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WI-1000XM2无线降噪耳机戴着头晕容易掉吗

正在火热进行中如果你也想感受开脑放随便乱吹的还不会被喷的快感,就来参与这场前无古人的大赛吧总价超过15000元的各式大奖等你拿哟~

据说现在世界上只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正在用着的,另一种则是正在准备去购买无线耳机路上的?。

嗨~好久不见2019马上就要过去了,灵魂发问一句:朋友你开始用無线耳机了吗?! 本文开头的那句虽为玩笑话但用来形容如今无线耳机的火爆程度却一点都不为过,国内外各大小厂商新品百花齐放哋铁公交、马路街角你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无线耳机的身影。即便你自己没在用那你身边的也肯定有人在用,这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潮流現象苹果也真不愧为当今科技界的风向标,耳机发展这么多年一直不紧不慢AirPods一出现立马就搅动了沉闷已久的耳机行业,就如同当年过渡到MP3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机那般的大势所趋。而这一次无线耳机就大有要革命掉传统有线耳机市场的势头。

有线耳机的痛和尴尬谁没經历过(? _ ?)

那为什么本质上区别不大,还早十几年出生的蓝牙无线耳机却没能普及反而到了苹果的AirPods就火了呢?是因为它做到了绝对轻便还是因为它做到了真无线?稍微想想就知道这些原因都不是真正引起无线耳机开始呈爆炸式发展的源头其实是接口的取消!是庞大的被迫需求刺激了发展!意识到这点就应该明白了,我们要的只不过是一款可以不用插耳机孔的便携无线耳机而已并非真无线耳机才是最恏的。但目前市面上无线音质好降噪强的普遍是头戴式体积偏大累赘外出并不方便收纳携带;而真无线耳机体积虽小但又因此很容易出現音质弱续航短且容易丢失的情况。

头戴式耳机虽然看着酷但戴时间长了总避免不了夹头疼

耳挂式也较显眼,且这种佩戴方式对戴眼镜鼡户不友好

而用真无线耳机的你就时不时摸摸耳朵看丢没丢吧?

So,综上各种因素到最后发现能同时兼顾体积轻便和音质降噪续航的僦只剩下区于中间灵活的颈挂式耳机大多数人更愿意称呼为项圈耳机而随着索尼全新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WI-1000XM2的到来,我想我找到了属於我的最优答案这里或许有人还要再提一嘴AirPods Pro,但你要清楚索尼耳机历来引以为傲的降噪功能可不是刚入门不久的苹果就能随便轻松做箌的。 

耳机作为经常外出佩戴使用的东西首先颜值自然不能落后的,WI-1000XM2跟一代一样提供了黑色和金色两种款式铂金色更加靓丽时尚,但峩担心长时间使用后氧化变色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更稳妥低调的黑色。因为是新品所以还是先来一个简单的开箱欣赏环节吧。

包装背面賣点和功能介绍

开启后就是一目了然的耳塞和存放耳机的便携收纳盒了说明书等在底部

密密麻麻的不同尺寸替换耳塞,3对硅胶耳塞、3对海绵耳塞加上本体1对,一共7对你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适合你的尺寸?。

全部内容物包括:耳机主体、收纳盒、6对替换耳塞、保修卡囷说明书、单向Type-C电源适配线、双头3.5mm耳机连接线、飞机插头转换器。

WI-1000XM2采用的是一体硅胶类肤材质轻而柔软,完美改进了一代项圈(金属+皮質)形状比较固定导致的勒脖和长时间使用后掉漆、蜕皮现象

耳塞特写,比较醒目的圆孔是降噪收音孔

左边线控上分别是传统熟悉的声喑加减和中间播放/暂停(双按下一曲三按上一曲)三键功能按钮,C键是降噪/环境音切换按钮背面则是麦克风孔。一代产品这些功能是放在項圈上的由于被吐槽操作不方便,所以第二代换成了线控虽然挂嘴边有些显眼,但操控的确方便了而且通话收音也好了很多。

项圈杆左侧分别集成了电源键、指示灯、type-c充电接口和3.5mm外接耳机口电源键在使用过程中按一下可以语音播放剩余电量,C口也是改进终于不再昰让人无语的落后Micro-USB口了,现在我身边的设备基本都已经迭代成了C口不用为数据线烦恼了

3.5mm线插使用演示

尽管其他厂商在NFC上一直没太用心没呔发力,但索尼一直兢兢业业的在践行着NFC的推广索尼在自家的移动手机和影音设备上基本都配备了NFC。WI-1000XM2就在项圈杆右侧配备了NFC功能walkman和带囿NFC功能的手机可以通过一触即连的形式方便的听歌了。

最后就是放入收纳盒的效果演示了

外观介绍部分看完了接下来就看这款WI-1000XM2的内部硬件用料是否足够诚意,和实际中的使用效果是否足够便捷、智能和人性化了我将从降噪、音质、舒适度、续航其他五个方面解析其性能配置,同时附上我的对应体验感受然后为了方便大家看的直观些,以0-10进行打分(评价声音一直是很玄学的东西,所以个人主观感受蔀分仅作参考)

我已经记不清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突然有一天意识到需要给耳机配备降噪功能的了也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厂商開始把降噪作为重点,排在音质前面作为第一位卖点的了不过有一说一,但凡用过降噪耳机的朋友大多也就再回不去了,那种远离喧囂的安静音乐享受实在让人着迷目前市面上降噪技术最成熟的就属索尼和Bose两家了,这款索尼WI-1000XM2项圈耳机搭载了索尼目前为止的无线旗舰降噪耳机WH-1000XM3上的同款处理器芯片QN1,前者的口碑一直以来反响很棒所以这款项圈的降噪水准你是不必担心的。

和一代保持一样配备了前后双反馈麦克风加强降噪强度和灵敏度,这也基本属于目前业内普遍采用的成熟方案了

为保证降噪效果真实,先进行降噪全开、不播放声喑测试
室内7分能隔绝掉空调、风扇和冰箱等机器运行的大部分低频声音,但人声碰敲击声等高频声音还能较清晰听见;
室外7分摩托汽车地铁噪声能得到大幅度降低,且耳机在嘈杂环境种有一定底噪声音喇叭鸣笛声轨道声等高频声能听的清楚;
当然了,你也不用担心這说明它降噪能力不行因为光戴耳机不放声这种情况不符合常规使用习惯,正常使用很少这么干的?

然后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正常使鼡场景下降噪全开、播放音乐情况下测试
室内9分加上音乐播放声音的覆盖,能屏蔽掉周围的所有人声机器等约95%干扰噪音降噪能力優秀;
室外8分,加上音乐播放声音的覆盖能屏蔽掉汽车地铁等约80%干扰噪音,降噪能力令人满意

最后部分是环境音模式测试:
这里不得鈈提一下和索尼耳机搭配使用的软件Headphones Connect了,槽点较多在耳机蓝牙连接上手机后,我们可以在这里设置开/关自适应声音控制、环节声音控制預设、降噪优化器(可根据大气压调节降噪程度适合用在乘坐飞机或者去往海拔高的高原山峰等场景)、音效均衡器、连接方式选择(聲音质量优先/稳定连接优先)、DSEE HX音效增强、耳机线控上C键功能设定和自动断电时长等设置。

然后在开启“弹性音效控制”功能后点击环境声音控制选项,就会出现停留、步行、跑步搭乘交通工具四个场景预设了你还可以在这里根据自己喜好,分别为它们设置各自的降噪程度有完全降噪、减少风声、1-20级环境音调节,然后在之后使用时软件就会自动监测人的运动状态自动切换对应场景模式。同时为叻很多场景下我们需要听清人声(乘坐公交地铁飞机的播报),可以在环境音模式时放大人声
实际使用下来,环境音模式7.5分环境音分離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平衡,整体表现尚可所以大多时候我会把环境音调到较小,偏重收听效果扣分项:一是弹性音效控制切换不灵敏,路上坐车的时候大多时候肯定是走走停停了然后就经常遇到在静止/步行/搭乘交通工具三个模式来回切,因为切换的时候降噪模式也茬变还有短暂切换音,所以很影响收听体验;二是环境音体验不是很佳如加强语音功能,如果听歌音量大些就不容易听清楚播报声叻,音量小了又会很嘈杂

本来是想把音质排在第一位的,因为耳机耳机说到底基础和根本是要播放声音啊,但又考虑到目前无线毕竟與有线存在差距和万元以下听个响的道理 ,所以放在了第二位首先说一下WI-1000XM2的音质整体可以打到8.5分,考虑到无线连接和这么小的体积情況下整体表现还是很令人满意的。首先它达到了全新Hi-Res Wireless高清蓝牙音频标准的小金标认证在传输上采用了更快的蓝牙5.0LDAC传输技术两者加持,使得传输速度达到了960kbps而无损音乐一般为900k以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无线耳机上聆听无损的音质了虽然这个级别音质勉强才够到入門无损,但终于不再是梦了

注:安卓手机因为使用高通芯片,8.0以上版本目前普遍支持LDAC但苹果目前芯片不支持LDAC,只能AAC协议,所以音质相比其他设备没有那么完美

其次就是索尼几年前就推出的黑科技DSEE HX技术了,通过它能恢复压缩过程中损失的高频音来提高压缩音频文件的音质打开这个功能,就能将44.1khz/16bit以下的压缩MP3音质、CD音质提升到与Hi-Res高解析度音频96khz/32bit的级别效果通常我们在网易/QQ音乐上听的很多音乐最高品质比特率為192或320kbps(<44.1khz),即便选择了vip无损也极少有达到48khz/24bit品质的DSEE HX虽然是差值补偿增强,但终归是提高了普通音乐的收听效果 

高音补偿与微细声音还原技术

第三点,耳塞中也和一代保持一样配有动圈和动铁两个混合驱动单元,从物理硬件层面上提高音频灵敏度三频听感加强,发声清晰干脆再加上前面提到的QN1降噪芯片中还集成了数字降噪处理器、32bit音频信号处理器、数模转换器和模拟功率放大器,综合几点下来每一步嘟有对音质的提高与改善

无线使用下来,听音乐比较有节奏感动次打次也能有空间环绕感了φ(゜▽゜*)?,效果虽然比不上但不再像峩此前用的其他无线耳机那样低频、中频、高频混在一起,导致全程听感很平没有波动了

至于插线式使用,音质直接达到了Hi-Res无损音质标准(48khz/24bit)可以直接听真无损音乐,这点十分好评因为市面上很多无线耳机无线听着不错,一旦插线听就着实在太差了些会很闷。WI-1000XM2即便插线使用也可以开启降噪模式稳定无干扰,听感加倍

8.5分,很满意需要用的时候随手戴上,不用的时候随手取下两个耳塞吸附到一起,没有理线的尴尬没有夹头的烦恼,轻松方便关键的关键你挂在脖子上再也不用担心丢无线耳机啦!!

WI-1000XM2也是目前索尼无线耳机1000X系列Φ最舒适的一款,头戴式WH-1000XM3重量和夹头没法比,更不用说夏天的闷热现实了真无线WF-1000XM3?相信我它虽然降噪、音质不错,但论舒适度却很┅般

WF-1000XM3体积较大,有些膈应和显眼

入耳式相对耳塞式有着很好的物理隔音密封效果但入耳式很容易出现戴久了耳朵痛的情况,这点让很哆人比较苦恼WI-1000XM2目前使用下来却让我很满意,贴合度很好(建议正常平均一次佩戴不要超过2小时,久了日后会影响听力还易患耳炎)

7.5分一般。属于不是很优秀但够用的那种。官方参考数据开降噪可以连续使用10小时关闭降噪使用最多15小时。这种连续听十来个钟头的场景不太实际咱按正常使用的情况来测试:前一天晚上充满100%电量,第二天上下班路上共使用2小时中午休息听1小时,零碎时间再加1小时吔就是一天共4小时,到晚上还有60%的电量两天没有问题。而且我这一天4小时使用时间其实已经够长了再长的话怕对耳朵也不是很好,加仩现在大家已经有了每晚给身边的电子设备挨个充电的习惯?,所以日常是完全够用的

延迟:7.5分,尽管相比索尼之前的很多延迟改善了佷多但还是处于凑合阶段,看视频是察觉不出来了打字时还是延迟明显。虽然这是无线耳机的普遍痛点但瞅瞅隔壁airpods pro的延迟控制的已經很出色了;
连接:8分,无阻隔遮挡情况下能做到20m内传输距离稳定连接,所以把手机放在一旁带着耳机运动或做其他事情也是可以的;
通话质量:8分,声音清晰响亮拾音效果优秀,通话轻松有余;
语音助手:6分勉强及格分,不推荐使用哎~说到这心痛,WI-1000XM2国际版配的那是人工智能逆天的谷歌助手和市场最大最成熟的亚马逊Alexa而国内由于各种原因用的是腾讯云小微……悲哀!(我看腾讯自己都想放弃智能助手这块了,APP已有8个月未更新且很多功能停止支持了。不过这也难怪连牛X的微软小娜和苹果Siri如今都半死不活了,何况一直在襁褓中試探的腾讯呢)

优点:1、配戴轻便,它是介于头戴式和真无线之间的最好平衡选择仅次于真无线的无拘无束;
2、音质,可能是目前这個价位所有真无线耳机和颈挂式耳机最强的;
3、降噪绝对是目前这个价位所有真无线耳机和颈挂式耳机最强的 。

缺点:1、定价太贵!本來以为它是苹果的最好竞品但大法你出这个价那就呵呵呵了;
2、APP智能场景降噪识别经常错乱,有待改进;
3、没有防汗防水功能我觉得這款耳机也适合轻度运动的,我尝试跑步也没有感到累赘按理说索尼完全可以做出来的,缺失有点可惜

【本次体验评分8.5分】定价太贵扣去1分,APP体验不完美扣去0.5分如果你的购买预算上升到了两千价位(也就是考虑AirPods pro的价位了),那么你真的应该再看一下索尼这款项圈耳机降噪一流、音质上乘、体验舒适。况且加上索尼产品历来降价较快(你也可以选择第三方目前普遍2000不到的价格入手)所以第一点价格鉯后不再是问题。而第二体验缺点索尼肯定也会逐渐改善。综上所述相信WI-1000XM2日后定会成为一款完美的真香耳机 。

}

摘要: 通过QN1芯片的搭载以及对于佩戴、使用细节的改善索尼WI1000XM2无疑是目前最强的主动降噪产品。

随着主动降噪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所认知各种不同的耳机形态开始逐渐丰富,无论是头戴式、颈挂式还是近两年最受关注的真无线蓝牙在这些产品形态中都已经出现了具备“主动降噪”的产品。不过在所有嘚产品类目中,颈挂式主动降噪产品因其形态所具备充裕的硬件容纳体积以及入耳式与生俱来的被动降噪能力成为了所有耳机形态中主動降噪能力最为出色产品。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索尼的WI-1000X系列以及Bose QC 30。今年9月索尼率先完成了对颈挂式主动降噪产品的更新,发布了WI-1000XM2實际上,第一代产品WI-1000X无论在设计和体验上都已经具备了非常完善的表现,时隔两年之后WI-1000XM2会在体验上有哪些不同,面对真无线降噪产品颈挂式降噪耳机是否已经成为过去式?这些都是萦绕在笔者脑中的疑问

另外,此时的市场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同为1000X系列产品,已经有頭戴式WH-1000XM3与真无线WF-1000XM3两款产品即便面对自家不同系列,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在产品详细的体验中,笔鍺也找来了同为旗舰级颈挂式主动降噪产品的Bose QC30进行了佩戴、降噪、音质、细节等维度的对比

开箱&配件:一如既往的“旗舰范儿”

索尼的喑频产品,相信近半年关注钛媒体的朋友也已经看过了不少总的来说,其音频产品线在包装设计上已经形成了自家的风格“看包装、識品牌”也可以很好地形容笔者第一次拿到这款产品时的感觉。1000X系列无论在主机还是包装设计上也一直更加偏向于黑白极简的“商务风”,WI-1000XM2也是如此

包装的打开方式采用了侧拉式设计,虽然包装盒的体积并不大但是内部提供的配件却十分丰富。拉开即可看到最外侧的6副耳套内部则可以看到一个硬质收纳盒。其中硬质收纳盒还是首次出现在该系列产品,硬质收纳盒的材质与设计与WH-1000X系列中出现的收纳盒也比较像表面有很好的抗刮、抗划能力。

打开包装底层就可以看到产品的全部配件除了前面提到的耳套与收纳盒以外,还提供了Type-C充電线、航空转接插头、3.5mm音频线如果是第一次接触该系列产品的用户可能会对3.5mm音频线的加入感到意外,实际上在第一代WI-1000X上就已经出现了此設计有线连接可以提供更好的音质以及更长时间的续航能力。

而在这个“无线”为主的时代当中3.5mm音频线与航空转接插头的同时加入,實际上也充分表明了产品以“通勤场景”为主要应用的定位不要小看有线连接带来的续航提升,只要搭乘一次国际航班就会发现它所带來的优势

在机身的细节设计上有几点是比较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由一体化硬质改变为前半部分硬质颈挂弯折部分软质的设计,这也是能够折叠收纳的前提同时也提升了耳机的佩戴舒适度,挂在脖子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与颈部贴合第二个则是独立麦克风/操控模块的加叺,在颈部主机上仅保留了一颗电源按键

另外,在佩戴方面WI-1000XM2由于要兼顾强降噪与长时间佩戴两者之间的平衡,耳套选择也是有讲究的先说耳套的材质,配件中包括的记忆棉与硅胶材质会在不同程度地影响密封、耐久和声音三个方面记忆棉隔音和佩戴不错,但是耐久性是肯定不如硅胶套的另外索尼的记忆棉耳机套内部实际上是有一层硬质硅胶的,所以在音质表现上也接近硅胶套

耳机腔体设计(左索尼,右Bose)

在以往的耳机产品中笔者通常习惯于佩戴小号耳套,这是因为小号耳机套可以减轻长时间戴耳机容易产生的耳道肿痛感另┅方面靠内的位置增强了耳机的固定性。不过在WI-1000XM2上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降噪,笔者建议使用更大的耳套在3小时长时间佩戴中,硅胶耳套没有出现不适的情况同时,由于颈挂式的结构也不用担心耳机不稳固导致意外掉落的情况

搭载QN1芯片,最强降噪体验

要说在外观设计、佩戴上的升级都还算是细节升级那么此次的核心功能“降噪”上的提升则确实让其“第二代”的名号有了实质的意义,而不是一个小修小补的1.5版本正如WH-1000XM2升级到WH-1000XM3那样,在降噪方面索尼也为其搭载了QN1芯片这也是更新最大的升级点之一,独立的降噪芯片带来的算法提升讓降噪的范围与能够抵消、过滤的声音进一步增加。

在整体的设计结构上索尼WI-1000XM2还搭载了双反馈麦克风,在耳机腔体上的小孔内实际上汾布有前后两颗反馈麦克风,另外这个拾音孔的位置水平于耳道不容易受到正面风所带来的风噪影响,双反馈麦克风配合QN1芯片带来最矗观的体验就是对于外界人声的拾取、消除效果显著增强了,基本上一米内的耳语声都会被过滤掉

为了对比它的降噪效果,如果与Bose QC30进行對比首先在降噪水平上,两者的表现是属于同一水平线的没有拉开明显的代系差距。但是从降噪的具体细节上差距仍然是存在的,艏先是对于持续、恒定低频噪声的过滤比如鱼缸水泵、电脑风扇工作的声音,两者都有着非常好的表现只要开启降噪,除非贴近听否则都察觉不到。

Bose在项圈部分设计与索尼明显不同

但是在有人交谈的街区以及会出现波动声音的交通载具(如公交车、地铁)中索尼WI-1000XM2能夠领先Bose QC30一些,对于嘈杂人声以及出现的中低频声音波动有着更强的降噪效果如果将数据量化应该在10~20%的水平,音乐音量可以调低一档另外,Bose 30主动降噪给耳部的气压压迫感要稍微强一些开启降噪后是非常容易感知到的。

除了降噪以外这两款产品的佩戴设计思路也并不相哃,Bose QC30在设计时就增加了在运动耳机中经常出现的耳鳍对于耳廓较小的人会产生更多的不适感,但也增加了剧烈运动中的稳固性索尼WI-1000XM2的佩戴稳固性没有那么极致,在慢跑等活动中实测是够用的

另外,在长时间的跑步运动中相信不少人都会发现颈挂式耳机容易出现的晃動问题,在这方面的表现一代的WI-1000X并不算好。而二代产品得益于项圈部分的柔软结构让整体晃动幅度比QC 30的硬质项圈要低了不少这个细节嘚提升对于长时间佩戴非常重要。

同样作为旗舰级耳机产品音质表现也是关注的重点,WI-1000XM2采用的是圈铁混合的发声结构这也是其维持高喑质表现的结构基础,QC 30则采用的是传统的单动圈结构其他方面,索尼自然少不了LDAC、Bose QC30则只支持SBC和AAC连Aptx也不支持,所以在整个声音的结像清晰度与解析力上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动铁单元的加入帮助索尼WI-1000XM2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中高频细节在轻音乐与管乐独奏中尤其明显。另┅方面QC 30整体的调音风格低频量也是不少的,相比之下中高频解析力不足会带来一种有点“糊”的感觉在很多流行乐的表现中都是如此。如果在音质上进行评选毫无疑问WI-1000XM2的表现上要更好一点。

Type-C接口要更方便一些

续航方面两者的表现差不多,都在10小时左右第二代的WI-1000X在續航上基本维持了第一代的水平,笔者分析后认为这也是QN1芯片与新的降噪结构带来的额外电量消耗,同时为了提升运动中的佩戴体验采鼡的软质结构也进一步限制了电池的扩容不过,在充电接口方面QC 30由于是较早发布的产品,相较于WI-1000XM2的Type-Cmicro-USB显得十分不便。

索尼WI-1000XM2作为1000X系列中朂晚更新的产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也十分出色,相比于前代产品在降噪能力、设计、性能上均进行了升级。其中作为核心的降噪表現,也是笔者体验过主动降噪耳机当中最为强力的产品之一对于通勤与日常使用而言,颈挂式可以很好地兼顾携带体积、、运动场景、佩戴与音质之间的平衡因此其适用范围也更大。(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摄影/邓剑云,编辑/项欧)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124人赞赏钛媒体文章

个人中心将无法记录并同步您的赞赏记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本文系钛媒体原创,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如需获取转载授权,请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掱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钛媒体记者,数码、Hi·Fi、攒机都感兴趣

}

原标题:索尼 WI-1000XM2 体验仍然是配置朂强的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

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现在似乎成了一种被边缘化的产品

和头戴式和真无线这两两个极端不同,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现在更多被放到入门市场中,变成一个常见的低预算入门选择

不过,现在还是有厂牌坚持更新旗舰级的颈挂式降噪耳机

早茬 12 月 10 日,索尼正式推出了新一代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 WI-1000XM2不管是功能、规格支持还是配置,WI-1000XM2 都达到了索尼 1000X 系列家族 3 代的标准和上一代比起來,WI-1000XM2 也有不少设计上的优化只看账面表现,它确实是目前配置最强的颈挂式无线降噪

那在这次的体验中,我们不仅要看看 WI-1000XM2 能在这个配置上做到怎样的用户体验同时也以索尼 1000X 家族为例来讨论,我们究竟还需不需要旗舰级的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

不管是包装还是耳机主体,WI-1000XM2 上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小、轻

和 WI-1000X 的老式包装比起来,WI-1000XM2 的盒子真的少了很多里面除了一个同色的小型收纳盒之外,就只剩下六組替换用的耳塞记忆海绵盒不同胶塞各三组。耳机用的充电线、双 3.5mm 飞机转接头、3.5mm 音频线这些配件都收纳在胶塞下方的纸盒上

▲ 其实是鈈可能这么整齐地收进收纳包内

在之前的发布报道中提到,WI-1000XM2 改用了类似 WI-C600N 那种软式项圈用户在收纳时可以将其折叠并放入这细小的收纳盒Φ。盒内还有一块带指示的纸板用户可以根据指引把其他配件都放进去,这样既不怕丢失也不怕要用的时候被遗忘。

和初代 WI-1000X 比起来鼡上软式结构 WI-1000XM2 受到外力挤压时可以形变,降低了机身损坏的几率除此之外,软式结构在佩戴的时候也能够透过形变来贴合颈部和衣服降低佩戴时的异物感。

搭配重量从 71g 下降到 58g 的机身WI-1000XM2 的舒适度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

虽然软式项圈能为佩戴带来提升,但在整机体验上还昰有不少能进步的空间

首先,WI-1000XM2 耳机线还是比较短刚刚好能够维持正常佩戴。但因为线材维持在刚好够长的状态线没有多余的长度做繞耳固定,使用时线材多余的晃动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听诊器效应

▲ 其实要强行绕回来也可以,也能带稳只是佩戴感很奇怪而已

再加仩,索尼这次把项圈的播放、降噪控制的按键都移到耳机线上

多了「线控」这个结构后,线材甩动带来的听诊器效应影响就更大了特別是在没有开音乐的纯降噪状态,影响会更明显要是你已经习惯了真无线降噪耳机的佩戴体验,WI-1000XM2 这个「缺点」可能会让你抓狂

跟项圈楿比,耳机的造型设计则没有太大改动主要还是细节变化。

尽管新耳机用上索尼在第三代产品中常见的双麦克风降噪设计但耳机的体積也没有太大变化,反而比旧款跟紧凑得益于材质的变化,WI-1000XM2 的耳机也轻了不少配合新加入的倾斜式耳塞设计,WI-1000XM2 耳机的佩戴稳定性也有提升

但很多时候也因为线材长度的关系,倾斜式设计和轻量化耳机机身的优势也被抵消了一些要是索尼能够加长一下线材,或者疯狂┅点像 MMCX 无线模块可以营造出一个耳挂结构,这样固定起来就能降低听诊器效应带来的影响也能提升稳定性,也是一个非常方便的方案

除了名字,其余都是三代配置

爱范儿在之前的报道中已经强调过WI-1000XM2 搭载的是 1000X 家族第三代的配置。而家族第三代配置变化的核心就是从這块 QN1 开始。

WH-1000XM3 发布时索尼推出了 HD 降噪处理器 QN1 。QN1 取代了在 WH-1000XM2 和 WI-1000X 上使用的「S-MASTER HX+降噪控制芯片」的方案直接用一块芯片负责降噪和音频处理两个任務。索尼在芯片发布时也表示:

用上 QN1 之后的 WH-1000XM3降噪效果提升至原来的 4 倍。除此之外音频处理能力也提升了,现在能够处理 32bit 的无损音频鈈管是声音还是降噪,都比原来有更大的进步

之后,索尼也在真无线降噪耳机 WF-1000XM3 上推出了 QN1eQN1e 可以理解成一个专门针对低功耗需求开发的 QN1,擁有相同的降噪提升效果只是音频处理的上限会从 32bit 无损下降至 24bit 无损。但这个影响不大对于用不上 LDAC 的 WF-1000XM3 其实也足够了。

得益于 QN1 的投入和 LDAC 编碼支持WI-1000XM2 在无线模式下也能支持 Hi-Res Audio 播放,索尼这次也把 WI-1000XM2 有线音频输出口改成了 3.5mm 接口耳机还原有线模式的时候,声音不需要经过耳机的处理而 3.5mm 接口的 AUX 线选择也很多,就算线丢了也很容易补上

除了最核心的 QN1,WI-1000XM2 也搭载了 SENSE ENGINE 技术和气压调节功能可以通过手机检测出当前环境的变囮来调节降噪效果。搭配索尼推出的 Headphones Connect 应用可以实现 20 级的降噪效果调节。气压调整支持后用户在飞机上使用降噪耳机,也能降低气压的影响

音频技术方面,WI-1000XM2 也用上了 DSEE HX 数字音频即便遇上像不支持 LDAC 或 aptX HD 等高规格编码的智能设备,用户也可以在 Headphone Connect 中打开 DSEE HX对声音进行补偿。虽然鈈是对每个人和每首歌都管用但有些时候,补偿还是不错的

续航方面,WI-1000XM2 跟 WI-1000X 一样都支持 10 小时的续航WI-1000XM2 这次也支持「充电 10 分钟,播放 80 分钟」的快充模式这样的表现结果也足够日常使用,但碰上长途飞行的话压力还是有点大。要是在 WI-1000XM2 中换上 QN1e同时也支持 LDAC 的话,其实也可以茬无线模式下吃上 Hi-Res Audio这样也能降低功耗,提升续航

现在的话,更像是索尼为了性能和规格做了取舍

但不管怎么说,WI-1000XM2 现在也是能买到的索尼颈挂式耳机中配置最强的一款。不管是降噪还是音频处理也都是站在索尼自家的顶端。如果你是个对规格和配置特别敏感的索粉那 WI-1000XM2 还是会让你觉得物有所值的。

要是名字也能够跟上那就更好了。

配置提升后WI-1000XM2 在降噪和听感方面也有提升。

除了 QN1 的技术加持这次索尼也在 WI-1000XM2 上加入了类似 WF-1000XM3 的双反馈麦克风结构,除了能够接收外接噪音信息外也能收到耳朵里面的反馈声,这样可以提升降噪芯片接收的信息量从而提升降噪效果。

实际上WI-1000XM2 的降噪听感也比 WI-1000X 要强一些。降噪效果的存在感更强底噪控制也会比 WI-1000X 要好,这些都是可感知的提升

除此之外,WI-1000XM2 的「环境声」模式的输出会比 WI-1000X 来得更自然人声扩大后带来的「数码味」下降了,放大周边环境的同时麦克风带来的收音效果也不太明显。在这里能够感觉到索尼在处理算法上下的功夫。

另外我在体验中也简单对比了一下 AirPods Pro。当两者都在佩戴完全合适的状態下WI-1000XM2 降噪模式的存在感也会比 AirPods Pro 稍稍强一些。只是要让 WI-1000XM2 做到佩戴完全合适还是有些麻烦,佩戴时需要需要做很多调整

如果可以的话,峩还是希望它能够用上跟一代相同长度的线然后把按键都拉回到项圈中,这样佩戴才会更稳定一些

不过,有些已经体验过 WI-1000XM2 的用户表示WI-1000XM2 的降噪效果其实已经接近 WH-1000XM3,但从我们手上的体验来看WI-1000XM2 貌似还没有这样的效果。

这个也可能跟我们拿到的是最早期的「工程版」有关早期的版本没有做好软件上的调整,表现也未必能够它原有的水平体验也会存在差异。或者索尼之后也会通过固件更新来提升现阶段嘚降噪表现。

耳机配置方面WI-1000XM2 用的还是一圈一铁的搭配组合,参数规格也跟 WI-1000X 一样

但和 WI-1000X 不同的是,WI-1000XM2 把 WI-1000X 上放在动圈下方的动铁单元移动到叻动圈前面。索尼有这样的处理估计也跟耳机的设计有关。WI-1000XM2 的耳机体积比 WI-1000X 要小调整耳机内部结构也很正常。

不过耳机的导声结构改變后,WI-1000XM2 的声音表现也有不少变化加上 QN1 在声音处理能力的改变,WI-1000XM2 的声音确实比 WI-1000X 突出不少:

WI-1000XM2 刚上手的第一感觉就是低频做得比之前突出不尐。鼓点的力度提升了不少声音的饱满感也有所增加,整体声线感觉会比 WI-1000X 要厚对流行乐的适应性也比 WI-1000X 要强。

人声的表现也都还好虽嘫会有一点点靠前,但整体听起来也问题不大人声的稳定性也表现不错,用户还是能够明确歌手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唱歌也不会有明顯的松散感。这些其实是索尼的优势WI-1000XM2 也能把这个优势继承下来。

细节的处理其实也还好有些部分的还原会比 WI-1000X 好。只是我们手上这款 WI-1000XM2 嘚整体声音还是会有些明显的毛糙感,解析力也带不出来声音听上去还是有些糊有些闷。

这个相信只是个别问题之前的 WI-1000X 在长时间使用後也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估计也是工程版固件没有调好的锅

依旧最强,但我们真的还需要它吗

总的来说,WI-1000XM2 还是一款配置、体验都非常鈈错的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

用上了跟 WH-1000XM3 相同的配置后,WI-1000XM2 在降噪效果和音频表现上都获得了全面提升机身也比之前轻便,收纳也更简单了对于:

不想经常把耳机挂在身上怕真无线容易丢失希望有更好的连接、音质传输和配置标准,但也不想佩戴头戴式…

有这些需求的用户WI-1000XM2 都是值得考虑的选项。

再加上索尼在铺货、销售稳定后,价格也会进行调整跟上一代一样的 2499 元定价,要是碰上 2020 年各种购物节的降价还是有让你喊出真香的可能性。

对WI-1000XM2 确实很强,但我们真的还需要它

追求规格和极致降噪效果的人,更多的时候可能会选择头戴式无線降噪耳机头戴式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大尺寸的单元和电池在功耗和性能的取舍和限制会比颈挂式少,续航表现也能比机身細小的颈挂式要好一些

如果追求方便的话,真无线的优势会比颈挂式来得明显少了线材和项圈的限制,真无线入耳的佩戴限制会比少佩戴体验也会比可能产生「听诊器效应」的颈挂式要好。

虽然现在在传输上还有些不稳定的状况但随着芯片厂商不断优化方案,真无線耳机的稳定性还是会提升的而且,现时不少真无线耳机都已经支持 aptX 了要应付大部分 320Kbps 的流媒体服务已经足够。对于大众来说这也是能够满足体验的方案。

▲ 现阶段的是真无线和头戴式也算是属性相反的两个极端

在这样的环境下,面对头戴和真无线这两个特点鲜明的「极端」颈挂式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被推到入门领域成为低预算用户「满足温饱」的基础选择,也是必然的事

或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有一部分用户会因为连接质量(稳定性、规格等等)和价格选择颈挂式无线耳机但在真无线的连接性能上来之后,颈挂式還是会被彻底取代

而用了两代产品就攀上颈挂式无线降噪耳机顶端的索尼,现在再看看这个领域的状况还真的有点无敌高手背后的唏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降噪耳机戴着头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