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看看5g 路由器器支不支持5G,支持多少兆

文章来源:企鹅号 - 汇智融合科技

網络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需要使用到无线网络的设备越来越多于是5g 路由器器也成为“居家必备”。同时我们也会发现现在嘚双频5g 路由器器一般都会有5G和/s/IHUH00?refer=cp_1026

  • 腾讯「云+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yunjia_ 刪除
}

2017年双11时买入的网件R8500一直在想要怎样才能把这款三频无线5g 路由器器评测得全面一些,想呀想呀想呀就直到现在了如果保修期是一年的话,已经过保了幸好保修期限是2姩,产地是中国我不知道这台会不会出现网上所说的那种故障,不过遇到也不怕有京东在。

R8500是老早的产品网上拆机图很多,随便就能查出配置:BCM4709C0双核1.4G三个BCM4366无线芯片,512MB运行内存闪存128MB,1个USB3.01个USB2.0。6个LAN口 LAN1和LAN2有端口聚合功能,聚合加上两个5G会不会让单个无线5g 路由器器就能产出超过千兆的无线吞吐率??还有再配合MU-MIMO,会不会有独特的无线性能

关于R8500的有源天线,根据R8500的拆机图看见里面有4根内置PCB天线,有源天线好可能是2.4G和5G 1使用内置的可能是5G 2使用。不知这说法正确不华硕和网f件无线5g 路由器器都有SRRC认证,在功率不超标的规格下实现無线质量的最大提升,或许是有源天线创造出来的原因而它只用在R8500和R9000身上,不知网件的AX系列会不会也采用有源天线的设计我打算用也囿SRRH认证的华硕AC86U跟R8500对比无线信号和网速,看有如何的差异两者5G芯片都是BCM4366系列。虽然同是BCM4366但R8500用的是BCM4366K,AC86U用的是BCM4366E

R85005g 路由器的机身很大,整个连包装重量是3.4KG等于一台笔记本电脑那么大。待机功率也大19W,单频全速时25W双频全速时是30W,三频全速时是33W左右19*24*365/=99.86元电费/年。OMG!!!!

如无特别说明所用的无线网卡都是用。R8500的5G1我设置44信道,5G2我设置1615G在80M频宽下,必须这样“高低错开”才能互不干扰保证无线传输速度。R8500固件版本是 V1.0.2.100_1.0.82(拆开包装开机就是这个固件)

一台电脑接5g 路由器器的WAN口另一台电脑接5g 路由器器LAN口或WIFI,WAN口设置静态IP方式测试软件用IxChariot,脚本用Ultra_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十线程,时间一分钟连接测试几次,取最高值(所有设备都在同一个房间内)所有结果如下表:

LAN口的上、下行都达到了949m,达到了千兆端口的极限其它千兆5g 路由器器也差不多。无线连接部分5G1和5G2的差别,可能是误差吧有时5G低信道的确是少点干扰,无线速度会稳定一些数值就高一些了。2.4G在近距离下很难保持1Gbps速率,wan to 2.4G也有近500m不错了,2.4G而已

二、近距离下的无线速度测试

测试方式同上,只是接在WAN口的網线改插在LAN口上其它不变。近距离下2.4G和5G未必都能稳定在最高的连接速率下在传输是保持稳而快就行了。结果如下:

5G下行速度已经达到叻千兆网口的根限测试多次都是940多m,肯定是受制于千兆网口的影响否则4x4mimo且支持1024-QAM的5G速度肯定能超过1000m。

用文件拷贝的方式试试传输速度能囿多少MB/秒2G、5G1和5G2所有结果如下图:.

2.4G传输速度也能有60MB/秒,得益于1024-QAM5G1传输速度比较稳定,测试2次都在111MB/秒网线传输速度是113MB/秒。而5G2应该也能有5G1的速度因为波幅较大,最终平均速度下来只有105MB/秒测试多几次应该会有好成绩,(以上所有速度是平均值)

这也是4x4mimo无线5g 路由器器应有的无線速度

不懂原理或作用效果的可以看这篇:

许多人留言说,不懂得那些无线芯片一串串的英文数字符号我就用1×1和2×2替代了。1×1就是1x1mimo速率433m,2×2就是2x2mimo2条空间流,速率866m所有测试都是连接R8500的5G1。(有次发现测试结果很惊人检查发现原来有一个设备连接到5G2里去了。)

我并沒有用太多的设备组合去测试因为2x2mimo的设备不支持,所以只用几个简单的设备测试了常用的是QCA93747,小米5小米note3,小米4Cintel9260等。

测试结果是支歭的但3个和4个1x1mimo设备效果提升大,没有使用BCM4366E的AC86U效果好但同样的不支持2x2mimo设备的介入。不过三频5g 路由器器天生就支持“硬件MU-MIMO”,不管接收設备支持不支MU-MIMO分别接在两个不同的5G就能有效果。

四、R8500的端口聚合测试

这个选项好像默认就开启了我开箱后没有设置过,进去查看发現已经开启了。我把网卡简单的分组后两个网口连接上R8500的LAN1和LAN2就可以了如下图:

就像华硕AC88U那样,也是802.3ad动态聚合网卡显示速率2G,5g 路由器设置里也提示聚合状态“活动”

一台电脑对一台电脑是不会有2G速度的,需要一对多时才能达到2G极限例如一台电脑同时向其它两台电脑发送数据。也不是所有网口都可以LAN4、LAN5、LAN6是共享1G带宽,所以一台电脑接在LAN3另一台接在以上4至6口之一就可以向聚合端口的电脑传输速度达到2G叻。

现在PC1接在2个聚合网口LAN1和LAN2上,PC2接在LAN3上PC3接在LAN4上,接线如下图:

现在测试PC1同时向PC2和PC3传输数据看总的数据吞吐率:

结果是1910m,极限了如果PC3不变,而PC2接在LAN5口传输速度也只有1G的效果。如下图

我在想既然能聚合到2G速率,我能不能测试一下华硕PCE-AC88这网卡到底支持不支持MU-MIMO我手里還有同芯片方案的无线网卡WDN8280呢,聚合网口的PC1同时向这两台无线网卡的电脑传输数据能不能超过1G速度呢??(两个网卡都接在5G1)

结果僦是,没突破1G呀(967m)是我想多了吗?

再想想如果两个网卡各接在两个5G信号上,再通过聚合端口同时传输数据会不会突破1G?能否破芉兆?试试吧!

哈哈两个5G同时无线传输时总的速度达到了1560m了,好好玩!再加上2.4G来传输会有怎样的数据?我还有一块华硕PCE-AC68网卡,接在R8000嘚2.4G上也有600M速率试试吧,这才叫真正的三频并发结果是多少来着?我要算一算

R8500三频并发的无线传输速度是1666m还以为会达到1900m呢,测试了好哆次了这次是比较好的结果。在测试几次当中发生了5G2断流的情况,就是无线网卡还连着无线突然没有了传输数据,PING也不通如下图:

蓝色线就是5G2,测试软件也报错也PING不通,但还是连着:

我以为是华硕网卡问题我把WDN8280连在5G2,PCE-AC88连在5G15G2也会同样发生断开的情况,只是后来傳输自动恢复过来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只在聚合的测试中出现

以上所有图片数据看得眼疼吧。没关系汇个总吧:

USB2.0和USB3.0都在离天线較远的机身侧面位置。这样的设计应该有利于避免USB3.0工作时与2.4G WIFI的互相干扰

测试速度的方法好简单,在WIN系统下直接拖动复制U盘上的单个大体積文件用文件体积除以时间来得出传输速度。包括电脑用网线连接5g 路由器器和无线连接还有手机连接读取USB。结果如下表:

在USB3.0接口下網线连接读取USB口的速度是77MB/秒,写入速度是43MB/秒无线网卡用2.4G连接读取也很稳定和快速,没有受到USB3.0接口的影响 R8500在USB3.0屏蔽方面应该做得不错。而茬USB2.0接口下网线连接读取速度是34MB/秒,写入速度22MB/秒不管是2.4G还是5G写入速度都是22MB/秒。

大家可能会关心手机读取5g 路由器器USB设备的速度问题所以吔加入了小米4C来测试,在ES文件浏览器里面传输文件可以看见手机传输速度并不理想,有时会在留言中看见抱怨手机读取速度慢的问题戓是用手机读取5g 路由器器USB口上的移动硬盘或U盘的速度来衡量无线速度的,其实你们是没有选对共享方式所以手机死活只有这么点儿速度叻,(不管5G速度是433m还是866m)在此借机会也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网件和华硕的5g 路由器设置里面都可以开启FTP共享,如下图:

默认是关闭的需要勾选上FTP,手机在ES文件浏览器里的“网络”菜单下有个“FTP”,进去后点下方的“扫描”就会出现R8500的“READYSHARE”文件夹共享了这时你会发现速度不是翻了一倍。同样在USB2.0接口下FTP共享后的传输速度如下:

2.4G读写速度达到了11MB/秒,而5G读写速度也将近30MB/秒当然手机不同,速度会有点差别跟手机的CPU性能和I/O性能有关。

六、R8500无线信号强度测试

华硕AC86U的信号强度用过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是算很强的有些朋友也想知道这两款到底哪个WIFI信号强。(两者地区设置都是美国AC86U我已经更新固件:3.0.0.4.384_45149)

两者都在下图中的“WIFI”位置,电脑分别在A、B、C、D四个位置进行测量无线信號强度

在B点位置,2.4G两者纠缠不清5G方面,还是R8500的5G1领先5G2和AC86U的5G也缠在一起。

在远距离的C点位置2.4G还是有源天线的R8500明显强些,5G信号强度还是囿源天线的5G1强5G2继续跟AC86U的5G纠缠。

下面要测试各位置对应的无线速度

七、各种距离下的无线传输速度实测

前面测试了无线信号强度,这里偠测试无线传输速度包含两部分,一是用手机小米4C(手机2.4G连接速率173Mbps5G速率866Mbps)测试上网速度,二是用电脑测试内网文件传输速度这才是峩们最终要的应用场景,而不是光看信号表面

华硕AC86U在一年多前已经测试过,这次重新测试一次因为这是第二台AC86U,且我升级了最新固件还有手机也更新了系统且speedtest也更新了,所以很有必要重新测试一次86U的无线速度感觉手机2.4G没有以前快了,自从各样都升级了之后不管如哬,两者都在公平的环境下测试对比主要看R8500的5G1表现,因为AC86U的5G也设置了44信道(一台测试时,另一台拨掉电源)

先来手机测试部分,每個位置每个信号连续测速6次然后取平均值做对比。所有测速结果如下表格:

手机2.4G平均上网速度对比:

很少5g 路由器器在楼下的D点平均速喥能超过70m平均网速,一般是40-50左右不过,手机用speedtest测试R8500的2.4G时会偶尔失去WIFI连接造成测速过程中断的现象,2.4G会明显断开OMG! 疾病缠身呀我的R8500,嫃不该困它14个月才放出来测试用

手机5G平均上网速度对比:

AC86U的5G一向是很强的,但网件R8500的5G1更厉害一些在A、B、C、D四个位置都能做到同一个水岼,不过5G2就比AC86U的5G差些如果有人问100多元的无线5g 路由器器跟一千块的区别是什么? 看D点5G测速结果便知

100兆的网速不足而显出无线的极限,所鉯下面用内网文件传输速度来作对比因为AC86U的2.4G是3x3mimo 750Mbps速率,R8500的2.4G是4x4mimo 1Gbps速率从数据上来看对AC86U有点不公,主要看5G速度吧测试速度是非常费时,所以呮连接测试两次取最高值。所有结果如下:(为了利于数据对齐比较我没把5Gg2的数值放在下图中)

不知为何R8500的2.4G在隔一墙的A点会这么慢,洇为数据的出奇慢我还测试了好几次,也没超过AC86U 在其它三个位置,因为多了一条数据流R8500的2.4G要比AC86U快。

5G速度对比:(灰色条是RAC86U的5G)

在A點位置AC86U的5G很猛,隔了一墙还跑出网线的速度来R8500的5G1也没通超载AC86U,而5G2则一路下来相对都很弱5G1只在D点超过AC86U。我真认为我买的这台R有问题湔面用端口聚合跑双频并发时会断流,而这里测试虽没故障但速度欠佳看来我要申请售后。

个人认为动态QOS源于网件R7800,在R7800的高通芯片身仩是一种硬件QOS,网件把它移值到其它机型上来用就是软QOS。不知这话对不对?

不过在此先不测试了,以后创造“不流畅的一个运行環境”集中几款5g 路由器器对其QOS效果进行测试对比。例如R8500、R7800、AC86U、H3C X3等

R8500的2个网口聚合配合双频以及三频并发,可以让单个5g 路由器器总的无线速度突然千兆超过了1.5G,这个很好玩2个5G很适合5G设备多而对无线传输速度有要求的朋友使用,带机量大就肯定的了;有源天线使接收设备鈈好的无线设备例如手机可以在较远距离获得不错的上网速度。老旧的BCM4366K芯片使得MU-MIMO效果并不算好比R6800用的MT7615N效果还不如;USB3.0接口位置离得较远,使得2.4G读写USB3.0速度有保证(记得用手机读取USB设备时要用FTP共享以获得高速)。待机近20W的功耗对于买得起R8500的人来说一年100元电费不是事。博通僦是这么热与品牌型号无关。

最后我的R8500如果申请售后换新会重新测试无线部分。我是说如果!以后很难买到R8500了!停产了我才来测试嫃够懒的

若有疑问或留言或关注微信公众号acwifi-net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

}

目前手机和5g 路由器器厂商在宣传嘚时候经常都会使用“双频”等概念我们在连接WiFi网络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2.4G和5G的字样,同时许多情况下是否支持5G WiFi也成为了人们是否选择某款手机的重要参考依据也许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5GHz频段可以全方面碾压2.4GHz频段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那么我们下面就来聊聊5g 路由器器的2.4GHz频段和5GHz频段并讨论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劣,适合在哪种环境当中使用

按照IEEE 802.11及其改进标准的规定,无线局域网所使用的载波频率汾为2.4GHz频段和5GHz频段两部分每一部分又以一定的频率间隔来划分为若干信道。这些信道被称之为WLAN信道 每个信道对应的频率实际上是该信道嘚中心频率。至于信道的使用分配则由每个国家自己制定政策。与2.4GHz频段相比5GHz频段的带宽更大,延迟更低同时网络也更加稳定,那么峩们直接把2.4GHz频段去掉不就好了其实也不尽然,不然现在市面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双频5g 路由器器了

2.4GHz频段可分为14个WLAN信道,除了第14号信道与苐13信道间隔了12MHz外其余每个信道之间的间隔均为5MHz,而IEEE 802.11标准规定每一个信号都需要占用20MHz(实际上是22MHz)的频宽,相当于5个WLAN信道因此当无线5g 蕗由器器占用2.4GHz频段的某个信道时,以该信道为中心共计5个WLAN信道都会纳入到该5g 路由器器所使用的范围内举例说明,当5g 路由器器占用2.4GHz频段的苐4号信道时其实际上已经占用了第2至第6号共计5个信道,因此在2.4GHz频段下实际占用的信道比需要使用的信道要多出一些所以2.4GHz频段更加容易占满。

5GHz频段的范围比起2.4GHz无疑要宽广得多覆盖范围实际上是4.9GHz到5.8GHz,信道的划分也更多样化不过有一个标准是不变的,那就是信道对应的中惢频率提升5MHz信道的编号就加1,这点与2.4GHz频段信道划分的标准基本一致的目前支持5GHz频段的无线5g 路由器器多数使用的是低36号信道到第165号信道,对应频率为5.17GHz之5.825GHz单从频道数来说,即使要考虑地区和设备的兼容性问题5GHz实际可以使用的信道也比2.4GHz要多出许多。

但是5GHz的穿墙能力比2.4Ghz要弱┅些一般的说法是由于电磁波的物理特征决定的,波长越长衰减越小同时有利于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5G频段凭借频率较高的优点可鉯携带更多的数据,但是波长短因此5GHz穿越障碍物时衰减更大。当然你这么理解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我们有更加科学的解释方法。

2.4GHz和5GHz频段嘚电磁波主要传播方式都是直线传播在碰到障碍物时会产生穿透、反射、衍射等多种现象,其中穿透是主要现象只有小部分的信号会發生反射和衍射。然而电磁波信号在穿透障碍物时会损失大量的能量有时候尚未穿透障碍物,能量就已经消耗殆尽结果接收端收到的昰通过反射和衍射而来信号,简单来说就是绕过了障碍物的信号

5GHz频段的电磁波比2.4GHz频段电磁波有更强的穿透力,但相比之下反射和衍射的能力就不如后者了当两种频段的电磁波在碰到障碍物的时候,5GHz信号几乎全部能量都会用在穿透上而2.4GHz信号则有部分会产生反射和衍射,繞过了障碍物继续传播因此5GHz信号虽然选择了路程最短的传输路径,但是在传输过程中的会有很大的能量损失2.4GHz信号走得路径会更长一些,但是保留下来的能量却更多在我们看来就是信号强度更强了。

总而言之如果5g 路由器器和设备隔着一堵比较厚的墙,可能5GHz频段的信号僦已经很弱了2.4GHz频段则可以正常使用。如果隔着两堵墙的话可能2.4GHz频段尚可勉强使用但是5GHz可能就搜不到信号了。

图片来源:小米商城5g 路由器器介绍页面

在2.4GHz和5GHz频段都可以正常使用的情况下5GHz频段的表现会更好前面说了5GHz频段的频率更高,所以可以携带更多的信息并且由于网络環境比较好,所以可以提供带宽更大且更稳定的网络而2.4GHz频段因为频率较低,并且目前使用2.4GHz频段的设备比较多许多双频5g 路由器器也会同時使用2.4GHz频段和5GHz频段,所以如果周人使用2.4GHz频段的人比较多那么网络的稳定性就会比较差,再加上2.4GHz的穿墙性能比较好所以在公寓等使用场景当中网络干扰会比较多。这段话说简单点就是在下载、流媒体、语音和在线游戏的时候使用5GHz频段体验更好

总结以上内容,5GHz频段无线环境比较好网速稳定,并且可以支持更高的速率;2.4GHz频段无线环境比较差如果周围设备过多可能网速不太稳定,但是可以覆盖更远的距离

具体使用场景方面,如果你对手机和电脑等设备的网络要求不高那么2.4GHz频段已经完全够用,而且对于物联网设备例如冰箱、台灯等设备來说2.4GHz频段也十分够用了;但如果你需要播放4K视频或者对网络电话的通话质量以及比较喜欢玩在线游戏的话,还是建议使用5GHz频段

如果你嘚5g 路由器器就放在卧室,对穿墙等方面没有需求的话5GHz频段会更好而如果室内面积比较大,需要覆盖更多房间的话2.4GHz频段更实用但如果你需要同时满足覆盖面积和网络质量两种需求的话,就需要考虑多5g 路由器方案了

图片来源:小米商城5g 路由器器介绍页面

不过目前双频5g 路由器器都会同时支持5GHz频段和2.4GHz频段,所以在购买5g 路由器器的时候其实不用很纠结而且根据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其实网络本身的情况对用户嘚影响体验会更大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竝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g 路由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