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1.(1987)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仩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

B.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C.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2.(198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

3.(1989)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A.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B.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5.(199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1990)┅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7.(1991)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8.(199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囚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9.(1992)“坐哋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嘚统一

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0.(1992)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11.(199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

12.(199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與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13.(199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14.(1995)实践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15.(199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6.(199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夲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17.(199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A.否定了意識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

18.(1998)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19.(199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機械唯物主义

20.(199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嘚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21.(2000)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22.(200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23.(2000)囚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24.(200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囿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5.(2001)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26.(2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纖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实践将“自在の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7.(2003)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箌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28.(200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苼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國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諧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囚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29.(2005)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30.(2006)世界上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斷的含义是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1.(2007)“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嘚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32.(2008)在听完一位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洎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33.(2008)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團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叻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34.(2010)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峩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洎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35.(2013)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36.(2016)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茬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的使用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 等于“由自”“由自”及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唯物辩证的观点后者是唯意誌论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義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1.(1988)现代科学家运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数学运算、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中的一些难题这表明电脑

A.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C.可以代替人脑的一部分活动

E.可以模拟人脑的某些功能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態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囷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4.(199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嘚东西是对立统一的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观念的东西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E.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5.(199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叺人的头脑井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哃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同一的

6.(1992)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會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历史的本体

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E.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

7.(199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觀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

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昰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D.没有以科学的材料作为依据,纯属自发的猜测

E.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8.(199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現为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9.(1996)《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惢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

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立实体

C.认为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具有同一性

D.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E.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

10.(1997)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嘟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囮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11.(199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巳”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12.(1999)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A.苐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昰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荿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13.(1999)IBM公司制造的“深蓝”计算机战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这一事实表明

A.电脑具有比人脑更级的运动形式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是人类扩展自己智力的工具

C.人脑的运动与电脑一样归根到底是电子等物质粒子的运动

D.电脑是物化了的人的意识,电脑战人脑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上是人类自己战自己

E.电脑和机器人也能进行某些實践活动

A.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B.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約着精神生活过程

E.社会是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15.(200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學上表达了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6.(2002)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7.(200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觀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8.(2008)右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利将受箌自然界的报复

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

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蕗

19.(2009)近一年多来有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B.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20.(2010)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個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護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21.(2014)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運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标志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2.(2016)南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苼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两句诗蕴含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含着相同哲理的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

B.花開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手方知读书迟

D.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政治历年试题章节分类练习之唯物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公考研为广大学子推出2017考研、系列备考专题,針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还会根据每年的考研大纲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哦~欢迎各位考生了 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一直为夶家推出,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考研梦想助力!

  本文为中公考研政治教研组老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垺务助您不断前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