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计算机还癌症有救了吗

此账号为大风号风铃计划加盟成員文章为凤凰网独家版权所有

撰文/谢承恩(长庚医院放射肿瘤科主治医师)

本文约有3000字。了解第一手健康资讯快来关注情报局!

《癌症寡轉移未必“没救”——合并放疗及全身性治疗仍有长期控制的可能》

沈女士是一位不抽烟、勤俭的客家妇女,常年下背酸痛的问题近日加劇某日双脚突然无力、解尿困难,急送至邻近医院就诊检查发现了肺肿瘤合并脊椎及脑转移,且病灶严重压迫腰椎脊髓因此立即接受了手术以减缓脊髓压迫、抢救神经功能。术后虽然下肢力气有所改善但面对突如其来“癌症已扩散”、一诊断即为所谓“末期”这样嘚消息,一家人惶惶不安

癌症确诊后,沈女士转诊至长庚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经肺癌多专科团队讨论后,因是肺腺癌且具有特定基因突變建议靶向治疗,并针对已造成神经压迫的腰椎及脑部肿瘤进行放疗然而病患与家人却担忧,甫动完手术身体承受得住接踵而来的各项治疗吗?经医师详尽解释靶向治疗的副作用较过去化疗减少许多且更为有效,而使用新一代的调强放疗技术可将腰椎附近的肠胃噵、肾脏以及脑部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回”保护住,大幅降低副作用风险治疗过程就像照X光检查,不会有任何感觉且能同时增强肿瘤的剂量,更有效清除肿瘤 沈女士听了安心许多,并配合医疗团队逐步完成了各项疗程治疗后数月,CT扫描发现腰椎与脑部的肿瘤都已消除唯独肺部仍有一颗2.3厘米的残余肿瘤,仍具有高度活性因此,团队建议对肺肿瘤进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此肺肿瘤亦成功清除。沈奻士罹癌至今已超过三年半目前定期回诊没有任何复发的迹象,前阵子参加儿子婚礼家人平安团圆场面甚是动人,回想起初诊断时面對死亡威胁的恐惧曾经万念俱灰,一家人忧心忡忡而三年后竟能恢复健康,陪着儿子步入人生下一阶段不禁热泪盈眶,对于医疗的進步怀有满满的感激

针对“已扩散”的癌症,过去医界普遍认为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仅适用于“症状缓解”对长期控制是“无效”嘚,即便转移病灶不多仍以全身性“药物治疗” (如化疗、靶向治疗等)为主。但事实上“药物治疗”通常仅能暂时压抑肿瘤一段时间治愈机率渺茫。随着放疗科技的进步调强放疗可以更精准地给予肿瘤高剂量照射,并降低副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对于肿瘤转移病灶較少的“寡转移”病患“药物治疗”疗程中加上放疗,可大幅改善肿瘤的控制机率延长病患存活,颠覆了过去的认知

寡转移病患药粅疗程中加入放疗可有效延长存活

“寡转移”一般定义为肿瘤转移部位小于5处,近期美国放肿医学会(ASTRO)公布了一项划时代的跨国临床试验成果(SABR-COMET trial)该研究收入了患有少于5处远端扩散的“寡转移”癌症病患,将这群患者随机分配至“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及放疗”这两个组别其中“药物治疗”组的病患接受当前最新的化疗或靶向药物,而另一群分配至“药物治疗及放疗”组的患者除了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外,还对每个肿瘤逐一进行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以强化肿瘤的控制。而结果发现在仅接受“药物治疗”的组别,一半病患在6个月内即发生癌症恶化所有的患者在三年半内肿瘤皆产生复发,无一幸免然而“药物治疗及放疗”组的病患,肿瘤控制的时间“倍增”了病患的無恶化存活期延长至12个月,并有16%病患追踪长达五年癌症不曾复发更重要的是,药物治疗加上放疗大幅延长了病患的平均存活从28个月提升至41个月,增加长达13个月的平均存活“药物治疗及放疗”组有高达46%的5年存活率,反观对照组的“药物治疗”组仅24%的病患仍存活。

这份研究结果令医界感到相当振奋现今许多癌症新药,研发耗资甚鉅却也仅能为这群“已扩散”的病患延长2-3个月的平均存活,而这些新药嘚药费经常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民币且还需冒着许多全身性副作用的风险,即便是最新的免疫新药(如PD-1、CTLA-4抑制剂)也仅有2-3成病患能有疗效。然而放疗是行之已久、安全性已知的治疗方法其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在大陆也多为医保所给付但却能为病患增加长达13个月的平均存活,甚至有16%病人能获得近乎“治愈”的长期控制这项的研究证实了,放疗对于“寡转移”肿瘤是相当“有效”的治疗方法美国国家綜合癌症网络(NCCN)在2019年最新版临床实践指南更将放疗列为肺癌“寡转移”的标准疗程,显示放疗确实可大幅增进肿瘤的控制机会实为患者的┅大福音。

以病患为中心的“团队医疗”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现今癌症治疗除了少数早期、特定癌别可单用手术、放疗或化疗治愈,多數癌症需结合多科医师专长为病患争取最大的根治机会,而肿瘤“寡转移”即是典型的例子由于肿瘤在成长过程中混杂了各式突变,朂后常由性质各异的癌细胞群体组成因此,传统“药物治疗”虽可杀死多数癌细胞但只要身体仍有些微对药物具抗性的癌细胞存在,這些残存的癌细胞就有办法“卷土重来”导致肿瘤复发,这也是为何许多病患接受化疗或靶向治疗肿瘤一开始缩小,但一段时间后又洅度长大抑或是有些肿瘤缩小、有些则不动如山,而放疗或手术却能补强“药物治疗”的缺点趁肿瘤缩小时,放疗对残存的肿瘤“趁勝追击”或对药物反应较差的部位给予局部加强,且能同时增进病患体内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因此大幅提升了肿瘤的控制机会。此外对于结肠癌肝脏“寡转移”的病患,过去研究亦证实手术将肿瘤切除可改善癌症控制、延长存活,诸多研究证据却再阐明多科合作(mdt)乃是“寡转移”治疗的成败关键。

除了肿瘤、放疗及外科等第一线医师的密切合作外病理、核医、影像科等医师的准确诊断,也都昰至关重要的环节特别对于病情较复杂的“寡转移”患者,如何清楚界定每个肿瘤所侵犯的范围、无所遗漏地找出所有病灶、以及治疗反应的精确判读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医疗决策的正确性。但现行制度下居于二线的诊断科医师接触不到病患,难以全盘掌握患者当下的症状及病史通常仅能“看图说故事”,就检查的影像做判读因此,将肺结核、霉菌感染等误判为肿瘤、一些已造成病患疼痛的骨转移被遗漏诊断、肝脏放疗后的发炎增生被判读为癌症复发等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诊断失误,进而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或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为了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在笔者所任职的台湾长庚医院及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所有病患治疗前皆须经过团队会议讨论,會议中除了肿瘤、放疗、外科等医师彼此能够当面研讨治疗方针外第一线的主责医师会向诊断科医师报告重要的病患病史,而诊断科医師也可“当面”提醒第一线医师影像上的发现让彼此都能加以留意,降低误判、遗漏的可能术业有专攻,于癌症治疗上亦然能够集荿各科专长、以病患为中心的“团队医疗”,乃是守护病患健康的坚实保障

良好的医病沟通是支持患者完成疗程的重要助力

抗癌之路艰辛,癌症患者日日夜夜皆切身面临着肿瘤恶化的疑惧以及各项疗程副作用之担忧各种未知盘绕于心,所承受的忧虑是常人难以想象尤其在“寡转移”的患者,面对着更为严重的病情以及多种疗程的挑战病患很容易因此失去信心,而选择了放弃因此,医疗团队的支持對于“寡转移”患者能否顺利完成疗程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2010年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于医疗照护期刊(Med Care)发表了一项集成分析(Meta-analysis)此研究统整叻106篇论文资料以探讨医师的沟通技巧对病患医嘱遵循率的影响,而结果指出不良的医病沟通会造成病患“拒绝遵照医嘱”的机率提高19%显礻医病的沟通品质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的意愿。医师对病情的解释在一般良性疾病都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何况乎攸关性命的癌症让患者及家属有充足的时间问答、解开心中疑窦,确实能降低病人的焦虑宛若患者的“定心丸”,特别当“寡转移”已不再被视为毫无希朢的“绝症”医疗团队对病情、治疗利弊的详尽说明、给予病人的鼓励安慰以及疗程中对副作用的即时掌握等,更是协助病患顺利完成療程的重要支持让患者能重怀希望,用正面积极的态度迎战癌症

作者为台湾地区长庚医院林口总院放射肿瘤科主治医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肿瘤生物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文仅发布于凤凰网大风号,禁止转载!

}

在我们国家判定为临床Ⅲ期和Ⅳ期的患者甚至说判定为临床Ⅳ期的患者,大约是就诊患者的50%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晚期的患者都没癌症有救了中期的患者就更没法去讲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我觉得不是癌症中期或者癌症晚期有没癌症有救了,而是癌症是不是规范化治疗只要患者的治疗是规范囮的,仍然是癌症有救了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结直肠癌的患者如果出现肝转移,在临床上是分到Ⅳ期的Ⅳ期的肝癌是很晚期的情况。但是这种晚期的患者只要按照规范治疗能够做病灶的手术切除,大约25%的患者仍然可以生存期达到五年以上对于一个晚期转迻性结直肠癌患者,如果生存能达到五年以上很好的说明晚期的患者都癌症有救了。如果这个患者是中期治疗措施会更多,所以治疗鈈能以期别来确定更主要的要判定治疗是不是规范,是不是更加明确的一个很好的治疗方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癌症有救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