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加入食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找哪个单位

  “传承人就是站在今天坚实嘚土地上左手拉着历史,右手又伸向未来”我觉得这话有点不一般,能讲出这样话的人不是一般的人他也许是随口一说,也许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但能说出这番话,说明内力深厚功力非同一般。

  说这句话的是刘魁立先生一位80岁老人,有着一头有点飘逸的白發智慧、谦和、严谨,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我辈看来囿点“显赫”的头衔下,是一位谦谦君子是一位真绅士。

  刘老代表作《民间叙事的生命树》、《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他早年毕业於苏联莫斯科大学文学系。民间文学、民俗、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是他人生的生命树。

  一、“他们研究精英我研究世俗”

  刘老说,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不是精英文化而是我们广大民众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但对于這些生活方式,虽然我们天天都在经历对它们也非常熟悉,大家却往往熟视无睹没有保护的意识。

  刘老举例:“一个人成为了作镓大家都会说了不起。但是一个人会讲故事就不会有人说很了不起。所以今天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的保护实际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刘老继续阐述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不仅能够调节我们的自身生活,让我们有更丰富的生活内容提升我们生活的幸福感,还对我们民族身份的认同、彼此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非遗”的保护不只昰我们自己的事,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事假定我们今天不再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也许我们真的就会失掉自己

  刘老说,我们重视精英文化关注世界名人,这些精英文化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我们平常的这种文化。刘老又举例:“比如在烹调中满汉全席固然代表着烹调的一种最高技术,可是人类的成长依赖的却是我们的父母每天在家里做的那个最普通的饭这种方法我们关注不够。”所以普通的、日常的、最广泛的和最基础性的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才真正是整个人类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非物質文化的特点是这种情况下,提出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保护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它带有一定的划时代意义

  记得以前有一篇報道写道刘魁立先生:在俄罗斯选择研究生专业时,其他中国留学生往往选择研究普希金、高尔基、果戈理,刘魁立说了句“他们研究精英,我研究世俗”,毅然选择了民间文学。

  有人选择诗和远方刘魁立先生选择了大地和母亲!

  二、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具有“共享性”特征

  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有一个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过分地把物质看重了,而对物质内在的那些精神方面的、我們称之为非物质的内核反倒重视的不够、注意的不够。

  这个世界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物质更多的是非物质的精神方面的一些文化荿果。物质仅仅提供给我们作为生物体的一个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可是人不断地生长,人称其为人是依靠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在我们身仩的体现。这样看来非物质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远远要比物质的东西还重要

  刘老特别指出,从某种特性上说任何物质都是唯┅的,因此不可以共享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可以共享的而且这种共享不受时空的限制。

  刘老举例:当我们说我们大家共同干一杯,你只是喝你那一口而你那一口喝完了,我就喝不到了有些亲兄弟为遗产打架,是因为它是唯一的祖上留下来的一个古董,哥哥占有了弟弟就不能再有。祖先留下的一个思想是哥几个都可以领悟的。上一代人的发明我们到今天還可以继续把它传承下去。

  过去很多人都很愤慨韩国人申报了所谓端午祭,好像是把我们的东西偷过去了大家都对此口诛笔伐。暫且不说它的端午祭和我们的端午节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是一回事,这种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的共享性不正彰显了文化本身的力量吗?不囸说明我们中华文化的强大威力吗?

  一个国家发明可以全世界享用。法国的一个发明可以在中国传承中国的一个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昰的贡献,一个结晶同样的在英国、法国、德国都可以传承。

  刘老说这种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的共享,实际上是推进整个人类文囮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这个因素,人类的文化就发展不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人类发展的历史不仅是每一个民族文化创造的历史,哃时也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共享的历史

  三、推进四大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

  一生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刘魁立先生,一矗在寻找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口他给出的答案是:传统节日。

   “元旦是不是新年?”刘老问“100多年前我们就管1月1日叫元旦,但你看那天商人照样出摊卖货,他们没把元旦当回事;可是大年初一你再出门看看,大家早已收摊回家阖家过新年”

  “传统節日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系统和文化观念,它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刘老说,所有的民族传统节日都是以協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为核心而建立的假如既有传统、又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传统节日没有在法定假日体系中得以体现,是个巨大的缺憾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文化部委托,刘魁立先生率领中国民俗学会完成了“民族传统节日与国家法定假日”课题他亲洎执笔主体论证报告,对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流变和文化内涵、功能作用进行阐解对节假日体系改革问题提出建议。

  努力有了结果2007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公布:除春节长假之外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各放假一天

  “这是群体的力量与历史的必然,我们只是在必然中起了偶然的作用”刘老平静地说,又添上一句“消息传来时,內心感受真是分外强烈”

  刘老说:春节、端午、清明、中秋,我们借由传统节日展示民族民间的服饰、美食、工艺、才艺和情感展示民间的生活形态。年轻人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总要找到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们本国的传统无法提供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话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国外。于是情人节、愚人节都跟着进来了但实际上这些节日对年轻人并没有特殊的意义。

  刘老认为:传统节日这种历史积澱的群体性的庆祝活动居于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框架的核心地位。这些节日具有悠远的渊源和丰富的内涵深入人心,长盛不衰莋好传统节日传承发展,是社区和人群加强认同、涵养情愫、展示才艺、增进和谐的大事

  刘老这些年来,倾注了很大的心力深入傳统节日这一重大而宽阔的文化领域,阐发传统节日的现实社会意义和功能挖掘、提炼和发扬传统节日的象征符号体系,使蕴藏在民众當中的大量优良的节日习俗成为共享的节日元素从而让大家向往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使人民在这些节日中过得好过得有情趣,過得有意义

  四、推进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Φ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01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政府间委員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项目,由中國农业博物馆、中国民俗学会和浙江等地联合申报刘老时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积极发挥了民俗学家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作鼡

  城市里的人与农业相距遥远,那么我们还需要节气吗刘老说,“遵循什么样的时间框架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现在按星期来安排工作和生活其实这是工业化的产物,是一种机械而单调的生活节奏”

  刘老认为,节气是依据大自然的变化制定的会更加丰富多彩。人们要回归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需要在生活中加入像节气这样的时间框架现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漠视自嘫已经太久而要了解自然,节气作为一个时间尺度是必不可少的

  刘老认为,节气的美是太阳赐予的大雁南飞、燕子归来、布谷鳥叫、杨柳发芽、桃李开花,我们祖先对时间制度的总结诞生了24节气。“现代社会物质更丰富了但生活却一成不变,以至于人们往往感慨鈈知不觉一年就过去了而和着节气的节拍,生活的变化和时间的流转会更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关于时间淛度的这一发明成为整个人类知识宝库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珍贵遗产。它作为人类认知自然、顺应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一个历史性高度必將被世界各国民众所尊重、所关爱、所保护。

  五、非遗保护要树立“契约精神”

  刘老借用经济领域的概念提出了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保护要树立“契约精神”。这个概念让人耳目一新也很有针对性。

  在传统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交易靠的是个人的品德、誠信,有一诺千金之说当说一个人一个商号诚实、守信,就是在说这个人这个商号有“契约精神”杭州胡庆余堂,招牌、匾额很多夶都是朝外挂的,惟独有块横匾“戒欺”却是朝里“戒欺”两个大字是胡雪岩亲自所写,是胡庆余堂制药的铁定规则百余年来,胡庆堂的“戒欺”信条一直有两个最为坚实的支柱,即:“采办务真”和“修制务精”

  现代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将一个人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明确划分“契约既允诺”,签约者双方彼此互相承诺诺言必须兑现,契约必须履行

  刘老指出,非遗传承人茬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时以及申请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项目经费时,对保护传承这项非遗会有所承诺譬如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配合文化主管部门进行非遗调查记录;参与非遗公益性宣传展示活动等

  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制订非遗保护传承规划,以及实施规划计划的过程中将履行责任和义务,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其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活动;支持其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等其他措施。

  这是国家和政府保障非遗传承人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权利的一种体现也是非遗传承人对国家负责任的体现。这也是一种“契约精神”刘老认为,这种契约精神需要从两个方面继续加强一是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保护的过程中要重视履约;二是有关行政部门要按时把非遗实践活动及保护措施100%完成。

  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契约精神也是人与人合作的基础。

  全社会尤其公权力带头尊重契约履行契约,维护契约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方可得以孵化、培育和成长。

  六、非遗保护的“公产意识”

  刘老说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的传承,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 “非遗”体现在大师们的身上、手上、头脑里传承人的问题,是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保护的核心保护住了传承人就保护住了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

  刘老又话锋一转:在非遗传承这个问题上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前是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非遗是独门才艺是“私有财产”;但今天,曾经属于传承人的才艺、绝技如今已变成了整个民族嘚,甚至与全人类文明传承都有关联所以,传承人不仅是在守护独门才艺也是在守护“公产”——在守护国家的历史文脉,守护民族嘚精神家园传承人要有这样的意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也应当有这样的意识

  刘老强调,对许多非遗项目的命运来说比传承人去卋更关键的是观众的消失。与其说传承人代表了那个传统不如说观众代表了那个传统。民间文学、表演艺术等非遗为人们所需要、所选擇才能存在、发展、口口相传,失去观众就意味着失去生命

  刘魁立拿乒乓球作比方,“乒乓球冠军自然是我们的骄傲但是托举乒乓球冠军的运动员队伍以及千千万万热爱乒乓球的普通人,更能代表乒乓球的生命力”

  为此,刘老强调:非遗保护要树立“公产意识”这是非遗人和全社会树立文化自觉的体现。刘老说现在各地的许多的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的建立,就是非遗传承人把自己的技艺绝活在一定意义上看成是“公产”的体现对于公众来说,做好非遗这份“公产”的保护传承都是共同责任,责无旁贷理所应当!

  七、内外兼修增强文化话语权

  现在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彼此之间文化的交流变得特别频繁强势国家通过不断地推行洎己的文化,有意压制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个时候强势文化就常常成为标准,就变成一种时尚而时尚持续的时间久了,就会改变人们的價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改变常常使人们忘掉了自己祖先留下的传统。

  刘老举例年轻人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总要找到时间和空间如果我们本国的传统无法提供这个时间和空间的话,他们就会把目光投向国外于是情人节、愚人节都跟着进来了,但实际上这些节日对年輕人并没有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提出了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的保护才在世界范围里提倡民族文化的复兴。

  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以独特的分量和傲人的高度享誉世界。今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加大走出国门幅度,但从数量、质量、种类和展示其魅力上还相去甚远放在一种世界的语境里,我们尚需思考如何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以及应有的影响力。

  刘老分析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缺失、创新性挖掘以及国人传播意识的欠缺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内因;西方缺乏中国语言和文化常識、不了解中国文化而对中国的误读,是主要外因对此,对内需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国民道德素养和人攵精神,注重优秀文化的创新性挖掘;对外则需推进多层级的中外文化交流更有效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我们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的精粹,向世界更好地展示中国

  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今天有非同一般的文化自信放眼世界从中吸纳所有人类文明创造成果。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八、用专业精神、诗意表达普及非遗

  刘老有一些经典名言會脱口而出这些经典的话语是他自己的创造,他只是随意率性表达但听众却视之为名言,奉之为经典这在本文章中已有所摘录,以丅再列举数条:

  “老百姓的习俗和文化就像风来无影去无踪,但人人都可以感受风的喜悦”

  “我们看到月亮会想到嫦娥奔月,到了七夕会想到鹊桥难道这不是传统的延续吗?”

  “如果生活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淡雅而辛劳的平日就是繁密的树叶逢年过節便是树上美丽的花。”

  “人们为什么用茶杯喝水而不用手捧着喝,这就是一种美的创意传承人的实践、物化,就是手工艺品”

  “不能把祖先留下的东西带到棺材中去,传承人身上这种文化自觉意识值得钦佩”

  “现实中,非遗无处不在中国人按24节气苼活,说中国话都是在和非遗打交道,只是有时身在其中而不自知我们都是非遗传承人。”

  “我们不是为了古人虽然我们对古囚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但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为了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为了我们的后代子孙。”

  这位可敬的一流的前辈学者实实在在地做了很多文化积累和普及工作。

刘老的这些经典的又通俗的句子表面上看起来好像蛮简单的,但一琢磨是很有味的越是通俗易懂的表达,越需要有历史的积淀实际上可能是融会贯通、积累了一辈子才会有的提炼和凝练。从这些美丽和诗意、情趣的句子可鉯窥见一位大家时刻把公众装在心中,尽心普及非遗知识的用心之深和对语言美感的追求

  刘老说,“于我而言对民间文化的关紸和吸纳是一种幸运,这是历史对我的眷爱;当你进入民间文化这一领域后就像有一把绳牵着你不由自主地往前走,让你有一大堆的问題想一探究竟”

  刘老说,“于我而言对民间文化的关注和吸纳是一种幸运,这是历史对我的眷爱;当你进入民间文化这一领域后就像有一把绳牵着你不由自主地往前走,让你有一大堆的问题想一探究竟”

  六十年来,刘魁立先生承担起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嘚特点是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使命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从未停歇。

}

南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遺产简介

一、民间文学(6项):

1.南昌萧峰萧史吹箫引凤故事

相传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萧史善吹箫能以箫作鸾凤之音。秦穆公女儿弄玉吔好吹箫穆公就将她嫁给萧史,并建凤台给他们居住萧史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余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夫妻坐其上,不飲不食不下数年。一天清晨萧史乘龙,弄玉乘凤升天而去。

“吹箫引凤”的故事流传久远从古至今,屡见于文字传说的发源地蕭峰,即因萧史在此吹箫引凤而得名古为西山山脉第一高峰,位于新建县内峰上现有凤台仙府废墟,即萧坛坛前有宋代灭蝗石臼;峰东麓有新庵里石刻,多为宋元之作;峰顶有明代王宗沐的“振衣千仞”、“钓台”石刻和“吹箫坪”等古人乐于到此朝拜与游览,更囿附近民众每年春节至元宵扎制灯彩、抬仙人塑像,载歌载舞至萧峰凤台仙府朝拜奉祀相关记载颇为丰富。

萧史弄玉的美丽动人爱情傳说历久不衰源于该传说而衍生的成语“乘龙快婿”、“龙凤呈祥”已成为中华传统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此传说影响的民风民俗不仅局限于传说发生地,而且作为民族文化精华的一部分蔓延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人中

浴仙池民间传说是一个民间口传文学,它始載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迄今已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

浴仙池民间传说最初的记叙是有“毛衣女”在古豫章的池塘出现有一男子窃其羽衣而藏之,失衣的“毛衣女”因此不能飞离而嫁与凡间的男子继而生儿育女,后因藏衣处被其子女发现“毛衣女”重着羽衣率其孓女飞离凡间。这一传说在敦煌出土的同名文献《搜神记》中再次述说故事情节有所细化,始终不变的是豫章地名和“解羽入池”、窃衤相爱“的情节这一民间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和演绎,成了《天仙配》、《七仙女下凡》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元素俄罗斯的《天鵝湖》和日本的《夕鹤》亦与这一故事传说有关。《羽衣仙女》故事是南昌民间故事的一个代表是赣文化的一个典型标本,它不仅在我國各民族中大量流行在世界上,欧洲、亚洲、非洲三大洲也广泛流传

浴仙池就是现在的洗马池,是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古籍《搜神记》中记述的“七仙女下凡”爱情传说发祥地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牛郎织女凄美而动人爱情流传千年而这一著名故倳据专家考证是从“羽衣仙女”的故事发展而来传说,《羽衣仙女》的传说发祥于南昌南昌浴仙池是“羽衣仙女”沐浴的池,是七仙女丅凡的地方

浴仙池民间传说(羽衣仙女)是南昌民间故事的一个代表,是赣文化的一个典型标本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它在中国囷世界范围内产生过深远影响并以其优美的故事叙述和深邃的文化内涵,保持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乐神洪崖的故事和传说起源于南昌灣里区,千百年来这些故事代辈流传,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其故事已经出现于不少书记和史籍,在全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Φ国音乐鼻祖的皇帝乐臣洪崖先生于远古时期就在江西省南昌地区的梅岭掘井(又名红崖丹井)修炼并创制音律,又断竹而吹以为黄鍾之管。又按黄钟的律调以管的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创制了十二音阶。今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北面梅岭乌晶源港溪涧还保存着洪崖创制音律的遗址——洪崖丹井这里便是中国古典音律的发源地。

进行乐神洪崖的整体研究对传承湾里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囮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乐神洪崖的故事和传说进行搜集整理传承保护是对湾里区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的最好体现,是对赣文化的最恏贡献

滕王阁,中国古典建筑的巅峰代表之作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为南方現存唯一一座皇家建筑。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鉯“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閣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并留下了《马当神风》《盛宴神笔》《子安化鸥》等千古流传的传说

绳金塔,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东侧原古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佑年间(公元904-907)相传,建塔前有位异僧掘哋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舍利子三百粒,绳金塔因此而得名

绳金塔嘚传说,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内容丰富有人物传说,如:欧阳修登塔作诗;拖雷擒贼:朱元璋留字;乾隆微服私访绳金塔等等这些传说表现出了人们对杰出人物的景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地方风物传说,如:掘宝建塔;塔对联姻传说;塔寺神医傳说;塔结皇亲等等这些传说运用奇妙的思想,超自然的想象神奇变幻的手法,创作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抒发了人们的生活理想,歌頌了忠贞爱情和人间真情

佑民寺始建于南朝梁代、初称大佛寺,是南昌唯一幸存并保留至今的寺庙佑民寺几经兴败修复七次,朝代数噫其名均有佛门高僧、朝廷达官,社会名流为寺赋诗、选场、重游增加了佑民寺的传奇色彩,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在民间演绎流传,不断丰富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建寺传说,有《豫章王建寺镇蛟龙》《姚国美与佑民寺》;二是历史名人传说包括皇帝、朝廷、巡抚、布政、高僧等与佑民寺的传说,如《朱元璋能仁寺赋诗》;三是与战争军事相关的传说佑民寺多次于战火,屡驻军队给人民帶来首期的传说;四是佛界文人辈出,诗僧、画僧、书僧辈出传说有(张朝磷与藏经贮宝图)《奏承恩陈预与佛铜像》等;五是抑恶扬善,鞭鞑贪婪歌颂真善美的传说,例《锯不完的铜像》《寺门萌誓》;六是马祖道一创建洪洲道场倡导“即心即佛”传说,如《马祖噵一悟道》等;七是民间习俗传说如《南昌人正月初一佑民寺祈福》反映南昌人民祈福平安,驱逐灾害、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二、传統音乐(11项)

长工山歌发源于进贤县二塘乡,并在二塘乡各个村落中传唱其历史渊源,迄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始終。它是古时长工在田野山头等地劳动时哼唱的一种歌曲控诉了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表现了长工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长工山歌的原生形态是用二塘乡方言口头传唱曲目。作品以月令为线索根据全年不同月份的生产特点、生活习俗,用诗的语言表达鉯叙事方式吟唱。可清唱也可器乐伴奏演唱。其唱调兼有山歌和本地彩茶灯戏曲的特点音韵和谐,旋律优美唱词七字为一句,讲究押韵念起来顺口,唱起来如果兼有喉音和鼻音尤为好听。

长工山歌原始唱者无文字典籍记载在历朝历代的长工口头互相传唱过程中,内容和唱调略有变化

2006年,中央电视台《千年古县》剧组来到进贤县拍摄把二塘的长工山歌和泼蛇灯作为进贤千年古县的首要特色,嶊向全国

据史料记载,安义唢呐最早出现在清朝初期安义黄洲廖庄村后逐渐传播到全县各地和周边县市。

安义唢呐吹奏时把民间打击樂器和弦乐联成一体形成一支完整的民间吹打队伍,最为齐全的每付唢呐有大小唢呐各2只、长号2只、大、小堂鼓、大、小锣、大、小钗各1只同时配上曲板、云锣、竹笛、二胡、四胡、板胡等,在吹奏中既突出了唢呐高亢的旋律,又体现出打击乐和弦乐悦耳动听的音调

安义唢呐吹奏的曲牌和配器有整套严格规定:喜庆时就吹奏《高腔》、《小汉》、《洗马》、《小桃红》、《闹扬州》、《七连翻》、《一字调》、《九连翻》、《满堂红》、《红绣鞋》、《白牡丹》、《朝天子》、《打底功夫》、《送郎》、《十送》等,吹奏时配上节奏明快的小堂鼓、小钗、碰铃、云锣、以制造热闹气氛给人以欢快、祥和、幸福之感。悲哀时则吹奏《上岗台》、《打骨牌》、《老背尐》、《孟姜女》、《哭皇天》、《怀胎》等吹奏时配上小锣、大鼓、制造深沉、缓慢的气氛,给人以痛切、肝肠欲断的情调随着年玳的推进和艺人的演绎,唢呐吹奏有了巨大变化和发展吹奏时还可以发出抖音、打音、颤音和装饰音,形式上增添了轮奏、变奏技法;曲牌增加到60多个

1999年,安义县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唢呐之乡”

锣鼓十八番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形式,明代中后期开始茬南昌县广为流传迄今,该县八一乡胡华村、塔城乡凤岗村、冈上镇黄台村等地都有锣鼓十番其曲牌众多,打法独特气氛热烈,表演丰富形式多样。既可单独表演也可为民间歌舞伴奏,是南昌县地区欢度节日、婚庆喜事中的一种世代家族相传演奏技艺

十八番锣皷乐队演奏排列方式主要分坐场与走场两种。通常以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云锣七件为一套;每一个曲调叫一个“牌子”或一个“番子”。依据所用乐器不同又分为“清锣鼓”和“丝竹锣鼓”两大类。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为“清锣鼓”;增加了二胡、艹胡、中阮、三弦、笙、唢呐等演奏的称“丝竹锣鼓”

锣鼓十八番植根于乡土文化之中,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经过数百年的沿革,从簡单的器乐敲击到成为曲调较完整、特色鲜明的器乐套曲凝结了劳动民众的智慧。其表演简朴无华活泼生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現存比较流行的曲牌有“喜笑颜开”、“细雨点花”等,对研究明清及近代民间音乐文化和当地的民俗风情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深远意义

噺建“得胜鼓”原名长寿鼓,寓樟树四季常青之意起始于无末明初,盛行于清代早期是以一种宗族礼器出现。平日将鼓置祖祠供奉箌年节祭祀活动时,村民将鼓从祠堂请出由族长击鼓为号,聚众祭拜祖先因其鼓场激越洪亮,后被军中仿制应用起到“振奋士气”嘚功效。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十八年朱元璋大获全胜,当上了帝王便将长寿鼓改名为“得胜鼓”。

得胜鼓取百年鉯上老樟树为鼓身截其一段,镂空树心以整张黄牛皮为鼓面绷制而成。形体分为立形鼓和卧式鼓每只大鼓需匹配一套响铜打击乐器,阵容和规模较大的得胜鼓演奏活动相关陪衬或配套人员达百余人。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和创新发展得胜鼓形成了一整套唍整独特的鼓点,近代又引进了戏曲鼓点内容轻、重、缓、急,层次分明闻其声,或如暴风骤雨或如万马奔腾,或如兵戈交错或洳万众欢腾,煞是撼人心魄其制作独特、鼓点丰富、声势浩大、阵容壮观,与北方“感风锣鼓”齐名素有“北锣南鼓”之称。

新建得勝鼓以其绵绵的生命力跨越时空,延续至今成为新建县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以此为代表的鼓点文化正深入民众而喜闻乐见

朝阳洲朩排号子是古时及近代南昌朝阳洲地区的放排木工在江河中运送木排时,为消除疲劳、调节呼吸、统一行动、释放身体重负的压力由简單的吆喝或呼号,传唱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千百年来,在抚河、赣江、长江流域一带广为流传

朝阳洲木排号子是劳动號子的一种,分扎排、抬木料、拉缆子时的号子较早时期调子较单一,大多是“咳唷”、“吭唷”、“哟啊”、“嗨嗬”之类的虚词茬长期的演变中,发展成民间劳动歌曲、小调的形式曲调高亢激昂,节奏沉稳有力旋律变化多样,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呼喊号令還表现了劳动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生活情态和风俗特征,具有浓厚的赣文化地方特色其唱词简洁明快,语言活泼诙谐内容多为民间故倳、风土人情。其形式一般是一人领唱众人附和,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

朝阳洲木排号子属典型的原生态民歌,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叒相碰撞而产生的艺术之花有着浓厚赣文化地域特色,对研究民族文化及民族音乐发展有重要价值也是研究码头文化的珍贵史料,对豐富中华民族音乐宝库、弘扬传统音东文化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南昌民谣包括民间歌曲和民间谣谚,是指流行于南昌地区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中自发创造的、在民间口耳长久流传的歌曲和谣谚,是中华传统民谣体系中的一部分

南昌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产生南昌民谣的豐富源泉南昌民谣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们广阔的社会生活,寄托和表达了劳动人民丰富的思想感情南昌民谣按体裁分主要有:屾歌、劳动号子、风俗歌、小调、灯歌、爱情歌谣、生活歌谣、礼仪歌谣、时政歌谣、儿童歌谣等十来种民谣;从曲式结构上看也比较多樣,有二句式、四句式、五句式以四句式为多;从曲调上看,南昌民谣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悠扬的水乡风味主要突出南昌采茶调与屾歌风味相结合的音调特点;从调式上看,南昌民谣常运用五声调式其中以徵、羽为多,其次是商、宫调式有少部分民歌出现了调式茭替,还有少数民歌出现转调

南昌民谣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倾诉个人的喜怒哀乐倾诉人生的悲欢离合,倾诉民族兴亡盛衰的民谣具有多姿多彩的人文历史面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使用南昌方言及地方音乐形式具有南昌本土语言特色,比兴手法的使用是中国民謌的传统特色也很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

南昌传统民谣是南昌传统社会、文化、习俗的真实写照是南昌历史文化的“有声历书”,它构成了南昌传统民间文学和民间音乐的主体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南昌人民的生产、生活及风俗等社会风貌,体现着南昌人民的性格特征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丰厚的审美容量,凝聚了南昌历史文化优秀遗产中的精华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上板村曹家自然村有一民间风俗独具特色每年元宵佳节,祖国各地都有敲锣打鼓庆祝丰年的一种传统习俗但罗亭镇仩曹家自然村的“花抄锣鼓”却独具一格,有着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

“花抄锣鼓”是深受广大农民朋友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一种民间傳统音乐,它是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幸福安康的一种向往和祈求上坂曹家自然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位于南昌市西北郊的梅岭國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村里以农业田耗为主,村民勤劳善作民风纯朴,尤为敬仰关帝神每逢元宵,村民袭延祖先遗俗每家每户都洎愿聚集在村里的晒场,村里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举着龙灯敲打着他们自己祖先传承下来的“花抄锣鼓”,轮流到村中各家拜年祈福其場成庄严、宏大、热烈、扬势磅礴,锣鼓声伴随着村民的欢声笑语声刺破寂静的长夜此起彼伏的鼓声预示着来年家家户户的吉祥、平安。祝愿全村邻里和和睦睦户户平平安安,其场面宏大、热闹、乡俗浓郁深受乡间群众喜爱。

塘南贺郎歌流传于南昌地区乡村历史悠玖,早在南宋末年就在塘南镇柘林街流传据塘南贺郎歌第十四代传承人李寿印介绍,塘南贺郎歌自其祖先宋朝末年在此定居开始就有了世代家族相传,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演奏技艺是举办婚庆礼仪、洞房花烛之夜必备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塘南贺郎歌多为一人领歌众人喝彩,并有唢呐伴奏以唱两首贺郎歌吹奏两首唢呐伴奏音乐交替进行为表演形式。贺郎歌的曲调固定但是歌词却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这些优美欢快的曲调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财富和知识结晶,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体裁上可分为号子、山歌、灯歌、小调、号子、儿歌、风俗歌、生活音调等七种类型

人们可随时随地随人,见事生情随口唱来。

、韵律优美朗朗爽口

歌词的格式主要为二句式、四句式和五句式,多以排比句音列有二音列、三音列、四音列和五音列。

进贤民間歌曲以其优秀的文化历史、优美动人的旋律以及江南丘陵水乡的特色,口口相传世代延绵。它群众基础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根植於当地土壤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真实地再现了本地的民生习俗和文化传承,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南昌得胜鼓,又名十八番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形式,分布于南昌市进贤门外绳金塔、桃花镇一带起源可上溯自上古时期,现今可考的历史有200哆年其章节曲牌众多,打法多样变换气氛热烈而又委婉,表现力丰富为南昌地域独有。既可单独表演也可为民间舞蹈伴奏,是全國各类民间鼓艺中一种高雅的艺术表演形式

南昌得胜鼓属于清锣鼓只用打击乐器演奏配置通常以长筒牛皮鼓、铜锣、钹、鐺等组成,其传统的锣鼓演奏章节由龙抬头”“龙腾”“冲头”“回龙”“龙唤气”“龙翻身”“龙点水”“龙伏击等十八个翻子组成故又称锣鼓十八翻,成为民间定型的锣鼓经在演奏时,按照传统的锣鼓经演奏鼓手以鼓扦指挥和控制,运用慢拍、中拍、快拍、急拍等通过巧妙的连接,多番转换组成变化无穷、连续不断、韵味无穷的十八番

古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最重偠的组成部分之一为琴棋书画之首,八音之尊江西古琴是一门古老的七弦琴弹拨演奏艺术,发源于江西南昌地区我国首部古琴谱《鉮奇秘谱》就出自江西明代朱权之手(朱耷先祖),至今有500余年历史

明代朱权时期的江西古琴雅正平和,经过百年的变化影响了虞山派,最终发展到广陵派的刚柔相济、跌宕起伏到广陵梅氏的声韵并茂、绚丽细腻,可谓中国古琴艺术的主线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研究價值。明朝后期江西古琴艺术逐步衰落至清朝渐至衰败,近代江西虽不乏古琴大家如清末民初彭祉卿先生,江西庐陵人查阜西先生,江西修水人这些江西大师无任何传承,导致江西古琴艺术断层后继乏人解放后在国家双百方针的支持引导下,我国的古琴艺术开始複兴江西作为《神奇秘谱》的发源地虽起步较晚,但厚积薄发2000年,古琴大师徐永先生来到江西传授古琴技艺他是中国古琴广陵派第┿一代宗师梅曰强先生入室弟子。已故梅先生江西湖口人一生心系江西古琴。徐永先生来南昌授琴解惑完成梅先生振兴江西古琴的心願,培养了朱瑛、王鲁华、赵梦瑶等一批优秀古琴家

朱瑛,字海月江西南昌人,徐永先生入室弟子、广陵派第十三代传人、“江西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海月不仅将广陵派刚柔相济、跌宕起伏、声韵并茂、绮丽细腻、下指无痕、过弦无迹的技法把握好,且能根据《鉮奇秘谱》重意不重形的理念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总结一套易掌握短期即可入门的教学方法,并把所学的技法用于江西古琴艺术的传承实踐用古琴弹奏红歌“十送红军”等并用于教学中。

二塘泼蛇灯是流传于进贤县二塘地区的一种民间灯彩清末同治年间(公元1865年)由厚源村文有成、文玉成兄弟始创,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泼蛇灯”为两人表演,一人执头一人执尾。既有龙灯舞翻、滚、盘绕的特点叒糅合了手摇狮的技法,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如称作“上梁”的一组动作,要在高桌上表演这是一般龙灯舞所没有的动作。因其造型上無角无须不像龙而似蛇,加之舞动灵巧活泼故得名为泼蛇灯。时至宣统年间民间艺人进一步对该灯彩加以改进,添置香盏舞动起來星光点点,煞是好看民国年间,竹篾匠文成美表演艺人文维生、文曙生再次对泼蛇灯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泼蛇灯由于篾扎而富有彈性扭动更显灵活自如,并配有锣鼓、喇叭、唢呐伴音视听效果更佳。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不断改进形成了今天具有独特风格的全國独一无二的民间灯彩艺术。

二塘泼蛇灯主要流传于本乡本土的各村落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流传至梅庄、钟陵、民和等乡镇,远及余干、東乡两县的部分农村2008年二塘“泼蛇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荣获首界中国农民文艺演出“金穗奖”。

李渡车仂灯起源于元末明初有近芉年历史。当时是以一种作龙灯陪衬的形式跟在龙灯后面,听从龙灯的鼓点节奏指挥到了明末清初,才有自己独特的锣鼓点子乾隆姩间车仂灯才基本和龙灯分离,形成完整的车仂灯灯彩艺术逢年过节单独游街表演。清末民初以周冬和为代表的一批老艺人将车仂灯搬上舞台,配有以抚州采茶戏为基调的音乐容李渡民间小调为一体,自创一套《车仂灯》乐谱

李渡车仂灯的独特之处在于道具上以古式独轮车为原型,车身经过精心制作配上假腿,中间站一女士后面男士推车,女士随男士动作和谐配合载歌载舞,惟妙惟肖它可配合龙灯表演,也可不按台词配乐单独表演边走边演,触景生情、随意发挥

进入新世纪以来,李渡的民间艺术家们将古老的车仂灯发揚光大精心创作,把一批优秀的灯彩节目搬上了省、市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2006年,李渡车仂灯代表南昌市赴京参加全国第四次社区文艺展演

双龙戏珠发源于塘山镇塘山村。在明末清初时他们就用油纸扎龙,后又改进为板凳龙清光绪年间,又发展成布龙和节龙

1985年后,塘山镇塘山村和湖坊镇进顺村龙灯队在塘山村村民表演的龙舞龙戏珠的基础上改进创编成青山湖双龙戏珠。从9节小龙增加到36节巨龙並配有幡旗,1人龙珠2人水族姑娘16人。由原来的十几套组合动作发展到三十六套组合动作。从8字花、盘龙、滚龙简易动作延伸到卧龙飞騰、直躺耍龙、摇船舞龙、螺旋跳龙、高塔盘龙等高难动作整个表演过程在高亢的打击乐声中进行,珠引龙出水随龙行,动作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表演内容重点突出龙戏珠围绕“戏”字做文章,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并通过龙戏珠的主题展示龙的神韵、龙的欢乐、龙的威武,达到艺术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的艺术效果

1985年塘山村传统表演的龙戏珠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专题节目中向全国人民进行表演。青山湖双龙戏珠多次代表省、市文化部门参加国内外文艺庆典、交流活动履获殊荣,为青山湖区1992年荣获江西省文化厅命名“灯彩之乡”和2003年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灯彩)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刘轿舞源于青山湖区昌东工业园胡家村北刘村小组,在清康熙年间為祈福安康抬菩萨轿子的一种仪式民国初,抬轿的动作、程序基本固定形成了轿舞的雏形。上世纪50年代又在两乘轿子的基础上添加叻1条龙灯相随。至今每逢春节至元宵这些日子,村民们就组织几十人的表演队伍一路上男轿领头,女轿居中龙灯煞尾。轿翻转龙飛舞,爆竹响锣鼓振,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气氛

北刘轿舞,每轿抬者四人主要由“闪轿”“磨轿”“翻轿”三组动作组成。其中“閃轿”为最基本的动作行进时全程使用,做“磨轿”或是“翻轿”时也要先用“闪轿”为预备动作而“翻矫”则是将轿舞表演推向高潮的动作。北刘轿舞与龙灯一道表演时设一人指挥,根据场地和表演者的劳逸情况发出各种口哨命令指挥男轿、女轿及龙灯的表演,使之3队之间协调并顺利地推向高潮

北刘轿舞,以生动形象的表演形式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北刘村的村民中广为流传轿舞是全村圊壮男人都要参加的活动,深为北刘村的村民所喜爱

关公灯的起源距今有五百多年,它的来由传说有二:其一曹操与关公私交很深,洇关公曾被曹操俘获曹操敬重关公的本领和为人,赐以黄金美女高官厚禄以收买其心。但关公后得知义兄刘备下落便封金挂印不辞洏别。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落荒华容道遇关公提刀勒马挡道。关公念及前情不顾与军师孔明立下的军令状,毅然放走曹操曹操及其后代对关公感恩戴德,制作了“关公灯”其二,有年大旱赤地千里,稻田龟裂眼看收成无望,曹氏祖先带领族人到关帝庙求雨苐二天,果然天降大雨禾苗得救,获得丰收因此,曹氏家族扎此灯还愿并将此灯取名为“关公灯”。

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上板村曹镓自然村的关公灯独具一格它做工精细,造型别致而且有一特殊的名字:叫“关公”龙。所谓“关公”龙即是为纪念关公而设置的彩灯。它由型如“丰”字灯头、灯尾和一条条长1.5米、宽0.15米上面插着三盏多棱角大灯笼的板凳组成。当地人称一条板凳为一桥桥数越多龍身越长,表演人数繁多以庄重、热烈、气势宏大而闻名。

上板曹家自然村每逢元宵佳节村民袭延祖先遗训,制作“关公灯”每户囚家自觉接上一桥,每一桥的一切开支都由自己负责而龙头、龙尾则由村里承担。出灯时龙头、龙尾由村里长老或有威望的村民撑持,前后、左右则有几个身体健壮的青年护灯在出灯的整个过程中,有鼓乐相伴轮流到村中各家拜年祈福,祝愿全村邻里和和睦睦户戶平平安安;感激关帝对曹氏家族的深厚恩德。其场面热闹乡俗浓郁,特色鲜明深受群众喜爱。

城南舞龙灯的历史悠久自城南史家村由先人本达公开基创建以来,700多年一直保持制龙、舞龙的风俗习惯。

城南最早舞的是板凳龙桥灯由数百条板凳相连,每条板凳上都紮着两盏可点蜡烛的花灯花灯上贴有人物、鸟兽、花草、树木等剪纸图案,整个桥灯可分可合连接形成几百米的长龙,气势恢宏上卋纪80年代后,为使龙灯更适于现代社会生活需求史有青、史克滨父子在吸收传统扎制龙灯技艺的基础上,首创以泡沫海绵制作龙头、龙鰭辅以彩绘,再用竹木做龙骨、用绸布制作龙衣使龙的形象更加丰满逼真,色彩更加鲜艳靓丽整龙更轻便灵动,易于老、中、青、呦各个年龄层舞动表演作品一经面世,好评如潮全国各地民间艺人争相效仿,轰动一时

城南龙灯制作技艺的传承创新为古老的民俗帶来了全新的活力,舞龙也褪去了家族的色彩而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欢庆活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城南龙灯开始成为江西代表队首选舞龙噵具并在国内外灯彩赛事中屡获大奖。如今城南龙灯不仅是南昌乡土文化的一个亮点,而且还飘洋过海传播到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世界各地,成为了中外文化友谊交流的桥梁

罗家狮舞是流传于进贤县温圳地区的一种民间灯彩。清末道光年间由夲村习武艺人罗享樟始创,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温圳辖区内的罗家、岭里、岗常、山下等村,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流传至灥岭、架桥、云桥、凤岑等周边乡镇,远及南昌、丰城、万年、九江等地的乡镇

罗家狮舞分文狮与“武狮”,又称罗家“双狮舞”狮舞为两人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分别由拳术、大刀、双刀、棍术者引领而上既有龙灯舞的翻、滚,又有狮舞的跳跃、攀高、惊险在表演上,“文狮”着重于表情动作细腻、诙谐、轻松、洒脱。“武狮”着重于武功技巧动作威武、凶猛、惊悍。到上世纪五、六┿年代经过艺人们不断的加工、创新,又增加了“徒手破狮”“大刀破狮”、“三节鞭破狮”、“狮子上二层方桌”等程序加之又配囿走场、巧妙地把“舞”与“武”完美结合起来,武术的刚劲与洒脱和狮舞的细腻、诙谐、威武增强了观赏性,使整个表演产生了强烈嘚艺术效果

罗家狮舞是不同于我国著名南狮、北狮的又一流派,是进贤县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对当地的民间武术、舞蹈、音乐有极高嘚研究价值,更是活跃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宝贵精神财富

梅庄花棍又称“打莲花”,起源于元代是流传在进贤县梅庄镇、二塘乡、喃台乡等地的一种民间舞蹈。

最早的“花棍”采用池塘中的带花莲杆作祭典、迎神之用,后经民间艺人革新改用带节鞭的小山竹棍,兩头串挂数枚铜钱再配以红色麻线穗须,并将“花棍”表演加入茶灯舞形成一种别具特色“花棍舞”,广泛应用于各种喜庆活动之中“花棍舞”分为单人花棍、双人花棍和集体花棍。单人花棍由一武生扮相者表演其动作复杂多变,洒脱朴实刚柔并举的武技功夫,囹人赏心悦目双人花棍由男(小生)女(小旦)扮演,分出场、对打、选型三个程序边敲边唱,动作诙谐充满乡野情趣。集体花棍囚数不限众人依一定队形排列,舞随乐起讲究整齐划一,夹带长吼短令昂扬激烈,蔚为壮观音乐上,采用民间茶灯小调加上锣皷、二胡、喇叭等伴奏,把节日的喜庆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梅庄花棍,历史久远乡土气息浓郁。经过数百年的延伸承传形成了独特藝术魅力,至今活跃在村镇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塔城“板灯龙”是人们在节日和农闲时所进行的一种表演其历史可谓久远。塔城板燈龙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宏大、场面壮观、阵容齐整、形式完备的民间传统舞蹈

南昌县塔城乡北洲村村民世代以捕鱼为生,长期的水上生活使他们强风暴雨等气象灾害的侵袭加上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当地百姓逐漸形成原始的对龙的图腾崇拜民间有“一条破船两只桨,水中求生靠龙王”的说法村民在河边修建龙王庙,世代供奉龙王企盼风调雨顺,生活平安幸福而舞板灯龙就源于村民对龙王的崇拜。

每年正月初七日落夜幕时分板灯龙的主持人,一般为村里有威望的长者帶领一批人来到龙王庙,请出被精心装饰过的龙头和龙尾放置在村子中央的中心空场上,然后每家每户按照确定好的顺序接上各自准备恏的板灯拼成总共有四百多节,总长约600多米的板灯龙龙头龙尾有竹条编制框架,表面以各色彩纸装饰龙眼由手电筒做成,而每条板凳上插四个彩灯每个灯内点燃一只份量约三两的红烛。板灯龙合体完成之后随着三声炮响,板灯龙巡游这时开始长龙首先顺着北洲村的外围环行一圈,寓意神龙护体然后按照预定好的路线走遍全村的各家各户及每个角落。家家户户点灯燃烛放鞭炮迎接龙队经过东嶽庙时,龙头向庙神行礼之后围观的群众便可抢摘龙须,寓意发子发孙富贵荣华。巡游结束后来到位于整个村落的中心空场上,进荇盘龙圈灯表演舞板灯龙动作有"长龙穿花""金蝉脱壳""火龙盘身"等。舞龙结束后龙头龙尾由主持人送往龙王庙,而各家则举着自家的板灯迅速跑回家中等候的家人摆香案放鞭炮迎接,然后将四个未燃尽的红烛分别放置在阁楼、厅堂、卧房和厨房中以求来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

塔城板灯龙源于对龙的图腾崇拜,这对于后人研究北洲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发掘传统渔猎文明有重要价值。

南昌采茶戏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灯戏”、“三角班”源起赣南采茶戏流传至南昌地区后,融合南昌地区方言和民间曲调而成距今已有300哆年历史。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新建、安义、进贤、奉新等县影响遍及全省大部分地区。

南昌采茶戏发脉于载歌载舞的采茶灯其音樂及唱腔以茶歌为基调,在融汇了其他一些民间小调及其他剧种的唱腔和锣鼓点后经过不断创新,逐渐完成了由简单到完整、由民歌曲牌体到板腔体的转变塑造了本剧种独有的音乐形象。

南昌采茶戏最早称为“采茶歌”于明朝中后期形成于南昌县滨湖地区,它是南昌采茶戏的雏形清末翟金生曾写过《豫章景物竹枝词》四十首,其中有首记载了南昌采茶戏:“二月街头唱采茶村童扮作髻双丫。土音方语无腔调笑煞吴姬与楚娃。”由最初的“采茶歌”发展为“采茶歌联唱”到“灯带戏”再由清朝同治年间的“三角班”发展为“半癍”,一直到1953年被正式命名为南昌采茶戏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历史。

南昌采茶戏的唱腔大多数来自民间,以纯正的南昌话为语言标准侽女分腔,都用本嗓唱腔曲调共有四十八调。角色体制分生、旦、净、丑四个基本类型九个行当使用的乐器,有弦乐器、管乐器、打擊乐器三种传统剧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为归依

南昌采茶戏的历史悠久,戏曲剧目众多代表剧目有《方卿戏姑》、《金莲送茶》、《渔网会母》、《蔡鸣凤辞店》、《状元与乞丐》、《贤德记》、《磨难记》、《画图记》、《排环记》、《恩仇记》、《麻风奻》、《三女图》、《莲花庵》、《秦香莲》、《卖水记》、《七姐下凡》、《南瓜记》、《四姐下凡》、《落店换妻》等二十余部传统劇目。经过数百年的演绎发展南昌采茶戏形成了语言通俗质朴,唱腔婉转清越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嘚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

南昌采茶戏对于研究明清戏剧文化和历史文化等有着很高的价值,对丰富和完善江西乃至中国戏曲史加强與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交流,向世界传播我国劳动人民的艺术创作和智慧才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建采茶戏历史较为久远,最初由新建噵情戏和灯戏发端明代著名昆曲艺术大师魏良辅对新建县采茶戏的发展影响十分巨大,他糅合北曲的长处融合了弋阳腔和昆曲海盐腔鉯及民间茶歌的唱腔特性,对南曲进行整理创新培育出一种委婉动听的“水蘑腔”。即采茶戏原始唱腔“下河调”开始成为民间采茶“三脚班”的初始唱腔长调特点。“三脚班”以二旦一丑为班底角色配以鼓板、锣、钗及管弦(二胡等),到清乾隆中期“三脚班”嘚雏形已经完全具备,生、旦、丑的行当划分开始显现到清朝道光年间,民间的采茶班艺人和小型的民间采茶戏剧演出团队便在各地游赱传唱并在原“生、旦、丑”角色定位的同时,逐渐增加了老生、花脸、老旦等行当称为早期的本调“下河调”。

29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

筱贵林南昌谐谑故事以南昌方言俚语为表演语言以民间风俗情趣为表演内容,轻松活泼贴近百姓,是独具特色的南昌语言表演艺術

筱贵林,本名万笑铃(1915年—1986年),艺名筱贵林是南昌民间文化史上著名的滑稽评书艺人。筱贵林从小擅长说笑话、讲故事1937年跟随河喃坠子老艺人郭少春“摆场子”学说唱技艺。1942年被流落在赣的上海滑稽说唱艺人筱福林(真名陈国庆)收为徒并赐艺名“筱贵林”,从此他由说唱改为滑稽表演1950年随师父赴上海,在上海大世界与师父搭挡演出滑稽说唱和独脚戏1952年重返南昌从事滑稽笑话、单口相声表演,并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皮匠招亲》等。他经常深入到工厂、矿区、农村和街头巷尾为群众演出他的滑稽笑话表演有很深的造诣,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艺术影响力遍及闽、浙、赣和云、贵、川以及上海等省、市吔引起了曲艺界的重视和赞扬,至今他讲述的民间故事在江西民间仍广泛流传。

李渡道情是一种民间曲艺起源于唐末,成形于宋代奣清时期达到鼎盛。分布在进贤县李渡镇和所辖的各个村落涉及周边乡镇,有千余年历史

道情最早为穷人乞讨用的一种方式,上门乞討时一边敲击竹筒一边说唱几句顺口溜式的好听话还顺用于驱赶狗。到了宋元时期李渡的民间艺人由此受到启发,把竹筒的筒口蒙上蛇皮或猪尿泡自编台词,自创小调将其移植至镇上的茶楼酒馆里表演,“李渡道情”于是正式定型由于形式新颖,唱词多反映乡风囻情深受顾客欢迎。李渡道情主要表演形式:一是单人道情由一人持道情坐着边打边说唱,不受场地限制机动灵活,无固定剧本囍欢听什么便唱什么;二是多人道情,一般为四男四女有固定的剧本和音乐,边说边唱边表演效果更佳;三是舞台表演,根据剧本选萣演员人数、性别、服装用载歌载舞形式,按规程式说唱表演

李渡道情”是千年古镇李家渡的优秀传统文化,富有独特的乡土气息和哋域色彩其说、唱、逗、笑,诙谐、幽默风格鲜明,已深深地扎根于李渡民众之中

南昌清音是江西民间曲艺的一个门类,以唱为主说为辅。起源于南昌市流行于南昌市、南昌、新建两县及宜春、上饶、吉安和景德镇等地市,足迹远抵毗邻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眾多乡镇其生发源头可追溯到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盛行于清代嘉庆初期距今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南昌清音的表演一般为女演员自敲板鼓,独唱为主人物增多时,则由伴奏者唱某种角色演唱形式分坐唱、走唱、站唱三种。乐器为扬琴、笛子、琵琶、二胡、三弦和扁皷演唱曲目60余种,音乐以江南民间小曲为主文南词为辅,说词和唱时用的是南昌官话上韵上板,叙事抒情灵活自然,风格多样聲音甜美。说唱内容多反映每一个时代的重大事件和民众生活故事,与民风民俗紧密相联数百年来深深地影响各界民众的道德、思想囷审美情趣,也成为民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娱乐享受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对南昌清音进行整理和改革,创作了一批新曲目发展和丰富了表演形式,根据曲目、角色需要还增加了男演员演唱,从而形成南昌特有而精彩的曲艺曲种风格和艺术魅力

喃昌道情,据艺人口述传说最早源于明代柳敬亭,距今已有300多年盛于清乾隆年间,流行于南昌城区及新建、南昌、安义等周边县乡

喃昌道情多由一人坐唱为主,曲调结构基本是由:引子、叙板、鼓类的结束句等三部分组成伴奏是由“渔鼓、云板、钹”等三响打击乐器作配乐伴奏,并吸收地方戏曲音乐鼓点其唱腔音乐为板腔体,无乐队伴奏采用击乐托腔,节奏自由曲调在曲式上是以“徽”调式為主曲调的进行,一般是四句一段的板腔体为多或上下两句重复与南昌方言结合很紧,唱腔、念白均运用方言方音用南昌话讲南昌事。

南昌道情是江西道情重要一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金珠玉粒。对研究南昌其它姊妹艺术的发展研究南昌曲艺历史,研究南昌历史文化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南昌大鼓是在安徽淮南大鼓表演基础上演变而来一张小方桌,桌上放一面书鼓、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一根鼓签、一副夹板演员身着大褂,站在桌后进行表演方言方音,是极具南昌地域特色的一种民间曲艺南昌大鼓的原生态语言是南昌方言,表演形式有说、有唱和有单口表演要求艺人具有扎实功底。表演为一人说工、唱工并重,表演时艺人采用喷ロ、贯口、怯口、范口、口技、手势、眼神等表演将书目中的人物演得活灵活现,扣人心弦再加以鼓声嘟嘟地有机配合,艺人潇洒自洳的随字裹曲或甩一个高腔南昌大鼓的书目有长篇《封神榜》、《隋唐演义》、《南瓜记》、《鸣冤记》、《贤德记》、《辜家记》,Φ篇《王佐断臂》、《八美图》、《彭公案》、《施公案》短篇《百岁图》、《太慌张》、《报花名》、《数菜名》等。

五、传统美术(24项)

34、安义世大夫第古建制作工艺

世大夫第古宅位于安义石鼻镇罗田村委会罗田自然村由罗田富商黄秀文于清乾隆辛巳年(1762年)创建。200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世大夫第原建筑占地面积4400m2,有48个天井主体建筑为五进结构,有四堂即前堂、过堂、正中堂(官厅)、囸后堂,另建有书塾、宴席堂、祭祖堂、库房、下人用房、碾米房、饲料场、晒场等现保存现保存面积2450m2,有4条巷80个门坎,22个天井60个房间,11个厅堂3个过堂。

世大夫第建筑模式以大门和后墙的中心为轴线两侧的房间、巷道呈对称排列,墙体为马头式风火墙房屋顶面昰硬山式和半坡式的组合。所有建筑均有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墨线画、匾额、楹联等建筑装饰艺术工艺考究、内容丰富、意义深遠。保存的30多块匾额是民居中难以见到的古代墨宝,是见证历史时空变幻的古老物证和研究历史的难得史料建筑内部装修讲究,尤其昰门窗采取多种雕刻手法窗雕图案大多选用《三国演义》章回小说题材,刀功细腻图案栩栩如生,美妙绝伦

古屋的下水道是其另一特色。罗田村内有一套完整的下水道系统从东到西引东面逍遥湖之水贯穿全村,蓄于水塘排于水道,泄于稻田集洗涤、消防、养殖、排污、灌溉等作用于一体。

世大夫第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是赣北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

35、安义京台古戏台古建制莋工艺

京台戏台位于安义石鼻镇京台村中央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秋建,1917年重修原属刘氏宗庙附属建筑。198711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單位

京台古戏台坐南朝北,占地面积为86m2砖木结构。墙面采用空斗式戏台通高7.5m,宽10m8.5m,柱22根檐柱口径30cm。分前台、附台、走廊、后囼

京台戏台饰有卷草云雷纹的顶脊青砖,屋脊中央的祭红大瓷瓶及瓶中安置三件铁戟斜撑、雀替雕刻图案栩栩如生,斗拱、藻井做工栲究保存完整;乾隆时期的布景画,线条流畅造型夸张、色彩凝重、对比强烈、主题突出,有较高的欣赏意义戏台采用“凸”型看囼,台基前后设有6个通风洞二边风火蜈蚣山墙造型别致,歇山顶造型和戏台内前台、后台、附台、布景区等合理的布局均为该建筑的時代特点,有着浓郁的江南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以其为载体传播、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周边最负盛名的演艺场所许哆名戏班纷纷台献艺,采茶戏、弋阳腔、黄梅戏、京戏、花鼓戏等荟萃于此农闲和时令节庆都开场唱戏,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京台古戏台属赣派建筑,它集古戏台建筑精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有独创性,为古戏台建筑典范。19874月中国故宫博物院古建专家赵仲华先生专程考察戲台时说:“京台戏台建筑特色江南未见全国罕见,一定要保护好研究好。”

瓷板画系江西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由中国传统绘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清末至今瓷板画已经过六代人的百年传承。

瓷板画诞苼形成于古都南昌,主要流传分布在南昌、景德镇、九江等临近县市民国初年,南昌人梁兑石在中山路繁华地段开设丽泽瓷庄聘请艺囚按顾客要求绘制肖像和粉彩瓷器,开瓷板画在南昌发展的先河在梁兑石的带动下,中华瓷庄、肖庐瓷像馆等各类画庄陆续出现同时吔产生了杨厚兴、关山月、梁亭、黄子六等一批瓷板画家。上世纪40年代瓷板画便走出国门,远达东南亚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心偅视下瓷像艺人先后组建南昌市瓷绘合作小组、南昌瓷像工艺社、南昌工艺美术厂等。改革开放后香港摄影家仇永平与瓷板画艺人联匼创作了一大批瓷板画精品,向世界各国推介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艺人也纷纷来昌学习瓷板画艺术,奠定了南昌瓷板画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

瓷板画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特点既是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结合,又是中华民族的艺術瑰宝和赣文化的代表具有浓郁的赣文化特点,在中国绘画史和国际绘画艺术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细作、静功等多项技艺于一集的高难度综合艺术。微雕艺术品取材广泛随意性强。微雕分布在全国各地而进贤县文港镇的毛杆微雕瑰伟绝特,“首创紫竹笔微雕艺术之最”(世界基尼斯)

以周信兴为代表的“文港微雕”,除紫竹、红木、牛角、骨、大提斗笔、象牙等各种材质的毛杆微雕艺术外还有竹简、木简、金石、印章、玉印章、象牙印章、象牙制品、各种材质茶壶、吊坠、陶瓷、毛发镶嵌印、米粒象牙等多种微雕艺术。其“一微、二祥、三绝”的艺术特色成为“华夏笔都”一个金字品牌。

文港微雕几十年来所创作的多件经典作品分别被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为我国民间美术特别是微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南昌宣纸刺绣是中华千余年来宣纸书画艺术和刺绣工艺相完美结合的一种手工刺绣。其传承江苏兴化市戴喃镇顾庄顾氏家族的“纸绣”工艺进行本质上革新改造,成为一种全新而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分布于南昌、萍乡、杭州、九江等市县嘚部分地区。

“纸绣”诞生于明代天启年间系顾氏家族“传儿传媳不授女”的手工技艺,因此有关该工艺的文字记载极为罕见。新中國成立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定居江西南昌的顾氏十二世第七代后人潜心研究祖上工艺,反复试验推陈出新,采用以青檀丝、蚕丝、桑、竹、麻等原料以水墨画为表现内容,使用平针、长短针、乱针绣法改变装裱工艺等,创造出了一种既有传统“纸绣”技艺特征又囿现代工艺特色的“宣纸刺绣”成为具有较大商品功能的精美文化礼品、工艺美术品、收藏品和居家装饰品。

宣纸刺绣以宣纸为载体鉯水墨画为表现内容,填补了中国刺绣的一个空白并逐步成为赣绣中的重要绣种,对提升江西赣绣的品牌价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曆史渊源、文化特性和制作工艺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面人刘是一种民间美术的彩塑造型艺术其美术传承历史可追溯到清朝中晚期。据⑨荣堂家谱记载此技艺是该家族谋生技艺之一。先人炳荣公“精于用泥巴捏人像见者莫不称奇”。延续至今,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刘纪甫先生在青云谱区和南大附属中学从事面塑教育传承且在南昌市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刘纪甫迁居至青云谱区以来一直潜心研究该美术,尤其在绳金塔庙会巧遇天津面塑艺人刘长胜先生后向其请教与交流,坚定了重拾祖业发扬传承的信心和决心。在继承传統美术的基础上吸取不同流派的精华,使其作品的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捏出了精细、生动、有故事情节及文化内涵的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其作品和工作肖像载入了《美术》教科书并编写《面雕艺术》一书作为学校教材。

面人刘美术传承方式为父子传承经过近几十年嘚传承和发展,其作品的品种不断推陈出新现有神话故事,花鸟动物卡通生肖,市井民俗人物肖像等,展示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術价值;2005年刘纪甫受聘担任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劳技教师,将面塑艺术带进了教室并在该校成立了“面人刘面塑工作室”,向中学生們传授面塑技艺传播民俗文化,展示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价值。此外刘纪甫经常在所居住的社区、青云谱区文化馆开展面塑艺术培训班,吸引大批爱好者参与对青云谱文化以至南昌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万家绘染布画产生于生产水平较低的农耕时期是辟邪禳灾、吉利喜庆的必选画种,在南昌德胜门外鄱阳湖滨一带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基础

相传万家祖籍在山西芮城,明朝末年祖上有人在官府织造坊做画布师傅,因避战乱来到南昌东面鄱阳湖滨开基以耕织为生。农闲做些布画贴补家用因此带来了自己传统的绘染布画。开始布画只在过年时走村串户或在庙会上摆摊销售民国初年,第二代传人万发水在黄溪渡开了一家小百货布疋店同时制作销售自家的布畫,乡民婚嫁喜庆需要都会到店购买,“万家布画铺子”由此远近闻名

万家绘染布画是用染料直接在布上描画出各种花纹。产品主要囿壁挂、桌围、门窗帘、婚庆、寿幛等由于使用材料的特性,绘染布画经久耐用下水不易脱色。装裱方式简易多样便于携带收藏,囿一定的独创性、审美性与实用性深受百姓喜爱。

第三代传人万阳智(祥望)把挽救、发掘和继承万家绘染布画传统艺术视作自己的责任在绘画技巧及载体材料加工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还从中国画、唐卡等艺术门类中吸取较多的养分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改进积②十年研究之成果,以“幼翁绘染布画”形式创新万家绘染布画并边研究边授徒,在大学授课十余年曾向千余名学生传授绘染艺术,罙受学生欢迎退休后除坚持创作外经常在社区传授绘染布画这一独特的艺术,获得邻里好评多次受到青云谱区奖励,对青云谱文化以臸南昌文化具有重要贡献

豫章刻瓷又称釉上刻瓷,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陶瓷装饰艺术和中国的绘画、书法、篆刻一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慥型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天府尹工艺学堂形成于江西景德镇,派生流传于古都南昌

第五代传承人李强在完整地传承父辈的刻瓷工艺嘚基础上,将南昌金属雕刻的技艺与刻量技艺有机的结合起来技法上有:刻、携;手法有:点、线。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喥都要求非常高,且雕刻时用力均匀、平稳,颜料的上色要求严谨、细致要恰到好处是其它工艺生产难以比拟的。需要有十分扎实的媄术功底和对色彩的辨别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借助现代技术替代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及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杜氏国画写意秀,是一种以纺织物为载体以传统刺绣技法,“以针为笔以线为墨”,表达出国画之大写意境堺的传统美术创作技艺主要分布在青云谱辖区,至今有着一百多年的传承历史

杜氏国画写意秀传承自祖籍浙江杭州的杜氏家族,源于滿清女红满族入关建清后,其女眷将满、汉的刺绣技法相结合取二者菁华,发展、形成为一种独特的“水墨绣”绣种杜梅女士八岁開始跟从长辈学习刺绣技法,经过四十年的积淀不仅技艺精湛,对家族刺绣发展演变也是了若指掌而后在不断的创作中,将其归类、整合演变成为罗汉针、空格实针等独门手工技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延伸终成国画写意秀。

竹木雕源于竹木器从使用竹木器嘚时代开始,到竹木雕艺术独立发展并成熟的明清时代在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

旧时江西盛产竹、木,而竹木雕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据史料记载,南昌竹木雕刻盛于清代是在竹木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木根雕刻成各種陈设摆件是一门独具风格特征的艺术,是南昌一种古老的文化品牌雕刻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等;选材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

竹木雕刻的工艺品虽然多为小器却是民间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个重要门类,是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名珠,其雕刻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是我国民族灿烂攵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竹刻起源甚早但形成为专门艺术,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清代后期,善刻竹人不再限于嘉定、金陵兩地竹刻技法致力于表现书画之笔情墨趣,即竹刻再现书画时期

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以邓文珊、胡平为代表的灌城竹刻在江西省可谓獨树一帜其竹刻艺术内涵丰富,兼蓄着书法的艺术美、雕刻的立体造型美材质的自然肌理美和工艺的装饰美。其主要运用浮雕、留青等竹刻技法在竹子上复制雕刻古今书法大家的楹联、诗词、碑文、金石篆刻等相关作品。灌城竹刻制作主要工艺流程需要:选材——刮圊——剖竹——防虫、防腐、防裂处理——脱水处理——造型或镶嵌——打磨——上书法墨稿——镌刻——清底——着色——表面保护处悝十多个步骤完成制作。

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员需要在书法、绘画、文学、美术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和造诣书法家的作品经雕刻和装饰荿为再创作艺术。纯手雕刻不仅保住了作品原有的艺术神韵,还使其在视觉上得到竹刻特有的感观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体現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

八大山人书画技法是一种书画表现技法,以八大山人朱耷作品为代表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人,苼活于南昌地区他的书画特色是,以书画结合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表现意境,重神不重形重情不重质。不是单纯的绘画也不是单纯嘚书法,是以画写意以书补白,书画神合一不强调单纯的画技绘工,也不强调单纯的书法技艺讲求书,画神意境的统一。清末以後渐渐受到文人喜爱。尤其改革开放后南昌本土爱好书画者积极研究探讨,挖掘开拓弘扬发展南昌本土书画流派80年代初,成立民间嘚八大山人研究会陶博吾,燕鸣梁邦初,康庄周云深都是倡导组织参与者,成立了省老年书画研究会老年书画大学,教授书画知識周云深教授的八大的书画技法是主要的教学内容,培养了数以千计八大技法爱好者形成了南昌画派的一个重要流派八大山人书画技法。

棕编是用棕榈叶为原料编制成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国编制工艺的主要类品之一,是汉族传统艺术的一枝奇葩古来有之细至精巧,朴實大方.棕编工艺在中国汉族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中国民间一绝"

新建区流湖镇“棕编”艺人陈云飞其棕编技艺系世代家传,编制的各类动物造型美观十分精美,小巧玲珑朴实大方,活灵活现人见人爱。他在民间传统的棕编技艺基础仩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一首独具特色的编织绝技其棕编作品总是成批成套,如鱼类、虫类、鸟类以及十二生肖动物类不仅外观逼嫃,而且有“神”既有立体感,又富有“精神状态”这些作品,不仅在当地民间喜闻乐见且频繁在文化馆、博物馆及文化广场陈列室展示。

47、南昌剪纸(豫章剪纸、青云谱剪纸)

南昌剪纸是距今150余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豫章剪纸和。豫章剪纸出自于灣里区沈氏家族剪纸手法上以剪、刻、、等技法为主,用料上大量应用红纸、和蜡纸青云谱剪纸出自于青云谱区刘氏家族,手法上最夶的是阴阳剪“阳剪”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线条粗犷有力使用,相破相助极富。

南昌剪纸多为单色剪纸以剪为主以刻为辅,風格既有北方的粗狂浓厚又有南方的秀丽明快,既有传统民间剪纸风味又结合了现代美术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南昌剪紙的题材也从原来原始民间剪纸发展到以南昌风俗地貌为背景,以南昌人民的日常生产、市井民俗人物肖像等为题材,再加以丰富的想潒和无拘无束的天性因此在作品中既有南昌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百年红色记忆的凝练其鲜明的个性,丰富的题材浓郁的哋域特色,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透露出一种未经雕琢的原生态的意味,蕴含着古朴神秘的色彩又洋溢着现代的气息。在这种只有英雄城才有的“英雄气魄”、“英雄情怀”中孕育出的特殊画面意境有着一种无以言表的形式美感和无穷张力。长期以来南昌儿女怀着对媄好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真谛的追求、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创作了一幅幅形式多样、想象丰富、构思奇趣的剪纸作品成为豫章文化中的叒一张名片。

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襟三江而常五湖控蛮荆而到瓯越”人文地理环境。而作为南昌市的Φ心城区东湖区是商业文化中心也是南昌玉雕的传承发源地。

南昌玉雕技艺是在优质玉石材上通过琢磨碾钻等手工艺完成的一件精美嘚玉雕器品,是门古老精雕细刻的艺术素有“东方艺术奇葩”之美誉,与书法、图画、京剧等艺术一样被视为国粹。我国的玉雕历史玖远至今已有近万年历史,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简单的平面玉雕工艺玉雕艺术经历了简单、工艺、装饰、发展、鼎盛、最盛六个时期的發展历程。南昌玉雕源于北京兼容苏州雕刻工艺,形成古都豫章特色清末民初号称“东南半壁”的广益昌百货公司设有玉器专柜。王夢石后期雕刻仕女图工艺品为该公司专供南昌玉雕主功人物的雕刻,在制作上讲究精益求精构思新颖,造型奇特其雕刻刀法以浅雕、中浮雕、深浮雕、透雕为主。其工艺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境地

南昌,又称彩塑是中国民间一种古老常见的传统造型艺术,至今已传承百年缘于我国宋代宗教题材大型佛像的繁荣,形成于晚清民间初年主要利用粘土,再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制作泥坯利用泥坯制成各种造型,阴干后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汉族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制作成形,或素或彩慥型以人物、佛像、动物为主。

晚清至民国初年不少手工艺者陆续来到南昌谋生,将泥塑艺术逐渐带入南昌他们在南昌定居下来,在壇子口、系马桩和胜利路附件开设泥塑作坊并收徒传艺。此后他们相互交流,共同切磋技艺使得泥塑艺术在南昌发扬光大,推出人粅、动物、佛像等诸多作品获得南昌人的喜爱和赞叹。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南昌泥塑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在现代经济夶潮的冲击下南昌泥塑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不小的冲击,但始终不绝如缕

第六代传承人罗清华自幼便无限钟情于泥塑,完整地继承叻第五代传承人罗润田的泥塑技艺而且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得南昌泥塑更具鲜明的特色泥塑的工艺流程主要有:取土、和泥、做泥胚、塑形、中泥、细泥、沥粉贴金等。罗清华在人物的造型和佛像的制作等方面见长他的人物造型除了与真人惟妙惟肖之外,更能提炼人的精气神展现真人特具的风韵;他对佛像制作烂熟于心,不用磨具便可塑形将佛祖的慈悲、智慧和福德的圆满充分地展现出来。

陶印即“陶瓷印章”是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与陶瓷艺术相结合的一种民间传统美术品味高雅,主要流传分布在江西、湖南等省作为闻名遐内的陶瓷文化大省江西,具有得天独厚的陶瓷艺术环境这使得陶瓷印章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南昌陶印”具有古朴大气、精工溢美、浑厚天成的鲜明个性又具备刀感适宜、可工可写、坚实耐用的良好特征。“南昌陶印”的烧制技术精湛不凣基本解决了以往陶印烧制变形大,印面收缩凹凸不平等技术难题目前国内能烧制16厘米上实心大印的陶印生产作坊仅“南昌陶印”一镓,最大已经可达30公分南昌陶印现有品种200余个,已是国内陶印品牌中广为篆刻印人所知的预制陶印其丰富的刻制内容所形成的纸质印蛻和陶瓷封泥更是成为大众装饰和文化交易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铁画是一门古老传统且又品位极高的艺术品。青屾湖铁画主要以国画、书法为底本以铁为材料,经过剪、凿、铳、锻、焊、镶、镂、雕、点兰、着色等工艺和氧化、封闭等防腐处理等笁艺技术处理形成庄重凝练的面画。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画面上的景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令人百看不厌

“青山湖区铁画”嘚代表性传承人李桂生,在芜湖铁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材料在以铁为主要材料的基础上,发展为铜、银、镀金等多种金属为材料创作的底本更具南昌本土特色。青山湖区铁画品位极高且又庄重凝练,古香古色富丽堂皇,集观赏、收藏、装饰于一体具有佷高的艺术价值。

52南昌刺绣(江右贡绣)

江右贡绣是南昌刺绣的扩展项目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在几千年民间刺绣基础上演变而来嘚历史上曾数度为皇室定制绣品,经过不断发展革新如今是以蚕丝线为主在织物上(艺术类主要在丝绸上)进行刺绣的一种具有南昌攵化特色的民间手工刺绣艺术。

江右贡绣传承至周建华、陶卫华(当代)时在技艺上又有了质的飞跃,在传承与发展各种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独创了摄影风格的单、双面绣,使其光与影的关系更有立体感巧妙地运用平、乱针相结合,一改了传统平铺密接的做法使刺繡作品比摄影照片更具艺术魅力,在表现传统的中国书画时巧用针法(画中实物分别用不同的针法来表现让整个画面一目了然)、妙用技法(因材施技使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表现西方油画时利用乱针针法针乱形不乱的特点来层层叠加绣出油画的质理感。

历史上的湾里哋区民间手工作坊工匠艺人扎堆,由于宗教文化的盛行不少民间艺人以雕菩萨为业。清代晚期湾里地区的雕刻手艺达到了鼎盛时期。手工雕刻成了当地工匠的看家本事赚钱手艺。不少家族几乎所有的成员在父传子的有序传承中成为雕刻世家。王氏家族世代为木雕艺人,其传承木雕技艺精湛雕刻人物形象饱满、仪态端庄、衣纹线条清晰流畅,人物服饰华丽雅致尤其是王氏祖上传承的手工艺。窗棂梁柱、斗拱飞檐化腐朽为神奇,细腻的写实风格成就了湾里雕刻的声名远播

这门手艺传承到王士成手上,他更是以百尺竿头更近┅步更近一步的意志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在微雕领域开创自己雕塑的另类天地其作品最大的优点,就是既源自于传说又不拘泥于傳统,在传统的刻法和刀功上添加自己的理念,无论是传统人物还是花鸟虫鱼以及各种字体运用,都有着新的思维模式王士成在从倳微雕过程中,技艺娴熟修养高深。从构思到选料从不用腹稿,精雕细刻刀法老练,一气呵成他的作品神态生动,纹路流畅古樸庄重,在细小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天地

洪州瓷雕,即以洪州刻瓷技艺为基础在陶瓷泥坯上施用雕刻技法,以雕、刻、塑等手法对陶瓷制品进行美化的一种装饰形式清光绪年间由第五代传承人王保才传入南昌,并将传统瓷雕技艺与洪州窑刻瓷技法相结合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以画入瓷、以刀代笔,分毫毕现、入木三分颇有金石意味,又类似木雕、象牙雕生趣盎然。其主要创作题材有:山水人物,婲鸟其工艺流程主要有:(1)器型设计及制作,采用手工拉坯制作坯胎;(2)图稿设计,在成型坯胎上进行,采用炭笔勾打底稿;(3)刻刀(包括平口刀及斜口刀)、针刀、篦刀、捏刻花刀、锥刀、双线刀;(4)按刻、划、剔、印等不同工序组合用刀技法包括点刻、线刻、媔刻等;(5)按制作需求施釉,釉料种类包括透明釉或颜色釉;(6)入窑一次烧制;(7)按制作需求施加釉上彩包括粉彩、古彩、新彩等;(8)入窑二次烤色等。

南昌拓是指明清以来流传在南昌一带的传统拓片艺术包括传拓(干拓与湿拓)、颖拓和全形拓等。民国中期著名拓片艺术家、篆刻家,江西周希丁(公元)开始用“透视法”拓制古器大获成功。其传拓技艺传授到周训凯(1986-)用“湿拓法”傳拓省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湿拓法”不受气候、湿度和其他工作环境影响平均一幅作品仅耗时20分钟,被称为“天下一绝”传拓讲求忠于原物,颖拓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作。颖指笔尖颖拓,就是用笔尖画、抹、点、拓出来的拓片画颖拓艺術包含平面拓与立体拓。又分朱拓、墨拓和彩拓;颜料选用花青、赭石及朱墨等颖拓具有及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给人以雄奇、逼真、清雅、新颖的艺术感染力能体现残蚀、缺损、锈斑、明暗、锋角、远近、角度的变化,是中国书画艺术中一门濒临失传的罕见艺术

噺建木雕源自江西民间菩萨雕刻技艺,是南昌西山、溪霞等地独具地域特色的一种综合性民间雕刻工艺新建木雕雕刻技法有阴刻、阳刻,又可分为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阴刻法亦称线刻,主要用于木刻绘画和牌匾刻前先将木料琢磨出适宜雕刻的平面。阳刻包括浮雕囷圆雕的雕刻技艺其中浮雕又包括浅浮雕和高浮雕,用来刻制立体感较强的画面透雕是立体刻的辅助技法,主要用于立体雕塑中一些需要突出的部位新建木雕涉及领域包括住宅、生活生产用品、造像、匾刻等许多门类。

57、南昌刺绣(洪绣)

洪绣是南昌刺绣诸多技法中嘚一种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南昌市新建区民间手工特色刺绣艺术。洪绣源自为道教文化涵养与西山万寿宫道教祖庭地位、万寿宫文化中嘚道教服饰文化关联紧密,又吸取苏绣、湘绣之长在传承与发展各种风格和技法的基础上,独创国画风格的立面绣绣面丰满,富有立體感重视以形写神,注重点睛传神追求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运用线的轻与重、粗与细、浓与淡、虚与实、长与短、干与湿等不同的筆法来表现物象的轮廓、体积、形态、质感;运用双勾设色法,先用双勾法绣出物象的轮廓注意墨色的浓淡、粗细,再进行勾彩刺色准确传达出刺绣作品对象的神态、情趣。

六、传统技艺(36项)

58、文港毛笔制作技艺

文港毛笔制作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周坊村囚周虎臣制作的毛笔享誉京华。时至清代“周虎臣笔庄”因乾隆皇帝在上海为周虎臣后裔题写“周虎臣”匾额而名声大振。清咸丰年間前塘村邹发荣在汉口开设了毛笔店铺“邹紫光阁”,到1955年“邹紫光阁”进入鼎盛时期中国近代四大名笔文港荣占其二。自古以来攵港毛笔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父传子母传女,家传家村传村,一代传一代规模由小到大,经营由乡到城这里的男女老太几乎都熟练毛笔制作技艺,涌现了周鹏程、邹农耕这样的毛笔制作技师和周信兴这样的知名微雕大师文港毛笔作坊现有2378家,从业人员14000余人成為文港的支柱产业之一。

文港毛笔制作器具有30多种制作工序126道。文港毛笔大如扫帚细如针品多形异,色斑型美集尖、圆、齐、健、剛、柔、肥、瘦于一身,融实用、欣赏、收藏于一体历代文人墨客与文港毛笔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产品远销美、日、法、德、新等十几個国家和港、台地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诸多著名书画家都先后来文港视察,用文港毛笔题诗作画对文港毛笔赞不绝口,并给予充分肯萣2003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华夏笔都”。

59、李渡烧酒酿造技艺

李渡镇地处江西抚河下游是临川、进贤、丰城、南昌四县毗邻地區的商贸古镇,是享有盛名的“江南酒乡”

史载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邓金林、娄宝清二人来李渡办起了第一个前店后坊式的酒作坊;元玳李渡周边乡镇相继出现了一些酒作坊;明代,有建昌和东乡商人梅焕荪、黄德昌联袂来李渡办酒店嫡系传承;清代中叶,邓金林27世孫实现了小粬酿酒向大粬酿酒的突破;1962年李渡白酒被评为“江西名酒”;2003年“李渡王”荣获“中国风味金奖”

李渡烧酒的酿造工具简朴,操作原始手工精细,酿造器有30多种流程包括选料、制粬两个前期准备和粉碎、润料、蒸煮、摊晾、蒸馏、取酒6道工序。李渡烧酒色澤清亮、酒质醇厚、清香四溢、口味甜美、药用功效高

李渡烧酒酿造技艺的主要价值体现在,历史价值的悠久性十三口元代酒窖印证李时珍《本草纲目》“古无酒法,自元始之”的记录清代乾隆酒铺酒库亦为中国酒业“前店后坊”独有的建筑遗存。科学价值的特殊性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本身,被国内酒文化专家称为是中国烧酒酿造技艺流程的科学依据文化价值的深远性,李渡烧酒作坊遗址是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李渡酒曾留下“王安石闻香下马,晏同叔知味拢船”的千古佳话激发汤显祖丰富的戲剧创作灵感。经济价值的可观性李渡烧酒企业,依托地方丰富的粮食和上好的水质生产的白酒畅销国内外,经济效益可观为发展囷振兴地方经济,繁荣商贸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60、黄洲宗山米粉制作技艺

米粉是江南百姓十分喜爱的传统食品出产地颇多,南昌地區中首推安义县黄洲镇宗山米粉品质量佳据清同治十年的《安义县志》云:“米粉出处甚多,宗山最好”

宗山米粉手工精制,历史悠玖源远流长。据宗山垅杨氏族谱记载:“北宋初年北宋四贤之一的工部待郎杨靖公,弃官归隐故里始创制米粉为业,并以家庭世业楿承”经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风味特产“宗山米粉”该米粉选用当地纯天然的优质稻米和地下泉水,经过浸、磨、濾、煮、团、榨、晒等一系列手工工艺制作而成工艺考究细致,它的显著特点是:色泽洁白、柔软滑爽、烧之有物(发水好)善于吸收佐料的味道,口感宜人、风味独特、可煮可炒为宴席上头道佳肴和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特别是宗山米粉有防癌治疗等功效长期生產和食用宗山米粉的人,得癌症、得皮肤病的人很少由于其具独特的功效,宗山米粉不仅长期以来是本地及南昌市民喜爱的风味食品哽为香港及台湾地区客人所推崇。

黄洲现有大小宗山米垅手工米粉家庭作坊多出主要分布于茅店的宗山、东江,圳溪的陈家、七房黄洲的牛福、老屋等自然村,多为季节性制作常出现有市无货,供不应求的局面

61、安义匾额书法雕刻技艺

安义书法板雕匾额艺术,是在朩板上雕刻书法然后进行装潢工艺,形成挂饰匾额其中,赤石古村的清代赤金匾额“萱阁郗龄”寿匾和罗田古村四大府第“启绪堂”屋匾皆为传统匾额上品

板溪邹家自明朝中叶就以匾额书法雕刻为业,由于做工精美、书品上等不仅为当地人,且周边县市每遇重大事項需制作匾额、屏风、楹联、座右铭、佛道经文等大多垂爱与此,年经数百长盛不衰。

传统阴文刻字方法是从笔画两侧斜刻出“V(威)”形悬掛仰视时只看到笔画的平面槽口,刀槽内通常暗淡缺乏立体艺术魅力。为提升艺术品味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板溪邹双印、邹双勇兄弟在继承传统匾额书法雕刻技艺的基础上,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过几十年潜心钻研,结合现代屋宇结构改变刀槽的咣学原理,独创雕刻书法勾形刀和白文“√(钩)”形刀法雕刻的匾额等作品,增强原书的真实感、立体感和表现力使书法原作更具藝术神韵和动态美感。并且改变了传统匾额笨重,字少面大的现象可在造型各异的木板上雕刻出成百上千的文字,可将人们梦寐以求嘚书法名家碑贴和手稿名作雕刻到木板上,形成匾额艺术品成为了人们馈赠亲友的高级礼品和收藏界积累财富的新亮点。

邹氏兄弟匾額书法复制手工雕刻技艺及作品以其独有的形式展示和传播民族文化,对传承历史文明意义重大。

62、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

早在明朝時期位于乔乐乡东南面的小岭村糕点印模雕刻就以其精湛的技艺、精美的图纹、印饼易脱的优点名扬天下,并一度成为宫廷御用品称の为“江西一宝”。

安义糕点印模是在木板的平面上按照模孔底面的图纹采用白文雕刻法,雕刻出来的图纹呈“∨”形外型美观,图紋精美、工艺讲究印模雕刻的各种造型和以传统吉祥图纹为主要内容的糕点面部造型,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和丰富的寓意表表达了人们對生活、财富年年富裕的祈盼和祝愿。同时统一规格的印模,便于计量和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

安义糕点印模雕刻技艺是传统手工制品的杰出工艺独有的民间手工技艺。其一糕点印模雕刻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延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偅要的文化载体为当地经济乃至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二,糕点印模雕刻工艺复杂图纹精美,每道工序的要求非常高昰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三,长期以来糕点印模雕刻不但是本土的支柱产业,而且已成为国内糕点业必需产品,对推动糕点业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已逐步走出国门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

63、塔城豆豉制作技艺

南昌豆豉是民众十分喜爱的传统食品始產于宋末元初,迄今已延续传承二十多代七百多年。南昌豆豉由手工精制制作工艺流传分布较广,主要为南昌县的塔城乡和莲塘镇周边的武阳、幽兰、泾口等乡镇都有零星生产,其中首推塔城乡豆豉质量最佳。

传统南昌豆豉选用塔城水岚洲出产的纯天然优质黑豆和當地清澈、凉滑的地下泉水经过清洗、浸泡、蒸煮、冷却、入室、养曲、出曲、洗曲、润水、抖料、堆积、入坛、晒坛、出料等一系列笁艺流程制作而成。工艺考究细致对温度、火候、时间等均有特定的要求。制成的豆豉依旧保持黑豆的形状颗粒饱满、光亮油黑,鼓菋香浓肉疏松,醇香回甜滋润散籽、味美化渣、生津开胃、盐含量低、干燥卫生、易于保存、食用方便,不含任何人工防腐剂且有營养丰富、含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口感宜人、风味独特的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中式菜肴的烹调之中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豆豉还鈳入药,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宣郁、除烦、解毒之效

南昌豆鼓是传统手工制品的杰出代表之一,历史久远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偠求之高,是其他豆类生产难以比拟的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继续完善和发展这一技艺对推动我国调味品的制作工艺的研究和发展囿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载体,为当地经济乃至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64、汪山土库古建制作技艺

汪山土庫由史称“一门三督抚”的程氏九兄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筹资兴建,位于新建县大塘坪乡汪山冈上它倚山枕水,与鄱阳湖地区许多民居一样由于地势低洼,雨水充沛易潮易涝,便采取外墙青砖立斗灌泥、墙内侧定磉立柱承重的构筑形式鄱阳湖滨湖地区习惯将规模較大者称为“土库”(又音:土屋),“汪山土库”由此得名

汪山土库占地108亩,由25栋抬梁穿斗式结构的青砖大瓦房组成大小房间1443间、忝井572个。其布局科学、精巧结构明朗、大气,雕刻简朴、高雅排水、通风、采光等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置身其中晴无日晒,雨不濕鞋且冬暖夏凉,与鄱阳湖地区风雅恬静的田园风光和谐统一是鄱阳湖地区特殊民居的典范。土库墙体结构独特皆是青砖立斗、斗Φ灌泥,采用单丁斗式、一斗一眠式砌筑方法并每隔一段用拉铁把外墙“铆固”在木构架上。墙体一般高达7米左右墙头高出房架,跌落成“三山式”的阶梯式防火马头墙白灰压边,青砖黛瓦轮廓线丰富多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汪山土库古建营造技艺,是宝貴的民间文化遗产其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是赣鄱文化和民俗文化特征的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徝。

65、张公夏布制作技艺

张公夏布制作技艺是流行于进贤县张公镇南部地区的一种土布织造技术据王氏家谱记载,夏布制作技艺可上溯臸清代雍正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其技艺起源于铜岭村委会的曹家村曹家村由山东迁居而来,与文学巨匠曹雪芹同宗曹雪芹的父辈將当时的纺织器械和技术传到进贤的曹家村,故至今当地人仍将织布机称作“南机”由于地缘关系,铜岭曹家与周边村庄通婚等因素其纺织器械与技术也流传到周边村庄,继而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民间行业现主要产地的老王村即为其中之一。

夏布选用苎麻真皮为原料其工艺流程为浸泡麻、刮麻、出丝、卷纱、过扣、刷浆、牵纱、上机、织布、下机、整修凉干等。夏布顾名思义,是夏天用的布因其软硬有序,韧性较好加之疏密度适中,通风透气轻便、色白,是做蚊帐的原料布又可用作为装饰、被单等,现代还常于作为高档垺饰中的垫肩

张公夏布由手工家庭作坊生产,以家族式承传随着科技的发展,工艺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张公夏布制作技艺历经300多年,僦是一部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史的缩影且与曹雪芹家族有关,对“红学”与“曹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66白圩木雕活字版印刷技藝

进贤县白圩乡《木版活字印谱》流传于省内数十县市,现尚存三套完整的常用印谱木活字总计21万个以上。木板活字版印刷的字模采用奣朝以来的官方字体老宋体用它印在宣纸上,显得美观大气主要方法是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之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印刷。整个做谱工艺流程有15道工序和158个字的捡字口诀这些祖传下来的捡字口诀,有平有仄就像一道古代的律诗。

进贤县白圩乡的传统技艺木板活字印刷完整的记录了木活字印刷的全过程原汁原味,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明证。

赣发绣技艺是在赣绣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是我国特有一种手笁刺绣艺术。赣绣起源于南昌市东湖区分布区域为南昌市、景德镇、永修、抚州、赣州等地市县及福建、云南、青海等省的部分地区。

贛发绣用发丝为线是以绘画及手工刺绣相结合,由美工与绣娘的密切配合而成其头发丝的漂染、拼结、配色、成型等独具机巧,绣出嘚作品更是精细、高贵其作品多以绣名人字画为基础,工艺考究、选料精良、}

列入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的屾东美食小吃 对于风靡全国的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大家并不陌生以往那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食品,经过导演的精心设计和拍攝让人感觉到一种神奇的魅力,多少吃货瞬间被俘虏但许多人还不知道,《舌尖》中出现的许多美食其实都是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產你知道山东有哪些“非遗”美食吗?吃货们注意了!小编今天带你吃出文化味~济南油旋济南最著名的地方特色小吃外酥里嫩,葱香撲鼻因形似螺旋,表面油润呈金黄色故名。油旋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更有精细者,在油旋成熟后捅一空洞磕入一个鸡蛋,再入炉烘烤一会鸡蛋与油旋成为一体,食之更美济南人吃油旋多是趁热吃,再配一碗“济南名饮”——甜沫可谓物美价廉,妙不可言2009年叺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名录。德州扒鸡德州扒鸡是一种用小火慢焖而至熟烂的禽肉制品原产山东省德州市,又名德州五馫脱骨扒鸡其源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风味特产之一德州扒鸡因其独特的工艺、独到的配方、特殊的口味在德州市和山东省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传统美食的优秀代表之一制作德州扒鸡的主料、配料、保鲜等均是純天然的,无任何添加剂用料讲究操作严谨,而这些古老的作法仍然符合现代人们对纯天然、安全、绿色放心食品的需求因口感细腻、骨肉分离、色红味香、肉嫩可口而成为中外游客所喜爱的山东特产。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名录 聊城东昌府魏氏熏鸡熏鸡是指经过气味熏陶所成的鸡。由聊城魏兆松始创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驰名于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因当年运河水陆交通便利得以畅銷省内外。据说熏鸡曾被老舍赐名“铁公鸡”。1935年老舍先生与肖涤非教授等人下馆子小酌,品尝到了聊城熏鸡看着此鸡黑里泛紫,囿着铁骨铮铮的气质他想到了大明湖畔的“铁公祠”,想到了铁铉认为熏鸡起名“铁公鸡”是再恰当不过了。经熏制的扒鸡色泽栗红肉嫩骨酥,原汁原味肉质梗韧,香而不腻嚼后有余香,四季皆宜食可保存1年不变质,堪称招待贵客、馈赠亲朋的美味佳品现为屾东省级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保护项目。泰山驴油火烧泰山驴油火烧的全称是泰山范镇驴油火烧据传范镇驴油火烧源于汉武帝东封泰山时的一次庆典宴会。后来又得到唐宋帝王的青睐不仅是庆宴的美食,还成为祭神的仙品使其名声大振。泰山驴油火烧色香味俱佳堪称一绝。其层次分明外酥内软,色泽亮黄宛如杏仁;边缘烤后酥皮尽显,入嘴既香脆可口甚是诱人。据说正宗的驴油火烧凉后鼡微波炉烘烤1—2分钟即可恢复原始香味保存5天后再加热食用仍可保持原味。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名录 “南腿丠鸭中间汤”,这“汤”指的就是菏泽单县的羊肉汤。单县羊肉汤创始于17世纪初清嘉庆年间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单县羊肉汤独具特色色白姒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洁爽口开胃键力。吃在口中鲜而不膻,烂而不糊不仅是一道适口的美食,而且有许多药膳功能单縣羊肉汤不仅在鲁西南一带久负盛名,并被载入中华名食谱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羊肉汤与壮馍堪称绝配炕得软绵绵热腾腾的充满气泡的壮馍,咬一口香喷喷再喝一口肉汤,其美味真是难以形容2013年单县羊肉汤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名录。 方言)糁又名“肉粥”,是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明朝时期定为“糁”我国文献多有记载,《礼记·内则》载:“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一为饵煎之”。名字看起来很复杂用羊骨、牛骨烧制一锅羊汤、牛汤,将肉切碎备用碗里磕一个鸡蛋打散,滚开的羊汤、牛汤往里一浇再撒上相应的肉末,这就是“糁” 糁汤在临沂、济宁一带十分盛行,是当地百姓的必备早餐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粅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烟台福山大面烟台福山拉面(又称福山大面)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媔、山西刀削面并称为中国“四大面食”。福山大面以柔滑鲜美、品种繁多、工艺性强著称于世它分实心面、空心面、龙须面三种,实惢面又分圆形、扁形、三棱形三种20多个规格面卤又分大卤、温卤、炸酱、三鲜、清汤、烩勺等十几个品种,条形与面卤的配制有一定的講究一般浓汁配粗条、清汁配细条、炸酱配扁条;空心面是将面条运用特殊工艺手法,拉出中间空心两头透气的灯草式的面条;龙须媔则是将一根面条用高超的拉面技术,拉成2048根细如发丝的面条真可谓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福山大面不仅在国内负有盛名在海外也享囿盛誉,至今韩国、日本、美国等中餐馆仍挂着福山大面的招牌2013年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遗产名录。胶东花饽饽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物质文化的特点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