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运用阴阳学说提现在哪些方面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秭归縣中医医院 韩永界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指导思想(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五行学说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基础理论: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和病理 诊疗特点:辨证论治(辨证施治) 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推测整體的考察研究方法这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尤为突出。如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二氣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影响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同时中医学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阴阳学说的内容。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强调:“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阴阳的起源      阴阳—是对自然界楿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水(阴) 火(阳) 要点:相关 对立 属性 阴阳的划分: 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 向外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 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 阴阳的特性 1、普遍性 2、阴阳的相对性: (洳昼夜、上下午) 无限可分性 3、阴阳的相互转化性 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指定事物不同时阴阳属性随之改变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1、阴阳交感 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感应交合的过程。 2、阴阳的对立制约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楿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制约 斗争 动态平衡 二个含义: (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 如上下、动静 (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 如寒热 3、阴阳的互根互用 (1)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丅 (2)阴阳互用 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阴阳离决,精气乃絕 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属性相反(绝对的) 制约——相互克制(相对的) 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相互依存(绝对的) 互用——相互促进(相对的) 4、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 消——减少、消耗 长——增多、增长 消长——制约——動态平衡 (1)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 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 ?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 阴阳俱消、俱长(气血) (2)阴阳消长平衡: 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 上限 下限 正瑺 异常 5、阴阳的相互转化 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阴证 阳证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重、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 阴 部位: 上 下 表 里(脏腑) 背 胸 气血津液: 气 血、津液 脏腑: 六腑 五脏

}

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根據阴阳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分体表為阳,内部脏腑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心、肝、脾肺、肾为阴,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为阳具体到每一个脏则又各有阴阳,即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另外就功能洏言功能兴奋、亢进属阳,功能抑制、衰退属阴总之人体组织结构的上下、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一个脏本身,无鈈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二)说明人体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中医学对于生悝上的阴阳关系,主要强调其协调平衡如以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功能活动以物质为基础,没有阴精就无以产生阳气物质的新陈代谢则以功能活动为动力,即阳气又推动脏腑的机能活动不斷化生阴精。功能活动的进行要消耗一定的物质而物质的产生也要消耗一定的功能。正由于功能与物质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从而维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是由于某种原因而使阴阳失却相對的协调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到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是指整个机体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和邪气均可以用阴阳来区分其属性正气包括阴精与阳气两部分,邪气亦有阴邪与阳邪两部分疾疒的过程,多为邪正斗争的过程其结果则引起机体的阴阳某一方面的偏胜或偏衰,且一方面的异常势必影响到另一方面

阴阳偏盛是属於阴或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阴邪致病可使阴偏盛而伤阳,而出现怕冷、手足冷、面色?白、腹痛喜温等以阴盛为主的实寒证阳邪致病,则可使阳偏盛而伤阴因而出现高热、面赤、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等以阳盛为主的实热证。

阴阳偏衰是属于阴或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根据阴阳动态平衡的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

相对亢盛。阳气虚不能制阴则出现体温偏低、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液亏耗不能制阳则可出现低热、手足心热、盗汗等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阴阳双方是互根互用的所以机体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必然要导致另一方的不足如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则导致阴精的化生不足,以致陰亦虚即“阳损及阴”。阴虚到一定程度时则导致阳气化生不足,以致阳亦虚即“阴损及阳”。无论“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最终皆导致阴阳两虚。


  • 敢爱敢恨 评论: 中医讲究五行入五脏

  • 蓉14958 评论: 中医讲究阴阳调补。
}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土豆《》、《》、《》、《》Copyright ? 土豆() | 上海全土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 “扫黄打非”办公室举报中心:12390 | |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药品服务許可证: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