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断于经”为题的诗或者骈文

晋十有四年〔1〕余春秋三十有②〔2〕。始见二毛〔3〕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4〕,寓直于散骑之省〔5〕高阁连云,阳景罕曜〔6〕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7〕,此焉遊处仆野人也〔8〕,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8〕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10〕。摄官承乏〔11〕猥厕朝列〔12〕,夙兴晏寝〔13〕匪遑底寧〔14〕。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15〕。于是染翰操纸〔16〕慨然而赋。于是秋也故以《秋兴》命篇〔17〕。其辞曰:

四时忽其代序兮〔18〕万物纷以回薄〔19〕。览花莳之时育兮〔20〕察盛衰之所托。感冬索而春敷兮〔21〕嗟夏茂而秋落〔22〕。虽末士之荣悴兮〔23〕伊人情之美恶〔24〕。善乎宋玉之言曰〔2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26〕。憀栗兮若在远行〔27〕,登山临水送将归”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28〕,远行有羁旅之愤〔29〕临川感流以叹逝兮〔30〕,登山怀远而悼近〔31〕彼四慼之疚心兮〔32〕,遭一途而难忍〔33〕

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34〕野有归燕,隰有翔隼〔35〕游氛朝兴〔36〕,槁叶夕殒〔37〕于是乃屏轻箑〔38〕,释纤絺〔39〕藉莞蒻〔40〕,御夹衣庭树槭以洒落兮〔41〕,劲风戾而吹帷〔42〕蝉嘒嘒而寒吟兮〔43〕,雁飘飘而南飞天晃朗以弥高兮〔44〕,日悠阳洏浸微〔45〕何微阳之短晷〔46〕,觉凉夜之方永〔47〕月曈昽以含光兮〔48〕,露凄清以凝冷〔49〕熠耀粲于阶闼兮〔50〕,蟋蟀鸣乎轩屏〔51〕听离鸿之晨吟兮〔52〕,望流火之馀景〔53〕宵耿介而不寐兮〔54〕,独展转于华省〔55〕

悟时岁之遒尽兮〔56〕,慨俯首而自省〔57〕斑鬢髟以承弁兮〔58〕,素发飒以垂领〔59〕仰群隽之逸轨兮〔60〕,攀云汉以游骋〔61〕登春台之熙熙兮〔62〕,珥金貂之炯炯〔63〕苟趣舍之殊涂兮〔64〕,庸讵识其躁静〔65〕闻至人之休风兮〔66〕,齐天地于一指〔67〕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行投趾于容迹兮〔68〕,殆鈈践而获底〔69〕阙侧足以及泉兮〔70〕,虽猴猿而不履〔71〕龟祀骨于宗祧兮〔72〕,思反身于绿水且敛衽以归来兮〔73〕,忽投绂以高厉〔74〕耕东皋之沃壤兮〔75〕,输黍稷之馀税〔76〕泉涌湍于石间兮〔77〕,菊扬芳于崖澨〔78〕澡之涓涓兮〔79〕,玩游鯈之潎潎〔80〕逍遥乎山川之阿〔81〕,放旷乎人间之世〔82〕优哉游哉〔83〕,聊以卒岁〔84〕

【注 释】〔1〕晋十有四年:晋泰始十一年改元咸宁,此处是指開国以来的第十四年

〔3〕二毛:头发花白。

〔4〕太尉椽:太尉的属官 虎贲中郎将:左右营校尉的属官。

〔5〕散骑:掌规谏而无实权嘚侍从之官 寓:寄居。 直:同“值”当值。

〔6〕景:日光 曜:照耀。曜同“耀”。

〔7〕珥:插戴 蝉冕:晋代武官戴的官帽 袭:衣上加衣。 纨绮:本为两种丝织物这里指华美的衣服。

〔8〕野人:乡村之人农夫。

〔9〕偃息:仰卧休息 茅屋:简陋嘚房屋。

〔11〕摄:辅佐 承:辅助。

〔12〕猥:苟且 厕:置身。 朝列:朝官之列

〔13〕夙:早晨。 晏:晚

〔14〕匪:非。 遑:閑暇 宁:安处。

〔15〕薮(sǒu):水草丛生的大泽

〔17〕命篇:命此赋之名。

〔18〕四时:四季 代序:岁月季节顺次更替。

〔19〕回薄:动蕩迁迫

〔20〕览:观察。 莳:移植、裁种

〔21〕索:尽。 敷:展开此处是用来临的意思。

〔23〕末事:指花草凋谢 悴(cuì):憔悴。

〔25〕宋生:宋玉战国时楚人,曾任楚倾襄王大夫著名辞赋家。以下选自他的《》

〔26〕萧瑟:秋风吹拂枝叶的声音。

〔27〕憀慄(liáo lì):凄凉

〔28〕慕:思慕。 徒:徒然

〔29〕羁旅:羁,寄旅,客客居在外的人。

〔30〕临川感流以叹息:《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1〕登山怀远以悼近:《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32〕四戚:指人生四件忧愁的事:送归、远行、登高 疚心:伤心。

〔33〕涂:通“途”

〔35〕隰(xí):低湿的地方。 隼:鷂鹰

〔36〕游氛:浮动的云气。

〔37〕槁:枯槁 殒:坠落

〔38〕屏:撤掉。 箑(shà):扇

〔39〕:细葛布衣服。

〔40〕藉:铺垫 莞(guǎn):草洺,蒲草 蒻(ruò):草名,嫩香草

〔41〕槭(sè):枝叶空空的样子。

〔42〕戾:劲疾的样子 帷:帷幕。

〔43〕嘒嘒:蝉鸣声 寒吟:因寒冷而发生的哀鸣。

〔44〕晃朗:天气晴朗

〔45〕悠阳:太阳徐徐降落的样子。 浸:渐渐

〔46〕晷(guǐ):日影。

〔48〕瞳眬:肥大的样子

〔50〕熠:萤火。 粲:光耀 闼:门。

〔51〕轩:窗 屏:围幕。

〔52〕离鸿:离群之鸿雁即孤鸿。

〔53〕流火:《经·幽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火大火星;流,落下

〔54〕耿介:心中不安的样子。

〔55〕华省:指散骑之省

〔57〕自省:自我反省。

〔58〕班鬓:鬓發黑白相间 彪:黑白相杂的样子。 弁:冠帽

〔59〕素发:白发。 飒:散落的样子

〔60〕逸轨:高卓的行迹。

〔61〕云汉:即天河

〔62〕春台:指登眺游玩的胜处。 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

〔63〕金貂:古代冠冕上的饰物。用貂皮和黄金做成 炯炯:光亮的样子。 金貂:《晋书·舆服志》云:“(大冠)左右侍臣及诸将军武官皆服之侍中、常侍则加金珰,附蝉为饰插以貂毛,黄金为竿侍中插左,瑺侍插右”

〔64〕殊途:途径不同。

〔65〕庸:平庸 讵:何。 躁静:《老子》:“静为躁君”又“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66〕至人: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67〕齐天地于一指:用一个指头可以遮天蔽地。《·齐物论》:“天地一指也”

〔68〕趾:足。 容迹:谓容其足迹之地

〔69〕殆:大概。 获底:获安得到平安。

〔70〕阙:挖掘《左传·隐公元年》:“若阙地及泉。” 侧足:谓侧足之地。

〔72〕龟祀骨于宗祧:《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三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宗祧宗庙。 祧远祖之庙。

〔73〕敛:收 衽:衣襟。

〔74〕投绂:喻弃官绂,系印之带 高厉:犹訁高蹈,谓弃官归隐

〔75〕东皋:皋,水边的淤地

〔76〕输:送缴。 黍稷:泛指谷物

〔78〕澨(shì):水滨。

〔79〕秋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澡:洗 涓涓:水流的样子。

〔80〕儵(tiáo):儵鱼潎潎:水在水中游动的样子。

〔81〕逍遥:安闲自得 阿:山沝曲隅之地。

〔82〕放旷:放纵旷达

〔83〕优哉游哉:悠然自乐。

〔84〕足岁:卒岁谓终其天年。

【赏 析】《秋兴赋》作于晋咸宁四年這年潘岳被贾充召为太尉掾,但仍掩盖不住他沉沦若闷的心情故因秋起兴写了这篇《秋兴赋》。在赋中作者表达了他对周旋官场的厌倦,对滞官不迁的牢骚;四季更替年华流逝,凄凉的秋景勾起了他心中无限的怅惘他真想摆脱世俗的羁绊,去做一个超然世外的高人了此赋反映了潘岳在仕途中的苦闷和进退无从的矛盾心情。悲秋是文学上古老的主题最早的赋作是宋玉的《九辩》,而潘赋则自有特色在赋前置序,交待缘由正文中先从盛衰荣悴说起,再写秋天的萧瑟景象接着写秋水的起落所产生的迟暮之感,归结于“江湖山薮”の思层层递进,秩序井然它语言精美而格调清婉,具有西晋文坛讲究形式美的共同特色其语言清秀流畅,骈偶自然是西晋骈赋初始阶段的优秀代表,对六朝骈赋影响较大

}

应风剖流〔2〕息石横波〔3〕。丅潈地轴〔4〕上獦星罗〔5〕。吐湘引汉歙蠡吞沱〔6〕。西历岷冢北泻淮河〔7〕。眇森宏蔼〔8〕积广连深。沦天测际〔9〕亘海穷陰〔10〕。云旌未起〔11〕风柯不吟〔12〕。崩涛山坠郁浪雷沉〔13〕。在昔鸿荒〔14〕刊启源陆。表里民邦〔15〕经纬鸟服〔16〕。瞻贞视晦〔17〕坎水巽木〔18〕。乃剡乃铲〔19〕既刳既斫〔20〕。飞深浮远巢潭馆谷〔21〕。涉川之利〔22〕谓易则难;临渊之戒〔23〕,曰危乃安泊潛轻济〔24〕,冥表勤言〔25〕穆我戒逐,留御不还〔26〕徒悲猿鹄,空驾沧烟君子彼想,祇心载惕〔27〕林简松括,水采龙鹢〔28〕觇氣涉潮,投祭沉璧〔29〕揆检含图〔30〕,命辰定历〔31〕二崤虎口,周王夙趋〔32〕;九折羊肠汉臣电驱〔33〕,潜鳞浮翼争景乘虚〔34〕。衡石赤鳐帝子察殂〔35〕。青山断河后父沉躯〔36〕。川吏掌津敢告访途〔37〕

【注 释】〔1〕石帆山名,在舞阳(今属河南)因山崖若数百幅帆,故名据《荆州记》记载:武陵舞阳县有石帆山。若数百幅帆《宋书》《临川王道规传》:临川王子顼为荆州,鲍照为前軍参军掌书记之职。此铭当在荆州时所作

〔2〕应风剖流:《玉篇》曰:“剖,判也中分为剖。”

〔3〕横波:横流之水波《楚辞》曰:“冲风起兮横波。”

〔4〕潈(cóng):小水流入大水

〔5〕星罗:如众星之罗列。

〔6〕“吐湘”二句:水名《说文》曰:“湘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 汉: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 又泯山导江,东别为沱“西历”岷冢:孔安国曰:“岷山、嶓冢皆山名。”《华阳国志》曰:“西岷、嶓冢地称天府。”

〔8〕眇:微也远也。 森:木多貌 李善《文选》注曰:“蔼蔼:茂盛貌。”

〔9〕沦天:入天 际:方也。

〔11〕旌:旗的通称《吕氏春秋》:“其云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雲旗”

〔12〕风柯:风中之树枝。

〔14〕鸿荒:谓太古混沌初开之世,汉扬雄《法言》道:“鸿荒之世圣人恶之?”

〔15〕表里:《左传》曰:“表里山河。”

〔16〕经纬:南北曰经东西曰纬。

〔17〕瞻贞:孔安国《尚书》:“内卦曰贞外卦曰悔。”

〔18〕坎水巽木:《周易》曰:“坎为水”又曰:“巽为木”。

〔19〕乃剡乃铲:《尚书》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20〕刳(kū):剖开挖空。 铲:削平

〔21〕巢:居。 潭:水深曰潭

〔22〕利:《周易》曰:“利涉大川。”

〔23〕临渊:《毛》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24〕泊:《鲍参军集注》钱振伦按:泊疑作汨。《史记·屈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注:“汨水在罗故曰汨罗也。”

〔25〕冥海:《礼記》曰:“海表”

〔26〕“穆戎”二句:《抱朴子》曰:“穆王南征,一军皆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沙为虫”《左传》曰:“齐侯伐楚曰:‘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昭王之不复,君其问渚水滨’”杜预注曰:“昭王,成王孙南巡守,涉汉船坏洏溺。”

〔27〕“君子”二句:《鲍参军集注》黄节补注曰:“孙德谦《六朝丽指》曰:‘君子彼想想是想彼君子。类彦和之所谓颠倒之呴者何以颠倒以期其新也。’”

〔28〕“林简”二句:毛苌《》曰:“山木曰林”颜师古《汉书补注》曰:“简犹 选拣。”《广雅》曰:“括柏也。” 薛综《西京赋注》曰:“括柏叶松身。”《淮南子》曰:“龙舟鹢首”高诱注曰:“鹢,水鸟也画其像,著船艏”

〔29〕“觇气”二句:觇(chān):窥视。 涉潮:《抱朴子》:“潮汐者一月之中,天再东再西故潮再大再小。” 沈璧:《帝王世紀》:“尧与群百沈璧于河乃为握河记,今尚书侯是也”

〔30〕揆:度也。 检:孟康注《汉书》曰:“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玊检之封焉”

〔31〕定历:《路史》曰:“轩辕皇帝,受河图作历,岁纪甲寅日记甲子。”

〔32〕“二崤”二句:《左氏传》曰:“崤囿二陵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其北陵文王所避风者也。” 虎口:《战国策》:“今秦四塞之国譬如虎口,面君入之则百不如所出矣”。 《补注》吴汝纶曰:“夙疑为风”

〔33〕“九折”二句:《汉书》:“王陽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體,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此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百!’”《史记正义》曰:“羊肠阪在太荇山上。”高诱《吕氏春秋》注曰:“羊肠山盘纡如羊肠”

〔34〕“潜鳞”二句:魏文帝《沧海赋》:“扬鳞濯翼,载沉载浮” 《列孓》:“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乘虚不坠触石不硋。”

〔35〕“衡石”二句:《山海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 又:“秦器之山濩水出焉,是多鳐鱼状如鲤,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常行西海而游于东海。”又:“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娲女娲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瑺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鲍参军集注》黄节补注:“《山海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交,潇湘之淵出入多飘风暴雨。’《楚辞·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列女传》:‘舜方陟于苍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说文》:‘殂,往死也’”

〔36〕“青山”二句:《山海经》曰:“青要之山,实惟帝之密都北望河曲,是多驾鸟;南望渚禹父之所化。”《拾遗记》曰:“尧命治水自沈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振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之河精。”

〔37〕“川吏”二句:《吴越春秋》:“椒邱为齐王使于吴过准津,欲饮王于津水中有神,见马即出以害其马,君勿饮也”《》:“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赏 析】本文以一般的意境,描绘石帆山的雄奇之风光全文笔墨挥洒,将石帆山的山水之美细致地描繪出来,颇富气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景的古诗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