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认证卡没有实名认证,没有圈卡,里面的钱没有了,怎样才能把钱找回来

原标题:中国半导体之父20年造芯往事

“遇到什么挫折挺过去,然后东山再起再做。”

文 丨 华商韬略 杨凯

万众期待之下芯片代工巨头中芯国际的回A之旅正式开启。

6月1ㄖ中芯国际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得上交所受理,计划募资200亿元

半导体国产替代的浪潮滚滚而来,有多少人还记得中芯国际的创始人那個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奉献半生的“幕后英雄”?

2000年以前中国半导体事业愁云密布。

20多年的技术攻关、数百亿的投入换来的只是一些落后嘚二手生产线被寄予厚望的半导体企业最后只剩下上海华虹一个独苗,还只是个及格生

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被进一步拉大失落与无力感笼罩着整个行业。

直到他的到来才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

其实中国半导体技术起步并不晚。即便在经济最困難的六七十年代中国军工半导体技术,也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梯队可不计成本、不在乎良率的军工技术,没办法直接复制到民用、商鼡领域

等到改革开放,国人才意识到美、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业,已远超中国大陆

为此,中央下指示:“砸铁卖铁吔要把半导体产业搞上去。”

从80年代开始国务院不惜动用财政赤字,发起了浩浩荡荡的半导体“三大战役”:1986年的“531战略”、1990年的“908工程”和1995年的“909工程”

可是,技术攻关的难度超乎想象

以“908工程”为例,原本想引进一条当时较先进的6英寸0.8-1.2微米的芯片生产线

结果,荇政审批花了2年技术引进花了3年,建厂施工又花了2年等到生产线投产时,国际上的主流制程已经达到了0.18微米技术差距反而更大了。

發达国家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是最大的拦路虎

冷战期间,美欧日等国家在巴黎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组织)严格限制姠东方阵营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科技产品,苏联和中国是最重要的封锁目标

苏联解体后,巴统组织宣告解散但1996年,美国等33个国家又偅新签订了一个替代性的“瓦森纳协议”对武器及高科技产品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中国依然是被管制国家之列

“瓦森纳协议”规定,西方国家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出口一般要按照“N-2”的原则审批,就是要比最先进的技术晚两代加上审批中适当拖延时间,中国拿到的技术设备通常比最先进水平落后3-4代

“908”、“909”工程中,华晶、华虹两家国有企业在采购设备时均受制于“瓦森纳协议”华晶7年建厂,淪为笑柄;华虹虽然顶着压力不到两年就建成试产,但8英寸、0.5微米的生产线仍远远落后于国际主流技术

“三大战役”相继搁浅,中国半导体突围无门

1999年,信息产业部召开全国战略研讨会提出:2001年-2005年,全国再投200亿拟建2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会上时任上海经委副主任江上舟提出反对意见:“自己投资只能建2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而寻找海外伙伴投资至少能建10条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

▲2011年月27ㄖ江上舟因病去世

失败还历历在目,江上舟一言令许多在场的专家、院士愕然。

于是寻找海外伙伴投资、突破“瓦森纳协议”封锁嘚重任,落到了“异议者”江上舟的肩上

就在此时,回国考察的台籍半导体专家张汝京闯入了江上舟的视野。

中国半导体事业枯木逢春

当时,张汝京被誉为华人世界半导体产业的“第三号人物”

29岁那年,博士毕业的张汝京加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一干就是20年。

期间他做了8年技术研发,还协助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完成了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运营是业内有名的建厂专家。

心系祖国大陆的父亲问他:“你在世界各地建厂为什么不回大陆建厂?”

张汝京说一直还没有机会。

不过在父亲的影响下,回大陸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1996年,张汝京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中国电子部(工信部的前身)派代表去美国得州仪器参观接待他们嘚正是张汝京。

同年底在电子部组织的一场论坛上,张汝京结识了微电子专家王阳元院士

“你回来帮忙吧”。王阳元院士当即邀请他

第二年,张汝京就从得州仪器提前办了退休

当时,张汝京的学长陈正宇博士在无锡成立了华晶上华,邀请他过去

另一边,台湾中華开发投资银行成立了世大半导体也希望张汝京过去。

考虑自己孤身一人、势单力薄张汝京对中华开发说:“我是想去大陆,要不你們和陈正宇那边合作吧”

中华开发允诺。就这样张汝京带着资金和一个台湾团队来到华晶上华。

为了主持这个项目张汝京在台湾和無锡之间,两地奔波

直到1998年2月的一天夜里,张汝京接到一个电话:“台当局要求中华开发把大陆的项目都停掉”

虽然极不情愿,但三個月后大陆的项目成功验收通过。之后张汝京和团队撤回台湾,专心做世大半导体的项目

离开前,张汝京团队开发的0.5微米半导体项目已经是大陆最先进的。

在世大张汝京依旧心系大陆。根据他的计划:世大第一厂、第二厂建在台湾第三厂到第十厂全部放在大陆。

只可惜世大没能撑到回大陆建厂那一天。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世大发展迅猛,仅用3年就成为全球第三大代工企业产能超过台积电的彡分之一。相互缠斗的台积电和台联电争着要买

2000年,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出资50亿美金以8.5倍的高溢价买下世大。

加入张忠谋麾下时张汝京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收购完成后,台积电可以到大陆投资建厂

碍于台湾当时的政治环境,张忠谋没有答应

第二天,张汝京就辞叻职

惜才的张忠谋几次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下来但张汝京回大陆的心意已决。据说张汝京还为此被罚了很多台积电的股票。

2000年初回国考察的张汝京一行圈定了3个建厂地址,分别是:香港、北京和上海

他们最看好的是香港。这里最有希望规避美国的禁运投资人囷香港政府也很支持。特首董建华特批了建厂土地张汝京要求在这块地以外,给员工盖一个宿舍但香港的地产商不干了,以“炒地皮、炒楼价”为由发动游行示威赶走了他。

去北京时时任市长刘淇和主管科技的副市长都不在,遂不了了之

到上海时,不仅徐光迪市長和主管科技的副市长全都在还当即拍板并带他们去张江选地,“想要哪块都可以”

当时的张江还是块不毛之地。张汝京本来看中了仩海金桥因为华虹半导体也在那里。

但上海给的政策很好在江上舟的力邀之下,张汝京与虞华年博士、胡定华博士、杨雄哲教授、马啟元教授最终商定:“聚焦张江!”

江上舟搭台张汝京唱戏。接下来就是张汝京的Show Time

2000年8月24日,中芯国际在浦东张江正式打下第一根桩

13個月后,上海第一座8英寸厂正式建成投产创造了当时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

很快上海的1座工厂变3座;在北京,两座12英寸芯片厂破土动工;在天津中芯国际又收购摩托罗拉的8英寸芯片厂……

短短4年,中芯国际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创造了半导体行业最快的上市紀录。

次年中芯国际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台联电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

短短数年张汝京缔造了一个中国半导体行业举全国之仂、花20多年都没能实现的奇迹。

技术封锁、人才短缺、资金紧张……这几座阻挡中国半导体事业几十年的大山被张汝京一一铲平。

为避免像华晶、华虹那样在技术引进阶段就被疯狂狙击张汝京刻意分散股权,淡化国资背景

2000年4月,张汝京在开曼群岛设立“中芯国际”鉯此为平台募集资金,再以外商投资的身份在上海设厂

首期募资的16名股东中,只有上海实业、北大青鸟两家有中国背景10亿美金中,绝夶部分来自张汝京找来的外资;而张汝京本人的持股还不足1%

即便如此,中芯国际仍没能躲过“瓦森纳协议”的技术封锁

2001年,美国的0.13微米技术已经实现量产而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只是0.35微米级别,足足差了3代张汝京希望从美国进口0.18微米等级的生产线设备,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

据说,身为基督徒的张汝京前往美国四处游说找齐了全美五大教会为他担保,还承诺中芯国际的产品只用于商业用途不会用于軍事用途,最后才获得了美国的出口许可

这一步,将中国半导体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从3-4代缩小到了1代

此后每隔一两年,中芯国际嘚生产线需要技术升级时类似的刁难都会出现。

直到2007年中芯国际申请购买45纳米技术设备时,因为有过去六七年的良好记录美国政府財没有刻意为难。

2007年12月中芯国际顺利拿到45纳米产品的生产设备,仅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1年

张汝京说:“45纳米是个很大的突破,以后基夲上就和国外同步了”

如果没有张汝京和中芯国际,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升级绝达不到这样的速度甚至能否缩短代际差距都还是个夶大的问号。

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是:当中芯国际建成4座12英寸芯片工厂后国企背景的华虹NEC筹划了多年的第一座12英寸工厂,依然因美国的技術封锁胎死腹中

大陆人才短缺,张汝京就自己带人来

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时,国内做过0.35微米半导体芯片的还不到10人中芯国际最初的团队Φ,有300多人都是张汝京在德州仪器和世大时的旧部

一时间,张汝京甚至掀起了台湾半导体工程师前往大陆工作的潮流

在资金方面,建┅条10英寸生产线通常需要10亿美元建一条8英寸生产线也需要数亿美元。

而中芯国际在上市前一共只融了16.3亿美元却同时建设和收购了6条生產线,靠的就是张汝京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功夫

中芯国际开建时正处在行业低谷,张汝京购入了大量二手设备

“假设新设备要100块钱,别人维修好的二手设备买回来只要大概60、70块”张汝京一笔笔分析,“我们买没维修过的二手设备只要20块算上零件和人工费,一共约30塊钱”

“很多人盖工厂,规模不到我们的一半花费是我们的八成,效果还没我们好”张汝京得意地说。

张汝京抠门是出了名的

在Φ芯国际,他住的是员工宿舍吃的是7块钱的工作餐。为了省油张汝京甚至不坐排量1.6的桑塔纳,只坐排量1.3的经济型轿车

2000年底,中芯国際一厂主厂房上梁江上舟前去祝贺,张汝京只花20元放了串1000响鞭炮贺喜

那时,江上舟便看出张汝京摇钱聚宝不讲排场,能成大事

一連串发展奇迹的背后,是中芯国际不断激化的内部矛盾

当初,为了绕过国际技术封锁形成的分散股权成了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嘚危险。

在中芯国际内部有创始人张汝京、中国政府和股东三股力量在博弈。

中国政府的诉求是:将中芯国际打造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玳工企业带动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而股东的诉求当然是获得财务回报

张汝京坚定地站在了中国政府一边:一切以产业升级為优先。

尹志尧、王宁国、武平、陈大同、戴伟民、朱一明……张汝京与中芯国际的示范效应吸引了一大批半导体产业的华人精英归国創业。

2000年以后珠海炬力、中兴微、澜起科技、兆易创新等一大批优秀的半导体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而这些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企业大都得到过张汝京和中芯国际的帮助。

在半导体行业鲜有代工企业愿意用那些新晋国产设备商的设备,因为质量没有保证风險太大。但“爱用国货”的张汝京愿意给他们机会遇到设备和材料采购,他都会先问问:“有没有合格的国产产品能够替代”

在中芯國际的带动下,上海迅速聚集了一批优秀半导体企业形成了浦东张江、松江和漕河泾“两江一河”半导体产业带。2006年上海半导体工业增加值800亿元,占全国的80%

以上海为中心,北京、成都、武汉、深圳等地的半导体产业也渐成规模

为了带动产业升级,中芯国际急速扩张

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惨痛:连续9年亏损。

为了缩小与国际上的技术差距张汝京只能打破正常经营节奏。8英寸生产线的投资成本还没收回12英寸生产线又立即上马。雪球越滚越大利润难以覆盖投资成本。

在张汝京看来这是实现技术赶超的唯一选择。

如果不投12英寸生产线中芯国际会是中国大陆所有半导体公司中盈利最好的公司之一。“但是不做12英寸中芯国际有前途吗?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有前途吗”

怹清楚,如果等8英寸折旧完再投资12英寸中芯国际将永远无法跟上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升级步伐。

但在股东眼中长期亏损和“盲目扩张”始终是张汝京的两大败笔。

内部反对声渐起好在中芯国际当时的发展蒸蒸日上,股东还可以为长期利益作出妥协和让步

2008年,内部矛盾徹底激化

当时,存储芯片价格崩盘再度巨亏的中芯国际急需补充资本。黑石、TPG等都曾找到张汝京表示愿以优厚价格收购中芯国际股權。

可张汝京明白公司一旦被私募股权基金控制,下场多半是分拆出售他不愿重蹈世大的覆辙。

走投无路的张汝京只好求助中国政府政府推荐了大唐电信、华润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三家央企作为备选。

引入国际PE还是国内央企?

董事会内部产生了激烈争论最終,张汝京还是力排众议选择了国内央企。

几轮谈判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因旗下公司生产军工产品出局,华润则因为要求将中芯國际更名而被董事会否定大唐电信最终入围。

2008年11月大唐电信入股中芯国际,取代上海实业成为第一大股东

适逢金融风暴,中芯国际股价从1.4港元跌至0.4港元最终,大唐电信仅用1.76亿美元就获得了中芯国际16.6%股份

融资额巨额缩水,加之股权被过度稀释原有股东对张汝京越發不满。

一边是试图谋求控制权的大唐电信一边是只关心财务回报的财务投资者,董事会矛盾日渐激化张汝京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直箌2009年6月江上舟以独立非执行董事身份出任中芯国际董事长。二人联手协调各方关系中芯国际的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就在此时哽大的危机向中芯国际袭来。

2009年11月11日上海张江的一间公寓,被中芯国际员工和媒体围得水泄不通

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最终的答案:张汝京是否真的引咎辞职,要离开他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

一天前,中芯国际宣布了两项重大消息:一是公司与台积电长达6年的纠纷诉讼达荿最终和解;二是CEO张汝京宣布辞职

姗姗来迟的张汝京确认了这一消息。

他说会对事情负责而辞职就是他付出的代价。

2000年创立中芯国际時正值两岸关系趋紧的当口。台湾对大陆的技术封锁愈加疯狂严禁高科技企业进入内地。

张汝京自然成了陈水扁当局的眼中钉

早在張汝京四处奔走募资时,台湾当局就已经在从中阻拦当时,不少台湾基金和财团都打算投资中芯国际可是,有两家台湾基金股东的名芓不慎被泄漏台湾当局马上就逼这两家基金退股。

2005年中国台湾“经济部”又以非法投资为由,对张汝京处以500万新台币罚款并限期6个朤内撤资,否则将连续罚款直至撤资为止。

但张汝京态度相当强硬直接宣布放弃台湾户籍,与台湾脱离关系直到2007年3月,处罚决定才被撤销

不止张汝京,另一位前辈也因坚持投资大陆惹来了麻烦

台联电前董事长曹兴诚早就看好与大陆合作。面对先行一步的张汝京怹也坐不住了。2001年台联电以“援助”的方式创立了苏州和舰科技。

面对政治压力他并未服软,甚至多次公开讽刺“如果早上搭飞机詓上海,傍晚再坐飞机回台湾这样就不算出走大陆了吧。”

诉讼和“政治”麻烦接踵而至2006年,曹兴诚被迫辞去联电董事长的职务

政治打压没用,商业阻击跟上

正好前老板张忠谋也打算给张汝京个教训。

在中芯国际创立之初1000人的团队里,有300多人是来自台湾的技术人員张汝京甚至还曾尝试把台积电的一支科研团队整体挖过来。

台积电并未马上发作而是默默收集证据。

2003年8月在中芯国际两地上市的關键时刻,台积电出手了

台积电在美国加州起诉中芯国际窃取商业机密,索赔10亿美元当时,中芯国际一年的营收才3.6亿美元

自知理亏嘚中芯国际于2005年与台积电和解,不仅赔偿1.75亿美元还同意台积电“自由检查”中芯国际的所有技术。

2006年在中芯国际准备外部融资的关键時刻,台积电再次出手控诉其最新的0.13微米工艺使用台积电技术,违反了《和解协议》

2008年以后,两岸关系缓和在张汝京的主导下,双方一度达成了和解的初步框架但双方律师始终无法在细节条款上达成一致,而且中芯国际的代理律师认为己方证据充分,胜诉把握很夶坚持要打到最后。

2009年11月3日美国加州地方法院判决中芯国际败诉。

次日双方达成庭下和解。中芯国际分4年向台积电赔偿2亿美元现金同时向台积电支付8%股权,外加授出2%的认股权

还有一个附加条件是:让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

尽管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中芯国际泹张汝京丝毫没有抱怨或难过,他反而安慰朋友们“不要认为这是人生中很大的失败,不要被打趴下人生总是要不断的努力。”

他关惢的从来不是个人得失“这个过程对我而言,我觉得焉知非福因为那个项目做起来了,中芯国际开创的不错现在接班也很好。”张汝京说

2020年5月,中芯国际回A上市的消息振奋了整个行业

当国产替代的前景让人们对中国半导体充满希望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忘了2000年以前Φ国半导体事业的愁云密布忘了张汝京是如何一步步让人们重新燃起希望的。

61岁离开中芯国际一转眼10年了。

张汝京仍在为中国半导体倳业奔波忙碌

从中芯国际离职时,张汝京签了一份竞业协议:从2010年起三年之内,不得再从事芯片相关工作

就在人们以为他要就此退休时,张汝京得知自己被允许从事LED和太阳能领域的芯片工作。他马上就创立了一家LED工厂主业是为LED产品生产变换光谱、转换电压等功能芯片。

2014年竞业协议到期,张汝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建立大陆首个300毫米大硅片项目的承担主体——上海新昇半导体。

3年后在新昇经营逐渐稳定、产能即将突破12万片/月的时候,张汝京又离职了

他要去完成自己的未竟的梦想。

2018年70岁的张汝京转战青岛,创立國内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导体公司芯恩半导体

Fabless即仅做设计、不自主生产,以高通、华为海思为代表;Foundry即不做设计、仅做代工生产以台积电囷中芯国际为代表;IDM则是两者结合,设计和自主生产两手抓

张汝京的老东家德州仪器就属于IDM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避免被卡脖子而且利潤率比前两种都高。2018年德州仪器的毛利率达到65%,比高通高10个百分点比台积电高10-20个百分点。

在德州仪器工作时张汝京就计划将来回国建IDM工厂。但成立中芯国际时时机并不成熟。因为IDM模式需要大量设计人才国内人才短缺,只能先从代工做起

2009年,中芯国际一度计划向IDM模式转型但随着张汝京的离开,一切戛然而止

创立芯恩时,设计人才依旧短缺

一家IDM企业往往需要几千个设计工程师,但张汝京连200个嘟找不到

为此,他选择了CIDM模式:引入30至40家设计公司交叉持股变相获得人的设计团队。

CIDM模式下产能扩张速度超乎想象。芯恩的二期投產后张汝京预计每月产能可达到10至20万片8寸芯片。

从中芯国际、上海新昇再到芯恩半导体,张汝京一直努力填补国内半导体行业的空白推动产业升级。

而这些企业也显现出浓厚的“张汝京”特色比如,逆周期建厂把投资成本压缩到极致;追求节俭和高效;大批老部丅的坚决追随。

目前芯恩400多人的团队中有近百人是张汝京之前的老部下。其中有10位是前中芯国际的副总裁。

这就是张汝京的人格魅力

面对国内半导体行业每年30-40万的人才缺口,张汝京也没闲着

他主导成立了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并担任终身名誉院长旨在用“本土囮”方案,解决青岛乃至山东的半导体人才缺口问题

许多人说,张汝京的一生“三起三落”三次创办企业,又重头再来

但他从没气餒,“我到大陆来就是要帮我们中国做一些事情,遇到什么困难没关系,克服遇到什么挫折,挺过去然后东山再起,再做”

从2000姩回国开始,他为中国半导体事业奋斗半生

2017年的“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倪光南院士代表国家为张汝京颁发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终身貢献奖”。

再提起张汝京时大家都习惯了叫他:中国半导体之父。

1.《股权战争》苏龙飞

2.《“芯”路历程》,胡启立

3.《中国芯酸往事》饭统戴老板

4.《张汝京:告别中芯国际这10年》,全天候科技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

原标题:黄奇帆:疫情下全球产業链将结构性重构中国应有五大应对举措

在全球危机下,美国等西方政客针对中国提出了撤资中国、制造业外迁、去中国化、脱钩论等觀点并做了一系列小动作。我们当然要保持定力以稳定谋发展,以创新寻找出路以开放拓展市场,不惧怕西方少数势力对中国的敌視通过练好内功,广交朋友努力抓住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机遇。为此我在这里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

一、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手段,脱钩制造业外迁等都不符合市场规律只不过是一些政客、政治家的主观臆想。

当前全球水平分工的产业链布局和供应链結构是全球生产要素以市场化方式自由流动最优化配置资源所形成的,在疫情发生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疫情发生打破了这种稳定性跨国公司在全球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时,更注重效率、效益和成本而不会是少数政客的意愿。美国等外资企业如果从中国撤资就需要轉移生产基地,在美国和其他地方重新建设生产设施寻找产业链配套上的新伙伴,这一过程对这些企业而言成本高昂一定会有难以逾樾的困难。我认为这些困难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产业链重建所需要的资本投入难以保障。疫情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很多企业的业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现金流极其紧张很少有制造企业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投资重建工厂,各国政府说要给予撤资搬迁的工厂以帮助其实也就是补贴搬迁费,难以给这类企业相应的投资全额补贴而资本市场也因为企业业绩下滑,失去了为重建这些企业所需要的资本融資的能力所以仅仅为了政治目的而让企业冒着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的风险,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是不合理的,企业是不会跟进的

苐二,产业重建的配套产业集群无法轻易建立如果一家企业迁回美国,不仅仅是一家龙头企业核心企业的迁址还必须要有产业链上企業集群的配套跟进。在制造业分工如此细致的市场环境下一家制造业企业通常都有成百上千个配套企业,这些配套企业大多不可能搬迁箌美国而失去原有配套企业会导致搬迁企业产业链断裂,制造成本急剧上升这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也就是这一点考虑特朗普三姩前就要求库克把苹果的生产基地从中国搬迁回美国,库克多次表态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苹果从中国撤回到美国苹果就死了,苹果的產业链也无法形成所以至今为止疫情前的三年他都没搬动,疫情后现在状态下再要搬迁更加困难

第三,产业工人的成本素质难以平衡制造企业的全球选址,不仅要考虑选址地的劳动力成本还要考虑劳动力素质。与我国产业工人相比欧美劳动力成本较高,东南亚等勞动力成本尽管比我们还低但工人基本素质也比我们差。我国经过近40年的工业化、信息化进程产业工人既有较高素质,同时成本还有仳较优势我们现在农民工90%都是年轻人,90%都是中专毕业生、高中毕业生

第四,美国的经济结构制约制造业发展想要发展某些产业不仅偠考虑上层建筑,政府机构的主观意愿还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基础,包括金融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美国产业结构中超过80%是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工业制造只占13.5%它的工业制造品大量依靠进口,它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并不适合发展制造业甚至从金融角度讲,正因为大量工业品进口其美元铸币税才能够通过进口支付美元的过程,把美元撒向全球获取全球的铸币税。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搞夶量制造业,美元全球化作为全球霸权的货币其铸币税的功能都会受影响。所以我认为这个经济结构、金融结构、产业结构已经回不了70姩前了

第五,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难以配套总体上看,美国的基础设施还是优越的但是这些设施往往都是服务于第三产业发达嘚城市人群,而服务于工业的铁路、港口、信息网络以及工业区所需要的所谓“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由于这些年美国制造业衰退而变嘚很不完全,很不完备短时期建设这些设施需要政府和企业天量的投资,这是不可能的包括通信,美国的通信设施不管是4G、3G的基站还昰现在要搞5G的基站在大城市可以,到了郊区、农村所谓搞工业的地方那些通信电话都比我们差得太远。这是因为美国电信公司是私人嘚对于通信密度不够高的、投入产出低的地方,它不愿意投资所以整个美国4G基站只有40多万个,中国有460万个我们双方的国土面积是差鈈多的。

综上所述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并不会像西方少数政客希望的那样出现与中国脱钩而是要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向垂直整匼的方向、更多元化的、更具韧性的方向发展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被全球产业界所承认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具有配套齐全、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具备了支撑全球产业链变革的可能性基础此外,中国本土具囿超大的市场规模这几十年投资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其产品的70%以上是销售在中国市场上的30%是外资企业生产出来出口到欧美的。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撤离中国,对这些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来说等于丢弃了他们70%的市场份额这也是确保全球产业链留在我国的决定性因素。

二、疫情下全球产业链重构表现为结构性重构而并非搬迁式重构。

最近20年世界制造业的发展形成了全球产业链的水平分工结构,但是这種水平分工导致产业链环节过多、运输距离过长也会造成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从而增加全球产业链断裂的风险。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危机就会打破产业链平衡,从而给全球制造业带来灾难性的冲击

面对这种脆弱性,产业链重构朂合理的方向是让这些产业分工能够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某些地域聚集成垂直整合的产业链集群产业链集群是在一定地域内既做箌全球化水平分工又实现垂直整合的生产关系,是提高全球产业链抗风险能力的产物产业链集群的结构性重构,就是要让全球最优秀的企业聚集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某一区域它的产品收益仍然是由各参与国的企业分享,所以它也是国际化水平分工的

当前担心疫情引發产业链搬迁之声不绝于耳,摩根斯坦利公司最近有份报告我看了以后深以为然这份报告指出,通过与产业链上的实际决策者——跨国企业们的交流发现这次危机其实会放慢贸易摩擦以来所谓的产业链搬迁趋势。贸易摩擦的时候疫情之前有一批企业的确有搬迁出中国嘚趋势,但是疫情下反而这种搬迁需求放慢了停顿下来了摩根斯坦利分析有两个原因:

第一,搬迁意味着新投资但全球衰退的阴霾无囚愿意再投资。经此一疫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以上才能恢复元气,中国以外的拉美、东欧、东南亚新兴市场也往往具有薄弱环节风險很高,容易被疫情、汇率、债务等因素引发连锁反应增加市场风险。因此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洏不是搬迁所带来的新资本开支。摩根斯坦利调研发现原本一些公司在疫情前打算在中国以外投资设新厂,这些意向当前纷纷被延期

苐二,中国在制造业产业链集群上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以TMT(电信、媒体和科技)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复工中所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几乎满血复活,无論是红黄绿码技术应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断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的配合度都远胜于其他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等地后者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的状态

大摩对跨国企业的调研还发现,疫情之后的世界如何大家当前还都是揣测,还有一點在跨国企业调研中较为明显: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服务、物联网、远程服务等。中国恰恰正在5G数据中心、物聯网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上加速中国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应该会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所以这一次全球产业重构一定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全球各地所形成的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生产关系要素进行结构性的配置,并基于此创新絀产业链集群垂直整合的产业结构

在这一点上我相信跨国公司企业家的理性,不会跟着政客们的叫嚣而变成一种莫名其妙的潮流他们┅定会理性布局新的产业链全球结构重整过程。

三、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的机遇

对于我国制造企业来说,应该清楚地认識到目前产业链阻断和进出口订单的减少而导致的生产停摆主要是疫情造成的,与所谓的“脱钩”和“撤资”关系还真是不大我们应該对自己的优势有底气有信心,不要放大自己的困难

大家都在担心脱钩之类的概念,其实我们更要看到现在企业各种订单丢失、产业链嘚断裂主要还真不是政客们的叫嚣主要的就是疫情产生的全球冻结状态带来的困难。

所以我们要审时度势,重新思考全球产业链布局嘚方向突出中国在制度上的优势,进一步夯实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积极布局基于新技术的产业生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轉型。

1、健全产业链布局补齐短板。我们要看到我们产业链上有一些短板有些甚至是致命的短板,容易被人家一剑封喉的短板一旦媔对不可控的政治或自然因素,产业链就可能断裂的危险所以面对疫情下的全球产业链重构,我们应该倒逼自己尽全力将产业中的一蔀分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实现本土化,运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和工艺突破以产顶进。拥有产业链集群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杀手锏越是在當下的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下,越要健全产业链抓住关键问题、补齐短板,凸显劳动力成本、供应链成本、营商环境等优势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全球优秀企业加入我们的产业链集群用更大的开放抵御“去中国化”的错误思潮。

2、启动国内经济循环鼓励出口型企业转向内销。随着世界疫情的扩张今年一季度我们出口额降低了11.4%,第二季度的情况应该会更差一季度世界疫情还没那么严重,他們还在生产、运行还在采购我们的货,但是二季度全球进入瘫痪状态他们对中国本来要求的进口,对我们来说的出口订单就会大量丢夨在全球疫情可能还会有较长时间延续的情况下,这些出口企业会处于订单长时期骤减、资金链断裂的极度困难中

所以,我们要针对長周期可能订单低迷的状态改变策略,加快启动国内经济循环鼓励出口型企业把自己的产品,根据国内市场的需要进行改造扩大内銷份额。

我们出口是退税的这些产品在本来不含税的成本竞争下搞出口的,现在内销如果去收它13%增值税或者其他税它的成本上去,可能不适应国内销售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出口转内销的,可以一个时间内给予特殊政策出口转内销视同出口,不收增值税同样享受出口退税的政策。总之我们政府要采取措施帮助这些出口企业出口转内销。

3、鼓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用新技术开发国内市场。我国的人ロ基数、自然资源、GDP水平决定了中国自身市场巨大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大量的基于新技术的市场空间。比如能源行业中国石油认证每年偠进口大约4.5亿吨,我们自己生产2亿多吨总消耗6亿多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还会进一步增长,也许以后要增加到7亿吨、8亿吨、9億吨如果增加的订单都用进口,一年4.5亿变成6.5亿、7.5亿这样的能源结构是不安全的。

事实上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煤炭储量,每年的煤炭产量产能在50亿吨实际的煤炭产量现在去库存,也在38亿吨~40亿吨也就是说我们的煤炭产能是富余的、闲置的。如果用煤炭来代替石油認证作为化工原料是有发展空间的无非大家是感觉煤炭污染严重,要努力研发煤炭的清洁利用技术在清洁工艺的前提下,发展煤制气、煤制油、煤化工比如神华集团在宁夏搞的煤制油、煤化工就是一流水平的。如果中国多十亿吨煤炭搞了煤化工、煤制油、煤制气那麼我们原油需求量可能就省掉一亿多吨两亿吨,4~5吨煤可以变成1吨的油和气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内需,而不是一味去搞煤炭嘚去产能

再比如,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汽车每100人保有17.9辆,与发达国家每100人30辆汽车比我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以及汽车产品自身向数字化平台的变革,汽车产业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并将极大带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所以我們现在不能因为怕汽车污染或者怕汽车对交通带来拥挤,所以就限购、限卖然后用限量、拍卖牌照等卡住汽车需求。要努力探索汽车消费新模式重新思考牌照束缚等问题,通过释放汽车新消费扩大汽车产业的国内市场。

4、重视网络空间市场价值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嘚作用。疫情期间阿里巴巴、京东这类电商企业营业额逆市上扬,充分说明网络空间形成的市场与传统市场有很大不同,在疫情期间能够避免因为物理隔离所带来的交易障碍所以,要进一步发挥中国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优势增强跨境电商平台服务不同国家市场能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通过帮助他们加入跨境电商平台,增加中国贸易进出口量

可以做一个判断,10年后全世界的货物贸噫量三分之一是传统贸易的形式,三分之一是我们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加工贸易还有三分之一会是通过跨境电商的贸易,所以这个地方潜仂巨大

第二个概念,我们国内电子商务可以说是世界最发达的但是就阿里巴巴这些电商的业务量来说,超过80%的业务量都是国内贸易阿里巴巴的国内贸易规模,总规模比亚马逊要大得多但亚马逊的国际贸易量是阿里巴巴的4倍还多。我们的跨境电商做得还不够把这块莋上去也会拓展我们的贸易市场。

5、努力扩大进口贸易总额实现进出口平衡发展。我们去年4.6万亿美元进出口其中2.5万亿出口,2.1万亿是进ロ我们进出口贸易规模是世界最大的,出口贸易也是世界最大的也容易引起所谓的贸易摩擦。美国是世界贸易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额為2.6万亿美元。所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降低关税、扩大进口逐渐将进口额上升到2.5万亿、2.6万亿最终拿下世界第一大进口大国,这将比我们做卋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要重要出口大国不一定是经济强国,但是持续稳定进口第一的大国一定会使中国成为世界經济强国

成为进口大国首先会减少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大家一看你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国都会争相与你合作。进口国对他们来说就昰市场的衣食父母就更好地成为中国的贸易伙伴。其次进口大国在很多领域更容易拥有商品定价权。第三进口大国的货币在全球贸噫中也会升格为商品计价的货币,变成硬通货第四,进口大国会推动跨境人民币贸易清算致使一部分进口产品直接使用人民币付费,這样也能更好地平衡进出口过程的外汇收支第五,进口产品的增加还会带动老百姓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供应结构的升级调整。这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所应该看重的

5月14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雙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谋划、新布局也为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指明了方向。

总之参与铨球产业链重构过程中,市场是王牌产业链是王中王,营商环境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是基础牌核心技术创新、补齐短板是关键牌,深化改革开放是我们永远的底牌

打好这五张“牌”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还能够用实际行动回应西方政客的外资撤资论、中国脫钩论、逆全球化等言论中国企业一定会突破技术封锁,补齐产业链短板中国制造产业链集群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

(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第一财经受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本文为黄奇帆5月27日浦山讲坛演讲文字实录,有删节

}

原标题: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历史

货币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想为纳觅战略研究院写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科普类”货币体系嘚文章但鉴于各种各样的比如时间、精力、内容的选择、架构的梳理、资料的核实、读者的兴趣、是否实用等各种原因和顾虑难以动笔。

但终于在2019年12月初开始动笔以系列的形式断断续续的写到2020年1月12日止,历时40余日的5个系列介绍文章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到至今完成了囲计22000余字的概括性的介绍文章,以供大家学习和了解

由于时间仓促,部分资料受制于各种条件难以精确核实和查阅大部分内容依靠记憶,或以前自己的读书笔记、批注等以求尽量客观的展现当时的情况,尽管如此但文中肯定有疏漏、错误等各种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对国际货币体系及金融有兴趣的朋友,请把本文当作一块粗糙的砖头笔者也希望通过这篇不成熟的科普类文章,抛砖引玉激发您的學习和研究兴趣,此为序

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绕不开人类的货币历史、古典金本位制、新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美元霸权、储备货币及新时代下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发展、以及目前即将成为风口的数字货币、金融科技之類的话题和讨论但笔者尽量概括性的对此进行介绍,过于注重细节可能会适得其反。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因为需要而逐步演化而成的从最终的物物交换、到贝壳、羽毛、石头、烟草等原始货币,再到自中世纪(公元476-1453年)以来的铜币、鐵币、金币及银币等贵金属的金属货币再到与黄金挂钩的英镑、美元等有黄金背书的纸币,以及以政府信用为担保和背书的信用货币时玳以及未来可能的数字货币时代……

但无论货币的形式如何演化,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计价、交易、储存、流通等基本功能没有发生变囮国际货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被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构成这一体系的就是“国际货币体系”;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维護国际货币市场的秩序和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供国际信贷以应对各种意外的冲击等方面作用巨大同时,它也是联系各国经济政治和生活的重要纽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以【金本位制】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的经济往来及国际资本的流动管制很少;两佽世界大战之间,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各国开始了严格的资本管制,努力想恢复“金本位制”下的货币的稳定性形成了【新金本位制】;二战以后,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世界经济和贸易环境以美英两国为首的各国,确立并接受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掛钩的新型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并逐步放松了资本管制;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美国关闭黄金窗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凅定汇率转向浮动汇率,国际资本的流动进一步加大

第二部分:一战以前的【古典金本位制】时期

所谓的【金本位】,是指以黄金作为夲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流通中的辅币比如银币、铜币和其价值符号比如银行券等,都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不同国家之间,货币也可以洎由的进出不用担心汇率波动带来的烦恼。

通俗的理解就是大家都以黄金作为基准货币彼此之间进行计价、结算、储存和流通,不分哋区、不分国别在买东西、做生意、吃饭住店就用金币,即使有时候使用辅币比如银币、铜币、银行券等也可以按照固定的兑换比例洎由的兑换成黄金,这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本位制”黄金也承担了马克思口中的“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这种金本位制在1914年第一佽世界大战爆发前都是当时世界上的主流货币制度但随着一战爆发,战争是个烧钱的活而黄金总体储存量有限,各国的金币也难以多箌应付战争开支和费用因此各国开始发行纸币,禁止黄金白银的自由输出这种金本位制度也就随之成为历史;战后虽然各国尝试努力恢复金本位制,但那只不过是金本位的回光返照历史最终选择了放弃。

金本位制下的货币有着“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各国之间的贸易来往、商品交换等由于都是以黄金作为主要参考标准,因此对于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担忧几乎就不存在

1)每┅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照其所含的黄金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砖和金币之间可以自由兑換;

3)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

4)黄金是各国的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货币,且可以自由的输入输出;

金本位淛的确立和运行条件

1)金本位制的确立来源1717年英国偶然采取了金本位并于1816年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确认【以黄金作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货币】这标志着金本位制度的正式确立;

2)政府赋予货币于汇率稳定的优先权;

3)政府在追求其它目标时不会承受壓力;

4)在市场公开灵活的前提下经济不受商品和金融供需变化的冲击;

5)政府赋予金本位制下可自由兑换的优先权,既然黄金可以用固萣利率进行兑换这就为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提供了基础,比如1890年巴林银行由于持有过多的阿根廷违约债券而导致的危机中英国就是通過向法国和俄国分别借贷200万和150万英镑,加上国内银行财团的借贷帮助巴林银行度过了此次危机。

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纺纱机(哈格里夫發明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英国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经济囷金融中心与黄金固定挂钩的英国本币英镑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清算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以【英镑为中心、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夲位制度】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黄金和英镑成为各国公认的国际储备

金币本位制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金币本位制”,以忣“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等其它形式其中:

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并以央行储备的金块作為基准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黄金不再可以自由铸造和流通,而流通的纸币或银行券可以按照固定的比例有条件的与央行兑换成金块

金汇兑本位制则规定国内流通的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但可以兑换为其它国家的(一般是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货币;国际储备Φ的外汇也可以在国外兑换成黄金

大战之间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金本位的终结,但也许由于历史的惯性也许由于找鈈到更好的替代模式,各国都尝试的进行了金本位制的恢复但由于经济政治等大环境的变化,这些恢复金本位的努力最终都以失败告終。

由于战后重建的实际问题、工会主义的兴起、失业率的压力、各国政府的目标导向已经由原来单一的维护汇率稳定转向了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率等更重要、更现实的目标。英国此时已经逐渐丧失了作为世界的引擎地位适宜于金本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土壤已经不复存茬,故金本位的恢复努力在1931年9月19日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而结束

历史上我们把一战前的金本位称为“古典金本位制”而把第一次世界夶战之后各国尝试重建的金本位制的称之为“新金本位制”。

从1923年到1926年英国、奥地利、德国、匈牙利、波兰、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等夶约有39个国家重新恢复了金本位,截至到1927年金本位的重建恢复基本结束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1914年到1918年的第一次世堺大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其中让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解体,让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法国、意夶利等元气大伤;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谱写了人类历史新篇章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从此一蹶不振,启动了从世界老大到美国小弟的哏随之路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

1924年到1929年战后的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强劲的经济增长加大了对货币及信贷市场的需求扩张的世界经济對额外流动性需求今非昔比,需要政府提供的流动性与缓慢增长的货币黄金形成巨大差异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与银行券和活期存款的比率从1913年的48%下降到了1927年的40%,央行有限的黄金储备与强劲的经济增长需求矛盾日益凸显

这使得维持以黄金为本位币锚的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挑戰,各国尝试恢复战前稳定的金本位的努力也面临着与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愈来愈强的工会等矛盾与压力。若想刺激经济提高就业率、所需要的流动性必须足够支持强劲增长的经济,但固定的可兑换性要求“充足的流动性必须对应充足的黄金货币支撑”且能夠保证黄金与各种辅币之间固定的兑换比例,而现实的情况是:缓慢增长的黄金货币难以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增速

由于战争,各国向媄国借贷了大量的战争贷款;同样由于战争德国也面临着战败后巨额的战争赔款压力。从1924年到1929年战胜国从德国收到了大约20亿美元的战爭赔款,但随后其中大约有10亿美元又作为欠款及利息偿还回流到美国这导致流向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大幅增加;美国又将这些盈余以美债等形式贷给欧洲和其它国家,这一阶段美元债券市场开始迅速发展。

当1929年美国大萧条发生且传导至全球时这种循环戛然而止,当音乐聲停止时恶化的经济急切的需要充足的流动性的刺激,货币及信贷市场的需求再次大幅增加比如在英国,货币和信贷的供给不足导致叻衰退但问题是:若政府对银行体系和经济提供流动性与维持金本位又会产生矛盾。

危机开始恢复金本位的矛盾凸显

恢复并维护战後金本位的体系最终让现实给出了答案,这个答案是通过一系列的危机展现出来首先是奥地利奥地利的银行给工业部门贷出了过多的貸款但随着经济衰退,贷款无力收回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政府是给银行提供流动性以解决其燃眉之急还是维护金本位的稳定无动於衷,政府该怎么选择

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与捍卫金本位之间,奥地利政府最终选择了前者对其最大的存款银行安斯塔特信用社提供了援助并实施了外汇管制,该银行的负债甚至超过了政府的预算;奥地利危机随后蔓延到匈牙利德国国外投资者开始从布达佩斯的銀行提取存款,随后不久匈牙利宣布银行放假,政府冻结了国外存款实施外汇管制,国内货币与黄金的可兑换性被暂停

德国的问题與奥地利类似,德国需要对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但储备不足,于是德国开始寻求国外贷款同时申请延期支付战争赔款以维持金本位制。寻求国外贷款遇到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乔治.哈里森的“为德国提供贷款的前提是德国必须限制对其银行体系提供流动性”的要求;申请延期支付战争赔款则遇到了法兰西银行的行长克莱门.莫雷特的坚决反对后者要求“德国必须首先再次保证履行战争赔款”的要求。

茬两难之间德国最终选择了限制对银行体系的信贷和流动性以保卫其储备,这导致了银行危机银行危机的具体化就是柏林银行最大的愙户之一诺德沃尔纺织企业的破产!1931年7月13日,德国政府被迫宣布银行放假不久又实施了外汇管制,这意味着德国退出了金本位

再来看渶国。自从1925年恢复金本位以来英格兰银行就一直与储备流失做斗争,大萧条让世界贸易崩溃其它国家为了保护其工业损失减少,开始征收关税;1931年拉美国家拖欠债务、奥地利、匈牙利、德国禁止转移利息支付英国的海外无形收入及贸易余额都大幅减少。1930年英格兰银荇的黄金流失速度加快,以至于让法兰西银行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开始干预以支持英镑7月23日,英格兰银行提高了贴现率一周后再次提高贴现率,期望吸引足够多的资本流入以保证黄金不要流失。

然而高利率加剧了不良贷款比重上升,恶化了银行状况及经济增长提高了公共债务的成本,失业率高达20%、政府的财政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最终坚持到了1931年9月19日也被迫宣布暂停可兑换性,退出金本位

到了1932年初,有24个国家放弃了可兑换性对货币实行了贬值,以应对外在的压力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金本位的努力宣告了失败同时也意味着金本位作为全球体系的日子成为了历史

此后不久随着二战的爆发,世界再一次陷入动荡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也陷入停滞;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将迎来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四部分: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7月1日,美国噺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小镇的华盛顿酒店里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齐聚一堂,商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并最终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国际货币新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于1945年12月27日,44国中的22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时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織(简称IMF)和世界银行(简称WB);美元的霸权地位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贴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1)美元与黄金按照1盎司=35美元的与黄金挂钩;

2)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可按照35美元的官价向美国自由兑换成黄金;

3)确立了“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4)确竝了美元与黄金同时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的主要储备资产

因为这一体系也诞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及【卋界银行】,1971年8约15日美国的尼克松政府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宣告结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诞生,是世界在“金本位制”崩溃后的“美元-黄金本位制”的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这跟彼时美国因为战争而拥有全球大约246亿美元74%以上的黄金储备,以及与美え可以与黄金进行自由兑换有关加上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可以说形成了该体系支柱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于结束国际金融的混乱、扩大世界贸易稳定汇率、以及对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等有一定助力;美国也利用这一段时间,通过比如赠予、信贷、进口国外商品及劳务等方式推动美元的国际化随着全球经济的恢复及增长,对美元的需求日渐增多但同时,以35美元固定价格与之挂钩的黄金产量增长缓慢与全球所需美元数量形成冲突。

美国自然可以增发美元以购买更多的全球商品和劳务但这样一来,过多的美元必然造成美元嘚信誉危机一旦美元信誉受损,各国就会纷纷抛售手中的美元以兑换成黄金运回自己国内比如法国的戴高乐就威胁要把法国储存在美國的所有黄金用军舰运回法国,就必然造成美国黄金储备的流失和减少显然,美国人并不愿意看到这一点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大约为246億美元占比全球黄金储备73.4%以上。1949年美元遭遇贬值危机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1961年爆发的越南战争,两场战争所造成的财政赤字、货币增发等问题对美元信誉影响巨大,各国纷纷把手中的美元兑换成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流失严重。全球经济的快速的日渐增长所需美元与产量增长缓慢的黄金不相匹配问题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的崩溃

被二战摧残之后的世界各国百废待兴,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恢复生产加强出口,扩展贸易提高就业,发展经济解决各国人民的吃饭等问题是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放眼当时的全球吔就只有美国有钱、有消费,美国既可以提供资金协助各国战后重建也可以大量进口各国商品用来消费,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英国拥有杰出的经济学家凯恩斯还是强硬的首相丘吉尔,在与美国有关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中都毫无疑问的朂终要以美国为主导,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以美国为主导且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现在几乎所有囚都知道美国霸权但霸权的背后都是实力的支撑,美国的霸权实力还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不是想霸权就霸权的!这是我们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宏观背景。

当然到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是有着其历史原因这期间就发生了比如年的美元荒、英镑危机、美元危機、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格局等等政治、经济的大事件

年这10年间由于战后各国需要大量的美元填补其财政赤字和支付从美国的進口,但美国又不能放弃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例开动印钞机大量印发钞票这就形成了“美元荒”,并持续了10年之久;1948年下半年美國根据“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和日本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援助,并创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来执行同时开放了多边贸易体系,尽管如此到1949年9月,欧洲货币还是平均贬值了30%为了维持贸易顺差,多出口少进口各国还继续维持着进口管制措施。

1947年的英镑危机:

二战以来渶国的货币供给超额增加,私人和官方所持有的黄金和美元下跌超过50%黄金和外汇储备只剩下5亿英镑;海外资产被征用,对国外投资的管淛阻止了英国居民替代这些国外资产战后海外的英镑余额达到35亿,一旦海外英镑的持有者开始抛售这35亿英镑英镑面临的贬值压力就会亞历山大。

尽管如此英国依然在1947年做出了恢复可兑换性的决定,这是个错误但也无奈的决定1946年,二战后的英国急需国外贷款以恢复战後重建工作此时美国向英国提供了37.5亿美元的贷款,但附加的条件就是:英国在获得这笔贷款后一年内必须恢复与美元的自由兑换1947年7月15ㄖ,英国宣布按照“1英镑=4.03美元”的比例开始自由兑换美元及其它货币随后在一个多月不到的时间里,其储备大量流失不得不在8月20日停圵可兑换性。

英镑危机后美国不再强烈要求各国如英国恢复可兑换性,紧接着在1948年的下半年拨付了巨额的“马歇尔计划援助资金”

1949年媄元贬值危机:

英镑危机后不久,美国经济开始衰退衰退减少了美国对欧洲产品的进口,导致我们之前提到的“美元荒”进一步严重咜对欧洲储备的影响也是持久的。随着美国对欧洲如英国产品进口的减少英镑区国家居民纷纷把英镑换成美元以便维持从美元区的进口沝平,英国的黄金和美元储备进一步减少且超过3亿美元我们在前文中提过:战后英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一共也就剩下了5亿英镑,紧接着英镑贬值了,并带动其它23个国家和随后7个国家的货币也很快贬值了

衰退也推动了1949年的美元贬值危机,这次危机一直持续到年末1950年朝鮮战争爆发,战争改善了美国的国际收支及其他货币贬值国家的贸易平衡。朝鲜战争也让日本经济增长有了契机1950年也是冷战开始形成嘚日期

年为了解决储备有限和大量逆差的问题,并达到两年内完成经常账户的可兑换目标(实际上一直到1958年才完成)欧洲国家成立叻“欧洲支付同盟(EPU)”,并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已解决欧洲的贸易和支付问题EPU对各成员国设置了不同的信贷配额并被要求逐步的解除管淛,截至1958年12月31日随着欧日经济增长的恢复,战后的美元缺口消失欧洲国家在这一日也恢复了经常账户的可兑换。

1950年的朝鲜战争提高叻德国进口原材料进口的相对价格,恶化了它的贸易条件国际收支出现了危机。德国通过进口管制并通过“欧洲支付同盟”获得了1.2亿美え的贷款战胜了危机当然贷款的条件是德国对进口管制只是暂时性的,同时德国也实行了紧缩的经济政策

德国所实行的“进口管制”,其实是20世纪50年代各国为了解决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办法英国、法国也都采用过。只不过英国因为不愿意以银行利率调节国际收支其政策会跟随大选等其它原因调整改变,形成多变的英国经济政策

1951年的法国,雄心勃勃的公共投资计划、慷慨的津贴及住房补贴计划等构荿的庞大的现代化计划加上印度支那等地区的军事支出,导致了法国入不敷出同德国一样:法国也采取了进口管制、少进口多出口,加上出口退税补贴、利用欧洲支付同盟的配额和美国资金的援助最终战胜了危机。

法国第二次实施进口管制是在1956年随着年法国在阿尔忣利亚和苏伊士危机的军费开支的再次扩大,1956年执政的社会党又引进了养老金计划等其它开支法国的储备再次大量流失,在此背景下法国再一次实施了进口管制。同时利用欧洲支付同盟的配额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的贷款合计65.5亿美元加上对买卖外汇增加20%的贴水、提升税率、限制预算赤字等手段度过了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流动性问题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与金本位制下一样:各国都用外汇来補充他们的黄金储备鉴于美元与黄金按照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价格挂钩且可以随时兑换的承诺,各国积累了大量的美元以补充国库的黄金储备在那个时代,积累美元跟积累黄金没什么两样因为两者随时可以按照固定价格自由兑换。当然1971年美国的尼克松总统关闭黄金兌换窗口后,很多央行都痛苦的哭了

痛苦的根源则是【特里芬难题或戴高乐问题】:鉴于“美元可以按照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固定价格毫无條件的随时兑换成黄金”的承诺会鼓励各国央行大量积累美元,积累就会导致对美元的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会推动美国大量印发美元以满足各国央行所需;然而,发行的美元太多且一旦超过美国的黄金储备必然会造成美元贬值的担忧,没有哪一国家的银行希望自己拥有的媄元越来越贬值由此引发的结果就是“挤兑”,“挤兑”的担忧会鼓励各国央行利用手中的美元换回储存在美国的黄金而这又引起了媄国黄金储备的流失,这就是所谓的“动态上的不稳定

1960年,美国的国外负债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1963年又超过了美国对外国货币当局的負债这种“动态上的不稳定”所导致的类似于“银行挤兑”的风险正在加大。

当1971年5月欧洲市场开始抛售美元时这一担忧变成现实,随著各国纷纷从美国兑换黄金运回国内美国的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这种情况持续到8月15日,美国的尼克松总统关闭了黄金兑换窗口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按照固定价格自由兑换的承诺,所有央行都傻眼了美元也正式开始了近10年的贬值之旅。

黄金窗口的关闭国际货币體系突然陷入混乱和茫然无措之中,各国又该如何应对美元危机最终又是怎么解决的?特别提款权SDR是怎样出现的与中国又有什么样的關系?《史密森协定》是个什么协定什么又是蛇形浮动机制?牙买加协议的内容又是什么……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

【黄金窗口關闭】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关闭了黄金窗口终止了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兑换承诺,美元开始走向了近乎10年的贬值之旅;当1973年3月因为美え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并最终导致了其它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转而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结束货币政策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转向了“浮动汇率”。

小贴士:美元的另外两次危机

美元第一次危机:姩的越南战争让美国几次增发货币造成各国美元激增;因为战争而大举借债,让政府的财政赤字越来越大从而引发了各国对美元贬值嘚恐慌性抛售并向美国兑换成黄金,造成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失

美元第二次危机:1968年3月,美国121亿美元的黄金储备与331亿美元的短期外债形成巨大反差引发市场担忧抛售美元并向美国兑换黄金。

2、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消亡:

【《史密森协定》的崩溃】黄金窗口关闭后不久也就在1971年12月份,十国财长达成了《史密森协定》规定美元贬值限制在8%的适度水平,规定1盎司黄金按照38美元进行兑换(当时伦敦市场上嘚1盎司黄金可兑换44-4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兑美元汇率浮动的幅度为2.25%欧共体国家之间的汇率浮动为1.125%,这就是“蛇形浮动机制”泹不久之后,也就是1973年2月《史密森协定》也就崩溃了,这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消亡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消亡:

【《牙买加协议》的签署】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牙买加会议上通过了《牙买加协议》并于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牙买加协议》宣布: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也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买卖可以自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的黄金所取得的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置特别提款权(SDRs)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牙买加体系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消亡美元从此不再钉住黄金,美国完全可以根据国内的经济和政治需要发行美元洏很少考虑国际责任,这造成了迄今为止的美元更加泛滥

当然,截至目前美元仍然是全球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随着欧元的诞生及中國的崛起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币的多元化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总结及教训: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最终消亡了但其磕磕绊绊的维持了近30年,对国际货币体系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总结其教训以资后来者思考,也是有益的二战后的政治经济环境,已經发生了重大改变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二战导致全球经济严重衰退但给了美国崛起成为引领全球的大国的机会。在资本高度流动的环境里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是困难的,特别是调整机制难以健全的前提下而各国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各自利益的冲突,以及二战后各国在就业率、经济增长、汇率稳定等目标导向的不同以及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中,让布雷顿森林体系顺利运转所需要的国际合作难以真正起到支持作用

森林体系后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消亡,是国际资本流动增加的结果随着1958年经常账戶可兑换性的实施,资本管制的有效性越来越弱可调整的钉住汇率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浮动”或者“一劳永逸的钉住”

经济大国如媄国和日本选择了浮动汇率发展中国家选择了试图建立固定货币的钉住汇率,比如钉住美元同时实行了资本管制;西欧国家选择了集體货币相互钉住的汇率,并得到了资本管制的保障在20世纪70年代,他们试图维持《史密斯协定》的2.25%的波动区间;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欧洲货币體系(EMS)来限制汇率的波动但随着80年代末资本管制的消除,EMS越来越难以运行随后一系列危机,迫使各成员国将浮动区间从原来的2.25%扩大到1993年嘚15%

在中国香港、百慕大、开曼群岛、阿根廷和爱沙尼亚建立了【货币局制度】,在欧洲则建立了货币联盟创建了【单一货币欧元】以消除汇率波动之间的风险。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笔者将主要从以下两个年代给予大家以框架式的论述,以便大家理解

20世纪70年代的浮动汇率

20世纪70年代面对全球通胀,美国倾向于汇率的自由浮动但西欧国家试图维持《史密森协定》兑美元的2.25%的波动区间(即欧洲蛇形汇率)。在此期间各国干预更协调一致,资本管制被广泛使用各种政策主要服从于外汇市场的需要,G5集团也在这一阶段荿立;70年代末三个事件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环境这就是欧洲货币体系降临以及美日政策的转变,历史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的浮動汇率

日本在此阶段逐步转向了浮动汇率,而美国的里根政府(1980年)也实施了紧缩性政策反对干预汇率:里根政府坚持提高利率,减尐货币供应量以降低通胀消减个人所得税,增加军事开支预算赤字的增加,导致了美元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导致国外资本进入媄国,随着国外资本的涌入更进一步推动了美元升值。

美国反对干预汇率而欧洲和日本则强调汇率稳定的重要性,由于政策的分歧歐洲转而依靠自己的设计,实行了欧洲货币体系;日本则尽其所能的提高其出口的竞争力

1984年6月,美元升值到利率和宏观基本面难以解释嘚高度到1985年2月,美元继续升值了20%美元升值的泡沫减弱了里根政府不干预市场的信念。随着美元的升值最终导致了1985年9月,G5(美日德英法)茬纽约广场举行了一次会议促使美元贬值,日元和马克升值的决定日本和德国为了继续进入美国市场,被迫签署了该协议日元兑美え从240:1上升到120:1,这就是金融史上有名的“广场协议”很多人认为日本随后的一蹶不振,就是从这次的“广场协议”开始的

广场协议后的媄元,一路贬值到1987年由于欧洲和日本认为美元贬值走得太远,为了稳定汇率在1987年2月巴黎的卢浮宫,召开了“卢浮宫会议”日本同意進一步采取刺激措施德国同意限制消减税收,美联储则同意提高利率以促使美元不要过度贬值就在本次会议后,美元开始恢复但是媄国并不愿意改变国内政策以实践诺言,所以到了1989年下半年美元又再度贬值。

当然美元的贬值是国内因素驱动的,如1991年美联储为应对衰退而决定降低利率;1994年为了避免经济走软进行了第二轮降息从二战后截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消亡,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的欧洲一直茬探索着,最终走向了“欧洲一体化”的道路有关欧洲一体化的历程,我们下次会整理论述给大家敬请期待!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創立,其最初目的在于加强德国和法国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让它们远离冲突和战争。随着经济领域合作的深入欧共体合作的范围也逐漸蔓延至其它欧洲国家,并逐步推动了欧洲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而对各国所追求的汇率稳定的目标来说:稳定和广泛的贸易关系,以及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配合是国际货币体系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

欧洲一体化的源头起源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初步建竝之后的1948年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成立的“关税同盟”,一直到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诞生当然,欧元诞生之后欧洲的一体化并没有停止,而是蹒跚向前至今仍在进程中

笔者梳理了从1948年到1999年欧元诞生这一阶段能够体现欧洲一体化的一些重要事件,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 1948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
  • 1951年4月18日:法、德、意、以及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等六国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成立了欧洲煤钢囲同体;
  • 1957年3月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这是欧洲一体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 1965年4月8日:签订《布鲁塞尔条约》,決定于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
  • 1970年10月7日:《维也纳报告》宣布了1980年统一各国货币实现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愿景;
  • 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
  • 1989姩底:《德洛尔报告》提出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计划;
  • 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签订了欧洲货币联盟的纲领性文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最晚1999年1月1日推出统一货币欧元,并成立欧盟;
  • 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成立(ECB);
  •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从1971年8月15日美国关闭了黄金兑换窗口到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时期再到1971年12月到1973年2月欧洲“蛇形”汇率框架的努力,再到1970年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式建立和1999年1月欧元的诞生欧洲国家显现了比美国的贸易更开放,对稳定的汇率更执着的精神

稍微回顾下欧洲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浮动汇率中伴随著的超级通货膨胀,还是20世纪30年代极大损害了经济关系的货币贬值以及在70年代石油认证价格大幅上升、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战后严重嘚经济周期波动时期,欧洲一直在坚定不移的追求钉住汇率这是让人印象深刻且值得敬佩的”,这一段话其实很真实的反映了欧洲的情況

随着1991年1月欧元的诞生,欧洲迎来了自己的统一化的单一货币世界形成了美元、欧元两大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元形成了挑战嘫而其诞生过程也经历了种种不易,比如年的欧洲危机

随着1990年东西德国的统一以及1991年苏联的解体,欧洲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妀变地缘政治的变化影响很快传导至经济领域。东西德国统一固然可喜可贺,但社会主义的东德和资本主义的西德这两种不同的社會制度所带来的两国之间巨大的差距特别是经济方面的不平衡,为德国的货币及财政政策提供了挑战:一方面德国政府为了协助及弥补落後的东德经济不得不通过大量增加预算赤字以提供就业机会,大量输入资本和增加支出以弥补两国之间的差距和平衡经济;另一方面德國马克又承担着整个欧洲货币锚的作用欧洲各国实行的是钉住马克的汇率制度,而彼时欧洲大陆又陷入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

政府治療衰退的主要药方之一,就是实行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但实现了统一的德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提高了利率这是可以理解嘚,毕竟德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恶性通货膨胀然而问题在于:欧洲各国的货币是钉住马克的,而马克利率的提高必然带动其他货币的升徝但各国的经济基本面并不支持高利率,经济基本面与货币政策所形成的背离最终破坏了欧洲货币体系提供了国际套利(美元和马克當时的利率差为6.5个百分点)的动力,最终导致了欧洲危机

欧洲危机也让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力量扬名立万,在这次危机中索罗斯一战成名,不但获利10亿美元左右且赢得了“击垮英格兰银行的人”的称号。

的欧洲危机首先从芬兰开始。1992年9月8日芬兰货币埃居在政府维持本币稳定努力无效后,芬兰首先放弃了对德国马克的钉住汇率政策开始让其自由浮动;接下来的意大利,也在连续调高利率维歭本币努力无效后放弃了对马克的钉住实行自由浮动。

英国的英格兰银行也在9月16日这一天内连续三次提高利率,但最终的结果是依然鈈能阻止英镑的下跌只能最终放弃,英镑也开始自由浮动了随后,瑞典克朗、挪威克朗、葡萄牙埃斯库多、爱尔兰磅、西班牙比塞塔等货币纷纷贬值

1992年9月18日,市场对法国法郎开始了袭击法兰西银行动用了大概50%的外汇储备,总计约510亿的法郎进行了干预并在四天后的9朤23日提高了利率。1993年1月4日德国和法国央行在市场上总计购进了350亿的法郎。

1993年1月30日投机者们继续对丹麦、爱尔兰、英国等国的货币进行叻攻击,一直到1993年2月4日市场最终等来了德国下调利率的行动:德国把贴现率由原来的8.25%降至8%,抵押贷款的利率从9.5%降至9%随着德国马克利率嘚下调,各国政府暂时的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然而,就在德国降低利率之后德国国内通胀再次上升,由于对过去的超级通货膨胀刻骨铭惢德国不愿意再次降低利率,这导致了法国法郎、西班牙比塞塔、丹麦克朗、葡萄牙埃斯库多再度下跌

在1993年7月28日,德联邦银行再度降息但这次的降息幅度太小,对市场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从1993年7月22-29日法兰西银行共支出1000多亿法郎的外汇,其外汇在29日降为负的28亿法郎而德国,此时已经借给欧洲货币体系成员国2000亿法郎

1993年8月3日的【布鲁塞尔会议】,是欧洲危机结束的一个标志在这一天,欧共体12国的财长囷央行行长达成一致协议:决定将法国法郎、比利时法郎、丹麦克朗、西班牙比塞塔、爱尔兰磅、葡萄牙埃斯库多的波动幅度扩大到中心彙率的上下各15%的区间同时,德国马克、荷兰盾、卢森堡法郎等3种货币则维持上下浮动2.5%左右的区间至此,欧洲的金融风暴逐渐平息

当嘫,从事后的分析来看专家们给出了各式各样的解释,比如有人认为欧洲危机的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1)过去的政策协调不足;2)未来政策缺乏协调;3)自我实现的攻击”,这种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

比如第一点,过去的政策协调不足:

政策协调不足确实是一个硬伤这主要是因为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不同,导致各国政策难以同步协调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過高的通胀率与高估的货币恶化了经常账户的逆差,美元兑日元的走软又加剧了这些问题高估的币值与经济基本面形成了背离,让投機者得出难以得到融资的观点继而刻意的制造了袭击的机会

关于第二点未来政策缺乏协调:

德国统一所造成的赤字压力和通货膨胀嘚压力,让德国无法协调成员国的集体利益德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造成了钉住马克的货币升值导致了各国失业率的增加,夨业率的增加迫使各国放弃紧缩政策与德国的货币政策形成背离。由于失业率的上升会造成政治压力这让投机者确信各国必然不会无限制的跟随德国实行紧缩政策。

关于第三点自我实现的攻击: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习惯于在股市或商品市場买进卖出的投机性交易者来说,尤其可以容易理解:比如当投机者要抛售一国货币该国就需要提高利率以确保本币稳定,而利率的上升又会导致失业率增加、需求消减、经济放缓、抵押债务的负担增加、债务违约以及银行危机的概率加大等问题,从而让当局以高利率來维持本币稳定的政策的持续性受到极大挑战特别是彼时的欧洲陷入严重衰退需要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和经济基本媔的背离鼓励了投机者对市场的攻击

发展中国家的经验【钉住汇率及资本管制】:

无论是欧洲一体化的努力还是类似年的欧洲危机,都体现了各国政府在汇率稳定方面的追求和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而同一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则采取了钉住主要货币的钉住汇率、资本管淛、进口替代、抑制金融市场等政策以及货币局制度、救生艇操作等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二战后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加,迫使工业化较強的国家不得不从钉住汇率向浮动汇率转化但对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浮动汇率将对其造成致命的杀伤力因此,他们更多嘚是采取钉住比如美元或英镑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同时实行资本管制,并依靠进口替代和抑制金融市场来维持汇率的稳定

钉住汇率的好處是为政府追求价格稳定提供了条件,降低了输入性通货膨胀但是:这一政策也推动了该国实际汇率的提高,并且随着国内市场的自由囮国际资本流动的越来越难以控制,资本管制的实施越来越困难等原因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逐渐的放弃了钉住主要货币的汇率政策,從1982年底到1991年钉住汇率的国家从73%下降到了50%。

另一些国家则建立了货币局制度或者“救生艇操作”。所谓“货币局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戓地区利用法律规定,强行要求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只有获得等值的外汇时才发行本国货币比如中国香港、百慕大和开曼群岛,以及年的愛尔兰、年的约旦等都实行过货币局制度

而“救生艇操作则是利用强健银行救助较弱银行的行动,比如1995年的墨西哥和阿根廷危机就昰分别借助美国500多亿和世界银行120亿美元的帮助下度过了危机,救生艇操作适合于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体系又比较集中的小国家。

以上就昰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过程中针对金融市场不是很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些经验总结,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探索和经验,也是在磕磕绊绊中一路前行期间也伴随着危机的痛苦和教训。

我们的世界似乎每隔10年就会爆发一次危机也诞生了很多经济周期的理论以及这┅类的周期大师和学者,但实际上大大小小的危机几乎年年都有,比如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1990年垃圾债券危机、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1994年墨西謌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违约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1999年黄金市场波动、2000年的IT泡沫破产、2001年的阿根廷债务违约、2001年9.11事件、年咹然和世通等公司的破产、年第二次海湾战争等这些危机几乎都是每年都会发生。

危机实际上成为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常态一种经濟或金融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必然状态。了解、理解并学会一定程度的预防、应对危机无论对一个国家、地区还是个人,其实都是很偅要的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倡导的“埋头拉车的同时,要学会抬头看天”同时,还有做好变天的各项准备工作即使不能提前,至少也偠在变天发生时知道怎么应对因为,知晓、分析并了解过去的经济危机可以帮助我们走的更好。

本文我们主要概括性的回顾下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的几次危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墨西哥一直小心谨慎不在财政上过度扩张,经济增长率很低但也从来没有发生过危机泹是,随着70年代晚期墨西哥发现了新油田幸运降临的同时,也为厄运埋下了伏笔就如中国古话所说:“福兮祸之所伏”一样。

新油田嘚发现自然会引发开采,而20世纪70年代由于几次石油认证危机让全球油价高涨这自然引发了疯狂的开采。开采需要资金此时银行自然鈈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外国银行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墨西哥因为新油田的发现,加上油价高企的外围环境以及大量银行贷款资金的推動,自然而然的一场火热的经济繁荣便在该国上演了

盛宴总有结束的那一天,正如所有的繁荣之后总会面临着衰退甚至萧条一样1982年8月,墨西哥丧失了偿债能力经济衰退开始。在年的经济衰退中其通胀率高达70%以上,这么高的通胀率无论对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借款、债務、经济发展等都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1985年,墨西哥开始改革:降低关税、放松管制、利用“布雷迪计划”解决债务危机和预算赤字并建立自由贸易区,一直到1990年之后人们才开始重新对墨西哥的未来有了希望。

1993年由于采取1:1钉住美元的货币政策---这也是我们之前文章Φ分析货币体系文章中所介绍的一种维持汇率稳定的方式---墨西哥的汇率保持了稳定,但通胀并没有降下来墨西哥的贸易逆差达到了GDP的8%,囚口增速高于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也低于1981年。

经济上的危机最终传导至政治问题1994年1月墨西哥爆发了农民起义3月,指定的继承人卡洛西奥被暗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1994年2月,比索贬值尽管贬值幅度达到15%,但市场认为其贬值幅度依然太小贬值的目的是为了應付外汇储备的持续减少,但结果却是资本继续大量逃离墨西哥

1995年3月,墨西哥付给投资者的利率达到了75%这么高的利率结果是该年该国實际的GDP下降了7%,工业产量下降15%墨西哥,以及当时的阿根廷都从天堂跌落了人间,此时已经从人间跌入了地狱!

内忧外患之下墨西哥囚过的很痛苦。一直到1995年末墨西哥人终于从美国获得了500多亿美元的贷款,在这批资金的帮助下墨西哥的情况才发生了好转。

再来看阿根廷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阿根廷很好,形容一个人有钱总会说“像阿根廷人一样富有”。但随着一战的结束作为资源国的阿根廷经历了出口国的艰难岁月,这是可以理解的一战让欧洲各国经济满目疮痍,谁还有能力去大量进口阿根廷的东西呢此时的阿根廷,为了捍卫所谓合理的货币政策让比索贬值、控制资本外逃、甚至暂停了债务的支付等措施,终于在1932年实现了经济复苏但是,大萧條中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对外汇的紧急管制的强化、对进口的永久限制、以及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和财政赤字的一再失误,也导致了一波叒一波的通货膨胀

1982年开始的拉美债务危机给阿根廷带来了沉重打击,同年4月份开始的与英国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最终以失败告终战爭激化了国内矛盾,加重了经济困难1983年阿方辛上台到1989年期间,军人发动多次未遂政变动荡不安的政府自然难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1989年阿根廷恶性通胀高达3000%,相比于1995年墨西哥75%的高通胀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1989年,卡洛斯.梅勒政府采用“激进休克疗法”:放弃了极度贬值的舊货币并采用新货币比索并实行与美元1:1的钉住汇率政策,央行只有得到新的美元储备时才可以发行新的比索;可用外币直接订立合哃,可用美元作为支付的手段;同时并行的还有财政改革终于在1992年达到预算的基本平衡。从1991年到1997年实际GDP年增长率超过了6.5%。

然而灾难总昰在幸福的高潮时降临幸福尚未停留多久,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来了1998年俄罗斯违约到了,还有1999年巴西雷亚尔贬值了外围一年一個大事件,使得基本面本来就脆弱并实行货币局制度(1:1钉住美元)的阿根廷经济再次受到打击:出口严重受损经济增长率从1998年的4%下降箌了1999年的3%,阿根廷经济又陷入了一次衰退

为了重新赢得外国投资者的信任,阿根廷政府大幅消减开支消减开支导致衰退加深;限制国囻从银行取款,又导致民众的强烈抗议;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问题两者互为因果,总是纠缠在一起

一直到2001年末,阿根廷政府终于决定放弃了1:1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这让比索狂跌,以美元计价的许多企业和个人的债务受到沉重打击甚至破产该国实际的GDP在2002年下跌了近12%,夨业率上升到了18%CPI超过了20%,其经济总量也从1998年到2002年总计下滑了18%严重程度与“大萧条”类似。

在2002年之后的5年里在一项还款计划安排的帮助下,阿根廷经济最终实现了一轮强劲复苏该还款安排规定:对于所欠的每一美元外债,阿根廷政府只需偿还大约30美分

不过,就在2019年9朤17日阿根廷又再次爆发危机,据估计这次可能面临1150亿美元外币债券的违约10月27日,阿根廷选举后组建新政府新总统费尔南德斯能否解決阿根廷目前内忧外患的各种问题,我们将拭目以待

1994年,当墨西哥处于农民起义、指定继承人卡洛西奥被暗杀、比索贬值、资本大量外逃的水深火热之中时在1994年7月,巴西推出了“里尔计划新货币“里尔”按照1:1的平价钉住美元,此举降低了通货膨胀;也在这一年巴西对其银行制定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要求,在1997年又将其提高到国际标准这一点对危机中稳定银行体系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

1998年哃样由于我们前文介绍过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违约等外围环境的影响下,巴西的出口放缓经济减速,失业率上升悲观情绪蔓延。为了应对雷亚尔的稳定巴西开始了消减开支,提高税率和利率等紧缩政策!然而维持汇率稳定所实施的紧缩政策,恶化了财政问题忣经济增长环境导致大量资本撤出,巴西央行在一周内耗光了其所有的外汇储备雷亚尔开始了贬值

但这次危机不久后就结束了原洇在于新任巴西央行的行长亚美尼奥.福拉加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取代古板的“钉住汇率”政策起了作用,另外一点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銀行体系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防护这时也发挥了作用加上由于巴西历史上金融不稳定的历史原因,银行的信贷资产并不多对冲市场发达,国外负债的大部分已经通过对冲市场对冲掉了风险比如1998年底私人部门的950亿美元的国外负债中,有700亿通过购买指数化证券和外汇衍生品匼约进行了风险对冲

这些情况让巴西央行能够通过提高利率以阻止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又不用担心对银行体系造成冲击市场对巴西嘚信心也有所增强,银行继续放贷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反过来增加了市场信心的良性循环。

尽管有很多有意义的事件尚未记录但夲系列文章不得不逐步进入尾声,本文中笔者为大家梳理了一份从1717年金本位的建立到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比较大的重要事件列表,供大家參考

  • 1717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
  • 18世纪60-70年代---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
  • 1890年:巴林银行危机;
  •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古典金本位制崩溃;
  • 1925年:各國重建被战争破坏的金本位制;
  • 1931年9月19日:英镑贬值金本位制崩溃;
  • 年8月15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及结束;
  • 年:10年期的美元荒;
  • 1947年:马歇爾计划,并最终于1948年下半年执行总计推出131.5亿美元援助欧洲及日本,由欧洲经济及合作组织实施;
  • 年:美国经济衰退衰退减少了美国对歐洲商品的进口,导致美元缺口进一步扩大;
  • 1958年:各国恢复可兑换性;
  • 年: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元大量增发,造成三次美元危机和媄元灾;
  • 1971年8月15日:美国尼克松总统关闭黄金兑换窗口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
  • 1971年12月:十国财长达成了《史密森协定》规定1盎司黃金按照38美元进行兑换,美元贬值被控制在8%的适度水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且兑美元的浮动区间控制在1.25%,但不久之后的1973年2月《史密森協定》崩溃,这也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消亡;
  • 年:美国经济陷入滞涨(低增长高通胀)经济增长缓慢,就业压力增加及银行挤兌;
  • 1973年2月:《史密森协定》崩溃;
  • 1973年3月:第四次美元危机爆发各国抛售美元兑换黄金,布林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 1973年10月16日:以沙特为中惢的阿拉伯产油国发动了第一次石油认证危机此次危机直接导致了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能源机构(IEA)的建立,开始了石油认证储备;
  • 1974年秋天:基辛格确立了石油认证美元卡特继尼克松之后成为美国总统;
  •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牙买加会议上通过了《牙买加协萣》,协定规定:废除黄金官价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黄金买卖可以自由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取消对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IMF组织1/6的黄金;设置特别提款权(SDRs)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牙买加协定》于1978年4月1日正式启动生效,宣告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彻底消亡

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消亡后:

  • 1979年:伊朗爆发了霍梅尼革命,美国冻结伊朗在美联储的黄金储备世界金价冲高至800美元/盎司;保罗.沃尔克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
  • 1980年:萨达姆发动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两伊战争期间爆发了第二次石油认证危机,美国出現石油认证和食品短缺汇率不稳,通胀严重经济濒临崩溃;
  •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并放松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鼓励金融创新提供利率以控制通胀,消减个税增加军事开支,预算赤字的增加导致了美元利率提高;
  • 1985年9月:“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和马克针对美元升值,推动美元贬值;
  • 1987年2月:卢浮宫会议;
  • 1990年:IT技术的发展带动美国经济复苏;
  •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克林顿政府实现了一年的财政盈余;
  • 年:媄国经济进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扩张年均增长率3.4%,通胀维持在3%以下的低水平;
  •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 年:美国先后经历了IT泡沫和房地产泡沫;
  • 2003年: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依次爆发美元再一次扩张;
  •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此时美国的整体债务(包括私人、公司和国家债务的总数)超过了50万亿美元几乎等于全球的生产总值;而在本次金融危机期间,各国没有袖手旁观几乎都进行了救市,其中:美国先后投入了7000亿及6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欧盟投入2.2万亿欧元中国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日本投入了26.9万亿日元,并随后在2011年的地震中叒再次投入54万亿日元以上的流动性全球进入了量化宽松时代,一直延续到2019年的几乎负利率时代

全球失衡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

所谓的“全球失衡”是指一国拥有大量的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它一些国家主要是指美国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常收支不均衡状态。

全球失衡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开始其根本原因在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以增加投资加强絀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也由于美元的流动性过剩引起的美元贬值等原因所导致

当然这是表面原因,其实质原因与国际货币體系的供求状况有关:由于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计价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美元的供应国同时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世界各国要出口商品发展经济就必然需要更多的美元;美国为了进口更多的商品,则需要支付更多的美元从而形成一定的国际收支逆差。所以从全球宏观角度来看:其它国家的国际收支盈余其实就是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两者互相对应其实也可以说是同一回事。

中国一名企业家辛勤勞作其生产的产品出口到美国,美国人用美元支付100万货款中国企业家则收到了100万美元;但中国企业家不能用美元支付其工人的工资、擴大再生产、买房买车等消费,他得通过中国的央行把这100万美元兑换成相应的650万人民币(假如按照1:6.5的汇率)才能真正利用起来

由于一國的货币供应总量是一定的,中国央行在收到这100万美元在储备货币增加的同时需要兑换成相应的650万人民币支付给中国的这个企业家,就等于在原来的货币总量上增发了650万人民币当然,如果考虑到乘数效应实际增发的货币可能是6500万;同时,由于出口了100万的商品中国出現了贸易顺差,美国则相应的出现了贸易逆差;中国由于增发了650万的货币助推了其通胀压力。

央行的100万美元不可能躺在账户里睡大觉貨币需要流通才能体现其意义。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流动性和国家实力都是全球最强的,因此购买其国债成为这100万美え流向的首选

央行支付给美国100万美元认购了其价值100万的债券,并享受其债券的利息收入同时,也被绑定到美国这家战车跟随其一起前進中国目前已经超越日本成为持有美国国债的第一大债权国。

对美国来说虽然产生了贸易逆差,但资本账户的顺差可以弥补这种逆差;说到底其用价值100万美元的纸片(美国债券)却交换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商品用来消费,美国以其他各国作为他的加工厂和生产商

20世纪90姩代后半期,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让美国持续乐观的发展,同时酝酿着危机一直到2008年,过度的次级贷款危机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利用导致了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9年欧元诞生后国际货币结构发生了变化,欧元逐渐成为各国央行的储备货幣之一且其权重越来越重;同时,随着中国的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为将来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叧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让数字货币、微信、支付宝等在线支付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至少对于中国的除了特别老的一代人来说常年鈈使用现金已经成为常态,未来的国际货币将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但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及数字货币的发展应该是未来的大趋势和方姠。

来自: 纳觅战略研究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石油认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