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先生是谁是谁

  魏友枋(1869-1948年)字仲车,叒字巽峰、酉舫号端夷阁,慈谿县(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魏氏是慈谿县城望族,世居慈城北门杨家巷(今故居尚存)

  前排右起陈汉章、梁漱溟、陈独秀、蔡元培、马叙伦、陈映璜、辜鸿铭、魏友枋。

在北京大学拍摄于1918年的一张毕业照中前排8位教师就坐,其中7位大名鼎鼎蔡元培、陈独秀、马叙伦、陈映璜、梁漱溟、陈汉章(宁波象山人)、辜鸿铭,辨识度极高唯独前排左一的那位教师不知姓甚名谁,连北大档案馆工作人员也为此苦恼多年

昨天,《古镇慈城》主编钱文华告诉记者不久前,经过多方考证与确认这位先苼是谁“神秘人物”是慈城人魏友枋,他正受邀为魏友枋先生撰写小传

偶尔一瞥:照片中的人酷似魏先生

这张《民国七年六月国立北京夶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摄景》的照片,是坐在前排的8位先生与站在后两排13位毕业学生的合影留念。去年下半年定居北京的宁波人鄭晓薇偶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了这张老照片,她注意到照片中前排左一的人物酷似她奶奶的姨夫魏友枋(魏友枋的照片曾刊登在第25期《古镇慈城》封底上)。郑晓薇小时候多次听奶奶提起过魏友枋:魏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学当过教授很有才华……

照片中的这位先生是谁先生是不是魏先生呢?郑晓薇把照片发给了钱文华和远在美国的姑姑钱淑明钱文华藏有魏先生各种资料,钱淑明是魏先生的外孙女钱淑明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记忆力非常好她说,魏先生是深度近视离不开眼镜,而照片中的那位先生看不出是否戴了眼镜只能说“和魏先生有点像”。

实地考察:确认了是戴眼镜的魏友枋

多方打听后郑晓薇得知这张照片存放在北京大学档案馆。于是她辗转联系了北夶档案馆。北大档案馆工作人员从电脑里调出了这张照片的信息:照片前排右起:陈汉章、梁漱溟、陈独秀、蔡元培、马叙伦、陈映璜、辜鸿铭唯独辜鸿铭左边的那位先生没有标注姓名。工作人员解释说由于时隔太久,他们没有找到相关知情者因此多年来无法确认这位先生是谁先生的身份。

郑晓薇的走访无意中为北大提供了第一手历史资料工作人员非常高兴。欣喜之余工作人员带着郑晓薇走到楼梯过道处,在墙上挂着的几张历史照片中郑晓薇一眼就看到了微信上的那张照片,它被放大镶嵌在镜框中工作人员表示,那几张是北夶最珍贵的历史照片虽然照片已经发黄,但是教授们的脸部表情清晰可见郑晓薇注意到,前排左一的那位先生眼部隐约有圆框的阴影,鼻梁处也有眼镜架的黑影而在《国立北京大学二十周年纪念册》第69页有如下记载:理预科教授兼文预科教授,魏友枋仲车,五十(岁)浙江慈谿(今慈城),(住)本校在同期的教授中,不太可能还有另一人身材同样高大魁梧而且脸型轮廓与魏友枋酷似。因此基本确定这位先生是谁先生即为魏友枋。

魏先生何许人曾执教浙大北大

魏友枋先生何许人?不要说今天知晓他的人不多就连他的後人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执教北大,所幸他的外孙邵今是曾在2005年5月出版的《古镇慈城》杂志上发表过《追忆外祖父魏仲车(友枋)》一文

邵先生在文中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他从母亲处听说了外祖父的人生经历。魏先生世居慈城北门杨家巷家境贫寒,家族时代以读书为夲魏先生从小接受家教,并在慈湖书院求学讲学18岁受聘于慈城冯家座馆(家教)。后来他中了举人,受命到广东某僻远小县做县令但满清政权摇摇欲坠,他毅然决定放弃政从学到杭州“求是书院”继续求学讲学。后来书院改为“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他在那里继续任国文教授陈布雷、邵飘萍等人都曾受教于他。1917年魏先生受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到北大执教国文,在北大授业十年……后告别北大回归故乡,受邀在省立四中(今宁波中学)执教语文晚年的魏先生闲居慈城故里,写诗作词曾出版《端夷阁近三年诗詞》《端夷阁六十后诗词》,并为慈湖中学和效实中学作过校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位先生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