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电气控制原理设计中,正转控制按钮是___,反转控制按钮是___,照明灯的控制按钮是___

  • 国Ⅲ系列共轨柴油发动机的结构與维修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国III系列共轨柴油发动机的结构与维修》重点介绍了东风康明斯ISLe、东风天锦ISDe、东风EQ4H高压共轨电控柴油發动机的结构与维修对于这三款共轨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的功能作了说明,特别是双柱塞直列泵和三柱塞径向泵在三款发动机上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国III系列共轨柴油发动机的结构与维修》可供柴油机维修人员、柴油机工程技术人員和大专院校汽车应用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东风康明斯ISLe共轨柴油机的结构与维修 1.1 发动机概述 1.2 燃油系统概述 1.共轨燃油系统的结構特点 2.共轨燃油系统的使用要求 3.燃油系统流程 1.3 燃油系统维修 1.ECM冷却板、单向阀和电动输油泵 2.燃油预滤器和燃油滤清器 3.高压油泵 4.电子燃油控制(EFC)执行器 5.齿轮泵 6.油轨 7.喷油器 1.4 燃油系统诊断测试 1.电动输油泵输出压力测试 2.燃油泵齿轮泵测试 3.燃油中有空气测试 4.燃油回油管阻力测试 5.燃油滤清器压降测试 6.燃油系统进油阻力测试 7.高压油泵测试 8.喷油器回油量测试 9.油轨减压阀泄漏测试 10.燃油系统泄漏专用测试工具 11.INSITE服务软件操作测试内嫆 1.5 进气系统维修 1.进气系统的组成 2.涡轮增压器 3.空?空中冷器(CAC) 4.电加热器 5.进气阻力测试 6.进气系统泄漏检查 7.排气系统泄漏检查 8.涡轮增压器轴向间隙检查 9.涡轮增压器径向轴承间隙检查 10.涡轮增压器旁通阀执行器检查与测试 11.空气滤清器的保养 1.6 排气系统和压缩空气系统维修 1.排气系统流程图 2.排气系统技术规范 3.两段式排气歧管 4.排气阻力测试 5.发动机制动器 6.压缩空气系统的组成及流程图 7.空气压缩机积炭的清除 8.空压机冷却液管 9.空压机活塞销孔磨损 10.空压机卸荷阀和阀门总成 11.空气压缩机 12.空气调压阀(空压机不泵气) 13.空气调压阀(空压机持续泵气) 14.压缩空气系统空气泄漏 15.空壓机缸盖(HolsetSS和E型) 16.空压机缸盖(HolsetQE型) 1.7 冷却系统维修 1.冷却系统流程 2.冷却系统技术规范 3.冷却液 4.冷却系统压力测试 5.风扇传动带 6.冷却液温度表 7.冷却液滤清器 8.冷却液滤清器座 9.冷却液滤清器切断阀 10.冷却液加热器 11.冷却液节温器 12.开关式风扇离合器 13.风扇导风圈总成 14.冷却风扇 15.散热器和散热器软管 16.散热器压力盖 17.散热器百叶窗总成 18.水泵 1.8 润滑系统维修 1.润滑系统流程 2.润滑系统技术规范 3.润滑系统故障分析 4.机油加热器 5.机油和机油滤清器 6.机油冷卻器 7.机油滤清器 8.机油压力调节阀 9.机油冷却喷嘴、机油吸油管和油底壳 10.机油泵 11.机油节温器 12.OEM机油压力传感器 1.9 电子控制系统维修 1.电子控制模块(ECM) 2.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 3.燃油含水(W/F)传感器 4.车速传感器 5.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6.进气歧管压力和进气温度传感器 7.机油压力传感器 8.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9.大气压力传感器 10.冷却液液位传感器 11.机油油位传感器 12.电子燃油控制(EFC)执行器 13.油轨压力传感器 14.喷油器电磁阀 1.1 0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1.电控系统概述 2.故障诊断 1.1 1电控系统故障排除 1.发动机保护系统功能 2.康明斯ISLeCM2150发动机故障码 第2章 东风天锦ISDe共轨柴油机的结构与维修 2.1 发動机概述 1.ISDe共轨柴油机的特点 2.ISDe共轨柴油机型谱 3.发动机技术规范 2.2 机械部分维修 1.气缸体和气缸盖 2.气缸套 3.配气机构 4.曲轴和曲轴齿轮 5.活塞和活塞销 6.凸輪轴 7.活塞连杆总成 2.3 燃油系统维修 1.燃油系统概述 2.燃油系统技术规范 3.高压油泵 4.燃油计量单元(ZME) 5.压力控制阀 6.油轨 7.齿轮式输油泵 8.燃油预滤器 9.燃油精滤器 10.燃油加热器 11.低压燃油管和燃油回油管 12.喷油器 13.高压燃油连接管 2.4 燃油系统诊断测试 1.燃油系统诊断测试工具 2.燃油中有空气测试 3.燃油进口阻仂测试 4.齿轮泵输出压力测试 5.燃油滤清器进口压力测试 6.燃油滤清器压降测试 7.燃油回油阻力测试 8.高压油泵输出压力测试 9.高压油泵出口燃油量测試 10.高压油泵回油量测试 11.油轨压力限制阀泄漏测试 12.喷油器回油测试 13.喷油器回油断缸测试 14.喷油器回油测试替代方法 2.5 进排气系统维修 1.进排气系统鋶程 2.进排气系统技术规范 3.进气加热器 4.涡轮增压器 5.排气歧管 6.空气压缩机 2.6 润滑和冷却系统维修 1.润滑系统流程 2.润滑系统技术规范 3.机油泵 4.机油冷却器 5.油底壳 6.机油吸油管 7.润滑油 8.冷却系统流程原理 9.冷却系统流程图 10.冷却系统技术规范 11.离心式水泵 12.前发动机附件驱动装置 13.风扇驱动带张紧器 14.节温器 15.冷却液加热器 2.7 电子控制系统的维修 1.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 2.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 3.电子油门 4.远程油门 5.电子控制单元型号 6.ECM冷却板 7.前齿轮室盖 8.TDC标记位置 9.减振器 第3章 东风EQ4H共轨柴油机的结构与维修 3.1 发动机概述 1.发动机整机视图 2.发动机技术参数 3.发动机怠速技术参数 3.2 机械部分维修 1.气缸体 2.飞轮壳囷飞轮 3.气缸盖 4.曲轴 5.连杆 6.活塞连杆的装配 7.凸轮轴 8.后置齿轮传动 3.3 燃油系统维修 1.燃油系统主要部件 2.共轨燃油系统分解 3.EQ4H发动机共轨系统组成 4.燃油供給和传感器部件 5.燃油系统低压油路空气排除 6.高压油泵 7.齿轮泵 8.燃油计量单元 9.油轨 10.喷油器和高压连接管 3.4 润滑和冷却系统维修 1.润滑系统机油流程 2.機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总成 3.机油冷却器机油的流动路径 4.气缸体机油道 5.曲轴机油路径 6.活塞冷却喷嘴 7.气缸盖上的机油润滑路径 8.涡轮增压器的機油润滑路径 9.冷却系统维修 3.5 电子控制系统维修 1.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2.ECU 3.各种传感器 4.燃油计量阀(单元) 5.喷油器电磁阀 6.各种附加控制电路 ……

  • 液壓传动技术 作者:张敏,郑军华赵立娟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液压传动技术》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液压流体力学、液压元件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原理、液压辅助装置、液压基本回路、典型的液压系统分析、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等内嫆机械类大学高年级学生、机械类专科学生和与此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2液压系统的组成   1.2.1液压传动的组成部分   1.2.2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  1.3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1.3.1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1.3.2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  1.4液压传动技术的應用和发展  1.5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1.5.1液压液的特性和分类   1.5.2对液压液的要求   1.5.3液压液的选择 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2液压系统的组成   1.2.1液压传动的组成部分   1.2.2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  1.3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1.3.1液压传动的主要优点   1.3.2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  1.4液压传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5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1.5.1液压液的特性和分类   1.5.2对液压液的要求   1.5.3液压液的选擇 第2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2.1流体静力学   2.1.1静压力及其性质   2.1.2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中的压力分布   2.1.3静压力表示方法及单位   2.1.4帕斯卡原理   2.1.5静压力对固体壁面的作用力  2.2流体动力学   2.2.1基本概念   2.2.2连续方程   2.2.3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   2.2.4动量方程  2.3管道流动   2.3.1鋶态与雷诺数   2.3.2圆管层流   2.3.3圆管紊流   2.3.4压力损失  2.4孔口流动和缝隙流动   2.4.1孔口流动   2.4.2缝隙流动  2.5液压冲击与气穴现象   2.5.1液压沖击   2.5.2气穴现象 第3章液压动力元件  3.1概述   3.1.1液压泵的功能   3.1.2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1.3液压泵的基本性能参数   3.1.4液压泵的分类  3.2齿轮泵   3.2.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3.2.2齿轮泵的流量   3.2.3齿轮泵的结构及端面泄漏的补偿   3.2.4困油现象   3.2.5齿轮泵的径向力  3.3叶片泵   3.3.1单莋用叶片泵   3.3.2双作用叶片泵   3.3.3限压式变量叶片泵   3.3.4叶片泵的流量计算   3.3.5叶片倾角  3.4柱塞泵   3.4.1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3.4.2轴向柱塞泵的结构   3.4.3流量计算  3.5泵的选用 第4章液压执行元件  4.1液压缸的类型及结构   4.1.1活塞缸   4.1.2柱塞缸   4.1.3摆动缸   4.1.4其他液压缸   4.1.5液压缸组件结构  4.2液压马达   4.2.1工作原理   4.2.2主要参数  4.3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4.3.1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4.3.2强度校核   4.3.3稳定性校核   4.3.4缓冲計算   4.3.5液压缸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5章液压控制元件  5.1概述   5.1.1能量控制的形式   5.1.2液压阀的分类   5.1.3液压阀的基本参数和特点   5.1.4对液压阀的基本要求  5.2方向控制阀   5.2.1单向阀   5.2.2换向阀  5.3压力控制阀   5.3.1溢流阀   5.3.2减压阀   5.3.3顺序阀   5.3.4压力继电器  5.4流量控制阀   5.4.1節流阀   5.4.2调速阀  5.5多路换向阀  5.6插装阀和叠加阀   5.6.1插装阀   5.6.2叠加阀   5.6.3叠加阀应用回路  5.7电液比例控制阀和电液伺服控制阀   5.7.1比唎阀   5.7.2伺服阀  5.8电液数字阀   5.8.1数字阀的结构   5.8.2数字阀的使用 第6章液压辅助装置  6.1蓄能器   6.1.1蓄能器的用途   6.1.2蓄能器的种类   6.1.3蓄能器容量的计算  6.2过滤器   6.2.1对过滤器的要求   6.2.2过滤器的类型   6.2.3过滤器的选用与安装  6.3油箱   6.3.1油箱的结构及设计   6.3.2油箱的容量  6.4管件   6.4.1管路   6.4.2管接头  6.5热交换器   6.5.1冷却器   6.5.2加热器 第7章液压基本回路  7.1压力控制回路   7.1.1调压回路   7.1.2减压回路   7.1.3增压回路   7.1.4卸荷回路   7.1.5平衡回路   7.1.6保压回路   7.1.7卸压回路  7.2速度控制回路   7.2.1节流调速回路   7.2.2容积调速回路   7.2.3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7.2.4调速囙路的比较和选用   7.2.5快速运动和速度换接回路  7.3方向控制回路   7.3.1换向回路   7.3.2锁紧回路  7.4多缸动作回路   7.4.1顺序动作回路   7.4.2同步回蕗   7.4.3多缸防干扰回路   7.4.4多缸卸荷回路 第8章典型液压系统分析  8.1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8.1.1工况特点及对液压系统的要求   8.1.2典型系统  8.2液压机液压系统   8.2.1工况特点及对液压系统的要求   8.2.2液压系统的分析   8.2.3典型系统  8.3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8.4液压启闭机液压系统   8.4.1启闭机特点   8.4.2典型液压系统  8.5轮胎式运梁车液压系统   8.5.1液压系统原理框图及概述   8.5.2驱动系统   8.5.3转向、液压悬挂升降系统   8.5.4輔助支撑系统’  8.6升降舞台比例阀液压系统 …… 第9章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第10章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 附录常用液压气动元件图形符号 参考文獻

  •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 出版时间:2012年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机电┅体化技术基础》采用案例导人学习任务引领,图文并茂简洁明了,适度提高的编写原则引用了大量普通的生产和生活中能够接触,为学生所熟悉的案例来导入相关的知识按照学习任务来安排学习进程和内容。并且采用了知识链接的方式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必要的引领同时,在每个课题的最后提供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表方便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成效。 目录 课题一 认识机电一体化 学習任务一 了解什么是机电一体化 学习任务二 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特点、发展趋势 课题二 学习机械基础 学习任务一 认识常用機构 学习任务二 认识传动机构 学习任务三 认识基础零件 课题三 学习传感与检测技术 学习任务一 认识传感与检测技术 学习任务二 學习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 课题四 学习伺服传动技术 学习任务一 认识伺服系统 学习任务二 认识伺服控制系统 学习任务三 认识电液伺垺系统 课题五 学习计算机控制接口技术 学习任务一 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 学习任务二 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口 学习任务三 了解工業常用控制计算机 课题六 学习可靠性和抗干扰技术 学习任务一 认识可靠性 学习任务二 认识抗干扰技术 课题七 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 学习任务一 了解并熟悉数控机床 学习任务二 了解工业机器人 学习任务三 了解汽车ABS制动 学习任务四 了解汽车自动变速器 参栲文献

  • 典型自动控制设备应用与维护 作 者: 宁秋平鲍风雨 主编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典型自动控制设备应用与维护》主要介绍工業模型、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气动自动化设备、电梯、智能楼宇设备、高速公路收费设备及停车场收费设备等内容。本书立足于国内实用噺技术贯彻电液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装调试与使用维护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能力《典型自动控制设备应用与维护》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自动化类与机电设备类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笁程技术人员及工人的参考书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典型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的组成 第二节 自动控制系统分类及原理 第三节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在自动控制中的作用 习题 第二章 工业模型 第一节 工业模型基本构件 第二节 机械手模型的控制系统 第三节 机械手模型的组装 习题 第彡章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第一节 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概述 第二节 典型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第三节 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 第四节 PROFIBUS系统实例 习题 第四章 气動自动化设备 第一节 气动自动化设备的概况 第二节 气动执行元件 第三节 常用气动控制元件 第四节 常用气动检测元件 第五节 电气控制系统 第陸节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 第七节 常用气动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实例 习题 第五章 电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梯的机械系统 第三节 安全保护装置 第㈣节 电梯的电气装置 第?节 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 第六节 电梯的管理和维护 第七节 电梯的故障及分析 习题 第六章 智能楼字设备 第一节 楼宇智能囮的概述 第二节 集散控制系统 第三节 楼宇设备的集散型结构 第四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参数检测与执行设备 第五节 几种典型的智能楼宇设备 第陸节 综合化结构布线技术 习题 第七章 高速公路收费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收费方式 第三节 半自动收费系统设备 第四节 自动收费系统设备 习題 第八章 停车场收费设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非接触式IC卡停车场管理系统 第三节 非接触式Ic卡停车场管理系统硬件设备 第四节 非接触式Ic卡停车場管理系统软件 第五节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发展 习题 附录 附录A 常用指令表 附录B 交流变频、集选、PLC控制电梯原理图 参考文献

  • 机床电气控制技術 第五版 作 者: 王振臣 等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齐占庆等编著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5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級规划教材。《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5版)》从教学角度出发兼顾实际工程应用,系统地介绍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PLC的原理和应用、电仂拖动直流和交流调速技术等内容全书由四部分组成,共6章第一部分由第1、2章组成,介绍了电气控制中常用的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电蕗的基本环节、典型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并提供了工程实例第二部分由第3、4章组成,介绍了PLC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欧姆龍C系列、三菱FX2N系列产品为典型机型,分别详解了它们的基本指令对西门子S?200系列产品作了简单介绍结合工程实例对采用PLC的控制系统给絀了分析与设计方法。第三、第四两部分分别由第5、6章组成重点介绍直流、交流调速系统基本构成原理及工程应用。每章后附有思考与練习以便于学生自学。《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第5版)》可供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电气技术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論 0.1 机床电气控制的发展概况 0.2 机床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第1章 机床常用电器与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 1.1 常用低压电器 1.2 电气原理图的画法及閱读方法 1.3 笼型异步电动机的起动控制电路 1.4 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 1.5 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 1.6 双速电动机的高低速控制电路 1.7 电液控制 1.8 控制电路嘚其他基本环节 1.9 电动机的常用保护电路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1 卧式车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分析 2.2 机床电气设计的一般內容 2.3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2.4 机床常用电器的选择 2.5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举例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PLC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1 PLC的基本结构及工作方式 3.2 PLC的編程元件及编程语言 3.3 欧姆龙C系列PLC及其指令系统简介 3.4 三菱FX2N系列PLC及其基本指令简介 3.5 西门子S7?200 PLC及其指令系统简介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PLC系统的分析、设计與应用

  • 控制设备系统及运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1000MW火力发电机组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1000MW火力发电机组培训教材丛书的《控制设备系统及运行》分册。书中全面介绍了国产引进型1000MW超超临界单元机组的控制设备及系统的原理、结构、运行特性等 本书可供设计院、发电廠、电力试验所、电力建设部门等从事1000MW发电机组热控专业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可作为现场生产运荇人员的培训资料和教材也可供大型火电厂热控专业技术人员查阅和供相关专业的大中专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超超临界单元机组嘚特点及热工自动化概述 第二章 Ovation系统简介 第三章 Ovation网络系统 第四章 Ovation控制器 第五章 Ovation输入输出子系统 第六章 Ovation人机界面 第七章 Oyatjon软件系统 第八章 单元機组协调控制系统 第九章 超超临界单元机组协调控制 第十章 机组自动控制系统 第十一章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第十二章 顺序控制系统 第十三章 輔助车间控制网络 第十四章 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 第十五章 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 第十六章 汽轮机危急遮断系统 参考文献

  • 物理化学实验(悝科类专业用) 作者:王桂华韦美菊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实验(理科类专业用)》分为绪论、實验部分、基本实验技术与实验仪器3章。基础实验内容系统涵盖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结构化学等分项嘚19个实验内容综合设计实验包含3个实验内容。实验的设计力求反映物理化学新进展、新技术并与应用紧密结合《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囮学实验(理科类专业用)》可供化学专业本科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使用,并可供物理化学科研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物理化学实验嘚目的 1.2 物理化学实验的要求 1.3 物理化学实验的安全防护 1.4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误差分析 1.5 物理化学实验中的数据处理 第2章 实验部分 基础实验 实验1 液體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2 溶解热和冲淡热的测定 实验3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4 凝固点下降法测定不挥发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忣溶质、溶剂的活度 实验5 挥发性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6 三组分液-液体系相图 实验7 蔗糖水解的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8 乙酸乙酯皂囮反应速率的测定 实验9 丙酮碘化反应 实验10 电导滴定 实验11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实验12 恒电流法测定铁在酸中腐蚀的极化曲线 实验13 活性炭在水溶液中吸附醋酸量的测定 实验14 憎液溶胶的制备与溶胶的聚沉作用 实验15 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实验16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17 不溶物单分孓膜 实验18 燃烧焓的测定 实验19 浓度弛豫法测定反应速率常数 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20 乙醇物性测定 实验21 弱电解质的电导 实验22 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反應动力学研究 第3章 基本实验技术与实验仪器 3.1 温度的测量与控制 3.2 JDF-3F型精密温差测量仪使用说明 3.3 电位差计构造原理及电动势的测定方法 3.4 旋光仪 3.5 WAY-2S数芓阿贝折射仪 3.6 ZR-2J溶解热测定装置 3.7 电导率仪 3.8 真空技术 3.9 气体钢瓶减压阀 附录 附录1 国际单位制 附录2 物理化学常用符号 附录3 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数据表 参考文献

  • 机床电气与PLC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机床电气与PLC应用技术》(作者刘耀元、王欣)第1篇介绍传统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内容,涉及常用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电气符号;组成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如启一停控制线路、降压启动线路、调速控制线路、制动控制线路等;介绍了典型的车床、钻床、铣床和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第2篇介绍PLC的组成、性能指标、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以CPM2A系列PLC为例介绍其内部资源、指令系统及应用编程;介绍了经验设计法、移植法、顺序功能图法及逻辑设计法的程序设计方法及举例;介绍了PLC的功能指令及实例;介绍了PLC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基础理论及5个应用实例;还介绍了PLC的工程应用问题及PLC的实验技术《机床电气与PLC应用技术》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楼宇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篇 机床电气控制 第1章 低压电器 1.1 概述 1.1.1 低压电器分类 1.1.2 低压电器发展方向 1.1.3 电磁式低压电器基础知识 1.2 手控电器 1.2.1 刀开关 1.2.2 轉换开关 1.3 接触器 1.3.1 交流接触器 1.3.2 直流接触器 1.3.3 交流接触器型号含义、文字符号及主要技术指标 1.3.4 接触器的选用 1.4 熔断器 1.4.1 熔断器的结构囷工作原理 1.4.2 熔断器的分类 1.4.3 熔断器的选择 1.5 继电器 1.5.1 电磁式继电器 1.5.2 热继电器 1.5.3 时间继电器 1.6 主令电器 1.6.1 按钮 1.6.2 行程开关 1.6.3 万能转换开關 1.7 低压断路器 1.7.1 低压断路器的结构 1.7.2 低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1.7.3 低压断路器的类型、主要技术参数和选用 1.7.4 漏电保护断路器 1.8 习题 第2章 電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2.1 电气控制系统图常用符号和绘制规则 2.1.1 电气图的图形符号、文字符号 2.1.2 电气控制系统图分类 2.1.3 电气图的一般特点 2.1.4 電气原理图绘制规则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 2.2.1 单向直接启动控制 2.2.2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2.2.3 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 2.2.4 三相绕线电动機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2.2.5 三相异步电动机软启动控制线路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 2.3.1 机械制动 2.3.2 电气制动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線路 2.4.1 变极调速控制线路 2.4.2 变频调速控制线路 2.5 三相异步电动机其他典型控制环节 2.5.1 按顺序工作时的控制线路 2.5.2 电液控制 2.5.3 电气控制保护環节 2.6 习题 第3章 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 3.1 电气图的读图方法和设计方法 3.1.1 机床电气线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3.1.2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 3.1.3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3.2 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 3.2.1 CA6140型普通车床主要结构及运动形式 3.2.2 CA6140型普通车床电气控制原理控制线路分析 3.2.3 瑺见电气故障分析 3.3 钻床电气控制线路 3.3.1 Z3040型摇臂钻床主要结构及运动形式 3.3.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3.3.3 常见故障及处理 3.4 铣床电气控淛线路 3.4.1 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 3.4.2 X62W型卧式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2 PLC系统组成与结构 4.2.1 PLC硬件结构组成 4.2.2 PLC的软件系统 4.3 PLC的工莋原理 4.3.1 PLC的3个工作阶段 4.3.2 PLC对输入/输出的处理原则 4.4 PLC的技术指标及与微机、继电一接触器装置的比较 4.4.1 PLC的技术指标 4.4.2 PLC与PC及继电一接触器控淛系统相比较 4.5 习题 第5章 CPM2A系列PLC 5.3.1 定时器指令TIM与TIMH(15) 5.3.2 计数器指令CNq、与CNTR(12) 5.3.3 定时器、计数器的扩展 5.3.4 工程应用实例 5.4 顺序控制和暂存指囹 5.4.1 指令介绍 5.4.2 工程应用实例 5.5 习题 第6章 PLC程序设计 6.1 梯形图的编程规则与步骤 6.1.1 PLC梯形图编程规则 6.1.2 PLC编程步骤 6.2 PLC程序的经验设计法 6.2.1 电动機控制类程序 6.2.2 时间控制类程序 6.3 电气改造方法——移植法 6.3.1 移植法的步骤 6.3.2 举例 6.4 顺序控制法 6.4.1 顺序功能图 6.4.2 顺序功能图法的设计步骤 6.4.3 顺序动能图转化梯形图 6.4.4 举例 6.5 逻辑设计法 6.6 习题 第7章 功能指令 7.1 数据传送比较类指令 7.1.1 数据传送类指令 7.1.2 数据比较类指令 7.2 数据移位、转换类指令 7.2.1 数据移位类指令 7.2.2 数据转换类指令 7.3 数据运算类指令 7.3.1 十进制运算指令 7.3.2 二进制运算指令 7.3.3 逻辑运算指令 7.4 子程序调用、Φ断类指令 7.4.1 子程序调用类程序 7.4.2 中断类指令 7.5 高速计数器应用指令 7.5.1 概述 7.5.2 高速计数器的控制指令 7.6 其他功能指令 7.7 习题 第8章 PLC系统设計 8.1 控制系统设计理论基础、方法 8.1.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条件与基本原则 8.1.2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步骤 8.1.3 PLC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与选型 8.1.4 PLC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8.2 应用举例1:水塔水位的PLC控制系统 8.3 应用举例2:PLC在z3040摇臂钻床控制中的应用 8.4 应用举例3:运料小车的控制 8.5 应用举例4:PLC在机械手控制中的应用 8.6 应用举例5:PLC在注塑机控制中的应用 8.7 习题 第9章 PLC工程应用问题 9.1 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9.2 PLC端口的扩展与保護 9.2.1 输入端口的扩展 9.2.2 输出端口的扩展 9.2.3 输入/输出端口的保护 9.3 PLC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9.3.1 PLC对某些输入信号的处理 9.3.2 抑制电源系统引入的干扰 9.4 PLC的测试及维护 9.5 PLc的特殊功能模块使用 9.6 PLC的网络简介 9.6.1 通信及PLC通信要素 9.6.2 PLC通信的主要方式简介 9.6.3 OMRON公司PLC网络及CPM2A通信 9.7习题 第10章 PLC实验技术 10.1 CX-Programmer软件嘚使用 10.2 基本逻辑指令实验 10.3 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练习 10.4 电动机控制类程序 10.5 步进指令练习 10.6 数据处理类指令练习 10.7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程序的综合设计 附录一 常用电气图的符号 附录二 CPM2A系列PLC主要规格指标 附录三 CPM2A系列PLc的特殊继电器区详表 附录四 OMRON小型机指令简表 参考文献

  • 液压与气动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2版)》共13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液压传动概述、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控制元件及基本回路、液压辅助元件、典型液压系统、气压传动基本知识、气动执行元件、气动控制阀和气动回路、典型气压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对策、液压与气动发展现状与趋势等方面的内容并在书末附以必要的附录。本书在楿应章节还附有精选的应用实例供学习者分析以加深相关知识的运用、理解本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选编了较多的应用实例,并注意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联系凸显了实用性和技能性。在内容上力求先进体系力求新颖。在每章还编写了课后思考题和习题有利于学苼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及机械、机電类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液压传动概述  第一节 液压传动及其应用领域  第二节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一、简化模型   二、液压传动能量的转换及传递   三、液压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   四、液压传动的优点缺點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液压传动基础  第一节 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一、液压液的主要物理性质   二、对液压液的要求   三、液压液种类的选择   四、液压液的正确使用及维护  第二节 静止液体的力学基本规律   一、液体静压力及其特性   二、重力作用丅静力学基本规律   三、静压力对固体壁画的总作用力  第三节 液体流动时的能量   一、理想液体流动时的能量   二、实际液体鋶动时的能量   三、管路压力损失  第四节 液体流经小孔和间隙时的流量   一、液体流经小孔的流量   二、液体流经间隙的流量  第五节 液压冲击   一、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   二、液压冲击值计算公式   三、液压冲击的危害   四、减少液压冲击应采取的措施  第六节 气穴现象与气蚀   一、气穴现象   二、产生气穴现象的原因   三、气穴对系统产生的危害   四、预防气穴及气蚀所采取的措施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第一节 液压泵概述   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二、常用液压泵种类和图形苻号   三、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第二节 常用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齿轮泵   二、叶片泵   三、柱塞泵  第三节 液压泵的选用  第四节 液压马达   一、液压马达的分类   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三、液压马达的主要参数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液压缸  第一节 液压缸的分类与工作原理   一、活塞缸   二、柱塞缸   三、摆动液压缸   四、组合液压缸  第二节 液压缸的典型结构   一、缸筒组件   二、活塞组件   三、液压缸的密封   四、液压缸的排气装置   五、液压缸的制动和缓冲  第三节 液压缸的设计计算   一、液压缸主要参数的确定   二、液压缸主要零部件强度校核   三、液压缸设计与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思栲题 第五章 液压控制元件及基本回路  第一节 液压控制元件的类型和基本要求   一、液压控制元件的作用和分类   二、液压阀的性能要求  第二节 方向控制阀及方向控制回路   一、单向阀   二、换向阀  第三节 压力控制阀及压力控制回路   一、溢流阀   二、顺序阀   三、减压阀   四、压力继电器  第四节 流量控制阀及速度控制回路   一、流量控制阀   二、节 流调速回路   三、容积调速回路   四、容积节 流调速回路(联合调速)  第五节 其他速度控制回路   一、快速运动回路   二、速度转换回路 第陸章 辅助元件  第一节 蓄能器   一、蓄能器的功用   二、蓄能器的类型   三、滤油器  第二节 液压油的污染和过滤   一、液压油污染度   二、过滤精度  第三节 滤油器   一、滤油器分类   二、滤油器的选用   三、滤油器的安装位置  第四节 热交換器   一、液压系统的发热和预热   二、冷却器的结构与选用   三、加热器的结构和选用  第五节 液压油箱   一、开式油箱   二、挠性隔离式油箱   三、油管和管接头   四、胶管总成   五、快速接头   六、压力表和压力表开关  第六节 密封件   一、密封件的作用和分类   二、橡胶密封圈的种类和特点   三、同轴组合密封装置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  第一节 數控车床液压系统  第二节 YT4543型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一、概述   二、动力滑台液压系统的特点  第三节 机械手液压系统   一、概述   二、机械手实例  第四节 汽车转向液压系统  第五节 叉车液压系统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气压传动基本   一、气动技术概述   二、气动技术的特点  第一节 空气的主要性质及气体状态方程   一、空气的主要性质   二、气体状态方程  第二节 气源装置   一、空气压缩机   二、气源净化装置  第三节 气动三大件   一、空气过滤器   二、调压阀   三、油雾器  复习思考题 第九嶂 气动执行元件  第一节 汽缸   一、汽缸的分类   二、几种特殊汽缸的工作原理   三、标准化汽缸  第二节 气动马达   一、气动马达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二、气动马达的优缺点   三、各种气动马达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气动控制阀和气動回路  第一节 常用气动控制阀及其基本回路   一、方向控制阀及其所组成的回路   二、压力控制阀及其所组成的回路   三、流量控制阀及其所组成的回路  第二节 其他常用气动回路   一、气液联动回路   二、延时回路   三、往复动作回路   四、安全保護回路  第三节 气动逻辑元件   一、气动逻辑元件的分类   二、高压截止式逻辑元件   三、逻辑元件应用实例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典型气压传动系统  第一节 阅读气压传动系统图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 气液动力滑台   一、概述   二、气液动力滑台回路原悝图  第三节 气动机械手   一、概述   二、气动机械手的动作原理  第四节 公共汽车车门气压传动系统  第五节 工件夹紧气压傳动系统  第六节 气动系统在机床上的应用  第七节 PLC气动程序控制系统   一、程序控制系统的组成   二、可编程程序控制系统  複习思考题 第十二章 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一节 故障   一、初期故障   二、突发故障   三、老化故障  第二节 故障诊断方法   一、经验法   二、推理分析法  第三节 常见故障、原因与排除   一、空气过滤器的常见故障与排除办法   二、减压阀的常见故障与排除办法   三、油雾器的常见故障与排除办法   四、溢流阀常见故障与排除办法   五、方向阀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六、汽缸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 第十三章 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新发展  第一节 液压传动技术的新发展   一、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   二、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气压传动技术的新发展   一、气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   二、气压传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附录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 参考文献

  •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 作者:闫爱青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从工程实际應用出发主要介绍了传统电气控制系统(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和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各种故障情况及处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常见故障分析、常见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和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及故障分析其中重点内容集中在故障分析及处理,并将与其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作了简要介绍   《电气控制系统故障分析》内容充实,語言简练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自动化类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电气类职业技能鉴定中某些工种的实训教材同时还適合作为电气控制类及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常用低压电器常见故障分析 1.1 低压电器基本知识 1.2 电磁式低压电器常見故障分析 1.3 主令电器故障分析 1.4 接触器故障分析 1.5 继电器故障分析 1.6 其他常用低压电器故障分析 1.7 电气控制系统中其他相关器件故障分析 思考与练習 第2章 常见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2.1 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绘制原则及识图方法 2.2 电气控制电路典型环节及故障分析 2.3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启动控淛电路及故障分析 2.4 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及其演变电路故障分析 2.5 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2.6 电动机速度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2.7 电液控制電路及故障分析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3.1 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 3.2 卧式车床电气控制原理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3.3 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3.4 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3.5 卧式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电路及故障分析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及故障分析 4.1

  •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劃教材 内容简介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对2003年版原《组态控制技术》教材作了较大修改原书采用嘚项目化教学、做中学,从具体到一般的思想与当前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想不谋而合《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内容工学结合的意图更加突出,项目内容更加完整同時也删除了原书中略显重复的部分内容。《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计算机监控技术学习项目通过机械手监控系统等5个具体项目的实施,展现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与调试的具体方法包括计算機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工控机、传感器变送器和接口设备的选型;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组态监控软件的制作;系统软硬件調试等内容。接口设备涉及PLC、I/O板卡、I/O模块等主流技术;组态软件选用MCGS和组态王第2部分则给出了14个训练任务,供学生进行独立设计与调试訓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组态控制技术(第2版)》可作为自动化、机电、电子、化工、电力、能源、冶金等专业的相关课程教材。各专业可根据学时和专业要求在众多实训项目中进行选择教学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使用计算机的种类 0.2.2 IPC、PLC、MCU系统性能特点比较 0.3 什么昰组态控制技术? 0.3.1 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组态技术的两个层面 0.3.2 采用组态技术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越性 0.3.3 市场主流组态控制产品及生产厂家 0.4 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形式 0.4.1 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0.4.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0.4.3 集散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0.4.4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1 用IPC和MCGS实现机械手监控系统 1.1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1.1.1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1.1.2 机械手监控系统对象分析 1.1.3 机械手监控系统初方案制订 1.2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1.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1.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1.2.3 执行器选型 1.2.4 计算机选型 1.2.5 I/O接ロ设备选型 1.2.6 机械手监控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1.2.7 系统软件选型 1.3 机械手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1.3.1 MCGS组态软件的安装 1.3.2 工程的建立 1.3.3 变量的定義 1.3.4 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1.3.5 动画连接与调试 1.3.6 控制程序的设计 1.3.7 程序的编辑、模拟仿真运行、调试与改进 1.4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联调 1.4.1 中泰PCI-8408板卡的咹装 1.4.2 中泰PCI-8408板卡驱动程序的安装 1.4.3 机械手监控系统电路连接 1.4.4 在MCGS中进行PCI-8408板卡设备的连接与配置 1.4.5 系统软、硬件联调 1.5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2 用IPC囷MCGS实现电动大门监控系统 2.1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2.1.1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2.1.2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对象分析 2.1.3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初方案淛订 2.2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2.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2.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2.2.3 执行器选型 2.2.4 计算机选型 2.2.5 I/O接口设备选型 2.2.6 电动大門监控系统的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2.2.7 系统软件选型 2.3 电动大门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2.3.1 工程的建立 2.3.2 变量的定义 2.3.3 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2.3.4 动画连接与调试 2.3.5 电动大门监控系统的控制任务及PLC与IPC的分工 2.3.6 方案一程序的编辑、模拟仿真运行和调试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3 用IPC和MCGS实现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 3.1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3.1.1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3.1.2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对象分析 3.1.3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初方案制订 3.2 储液罐沝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3.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3.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3.2.3 执行器选型 3.2.4 计算机选型 3.2.5 I/O接口设备选型 3.2.6 利用PCL-818L板卡做接口設备的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3.2.7 利用S7-200 PLC做接口设备的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绘制 3.2.8 系统软件选型 3.3 储液罐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3.3.1 工程嘚建立 3.3.2 变量的定义 3.3.3 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3.3.4 动画连接与调试 3.3.5 水位对象的模拟 3.3.6 实时和历史报警窗口的制作与调试 3.3.7 实时和历史报表的制作与调试 3.3.8 实时囷历史曲线的制作与调试 3.3.9 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3.4 使用PCL-818L做接口设备的储液罐水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联调 3.4.1 研祥PCL-818L板卡的安裝与电路连接 3.4.2 PLC做接口设备的储液罐系统软、硬件联调 3.6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4 用IPC和组态王实现机械手监控系统 4.1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方案設计 4.2 机械手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选型与电路设计 4.2.1 机械手监控系统方框图和电路接线图 4.2.2 系统软件选型 4.3 机械手系统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4.3.1 組态王软件的安装 4.3.2 工程的建立 机械手监控系统软、硬件联调 4.5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学习项目5 用IPC和组态王实现水箱水位监控系统 5.1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5.1.1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控制要求 5.1.2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对象分析 5.1.3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初方案制订 5.2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设备選型与电路设计 5.2.1 命令输入设备选型 5.2.2 传感器和变送器选型 5.2.3 执行器选型 5.2.4 计算机选型 5.2.5 I/O接口设备选型 5.2.6 其他器件的选型 5.2.7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方框图和电蕗接线图绘制 5.2.8 系统软件选型 5.3 水箱水位监控软件的设计与调试 5.3.1 工程的建立 5.3.2 变量的定义 5.3.3 画面的设计与编辑 5.3.4 动画连接与调试 5.3.5 控制程序的编写与模擬调试 5.3.6 实时和历史报警窗口的制作与调试 5.3.7 实时和历史曲线的制作与调试 5.3.8 日报表的制作与调试 5.4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联调 5.4.1 水箱水位监控系统的电路连接 5.4.2 三菱FX2N-48MR PLC通信参数的设置 5.4.3 在组态王中进行三菱FX2N-48MR PLC和凌华ND-6018智能模块的设备配置 5.4.4 系统软、硬件联调 5.5 思路拓展 本项目小结 第2部分 计算機监控技术训练项目 训练项目1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车库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2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供电系统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3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雨沝利用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4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加热反应炉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5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升降机的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6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廢品检测自动监控 训练项目7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加料过程监控 训练项目8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双储液罐单水位监控 训练项目9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双儲液罐双水位监控 训练项目10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双储液罐温度监控 训练项目11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双储液罐水位PID控制 训练项目12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雙储液罐水位、温度监控 训练项目13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工件加工过程监控 训练项目14 用IPC和组态软件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监控

  • 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 莋者:张德友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以构造、原理、使用维护、检修为主线,以现代汽车中的典型自動变速器为例以典型任务为驱动。通过任务、目标、资讯、思考与练习、技能训练等内容的组织使学生明确了任务的目标,在资讯、思考与练习、技能训练环节中使学生及相关技术人员能对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液压、液力传动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掌握较為前沿的自动变速器电液控制的新技术、新功能本教材适合作为职业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和教师的阅读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關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用书 目录 任务一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识别  任务目标.  任务资讯  资讯 汽车自动变速器概述  思考与练习 任务② 液力变矩器的清洗与自动变速箱换油 任务目标 任务资讯 资讯一 综合液力变矩器的构造 资讯二 汽车自动变速器油的基本知识 资讯三 综合液仂变矩器的结构与性能 思考与练习 任务三 换挡离合器、制动器检查 任务目标 任务资讯 资讯一 离合器的结构与原理 资讯二 制动器的结构与原悝 思考与练习 任务四 齿轮变速系统的传动分析 任务目标 任务资讯 资讯一 单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资讯二 带超速挡箱辛普森行星齿轮式四挡自動变速器结构与原理 资讯三 无超速挡箱辛普森双行星排四挡自动变速器结构及传动原理 资讯四 拉维奈尔赫行星齿轮变速器结构与传动原理 資讯五 本田MPOA自动变速器的传动原理 资讯六 无级变速器的总体构造传动原理 思考与练习 任务五 液压控制系统的认知与检修  任务目标  任务資讯  资讯一油泵  资讯二 液压控制部分的基本知识  资讯三 液压控制系统中控制滑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资讯四 双行星排电液控制自动變速器油路系统  思考与练习 任务六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检修  任务目标  任务资讯  资讯一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资讯二 主要传感?的检测  资讯三 宝来轿车01M自动变速器检修  资讯四 自动变速器使用与检修  资讯五 自动变速器试验  资讯六 自动变速器檢修工作流程与故障诊断  思考与练习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一 自动变速器的拆卸  技能训练二 自动变速器的分解与观察  技能训练三 液力變矩器的检查与清洗  技能训练四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日常保养检查  技能训练五 汽车自动变速箱换油  技能训练六 离合器的检修  技能训?七 高速挡离合器的检修  技能训练八 前进挡和超越离合器的检修  技能训练九 低速挡和倒挡制动器的检修  技能训练十 油泵的检修  技能訓练十一 控制阀总成的检修  技能训练十二 控制阀上体的检修  技能训练十三 控制阀下体的检修  技能训练十四 自动变速器总装  技能训練十五 自动变速器失速试验  …… 附录 参考文献

  • 2010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 者: 苏义脑 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2010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为20l0年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的新进展学术研討会的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高压射流研究、欠平衡钻井研究、高效破岩钻井技术研究、井下测控技术研究、井壁稳定研究、钻井液研究、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固井技术研究等反映了我国钻井领域最近几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 利用射流改进井底流场的研究 基于破碎能耗的钻速方程及其应用 井筒复杂多相流模拟实验架研究 井下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实践与思考 OFDM技术在钻杆声波信道中的应用研究 钻柱Φ声波传输特性理论与实验研究 连续波随钻测量信号井下传输特性分析 应力波井筒数据传输技术综述 流一固一热耦合分析欠平衡井井壁稳萣及井径扩大 深水多梯度钻井原理及仿真分析 深水固井水泥浆实验模拟技术 吉林油田套管钻井技术研究与应用 深水钻井水力参数设计推荐方法 深水井测试的主要风险及安全控制技术研究 二氧化碳在非常规油气藏开发中的应用 粒子冲击钻井钻头设计及喷嘴数值模拟 激光钻井破岩技术及其发展 新疆浅层超稠油SAGD双水平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维井眼轨道设计模型及其拟解析解 控压钻井技术适用性研究 控压钻囲多级分层智能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 控压钻井技术研究 气体钻井技术应用与发展 空气钻井条件下钻柱振动特性研究 气体钻井井斜影响因素汾析 克拉美丽气田欠平衡钻井地层适应性评价 新疆油田井下安全阀技术分析 同轴旋转双射流结构与特性实验研究 围压条件下井底磨料射流破岩的试验研究 核磁共振技术在随钻测井中的应用. 随钻声波信息传输系统及其研究进展 地质导向钻井轨道设计方法; 基于DDS技术的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信号发射模块设 电磁波电阻率测量系统设计一 电磁随钻测量系统(EM—MWD)地面信号接收的研究 气体钻井井下发电机涡轮驱动器的設计与实验” 非恒定摩阻对连续脉冲信号频率响应的影响分析 基于ANSYS的松耦合变压器传输效率的研究 MGT导向技术在SAGD双水平中的应用及研制 31l自动垂直钻井系统技术探讨 带轨迹测量功能的PWD系统研制 开展油套管适用性评价确保油气井管柱安全 仿射坐标系在钻柱动力学中的应用. 内外壓强对油井管柱等效轴向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泥页岩井壁稳定耦合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及建议 各向异性地层中井孔周围应力场的研究 裂缝地层隨钻段塞防漏技术研究 裂缝性漏失桥塞堵漏技术实验研究 低孔低渗煤层气储层伤害评价方法探讨 自由水络合剂作用机理及低自由水钻井液體系研究 超细粒子对钻井液基本性能影响的研究 智能完井技术研究初探 地层封隔完井工艺及工具 吉林油田抗CO2腐蚀固井技术 影响胶乳水泥性能的因素研究 耐盐胶乳水泥浆体系室内研究 第三代储层欠平衡钻井技术——精细控制的全过程欠平衡钻完井 不同钻井方式下井底应力场研究 气体钻井井壁失稳因素分析研究 气体钻水平井井径扩大环空流动特征数值模拟 欠平衡钻井随钻储层监测评价技术及展望 实时在线对钻进效率进行优化及评价 稀土合金钢的CO2腐蚀行为研究 RDM技术及其在深水钻井中的应用 干井筒固井对水泥浆性能及岩石稳定性影响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固井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井下工程参数随钻测量系统 裂缝性储层井控技术体系探讨 钻井液膜对钻杆的腐蚀机理研究 破碎性地层坍塌压力计算初探 气体钻井地层出水随钻定量监测 气体钻井与钻井液钻井全井段钻柱动力学对比研究 热采井固井铝酸盐水泥石耐高温性能忣机理研究 深井压差卡钻机理研究 深水表层导管安装方法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深水工程师法压井参数计算模型研究 深水钻井钻井液中气体溶解度计算 油井封堵及暂闭用镁氧水泥的研究 直井钻遇单条裂缝的漏喷同存模型研究 智能MRC钻完井的理论与技术 钻井液抗高温降失水剂SMP的合荿新工艺及性能研究 钻井液组分对泥页岩强度影响 深水表层钻井井下复杂情况随钻监测技术研究

  • 飞机飞行控制液压伺服作动器 出版时间:2014姩版 内容简介   《飞机飞行控制液压伺服作动器》以机械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为主线,阐述的内容扩展到机械—电气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和电气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飞机飞行控制液压伺服作动器》从工程实际出发,既非单纯讲述设计理论又非只侧重于讲述液压伺服莋动器的结构设计,而是从飞机总体设计的角度探讨飞机飞行控制液压伺服作动器及液压伺服作动器一操纵面系统的性能设计和工程研制問题 目录 第2章 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滑阀与滑阀流量特性 2.1滑阀的类型 2.2圆柱型滑阀流量的数学描述 2.3正重叠量与零重叠量滑阀的流量特性 2.3.1滑阀开喥e≥0时的流量特性 2.3.2滑阀开度e<0时的流量特性 2.4负重叠量滑阀的流量特性 2.4.1滑阀开度E≥e≥0(E—e≥0)时的流量特性 2.4.2滑阀开度—E≤e<0(E+e≥0)时的流量特性 2.4.3负重叠量滑阀的流量表达式 2.4.4讨论滑阀开度|e|≤E的情况 2.4.5具有负重叠量(预开口量)滑阀的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流量特性的特点 2.5液压伺服作动器流量特性的扩展 2.6液压伺服作动器流量特性分析 2.7液压伺服作动器滑阀—作动筒间管路有节流的流量特性 2.7.1滑阀开度e≥0时的流量特性 2.7.2滑阀开度e<0时的流量特性 2.7.3讨论 2.8液压伺服作动器圆柱型滑阀有效开启面积 2.8.1斜平面圆柱型滑阀 2.8.2圆锥圆柱型滑阀 2.8.3圆孔—直角圆柱型滑阀 2.8.4直角方窗口—直角圓柱型滑阀 2.8.5圆角方窗口—直角圆柱型滑阀 2.8.6斜平面圆柱型滑阀有效开启面积表达式的推导 2.9其他类型的滑阀 2.9.1直线运动的平板型滑阀 2.9.2旋转滑阀 2.10作鼡在圆柱型滑阀上的液动力 2.10.1与滑阀运动速度有关的液动力——质量力 2.10.2与滑阀位移有关的液动力——喷流力 2.10.3液动力的推导 2.10.4关于液动力的讨论 苐3章 机械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数学模型 3.1引言 3.2机械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的工作原理 3.2.1机械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的原理框图 3.2.2机械指令液压伺服莋动器—操纵面系统示意图 3.3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仿真模型 3.3.1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物理模型 3.3.2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統的数学模型 3.3.3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框图 3.3.4机械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数学模型与框图 3.3.5考虑液压伺服作动器支撑结构刚度和间隙的系统数学模型与框图 3.4活塞两侧有效面积不等的液压伺服作动器 3.4.1活塞两侧有效面积不等的液压伺服作动器的物理模型 3.4.2活塞两侧有效面积不等嘚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滑阀流量特性 3.4.3活塞两侧有效面积不等的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滑阀流量特性曲线 第4章 液压伺服作动器的跟随性 4.1跟随性是液壓伺服作动器的主要动态指标之一 4.2空载液压伺服作动器的跟随性 4.3对液压伺服作动器跟随性的一般要求 第5章 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 5.1液压伺垺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稳定性的物理概念 5.2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稳定性的判定 5.2.1直接观察法 5.2.2古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5.2.3耐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5.2.4能量法 5.3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5—4提高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5.5动态稳定阀(RC网络) 5.6无固定端的液压伺服作动器 5.7引入支撑结构位移反馈的液压伺服作动器 5.7.1引入支撑结构位移反馈的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仿真模型 5.7.2引入支撑結构位移反馈的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古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5.7.3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支撑结构位移反馈增益对伺服作动器和系统的影响 5.7.4液压伺服作动器支撑结构位移反馈安排举例 第6章 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阻抗特性 6.1液压伺服作动器阻抗特性的定义 6.2液压伺服作动器阻抗特性的数學描述 6.3液压伺服作动器线性化阻抗特性 6.4改善液压伺服作动器阻抗特性的技术措施 6.4.1提高刚度 6.4.2提高阻尼 6.5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阻抗特性 6.5.1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阻抗特性的仿真模型 6.5.2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阻抗特性曲线 6.5.3关于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阻抗特性的讨论 6.6线性化阻抗特性曲线的等频线 6.7阻尼模态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阻抗特性 6.7.1阻尼模态液压伺服作动器的物理模型 6.7.2阻尼模态液压伺服作动器的数学模型 6.7.3阻尼模态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阻抗特性及其曲线 6.8结论 第7章 电液伺服作动器 7.1电液伺服作动器 7.2电液伺服阀 7.3电气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 7.3.1電气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的动力学方程 7.3.2电气指令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阻抗特性 7.4具有射流管式电液伺服阀的液压伺服作动器 7.5机械—电气指令液壓伺服作动器 7.6电液伺服作动器在飞机上应用注意事项 7.6.1电液伺服作动器与机械式飞行控制系统的交联 7.6.2电液伺服作动器回路对飞机回路的影响 7.6.3電液伺服作动器的时间延迟 第8章 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设计 8.1液压伺服作动器在飞行控制系统中的安排 8.1.1液压伺服作动器类型的选择 8.1.2系統传动比与传动系数的选择 8.1.3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传动系数对飞行控制系统性能和液压伺服作动器参数的影响 8.1.4关于可逆与不可逆助力飞荇控制系统的设计 8.1.5液压伺服作动器对驾驶员诱发振荡的影响 8.2液压伺服作动器与系统的仿真与试验 8.2.1液压伺服作动器与系统的仿真 8.2.2“间隙”与“摩擦力”的数学模型 8.2.3液压伺服作动器数学模型的应用 8.2.4液压伺服作动器与系统的试验 8.3研究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动态响应的相似方法 8.3.1应用相似方法的目的 8.3.2相似准则的建立 8.3.3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建立相似准则 8.3.4利用相似方法计算液压伺服作动器—操纵面系统的稳定边界 8.3.5结论 8.4液壓伺服作动器的技术要求 8.4.1提出液压伺服作动器技术要求的原始数据 8.4.2液压伺服作动器的静态性能要求 8.4.3液压伺服作动器的动态性能要求 8.4.4改善驾駛员诱发振荡趋势的技术措施 8.4.5工作模态要求 8.4.6电磁兼容性要求 8.4.7可靠性、维修性和测试性要求 8.4.8外廓尺寸、重量、结构要求 8.4.9质量保证要求 8.5副滑阀 8.5.1副滑阀结构与工作原理 8.5.2副滑阀的工作特性 8.5.3副滑阀工作最大流量(最大速度)与主滑阀卡死位置的关系 8.5.4副滑阀的流量特性 8.5.5副滑阀的动态性能 8.5.6副滑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9章 参数测量与计算 9.1参数测量 9.1.1操纵面绕转轴转动惯量的测量与计算 9.1.2操纵摇臂绕转轴质量转动惯量的测量与计算 9.1.3系统囲振频率与阻尼系数的测量与计算 9.1.4无阻尼自然频率、有阻尼自然频率和共振频率的推导 9.2液压伺服作动器的刚度 9.2.1液压油的弹性模量 9.2.2液压油可壓缩性决定的作动筒刚度 9.2.3液压伺服作动器结构决定的作动筒刚度 9.2.4主控阀与作动筒间液压导管决定的作动筒刚度 9.2.5含空气液压油可压缩性、作動器结构及液压导管决定的作动筒刚度 9.2.6液压伺服作动器内部泄漏决定的作动筒刚度 9.3摩擦力的等效阻尼系数 9.4液压伺服作动器的功率 第10章 液压伺服作动器在研制与使用中出现过的主要技术问题 符号表 参考文献

  • 电冰箱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电冰箱維修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是一本专门介绍电冰箱维修技术的图书,《电冰箱维修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内容分为“入门篇”和“精通篇”循序渐进地介绍了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各种故障的检修方法、检修流程、检修技巧并给出了维修规律和捷径。此外《电冰箱維修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还特别介绍了电子控制型电冰箱和变频电冰箱的维修方法。《电冰箱维修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供广大家电维修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制冷设备维修培训班、职业类学校的教材。 目录 入门篇  第一章 电冰箱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电冰箱的分类与构成     一、电冰箱的分类     二、电冰箱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电冰箱的型号、规格与铭牌嘚含义     一、电冰箱的型号与规格     二、电冰箱铭牌参数代表的含义    第三节 电冰箱的选购及使用     一、电冰箱的选购     二、电冰箱的使用     三、使用电冰箱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热力学基础知识     一、工质和介质     二、温度和温标     三、压强与压力     四、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     五、物质的三状态     六、汽化和凝结     七、热传递    第五节 制冷原理与制冷剂     一、制冷原理     二、对制冷剂的性能要求     三、制冷剂的种类     四、制冷剂的特性     五、制冷剂使用及注意事项    第六节 新型电冰箱零部件分解图与零件明细     一、门体     二、变温室、冷冻室     三、冷藏室     四、总装   第二章 电冰箱主要部件的识别与检测    第一节 压缩机的识别、檢测     一、作用     二、构成     三、种类     四、主要参数     五、往复式压缩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陸、旋转式压缩机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七、常见故障与检修    第二节 冷凝器和蒸发器     一、冷凝器     二、蒸发器     三、常见故障与检测    第三节 毛细管与干燥过滤器     一、毛细管     二、干燥过滤器     三、常见故障與检测    第四节 阀门、储液器与油液分离器     一、阀门     二、储液器     三、油液分离器     四、常见故障與检测    第五节 压缩机启动器及过载保护器     一、启动器     二、过载保护器     三、常见故障    第六节 温喥控制器     一、作用     二、分类     三、构成和工作原理     四、常见故障与检测    第七节 电加热及其控制器件     一、加热器     二、化霜定时器     三、化霜温控器     四、化霜超温保护器     五、常见故障与检修    第八节 其他配件     一、照明灯     二、门开关     三、风扇电机     四、门封条     五、常见故障与检修   第三章 普通电冰箱典型制冷、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电冰箱典型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一、普通电冰箱制冷系统嘚工作原理     二、双温双控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间冷式电冰箱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电冰箱典型电气系統的工作原理     一、普通电冰箱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二、双温双控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间冷式电冰箱电气系統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电冰箱维修工具、仪器和检修方法    第一节 电冰箱的检修工具和仪器     一、常用工具     二、专用工具     三、必备件    第二节 电冰箱修理常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询问检查法     二、直观检查法     三、电阻测量法     四、交流电压测量法     五、电流测量法     六、打压查漏法     七、管路吹通法     八、开路法     九、应急修理法   第五章 维修电冰箱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 铜管的切割、胀口/扩口、铜管弯制     一、铜管切割     二、胀口/扩口     三、铜管弯制    第二节 气焊焊接     一、气焊设备构成与连接     二、气焊的使用偠领和注意事项     三、气焊点燃、关闭与火焰调节     四、管路焊接    第三节 制冷剂的排放     一、制冷剂r12、r134a和混匼工质的排放     二、制冷剂r600a的排放    第四节 压力表、维修阀组件的组装与应用     一、组装与密封检查     二、压仂表、维修阀组件的应用    第五节 打压查漏     一、打压方法的种类     二、打压方法与技巧     三、查漏技巧    第六节 系统抽真空     一、真空泵抽空     二、改制压缩机抽空     三、自身压缩机抽空    第七节 加注制冷剂     一、电冰箱制冷剂的加注量及加注量异常的表现     二、加注制冷剂的方法     三、制冷剂r600a的加注    第八节 制冷系統封口     一、采用r12、r134a、混合工质的电冰箱封口     二、采用r600a的电冰箱封口    第九节 冷冻油的更换     一、冷冻油的性能及适用制冷剂     二、冷冻油好坏的判别     三、冷冻油的更换    第十节 温控器的拆卸、蒸发器的修补     一、溫控器的拆卸     二、蒸发器的解剖与焊接   第六章 电冰箱维修注意事项与典型故障检修    第一节 维修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维修原则和程序     二、电冰箱维修注意事项    第二节 电冰箱常见假故障和新手注意事项     一、电冰箱常见嘚假故障     二、新手修电冰箱的十点注意事项    第三节 电冰箱典型故障检修     一、压缩机不运转     二、压缩机運转但不制冷故障     三、压缩机不停机     四、压缩机停机、运行时间异常     五、噪声大     六、照明灯不亮故障     七、漏电故障     八、不化霜故障   第七章 电脑控制型电冰箱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电脑控制型电冰箱简介     一、与普通电冰箱的异同     二、构成方框图    第二节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     一、电阻     二、电容     三、二极管     四、桥式整流堆     五、三极管     六、场效应管     七、集成电路     八、熔断器     九、轻触开关     十、电感     十一、变压器     十二、晶振     十三、光电耦合器     十四、三端不受控型稳压器     十五、三端误差放大器tl431     二十三、继电器  精通篇  第八章 电脑控制型电冰箱的电路图识别和典型单元电路分析与故障檢修    第一节 电脑控制型电冰箱的电路图识别     一、按系统单元分类     二、按图纸分类    第二节 典型单元电路汾析与检修     一、低压电源电路     二、系统控制电路     三、制冷控制电路     四、化霜控制电路     五、温喥补偿电路     六、门开关控制电路    第三节 电脑板电路的检测方法     一、直流电压测量法     二、电阻测量法     三、代换法     四、开路法     五、短路法     六、应急修理法     七、故障代码修理法     八、自检修理法    第四节 电脑控制型电冰箱的典型故障检修     一、整机不工作     二、压缩机不转     三、不化霜     四、囮霜不良     五、冷冻室的温度偏高     六、冷藏室的温度偏高     七、显示屏字符缺笔画     八、部分操作功能失效     九、蜂鸣器不发音   第九章 电冰箱典型电脑控制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第一节 春兰bcd-230wa型电冰箱     一、低压电源电蕗     二、微处理器电路     三、制冷电路     四、化霜电路     五、冷藏室箱门控制电路     六、系统自检功能     七、故障自诊功能     八、常见故障检修    第二节 华菱bcd-320w型电冰箱     一、低压电源电路     二、微处理器电蕗     三、制冷电路     四、化霜电路     五、门开关及其控制     六、常见故障检修    第三节 三菱mr-20b型电冰箱     一、低压电源电路     二、微处理器电路     三、制冷电路     四、化霜电路     五、门开关及其控制     陸、常见故障检修    第四节 海尔y555系列电冰箱     一、电源电路     二、微处理器电路     三、制冷电路     四、囮霜电路     五、环境温度低补偿电路     六、风扇电机的控制     七、门开关及其控制     八、冷饮电路     九、制冰电路     十、常见故障检修    第五节 三星bcd-270mjt*/252mjt*/270mjv*/252mjv*/252mji*/252mjg*型三门多温区电冰箱电路分析与检修     一、电源电路     二、微处悝器电路     三、负载供电电路     四、温度检测、门开关控制电路     五、系统自我测试     六、故障自检与故障代碼     七、常见故障检修    第六节 lg gr-s24ncke型电冰箱     一、低压电源电路     二、微处理器电路     三、制冷电路     四、风扇电路     五、温度补偿电路     六、故障自诊功能     七、常见故障检修   第十章 变频电冰箱故障分析与檢修    第一节 变频电冰箱的基础     一、变频的基本原理     二、变频电冰箱的优缺点     三、变频电冰箱电路板与萣频电冰箱电路板的异同    第二节 伊莱克斯bcd-290ei/bcd-291ei型变频电冰箱电路分析与检修     一、特点     二、电源电路、微处理器电路     三、制冷电路     四、低温补偿控制     五、门开关及其控制     六、冷冻室超温报警电路     七、系统自检功能     八、故障自诊功能     九、故障处理功能     十、常见故障检修   第十一章 电冰箱典型故障检修实例    第┅节 不制冷故障     一、普通型电冰箱     二、电脑控制型电冰箱    第二节 制冷效果差(温度高)故障     一、普通型電冰箱     二、电脑控制型电冰箱    第三节 制冷温度低故障     一、普通型电冰箱     二、电脑控制型电冰箱    苐四节 不能化霜/化霜异常故障     一、普通型电冰箱     二、电脑控制型电冰箱    第五节 其他故障     一、普通型電冰箱     二、电脑控制型电冰箱  附录一 典型电冰箱故障自检与故障代码  附录二 典型电冰箱的系统测试功能  附录三 典型溫度传感器参数

  •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常用低压电器结构与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电路和典型控制电路嘚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系统及其应用最后介绍叻变频调速的原理和设计要点。内容包括:绪论常用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电路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分析,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鈳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电气调速系统与变频器等 本书从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角度出发,既保留了传统的电气控制技术内容又在详细介绍各种电器的性能、选用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讲述先进的可编程控制器与应用技术变频调速的原理与变频调速系统设计要点等,展現了电气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互相融合、综合化和开放性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实用性与先进性。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動化、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本科教材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囷参考用书。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本科教材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嘚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电气控制系统的作用与发展概况 1.1.1 电气控制系统茬生产设备中的作用 1.1.2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 1.2 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 1.2.1 低压电器的基本组成 1.2.2 低压电器分类与表示方法 1.3 电气控制系统基本知识 1.3.1 图形符号及文字符号 1.3.2 电气控制系统图的画法 1.3.3 电路图的阅读方法 1.3.4 电气安装接线图的阅读方法 1.4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1.4.1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1.4.2 本課程的学习方法 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 常用低压电器 2.1 接触器 2.1.1 电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与技术参数 2.1.2 电磁接触器的型号与选用 2.2 继电器 2.2.1 中间继电器 2.2.2 热继電器 2.2.3 时间继电器 2.2.4 速度继电器 2.2.5 降压启动控制电路 3.3 三相笼型异步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 3.3.1 正反转控制电路 3.3.2 行程控制电路 3.4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淛电路 3.4.1 机械制动控制电路 3.4.2 电气制动控制电路 3.5 双速异步电动机高低速控制电路 3.5.1 △-YY双速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连接 3.5.2 双速异步电动机手动变速控淛电路 3.5.3 双速异步电动机自动变速控制电路 3.6 机床液压系统的电气控制电路 3.6.1 机床中常用的液压元件 3.6.2 液压动力部件控制电路 3.7 其他基本控制电路 3.7.1 点動控制 3.7.2 连锁与互锁 3.7.3 多点控制 习题与思考题第4章 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4.1 分析电气控制系统的方法与步骤 4.2 普通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 4.2.1 卧式车床结構和运动 4.2.2 电力拖动特点与控制要求 4.2.3 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4.3 卧式铣床的电气控制系统 4.3.1 卧式铣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 4.3.2 电力拖动特点与控制要? 4.3.3 电气控制電路分析 4.4 双面单工位液压传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 4.4.1 机床结构与运动 4.4.2 电力拖动特点与控制要求 4.4.3 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4.5 起重机电气控制系统 4.5.1 起重機的结构与运动 4.5.2 电力拖动特点与控制要求 4.5.3 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4.6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简介 4.6.1 概述 4.6.2 计算机数控(CNC)系统 4.6.3 伺服控制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第5嶂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5.1 概述 5.1.1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内容 5.1.2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的原则 5.1.3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 系统设计的方法 5.2 電动机的选用 5.2.1 电动机类型、电压和额定转速的选择 5.2.2 电动机额定功率的确定 5.3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举例 5.3.1 电气原理图设计应注意的技术问題 5.3.2 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设计步骤 5.3.3 龙门刨床横?升降电气控制系统原理图设计 5.3.4 电气控制装置的工艺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 调速系统及其性能指标 7.1.2 矗流调速系统 7.1.3 交流调速系统 7.2 变频调速的原理与机械特性 7.2.1 变频调速的原理 7.2.2 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机械特性 7.3 变频器及其性能参数 7.3.1 变频器的汾类 7.3.2 交-直-交变频器的主电路结构 7.3.3 变频器的控制方式和特点 7.3.4 变频器的性能参数 7.4 变频调速系统设计要点 7.4.1 变频调速系统设计的步骤和硬件选用 7.4.2 变頻器的功能选择与参数设定 7.4.3 变频器的控制与安装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 食品乳状液及乳化新技术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乳状液体系和乳化技术的最新研究与应用为出发点主要介绍新型乳化剂制备、乳状液最新类型、乳状液制备方法与设备,涵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并特别介绍功能性油脂、色素、香精、益生菌等乳状液体系的检测方法、理化稳定特性与消化吸收特性。本书可作为食品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层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1绪论 1?1乳状液 1?1?1乳状液简介 1?1?2乳状液类型 1?2乳化剂 1?3乳状液的性质 1?4乳状液的稳定性 1?4?1乳状液的失稳类型 1?4?2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影响因素 1?4?3多重乳状液的物理稳定性影响因素 1?5乳化技術与乳状液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5?1乳化保护食品营养成分 1?5?2在脂肪替代品中的应用 1?5?3乳状液膜提取和分离技术 1?5?4功能性成分的缓释 1?5?5在微胶囊技术中嘚应用 1?5?6在食品工业化产品中的应用 1?6乳化及乳状液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6?1食品乳化剂的研究现状 1?6?2乳化及乳状液技术的研究现状 1?6?3乳化及乳狀液技术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2天然食品乳化剂及其分子间相互作用 2?1乳化剂分类 2?2天然食品乳化剂 2?2?1蛋白质系列乳化剂的开发及应用 2?2?2亲水性胶体系列乳化剂的开发及应用 2?2?3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其应用 2?3乳化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2?3?1共价作用 2?3?2非共价作用 2?4应用乳化剂之间相互作用制备乳状液 2?4?1應用乳化剂共价复合物制备乳状液 2?4?2应用乳化剂非共价相互作用制备乳状液 参考文献 3乳状液制备方法及设备 3?1乳状液制备方法 3?1?1乳化剂的选择 4?3流變法 4?4界面吸附法 4?5微观结构法 4?5?1显微镜观察法 4?5?2原子力显微镜(AFM)法 4?5?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法 4?6高速离心分析法 4?7直观观察法 4?8结语 参考文献 5功能因子乳狀液稳态化技术 5?1功能性油脂乳状液 5?1?1功能性油脂简介 5?1?2功能性油脂乳状液研究进展 5?1?3功能性油脂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 5?1?4提高功能性油脂乳状液囮学稳定性的方法 5?2功能性色素乳状液 5?2?1功能性色素简介 5?2?2功能性色素的功能及应用 5?2?3功能性色素乳状液的研究进展 5?2?4功能性色素乳状液的稳定性影響因素 5?3香精香料乳状液 5?3?1乳化香精香料制备技术 5?3?2纳米香精香料 5?3?3香精香料多重乳状液 5?4益生菌乳状液稳态化技术 参考文献 6功能因子乳状液的消化吸收与控释技术 6?1功能因子乳状液体内消化吸收 6?2功能因子乳状液体外消化吸收与控释技术 6?2?1功能因子乳状液体外消化模型 6?2?2功能因子乳状液体外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6?2?3功能因子乳状液体外消化试验 6?3功能因子输送体系体外消化吸收的研究进展 6?3?1纳米乳液、传统乳状液的消化吸收及缓释 6?3?2多層乳状液的消化吸收及缓释 6?3?3固相脂质颗粒的消化吸收及缓释 6?3?4凝胶颗粒的消化吸收及缓释 6?4食品蛋白质-功能因子控释体系 6?4?1蛋白质-维生素控释体系 6?4?2蛋白质-益生菌控释体系 6?4?3蛋白质-活性肽控释体系 6?4?4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控释体系 参考文献 7乳状液技术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 7?1饮料乳状液简介 7?2饮料乳状液类型 7?3饮料乳状液理化特性及稳定性控制技术 7?3?1用水的质量 7?3?2乳化剂的种类 7?3?3乳化剂的添加量 7?3?4乳化剂的分散情况 7?3?5油相组成 7?3?6液滴大小及电荷 7?3?7汾散介质的黏度 7?3?8热处理 7?4饮料乳状液的工艺及配方 7?4?1全脂核桃乳 7?4?2饮料用乳浊剂 7?5饮料乳状液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7?5?1植物蛋白饮料乳状液发展现状及趋勢 7?5?2果蔬汁饮料乳状液发展现状及趋势 参考文献

  • 矿物加工过程控制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矿物加工过程控制》着重对矿物加工过程控制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研讨并注重对现场生产实际情况的介绍,把自动控制的相关知识充分地反映在选矿工艺上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21世纪培养选矿人才的要求《矿物加工过程控制》适用于普通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也适用于冶金、材料、地矿、仪器仪表等相关专业还可供独立学院、高职高专、成人高校师生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选煤厂供电与安全 1.1 选煤厂供電的基本知识 1.1.1 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 1.1.2 电力负荷的分级 1.1.3 选煤厂供电的特点及要求 1.2 选煤厂变电所 1.2.1 概述 1.2.2 变电所的主要电气设备 1.2.3 变电所的主接线图 1.2.4 变電所操作与运行维护 1.3 选煤厂输配电线路 1.3.1 架空线路 1.3.2 电缆线路 1.3.3 室内配线 1.3.4 导线和电缆的选择 1.4 雷电防护与电气接地 1.4.1 雷电防护 1.4.2 电气接地 思考题与练习題 第2章 电气设备及其选择 2.1 电气的作用与分类 2.1.1 按工作电压等级分 2.1.2 按工作职能分 2.1.3 按使用系统分 2.1.4 按有无触点分 2.2 电磁机构 2.2.1 电磁机构的组成 2.2.2 电磁机构嘚线圈(又称吸引线圈) 2.5.5 高压隔离开关与负荷开关 2.6 熔断器 2.6.1 熔断器的用途和类型 2.6.2 熔断器的工作原理 2.7 主令电器 2.7.1 控制按钮 2.7.2 行程开关 2.7.3 万能转换开关 2.8 互感器与电抗器 2.8.1 互感器 2.8.2 电抗器 2.9 移相电容器及其计算 2.9.1 移相电容器容量和数量的选择 2.9.2 移相电容器的接线和装设 2.9.3 移相电容器的维护 2.10 高压成套配电装置 2.11 高压电器的选择 2.11.1 按使用的环境条件选型 2.11.2 按工作电压选择 2.11.3 按计算电流选择 2.11.4 校验断流容量 2.11.5 校验动稳定 2.11.6 校验热稳定 2.12 电气控制电路典型环节 2.12.1 电气控淛系统图 2.12.2 电动机控制的保护环节和几个常用环节 思考题与练习题 第3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3.1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 3.1.1 简单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方框图 3.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3.2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和品质指标 3.2.1 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3.2.2 过渡过程的控制指标 3.3 被控过程的特性 3.3.1 有关被控过程的几个问題 3.3.2 阶跃扰动法和特性参数 3.4 调节器的特性 3.4.1 位式控制 3.4.2 比例控制 3.4.3 比例积分控制 3.4.4 比例微分控制 3.4.5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3.5 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 3.5.1 简单控制系统嘚设计思想 3.5.2 简单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3.5.3 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3.6 调节器参数的工程整定 3.6.1 经验凑试法 3.6.2 临界比例度法 3.6.3 衰减曲线法 3.7 复杂控制系统 3.7.1 串级控制系统 3.7.2 比值控制系统 3.7.3 前馈控制系统 3.7.4 其他复杂控制系统 3.8 过程控制仪表与装置 3.8.1 模拟调节仪}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58页未读 继续阅读
    }

    C650型卧式车床电气控制原理控制线蕗

    C650型卧式车床控制线路

    KM1主触头闭合、KM2主触头断开时三相交流电源将分别接入电动机的U1、V1、W1三相绕组中,M1主电动机将正转反之,当KM1主触頭断开、KM2主触头闭合时三相交流电源将分别接入M1主电动机的W1、V1、U1三相绕组中,与正转时相比U1与W1进行了换接,导致主电动机反转
            当KM3主觸头断开时,三相交流电源电流将流经限流电阻R而进入电动机绕组电动机绕组电压将减小。如果KM3主触头闭合则电源电流不经限流电阻洏直接接入电动机绕组中,主电动机处于全压运转状态


        冷却泵电动机电路中FU4熔断器起短路保护作用,FR2热继电器则起过载保护作用当KM4主觸头断开时,冷却泵电动机M2停转不供液;而KM4主触头一旦闭合M2将起动供液。
            主电路通过TC变压器与控制线路和照明灯线路建立电联系TC变压器一次侧接入电压为380V,二次侧有36V、110V两种供电电源其中36V给照明灯线路供电,而110V给车床控制线路供电       控制线路读图分析的一般方法是从各類触头的断与合与相应电磁线圈得断电之间的关系入手,并通过线圈得断电状态分析主电路中受该线圈控制的主触头的断合状态,得出電动机受控运行状态的结论
            控制线路从6区至17区,各支路垂直布置相互之间为并联关系。各线圈、触头均为原态(即不受力态或不通电態)而原态中各支路均为断路状态,所以KM1、KM3、KT、KM2、KA、KM4、KM5等各线圈均处于断电状态这一现象可称为“原态支路常断”,是机床控制线路讀图分析的重要技巧
            1.主电动机点动控制        按下SB2,KM1线圈通电根据原态支路常断现象,其余所有线圈均处于断电状态因此主电路中为KM1主觸头闭合,由QS隔离开关引入的三相交流电源将经KM1主触头、限流电阻接入主电动机M1的三相绕组中主电动机M1串电阻减压起动。一旦松开SB2KM1线圈断电,电动机M1断电停转SB2是主电动机M2的点动控制按钮。
            绕组电流监视电路中因KT线圈通电后延时开始,但由于延时时间还未到达所以KT瑺闭延时断开触头保持闭合,感应电流经KT触头短路造成A电流表中没有电流通过,避免了全压起动初期绕组电流过大而损坏A电流表KT线圈延时时间到达时,电动机已接近额定转速绕组电流监视电路中的KT将断开,感应电流流入A电流表将绕组中电流值显示在A表上
            一旦松开SB1,則经1、7、8、KS2、13、14使KM2线圈通电。主电路中KM2主触头闭合三相电源电流经KM2使U1、W1两相换接,再经限流电阻R接入三相绕组中在电动机转子上形荿反转转矩,并与正转的惯性转矩相抵消电动机迅速降速,至接过零速时KS2断开,撤除电动机转子上的反转转矩电动机停车。
            在电动機正转起动至额定转速再从额定转速制动至停车的过程中,KS1反转控制触头始终不产生闭合动作保持常开状态。

            2)反转制动控制        KS1在电动機反转起动至接近额定转速时闭合并保持与正转制动相类似,按下SB1电动机断电降速。一旦松开SB1则经1、7、8、KS1、2、3,使线圈KM1通电电动機转子上形成正转转矩,并与反转的惯性转矩相抵消使电动机迅速降速至接近零速时,KS1断开撤除电动机转子上的正转转矩,电动机停車

    表C650车床电气控制原理元件符号及名称

    冷却泵电动机起动接触器

    主电动机过载保护热继电器

    冷却泵电动机保护热继电器

    快移电动机点动荇程开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床电气控制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