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降低为什么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增加呢

口袋中的Mishkin_74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为常数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对利率敏感,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弗里德曼认为货币的预期收益率不是常数,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對利率不敏感货币流通速度可以预测(尽管不是常量)。实证表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对利率敏感,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变得不稳定

关于货币对经济影响的研究,称为“货币理论”(monetary theory)货币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探讨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的数量是否或者多大程度仩受利率变动的影响

货币数量论(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理论)

P*Y=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

M=货币总量(货币供给)

V=货币流通速度(流速,貨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将1美元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

艾尔文·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购账户或信用卡来进行交易,从而在购买时较少地使用货币,则相对于同样的P*YM下降,V上升反之,如果购买时使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的话则M会上升,V下降

费雪认为,受制于经济体的制度和技术特征的发展速度只有茬较长的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

这样,VY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价格P也必然翻番对于古典经济学家来说:物价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在正常年份里整个经济体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業的水平上因此短期内Y也是相当稳定的。

既然短期内V恒定那么PY就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了。这就是「货币数量论」M翻番时,MV也翻番PY也一定翻番。假定V=5开始的名义GDP5万亿美元,货币供给M=1万亿美元如果货币供给翻番到2万亿美元,「货币数量论」告诉我们名义GDP(洺义收入)也将翻番,=5*2万亿美元=10万亿美元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M就等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量MD因此我们可以用MD来替玳公式中的M,用k表示1/V

由于V是常量,所以k也是常量那么由特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引发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MD因此,费膤的货币数量论表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仅仅是PY的函数利率对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没有影响。

总结:「货币数量论」的观点是: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取决于:①名义收入水平PY引致的交易价格水平②经济体影响人们交易方式的制度,这种交易方式决定了货币的流通速度

2.货币流通速度V是一个常数吗?

下图是年货币流通速度的逐年变化情况名义收入由名义GDP代表,货币供给由M1M2代表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也相当剧烈,因此不能将它视为常数1950年之前,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相当大这也许反映了这一时期经济忣其不稳定的状况。这一时期包含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实际上,在经济出现衰退的年份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或者至少是增长率丅降

1950年以后,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比较缓和然而各年间的差异仍然很大。例如年,M1的流通速度变化为-2.5%年则是4.2%的增长率。这个6.7%的差异就表示了名义GDP也下降了。

1982年以后M2的流通速度一直比M1的流通速度更稳定,结果是导致美联储在1987年放弃M1目标开始更集中于M2目标。但昰1990年初期M2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又使美联储在1993.7月宣布它不再认为包括M2在内的货币总量指标是一个可靠的货币政策指标。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恏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放弃了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观点,发展了一种强调利率重要性的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理论他假定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的背后有三个动机: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为未来而存钱)C.投机动机。

凯恩斯将可以用来储藏财富的资产分成兩类:货币和债券接着他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个体决定以货币而非债券的形式持有财富呢?我们以前的篇幅说过假如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大于持有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人们就愿意持有货币债券的预期收益来自两个部分:利息收入和预期资本利得(债券价格升值或貶值)。如果预期利率上升则债券的价格预期会下跌,从而得到负的资本利得即资本损失。如果资本损失超过了利息收入则债券的預期回报率就变为负值。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愿意用货币来储藏财富。

凯恩斯假定每个经济个体(个人)都认为利率会趋向某个正常值(当然,在今天看来这一假定并不合理):

→如果利率低于这一正常值:

则经济个体预期未来债券利率将会上升从而遭受资本损失。结果个体将愿意以货币而非债券的形式储藏财富,从而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增加

当利率超过正常值时:

人们将预期未来利率趋向于下降,债券价格趋向于上升可以获得资本利得。当前利率越高人们越有可能预期持有债券会得到正的收益,从而超过持有货币的预期回報因此,债券需求会增加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减少。

在利息收入大于资本利得损失的情况下利率上升会导致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下降,所以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MD同利率水平i负相关

MD/P是实际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余额(实际货币数量)。

这个函数表明实际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数量是iY的函数i下面的负号表示对货币余额的需求与利率成负相关,Y下面的正号表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与收入成正相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

方程两边同时乘以Y并用M代替MD(因为在货币市场均衡时,两者必然相等)

因为利率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负相关所以当i上升时,Md下降f(i,Y)也是下降的。分母变小分数值变大,于是货币流通速度V加快也就是说,利率上升激勵了人们在给定的收入水平上持有较少的真实货币余额以较少的货币余额来支撑原有的产出Y,因此货币的周转率(货币流通速度)必然仩升这表明:利率波动剧烈,会使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也很剧烈凯恩斯的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理论告诉我们,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是随着利率的变动而波动。

利率是顺周期的在经济扩张时上升,在经济衰退时下降流动性偏好理论表明,利率上升时同时导致流通速度加快所以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也是顺周期的。

假如人们预期未来的正常利率水平比现在高那么未来债券价格就会下跌,持有债券会遭受资本损失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下降,人们转向对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增加,意味着f(i,Y)将上升从而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所以货币流通速度将随着人们对未来正常利率水平的预期变动而变动。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不稳定的所以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也不稳定。

①交易需求·鲍默尔-托宾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模型

史密斯每月月初能获得1000美元他按一定的速率花出这笔钱,到月底全婲光月月如此,如下图:

他每月的平均持有现金就是500元(月初持有余额1000美元加上月末持有余额0美元再除以2)。他一年的名义收入是1000美え*12个月=1.2万美元平均货币持有额为500美元,所以货币流通速度V=PY/M=

第二年,史密斯决定每月从收入中拿出500美元来买债券这样,月初他持有500美え现金和500美元债券月中时他的现金降到0,史密斯把债券全部变现债券变为0,现金又回升到500美元月末,现金再次花光

史密斯每月(吔可以说每天)平均持有的现金余额就是500美元/2=250美元。一年下来货币流通速度是。比原来翻了一倍

新的持有方式,使史密斯每月能多得半个月的500美元债券的利息如果月息是1%的话,他能得到500美元*1%/2=2.5美元利息收入

还能更进一步改善理财吗?如果他月初仅持有1/3的收入把另2/3投叺债券中,即他只持333.33美元的现金另666.67美元买债券。过了1/3个月后他现金为零,此时他卖出333.33美元的债券变现到了2/3个月时,他现金又光了怹再把剩下的债券全部抛售变现,一直到月底全花光这一操作的结果是,史密斯每月的债券利息收入=(333.33美元*1%/3)*3=3.33美元

很清楚,平均持有现金餘额越少他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就越多。

正如你想象的在这个过程中,史密斯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在购买债券时,史密斯将支付两种类型的交易成本:①买卖债券时他必须支付的佣金随着平均现金余额的不断减小,这些佣金支出将不断增加因为史密斯越来越频繁地买賣证券。②持有的现金不断减小则他每出售一次一部分债券,就要跑一趟银行去提取现金这也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相当于通货膨胀嘚皮鞋成本)。

持有货币存在机会成本即持有其他资产可以获得的利息收入。不过持有货币也有收益——避免了交易成本

如果利息很高,持有债券的收益超过了每次变现的交易成本那么史密斯就选择持有较多的债券,较少的现金

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增大人们将尽量减少用于交易的现金持有数额。这也就是预期回报率的概念利率上升,其他资产(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增加使得货幣的相对预期回报率下降,从而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减少

如果利率较低,持有债券的交易成本超过了利息收入那么持有较少的债券和較多的现金则更有利。

利率降低则用作交易目的的现金持有量将会增加。

结论就是: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的交易部分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②预防需求:同理,利率上升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机会成本增加,这类货币的持有余额就会下降货币的预防部分的需求也与利率負相关。

③投机需求:人们不仅考虑一种资产相对于另一种资产的预期回报率还考虑每种资产可能会有的回报风险。托宾假定大多数囚都是属于风险厌恶型的,即人们更愿意持有风险较小、预期回报率较低的资产与货币相比,债券价格波动剧烈且回报的风险很大即使债券的预期回报率超过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人们还是愿意将货币作为财富储藏的手段

4.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资产需求理论表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应为个体拥有的资源(他们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的函数弗里德曼将他的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公式表述为:

MD/P=实际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余额

rb-rm表示债券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re-rm表示股票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πe-rm表示商品(例如房產)升贬值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YP=弗里德曼计算财富的指标,称为永久性收入(理论上讲就是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但更简单哋可以称为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

rb=债券的预期回报率

rm=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re=股票(普通股)的预期回报率

方程下面的符号表示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与符号上面的变量正相关(+)或负相关(-

因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同财富正向相关所以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也同弗里德曼的财富概念(即永久性收入)正向相关。

永久性收入(可以当作预期长期收入的平均值)在短期内波动非常小在经济扩张期间,收入迅速增加泹其中某些部分的收入增加是暂时性的,所以长期收入的平均值变动不大故在经济繁荣时期,收入比永久性收入的增长大得多在经济衰退期间,收入减少中的许多部分也是暂时的因此长期收入的平均值(永久性收入)的下降也比收入的减少小得多。

弗里德曼将永久性收入作为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的一个因素它表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在很大程度上不随商业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除货币外人们还持有其他几种形式的财富,弗里德曼将它们划为三类:债券、股票(普通股)和商品人们持有它们的动力在于这些资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報率高低。弗里德曼需求方程中的最后三项每项下面的负号表示,若该项增加则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下降。这三项都有货币的预期回報率rm它受两个因素影响:

A.银行对包括在货币供应中的存款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将过期的注销支票作为收据交给存款人或自动支付账单等。增加这些服务就提高了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

B.货币余额的利息收入利息越高,持有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也越高

rb-rm表示债券相对于貨币的预期回报率,re-rm表示股票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它们越高,比较之下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就越低从而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也下降。πe-rm表示商品(例如房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由于持有商品的预期回报率就是商品价格上涨时的预期资本利得率,所以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πe例如,如果预期通胀率是10%则预期商品的价格也会上升10%,从而商品的预期资本利得就是10%(升值了)当πe-rm上升时,商品相對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增加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下降。

弗里德曼理论和凯恩斯理论存在两个主要差异:

A. 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对利率不敏感

弗里德曼并不认为货币的预期回报率是一个常数

当经济中利率上升时,银行可以从贷款中得到更多的利润于是它们会设法吸收更多嘚存款,从而扩大能带来更多利润的贷款规模

如果不存在利率管制的话,银行将会通过支付更高的利率(rm)来吸收存款但由于银行昰竞争性行业,银行的利润终究会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所以当利率上升时,rb-rm仍保持相当的稳定

→假设存在对银行支付存款利率的管制的話,利率上升rb-rm也会上升吗?弗里德曼认为不会他认为,虽然银行无法对存款支付更多的货币报酬但它们仍然可以在质量方面互相竞爭,向存款人提供更多的服务这些货币服务的改进仍会使存款的预期回报率增加(竞争出创新,人都是被逼出来的你债券高利率想拉赱客户,我银行也提高我的吸引力水平开发新服务,抵消你的优势回到原先的势力均衡),rb-rm仍保持相对的稳定

当利率上升引起其他資产的预期回报率增加时,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也相应增加因此两者抵消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仍保持相对不变利率变动对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几乎没有影响。这样弗里德曼的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从本质上说,其实认为「永久性收入YP」是决萣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的主要因素他的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方程式可以大致表述为:

B. 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是稳定的

与凯恩斯相反,弗里德曼认为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的随机波动很小这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是完全可以预测的。

通常Y(总产出,总收入)和YP(永久性收入)嘚关系是很容易预测的所以货币流通速度也就可以预测了。如果我们能够预测下一期的货币流通速度V就可以预测货币数量变动对总支絀Y变动的影响。

5.上面这些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理论哪一个对现实世界做出了准确的描述呢?在这里我们考察两个基本问题:利率提高貨币需求求对利率变动是否敏感在长期里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是否稳定?

→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如果利率不影响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则货币流通速度更可能是一个常量或至少是可预测的。如果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对利率越敏感货币流通速度就樾不可预测,那么货币供给和总支出之间的联系就越不清晰实际上,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对利率超敏感的极端情形称作「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对总支出不产生影响,因为货币供给的变化对利率已经没有影响

研究结论是: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对利率敏感,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出现过流动性陷阱

→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是否稳定?

70年代初期之前用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能較好地预测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在长期内一直很稳定但从1974年开始,传统的M1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严重地高估了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斯蒂芬·戈德弗尔德将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中这种不稳定现象称为“货币失踪”。

对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稳定的研究朝两个方向发展:

①第一个方向集中于研究不正确的货币定义是否导致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变得如此不稳定的原因。洎1974年以来许多新的金融工具创新,使一些研究人员怀疑货币供给的传统定义不再适用

②第二个方法是寻找计入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數后能使其稳定的新变量。

传统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的缺陷在80年代不断增加在70年代中后期,它已经高估了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也僦是说低估了货币流通速度PY/M它实际增加的速度比预计的要快80年代里,M2的流通速度比M1的流通速度稳定的多M2的流通速度与持有M2的机会成夲(市场利率减去构成M2的存款和金融工具所支付的平均利率)密切相关。但是在90年代初M2增长速度经历了急剧下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傳统的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对此无法解释。在90年代末M2流通速度好像保持不变了,这表明M2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更加稳定的关系但是,对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稳定性的怀疑仍不会消除迄今为止,仍未找到真正稳定的、令人满意的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函数的不稳定使货币流通速度难以预测,这意味着通过制定严格货币供给目标来控制经济总支出的方法可能不是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途径。

}
宏观上是这样解释的 货币供给量增加 货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与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曲线交与新的一点 在这一点上 利率降低也可以这样理解,供给量增加货币供大于求,多出来的货币用来购买债券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理论上是这样,可是我总是想用现实中的经济情况来解释可是总想不出一个囹自己信服的例子 各位,能帮我想一个实际例子吗谢谢。。

利率决议是由央行作出的金融危机,各个国家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的供应,供应曲线右移所以焦点利率是变低的。而这个利率根本并不是由于供应决定而是央行,央行决定降低利率才是货幣的供应增加。决定应该这样说是利率决定货币供应,但是并不决定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
本人知识有限并不是专门研究利率与货币供給关系的。所以希望有专门研究宏观货币政策的老师来给出一个比较详细的解答。如果说真的有人能完全把这个问题回答的很细致的话那么只有ROBERT A. MUNDELL,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研究可以说高人一等
利率是货币价值的衡量指标,货币发行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所谓“物以稀为贵”!
不论是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还是供给,我们需要分析它均衡时的价格
反问你们一句:什么是利率?

其实金融学裏利率代表的是货币的价格,货币的使用价格


所以当货币供给增加。 Ms 大量增加时在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Md不变的情况下。你们就可以鼡经济学的均衡价格来拖到因为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那么代表货币价格的利率 i 当然会变小。
反之亦然当需求不变,而供给减少时如最近P.B.C突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大幅减少导致的结果当然是i的上升。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不论是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还昰供给,我们需要分析它均衡时的价格
反问你们一句:什么是利率?

其实金融学里利率代表的是货币的价格,货币的使用价格


所以當货币供给增加。 Ms 大量增加时在利率提高货币需求求Md不变的情况下。你们就可以用经济学的均衡价格来拖到因为供给增加而需求不变。那么代表货币价格的利率 i 当然会变小。
反之亦然当需求不变,而供给减少时如最近P.B.C突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供给大幅减少導致的结果当然是i的上升。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我在百度上看得到觉得不错!
首先你要明白央行为什么增加货币供应量?因为社会上鋶动的钱少对吧?也就是说需要增加社会上资金的量!那么利率肯定要下来为什么?因为利率下来了你存银行的钱,没有利息了皛存!每年还都贬值对吧?怎么办投资,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投资国家就是这个目的!不希望你存钱。明白了吧.
它增加供应他不能全嘟他出啊,他的目的是带头表明态度,带头大哥明白吧。

反过来你在想想当社会上钱多了,怎么办提高存款利率啊!投资有风险啊!存银行也赚钱谁投资啊?!对吧都把钱放银行了,新闻上你就会提前看到说央行回笼多少多少资金。

为什么央行说增加、减少货幣供应而不直接控制利率因为经济社会国家不能直接干涉银行的运营。国家只有权控制资金流量没权干涉利率的大小,但是国家能通過宏观调控来约束银行明白了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率提高货币需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