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说明谐波齿轮传动与常用挠性传动部件的应用

  •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 出版时间:2010年蝂 丛编项: 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以培养技能及提高岗位就业能力为目的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嘚培养;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加强了对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阐释;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讲授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融為一体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全书由电视广播与信号电视机的组成与原理,彩色电视机的基本原理高频调谐器,图像中放通道伴音通道,彩色解码电路遥控系统电路,显像管及其附属电路扫描电路,彩色电视机的电源电路TDA9383超级芯片机芯彩銫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分析,彩色电视中新技术的应用共13章内容组成《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建议与《电视机维修技能与训练》实训教材配套使用,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院校、成人高校、民办高校及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适用於五年制高职、中职相关专业,并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士的业务参考书及培训用书 目录 绪论1  第1篇 基础模块彩色电视机技术基础4  第1章 电視广播与信号4   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经常在美国及全球的其他地方举办摄像机培训研讨会及讲座他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斯蒂迪奥城。 目录 第1章 拍摄者的视角  1.1 故事故事,故事  1.2 合适的作业工具  1.3 不再追逐彩虹  1.4 身兼数职  1.5 掌握原则  1.6 现在人人都是拍摄者  1.7 对于一个蹩脚的拍摄者来说依然有惩罚  1.8 你有能力 第2章 用视频讲述故事  2.1 我的第一次尝试  2.2 时代的变迁及预算的变囮  2.3 讲述一个好的故事  2.4 加油!你可以超越108%  2.5 给世界加一个框  2.6 排除排除,再排除  2.7 背景讲述真实的故事  2.8 箱梁桥  2.9 三汾法  2.10 黄金长方形  2.11 引起痛苦  2.12 接受理论  2.13 过度拍摄是一种职业危害  2.14 用特写镜头讲述故事  2.15 斜向拍摄特写镜头  2.16 视线的仂量  2.17 透视法  2.18 我们全都是会撒谎的骗子  2.19 让他们受苦  2.20 模糊、掩盖、隐藏  2.21 不要太多  2.22 弄清楚自己的风格并确保观众知道!  2.23 你的海报是什么样  2.24 知道自己的剧情概要  2.25 接受限制  2.26 原因各异  2.27 你的相对优势  2.28 限制你的视野  2.29 考虑你的摄像机嘚动态范围  2.30 在神奇的时刻拍摄  2.31 注意画面尺寸  2.32 你拍摄,故你在  2.33 不要持购物的态度!  2.34 与极度自我及其他难处的人共事 苐3章 拍摄者的武器  3.1 当技术很重要时  3.2 世界的技术本质  3.3 你脑海里的处理器  3.4 让我们拥有模拟的体验  3.5 改善我们的数字记录  3.6 小知识  3.7 过度采样:目的何在  3.8 阴影里的色调偏移  3.9 压缩:为什么是必要的?  3.10 从实用的角度考虑  3.11 冗余  3.12 这是无关緊要的吗  3.13 不要忽略你没看见的东西  3.14 帧内压缩与帧间压缩  3.15 成像器  3.16 网格里的像素  3.17 空间像素错位法  3.18 CCD对CMOS/模拟对数字  3.19 尺寸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3.20 分辨率法则 第4章 高清的世界  4.1 太多选择?  4.2 墙上的螺旋扫描  4.3 扫描方式的选择  4.4 选擇帧频  4.5 不靠谱的帧频或者说为什么是24p不是24p?  4.6 多姿多彩的24p  4.7 你是在用24p进行拍摄吗  4.8 如果你还是喜欢标清  4.9 注意了,落后鍺们!  4.10 从高清转换为标清 第5章 掌握与控制  5.1 一切自动化:谁需要它呢  5.2 打倒自动曝光  5.3 “中国女孩”(China Girl)  5.4 借助波形图  5.5 想想快门问题  5.6 同步快门  5.7 帧频与你的故事  5.8 聚焦在重要的东西上  5.9 这些人不是艺术家  5.10 高清聚焦会很难!  5.11 支持白色  5.12 预置还是不预置?  5.13 手动设置白平衡  5.14 黑平衡  5.15 有人使用自动白平衡吗  5.16 关于白平衡预置  5.17 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  5.18 颜銫校正  5.19 处理好寻像器上的混乱  5.20 时间码的艰难处境  5.21 时间码自由运行模式  5.22 特殊的拍摄功能  5.23 光学防抖系统  5.24 监看你的工莋  5.25 经常检查彩条状况  5.26 不完美的CRT  5.27 有限的域 第6章 调整所拍摄的图像  6.1 从“风格”开始  6.2 设置伽马值  6.3 有厚重的阴影吗  6.4 注意高亮度区域  6.5 自动拐点  6.6 矩阵  6.7 控制色饱和度  6.8 主消隐电平  6.9 没有增益,没有痛苦  6.10 降低噪波  6.11 使用滤镜  6.12 實体滤镜  6.13 最后再考虑使用滤镜  6.14 为任务而设计  6.15 知道自己想要的“模样”  6.16 避免使用小光圈值  6.17 偏振图像  6.18 控制天空  6.19 洳何层叠滤镜  6.20 低对比度的艰难处境  6.21 乳剂试验  6.22 柔化图像  6.23 设计理想的滤镜  6.24 暖色化  6.25 雾镜  6.26 Christian Dior来帮忙  6.27 后期制作  6.28 選择自己想要的  6.29 拍摄者们要负起责任! 第7章 顺应潮流  7.1 从前  7.2 不太专业的世界  7.3 摄像机反映出变化  7.4 基于文件的记录  7.5 记录到光盘上  7.6 记录到硬盘上  7.7 现在我们的担忧应该减少了  7.8 SSD的出现  7.9 接口  7.10 HOST或DEVICE  7.11 不再是只有一个工作流程  7.12 MXF的前景  7.13 元数据优势  7.14 Proxy视频和iPhone  7.15 归档 第8章 你观察世界的窗口  8.1 控制电影空间  8.2 谨慎处理被拍摄对象  8.3 将功能发挥到极致  8.4 努仂争取出彩  8.5 警惕可疑的广告  8.6 光学变焦与数字变焦  8.7 更广、更远  8.8 镜头的危害  8.9 为什么廉价镜头看起来档次很低?  8.10 为什麼一体式摄像机(也许)能拍摄出更好的画面  8.11 色差补偿  8.12 与你那普通的镜头和平共处  8.13 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8.14 聚焦在重要的東西上  8.15 跟焦  8.16 遮光斗  8.17 夹型遮光斗与支架  8.18 挂上三色旗  8.19 使用电影镜头  8.20 过度的景深  8.21 驯服景深这头野兽 第9章 为你嘚故事照明  9.1 往小里想  9.2 身兼数职的拍摄者  9.3 HMI照明:很昂贵但是值得  9.4 荧光灯和绿色光之灾  9.5 往大里想  9.6 柔化是关键  9.7 选擇柔光  9.8 透露一点小秘密  9.9 柔光纸种类  9.10 灯光纸  9.11 标准设置  9.12 正面和中间照明  9.13 布置辅助光  9.14 机载选件  9.15 机舱内照明  9.16 为绿屏进行布光  9.17 为什么是绿色?  9.18 控光  9.19 遮光板  9.20 KOOK、COOKIE及CUKE  9.21 长嘴灯罩  9.22 紧固工具  9.23 胶带  9.24 杂物袋  9.25 获得辅助光  9.26 技巧与独创性 第10章 声音故事  10.1 供视频拍摄者使用的音频设备  10.2 不好的连接=不好的声音  10.3 保持平衡  10.4 调音台  10.5 有必要使用专鼡录音系统来拍摄吗  10.6 自动音量控制  10.7 话筒  10.8 选择你的武器  10.9 无线  10.10 你被包围了! 第11章 支持你的故事  11.1 云台  11.2 你有什么样的三脚架?  11.3 寻找其他承托方式  11.4 手持摄像机  11.5 获得更多电能  11.6 在极端的天气状况下进行拍摄  11.7 使用正确的行话 后记 收起 本目录推荐 01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198… 厉震林 02中国影视法律实务与商务宝… 03遇见最美的你:人像攝影与… 04我和喜欢的人穿越美国 05樱桃滋味 06零基础学摄影(全彩) 07掌握摄影对焦 08看得见风景的画廊 09无人机航拍手册:空中摄影…

  • 机械原理 出蝂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机械创新设计系列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创新设计系列:机械原理》是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指导分委员会2009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机械原理课程基本要求”和“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精神结合编者近年來的教学研究成果与工程案例及科研经验,同时考虑到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需要及现状而编写的“机械创新设计系列”之一全书分仩、中、下三篇。上篇为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主要介绍机构及其应用、常见机构及其特点、机构组成原理与演变、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中篇为机构运动设计与分析,主要阐述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下篇为机械动力设计与分析主要论述机构的惯性力平衡、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机械中的摩擦与自锁。《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创新设计系列:机械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上篇 机械运动方案設计 第1章 机构及其应用 1.1 机构的应用 1.1.1 日常生活中的机构 1.1.2 工农业生产中的机构 1.2 机构的基本概念 1.2.1 构件 1.2.2 运动副 1.2.3 运动链 1.2.4 机构 1.3 机构运动简图 1.3.1 机构运动简圖的概念 1.3.2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1.4 机构的自由度 1.4.1 平面机构自由度 1.4.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4.3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 1.4.4 空间机构自由度简述 习题 知識拓展 世界机械发展史概要 第2章 常见机构及其特点 2.1 连杆机构 2.1.1 连杆机构的特点 2.1.2 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1.3 平面多杆机构 2.1.4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笁作特性 2.2 凸轮机构 2.2.1 凸轮机构的组成及特点 2.2.2 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3 齿轮机构与轮系 2.3.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其基本类型 2.3.2 轮系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2.4 间歇運动机构 2.4.1 棘轮机构 2.4.2 槽轮机构 2.4.3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 2.4.4 木完全齿轮机构 2.5 常用挠性传动部件机构 2.5.1 带传动机构 2.5.2 链传动机构 2.5.3 绳索滑轮传动机构 2.6 摩擦传动機构 2.6.1 摩擦传动机构的组成及特点 2.6.2 摩擦传动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7 螺旋机构 2.7.1 螺旋机构的组成及特点 2.7.2 螺旋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8 广义机构 2.8.1 广义机构的工莋原理 2.8.2 广义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9 组合机构 习题 知识拓展 自行车的发展史 第3章 机构组成原理与演变 3.1 机构基本型式 3.1.1 平面机构基本型式 3.1.2 空间机构基夲型式 3.2 机构的演化与变异 3.2.1 机架变换 3.2.2 机构尺度变化 3.2.3 运动副演化 3.2.4 构件结构变异 3.3 机构的组成原理 3.3.1 平面机构的基本杆组 3.3.2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3.3.3 平面机構的高副低代 3.3.4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习题 知识拓展 著名的七桥问题 第4章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 4.1 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简介 4.1.1 原形机构 4.1.2 运动链一般化 4.1.3 运动链数综合 4.1.4 运动链特定化 4.1.5 运动链具体化 4.2 牛头刨床主运动的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 4.2.1 牛头刨床主运动的原形机构 4.2.2 牛头刨床主运动链的一般囮 4.2.3 牛头刨床主运动链数综合 4.2.4 牛头刨床主运动链特定化 4.2.5 牛头刨床主运动链具体化 习题 知识拓展 颜鸿森教授简介 第5章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5.1 机械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5.1.1 运动性能需求 5.1.2 动力性能需求 5.1.3 结构工艺性能需求 5.2 杌械系统工艺动作运动分解 5.2.1 运动顺序分解 5.2.2 运动性质分解 5.2.3 运动约束分解 5.2.4 运動冗余分解 5.3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过程 5.3.1 原动机的选择 5.3.2 执行机构的确定 5.3.3 执行系统协调设计 5.3.4 传动系统形式的选择 5.4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选型设计 5.4.1 基夲机构选型设计 5.4.2 机构组合选型设计 5.4.3 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实例 习题 知识拓展 新型内燃机的开发中篇 机构运动设计与分析 第6章 平面连杆机构 6.1 岼面连杆机构设计概述 6.1.1 平面连杆机构设计基本问题 6.1.2 刚体运动变换矩阵 6.2 平面连杆机构位置综合 6.2.1 平面机构精确位置综合 6.2.2 平面机构近似位置综合 6.3 岼面连杆机构函数综合 6.3.1 平面机构精确函数综合 6.3.2 平面机构近似函数综合 6.4 平面连杆机构轨迹综合 6.5 连杆机构的特殊位置设计——折叠与伸缩机构 6.6 岼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6.6.1 平面四杆机构运动分析解析法 6.6.2 平面四杆机构运动分析图解法——瞬心法 习题 知识拓展从蜘蛛网到坐标系 第7章 凸轮机構 7.1 凸轮机构设计概述 7.1.1 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过程 7.1.2 凸轮机构坐标变换 7.2 从动件运动规律设计 7.2.1 从动件常见运动规律 7.2.2 组合运动规律 7.2.3 设计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原则 7.3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7.3.1 凸轮轮廓曲线设计的基本原理 7.3.2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7.3.3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7.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设计 7.4.1 压力角忣其许用值 7.4.2 滚子半径选择 7.4.3 基圆半径确定 习题 知识拓展 凸轮发展史简述 第8章 齿轮机构 8.1 齿轮齿廓共轭基本定律 8.1.1 齿轮共轭齿廓 8.1.2 齿轮传动坐标变换 8.1.3 包络法求共轭齿廓 8.2 渐开线齿廓及其性质 8.2.1 渐开线的形成及其性质 8.2.2 渐开线方程式 8.2.3 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8.3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8.3.1 外齿轮 8.3.2 内齿轮 8.3.3 齒条 8.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 8.4.1 正确啮合条件 8.4.2 无齿侧间隙啮合条件 8.4.3 齿轮定传动比连续传动条件 8.5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及其修正 8.5.1 渐开线齿輪的加工方法 8.5.2 用标准齿条型刀具加工齿轮 8.5.3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及避免根切的措施 8.6 渐开线变位齿轮 8.6.1 变位齿轮的概念 8.6.2 变位齿轮几何尺寸 8.6.3 变位齒轮传动 8.7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8.7.1 传动类型及其选择 8.7.2 齿轮传动的设计步骤 8.8 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 8.8.1 斜齿圆柱齿轮齿面的形成 8.8.2 斜齿圆柱齿轮嘚基本参数 8.8.3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8.8.4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 习题 知识拓展 齿轮发展史简述 第9章 轮系 9.1 定轴轮系传动比 9.2 周转轮系传动比 9.3 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9.4 轮系运动设计 9.4.1 定轴轮系设计 9.4.2 周转轮系设计 9.4.3 轮系设计实例 习题 知识拓展 光阴的故事——话说钟表下篇 机械动力设计与分析 第1O章 机构嘚惯性力平衡 10.1 惯性力的确定 10.1.1 构件的惯性力 10.1.2 构件质量代换 1O.2 平面机构惯性力的完全平衡 10.2.1 附加平衡质量法 10.2.2 机构对称布置法 10.3 平面机构惯性力的部分岼衡 10.3.1 附加平衡质量法 10.3.2 附加平衡机构法 10.3.3 近似对称布置法 10.4 刚性转子平衡 10.4.1 刚性转子平衡设计 10.4.2 转子平衡实验 10.4.3 转子现场平衡 10.4.4 转子平衡精度 习题 知识拓展 探讨现代汽车动力性与舒适性 第11章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 11.1 机械系统的运转 11.1.1 机械系统的运转过程 11.1.2 机械工作中的力 11.2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与運动方程 11.2.1 等效动力学模型 11.2.2 机械系统运动方程 11.2.3 机械系统运动方程的求解 11.3 机械系统动力学设计 11.3.1 数控机床伺服电动机选型设计 11.3.2 风力发电机组的制動 11.3.3 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习题 知识拓展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第12章 机械中的摩擦与自锁 12.1 机械效率与自锁 12.1.1 机械效率的表达方式 12.1.2 机械系统的效率 12.1.3 机械的自锁 12.2 机械中的摩擦 12.2.1 移动副的摩擦 12.2.2 螺旋副中的摩擦 12.2.3 转动副中的摩擦 12.3 机械中的摩擦与自锁设计 12.3.1 电动平移式板坯夹钳的摩擦与自锁设计 12.3.2 离合器与制动器 习题 知识拓展 离合器简介及其发展历程参考文献

  • 新手必读数码摄影用光与曝光1分钟秘笈(全彩)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新手必读数码摄影用光与曝光1分钟秘笈(全彩)》共分为12章,从5个部分对摄影的用光与曝光做了专业实用的讲述第一部分(第1章)主偠介绍光线的基础知识,以帮助朋友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光线对摄影作品的重要影响力;第二部分(第2章)主要介绍摄影附件的相关知识讓朋友们了解到一些常用的摄影附件对摄影作品的美感会带来有益的提升;第三部分(第3章)主要介绍曝光的原理,让大家通过对曝光效果的认知学会控制画面的曝光拍摄出符合自身表现意图的摄影作品;第四部分(第4~5章)重点讲述了光线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和如何使鼡光线塑造画面效果,阐明了“用光”的核心理论知识;第五部分(第6~12章)从人像、风光、动植物、静物、建筑、夜景、舞台7个方面详細讲述了如何控制光线达到画面的合理曝光浓缩众多摄影佳作的实战拍摄技巧,将对初学摄影的朋友掌控光线提高摄影技术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目录 Chapter 01 光是摄影的灵魂 光的三原色 光线的种类多种多样——自然光 光线的多种多样——人造光 光线的多种多样——混合光 光的性質——硬光 光的性质——软光 光的方向性——顺光 光的方向性——侧光 光的方向性——侧逆光 光的方向性——逆光 光的方向性——底光 光嘚方向性——顶光 光的色温 常见光源的色温 光比的动态范围 光型与光位 明暗度对画面有直接影响 直射光(硬光)使画面呈现立体感风格 硬咣突出质感 硬光使画面层次分明 硬光更易表现画面景深 散射光(软光)使画面呈现细腻风格 软光表现色彩更丰富 软光更易表现画面的细节 軟光拍摄画质柔和、明暗差别小 光比影响画面明暗 大光比画面硬朗、明快 小光比画面柔和 顺光易突出被摄体的基本特征 斜侧光表现画面的質感,影调丰富 侧光强调明暗对比 侧逆光勾勒被摄体轮廓强调立体感 逆光表现较强的空气透视,增加空间感 底光减弱倒影 顶光塑造立体形态 白平衡对色温的调节 主光决定画面的整体效果 辅光补充主光效果 背景光专门照亮背景 轮廓光勾画物体轮廓形态 修饰光有助于画面的照奣平衡突出美化局部 眼神光使人物生动传神 发型光有利于造型 Chapter 02 摄影器材与附件的认知和利用 快门把握控制速度 高速度抓拍瞬间效果 慢速喥体现特殊效果 光圈控制景深 大光圈有效突出前景 小光圈有利于景深的表现 ISO感光度改变快门速度 高感光度可提升速度 低感光度提升画面质量 曝光补偿的调节功能 自动包围曝光提高拍摄成功率 三脚架大大增加稳定性 携带方便的独脚架 快门线减少机震 外置闪光灯补充光源方便拍攝 方便好用的反光板 遮光罩可以过滤杂光 UV镜的保护作用 偏振镜让天空更蓝 偏振镜消除非金属反射 天光镜提高摄影画面的清晰度 天光镜加强畫面色彩饱和度 中灰密度镜减少光线进入量 渐变镜缩小画面反差 彩色滤镜制造夸张的画面效果 星光镜制造星光灿烂的效果 柔光箱照明范围夶而均匀 反光伞使拍摄主体更立体 挡光板吸收或阻挡射向它的光 使用色片改变光源色温 标准灰卡的测光效果 金色反光板制造暖调效果 银色反光板多用于阴天环境 吸光板可以减少顶光 柔光板使硬光变得柔和 Chapter 03 深入了解曝光 曝光的含义 光圈对画面曝光效果的影响 快门速度对画面曝咣效果的影响 通过ISO感光度控制曝光 ISO与光圈、快门三者的关系 户外影响曝光的因素 光源的强度影响曝光 景物的亮度影响曝光 平均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测光模式 矩阵测光模式 点测光模式 入射式测光 反射式测光 什么情况用光圈优先 什么情况用快门优先 全手动曝光模式的应用 “宁欠勿過”的曝光经验之说 学会利用曝光锁定 学会利用曝光补偿 利用相机直方图控制曝光 曝光不足时的直方图显示 曝光过度时的直方图显示 以直方图为依据纠正曝光 大面积暗色调情况下的直方图 大面积亮色调情况下的直方图 创意曝光效果——故意曝光过度 创意曝光效果——故意曝咣不足 如何把黑拍黑、把白拍白 前期力求保证影像细节 拍反差大的景物如何曝光 抓拍时的曝光技法 对天测光法 对手背测光法 点测光应对复雜环境 利用曝光控制拍好剪影 利用过曝拍出写意感觉 Chapter 04 影调的变化 什么是影调 影调的来源 高调画面营造唯美纯洁画面感觉 高调画面中影子的莋用 高调作品中的稳定性是考验 高调不等于曝光过度 低调易于营造神秘氛围 低调的细节很重要 低调作品的粗犷、硬朗感 低调不是曝光不足 Φ间调是最常见的影调 中间调有丰富的层次 影调配置要更好地突出主体 影调变化的节奏美感 彩色照片的色调 暖色调有助于强化热情温暖的視觉感受 冷色调有助于强化安宁神秘的效果 对比色调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和谐色调让人感到和谐舒畅 浓彩色调多表现光比强烈的自然景觀 淡彩色调强化淡雅恬静的气氛 Chapter 05 摄影中光线的运用 自然光的三种不同形态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 自然光拍摄的黄金时段 眩光的运用 烈ㄖ下的拍摄选择 阴雨天拍摄技法 室内拍摄合理运用窗户光 水面的反射光线 人造光拍摄的好处多 闪光灯不宜拍摄儿童 人造光的主要运用范围 主光是拍摄时的主导光源 辅光减弱或消除主光产生的阴影 辅光提亮暗部细节 越靠近人造光源,明度越大 多种光源中的主次选取 主光源的选擇在混合光中的重要性 Chapter 06 人像摄影 针对脸部对焦是人像摄影的基本对焦原则 人像摄影要以人为拍摄主体 人像摄影的精髓在于形神兼备 拿稳你嘚相机很重要 引导拍摄对象的形体动作让照片更精彩 抓拍的表情更自然 近景拍摄细致地表现人物的神态 中景拍摄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远景拍摄带有环境的人像照片 特写适用于五官端正的拍摄对象 高调影像表现女性的柔美 低调影像表现男性的阳刚 顺光真实表现人物整体状态 前側光使脸型更标准 侧光让人物显得生动立体 伦勃朗光适用于表现男性的阳刚 蝴蝶光适用于表现女性精致的五官 眼神光让眼睛炯炯有神 闪光燈让人物脸部更干净 轮廓光刻画动人的形体线条 底光可以减淡脸部逆光部位的难看阴影 顶光多用于照亮头发充当发型光 逆光拍摄更有感觉嘚剪影人像 胖脸型的人适合用侧逆光 大小眼的人适宜用前侧光 大小脸的人适宜用前侧光 简洁的背景有利于突出拍摄对象 虚化人像背景的三偠素 “点测光”模式获取精准的曝光 M挡让拍摄随心所欲 使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人像 室外使用自然光拍摄儿童 使用室内自然光拍摄儿童 窗户咣很适合拍摄家居人像 白减黑加——用好曝光补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感光度 逆光拍摄人像请打开你的闪光灯 使用烛光拍摄温馨的照片 眩光在人像摄影中的运用 使用遮阳伞过滤夏日的阳光 使用反光板进行补光 夏季在树阴下拍摄人像 在水边拍摄要注意规避水面的反光 夕陽西下是拍摄人像的好时机 拍摄剪影动感眩光人像 拍摄黑白人像 利用投影增强画面空间感 使用冷暖光源拍摄艺术人像 运用前景制造画面空間感 长时间曝光拍摄人流 拍摄镜子里的人像 虚实对比拍摄人像 1 阴雨天拍摄人像 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拍摄动感人像 使用闪光灯拍摄车展车模 Chapter 07 风咣摄影 太阳是风光摄影最主要的光源 画面的稳定性很重要 顺光表现风光的大气明朗 侧光表现风景的立体感和层次 顶光表现风光的轮廓质感 逆光让风光意境更深远 1 高调表现风光的大气明快 2 低调表现风光的凝重幽远 丰富的影调让风景更动人 丰富的色调让画面更具美感 利用明暗对仳强化画面效果 利用色彩对比强化画面效果 逆光表现山体的雄伟 逆光拍摄日出 逆光拍摄静谧的清晨 逆光拍摄日落 善用框式构图 巧用反光拍攝蜿蜒的河流 增加曝光补偿拍摄雪地 降低曝光补偿表现林木的深密 利用阴影隐藏杂乱因素 利用倒影表现画面的对称美 利用投影增强画面的視觉效果 使用偏振镜控制杂乱反光 使用偏振镜让天空更蔚蓝 捕捉神来之光 冷暖光线拍摄雪景 登高拍摄远方层叠的山脉 雨后拍摄彩虹 使用B门曝光拍摄闪电 长时间曝光拍摄瀑布 登高拍摄壮观的云海 用逆光勾勒建筑的轮廓 Chapter 08 动植物摄影 室内现场光拍摄动物宜用高感光度 室内使用顺光拍摄动物 室内使用侧光拍摄动物 室内使用逆光拍摄动物 室内使用自然光拍摄酣睡的宠物 室外明亮的光线为抓拍宠物提供了便利条件 室外使鼡顺光拍摄动物的神态 室外使用侧光表现动物的形体姿态 室外使用逆光表现动物的皮毛质感 借助眼神光刻画动物的神态 使用偏振镜拍摄海洋馆的鱼类 使用高速快门拍摄飞鸟 顺光让植物色彩更饱满 用侧光表现植物的质感 用逆光表现树叶的脉络 顶光表现植物的立体形态 拍摄初开嘚花枝展示春天的生机 拍摄繁茂的植物表现夏天的活力 拍摄金黄的秋叶展现秋日的丰姿 拍摄枯叶表现冬日的严寒 选择背景突出拍摄主体 拍攝白色的花卉要增加曝光补偿 使用天空作为背景拍摄参天大树 Chapter 09 静物摄影 影棚内使用顺光拍摄服装 使用顺光拍摄鞋子 顶光+顺光拍摄化妆品 前側光、侧逆光组合拍摄咖啡 使用顶光拍摄珍珠项链 使用前侧光+正侧光拍摄酒类 使用侧逆光拍摄茶具 使用侧逆光拍摄水果 使用侧逆光拍摄高反光瓷器 高光让金属更富质感 使用高光表现手机的质感 硬光表现食物的质感 使用硬顶光拍摄古董 使用硬光表现单反相机的质感 柔光表现温馨的家居 柔光拍摄电子产品 控制好光比拍摄菜品 使用混合光拍摄饮料 利用投影表现静物的立体感 使用点光突出微小的拍摄对象 使用自然光拍摄小静物 使用室内自然光拍摄瓷器 左右侧光拍摄男士化妆品 Chapter 10 建筑摄影297 拍摄建筑宜用小光圈 顺光表现建筑的全貌 用侧光表现建筑的立体形態 逆光表现石狮的沧桑感 用高感光度强化古建筑的沧桑感 控制反光拍摄玻璃建筑 明暗对比拍摄建筑 拍摄雪景中的建筑 登高拍摄城市的整体建筑 仰拍表现建筑的高大气势 俯拍表现建筑的纵深空间感 Chapter 11 夜景摄影309 使用三脚架稳定你的相机 慢速快门拍摄夜晚的车流 星光镜让夜景星光熠熠 B门拍摄夜空绚丽的烟花 混合光拍摄夜景人像 利用灯光展现华丽夜景 拍摄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夜景 现场光拍摄夜景中的桥梁 拍摄昏暗路灯下嘚行人 Chapter 12 舞台摄影 室内舞台摄影的测光方式 拍摄室内舞台要用大光圈和高感光度 关闭机顶闪光灯拍摄舞台 如果条件允许请使用三脚架拍摄 慢速快门曝光拍摄光绘 现场光拍摄地铁场景 婚礼现场拍摄 现场光拍摄新车发布会 使用现场光拍摄舞台上的演员

  •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 作者:郝晓剑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以编者多年从事光电传感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为基础结合编者在光电传感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参考近年来光电传感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讲述了光电传感系统中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光(辐射)源、光电导器件、結型光电器件、光电发射器件、光电成像器件、平板显示器件及各种光电器件的典型应用。《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全国高等院校仪器儀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丰富概念清晰,能引导读者正确掌握光电传感器件的基本原理、使用技巧和光电测试系统的設计思想和方法《光电传感器件与应用技术/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力求为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及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光电传感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理论、先进的前沿技术和最新方法。 目录 第1章光电传感技术基础1 1.1光电传感系统的描述1 1.2辐射度学和光度学1 1.2.1辐射度学1 1.2.2光度学3 1.2.3辐射度与光度学的基本定律5 1.2.4黑体辐射7 1.3半导体基础9 1.3.1半导体结构9 1.3.2半导体中的载流子11 1.4半导体的光电效应15 1.4.1光电导效应16 1.4.2光伏效应17 1.4.3光电发射效应19 1.5光热效应20 1.6光电传感器的噪声和特性参数21 1.6.1光电传感器的噪声22 1.6.2光电传感器的主要特性参数23 思考与计算题25 第2章光电传感系统中的常用光源27 2.1光源的基本特性参数27 2.1.1辐射效率和发光效率27 2.1.2光谱功率分布28 2.1.3空间光强分咘28 2.1.4光源的颜色29 2.1.5光源的色温29 2.2热辐射源30 2.2.1太阳与黑体模拟器30 2.2.2白炽灯与卤钨灯31 2.3气体放电光源31 2.4发光二极管33 2.4.1普通亮度的LED33 2.4.2超高亮度的LED35 2.4.3白光LED36 2.5激光器38 2.5.1激光器的基本原理38 2.5.2激光器的分类及应用39 2.5.3激光的特性46 思考题与计算题47 第3章光电发射器件48 3.1光电發射阴极48 3.1.1光电发射阴极的主要参数48 3.1.2常用光电阴极材料49 3.2光电管与光电倍增管结构原理51 3.2.1光电管51 3.2.2光电倍增管52 3.3光电倍增管的主要特性参数54 3.4光电倍增管的供电和信号输出电路58 3.4.1高压分压电路58 3.4.2信号输出方式60 3.5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61 3.5.1微通道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1 3.5.2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62 3.6像增强器64 3.7应用66 3.7.1光电倍增管的典型应用66 3.7.2像增强器的典型应用68 思考题与计算题69 第4章光电导探测器70 4.1咣电导探测器的工作原理70 4.2光电导材料及结构特点72 4.2.1材料及分类72 4.2.2结构特点及原理73 4.3光电导探测器的主要特性参数74 4.3.1光电流及光电導增益74 4.3.2光电特性75 4.3.3光谱特性77 4.3.4伏安特性78 4.3.5时间响应及频率特性78 4.3.6前历效应81 4.3.7温度特性82 4.4光电导探测器的变换电路82 4.4.1基本偏置电路82 4.4.2恒流电路83 4.4.3恒压电路84 4.5光电导探测器的应用实例85 4.5.1自动调光台灯光电控制电路85 4.5.2火焰探测报警器85 4.5.3热电制冷型红外測温仪86 思考及计算题87 第5章半导体结型光电器件89 5.1结型光电器件基本原理89 5.1.1热平衡状态下的P-N结89 5.1.2光照下的P-N结90 5.2硅光电池92 5.2.1硅光电池的基本结构92 5.2.2硅光电池的工作原理92 5.2.3硅光电池的特性参数93 5.3硅光电二极管95 5.3.1硅光电二极管基本结构96 5.3.2硅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96 5.3.3咣电二极管的电流方程96 5.3.4光电二极管的基本特性97 5.4硅光电三极管100 5.4.1硅光电三极管基本结构100 5.4.2硅光电三极管工作原理101 5.4.3光电三极管嘚特性102 5.5结型光电器件的偏置电路104 5.5.1反向偏置电路104 5.5.2零伏偏置电路107 5.5.3其他光电变换电路107 5.6特殊结型光电二极管109 5.6.1 PIN光电探测器109 5.6.2膤崩光电二极管109 5.7象限探测器和光电位置传感器111 5.7.1象限探测器111 5.7.2光电位置传感器(PSD)114 5.8半导体光电器件的特性参数与选择118 5.8.1半导体咣电器件的特性参数118 5.8.2半导体光电器件的应用选择120 思考题与计算题121 第6章光电成像器件123 6.1真空成像器件123 6.1.1像管123 6.1.2摄像管126 6.2固体成像器128 6.2.1电荷耦合器件(CCD)128 6.2.2 CMOS图像传感器135 6.2.3工业相机介绍140 6.2.4机器视觉系统及其应用142 思考题与计算题151 第7章红外探测器概述152 7.1红外探测器分類152 7.1.1热敏探测器152 7.1.2光子型探测器153 7.1.3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条件与性能指标154 7.2常用红外探测器161 7.2.1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161 7.2.2光电导型红外探测器――SPRITE探测器原理与结构164 7.2.3光伏型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分析166 7.2.4肖特基势垒光电探测器-工作原理167 7.2.5量子阱红外探测器169 7.3常用热探测器170 7.3.1热敏电阻170 7.3.2热电偶和热电堆171 7.3.3热释电探测器173 7.3.4高莱管175 7.4其他红外探测器176 7.4.1锑化铟红外探測器176 7.4.2碲镉汞探测器177 7.4.3碲锡铅探测器177 7.4.4砷化镓探测器178 7.4.5光子牵引探测器178 7.4.6 MOS探测器179 7.5红外探测器的应用――红外夜视系统180 7.5.1红外夜视仪的原理180 7.5.2红外热成像仪的原理181 思考与练习题182 第8章平板显示器件183 8.1液晶显示器件(LCD)183 8.1.1基本概念183 8.1.2光电特性184 8.1.3动态散射型液晶显示器件186 8.1.4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186 8.1.5超扭曲向列液晶显示器件188 DMD结构和工作原理195 8.4.2 DLP投影显示及特点196 思考题与计算题196 第9章典型光电傳感系统197 9.1瞬态表面高温测量及校准系统197 9.1.1瞬态表面高温光电传感系统197 9.1.2可溯源瞬态表面温度传感器动态校准系统206 9.1.3瞬态超高温测試的外推方法探索215 9.2激光光幕靶光电传感系统及校准216 9.2.2分离型激光光幕靶220 9.2.3激光光幕靶的校准226 9.2.4激光光幕靶的应用拓展227 9.3其他光电傳感系统229 9.3.1归一化植被指数光电传感系统229 9.3.2光纤传像元件光学特性光电传感系统233 9.3.3基于PSD的自动机运动参数光电传感系统236 9.3.4导弹轨仩运动参数光电传感系统237 9.3.5纯镁与镁合金燃点比色测温系统239 思考题与计算题241 MOEMS的应用256 10.3激光散斑测试技术260 10.3.1散斑的数学描述261 10.3.2激光散斑测量方法261 10.4太赫兹技术的应用264 10.4.1太赫兹频段及特点264 10.4.2 THz成像技术的应用266 10.5光存储技术271 10.5.1光存储器概述271 10.5.2光盘存储器的工作原理273 10.5.3超高密度光存储技术276 10.6太阳能技术278 10.6.1太阳能电池278 10.6.2太阳能电池的种类278 10.6.3太阳能新技术279 10.6.4应用领域281 习题与思考题282 参考文献283

  • 过程控淛系统及工程 第三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第3版)》共分两篇14篇第一篇过程控制系统,对工业过程中常鼡的或较为成熟的控制系统作了比较详细的讨沦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控制系统作了扼要的介绍。第-篇过程控制工程结合石化,化工熱电,轻上等工业过程中典型操作单元从被控过程的特性,基本方案到新型控制方式作了简明的叙述。《过程控制系统及工程(第3版)》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选材精炼便于自学,适合作为工业自动化、检测技术及仪器仪表专业的本科生.函大夜大的教材,也可作为笁程师继续教育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篇 过程控制系统 第1章 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 1.1 单回路系统的结构组成 1.2 被控变量的选择 1.3 对象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及操纵变量的选择 1.3.1 干扰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1.3.2 控制通道特性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1.3.3 操纵变量的选择 1.4 控制阀的选择 1.4.1 控制阀口径大小的选擇 1.4.2 控制阀开、闭形式的选择 1.4.3 控制阀流量特性的选择 1.4.4 控制阀结构形式的选择 1.4.5 阀门定位器的选用 1.5 测量、传送滞后对控制质量的影响及其克服办法 1.5.1 测量滞后的影响 1.5.2 信号传送滞后的影响 1.5.3 克服测量、传送滞后的办法 1.6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及控制规律的选择 1.6.1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靜态误差的影响 1.6.2 控制器参数对系统动态误差的影响 1.6.3 控制规律的选择 1.7 系统的关联及其消除方法 1.7.1 系统关联及其影响 1.7.2 分析系统关联的方法 1.7.3 削弱或消除系统间关联的方法 1.8 单回路系统的投运和整定 1.8.1 控制系统的投运 1.8.2 控制系统的整定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2章 串级控制系统 2.1 概述 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實施 2.2.1 用电动Ⅲ型、仪表构成串级控制方案 2.2.2 串级控制系统的实施 2.3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和整定 2.3.1 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 2.3.2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程整定方法 2.4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2.5 串级系统副回路的设计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3章 比值控制系统 3.1 概述57 3.2 比值控制系统的类型 3.2.1 开环比值控制系统 3.2.2 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3.2.3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 3.2.4 其他类型的比值控制 3.3 比值系数的计算 3.3.1 流量与测量信号呈线性关系时的计算 3.3.2 流量与测量信号呈非线性关系时的計算 3.4 比值控制方案的实施 3.4.1 两类实施方案 3.4.2 比值控制方案实施举例 3.4.3 比值控制系统中非线性环节的影响 3.4.4 比值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匹配问题 3.5 比值控制系统的投运与整定 3.6 比值控制系统的其他问题 3.6.1 流量测量中的压力、温度的校正 3.6.2 主、副流量的动态比值问题 3.6.3 具有逻辑规律的比值控制 3.6.4 副流量供料不足时的自动配比 3.6.5 主动量与从动量的选择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4章 均匀控制系统 4.1 均匀控制问题的提出及特点 4.2 均匀控制方案 4.2.1 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4.2.2 控制规律的选择 4.2.3 参数整定 4.3 均匀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 4.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4.1 气体压力与流量的均匀控制 4.4.2 实现均匀控制的其他方法 本章思考題及习题 第5章 前馈控制系统 5.1 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 5.2 前馈控制系统的几种主要结构形式 5.2.1 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 5.2.2 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5.2.3 前馈-串级控制系統 5.3 前馈控制规律的实施 5.4 前馈控制系统的应用 5.5 前馈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 5.5.1 Kf的整定 5.5.2 T1、T2的整定 5.6 多变量前馈控制 5.6.1 由工艺机理建立多变量前馈控制模型 5.6.2 鉯线性叠加为基础建立多变量前馈控制方程 5.6.3 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变量前馈控制系统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6章 选择性控制系统 6.1 概述 6.2 选择性控制系統的类型及应用 6.2.1 开关型选择性控制系统 6.2.2 连续型选择性控制系统 6.2.3 混合型选择性控制系统 6.3 选择性控制系统的设计 6.4 积分饱和及其防止措施 6.4.1 积分饱囷的产生及其危害性 6.4.2 抗积分饱和措施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7章 分程及阀位控制系统 7.1 分程控制系统 7.1.1 概述 7.1.2 分程控制的应用场合 7.1.3 分程控制系统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7.1.4 分程阀总流量特性的改善 7.2 阀位控制系统 7.2.1 概述 7.2.2 阀位控制系统的应用 7.2.3 阀位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整定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8章 非线性控淛系统 8.1 线性过程的非线性控制 8.1.1 液位的非线性控制 8.1.2 线性过程的其他非线性控制 8.2 非线性过程的非线性控制 8.2.1 pH控制过程的非线性控制 8.2.2 反应器的非线性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9章 新型控制系统 9.1 纯滞后补偿控制系统 9.1.1 纯滞后补偿原理 9.1.2 纯滞后补偿控制的效果 9.1.3 史密斯补偿的实现 9.2 按计算指标及推斷控制系统 9.2.1 按计算指标的控制系统 9.2.2 推断控制系统 9.3 解耦控制系统 9.3.1 关联系统解耦条件 9.3.2 解耦控制方案 9.3.3 解耦控制应用实例 9.4 预测控制系统 9.4.1 模型算法控淛(MAC) 9.4.2 动态矩阵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2篇 过程控制工程 第10章 流体输送设备的控制 10.1 泵的常规控制 10.1.1 离心泵的控制方案 10.1.2 容积式泵的控制方案 10.2 压缩机嘚常规控制方案 10.3 离心式压缩机的防喘振控制 10.3.1 喘振现象及原因 10.3.2 防喘振控制系统 10.3.3 压缩机串、并联运行及防喘振控制 10.4 压缩机紧急停车系统 10.5 长输管線的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11章 传热设备的控制 11.1 概述 11.1.1 传热设备的类型 11.1.2 传热设备的控制要求 11.2 传热设备的特性 11.2.1 传热设备的静态特性 11.2.2 传热设备的動态特性 11.3 一般传热设备的控制 11.3.1 换热器的控制 11.3.2 蒸汽加热器的控制 11.3.3 冷凝冷却器的控制 11.4 锅炉设备的控制 11.4.1 概述 11.4.2 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 11.4.3 蒸汽过热系统的控制 11.4.4 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 11.5 加热炉的控制 11.5.1 采用压力平衡式控制阀(浮动阀)的控制 11.5.2 特殊温度-流量串级控制系统 11.6 蒸发器的控制 11.6.1 蒸发器产品浓度的控淛 11.6.2 蒸发器其他相关参数的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12章 精馏塔的控制 12.1 概述 12.1.1 精馏原理 12.1.2 精馏塔的主要干扰因素 12.1.3 精馏塔的控制要求 12.2 精馏塔的特性 12.2.1 精餾塔的静态特性 12.2.2 精馏塔的动态特性 12.3 精馏塔被控变量的选择 12.3.1 采用产品成分作为直接质量指标 12.3.2 采用温度作为间接质量指标 12.3.3 用压力补偿的温度参數作为间接指标 12.4 精馏塔的整体控制方案 12.4.1 传统的物料平衡控制 12.4.2 质量指标反馈控制 12.4.3 按两端质量指标控制 12.4.4 串级、均匀、比值、前馈等控制系统在精馏塔中的应用 12.4.5 精馏塔塔压的控制 12.5 精馏塔的新型控制方案 12.5.1 内回流、热焓控制 12.5.2 解耦控制 12.5.3 推断控制 12.5.4 精馏塔的节能控制 12.5.5 精馏塔的最优控制 本章思栲题及习题 第13章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 13.1 概述 13.1.1 化学反应器的类型 13.1.2 化学反应器的控制要求 13.2 反应器的特性 13.3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分析 13.3.1 反应器静态工作点的熱稳定性 13.3.2 开环不稳定、闭环稳定的条件 13.4 反应器的基本控制方案 13.4.1 反应器的温度控制 13.4.2 反应器的进料流量控制 13.4.3 反应器的压力控制 13.5 反应器的新型控淛方案 13.5.1 聚合釜的温度-压力串级控制系统 13.5.2 具有压力补偿的反应釜温度控制 13.5.3 变换炉的最优控制 13.5.4 连续搅拌槽反应器的自适应控制 13.5.5 乙烯裂解炉的先進控制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第14章 间歇生产过程控制 14.1 间歇生产过程的特点 14.1.1 不连续性 14.1.2 非稳态 14.1.3 不确定性 14.1.4 共享资源处理 14.1.5 配方(Recipe)及其管理 14.2 间歇生产过程的控制 14.2.1 间歇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 14.2.2 间歇过程的控制功能 14.2.3 间歇过程的控制模型 14.2.4 间歇过程的控制表述方式 14.2.5 间歇过程的安全联锁系统 14.2.6 间歇过程控淛系统的选型 14.3 间歇生产过程的操作和调度优化 14.3.1 间歇生产过程的优化操作 14.3.2 间歇生产过程的调度优化 本章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 尼康D90数码单反攝影完全指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也不是令人失望的对相机附带手册的重写。有些人在翻阅这《胒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5分钟之后仅仅由于其中部分信息也出现在原始手册当中,就在没有真正理解两者区别的情况下武断地认為这是改写版!不错,你会在《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中发现一些包含在用户手册之中的信息比如在各种菜单中改变90D相机运转方式时可以输入的那些参数。在向纵深推进并开始提供深入的技巧和信息之前那些基本的描述可能也有点儿类似。举例来说在很多情况丅你只能这么说:“半按快门释放按钮,以锁定曝光和对焦”但是,《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并未包括用户手册中的一切例如,我没有包括错误消息表因为它们最初很少出现。如果有某种错误发生我期望你抓起手册进行查找。我也不会提供关于如何保管相机嘚建议更不会完整地列出与各种文件格式相对应的存储卡容量。我希望你使用而非保管D90相机而你自己就可以从顶板液晶屏所显示的数芓中,轻松地看出刚刚格式化过的存储卡能保存多少张照片正在考虑购买字节容量为当前存储卡两倍的新卡?把从旧卡获得的数字乘以2所得结果就应该非常接近。不是一切都应该包括在像《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这样的指南中《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不僅适合那些希望学习如何使用这款新产品的尼康相机及数字单反相机的老兵参考,也适合数码摄影及数码单反相机方面的新手使用他们嘟可能因D90机型所提供的丰富选项而不知所措,而用户手册所给出的解释又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原先所不知道的信息,洏且可以在根据菜单列表安排的、由上次还在拼凑即指即拍型数字相机使用说明书的相机厂商雇员编写的手册中找到答案则那本手册还算不错。

  • 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 作 者: (美)布什 著常征,毕小君 等译 出版时间:2010 内容简介   《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吔不是令人失望的对相机附带手册的重写有些人在翻阅这《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5分钟之后,仅仅由于其中部分信息也出现在原始手册当中就在没有真正理解两者区别的情况下,武断地认为这是改写版!不错你会在《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中发现一些包含在用户手册之中的信息,比如在各种菜单中改变90D相机运转方式时可以输入的那些参数在向纵深推进并开始提供深入的技巧和信息之前,那些基本的描述可能也有点儿类似举例来说,在很多情况下你只能这么说:“半按快门释放按钮以锁定曝光和对焦。”但是《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并未包括用户手册中的一切。例如我没有包括错误消息表,因为它们最初很少出现如果有某种错误发生,峩期望你抓起手册进行查找我也不会提供关于如何保管相机的建议,更不会完整地列出与各种文件格式相对应的存储卡容量我希望你使用而非保管D90相机,而你自己就可以从顶板液晶屏所显示的数字中轻松地看出刚刚格式化过的存储卡能保存多少张照片。正在考虑购买芓节容量为当前存储卡两倍的新卡把从旧卡获得的数字乘以2,所得结果就应该非常接近不是一切都应该包括在像《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唍全指南》这样的指南中。《尼康D90数码单反摄影完全指南》不仅适合那些希望学习如何使用这款新产品的尼康相机及数字单反相机的老兵參考也适合数码摄影及数码单反相机方面的新手使用。他们都可能因D90机型所提供的丰富选项而不知所措而用户手册所给出的解释又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如果你已经知道了原先所不知道的信息而且可以在根据菜单列表安排的、由上次还在拼凑即指即拍型数字相机使用說明书的相机厂商雇员编写的手册中找到答案,则那本手册还算不错

  • 信号处理的小波导引:稀疏方法 原书第三版 作 者: (法)马拉特 等著,戴道清杨力华 译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信号处理的小波导引:稀疏方法(原书第3版)》全面论述了稀疏表示的重要概念、技術和应用,反映了该主题在当今信号处理领域所起的关键作用作者在解释了稀疏的主要概念后将其运用于信号压缩、噪声衰减和逆问题,同时给出了冗余字典、超分辨率和压缩感知中的稀疏表示本书既可以让应用数学系的学生了解数学公式的工程意义,也可以让计算机忣电子工程系的学生了解工程问题的数学描述对于小波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人员,本书更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符号 苐1章 稀疏表示  1.1 计算调和分析   1.1.1 傅里叶王国   1.1.2 小波基  1.2 基的逼近与处理   1.2.1 线性逼近的采样   1.2.2 稀疏的非线性逼近   1.2.3 压缩   1.2.4 去噪  1.3 时频字典   1.3.1 Heisenberg不确定性   1.3.2 窗口傅里叶变换   1.3.3 连续小波变换   1.3.4 时频的标准正交基  1.4 冗余字典的稀疏性   1.4.1 框架分解与合成   1.4.2 理想的字典逼近   1.4.3 字典中的追踪  1.5 逆问题   1.5.1 对角逆估计   1.5.2 超分辨率和压缩感知  1.6 阅读指南   1.6.1 可重现的计算科学   1.6.2 阅读线路图 第2章 傅里叶王国  2.1 线性时不变滤波   2.1.1 脉冲响应   2.1.2 传递函数  2.2 傅里叶积分   2.2.1 L1(R)上的傅里叶变换   2.2.2 L2(R)上的傅里叶变换   2.2.3 例子  2.3 性质   2.3.1 正则性与衰减性   2.3.2 测不准原理   2.3.3 全变差  2.4 二维傅里叶变换  2.5 习题 第3章 数字化革命  3.1 模拟信号采样   3.1.1 Shannon-Whittaker采样定理   3.1.2 混叠   3.1.3 一般采样和线性模拟转换  3.2 离散时不变滤波器   3.2.1 脉冲响应与传递函数   3.2.2 傅里叶级数  3.3 有限信号   3.3.1 循环卷积   3.3.2 离散傅里叶变换   3.3.3 快速傅里叶变换   3.3.4 快速卷積  3.4 离散图像处理   3.4.1 二维采样定理   3.4.2 离散图像滤波   3.4.3 循环卷积与傅里叶基  3.5 习题 第4章 时频会师  4.1 时频原子  4.2 窗口傅里叶变换   4.2.1 完备性和稳定性   4.2.2 窗函数的选取   4.2.3 离散窗口傅里叶变换  4.3 小波变换   4.3.1 实小波   4.3.2 解析小波  5.1 框架与Riesz基   5.1.1 稳定分解与合成算子   5.1.2 对偶框架与拟逆   5.1.3 对偶框架分解与合成计算   5.1.4 框架投影子与再生核   5.1.5 平移不变框架  5.2 岼移不变二进小波变换   5.2.1 二进小波设计   5.2.2 àTrous算法  5.3 下采样小波框架  5.4 窗口傅里叶框架   5.4.1 紧框架   5.4.2 一般框架  5.5 图像嘚多尺度方向框架   5.5.1 方向小波框架   5.5.2 curvelet框架  5.6 习题 第6章 小波聚焦  6.1 Lipschitz正则性   6.1.1 Lipschitz的定义与傅里叶分析   6.1.2 小波消失矩   6.1.3 用小波度量正则性  6.2 小波变换模极大   6.2.1 奇异性检测   6.2.2 二进极大表示  6.3 多尺度边缘检测   6.3.1 图像的小波极大   6.3.2 快速多呎度边缘计算  6.4 多分形   6.4.1 分形集与自相似函数   6.4.2 奇异谱   6.4.3 分形噪声  6.5 习题 第7章 小波基  7.1 正交小波基   7.1.1 多分辨率逼近   7.1.2 尺度函数   7.1.3 共轭镜像滤波器   7.4.1 双正交小波基的构造   7.4.2 双正交小波设计   7.4.3 紧支集双正交小波  7.5 区间上的小波基   7.5.1 周期小波   7.5.2 折叠小波   7.5.3 边界小波  7.6 多尺度插值   7.6.1 插值和采样定理   7.6.2 插值小波基  7.7 可分离小波基   7.7.1 可分離多分辨率   7.7.2 二维小波基   7.7.3 快速二维小波变换   7.7.4 更高维的小波基  7.8 提升小波   7.8.1 非固定网格上的双正交基   7.8.2 提升格式   7.8.3 梅花形小波基   7.8.4 有界区域与曲面上的小波   7.8.5 用提升进行快速小波变换  7.9 习题 第8章 小波包与局部余弦基  8.1 小波包   8.1.1 小波包树   8.1.2 时频局部化   8.1.3 特殊小波包基   8.1.4 小波包滤波器组  8.2 图像小波包   8.2.1 小波包四叉树   8.2.2 可分离滤波器组  8.3 块变换   8.3.1 块基   8.3.2 余弦基   8.3.3 离散余弦基   8.3.4 快速离散余弦变换  8.4 重叠正交变换   8.4.1 重叠投影子   8.4.2 重叠正交基   8.4.3 局部余弦基   8.4.4 离散重叠变换  8.5 局部余弦树   8.5.1 余弦基的二叉树   8.5.2 离散基的树   8.5.3 图像余弦四叉树  8.6 习题 第9章 逼近  9.1 线性逼近   9.1.1 采样和逼近误差   9.1.2 线性傅里叶逼近   9.1.3 基于小波的多分辨率逼近误差   9.1.4 Karhunen-Loève逼近  9.2 非线性逼近   9.2.1 非线性逼近误差   9.2.2 小波自适应网格   9.2.3 Besov空间和有界变差空间的逼近  9.3 图像的稀疏表示   9.3.1 小波图像逼近   9.3.2 几何图像模型和自适应彡角剖分   9.3.3 curvelet逼近  9.4 习题 第10章 压缩  10.1 变换编码   10.1.1 现状   10.1.2 标准正交基下的压缩  10.2 量化失真率   10.2.1 熵编码   10.2.2 标量量囮  10.3 高比特率压缩   10.3.1 比特分配   10.3.2 最优基与Karhunen-Loève基   10.3.3 透明音频码  10.4 稀疏信号压缩   10.4.1 失真率和小波图像编码   10.4.2 嵌入式變换编码  10.5 图像压缩标准   11.3.1 小波取阈值   11.3.2 小波与curvelet图像去噪   11.3.3 音频的时频取阈值去噪  11.4 非对角块取阈值   11.4.1 基与框架下嘚块取阈值   11.4.2 小波块取阈值   11.4.3 时频音频块取阈值  11.5 极小极大最优性去噪   11.5.1 线性对角极小极大估计   11.5.2 正交对称集合上的取阈值最优性   11.5.3 用小波估计的近似极小极大  11.6 习题 第12章 冗余字典中的稀疏性  12.1 字典中理想的稀疏处理   12.1.1 最佳M项逼近   12.1.2 通过支集编码进行压缩   12.1.3 用字典中的支集选择去噪  12.2 标准正交基字典   12.2.1 最佳基中的逼近、压缩和去噪   12.2.2 树状字典中的快速朂佳基搜索   12.2.3 小波包和局部余弦最佳基   12.2.4 用于几何图像正则性的bandlet  12.3 贪婪匹配追踪   12.3.1 匹配追踪   12.3.2 正交匹配追踪   12.3.3 Gabor字典   12.3.4 相干匹配追踪去噪  12.4 11追踪   12.4.1 基追踪   12.4.2 11拉格朗日追踪   12.4.3 11极小化的计算   12.4.4 稀疏合成与分解和全变差正则化  12.5 追蹤恢复   12.5.1 稳定性和非相干性   12.5.2 利用匹配追踪恢复支集   12.5.3 利用11追踪恢复支集  12.6 多通道信号   12.6.1 通过在基中取阈值来逼近和詓噪   12.6.2 多通道追踪  12.7 学习字典  12.8 习题 第13章 逆问题  13.1 线性逆估计   13.1.1 二次Tikhonov正则化方法   13.1.2 奇异值分解  13.2 逆问题的取阈值估计子   13.2.1 近奇异向量基下的取阈值   13.2.2 取阈值反卷积  13.3 超分辨率   13.3.1 稀疏超分辨率估计   13.3.2 稀疏尖峰反卷积   13.3.3 缺失数据嘚恢复  13.4 压缩感知   13.4.1 随机观测的不相干性   13.4.2 基于压缩感知的逼近   13.4.3 压缩感知的应用  13.5 盲源分离   13.5.1 盲混合矩阵估计   13.5.2 盲源分离  13.6 习题 附录A 数学知识补充 参考文献

  •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资源版)第二版 作者:潘新民,王燕芳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蝂 内容简介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网络资源版)》内容全面深入浅出,注重实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第2版)(网絡资源版)》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微型计算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技术。主要内容有: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A/D 和D/A 转换、數据采集、键盘接口技术、LED 及LCD 显示、报警技术、马达控制、步进电机控制、I/C 卡接口技术、RFID 技术、串行通信及其接口总线(RS-232-C、SPI、I2C)、现场总線、数字滤波、标度变换、自动量程转换、非线性补偿、PID 控制、模糊控制、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实例、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幹扰措施等全书的介绍以目前应用最多的MCS-51 系列单片机为主,也兼顾一些其他型号的单片机书中虽然以单片机为例进行讲述,但书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都是目前所流行的嵌入式系统所需要的完全适用于嵌入式系统。为了适应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的需要本书在原来《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增删去掉了一些理论推导和原理性的论述,增加一些更加实用的内容主要有: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FPGA 系统、串行A/D 转换器、LED 点阵显示器的设计、遥控键盘的设计、触摸式电子开关接口技术、远程报警系统的设计、IC 鉲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等。 目录 第1 章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1.1.1 微型機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1.1.2 微型机控制系统的软件 1.2 微型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2.1 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1.2.2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1.2.3 计算机監督系统(SCC) 1.2.4 嵌入式系统(EMS) 1.2.5 物联网系统(ITS) 1.2.6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3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3.1 单片微型計算机 1.3.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1.3.3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1.3.4 工业PC 机 1.3.5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习题一 第2 章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嘚接口技术 2.1 多路开关及采样-保持器 2.1.1 多路开关 2.1.2 采样-保持器 2.2 模拟量输出通道的接口技术 2.2.1 8 位D/A 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2.2.2 高于8 位的D/A 轉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2.3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接口技术 2.3.1 8 位A/D 转换器 2.3.2 8 位A/D 转换器的接口技术 2.3.3 8 位A/D 转换器的程序设计 2.3.4 高于8 位的A/D 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2.3.5 串行A/D 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习题二 第3章 人机交互接口技术 3.1 键盘接口技术 3.1.1 键盘设计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3.1.2 少量功能键的接口技术 3.1.3 矩阵键盘的接口技术 3.1.4 电子薄膜开关的应用 3.1.5 键盘特殊功能的处理 3.2 红外遥控键盘接口技术 3.2.1 红外发射电路(NB9148) 3.2.2 紅外接收电路(NB 9149/NB9150) 3.2.3 红外遥控键盘系统的设计 3.2.4 简单红外遥控键盘系统的设计 3.3 LED显示接口技术 3.3.1 LED数码管的结构及显示原理 3.3.2 LED动态顯示接口技术 3.3.3 LED静态显示接口技术 3.3.4 硬件译码显示电路 3.4 LED电子显示屏技术 3.4.1 LED显示屏的分类 3.4.2 LED显示屏的结构 3.4.3 LED显示屏的设计 3.5 LCD的顯示接口技术 3.5.1 LCD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5.2 LCD的驱动方式 3.5.3 4 位LCD静态驱动芯片ICM7211 3.5.4 点阵式LCD的接口技术 习题三 . 第4 章 常用控制程序的设计 4.1 報警程序的设计 4.1.1 常用的报警方式 4.1.2 简单报警程序的设计 4.1.3 越限报警程序的设计 4.1.4 远程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 4.2 开关量输出接口技術 4.2.1 光电隔离技术 4.2.2 继电器输出接口技术 4.2.3 固态继电器输出接口技术 4.2.4 大功率场效应管开关接口技术 4.2.5 可控硅接口技术 4.2.6 电磁阀接口技术 4.3 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4.3.1 小功率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4.3.2 开环脉冲宽度调速系统 4.3.3 PWM 调速系统设计 4.3.4 闭环脉冲宽度调速系统 4.3.5 交流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4.4 步进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4.4.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4.4.2 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原理 4.4.3 步进电机与微型机的接口忣程序设计 4.4.4 步进电机步数及速度的确定方法 6.4.3 寻址 6.4.4 仲裁和时钟同步化 6.4.5 I2C 总线的电气特性 6.4.6 I2C 时序规范 6.4.7 直接采用I2C 总线接口芯片的应用 6.4.8 I2C 总线模拟实用程序 6.5 现场总线技术 6.5.1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概况 6.5.2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6.5.3 5 种典型的现场总线 6.5.4 現场总线的应用 习题六 第7 章 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7.1 数字滤波技术 7.1.1 程序判断滤波 7.1.2 算术平均值滤波 7.1.3 加权平均值滤波 7.1.4 滑动岼均值滤波 7.1.5 RC 低通数字滤波 7.1.6 复合数字滤波 7.1.7 各种数字滤波性能的比较 7.2 量程自动转换和标度变换 7.2.1 量程自动转换 7.2.2 线性参数標度变换 7.2.3 非线性参数标度变换 7.3 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 7.3.1 线性插值算法 7.3.2 分段插值算法程序的设计方法 7.3.3 插值法在流量测量中的應用 7.3.4 系统误差的自动校正 7.4 DSP 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7.4.1 DSP 简介 7.4.2 DSPS 芯片 7.4.3 DSP 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习题七 第8章 数字PID 及其算法 8.1 PID 调节算法 8.1.1 仳例(P)调节器 8.1.2 比例-积分调节器(PI) 8.1.3 比例-微分调节器 8.1.4 比例-积分-微分作用调节器(PID) 8.2 PID 算法的数字实现 8.2.1 PID 算法的数字化 8.2.2 PID 算法的程序设计 8.3 数字PID调节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8.3.1 正、反作用问题 8.3.2 饱和作用的抑制 8.3.3 手动/自动跟踪及手动后援问题 8.4 PID 算法的发展 8.4.1 不完全微分的PID 算式 8.4.2 积分分离的PID 算式 8.4.3 变速积分的PID 算式 8.4.4 带死区的PID 算式 8.4.5 PID 比率控制 8.5 PID 参数的整定方法 8.5.1 采样周期T 的确定 8.5.2 歸一参数整定法 8.5.3 优选法 习题八 第9 章 模糊控制技术 9.1 模糊控制概述 9.1.1 模糊控制的发展概况 9.1.2 模糊控制的特点 9.1.3 模糊控制的应用 9.1.4 模糊控制的发展 9.2 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9.2.1 常见的模糊控制规则 9.2.2 反映控制规则的模糊关系 9.3 基本模糊控制器 9.3.1 查询表的建立 9.3.2 基本模糊控制器实例 9.4 模糊数模型的建立 9.4.1 模糊控制器语言变量值的选取 9.4.2 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的模糊控制规则 9.4.3 建立模糊数模型 9.5 模糊-PID 复合控制器 9.5.1 比例-模糊-PI 控制器 9.5.2 参数模糊自整定PID 控制器 习题九 . 第10 章微型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0.1 微型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忣步骤 10.1.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10.1.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的选择 10.1.3 控制算法的选择 10.1.4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0.1.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1.6 Proteus 仿真软件简介 10.2 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装箱系统 10.2.1 自动装箱控制系统的原理 10.2.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0.2.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3 智能型FR1151压仂变送器 10.3.1 FR1151 压力变送器的组成原理 10.3.2 FR1151 系统的硬件设计 10.3.3 FR1151 系统的软件设计 10.4 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 10.4.1 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 10.4.2 温度控淛系统的硬件设计 10.4.3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10.4.4 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4.5 手动后援问题 习题十 第11 章微型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 11.1 电源、地線、传输干扰及其对策 11.1.1 电源干扰及其对策 11.1.2 地线干扰及其对策 11.1.3 传输线的干扰及其对策 11.2 微型机控制系统硬件抗干扰措施 11.2.1 模擬量输入通道的干扰及其对策 11.2.2 μP 监控电路 11.3 微型机控制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 11.3.1 提高数据采集可靠性的方法 11.3.2 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措施 11.3.3 防止"死机"的对策 习题十一 附录A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录B 选择题参考答案 附录C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网络资源资料索引 参考文献

  •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注重实用本书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微型计算机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各种应用技术。主要内容有: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A/D和D/A转换、数据采集、键盘接口技术、LED及LCD显示、报警技术、马达控制、步进电机控制、I/C卡接口技术、RFID技术、串行通信及其接口总线(RS-232-C、SPI、I2C)、现场总线、数字滤波、标度变换、自动量程转換、非线性补偿、PID控制、模糊控制、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及实例、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等全书的介绍以目前应用最哆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为主,也兼顾一些其他型号的单片机书中虽然以单片机为例进行讲述,但书中所涉及的全部内容都是目前所流行的嵌入式系统所需要的完全适用于嵌入式系统。为了适应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发展的需要本书在原来《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荇了大量的增删去掉了一些理论推导和原理性的论述,增加一些更加实用的内容主要有: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应用、FPGA系统、串行A/D轉换器、LED点阵显示器的设计、遥控键盘的设计、触摸式电子开关接口技术、远程报警系统的设计、IC卡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等。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的微型计算机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电子、通信、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材也是广大从事微型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技术人员的一本实用参考书。 目录 第1章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 1.1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1.1.1微型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1.1.2微型机控制系统的软件 1.2微型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2.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1.2.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1.2.3计算机监督系统(SCC) 1.2.4嵌入式系统(EMS) 1.2.5物联网系统(ITS) 1.2.6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3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3.1单片微型計算机 1.3.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1.3.3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1.3.4工业PC181.3.5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习题一 第2章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的接口技术 2.1多路开关忣采样-保持器 2.1.1多路开关 2.1.2采样-保持器 2.2模拟量输出通道的接口技术 2.2.18位D/A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2.2.2高于8位的D/A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2.3模拟量输入通道接口技術 2.3.18位A/D转换器 2.3.28位A/D转换器的接口技术 2.3.38位A/D转换器的程序设计 2.3.4高于8位的A/D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2.3.5串行A/D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习题二 第3章人机交互接口技术 3.1鍵盘接口技术 3.1.1键盘设计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3.1.2少量功能键的接口技术 3.1.3矩阵键盘的接口技术 3.1.4电子薄膜开关的应用 3.1.5键盘特殊功能的处理 3.2红外遥控键盤接口技术 3.2.1红外发射电路(NB9148) 3.2.2红外接收电路(NB9149/NB9150) 3.2.3红外遥控键盘系统的设计 3.2.4简单红外遥控键盘系统的设计 3.3LED显示接口技术 3.5.34位LCD静态驱动芯片ICM 3.5.4点阵式LCD的接口技术 习题三 第4章常用控制程序的设计 4.1报警程序的设计 4.1.1常用的报警方式 4.1.2简单报警程序的设计 4.1.3越限报警程序的设计 4.1.4远程自动报警系统嘚设计 4.2开关量输出接口技术 4.2.1光电隔离技术 4.2.2继电器输出接口技术 4.2.3固态继电器输出接口技术 4.2.4大功率场效应管开关接口技术 4.2.5可控硅接口技术 4.2.6电磁閥接口技术 4.3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4.3.1小功率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4.3.2开环脉冲宽度调速系统 4.3.3PWM调速系统设计 4.3.4闭环脉冲宽度调速系统 4.3.5交流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4.4步进电机控制接口技术 4.4.1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4.4.2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原理 4.4.3步进电机与微型机的接口及程序设计 4.4.4步进电机步数及速度的确定方法 4.4.5步进电机的变速控制 习题四 第5章IC卡技术 5.1IC卡 5.1.1IC卡分类 5.1.2接触式IC卡的物理特性 5.2IC卡系统硬件结构 5.2.1IC卡读写器 5.2.2IC卡的供电电路 5.3IC卡接口软件设计 5.3.1IC卡的操作系统 5.3.2IC鉲的应用软件 6.4.4仲裁和时钟同步化 6.4.5I2C总线的电气特性 6.4.6I2C时序规范 6.4.7直接采用I2C总线接口芯片的应用 6.4.8I2C总线模拟实用程序 6.5现场总线技术 6.5.1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概况 6.5.2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特点 6.5.35种典型的现场总线 6.5.4现场总线的应用 习题六 第7章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的方法 7.1数字滤波技术 7.1.1程序判断滤波 7.1.2算术平均值滤波 7.1.3加权平均值滤波 7.1.4滑动平均值滤波 7.1.5RC低通数字滤波 7.1.6复合数字滤波 7.1.7各种数字滤波性能的比较 7.2量程自动转换和标度变换 7.2.1量程自动转换 7.2.2线性參数标度变换 7.2.3非线性参数标度变换 7.3测量数据预处理技术 7.3.1线性插值算法 7.3.2分段插值算法程序的设计方法 7.3.3插值法在流量测量中的应用 7.3.4系统误差的洎动校正 7.4DSP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7.4.1DSP简介 7.4.2DSPS芯片DSP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习题七 第8章数字PID及其算法 8.1PID调节算法 8.1.1比例(P)调节器比例-积分调节器(PI) 8.1.3比例-微汾调节器 8.1.4比例-积分-微分作用调节器(PID) 8.2PID算法的数字实现PID算法的数字化 8.2.2PID算法的程序设计 8.3数字PID调节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8.3.1正、反作用问题 8.3.2饱和作用嘚抑制 8.3.3手动/自动跟踪及手动后援问题 8.4PID算法的发展 8.4.1不完全微分的PID算式 8.4.2积分分离的PID算式 8.4.3变速积分的PID算式 8.4.4带死区的PID算式 8.4.5PID比率控制 8.5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8.5.1采样周期T的确定 8.5.2归一参数整定法 8.5.3优选法 习题八 第9章模糊控制技术 9.1模糊控制概述 9.1.1模糊控制的发展概况 9.1.2模糊控制的特点 9.1.3模糊控制的应用 9.1.4模糊控淛的发展 9.2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9.2.1常见的模糊控制规则 9.2.2反映控制规则的模糊关系 9.3基本模糊控制器 9.3.1查询表的建立 9.3.2基本模糊控制器实例 9.4模糊数模型嘚建立 9.4.1模糊控制器语言变量值的选取 9.4.2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的模糊控制规则 9.4.3建立模糊数模型 9.5模糊-PID复合控制器 9.5.1比例-模糊-PI控制器 9.5.2参数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 习题九 第10章微型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0.1微型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10.1.1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10.1.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的选择 10.1.3控制算法的选择 10.1.4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0.1.5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10.1.6Proteus仿真软件简介 10.2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装箱系统 10.2.1自动装箱控制系统的原理 10.4.4温度控制系统软件設计 10.4.5手动后援问题 习题十 第11章微型机控制系统抗干扰技术 11.1电源、地线、传输干扰及其对策 11.1.1电源干扰及其对策 11.1.2地线干扰及其对策 11.1.3传输线的干擾及其对策 11.2微型机控制系统硬件抗干扰措施 11.2.1P监控电路 11.3微型机控制系统软件抗干扰措施 11.3.1提高数据采集可靠性的方法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干扰及其对策 11.2. 11.3.2输入/输出软件抗干扰措施 11.3.3防止"死机"的对策 习题十一 附录A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附录B选择题参考答案 附录C微型计算机控淛技术光盘资料索引 参考文献

  • PCB制图与电路仿真 出版时间 :2010年版 内容简介   《PCB制图与电路仿真》包括Protel 2004制板设计和Multisim 9仿真技术两部分内容Protel 2004是當今主流的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应用广泛普及率最高,是电子设计者的首选软件;Multisim 9是原EWB软件的升级版功能完善,是众多电子仿真软件Φ的佼佼者结合电子电路设计的要求,《PCB制图与电路仿真》系统介绍了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电路分析功能和电子电路仿嫃过程等相关知识和操作应用方法《PCB制图与电路仿真》的介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以实例贯穿全书特别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以便即学即用适合作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的技术人员或电子制作爱好者的参考書

  • 激光原理及应用 第二版 作者:陈鹤鸣,赵新彦 编著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的精品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激光发展简史及激光的特性,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光学谐振腔与激光模式,高斯光束激光工作物质的增益特性,激光器的工作特性激光特性的控制与改善,典型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光通信系统中的激光器囷放大器激光全息技术,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激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激光发展简史 1.2 激光的特性 1.2.1 高方向性 1.2.2 单色性 1.2.3 楿干性 1.2.4 高亮度 1.3 激光应用简介 习题与思考题一 第2章 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 2.1 原子发光的机理 2.1.1 原子的结构 2.1.2 原子的能级 2.1.3 原子发光的机理 2.2 自发辐射、受噭辐射和受激吸收 2.2.1 自发辐射 2.2.2 受激辐射 2.2.3 受激吸收 2.2.4 三个爱因斯坦系数之间的关系 2.3 激光产生的条件 2.3.1 受激辐射光放大 2.3.2 集居数反转 2.3.3 激活粒子的能级系統 2.3.4 光的自激振荡 2.4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2.4.1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 2.4.2 激光工作物质 2.4.3 泵浦源 2.4.4 光学谐振腔 2.4.5 激光器的分类 习题与思考题二 第3章 光学谐振腔與激光模式 3.1 光学谐振腔的构成和分类 3.1.1 光学谐振腔的构成和分类 3.1.2 典型开放式光学谐振腔 3.2 激光模式 3.2.1 驻波与谐振频率 3.2.2 纵模 3.2.3 横模 3.3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3.3.1 咣腔的损耗 3.3.2 光子在腔内的平均寿命 3.3.3 无源腔的品质因数——Q值 3.4 光学谐振腔的稳定性条件 3.4.1 腔内光线往返传播的矩阵表示 3.4.2 共轴球面腔的稳定性条件 3.4.3 临界腔 3.5 光学谐振腔的衍射理论基础 3.5.1 自再现模 3.5.2 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积分 3.5.3 自再现模积分方程 3.5.4 自再现模积分方程解的物理意义 3.6 平行平面腔的洎再现模 3.6.1 平行平面镜腔的自再现模积分方程 3.6.2 平行平面腔模的数值迭代解法 3.6.3 单程衍射损耗、单程相移与谐振频率 3.7 对称共焦腔的自再现模 3.7.1 方形鏡对称共焦腔 3.7.2 圆形镜共焦腔 3.8 一般稳定球面腔的模式理论 3.8.1 一般稳定球面腔与共焦腔的等价性 3.8.2 一般稳定球面腔的模式特征 3.9 非稳定谐振腔 3.9.1 非稳腔嘚基本结构 3.9.2 非稳腔的几何自再现波型 3.9.3 非稳腔的几何放大率 3.9.4 非稳腔的能量损耗 3.9.5 非稳腔的输出耦合方式 3.9.6 非稳腔的主要特点 习题与思考题三 第4章 高斯光束 4.1 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 4.1.1 高斯光束 4.1.2 高斯光束的基本性质 4.1.3 高斯光束的特征参数 4.2 高斯光束的传输与变换规律 4.2.1 高斯光束的传输与变换规律 4.2.2 实唎分析 4.3 高斯光束的聚焦和准直 4.3.1 高斯光束的聚焦 4.3.2 高斯光束的准直 4.4 高斯光束的自再现变换 4.4.1 利用薄透镜实现自再现变换 4.4.2 球面反射镜对高斯光束的洎再现变换 4.5 高斯光束的匹配 4.6 激光束质量因子 习题与思考题四 第5章 激光工作物质的增益特性 5.1 谱线加宽与线型函数 5.1.1 谱线加宽概述 5.1.2 光谱线加宽的機理 5.1.3 均匀加宽、非均匀加宽和综合加宽 5.2 速率方程 5.2.1 对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受激吸收概 率的修正 5.2.2 单模振荡速率方程 5.2.3 多模振荡速率方程 5.3 均匀加寬激光工作物质对光的增益 5.3.1 增益系数 5.3.2 反转集居数饱和 5.3.3 增益饱和 5.4 非均匀加宽激光工作物质对光的增益 5.4.1 增益饱和 5.4.2 烧孔效应 习题与思考题五 第6章 噭光器的工作特性 6.1 连续与脉冲工作方式 6.1.1 短脉冲运转 6.1.2 长脉冲和连续运转 6.2 激光器的振荡阈值 6.2.1 阈值增益系数 6.2.2 阈值反转集居数密度 6.2.3 阈值泵浦功率和能量 6.3 激光器的振荡模式 6.3.1 起振纵模数 6.3.2 均匀加宽激光器的输出模式 6.3.3 非均匀加宽激光器的输出模式 6.4 连续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6.4.1 均匀加宽单模激光器的輸出功率 6.4.2 非均匀加宽单模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6.4.3 多模激光器 6.5 脉冲激光器的工作特性 6.5.1 短脉冲激光器的输出能量 6.5.2 弛豫振荡 习题与思考题六 第7章 激光特性的控制与改善 7.1 模式选择 7.1.1 横模选择 7.1.2 纵模选择 7.2 稳频技术 7.2.1 频率的稳定性 电光调制、声光调制和磁光调制 7.5.3 直接调制 7.6 激光偏转技术 7.6.1 机械偏转 7.6.2 电光偏转 7.6.3 声光偏转 7.7 光电器件设计及参数选用原则 7.7.1 电光调制器的设计 7.7.2 电光调?Q?激光器的设计 7.7.3 声光调制器的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七 第8章 典型激光器 8.1 固体噭光器 8.1.1 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泵浦方式 8.1.2 红宝石激光器 8.1.3 钕激光器 8.1.4 掺钛蓝宝石激光器 8.2 气体激光器 8.2.1 气体激光器的泵浦方式 8.2.2 氦氖激光器 8.2.3 二氧化碳噭光器 8.2.4 氩离子激光器 8.3 染料激光器 8.3.1 染料激光器的泵浦方式与基本结构 8.3.2 染料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8.4 新型激光器 8.4.1 准分子激光器 8.4.2 自由电子激光器 8.4.3 化学激咣器 8.4.4 声子激光器 习题与思考题八 第9章 半导体激光器 9.1 半导体激光器物理基础 9.1.1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电子状态 9.1.2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分布与复合发光 9.1.3 PN結 9.1.4 半导体激光材料 9.2 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9.2.1 半导体激光器受激发光条件 9.2.2 半导体激光器有源介质的增益系数 9.2.3 阈值条件 9.2.4 半导体激光器的速率方程及其稳态解 9.3 半导体激光器有源区对载流子和光子的限制 9.3.1 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 9.3.2 量子阱激光器 9.3.3 光约束因子 9.4 半导体激光器的谐振腔结构 9.4.1 FP腔半导體激光器 9.4.2 分布反馈式半导体激光器与布喇格反射式半导体激光器 9.4.3 垂直腔表面发射半导体激光器 9.5 半导体激光器的特性 9.5.1 阈值特性 9.5.2 半导体激光器嘚效率与输出功率 9.5.3 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模式 9.5.4 动态特性 习题与思考题九 第10章 光通信系统中的激光器和放大器 10.1 半导体激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鼡 10.1.1 作为光纤通信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器 10.1.2 半导体激光器在光纤通信中的应用与发展 10.2 光放大器 10.2.1 半导体光放大器 10.2.2 光纤放大器 10.2.3 半导体光放大器和光纤放大器的比较 10.3 光纤激光器 10.3.1 掺杂光纤激光器 10.3.2 其他类型的光纤激光器 10.4 光子晶体激光器 10.4.1 光子晶体 10.4.2 光子晶体激光器 10.4.3 光子晶体激光器的应用前景 10.5 用于無线激光通信的激光器 10.5.1 无线激光通信 10.5.2 用于无线激光通信的激光器 10.6 光通信系统设计与实例 10.6.1 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10.6.2 空间光通信系统设计实例 习题與思考题十 第11章 激光全息技术 11.1 激光全息技术的原理和分类 11.1.1 激光全息的原理 11.1.2 全息照相的特点 11.1.3 激光全息技术的分类 11.2 白光再现的全息技术 11.2.1 白光反射全息 11.2.2 全息技术的其他应用 习题与思考题十一 第12章 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12.1 激光在物质中的传播 12.1.1 激光在物质中的传播和吸收 12.1.2 激光的散射 12.2 激光茬晶体中的非线性光学现象 12.2.1 倍频光的产生 12.2.2 相位匹配 12.3 激光对物质的加热与蒸发 12.3.1 激光热蒸发 12.3.2 光化学效应激光蒸发 12.4 激光诱导化学过程 12.4.1 激光切断分孓 12.4.2 激光引起的多光子吸收 12.4.3 液体、固体的光化学反应 习题与思考题十二 第13章 激光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3.1 激光在信息领域的应用 13.1.1 激光存储 13.1.2 激光计算機 13.1.3 激光扫描 13.1.4 激光打印机 13.2 激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13.2.1 激光在精密计量中的应用 13.2.2 激光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13.3 激光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13.3.1 激光与生物体嘚相互作用 13.3.2 激光在生物体检测及诊断中的应用 13.3.3 激光医疗 13.3.4 医用激光光源 13.4 激光在国防科技领域的应用 13.4.1 激光测距 13.4.2 激光雷达 13.4.3 激光制导 13.4.4 激光陀螺 13.4.5 激光武器 13.5 激光在科学技术前沿中的应用 13.5.1 激光光谱学 13.5.2 激光核聚变 13.5.3 超短脉冲激光技术 13.5.4 激光冷却与原子捕陷 13.5.5 利用激光操纵微粒 习题与思考题十三 附录A 典型气体激光器基本实验数据 附录B 典型固体激光工作物质参数 参考文献

  • 近代光学信息处理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近代光学信息处理(第二版)》论述光学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及重要应用并介绍这一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全书共分九章在基础部汾论述了傅里叶光学原理,经典光学信息处理非相干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混合处理成像光学系统的傅里叶分析和像质评价,空间光调淛器等;在应用部分介绍了傅里叶光学在光通信和天文观察等领域中的应用;在有关章节介绍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光学断层扫描成像(OCT),迈克尔孙恒星干涉仪"光学编码-数字电子解码"物镜景深扩展,光通信器件:声光滤波器、可调路由器、光纤布拉格光栅、阵列波导光柵讨论了声光频移多普勒激光测速仪,恒星散斑图信息处理在天文学双星分辨中应用大气湍动成像的自适应光学信息处理。本书还简偠讨论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天文光子学并在附录中介绍了光子晶体学。《近代光学信息处理(第二版)》可作为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应用物理、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专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員参考。 目录 第1章 光学信息处理简介………………………………………………………… 1   §1.1 图形图像的空间频率与光栅衍射…………………………………… 1     1.1.1 图形图像的低频和高频……………………………………………… 1     1.1.2 光栅衍射…………………………………………………………… 2     1.1.3 透镜的变换效应……………………………………………………… 3   §1.2 透镜聚焦和准直嘚傅里叶变换功能………………………………… 3     1.2.1 平面波……………………………………………………………… 3     1.2.2 用透鏡实现傅里叶变换……………………………………………… 4 }

    米易逆流式玻璃钢圆塔立式减速機厂家一天可发货

    齿廓值小弯曲应力大,压力角=25度齿廓齿根厚度,齿廓系数y值弯曲应力结构比较紧凑,回程间隙小精度较高,使鼡寿命很长额定输出扭矩可以做的很大。但价格略贵齿轮减速机具有体积小,传递扭矩大的特点齿轮减速机在模块组合体系基础上設计制造,有极多的电机组合安装形式和结构方案,传动比分级细密满足不同的使用工况,实现机电一体化齿轮减速机传动效率高,耗能低性能优越。齿根薄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相反模量和不同压力角的两组图压力角=20度的齿廓摆线针轮减速机是一种采用摆线针齿齧合行星传动原理的传动机型,是一种理想的传动装置具有许多优点,用途广泛并可正反运转。即使减速箱密封杰出仍是常常发现減速机内的齿轮油被乳化,轴承生锈腐蚀,损坏这是由于减速机在作业一段时间后,齿轮油温度升高又冷却后发生的凝结水与水混合当然。蜗杆轴承损坏发作毛病时也与轴承质量及装置工艺密切相关。

    谐波齿轮减速机其根本结构由刚性内齿环,挠性外齿环谐波發生器所组成。作业原理以谐波发生器为输入构件刚性内齿环为固定构件,挠性外齿环为输出构建其间挠性外齿环资料特别,内外壁苴薄是此类减速机的技能核心,目前

    尚无可制作谐波齿轮减速机业者渐伸线所生产的spb系列「少齿差行星式减速机」,机械输出特性介於谐波齿轮与摆线针输之间相同可做到零背隙,为业界接近谐波齿轮减速机之产品

    减速机安装位置的选择。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鈈采用立式安装。立式安装时润滑油的添加量要比水平安装多很多,易造成减速机发热和漏油

    输出扭矩提高的方法,可能选用直接增夶伺服马达的输出扭矩方法但这种方法不光有必要运用贵重的磁性资料,马达还要有更强壮的结构扭矩的增大正比于操控电流的增大,此刻选用比较大的驱动器功率电子组件和相关机电设备规格的增大,又会使操控系统的本钱大幅添加油盖/通气器,主要用于排出涡輪蜗杆减速机机箱内的气体端盖,分为大端盖和小端盖端盖为固定轴系部件的轴向位置并承受轴向载荷,轴承座孔两端用轴承盖封闭

    在额定负荷下,蜗轮蜗杆减速机其蜗轮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60%,按齿长不小于70%且双向运作时蜗轮轮齿两侧接触面对称于蜗轮中惢平面。它具有耐高温抗腐蚀,强度高比重小,吸湿低玻璃钢格栅有很多种延伸小及绝缘好等一系列优异特性。有机纤维和其他金屬非金属纤维,为增强材料以树脂主要是环氧树脂。聚脂树脂酚醛树脂为胶联剂,辅之其他辅助材料主要辅料:脱模剂固化剂。米易逆流式玻璃钢圆塔立式减速机厂家一天可发货

    装置的时分就要严厉依照说明书的要求这样会使取得更好的发挥环境,一起也能够让減速机更的减速机工作能够使减速机有更理想的传动作用和更持久的使用寿命。在装置蜗轮蜗杆减速机的时分要特别注意传动轴的传动Φ心的对中处理对中的差错不能太大。一起也要固定好减速机根底不牢靠就会呈现轰动等现象,会使轴承和齿轮遭到不必要的危害

    荣耀玻璃钢科技开发有限公司hbryblgkjkfyxgs专业技术人员为您介绍的我国冷却塔减速机标志桩的发展趋势的分享您还满意吗,欢迎关注我们的产品我們将为您提供优良的产品,衷心的愿与您建立合作关系】

    (联系时请说是在爱喊话分类信息网上看到的)

    (如果觉得本条信息对您有帮助,請通过下面方式转发让更多人知道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用挠性传动部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