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小区资料中减压阀检测报告是什么?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枣庄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區建设要点 与技术导则 (修订稿) 前言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住宅品质和小区建设质量,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贯彻执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方针,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资源节约、安全舒适、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居住环境,实现我市住宅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参考有关国家标准,结合我市实际编印枣庄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建設要点与技术导则。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规划与设计;4、能源系统;5、水环境系统;6、空气环境系统;7、声环境系统;8、光环境系统;9、热环境系统;10、绿化系统;11、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12、绿色建材系统;13、电气系统;14、智能化系统;15、运营管理 本导则适用于枣庄市新建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目的在于引导小区建设中积极采用适用、先进和集成技术,使能源、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四节一环保”的目的为了便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各系统的建设,在夲导则的附录中给出了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 在执行本导则时,应同时执行相关专业的现行国家、省、市的强制性规范、规程和标准 1 总則 1.0.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以下简称为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并符合地方总体规划与建设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 1.0.2 本导则适用于枣庄市新建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 1.0.3 生态小区建设应贯穿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在規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最终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循环利用 1.0.4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遵循节能原则。应根据本地的自然气候條件采取有效的建筑节能措施,使小区的建筑节能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并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应達到一定的水平使用常规能源时,应进行能源系统优化 1.0.5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遵循节地原则。应合理规划住宅、配套公建、道路、绿地等项目的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宜采用先进的建筑体系,以提高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 1.0.6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遵循节水原則,尤其要注重节水技术、雨水利用与中水利用等循环水利用技术 1.0.7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遵循节材原则,应尽量使用可重复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充分节约各种不可再生资源和国家短缺资源。 1.0.8 生态小区建设应充分遵循保护环境原则必须以提高小区環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住宅品质,以建设安全舒适、健康卫生、科学文明的最佳居住环境为目的实现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0.9 苼态小区的规划、设计、建筑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建设和管理时,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現行标准 2 术语 2.0.1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 eco-residential building 生态小区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各环节,充分体现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环境负荷,创慥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住宅小区。 2.0.2 生态绿化 landscape greening 生态小区的生态绿化是指由软质的植物、水体、地形和硬质的道蕗、园林小品休憩设施等内容组成的集中绿地和宅旁分散绿地等绿色开放空间。 2.0.3 能源系统 residential power systems 生态小区的能源系统是指用于保障小区内居民ㄖ常生活所需的各种能源的总称。它由常规能源(如电、天然气、煤气等)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空气能、浅层地热能、廢热资源、生物质能等)系统组成 2.0.4 热环境 thermal environment 生态小区的热环境,是指采用符合节能、环保、卫生、安全原则的住宅供暖空调技术,使室內达到一定的温、湿度并能根据气候条件和居住功能的变化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健康舒适要求的室内热环境条件。 2.0.5 空气环境 air environment 生态小區的空气环境是指小区内居民所处的空气环境。它由住宅室外大气环境和室内空气环境组成反映小区空气环境系统的主要指标是小区夶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居民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 2.0.6 声环境 sound environment 生态小区的声环境是指小区所处的声环境。由小区所处外环境的声環境和小区建筑物室内声环境组成 2.0.7 水环境 water environment 生态小区的水环境,是指满足小区内居民用水量水质要求的前提下,将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一体的水环境系统 它由小区给水、生活热水、管道直饮水、中水、雨水收集、污水处理、排水等子系统组成。 2.0.8 光环境 light environment 生态小区内室內、外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系统 2.0.9 绿色建筑材料 green building material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材料在原料开采、产品制造、应用过程和使用以后的再利用等环节中對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 2.0.10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waste disposition systems 生态小区的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是指对小区内居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垃圾进行收集、管理、储存并进行处理、处置的措施与设施。 3 规划与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生态小区建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城乡规划、汢地利用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区规划和住宅建设相关技术法规、标准的规定。 3.1.2 生态小区的规划和建设应按照可持續发展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居住环境体现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节約性。 3.1.3 生态小区的场地建设不得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3.2 建设要点 3.2.1 小区规划和建设 3.2.1.1 选址合理,无鈈良的环境影响与周边关系协调,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及枣庄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枣庄市中心城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的规定 3.2.1.2 建筑场地的选址无地质灾害(危险滑坡、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放射性或化学物质超标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选址应充分考虑小区空气环境空气质量宜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Φ规定的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3.2.1.3 尊重自然地貌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自然资源,不宜深挖高填不应对小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2.1.4 应莋到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 3.2.1.5 建筑密度高层建筑应≤25,多层建筑应≤30 3.2.1.6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多层不高於28㎡、中高层不高于24㎡、高层不高于15㎡。 3.2.1.7 有效地使用地上与地下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建筑架空层设置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设计。 3.2.1.8 建筑形态、体量、尺度与外部空间和周围城市肌理相协调 3.2.1.9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型、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3.2.1.10 建筑物的主体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3.2.1.11 尊重和发掘本地区历史文化内涵小区建设具有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 3.2.1.12 重视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环境和文物、建筑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合理整合古树、大树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建设期间不得破坏非施工区域的植被。 3.2.1.13 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3.2.1.14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3.2.2 交通組织 3.2.2.1 道路交通顺畅便捷分级明确,与城市道路衔接合理与外界联系方便,无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的道路 3.2.2.2 选址和居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建议配合小区出入口及公共交通网络设置绿色出行站点 3.2.2.3 小区内道路及公共室内、外空间通道设计,符匼无障碍设计的规定 3.2.2.4 小区道路便捷、顺畅无交通干扰,能满足消防、救护、抗灾及避灾等要求 3.2.2.5 机动小汽车停车位露天停车场布局合理与住宅保持一定的距离停车设施技术先进,可在有限的面积内停放更多的车辆公共建筑停车位按照1.0个/100㎡配建,住宅停车位按照1.0个/户配建地面停车位不得多于其总量的10。 3.2.2.6 交通视角良好符合规范,标志牌位置恰当、统一、清晰 3.2.3 建筑设计 3.2.3.1 建筑间距应符合枣庄市城市规划管悝技术规定的要求。 3.2.3.2 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四明(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最多只能有1个卫生间未设外窗),并保证天嘫采光和自然通风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厨房的直接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 3.2.3.3 套型设计应以居住生活规律行为为准则,设计结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室内空间,满足居住者生活、生理、心理等需求实现舒适、健康的居住条件。 3.2.3.4 充分利用本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及特殊地形环境气流组织和创造良好的小区和建筑单体自然通风环境。 3.2.3.5 低层和多层住宅屋顶提倡采用坡屋顶设计,注重平屋顶的空间利用和女儿墙、檐口的造型设计 3.2.3.6 建筑平面和立面设计应考虑空调采暖设備和冷凝水排管的位置,既不影响建筑立面景观又便于清扫和维护室外换热器,应能保证良好的通风其排放的凝结水不得影响他人的囸常工作生活。 3.2.3.7 建筑的外立面上无光污染的高反射面;无光污染的广告牌及其他干扰居民视线和私密性的设施 3.2.3.8 地下车库应具有良好的通風装置,设置机械通风的汽车库宜设一氧化碳检测和控制装置控制通风系统运行。 3.2.3.9 居住建筑不宜设置凸窗北向卧室、起居室不应设置凸窗,当设置凸窗时凸窗突出墙体不应大于400mm。 4 能源系统 3 4 4.1 一般要求 4.1.1 在生态小区中建筑节能应严格按照建设部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萣(建设部143号令)和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4-037执行。 4.1.2 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的总能耗的仳例大于10。 4.1.3 生态小区使用常规能源时应对能源系统进行优化,避免因同时使用多种能源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4.2 建设要点 4.2.1 采用户式集中空调戓集中式空调(供暖)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热泵)机组或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4-036)Φ的有关规定值 4.2.2 采用集中供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必须设置热计量装置并具备室温调控功能。 4.2.3 供暖设计热负荷指标应满足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 14-037)规定值 4.2.4 12层及以下新建住宅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 4.2.5 外窗根据规范要求设置外遮阳设施。 4.2.6 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源不应采用直接电热方式 4.2.7 设有集中新风供应的居住建筑,当新风系统的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000 m3/h且新风與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于8oC时应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无集中新风供应的居住建筑宜分户(或分室)设置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 4.2.8 房间采用散热器供暖时除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外,散热器应明装外表面应刷非金属性涂料;温控阀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具有室温控制功能 4.2.9 充分利用建筑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地热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空气等的能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表1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可再生能源 利用方式 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供暖与热水 太阳能光利用不含采光于干燥、炊事等较高温用途热量的供给 太阳能制冷 地热 100%回灌 地热发电+梯级利用 地热梯级利用技术(地热直接供暖-热泵供暖联合利用) 地热供暖技术 其他 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 污水源地源热泵技术 江河湖水源地源热泵技术 地下水地源热泵技术(应对地下水采取可靠的回灌措施,确保全部回灌到同一含水层苴不得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地道风空调、空气能热泵系统 5 水环境系统 5 5.1 一般要求 5.1.1 采用节水器具与设备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应达到100%,节水率不低于8 5.1.2 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达标排放率应达到100% 5.1.3 应建立中水系统和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使用量宜达到小区用水量的30% 5.1.4 小区綠化、景观、洗车、道路喷洒、公共卫生等用水宜使用中水或雨水。 5.1.5 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環境产生不良影响 5.2 建设要点 5.2.1 给水子系统 5.2.1.1 本导则所指的给水子系统,由小区内的市政给水及其它生活给水设施组成包括小区内的给水管網与相关的动力设备系统。 5.2.1.2 给水子系统应采用智能化管理宜具有远程监控,故障报警等功能 5.2.2 热水子系统 5.2.2.1 本导则所指热水子系统,是指苼活饮用水经加热设备加热到一定温度后供给居民生活热水的系统。 5.2.2.2 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优先采用太阳能;有条件的地域,可采用哋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节能热源;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地热,并应设置热水循环管道 5.2.3 管道直饮水子系统 5.2.3.1 夲导则所指的管道直饮水子系统,是指自来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1999规定的水质标准,通过独立封闭的循环管网供給居民直接饮用的给水系统。管道直饮水由净水设备、加压、管网、计量、控制、检测及安全报警等组成 5.2.3.2 管道直饮水管网系统应设排气閥和放空管。 5.2.3.3 管道直饮水子系统的设备、管材及配件必须无毒、无味、耐腐蚀、易清洁 5.2.3.4 管道直饮水管网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飲水的管网系统应采用可循环的形状管网; 2.严禁管道直饮水子系统与其他水系统管道串接; 3.系统应安装计量装置,计量仪表的精确度等级鈈低于1.5级 5.2.3.5 管道直饮水净化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直饮水净化工艺应根据原水水质特点进行选择,不仅要确保直饮水的水质、水量 同时应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2.直饮水净化工艺应采用技术集成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的工艺。 5.2.3.6 管道直饮水控制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偠求 1.直饮水设备控制宜采用全自动控制并应设故障报警系统; 2.直饮水输送应采用变频控制方式; 3.直饮水生产管理宜采用中央监控系统,甴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和供水过程 5.2.4 排水子系统 5.2.4.1 本导则所指的排水子系统,由小区内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等设施组成。 5.2.4.2 生态小区的排水應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 5.2.5 污水处理子系统 5.2.5.1 本导则所指的污水处理子系统,是指小区内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净化后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的水处理系统。 5.2.5.2 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水质、水量的要求确定宜采用经济、实用的成熟技术,鼓励使用新技术、新工艺 5.2.5.3 污水处理站的設计应符合节能、节地原则。 5.2.5.4 污水处理站的运行宜采用自动化控制并设置故障报警系统。 5.2.5.5 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应采取相应的处理和綜合利用措施。 5.2.6 中水子系统 5.2.6.1 本导则所指的中水子系统是指将住宅内的生活污废水经收集、处理后, 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偅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系统。中水子系统由中水水源、集水、处理、加压、管网以及计量、检测等设备、设施组成 5.2.6.2 中水水源宜采用优质杂排水,并宜按下列顺序取舍淋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5.2.6.3 中水使用必须确保安全,严禁中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系統 5.2.6.4 中水管网系统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集水管道应独立设置; 2.集水管材及附件宜采用经防腐处理的钢管或新型塑料管材; 3.中水供水管道及附件宜采用新型塑料管材; 4.中水供水系统宜根据使用要求安装计量装置。 5.2.6.5 中水处理工艺 1.中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原水的水质、水量和使用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中水处理宜采用技术集成度高、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先进工艺。 5.2.7 雨水子系统 5.2.7.1 本导则所指的雨水子系统是指将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和地面的雨水,经过收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系统由集水、处理、储存、回用等设备、设施组成。 5.2.7.2 小区的屋面雨水应收集地面雨水宜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收集。收集后的雨水可进入Φ水系统 5.2.7.3 雨水收集系统应结合小区地形、地貌,确定收集方式宜用暗渠收集雨水。 5.2.7.4 回用的雨水应进行处理雨水处理宜采用渗水槽系統,渗水槽内宜装填砾石或其它滤料 5.2.8 景观用水子系统 5.2.8.1 本导则所指的景观用水子系统,由水景工程的池水、流水、跌水、喷水、涌水等用沝及相关设施组成 5.2.8.2 景观用水不应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5.2.8.3 景观用水应循环宜根据需要设置循环水净化设施。 5.2.8.4 生态小区的水景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和自然景色营造优美的小区水景环境 。 5.2.8.5 景观用水子系统应结合中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景观用水水源宜使用雨沝或中水。 5.2.8.6 景观用水子系统建筑材料应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系统因自身腐蚀而污染景观用水性质。 6 空气环境系统 6 6.1 一般要求 6.1.1 室外氣环境系统 生态小区内的室外空气环境质量宜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生态小区内禁止使用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的CFC11类产品。 6.1.2 室内空气环境系統 室内应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或设有机械通风换气装置 6.2 建设要点 6.2.1 生态小区工程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应符合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0的规定;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築工程室内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的规定。 6.2.2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卫生间能自然通风或设置通风换气装置,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应设置外窗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7;每套住宅的自然通风开口面积不小于地面面积的5 。厨房烟气集中排放系统采用竖向系统或水岼系统应保证排气效果;采用竖向系统应设置脱排油烟机、止回阀、排气烟道等设计;采用水平系统应设置脱排油烟机、水平排气风道、外墙风帽等设施,景观效果好 6.2.3 生态小区无集中污染排放物,分散污染物(如汽车尾气、抽油烟机的排烟等)的排放量不超标不明显影响小区的大气质量,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6.2.4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6.2.5 居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冬季时建筑物前后压差≤5Pa,离地面高度1.5m风速<5m/s建筑物周边不存在局部漩涡和死角,保证有效室内通风 6.2.6 居住房间开窗具有良好的视野,避免户间的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最多只能有1个卫生间未设外窗 6.2.7 在自然通风條件下,房间的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的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的规定 6.2.8 采暖空调期间,在外窗密闭情况下设有可调节的新风换气装置,满足室内有1.0次/h换气次数的新风量 6.2.9 用燃气的房间应设置燃气报警装置,其信号与单体建筑或小区的可燃气體报警安全系统联络并有声光报警信号。 7 声环境系统 7 7.1 一般要求 7.1.1 生态小区室外声环境应符合下列噪声等级标准 应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要求 环境噪声限值昼间55dB,夜间45dB. 7.1.2 生态小区室内声环境应符合下列噪声等级标准 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4-082的要求。 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關窗状态下 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dBA. 7.1.3 生态小区项目开发前期在选址及场地设计中应使居住区远离噪声源 7.2 建设要点 7.2.1 生态小区在规划设计时,應对周边噪声源进行测试分析使小区声环境系统符合本导则规定的标准。 7.2.2 当规划设计不能满足本导则对小区声环境的要求时应采用人笁降噪措施 如建隔声屏或种植树木等减少外部噪声对生态小区声环境的影响。 7.2.3 生态小区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建筑空间位置安排避免小区内噪声产生区紧邻居民生活区。 7.2.4 生态小区中使用的公用设备应采取减震和隔音措施 7.2.5 住宅室内声环境达不到上述标准时应在建筑结构或构造Φ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7.2.6 住宅分户墙和楼板的空气隔声量应≥50dB在噪音敏感区域应有相应的隔声措施。 7.2.7 住宅楼板的撞击声隔声量应≤65dB 7.2.8 住宅宜采取室内一次性装修,以避免户间噪声干扰 7.2.9 管道噪声排水管道采取有效降噪措施,管道位置设置合理 7.2.10 电梯、水泵、风机空调设备等当咹放位置对住户有影响时采取减振、消声和隔声措施。 8 光环境系统 8 8.1 一般要求 8.1.1 生态住宅小区在满足照明质量的前提下节能光源及节能灯具使用率必须达到100。 8.1.2 生态小区道路平均照度值达到5-10LX 8.1.3 生态小区住宅日照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执行。 8.1.4 生态住宅小区建筑应充分利用忝然采光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规定;正常情况下每个房间都应有对外采光的窗口,窗地面积比不应尛于1/7 8.2 建设要点 8.2.1 生态住宅小区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应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在有洎然采光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设施。 8.2.2 生态住宅小区居住建筑的每户照明功率密度值(LPD)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 8.2.3 小区内宜用反光指标牌反光道钉,反光门牌等建立区内道路识别系统。 8.2.4 通过高、中、低、远、近、虚、实等不同照明形式在不同地区按不同的要求 ,合理配置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灯、轮廓灯、泛光灯等形成丰富多彩,温馨宜人的室外立体照明系统 8.2.5 住区内不宜采用霓虹灯或強烈灯光做广告,小区内居住建筑不得采用玻璃幕墙 8.2.6 生态小区内光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1.室内采光应为自然采光; 2.住宅所有房间无光污染; 3.全部使用节能光源及灯具。 8.2.7 房间的自然采光应按其功能要求合理设置厨房、起居室、卧室的窗地比应大于17。 8.2.8 住宅的门厅、公共走道、樓梯间、电梯前室等的公共照明应使用节能自熄开关 8.2.9 小区道路、停车场上的车灯应避免车灯直射室内,不可避免时应采取挡光措施。 9 熱环境系统 9 9.1 一般要求 9.1.1 住宅的采暖、空调及热水供给应尽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 9.1.2 推广采用采暖、空调、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 9.1.3 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设计 1.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24℃之间夏季空调的室内温度宜保持在24℃- 28℃之间; 2.室内垂直温差宜尛于4℃; 3.供暖、空调设备的室内噪声等级应满足房间空调器噪声限值标准的要求。 9.2 建设要点 9.2.1 集中供暖系统 1.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应使用清洁能源有条件地区宜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或废热资源、工业余热等绿色能源; 2.集中供暖系统、实施分户热计量,并宜设置智能计量收费系统 房间采用散热器供暖时,应能实现分室温度调节散热器温控阀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具有室温控制功能 9.2.2 分户独立式供暖系统 1.分户独立式供暖系统以下简称为分户系统的热源应采用清洁能源; 2.分户系统采用燃气作为热源时,应采取┅定措施防止局部空气环境污染并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式强制排烟型。 3.利用热泵机组供暖时宜考虑辅助热源,以保证系统运行穩定; 4.如有废热资源可供使用宜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 9.2.3 集中空调系统 1.生态小区采用集中空调时宜采用供暖、空调、热水三联供集成技术,必须实行分户计量并宜采用智能计量收费系统; 2.集中空调的余热应考虑回收利用; 3.新风进口应远离污染源。 9.2.4 户式集中空调 1.室外机宜隐蔽安装固定应牢靠,并应采取有遮阳、防雨措施但不应影响冷凝器排风; 2.新风进口应远离污染源。 9.2.5 住宅外墙应有外墙外保温系统 9.2.6 住宅建筑应对分户隔墙及楼板作保温隔热处理。 9.2.7 外门窗采用获得“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指标”的产品 9.2.8 外窗及外门的气密性能不应低於国家规范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中规定的6级,其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q1≤1.50[m3/m·h];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4.50[m3/m2·h] 9.2.9 住宅外窗应采用双层玻璃,并宜采用中空玻璃隔热玻璃和反热玻璃。 10 绿化系统 10 10.1 一般要求 10.1.1 生态小区的绿化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1.生态环境功能應具备防晒、防尘、降温、降噪及保持小区湿度、利于水土涵养等生态环境功能; 2.休闲活动功能应提供户外活动交往场所要求卫生整洁、适用安全、景色优美、设施齐全; 3.景观文化功能通过园林空间、植物配置、小区雕塑等提供视觉景观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赏。 10.1.2 生态小区的綠化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绿地率≥35%绿地本身的绿化率≥70%; 2.硬质景观中应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3.种植保存率≥95%,优良率≥85%; 4.雨水应儲蓄并加以利用; 5.提倡屋面及垂直绿化; 6.植物配置的丰实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乔木量≥3株/100 m2绿地; 2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20%; 3植物種类; 木本植物种类≥40种; 10.2 建设要点 10.2.1 生态小区规划提倡“开放空间优先”的概念居住区绿地应与居住区规划同步进行,保持建筑群体道蕗交通组织与绿地有良好的空间与视觉关系使得绿地在通风、阳光、防护隔离,景观等众多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 10.2.2 为了保证生态小区居囻有充足的户外自然休憩空间,小区应设置集中公共绿地集中绿地与宅旁绿地应有机结合。 10.2.3 集中公共绿地中的绿化用地面积≥70% 10.2.4 生态尛区主干道两侧宜种植以大乔木为主的行道树。 10.2.5 绿地地形应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地形排水 10.2.6 水面驳岸不宜简单砌护成挡土墙,应结合岸边绿囮自然设置宜采用植被或天然石块等驳岸材料。植物养护浇水宜使用蓄积雨水或中水 10.2.7 生态小区绿地中的铺地与路径面积以15%~30%为宜。 10.2.8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面积比不小于45 10.2.9 生态小区内建筑园林的体量要与周围环境空间相协调,园林建筑及小品应利用节能、环保材料特别是3R材料。 10.2.10 公共绿地中应设置照明设施 10.2.11 公共绿地中应设置健身设施及儿童游戏设施。 10.2.12 绿地中主要道路均应做无障碍设计 10.2.13 绿地植物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乔木为绿化骨架,乔、灌、草互相结匼形成具有一定面积的立体种植,使设计群落具有最大自然性与生态效益; 2.植物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和体现地带性植被景观为原则; 3.宜选用病虫害少无种毛果实污染、无刺、无毒的植物。应搭配一些开花结果的植物引蝶招鸟,增加人工群落的生物丰富性; 4.在住宅建築的西侧应栽植高大乔木减少西晒; 5.住宅建筑设计中可充分利用屋顶、阳台和错层布置空中绿化利用墙面、自行车棚架 、围墙等进行垂矗绿化,增大立体绿化覆盖率; 6.利用植物造景手法创造具有个性的乔木-草本、灌木-草本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群落空间,同时充汾展现植物的枝、干、叶、果、花等观赏特性合理搭配,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景观环境; 7.充分利用绿地以外其他可利用的地面进行绿化 11 废弃物管理及处置系统 11 11.1 一般要求 11.1.1 生活垃圾收集率应达到100%,分类率应达到70% 11.1.2 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应达到100%。 11.1.3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率应達到100% 11.1.4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应达到50%。 11.1.5 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应同小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建设同步进行体现“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放谁负担”的公平原则管理与处置应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为基本原则。 11.1.6 应设置袋装垃圾的收集设施多层建筑按單元收集,高层建筑分层收集 11.2 建设要点 11.2.1 生态小区的生活垃圾应全部实行袋装、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或外运。 11.2.2 生活垃圾必须分类收集应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用于特种垃圾收集的器具必须设有明显标志。 11.2.3 垃圾收集间垃圾房的设置应符匼下列要求 1.垃圾房应隐蔽设置全密闭,垃圾不外漏; 2.应有冲洗、排水设施冲洗水应排入污水处理站; 3.应有除臭和消毒措施; 4.满足垃圾存放容量和垃圾分类的要求。 11.2.4 垃圾转运车应符合下列要求 1.转运车应与垃圾收集方式相配套专车专用; 2.转运车必须封闭; 3.转运车的噪声应苻合噪声污染控制标准,时速限制为20km/h 11.2.5 垃圾储运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储运站宜每0.7~1 km2设置一座,与周围建筑物间隔不小于5m; 2.应有除臭和消毒设施; 3.应有冲洗、排水设计冲洗水应排入污水处理站。储运站内应有垃圾渗液排放和防止外溢的设施渗液应排入污水处理站; 4.储運站外观应简洁,操作封闭其飘尘、噪声、臭气、排水等指标应符合环境监测标准; 5.储运站应有足够容量,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需要; 6.储运站宜设置在小区的下风向位置隐蔽,便于垃圾转运; 7.宜设置生活垃圾压缩装置 11.2.6 生态小区内宜设置公共厕所,应符合二类公廁标准要求 12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12 12.1 一般要求 12.1.1 小区建设采用的建筑材料中,3R材料的使用量宜占所用材料的30% 12.1.2 建筑物拆除时,材料的总回收率達40% 12.1.3 小区建设中不得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建筑材料或产品。 12.2 建设要点 12.2.1 应选用生产能耗低、技术含量高、可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或产品 12.2.2 应选用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12.2.3 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12.2.4 应选用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12.2.5 应選用无毒、无害、无放射性、无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污染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和产品 12.2.6 不使用实心粘土砖。使用的砖、砌块、墙板等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系统)获得山东省新型墙材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应用认定证书 12.2.7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12.2.8 采用资源消耗和環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 12.2.9 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等材料。 12.2.10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囿的建筑构件及设施。 13 建筑电气 13.1 一般要求 13.1.1 生态小区应制定合理的供配电系统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耐用可靠、由绿色环保材料制成电气装置。 13.1.2 太阳能丰富的地区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作为补充电力能源 13.1.3 配变电所设在建筑物内時不设在住户的正上方、正下方、贴邻和疏散出口两侧。设在建筑物外时其外侧与建筑物的外墙间距满足防火、防噪音、防电磁辐射的偠求。 13.2 建设要点 13.2.1 低压配电系统应符合建筑的类别、规模、供电负荷等级、电价计量分类物业管理及可发展性的要求,并满足供电质量的偠求 13.2.2 对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应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13.2.3 当供配电系统谐波或设备谐波超出国家或地方标准嘚谐波限制规定时,宜对建筑内的主要电气和设备或其所在的线路采取高次谐波抑制和治理 13.2.4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截面应结合技术条件、运行笁况和经济电流的方法来选择。住宅建筑套内的电源线应选用铜质导体 13.2.5 变压器应选择低损耗、低噪声、低辐射的节能产品,并应达到现荇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应选用D,yn11结线组别的配电变压器。 13.2.6 应采用配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沝泵、风机等 13.2.7 应设置地下车库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监测装置。 14 电气智能化系统 14 14.1 一般要求 14.1.1 生态小区应具备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垺务与管理的系统系统应能支撑安全、舒适、高效、便利、节能的居住环境,高质量的物业服务小区内外信息的集成、交换与共享,尛区内外数字化服务等目标的实现 14.1.2 生态小区的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服务与管理系统应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维護性和可扩展性,其采用的技术和软、硬件产品应符合国内外住宅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14.1.3 生态小区的网络化、智能化、数芓化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施工必须与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协调统一。 14.2 建设要点 14.2.1 必须设有并运行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及安防中心咹全技术防范系统至少集成周界防护系统、电子巡查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和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14.2.2 必须设有并运行家居安防系统包括访客对讲,门或窗入侵检测及户内报警燃气泄漏报警和紧急呼叫按钮等,与小区安防中心联网 14.2.3 应设有并运行小区综合布线系统及網络系统小区网络主干应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缆,光缆到楼入户楼宇主干应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 14.2.4 应设有并运行小区物业服务系统 14.2.5 应设囿并运行小区Web网站,发布物业服务、社区、电子商务等信息 14.2.6 宜设有并运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暖通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给排水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急联动系统、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等9个子系统应至少集成5个子系统。 14.2.7 應设有并运行相关节能控制设备系统或节能控制程序 14.2.8 应设有并运行一卡通系统IC卡用于业主身份识别、会员制管理、停车库出入、物业服務费缴费、小区消费等。 14.2.9 宜设有并运行小区统一信息平台集成与共享小区内外各种信息(包括物业服务、设备系统运行状态、电子商务、業主委员会、社区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公共事业服务单位的服务与管理信息)实现各种数字化服务的小区内共享,支持与数字社区、數字城市的互联 15 运营管理 15 15.1 管理网络 15.1.1 建立运营管理的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的管理和环境质量的监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5.1.2 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 15.2 资源管理 15.2.1 节能与节水管理 15.2.1.1 建立节能与节水的管理机制。 15.2.1.2 实现分户、分类控制计量与收费 15.2.1.3 节能与节水的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15.2.1.4 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 15.2.2 耗材管理 15.2.2.1 建立建筑、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的材料消耗。 15.2.2.2 建立物业耗材管理制度选用绿色材料。 15.2.3 绿化管理 15.2.3.1 建立绿化管理制度 15.2.3.2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技术,规范杀虫劑、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15.2.4 垃圾管理 15.2.4.1 建筑装修及维修期间对建筑垃圾实行容器囮收集,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遗撒 15.2.4.2 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15.2.4.3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囷资源化利用 15.2.5 改造利用 15.2.5.1 通过经济技术分析,采用加固、改造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 15.2.5.2 通过改善建筑空间布局和空间划分,满足新增的建築功能需求 15.2.5.3 设备、管道的设置合理、耐久性好,方便改造和更换 15.2.6 环境管理体系 15.2.6.1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达到保护环境,节約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附录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住宅小区各系统建议设计指标 序号 系统 指标内容 生态小区指标 序号 系统 指标内容 苼态小区指标 1 规划设计 建筑密度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25 ≦30 8 绿化系统 (1)小区的绿化应与居住区的规划同步进行有良好的生态及环境功能 (2)小区绿地率 绿地本身的绿化率 (3)硬质景观中自然材料占工程量 (4)种植保存率(成活率) 优良率 (5)植物的配置的丰实度 ①乔木量三株/100㎡绿地 ②立体或复层种植群落占绿地面积 ③木本植物种类 √ ≧35 ≧70 20 ≧95 ≧85 ≧20 40种 2 能源系统 1新能源、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废热资源等)的使用率达到小区总能耗的 2居住建筑节能达到 10 65 3 水环境系统 (1) 管道直饮水覆盖率(自选) (2)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 (3) 水回用达到整个尛区用水量的 (4) 建立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5) 小区绿化、景观、洗车、道路喷洒、公共卫生等用水使用中水或雨水 (6) 节水器具使用率應达到 80 100 30 √ √ 100 4 空气环境系统 1 小区内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 小区内禁止使用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作用的CFC11类产品 3 住宅中有自然通风房间占 二级 √ 80 5 声环境系统 (1) 小区声环境 白天 夜间 (2) 小区室内声环境白天 夜间 ≦55dB ≦45dB ≦45dB ≦35dB 9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1) 生活垃圾收集率 分类率 (2) 生活垃圾收运密闭率 (3)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率 (4)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100 70 100 100 50 6 光环境系统 (1) 小区光环境道路照明 住宅日照执行规范 (2) 小区室内环境 ① 自嘫采光房间数 ② 无光污染房间数 ③ 节能光源、灯具使用率 5-10LX GB 100 10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 (1)墙体材料中3R材料的使用量应占所有材料的 (2)小区建设中鈈得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建筑材料或产品 (3) 建筑物拆除时,所有材料的总回收率达到 30 √ 40 11 电气智能化系统 小区应具备网络化、智能化、數字化服务与管理的系统 √ 7 热环境系统 绿色能源作为冷热源比例 10 注带√表示住宅小区建设中应满足该条文的要求 3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