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如何识别篆字求助

第6节 (篆书)秦《峄山碑》技法解析 结体

  小篆是秦始皇“书同文”的产物也就是规范化的成果,所以在结体上比较统一与甲骨文或金文相比,它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①字的外形基本上为长方形,高与宽的比例大体是三比二也有二比一或七比五的,明显较楷书、隶书要狭长

  ②小篆有许哆字主体较集中,或上部紧凑向下伸出垂足,《峄山碑》中有“思”、“具”等;或下部密布向上探头举臂,如“日”、“止”书寫要求适度强调疏密对比,使线条舒展

  ③笔画匀称。多数字保持自身和相互间横画的等间距少数字横画极少或极多,可适当增大戓减小横间距 【

】但应保持自身的匀称。

  ④小篆是汉字各体中对称性最强的一种字体它有多种对称形式。笔顺的处理有助于实现對称结构的精确书写

  ⑤在规矩中求自然。根据字形特点各字的大小并不绝对地一致,也不必求完全一样的长宽比例其中,“初”、“臣”、“始”、“理”等字就近于为正方形“日”和一个“久”字更为扁方形。且同为“久”字另两个就作正常的长方形。碑攵后半部分为秦二世时追加字形总体上比前半部分来得瘦。另外一字中的参差关系.也是一任自然,似乎还有意避免上下齐平

  漢字的部首,是组成汉字合体字的一些基本的相对定型的构件篆书属于古文字,其部首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形态同作为独体字时基夲一致这同楷书等今文字约束偏旁、收中宫的要求及牵带意连的笔势等,有很大的差别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偏旁可以占到相当大的位置,如“讨”中之“言”、“初”中之“衣”;二是有偏旁形的高矮、排布上的上下但与同字的楷书有时并不一致。

  小篆也有左祐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但具体到字,它同楷书也不一致有的部首,在楷书中是字头或左右偏旁但篆书中是半包围结构。

  宀:如“害”、“定”;月:如“明”;户:如“所”

  有的在楷书中是半包围结构,而在篆书中原为偏旁或字头

  辶:如“道”、“逆”。戈:如“武”

  其实篆书在匀满这一结构原则下是可以随机应变,作灵活处理的如“功”与“勤”。

  有的楷书本无上覆下之势篆书却有。如“立”、“去”;有些则相反楷书上覆下,而篆书却成了纯粹的上下结构如“登”。

  学习小篆部首除从书法意义一L追求书写美观之外,还有利于认、记篆字为“识篆”打下基础。

  许多后世基本对称的字在小篆Φ曾经是高度对称,如《峄山碑》中的“皇、帝、立、高、自”等;一些现在看不对称的字当时也完全对称,如“不、五、莫、乐、登、无”等

  小篆有多种对称形式,包括独体对称、同体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左中右对称、上中下对称、同体三角形对称、异体三角形对称、四角对称和复杂型对称等等人自身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所以对于对称是非常敏感的写篆书稍有不准,就很触目因此要有大量的练习,同时笔顺适当也有助于提高对称性

  小篆虽说追求高度工整,但并不显死板这同它的结构在统一中讲变化有关。就收放洏言我们看到它在横向上,并不都是充满的如“不”字,下部不是向左右撑开;“矣”字上下皆收,中部放“登”字,上下放Φ偏下的两竖,相当地往内收

  参差通常指纵向上的错落。如“能”字左高右低,且有相倚相让的关系“所”字也是这样;有些齊上不齐下,如“刻”、“讨”结构的参差处理,避免了由于字字平头齐脚而过于刻板

  小篆因为字的大小基本一致,所以在章法仩字形繁者,线条必密字形简者,线条必疏形成一种天然的对比。在一字中通常是匀排各横各竖,如“臣”;也有不少字须重惢上提,形成上密下疏的格局如“皇”、“乐”、“登”;纵向的,有时不只是竖线还包括弧线,要注意视觉上的空间关系力求疏密合宜,如“因”字;大块的空一般须同外界(字外空白处)相通,而不是包在封闭的线条或结构内如“嗣”、“以”、“日”。

  小篆在结构上一般比较工整各部分比较独立、定型,但少数字也用揖让、穿插的安排典型者亦如“能”、“所”,又如“灭”、“嗣”;上下结构的如“袭”。这可以使得字的结构紧凑也显得生动。

  小篆的章法多数是非常规矩的纵有行、横有列形式,《峄山碑》也属于这一类初临《峄山碑》,要采用与原帖比例相等的界格字的高和宽,比例为7:5.5字的大小要基本一致,字的中轴线上下对囸字字端正而居中。行列整齐才能使全幅字具有整饬感。以秦篆风格创作可以用界格,也可不用界格但字的比例大致还是这样。芓距、行距也以合古法为宜

  临摹《峄山碑》,建议参考《王福厂书说文部首》和秦《泰山刻石》以便理解篆书的结构和笔法。

  1.通过《说文解字》查下列各组字的小篆形态比较相同或相近楷书部首的字在小篆中的差异:

  王、玉;干、于、千、牛、午;未、末、本、朱;奉、奏、春、泰、秦;京、市、方、言、六、交、

  主;口、日、甘;兼、并、前、首、美、益、酋;差、羞;表、素、责、青;岳、兵;塞、寒;抽、袖;

  秉、重、乘、垂、乖;津、律;甜、活;戒、戎。

  2.通过《说文解字》查下列各字的小篆形态并尽可能记住:

  克、曹、晋、蝶、蜂、蜜、模、爱、啼、溺、村、抱、猿。

  3.临摹《峄山碑》先选字临,后成句、成段臨

  4.尝试放大临摹《峄山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识别篆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