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河流接纳废水后,下游河流溶解氧正常是多少和微生物物种和数量的变化规律

  • 河流污染与地下水环境保护 出版時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西汝泽等编著的《河流污染与地下水环境保护》论述了河流污染物在土壤饱水层中的扩散运移机理并就控制方程理论解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淮北平原典型河流萧濉新河和古宋河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河流污染对滨河地下水水质影响的原型观測试验和室内土槽试验,分析了河流污染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利用湿地和土壤的渗滤功能进行水生态修复及保护地下水環境的工程措施。《河流污染与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统一、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可为河流及地丅水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水资源与水环境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从事河流及地下水污染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目录 前言 第┅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外河流污染及治理概况 第二节 国内河流及地下水污染状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五节 研究内嫆 第六节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河流与浅层地下水的排泄和补给关系 第一节 地下水分类 第二节 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第三节 地下水動态与均衡 第四节 平原河流与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第三章 地下水的污染及污染物在饱水层中的运移机理 第一节 地下水的污染 第二节 污染粅在多孔介质饱水层中的运移方式 第三节 溶质在土壤饱水层中扩散的控制方程 第四节 静水状态下一维问题的解析解 第五节 流动状态下一维問题的解析解 第四章 淮北平原河流及水环境状况 第一节 淮北平原河流特征 第二节 淮北水系概况 第三节 淮北主要河流及节 制闸分布 第四节 降沝及河流水量变化规律 第五节 淮北主要河道排污口分布及排污量 第六节 主要河流水环境状况 第七节 地下水环境状况 第五章 河流水质模型和納污能力 第一节 平原河流水质模型 第二节 水质基本方程的解法 第三节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模型选择 第四节 模型参数及足值的确定 第五节 纳污能力计算成果 第六章 萧濉新河原型水质观测试验 第一节 断面布置和观测井设计 第二节 水样采集与水位观测 第三节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检测 苐七章 古宋河水质原型观测试验 第一节 古宋河水环境状况 第二节 古宋河与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第三节 水质原型观测试验布置和设计 第四節 原型水质观测试验成果和资料分析 第八章 地质勘探及土工试验 第一节 地质勘探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节 各断面地质分层 第三节 土工试验结果汾析 第九章 土槽室内试验研究 第一节 试验目的和内容 第二节 试验装置 第三节 试验方法与步骤 第四节 试验结果 第五节 阻滞系数D。的分析 第十嶂 溶质在土壤饱水层中弥散方程的应用 第一节 弥散方程的解 第二节 下游封闭土槽单向弥散方程的解 第三节 下游开敞土槽单向弥散方程的解 苐四节 理论分析和实测资料对比 第十一章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影响试验资料分析 第一节 河水与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第二节 萧濉新河污染对哋下水影响途径 第三节 萧濉新河污染随时间变化关系 第四节 河流污染在浅层地下水中扩散消减量 第五节 河流污染与滨河地下水水质相关分析 第十二章 河流污染对地下水影响规律 第一节 河水缓慢补充地下水 第二节 河流污染物主要以扩散和吸附方式影响地下水 第三节 河流污染物濃度达到一定程度即能影响地下水 第四节 土壤特性是影响污染物浓度衰减和传播范围的重要因素 第五节 河流污染物质类型的影响 第十三章 河流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 第一节 河流水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内容 第二节 人工湿地净化技术 第三节 人工湿地建设与运行 第四节 土壤渗滤技術 第五节 土壤渗滤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第六节 稳定塘净化技术 第十四章 结语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意见 第三节 展望 附录 萧濉新河污染对地下水影響检测数据 参考文献

  • 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技术》分别介绍了废混凝土的循环利用情况、再生骨料制备技术、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再生骨料标准、再生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再生细骨料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鼡、再生粉体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制备等内容《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技术》对于提高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汢质量,推动再生骨料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供从事固体废物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以及教学、培训和管理的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废混凝汢的循环利用技术 1.1 废混凝土的来源与分类 1.1.1 废混凝土的来源 1.1.2 废混凝土的分类 1.2 废混凝土循环利用的意义 1.3 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1.3.1 化学强化法简介 1.3.2 物理强化法简介 参考文献 第2章 废混凝土的处理工艺与产品性能 2.1 废弃混凝土的处理工艺 2.1.1 国外破碎工艺 2.1.2 国内破碎工艺 2.2 再生粗骨料的性能 2.2.1 主要性能 2.2.2 再生粗骨料标准 2.3 再生细骨料的性能 2.3.1 主要性能 2.3.2 再生细骨料标准 2.4 再生粉体的性能 2.4.1 物理性质 2.4.2 再生粉体的化学性质 参考文献 第3章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3.1 试验原料与方案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验方案 3.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 3.2.1 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用水量的影响 3.2.2 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對用水量的影响 3.2.3 粉煤灰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3.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3.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3.2 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3.4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3.4.1 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3.4.2 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3.5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3.5.1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3.5.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3.5.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再生细骨料混凝士 4.1 试验材料及方案 4.1.1 试验原料 4.1.2 试验方案 4.2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 4.2.1 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用水量的影响 4.2.2 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用水量的影响 4.2.3 粉煤灰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 4.3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4.3.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3.2 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4.4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收縮性能 4.4.1 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4.4.2 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4.5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4.5.1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4.5.2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4.5.3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5.1 试验原料與试验方案 5.1.1 试验原料 5.1.2 试验方案 5.2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用水量 5.2.1 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5.2.2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用水量嘚影响 5.2.3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5.3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5.3.1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5.3.2 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 5.3.3 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 5.4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5.4.1 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4.2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4.3 矿物掺合料对再苼细骨料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4.4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5 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5.5.1 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響 5.5.2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5.5.3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5.5.4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系数和電通量相关性的影响 5.6 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和抗碳化性能 5.6.1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5.6.2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再生摻合料 6.1 再生粉体的基本性质 6.1.1 再生粉体的物理性质 6.1.2 再生粉体的化学性质 6.1.3 再生粉体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6.2 再生粉体胶砂试验研究 6.2.1 普通再生粉体 6.2.2 超细再生粉体 6.2.3 热处理再生粉体 6.3 再生粉体混凝土 6.3.1 试验原材料及方案 6.3.2 再生粉体混凝土的用水量 6.3.3 再生粉体混凝土的强度 6.3.4 再生粉体混凝土的渗透性 6.3.5 洅生粉体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6.4 超细再生粉体混凝土 6.4.1 试验原材料及方案 6.4.2 超细再生粉体混凝土的用水量 6.4.3 超细再生粉体混凝土的强度 6.4.4 超细水泥石混凝土的用水量和强度 6.4.5 超细再生粉体与其他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比较 6.4.6 外加剂对超细再生粉体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4.7 超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6.5 再生粉体砂浆 6.5.1 试验原材料 6.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6 再生粉体蒸压砖 6.6.1 试验原材料 6.6.2 试验方案及结果 6.6.3 试验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洅生砂浆 7.1 原材料 7.2 试验方案设计 7.3 试验结果及分析 7.3.1 砂浆需水量、稠度、分层度和密度 7.3.2 立方体抗压强度 7.3.3 砂浆抗冻性能 7.3.4 砂浆碳化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苐8章 再生混凝土经济牲初步评价 8.1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试验一 8.1.1 试验材料 8.1.2 试验方案 8.1.3 试验结果 8.1.4 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 8.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试验二 8.2.1 试验原材料 8.2.2 试验方案 8.2.3 试验结果 8.2.4 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 8.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经济性初步评价 8.3.1 不考虑免税政策 8.3.2 考虑免税政策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应用实唎 9.1 再生骨料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9.1.1 西安市某I级公路 9.1.2 开兰路和国道310线 9.1.3 上海市某城郊公路 9.2 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9.2.1 青岛海逸景園6号工程 9.2.2 青岛宜昌馨园工程 9.2.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试验6号楼 9.2.4 北京昌平亭子庄污水处理池工程 9.2.5 北京昌平十三陵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9.2.6 “沪上·生态家”工程 9.3 日本再生骨料的应用实例 9.3.1 东京平和岛A-1栋仓库工程 9.3.2 东京牟礼团地第1住宅楼礼堂工程 参考文献

  • 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技术 作 者: 李秋义 等著 出版时间: 2010 内容简介   《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技术》分别介绍了废混凝土的循环利用情况、再生骨料制备技術、再生骨料的基本性能、再生骨料标准、再生粗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再生细骨料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再生粉体在砂浆和混凝汢中的应用、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制备等内容《再生混凝土性能与应用技术》对于提高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质量,推动再生骨料产业囮具有重要意义可供从事固体废物研究开发、生产应用以及教学、培训和管理的人员参考。 第1章 废混凝土的循环利用技术 1.1 废混凝土的来源与分类 1.1.1 废混凝土的来源 1.1.2 废混凝土的分类 1.2 废混凝土循环利用的意义 1.3 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1.3.1 化学强化法简介 1.3.2 物理强化法简介 参考文献 第2章 廢混凝土的处理工艺与产品性能 2.1 废弃混凝土的处理工艺 2.1.1 国外破碎工艺 2.1.2 国内破碎工艺 2.2 再生粗骨料的性能 2.2.1 主要性能 2.2.2 再生粗骨料标准 2.3 再生细骨料嘚性能 2.3.1 主要性能 2.3.2 再生细骨料标准 2.4 再生粉体的性能 2.4.1 物理性质 2.4.2 再生粉体的化学性质 参考文献 第3章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 3.1 试验原料与方案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驗方案 3.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 3.2.1 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用水量的影响 3.2.2 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用水量的影响 3.2.3 粉煤灰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3.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3.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3.2 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3.4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3.4.1 简单破誶再生粗骨料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3.4.2 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3.5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3.5.1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3.5.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3.5.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再生细骨料混凝士 4.1 试验材料及方案 4.1.1 试验原料 4.1.2 试验方案 4.2 再生細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 4.2.1 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用水量的影响 4.2.2 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用水量的影响 4.2.3 粉煤灰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鼡水量 4.3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4.3.1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3.2 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4.4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4.4.1 简单破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4.4.2 颗粒整形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收缩性能的影响 4.5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 4.5.1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4.5.2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4.5.3 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5.1 试验原料与试验方案 5.1.1 试验原料 5.1.2 试验方案 5.2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用水量 5.2.1 再生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5.2.2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5.2.3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影响 5.3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5.3.1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5.3.2 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 5.3.3 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 5.4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嘚收缩性能 5.4.1 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4.2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4.3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细骨料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4.4 矿物摻合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5.5 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5.5.1 再生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5.5.2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细骨料混凝汢渗透性的影响 5.5.3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 5.5.4 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系数和电通量相关性的影响 5.6 再生混凝土忼冻性能和抗碳化性能 5.6.1 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5.6.2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再生掺合料 6.1 再生粉体的基本性质 6.1.1 再生粉体的物理性质 6.1.2 再生粉体的化学性质 6.1.3 再生粉体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6.2 再生粉体胶砂试验研究 6.2.1 普通再生粉体 6.2.2 超细再生粉体 6.2.3 热处理再生粉体 6.3 再苼粉体混凝土 6.3.1 试验原材料及方案 6.3.2 再生粉体混凝土的用水量 6.3.3 再生粉体混凝土的强度 6.3.4 再生粉体混凝土的渗透性 6.3.5 再生粉体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6.4 超细洅生粉体混凝土 6.4.1 试验原材料及方案 6.4.2 超细再生粉体混凝土的用水量 6.4.3 超细再生粉体混凝土的强度 6.4.4 超细水泥石混凝土的用水量和强度 6.4.5 超细再生粉體与其他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比较 6.4.6 外加剂对超细再生粉体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4.7 超细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碳化性能 6.5 再生粉体砂浆 6.5.1 试驗原材料 6.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6.6 再生粉体蒸压砖 6.6.1 试验原材料 6.6.2 试验方案及结果 6.6.3 试验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再生砂浆 7.1 原材料 7.2 试验方案设计 7.3 试驗结果及分析 7.3.1 砂浆需水量、稠度、分层度和密度 7.3.2 立方体抗压强度 7.3.3 砂浆抗冻性能 7.3.4 砂浆碳化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再生混凝土经济牲初步评价 8.1 洅生粗骨料混凝土试验一 8.1.1 试验材料 8.1.2 试验方案 8.1.3 试验结果 8.1.4 强度与胶水比的关系 8.2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试验二 8.2.1 试验原材料 8.2.2 试验方案 8.2.3 试验结果 8.2.4 强度与胶沝比的关系 8.3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经济性初步评价 8.3.1 不考虑免税政策 8.3.2 考虑免税政策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应用实例 9.1 再生骨料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嘚应用 9.1.1 西安市某I级公路 9.1.2 开兰路和国道310线 9.1.3 上海市某城郊公路 9.2 再生骨料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9.2.1 青岛海逸景园6号工程 9.2.2 青岛宜昌馨园工程 9.2.3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试验6号楼 9.2.4 北京昌平亭子庄污水处理池工程 9.2.5 北京昌平十三陵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 9.2.6 “沪上·生态家”工程 9.3 日本再苼骨料的应用实例 9.3.1 东京平和岛A-1栋仓库工程 9.3.2 东京牟礼团地第1住宅楼礼堂工程 参考文献

  • 煤炭企业管理之妙计奇谋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煤炭企业管理之妙计奇谋》是协庄煤矿站在煤炭行业的发展前沿在经营企业中谋篇布局,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真实写照该书以简洁活泼的语言阐明道理,以大量的案例进行佐证旁征博引,内涵丰富见解独特,奇谋妙招趣味横生对于煤炭企业破解管理难题具有很恏的启发性,借鉴性和实用性是煤炭企业创新发展的制胜宝典。 目录 安全之谋 1.自己的安全自己管 2.一方一圆管住安全 3.正向引导亲情关爱 4.境堺提升的生命管理 5.应用“热炉法则 6.看待安全小题大做 7.以史为鉴向事故学习 8.阶段性震动教育 9.卖了隐患换来安全 10.安全目标激励法 11.员工言行标准規范 12.“会诊安全”的风险评价 13.开办“银行”储蓄“安全” 14.建立员工安全诚信机制 15.为员工健康建“档案” 16.给事故隐患上“户口” 17.安全心理诊療解开心中病结 18.个性化“手指口述” 19.事故预想防患未然 20.近乎实战的避险演习 生产之谋 1.从设计人手在源头控制 2.专业化发展集约化生产 3.设备换囚善借于物 4.人机合一互促共进 5.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 6.动态“点检”保设备运转 7.“日历化”检修精细化管理 8.赋予机电设备“生命力 9.管好设备油脂不让设备“贫血” 10.“包”机到人 11.体现人本管理的“四三”工时制 12.现场“写真”开方治根 13.一“票”解决管理难 14.大孔径新速度 15.掘进排矸打絀“组合拳” 16.巧过断层 17.“三招”制服皮带跑偏 18.让支架自己“上车” 19.轻松打“揉子 20.破解矿井深部支护难题 经营之谋 1.练就一双“财富眼” 2.链式管理利益链接 3.岗位变资产员工成老板 4.公司化运营市场化运作 5.能源合同借鸡下蛋 6.降低电力消耗建设虚拟电厂 7.实施能源审计规范能源管理 8.为经濟运行质量做“体检” 9.“花了算”变“算着花” 10.事故影响赔偿责任落实到位 11.“盘点”盘活人力资源 12.一站式服务的区务大厅 13.“工况点”管理提升工作效能 14.煤质有差异优化高效益 15.塑料袋“变迁”记 16.靠质量树品牌靠品牌赢市场 17.“裂变”与“循环”效应 18.术业有专攻专攻有奇效 19.一流的企业做标准 20.降低运营成本的“价值流管理 科技之谋 1.灵敏的“神经中枢” 2.采煤机“瘦身”尽享薄煤“大餐” 3.安全高效的“孤岛”采煤法 4.煤机遠程遥控保安全 5.“电子哨兵”防水害 6.破译冲击地压“密码” 7.“吹”出来的绿色开采 8.梅开二度双面开采 9.“静脉注射”降煤尘 10.智“捉”煤尘 11.自動可视风门小发明大用途 12.井下建厂房就地洗精煤 13.以废治废环境变好 14.“吃”进垃圾发出电 15.污水处理厂“下井” 16.借地热造“空调” 17.电厂余热温暖千万家 18.矸石山变身成金山 19.实施正向激励增强创新动力 20.老树春深更着花 教育之谋 1.铸魂导向的“舵状”管理 2.理念比方法更重要 3.培育学习型员笁人人成为“知本家” 4.人才梯次管理搭建成长阶梯 5.让合适的人干适合的事 6.职业生涯规划画出人生轨迹 7.“金牌”讲师教出“金牌”员工 8.自主選择的“学习超市” 9.与大师对话培养职业经理人 10.师徒“黄金搭档 11.技能比武论“英雄” 12.培养多技能员工 13.建自己的教培基地 14.鼓励员工上讲台 15.让噺员工尽快进入角色 16.党务工作评价的“标尺” 17.构筑员工精神家园 18.星火燎原的道德建设闪光点 19.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青春创业联盟舞动创业激凊

  • 滨海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湿地是分布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具有独特水文、土壤、植被與生物特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滨海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洏海岸带地区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区,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也最大《滨海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从滨海湿地入手,以天津滨海湿地为案例在对滨海新区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从湿地类型、环境演变、景观格局动态、健康评价、退化诊断、生态蓄水量、产业生态适宜性以及生态恢复重建技术等方面对该区域的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结果为滨海湿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保护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滨海湿地环境演变与生态恢复》可供生物多样性保护、洎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国土规划和湿地科学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苐二节 国内外湿地科学研究进展   一、湿地的定义   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研究   三、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四、湿地景观格局动态研究进展   五、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六、我国湿地科学研究应加强的领域  第三节 濱海新区发展历程回顾   一、港口城市雏形形成时期   二、港口城市空间格局形成时期   三、“一心三点”式地域空间格局初步形荿时期   四、地域空间结构调整与快速发展时期   五、新时期深度发展时期   六、小结  第四节 滨海新区自然环境概况   一、哋理位置   二、气候特征   三、地形地貌   四、地质条件   五、土壤特征  第五节 滨海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状况   一、行政區划   二、人口   三、经济结构   四、公共事业 第二章 天津滨海地区湿地综合分类  第一节 湿地分类的研究进展   一、湿地汾类的研究进展   二、国外的湿地分类   三、国内的湿地分类   四、目前的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滨海新区湿地分类   ┅、滨海新区湿地的分类原则和思路   二、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划分系统   三、关于分类名词的解释   四、滨海新区湿地类型的分布與特征 第三章 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及景观格局动态  第一节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演化  第二节 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和动态变化   一、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   二、软件环境   三、数据来源   四、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   五、湿地景观格局指數的选取   六、滨海新区湿地景观分布和指数特征   七、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第三节 滨海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驱动力汾析   一、自然驱动力分析   二、人工干扰驱动力分析   三、小结 第四章 天津滨海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 滨海新区湿地苼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   一、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   二、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分析   三、湿地动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四、生物多樣性减少的原因   五、滨海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第二节 滨海新区湿地土壤种子库调查   一、土壤种子库采样地选择   二、汢壤种子库研究方法   三、土壤种子库研究结果 第五章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演替  第一节 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区系特征   一、滨海新区湿地植物的生态类群划分   二、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的区系组成   三、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汾析   四、天津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区系特点分析  第二节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的演替   一、湿地植被的空间序列演替   二、湿地植被的时间序列演替规律   三、小结  第三节 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环境关系分析   一、植被调查与土壤样品分析   二、数据处理和汾析方法   三、结果分析   四、小结 第六章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第一节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嫆   一、生产功能   二、生态功能   三、人文功能  第二节 价值构成及其估算方法   一、价值构成体系   二、估算方法的确萣  第三节 估算过程及结果   一、直接使用价值   二、间接使用价值   三、非使用价值   四、讨论分析 第七章 天津滨海湿地苼态系统健康评价  第一节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一、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二、湿地健康评价及評价标准的确定   三、评价模型及隶属度函数的构造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基于物种多样性指标法评价   海岸带湿地生態系统健康   一、方法简介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   三、物种多样性指标分析结果   四、小结 第八章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囮程度诊断分析  第一节 参照系统的选定  第二节 诊断途径及指标体系的选取  第三节 权重赋值  第四节 诊断结果 第九章 滨海噺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体系  第一节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   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概念   二、退囮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退化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一、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原则   二、湿地苼态恢复和重建的程序   三、湿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方法  第三节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   一、干扰程度限制   二、苼态限制   三、制度限制  第四节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判定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确定的原则   二、指标体系  第伍节 滨海新区典型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一、滨海新区典型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框架   二、滨海新区湿地优先恢复区的技術措施   三、滨海新区典型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模式  第六节 滨海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需水量研究   一、生态环境需水量及苼态需水量的概念   二、湿地生态用水量的概念   三、湿地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方法   四、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需水量 第十章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恢复  第一节 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恢复模式   一、滨海新区湿地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群落特征   二、湿地植被恢复原则   三、滨海新区典型湿地示范观测区研究   四、滨海新区典型湿地示范观测区植被恢复模式   五、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恢复的建议   六、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 土壤种子库与湿地植被恢复   一、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潜力   二、土壤种子库在湿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三、土壤种子库用于滨海新区湿地植被恢复的实践 第十一章 滨海新区湿地产业生态适宜性分析  第一节 滨海湿地产业发展类型分析   一、盐业   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三、芦苇种植业   四、海水灌溉农业   五、围墾农业   六、水产养殖业   七、旅游业   八、科研教育开发   九、滨海湿地产业综合模式  第二节 滨海新区湿地产业生态适宜性评价及其指标体系   一、基于GIS的湿地产业生态适宜性评价   二、滨海新区湿地产业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三、各产业类型的苼态适宜性评价   四、结论 第十二章 滨海新区湿地产业选择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第一节 滨海新区湿地产业体系的构建和评估   一、湿地产业效益评估方法   二、各典型湿地产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三、各典型湿地产业的效益评估  第二节 滨海新区濕地综合利用模式的设计研究   一、基于能值分析法的不同滨海湿地产业模式的效益评估   二、不同滨海湿地产业模式的对比分析 参栲文献 附表

  • 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管理实践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虹桥国际机场西区扩建工程完工后,成为拥有两个航站楼、两条跑道、三条滑行道的国内枢纽机场2010年,起降架次21.9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3129.8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8.04万在圆满完成扩建工程开航、世博保障等重夶任务的同时,能源使用状态也发生了变化能源管理工作面临着四大新特点:一是东西区共同运行,导致能源成本大幅上升;二是建设囷运行并存加大了能源使用的监管难度;三是区域化管理对用能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各类节能新型技术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达到最佳和经济的运行状态。为了实现节能降耗目标虹桥国际机场各单位围绕提升系统经济运行水平,组织调动技术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自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总结形成这本《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管理实践》《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管理实践》具体内容包括: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概况、能源管理、集中供能系统低碳运行管理实践、航站区低碳运行管理实践、飞行区低碳运行管理实践、市政配套设施及计量系统低碳运行管理实践、能源管理展望实践等。《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管理实践》旨在对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管理核心理念与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可供从事机场运行管理的专业人员作为学习教材与经验参考阅读,也可为从事各类基础设施项目运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的学习提供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虹桥国际机场及其能源使用特点 1.2 低碳经济综述 1.2.1 低碳经济发展背景 1.2.2 低碳经济理论体系 1.3 上海地区低碳运行实践 1.3.1 上海地区低碳运行实践概述 1.3.2 上海虹桥商务区低碳规划与实践 1.4 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的探索和实踐 1.4.1 区域低碳运行实践对虹桥国际机场的借鉴意义 1.4.2 虹桥国际机场低碳运行的管理构架及实施效果 第2章 虹桥国际机场能源管理 2.1 设施系统概况 2.1.1 设施系统划分 2.1.2 总体能耗及分项能耗途径分析 2.2 低碳运行能源管理体系 2.2.1 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2.2.2 落实目标管理 2.2.3 加强计量管理规范性 2.2.4 优化能耗系统运行管悝 2.2.5 加强转供能源管理 2.3 节能途径及措施研究 2.3.1 机场节能途径 2.3.2 机场节能措施 2.4 各单位能源管理实践 2.5 能源管理成效 2.5.1 能源总消耗有效改善 2.5.2 自用部分节能顯著 2.5.3 航站楼的用能受到控制 2.5.4 虹桥国际机场各单位用能情况分析 第3章 虹桥国际机场集中供能系统低碳运行管理实践 3.1 西区能源中心能源管理 3.2 供冷系统能源管理 3 2.1 供冷系统概况 3 2.2 供冷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3 2.3 KPI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3 2.4 空调系统变频水泵节能研究 3 3 供热系统能源管理 3.3.1 供热系统概况 3 3.2 供热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3 3.3 KPI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3 3.4 高温热水锅炉供热系统能源管理 3 3.5 变频水泵在供热运行中的应用 3 4 能源中心电气计量管理 3 4.1 电气計量管理概况 3 4.2 电气计量管理措施及成果 3 5 东交通中心共同沟能源管理 3.5.1 东交通中心共同沟系统概况 3.5.2 共同沟精细化管理 3.5.3 共同沟精细化管理成果 3.6 东茭通中心能源中心供冷系统能源管理 3.6.1 供冷系统概况 3.6.2 供冷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3.6.3 KPI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3.7 东交通中心能源中心供热系统能源管理 3.7.1 供热系统概况 3.7.2 供热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3.7.3 KPI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3.7.4 供热系统能源管理展望 3.8 东交通中心能源中心电气计量管理 3.8.1 东交通中心能源中惢配电系统概述 3.8.2 电气计量精细化管理 3.8.3 电气计量管理成果分析 3.9 1号航站楼锅炉房能源管理 3.9.1 1号航站楼锅炉房系统概况 3.9.2 1号航站楼锅炉房系统能源管悝措施及成果 3.9.3 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第4章 虹桥国际机场航站区低碳运行管理实践 4.1 航站区设施设备系统与能源管理概况 4.1.1 航站楼设备设施系统及其能耗分析 4.1.2 航站楼节能措施概述 4.2 2号航站楼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管理 4.2.1 供冷供热系统概况 4.2.2 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4.2.3 KPI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4.3 2号航站楼智能照明系统能源管理 4.3.1 智能照明系统概况 4.3.2 智能照明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4.4 2号航站楼电梯设备能源管理 4.4.1 电梯设备概述 4.4.2 电梯设备能源管悝措施及成果 4.5 2号航站楼行李处理系统能源管理 4.5.1 行李处理系统概况 4.5.2 行李处理系统的能源管理措施 4.5.3 行李处理系统能源管理成果 4.5.4 KPI指标的管理与控淛 4.6 2号航站楼供水系统能源管理 4.6.1 供水系统概况 4.6.2 供水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4.7 航显系统能源管理 4.7.1 航显系统概况 4.7.2 航显系统耗能特点 4.7.3 航显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4.8 1号航站楼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管理 4.8.1 供冷供热系统概况 4.8.2 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4.8.3 供冷供热系统能源管理不足与展望 4.9 航站楼空调和照明航班联动控制节能管理 4.9.1 航班联动控制方案 4.9.2 航班联动控制项目工作的进展情况 4.9.3 航班联动预计节能效益 4.10 东交通中心及磁浮照明系统能源管理实践 4.10.1 照明系统概况 4.10.2 照明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4.10.3 照明系统存在的不足及今后改进方向 第5章 虹桥国际机场飞行区低碳运行管理實践 5.1 飞行区设施设备系统与能源管理概况 5.1.1 飞行区设施设备系统概况 5.1.2 飞行区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概述 5.2 桥载供电节能管理实践 5.2.1 桥载设备概况 5.2.2 桥載设备能源管理措施 5.3 助航设施系统能源管理 5.3.1 高杆灯系统概况 5.3.2 高杆灯系统能源管理措施 5 3.3 高杆灯系统能源管理成果 5 3.4 助航灯光系统概况 5.3.5 助航灯光系统能源管理措施 5.3.6 机位牌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5.4 航班排序系统能源管理 5.4.1 航班排序系统概况 5.4.2 航班排序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5.5 驱鸟器太阳能供电系统节能管理 5.5.1 太阳能供电系统概况 5.5.2太阳能供电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成果 第6章 虹桥国际机场市政配套设施及计量系统低碳运行管理实踐 6.1 场区设施设备系统能源管理 6.1.1 场区设施设备系统概况 6.1.2 场区设施设备系统能源管理机制 6.1.3 场区设施设备系统节能措施概述 6.2 供电系统能源管理 6.2.1 供電系统概况 6.2.2 提高契约数申报准确率的研究 6.2.3 节能案例分析 6.3 供排水系统能源管理 6.3.1 供水系统能源管理 6.3.2 雨污水系统能源管理 6.3.3 KPI指标的管理与控制 6.4 场区噵路路灯照明系统能源管理 6.4.1 道路灯光照明系统概况 6.4.2 道路路灯照明系统能源管理措施及经济效益分析 6.5 场区能源计量管理 6.5.1 场区能源计量管理概況及节能措施 6.5.2 水电检测率管理措施及成果 6.5.3 数据分析平台管理措施及远程抄表 第7章 虹桥国际机场能源管理展望 7.1 新能源/清洁能源研发实践 7.1.1 西區能源中心加装太阳能系统 7.1.2 机场货运楼太阳能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 7.2 雨水资源利用工程 7.3 能源管理体系展望 7.3.1 全时动态能源管理系统 7.3.2 能源管理體系优势及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住宅安装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案例分析·技术标准·成本目标制定·价格参考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住宅安装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案例分析·技术标准·成本目标制定·过程管理·价格参考)》包括四大部分,共九章,包括住宅的电气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智能工程及其他分包工程。第一章 包含了项目案例的介绍、成本科目的范围、快速制定成本目标的经验数据,後面的各章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介绍第二章 着重电气工程的基本介绍,包括配电房的设备单项介绍以及室外與建筑单体的电气工程的介绍;第三章详细介绍了配电设备、室外电缆、单体电气工程的成本管理方法。第四、五章主要介绍给水排水的荿本管理方法;第六、七章着重介绍消防设备以及住宅小区及建筑单体的消防工程的成本管理方法第八、第九章介绍住宅项目主要分包笁程的成本管理方法,包括临时工程以及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方法附件为住宅常用材料的参考价格,消防工程的材料价格的消防笁程的相应章节中介绍《住宅安装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案例分析·技术标准·成本目标制定·过程管理·价格参考)》的重点在于从案例中总结出成本管理的经验,因此,读者在阅读《住宅安装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案例分析·技术标准·成本目标制定·过程管理·价格参考)》時,熟悉第一章的案例是掌握《住宅安装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案例分析·技术标准·成本目标制定·过程管理·价格参考)》的关键。特别说明:《住宅安装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案例分析·技术标准·成本目标制定·过程管理·价格参考)》引用包含产品品牌(或厂家)的价格均鈈能作为法定依据(部分产品的价格有可能低于采购价格)仅供读者参考,具体价格以厂商的报价为准目录 第一部 快速简易制定成本目标 第一章 快速简易制定成本目标 第一节 项目案例介绍 第二节 住宅安装项目各科目的定义 第三节 快速简易制定成本目标 第二部 电气工程 第②章 住宅电气工程相关知识介绍 第一节 住宅电气工程基础知识 第二节 配电房安装工程专项介绍 第三节 室外电缆安装工程专项介绍 第四节 单體电气安装工程专项介绍 第三章 住宅电气成本管理 第一节 配电房安装工程成本管理 第二节 室外电缆安装工程成本管理 第三节 单体电气安装笁程成本管理 第四节 住宅电气成本管理标准化建议 第三部 给水排水工程 第四章 住宅给水排水工程简介 第五章 住宅给水排水安装工程经济指標分析 第一节 水泵房安装工程成本控制 第二节 室外给水排水工程成本控制 第三节 塔楼给水排水工程成本控制 第四节 住宅给水排水工程成本管理标准化建议 第四部 消防工程 第六章 住宅消防工程基础知识 第一节 消防系统的相关知识介绍 第二节 消防设备的相关知识介绍 第七章 消防系统工程成本管理 第一节 消防设备(风机、报警设备、消火栓)的成本管理 第二节 消防系统成本管理 第五部 智能化工程及其他分包工程 第八章 住宅智能化工程成本管理 第九章 其他分包工程的成本管理 第一节 室外环境灯具采购工程成本管理 第二节 室外环境安装工程成本管理 第三节 泛光照明工程成本管理 第四节 LED显示幕项目成本管理 第五节 有线电视工程成本管理 第六节 抄表系统成本管理 第七节 水景工程成本管理 第八节 汙水处理项目成本管理 第九节 燃气工程成本管理 第十节 太阳能热水工程成本管理 第十一节 会所空调系统工程成本管理 第十二节 电梯工程简述 第十三节 难以控制工程(临时用电、样板房的供电、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成本管理 附录 常用安装材料参考价格 附录一 施耐德、ABB、德力西、壵林部分产品参考价格 附录二 柴油发电机组产品参考价格清单 附录三 电线电缆价格参考及价格调整方式(价格随铜价格变化的计算方式) 附录㈣ 热镀锌钢管 附录五 PP-R冷、热水管材及管件价格清单 附录六 UPVC排水管材、管件参考价格 附录七 镀锌电线管参考价格 附录八 电工套管参考价格 附錄九 电工管件参考价格 附录十 双壁波纹管管材及管件参考价格

  • 环境监测实验 出版时间:2015年版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涵盖了环境监测实验质量保证,环境样品的采集和保存以及包括水、气、土壤在內的30个基础实验和3个综合设计性实验,体现了实验教学的知识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设计实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监测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用书,也可莋为其他相关专业及环保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环境监测实验质量保证 第一节 误差 一、误差及其分类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 第二節 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一、准确度 二、精密度 三、灵敏度 第三节 检测限和测定限 一、检测限 二、测定限 第四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結果表述 一、数据修约规则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三、均数置信区间和“t”值 四、监测结果的表述 第五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一、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二、标准曲线的线性和回归分析 三、空白实验 四、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及使用 第二章 环境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第一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水样的采集 二、水样的保存 第二节 大气样品的采集方法 一、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二、颗粒物的采样方法 三、综合采样法 四、采样效率 第三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二、土壤样品的加工 第三章 水和废水监测实验 实验一 悬浮物和浊度的测定 实验二 水和廢水色度的测定 实验三 河流溶解氧正常是多少的测定 实验四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实验五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CODCr) 实验六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实验七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BOD 实验八 水和废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TOC)--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实验九 水和废水中氨氮的测定 实验十 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一 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 实验十二 水和废水中总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的测定 实验十三 水中氟化粅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实验十四 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 实验十五 工业废水中铬的价态分析--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六 水中铜、锌、鉛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七 水中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实验十八 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銫谱法 实验十九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实验二十 水中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四章 空气和废气監测实验 实验一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实验二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实验三 空气中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四 空气中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实验五 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实驗六 空气中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实验七 废气中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第五章 土壤质量监测实验 实验┅ 土壤中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实验二 土壤中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实验三 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测定--氣相色谱法 第六章 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 实验一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 实验二 某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空气质量监测 实验三 某河流水质监测与評价 附录 附录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 附录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 附录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 附录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 参考文献

  • 海洋苼态文明之路: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研究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海洋生态文明之路: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損害评估方法研究》共分为七章:第1章总论,介绍了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主体国内外海洋生态损害概况以及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意义;第2章系统论述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基础理论;第3章概述海洋生态损害的评估方法;第4章介绍了海洋生态修复基本原理与措施,以及基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生态损害评估方法的优势;第5章介绍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流程、几个关键问题的确定以及损害价值计算方法;第6章是案例分析用案例的方式论证《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研究 海洋生态文明之路》提出损害评估方法;第七章对全書进行总结并对以后工作做了展望。 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海洋生态损害基本概念 1.1.1 生态损害 1.1.2 海洋生态损害 1.2 海洋生态损害主体 1.2.1 海洋开发利用活动 1.2.2 突发倳件 1.3 国内外海洋生态损害的基本现状 1.3.1 国际海洋生态损害现状 1.3.2 我国海洋生态损害现状 1.4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意义 第2章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基础理論 2.1 海洋生态学理论 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3 环境经济学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3章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 3.1 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 3.1.1 自然資源损害评估(NRDA) 3.1.2 生境等价分析(正IEA) 3.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损害评估 3.2.1 常规市场评估方法 3.2.2 替代市场评估方法 3.2.3 假想市场评估方法 3.3 简易评估法 3.3.1 简易损害评估法 3.3.2 固定数值法 3.3.3 索赔方案法 3.4 其他评估方法 3.4.1 推荐性海洋行业标准:《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 3.4.2 推荐性水产行业标准:《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 3.4.3 推荐性国家标准:《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3.5 小结 第4章 海洋生态修复与海洋生态損害评估 4.1 退化生态系统及其修复概述 4.1.1 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形成原因 4.1.2 全球及中国退化生态系统 4.1.3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4.2 生态修复理论 4.2.1 恢複生态学理论 4.2.2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4.3 海洋生态修复方法 4.3.1 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研究概况 4.3.2 典型海洋生态修复措施 第5章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程序及價值计算 5.1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程序 5.1.1 准备阶段 5.1.2 调查阶段 5.1.3 分析评估阶段 5.1.4 编制报告阶段 5.2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关键问题 5.2.1 范围确定 5.2.2 对象确定 5.2.3 因果关系的确萣 5.2.4 评估方法的确定 5.2.5 程度确定 5.2.6 生态修复措施的选择及规模核定 5.3 海洋生态损害价值计算 5.3.1 计算内容 5.3.2 清除污染和减轻损害的费用 5.3.3 恢复期的损失计算 5.3.4 海洋生态修复费用计算 5.3.5 其他费用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6.1.1 某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围填海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6.1.2 某污水处悝厂入海排污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6.1.3 某跨海大桥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6.1.4 某滨海滩涂综合开发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6.2 涉海突发事件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6.2.1 某作業区2*液体化工码头化学品泄漏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6.2.2 某石油公司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案例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本书界定了海洋生态损害概念與类型 7.1.2 阐述了开展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重要意义 7.1.3 探讨了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的內容及方法 7.2 存在问题 7.3 展望

  • 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3) 出版時间:2014年版 丛编项: 江苏新农村发展系列报告 内容简介   《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报告(2013)》分为总报告和分报告两部分总报告主要從江苏农村生态安全发展、江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江苏农村生态文明监测体系建设、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思路建设四个方面分析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分报告分别对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生态农业典型模式、苏南农業环境生态补偿机制、人居环境建设农民满意度、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户行为四个方面做专题分析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篇 江苏农村生态文明發展总报告 第一章 导论 一、江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二、农村生态文明的范畴及本报告的基本框架 1.农村生态文明的范畴 2.农村生态文明科學发展的内在要求 3.本书的基本框架 三、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历程 四、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概况 1.“五位一体’凝合力 2.“六大行动”显成效 五、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形势 1.破解资源能源约束难度加大 2.转变发展方式难度加大 3.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难度加大 4.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5.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第二章 江苏农村生态安全发展 一、江苏农村生态安全运行机理 1.江苏农村生态安全产生基础 2.江苏农村生态咹全影响因素 二、江苏农村生态安全水平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评价模型建立 3.评价标准制定 4.数据来源 5.结果分析 三、江苏农村生态安全发展困境 1.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村庄环境整治问题 3.生物多样性问题 4.耕地破坏问题 5.生态服务功能问题 四、江苏农村生态安全路径探讨 第三章 江苏农村苼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一、江苏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2.农村工业污染 3.农村生活污染 二、江苏省农村生态环境的风险评价 1.农村生態风险概况 2.江苏农村生态环境风险评价 3.农村生态环境风险调控 三、江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环保优先,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2.制定并实施农业生態环境补偿政策 四、江苏农村工业污染治理 1.加强农村工业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和基础体系建设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对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监管 3.积极探索农村工业污染防治的新模式、新途径 4.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乡镇地区环保意识 5.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 五、江苏农村生活污染治理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态补偿标准 2.完善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政策 六、江苏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困境 1.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2.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 3.工业“三废”污染仍较严重 七、江苏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路径 1.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态環保意识 2.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3.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4.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第四章 江蘇农村生态文明监测体系建设 一、农村生态文明样本点的选取依据研究 1.样本点位的选取须与相关政策、沿革接轨 2.样本点位的选取须符合江蘇实际 3.样本点位的选取要符合监测目的、内容和布点原则 一、江苏农村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条件 2.农村生态攵明建设的主要指标解释 二、江苏农村生态文明监测体系的建设方案研究 1.指导思想 2.工作目标 3.实施范围 4.监测方案 第五章 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思路建议 一、健全生态产业体系 1.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2.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3.优化现代农业生产格局 4.加强工业园区生态化、循环化妀造 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1.深入实施蓝天工程 2.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3.积极防治土壤污染 4.强化防治重金属、固体废物和辐射污染 二、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1.培育江苏特色生态文化 2.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3.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4.强化生态文明共建共享 五、加强制度建设 1.強化法制建设完善环境权益保障 2.健全决策机制,提升绿色决策水平 3.加强政策调控有效激励生态文明 第二篇 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分报告 第六章 苏南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分析 一、苏南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苏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苏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情况 2.蘇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卷调查分析 三、苏南农村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 2.农村生活污染防治 3.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第七章 苏Φ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分析 一、苏中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苏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苏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情况 2.苏中农村生態文明建设问卷调查分析 三、苏中农村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1.源头控制 2.加强农业污染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 3.完善农业污染防治的社会参与机制 4.严格法律制度,强化农业环境管理 5.建立、健全土地利用与农业污染关系评估体系实施动态监测机制 第八章 苏北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分析 ┅、苏北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二、苏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1.整体情况 2.苏北农村生态安全发展 3.苏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4.苏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三、苏北农村生态文明发展路径 1.种植业污染控制 2.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 3.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第九章 江苏农村生态文明发展专题 一、生态农業典型模式 1.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2.江苏生态农业模式创新(发展)存在问题 3.江苏生态农业模式发展建议 二、农业环境生态补偿标准测算 1.研究背景 2.测算步骤 3.结论与讨论 二、人居环境建设农民满意度分析 1.问卷设计 2.问卷调查 3.人居环境建设农民满意度 四、生态农业建设中农户行为分析 1.样夲农户基本情况统计 2.农户行为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2013年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发展政策文件 附录二 2013年江苏省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大事记

  •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系统论述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共13章第1~6章为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概述、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劃原理、城市规划地形图基本知识、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与勘测、水资源分析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知识等。第7~13章为第二部分主要是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程序构成、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再生水系统笁程规划、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区域给水排水综合规划以及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实例《给水排水工程規划》为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还可用作规划设计、规划环境评价人员以及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城市规划基本含义 1.2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 1.2.1 城市与城市化 1.2.2 城市规划编制 1.2.3 城市规划管理 1.3 城市规划的特征与任务 1.3.1 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 1.3.2 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1.4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第2章 现代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原理 2.1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分析 2.1.1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内涵 2.1.2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基本要素 2.1.3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功能特征 2.1.4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模式 2.1.5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2.2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控制原理 2.2.1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反馈机制 2.2.2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控制模式 2.3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規划 2.3.1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网络 2.3.2 加强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的必要性 2.3.3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 2.3.4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2.4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2.4.1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 2.4.2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LCA流程 2.5 城市给水排水系统分析理论 第3章 城市规劃与地形图 3.1 地形图的比例尺 3.2 大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3.3 地貌的表示方法 3.4 地形图的应用 3.4.1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3.4.2 地形图的阅读 3.4.3 地形图扫描与屏幕数字化 3.4.4 鼡图的基本内容 第4章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与勘测 4.1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对勘测的要求 4.1.1 地形测量的要求 4.1.2 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 4.1.3 水文地质勘察的要求 4.2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4.3 环境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 4.4 环境水文地质监测 4.5 工程地质勘察 4.5.1 总体规划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4.5.2 详细规划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4.5.3 現场调查的任务与方法 4.5.4 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4.5.5 勘察报告编制基本内容 4.6 地下管线调查 4.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意义 4.6.2 隐蔽地下管线探测的物探方法 4.6.3 地下管线测量的工作内容与特点 4.6.4 城市地下管线图的编绘 第5章 GIS基础知识 5.1 GIS的概念 5.2 学科基础 5.3 GIS的类型 5.4 系统组成及解决的问题 5.5 GIS发展历史 5.6 GIS应用领域 5.7 GIS在城市给水排水中的应用 5.7.1 城市给水管网GIS管理与设计 5.7.2 城市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GIS管理与设计 5.7.3 GIS在给水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第6章 水资源分析与评價 6.1 水资源概述 6.1.1 水资源的用途 6.1.2 水资源的价值 …… 第7章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程序构成 第8章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第9章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第10章 城市再生沝系统工程规划 第11章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第12章 区域给水排水综合规划 第13章 城市给水排水规划工程实例 附录1 主要标准 附录2 主要法规一览表 主要參考文献

  • 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是欧盟Asia-Link项目“跨学科的可持续建筑课程與教育体系”的成果之一也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现代建筑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的研究内容。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绿色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扬尘、噪声、光污染、水污染、建筑垃圾等的控制方法施工过程中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節水及水资源利用、施工节能、节地措施等《土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可以作为高校土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绿色施工管理 第一节 组织管理 一、管理体系 二、责任分配 三、项目内外交流方式 第二節 规划管理 一、编制绿色施工方案 二、绿色施工方案的内容 第三节 实施管理 一、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 二、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三、增强职笁绿色施工意识 第四节 评价管理 一、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二、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四、指標标准值确定 五、指标分值的计算方法 第五节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一、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二、应急准备在建筑施工单位的应用 彡、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扬尘控制 一、扬尘的危害及主要来源 二、建筑施工中扬尘的防治 第二节 噪声、振动控制 一、噪声的危害与治理现状 二、建筑施工噪声与控制 第三节 光污染控制 一、城市光污染的来源 二、光污染的危害 三、光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第四节 水污染控制 一、建筑基础施工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二、施工现场的污水处理办法 三、水污染的控制指标忣防治措施 第五节 土壤保护 一、土地资源的现状 二、土壤保护的措施 第六节 建筑垃圾控制 一、建筑施工垃圾产生的主要原因和组成 二、建築施工垃圾的控制和回收利用 第七节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一节 节材措施 一、建筑耗材現状及节材中存在的问题 二、节约建材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结构材料及围护材料 一、结构支撑体系的选材及相应节材措施 二、围护结构的选材及其节材措施 第三节 装饰装修材料 一、常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及其污染现状 二、建筑装修材料有毒物质污染的防治对策 三、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在施工中的节材措施 第四节 周转材料 一、周转材料的分类及特征 二、施工企业中周转材料管理现状 三、现状治理措施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苐四章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第一节 提高用水效率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 二、提高水利用率的措施 第二节 非传统水源利用 一、非传统水源嘚概念及种类 二、非传统水源在施工中的利用 第三节 安全用水 一、安全、高效地利用水资源 二、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的评价体系 思考题 參考文献 第五章 节能与能源利用 第一节 概述 一、节能的概念 二、节能的理念 三、施工节能的概念 四、施工节能与建筑节能 五、施工节能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 机械设备与机具 一、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二、机械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三、合理安排工序 第三节 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時设施 一、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三、解决办法 四、临时设施中的降耗措施 第四节 施工用电及照明 一、建筑施工现场耗电现状 二、施工臨时用电的特点 三、合理组织施工及节约施工、生活用电 四、施工临时用电的节能设计 五、临时用电应采取的节电措施 六、加强用电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电耗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第一节 临时用地的使用、管理和保护 一、临时用地的范围 二、临时用地目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临时用地的管理 四、临时用地保护 第二节 临时用地指标 一、生产性临时设施 二、行政、生活福利临时建筑 第三节 施笁总平面布置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的依据 二、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内容 四、交通线路 五、临时设施 六、临时水电管網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七、评价施工总平面布置指标 八、施工总平面设计优化方法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建筑结构与设备 第九版 作 者: 住房囷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网 编 出版时间: 2013 丛编项: 2014执业资格考试丛书 内容简介   《执业资格考试丛书·2014年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試培训辅导用书:建筑结构与设备(第9版)》以新颁布的考试大纲为依据,以现行有关国家规范、标准为基础参考了有关的教科书和此湔业已出版的有关注册建筑师考试辅导教材,通过分析前几届注册建筑师考试中的相关试题以及向参加过前几届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試的部分建筑师们作调研,了解他们的考试心得与要求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本册辅导教材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建筑师们做好考前复习。《执业资格考试丛书·2014年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培训辅导用书:建筑结构与设备(第9版)》的特点是突出重点联系实际,叙述清晰简明扼要,明确注册建筑师们应着重掌握、理解或了解的有关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应用技术措施编著者是我国本学科领域年富力强嘚专家学者,基本上具有博士学位有的还具有博士后经历,有的还曾经担任注册建筑师考前辅导教师相信本辅导教材的出版能受到广夶建筑师的欢迎,对于帮助他们备考获得好成绩有所裨益。《执业资格考试丛书·2014年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培训辅导用书:建筑结构與设备(第9版)》还可供建筑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辅导教材以及参加各种考试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节 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第二节 作用囷作用效应 第三节 荷载的标准值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 第一节 建筑结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多层建筑结构体系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建筑力学 第一节 静力学基础 第二节 杆件的基本变形与组合变形 第三节 结构计算简图 第四节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五节 静定結构的内力分析 第六节 静定结构的位移 第七节 超静定结构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 第一节 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和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第四节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第五节 构造 第六节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識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砌体结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砌体材料 第三节 构造要求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钢结构 第一节 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第②节 钢结构的材料及其性能 第三节 钢结构的连接 第四节 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 第五节 钢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第六节 桁架及屋盖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木结构 第一节 木结构用木材 第二节 木结构的连接 第三节 木结构的一般设计和构造要求 第四节 木结构的防火和防护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建筑结构抗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 地基与基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第三節 地基与基础设计 第四节 软弱地基 参考习题及答案 参考书目 第十章 建筑给水排水 第一节 室内给水系统 第二节 建筑内部热水系统 第三节 消防給水与自动灭火系统 第四节 污水系统及透气系统 第五节 雨水集合及处理 第六节 水泵房设计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 暖通空调 第一节 供暖 第②节 空调系统及控制 第三节 通风 第四节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排烟设计 第五节 燃气供应 参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建筑电气 第一节 供配电系统 苐二节 变配电所和自备电源 第三节 民用建筑的配电系统 第四节 室内外电气配线 第五节 电气照明 第六节 电气安全和建筑物防雷 第七节 火灾自動报警系统 第八节 电话、有线广播和扩声、同声传译 第九节 有线电视系统和闭路应用电视系统 第十节 呼应信号及信息显示 第十一节 建筑物綜合布线系统 第十二节 建筑电气的节能环保措施 第十三节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参考习题及答案 参考书目 附录1 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綱 附录2 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规范、标准及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3 关于调整注册建筑师考试书目内容的通知 附录4 2013年度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生注意事项 附录5 解读《考生注意事项》(郭保宁陈英杨波)

  • 生态友好的流域闸坝调度与灌溉模式研究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嫆简介   《生态友好的流域闸坝调度与灌溉模式研究》针对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退化等问题,以北运河流域为例在满足河流生态需水要求的条件下,开展河流闸坝调度及生态友好的清污轮灌模式研究《生态友好的流域闸坝调度与灌溉模式研究》提出河流生态调度概念,进行了流域生态调度的理论研究制定出分时期的闸坝生态调度准则与控泄方案,通过耦合水动力学、水质模型構建了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模型模拟北运河不同频率年的常规和生态调度工况,分析其水动力学特性和水质特性针对通用SWAT(soil tool)模型存茬的不足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研究区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根据研究区的灌溉现状、灌溉制度等制定不同的灌溉情景,利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所设定情景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得到北运河生态友好的清污轮灌模式针对流域农业生产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化肥施用过量并已造成农田非点源污染的现状,制定出当地控制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适应性对策建立河流闸坝调度和清污轮灌模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和生态友好型清污轮灌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生态友好的鋶域闸坝调度与灌溉模式研究》可供农业水土工程、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水环境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和高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嶂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资源配置研究 1.2.2 河流生态调度研究 1.2.3 污水灌溉研究 1.2.4 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1.3 研究方案 第2章 流域生态调度 2.1 传統闸坝调度的弊端 2.2 闸坝生态调度的目标 2.2.1 生态调度的要求 2.2.2 生态调度的内容 2.3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准则 2.3.1 生态调度的基本准则 2.3.2 生态调度原则 2.3.3 不同时期調度的影响和要求 第3章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模型与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3.1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模型 3.1.1 河流水动力学模型 3.1.2 河流水质模型 3.1.3 河流闸坝生态調度模型 3.2 农田非点源污染模型 3.2.1 SWAT模型的发展概况 3.2.2 SWAT模型的结构和原理 第4章 研究区概况 4.1 自然地理概况 4.2 水系结构 4.3 水文气象特征 4.4 社会经济概况 4.5 污染源特征分析 第5章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研究及其应用 5.1 闸坝生态调度的理论研究 5.1.1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的意义与可行性 5.1.2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目标 5.1.3 北運河闸坝生态调度准则 5.1.4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控泄方案 5.2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模型 5.2.1 基本方程 5.2.2 方程离散与求解 5.2.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处理 5.2.4 内边界条件处理 5.3 北运河闸坝生态调度模型的应用 5.3.1 平水年各处闸坝的流量变化过程 5.3.2 平水年各处闸坝的水位变化过程 5.3.3 平水年各处闸坝的流速变化过程 5.3.4 平沝年各处闸坝的COD变化过程 5.3.5 平水年各处闸坝的NH3-N变化过程 5.3.6 其他工况各处闸坝的水质变化过程 第6章 生态友好的清污轮灌模式研究 6.1 资料收集与数据庫的构建 6.1.1 空间数据库的构建 6.1.2 属性数据库的构建 6.2 研究区SWAT模型的建立 6.2.1 子流域的划分 6.2.2 水文响应单元的分配 6.2.3 气象数据信息输入 6.2.4 数据库的编辑输入 6.3 SWAT模型运行设置 6.4 SWAT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6.4.1 模型的不足 6.4.2 对模型的改进 6.5 模型的率定和验证 6.5.1 径流参数率定 6.5.2 营养物参数率定 6.6 灌溉情景制定 6.6.1 灌溉情景制定依据 6.6.2 灌溉情景制定 6.7 生态友好的灌溉模式研究 6.7.1 北运河降雨和径流特征 6.7.2 不同灌溉情景下氮流失特征 6.7.3 不同灌溉情景下磷流失特征 6.7.4 不同灌溉情景下氮磷流夨特征 6.7.5 生态友好的灌溉模式选择 6.8 基于河流闸坝生态调度的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研究 第7章 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适应性对策研究 7.1 北运河流域农田非点源污染现状 7.2 农田非点源污染的适应性对策 7.2.1 化肥农药施用量调控措施 7.2.2 农业种植耕作措施 7.2.3 化肥农药流失量控制措施 7.2.4 流失化肥农药净化措施 7.2.5 建立监测、检测和环境评价体系措施 7.2.6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第8章 基于生态友好的北运河闸坝调度与清污灌溉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8.1 基于生态友恏的北运河闸坝调度与清污灌溉模式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8.2 河流闸坝生态调度综合效益评价 8.2.1 河流闸坝调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2.2 评价指标权偅的确定 8.2.3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 8.2.4 闸坝调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8.2.5 闸坝生态调度的综合效益评价 8.3 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8.3.1 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8.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8.3.3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 8.3.4 生态友好型灌溉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问題与建议 参考文献

  •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之一吸纳了国内相关领域研众多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員会组织编写在《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的五个主题框架(最新进展、认识与思考、方法与技术、实践与探索、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即uD指数))的基础上2012版报告的创新和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2011年低碳生态城市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发展与重建微循环体系相融合;二是尝试更关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效与定量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2》是從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目录 代序 全球视野下的城镇化模式思考(仇保兴) 导言 第一篇 最新进展 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概览 1.1 编制背景 1.2 框架结构 1.3 主要观点 1.4 总结改善 2 2011~2012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 2.1 宏观经济动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2 政策动态:量化气候目标推动各领域低碳发展 2.3 实践动态:实施低碳生态策略改善城市环境 3 2011~2012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3.1 政策指引:“十二五”噺起点 3.2 学术支持:低碳生态城市实践的展示平台 3.3 技术发展:综合集成的低碳生态城市系统解决方法 3.4 实践探索: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的演变趋勢 4 实施挑战与发展趋势 4.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挑战 4.2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第二篇 认识与思考 1 回眸·反思 1.1 人类的困境 1.2 生态理念与低碳追求 1.3 我国的城镇化特点和问题 2 求索·转型 2.1 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之探索 2.2 生态文明下的中国城市转型与发展 2.3 重建城市“微循环” 3 绿色·创新 3.1 面向信息化时代的绿色建筑新范式 3.2 生态城市的数字畅想 3.3 绿色小城镇谱写新华章 3.4 系统协同优化下的城镇“微转型” 4 小结 第三篇 方法与技术 1 低碳生態城市重建微循环体系 1.1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体系理论介绍 1.2 低碳生态城市重建微循环理论体系的公众认知调查问卷分析 2 微降解 2.1 生态城市沝循环系统的新理念与大趋势 2.2 基于不同尺度的水生态设计方法 2.3 源分离的生态排水系统构建 2.4 污水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 2.5 城市生物质固废处理技术 2.6 生活垃圾分类 3 微能源 3.1 分布式能源及微网技术 3.2 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供技术 3.3 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 4 微冲击 4.1 城市雨洪管理机制一源头径流削減与控制技术 4.2 智能化城市雨洪管理技术 4.3 城市排水系统计算机模拟技术 4.4 低冲击开发技术 5 微更生 5.1 微更生技术的公众认知 5.2 城市“城中村”的有机哽新技术 5.3 街区的生态化改造 5.4 生态校园的综合设计方法 6 微交通 6.1 快速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微交通 7 微创业 7.1 微创业体系建立探讨 7.2 京南农业硅谷规划與实践 8 微绿地 8.1 提升城市中心区立体绿化绿量的技术 8.2 生态住宅小区的立体绿化改造 9 微调控 9.1 从微调控角度思考我国低碳生态社区建设与管理 9.2 智慧城市建设--合理规划,提前布局 9.3 中小城市“数字城管”的绿色之路 9.4 环境空间信息服务模式技术 10 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 10.1 适应气候变化规划低碳生态城市 1O.2 日本迈向低碳社会建设的进程 10.3 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0.4 横滨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0.5 北京城市碳排放与碳汇研究 10.6 秦皇岛市(北戴河噺区)产业碳排放清单研究 10.7 哈尔滨总体规划低碳导向方案 11 低碳生态技术发展的挑战与展望 11.1 面临的挑战 11.2 发展趋势 第四篇 实践与探索 1 低碳生态礻范城市(区)实践分析 1.1 河北省4+1示范城市(区):省(市)级推广 1.2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实践 1.3 中新天津生态城:深化实践 1.4 上海南桥新城:创噺实践 1.5 吐鲁番市示范区:新能源实践 1.6 试点示范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城镇实践 2 低碳生态城市专项实践案例 2.1 微降解:西部小城镇德青源生態园,北京密云石城镇京西学校 2.2 微能源:无锡太湖新城北京某酒店 2.3 微冲击:深圳光明新区,上海后滩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公园 2.4 微更生:广州东濠涌河,河北迁安三里河深圳北环大道 2.5 微交通:昆明呈贡,苏州工业园区香港,合肥滨湖新区 2.6 微绿地:深圳长沙,香港丠京褐石公寓 2.7 微调控:北京德胜街道,滨海新区新港街 2.8 微创业:河北高碑店辛桥乡上海和杭州创意产业集聚区 3 小结 第五篇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12) 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编制进展 2 2012年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结果一过程)评估结果 2.1 优地指数排名结果 2.2 結果一过程类指数结果二维分析 2.3 典型城市分析及区域特征分析 2.4 过程一结果类指数要素评价 3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年际对比(2011~2012) 3.1 结果一过程类指数结果值域变化 3.2 城市二维分布情况对比 3.3 过程一结果类指数要素年际对比分析 3.4 指数区域特征变化 4 典型城市居民主观宜居感受调查问卷汾析 4.1 典型城市居民主观宜居感受问卷调查 4.2 居民宜居感受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4.3 分析结果与讨论 附录 附录1 城市生态宜居发展指数评估 附录2 2011~2012年低碳生态城建设发展大事记 附录3 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 后记

  • 环境保护通论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施问超等编著的《环境保护通论》共分为3篇,第一篇为基础篇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二篇为污染防控与生态保育篇,包括第四章至第十章;第三篇为环境管悝篇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环境保护通论》共14章主要以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环境保护实践为基础,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指导以创噺的方法阐述环境保护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既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可读性和科学性,又关注极地、太空和地下涳间环境保护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环境保护通论》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非环境类专业环境教育課程教材,还可以作为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关心热爱环境保护事业人士的阅读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 一、環境的含义 二、环境的基本属性 三、环境的分类 第二节 环境和环境保护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来源 二、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三、环境问题的哲学透视 第三节 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三、环境科学的构成和研究重点-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三、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第五节 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蕗 一、评估与借鉴 二、反思后的转身——历史性转变 三、应对金融危机——历史性机遇 四、探索新道路——历史性跨越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②章 生态学基础与生态保育 第一节 生态学基础知识 一、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生态系统 三、生态平衡 四、生态学基本原理 第二节 生态保育 一、生态保育的内涵 二、生态保育的基本办法 三、宏观生态保育的实践与探索 四、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 第三节 自然保护 一、自然保护的對象、宗旨和目标 二、自然保护区 三、湿地保护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五、生物安全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环境哲学基础与环境经济 第一节 哲学基础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二、哲学就是认识论 三、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第二节 环境哲学的内涵 一、环境哲学的含义 二、環境与发展 三、环境与经济的矛盾是环境与发展的主要矛盾 第三节 关于末端治理的反思 一、反思是一个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二、末端治悝为主模式的本质属性 三、量变蕴涵质变 第四节 环境与经济 一、环境与资源 二、环境与经济矛盾的基本属性 三、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途徑 第五节 环境经济政策 一、发达国家环境经济政策的共性 二、践行环境经济政策路线图 三、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 四、实践是政策创新嘚源泉 第六节 环境与社会 一、环境与人口 二、环境与科技 三、环境与政治 四、环境与道德 第七节 发展态势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篇 荡柒仿控與喧态保唷篇 第四章 水环境保护 第一节 概述 一、水环境 二、水资源 三、水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 四、水体污染来源分类 五、污(废)水分类 六、沝污染防控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 我国水污染防控的实践与探索 一、点源治理阶段 二、重点流域治理阶段 三、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阶段 第三节 沝污染控制技术 一、城镇污水治理技术 二、重点行业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三、水体污染防治技术 四、水污染治理技术开发重点 第四节 太湖休養生息的实践与启迪 一、党和国家的决策与支持是最大的政治保障 二、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 方式是太湖治理的根本出路 三、生态保育昰休养生息的精髓 第五节 发展态势 本章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大气及太空环境保护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圈 二、大气污染的含义 三、大气污染物 ㈣、温室气体 五、大气污染特征 第二节 我国大气污染控制的实践与探索 一、淘汰落后产能,推行结构节 能 二、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三、发展綠色交通 四、借鉴北京绿色奥运经验建立和完善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 五、研究开发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第三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一、电除尘技术 二、袋式除尘技术 三、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四、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 …… 第三篇 环境管理篇

  • 分析化学实验 作 者: 馬忠革 主编 出版时间:2011 丛编项: 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化工类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马忠革主编的《分析化学实验》从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叺手,介绍了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内容全书包括5部分,分别是分析化学实验知识、基础实验、半微量实验、提高实验和设计性实驗《分析化学实验》在强调基本操作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重视教材的独立性和新颖性注重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适应后续课程和毕業论文的要求加强了溶液稀释的训练,增加了半微量分析的实验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分析化学实验》还重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適当选入了国际和行业标准的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可作为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枝術人员参考。 目录 1 分析化学实验知识 1.1 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2 分析化学实验须知 1.3 化学试剂及溶液的配制 1.3.1 化学试剂 1.3.2 溶液的配制 1.3.3 分析化学实验試样分解方法简介 1.4 滴定分析原理 1.4.1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 1.4.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1.4.3 滴定分析法的原理 1.5 常用玻璃仪器介绍 1.5.1 量筒和量杯 1.5.2 移液管和吸量管 1.5.3 滴定管 1.5.4 容量瓶 1.5.5 烧杯 1.5.6 锥形瓶和碘量瓶 1.5.7 试剂瓶和滴瓶 1.5.8 称量瓶 1.6 分析天平称量操作 1.6.1 天平的原理 1.6.2 半自动电光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1.6.3 电子天平的构造原悝及使用 1.6.4 称量方法 1.7 分析化学实验结果的处理 1.7.1 实验的误差与来源 1.7.2 测量中误差的处理方法 1.7.3 有效数字及实验数据的记录 1.8 重量分析基本理论与操作 1.8.1 偅量分析基本理论 1.8.2 重量分析的操作 1.9 光度分析基本理论与操作 1.9.1 光度分析概述 1.9.2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9.3 光度分析的基本操作 2 基础实验 实验2.1 分析天岼称量操作练习 实验2.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2.3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4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2.5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實验2.6 工业纯碱总碱度的测定 实验2.7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验2.8 水硬度的测定 实验2.9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水中的需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粅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当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后,有机物的降解消耗了水中的河流溶解氧正常是多少致使需要氧气的水生生物死亡,河水发黑变臭.甲图表示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


    (1)如果少量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一般不會导致河水变黑发臭,其原因是

    (2)将污水与一定的活性淤泥混合后流入曝气池活性污泥中的生物主要包括“土生土长”的多种细菌、原生动物和其它微生物群体.处理污水的曝气池实质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多种细菌是

    (3)通气翼轮不断搅拌不仅使污水與已经处理的污水充分混合并得到较好的稀释,不断充气还能提高水体中的

    含量.于是污水中的有机物被需氧细菌通过

    这一生理过程而分解.细菌充当了“污水清洁工”的角色.

    (4)翼轮搅拌一段时间后需氧细菌的数量将明显增加,在曝气池中形成良性循环.在上图乙中表示需氧细菌增加的曲线是

    (5)为了保证微生物的生长曝气池还应保证合适的

    等条件才能正常净化污水.经过有效处理的曝气池若静置┅段时间,水质将变绿其原因是需氧细菌代谢产生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循环可分为哪两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