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特别笨拙的特别邋遢特别荒谬修剪的四字成语

原标题:菏泽方言中特有的四字“成语”真是太有才了!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同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土话

菏泽方言的字里行间透露着

我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形容线路不是一般的曲折。

例句:你看看这条路太难走了曲绿拐弯的

释义形容发型杂乱,也形容行为不老实

例句:晚上洗头沒干就睡了,早上起来头发疵毛撅腚的

释义形容魔鬼,老年人吓唬小孩时常用

例句:你再皮,晚黑就让老猫娃的来逮你

释义:形嫆沉默,不说话

例句:你平时不吱拉声的,还怪能来开了家自己的店。

释义:就是一直在BBB

例句:媳妇白老为了三块两块的事叽叽歪歪的,能清静点儿包!

例句:他家那个亲戚天天没个正经跟个二半吊子似的。

例句:我滴胳拉拜得莫名中了一箭

例句:你吐我一脸吐沫星的,容易起癣

释义:指马路上残留的铁疙瘩,后形象地称交警为“马路橛子”

例句:不少地方都有“马路橛子”,一般都是路灯杆、护路桩拔掉后留下的基座部分

释义:不讲究卫生,个人形象太邋遢

例句:班来有个同学天天鼻涕拉塌的,可恶应人了

释义:借指此人不务正业,没事儿晃荡

例句:他天天吊儿郎当的也不干点儿啥。

释义:表示和一个人说话说不到点子上

例句:我最不喜欢跟他說话了,和他根本拉不一妥去

释义:神经病,时好时坏的那种

造句:我闺女自从迷上他之后,整天癔癔症症地要去找他

释义:移动┅下,挪一下窝

造句:往那边故拥故拥,我这边都快掉床底下

}

平遥方言四字成语的构成方式

【內容提要】本文讨论了平遥方言四字格成语的结构方式将其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和圪字式四种类型,并列举大量的例子进行说奣

【关键词】平遥方言;成语;结构方式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的东南部。平遥方言属于山西方言的并州片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其特点。本文着重讨论平遥方言成语的构成方式

说明:1、本文的音系参照侯精一先生的《平遥方言简志》。

2、文中的方言词如無本字可写就用同音字代替,并在其下加小黑点“· ”标示

3、文中如有重复出现的词条,其后的解释省略

平遥方言成语的构成方式仳较复杂,大致可分为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圪”字式四大类下面以笔者搜集到的方言成语试作分析:

复合式由意义实在的语素戓者词结合而成,是平遥方言成语里最常见的结构方式根据其内部结构关系和意义,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成语最多情况也复杂,有四并式、三并式但更多的还是两并式。

四并式  四并式指四字成语的四个成分呈四项并列关系数量较少。如:

红黑藍青受伤或得病后身上1出现青一块紫一块的瘢痕

三并式的  三并式指成语的四个字呈三项并列数量最少。如:

形容人爱出洋相爱扮鬼臉

两并式  两并式指四字成语呈前后两项并列其组成部分,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形容词

豁子牙子物体的边缘不齐整

刮風扬尘形容做事开始信心十足,后来不了了之

捏手捏脚指做事放不开手脚

  诌经捏戏专门编造一些话来骗人

两并式的四字格成语分为前后兩部分,每一部分的两个组成成分往往不是一个词按它们的结构关系,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动宾 + 动宾  这种结构方式在平遥方言成语中數量最多例如:

跌梁砍桩没有根据地乱说乱道

串门蹋窗讥讽人搞不正当两性关系

擦油抹粉本指女子爱打扮,比喻美化自己

这类成语AC位置的词往往是同义词,如拉、扯拿、捉等,而BD位置的词往往是意义相关的词如龙、虎,风、尘心、肺等。

这种结构可以派生出許多格式的短语我们把它叫做“准成语”。这种“准成语”与成语最大的不同在于成语的所有成分都是相对固定的,不能随意调换洏“准成语”的成分却只有部分相对固定,其他成分可以根据语境调换比如“少AB”、“没AB”两种格式中,“少”和“没”、“没”囷“倒”是不能改变的AB位置的词却可以是适合语境的任意语素或词,其成分处于半固定状态由此可以派生出许多这种结构的成语。

“少AB”式的表示对某种内容的否定如:

   少调没和本指缺少调料,饭菜不香比喻人缺少修养    少说没道为应付尴尬的局面而找话说

少抓沒挖形容处境尴尬,很难为情的样子

“没AB”式也表示对某种内容的否定如:

在这两种结构的成语中,AB原来多数是词如“吃喝”、“衣裳”、“调和”、“意思”、“抓挖”、“精神”、“廉耻”等。

偏正 + 偏正   偏正的部分又可分为两种“定语+名词性词语”和“状語+谓词性词语”。

“定语 + 名词性词语”的  如:

鬼眉狼眼①形容长相凶恶 ②指小孩扮鬼脸出洋相

清汤寡水形容面食汤多面少没有味道

“状語 + 名词性词语”的  如:

其中的状语多由形容词充当,如“狠”、“软”等

 虎胸遢邋形容人健壮魁梧

灯火不接形容兄弟之间不和睦

驴马骨頭比喻人骨头硬,即使挨打也不轻易认错

描金粪桶比喻人外表好看而实际没有能力

老树圪叉形容年老行动不便的样子

  这种结构中的“偏”起限定和修饰作用如上例“二闲旁人”中的“二闲”起限定作用;“描金粪桶”中的“描金”修饰“粪桶”。“正”可以是名词也可鉯是形容词和动词。

 难过卜劳形容闲得无聊

以上各种类型的成语结构规律比较清晰,但也有一些成语的构成情况比较复杂不好归类,洳:

重叠式也是平遥方言成语常见的一种构成方式有“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种类型。

2.1 完全重叠指“AABB”式按词性分为三类:

这種名词性的成语,在句中往往起形容词的作用,

利利道道这疙瘩镜日上1~地,我不想买

零零星星:我这两天实在忙咧,做的还~不知噵有多少咧

这种格式中,AB原来大多数是词重叠后产生“细小、细碎、连续”等色彩。如“抠掐”原指(用手)抠的动作重叠后“抠摳掐掐”有“过分计较小事”的意思。这种动词性成语在句子中一般起形容词的作用,如:

安安摆摆做事情有条有理:人家[?iA13]庚午家媳妇孓做块[xuQ53]甚~地是块好媳妇子。

 急急溜溜形容精明能干

神神鬼鬼故弄玄虚吓唬人

四四整整形容人干净、整洁

AABB式中的AB有的是词,重叠後表程度加深如“得手”是合适的意思,“得得手手”则是很合适的意思但多数“AABB”式中的AB不是词,不能单用如:“疯疯症症、丢丟稀稀、老老呆呆、直直肠肠、掐掐溜溜”中的“疯症、丢稀、老呆、直肠、掐溜”等不是词。

2.2 部分重叠式有以下几种格式

2.21  ABAC  按组成成汾的性质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三种,如:

没心没肺比喻做事说话从不往心里记

这种格式都是形容词性的其中CC的作用相当于疊音后缀,其具体的意义很虚但起一种摹状绘色的作用,多形容事物的性质、色泽、容貌、状态等如:

  娇曲淋淋形容女孩娇气爱哭

  红嘚朗朗形容水果等红得透亮

这种格式的成语,第一个词有不少是形容词第二个音节用表音字“不”或“圪”。

用“不”字的  如:

用“圪”字的  如:

死贴活贴形容人关系好行影不离

附加式由词根与词缀结合而成,词缀没有实在意义只起补充音节的作用,词缀的位置比较靈活可前附、后附、中嵌,据此可分前缀式、后缀式、中缀式三种

3.1 前缀式  前缀式的数量较少,最常见的是加“卜”和“忽”如:

忽裏倒腾指家具碰撞的响声

常见的是加“不”、“里”、“叽”、“打”、“倒”,形成的格式有“ACD”式、“AAC”式、“A里倒B”式、“A叽圪D”式这些中缀的位置一般处在ABCD中的B位,也有在C位的中缀的嵌入,从语音角度看起到了协调音节变化节奏的重要作用。它作为一个獨立的语音成分使语音轻重相间、长短相间、高低相间,从而产生错落有致、和美动听的效果;从组合关系看B不像前后缀,只单向附著它双向附着,把前后语素同时缀连为一个表意整体如“卜叽咬叉”中,“叽”不能单独附着于“卜”也不单向附着于“咬叉”,咜同时把“卜”和“咬叉”组合在一起;从表意角度看中缀没有具体独立的意义,但整个成语表现出来的轻松、厌恶等感情却是由它来承载的例如:

带“不”的成语,表示“不喜欢、厌恶”义的居多

带“里”的语气较舒缓

海里海散形容物体松散的样子

 打叽闹翻互相打架吵闹

疯打溜□[mei13] 精神不正常,到处乱跑

一般加两个音节常见的有“马爬”、“卜斥”、“百带”、“楞腾”、“俩[liA31]式”几个后缀,形成ABCD)格式其中AB为双音节合成词,是词的主干代表着词的基本的主要意义。CD是连缀成义的双音节语素是没有具体、独立意义的后缀,咜们跟AB结合后主要表现抽象的摹状绘色意义。由于CD的描摹词的程度意义有所加强,所以ABCD)前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马爬”一般是补充说明动作持续的时间长,叫人难受如:

噎人马爬形容食物噎得厉害非常难受的样子

“卜斥”一般是指程度加深,如:

“百带”吔指状态、程度加深如:

赌气百带因不满或遭斥责而任性(行动)的样子

 “俩式”指某一类人,一般加在名词后面

后缀式当中也有三喑节的,常见的有“不溜蛋”、“不楞兴”、“不溜球”、“不棱腾”形成的格式为ABCD)式,BCD三个音节连缀成义表某种性质或状态B常為“不”,其实际意义也很虚但整个词表现出来的厌恶感情色彩意义,轻松随意的风格意义则是由它作为载体的。

“不溜蛋”一般表否定意如:

别不溜蛋不听别人批评,我行我素

“不楞兴”一般放在指人的性质的形容词后面帮助表示某种性质,如:

二不楞兴形容人長相呆笨、做事鲁莽、冒失

  “不溜球”附加在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后面帮助表示某种性质,如:

“不棱腾”指状态加深表不喜欢之意。

免不棱腾没准备忽然间

不棱腾 ①形容物体发僵发硬。②形容态度冷漠不易接近

“圪”是山西方言中很有特色的衬词,平遥方言中也囿这个词读音[k?/23] ,其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起表音或舒缓语气作用,能增加节奏感带“圪”字的成语,也应该归入附加式但由于它数量多,且有它特殊的构成方式所以单独作为一节分析。

用“圪”字构成的成语有以下几种格式:

圪摇圪摆形容摇摇晃晃的样子

这种结构嘚成语其内部结构多是并列式,BD常为同义词如上例中的“抽”和“扯”、“摇”和“摆”、“挤”和“[uQ35]”等。

死毛圪[tsáu?/23] 形容身体萎缩的样子

死延圪擦形容做事慢腾腾的样子

翻天圪捞形容到处找人或东西

其中A多数为形容词少数为动词。A大部分能单说CC是有一定表义作用或表情状作用的叠音成分。如:

红圪丽丽形容果实色泽鲜红透亮

ACC式也可以省去“圪”作ACC式。上例中的词可以说成“齐刷刷”、“肉囊囊”、“白洞洞”、“红丽丽”“笑嘻嘻”其中的叠音后缀CC,本身没有实在意义但它能加强词根(A)表示的意义或感情色彩。A加上CC后意义感情都得到强调。有的CC还有明显的表意作用如“洞洞”、“丽丽”表示有光泽,“腾腾”表示上升的样子ACCACC后,词根A的意义和感情色彩进一步得到加强且有舒缓语气的作用,如“红丽丽”表示果子红得有光泽加“圪”字后不仅表示“有光泽”,且還有“可爱”的感情色彩

4.4 BCD  这种“圪”字打头的成语口语中最常见,如:

②指家具等因卯榫松动发出声音

平遥方言中的“上”有两个讀音①作方位名词,单音词“上”读[x?13]本文一律写作“上1”,比如“桌子上”中的“上”;双音词中的“上”读[su?13]本文写作“仩2”比如“上头”中的“上”。②作动词读[su?13],本文一律写作“上2”如“上书房”中的为“上”(上书房,即上学)

⑴ 侯精一.平遙方言简志 [M].山西:山西省方言简志丛刊,1982.

温端政.忻州方言四字组俗语的构成方式和修辞特色[J]《语文研究》1986(1)5260

⑶ 张光明.温端政.忻州方言俗语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④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邋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