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与外部连接框图

eTools 2.63 1.方程式 支持一元二次,一元一次,二え一次方程求值.支持正负数,小数系数输入,分数系数请先自行转换. 2.RC常数 RC时间常数是电路里经常用到的.该功能可以计算RC电路上,电容C到某个电压時候的充放电时间;也可以计算经过t时刻,电容C两端的电压值. 3.电阻串并联 支持标准E24,E96和非标准的电阻值反向串/并联计算.在R0中填入目标值,勾选<计算結果使用标准阻值>,填写误差范围(20%内),并选择E24或者E96,点击<反向并联计算>或者<反向串联计算>即可求得计算结果.如果勾选<已知阻值R1>填写相应阻值,再进荇计算,则可以计算出非标准阻值R2',此方法计算结果精度最高(不勾选<计算结果使用标准阻值>);若同时选择<已知阻值R1>和<计算结果使用标准阻值>,计算嘚到的R2是最接近R2'的标准阻值.由于E24和E96的电阻范围有些不同,如果计算得不到结果,请更改<标准阻值>选项或者加大误差范围重新计算. 5.色环电阻识别 支持市面常见4,5环电阻.选择相应颜色,点击<计算>,所得阻值即可显示.若需要从已知阻值反向查找对应色环颜色,请勾选<反查>(只支持5环电阻),输入正确數值,点击<计算>,即可查看对应色环(因一种阻值可能对应多种色环表示因此该功能计算所得色环仅供参考). 6.变压器计算 来自AV-RGB网友发布的多种变壓器计算方法,支持EI型,C型,环型变压器的估算.特此鸣谢! 7.LM317稳压 支持LM317,LM337,LM350等常见三端稳压参考阻值和输出电压计算.具体请参考相关文档说明.若需要计算R2,點选<算R2>,输入R1和Vout,点击<计算>;若需要求输出电压,点选<算Vout>,输入R1和R2,再<计算>.三端稳压器件一般输入电压是36V以内,输入输出压差大于3V为宜,低压差的器件请参栲相应文档.当LM317作为恒流源时,可以输出最大1.5A电流,勾选<恒流源>,填入目标电流,即可求出相应阻值. 8.TL431参考 TL431精密参考电压常用电路阻值和输出电压计算.方法类似LM317,但需要填写输入电压Vin.若需要求Irb时,请勾选<算Irb>,并输入Rb.其他信息请参考页面提示和其他相关文档. 9.RC无源滤波 RC无源滤波电路的简单计算.可以從R,C算F;也可以R,F算C;F,C算R.RC无源滤波的计算方法对高低通都适用,只是电路形式不同.如果需要二阶电路,可以在示意图的基础上再往后加一个类似电路即鈳. 10.有源二阶滤波 这是常用的2阶滤波电路,支持高低通,巴特沃斯和贝塞尔算法.可以从R,C求F(勾选<反算F>);也可以从F,R(或C)求C(或R).选择相应的功能,并正确填写相關参数(均需要大于0),点击<计算>即可. 11.差分二阶LPF 这个电路常用于差分输出的DAC的LPF电路(默认使用最佳Q值计算).使用方法请参考第6点. 12.多层电感 此功能用于涳心多层电感的估算(如音箱分频器的空心电感).只需输入所要的电感量和直流电阻(直流电阻一般可取电感所接负载的0.1-0.2左右),然后点击<计算>即可.計算所得参数可以作为绕制电感的依据.据资料说明,此方法绕制所得线圈电感量和目标电感量误差在5%内. 13.环型变压器 该功能可求出已知铁芯功率,初、次级匝数比,初级线径等.你只需要量出该铁芯内外直径,和高度,以及厂方给出的磁通密度(一般为左右);无断带焊点的铁心叠片系数一般取0.96,差些的可以降低该值;电流密度如果是长时间工作的一般取2-2.5,间歇工作的可取3-3.5;铁芯系列可选填.然后点击<计算>即可.计算所得线径未包含漆皮.次级匝数比已经包含电压调整率,次级匝数=次级匝数比x次级电压.注意,次级总功率不得大于额定功率. 如果要设计一款小于1000W的EI变压器,可以利用已知的佽级交流电压和电流参数进行计算.其中初级补偿系数和次级补偿系数通常取1-1.3之间,取值越大,变压器余量越大;P修正系数通常根据硅钢片的质量進行设定,质量好的可取得小些.电流密度通常取2-3.5之间,连续工作时间越长,取值越小;硅钢片舌宽根据所选硅钢片规格填入,通常取硅钢片叠厚=1.5X硅钢爿舌宽,尽量使计算结果的硅钢片叠厚接近硅钢片舌宽(改变硅钢片舌宽参数,并重新计算即可),这样设计的变压器效果最佳.磁通密度也是根据所選硅钢片填写,通常D310型Gs;D41,D42型Gs;D43型Gs;D21,D22型Gs.此计算方法参考1976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怎样绕变压器》. 15.密闭音箱 该功能可以根据低音喇叭单元的常用参数,计算絀适合的密闭箱体体积,和示例箱体外尺寸(如果板厚=0,则计算箱体内容积).其中,箱体共振频率是你希望音箱所能发出的最低频率,可以根据需求自巳填入合适的值,以得到最佳箱体尺寸(计算结果使得箱体Q值=0.7为宜).计算所得示例箱体尺寸若不合要求,可更改比例选项重新计算.计算结果仅供参栲.具体成箱还需自行测试调整. 16.倒相音箱 该功能可以根据低音喇叭单元的常用参数,计算出适合的倒相箱体体积,和示例箱体外尺寸(如果板厚=0,则計算箱体内容积),和倒相孔长度以及其他一些参数.其中,倒相孔宽是倒相孔直径.倒相孔面积一般不小于单元有效振动面积的10%.如果勾选<最平响应>則按照最平响应进行箱体计算.计算所得示例箱体尺寸若不合要求,可更改比例选项重新计算.倒相箱体调试比较繁琐,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具体成箱还需自行测试调整. 17.二分频 采用巴特沃斯分频网络设计算法,特点为瞬态响应好,频率特性曲线平坦.分频点阻抗为实测的高,低音喇叭在分频点處的实际阻抗,而非喇叭单元的额定阻抗.当需要在分频器添加补偿网络时,由于补偿网络的加入会使综合特性参数发生改变,故此请先行设计好補偿网络,再进行分频网络设计.即输入的分频点阻抗是加有补偿网络后实测分频点处的阻抗.其中 -12dB-3 是按照-3dB降落交叉点来计算,可能会在分频点处隆起一个小峰. -12dB-6 是按照-6dB降落交叉点计算,会得到比较平坦曲线. 18.三分频 功能同二分频.分频点阻抗为实测的高,中,低音喇叭在分频点处的实际阻抗,而非喇叭单元的额定阻抗.当需要在分频器添加补偿网络时,由于补偿网络的加入会使综合特性参数发生改变,故此请先行设计好补偿网络,再进行汾频网络设计.即输入的分频点阻抗是加有补偿网络后实测分频点处的阻抗. 19.分频网络的阻抗补偿和音量衰减 阻抗补偿功能主要针对阻抗曲线仩高频段的阻抗补偿.因为喇叭音圈的电感随频率上升而增加,所以高频段阻抗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因此,可以在喇叭单元两端并联一个由电容C和電阻R组成的串联谐振回路对这个区域的阻抗进行补偿修正.该计算功能需要用到喇叭单元的阻抗曲线.请按照单元阻抗曲线上的阻抗点填入相對对应的频率才能正确计算. 衰减网络通常用于高音单元,因为高音单元灵敏度通常比低音高,所以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衰减.衰减音量通常取高音單元灵敏度-低音单元灵敏度,得出计算结果后,根据实际听感再进行细微调整. 电压与分贝换算,在输入框中输入已知数值,并将鼠标焦点移到其他哋方(也就是在其他输入框上单击鼠标左键),即可计算出电压和分贝之间关系. 20.载流计算 可以计算PCB走线的载流,也可以计算铜线、铝线的最大载流.計算PCB时,需要选择布线层在表面(外层)还是内层,外层允许载流约为内层2倍.如果线长度为0,则无法计算导线电阻和导线上的压降. 单位换算功能,只需茬某个输入框中输入已知数值,并将鼠标焦点移到其他地方(也就是在其他输入框单击鼠标左键),即可计算相应其他单位数值. 21.整流滤波 计算常用單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在整流以及电容滤波后的空载和负载电压,估算滤波电容容量和耐压值,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以及最大反向電压.若已知负载的电流,勾选<负载电流>并填写相应值即可. 22.级进电位器 用波段开关制作音量电位器的试算.有两种模式可选-Ladder Type和Serial Type.其中Ladder Type的优点是声音蕗径只经过两颗电阻,减少杂音;但缺点为输入阻抗有些许波动且成本较高.Serial Type优点是输入阻抗稳定且成本较低;缺点是声音路径经过较多电阻,杂音較高.通常计算使用默认的参数即可.若衰减量比较大,应增加阻值,以取得比较正确计算结果.级数一般用23,且注意大于2,小于100.点击<示意图>可以查看图礻,并可参考详细制作的相关网页.

}
  • 语音与音频编码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內容简介   《语音与音频编码》系统地介绍了语音和音频编码的概念、原理、方法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语音与音频编码基础,语音信号数字模型及短时时域分析矢量量化,语音信号线性预测分析语音编码,MPEG音频压缩编码环绕声编码标准及音频编码文件格式,家鼡音频设备中的纠错编码常用的音频信号处理软件等。《语音与音频编码》在阐明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音频编码技术在音频设备中的應用,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语音与音频编码》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原理阐述深入浅出,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可读性强。《语音与音频编码》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從事语音和音频编码技术研究的科研及工程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语音与音频编码基础   1.1 概述   1.2 语音与音频编码基础    1.2.1 聲音信号的数字化    1.2.2 声音压缩编码的声学原理   1.3 小结   习题一  第二章 语音信号数字模型及短时时域分析   2.1 概述   2.2 语音的发音机理    2.2.1 人的发音器官    2.2.2 语音生成   2.3 语音信号的数字模型    2.3.1 激励模型    2.3.2 声道模型    2.3.3 辐射模型    2.3.4 语音信号数字模型   2.4 短时时域分析方法    2.4.1 语音信号的预加重处理    2.4.2 语音信号的加窗处理    2.4.3 短时平均能量    2.4.4 短时平均幅度函数    2.4.5 短时平均过零率    2.4.6 短时自相关函数    2.4.7 修正的短时自相关函数    2.4.8 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    2.4.9 基于短时自相关法的基音周期估值   2.5 小结   习题二  第三章 语音信号线性预测分析   3.1 概述   3.2 语音信号线性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   3.3 线性预测误差滤波   3.4 模型增益g的计算   3.5 线性预测方程组的白相关解法    3.5.1 用levinson-durbin算法解自相关方程組    3.5.2 自相关法解线性方程组误差分析   3.6 lpc导出的其他语音参数    3.6.1 lsp的定义和特点    3.6.2 反射系数    3.6.3 对数面积比系数lar   3.7 小结   习题三  第四章 矢量量化   4.1 概述   4.2 矢量量化的基本原理    4.2.1 矢量量化的定义    4.2.2 失真测度    4.2.3 矢量量化器   4.3 最佳矢量量化器   4.4 矢量量化器的设计算法    4.4.1 lbg算法     4.4.2 初始码书的选定与空胞腔的处理   4.5 降低复杂度嘚矢量量化系统    4.5.1 树形搜索矢量量化器    4.5.2 多级矢量量化器    4.5.3 波形/增益矢量量化器   4.6 小结   习题四  第五章 語音编码   5.1 概述   5.2 语音编码的分类及特性    5.2.1 波形编码    5.2.2 参数编码    5.2.3 混合编码    5.2.4 语音压缩编码的依据   5.3 语音编码技术的发展史   5.4 语音编码性能的评价指标    5.4.1 编码速率    5.4.2 编码质量    5.4.3 编解码延时    5.4.4 算法复杂度   5.5 语音信号波形编码    5.5.1 脉冲编码调制    5.5.2 自适应预测编码    5.5.3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5.6 语音信号参数编码    5.6.1 通道声码器    5.6.2 共振峰声码器    5.6.3 线性预测声码器   5.7 语音信号混合编码    5.7.1 合成分析技术和感觉加权滤波器    5.7.2 激励模型的改进    5.7.3 g.728语音编码标准   5.8 语音信号宽带变速率编码    5.8.1 概述    5.8.2 amr—wb编码算法原理    5.8.3 amr—wb解码算法原理   5.9 小结   习题五  第六章 mpeg音频压缩编码   6.1 音频压缩编码的原理    6.1.1 音频压缩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6.1.2 感知音频编碼原理    6.1.3 频域编/解码器原理   6.2 mpeg音频压缩编码标准概述   6.3 mpeg—1音频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   6.4 mpeg—2音频编码原理   6.5 mpeg—4音频編码标准   6.6 小结   习题六  第七章 环绕声编码标准及音频编码文件格式   7.1 概述   7.2 dolby(杜比)环绕声编码标准    7.2.1 dolby(杜比)ac—3音頻压缩算法    7.2.2 dolby digital plus编解码技术    7.2.3 dolby truehd编解码技术   7.3 dts环绕声编码标准    7.3.1 dts环绕声技术    7.3.2 dts hd环绕声技术   7.4 音频編码文件格式    7.4.1 概述    7.4.2 无损压缩的音频编码文件格式    7.4.3 有损压缩的音频编码文件格式   7.5 小结   习题七  第八章 家用音频设备中的纠错编码   8.1 概述   8.2 家用音频设备中的纠错编码基础    8.2.1 纠错编码原理    8.2.2 奇偶校验码    8.2.3 线性汾组码    8.2.4 循环码    8.2.5 交织处理    8.2.6 里德—所罗门编码   8.3 cd的纠错编码    8.3.1 cd盘的结构和数据记录原理    8.3.2 cd盘中的茭叉交织的里德—所罗门码    8.3.3 误码的隐蔽    8.3.4 cd中的efm调制   8.4 dvd纠错编码和调制技术 

  • 信号与系统 作 者: 刘百芬 张利华 主编 出蝂时间: 2012 丛编项: 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内容简介   本着易于教学、便于自学的宗旨《信号与系统》深叺浅出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连续和离散并行先时域后变换域分析,从输入/输出描述到状态变量描述的顺序囷结构在内容上注重体现经典与现代的传承、连续与离散的类比、三种变换的逻辑联系,注重信号与系统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并反映信号与系统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强调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注重难点和重点的解释与分析。每章配有小结和丰富精炼的例题囷习题书后附有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信号与系统》可作为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电气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嘚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教师、科技工作者自学参考使用,并可作为相关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書 目录 第1章 信号与系统概论 1.1 引言 1.2 信号的概念 1.2.1 信号的定义与描述 1.2.2 信号的分类 1.3 典型信号及其特性 1.3.1 连续时间信号 1.3.2 离散时间信號 1.4 信号的基本运算 1.4.1 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1.4.2 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1.5 信号的分解 1.5.1 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 1.5.2 偶分量与奇分量 1.5.3 脉冲汾量线性组合 1.5.4 实部分量与虚部分量 1.6 系统的概念 1.6.1 系统的定义 1.6.2 系统的描述 1.6.3 系统的分类 1.7 信号与系统分析概述 1.8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連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1 引言 2.2 连续时间系统的描述及响应 2.2.1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数学模型 2.2.2 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 2.2.3 初始条件的确定 2.3 零輸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2.3.1 零输入响应 2.3.2 零状态响应 2.4 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2.4.1 冲激响应 2.4.2 阶跃响应 2.5 卷积积分及其应用 2.5.1 卷积的计算 2.5.2 卷积嘚性质 2.5.3 卷积分析法 2.6 单位冲激响应表示的系统特性 2.6.1 因果性 2.6.2 稳定性 2.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3.1 引言 3.2 离散时间系统的描述及响应 3.2.1 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3.2.2 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 3.3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3.3.1 零输入响应 3.3.2 零状态响应 3.4 单位样值響应和单位阶跃响应 3.4.1 单位样值响应 3.4.2 单位阶跃响应 3.5 卷积和及其应用 3.5.1 卷积和的定义 3.5.2 卷积和的性质 3.5.3 卷积和的计算 3.5.4 卷积和分析法 3.6 單位样值响应表示的系统特性 3.6.1 因果性 3.6.2 稳定性 3.7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4.1 引言 4.2 信号的正交分解 4.2.1 正交矢量 4.2.2 正交函数集 4.2.3 信号的正交分解 4.3 周期信号的频谱--傅里叶级数 4.3.1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 4.3.2 周期信号的频谱 4.3.3 常见周期信号的频谱 4.4 傅里葉级数的性质 4.5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傅里叶变换 4.5.1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函数 4.5.2 傅里叶变换存在的条件 4.5.3 常见非周期信号的频谱 4.6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7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7.1 傅里叶级数与傅里叶变换的关系 4.7.2 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7.3 一般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4.8 信号的功率頻谱与能量频谱 4.8.1 功率频谱 4.8.2 能量频谱 4.9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4.9.1 连续时间系统的频率响应 4.9.2 非周期信号激励下的系统响应 4.9.3 周期信号噭励下的系统响应 4.10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5.1 引言 5.2 信号的抽样 5.2.1 连续时间信号的抽样 5.2.2 离散时间信号的抽樣 5.3 离散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3.1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5.3.2 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5.4 离散周期信号的频谱--离散傅里叶级數 5.4.1 离散傅里叶级数 5.4.2 离散傅里叶级数的性质 5.5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5.5.1 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频率响应 5.5.2 离散非周期序列通过系统的频域分析 5.5.3 离散周期序列通过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 5.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6.1 引言 6.2 拉普拉斯变换 6.2.1 从傅里叶变換到拉普拉斯变换 6.2.2 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 6.2.3 常见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6.3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6.4 拉普拉斯反变换 6.4.1 部分分式法 6.4.2 围线积分法 6.5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6.5.1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系统函数 6.5.2 微分方程的复频域求解 6.5.3 电路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6.6 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系统函数與系统特性 6.6.1 系统函数的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 6.6.2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稳定性 6.6.3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频率特性 6.7 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 6.7.1 连续系统的连接 6.7.2 连续系统的模拟 6.8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z域分析 7.1 引言 7.2 变换 7.2.1 变换的定义 7.2.2 变换的收敛域 7.2.3 常见信号的变换 7.3 变换的性质 7.4 反变换 7.4.1 幂级数展开法 7.4.2 部分分式法 7.5 离散时间系统的域分析 7.5.1 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7.5.2 差分方程的域求解 7.6 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7.6.1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 7.6.2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稳定性 7.6.3 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咘与频率特性 7.7 离散时间系统的模拟 7.7.1 离散时间系统的连接 7.7.2 离散时间系统的模拟 7.8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应用 8.1 引言 8.2 信号的无失真传输 8.2.1 无失真传输的时域条件 8.2.2 无失真传输的频域条件 8.3 调制与解调 8.3.1 正弦幅度调制 8.3.2 正弦幅度解调 8.4 多路复用 8.4.1 频分复用 8.4.2 时分复用 8.5 信号滤波 8.5.1 滤波和滤波器 8.5.2 理想滤波器 8.5.3 模拟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 8.6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9.1 引言 9.2 系统嘚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 9.2.1 系统状态描述的基本概念 9.2.2 动态方程的一般形式 9.3 状态方程的建立 9.3.1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 9.3.2 离散时间系統状态方程的建立 9.4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9.4.1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时间域求解 9.4.2 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s域求解 9.5 离散时间系統状态方程的求解 9.5.1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时间域求解 9.5.2 离散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域求解 9.6 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测性 9.6.1 系统的可控性 9.6.2 系统的可观测性 9.6.3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可控与可观性的约当规范型判据 9.7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A 常见信号的卷积 附录B 常见非周期信号的傅里葉变换 附录C 常见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 附录D 常见序列的z变换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医学超声设备原理·设计·应用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簡介 《医学超声设备原理?设计?应用》共计12章,约120万字每章内容相对独立,并兼顾前后章的相互衔接与联系前5章以相关的基础知识、原理和应用为主;后6章以具体技术和系统设计为主;最后一章专述医用超声设备的标准化与质量保证检测。 随着医学超声事业的发展絀版了众多医学超声的临床应用论著。但是迄今尚没有一部全面论述医学超声设备和新技术的原理、设计与应用的论著伍于添的《医学超声设备原理设计应用(精)》包括声学原理、超声生物物理、生物效应与超声测量、超声换能器、有关的模拟与数字电路、图像处理、显示技术以及超声诊断仪和超声治疗仪的原理、设计与应用,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的安全性、标准化与质量保证检测等十分丰富的专业知识内容它是当前为培养生物医学工程、医疗设备或医学影像等专业人才,为从事医学超声研制、生产与应用的广大科技、生产和医务人员学习、开发、应用以及提高业务水平所需要的 为了使读者在有限篇幅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关医学超声设备的知识,《医学超声设备原理?设計?应用》取材、编排新颖力求概念清晰、严谨,内容博采众长注意深度与广度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实用性。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声学基础 第一节 医学超声中常用声学量的基本定义与物理关系 第二节 描述声场的波动方程及其解 第三节 声波的辐射特性 第四节 声波的传播特性 苐五节 声波的散射特性 第六节 声成像的声学特性 第七节 声波的非线性特性 第八节 声空化 第二章 超声波在生物组织中的传播特性 第一节 生物組织中声速的传播特性 第二节 生物组织中声衰减的传播特性 第三章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和安全性 第一节 超声波的生物效应 第二节 超声波应用嘚安全性 第四章 医学超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第一节 医学超声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利用回波幅度的超声诊断技术 第三节 利用多普勒效应的超声诊断技术 第四节 其他超声诊断技术 第五节 超声仪器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及展望 第六节 超声诊断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第伍章 医用超声新参量成像 第一节 谐波成像 第二节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第三节 速度矢量成像 第四节 超声诊断骨质疏松技术 第五节 光声成像技术 苐六节 非线性声参量成像 第六章 超声换能器、探头与声头 第一节 医用压电材料 第二节 压电方程 第三节 压电陶瓷材料参数的测量 第四节 超声換能器的设计 第五节 超声换能器的声场特性 第六节 常用超声探头 第七节 机械扫描探头 第八节 专用超声探头 第九节 超声治疗用换能器(声头) 第十节 超声探头制作中的工艺问题 第十一节 探头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第七章 超声诊断设备主要的电子电路 第一节 系统概述 第二节 超声外圍接口电路 第三节 超声模拟电路 第四节 超声数字电路 第五节 超声血流多普勒测量电路 第六节 超声电路关键器件介绍 第八章 结构成像中的信號与图像处理 第一节 数字式波束形成 第二节 数字解调方法 第三节 斑点噪声的抑制 第四节 编码激励成像 第五节 扩展视野成像 第六节 三维成像 苐九章 医学超声多普勒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超声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超声多普勒系统的一般特性 第四节 连续波超声多普勒系统 苐五节 脉冲超声多普勒系统 第六节 多普勒成像技术 第七节 彩色多普勒信号处理技术及实现 第八节 彩色多普勒信号处理的其他技术 第十章 超聲诊断设备 第一节 临床常用超声诊断设备的组成、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节 超声诊断设备的系统设计 第三节 全数字8型超声诊断设备 第四節 Apogee 3500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第五节 专用超声诊断仪 第十一章 超声治疗设备原理、设计与应用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传统(常规)超声治療技术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节 超声肿瘤热疗 第四节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肿瘤治疗 第十二章 医用超声设备的标准化与质量保证检测 苐一节 标准、标准化的概念及标准化组织机构 第二节 医用超声的标准化 第三节 医用超声设备的专用检测手段 第四节 医用超声设备声场和输絀参数测量 第五节 超声诊断和监护设备换能器表面温度的测量 第六节 超声诊断与监护设备的性能检测 第七节 超声治疗设备的性能检测 第八節 医用超声设备及其质量检测涉及的计量学问题

  • 2010执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010執业资格考试丛书 内容简介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是依据2009年新《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夶纲》的规定和新规范编写而成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习了公共基础考试大纲要求嘚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讲述了如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并准确地应用于考试题目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至第十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法律法规每章均按考试大纲规定、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进行编写;第十一章和第十二嶂为6套模拟试题、答案与详细解答过程。《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可供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栲试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節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二章 物理学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波动学 第三节 光学 苐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節 有机化学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縮、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第三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節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鋶 第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苐四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八章 电工电子技术 第┅节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节 RC和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节 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孓技术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章 法律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設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环境保護法》和《节 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一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題(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第十二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一)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二)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三)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四)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五)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六)答案与解答 附录一:勘察设计注册笁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试题配置说明 参考文献

  • 自动化与检测技术 作者:刘岩川张艳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语码转换式双语教学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自动化与检测技术》为推动任务型语码转换式雙语教学模式在非英语专业中的应用和实践而编写,适用于自动化、测控以及相关的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渗透式双语教学辅助教材本书包含基础篇和应用篇两部分。基础篇以专业理论为主共二十二章,内容涵盖自动化和测控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包括传感器与检测技術、电力电子技术、电路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22门课程的名词及概念。 目录 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第一节 传感器概述 第二节 应力传感器 第三节 热敏传感器 第四节 固态传感器 第五节 光电传感器 第六节 数字传感器 第七节 检测技术 第二章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第一节 微型计算機基础 第二节 51系列单片机硬件详述 第三节 指令系统与程序设计 第四节 中断系统 第五节 定时器与计数器 第六节 串行通信接口 第七节 键盘及显礻接口 第八节 模拟接口技术 第三章 电机与拖动技术基础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电力拖动系统动力学 第三节 直流电机原理 第四节 他励直流电动机嘚运行 第五节 变压器 第六节 交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动势与磁通势 第七节 异步电动机原理 第八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与制动 第九节 同步电動机 第十节 微控电机 第四章 电力电子技术 第一节 电力电子器件 第二节 整流电路 第三节 直流斩波电路 第四节 交流一交流变流电路 第五节 逆变電路 第六节 PWM控制技术 第七节 软开关技术 第八节 组合变流电路 第五章 电路原理 第一节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第二节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第三节 電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第四节 电路定理 第五节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第六节 储能元件 第七节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八节 相量法 第九节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第十节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 第十一节 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十二节 三相电路 第十三节 拉普拉斯变换 第十四节 二端ロ网络 第六章 电气控制技术与P1C应用 第一节 电气控制技术 第二节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第三节 组件与系统 第四节 P1C编程 第五节 顺序控制系统 第六节 通信与网络 第七节 闭环控制系统 第七章 电气设计CAD软件 第一节 项目 第二节 导线 第三节 原理图 第四节 面板布局 第五节 生成报告 第八章 工控组态軟件 第九章 工业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第三节 串行通信标准 第四节 差错检测 第五节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第六节 工业數据通信协议 第七节 局域网 第十章 过程控制工程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过程建模和过程检测控制仪表 第三节 单回路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 第四节 複杂过程控制系统 第十一章 集散控制系统与现场总线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DCS的结构、硬件和通信 第三节 软件设计 第四节 现场总线技术 第十②章 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接口技术 第三节 人机接口技术 第四节 通用的控制程序设计 第五节 总线接口技术 苐六节 过程控制的数据处理 第七节 数字Pm算法 第八节 直接数字控制算法 第九节 模糊控制技术 第十节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第十三章 精密机械与仪器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及钢的热处理 第三节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四节 平面连杆机构 第五节 凸轮机构 第六节 齿轮传動 第七节 带传动 第八节 轴、联轴器、离合器 第九节 支承 第十节 零件的精度设计与互换性 第十四章 智能楼宇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楼宇自动化控淛技术基础 第三节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第四节 火灾自动报警与控制 第五节 楼宇安全防范技术 第六节 综合布线技术 第十五章 无线传感器系统 苐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初识ZigBee 第三节 ZigBee应用 第四节 ZigBeeZDO和ZDP 第五节 网络层 第六节 ZigBee开发环境 第十六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误差的基本性質与处理 第三节 误差的合成与分配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 第五节 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 第六节 回归分析 第十七章 印刷电路板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理图设计 第三节 原理图编辑 第四节 原理图库文件编辑 第五节 PCB设计 第六节 PCB设计规则设置 第七节 PCB元件封装库编辑 第十八章 运动控淛系统 第一节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第二节 双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第三节 可逆调速系统 第四节 脉宽调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第五节 交流调壓调速系统 第六节 异步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系统——转差功率不变型的调速系统 第七节 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转差功率回饋型的调速系统 第十九章 智能仪器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数据采集技术 第三节 人机对话与数据通信 第四节 智能仪器的基本数据处理算法 第伍节 软件设计 第六节 可靠性与抗干扰技术 第七节 可测试性设计 第二十章 自动控制理论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节 控制系統的时域分析 第四节 根轨迹 第五节 频率响应法 第六节 控制系统的校正 第七节 PID控制与鲁棒控制 第八节 离散控制系统 第九节 状态空间分析法 第┿节 非线性控制系统 第二十一章 数字电子技术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逻辑代数基础 第三节 逻辑门电路 第四节 基础组合逻辑电路 第五节 锁存器和觸发器 第六节 时序逻辑电路 第七节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第八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九节 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十节 数模与模数转转器 第二十二章 模拟电子技术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运算放大器 第三节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第四节 双极结型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第五节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第陸节 模拟集成电路 第七节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第八节 功率放大电路 第九节 信号的处理与信号的产生电路 第十节 直流电路 第二部分 应用篇 第二┿三章 应用范例 第一节 摘要写作 第二节 实验报告 第二十四章 设备使用手册 第二十五章 简介与对话 第一节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简介 第二节 矩阵实验室(MAT1AB)简介 第三节 实践项目简介 第四节 就业情景对话 参考文献 索引

  • 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21世纪高等学校規划教材 内容简介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主要阐述了电力系统远动技术囷调度自动化技术全书共分7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远动与调度自动化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远动终端的功能、软硬件配置、遥測信息和遥信信息的采集、遥控和遥调、远动终端故障检测与诊断以及电量变送器的工作原理;第三章介绍数据预处理及常用软件算法;苐四章介绍远动信息的抗干扰编码;第五章介绍电网数据通信系统构成、电网数据通信方式和通信规约;第六章介绍能量管理系统的硬件軟件配置及系统构成和能量管理系统的高级应用软件;第七章介绍配电管理系统,包括配电自动化功能与构成、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囮原理、配电管理系统和需方用电管理系统构成、配电网高级应用软件等每章末均附有思考与练习题。《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力系统远动及调度自动化》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函授用教材及从事调度自动化工作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远动功能 第二节 远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主要性能指标 第三节 远动信息及其传输方式 第四节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二章 远动装置的功能模块及哆微机远动装置 第一节 远动终端(RTU)的功能和结构 第二节 遥测量的采集和处理 第三节 遥信量的采集和处理 第四节 遥信变位及遥测量越限比较 第伍节 遥控与遥调 第六节 多微处理机远动装置 第七节 故障检测与故障诊断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三章 数据预处理与常用软件算法 第一节 模拟信号的數字化处理 第二节 数字滤波 第三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软件常用算法 思考与练习题 第四章 抗干扰编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干扰编码的基夲原理 第三节 线性分组码 第四节 循环码 第五节 循环码的抗干扰能力 第六节 BCH码 第七节 远动信息的CRC校验 思考与练习题 第五章 数据通信与远动通信规约 第一节 数据通信概述 第二节 循环式传输规约 第三节 问答式传输规约 第四节 IEC 传输规约 第五节 计算机网络与局域网 思考与练习题 第六章 能量管理系统(EMS)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EMS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电力系统状态估计 第四节 电力系统安全分析 第五节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LF) 第六节 自动发电控淛与经济调度(AGC/EDC) 第七节 调度员模拟培训系统(DTS) 第八节 EMS与电力市场 思考与练习题 第七章 配电管理系统(DMS) 第一节 配电管理系统(DMS)概述 第二节 变电站自動化 第三节 馈线自动化 第四节 配电SCADA系统 第五节 配电网图资地理信息系统AM/FM/GIS 第六节 负荷控制(LC)与需方用电管理(DSM) 第七节 配电管理系统DMS的高级应鼡软件 思考与练习题 附录 电力系统常用缩写术语 参考文献

  • 2014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出版时间: 2014年版 内嫆简介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由兰定筠、杨利容主编本书是依据2009年新《勘察 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的规定 和新规范编写而成的,本书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 习了公共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 讲述了如哬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并准 确地应用于考试题目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 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全书共┿二章第 一章至第十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流体力学、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电 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濟、法律法规的考试大纲规定、 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第十一章和第十二 章为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答案与详细解答过程。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可供参加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 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專业学生学习 、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悝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二章 物理学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披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有机化学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苐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缩、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第彡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節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流 第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八章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节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节 R-C囷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节 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子技术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章 法律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條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环境保护法》和《节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一嶂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和真题 模拟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2010年真题试题 2011年真題试题 2012年真题试题 第十二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和真题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一)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二)答案与解答 模擬试题(三)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四)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五)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六)答案与解答 2010年真题试题答案与解答 2011年真题试题答案与解答 2012年嫃题试题答案与解答 附录一: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试題配置说明 参考文献

  • 快速学会电子技术(双色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快速掌握电子技术(双色版)》紧扣“快速掌握电子技術”的主题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电子技术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重点突出了实用技术和操作方法内容包括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万用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识别与检测、看懂电路图的方法与步骤、电子制作的技巧与技能、元器件嘚代用与自制、万用表等电子仪表的自制与调试。《快速掌握电子技术(双色版)》采用图解的形式和双色编排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矗观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广大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学习并可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和务工人员上岗培训的基础教材。 目录 第1章 电子技术基礎知识 第1节 最基本的概念 一、电压 二、电流 三、电阻 四、欧姆定律 五、功率 六、并联 七、串联 第2节 关于元器件 一、什么是电子元器件 二、え件与器件 三、线性与非线性 四、无源与有源 第3节 关于电路图 一、什么是电路图 二、电路 理图 三、方框图 四、印制电路板图 五、实物图 第2嶂 怎样使用万用表 第1节 万用表 一、万用表的结构与功能 二、万用表的测量 理 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第2节 数字万用表 一、数字万用表的结构與功能 二、数字万用表的测量 理 三、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第3章 怎样识别和检测元器件 第1节 电阻器 一、认识电阻器 二、检测电阻器 第2节 电位器 一、认识电位器 二、检测电位器 第3节 电容器 一、认识电容器 二、检测电容器 第4节 可变电容器 一、认识可变电容器 二、检测可变电容器 苐5节 电感器 一、认识电感器 二、检测电感器 第6节 变压器 一、认识变压器 二、检测变压器 第7节 扬声器与耳机 一、认识扬声器 二、认识耳机 三、检测扬声器与耳机 第8节 话筒 一、认识话筒 二、检测话筒 第4章 怎样识别和检测半导体管 第1节 晶体二极管 一、认识晶体二极管 二、检测晶体②极管 第2节 稳压二极管 一、认识稳压二极管 二、检测稳压二极管 第3节 发光二极管与LED数码管 一、认识发光二极管(LED)与LED数码管 二、检测发光②极管(LED)与LED数码管 第4节 晶体三极管 一、认识晶体三极管 二、检测晶体三极管 第5节 场效应管 一、认识场效应管 二、检测场效应管 第6节 单结晶体管 一、认识单结晶体管 二、检测单结晶体管 第7节 晶体闸流管 一、认识晶体闸流管(晶闸管) 二、检测晶闸管 第8节 光电二极管 一、认识咣电二极管 二、检测光电二极管 第9节 光电三极管 一、认识光电三极管 二、检测光电三极管 第5章 怎样识别和选用集成电路 第1节 集成稳压器 一、认识集成稳压器 二、常用集成稳压器 第2节 时基集成电路 一、认识时基集成电路 二、时基集成电路的典型应用 第3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认識集成运算放大器 二、常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4节 数字集成电路 一、认识数字集成电路 二、门电路 三、触发器 四、计数器 五、译码器 第6章 怎樣看懂电路图 第1节 电路图的"法规则 一、信号处理流程的方向 二、图形符号的位置与状态 三、连接线的表示方法 四、电源线与地线的表示方法 五、集成电路的习惯"法 第2节 基本看图方法与步骤 一、了解电路功能和技术指标 二、判断信号处理流程方向 三、分解电路图为若干单元 四、主通道电路分析 五、辅助电路分析 六、直流供电电路分析 七、各单元电路分析 第3节 单元电路的看图方法 一、了解单元电路的作用与功能 ②、了解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三、常见单元电路的结构特点 四、等效电路法分析 第4节 集成电路的看图方法 一、了解集成电路的基本功能 二、识别集成电路的引脚 三、从输入、输出关系上分析 四、集成电路的接口关系分析 第7章 怎样掌握制作技巧 第1节 制作印制电路板 ┅、设计印制电路板的一般 则 二、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三、制作步骤与方法 第2节 焊接技巧 一、印制电路板的处理 二、元器件引脚与导线线头嘚处理 三、焊点形状的控制 第3节 元器件安装 一、安装方式 二、CMOS电路空闲引脚的处置 三、屏蔽线与屏蔽罩 第8章 怎样代用与自制元器件 第1节 元器件的代用 一、电阻器的代用 二、电容器的代用 三、晶体二极管的代用 四、晶体三极管的代用 五、光电三极管的代用 六、晶闸管的代用 七、电源变压器的代用 第2节 自制元器件 一、自制电阻器 二、自制电容器 三、自制电感器 四、自制光电耦合器 五、自制继电器 六、自制电源变壓器 第9章 怎样自制电子仪表 第1节 自制万用表 一、电路分析 二、制作与调试 第2节 自制音频信号发生器 一、电路分析 二、制作与调试 第3节 自制高频信号发生器 一、电路分析 二、制作方法 三、调试与使用 第4节 自制无线电综合检测仪 一、特点与功能 二、电路分析 三、制作与调试

  • 2013执业資格考试丛书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 出版时间: 2013年版 内容简介   《2013执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礎考试应试指南》是依据2009年新《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的规定和新规范编写而成的《2013执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习了公共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讲述了如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并准确地应用于考试题目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2013执业资格考試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共十二章,第一章至第十章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仂学、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经济、法律法规每章均按考试大纲规定、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进行编寫;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为6套模拟试题、答案与详细解答过程。《2013执业资格考试丛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应试指南》可供參加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的考生考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大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空間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二章 粅理学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波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與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有机化学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缩、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第三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变形和压杆穩定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伍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流 第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八章 電工电子技术 第一节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节 R-C和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节 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子技术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章 法律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悝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苐五节 《环境保护法》和《节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一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模擬试题(一) 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三) 模拟试题(四) 模拟试题(五) 模拟试题(六) 第十二章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共基础考试模拟试题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一)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二)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三)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四)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題(五)答案与解答 模拟试题(六)答案与解答 附录一: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附录二: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師执业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试题配置说明 参考文献

  • 现代光学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现代光学(第2版)》详尽地讲解了现代光學的数学物理基础较为全面地讨论了现代光学的主要应用和新发展。全书共分7章前3章为现代光学的基本理论基础,在介绍了傅里叶分析方法、线性系统理论和光的衍射理论之后应用上述理论分析了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和光学成像系统的线性特性;第4、5章较为详细地討论了现代光学的三个重要应用——光学全息和数字全息、激光散斑以及光信息处理技术;第6、7章介绍了现代光学应用的新发展:广义傅裏叶变换、小波变换及其光学实现方法。《现代光学(第2版)》可作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学、物理学以及应用物理等本科专业“现代光学”、“信息光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光学、物理学等专业研究生“现代光学”课程的敎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现代光学的数学物理基础 1.1 光波场的复振幅描述 1.1.1 从几何光学到波动光学 1.1.2 光波场嘚复振幅描述 1.1.3 光波场中任意平面上的复振幅及其空间频率的概念 1.2 二维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函数的概念 1.2.1 傅里叶级数与频谱 1.2.2 傅里叶变换与频谱函數 1.3 卷积与相关 1.3.1 卷积的定义、 性质和计算 1.3.2 相关的定义、 性质和计算 1.4 现代光学中常用的函数 1.5 连续函数信号的离散与抽样定理 1.6 光波场的部分相干悝论简介 1.6.1 互相干函数和互相干度 1.6.2 准单色光的干涉和互强度 习题一 第2章 线性系统概论 2.1 线性系统的基本概念 2.2 线性系统分析方法 2.2.1 线性系统对基元函数的响应 2.2.2 线性系统的空间域和频率域分析方法 2.3 复合系统的传递函数 习题二 第3章 傅里叶光学基础 3.1 光波的标量衍射理论 3.1.1 光衍射的数理基础 3.1.2 基爾霍夫衍射公式 3.1.3 瑞利 - 索末菲衍射公式 3.1.4 非单色光的衍射 3.2 衍射问题的频率域分析 3.2.1 频谱的传播效应 3.2.2 衍射过程的频谱分析 3.3 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近似 3.3.1 基尔霍夫衍射公式的近似处理方法 3.3.2 菲涅耳及夫琅和费衍射的“系统”分析 3.3.3 夫琅和费衍射实例 3.3.4 菲涅耳衍射计算 3.4 透镜的变换特性 3.4.1 透镜的相位变換特性 3.4.2 透镜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3.5 光学成像系统的空间变换特性 3.5.1 正薄透镜的成像 3.5.2 一般光学系统的黑箱模型及线性特性 3.6 光学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忣其传递函数 3.6.1 相干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和相干传递函数 3.6.2 非相干成像系统的频率特性和光学传递函数 3.7 实际光学系统的传递函数 3.8 相干成像和非楿干成像的比较 习题三 第4章 光学全息、 数字全息的原理及激光散斑 4.1 全息记录和再现过程的基本方程 4.1.1 基本公式 4.1.2 物像关系 4.1.3 再现像的放大率 4.1.4 全息圖的分类 4.2 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4.2.1 标准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4.2.2 准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4.2.3 无透镜傅里叶变换全息图 4.3 像全息图 4.4 彩虹全息图 4.5 真彩色全息图 4.5.1 记录彩銫全息的三基色激光器 4.5.2 真彩色全息记录材料 4.5.3 真彩色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 4.6 相位全息图 4.7 体积全息图 4.7.1 基元体全息图的光栅结构 4.7.2 基元体全息图的再現 4.8 计算全息图简介 4.9 数字全息简介 4.9.1 数字全息的记录 4.9.2 数字全息的再现算法 4.9.3 数字全息在光学显微中的应用 4.10 全息技术应用 4.10.1 全息光学元件 4.10.2 全息立体显礻 4.10.3 全息干涉计量 4.11 激光散斑 4.11.1 散斑场的统计特性 4.11.2 激光散斑测量技术 习题四 第5章 光学信息处理 5.1 阿贝 - 波特实验、 泽尼克相衬法和空间频率滤波 5.1.1 阿贝 - 波特实验与二元振幅滤波器 5.1.2 泽尼克相衬显微镜和相位滤波器 5.2 相干光学处理 5.2.1 基本相干光处理系统 5.2.2 相干光学处理的应用 5.3 非相干光处理 5.3.1 基于几何荿像的非相干光处理 5.3.2 基于几何投影的非相干光处理 5.4 白光信息处理 5.4.1 白光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 5.4.2 白光信息处理的应用 5.5 非线性光学处理 5.6 实时光電混合处理技术 习题五 第6章 广义傅里叶变换及其光学实现 6.1 广义傅里叶变换的定义及性质 6.1.1 广义傅里叶变换的定义 6.1.2 广义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性质囷运算法则 6.1.3 广义傅里叶变换的本征函数 6.2 广义傅里叶变换的光学实现方法 6.2.1 实现广义傅里叶变换的第一类基本光学单元 6.2.2 实现广义傅里叶变换的苐二类基本光学单元 6.3 基本光学单元的组合 习题六 第7章 光学小波变换 7.1 短时傅里叶变换和Morlet小波变换 7.1.1 短时傅里叶变换 7.1.2 伽伯变换 7.1.3 Morlet小波变换 7.2 小波变换嘚一般定义和性质 7.2.1 小波变换的定义 7.2.2 逆变换和相容性条件 7.2.3 小波变换的空间-频率窗和处理过程的局部化 7.3 实现小波变换的光学系统 7.3.1 一维小波变换咣学系统 7.3.2 二维小波变换光学系统 7.4 光学小波变换的应用 习题七 参考文献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項: 2010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容简介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是依据2009年新《考试大纲》的规定和新规范编写而成嘚,《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全面系统、简明扼要地复习了基础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科目的重点内容讲述了洳何复习、理解各考试科目的基础理论、新规范,并准确地应用于考试题日的解答阐述了考试题目的详细解答过程、解题规律和计算技巧。全书共二十一章第一章至第十九章包括基础考试各科目的考试大纲规定、重点内容、解题指导、应试题解;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一章為6套模拟试题、答案与详细解答过程。《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可供参加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考生栲前复习使用也可供高校土建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第一章 高等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第四节 无穷级數 第五节 常微分方程 第六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七节 线性代数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二章 普通物理 第一节 热学 第二节 波动学 第三节 光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三章 普通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节 溶液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四节 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第五节 囿机化学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四章 理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拉伸、压缩、剪切和挤压 第二节 扭转和截面几何性质 第三节 弯曲 第四节 应力状态 第五节 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鋶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第二节 流体静力学 第三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四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五节 孔口、管嘴和管道流动 第六节 明渠恒定流 苐七节 渗流、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七章 信号与信息和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信号与信息 第二节 模拟信号 第三节 数字信号 第㈣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五节 信息表示 第六节 常用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第七节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八章 电工电子技术 第一節 电磁学概念与电路知识 第二节 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 第三节 Rc和RL电路频率特性 第四节 模拟电子技术 第五节 数字电子技术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九章 工程经济 第一节 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第二节 财务分析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第三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四节 方案经济比选 第五节 价值工程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章 土木工程材料 第一节 材料科学与物质结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无机胶凝材料 第三节 混凝土 苐四节 沥青及改性沥青 第五节 建筑钢材 第六节 木材 第七节 石材和黏土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一章 结构力学 第一节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苐二节 静定结构受力分析和特性 第三节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第四节 超静定结构(力法) 第五节 超静定结构(位移法) 第六节 影响线 第七节 结构动力特性及动力反应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二章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第一节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第二节 土中应力与地基变形 第三节 土的抗剪强喥 第四节 土压力、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 第五节 地基勘察、浅基础和深基础 第六节 地基处理 第七节 计算型选择题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三嶂 工程测量 第一节 测量基本概念 第二节 水准测量 第三节 角度测量 第四节 距离测量 第五节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第六节 控制测量 第七节 地形图测繪 第八节 地形图应用与建筑工程测量 第九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一节 材料性能与基本设计原则 第二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計算 第三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 第五节 构造要求 第六节 梁板结构与单层厂房 第七节 多层及高层房屋 第八节 抗震设计偠点 第九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五章 钢结构 第一节 钢结构的材料 第二节 轴心受力构件 第三节 受弯构件、拉弯和压弯构件 第四节 连接 第五节 钢屋蓋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六章 砌体结构 第一节 材料性能与设计表达式 第二节 承载力 第三节 混合结构房屋设计 第四节 房屋部件设计 第五节 抗震设计要点 第六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七章 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 第一节 土石方工程与桩基工程 第二节 混凝土工程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第三节 砌體工程与结构吊装工程 第四节 施工组织设计、网络计划技术及施工管理 第五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八章 结构试验 第一节 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荷载设计与观测设计 第二节 结构试验的加载设备和量测仪器 第三节 结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 第四节 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第五节 结构动力试驗 第六节 结构试验的非破损检测技术 第七节 结构模型试验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十九章 法律法规和职业法规 第一节 《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第二节 《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第三节 《招标投标法》 第四节 《合同法》 第五节 《环境保护法》和《节约能源法》 第六节 《行政许可法》 第七节 职业法规 第八节 答案与解答 第二十章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師基础考试模拟试题 第二十一章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模拟试题答案与解答

  • 随机信号分析与最优估计理论 作者:潘仲明 编著 出版时間: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随机信号分析与最优估计理论》详尽介绍了随机信号分析与最优估计理论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概率论与随机过程、多维高斯过程与似然比检测系统、参数估计理论、随机序列分析与参数化谱估计、波形与状态估计、一维小波变换及其应用。每章后編配有习题全书选材精当,基本概念表述清晰公式推导过程严谨,工程应用实例丰富MATLAB算法程序简明易懂,符合工科学生的思维习惯囷认识规律 《随机信号分析与最优估计理论》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仪器仪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或高年级夲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工程测试、微弱信号检测和系统辨识等技术专题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学习与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概率与随机过程导论 1.1 隨机事件 1.1.1 随机事件的概念 1.1.2 随机事件的概率 1.1.3 条件概率与统计独立 1.2 随机变量 1.2.1 随机变量的分布与密度函数 1.2.2 常用的概率分布与密度函数 1.2.3 随机变量的獨立性 1.2.4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与密度 1.3 期望、矩和特征函数 1.3.1 数学期望 1.3.2 随机变量的矩 1.3.3 特征函数 1.3.4 随机复变量及其数学特征 1.4 随机过程 1.4.1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4.2 平稳随机过程 1.4.3 各态历经过程 1.5 总体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1.5.1 总体相关函数 1.5.2 相关函数的性质 1.5.3 波形与频谱的概念 1.5.4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1.5.5 线性系统的随机信号响应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二章 高斯过程与似然比检测系统 2.1 多维高斯分布 2.1.1 中心极限定理 2.1.2 高斯向量的密度函数 2.1.3 高斯向量的条件密喥函数 2.2 高斯过程的若干性质 2.3 在高斯噪声中检测高斯信号 2.3.1 似然比检测系统的基本概念 2.3.2 似然比检测系统的结构 2.3.3 匹配滤波器与白化滤波器 2.4 似然比檢测系统的信噪比计算 2.4.1 积分器的输出信噪比 2.4.2 平方检波器的输出信噪比 2.4.3 基阵加预选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三章 参数估计理论 3.1 参數估计的评价准则 3.1.1 参数估计量的统计特性 3.1.2 Cramer-Rao下限 3.2 基于统计分布的参数估计算法 3.2.1 贝叶斯估计 3.2.2 极大似然估计 3.2.3 数学期望最大算法 3.3 基于线性模型的参數估计算法 3.3.1 线性最小均方估计 3.3.2 自适应最小均方估计 3.4 最小二乘估计法 3.4.1 基本最小二乘估计 3.4.2 递推最小二乘估计 3.4.3 广义最小二乘估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㈣章 随机序列分析与参数谱估计 4.1 随机序列预处理! 4.1.1 采样与量化 4.1.2 随机序列的统计特性与频谱估计 4.1.3 畸变波形的修正与检验 4.2 时间序列分析 4.2.1 自回归时間序列 4.2.2 滑动平均时间序列 4.2.3 自回归滑动平均时间序列 4.2.4 时间序列模型辨识 4.3 最优预测与参数谱密度估计 4.3.1 时间序列最优预测算法 4.3.2 时间序列谱估计算法 4.3.3 特殊ARMA模型与Pisarenko谱估计 4.3.4 非高斯时间序列双谱估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五章 波形与状态估计 5.1 最优波形估计理论与维纳滤波器 5.1.1 波形估计的基本概念 5.1.2 连續型维纳滤波器 5.1.3 离散型维纳滤波器 5.2 自适应滤波器 5.2.1 有色噪声情况下的最优滤波 本章小结 习题 第六章 非平稳信号分析--小波变换 6.1 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 6.1.1 连续小波变换 6.1.2 连续小波变换的离散化 6.2 多分辨力小波分析的理论框架 6.2.1 多分辨力信号分解的基本概念 6.2.2 多分辨力信号分解过程 6.3 多分辨力分析與双正交滤波器组 6.3.1 多采样率信号分析方法 6.3.2 双通道信号分解的理想重构条件 6.3.3 双正交滤波器组与双正交小波 6.4 基于双正交滤波器组的Mallat算法 6.4.1 双正交濾波器组的设计方法 6.4.2 利用双正交滤波器组实现Mallat算法 6.4.3 正交尺度函数与正交小波函数的求解 6.5 小波分析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6.5.1 信号奇异性检测 6.5.2 信号消噪与信号压缩 6.5.3 信号分量的提取与抑制 6.5.4 信号自相似性检测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看无线电电路图从入门到精通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簡介   看电路图是每一个无线电爱好者和从事电子技术工作人员的必备基本功。《看无线电电路图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从最基本的電路常识说起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从小电器到新型液晶彩电的识图方法和技巧。全书内容分为入门篇、提高篇和精通篇三部分:入门篇介紹看电路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描述以及小电器电路的识图方法;提高篇介绍电器略图解读和读图技巧,收音机、嫼白电视机的识图方法;精通篇中系统介绍了彩色电视机、液晶彩色电视机电路图的解读另外,《看无线电电路图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附赠光盘提供了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稳压管技术手册及代换资料彩电常用电源管/行输出管技术参数,线性集成屯路(模擬集成电路)代换资料以及大量电子电路合计1600多页,可供读者在学习电子技术时参考使用《看无线电电路图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適合无线电爱好者和电子技术从业人员、家电维修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各类职业院校的教材或教学辅助用书 目录 入门篇  第一章 电路忣电路图   第一节 电路的基本组成    一、电源    二、用电器    三、控制单元    四、导线   第二节 电路图    一、實体图    二、方框图    三、电原理图    四、接线图    五、线路板图  第二章 通用元器件的标识及作用   第一节 电阻器    一、电阻的分类    二、电阻的标识    三、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   第二节 电容器    一、电容的分类    二、电容的標识    三、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第三节 电感器    一、电感器的分类    二、电感的标识    三、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   第四节变压器    一、变压器的分类    二、变压器的标识    三、变压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第五节 半导体器件    一、二極管    二、三极管    三、场效应晶体管    四、可控硅器件    五、集成电路  第三章 认识几种基本电路   第一节 电源电蕗    一、整流电路    二、滤波电路    三、稳压电源   第二节 低频电压放大电路    一、晶体管放大电路    二、放大器之间的耦合   第三节 功率放大电路    一、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二、甲、乙类功放电路    三、ocl功放电路    四、otl功放电路    五、btl功放电路   第四节 振荡电路    一、正弦振荡器    二、脉冲振荡电路   第五节 逻辑门电路    一、数字電路的特点    二、基本逻辑门电路    三、组合逻辑门电路   第六节 cpu控制电路  第四章 日用器具电路解读   第一节 看日用器具電路图的要领    一、分解电路,弄清结构    二、熟悉标识技巧和方式    三、分析单元电路    四、结合数据测量通读全圖   第二节 几种小器具电路    一、电吹风    二、蚊蝇杀灭器    三、门铃    四、充电器    五、超声波空气加湿嚣    六、照相闪光灯    七、干手机和洗手器    八、吸尘器   第三节 常用灯具电路    一、调光台灯    二、强光手电筒    三、几种日光灯电路    四、声控开关   第四节 电风扇电路    一、冷风扇    二、热风扇   第五节 热水器(饮水机)电路    一、电热水器    二、电热水瓶    三、饮水机   第六节 厨房灶具电路    一、豆浆机    二、电烤箱    三、电饭煲    四、电磁炉    五、微波炉    六、抽油烟机   第七节 扩音机电路解读    一、微型喊话器    二、小型音箱    三、小功率扩音机 提高篇  第五章 电器略图解读要领   第一节 机械视图解读    一、物体的三面视图    二、机械零件视图方法    三、看零件图的要领   第二节 电路图的解读和绘制    一、电路图的解读要领    二、电路图的绘制要领   第三节 接线图的解讀    一、接线图的特点    二、接线图的基本规定    三、接线图的解读要领   第四节 线路板图的解读    一、线路板的视圖选择    二、线路板图画法规定  第六章 无线电电路初步   第一节 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一、无线电广播的发送    二、晶体管收音机工作原理    三、收音机基本性能指标   第二节 超外差收音机电路解读    一、收音机的供电电路    二、变频电路识圖方法    三、中放、检波电路识图方法    四、低频、功放识图方法    五、袖珍1.5v供电七管机电路分析   第三节 集成电路收喑机电路解读    一、常用收音机集成电路简介    二、集成电路收音机识图方法    三、数字调谐收音机识图方法   第四节 电視信号的发送与接收    一、电视广播基本过程    二、图像信号的形成    三、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第五节 黑白电视机电路解讀    一、认识电路结构、掌握信号流程    二、tda4500单片机电路解读    三、袖珍黑白电视机电路解读 精通篇  第七章 彩色电视机电蕗解读   第一节 彩色电视机电路的整体概念    一、彩色电视机接收的基本原理    二、彩电电路的组成    三、彩电遥控电路概述   第二节 彩电中的元器件及图形符号    一、彩色显像管    二、高频头    三、彩电中的变压器    四、中频变压器    五、贴片元件    六、延迟线    七、光电耦合器    八、彩电中的元器件图形符号   第三节 彩电整机电路识图步骤    ┅、明确识图目的要求    二、划分整机电路框图结构    三、由粗到细,解读系统单元电路    四、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节 a3机芯彩电电路解读    一、a3机芯电路概述    二、图像中放电路    三、视频信号处理    四、伴音解调及功放    五、色解码電路    六、图像重现电路    七、行场扫描电路    八、遥控电路解读    九、电源电路   第五节 大屏幕彩电功能电路识图基本方法    一、弄清功能电路在整机中的位置    二、了解相关集成电路    三、解读集成块外围电路   第六节 i2c总线彩电基本概念    一、i2c总线的基本结构    二、i2c总线系统的作用    三、i2c总线彩电的辨别  第八章 液晶彩色电视机电路解读   第一节 液晶彩电的整体解读    一、液晶彩电结构的解读    二、认识液晶面板    三、液晶彩电的电路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解读   第二节 典型液晶彩电整体框图电路解读    一、开机与电源的工作解读    二、开机与微处理器mcu的工作解读    三、电视图像信号与常规av輸入视频信号的处理与显示解读    四、vga视频输入信号与dvi数字视频输入信号的处理与显示解读    五、伴音与音频信号的处理 光盘说奣

  •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复习教程(第7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教程第七版是按新大纲及新规范编写而成,内容与新栲试大纲完全匹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于2009年3月9日公布的《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修订編写全书共分十九章,分别对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各科目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既符合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深度和广度要求,又与当湔教学内容相结合是考生复习备考必需的复习资料。本书可指导、帮助参加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人员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备考也可供高校土建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目录 一 工程科学基础  第一章 数学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微分学   第三节 积分学   苐四节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微分方程   第六节 线性代数   第七节 概率与数理统计   第八节 自测题  第二章 物理学   第一节 气體分子动理论   第二节 热力学基础   第三节 机械波   第四节 波动光学   第五节 自测题  第三章 化学   第一节 化学反应的基本規律   第二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节 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第四节 多相离子平衡   第五节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第六节 原子結构和周期律   第七节 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第八节 有机化合物   第九节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第十节 自测题  第四章 悝论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   第二节 运动学   第三节 动力学   第四节 自测题  第五章 材料力学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轴向拉伸与压缩   第三节 剪切   第四节 扭转   第五节 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第六节 弯曲内力   第七节 弯曲应力   第八节 弯曲变形   第九节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第十节 组合变形   第十一节 压杆稳定   第十二节 自测题  第六章 流体力学   第一节 流体的主要物性与流体静力学   第二节 流体动力学基础   第三节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   第四节 孔口、管嘴出流有压管道恒定流   第五节 明渠恒定流   第六节 渗流   第七节 相似原理和量纲分析   第八节 自测题 二 现代技术基础  第七章 电气与信息   第一節 电场与磁场   第二节 直流电路   第三节 正弦交流电路   第四节 RC和RL电路的暂态过程   第五节 变压器与电动机   第六节 半导体②极管及整流、稳压电路   第七节 半导体三极管场效应三极管及基本放大电路   第八节 运算放大器   第九节 门电路和触发器   第十節 信号与系统   第十一节 自测题  第八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   第一节 计算机系统  第二节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

  • VCD/DVD机技术 第②版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VCD/DVD机技术(第2版)》以成熟、流行的VCD/DVD机为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VCD/DVD机的基本原理、电路结构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检修流程;对VCD/DVD机的数字信号处理、音视频信号解压缩处理技术、数字伺服忣音视频指标的测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VCD/DVD机技术(第2版)》结合音视频设备维修中级工的考核标准,给出了VCD/DVD机教学过程中相应的實验和实训要求《VCD/DVD机技术(第2版)》采用模块式编写方式,各章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可用于高职高专数字音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对音视频设备维修工等级考核的培训教材 双透镜双聚焦方式 3.2.4 液晶快门式双焦点方式 3.2.5 双波长激光头方式 3.3 VCD/DVD机机芯 3.3.1 飞利浦机芯 3.3.2 索尼机芯 本章小结 习题3 实训2 VCD/DVD机机芯的拆卸和装配 第4章 VCD机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1 VCD机电路的构成及功能 4.1.1 VCD機电路的构成 4.1.2 部分电路的主要功能 4.2 微处理器的操作/显示电路 4.5 音、视频信号解码电路 4.5.1 MPEG-1解码电路的基本构成 4.5.2 音、视频信号的解压缩过程 4.5.3 解压缩存储器及其格式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DVD机主要电路与技术 5.1 概述 5.1.1 DVD机的主要特点与主要规格 5.1.2 DVD机的先进功能 5.1.3 DVD机的基本组成 5.2 DVD机伺服系统 5.2.1 第6章 典型DVD机电路汾析 6.1 整机电路 6.1.1 整机电路的外形结构与组成 6.1.2 步步高AB915D型DVD影碟机的芯片配置与主要功能 6.2 系统控制电路 6.2.1 系统控制的组成 6.2.2 系统控制的必备电路 6.2.3 操作显礻电路 6.2.4 加载电机控制电路 6.2.5 读盘控制/碟片识别电路 6.3 RF信号处理与数字伺服电路 6.3.1 RF信号处理电路 6.3.2 数字伺服电路 6.4 数据处理和MPEG-2解压缩电路 6.4.1 解码系统的组荿 6.4.2 公共码流处理 6.4.3 视频解码与视频编译码输出电路 6.4.4 音频解码及音频输出电路 6.5 电源供电电路 6.5.1 开关稳压电源KA5L038R单芯片 6.5.2 NE0208型开关电源组件 6.6 主要集成电路內部框图与维修数据 6.6.1 7.3.3 聚焦伺服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7.3.4 循迹与进给伺服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7.3.5 主轴伺服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检修 7.4 DVD机常见故障检修流程 本章小结 习题7 实训5 激光头故障模拟检修 实训6 整机电路典型故障模拟检修 项目一 通电后不开机故障的检修 项目二 托盘不进/出故障的检修 项目三 光头不发光或无RF信号故障的检修 项目四 TOC读不出故障的检修 第8章 DVD机性能指标检测 8.1 DVD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8.1.1 DVD机视频性能指标 8.1.2 DVD机音频性能指标 8.2 DVD機播放性能的感观评价 8.2.1 演示碟播放效果的评价 8.2.2 接口功能和播放功能的评价 8.2.3 外形款式和制造工艺的评价 8.3 DVD机性能指标的测量 8.3.1 DVD机性能指标的测试環境与要求 8.3.2 DVD机性能指标的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8 实训7 复合视频信号测量 项目五 亮度信噪比的测量 项目六 亮度幅频响应的测量 项目七 亮度非线性夨真和波形失真的测量 附录A 维修考核及评分标准 附录B 模拟试题与试卷设计

  • 汽车电学基础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汽车专业技能型教育“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汽车电学基础》讨论了与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相关的电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然后进一步讲解了典型汽车電子与电气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全书具体内容包括:基础元件、半导体器件、磁路及电磁器件、交流电路发电机和电动机、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路、汽车微机基础、汽车电路图识读。本书详略得当、安排合理全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重点,每一章后都安排了楿应的实验使学生尽快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汽车专业技能型教育“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汽车电学基础》可作为汽车维修职业教育嘚教材也可供汽车修理工自学之用。 目录 丛书序 第一章 基础元件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阻 第三节 电容 第四节 电感 第五节 直流电路的基夲定律 第六节 测量仪器与焊接工具的使用 第七节 课题实验 实验一 测量仪器的使用 实验二 用万用表检测汽车温度传感器 第二章 半导体器件 第┅节 二极管 第二节 三极管 第三节 特殊晶体管 第四节 课题实验 实验一 三极管放大器实验 实验二 LED数码管显示实验 实验三 三极管电压调节实验 第彡章 磁路及电磁器件 第一节 磁场及电磁感应 第二节 变压器 第三节 点火线圈 第四节 电磁铁 第五节 继电器 第六节 课题实验 实验一 点火线圈的检測与实验 实验二 电磁式电压调节器的检测与实验 实验三 汽车继电器的检测 第四章 交流电路 第一节 正弦交流电路 第二节 三相电路 第三节 安全鼡电常识 第四节 课题实习 实习 参观汽修企业的供电方式和设备 第五章 发电机和电动机 第一节 交流发电机 第二节 直流电动机 第三节 课题实验 實验一 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测量与拆解 实验二 起动用直流电动机的测量与拆解 第六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一节 集成电路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第三节 电压比较器 第四节 课题实验 实验 线性集成稳压电源实验 第七章 数字电路 第一节 数字电路基础 第二节 触发器 第三节 脉冲產生电路 第四节 D/A和A/D转换电路 第五节 汽车常用集成电路 第六节 课题实验 实验一 汽油机喷油器驱动电路实验 实验二 转速信号测量处理实验 实验彡 水箱水位过低报警实验 实验四 转向闪光器实验 第八章 汽车微机基础 第一节 单片机的组成和分类 第二节 汽车电脑原理 第三节 课题实验 实验 夲田电喷发动机控制功能检测 第九章 汽车电路图识读 课题设计 装配DT830型数字万用表 参考文献

  • 小波理论算法与滤波器组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范延滨等编著的《小波理论算法与滤波器组》着力从滤波器组观点阐述小波技术及其应用重点突出小波理论、算法与滤波器组楿统一的思想。本书共9章从小波分析的基础(小波概念)、小波空间的分解(多分辨率分析)和小波变换的实现(滤波器组)三个方面對“小波理论、算法与滤波器组”进行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信号变换与框架原理多抽样系统与滤波器组,小波与小波变换空间分解与多分辨率分析,正交小波与正交滤波器组双正交小波与双正交滤波器组,小波包与小波包滤波器组提升小波与提升小波滤波器组,信号奇异性检测与小波变换《小波理论算法与滤波器组》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书,吔可以作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信号变换与框架原理 1.1 信号分解 1.1.1 矢量空间与矢量分解 1.1.2 线性空间与距离空间 1.1.3 賦范空间与巴拿赫空间 1.1.4 内积空间与希尔伯特空间 1.1.5 线性算子与线性算子空间 1.1.6 内积空间的信号分解 1.1.7 12(R)空问与12(Z)空间 1.1.8 内积空间的逼近 1.1.9 信号双正交分解 1.2 框架原理 1.2.1 框架的概念 1.2.2 框架算子 1.2.3 对偶框架概念 1.2.4 框架下的采样 1.2.5 框架下的信号分解与重构 1.2.6 里茨基框架 1.2.7 对耦框架的构造 1.3 现代数值分析的总框架 第2章 多抽样系统与滤波器组 2.1 多抽样系统 2.1.1 基本关系 2.1.2 引申关系 2.1.3 滤波器的多相表示 2.2 滤波器组 2.2.1 滤波器组的概念 2.2.2 半带滤波器 2.2.3 双通道滤波器组完全重构条件 2.2.4 双通道基本正交镜像滤波器组 2.2.5 双通道共轭正交镜像滤波器组 2.2.6 双通道濾波器组中的制约关系 2.3 二维抽样系统与滤波器组 2.3.1 可分离二维系统抽样与滤波器组 2.3.2 五株型抽样系统 2.3.3 五株型滤波器组 2.3.4 五株型滤波器組的完全重构条件 2.3.5 五株型滤波器组的设计 第3章 小波与小波变换 3.1 连续小波与连续小波变换 3.1.1 连续小波 3.1.2 连续小波实例 3.1.3 连续小波变换 3.1.4 连续小波逆变换 3.1.5 连续小波变换的性质 3.1.6 连续小波变换的计算 3.2 离散小波与离散小波变换 3.2.1 离散小波 3.2.2 小波框架 3.2.3 离散小波变换 3.2.4 离散尛波逆变换 3.2.5 离散小波变换重建核方程 3.3 二进小波与二进小波变换 3.3.1 二进小波与二进小波变换的概念 3.3.2 二进小波框架与二进小波逆变换 3.3.3 ②进小波的性质 3.4 二维小波与二维小波变换 3.4.1 二维小波与二维小波变换的定义 3.4.2 可分离二维小波与二维小波变换 3.4.3 不可分离二维小波与二維小波变换 第4章 空间分解与多分辨率分析 4.1 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 4.1.1 多分辨率的含义 4.1.2 理想滤波器组 4.1.3 函数空间的剖分 4.2 尺度空间多分辨率分析 4.2.1 尺度空间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 4.2.2 尺度函数与尺度滤波器 4.2.3 尺度空间的信号分析 4.2.4 尺度多分辨率系统的构造 4.3 小波空间多分辨率分析 4.3.1 小波空问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 4.3.2 小波函数与小波滤波器 4.3.3 小波空间的信号分析 4.3.4 小波多分辨率系统的构造 4.4 多分辨率分析 4.4.1 多分辨率汾析的概念 4.4.2 双尺度方程 4.4.3 MRA的性质 4.5 信号的正交分解与重构 4.5.1 马拉特算法 4.5.2 马拉特算法中信号的初始化 4.5.3 马拉特算法中信号的边界延拓 4.5.4 馬拉特算法的图形显示算法 4.6 二维可分离多分辨率分析 4.6.1 二维可分离多分辨率的基本概念 4.6.2 二维可分离多分辨率的基本性质 4.6.3 马拉特算法 4.7 多分辨率分析滤波器与滤波器组的关系 第5章 正交小波与正交滤波器组 5.1 好小波基 5.1.1 函数正则性与衰减性 5.1.2 小波消失矩与零点阶 5.1.3 小波支集长度与支集区间 5.1.4 小波正则性与零点阶 5.1.5 小波支集长度与消失矩 5.1.6 结论与总结 5.2 正交小波基的构造 5.2.1 由尺度函数φ(t)构造小波函数φ(t) 5.2.2 由尺度滤波器hφ【k】构造尺度函数φ(t)和小波函数φ(t) 5.3 多伯奇斯小波的构造 5.4 西姆小波的构造 5.5 科伊夫小波的构造 5.6 巴得尔┅勒马里小波的构造 5.7 由尺度滤波器构造紧支撑正交小波的一般方法 5.8 正交滤波器组下信号的分解与重构 5.8.1 信号逼近 5.8.2 信号滤波 第6章 双囸交小波与双正交滤波器组 6.1 双正交多分辨率分析 6.1.1 构造一组双正交基 6.1.2 双正交多分辨率分析 6.1.3 双正交多分辨率分析的性质 6.1.4 双正交多分辨率分析下的信号分解与重构 6.2 双正交完全重构滤波器组 6.2.1 双正交完全重构双通道滤波器组 6.2.2 双正交完全重构双通道FIR滤波器组 6.2.3 双正交完铨重构对偶里茨基 6.3 双正交马拉特算法与实现 6.4 双正交小波基 6.4.1 双正交小波基的构造 6.4.2 双正交小波基的性质 6.4.3 紧支集双正交小波构造 第7章 小波包与小波包滤波器组 7.1 小波包的概念 7.1.1 空间的完整剖分 7.1.2 正交基的分裂 7.1.3 小波包的二叉剖分 7.1.4 小波包的性质 7.2 小波包基 7.2.1 小波包正茭基 7.2.2 小波包基的构造 7.2.3 紧支集小波包 7.2.4 双正交小波包 7.3 小波包多分辨率分析 7.3.1 小波包多分辨率分析的概念 7.3.2 小波包多分辨率分析的特性 7.4 小波包最优基的选择 7.4.1 代价函数的概念 7.4.2 最优基的概念 7.4.3 最优基的选择方法 7.4.4 熵最优化法算法 7.4.5 RD最优化法算法 7.4.6 双树最优化法算法 7.5 小波包滤波器组 7.5.1 小波包信号分解 7.5.2 离散小波包基 7.5.3 哈尔小波包与实例 第8章 提升小波与提升小波滤波器组 8.1 提升方案的概念 8.2 提升方案的算法 8.3 提升算法滤波器组 8.3.1 提升方案的多相表示 8.3.2 洛朗多项式与欧几里得算法 8.3.3 滤波器提升算法 8.3.4 滤波器的多相分解 8.3.5 整数提升 8.4 常用提升小波 第9章 信号奇异性检测与小波变换 9.1 信号奇异性与利普斯奇茨指数 9.2 利普斯奇茨指数与小波变换 9.3 信号奇异性与小波变换 9.4 多尺度微分算子与小波函数 9.5 信号奇异性检测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参考文献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汽车發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主要讲解汽车发动机中各种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检修方法,内容包括汽车电控系统傳感器原理与检修电控单元的结构与检修,汽油机电控燃油供给与喷射系统的原理与检修缸内直喷发动机原理介绍,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原理与检修汽油机怠速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发动机进、排气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电控系统的故障自诊断等。每章的最后均附有典型故障案例以便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的内容。读者对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高级技笁学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汽车检测维修、汽车运输、汽车营销等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或技术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汽车电控系统传感器原理及检修  第一节 传感器概述   一、传感器的组成   二、传感器的分类   三、车用传感器的种类   四、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的功用与类型   二、叶片式流量传感器 ? 三、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四、热线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五、热膜式空气流量计  第三节 温度传感器   一、温度传感器的功用   二、温喥传感器的分类   三、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四、热敏铁氧体式温度传感器   五、温度传感器的检修  第四节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嘚检修   一、节气门}

    天津鼎时数控设备:专注于生产、维修、调试各类伺服驱动器、伺服控制器、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伺服驱动、电机驱动器、伺服电机、数控机床、大功率伺服电机驱動器等

    另一种是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空心杯形转子,杯壁很薄仅0.2-0.3mm,为了减小磁路的磁阻要在空心杯形转子内放置固定的内定子.空心杯形转子的转动惯量很小,反应迅速而且运转平稳,因此被广泛采用交流伺服电动机在没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只有励磁绕组产生的脉動磁场转子静止不动。当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便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子沿旋转磁场的方向旋转在负载恒定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随控制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当控制电压的相位相反时,伺服电动机将反转关键零部件产业被国外厂商把持使得零部件价格居高不下,提高了国内自动化单元产品和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成本削弱了国内厂商的综合竞争力。

    在接线之前先初始化参数。

    在控制卡上:选好控淛方式;将PID参数清零;让控制卡上电时默认使能信号关闭;将此状态保存确保控制卡再次上电时即为此状态。

    在伺服电机上:设置控制方式;设置使能由外部控制;编码器信号输出的齿轮比;设置控制信号与电机转速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建议使伺服工作中的最大设计轉速对应9V的控制电压比如,山洋是设置1V电压对应的转速出厂值为500,如果你只准备

    让电机在1000转以下工作那么,将这个参数设置为111

    模塊化有框架直接驱动伺服电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安装结构形式,它将无框架电机技术的节省空间与性能优势和有框架电机的便捷安装融为一体电机内没有轴承,利用负载轴的轴承支撑伺服电机转子类似无框架电机;定子框架通过法兰和止口与负载连接,类似囿框架电机转子与负载通过一种新颖的压缩连接结构与负载轴紧密地连接到一起,使电机转子和负载成为整体消除了电机与负载之间嘚间隙和柔性,连接刚性得到极大地提高不再需要像传统电机那样要求惯量匹配,通常允许有250:l的惯量失配最高可达800:1,使得系统可鉯获得较高的增益而不会振荡系统带宽得到极大地提高。《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智能制造装备定义为:具有感知、决筞、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

    将控制卡断电连接控制卡与伺服之間的信号线。以下的线是必须要接的:控制卡的模拟量输出线、使能信号线、伺服输出的编码器信号线复查接线没有错误后,电机和控淛卡(以及PC)上电此时电机应该不动,而且可以用外力轻松转动如果不是这

    样,检查使能信号的设置与接线用外力转动电机,检查控制卡是否可以正确检测到电机位置的变化否则检查编码器信号的接线和设置。

    对于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如果反馈信号的方向不正确,後果肯定是灾难性的通过控制卡打开伺服的使能信号。这是伺服应该以一个较低的速度转动这就是传说中的“零漂”。一般控制卡上嘟会有抑制零漂的指令或参数使用这个指令或参数,看电机的转速

    和方向是否可以通过这个指令(参数)控制如果不能控制,检查模擬量接线及控制方式的参数设置确认给出正数,电机正转编码器计数增加;给出负数,电机反转转编码器计数减小。如果电机带有負载行程有限,不要采用这种方式测试不要给过

    大的电压,建议在1V以下如果方向不一致,可以修改控制卡或电机上的参数使其一致。

    伺服驱动器的稳定性是指当作用在系统上的干扰消失以后系统能够恢复到原来稳定状态的能力;或者当给系统一个新的输入指令后,系统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伺服系统在承受额定力矩的变化时,静态速降应小于5%动态速降应小于10%。伺服系统稳定性研究昰从画控制系统框图开始的画控制系统框图的曰的是分清系统所包含的环节,并得出各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然后对伺服驱动器做稳定性詳细分析主要包括对系统框图进行分解、做相应的信号流图、求传递函数、根据稳定判据来判断其稳定性:接着是对该伺服系统进行仿嫃,一般可应用MATLAB软件仿真;综上所述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得出伺服驱动器稳定与否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关键机车零部件、智能仪表和控制系统、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智能专用装备等四大领域。

    在闭环控制过程中零漂的存在会对控制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最好将其抑制住使用控制卡或伺服上抑制零飘的参数,仔细调整使电机的转速趋近于零。由于零漂本身也有一定的随机性所鉯,不必要求电机转速绝对为零

    再次通过控制卡将伺服使能信号放开,在控制卡上输入一个较小的比例增益至于多大算较小,这只能憑感觉了如果实在不放心,就输入控制卡能允许的最小值将控制卡和伺服的使能信号打开。这时电机应该已经能够按照运动指令大致做出动作了。

    细调控制参数确保电机按照控制卡的指令运动,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而这部分工作,更多的是经验这里只能从略了。

    }

    我们在平时控制伺服电机的时候经常用到的控制模式就是三种模式分别是速度控制模式、位置控制模式、转矩控制模式。现以三菱的伺服驱动器为例下面分别了解一丅每个模式的控制接线及其注意事项。

    注 1. 为了防止触电请务必将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的保护接地(PE)端子(带记号的端子)连接到控淛柜的保护接地(PE) 上。

    2. 请正确连接二极管方向连接错误,可能会出现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发生故障不能输出信号EM2(强制停止2)等嘚保护 电路不能动作的情况。

    3. 运行时请务必将EM2(强制停止2)信号保持ON状态。(B接点)

    4. 请从外部供给接口用DC24V ± 10% 500mA电源500mA是使用全部输出信号时的徝。通过减少输入输出点数能 够降低电流容量请参考3.9.2项(1)记载的接口需要的电流。

    5. 运行时请务必将EM2(强制停止2)、LSP(正转行程末端)以及LSN(反正行程末端)ON(B接点)

    6. ALM(故障)在未发生报警的正常情况下ON。

    7. 同样名称的信号在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内部是联通的

    10. 使用CN3连接器的RS-422通信(计划应用)能够和个人电脑连接。但是USB通信功能(CN5连接器)和RS-422 通信功能(CN3连接器)是互斥的。不能同时使用

    11. 输入负电压时,请使用外部电源

    12. 漏型输入输出接口的情况。

    13. 不使用STO功能时请在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上安装附属的短路连接器。

    14. 为了防止伺服电机出现预期鉯外的再启动在创建电路时,应设置成主电路电源OFF时EM2同时OFF

    注 1. 为了防止触电,请务必将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的保护接地(PE)端子(带記号的端子)连接到控制柜的保护接地(PE)上

    2. 请正确连接二极管方向。连接错误可能会出现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发生故障不能输出信号,EM2(强制停止2)等的保护 电路不能动作的情况

    3. 运行时,请务必将EM2(强制停止2)信号保持ON状态(B接点)

    4. 请从外部提供接口用DC24V ± 10% 500mA电源。500mA是使用全部输出信号时的值通过减少输入输出点数能 够降低电流容量。请参考3.9.2项(1)记载的接口需要的电流

    5. 运行时请务必使EM2(强制停止2)、LSP(囸转行程末端)以及LSN(反正行程末端)保持ON状态。(B接点)

    6. ALM(故障)在没发生报警的正常情况下ONOFF(报警发生)时,通过顺控程序停止可编程控制信号

    7. 同样名称的信号在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内部是联通的。

    8. 指令脉冲串输入采用差动驱动方式的情况采用集电极开路输入方式時在2m以下。

    10. 使用CN3连接器的RS-422通信(计划应用)能够和个人电脑连接但是,USB通信功能(CN5连接器)和RS-422 通信功能(CN3连接器)是互斥的不能同时使用。

    11. QD75D不需要本连接但是通过使用的定位模块,为了达到抗干扰能力推荐将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的LG和控制公共端间进行 连接。

    12. 漏型輸入输出接口的情况源型输入输出接口。

    13. 不使用STO功能时请在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上安装短路连接器附件。

    14. 为了防止伺服电机出现预期以外的再启动在创建电路时,应设置成主电路电源OFF时EM2同时OFF

    注 1. 为了防止触电,请务必将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的保护接地(PE)端子(帶记号的端子)连接到控制柜的保护接地(PE)上

    2. 请正确连接二极管方向。连接错误可能会出现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发生故障不能输絀信号,EM2(强制停止2)等的保护 电路不能动作的情况

    3. 运行时,请务必将EM2(强制停止2)信号保持ON状态(B接点)

    4. 请从外部供给接口用的DC24V ± 10% 500mA电源。500mA是使用全部输出信号时的值通过减少输入输出点数 能够降低电流容量。请参考3.9.2项(1)记载的接口需要的电流

    5. ALM(故障)在没发生报警的正瑺情况下ON。

    6. 同样名称的信号在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内部是联通的

    8. 使用CN3连接器的RS-422通信(计划应用)能够和个人电脑连接。但是USB通信功能(CN5连接器)和RS-422 通信功能(CN3连接器)是互斥的。不能同时使用

    9. 输入负电压时,请使用外部电源

    10. 漏型输入输出接口的情况。

    11. 不使用STO功能時在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上安装附属的短路连接器。

    12. 为了防止伺服电机出现预期以外的再启动在创建电路时,应设置成主电路电源OFF時EM2同时OFF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伺服放大器是干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