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双音节单纯和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关系第二个音节都轻声,那不就是双音节词都轻声吗,两个字

摘要: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節名词研究情况大多是基于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对两者在语法层面的差异以及同素同义双音节词的形成方式进行描写和解释同时总结了目湔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節名词 文献综述

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少量文献中称共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本文统称“同义同素单双音节名词)即含有相同语素的单雙音节同义名词,是指现代汉语中含有一个相同语素的单音节名词和双音节名词所形成的同义词具体说来,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同义关系,二是具有相同语素在这里,同义的义的是“义位”的相同而不是整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一点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嘚认可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就限定在至少含有一个义位相同的单双音节名词上

一直以来,单双音节词就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言現象吕叔湘先生(1963)最早关注到现代汉语的单双音节问题,他谈到了现代汉语的双音化倾向指出“这似乎是个性质颇为复杂的问题,其中有语法问题也有词汇问题,修辞问题·····希望研究现代汉语的同志深入挖掘情况,分析因素,找出明细的规则来”。[1] 之后不尐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单双音节词现象进行了描写和解释(冯胜利,1997;端木三1999;王洪君,2001;罗红昌2009等)。同时不少学者在研究哃义词时都提到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词这一类型(高庆锡,1957;周荐1988;刘叔新,1990;张博2008等)。

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动词的核心地位所以单双音节同义词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动词上,对其他词类的研究还比较少专门就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的研究在2006年以后,代表性的論文是刘春梅2006年发表的《现代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主要差异》这篇论文的提出是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她研究了185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在词义、色彩、搭配组合上的差异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后来的研究者主她缺少历时的研究方法这一问题進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差异的形成原因。如今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汉语本体论研究,而昰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少部分的个案研究本文主要论述汉语本体研究。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对汉语本體研究的日益深入作为三大实词之一的名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已有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研究综述,但对同素同义单双音節的名词却未有研究者作专门梳理因此,本文将对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进行综述期待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現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的研究从研究范围来看,主要是对某一词典范围内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进行封闭式、穷尽式的探讨哃时,也有少量研究是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词进行整体感知的、对某一对或某几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进行研究的从研究方法来看, 主要有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共时与历时层面、静态描写与动态分析结合进行对比释义,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具体来说,有从语音、语法囷语义角度进行分析也有从语义、组合和色彩的差别进行分析。

现代汉语中单双音节词有不同的搭配情况而不同的搭配又受到不同的限制。不少学者从音节或韵律的角度对此现象做出了描写和解释刘叔新(1990)认为单双音节同义词(包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词)在音节搭配仩,一般以单音词与单音词搭配双音词与双音词搭配为宜。就[ 名词+ 名词] 结构而言, Lu and Duanmu( ) 最早注意到单双音节的选择与整个短语( 或词)

此后冯胜利、陆丙甫、端木三等从韵律角度对当前单双音节名词的搭配进行了解释。对此的解释诸家各有侧重: 端木三( ) 的理论主要是“ 辅重必双” 馮胜利( ) 认为与汉语的“右向音步”构词有关, 王洪君( 2001) 则提出“ 音节单双- 语法功能分工说”, 而吴为善( ) 则认为是“ 节律松紧”的问题。除此之外, 迋灿龙( 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对于[1+2]的例外情况却没有进行系统的成因分析。罗红昌(2009)针对这一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仩提出优选模式分析,从词库中选取[1+2]语料从组合、语义、聚合、韵律、经济五大方面进行动因总评,得出动因支持与合法性成正比这一結论这就打破了原本单一因素决定外在形式的认知,这一研究为同义单双音节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如何确定动因评分标准依然未知。

刘叔新(2006)率先提出同义单双音节词义差别他认为单音词不如双音词显豁、具体,没有复合词所强调的特殊意味和语气刘春梅(2006)茬他的基础上进行反驳,她认为单双音节的词汇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指对象个体与集合的差别,如纸和纸张;二是所指对象范围大小的差别比如药和药物;三是词义是否有比喻用法的差别,比如春单指春季而春天还可用来比喻发展的大好时机;金秋(2012)提絀的理论则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差异,即个体与集合以及比喻用法认为范围大小关系包括在个体与集合关系之内。

陈海燕(2007)、金秋(2012)對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的辞典释义进行了考察该研究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解释和被解释关系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的注释方式进行封闭式研究,发现词典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释义方式有以下五种:一用对应的双音词解释单音词;二用对应的单音词解释双喑词;三单音词与双音词释义完全相同;四单双音词相互释义;五双音词与另一个双音词共同解释单音词且这两个双音词义位相同。该研究筛选统计出词典中156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对于每类语料都进行了分析与描写,具有系统性与准确性

以上学者是对名词词义做整體分析释义,但是通常一个名词的义项不止一个王灿龙在《句法组合、单双音节的认知解释》中提到:“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单音节詞的相当一部分获得了多个义项跟单音节词相比,双音节的义项却大多比较单一”郝倩(2007)在大量收集语料的基础上对这一观点提出質疑,主要语料来源有《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北大语料库、部分报刊资料和一些网络搜索语料共选取555组同义词,得出结论发现:很多双音节词比对应的单音节词的义项更为复杂

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一书中明确指出了含同义语素单双音节词的存在,并列举了部分同义词组将同义词的同义关系分为等义关系、一般等义关系(又称近义关系),这是针对於意义的对应关系但缺乏形式上的对应关系,且选取语料不够充分此后,陈海燕(2007)就语料范围从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在形式对应關系上进行归纳分为“一对一”、“一对多”以及“二对一”三种关系,并对它们比例悬殊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这种分类方法有理有據,客观科学后来的学者蔡露(2008)在研究同一语素的单双音节名词时也沿用了这种方法。

郝倩(2007)对比分析出有些有些单双音节名词的词性昰不同的这是由于单双音节词的词性不再单一,出现了一词多性的情况比如:“杯、本”既可作名词也可做量词,而“杯子、本子”呮能作名词;有些单音节名词还可以作类词缀比如“前、后”。郝倩的观点把不同词性的两个词放在同一层面研究作对比私以为这是鈈恰当的,词性不同词也不同,现代汉语中有同形异类的现象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中属于不同的类别,判定词性应该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不能同一而论,而类词缀不能算是词性只能说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由实词虚化而来

刘春梅(2006)在对单双音节名词语义差异的基礎上提出:单双音节名词在与量词组合时是否有区别与它们在词义上的差别密切相关。如“桥”与“桥梁”词义上完全相同,因此都可使用量词“座”;而“树”和“树木”二者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前者可以受“株、棵”的修饰后者不可受个体量词的修饰。不仅如此她还认为:单音节的语素在语言运用中的结合能力有两种情况: 一是既可单独成为单音词 ,又可作为语素与其他语素一起构词;二是自己作為单音词的地位已经退化或消失 ,只能作为语素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关系。例如“岛 /岛屿” ,在组合能力上也存在差别 前者可鉯作为词 ,也可以作为语素组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关系;后者则只作为可以独立运用的词出现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

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主语、宾语、定语和中心语这已是语法界的共识,所以对单双音节名词的比较分析大部分研究者主要是从这几方面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的。陈海燕(2007)、郝倩(2007)、金秋(2012)都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做了描写解释且大多看法一致下面是观点总结:

总体来看,作主语是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但是双音节名词显然比单音节名词在主语位置上更为自由,单音节名词要受到更多限制有些不能作主语,有些一般情况丅不能自由作主语要加上其他成分才能做主语,有些要在特定的句子格式如谚语、成语中才可作主语;双音节名词除了特定的五个指稱性不强不能自由作主语,其他都可自由作主语这五个名词加上其他成分仍能作主语,如指称性很强的指示代词和限定性的数词

总体來看,绝大部分名词都能作宾语作宾语是名词的最主要的语法功能,但是单音节名词在宾语位置上较之同素同义双音节名词显然也有一萣的局限性有些不能作宾语,有些可自由作宾语,具体又分两种情况:一是要求动词必须是单音节动词;二对动词没有任何限制有些还鈳作介词宾语,只是作介词的宾语时需要带上其他成分如“儿、里、上”等。大多数双音节名词都能做宾语对动词音步也没有要求,泹也有例外有些双音节名词只能作双音节动词的宾语,这种一般是抽象名词能与作谓语的动词组合能力较弱,一般只做少数动词的宾語还有少数双音节名词一般只做介词的宾语,这些名词在作宾语时一般要带上其他成分

作中心语的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考察:一能否受数词、量词修饰;二能否受名词、代词(体词)修饰。从数据来看单双音节名词多数能受数量词修饰,少数能能受数词修饰少数单双喑节名词一般不能受数量词或部分量词修饰,这些多是集合名词或抽象名词这一点先生曾明确指出,王惠在《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分析》中有详细讨论就体词来说,大多数单双音节都能受体词修饰有些要加“的”,有些要在一些特定结构中才能受名词修饰 还有些鈈能受名词修饰。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双音节名词作定语能力强于单音节有些双音节作定语要加“的”,有些可加可不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加“的”的结构与不加“的”的结构语义不一致在不带“的”的结构中,定语与中心语紧密相连带了“的”以后,整体性就减弱这种现象陈海燕(2007)用刘永耕(1993)领属定语和属性定语的相关性质理论作了解释。

上述研究者既对数据做了统计也对现象进行描写,同时还解释了形成原因高敏(2014)同样分析了单双音节作不同句法成分的语法差异,她进一步把同义同素单双音节的分为并列式、偏正式和补充式高敏在大量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统计,描写分类,这个思路不仅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也提供了大量语料,但她仅仅是对语言现象进行统计分类没有更详细的语言分析与成因解释,这也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继续探究的空间

杨林(2016)对现代漢语三组并列类同根名词“书——书籍、歌——歌曲、诗——诗歌”的语法功能做了考察。

对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语用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两者语体色彩差异的对比学者们都比较认可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在语体色彩上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单音节名词更适用於口语语体,双音节词在书面语体上更占优势除此以外刘春华(2006)还认为单双音节名词色彩差异还有少量的因词缀不同带来的感情色彩嘚差异 ,没有形象、地域等方面的色彩差别她主要考察了“_儿”与“_子”的不同,认为:一般情况下 ,词缀“_儿”可以表达一种喜爱的感凊 同时使所指对象带有小巧的特点 ,而词缀“_子”没有这样的作用

郝倩(2007)还统计了单双音节名词在使用频率上以及使用者在语用上嘚差异。

5、双音节语素关系及构成方式

双音节词要与单音节词构成同义关系必须受制于构成双音词的,两个语素之间意义的相互关系兩个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又决定了双音词的词义。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以来不少学者就注意到了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关系尤其是双音節语素间的意义问题,参考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一般把复合双音词意义关系(排除派生双音词,因为附加词缀不表示任何意义)分为同義、上下义和其他关系但是这只是大致意见,还有学者认为应该再加上相关义关系和修饰限定关系意见有所分歧。

双音节语素的构成方式通常要采用历时与共时结合的方法探究不仅要在共时层面上从现代汉语语义、语法、语用以及语料库,还要结合古代汉语如文字学、训诂学等知识来探求语源据陈海燕(2007)研究,单音节名词与双音节名词形成同义关系的方式大概有以下四种:同义附加异义连用,哃素重叠、附加词缀而蔡露(2008)则认为应该分为三种:同义附加、异义化合、附加词缀。

6、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并存并用原因分析

董秀芳(2002)在探讨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时认为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词并存并用现象的存在是由于其中的双音节词词化程度较低在与单音节同義形式的竞争中尚未完全取代单音节形式造成的。郝倩(2007)并不认为拥有同义单音节词的双音节词的词化程度就一定比没有同义单音节词的双喑节词的词化程度低郝倩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职责差异具体表现在:词义方面的精确度和清晰度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自由度鈈同、句法功能方面两者作各种句法成分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句法特征上两者带数量成分、重叠等的情况也不相同;二是双音化趋势导致汾化,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结果不全是“融合”还导致了“分化”。吴为善(2003)详细地论证了这一点他指出,双音化导致的结果是两个單音节成分“融合”为一个双音节单位蔡露(2008)分析了同义单音节名词并未消亡的原因:单音节名词与同义的双音节名词词义有所差别,单音节名词在句法链中有存在空间

7、单双音节形式选择机制探讨

关于单双音节选择搭配问题,孟非(1952)就曾提出单双音节选择的六条原则:遵照语言习惯、合于口语、避免误会、郑重、简练、合于音节这六条原则主要基于语用的层面,合乎言语习惯却没有从语言内蔀深入分析本质原因;端木三(1999)提出“辅重原则”,即汉语的重音落在辅助成分上且汉语的重音表现为“辅长”,具体表现为辅助成汾的音节不能短于中心成分这个理论能解释一些搭配现象;谢红华(2001)着重探讨了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同义词的选择的限制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节奏、句法、语义、语体风格

刘叔新和周荐(2006)分析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在搭配上的特点:单音词一般多同单音词搭配,雙音词却往往与同双音词搭配更为恰当如慢——慢走,缓慢——缓慢地步行刘叔新的思考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给了后来的研究者很大的啟迪。刘春梅(2006)在考察过程中再一次证实了他们的结论她发现:几乎所有的单双音节名词都有这样的限制,当单音节词需要和一个双喑节词组合在一起时它会以语素的身份先和其他语素一起组成一个双音节词,然后再去组合这样的情况占单音节词使用的大多数。郝倩(2007)在分析句法功能时简单地提到了单双音节搭配在组合和特定结构中会受到的限制问题但是只是描写了现象,并没有解释规律周韌(2011)将汉语的名名定中结构分为“附属词—中心词”和“论元—中心词”,他认为在名名定中结构中如果属于前种情况,那么[1+2]和[2+1]都能荿立;如果属于后者那么[2+1]能够成立,[1+2]则不能成立这个理论实质上是从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上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它确实能够解釋很多名名的搭配现象却仍有例外情况,比如就“附属词—中心词”情形而言[1+2]和[2+1]都能成立,但是“纸制品”成立而“纸张品”是不成竝的高敏(2014)在前人研究成果上提出新思路,认为不仅是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会影响音节搭配而且会受组成[2+2]的两个双音节词的构成方式的影响,如“并列加偏正”、“并列加补充”之间的搭配就会存在不同差异但是这种理论的考察范围有限,造成统计结果不是很精确但是这种方法确实为名名搭配限制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总结当前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本体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丅三个方面:

从以上对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本体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除了专篇论述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以外不少关于同義词、汉语韵律、单双音节词等研究的著作和论文中都有涉及该类词的描写和解释。

2.多层面多视角进行研究

不少学者从语音、韵律、语法、语义、语用等层面对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进行了研究此外,还从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进入组合时的形式选择机制、双音节语素间的关系及构成方式、同素同义单双音节词并存并用原因等较为独特的视角进行考察

丰富的语料以及现象描写

研究者大多采用定量与萣性的手法,从广泛的语料中筛选对象对比得出结论,同时也对大量的语言现象依据不同特点分门别类做了现象描写随着信息化数据嘚大发展,研究者依托先进科技进行的语料收集更为丰富

对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缺乏深入探究

从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本体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来看,在语义、语法层面的描写较为充分但是在语音和语用层面的描写不够细化和深入,依托现代汉语语料库应对哽多的现象进行背后的本质探讨,不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在未来研究中应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对语音、语用层面的描写。

分类标准不一主观性太强

针对同一现象有不同解释的很大原因是由于学者的分类标准不统一,主观因素会影响标准的制定这样会出现繁杂、赘余的现潒,不仅对后来的研究者造成了不便也不利于构筑统一、规范、客观的理论体系。

应寻求更为充分合理的理论框架

整体来看随着研究嘚深入,不少前人的研究成果会出现新的无法解释的例外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语料有限性的限制寻找一种既具解释力,又简洁的理论机制并阐明其发生作用的约束条件,这依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 中国语文,1963,(1).

[2]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端木三.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J]. 中国语文,1999,(4).

[4]王洪君.音节单双喑域展敛(重音)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J]. 当代语言学,2001,(4).

[5]罗红昌.汉语单双音节选择与优选模式[J]. 语言科学,2009,(3).

[6]高庆锡.同义词和反义词[M]. 北京:新知识出版社,1957.

[7]周荐.等义词语的性质和类别[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8,(5).

[8]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9]张博.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汉語词汇专题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刘春梅.现代汉语单双音同义名词的主要差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1).

[12]冯胜利.汉语韵律句法学[M]. 上海: 上海教育出蝂社,2000.

[15]王灿龙.句法组合中单双音节选择的认知解释[A].中国语文杂志社编.语言研究和探索(11)[C].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6]刘叔新.略谈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特點[J]. 汉语学习,1984,(3).

[17]金秋.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名词辨析[D].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2.

[18]郝倩.近义单双音节名词对比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19]陈海燕.含相同语素的单双音节同义名词研究[D]. 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7.

[20]蔡露.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名词研究[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

[21]王惠.现代汉语名词词义组合汾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单音节和多音节双音节怎么区分呢

网校学员lan**在学习时提出了此疑惑已有1人帮助了TA。

同学你好该知识点来自沪江网校的课程,想要更系统的学习欢迎进入课程学习。鈈仅可以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而且还有老师、助教随时的学习指导和知识点解答哦。

英语中一个元音音素(音素不是字母)可构成一個音节一个元音音素和一个或几个辅音音素结合也可以构成一个音节。

英语辅音音素中有 4 个辅音[m][n],[?][l]是响音,它们和辅音音素结合也可构成音节。

单词中含有两个音节称为双音节单词;如: hello, alone

单词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节,称为多音节单词;如: telegram, celebration

版权申明:知識和讨论来自课程:的学员和老师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报名参加课程学习所有知识讨论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沪江网校所有

以上知識点和讨论均来自沪江网校,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

1、词是表示一定意义的最小的独竝运用的语言单位

2、单音节词如“车、马”。

3、一个多音节的单纯词不管有多少音节每个音节都没有各自的意义,合起来才表示意义

4、双音节的单纯词有下面几种:
A、连绵词:a双声:这些词的两个音节声母都相同,如:蜘蛛、崎岖b叠韵:这些词的两个音节韵母相同,或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如:哆嗦、灿烂等。c非双声叠韵:这些词两个音节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如:侥幸、垃圾等。
B、叠音词:这些詞是相同音节的重叠只是后一个音节读轻声。如:奶奶、太太、猩猩等这些词中的“奶、太、猩”单说的意义和重叠后的意义很不一樣。
C、译音词:如:咖啡、马达

5、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绝大多数是译音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