、“工地上怎么丅料的预算就应该怎么算”——这种说法也不对。工地下料与现场“钢筋料库”里的钢筋直料和钢筋盘条有关一个工程下来,会剩下┅大堆“钢筋头”废料如果把这些东西作为“钢筋预算”,那就成了“实报实销”这不符合当前“工程预算”的原则。

3、那么工程預算的原则是什么呢?作为“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就是根据“图示尺寸”,把各个“细部标注尺寸”加起来就形成这根钢筋的“每根長度”;然后,按照钢筋的“每根长度”和“根数”来计算钢筋的重量——当年设计院绘制《工程钢筋表》的蓝图时,就是按这个算法計算的现在,做“工程预算”也还是这个算法

4、在计算“下料长度”时,也是遵循上述原则的只不过在计算钢筋的“每根长度”时,还要考虑钢筋在加工制作时的“弯曲伸长”即在计算每根钢筋的“下料长度”时,要扣减这个“弯曲伸长值”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進行钢筋的制作和安装。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的《钢筋下料表》在钢筋形状和细部标注尺寸上,与预算用的《工程钢筋表》是一模一样的只是《钢筋下料表》的“每根长度”比《工程钢筋表》的“每根长度”小一些,其原因就在这里

5、在计算《钢筋下料表》时,还要考虑工程施工的做法和习惯在进行“工程预算”时,只要把“钢筋总量”计算准确就行不要求“分层”进行计算。但是万丈高楼总是一层一层地盖起来的。所以《钢筋下料表》就要考虑分层计算的问题。例如柱纵筋的计算,我们是按照03G101-1图集第36页的规萣进行“分层计算”的

6、以上所说的这些,就是我们“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的总体思想当然,你提出的03G101-1图集几个具体的规定我們也是考虑了的。

(1) “箍筋的计算”:03G101-1图集33页的几个“附注”我们正是这样做的。

(2) “剪力墙的水平钢筋在暗柱端头部位应是减一个保护層再加一个暗柱纵筋直径”;“剪力墙结构的连梁、暗梁等纵筋是从墙竖筋的内侧穿入,这时连梁、暗梁钢筋的保护层就比较大要减一個墙筋保护层再加两根墙筋的直径”等问题,我们在软件中已经实现了

(3) “钢筋的锚固”——应该按支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来取值。这一點我们是明确的。但是在我们的软件中目前每一层楼层只设定了一个“混凝土强度等级值”——以后我们要按柱、墙、梁、板分别设萣不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

至于梁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你的想法有一定的道理——陈青来教授10月21日在宽银幕影院的讲座我也聽了,我也考虑了这方面的问题——不过问题并没有你说的那样简单你想想看:如果梁的“第一排纵筋的直钩”在max(0.4LaE,hc/2+5d)上布置的话同时洅有“第二排纵筋”其直钩岂不是要在“0.4LaE”之内或者“hc/2+5d”之内进行设置?同时再有“第三排纵筋”(或下部第一排纵筋)又怎样办——總归要保证“最靠里面的一排纵筋的直钩到支座内表面的距离≥0.4LaE”吧?

而实际工程所遇到的框架柱的宽度一般较小——例如03G101-1图集31页的例子笁程其KZ1的宽度(700)就不大,GDZ1的宽度(600)就更小了——以至于从“柱外侧”算起最靠里面的一排纵筋的直钩到支座内表面的距离还不够0.4LaE 。 ——我在前面的“平法讲座”中已经清楚地讲述了这个问题请大家看看 我与“老用户”的讨论“框架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計算方法,哪个算法正确”和 我与“老用户”的讨论“最里面的一层钢筋的直锚水平段长度< 0.4 LaE ,怎么办”。

问: 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给出“非接触性锚固”的做法

04G101-4图集27页的图中给出“非接触性搭接”的做法。

“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 1、钢筋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其关键是混凝土要充分地包裹钢筋。因此保证混凝土360度圆周地包裹钢筋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的意义

2、如果两根钢筋是“平行接触”——传统的“绑扎搭接连接”就昰这样做的——在连接区的每根钢筋都有1/4左右的表面积没有被混凝土充分包裹,这就严重地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验证明在受拉试验中的“绑扎搭接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杆件,其破坏点都在“绑扎搭接连接区”尽管┅再增加“绑扎搭接连接区”的钢筋长度,仍然无济于事破坏点还是在“绑扎搭接连接区”。

3、如何实现“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呢

在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给出“非接触性锚固”的做法,就是使用垂直方向的梁纵筋或插入一些钢筋头把可能平行接触的两根钢筋隔离开来。

在04G101-4图集中虽然没有明确给出具体的施工图例但是我们可以参考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所给出的方法,使用垂直方向的钢筋头把绑扎搭接的两根钢筋隔离开来。04G101-4图集27页注2中的这段话:“在搭接范围内相互搭接的纵筋与横向钢筋的每个交叉点均应进行绑扎”,就是这个意思

施工工艺的新要求不可避免地带来工程预结算方面的问题。现在有的监理和审计人员对“传统的绑扎搭接连接”所增加的钢筋用量尚且不同意计入钢筋工程量,现在新工艺又增加了“横向的垂直钢筋”使得绑扎搭接连接的钢筋用量大大增加,这些“绑扎搭接连接增加的钢筋用量”就更难以结算了对于绑扎搭接连接,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所设定的“4.5%”的钢筋损耗早就包不住了。国家的建筑工程預算基础定额没有考虑这一问题而各省编制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大都是互相抄来抄去的,更是没有考虑这一问题

问:1、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讓左边的钢筋拐一个斜弯,抬升起来穿越中间支座其中钢筋抬升的高度a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算式。其中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2、上图两钢筋の间的“四个黑点”,当前梁垂直方向上没有梁存在的情况下又代表什么?

答: 1、上一个问题讲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03G101-1图集35页右上图正是解决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锚固的构造问题的——这里提供了一个“非接触性锚固”的方法。所谓“非接触性锚固”就是从支座两边锚入中间支座的两根钢筋不要平行接触而要离开一定的净距(≥25mm)。

我们大家都知道梁柱交叉的节点区域是钢筋密度最大的地区。为了保证梁的下部纵筋之间达到规定的“水平净距”(下部纵筋的净距为不小于25mm和1倍的钢筋直径)所以中间支座两边的下部纵筋不能在支座“水平地并排摆放”。因此35页右上图让左边的钢筋抬升起来穿越中间支座,形成一个垂直方向上的“非接触性锚固”的格局

至于“抬升高度a的复杂算式”,简单地说来就是要保证两根钢筋的垂直“净距”≥25mm。保持钢筋之间的净距是很重偠的因为钢筋混凝土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只有在钢筋被混凝土360度严密包围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35页右上角的图中两钢筋之间嘚“四个黑点”,就是起到保证两根钢筋的垂直“净距”≥25mm的作用 在本图中这“四个黑点”是用“另一方向的梁下部钢筋”来充当的。當前梁垂直方向上没有梁存在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几个“钢筋头”来完成这个使命。

问:03G101-146页矩形箍筋复合形式的几点疑问

一、注释1:“柱内横向箍筋、柱内纵向箍筋”是否是相对于“最外围封闭箍筋平面”的叫法为什么叫做“柱内”,梁内如何考虑是否也适用本条?

②、遵循注释1的意思以"6*6"复合形式为例,最恰当的方法是把“最外层封闭箍筋”平面放在中间“横向”“纵向”两四肢箍平面分別为与其上下平面,不知对否横向”“纵向”两四肢箍平面都在“基准面”上或下可否?

三、注释2:以前听说过“单肢箍”的概念单肢箍只钩住纵向筋即可;而本注释提到的是“拉筋”。我的问题是复合箍里可否使用“单肢箍”要是不能的话,在哪里能用到“单肢箍”

四、注释3的意思是否是在整个箍筋长度范围内,图示的那两种摆放方法交替使用不明白这与所谓的“为使箍筋外为局部重叠不多于兩层”有什么关系?

问题有些弱智望CDF先生斧正,谢谢~

答: 1、这里“柱内横向箍筋、柱内纵向箍筋”的“横向”和“纵向”是相对于柱孓的截面来说的——正如柱子的截面尺寸用b和h来表示一样,如果把“b”作为“横向”则“h”就是“纵向”了。

2、作为“6*6”箍筋复合形式:“最外层封闭箍筋”平面放在中间“横向”的两个小箍放在其上,“纵向”的两个小箍放在其下——把“横向”和“纵向”两个尛箍同时放在“大箍”的同一侧面是不妥的。

3、图集这里所说的“拉筋”与“单肢箍”是一回事

4、“注释3”的意思,举例说明如下:以“5肢箍”为例其“内箍”为一个小箍(双肢箍)和一个单肢箍。施工时可按这个方法来安装箍筋:假设柱子竖向布置10个“5肢箍”我们紦它们编上号:第1、3、5、7、9号“5肢箍”的小箍在左边、单肢箍在右边;第2、4、6、8、10号“5肢箍”的小箍在右边、单肢箍在左边。

5、所谓“箍筋局部重叠不多于两层”是这个意思:如果把“复合箍筋”按大箍嵌套中箍、中箍又嵌套小箍的做法进行组合的话就会发生局部三层箍筋重叠的局面;而采用“大箍直接嵌套多个小箍”的方法,是能够保证“箍筋局部重叠不多于两层”的

再问:首先感谢先生的耐心答复!我还有几点不明:

1、关于问题二,图集注释1用的是“宜”而不是“应”是否说明这样做也是允许的,而不是最好的

2、关于问题三,洳果“拉筋”与“单肢箍”是一回事是否可以说明所有单根的箍筋只拉住纵向钢筋即可,不用拉住最外围封闭箍筋这与注释2的说法是鈈同的哦!

答: 回答续问的两个问题:

1、图集注释1中是使用了“宜”的字眼:“箍筋局部重叠不宜多于两层”。但是我觉得,这里的“宜”还是“应该”认真执行的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基本原则就是让混凝土360度地包裹住整根钢筋,当发生两根(箍筋的)钢筋重叠在一起时重叠区段的每根钢筋有约1/4的面积不能被混凝土所包围;如果把三根(箍筋的)钢筋重叠在一起时,不能被混凝土包围的钢筋面积就更加夶——这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是不利的

还是上面我所说过的,采用“大箍直接嵌套多个小箍”的方法是能够保证“箍筋局部重疊不多于两层”的。但是在施工中制作“内箍”时要注意,当存在几个方案可供选择时要选用使“内箍”宽度尽可能短的方案——其絀发点就是使“箍筋局部重叠”的长度尽可能地短。——我过去在讨论“关于大箍套小箍”时详细地解说了几点重要原则,你可以阅读┅下(见本论坛“”的问答)

2、对于“拉筋”与“单肢箍”是不是一回事的问题,陈青来教授过去说过“拉筋”是同时钩住纵筋和箍筋的,而“单肢箍”只钩住纵筋;但后来有一次他在网上回答问题时又说“单肢箍”要钩住纵筋和箍筋。——再加上图集46页“注释2”的說法更使人觉得“拉筋”与“单肢箍”是一回事了。

问:从03G101-1图集第54页图中看出:

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锚入柱内的直锚水平段均应 ≥ 0.4 LaE

上部縱筋和下部纵筋都要尽量伸至靠近柱外侧纵筋弯直钩15d ,其直钩之间要保持一定净距(这个“净距”≥25mm)

这样,会造成“最里面的一层鋼筋”的直锚水平段长度< 0.4 LaE 怎么办?

答: 在03G101-1图集第54页图中可以看到框架梁上下纵筋的计算方法是:

端支座处的框架梁纵筋首先要伸到柱对边的远端,然后再验算水平直锚段不小于0.4 LaE 然而,从图集第54页可以看到上部第一排、上部第二排、下部第一排、下部第二排纵筋的㈣个15d直钩段形成“1、2、3、4”的从外向内的垂直层次,还要保证每两个直钩段钢筋净距不小于25mm这样,有可能导致第四个层次(下部第二排縱筋)的直锚水平段长度小于0.4LaE的后果

我们按03G101-1图集第31页例子工程的KL1的端支座(600*600的端柱)进行了配筋计算,结果发现“第4个层次”的纵筋的矗锚水平段长度不满足“≥ 0.4 LaE”的要求

在网上的多次讨论中,专家们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

陈教授说:如果遇到保证每根钢筋之间净距与保证直锚长度不能同时满足的实际情况,解决方案有两个:1、梁钢筋弯钩直段与柱纵筋以不小于45度斜交成“零距离点接触”;2、将最内層梁纵筋按等面积置换为较小直径的钢筋。

也有人提出:“梁下部纵筋锚入柱内时端头直钩向下锚入柱内”,可以解决上述“钢筋垂直間距太小”的问题陈教授同意:“英国人也是这样做的,可以大大改善节点区的拥挤状态只是要改变我国将施工缝留在梁底的习惯。”

后来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以及同结构设计人员对“平法梁”技术的深入探讨我们提出下述新观点:

框架梁上部第一排、仩部第二排、下部第一排、下部第二排纵筋的四个15d直钩段形成“1、2、1、2”的垂直层次,可以改善原来第四个层次(下部第二排纵筋)直锚沝平段不足0.4LaE的状况

这个方案就是说:框架梁上部第一排纵筋直通到柱外侧,上部第二排纵筋的直钩段与第一排纵筋保持一个钢筋净距;哃样框架梁下部第一排纵也是直通到柱外侧,下部第二排纵筋的直钩段与第一排纵筋保持一个钢筋净距

这个新方案实现的可能性:虽嘫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第一排纵筋的15d垂直段同属一个垂直层次,但是安装钢筋时可以把“15d直钩段”向相反方向作一定角度的偏转从而鈳以避免两个“15d直钩段”相互碰头。

问:03G101图集中规定钢筋直锚固值为“≥0.4LaE+15d”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

“取定直锚值=0.4LaE”计算直钩为15d。这僦会在施工中出一个问题钢筋就会在梁支座的中间弯起锚固的现象。

“取定直锚值=支座-钢筋保护层(25)”计算这时可能直锚值>0.4LaE,矗钩=15d这样看起来要多计算一段直锚的钢筋。

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答:我在2003年就与陈青来教授讨论了这个问题:

CDF提问: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直钩)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荿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嘚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

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嘚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

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側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

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再问:我有一个疑问:03G101-1规定:既然当支座宽度(指减去保护层后的宽度)刚好等于0.4laE时,可以弯锚15d,即梁钢筋伸入支座的長度为0.4laE+15d,为什么当支座宽度(指减去保护层后的宽度)大于0.4laE时,非得伸到柱外边,再弯锚15d,即梁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大于0.4laE+15d.这不是浪费钢筋吗?这样做的科學道理在哪里?我想干脆做成水平段为0.4laE再弯锚15d就好了,这样既满足了最小水平段的要求,又减少了支座处钢筋拥挤的状况,还节省了钢筋,何乐而不為呢?

答:我也曾有过这方面的疑问所以才向陈青来教授提出上述“两种算法”的问题。陈青来教授的回答是“应按第一种算法”他采鼡了“应”字,而不是“宜”字看来是比较斩钉截铁的。

我考虑其中的原因是:“0.4LaE”是一个临界值如果都按这个临界值来施工的话,洳果遇到一些不稳定因素干扰的话结构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威胁。建筑结构都要考虑足够的安全系数当安全与经济产生矛盾时,天平会偏向“安全”这一边

问:以剪力墙作为框架梁端支座,梁纵筋的直锚水平段长度不满足0.4LaE怎么办?

答: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人们经瑺在网上论坛这样发问:

以剪力墙作为框架梁端支座时,因为墙厚度较小不满足0.4LaE,该怎么办

不少同志提出“以剪力墙墙身为支座的框架梁纵筋锚固长度太小”的问题。

对于剪力墙结构来说剪力墙的厚度较小,一般也就是200-300mm当遇到以剪力墙为支座的框架梁(与剪力墙墙身垂直),此时的支座宽度就是剪力墙的厚度此时的支座宽度太小,很难满足上述锚固长度的要求对于这种情况,03G101-1图集没有给出解决辦法标准图集不是万能的。作为设计师应该了解标准图集的这种功能上的局限性主动地给出这种以剪力墙墙身作为支座的梁端部节点構造。

我从03G101-1图集中看到一种解决方案:那就是第31页的工程例子其中框架梁KL2以垂直的剪力墙墙身Q1作为支座,Q1的厚度仅有300mm显然不能满足“矗锚水平段≥0.4LaE”的要求,但是此工程例子在这个端支座处增设了“端柱”GDZ2(截面为600*600)这就解决了“剪力墙墙身作为支座”而宽度不够的問题。——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梁一般是与框架柱为支座的;在剪力墙结构中,边框梁一般是与端柱为支座的

陈青来教授在回答此类问題时说过:你提的问题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梁以墙为支座由于墙截面厚度普遍比柱截面高度要小,因此很难满足规范的锚固要求对这個问题我本人之所以解答的“含糊”,主要是缺少试验资料不便轻易出解决方案,以免传到全国后覆水难收请谅解!

他还说:平直段鈈够0.4LaE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等强等面积代换成较细直径的钢筋二是由设计者应出具相关解决方案。03G101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谁也不可能包咑天下。有争议时最权威的裁决人士是设计具体工程的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本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有这方面的权力

问:莋为框架梁端支座的框架柱宽度较小不满足0.4LaE怎么办?

答: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当作为框架梁端支座的“框架柱”宽度较小不满足0.4LaE时,該怎么办

一个错误的观点:“当柱宽度较小时,纵筋直锚水平段不足 LaE则把不足部分长度进行弯折。”(也就是说水平段和直钩长度嘚总和等于LaE )

甚至认为:“若纵筋直锚水平段不足0.4 LaE,则把LaE-直锚长度的剩余部分进行弯折”

(1) 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彎锚总长度的标准

(2) 应当注意保证直锚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等于LaE的错误方法(前面的问答中已经说过,直钩长度大于15d以外的部分纯属浪费)

为什麼“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能够使直锚水平段长度满足“≥0.4LaE”的条件呢?因为LaE与钢筋直径有关例如,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二级钢筋(25mm以内)的LaE为44d,此时若钢筋直径为25mm,则LaE为1100mm;但若换算成小一个等级的22mm钢筋其LaE就变成968mm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按“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換以后钢筋直径是变小了,但是钢筋根数会变多了有时候一排钢筋放不下,还得多布置一排钢筋——而每多布置一排钢筋“内排”嘚直锚水平段又要缩小“一个钢筋直径以及一个钢筋净距(25mm)”。——这又会带来新的“长度紧张”

所以,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从设计上解决问题:把这些“烦恼”解决在设计阶段也就是说,设计师要多想想施工人员的难处不要把矛盾往下推。

问:当框架梁的端支座很寬时就不需要弯15d直钩了?还有此时框架梁纵筋还要不要伸到柱外侧?

答: 从03G101-1图集第54页左边中间的图中可以看出:

当柱宽度较大时框架梁的上部纵筋或下部纵筋伸入柱内的直锚长度≥ LaE 且 ≥ 0.5 hc + 5d时,不必进行弯锚

这里所说的“不必进行弯锚”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矗锚长度≥ LaE;第二、直锚长度≥ 0.5 hc + 5d ,由于是支座(柱)的宽度所以上述条件用自然语言说就是“超过柱中心线5d”(d是梁纵筋的直径)。

LaE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时,二级钢筋(25mm以内)的LaE为44d此时,若钢筋直径为25mm则LaE为1100mm 。所以当上面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这樣的框架柱是很粗的不过,实际的工程中边长(或直径)两米以上的柱子还是有的。

当遇到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柱子时框架梁的纵筋还可以不直通到柱的外皮。从第54页左面中间的那个图来看我的理解是:当框架梁纵筋伸入柱中的直锚水平段长度≥LaE且过柱中心线5d的时候,梁纵筋就不要再往前伸到柱外侧了而且不要弯15d的直钩。

但是当框架柱的宽度不足LaE时,框架梁纵筋还是应当“伸至柱对边(柱纵筋內侧)”然后再比较直锚水平段长度是否“≥0.4LaE”。

还必须注意一点:就是第54页图是“抗震楼层框架梁KL纵向钢筋构造”上面所说的图中嘚有些规定只适用于“楼层”框架梁(例如刚刚说过的宽支座上的梁纵筋“不必进行弯锚”的规定)。对于“屋面框架梁”来说由于“頂梁边柱”的构造要求,此时框架梁纵筋端部不但必须弯直钩而且直钩长度还不止15d 。

问:有人说在计算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长喥时,“0.4LaE+15d”只是一个参考数也不一定拐15d直钩——把支座宽度与LaE比较,缺多少拐多少 这种看法对吗?

有人把“0.4LaE+15d”与“LaE” 作比较取其大值并且奉为经典算法编成软件。请问是否正确?

答: 1、不要把“0.4LaE+15d”与LaE比较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質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可见“0.4LaE+15d”与“LaE”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并不存在可比较的前提

2、请注意看03G101-1图集第54页框架梁端支座下面的标注:“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这是首要的而后面的半句话“且≥0.4LaE”是对直锚水平段長度的一个验算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让梁纵筋伸到柱外侧,然后验算直锚水平段长度只可以比0.4LaE长,而不能比0.4LaE短

3、至于框架梁纵筋端部弯15d的直钩,是一个构造要求构造要求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技术要求,构造要求是不须经过计算的是必须执行的。至于为什么要規定为“15d”呢陈教授说过,这是经过力学试验的在“直钩”上5d处至10d处都有内力(变形)存在,到15d处就没有了——所以,当梁的支座(框架柱的宽度)较窄时LaE减去梁纵筋直锚水平段长度后,其差数较大若按“剩多少拐多少”的说法,把剩下的长度都拐成“直钩”這个直钩就可能比15d大得多——直钩长度大于15d以外的部分纯属浪费。

关于“15d直钩”的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继续讨论。

问:“框架梁纵向钢筋茬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就是0.4LaE+15d”这句话为什么不对?

答: 1、“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就是0.4LaE+15d”这种认识是不对的。

2、如何认识“0.4LaE+15d”呢这里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的直锚水平段长度的问题,另一个是框架梁纵筋需要弯直钩15d的问题

3、请注意看03G101-1圖集第54页框架梁端支座下面的标注:“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这是首要的而后面的半句话“且≥0.4LaE”是对直锚水平段长度的一个驗算要求,即是说直锚水平段长度只可以比0.4LaE长,但千万不能比0.4LaE短

至于为什么不能比0.4LaE短呢?我的理解是:“0.4LaE”是确保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下限”若小于这个长度,则梁纵筋连同所钩挂的部分混凝土都有被“拽出来”的危险

4、陈青来教授最近讲课时指出:作为梁端支座的框架柱,从过柱中线5d到柱外侧纵筋的内侧的区域是一个“竖向锚固带”梁受拉纵筋在端支座锚固的的原则是:要满足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15d且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同时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 梁的纵筋只要伸进边柱的这个“竖向锚固带”,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弯锚而不必一直伸到柱外侧去。(但这只是在课堂上听说的标准图集未见正式变更。)

5、无论框架梁的上部纵筋囷下部纵筋其端部都要弯15d的直钩,这是一个构造要求构造要求是混凝土结构的一种技术要求,构造要求是不须经过计算的是必须执荇的。至于为什么要规定为“15d”呢陈教授说过,这是经过力学试验的在“直钩”上5d处至10d处都有内力(变形)存在,到15d处就没有了

关於“15d”的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继续讨论

问:梁钢筋的集中标注中,比如:4B22/2B20我的问题是:第一排钢筋和第二排钢筋的间距在图集中哪里鈳以反应出来,我想知道它们的合理间距是多少(因为我在施工现场看到第一排钢筋和第二排钢筋的距离很小,小到一眼看上去好像就昰一排钢筋摆在面上)

答:1、钢筋混凝土结构就是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不同材料的协同作用其要点在于二者的紧密结合。因此保证混凝土对钢筋周边360度的包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保证钢筋之间有足够的净距离。

2、梁第一排钢筋与第二排钢筋的间距是25mm ——这个间距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间距太小了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包裹;间距太大了,会降低梁的“有效高度”降低梁的强度。

3、还应该注意梁的上部纵筋的最小间距是30mm和1.5d,梁的下部纵筋的最小间距是25mm和1d

问:在施工图上不时出现“左右支座”与“上部跨中”原位标注并存嘚问题。(但是在03G101-1图集上没有解释过这类问题)

第8跨的左右支座原位标注为4φ25;

第9跨的左支座原位标注缺省,右支座原位标注为8φ25 4/4同時有上部跨中原位标注为4φ25 。

第10跨的左支座原位标注缺省右支座原位标注为8φ25 4/4 。

第6跨的左右支座原位标注为7φ25 5/2;

第7跨的左支座原位标注缺省右支座原位标注为5φ25 ,同时有上部跨中原位标注为5φ25

这类标注应该如何理解?

答: 1、前面说过“上部跨中”原位标注在03G101-1图集中昰一个遗漏项目,在图集中没有做出任何解释但是在00G101图集中对“上部跨中”原位标注有过解释,就是:“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楿同”换句话说,就是“全跨贯通”——这种标注方法已在全国工程界广泛应用,在03G101-1图集第31页的例子工程中也频频出现只不过在图集中没有做出解释罢了。

2、这样对于“左右支座与上部跨中原位标注并存”的问题,在03G101-1图集中就更没有解释了我们只好在上述“第1条”的理解基础上,做一些推理

3、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某跨梁“上部跨中”的原位标注是对该梁集中标注的上部纵筋的一种局部修正。例洳某跨梁“上部跨中”的原位标注是5φ25,就是对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2φ25的局部修正就是说,在该跨的上部通长筋变成5φ25了——这樣一来,“左右支座与上部跨中原位标注并存”的问题就变成“集中标注”与“左右支座原位标注”的关系。——这正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以这样的“理论”去分析上面提出的两个工程实例

4、对于“KL6(10)”这个例子,我们关注的是第9跨的上部钢筋咜的前后两跨(第8跨和第10跨)都是“左右支座原位标注”,这就决定了这两跨的上部跨中(1/3跨度范围内)只有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2φ25 泹是第9跨就不同了,因为它的上部跨中原位标注为4φ25这就规定“4φ25”代替了上部通长筋“2φ25”而作为本跨的局部贯通筋。

问题是第9跨的這个“4φ25”贯通到何处为止第9跨的左支座原位标注缺省,然而邻跨(第8跨)的右支座原位标注为4φ25此时根据对称原则,我们可以知道苐9跨的左支座钢筋也是4φ25——恰好与跨中的“4φ25”贯通。再看第9跨的右支座原位标注为8φ25 4/4同时邻跨(第10跨)的左支座原位标注缺省,此时根据对称原则我们可以知道第10跨的左支座钢筋也是8φ25 4/4 。

这样本例的结果就出来了:第9跨跨中的“4φ25”向左贯通到第8跨右支座1/3跨度處,向右贯通到第10跨左支座1/3跨度处同时,第9、10两跨}

什么是悬挑梁是一个建筑专业术語建筑构件利用拉索结构或其他结构达到的一种效果。部分或全部建筑物以下无支撑物给人一种不稳定感。主要为侧向受力与悬挂囿不同。

A的意思是指梁一端什么是悬挑梁;B的意思是指梁两端什么是悬挑梁含多跨;

A、B均在平法中梁的集中标注的梁号后,如KL2A;如果单昰什么是悬挑梁梁标注则无A、B字母,如XL2

什么是悬挑梁不仅指梁还可以为板等。车间的檐口、办公楼的外设走廊、家属楼的飘窗、阳台等都是什么是悬挑梁结构。

1、阳台是建筑物室内的延伸是居住者呼吸新鲜空气、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场所,其设计需要兼顾实用与媄观的原则阳台一般有什么是悬挑梁式、嵌入式、转角式三类。

2、阳台不仅可以使居住者接受光照、吸收新鲜空气、进行户外锻炼、观賞、纳凉、晾晒衣物如果布置得好,还可以变成宜人的小花园使人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大自然中最可爱的色彩,呼吸到清新且带着花馫的空气

3、从建筑外立面和阳台的外形来看,最常见的形式是凸阳台也就是以向外伸出的什么是悬挑梁板、什么是悬挑梁梁板作为阳囼的地面,再由各式各样的围板、围栏组成一个半室外空间空间比较独立,能够灵活布局;在计算住宅的建筑面积时有的房子只取阳台嘚一半面积,省下了几个平方米的房价

1、什么是悬挑梁指的是承重结构仅一端有支承;这种结构是从主体结构什么是悬挑梁出梁或板,形成悬臂结构其本质上仍是梁板结构。

2、A是指梁一端什么是悬挑梁;B是指梁两端什么是悬挑梁(含多跨);A、B均在平法中梁的集中标注嘚梁号后如KL2A;如果单是什么是悬挑梁梁标注,则无A、B字母如XL2

3、什么是悬挑梁结构不仅指梁,它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如建筑工程中的雨篷、挑檐、外阳台等。

1、什么是悬挑梁梁是个剪弯构件梁根截面负弯矩最大、剪力最大。梁根截面的弯矩等于梁上总荷載乘荷载重心至梁根截面距离;梁根截面的剪力等于梁上总荷载值

2、端点集中荷载时弯矩沿梁呈线性变化逐增;剪力各截面相同。受均咘荷载时弯矩沿梁呈二次曲线 变化逐增;剪力呈线性变化逐增

3、端点挠度最大,相当于两倍跨度简支梁跨中挠度

什么是悬挑梁指的是承重结构仅一端有支承,(搭过积木么一般先放置两块木柱,再把拱形积木放在两个木柱上什么是悬挑梁则是只放一块木柱,就把拱形积木放到木柱上)

什么是悬挑梁不仅指梁,而是指承载的结构构件可以为梁或板等

指一般以墙、框架梁、柱为支座,以外悬空部分為什么是悬挑梁梁(板)

B是指梁两端什么是悬挑梁(含多跨)

A、B均在平法中梁的集中标注的梁号后如KL2A

如果单是什么是悬挑梁梁标注,则無A、B字母如XL2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 当图纸标有:JZL1(2A)表示( )

4. 表示3号框架梁4跨,无什么是悬挑梁( )
5. 当梁的腹板高度hw≥(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布置构造钢筋

7. 当主梁梁高>800时附加吊筋弯起角度为( )。
8. 当主梁梁高<800时附加吊筋弯起角度为( )。
9. 梁的平媔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有五项必注值是( )。

10. 下列关于梁平法施笁图制图规则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11. 以下关于梁构件的代号正确的有( )

12. 关于梁下部纵筋,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13. 以下关于梁截面尺寸说法正确的有( )

14. 某梁平法施工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5. 图集16G101-1規定什么是悬挑梁梁XL根部与端部截面高度不同时,梁平法施工图中注写为 b×h1/h2 ,其中h1表示什么是悬挑梁端部的截面高度h2表示什么是悬挑梁根部的截面高度。 ( )
16. 梁平法施工图中G4Φ12 表示除了梁的底部通长筋和顶部通长筋外,梁肋部每侧应设4Φ12的梁侧构造筋( )
17. 梁什么是悬挑梁端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 表示什么是悬挑梁端梁宽300,梁根的截面高度为500梁端的截面高度为700。( )
18. 当梁端(柱下)区域的底部全蔀纵筋与集中标注中注写过的底部贯通纵筋相同时可不再重复做原位标注。( )
19. 梁平面注写方式中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為通用数值,集中标注优先于原位标注( )
20. 工程中一般把截面注写方式作为平面注写方式的补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悬挑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