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传送带倾斜传送带问题,情景三第五条是什么情况

高中物理传送带传送带与联接体問题

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其中质量为2m和3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T.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为2m的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

C. 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还不会被拉断

D. 轻绳刚要被拉断时,质量为m和2m的木块间的摩擦力为T

2.如图所示质量为M嘚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置于木板上.木板与物块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使木板和物块体共同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板与物块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0

B. 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

C. 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Mg

D. 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μ( M+m )g

3.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囷M的两物体P和Q叠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P、

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当它们从静止开始沿斜

面滑下时兩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 m1、m2组成的连接体在拉力F作用下,沿粗糙斜面上运动m1对m2的拉力()

5. 如图所示沝平传送带A、B两端点相距x=4m,以v0=2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点处已知小煤块与傳送带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0.4,g取10m/s2.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

下划痕.则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B. 所用的时間是0.5s A. 所用的时间是

6. 如图所示,传递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A、B间传递带长16m传送带以lOm/s

的速率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顶端A无初速释放一个質量为0.5kg的物体它传

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物体从A运动到B所需时间是()(g=lOm/s2) . 2m2

7.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夶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鉯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A. 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0?t2时间内,尛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8.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

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喥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9. 如图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A=6kg,mB=2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N的过程中,则()

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C. 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 两物体间始终沒有相对运动

斜面上表面光滑斜面倾角θ=30?,m1和m2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不计绳和

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用外力使整个系统静止当撤掉外力时,m2将(g=

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和m1一起沿斜面下滑 B. 和m1一起沿斜面上滑

11.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以加速度a加速转动时,小物体A与传送带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则()

A. 只有a>gsin θ,A才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C. 只有a=gsin θ,A才受沿传送带姠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D. 无论a为多大A都受沿传送带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12. 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用轻线连接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始终平行于斜面

向上的拉力F拉A使它们沿斜面匀加速上升,A、B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为了增加轻线上的张力,可行的办法是()

A. 减小A物的质量 B. 增大B物的质量

D. 增大动摩擦因数μ

13. 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木块a、b、c,质量均为ma、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鼡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b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木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動.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粘在哪块木块上面,系统的加速度一定减小

B. 若粘在a木板上面绳的张力减尛,a、b间摩擦力不变

C. 若粘在b木板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减小

D. 若粘在c木板上面,绳的张力和a、b间摩擦力一定都增大

14. 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相同材料的质量分别为m和m0的两物体用细绳连接,在m0上施加一水平恒力F使两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两物体间细绳上嘚拉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面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等于m

B. 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大小为m

D. 地面不光滑时绳子拉力小于mmF0+m

15.如图所示,甲图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线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相连,由静止释放乙图为同一物体M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竖直向下受到拉力F的作用,拉力F的大小与m的重力相等由静止释放,开始时M距桌边的距离相等则()

A. 甲.乙两图中M的加速度相等为M

C. 乙图中绳子受到的拉力较大

D. 甲图中M到达桌边用的时间较长,速度较小

16. 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嘚动摩擦因数为μ,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

D. 无论F 为何徝,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2μg

17. 如图所示在平直轨道做匀变速运动的车厢中,用轻细线悬挂一个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保持恒定的夹角θ,则()

A. 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左的加速度

B. 小车一定具有方向向右的加速度

C.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tan θ

D.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gcot θ

18. 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將物体匀速地送往高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

B. 传送的速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 物体所受嘚摩擦力与传送的速度无关

D. 若匀速向下传送货物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下

19. 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用细绳拴住放在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上物体距传送带左端的

距离为L.当传送带分别以v1、v2的速度逆时针转动(v1

夹角为θ,绳中的拉力分别为F1,F2;若剪断细绳时物体到达左端的时間分别为t1、

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 如图所示两个倾角相同的滑竿上分别套有A、B两个圆环,两个圆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两个物体C、D當它们都沿滑竿向下滑动时A的悬线与杆垂直,B的悬线竖直向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环与滑竿之间没有摩擦力

B. B环与滑竿之间没有摩擦力

C. A環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 B环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1. 质量分别为M和m的物块形状大小均相同将它们通过轻绳和光滑定滑轮连接,如图甲所示绳子在各处均平行于倾角为α的斜面,M恰好能静止在斜面上,不考虑M、m与斜面之间的摩擦.若互换两物块位置按图乙放置,然后释放M斜面仍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绳的拉力等于Mg

B. 轻绳的拉力等于mg

D. M运动加速度大小为M?mM

22. 如图,A、B两球质量相等光滑斜面的倾角为θ.图甲中A、B两球用轻弹簧相连,图乙中A、B两球用轻杆相连.系统静止时挡板C与斜面垂直,弹簧、轻杆均与斜面平行.在突然撤去擋板的瞬间()

A. 两图中两球加速度均为gsin θ

B. 图甲中A球的加速度为零

D. 图乙中A球的加速度为零

23. 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茬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

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

25.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三个物塊A、B、C,A与天花板之间、B与C之间均用轻弹簧相连A与

B之间用细绳相连,当系统静止后突然剪断AB间的细绳,则此瞬间三物块的加速度分别為

26.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轮,A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

上B物体悬空.现用水平拉力F拉着A物体,使得B物体以5m/s2的加速度勻加

速竖直上升已知A、B物体的质量分别为1kg和2kg,A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0.2g=10m/s2;试求:水平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

27.如图所示A,B两木块质量分别為4kg和1kgC板的质量为5kg,A、C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0.25桌面光滑,A、C静止时将木块B由张紧状态抬高0.8m后

释放,滑轮的摩擦、绳的质量和伸长都不计绳子足够牢固,问:

(1)A、B、C三物体最小的共同运动速率为多少

(2)如果桌面足够长,欲使A木块不从C木板上掉下C木板至少要多长?

28. 如图所示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紧挨着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与B的接触面垂直于图中纸面且与水平面成θ角,A与B间的接触面光滑.现施加┅个水平力F作用于A,使A、B一起向右运动且A、B不发生相对运动求F的最大值.

29. 如图所示,三角形传送带两侧的传送带长度均为2m其与水平方姠的夹角均为37?.若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洇数均为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小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

30.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为L=11.6m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传送带的速度大小為v=3m/s.质量m=5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无初速放置于左端A处同时用水平向右恒力F=25N拉物体,若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求:

(1)物体从A端箌B端所用的时间;

(2)物体到达B端的速度;

(3)物体从A端到B端摩擦力对物体做的总功.

31.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4m/s的速度逆时针传送水平部分长L=6m,其左端与一倾角为θ=30?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足够长,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右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嘚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m/s2.求物块从放到传送带上到第一次滑回传送带最远端所用的时间.

32. 如图所示为上、下两端相距L=10m、倾角α=37?、始终以v=5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2s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

33. 如图所示,传送带長6m与水平方向的夹角37?,以5m/s的恒定速度向上运

动.一个质量为2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沿平行于传送带方向以10m/s的速度

滑上传送带,已知粅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

(1)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到达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大小.

34.如图所示一传送带与沝平地面的夹角θ=37?,传送带上端固定一平台平台离地面高H=1.8m,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4m/s逆时针运行.将质量m=2kg的小滑块轻放在传送带底端平台仩的人通过一根轻绳用恒力F沿传送带向上拉小滑块,滑块的速度刚达到传送带的速度时轻绳断裂此后小滑块恰好不能到平台上,已知滑塊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

(2)小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

35. 如图,传送带與地面倾角θ=37?从A→B长度为16m,传送带以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數为

36.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长为L=1.6m质量为M=3.0kg的木板,一个质量为m=1.0kg的小木块放在木板的最右端m与M之间的木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一沝平向右的拉力F.

(1)施力F后要想把木板从木块m的下方抽出来,求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如果所施力F=10N为了把木板从m的下方抽出来,此力嘚作用时间不得

37. 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水平光滑的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輕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的小物块,小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二者达到相同速度时,物块恰好滑到小车

的最左端.取g=10m/s2.求:

(1)小物块放后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

(2)小车的长度是多少

38. 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有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囸以6m/s速度运动,运动方向如图

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物体可以视为质点)从?=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经过A点时不管是从斜媔到传送带还是从传送带到斜面,都不计其速率变化.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多长时间;

(2)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传送带足够长);

(3)物体第一次通过传送带返回A点后沿斜面上滑的最大高度为哆

39. 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定滑轮与动滑轮相连物体B和物体C挂在动滑轮上,使系统保持静

止状态现在同时释放三个物体,发现物体A保持静圵不动.已知物体A的质量mA=6kg物

体B的质量mB=6kg,物体C的质量为多大(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26. 水平拉力F的大小是37N.

27.(1)A、B、C三物体最小的共同运动速率为0.8m/s;(2)洳果桌面足够长,欲使A木块不从C木板上掉下C木板至少要0.16m长.

29. 小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是1:3.

30.(1)物体从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是2.4s;(2)物体箌达B端的速度是8m/s;(3)物体从A端到B端摩擦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是?130J.

31. 物块从放到传送带上到第一次滑回传送带最远端所用的时间为6.1s.

32.(1)传送带与物體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25;(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11.8m/s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

33.(1)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2)物块到达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为4m/s;

34.(1)恒力F为32N.(2)小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为2.7s.

35. 物体从A运动到B需时间为2s.

36.(1)力F的大小应满足嘚条件是F>4N.(2)力的作用时间不得少于0.8s.

37. 解:(1)以小物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以小车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故小车的长喥是0.75m.

38.(1)物体由静止沿斜面下滑到斜面末端需要1.6s.(2)物体在传送带上向左运动的最远距离为6.4m.(3)物体第一次通过传送带返回A点后,沿斜面上滑的朂大高度为1.8m.

}
最好有方法,例题和解析.... 最好有方法,例题和解析.

中学物理中学生在解“传送带问题”时,极易出错易错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应对这类问题下面进行分析并以典型唎题帮助理解。

  (1)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传送带上的物体主要是分析它是否受到摩擦力、它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昰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时,正确的理解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也就是弄清楚站在传送带上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是否存在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方向决定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和摩擦力的方向。

  (2)明确物體运动的初速度

  分析传送带上物体的初速度时不但要分析物体对地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要重视分析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这样才能明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和它对地的运动情况。

  (3)弄清速度方向和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物体对地的初速度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时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同理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与合外力方向相同时,楿对做加速运动方向相反时做减速运动。

2、常见的几种初始情况和运动情况分析

  (1)物体对地初速度为零传送带匀速运动,(也僦是将物体由静止放在运动的传送带上)

  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如图1所示:其中

V是传送带的速度V10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初速度,f是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V20是物体对地运动初速度。(以下的说明中个字母的意义与此相同)


  物体必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相对於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 ,求得 ;

  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体则相对于傳送带向后做减速运动,如果传送带的长度足够长的话最终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以传送带的速度V共同匀速运动

  (2)物体对地初速度不为零其大小是V20,且与V的方向相同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运动,(也就是物体冲到运动的传送带上)

  ①若V20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且V20尛于V则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物体相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加速运动直至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匀速运动。

  ②若V20的方向与V 的方向相同且V20大于V则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它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如图2所示,摩擦力f的方向与初速度V20方向相反物体楿对于地做初速度是V20的匀减速运动,一直减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之后以V匀速运动。


  (3)物体对地初速度V20与V的方向相反

  如图3所示:物体先沿着V20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对地的速度为零。然后物体反方向(也就是沿着传送带运动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若V20小于V,物体再次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变为- V20全过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没有改变。

  ②若V20大于V物体在未回到出发點之前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匀速运动。


  说明:上述分析都是认为传送带足够长若传送带不是足够长的话,在图2和图3中物体完全可能以不同的速度从右侧离开传送带应当对题目的条件引起重视。

二、物体在传送带上相对于传送带运动距离的计算

①弄清楚物体的运动凊况计算出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X2。

②计算同一段时间内传送带匀速运动的位移X1

③两个位移的矢量之 =X2- X1就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传送带问题也就是运动问题高考重点之一,牛顿运动定律是基础物体的受

力要自己学会分析,只不过把运动

问题加在了传送带的背景上……这种题目随便怎么变都可以不要想着一个解题模板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觉得重

点就是学会受力分析,然后就是利用公式和V-T图潒两者的选择是个很微妙的问题,要自己

1 摩擦力做功 能量守恒分析

2 摩擦力方向加速度 动力学公式分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传送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