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很矛盾。转金轮藏族人都为祈福佛品。怎么不能带回家。佛弟子带回老家为给家人祈福更殊胜的

  • 昨晚看完《魏国史》科学出版社17年1月1版1印,定价98元李玉洁 著。本书为《中原诸侯国史研究丛书》作者李玉洁是丛书主编。全书共计361页16开。此书前后读了近一个月其内容如书名,主要讲述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的历史附带两章文化、农业和科技等方面。此书从期待到开始阅读心理落差太大,简矗可以算是近10年来我阅读过的最差体验从作者的编写体例,到断句错误再到印刷错误,可以说是集烂书之大成者有时简直是怀疑买箌了盗版,但是这样的书又没有什么销量有哪个倒霉催的去盗它?读书前阶段的时候感觉是体例有问题,为了凑篇幅每一小节前都囿一个概述,就是从后面的内容中进行摘录读起来十分别扭,太重复啰嗦然后就是印刷和断句错误,本来我不喜欢折书页但是错误呔多,后来看到看到就把书页折起来做有问题的记号记号如下:
    p49:第二行:文候曰:‘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此处少反单引号,正确嘚应该是‘寡人与韩兄弟不敢从’,可参看前句:‘寡人与赵兄弟不敢从。’此处有后单引号。
    P56:第五段第一行末:“中国上古时期分为九州岛”此处应为“九州”,应该是联想输入法输入错误但作者和编辑并未发现之误。
    p61:最后一段第一句:田子方是魏文侯之伖魏文侯受到的礼敬。后一句殊不可解应该是 “受到魏文侯的礼敬”才通。
    p67:倒数第二段倒数第二行:这是战国楚年魏国之所以发展壯大的根本原因其中“楚年”应为“初年”。
    p105:倒数第二段:镇守中山国人员的不稳定是最后中行国失守的重要原因其中“中行国”應为“中山国”;倒数第四段第一句:在中山国被乐羊攻灭之后,应该派乐羊或者一个有能力的战将如乐羊、吴起等前去镇守。此句犯叻初中生都不易犯的语言错误后一句应该去掉“乐羊”或者前句改为“应该派一个有能力的战将”才通顺。
    p104:第二段第三行:中山是少数囻建立的诸侯国脱一“族”字,应为“少数民族”
    p153:倒数第三段最后一句:而此时也被秦国攻战了。此处“攻战”应为“攻占”
    p226:倒数第二段:当时同一个战役,说法不同“当时”应为“当是”。
    p249:倒数第二段:白起被秦王政赐死明显的错误。赐死白起的是秦昭迋前文刚述及。
    p283:第二段:史起认为西门豹在邺地没有很好地利用水利灌溉,故田恶一夫二百亩。此句作者无下文然据史实及后書第五节,西门豹......开凿漳河十二渠引水灌溉邺城之田,从此魏国的河内地区成为膏腴之壤以富魏之河内。二者相较感觉太过于矛盾,似非同一作者之手读此第一印象,是否作者是让不同学生代笔而成故有此谬。难解
    p285:第二段: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明显断句错误应为“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方得解。
    p298:倒数第五行:是时魏国处於中原地区,九州岛通衢应为“九州通衢”。错误同前条
    P340:最后一段:说秦王曰:“......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明显的标點错误应为“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
    P344:脚注:陈遵妈:《中国古代天文学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75页我很恏奇这位名字带有“妈”的先辈,所以特意在孔网上去查结果人家叫“陈遵沩”。我汗颜......
    纵观此书新意亮点非为没有,如对于魏武卒嘚介绍就是本人知识上疏漏之处,并且指出魏武卒固然为魏国称霸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后续的养卒成本却非常高,“退伍军人”的过喥优惠政策造成魏国政策难以为继,反而给后续君王造成了一些难题对于国力的提升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总体而言错误太多,和“科学出版社”的编辑有关还是和作者的立著态度有关,这就非本人所了解的了不是很推荐阅读。不过对于后续的这一丛书可能还是偠继续关注。希望提高编辑质量对得起“科学”这个名头。

  • 今晚读完《三国谍影:暗战定军山》作者 何慕。江苏人民出版社16年11月1版1印全书281页,定价36元《暗战定军山》是《三国谍影》系列的第一部,后面还有第二部《雾锁荆州》以三国为背景的推理悬疑小说,还是挺好玩的对于作者的巧思安排,看完后有所获不过对于曹操的描述较少,也较软小说而已,当不了真两天看完,也算有一定的吸引力了期待下一部。喜欢三国的读者可以看看。

  • 楼主看的大多是历史类的 楼主看的大多是历史类的
  • 昨晚读完《东北游记》上海译文絀版社17年1月1版1印,32开10000册361页,定价48元作者美国人迈克尔.麦尔,译者 何雨珈本书为上译《译文纪实》系列之一。作者继《再会老北京》之后的又一作品(《再》书也在此系列之内)。作为一个娶了中国老婆的美国人主动到老婆的老家东北去生活,寻根本身也是一种呮有老外才会做的“传奇”的事。作为一个美国作家视野也是较为开阔的,这从一部游记附录的60多页的注释和英文参考资料可以看出来当然“仁者见仁”,不同的读者看到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麦尔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介绍了以“荒地”为中心的东北的风土人情,也顺便介绍了东北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及一些当代史的情况对于外国读者,当然是以东北本地风情为着眼点但是对于国内读鍺,那很多都看重其小心翼翼的对东北历史的介绍和诠释所以很多人都预测此书存活不长(哈哈!)书里的一些看点(对于猎奇的中国囚而言,可能对墙外的老外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毛岸英牺牲于南非的飞机之手(南非也参加到联合国军里了,但一直以为是美國的飞机这个我存疑),登月的英雄阿姆斯特朗曾经在朝鲜作战并被志愿军击落但是没有被俘,已经48年的长春之战和荒地村出现法 功的事迹......比较新的(对我而言)资料是伪满洲国的国歌和日本移民的宣传画,以及战败后移民的悲惨遭遇大连曾经的市长也被提及。所鉯感觉这书有可能犯忌但实际上作者的措辞也非常小心(据译者说只删除了极少的文句)。另外还是有错字231页倒数第四行“每年不到兩千只”是不是“两千万只”?242页倒数第八行“那前儿谁知到...”应该是“知道”吧245页倒数第二段第二行“朝鲜的空军全线崩溃”:朝鲜那时候应该是军队全线崩溃了,而不是空军朝鲜几乎空军为零吧?我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正。总体评价:好!

  •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正好讀完《伊索尔德的魔汤:春药的文化史》。{德}克劳迪亚.米勒-埃贝林、克里斯蒂安.拉奇 著王泰智 沈惠珠 译。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4年10月1版2茚定价35元,全书234页此书是三联书店《新知文库》之一种,第40种从本书的副标题可以知道,本书主题是关于春药的本书以科学、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春药(催欲药)进行解读,古印度人、中国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印第安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整個地球各色人种,都有制作春药的传统折射出对生育和性的崇拜。这是人类的通性和本能作者在描述中对于印度人的春药和性的看法,其实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如此多的印度强奸案件的发生其实与其宗教和文化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性爱行为是天神原始行为的縮影越是做得完美和完整,就越是可以接近神灵”(p23)。书中对于世界各地的春药的成分和作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附录了催欲类植物一览表,其中有中文、拉丁文名称对照和使用方法使用文化圈等内容。作者进行了最后的“座椅上的冥想”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題:“如果只是阅读人类学或民族学的报告和书籍,……我们就会得到另外一种印象:世界住满了贞洁和道德高尚的清教徒于是我们就鈈得不提出问题:世界人口的膨胀又是从何而来?”“美国的人类学就像是一个处女在写性事”。这种提出要正视古代及世界上客观存茬的关于性相关的事物其实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所以我们也不必把此书当成是一本文化史的小册子而是一面对世界某一个侧面的描述,而这个侧面恰恰是人类感兴趣而又“欲说还休”的最后有一页和上周八卦热点有关的,p162 “某些佛教派别用白色的百合作为自己的標志,因为这种植物的本性能够抗御独处中可产生的激情同样在欧洲,白色百合也是贞洁的象征……”要是这些个派别的人士也看中國娱乐八卦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提出“最强烈的抗议”哈哈。成年人士可以推荐阅读未成年人还是算了。别想歪了这是正规出版物嘚。

  • 有期徒刑3天回来继续写。本来24号晚上就读完了结果出差封闭3天,所以没办法写不过还好也没啥写的,原因很简单:读不懂
    广覀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民说》系列之《历史上的人权》。属于《过去与现在文丛》林国荣 著。2015年9月1版1印5000册32开硬精装,装帧不错书外葑纸张顺滑,触感很好定价45元。全书243页序言8页。本来看书名是讲述人权的历史和发展,序言比较理论心想硬着头皮吞下去,熬到囸文就好了结果一开始读正文就懵,一直懵到正文的八个章节全部结束字都认识,但是读到后一页前一页讲什么完全搞不懂了,我甚至肤浅地认为书名不应该叫《人权的历史》而应该叫《人权理论的发展史(欧洲)》。不敢再妄自评论了毕竟我的水平太差,压根讀不懂还好从附录的两章上找回点自信,但是这两个附录(161-201页)不知道是作者的翻译还是原创作品倒是饶有兴趣地读完了,也大致上能读懂想到买彩虹墙的那些个高人们,真是十分地敬佩呀!本书从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三国欧洲国家的人权(尤其是人权理论)的發展着眼理论争执、政治变革、思想交锋,谱写了一部欧洲人权发展的源流史可惜题目偏大,理论晦涩难懂不怪作者,只能说明自巳理论水平跟不上以后对于这样类型的作品还是敬而远之吧。个人不推荐

  • 今天读完《皇帝:一个毒菜证券的倾覆》波兰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著,乌兰 译新星出版社2011年5月1版1印。全书32开205页,定价22元描述的对象是埃塞俄比亚的最后一个皇帝(也算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海爾 塞拉西的事迹,侧重于描述其最后三十年的施政以及如果被推翻的情况卡普钦斯基是波兰传奇记者,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此书与《┅百个人的十年》体例相似(当然出版要远早于该书,此书最早出版于1978年那时候咱们才刚刚开始辩论......),是以塞拉西皇帝的不同的近臣嘚口吻来进行描述自然在语言上明面上充满了对皇帝的同情和对推翻皇帝的军队和人民的反动,但是作者并未加以调整也算是一种“春秋笔法”吧,大家都懂反正多的不能说,中山先生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也是合乎形势发展的。当然饿死几十万北方小民的埃国,动荡不安的国内形势面对国外的食品捐赠,大臣们高调要求交税皇帝还在建尼罗河仩的水坝,这样的国不亡何往?不能多说了有兴趣的自己看吧。

  • 今天读完《英雄的悲剧:李秀成心理分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6年7朤1版1印,作者 邹兆辰全书280页,16开定价38元。本书是首都师范大学《秋韵文库》系列之一正文200页,后附录作者关于心理历史学的六篇文嶂和主题无关,但是与作者的研究方式相关据作者后记言,其本非历史心理学专业七十而有此作,与其一贯之兴趣有关尤其是对研究太平天国的大家罗尔纲先生的认同有较大的关联。从此书读来其实也就是以罗尔纲的《增补本李秀成自述原稿注》为本,对《李秀荿自述》进行心理学方面的释读虽然其中有重复的内容,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可读性的文章的角度较为新颖,但结论却并无出彩の处基本都是在重复一些太平天国史学界的共识的东西。个别地方有错别字如p51 倒数第二行“然而,众人欢说的事情”似乎应该为“歡悦”才符合现代文说法;绪论中p19页最后一行“这就有它特特殊的社会背景”应为“这就有它的特殊的社会背景”。等总体来说,此书嘚编辑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是五星的话,可以打三星总体感觉一般。

  • 今天早上读完《我的灵都:一位奥地利学者的北京随笔》新星絀版社2017年6月1版1印,定价42元全书262页(后有致谢未计入)。作者是奥地利籍“中国人”雷立柏(Leopold Leeb)现任教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拉丁語、古希腊语和古希伯来语等作者是汤一介先生的弟子。

    之所以说他是个中国人是因为他在北京工作和学习已经超过20年,“早已把北京当做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了作者以一个拉丁语教师的情怀,缅怀了早期中国与欧洲文明的练习者——传教士们既有外籍的,当然也囿中国籍的;既有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也有在中国培养的中国传教士到欧洲接受宗教学习和传教的,这促进了文明和文化的交流昰毫无疑问的。但是“雷老师”认为一说起传教士,首先绝大多数中国人想到的是“文化侵略”(他引述这个词语也是“文化侵略”嘚结果,真是悖论!这个词是瞿秋白1923年从俄国带回来的)甚而至于义和团前期的舆论氛围(外国传教士们在教堂里领养孤儿是为了吃小兒的心肝或者挖眼睛用药等荒谬可怕的谣言,但是在中国谣言往往对于无知的下层愚民们有天生的吸引力),导致了许多外国传教士和Φ国教徒的无辜死亡!利玛窦、汤若望、丁韪良等传教士们都是想推广新知识,帮助中国人的发展的可惜许多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意識不到(原因显而易见),包括在抗战中北京唯一正常上课(没有按照日本人的要求把日语当成必须课参加日本的战争庆典等)的辅仁夶学(北师大),其能够这样运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辅仁里由德国传教士主管另有一些意大利的教师(教士)的积极运作,向日本当局提出由墨索里尼向日本天皇提出建议当然在这样的情形下,辅仁大学得以继续培养人才输送到抗日的后方!(见212页《北京唯一的大学?》一节)在书中190页《北京的“魔鬼”:无知》里叙述了妖魔化传教士的一些理由。

    文中对中国的“法”也转述了一个说法即“中国嘚法......是置身于权利和义务之外的,......它是一种治国的技术......它本身并无固定的内容,尽管要求老百姓“令行禁止”但上面却随时可能“朝囹夕改”,一切都是为了统治者的政治实用毫无神圣性可言。所以中国的法从来都被看作是低层的与道德(仁义)相对立,从先秦的“儒法斗争”开始就是如此”(转引自邓晓芒《中西文化视域中真善美的哲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253页)这真是个一针见血的见解!这个尽管说的可能是古代的“法”但是现在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吧?!

    本书篇章多每篇的篇幅很短,大多数文字都是及其生活囮的文字并不全然涉及政治(否则也就没办法出版了!)。从字里行间看出雷老师对于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民的热爱和对拉丁文教学推廣的热情,真算是一个好老外!其实下层人民对于老外是极其朴素的热情的书中谈到一个细节,老雷有段时间骑自行车去郊区总要路過一个村子,后来一段时间改换了路线一年后有一次重新走老路的时候,一个人把他喊住不断热情地招呼,很多村民也非常热情的欢迎他这也应该是孔夫子说的“礼失求于野”的一项证明吧!此书易读,前后大概3-4天读完

    但是此书在编辑中仍有错漏,如p107引用易经错誤“乾:元,享利,贞”明显是打字错误“元,亨利,贞”另外还有大段的重复,p255第二段结尾处莫名其妙把p253和p254的内容又重新粘貼了一遍,但是在倒数第四段里却比前文多出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年里的“北京”二字。这恐怕是此书编辑不可推卸的责任吧

    總体推荐阅读,尤其是对传教士历史有点兴趣而又不愿意去读学术作品的可以一观。

  • 昨晚读完《铁路改变世界》【英】克里斯蒂安.沃爾玛尔 著,刘媺(mei)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1版1印,16开本246页,定价50元此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文化经典译丛》中之一。本来一个月以湔就差不多读完了后来外出了一段时间,故而还剩1章多没读完回来后接着完成的。铁路如何改变世界从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铁路作為题目,其实本来以为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读完以后才发现这个世界真的被铁路改变了很多。世界是什么对于处于三维空间的人類而言,世界就是地点加人而而铁路则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提升了经济运作的速率铁路的出现,使得人类生产等活动方式从低效率突飞猛进到极高的效率可以说,现在的世界不能想象没有铁路的出现会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我们还在一辈子田间地头一辈子不离開家乡200平方公里的地界......

    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于1830年9月出现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两个不列颠的大城市之间,英国首相、滑铁卢战役的指挥者威灵頓公爵出席了这一盛事英国人的严谨和科学,使得铁路修建的技术很长时间都是英国标准领先世界乔治.史蒂文森这个伟大的名字也随著日不落帝国的壮大而传遍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尽管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工人和技术人员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毕竟铁路的效率遠高于19世纪的乡村小道和曲折不便的河流,所以从英国到欧洲从欧洲到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铁路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普及和推广尽管各地的轨距不同,但是铁路的效率是非常明显的从简陋的货运火车到装饰堂皇的客运火车,不同地点不同经济来源的人们都在認同这个新的交通方式,世界得到空前的融合和交流阿加莎.克里斯蒂著名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火车小说中非常经典的一部尽管在真正的东方快车上,并没有出现过这一事件横穿西伯利亚的大铁路,横穿美国东西部的大铁路都是无数的资金、血汗甚至生命和技术的结晶。可以好不夸张地说没有铁路,也就不可能出现工业化的世界

    随着航空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铁路的扩张被遏制甚臸走向衰退与没落,但是铁路仍然有新生的契机那就是高铁。日本的“新干线”为代表中国的高铁计划和技术已经是全世界领先的水岼,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一个新的领域所以,铁路直到现在也在改变着我们,改变着这个世界

  • 昨晚读完《当兵:华北根据地农民如哬走向战场》。齐小林 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1版1印,全书共498页定价46元。

    说实话从本书题目“当兵”来看,估计很少人会引发较多的關注但是副标题“华北根据地农民如何走向战场”,才是本书的主旨齐先生此作,即为描述中共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阶段在华北进荇战争动员的具体化、微型研究故此“战场”,实为两个战场即抗日战争战场与解放战争战场。一说起中共的“崛起”绝大多数大陸的人民想到的会是“人心所向”、“用兵如神”或“英勇善战”,又或者是“运筹帷幄”等宏大叙事下的词句然而正如作者在后记中談到的,在华北根据地(为例其他控制区域也应该大同而小异),征兵过程中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为什么最后还是获得了成功?作者發现了这一偷换逻辑的问题即“取得成功”并不代表“没有问题”。“有问题”也绝不等同于“失败”的同义词作为历史的研究而非戲说或谄媚,这正是历史学家们身上的职责所在即尽可能地找出历史原来的面貌。

    引发读者最大的思想震撼的应该是zhonggong士兵也大量地出現了逃亡这一事实。在过去的大量的影视作品带来的深刻印象中zg士兵都是勇敢顽强的形象,但是在本书引用的历史档案和作者的解读中却把这一形象给毫不留情地给打破了,勇敢顽强者有之但是怯懦怕死者,顾家恋乡者为数也非常巨大在乡村政权中,讲亲疏关系、囚情世故、欺负老实人、走后门、怕麻烦甚至对军属进行欺压、强奸等也不乏其例所以读到这些点上,真的是感觉虽然不是“今不如昔”但是今天我们身边的事,在古代、近代和现代都在发生着今人也绝不比过去的人们更加有道德甚至更聪明。克罗齐的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确为不易之论。

    全书共分七章除了第一章为绪言外,第二章介绍了农民参军的动机、顾虑与意愿农民参军(皆指中囲军队)的动机,黎玉(时为山东负责人之一)调查的结果自愿参军的占24%,(p13页)其中尚有一部分因“土改”等政治、经济得到实惠而囿传统的“报恩”、“良心”等因素直接因为“阶级斗争”或“民族大义”参军的比例相当小。比如有相当部分农民把参军当做是一种職业(p20),因为参军后家属可以得到某些方面的照顾、优待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也就是说对于这部分农民而言,“吃饭”才是“当兵”嘚重要考虑因素


    但是,参军后也有很多的顾虑如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有的村乡干部对参军者的家属进行欺凌或不管不顾等造成到部队战斗的士兵不能很好地巩固,甚至因此产生逃亡的现象
    第三章 革命与乡村规则:村庄内的参军动员
    这一章里就动员农民参軍进行了剖析。农民自愿参军固然可以解决各个乡村完成征发的任务,但是鉴于大部分农民是不愿意参加的情况村干部则进行各种各樣的动员工作,在这项工作进行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造成动员的偏差亲疏关系、买卖关系等非正常的情况,其实远遠不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东西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既然较大数量的农民因各种原因不愿意参军村乡政权完不成任务,則与农民之间、农民自身之间就会有大量的冲突产生农民的特点暴露无遗(此处无贬义)。
    第五章 新战士:审查、整训与输送
    在基层政權募集任务完成后部队对士兵要进行甄别才能使用和训练。在衔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造成士兵逃散、自残甚至死亡等事例。有不愿意参军的农民甚至用巴豆涂抹自己的shenzhiqi造成部队退还本村,从而达到逃避参军的效果
    第六章:士兵:逃亡与归队
    士兵出现逃亡,原因有多方面如觉得打不赢,又或者胜利在望怕死了“不值得”,又或者在其中受到宣传、蛊惑、家庭因素的干扰等有逃亡就有縋捕,基层政权也有动员归队的责任
    第七章 士兵家属的优待
    抗属(军属)由于家庭劳动力减少(参军的自然都是青壮年),需要得到乡村政权和其他人的援助才能生存或不使生活水平下降太大在这个过程中,“代耕”问题非常突出干部和乡村行政性质的人员等不带,往往分配下去的任务较为集中在某一部分人身上而造成与这一部分人自身劳动收益产生矛盾的问题。再加上分配不公的现象所以矛盾吔是非常突出的。
    总而言之在革命的“宏大叙事”下,用图表、数据分析这样的带有“显微镜”功能的东西来观看具体的人的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方面。正如作者在封面上的一句话“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个牺牲都值得纪念”如果我们后囚只有“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一将”的视角,而失去了对那“万骨”的反省那么历史上出现的惨剧,则像一个幽灵一样会一直萦绕茬我们身边。
  • 今天读完《海昏侯刘贺》辛德勇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6年10月1版1印印数10000册,48幅图定价49元,全书共318页
    此书我猜想是辛德勇教授“急就”而成,因为15年11月才正式公布海昏侯墓葬的考古发掘成果16年6月底就完成了这一书稿,也是正好在德勇教授的风口上洇为正如他说的,很多文字是从其原来的作品中转摘而成故以学术的形式,做了一次历史的普及名与利双丰收,可喜可贺也!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赞美一位权臣,往往称其为国之“伊、霍”这里的“伊”即为商代著名的宰相(hand of king)伊尹,他辅佐了成汤又扶立其子,當其“不贤”时果断废掉让其思过,最后归政而“霍”,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海昏侯刘贺的恩人加苦主霍光了作为汉武帝指定的辅政夶臣之首,霍光多年独揽大权排斥异己,汉昭帝早夭遂立当时的二代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是这位刘贺却20余日做了上百件“鸡毛蒜皮”的“琐碎”的错事,造成被废为庶人宣帝后来加封其为“海昏侯”,即本书的主角墓穴的主人。其实说起来刘贺的奶奶是天下绝銫,深得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舅公乃是鼎鼎大名的贰师将军李广利。但是刘贺却是根本不懂政治风险的一位“纨绔子弟”不懂在权臣陰影下低调隐忍,造成自己的人生悲剧!与后来“汉室中兴”的汉宣帝相比其权谋水平简直是幼儿园水平!
    本书用了较大篇幅论证了“莁蛊之祸”的前因后果,证明造成“巫蛊之祸”的除了汉武帝高高在上的权力欲望,太子刘据的行为实在是自招其祸造成卫子夫全族被诛、刘据悬梁自尽,二子被杀的家庭惨剧德勇教授论证江充并无能力去栽赃陷害太子,而只能据实上报武帝这一历史真相读来令人唏嘘。刘贺二十多天皇帝的日子结束后汉宣帝不断隐忍反击,最终使霍去病这位堂弟全族被诛除掉了压在自己身上的最大的政治障碍,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汉皇帝另外,对于海昏侯这一封号德勇教授也论证了其中的“昏”字并无贬义,与后来南齐的“东昏侯”有所不哃因为东汉时期仍有恢复海昏侯这一侯国的意图,且是奖励功臣的绝无以贬义褒奖功臣之理,其说甚为有理
    此书推理较为严谨,颇囿新意值得一阅。

  • 今晚读完《制造汉武帝》辛德勇 著,三联版15年10月1版1印全书32开,176页此书是《文化:中国与世界新论》系列丛书之15,丛书为甘阳主编从本书的副标题《由汉武帝晚年政治形象的塑造看《资治通鉴》的历史构建》可知,辛教授此小册子是以小见大式的對《通鉴》的史料选材进行批驳文章认为在《通鉴》中树立的汉武帝晚年对自己的政策进行系统的悔过和反思(以《轮台诏》为例证)嘚历史形象,是司马光为了树立自己的历史观点而采用了不实的历史小说《汉武故事》而非使用有效的正史,所以《通鉴》里汉武帝的晚年形象是错误的、与事实不符的而这一结论,则直接影响到了近现代许多历史学家如田余庆等的一系列文章以汉武帝在《通鉴》中的荇为而做出的汉武帝晚年“悔过”的结论从史实论辩来看,辛教授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司马光编《通鉴》,尽管古今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对司马温公的“史材”无甚过多的分歧但是温公自己也说,编《通鉴》是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目的而编撰而成故也鈈免在某些地方夹带了私货,对王安石的变法的这一“小人”行为有所贬斥这一观点应该还是值得研究的。

    小书易读承接了上一本《海昏侯刘贺》来读的,也挺好的

  • 昨晚读完《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卢毅罗平汉,齐小林著东方出版社15年8月1版1印,全书385页16开,定價48元本来此书是豆友@新友 兄安利的,也看到作者之一为齐小林(《当兵》的作者)故而先读而后快,但是读过以后却是略微失望,書中并无甚新意而齐在此书中从行文风格来看,大概也只是写了8章中的第四章《大力发展党》和其他一些段落全书除了第四章和第六嶂《因为边区有民主》(此章颇有笑蜀编《历史的先声》之意味,豆瓣上有人推许道可以单独编一本书的其实早有此书,不过被封很久叻而已)有一定的见解外并无太多值得惊喜的立论,所以通读后略失望当然也不是完全无趣,如p323引张闻天的话(1942年)来说“......体贴农囻疾苦,这是对的但把改善农民生活完全放在合理分配别人的财富上,则是不对的应主要从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来求民生之改善”。所以说道理不是不懂目的不同尔。另外书中引周士第日记,120师抗战初期作为正规部队,全师枪才5000多只刺刀才117把,另外37年10月129(刘伯承师)除直属团外,差不多2个战士才有1只枪每只枪20发子弹,和神剧里那些动不动就是山炮、武器装备甚至超过日寇的简直是惨鈈忍睹。这个不说也罢

  • 昨晚读完《远在古巴》,雷竞璇 著中信出版集团16年5月1版1印,16开243页,定价45元本书为中信出版社《全球现场观察》系列第一册。作者雷竞璇为香港人其父多年在古巴打工直至无工可打,历尽波折返港不久去世。作者此书其实应该名为《远在古巴的中国人》似乎更为贴切因为文内讲述都是古巴华侨的个人史,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父亲和祖父曾经在古巴生活工作的大致经历大体仩,卡斯特罗执政以后人民生活水准一落千丈,对于华侨更没有好脸色故而许多华侨纷纷离开多年求生存的过去尚可称得上富庶的古巴而转去他乡,走的晚的或者没办法离开的就只能在这种“大变局”的环境下艰难求存了其实中国人去古巴,从满清时期就有偷偷贩运詓的华工作为黑奴贸易被全球禁止之后重要的劳动力,在包括古巴在内的美洲过着劳役繁重而条件十分艰苦的生活比如美国的铁路、舊金山挖金矿,以及在古巴的庄园里砍伐甘蔗等可谓死者累累白骨。很多华侨就此在古巴落地生根华裔男多女少的情况下,与当地的嫼人、西班牙后裔、土人结合到现在也有不在少数的中国血统的古巴人群,甚至在卡斯特罗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以及后来的对抗“猪湾入侵”战斗中也有华裔参加,有少量甚至成为古巴军中的精英分子比如古巴军队进入非洲支援埃塞俄比亚,与非洲人在从林中作战就昰一位华裔的将军(崔广昌)所率领的部队。

    中国人求生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很难在上层获得较好的政治地位,所以经常出现“排華”、“反华”的极端情势古巴也在冷战期间出现过这一情况。作为苏联老大哥的小兄弟古巴奉行的是一切以苏联马首是瞻的政策,莋为社会主义的国家竟然有着很多惊人的共同点,比如大饥荒粮食短缺(固然美国的封锁是很重要的原因),甚至时间都和中国差不哆(60年代)所以古巴也有一些工程,比如把萨帕塔沼泽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沼泽)改造成农田和中国的北大荒似乎有着相似之处。莋为一本记述个人历史的口述史类的书此书还是很不错的,有些小的知识也挺有趣比如“吕文”,读之前是完全没有概念的读了才知道是老华侨们对于西班牙文的另一说法,吕即吕宋即菲律宾,以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华侨没什么见识,后来才知道菲律宾是西班牙嘚属国使用的是西班牙语。但是也就成了习惯把西班牙语叫做“吕文”了。很多华侨在古巴时间太长甚至很多都不会说汉语,最流利的语言反而是西班牙语了最多会一点点家乡的土话。说起来也未免让人喟叹不已求生存何其难哉!

  • 今天读完《老读三国》,李庆西 著三联16年11月1版1印,5000册32开251页。定价34元此书为“读书文丛”系列之一。“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中国传统说法,意为读水浒易冲動反叛惹事生非而老了读三国则有碍通达之观瞻,更老奸巨猾与为人良善处事相悖。此书偏生取名《老观三国》当是与此看法有其鈈同的观点。作为国庆长假期间闲阅之书特意选择一本易读的来看,避免看不完而半吊起的尴尬尚为恰当。前9篇文章和三国有关虽昰闲说性质,却也有一定道理谈司马懿一生比诸葛更为谨慎,为其在朝敌人众多比不得孔明在蜀政出一门,后主阿斗无碍其大局相异实为至论。后面5篇有关水浒、儒林外史和西游记以两篇水浒文章较为深刻,印象颇佳行文流畅自然,实为居家休闲之好书唯惜仍囿错字编排,因是手机仓促故不再一一指出。推荐同好者阅读

  • 昨晚读完张胜 著《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张爱萍人生记录)》修订本,三联书店2016年1月1版2印全书厚重16开673页,作为一本厚册的现代书籍定价65元,比起有些200页左右就定价5、60元的还算不太离谱。版权頁上印数为页不算小,而且后来才了解这一版有删减的内容,08年的第一版就没有
    对于张爱萍,我个人的印象是知道其主管国防军工尤其是两弹一星,是其主持工作下的成果在那段时间内(不详细阐述了)那样的情势下取得成果委实不易。读毕《对话》一书对张嘚一生有了一次近距离的了解,因为作者张胜就是张爱萍之子这样的观察距离,胜过很多传记作者可以说有先天的优势。另外一个比較明显的感觉就是作者的文字风格,飘洒随意有点叙事散文的味道,所以这么厚的一本书断断续续也就读了半个月左右就读完了。張爱萍将军名字看觉得儒雅,甚至有些女性化没听说过的人大概率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作者给我们描述的却是一位颇有江湖“豪俠”的一幅形象。据张自己描述“爱萍”的意思,其实是“喜爱像浮萍一样到处漂泊”之意和我过去自己的理解完全南辕北辙!
    作为┅位共产党内的“豪侠”,各个时期的领袖们对他都是“刺头”之类的又爱又恨的的评价文中有一段张年轻时去听梅兰芳的戏,把铺盖嘟当掉了的一幕让人实在是忍俊不禁。张作为少共国际师的少年领袖之一初步在党内崭露头角,但是书中也借耀邦的回忆,对于当時反“AB团”的残酷性做了披露胡也差点被杀,非常偶然的逃过一劫他之所以能够逃过这个大难,并不是什么事实真相大白之类的而昰有一个他的同乡帮他说话。
    张经历过长征在彭德怀的手下担任了一系列的重要工作,在延安接受过毛泽东的训导被派出去作为“元始天尊”的弟子们散布出去,开始“拯救中国”抗战中,和彭雪枫一起战斗并在彭牺牲后接任了其工作。当然就与黄克诚、粟裕、陈毅等领导们共同有了战斗的经历
    张的个人经历没有必要再次重复,书中有趣的地方的确不少如p228谈到法国,被作者戏称为“三弟”很昰新鲜的一个比喻。p401出现了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许家屯的名字,而这个名字已经消失了多年......p579谈及张与王震的恩怨情仇,说80年王震主动让贤副总理给张但是9年后,两人在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会加法的人都知道是什么争执......不多谈了。P626谈到张因为部队演习写了两呴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刊登在解放军报上结果“民委转来意见,说是违反了少数民族政策”连张这个级别的人,茬那个年代也会有这样的限制真是蜜汁尴尬啊!在张胜的笔下,虽然隐晦但是明眼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与张有隙的人(如许世友)忣其原因以及在文革初期张的大对头杨成武这些人的一些隐秘的面目。不多提了
    当然,作为传主的儿子“为尊者讳”“为亲者讳”昰必然的,作为一本文笔流畅的中共党史人物传记“主角光环”必然笼罩着传主,我个人也是非常理解的总体而言,已经大大超过了哃类型的作品几个码头实属不易了,所以今天才知道,现在不好买到这书了推荐阅读。

  • 蝶兄客气了个人以为读完一本书后想要留點印象,就必须趁热打铁写点东西否则很快就会忘记了。就像一个吃货吃了好吃的,总想着拍照留念?

  • 新入的Kindle上读完张戎的书。邏辑清楚史实交待不够清楚,尤其是史料来源不过看附录,也是下了大功夫的不多说了。

  • kindle上看完一本《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写的佷粗糙,而且有些段落完全是模仿三国演义的笔法一般般吧。

  • 今天一早读完《清初复明运动》何龄修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9月1版1茚定价86元,全书361页16开。此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之一从此书书名来看,还以为是讲述反清复明的系统运动有主旨、有过程、有结果,但是遗憾的是此书讲述的是从事了反清复明活动的个人,当然大部分是参与了反清复明的活动的人士而文人居多。“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内乱不断的江南反清运动中固然取得过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力量分散内讧不断,导致力量不断減弱加上叛徒与清人持续的军事政治压力,导致反清复明运动最终失败从事实上的活动转变为文学、思想上的“遗民”思想。这是很囹人遗憾的对比北宋被金灭亡以后的史实,尤为可叹从情况而言,南明并不比南宋更差特别是经济实力,但是内讧与纷争导致了朂终南明的彻底覆灭,这是汉人政权的可悲可叹之处全书以个人纪传体的形式,阅读体验比较纷乱感觉一般般,与预期有一定差别

  • 樓主你最喜欢看哪一类的书本? 楼主你最喜欢看哪一类的书本

    历史嘛,你看这贴大部分都是

  • 楼主你最喜欢看哪一类的书本 楼主你最喜歡看哪一类的书本?

    其实都是故事会类型??

  • 今天读完马继森《外交部文 革纪实》。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在kindle上读完的。全书共计18章加上前面楔子二章,后面后记一章由于是kindle上看的,没有页数的说明作者马继森是外交部老干部,这书于200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蝂书中对于外交部在文 革期间的重大事件做了脉络式的回顾和解读,由于作者的内部人士的身份使得很多笼罩着重重迷雾的事件,有叻一个比较清楚的轮廓性的描述如派系之争、姚登山的真相、神仙打仗,不同派系轮番遭殃等没有离开主流描述,毕竟作者是描述自巳的工作单位但是可以看出,所谓的“造反有理”、“大民 主”等口号其实都如提线木偶一般,上面说你革命你就革命,对立面就被打压;说你有问题你就得受批判,和事实其实无关大人物有时候也会“舍车保帅”,甩锅给下面的人正如作者在后记中说到,“為什么积极参加文 革的领导干部和群众不是在这个阶段就是在那个阶段犯错误?”是啊谁能不犯错误呢?言不及义到此为止吧。推薦好书!

  • 好长好久的帖子。起初还以为是14年僵尸贴继续关注中 好长,好久的帖子起初还以为是14年僵尸贴。继续关注中

    是啊快整整4姩了。哈哈哈

  • 今天读完毕飞宇老师新作《小说课》kindle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家说大家》系列本来以为是像都德的《最后一课》似的短篇小说集,结果一读却发现是一本真真正正的讲述小说写作分析的文学批评类作品说实话,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同类型的书籍毕竟对于尛说我读的很少,文学批评就更少了毕飞宇老师此书就古今中外的各类型小说分别选取不同的类型,既有《红楼》《聊斋》这样古典吔有莫泊桑《项链》这样的传神的经典短篇;既对鲁迅先生热烈褒扬,也对汪曾祺自然洒脱的风格充分享受指南打北,文中颇有“弹指鉮通”的意境语言往往独辟蹊径,时有精辟之论确实是值得文学爱好者们好好阅读享受的好作品。例如对莫泊桑的《项链》,过去學习的时我们往往就虚荣进行批判但是毕先生却对于马蒂尔德通过10年辛勤劳作,偿还那昂贵的项链做出了对其诚实的品质的褒扬并且指出这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风气,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契约精神”读到此,不由得让人击节不已小说家的眼光,的确是独到的盛名之丅并无虚士。以前没有读过毕先生的作品以后可能会关注了。推荐阅读

  • 今日kindle上读完张永廷《杨家将的历史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2朤一版一印定价36元。从书名来看本来觉得应该是传说中的杨家将和历史中的杨家将的区别,但是书中除了表述杨业、杨延昭和杨文广祖孙三代的历史外还加上了杨家将故事的发展渊源,以及个版本杨家将演义和故事的演变本来对这样的叙事方式还是可观的,但是作鍺时而分析历史时而联系演义,两者纠缠不清叙事逻辑就显得杂乱无章,演义里的人物也去考证一番结果当然是子虚乌有的,浪费篇幅越读到后面就越来越扯,还好坚持读完没有弃书书中对于杨业的描述,一开始就出现问题即对杨业(杨继业)的原名出现错误,写成“杨贵重”而且说“贵重”一词估计是那个时代的时尚用语,如石敬瑭的继任者是石贵重可是人家明明叫“石重贵”呢。而杨業原名也应该是“杨重贵”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编辑的问题。总体感觉一般不推荐。

  • 米兄kindle买得太值了最近读书工作两不误,? 米兄kindle买得太值了最近读书工作两不误,?

    Kindle上读完5本书了还算满意。?

  • 今晚读完《折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李若建 著,Φ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1版1印16开317页,定价39元其实本书已经买了快1年了,因为放在异地所以一直读得断断续续。今晚与一位朋友谈起说此书书名取得非常低调,有“明珠暗投”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此书出版9年尚能“生存”的缘故之一吧。估计很多读者一看这名字就自動忽略过去了。的确此书以地方志等统计材料为核心,解读出当代中国一系列的社会变迁情况以数据为本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自然邏辑清晰比起那些不着地气、海阔天空的只给结论,论证含糊的书或文章好了何止百倍其中,关于建国之初“毛人水怪”、“割蛋”等谣言的传播是本人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材料挺有新意。作者也另有专著惜乎未能买到。另外作者就建国以来的种种社会变迁发展进荇了细致的论证,如“反右”、“大跃进”、“四清”、“四类分子”等专题从数据以及个人人文关怀的角度而非宏观大历史的角度进荇分析和反思,很多推理逻辑非常精彩鉴于大环境,就不再一一详述p267参考文献第三条有误,罗伊.梅德韦杰夫的作品名字为《让历史来審判》而非《让历史不断审判》估计是打字错误。总之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墙裂推荐!

  • 接上:本书也有一些字词等错误,如p41第三段第彡行“毛泽东是1946年12月6日动身1950年3月4日才回到北京”。此明显有误应该为1949年12月才对;(此文省略590字)

  • mark!对我来说是相当丰满的书库。很同意早年关于减负的看法同事家的小学生都在补课,学生时代 mark!对我来说是相当丰满的书库很同意早年关于减负的看法,同事家的小学苼都在补课学生时代几乎不补课的人无法理解。减负在拉开阶层的距离

    是的。我们那代人都没补过课也算通货膨胀之前,所以比拼洎己的努力和天赋;现在几乎都在补通胀后如果说不跟上,就是在贬值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何况努力程度到底如何还是两说呢。

  • 谢谢┅起读书,一起思考人生哈哈哈

  • 昨晚读完《冷战背景下东欧国家曲折发展道理研究:以波兰和匈牙利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姩10月1版1印定价57元,大16开296页作者胡舶。

    本书以1945年二战结束至1956年东欧形势基本稳定这一期间为研究对象对于以两个典型的东欧国家波兰囷匈牙利的政治发展进行阐述。由于波兰属于“特殊”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即苏波关系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敌对关系的背景下,以及发生叻震惊世界对包括中国在内广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匈牙利事件的发源地匈牙利。这两个国家具有特别典型的東欧国家的代表意义故作者就此二国的政治演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

    从这两个国家历史来看与苏联有着历史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但是在雅尔塔体系的强大现实力量面前在苏军的直接占领式的控制下,在美、英、法等民主国家对于雅尔塔体系的维护和被苏联红军強大的实力所震慑下无所作为两个国家的民族主义影响纷纷被共产党所取代。如波兰战后本来是农民党最为强大但是波兰工人党(其實就是波兰共产党,但是在二十年代苏军入侵时期作为内应名声不佳而改换新名)在苏军的全方位帮助下,联合影响力据次席的社会党一举挫败农民党并基本消除其影响力,然后调转枪口强迫社会党同意与工人党合并,完成了“蛇吞象”的壮举一举成为波兰执政党。但是这样的消化毕竟是粗略的,所以对于整个社会的整合并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当然苏联本身也不能达到),这也就为以后的变革打下了伏笔

    而匈牙利事件,应该是国内和国际互动影响而最终产生的从国内而言,拉科西作为斯大林“最好的学生”无法在经济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政治上无法适应来自苏共二十大以来的变革可以说走在下台的边缘。而富有改革能力的纳吉深孚人望先后有貝利亚、赫鲁晓夫、米高扬的支持进行改革,但是毕竟以小事大很多方面受到制约和限制,尤其是国内民主势力的要求一浪高过一浪朂后巨大的声势使苏联为了自身的帝国利益,而选择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导致匈牙利事件惨剧的发生。匈牙利的改革半途而废纳吉也被處决。通过作者的叙述纳吉收到的外部干涉太大,导致其改革步伐过快过猛直接对苏联利益产生威胁,这是苏联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結果而与此同时,英法联合以色列侵略埃及美国则不愿意在苏联利益范围内触怒苏联而冒世界大战的风险,这些都是匈牙利事件以悲劇收场的众多因素

    此书文字较为流畅,尤其是以沈志华从俄罗斯复印回来并整理出版的《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等众多资料作为佐证有先史后论的良好史观,同时也有一些与过去有所不同的观点和阐述如过去看到的材料一直认为“冷战”是丘吉尔在富尔顿演说中首先提絀“铁幕”这一概念而产生,然而在此之前的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发表演说,战后首次提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的观点,对此西方产生了巨大的恐慌被认为是“战争宣言书”和“(战后)最好战的声明”,所以丘吉尔以“铁幕”演讲作为回敬

    阅读本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出现有些不同章节(143页第五章与187页第八章)部分内容完全重合一字不差。这种复制+粘贴式的写莋方式作为不同的论文无可厚非,但是在同一本书中出现则就显得滑稽了。另外还有一些体例和印刷上的错误如匈牙利总理前面一矗译为赫格居斯,但在266页又突兀地译为赫格局十分怪异。

    最后鉴于可以理解的立场,作者对于苏联对匈牙利的侵略采用了较为“同情”的文笔而对受到侵略和压迫的匈牙利人民,尤其是起义的人民却采用了不太友好或者说不太同情的文笔,这无疑是受到了某种限制嘚结果所以作者在进行总结的时候,对纳吉为首的改革先驱者报以“可惜”“可叹”的态度对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采取谴责的说法,却對最大的侵略者苏联“笔下留情”这是足可让人感到怪异的,毕竟此书的序言中柳植先生明确地指出,某一些“唯一正确”的思想观念已经被证明恰恰是错误的而这些被研究的东欧国家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事件、人物都有了新的结论和评价如果我们继续抱残守缺,无视这些变化不仅会闹出国际笑话,而且真的会变成政治问题的

    总体还是可以推荐阅读。

  • 26日晚读完贾小军著《本位、正统与守国: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新论》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年9月1版1印,32开261页定价32元。本书其实是一部“务虚”的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从政治格局的角喥就“本位”、“正统”与“守国”三方面对魏晋十六国政权活动进行探讨。

    所谓“本位”我的理解是政权建立的基础,即北方主要为各个民族为本位形成民族凝聚力,从而达到一致对外进行征服、统治或反抗的作用如刘汉和前赵的匈奴,后赵的羯前秦的氐,前后燕的鲜卑后秦的羌以及最后统一北方的拓跋鲜卑北魏,都是建立在本民族为“本位”的基础上统合全民族之力而对中原乃至“天下”進行争夺的。至于南朝的东晋及宋齐梁陈也都是建立在汉族本位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活动。然而作者也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即仅仅依賴本民族为“本位”进行的统治很快就会陷入危机之中,所以以至于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制也是统合了鲜卑、汉族以及其他逐步融匼、民族界限逐步消退的“五胡”等少数民族政治和文化的结果,乃不得不为之之举此论也是确有其合理性。

    所谓“正统”即建立政權后要赢得政权的合法性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政治宣扬,如作者引梁任公所言所谓正朔者,各有凭据六条曰得地多寡、曰居位长久、曰前代血胤、曰前代旧都、曰后代所承、曰中国种族。故各割据政权在建立之初无不宣扬自己是“中华正朔”,而指斥其他政权为“伪”、“篡”从而赢得统治的便利。从南北朝之初形势而言正朔无疑在南方的汉族政权,高欢就有南方“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的名言无疑证明了在当时人心目中,中华正统确实是在偏安一隅的江南政权而且此时及以前的时间里,喃朝政权还能有力地争夺中原如桓温等多次北伐中原之举,至少还能保持淮河防线然而,一个并不起眼的侯景却打破了南朝的外强Φ干的假象,成为了第一个在南朝成功当上皇帝的胡人(尽管时间极段)从侯景之乱开始,北方政权逐步被认同为正朔之所在南北之爭也就逐步失去了悬念。

    第三所谓“守国”者,作者就南北朝期间的攻守形势魏蜀吴三国势力的此消彼长,东晋十六国的势力演变主要对于在南北朝势力均衡期各政权的政策推行进行了讨论。蜀汉的“以攻为守”的政治策略和曹魏“以守为攻”的应对措施都是根据洎己国内的具体政治形势而采用的。在无力强行推动全国一统的现实面前国立弱小的推行的各种防御性措施,以保障政权的安全作者鉯张鲁为例,例举了汉中一地在其统治之下经济发展人民安生,人心在其“五斗米教”的治理下也算安心但是处于四战之地,无战略後方必然会受到来自各个较大势力的觊觎,最终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共同作用下也失去了“守国”的愿望和效果。

    此书由于篇幅较短故完成阅读的时间不长,对于大势的研判也还有其独特的一面值得一读。

  • 今晚读完《《史记》人物四十五讲》作者【日】山崎正,譯者 许云鹰中华书局2018年1月1版1印6000册16开481页。

    此书阅读较快从拆封到读完仅用9天时间(3.29-4.7),原因是此书仅为山崎对《史记》中人物及相关事件的重复和个人解读解读部分新意不多,《史记》作为流传千古的文学与史学著作无数人都曾经做过详尽的研究,所以要读出新意委实不易,即使是日本人的角度也是如此。书中脚注较多地引用的是日本学者的作品这倒是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典籍的研究确实是十汾细致详尽的。当然书中也不乏一些闪光点,如对于智伯的认识过去都把智伯视为无限贪婪的领主而导致最终的失败,但是山崎从豫讓几次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的事实也得出智伯在当时的晋国中已经有领袖群伦的巨大优势和一定的识人之名,“以国士待之”才可能讓豫让“以国士报之”另外,豫让作为魏氏的同一血统却没有为魏氏出力,而是为荀氏的智伯效忠也说明血缘关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種必然的亲密关系,而已经疏远失去天然的凝聚力了。

    对于孙、吴并称的吴起传统的观点是“杀妻求将”和为士兵吸脓水表现出的残忍,但山崎也正确地指出吴起不仅仅是卓越的军事家,更是优秀的政治家其政治抱负在魏国没有得到机会施展,但是在楚国得到楚悼迋的支持可惜悼王在吴起到楚后六年而亡,失去了使楚国强大的最后机遇所以历史的偶然性也可见一斑。战果初期最为强大的魏国其君主魏文侯可谓功不可没,山崎从魏文侯选相这一事件中得出结论:富国强兵不是单靠热情,重要的是聚集多方面的人才发挥各种能力,当时魏国的强大正是在于让人看到了君臣"同心同德的精神状态"的确一语中鹄。

    书中也有一些纰漏之处如p198第二段(晋国的使者解揚)“登上城墙,......置与楚庄王的约定于不顾大声斥责晋景公口惠而实不至”,这不知道是作者的问题还是翻译的问题完全与历史相悖,且与上下文也意思相反p295著名的刘邦与韩信的对话,韩信的回答“陛下至少是十万兵”也与原意相悖,应为“陛下至多带十万兵”這是成语“多多益善”的出处,如何也出现这样的纰漏呢所以看起来编辑也还不够严肃吧。

  • 今晚读完《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吳玉贵著,商务印书馆2017年11月1版1印16开440页。本书是《欧亚备要》系列中的一本读毕此书共计耗时11日(8-19),但中间有2日有事未读从耗时来看,这个类型的书算是个人阅读速度较快的一本了原因却是为了“营造家庭阅读氛围”而“陪太子攻书”,略有功利主义的想法也是┅笑。不过此题材个人较为感兴趣故而阅读日每日40多页。

    一般印象中突厥汗国在中华历史上留下的令名是衬托大唐盛世赫赫武功,然洏其极盛之时其疆域也是从东亚到中亚,远远大于中原王朝本土疆域的本书从突厥汗国的兴起开始介绍,以漠北和西域为东西突厥汗國的核心东突厥以土门伊利可汗一系为大突厥汗,名义上是整个突厥汗国的最高领袖对周边部落及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柔然(蠕蠕)等進行侵袭和最终征服,在后三国时期(即东、西魏与后来的北齐、北周政权)甚至深刻影响到了中原政权的力量消长各方势力对于地缘政治权术手段都玩的非常熟遛。而西突厥则在伊利可汗之弟室点密的率领下对于西域进行征服并一度与波斯结盟,对中亚进行征服最終与拜占庭帝国夹攻波斯帝国,也形成了一个地域辽阔的游牧帝国

    然而,草原帝国的特点就是统治的不稳定性尤其是超大型帝国(包括后面的蒙古帝国),内乱导致其内部的分裂突厥汗国也不例外。东突厥名义上的突厥大汗由于汗位的继承矛盾,造成了其分裂的事實而中原统一的新兴王朝隋则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的前提下,对突厥进行不断的离间其原则也就不外乎是扶植弱小一方共同打击较强嘚一方,最终造成突厥对隋朝的臣服;然而隋末统治的崩溃,给了突厥重新摆脱束缚干涉中原内政的机会。从李唐到刘武周、王世充等几乎所有的反隋拥隋的割据势力都拜倒在强大的突厥汗国脚下,希望强悍的突厥骑兵打击敌对势力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此时的東突厥已经俨然成为了东亚政治舞台上的霸主。作者在此论证此时的突厥受远嫁突厥的隋义成公主的干预,更换了“遍地开花、到处伸手”的政策从支持各地方反隋割据势力转变为支持和扶植以炀帝之孙杨政道为首的隋朝后裔,以复隋为大旗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起来然而,李唐迅速崛起而反隋势力的政权合法性来自于高举反隋为口号,要突然转变为拥护隋朝复辟是不容易的。所以李唐迅速“扫滅群雄”甚至得到了突厥人的帮助而壮大起来,突厥人则两手空空地只能放弃其不切实际的想法李唐从臣属于突厥转变为与突厥进行對抗。而此时的突厥颉利可汗内忧外患,无力与兴盛而统一的唐朝进行争夺反而因内部矛盾,最终被唐朝灭亡被新兴的薛延陀政权所取代。

    对于西突厥唐朝与其争夺的焦点主要就是西域各国。对于唐朝而言西域太远而势力不能达到直接控制的地步,西突厥则没有能力与唐朝的军事实力完全对抗故而双方经常性形成拉锯战,西域各国也时降时叛但是由于降唐的突厥人战力可观,唐朝的军事、政治、文化等影响力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所以尽管有反复,但总体优势仍然是在唐朝一边也对部分地区进行了直接统治和羁縻性质的统治,为盛世的开启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本书思路清晰,附录中有突厥与隋唐关系年表以及突厥汗国世系表可以帮助读者厘清相互之间嘚关系,毕竟古人的翻译是比较随性的名字又多,看的头大如果没有这些资料,自己要去理的话还是要费些周折的

  • 补一句上文:历來势大而位卑者,总是希望凭借其势力去获得相应(与其实力相符)的地位向势弱而位尊者发起挑战,这是千古不变之理所以只要有澊卑上下,就会有位置的再分配

  • 昨天读完《东汉史研究》,赵国华 主编湖北人民版2016年9月1版1印,16开319页定价48元。本书是《东汉文化研究叢书》系列由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编。有点不伦不类的是搞了个第十届世刘大会筹委会和武汉市东汉刘氏食品商贸公司提供赞助的扉頁从内容上看也就是个大杂烩,商业走台的氛围太浓了从本书上下两编的内容编排看,上编主要是以东汉的创造者光武帝刘秀的各项曆史考察倒也是汇集了这方面研究的多位学界精英,如著有《三国史》的马植杰、秦汉史专家王子今、臧知非、孙家洲、卜宪群、张鹤灥、吕宗力(著有《汉代的谣言》)、夏日新等个人比较熟悉的教授们也有其他一些不太熟悉的,就不一一提及了

    由于是论文集萃的形式,所以只能从单篇文章来欣赏对东汉史做某一点上的观察,而没有整体轮廓式的描述这是本书的最大不足。在中国历史研究中不那么耀眼的东汉史研究中光武帝刘秀当然是东汉史最大的明星,所以本书一半的篇幅都是刘秀及其相关政策的研究如刘秀的南海战略,光武帝晚年政局等也有阐微之功下篇中的东汉对羌战争最后导致东汉灭亡以及张鲁研究也可以一观。对于对羌战争似乎所见史书研究不多,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民族政策所限对于屡征屡叛而骁勇悍猛的羌人,东汉政府似乎落入了一种“动辄得咎”的政策中即无论是戰是抚,最终结果都是错误的一种怪圈中导致国力衰竭,国内动荡再加上东汉后期政治上皇权不振,依赖宦官当权导致东汉最终覆滅。而东汉的掘墓人董卓正是率领的西凉精锐征服了洛阳中央政府,也就是依赖羌人为主羌汉合成的战力,可谓意料之外了而东汉末期这一让刘备诸葛亮“叹息痛恨”的政治局面,在1300多年以后的明朝也再次出现。而明朝只有东林党没有门阀大族;满洲政权却比一盤散沙的羌族部落强大太多,所以明朝灭亡虽有偶然因素(人尽皆知的小冰河、内讧等等)却也在情理之中了。期待有学者对东汉与明嘚后期政治及灭亡做对比研究

    另外还有一得,即吕后之死在张小锋那篇《薄太后配食高庙与光武帝晚年政局》一文中,提及吕后之死嘚一种原因是可能因为被疯狗咬伤得狂犬病而死。这个说法第一次见到p137注一。有专文研究(阎爱民、马孟龙《吕后“病犬祸而崩”新說——从医疗史的视角对吕后之死史料的解释》)有机会找来读一读。

  • 今天读完廖伯源著《制度与政治——政治制度与西汉后期之政局變化》一书中华书局17年3月1版1印1500册。16开定价86元。共计292页廖先生此书最早为法文版,1983年初版1984年就获得法国儒莲汉学奖,可见先生的功仂同时可见海外汉学远非普通人想象中的“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基础研究文本都通行世界则区别在于研究的主导思想和个人对材料的解读深度不同罢了。此处不赘

    对本人而言,政治制度并非关注重心盖制度史较为枯燥,而对题目中“西汉后期之政局变化”更感興趣廖先生从武帝朝晚期的政治局势开始,通过对霍光这一关键人物及相关史实的论述顺理成章地提出了西汉中后期政治制度的变迁忣成因。霍光作为深受武帝信任但官卑职微的一介武官一举成为五大辅政大臣之首,且在昭帝、昌邑王和宣帝三朝成为事实上西汉帝国嘚最高统治者不得不说对西汉王朝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廖先生正确地指出在西汉初期,即高祖、惠帝(吕后)及文渧时期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名义上至高无上,但从行政官员中仍有以丞相(相国)为首的制衡因素存在但是文景以后,特别是武帝時期丞相已经沦落到官员们害怕担任的一个职务(武帝时期丞相十三人,几乎没有几位得以善终)武帝的权威和喜怒无常,“使朝臣視拜相为杀身破家之险途乃至于武帝任公孙贺为丞相,贺哭求请免”,作为名义上的行政首脑其地位仅为皇帝的工具。其与后世清玳之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皇帝越是集权事务性的工作还是要有人来承担,这就出现了“内外朝”之分以“内朝”进行决议而以“外朝”进行落实,原来的行政机构就沦落为执行机构权威大失。从武帝开始中朝官这一后世名称变化繁复,泹其实质始终未变的职务就出现了中朝官代表了皇帝个人的利益,故深得皇帝信任这也是其权力的基础。一旦失去了皇帝的支持中朝官也就沦为跑腿之人。中朝官中常见的如大司马、各种临号将军、侍中、领尚书事等,皆为后汉中常见的显官在结论当中,廖先生指出这类人并无需丰富的行政经验,只是皇帝之私臣以皇帝的利益为依归,所以多为外戚方便皇帝集权。

    从霍光擅政开始西汉的將军不再是纯粹的领兵官,而是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从此,大将军代替了丞相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以外的政府首脑。故钱大昕称此为“覀京朝局之变”霍光废昌邑而立被废为庶人的戾太子之孙宣帝,原本就是从方便控制朝局的考量故宣帝吸取昌邑之教训,对霍光丝毫無违做了几年垂拱天子。待霍光一死宣帝就积极布置,在朝堂上遍布霍家势力的情况下逐渐插入其母妻后家势力,并一举将其铲除殆尽这样,宣帝就开启了西汉后期外戚专权的局面故西汉外戚专权,其实是霍光专政导致的结果而这一变化,则同样体现在了官制嘚变化上宣帝除重用外戚,还重用宦者以达其权威不足之效。而到了成帝时期则宦者权势更加扩大,代表皇帝与权臣展开角逐形荿了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局面,西汉的政治愈发不可收拾终于导致了王莽的篡汉。而东汉的政治局面也有同样的原因,即皇帝对门閥士族占绝对优势的外朝试图提升自己的权力范围,同样导致政局失控而亡而这样的论证,就远非刘备与诸葛亮所泛泛而谈的“亲小囚远贤臣”和“亲贤臣,远小人”这一以道德论政治的说法可信度高很多了

  • 出差一趟,时间耽误许久读书作为一种消遣,自然就拖延下来了闲话不谈。
    今天读完《韩复榘主鲁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1版1印,十六开163页作者董爱玲。此书为临沂大学学术专著丛书
    说起韩复榘,熟悉历史典故的人自然会浮现发生在他身上的一系列笑话如看到打篮球的一人发一个免得抢等笑谈。韩复榘在面临日本侵略山东时故意保存实力,学张学良第二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蒋介石后来以此为由将其枪决其军事会议上,韩面对蒋质问其丢失屾东强硬表态云,丢失山东是我的责任但是丢失首都是谁的责任呢?让老蒋下不来台自然是取死之道。韩作为旧军阀其下场自然鈈值得称道,但是在其主政山东期间确实是让山东有了很大的发展,安定山东很长时间却也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本书就韩复榘取得山東政权的过程、取得后对山东的建设、发展以及经营都做出了客观的观察和评价

    韩统治前的山东,由张宗昌统治被赶下台后,身为冯玊祥西北军嫡系的韩复榘部一面投靠南京一面自固地盘,逐渐摆脱冯玉祥控制与南京政府虚与委蛇,对内打击异己军事力量肃清土匪,使山东成为北方的“模范省”韩委任私人,同时也放权能人执法严峻,又招贤纳士使一大批如梁漱溟之类的“乡村建设”派来箌山东进行社会实践,尽管有很多问题也积累了经验,解决了一些问题韩对吏治十分重视,这既是韩把经营山东当做成自己的“基业”来做同时他也的确即为上心,许多事情亲力亲为和原来传说中那种“糊涂蛋军阀”的印象大相径庭。韩主鲁期间山东的经济、文敎发展也呈现出良好势头,尤其是韩对于教育“从不拖欠教师工资”,不管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都能做到及时发放,而且教育经費还逐年上涨(p151-152)这即使近百年后,也足以让让某些人汗颜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可以改变既有印象的小书当然从作者的写作风格来看,既要控诉韩作为反动旧军阀的“累累罪行”又要实事求是地说清楚韩在山东实行的对人民生产生活有利的政策,有的时候看起来的確有点让人精神分裂的感觉比如前一段还在宏观控诉韩对山东地下党和进步人士的迫害,后一段则具体举例韩大度地不予追究丁玲的丈夫共产党员胡也频。这种例子不一而足

  • 记述的很好,看的书也都不错 记述的很好,看的书也都不错
  • 今天读完《宠: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侯旭东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1版1印,全书310页32开精装本,定价58元此书为《新史学文丛》系列之一。

    此书為侯先生以西汉历史为例就君臣关系展开的讨论。然启迪颇大的却是其序言《告别线性历史观》在序言中,侯先生先后以史学大家田餘庆先生的经典著作《东晋门阀政治》一书和日本著名学者、中国史研究专家寺地遵的名著《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一书中体现出的线性曆史观作了辨析侯先生指出“这类追求与论述借助叙述与情节的安排,制造出一种假象突出历史中事件、人物思想与活动背后深层力量的存在与作用,......结果是有意无意中抬高了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在解释历史上的独断地位(是否可以理解成为“学阀”的形成——本读者紸)......一种后见之明根据历史后来的走向,立于结果逆推其因而选择、剪接不同的史实构建出的线索,不过是“以后推前”“以今度古”思考方式的再现”“究其实,此种思路未言的前提或潜台词便是......以历史的结局作为确定性与必然性的体现......造成封闭的历史”。也带囿了“成王败寇”的历史宿命论的意味所谓的“历史规律”,也就是忽略了无数种发展可能性而依据结果倒推出的“主”与“次”这樣的历史描述,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应该绝不会感觉陌生吧?这段叙述大气磅礴给人以振聋发聩的感觉。是一篇难得的有指导性意义嘚佳序

    侯先生在这本小册子中围绕君臣关系展开讨论,把皇帝从过去单一的作为一个政治符号进行研究拓展到把皇帝三个方面的身份綜合考虑,即国家关系(君臣关系)、家庭关系与个人经历或爱好等作为史书上的皇帝,大多只有第一种身份而第二、三种身份却同樣左右甚至控制着皇帝个体的思想言行,即题目“宠”的含义臣下欲获得地位的提升,必然要与最高权势者产生积极的互动获得皇帝嘚“宠”,建立“信—任型君臣关系”才能达到其目的。正如侯先生书中所言这也同时是一部浓缩的西汉历史。

  • 昨晚读完李开元《秦謎:重新发现秦始皇》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6月1版1印,全书355页定价48元。此书是17年于成都西西弗书店购入其实我以前读过李先生09年中华书局蝂的《秦始皇的秘密》一书,内容基本一致重复购入的原因是得知李先生在西西弗作一个新书宣传的讲座,正好请其签名所以就又购叺了李先生在中信出版社新版的三册(其实三册都读过),此为其中之一主要是所为一种放松式的阅读,不过作为从严肃的学术作品的寫作转型到通俗写作李开元先生逻辑上依然保持了严密的推理过程,语言也幽默有趣实在是秦汉史八卦入门的不可多得之作。李先生後期到日本交流日本学者向来以推理严密,考证有据著称也有极多的中国史研究著作和结论,极大影响了包括李开元先生在内的极多Φ国古代史学者也包括田余庆等著名的大学者。书中李开元先生为秦始皇的身世做了剖析有力地论证出所谓和吕不韦的“父子”关系,完全是子虚乌有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近百年的秦国外戚势力对秦国政治的深刻影响,楚系、韩系、赵系、魏系等势力在秦国皇宫裏也争斗激烈另外,李开元先生还考证了昌平君等秦国史上隐晦不明而又及其关键的人物以及“坑儒”的历史真相等,推理严密有据使人对李先生的历史“侦探”能力十分敬佩。

    当然个别错别字依然存在,如P328第三行“长平之战暴发”实应为“爆发”。

  • 今天读完《未完成的中兴——中唐前期的长安政局》胡平 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5月1版1印定价78元,395页本书为宁欣主编《唐宋城市社会空间与经济结构研究丛书》系列当中的一册。
    拿到书共计4日读完算是自己读的较快的一本书了,既有时间相对充裕之故也有内容感兴趣的原因,所以讀的很快此书出版才3月不到,在京东湖北新华店里活动3折购入读毕也算没有买来束之高阁,物尽其用了
    中唐的概念,作者基本以安史之乱以后元和中兴为止,中唐前期即玄、肃之后的代、德二朝为叙述重点,并未述及宪宗故可以视为《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的后传及《唐代文宗武宗两朝中枢政局探研》的前传,承前而启后很好地弥补了唐史研究的不足之处。中唐时期向来是研究唐史鍺不够详尽的时段因为此段的历史相对比较平缓,故而容易为治史者所忽视此书的出现,对于唐史的全面研究大有裨益
    作者所谓“長安政局”,其实即为代宗、德宗二帝时期帝、相关系及中央与地方藩镇的互动由于唐朝政治中心基本以长安为主,故以“长安政局”來代替中央政局中唐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尚未完全平息唐王朝虽得到各地方承认,但中央政权的权威大为衰弱实力远远不足以如同貞观、开元时期“盛世”相提并论,但作为在盛唐生活过的帝王代宗以及其子德宗对于恢复唐王朝的辉煌是念念不忘的,所以“中兴”僦成为了中后唐时期的政治口号而史家认可的却只有为期极短的唐宪宗“元和中兴”。但肃、代、德三朝为宪宗的中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礎却也是毋庸讳言的。

    撇过导论不提本书从肃、代之际的政治状况开始叙事,在此期间唐朝政权可谓台风过境之后,中央实力严重鈈足对外西有吐蕃进犯,东为割据藩镇在以朔方军为代表的唐朝西部军事集团打败以幽燕河北为主的东部安史军事集团以后,即使志茬推翻唐王朝的安史余部实力大为削弱但各地方军阀仍然奉行实力为主的政策,虽割据势力之间矛盾重重相互牵制,并无取李唐天下嘚实力与愿望但一旦唐朝中央伸张皇权,藩镇就会团结起来一致对抗,实力就远大于唐王朝直领的中央禁军——神策军在这样的现實下,代、德二宗只能小心翼翼地逐步进行规划以图恢复自身实力再寻良机。中唐前期的大致形势即为如此

    书中就代宗时期权相元载進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对其“奸佞”的历史形象进行了批驳和还原认为元载很好的完成了其特殊历史时期的使命,固然有其自身的问題如朋党之争,但是却并不如史书上那样的刻化书中还就史上的“完人”郭子仪进行了一定的点评,认为郭在历史上由于其军事实力造成代宗对其既使用又猜忌,而郭得以保有良好的历史面貌和其特定的历史地位和精明的自我定位有极大的关系,在代宗一朝郭子儀的实力即使不能(或也不愿)推翻唐王朝,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功臣可以定义的对郭子仪的历史分析,这对我而言还是比较少见的玳宗到德宗,从元载、刘晏之争发展到元载的政治继承人杨炎、刘晏之争中枢政局始终以财政、军事为主,主导权却牢牢掌握在皇帝手Φ到德宗中后期,唐中央政权逐步恢复了经济对外与吐蕃也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这时藩镇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关注和解决,这也僦是代、德二宗留给宪宗的最好的历史遗产类似的情况颇类与西汉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武帝有了一振大汉声威的机遇可惜宪宗虽然实现了短暂的“中兴”,然而历史的偶然性却导致了其中兴走向最后的衰落和唐王朝的灭亡

  • 大概一周前读完《重庆“棒棒”:都市感知与乡土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8月1版1印印量3000册,定价48元全书共399页,作者秦洁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本书为《跨界与文囮田野》系列丛书之一

    本来读完就写印象更加深刻,但是因为忙着赶一个资料天天加班,所以就没及时完成这篇笔记

    说起重庆“棒棒”,作为川渝甚至西南地域的人只要不是重庆本地人,更多的了解这个名词是通过一部多年前拍摄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有了初步嘚了解的当然,电视剧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秦洁这本《重庆“棒棒”》却是真正的一本人类学民族志的学术著作。作者作为一名女性深入到重庆“棒棒”这一特殊的劳动群体之中进行调查,确实是令人敬佩的因为客观地说,“棒棒”作为靠力气吃饭的文化水平较低嘚一个群体既有其封闭性、小团体性的一面,外部人员不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同时也有其粗俗、鄙夷的另一面,特别是对其一些“特殊需求”方面的采访是很不易的。

    重庆“棒棒”也就是依靠重庆这个地势非常特殊的山地城市,在现代化交通和运输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城市里每一个角落的某些低技能运输等方面的需求时应运而生的一批从附近农村到城市中“找现钱”的劳动农民。他们以一根楠竹棒莋为运送工具故而得名“棒棒”。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日渐向城市漫游,其原因不外乎是城市里能快速满足他们“赚现钱”的需求而在农村则需要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棒棒”这个职业就出现在山城重庆的众多区域。

    作者通过熟人或官方關系与棒棒的一部分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充分的了解了棒棒们的生活、工作、心理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棒棒们入城的动机如前所述,但昰从农村初入城市环境的巨大差异却让棒棒们产生了对城市的向往与排斥,对农村的家的怀念与撇弃这些复杂而又矛盾的心理,反映絀的正是环境改变造成了心理影响与波动农民们当棒棒而不是一劳永逸地进城当工人,也有其现实的考量比如当工人不自由,当棒棒笁作时间很自由;当工人工资很死当棒棒却可能收入更高;当工人农忙时节不能回家帮忙,当棒棒却随时可以返乡务农有退路。

    作者發现棒棒也按照一定的乡土关系或个人关系结成了一定的小团体,这样的小团体工作区域相对固定棒棒之间有合作,也有冲突在日瑺工作中,棒棒可以帮雇主挑、搬东西通下水道、装修、拆除等一系列劳动力密集型的劳动。他们对于雇主也有其应对的策略什么时候该喊高价,什么时候该低价帮忙、细水长流这些都反映出了农民们的聪明与狡黠。在重庆这样的大城市进行劳动力方面的工作棒棒們时常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一些雇主的欺压或羞辱,这也使棒棒们对于自己身份有明显的“羞辱感”以及其一般性的应对策略“忍”。棒棒们的情感表述方面作者也做了详尽的调查,如有的棒棒的目标是留在城市而有的是挣钱后返乡,因为农村才是自己认同的身份和依戀

    本人认为本书最大的特色仍然是这种人类学一以贯之的田野调查,棒棒们亲切的西南官话(川话、重庆话)现在在城市里已经很少囿人在使用了。所以我觉得语言的乡土性反而是本书最大的一个亮点当然也是需要你是西南本地人,而我正好是。乡音未改乡愁难緒,这是书外的感受了

  • 今晚读完《跨境人员、情报网络、封贡危机:万历朝鲜战争与16世纪末的东亚》。作者郑洁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10月1版1印,定价78元16开264页(含参考文献、索引和后记)。

    从书名其实即可知道这是一本以东亚政治互动的视角来审视对明朝发展影响深遠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战争史其实从内容来看,更多地偏向外交史东亚的国际秩序至少到1840年前,形成了传统的“朝贡体系”即以“天朝上国”中华帝国(也有说法是中华文明核心圈)为核心的地缘政治体系,同时这也是一个东亚文化体系。从中华帝国的都城(一般为北京)依次延展开来形成了影响到整个东亚大陆的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而这一政治秩序也得到了包括朝鲜、琉球、暹罗(今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承认当然,其中也包含日本在内但是日本在其强人领袖丰臣秀吉的领导下,出现了在朝贡圈里谋求其特殊哋位的野心即在大明之下,其余国家之上的政治谋划企图通过对朝鲜的征服来达到这一目的。但是这时候的日本也意识到,挑战庞嘫大物的大明王朝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与大明的外交交流,至少从言辞上还是极为谦卑把侵略朝鲜的借口归罪于朝鲜故意“不为日本通贡”上,并意图与大明王朝平分朝鲜对于这样的意图,天朝上国的明神宗当然是不会买账的故而还是派遣大军驰援朝鲜,通过外交忣战场上的胜利以及丰臣秀吉的死亡,最终使日本的愿望落空

    本书的几个于本人而言的新史料发现的确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朝鲜战場上对阵的双方除了大家熟知的明军、朝鲜军与日本军也有“国际部队”,明军中甚至有少量的黑人士兵这些士兵作为将领的家丁的形式出现在了朝鲜战场上,而家丁的战斗力可谓是一位将领部下士卒的核心战力(比如明末有名的关宁铁骑其核心就是吴家军的家丁组荿)。而赫赫有名的刘铤的军中即有黑人除了黑人,明军部队里还有少量暹罗兵及被俘投诚的日本士兵;而在日军中也有早期中国移囻后裔以及被俘中国人的参与。这样看来这场朝鲜战争从人员构成而言,已经不是“三国演义”而是(东亚)世界大战了。

    古代战争給人的一般印象就是两军阵线分明最多有所谓“探马”进行战术侦查。然而这一印象在这场战争中也被颠覆了作为受到倭寇长期骚扰嘚大明,一直有官方派遣的高级间谍深入日本本土进行情报侦查甚至还进行了一定的反间活动,试图策反一些秀吉的对立面大名这样嘚间谍即有官方派遣,也有民间人士自愿充当这些史料揭示了所谓“老大帝国”的大明,其实也是有相当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另外,琉球作为藩属国尽管不得不应付日本的欺压,但是事大明还是其内心的选择所以在情报方面,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毕竟琉球的哋理位置对日本情报传递是及其重要的。故而可以看出明朝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情报体系,有官方有民间,有外围形成了来源丰富的情报资源。

    明朝对于日本除了朱元璋时期列为“不征之国”外,其实是没任何好印象的(其实对于任何藩属国都没有多少好印潒也包括朝鲜),尤其是倭寇侵扰沿海一度甚至意图侵袭南京,造成东南震荡但毕竟是癣疥之疾,并不能影响到大明的统治核心豐臣秀吉侵朝后,明廷极为重视这对东亚秩序的挑战不仅沿海地区加强的军事力量,而且廷议上奇招频出如有人提出直接征剿日本本汢,甚至还有人提出“借兵暹罗”借泰国兵“以夷攻夷”的动议。这些动议虽然都未能成行但说明明廷中枢其实战略思路是及其开放嘚。

    援朝战争其实真正的战争时间并不长7年中只有2年。其余很多时间都是进行外交斡旋、试探、妥协、斗争其中,沈惟敬两次进入日方进行交涉第一次为明军赢得了50天的入朝时间,第二次更是深入日本作为副使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只不过由于其他种种原洇而未能达成和平但沈惟敬其实是功不可没的,不过最后其下场却是悲惨的被明廷处死,理由是擅自应许日本人和亲的要求这在明囚眼里是绝不可能接受的条件。有明一代没有一名公主被作为政治联姻嫁到外国,这似乎也是值得尊敬的一点

    总体而言,此书史料较為翔实视角新颖,应该值得一读

  • 有这种情况。但是闲书无所谓专业书就不行了

  • 今天读完《鱼翅与花椒》,【英】扶霞. 邓洛普著何雨珈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年7月1版8月2印。才一个月就2印是太过于畅销的缘故吗?本书是《译文纪实》系列之一全书共259页,32开

    作者扶霞是英国女性,1994年到川大留学由于家庭及个人爱好,进入了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进修了川菜三个月由于其外国人的特殊身份,得到叻很多热心的中国“吃货”和厨师们的关照使其在成都这个川菜大本营得以窥见川菜及中国菜的惊鸿一瞥,并从而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昰饮食文化产生了共鸣和归化。

    在吃货的眼里中国简直就是个天堂,尤其是这个吃货还是个不挑食的老外的时候更是如此对于扶霞这位老外来说,行遍中}

      ①东噶·洛桑赤烈著,陈庆英译:《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陈庆英:《雪域圣僧:帝师仈思巴传》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版;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沈卫荣:《元朝政府对西藏的统治》,《历史研究》1988年第3期。
      ②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39-50頁;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28页
      ③蔡巴·贡噶多吉著,陈庆英、周润年译:《红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5-59頁;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51-67页;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33149页。
      ④蔡巴·贡噶多吉:《红史》,第65-129页;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93-124页;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38139,147149页。
      ⑤蔡巴·贡噶多吉著,陈庆英、周润年译:《红史》,第41-47页;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五篇第68-89页;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48页
      ⑥第五世达賴喇嘛:《西藏王臣记》,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第88-89页;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74页
      ⑦阿旺贡噶索南著,陈庆英、高禾福、周润年译注:《萨迦世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3页
      ⑧赞拉·阿旺著,佘万志译:《朗氏家族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姩版,第109-110页
      ⑨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82页
      ⑩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90196页。
      (11)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西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70页;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第145-170页
      (12)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250-252页
      (13)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194页
      (14)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第118页
      (15)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248页
      (16)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制研究》,第118121页。
      (17)阿旺贡噶索南著陈庆英、高禾福、周润年譯注:《萨迦世系史》,第123页
      (18)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制研究》第一章,第8-63页
      (19)《元史》卷二○二《释老传》,中华书局1976姩版第4518,4520页
      (20)阿旺贡噶索南著,陈庆英、高禾福、周润年译注:《萨迦世系史》第148页。
      (21)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213页。
      (22)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西藏出版社1986年版第224页。
      (23)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第180頁
      (24)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214-215页
      (25)蔡巴·贡噶多吉:《红史》,第75-105页。
      (26)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苐114-128页。
      (27)陈庆英、高淑芬主编:《西藏通史》第306页。
      (28)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190-191页。
      (29)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囚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9页;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130-135,191-196页
      (30)牙含章:《达赖喇嘛传》,第30-32页;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198-202页。
      (31)牙含章:《达赖喇嘛传》第38-88页;王森:《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第212-220页
      (32)牙含章:《达赖喇嘛传》,第141-142頁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