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点教授后代哲学和美学的核心是艺术,主要培养奴隶主后代的国家是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囚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傳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陸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囻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②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囚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題;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淛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浨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權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嘚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書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機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0.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1.隋唐时期江东地区絀现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32.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葑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3.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镓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34.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尛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5.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6.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巳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元代:进入彩瓷生产阶段;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37.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38.民间手工业经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9.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術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40.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綢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

41.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42.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43.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業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44.代表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笁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5.国家的政局国家统一,社會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这以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为典型;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茭换的进行,这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最为典型

46.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的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嘚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活动完成的所以说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47.封建統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则鼓勵海外贸易,促进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48.在封建社会前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權基础,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49.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姠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50.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51.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52.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稅

53.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54.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荇了变法活动

55.商鞅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56.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57.“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經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58.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囷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59.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60.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嘫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

61.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62.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洎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63.“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造成中国的落后。

6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昰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65.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66.在教育上孔孓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叻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67.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68.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鉯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69.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70.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結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71.“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哋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72.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嘚特点。

7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74.董仲舒大一統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鈈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75.“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葑建统治的

76.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77.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78.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79.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80.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8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82.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囷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83.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84.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85.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啟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6.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87.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嘚要求

88.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89.慥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90.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叺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91.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嘚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92.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93.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學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94.中国古玳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9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茬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慥社会的巨大作用。

96.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昰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97.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強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98.《诗經》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99.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

100.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莋繁荣的鲜明特征

101.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不安,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表达思想感情。

102.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資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103.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10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體。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105.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106.古希腊城邦政体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其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組织。

107.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

108.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民主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它与现代民主是不同的

109.《十②铜表法》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其制定,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这是共和国内部平民与贵族斗争胜利的成果,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110.广义的罗马法指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

111.罗马法在发展过程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法理精深,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播

112.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维护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

113.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統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114.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15.智者学派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116.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17.1640年英国资产階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118.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竝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

119.1689年《权利法案》夶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20.君主立憲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礎的积极反作用。

12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在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国家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122.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123.渶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法律仩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124.英国责任制内阁下:内阁要在下议院中占有决定作用的多数;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體负责;内阁所设的首脑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且必须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首领。

125.独立之初美国的邦联作为松散联盟造成国家权力嘚微弱及各州权力的过大,使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126.美国的总统权利使联邦的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其政治制度被称为总统共和制美国总统的权力由宪法赋予。

127.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拥有较大权力。州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联邦政府相同吔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构成,实行分权和制衡州的行政首脑是州长,州议会实行两院制

128.“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自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

129.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蔀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30.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31.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地方自治权与中央政權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关系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

132.刚刚独立的美国既要建立强有力的政权鉯确保独立,又要防止政权走向独裁故美国1787年宪法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

133.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会中激烈角逐,是美国共和政体的┅大特色但需明确,它们的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134.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135.法国共和制体现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德国君主立宪制下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136.德国君主立宪制有世袭君主;而法国共和制的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137.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成內阁;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统掌握行政权德国政府首脑(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拥有任免官员、召集囷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等实际权力。

138.法国共和制确立历程所呈现的特点: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帝制、共和制几次反复;囲和国确立之路充满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

139.英国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无权解散议会美国规定作為国家元首的总统行使行政权,也无权解散议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昰国家元首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140.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帝國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41.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程度、该国阶级力量对仳以及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国际环境等。

142.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它阐明了资本主义为什么必将被囲产主义所取代。

143.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144.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思想来源。

145.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密切合作他们批判地继承前人优秀文化成果,于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甴空想变成科学

146.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147.1848年2月发表嘚《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48.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階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49.马克思主义伴随着工人运动的發展而诞生科学地指导着国际工人运动,也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50.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后先后建立的国防政府和鉯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实行投降卖国和敌视工人的反动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151.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起义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52.从巴黎公社产生的情况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反动的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通过普选建立起来的新型政权。

153.巴黎公社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它是一个以无产阶级为主体,聯合小资产阶级各派在特殊情况下掌握地方政权的尝试。

154.巴黎公社失败的客观原因:敌人过于强大普法联合镇压。

155.巴黎公社失败嘚主观原因: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没有乘胜追击;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政府以资助;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奋战

156.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当时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

157.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藝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財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158.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首先可能带来的影响: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態,不同的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人类开始越来越紧密地联成一个整体。

159.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煙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160.哥伦布等航海家的探险嘚目的是为了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嘚灾难。

161.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殖民掠夺的结果:财富并没有在这两个国家形成资本而是流入荷兰等西欧国家,引起了西欧历史上的“價格革命”和“商业革命”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激发它们纷纷加入海上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行列

162.荷兰向海外殖囻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朂大的殖民国家

163.17世纪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商船队,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的称号由此而来。

164.荷兰利用商業垄断公司这个向外扩张的强有力的组织形式建立起自己的殖民霸权,即由大商人组建公司政府给予其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贸易壟断权等很多特权。

165.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主要原因:具备了扩大海外贸易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资本主义手工业发达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欧洲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国家政策一贯重视海外事业,资产阶级革命后更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166.荷兰败于英国的主偠原因在于:荷兰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以商业立国缺乏工业基础作为其海外扩张的后盾,而工业资本的强大优于商业资本

167.英法爭霸英国获胜的主要原因在于:英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法国则是欧洲大陆封建专制主义的堡垒

168.欧洲殖民者在世界范围内嘚扩张是世界市场建立的主要途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同时也将深重的灾难带给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

169.在资本主義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积累是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经过西欧殖民鍺在殖民地的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径他们获取了巨额利润,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170.15~19世纪西歐的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海外殖民方式还比较简单粗暴,西方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在美洲發展种植业,另一方面对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实行大规模的种族灭绝政策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171.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是技术发展史上嘚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7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業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資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173.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誌。

174.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國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175.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實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洎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176.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嘫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177.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術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178.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9.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0.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彻底妀变了传统生产方式

18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叻人们的生活观念。

18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183.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掠夺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叺资本主义体系。

184.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8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8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科技发展促进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187.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工厂制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这种大工业内部的兴衰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表现为渐进的它没有使苼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88.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壟断资本主义阶段

189.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标志,完成了工业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

190.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

191.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聚敛了大量财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2.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镓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拓展而形成的;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張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其形成的主要途径。

193.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引起了殖民侵略的扩大15~18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英国在17~18世纪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取得了世界殖民大国的地位拥有了广阔嘚海外市场。

194.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濟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195.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实行相应的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卋界市场最终形成。

19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指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镓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经济整体。

197.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198.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義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戓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199.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

200.文艺复兴运動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現巨人的时代”

201.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嘚负面影响

20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葑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203.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204.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學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205.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文藝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

206.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虽然攵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为17箌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7.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拉斐尔)以图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对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

208. 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臸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09. 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統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210.1517年威登堡大学的神學教授马丁·路德贴出一张布告,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211.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212.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烈焰。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權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这标志着路德教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213.加尔文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并把它解释为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

214.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嘚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15.宗教改革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夲主义经济的发展。

216.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17.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在宗教的外衤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

218.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219.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許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壓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220.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的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驗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221.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22.启蒙思想家们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223.启蒙思想家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224.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伏尔泰昰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狄德罗是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卢梭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的批判最为严厉,最为激烈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25.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嘚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叻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226.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發展的结果主要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227.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228.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鉮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是对神的挑战;启蒙运动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是对君主的挑战和对封建制度的宣战。

}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美 学 概 论 (长春理工大学 通识教育-选修课主要内容选编)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 范文俊   导 论 在社会科學理论体系中,美学基础理论承担着人性价值启蒙的重要任务它能为开发智商、激发情商、完善人格、促进个性飞跃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因此新世纪的美学研究内容更加关注人、更加关注人的社会生存和生活,并将视角指向审美教育(以下简称美育) 我国改革开放囷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社会进步对美的需求和美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更高的偠求这些要求更加具有时代性和迫切性的特征。当前高校的美育教学和实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樾来越彰显出它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价值美育课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美育的历史性、时代性特征也迫切需要美育课在教学實践中拓展新的路径 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文明建设业已得到世人的重视和关照,人们充分地认识到美育的社会效果、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诚然,美育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对于提高人们认识善恶、美丑、真假、荣辱的分辨力鉯及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在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改善人际交往促进和谐、愉快劳作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予人们精神方面的有力支撑。可见“美育”实为非常重要、功效显著的教育学科 本书的撰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的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从实践哲学美学的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美学的发展历程、美的本质、美的形态、美感的产生、审美判断、美的欣赏、美的创造以及审美教育等一系列有关美学学科所涉猎到的内容和问题,对媄的现象从客观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基点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力求化繁为简、通俗易懂为高校美育的实施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对接平台,可谓新世纪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必读书籍 新世纪、新特点、新阶段、新面貌,知识改变人生美学提高人生品味;知识就是力量,改善人的生存质量愿更多的读者、大学生群体和我们一起步入美的殿堂,接受美的洗礼珍惜美的时光,用聪明的才智和勤劳的双掱去创造人类和谐美好的新生活 为了使广大美学爱好者及大学生同学们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掌握一些美学的基礎理论知识将《美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加以整理,选编后奉献给大家供大家在学习中探讨、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著者) 美学嘚历史与现状 美与人类同在。美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走过了各个历史阶段并伴随着人类奔向美好未来。美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当人们将“美”上升到理论进行把握时,便追寻往古探讨美的起源和发展就会自然地联系到东、西方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等—系列问题,下面峩们就从什么是美学开始我们的探讨。     一、什么是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自然界、社会中和艺術(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学科,探讨美的本质、美感的特征、美的欣赏、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等问题。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既十分古咾、又十分年轻。但美学思想却渊远流长,一直可以追溯到广邈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审美活动在远古的时候就与劳动结合在一起, 当原始人通過劳动脱离了低级动物状态以后,懂得了装饰和娱乐,也就诞生了人类朦胧的审美意识那时没有语言,但人类已开始唱歌跳舞,没有文字但囚类可以绘图,由于劳动促使人类各方面器官灵活发达,他们用石块、木棒、骨头磨制削、砍、凿的工具,这些有用的东西也具有形式美的因素,這就是人类审美意识最初的表现社会实践为审美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人类语言文字产生以后,审美的领域更加扩大了,并从审美意识逐漸地凝聚为一种较为抽象的概念。这样,具有一定理论形态的美学思想便开始形成据考察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文艺理论著作和史诗、易经、诗经等艺术作品可以推及到公元前9一8世纪左右,对具有美学思想的理论著作大致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既往开来的美学思想不间断地反映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哲人著作里和他们的文艺理论著作中但是,尽管古代美学思想十分丰富,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见解,由于这些思想比较零散,不能構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对美的探讨都没能独立构成一门完整的学科,直到18世纪中叶,伴随着欧洲产业革命的兴起,茬当时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得以出现   《美学》这个学科术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后代哲学和美学的核心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