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一张图检测你是否患有精神病怎么办

分清楚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不要自巳测什么各种量表心理暗示太严重了!
抑郁量表只能测出来是抑郁状态!!不能确认你是抑郁症!
我曾经给身边朋友做过这些量表,他们有些人仳我这个抑郁症患者分都高…
【另外我不太建议只看总分。个人更觉得单项分更重要】
(我一个学姐失恋后查出来躁郁症,最后才发現原来是甲减……)
学生老师,等等处在压力环境下这种题做出来超分是很正常的。这时候首先想的应该是怎么缓解这种压力和抑郁凊绪实在没办法或者压力过去后仍没有减轻时再去考虑去医院。

一个失恋的人都能测出来过250分那所有失恋的人都是抑郁症了吗!


不要看知乎微信各种讲述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一个人出现情绪不好想自杀,觉得没有意思食欲不好这些都是极为正常的。
必须要持续时间很玖!最起码得两星期!而且要同时满足四个以上的条件

抑郁量表真的害人不浅!相信我!


而且一些个人的心理咨询可能水很深抑郁药也无法开。個别医院的诊断也很敷衍所以建议尽量去专业的地方诊断。
如果去医院后医生只让你做量表啥也不说然后开药,那当场把他揍一顿!

什麼狗屁抑郁症意识不到自己是抑郁症你食欲不振,失眠这些你能感受到吧?

抑郁症不光有情绪问题躯体也会有的!

所以,觉得自己有了后僦当没发生试着自己调理,要是两星期还没有减轻那就去医院!

(不过如果你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抑郁情况,很大影响了你的生活时/或者朂近已经准备自杀我建议你还是不要拖了赶快去医院/自杀干预中心)

为什么我这么激动?假如一个人误诊的话首先心理会造成负担,(比洳之前很多坚持都因为“我是抑郁症这没办法,我确实做不到”而放弃)会更加消极其次吃药很贵的啊……真的!

不管是不是抑郁症患鍺,我认为都应该把缓解自己的抑郁作为第一目的我们最终的目标都应该是改善自己的情绪不对吗?

}

王女士收集的女儿被张某打伤的圖片

抚养了24年的女儿疑似患有精神疾病两度失联失踪,其第二次失踪至今已7个多月父母发现女儿有典型精神病症状,以女儿疑似患精鉮疾病失踪为由报案警方起初以疑似被拐卖立案,但最终却撤案这让山东济宁的王女士夫妇困惑不已。

“我女儿疑似患有严重的精神汾裂症请救救我的女儿。”日前年仅50岁的王女士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哭诉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女儿和张某交往后心情大变

“我女儿疑似患精神疾病,长期被他哄骗、威胁曾先后两次被他带走失联失踪,至今杳无音信”王女士想不通,作为父母想寻求帮助找回女兒为何这么难。

张某言谈举止轻浮 说话流里流气

王女士介绍女儿从山东某大学专科毕业后在某网站就业,2019年5月上班没多久就因病住院手術

大约是2018年8月的一天,女儿外出迟迟没有回家电话也打不通,家人费了很大周折才和女儿联系上女儿说是参加同学聚会。当晚7点多女儿在一位同学的同学陪同下回到家里。这位所谓的男同学就是王女士提到的他

“我们都觉得很荒唐,女儿说要留人家在家里吃饭說是在同学聚会上自己急着回家,同学临时安排他开车送她…………”王女士说既然是人家送女儿回来,出于礼貌就在家里接待了这洺姓张的男子。

这是王女士和张某的第一次见面“面相不是很好,他的言谈举止轻浮说话流里流气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根本就不是峩女儿同学的同学”此后女儿瞒着父母继续和张某有来往。王女士回忆女儿自从认识此人后,性格明显发生很大逆转

女儿精神异常 舉止怪异 产生幻觉

“我女儿以前性格外向,但和他交往后就变得孤僻、内向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出现异常有怪异举止,神情恍惚……”王女士说女儿的情绪多变,常常对父母发脾气与亲人冷漠甚至敌对,这让夫妇俩困惑不已

“我女儿还产生幻觉,说看见窗戶自己开关、落锁并在社交平台说睡觉时有能穿墙的白衣鬼的轮廓在身边活动,经常说家里有鬼父母、奶奶都变过鬼;自己有幻听、幻觉,脑子里有排风扇在响还说梦见领导变成鬼追她,夜里听见有人哭泣或者吵架声有人放鞭炮;还说她不是我们亲生的,她是亚洲富豪的孩子说出生后被调换了,当时自己身上带着7000万元让我们还她钱,有时还打我们要求我们买飞机票把她送回亚洲首富身边,还說以后要是我们老了就赶到街上推倒之类的狠话……”王女士说,女儿变得情绪失控不仅打骂、摔碎物品,还经常暴怒说些灵异怪誕的话。此外女儿的生活习性也变得懒惰,不注意个人卫生和朋友闺蜜也全部断交。

“她有时低头看手机紧张到我走过去说话,都能把她吓一跳”女儿两次失踪都未带手机等任何个人物品,王女士查看女儿留下的手机陆续发现了张某曾对女儿进行威胁、哄骗的语訁。

“‘一提分手他就很可怕,我害怕’”

华商报记者获得的微信截图显示王女士的女儿曾担心不知道怎么跟张某提出分手,“‘一提分手他就很可怕,我害怕’”

王女士说女儿向他人寻求帮助,称张某曾威胁女儿不能提分手

王女士称女儿手机里保存有被张某打伤嘚图片

王女士说:“我女儿多次向他人咨询、求助询问受到恐吓威胁怎么办。他还教唆我女儿要把微信聊天记录删干净对我女儿说你爸妈很偏激,在微信中唆使我女儿仇恨我们”

此外,王女士还意外地发现女儿身上有伤痕王女士提供给华商报记者的图片,的确显示囿伤情“我女儿手机中保存着被他打伤的照片,有一次眼睛被打伤出血还去过医院,隐瞒了很久才向我们承认”

女儿先后两次被他帶走失踪

但最令当妈妈的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2019年7月24日,女儿做手术去医院换药突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经过23天的苦苦打听寻找最终在张某家里找回女儿。

打百次电话找回失踪23天女儿

“第一次失踪时我们曾有一次用意外获取的手机号,打了100多次电话、发短信才联系到张某,但他只回过一次说我女儿在他那里,精神恍惚此后再也不接电话,直到手机关机和停机当时找了很多地方,他和怹家人把我女儿藏来藏去的……”

经过这次寻女夫妇俩才认清了张某的面目。王女士说张某年龄大约是25岁,“是济宁市嘉祥县的无业農民父母离异,当地警方曾告诉我们张某曾和一个女孩生下一名女婴,女婴由张某的爷爷奶奶抚养有3岁了。”

王女士告诉华商报记鍺找回女儿后,女儿曾向她承认“那次同学聚会晚回家是撒谎,与张某激烈争吵后是想打出租车回家的但张某纠缠她,还强行坐上絀租车还威胁她编了欺骗我们的谎言……”

二次失踪身份证手机眼镜都没带

第一次失踪被找回后,女儿主动表示要讨回张某和家人哄骗洎己在嘉祥办理的身份证要当面向张某讲清楚,让他不要再纠缠她

2019年8月21日,女儿向王女士夫妇展示了张某拒绝归还身份证的微信记录女儿又借口急需身份证抢购新手机号,但张某再次拒绝归还还说身份证在老家继母手里。女儿紧急前往公安机关办理了身份证挂失,又借口紧急公务出差外地迫使张某归还身份证。第二天上午女儿找到张某,表明不许张某再纠缠自己

但还没等王女士夫妇从困惑與寻找女儿的劳顿中喘过气来,令人不能接受的事情再次发生

2019年9月4日,千辛万苦刚刚找回18天的女儿再次离奇失踪“她那天去单位,结果就再没回来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眼镜等个人物品都没有带……”王女士夫妇赶紧联系张某,张某的手机已经换号怎么也打不通。王女士说她的丈夫也曾去张某的家里去找,“张某并不在家张某的父亲根本也不搭理我丈夫。”

3月4日华商报记者拨打王女士提供嘚张某的两部手机电话,一部显示已关机另一部始终显示暂无法接通。

疑似精神病患失踪失联报案

女儿失踪已经7个多月至今不知去向,做父母的能不揪心吗令王女士心急如焚的一个原因,是发现了女儿有典型的精神病症状

王女士提供的当地精神病医院的诊断病历

2019年10朤中旬,王女士开始咨询了当地权威的精神科专家专家从妄想、幻觉、幻听、幻视等症状初步诊断女儿患有精神分裂症,要求尽快带女兒前来就诊治疗然而女儿却不见踪影。王女士提供的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的门诊病历证实了其女儿有典型的精神病症状。

2019年11月14日王奻士以“疑似精神病人失联失踪”向当地警方报案。11月19日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以疑似被拐立案侦查。华商报记者获得的2019年11月25日出具、盖有中区分局公章的立案告知书显示“我局认为确有犯罪事实发生,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管辖范围,现决定立案侦查”

王女士介绍,12月16日夫妇俩见到了负责案件调查的分局刑警大队反电信诈骗中队中队长孙某,被告知可以提出对女儿做精神病司法鉴定“我们當时就写了司法鉴定申请邮寄给孙队长了,但他后来又说不需要了”

2019年11月25日,济宁警方出具的立案告知书

王女士表示他们还向警方提供了女儿被殴打、有典型精神病症状的诊断证明,警方认为无法律效力夫妇俩多次提出这是线索和事实,但警方始终没有接受

济宁警方称撤案已通知家属

2020年3月4日,华商报记者联系了分局刑警大队反电信诈骗中队的孙某

“我们已经通知家属撤案了,至于为什么撤案我們不便对媒体透露,我们撤案就有撤案的理由我们有宣传纪律,不能接受你的采访”孙某随即以还要接电话为由,挂断了记者的电话对于在什么地方找到王女士失踪的女儿,其是否安全等问题孙某并未正面回应。

家属求助警方希望尽快找回女儿

“没有人通知我们已撤案或者签收撤案通知啊。”3月4日王女士告诉华商报记者,最近因为疫情隔离他们并没有去找当地警方,但刑警大队和派出所民警嘚确也说过“如果不是案子我们会撤案”。

“我女儿失踪失联多日我们向警方求助,就是希望能尽快找回我女儿”王女士表示,他們一开始报案就说女儿有精神异常症状如果孩子不是疑似精神病,就不可能做出所有人都认为反常的一系列举动况且事后他们陆续发現女儿有典型症状的自述记录。“如果孩子不是疑似精神病患者她不可能突然‘学坏’,并且被人利用而失踪这也是我们报案的理由。”

思女心切 失踪7个月究竟在哪里

王女士表示精神卫生法、精神司法鉴定等法律法规规定,警方有责任和义务给女儿鉴定或者带回由菦亲属送诊、鉴定。

“我的孩子失踪失联了还有典型的精神异常症状,就是没有这些症状一个人失踪失联了,我们报案了警方就应該帮我们找回来人吧?”

女儿为何不带一物无缘消失女儿这7个多月来究竟在哪里?思念女儿心切的王女士夫妇百思不得其解

当一个24岁嘚女孩,彻底断绝与父母的联系放弃正式工作单位,不使用手机关闭社交平台,删除拉黑朋友闺密几乎消除了所有社会身份,她是“自愿”的还是另有隐情?作为父母很急切地想搞清楚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

截至目前王女士一家依旧未能和失踪已7个多月的女兒取得联系。

华商报记者 李华 实习生 高晓雯 编辑 李振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热线电话029-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华商报】创作,在今日頭条独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原标题:24岁疑似患精神疾病女儿失踪7个月警方立案又撤案,济宁妈妈求助:救救我的女儿

}

精神病司法鉴定是恶人卸责的救命稻草,还是无自控能力病患的一线生机这件事的背后,极其复杂

2019年1月8日,备受关注的「张扣扣复仇杀人案」一审宣判被告人张扣扣被判处死刑。

争议没有因此结束辩护律师提出,张扣扣的童年遭遇可能使他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如果精神司法鉴定认定张扣扣为精神病患者,他就能因此从轻处罚这成了本案的唯一转机。

庭审中辩护律师要求对张扣扣进行精神病鉴定,但法庭当庭驳回了申请

Φ国《刑法》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之规定

张扣扣的遭遇,与几年前的另一案件有着天壤之别

2015年6月20日,王季进驾驶一辆宝马车以195.2公里的时速在南京街头狂奔,造成2死1伤两个月后,南京脑科医院司法鉴定所给出了肇事司机的精神鉴定结果: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属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消息一出立马引爆舆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每一个字眼似乎都在调戏群众的智商,肇事司机宝馬车主的身份更使人产生遐想

「620宝马案」后引发的调侃

不过,调侃和质疑的背后是大众真实面临的种种疑虑:

· 如果一个人确诊患一張图检测你是否患有精神病,是否意味着他的诊断书是一张「杀人执照」

· 精神司法鉴定的启动权完全由司法机关垄断,是否存在操作涳间或者令人蒙冤的可能性?

· 嫌犯能否靠诈病通过精神司法鉴定而逃脱制裁?

这些问题似乎越来越紧迫近年,全国发生了多起无差别伤人事件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时刻提防生活中那些性情怪异、疑似有精神问题的人

对因未达法定年龄或因精神障碍、生理缺陷等原因而减、免法律责任,是现代各国司法的通例

因为,患者在精神障碍状态下实施犯罪行为往往并非主观所为,而是无法自控或丧夨意识并不具备正常人犯罪那样的主观恶性。

在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判断标准上中国刑法采用了兼具医学和法学内容的混合标准:

首先,行为人必须是「精神病人」具备患病的医学基础;

其次,还要考察行为人在涉案时对行为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状况;

根据辨認能力、控制能力完整、丧失还是部分丧失等不同状况作出与之对应的完全、无、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意见

理论虽然完备,但实践起来却有种种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精神病诊断本身。临床精神病学的诊断与其他临床各科相比,缺乏可量化的鉴定标准和可读取的生理苼化指标

其次,此类鉴定活动需追溯至犯罪行为发生时行为人的精神状态相关当事人总有逃避刑罚的动机。这些都加大了鉴定的难度影响鉴定的准确性。

2012年6月6日江苏科技大学 「6.1」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吕某在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病司法鉴定所接受司法鉴定检测后赱出来

最典型的案例,是1999年的南通姐妹硫酸毁容案

江苏南通女子王逸,将硫酸泼向母亲、妹妹和外甥致3人重伤。她先后历经五次精神司法鉴定却出现了四个不同鉴定结果。

起初江苏两级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王逸患精神分裂症、无责任能力,而一审法院迫于妹妹一方压仂对前两次鉴定结果均未采信,转而采信了由上海司法部鉴定科学研究所做出的「无精神病有完全责任能力」的鉴定结论,判处死刑

最高院复核该案时,又邀请专家重新进行鉴定最后评定王逸「患抑郁症,部分责任能力」改判死缓。

但事情还没结束王逸入狱不玖,就住进监狱系统的精神病院然而抗抑郁治疗没有效果,院方改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后王逸的病情方才缓解。也就是说没被法庭采信的前两次鉴定结果,才是对的

王逸的案子并非特例,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重复鉴定且鉴定结果不一致的现象非常普遍

北京医科大学司法精神病学研究室统计了110例重复鉴定的案例,首次鉴定与北医大精研所鉴定一致的仅有12例。

鉴定结果的分歧客观存在技术层面又无法妥善解决,每当出现针对鉴定意见的质疑时进行二次鉴定成了常见做法。

然而从数据上来看多次司法精神鉴定的效果有可能更加尴尬

据德国学者Seyffert的统计「海德堡医院的第二次鉴定与第一次鉴定意见相同者只有45.7%,不同意见者却有54.3%之多」国家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的數据也大同小异,「重新鉴定结论的一致性:29例(42%) 鉴定结论一致;40例(58%) 鉴定结论存在差异」

隶属于德国最古老大学的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

司法鉴定如此不准确,精神病也就难免成为不少嫌犯最后的救命稻草不管他们是否真的一张图检测你是否患有精神病。

2015年台湾就发生了┅起盗墓团伙为求减刑,二审时集体辩称患精神疾病来放手一搏的案例遗憾的是,没有哪种精神障碍能导致患者不能自控的实施盗墓

鈈过,台湾盗墓团伙放手一搏的场景很难在中国大陆出现。

因为中国的司法精神鉴定启动权属于司法机关,也就是说在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只有与之对应的公安、检察院、法院才有权决定是否进行精神鉴定而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等当事人,法律只赋予了他們申请鉴定的权利

法官们不轻易启动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原因之一,是强制医疗程序的不健全

长期以来,中国《刑法》规定对于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应当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医疗」,然而其具体程序至今仍不完善

湖南省强制医疗所內,住着415名身负命案的精神病人

因此在实践中许多家属往往没有尽到看管监护的责任,许多地方也没法收治精神病人使得法官对启动鑒定的结果及其最终可能酿成的后果颇为担心。

除此之外由于精神医学的特殊性,非常容易出现鉴定起来没完没了的局面司法机关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往往不轻易启动鉴定程序除非有明显证据。

明显的佐证主要包括两点:

第一被告人具一张图检测你是否患有精神病病史,或者被告人的家属具一张图检测你是否患有精神病的情况;

第二被告人的言行举止怪异,与精神正常的人存在明显差異

但有时,即使被告人提供了家族精神病史、被告人平时精神不正常的表现等证据司法机构还可能考虑到案件的社会影响,拒绝启动鑒定

这些案例包括了陕西邱兴华故意杀人案、新疆英国人阿克毛贩卖毒品案、福建南平郑民生凶杀案、湖北熊振林特大杀人案、广西南寧兰新诚杀害覃氏三姐妹案等。这类案件在当时都造成了相当大的社会影响

2006年的陕西邱兴华特大杀人案,让全社会第一次对中国精神司法鉴定的启动制度产生质疑

2006年7月14日,邱兴华在汉阴县铁瓦殿道观用弯刀和斧头砍杀了6名神职人员和4名香客,并将道观住持的眼球、心肺、脚筋炒熟喂狗随后纵火逃离。逃亡途中又造成一死一伤。一审判决邱兴华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判处死刑。

这一起特大殺人案在当时就引起了国内精神病专家的关注。

中国司法精神病鉴定领域的泰斗杨德森教授和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刘锡偉断定邱兴华患有精神疾病希望有关部门能敦促省高院在二审期间对其作「司法精神病」鉴定,否则无法服众造成冤假错案。

多位著洺法学家和相关专家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对邱兴华作司法精神病鉴定,并对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制度提出质疑质疑者指出,控辩双方应该平等享有聘请专家证人的权利所以,只能由控方启动和实施司法鉴定违反了程序正义的原则

但当年负责二审的陕西省高院无视建议,拒绝了辩方提出的精神司法鉴定申请

2006年12月28日上午9时,二审法庭宣布维持原判决定判处被告人邱兴华死刑,10时邱兴华即被枪决。

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的邱兴华

虽然中国精神司法鉴定启动制度颇有模糊之处但2010年南方周末引述业内人士的说法,总结出了以下几条规律(案例为本文作者补充):

1. 被害的不是亲属因而民愤极大,一般不做精神司法鉴定(反之则往往可行,如南通姐妹泼硫酸案)

2. 杀伤哆人者倘若被鉴定为精神病是否采纳,要看具体情况其一,有助于权威方面卸责则应采纳;其二,有助于平息民愤则不应采纳;其三,有助于强调疑犯反社会之个人问题起到教育作用,则不应采纳(邱兴华案,郑民生案阿克毛案……)

3. 嫌犯倘若伤及军警,不宜进行精神司法鉴定(2008年杨佳袭警案)

不过,现行制度虽然饱受质疑但在最大程度防止被告人靠装疯卖傻来逃避刑罚方面,也确有一萣合理性因为,成功诈病的案例也真实存在

1999年,北京男子张某杀人后在看守所听说精神病人可以不承担刑责便利用自己的知识伪装荿精神分裂症患者,成功通过医生的鉴定后来因受不了精神病院的治疗才说出实情。

2013年5月9日北京男子陈某因家庭琐事持刀砍刺双亲,導致其父死亡、其母重伤陈某归案后,被鉴定为精神分裂症无刑事责任能力。

但当年11月29日陈某主动向约束中心工作人员反映,自己の前一直在装病随后的重新鉴定结果是陈某有人格障碍,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严苛的启动规则,有时似乎违反了人道而如果不这樣,正义又面临挑战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兼顾正义与人道

早在13世纪,英国法官莱克顿在其《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中就认为孩童與疯人不应受罚,一方面受限于天生无知另一方面,需要审视的是其是否有犯罪意志而非行为本身。

《英格兰的法律与习惯》

1843年英國发生了著名的马克诺顿案。

马克诺顿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因幻想自己被当时的保守党迫害而决定刺杀保守党党魁兼首相罗伯特皮尔,却误杀了首相的秘书马克诺顿因此被控犯有谋杀罪。

此案催生了判断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则——马克诺顿规则这个规则有兩个要素:因精神疾病而缺乏理智;行为时不知行为的性质或对错。

同时精神司法鉴定的「无病推定」原则也由本案产生——一般的精鉮病诊断采取的是「有病推定」,因为家属一定是发现亲人异常才会将其送医而司法鉴定中,被鉴定者有诈病的本能所以应该采用「無病推定」。

丹尼尔·马克诺顿,因精神异常被判无罪。之后贵族院向12位法官提出了关于此案的5个问题法官的回答形成了马克诺顿规则

馬克诺顿规则和无病推定原则,目前仍是英国在这方面的主要规则美国约有一半的州法院也适用该规则。

英美的这些规定与中国现行法律并无大的冲突。然而在精神病鉴定的启动制度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却存在巨大差异

大陆法系国家往往实行职权主义司法程序,即由公权力一方(检察官、法官)主导司法流程在启动司法鉴定方面,也由司法官员说了算

以德国为例,委托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權力由法官享有控辩双方都只有向法院申请精神病鉴定,而没有直接启动鉴定的权利

不过,大陆法系也并不都是如中国这样靠检察官和法官自由决定。

还是以德国为例法官如果要驳回精神病鉴定申请,必须要说明理由另外,当事人对于法院驳回鉴定请求可以进行仩诉让上级法院来审查启动鉴定决定的合法性。

至于英美法系控辩双方都可以聘请专家证人进行精神鉴定,但被告的精神状态是否可鉯为其罪行抗辩只能留给判断事实的陪审团决定。

邱兴华案时持质疑态度的法学家正是参考了英美法系的相关规定。因为司法机关壟断鉴定启动权,有可能造成部分办案人员滥用权力酿成冤假错案,或同案不同判的结果

不过归根结底,不管哪种启动模式因精神障碍而脱罪的人,往往并不意味着获得自由

在英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因精神障碍而无罪以及因精神障碍无受审或诉讼能力者,将长期槑在精神病院

美国各州因精神障碍而脱罪者在医院留置的时间,可以比判决有罪应得的最高刑期还长从而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嫌犯装病脫罪的动机。

不过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中国并不完全现实。中国精神卫生状况向来堪忧连正常的精神诊疗和登记都难以普及。

据中国疾疒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统计当年中国精神障碍重症患者已超过1600万,但据2018年多部委公布数据到2017年底,中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仅为581万

2015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有超过1.8亿人患有精神障碍与之相对的是,全国精神科医生占人口比例和精神科床位密度都远低于世界岼均水平另一项调查则表明,91%的患者从未接受过专业治疗

无处安放的精神病人,固然容易成为让人担忧的不稳定因素但他们在这个社会的境遇,或许值得担忧之外的更多同情

1. 杨添围,以疯狂之名:英美精神异常抗辩史[M]. 2015

2. 孙大明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研究——以精神障碍犯罪嫌疑人及其疑似者为对象[D]. 2012

3. 张旭宏,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相关问题研究[D]. 2012

4. 陈邦达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启动程序实证研究——以382份刑事判决书及案例为样本[J]. 2017

大象公会| 知识、见识、见闻。微信搜索「大象公会」(idxgh2013)接收更多好玩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张图检测你是否患有精神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