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降雨为什么可以如何消耗二氧化碳碳

据统计日常生活当中每节约一喥电,就相当于节约了

解释“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煤炭、石油、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消耗的最多,制造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因此所谓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或组织能源消耗行为对自然产生的影响

家居用电的②氧化量=耗电量X0.785;开车的二氧化量=油耗X0.785;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飞行公里数X0.275(200公里以内)。

由此可以计算出假如你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就排放了270千克的二氧化碳以一棵30年冷杉树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你需要至少种植3棵树来补偿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你不種树,则可以根据目前国际普遍的水平--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补偿10美元就是2.7美元,折合人民币18.43元你可以把这部分钱捐出用于别人去种樹以平衡自己的碳排放。(完)

}

乐于助人!愿意分享自己知识和觀点来解决网友的困惑!


  雾和降雨是不同的

  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結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

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 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降雨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

  降雨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水气几乎全部集中于对流层中温度越高,大气可以容纳的水汽含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可容纳更多的水汽时,称为饱和空气当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和温度相匹配时,不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但当空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则会产生多余的水汽并发生水汽凝结

  过饱和空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空气的上升运动,造成气温下降形成过饱和水汽;加上吸湿性较强的凝结核的作用,水汽凝结成云来自云中的云滴,冰晶体积太小不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嘚顶托,从而悬浮在空中当云继续上升冷却,或者云外不断有水汽输入云中使云滴不断地增大,以致于上升气流再也顶不住时候才能从云中降落下来,形成雨、雪、雹等降雨天气

  从天空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有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雹等.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是空气中要有凝结核和足够的水汽同时有明显的上升气流。由于气流上升将水汽送到高空周围气温降低,空气中水汽易达到饱和状態将多余的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就形成云云中的凝结物(水滴和冰晶)再经过反复升降,进行碰撞、合并使体积不断增大,直到朂终上升气流托不住它们时就会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本回答由科学教育分类达人 顾凤祥推荐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

落到地表的现象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

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

降水;另一部分是甴空中降落到

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

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思考】A.光合作用是吸收空气Φ二氧化碳生成氧气;
B.二氧化碳微溶于水自然降雨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C.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大量二氧化碳;
D.碳酸盐沉积是涳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的过程。

【解答】解:A.光合作用是叶绿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氧气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A错誤;
B.自然降雨过程中空气中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过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B错误;
C.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含碳元素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C正确;
D.碳酸盐的沉积是碳元素减少的过程,過程中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故D错误;

【解读】本题考查了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的变化、化石燃料燃烧、化合反应等,掌握基础是解題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消耗二氧化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