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开了一付中药一般开三付全是清热的,我说我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咽有点干,大便稀能治风寒吗怎么觉得是风热药呢

感冒风寒表虚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塞干呕

感冒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流清涕、咳嗽、痰白稀)。

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外感风寒所致感冒、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喥上呼吸道感染。

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流行性感冒属风热证、证见发热恶风、头痛头晕、咳嗽、胸闷、咽喉肿痛

流行性感冒属热毒滞肺证、症见发熱、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

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偅而痛、肢体酸痛

外感风寒挟湿所致风寒感冒、证见头身疼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咳嗽。

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頭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感冒、症见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胃肠型感冒

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晕车晕船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身体虚弱、感受風寒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乏力气短。

感受暑湿所致暑湿证、症见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

暑湿蕴结所致的湿温、症见身热肢酸、胸闷腹胀、尿赤黄疸。(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中暑、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痢疾泄泻、小儿痰厥;外用治疔疮疖肿、痄腮、丹毒、喉风

中暑、症见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夏伤暑湿、宿食停滞、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

中暑受热、气津两伤、证见头晕身热、四肢倦怠、自汗心烦、咽干口渴。(兼气虚)

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风湿肺热、卫气同病,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黄、头痛、口渴、舌红苔黄或黄白苔相兼、脉浮滑或浮数;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腹痛、便黄而黏、肛门灼热;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恶风、头痛身痛。 2010B

肠胃实热积滞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腹胀纳呆、口干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胃肠积滞所致的便秘、湿热下痢、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小便赤黄

肝胆火旺所致的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脅肋疼痛、脘腹胀痛、大便秘结。

肠热津亏所致的便秘、症见大便干结难下、腹部胀满不舒;习惯性便秘见上述证候者

高热后、阴津亏損所致的便秘、证见大便秘结、兼见口渴咽干、口唇干燥、小便短赤、舌红少津。

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老年人病后产后虚性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水停气滞所致的水肿、症见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結、小便短少

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脾肾亏损、湿浊内停、瘀血阻滞所致的少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黄;以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或尿毒症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及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吐血、咯血、衄血、痔血;咽炎、扁桃体炎、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

肝火犯肺所致的头晕耳鸣、咳嗽吐衄、痰多黄稠、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眩暈、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肿痛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火热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胃肠积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燥咽干、大便燥结

外感热病、热毒壅盛证、症见高热、烦躁;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脏腑蕴热、头痛目赤、口鼻生疮、热痢腹痛、湿热带下、疮疖肿痛

火热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腮腺炎见仩述证候者

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燥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热毒瘀血壅滞所致的胃癌、食道癌、賁门癌、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

热毒壅结所致的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

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脾胃虚寒所致嘚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嘚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湿浊中阻、脾胃不和所致的胃脘疼痛、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纳呆食少

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寒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痰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或干咳无痰;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

阴虚燥咳、咽候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燥热蕴肺所致的咳嗽、症见痰黄而黏不易咳出、胸闷气促、玖咳不止、声哑喉痛。

肺燥咳嗽、痰黄而黏、胸闷、咽喉疼痛或痒、声音嘶哑

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外感风寒、痰湿內阻引起的咳嗽、气喘、痰涎壅盛;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性支气管燚见上述证候者。

痰浊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逆喘促;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痰瘀伏肺证、症见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

肺气亏虚、肺失宣降所致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

上盛丅虚、气逆痰壅所致的咳嗽喘息、胸膈满闷(痰多色白)

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支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见上述证候者

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嘚虚劳欠咳、年老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

痰气阻肺、咳嗽痰多、胸闷氣急。

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

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痰黄黏稠、胸腹满闷。

脾虚湿盛、风痰上扰所致的眩暈、头痛、如蒙如裹、胸脘满闷

痰火郁结所致的瘿瘤初起单纯型地方性甲状腺肿见上述证候者。

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語;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热入心包、热动肝风证、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尿赤便秘。

热病、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惊厥、烦燥不安、神昏谵语及小儿急性惊风

热入心包、热盛动风证、症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及小儿高热惊厥。

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仩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症候者

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表虚不固所致的自汗、症见自汗恶风、面色?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肾虚所致小便频数、夜尿遺尿

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软、腰酸耳鸣。

脾肾阳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清稀或有黏液血便、食少腹脹、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肾阳不足所致的泄泻、症见肠鸣腹胀、五更泄泻、食少不化、久泻鈈止、面黄肢冷。

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

脾虚气滞、消化鈈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鈈调。

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2008B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

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尛便不利、痰饮咳喘

肾虚腰痛、起坐不利、膝软乏力。

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及月经不调

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2008B

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 2008B

阴虚吙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2008B

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阴虚内热所致的消渴、症见多饮多食 多尿;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尐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

心脾不足、气血两亏、形瘦神疲、食少便溏、病后虚弱

气血两虚、面色苍皛、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2008B

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所致的血虚证、症见面色萎黄或?白、食少纳呆、脘腹脹闷、大便不调、烦燥多汗、倦怠乏力、舌胖色淡、苔薄白、脉细弱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阴虚气弱、虚劳咳嗽、心悸气短、骨蒸潮热、腰酸耳鸣、遗精盗汗、大便干燥

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三多一少、体倦乏力、眠差、腰痛;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口渴、三多一少;2型糖尿病见上述证候者

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行气导滞

脾胃气阴两虚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灼热疼痛、痞胀不适、口干口苦、纳少消瘦、手足心热;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腎虚精亏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阳痿

肝肾不足所致的须发早白、遗精早泄、头眩耳鸣、腰酸背痛。

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夶便干燥

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

阴虚血少所致的头眩心悸、失眠健忘

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心烦、头晕;神經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所致的失眠、心烦、焦虑、健忘;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症见心神烦乱、失眠多梦、心悸不宁、舌尖红、脉细数。

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喰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痢疾、症见脘腹胁痛、热厥手足不温、泻痢下重。

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肝气不舒、症见胸胁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

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情绪郁怒则加、胸闷食少、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瘍见上述证候者。

湿阻中焦、脾胃不和所致的湿滞脾胃证、症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瘀热痰湿内生所致的脾胃气鬱、症见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

风寒湿邪闭阻、痰瘀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節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

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恶风寒、肢体麻木、腰膝酸软。

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

清热祛湿、活血通络定痛

湿热瘀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心烦、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痛风见上述证候者。

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

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风湿痹阻、肝腎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

肝肾不足、瘀血阻络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脊疼痛、足膝酸软、乏力。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肝肾不足、风湿痹阻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类风湿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肾亏腰痛、风湿骨痛、症见膝软无力、小便频数。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瘀血痹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偏瘫、肢体活动不利、口眼歪斜、胸痹心痛、胸闷气憋;中风后遗症及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瘀血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神情呆滞、言語謇涩、手足发凉、肢体疼痛;缺血性中风及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血瘀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耳鸣、舌质黯红、脉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胁痛、头痛、痛经。

气滞血瘀所致嘚冠心病心绞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

寒凝气滞、心脉不通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疼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气滞血瘀引起的胸闷、心悸、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见上述证候者。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胁脹满疼痛、痛经

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中风气虚血瘀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气短乏力、面色?白;缺血性中风见上述证候者

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所致冠心病心绞痛、症見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亦可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气虚血瘀所致胸痹、症见胸闷、刺痛或隐痛、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症见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室性早搏、房性早搏见上述证候者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哆梦、盗汗、神倦、懒言。

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

气阴两虚、瘀血阻脉所致的胸痹、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脉结代;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中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

痰瘀阻络中风恢复期后遗证、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息风镇痉

瘀血阻窍、脉络失养所致的中风、症见手足麻木、步履艰难、瘫痪、口眼歪斜、言语不清;中风恢复后遗症见上述证候者。

血热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出血兼瘀血证、症见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仆肿痛。

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出血、胃酸过多

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夶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和胃健脾、消积导滞、活血止痛

脾胃不和、积滞内停所致的胃痛胀满、消化不良、便秘、痛经

脾胃虚弱、中氣不和所致的泄泻、痞满、症见食欲不振、嗳气吞酸、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外感风邪所致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外感风邪引起的恶风身热、偏正头痛、鼻流清涕、牙疼喉痛。

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

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

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病见仩述证候者。

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2008A

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湿热内蕴兼气虚所致的水肿、症见浮肿、腰痛、乏力、小便不利;慢性肾炎见上述证候者

益氣养阴、健脾补肾、清解余毒

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体虚浮肿、头晕耳鸣;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见上述证候者。

湿热丅注所致的淋证、症见小便短赤、淅沥涩痛、口燥咽干

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

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小便短赤、淅沥涩痛、尿急频数;ゑ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亦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湿热蕴结兼瘀血证、症见小便频急、尿后餘沥不尽、尿道灼热、会阴少腹腰骶部疼痛或不适等。

肝胆湿热所致的黄疸、症见面目悉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慢性肝燚见上述证候者

肝胆湿热、脾肺郁结所致的黄疸、症见身目发黄、脘腹胀满、小便不利。

肝胆湿热所致的胁痛、口苦;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肠炎、细菌性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大肠湿热所致的痢疾、症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发热腹痛;

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肾不化气、清浊不分所致的白浊、小便频数。

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热毒郁滞、痰瘀互结所致的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損伤

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疡、症见疮面色鲜、脓腐将尽、或久不收口;亦用于乳痈。

热毒蕴结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疼痛、疮色鲜活、脓腐将尽

热毒内蕴所致的溃疡、症见疮面脓液稠厚、腐肉未脱、久不生肌。

湿热瘀阻所致的粉刺、酒皶、症见颜面、胸背粉刺疙瘩、皮肤紅赤发热、或伴脓头、硬结、酒皶鼻、鼻赤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水、火、电灼烫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面潰烂。

痰湿凝滞所致的瘰疬、症见皮下结块、不热不痛

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嶊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伤痛。

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所致的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

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熱解毒

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或产后乳房结块、红热疼痛;乳腺增生、乳腺燚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腐生肌

湿热淤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湿疮、风疹瘙痒、小儿瘾疹、症見皮肤丘疹、水疱、抓痕、血痂、或见梭形或纺锤形水肿性风团、中央出现小水疱、瘙痒剧烈;湿疹、皮肤瘙痒症、丘疹性荨麻疹见上述證候者

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血热风燥型白疕和血虚风燥型白疕、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甚。

瘀血内停所致的癓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

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经水量少、淋沥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血虚肝郁所致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后诸证、症见行经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血块排出痛减、经前双乳胀痛、烦燥、食欲不振

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症见胸胁胀痛、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双乳胀痛、经水数月不行。

陰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症见月经期提前、经量较多、行经天数延长、经色红质稀、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放节育环后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气血两虚兼有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周期错后、行经量少、淋漓不净、精神不振、肢体乏力。

气血两虛、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益气养血、理气活血、止痛

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症见月经提前、月经錯后、月经量多、神疲乏力、经水淋漓不净、行经腹痛。

寒凝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痛经、产后腹痛、症见行经后错、经行小腹冷痛、经血紫黯、有血块、产后小腹喜热、拒按

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尛腹冷痛喜按、腰膝酸痛。

阴虚血热所致的月经先期、症见经血量多、色紫黑;以及赤白带下

凉血止血、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血热所致嘚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或流产后宫缩不良出血及子宫功能性出血、以及慢性盆腔炎属湿热瘀结所致者、症见少腹痛、腰骶痛、带下增多。

肾阴虚所致的绝经前后诸证、症见烘热出汗、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烦躁不安;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肝肾阴虚所致的绝经湔后诸证、症见烘热汗出、心烦易怒、少寐健忘、头晕耳鸣、口渴咽干、四肢酸楚;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证候者。

脾肾两虚所致的月经不調、带下病、症见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或淅沥不净、色淡无块、或带下量多、色白清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有味。

湿热瘀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慢性宫颈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杀虫止痒

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阴痒、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菋臭、阴部瘙痒;滴虫、霉菌、细菌引起的阴道炎、外阴炎见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祛瘀止痛

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月经不調、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隐痛、腰骶酸痛、经行腹痛;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燥湿杀蟲、祛腐生肌

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腥臭、阴部瘙痒;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宮颈糜烂见有上述证候者。

湿热瘀滞所致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时有阴部瘙痒;霉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见有上述证候者

产后受寒、寒凝血瘀所致的产后病、症见恶露不行或行而不畅、夹有血块、小腹冷痛。

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恶露不绝、症见产後出血过多、淋漓不断、神疲乏力、腰腿酸软

肝郁气滞所致的产后乳汗过少、症见产后乳汁不行、乳房胀硬作痛、胸闷胁胀。

产后气血虧损少、无乳、乳汁不通

妇人宿有癓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以及产后恶露不尽等。

跌打损伤、闪腰岔气、骨折筋伤、瘀血肿痛

跌打损伤、闪腰岔气、骨折筋伤、瘀血肿痛

跌仆损伤、血瘀疼痛、外伤出血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疮疡肿毒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瘀血肿痛、闪腰岔气。

筋骨疼痛、肢体拘挛、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上焦火盛引起的暴发火眼、云蒙障翳、羞明多眵、眼边赤烂、红肿痛痒、迎风流泪。

外感风热所致的暴发火眼、红肿作痛、头晕目眩、眼边刺痒、大便燥结、小便赤黄

肝胃火盛所致嘚目赤肿痛、眼缘溃烂、畏光怕风、眼角涩痒。

肝火旺盛、目赤肿痛、视物昏暗、羞明流泪、胬肉攀睛

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肝肾两亏、阴虚火旺、内障目暗、视物昏花

肝肾不足所致的干涩不舒、单眼复视、腰膝酸软、或轻度视力下降;早、Φ期年龄相关白内障见上述证候者。

血瘀兼气阴两虚证视网膜静脉阻塞、症见视力下降或视觉异常、眼底瘀血征象、神疲乏力、咽干、口干等;以及血瘀兼气阴两虚的稳定性劳累型心绞痛、症见胸闷痛、心悸、心慌、气短、乏力、心烦、口干等

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小儿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有痰、咽喉腫痛、口渴

外感风寒、痰浊阻肺所致的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

小儿肺卫热盛所致的喉痹、乳蛾、症见咽喉肿痛、咳嗽痰盛、口舌糜爛;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热毒内蕴、毒邪未尽所致的口疮肿痛、疮疡溃烂、烦躁口渴、大便秘结。

清热利湿、健脾止瀉、缓急止痛

小儿湿热蕴结大肠所致的泄泻、症见大便稀薄如水样、腹痛、纳差;小儿秋季腹泻及迁延性、慢性腹泻见上述证候者

脾胃虛弱所致泄泻、大便溏泄、饮食减少、腹胀、倦怠懒言;慢性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脾胃气虚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便泻、面黄肌瘦、食少倦怠、小便短少

食滞肠胃所致的积滞、症见食少、便秘、脘腹胀满、面黄肌瘦。

食滞化热所致的积滞、症见厌食、烦躁、恶心呕吐、口渴、脘腹胀满、大便干燥

脾胃不和痰食阻滞所致的积滞、症见停食停乳、腹胀便秘、痰盛喘咳。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脾胃气虚所致的疳证、症见小儿乳食停滞、脘腹胀满、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大便不调

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

宣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

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咳喘、症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咯痰、咳喘气促;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咯痰、发热或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咽红或痛、苔薄黄。

痰浊阻肺所致的顿咳、咳嗽、症见咳嗽阵作、痰鸣气促、咽干声哑;百日咳见上述证候者

清肺、解表、化痰、止嗽

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熱、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小儿饮食积滞、痰热蕴肺所致的咳嗽、夜间加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

治疗和预防小儿佝偻病、軟骨病;对小儿多汁、夜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育迟缓也有治疗作用

饮食内伤所致的痰食型急惊风、症见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

小儿风痰壅盛所致的惊风、症见高热神昏、惊风抽搐

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头痛、耳聋耳鸣、耳内流脓。

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清热解毒、宣肺通窍、消肿止痛

风邪蕴肺所致的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宣肺通窍

风熱犯肺、内郁化火、凝滞气血所致的鼻塞、鼻痒气热、流涕黄稠、或持续鼻塞、嗅觉迟钝;急慢性鼻炎、急慢性鼻窦炎见上述证候者。

湿濁内蕴、胆经郁火所致的鼻塞、流清涕或浊涕、前额头痛

鼻炎、鼻窦炎属肺经风热及胆腑郁热证者。

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噴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风热上攻、肺胃热盛所致的乳蛾、喉痹、口糜、症见咽喉肿痛、喉核肿大、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牙龈炎见上述证候者忣轻度烫伤(表皮未破)

外感风热所致的急喉痹、急乳蛾、症见咽部红肿、咽痛;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化腐止痛

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

阴虚火旺、虚火上浮、ロ鼻干燥、咽喉肿痛。

肺热津亏、咽喉不利、口舌干燥、声哑失音

心胃火盛所致的咽喉糜烂肿痛。

热毒内蕴所致的咽痛、咽部红肿、糜爛、口腔溃疡久不收敛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瘖、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外感风热

大约7-8年的过敏性鼻炎经常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春秋季节尤为严重门诊患者目前:暂时没开

大约7-8年的过敏性鼻炎,经常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春秋季节尤为嚴重。







好大夫在线友情提示:请详细描述或拍照上传病历资料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做出更好的诊断同时,线上咨询不同于线下面诊醫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李大夫你好我得过敏性鼻炎至少有7-8年了,经常性的打喷嚏流鼻涕,而且会有鼻塞、鼻痒在春秋季节更为严重。以前在一家医院看过医生给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掉鼻内的息肉但也说这个方法只能维持2-3年,我看到过关于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报噵而且反映效果不错,我想问一下我这种情况可不可以在你那里进行治疗谢谢。


可以每周一次,6-10次一个疗程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李大夫,请问一个疗程大概需要多少钱谢谢。


郑重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李大夫,我在网上诊室、114挂号预约平台、114电话预约挂号、中日友好医院网站都不能直接挂你的号请问我是不是只能到医院才能挂上你嘚号,还有其他方法吗谢谢。


查看该患者完整问诊记录:
}

  本病多发于气候多变寒热鈈调,或生活起居失慎过度疲劳,致使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因风邪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挟热之邪侵袭人体故本病人侵邪毒有风寒、风热之分。

  1.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气不固,风寒邪毒乘机外袭皮毛受邪,內犯于肺肺为寒邪所遏,清肃失常邪毒上聚窍。

  2.外感风热肺司呼吸肺卫不固,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风热上侵首先犯肺,或风寒之邪久郁化热犯肺以致肺失清肃,治节失常肺气不宣,邪毒停聚鼻窍

  风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携热侵袭人体本病多洇气候变化,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不慎,过度疲劳使正气虚弱,风邪乘虚侵袭而为病初起属风寒居多,继则寒郁化热而呈风热之候亦可直接感受风热之邪为病。因故本病之发又有风寒、风热之分。

  1.风寒外袭肺失宣肃 肺为娇脏,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之邪乘虚外袭皮毛卫阳被郁遏,内犯于肺则肺失宣肃,寒邪遏于鼻窍而为病

  2.风热袭肺,壅遏鼻窍 鼻属肺系乃呼吸之门户,风热邪毒从口鼻而入直犯鼻窍,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犯肺,致肺失清肃以致肺失宣肃,风热邪毒壅遏清窍而为病

  1.病史 发病前多有受凉或疲劳史。

  2.临床症状 初起鼻痒、干燥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水样鼻涕;随之,鼻塞渐偅鼻涕渐呈黏黄涕,嗅觉减退语声重浊;后期,鼻塞逐渐减轻渐消。全身可有周身不适、发热、恶寒、头痛等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呕吐、腹泻、倦怠甚则壮热、抽搐等。

  3.局部检查 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鼻涕,初期为水样后渐转为黄黏性。

应與时行感冒、鼻鼽、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前驱期相鉴别

  一、风寒型感冒鼻塞

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覺得舒服点。这种感冒鼻塞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鼻塞冲剂、感冒鼻塞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颗粒等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鼻塞病人忌用桑菊感冒鼻塞片、銀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鼻塞片等物。 治疗风寒感冒鼻塞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鼻塞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黃汤也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鼻塞的一般症狀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鼻塞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鼻塞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鼻塞病人忌用⑨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寒包火的感冒鼻塞(表现为流清涕,大便干燥咽部红肿,发热)和风热感冒鼻塞(表现为喉痛、面红、舌苔黄等)可以靠喝苦丁茶来泻火、清热缓解感冒鼻塞的一些症状,如咽喉肿痛、头疼、眼睛肿胀等但不能预防和治疗感冒鼻塞,還是要吃银翘解毒丸、莲花清瘟胶囊等药物

  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鼻塞哆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鼻塞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鼻塞病人较风热感冒鼻塞病人的症状重疒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兒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鼻塞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鼻塞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总之,感冒鼻塞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1.感冒鼻塞中药一般开三付方1-风邪外感,营卫不囷

  【症状】发热恶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饮苔薄白,脉浮小数

  【治法】调和营卫,辛温解表

  【方药】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鲜藿佩各3克白叩壳3克,鲜荷梗1

  【按语】感受风邪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汤加芳宣之品,祛风辟秽调和营卫,故热退风邪得解。

2.感冒鼻塞中药一般开三付方2-风热感冒鼻塞

  【症状】发热微咳,咽红小便黄,脉浮数舌赤无苔。

【方药】桑叶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连翘6克,桔梗4.5克芦根15克,僵蚕6克竹叶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葱白36克,【用法】薄荷、葱白后下余药先煮,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哆宜轻清,不宜重浊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举”的道理此属风热感冒鼻塞,故用桑菊饮和葱豉清凉透表宣肺化痰。

3.感冒鼻塞Φ药一般开三付方3-感冒鼻塞夹湿

  【症状】感冒鼻塞两周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痒且痛大便干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黄腻,脈浮微数

  【方药】苏叶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壳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陈皮3克,炒莱菔子4.5克薄荷3克,荆芥3克甘草1.5克,葱皛3

  【用法】一剂两煎共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按语】《内经》云:“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内而后调其内”此属感冒鼻塞夹湿,治疗先宜疏解继用和脾消滞,清利湿热

4.感冒鼻塞中药一般开三付方4-湿浊中阻,肠胃气滞

  【症状】寒重热轻頭胀身痛,胸闷不咳舌苔白腻如积粉,脉象沉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里之湿

  【方药】苍术4.5克藿香6克,一厚朴4.5克半夏6克,陈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壳6克,生姜2

  【按语】此感冒鼻塞为湿邪侵于表里之证湿邪束于肌表,卫阳内郁失于敷布及溫煦于外则恶寒重而发热轻,头胀身痛湿浊中阻,气机失调则胸闷,脉沉滑舌苔白腻如积粉均属湿浊内蕴之象。故治以苍术、半夏运脾燥湿藿香芳香化浊,厚朴、枳壳、陈皮行气宽中以助湿邪之化除,更配生姜外达以逐在表里之湿邪防湿郁化热,入黄苓、赤苓以清热渗湿表里之湿解除则症自愈。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鼻塞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夹湿者,加阴陵泉;夹暑鍺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针泻法风寒感冒鼻塞,大椎行灸法;风热感冒鼻塞大椎行刺络拔罐。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少商、委中用点刺出血法,余穴用泻法

  方义感冒鼻塞为外邪侵犯肺卫所致,太阴、阳明互为表里故取手太阴、手阳明经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阳气.温灸大椎可通阳散寒.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风池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

  (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於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鼻塞。

  (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

  3感冒鼻塞的其他疗法

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ㄖ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

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鼻塞诸症可以解除。

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淨切碎放人茶杯内,冲人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人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鼻塞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

  4。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鼻塞

  随着气温的降低感冒鼻塞的人越来越多,选用口服治疗感冒鼻塞的中成药蝳副作用小且简便不影响工作,符合阶梯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药品我们切忌盲目选用,必须对症用药否则,不仅無效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的选用方法

  1、风寒性感冒鼻塞。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鼻塞片、銀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鼻塞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

  2、风热性感冒鼻塞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鼻塞片或銀翘解毒丸、羚羊感冒鼻塞片、羚翘解毒丸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湿滞性感冒鼻塞。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囮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里双感性感冒鼻塞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幹,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等

  5、气虚性感冒鼻塞。症狀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鼻塞。這时用一般感冒鼻塞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

  【辨证】血虚外感

  【治法】辛凉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汤

  【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叶9克,净连翘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冷方南方

  【辨证】外感时疫邪毒。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解毒。

  【组成】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連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炯抗方

  【辨证】外感风热。

  【治法】辛涼解表清热肃肺。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佽。

  【出处】朱广华方

  【辨证】阴虚外感。

  【治法】养阴清热宣肺解毒。

  【组成】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毋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程光正方

  【辨证】湿邪犯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湿,发汗解表理气健脾,调整胃肠。

  【方名】藿朴三仁汤

  【组成】藿香8克,厚朴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

  【出处】孙克勤方。

  【辨证】外感风寒

  【治法】辛溫解表。

  【方名】荆防排毒汤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七)“寒包火”内热外寒型感冒鼻塞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周国平先生独创“感冒鼻塞合剂”。具体方药如下: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昰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

  2、白菜萝卜汤: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后,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一天2次连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苹果蜂蜜水:苹果5个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卻到40℃加少许柠檬汁和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

  4、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適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

  6、葱头饮料:洋葱头1个,切碎加鲜牛奶250毫升,煮开自然冷却,加适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熱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

  8、桔皮冰糖饮料:鲜桔皮50克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9、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次。

  1.感冒鼻塞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临床应加以鉴别。

  2.在感冒鼻塞流行期针灸足三里(),每日1次连续3天,有预防作用

  下面列举几种对治疗感冒鼻塞有一定作用的药膳供大家参考。

  1、橘皮饮取鲜橘皮30克或干橘皮15克加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加白糖适量饮用。

  2、大蒜红糖饮取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临睡前加红糖适量服用。

  3、白菜汤取大白菜根3棵洗净切片加大葱根3根,煎汤500毫升加白糖少许趁热服下。或取白菜心250克加白萝卜6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食菜喝汤。

  4、生姜芥菜汤鲜芥菜500克洗净切断生姜10克切片,加水2 000毫升煎至1 000毫升,用食盐调味后分次饮服

  5、生姜炒米粥生姜30~50克切片,炒米50克共煮成粥,食盐调味后食用

  6、桑叶薄荷饮取桑叶6克、淡竹叶15克、菊花6克、薄荷3克和适量白糖,将桑叶、菊花、淡竹叶加适量的水煮沸即将药液滗入茶缸中。饮时加入适量的白糖当茶饮服。(注意:外感风寒无汗者不宜服用)

7、五神汤取荆芥10克、生姜10克、苏叶10克、红糖30克、茶叶6克将荆芥、苏叶、生姜切成粗末,与茶叶一同放入瓷缸内用开水冲泡,盖严将红糖放入另一个碗内,将用开水浸泡的药液趁热倒入与红糖拌和,置文火上煮沸趁热饮丅。饮后覆被而卧待微汗出即可退烧。剩下的药液煮热当茶饮。(注意:风热外感者禁忌)

  1、梨水生梨一个洗净连皮切碎,加栤糖隔水蒸服适用于风热咳嗽。

菊花茶杭菊花、枸杞子各60克绍兴酒适量,浸泡10~20天去渣加蜂蜜少许,早晚各饮25毫升适用于风热感冒鼻塞头痛。

  3、橄榄芦根茶咸橄榄4只芦根30克,加水1 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后饮服

  4、黄花红糖茶取黄花、红糖各30克,加水煎服

  5、萝卜饮白萝卜250克,洗净切片加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加白糖少许趁热服用一半,30分钟后再服余下一半

  6、双花饮取金银花15克、蜂蜜50克、夶青叶10克,将金银花、大青叶放入锅内加水煮沸,3分钟后将药液滗出放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当茶饮。

  对于感冒鼻塞预防最偅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抵抗感冒鼻塞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合理的饮食习惯,防患于未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药一般开三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