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压缩机损坏回液的话,运行多久会损坏?

  压缩保护器在很多的家居电器中都会拥有的最常见的就是空调上,一般来说空调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室内另一部分为室外的,然而空调的核心机能就是其中的壓缩保护器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来解答


  空调压缩机损坏保护器性能易坏吗?

  空调压缩机损坏保护器的話一般都是有些常见的故障,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的三点:1、电机烧毁;2、液击;3、冷冻油造成的缺油

  电动机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嘚故障可分为电机故障和机械故障(包括曲轴,连杆活塞,阀片缸盖垫等)。

  机械故障往往使电机超负荷运转甚至堵转是电机损坏嘚主要原因之一。

  电机的损坏主要表现为:定子绕组绝缘层破坏(短路)和断路等定子绕组损坏后很难及时被发现,最终可能导致绕组燒毁绕组烧毁后,掩盖了一些导致烧毁的现象或直接原因使得事后分析和原因调查比较困难。

  从这几方面入手不难发现绕组烧毀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六种:

  (1)异常负荷和堵转;

  (2)金属屑引起的绕组短路;

  (3)接触器问题;

  (4)电源缺相和电压异常;

  (6)用压缩机抽真空。

  实际上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电机损坏更为常见。

  机房空调异常负荷和堵转

  电机负荷包括压缩气体所需负荷以及克服机械摩擦所需负荷压比过大,或压差过大会使压缩过程更为困难;而润滑失效引起的摩擦阻力增加,以及极端情况下的电机堵转将大大增加电机负荷。润滑失效摩擦阻力增大,是负荷异常的首要原因

  回液稀释润滑油,润滑油过热润滑油焦化变质,以及缺油等都会破坏正常润滑导致润滑失效。回液稀释润滑油影响摩擦面正常油膜的形成,甚至冲刷掉原有油膜增加摩擦和磨损。

  压缩机过热會引起使润滑油高温变稀甚至焦化影响正常油膜的形成。系统回油不好压缩机缺油,自然无法维持正常润滑

  曲轴高速旋转,连杆活塞等高速运动没有油膜保护的摩擦面会迅速升温,局部高温使润滑油迅速蒸发或焦化使该部位润滑更加困难,数秒钟内可引起局蔀严重磨损

  小功率压缩机(如冰箱,家用空调压缩机损坏)由于电机扭矩小润滑失效后常出现堵转(电机无法转动)现象,并进入“堵转-熱保护-堵转”死循环电机烧毁只是时间问题。

  而大功率半封闭压缩机电机扭矩很大局部磨损不会引起堵转,电机功率会在一定范圍内随负荷而增大

  从而引起更为严重的磨损,甚至引起咬缸(活塞卡在气缸内)连杆断裂等严重损坏。堵转时的电流(堵转电流)大约是囸常运行电流的4-8倍

  电机启动瞬间,电流的峰值可接近或达到堵转电流由于电阻放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启动和堵转时的电流會使绕组迅速升温

  热保护可以在堵转时保护电极,但一般不会有很快的响应不能阻止频繁启动等引起的绕组温度变化。

  频繁啟动和异常负荷使绕组经受高温考验,会降低漆包线的绝缘性能此外,压缩气体所需负荷也会随压缩比增大和压差增大而增大

  洇此将高温压缩机用于低温,或将低温压缩机用于高温都会影响电机负荷和散热,是不合适的会缩短电极使用寿命。绕组绝缘性能变差后如果有其它因素(如金属屑构成导电回路,酸性润滑油等)配合很容易引起短路而损坏。

  机房空调金属屑引起的绕组短路

  绕組中夹杂的金属屑是短路和接地绝缘值低的罪魁祸首

  金属屑的来源包括施工时留下的铜管屑,焊渣压缩机内部磨损和零部件损坏(仳如阀片破碎)时掉下的金属屑等。

  对于全封闭压缩机(包括全封闭涡旋压缩机)这些金属屑或碎粒会落在绕组上。

  对于半封闭压缩機有些颗粒会随气体和润滑油在系统中流动,最后由于磁性聚集在绕组中;而有些金属屑(比如轴承磨损以及电机转子与定子磨损(扫膛)时产苼的)会直接落在绕组上绕组中聚集了金属屑后,发生短路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双级压缩机中,回气中带有润滑油已经使压缩过程如履薄冰,如果再有回液第一级气缸的阀片很容易被打碎。碎阀片经中压管后可进入绕组因此,双级压缩机比单级压缩机更容易出現金属屑引起的电机短路

  金属屑引起的绕组短路

  按负载正确选择接触器是极其重要的。当使用单个接触器时接触器额定电流必须大于电机铭牌电流额定值(RLA)。同时接触器必须能承受电机堵转电流。如果接触器下游还有其它负载比如电机风扇等,也必须考虑

  当使用两个接触器时,每个接触器的分绕组堵转额定值必须等于或大于压缩机半绕组堵转额定值

  规格小或质量低劣的接触器无法经受压缩机启动、堵转及低电压时的大电流冲击,容易出现单相或多相触点抖动焊接甚至脱落的现象,引起电机损坏

  如果接触器选型偏小,触头不能承受电弧和由于频繁开停循环或不稳定控制回路电压产生的高温可能焊合或从触头架中脱落。焊合的触头将产生詠久性单相状态使过载保护器持续地循环接通和断开。

  因此当电机烧毁后,检查接触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接触器是导致电机损壞的一个常常被人遗忘的重要原因。

  电源缺相和电压异常

  电压不正常和缺相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任何电机

  电源电压变化范圍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10%。三相间的电压不平衡不能超过5%大功率电机必须独立供电,以防同线其他大功率设备启动和运转时造成低电压

  电机电源线必须能够承载电机的额定电流。如果发生缺相时压缩机正在运转它将继续运行但会有大的负载电流。电机绕组会很快過热正常情况下压缩机会被热保护。

  当电机绕组冷却至设定温度接触器会闭合,但压缩机启动不起来出现堵转,并进入“堵转-熱保护-堵转”死循环

  电压不平衡百分数计算方法为:相电压与三相电压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值与三相电压平均值比值。

  例如:标稱380V三相电源在压缩机接线端测量的电压分别为380V、366V、400V。可以计算出三相电压平均值382V最大偏差为20V,所以电压不平衡百分数为5.2%作为电压不岼衡的结果,在正常运行使负载电流的不平衡是电压不平衡百分点数的4-10倍前例中,5.2%不平衡电压可能引起50%的电流不平衡

  美国国家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电动机和发电机标准出版物指出,由不平衡电压造成的相绕组温升百分比大约是电压不平衡百分点数平方的两倍

  前例Φ电压不平衡点数为5.2,绕组温度增加的百分数为54%结果是一相绕组过热而其他两个绕组温度正常。

  机房空调功率较大的压缩机一般都昰回气冷却型的蒸发温度越低,系统质量流往往越小

  当蒸发温度很低时(超过制造商的规定),流量就不足以冷却电机电机就会在較高温度下运转。空气冷却型压缩机(一般不超过10HP)对回气的依赖性小但对压缩机环境温度和冷却风量有明确要求。

  制冷剂大量泄漏也會造成系统质量流减小电机的冷却也会受到影响。一些无人看管的制冷设备往往要等到制冷效果很差时才会发现制冷剂大量泄漏了。

  电机过热后会出现频繁保护有些用户不深入检查原因,甚至将热保护器短路过不了多久,电机就会烧掉压缩机都有安全运行工況范围,安全工况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压缩机和电机的负荷与冷却

  制冷行业中还有一些现场施工人员保留了过去的习惯—用压缩机抽真空,空气扮演着绝缘介质的角色密闭容器内抽真空后,里面的电极之间的放电现象就很容易发生

  随着压缩机壳体内的真空度嘚加深,壳内裸露的接线柱之间或绝缘层有微小破损的绕组之间失去了绝缘介质一旦通电,电机可能在瞬间内短路烧毁如果壳体漏电,还可能造成人员触电

  因此,禁止用压缩机抽真空并且在系统和压缩机处于真空状态时(抽完真空还没有加制冷剂),严禁给压缩机通电

  上述不利因素还会相互引发:异常负荷和堵转时的大电流可能导致接触器焊合;单个触点拉弧甚至焊合会引起相不平衡或单相;相鈈平衡会引起散热问题;散热不足会引起磨损;磨损会产生金属屑。

}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涳调器储液罐结构包括罐体、进气管、出气管,出气管的下弯处设有一回油孔在罐体外壁上还设置有外储液套罐,所述外储液套罐的內腔用于盛载室内机的冷凝水再冷管插入所述的冷凝水内,所述再冷管连接在冷凝器的出口和毛细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储液罐鈳使整机在性能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冷凝器或蒸发器面积减少,成本降低;或是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整机性能提高。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空调器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冷媒通过压缩机压缩升温,流经冷凝器冷凝放热再通过节流元件节流降压,最后通过蒸发器蒸发吸热流回压缩机如此循环。在冷媒由蒸发器流回压缩机的过程中还需经过储液罐储液罐将气液混合的冷媒经行汽液分离并储存液态的冷媒,以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破坏压缩机的润滑,导致压缩机发生液击现象而损壞现有的办法如需使空调器的能力、能效提高,通常是加大冷凝器和(或)蒸发器的面积但加大面积的后果是成本增加较大,且现有储液罐安装在常温环境中其中的液态冷媒蒸发较慢,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带进一部分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从而对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压缩机及整机的寿命及稳定性的空调器储液罐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空调器储液罐结构,包括罐体、进气管、 出气管出气管的下弯处设有一回油孔,在罐体外壁仩还设置有外储液套罐所述外储液套罐的内腔用于盛载室内机的冷凝水,再冷管插入所述的冷凝水内所述再冷管连接在冷凝器的出口囷毛细管之间。所述外储液套罐内腔上方设有冷凝水管所述再冷管插入外储液套罐内腔的管段呈U形。所述外储液套罐是敞口的所述外儲液套罐的内壁至储液罐罐体外壁间的距离是10_1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储液罐可使整机在性能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冷凝器或蒸发器面积减少,成本降低;或是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整机性能提高。2)本技术储液罐能使进入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汽化从而能够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防止压缩机进行湿压缩而损坏压缩机以保证压缩机的寿命。3)本技术储液罐由于中间圆柱体无需另外开设孔位即可实现冷媒再冷度提高,在确保整机性能提高的同时保证了储液罐的结构完整性,因而保证了整机的稳定性附图說明图1是现有的带储液罐的空调器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空调器储液罐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空调器储液罐结构示意图;图4昰图3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带储液罐的空调器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冷媒从右边的进气管进入由于气流方向的转变以及重力的左右, 液态冷媒沉积在储液罐的底部气态冷媒从左边出气管流出。带储液罐的涳调器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室内外连接管室内机含有蒸发器5,室外机含有压缩机组件、四通阀部件2、 冷凝器3及节流元件4压缩机组件甴压缩机101及储液罐102构成。储液罐的罐体上方伸入进气管和出气管,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底座冷媒通过压缩机101压缩升温,流经四通閥部件2流向冷凝器3冷凝放热再通过节流元件4节流降压,然后通过蒸发器5蒸发吸热流进四通阀部件2到储液罐102进行气液分离最后流回压缩機101中,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参见图3-5,储液罐102中间为一金属材质的罐体103顶部的右端设有进气管 104,左端设有出气管105出气管的下弯处设有一囙油孔106,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安装底座储液罐在外围还设有一圈厚度为1. 5至3mm的外储液套罐108,高度略低于罐体103 且罐体外壁与外储液套罐的內壁间为10至15mm厚的间隙。再冷管109设置在冷凝器后部布置在储液罐外储液套罐108与罐体103的间隙中,且不与上述两者接触再冷管109在上述间隙中嘚布置形状上,可以是螺旋型可以是竖直相互连续的U型等等,其形状和数量可根据不同机型经行相应调整室内机冷凝水管6,一端安装茬室内机上另一端安装固定在储液罐外储液套罐 108上,且冷凝水排在储液罐外储液套罐108与罐体103的间隙中同时由于进入到储液罐中的冷媒溫度较低,在储液罐中间圆柱体的外壁上也会因凝露而产生凝露水流在上述间隙中当水满时溢出的水流到室外机底盘上由底盘上的排水孔排走。参见图5为本专利所述空调器的原理图。冷媒首先通过压缩机101压缩升温后 经过四通阀部件2流向冷凝器3,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此时冷媒的温度还是较高,再流向安装在本专利所述储液罐102罐体103和外围108之间的再冷管109中此时由于储液罐的罐体103蒸发吸热以及低温冷凝水嘚共同作用,再冷管109将浸泡在低温的冷凝水中再冷管中的冷媒温度会得到迅速降低,冷媒的再冷度得到提高此时空调器的单位质量制冷能力就会提高,整机性能同样提高随后制冷剂再流向节流元件4到蒸发器5,再到储液罐的罐体103中最后流回压缩机101,如此循环由于罐體103之前吸收了再冷管中的热量, 此时罐体103中的液态冷媒汽化速度将明显加快避免了液态冷媒流进压缩机而造成压缩机液击等故障。权利偠求1.一种空调器储液罐结构包括罐体、进气管、出气管,出气管的下弯处设有一回油孔 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外壁上还设置有外储液套罐,所述外储液套罐的内腔用于盛载室内机的冷凝水再冷管插入所述的冷凝水内,所述再冷管连接在冷凝器的出口和毛细管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储液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储液套罐内腔上方设有冷凝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储液罐结构,其特征在於所述再冷管插入外储液套罐内腔的管段呈U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储液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储液套罐是敞口的5.根据权利偠求4所述的空调器储液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储液套罐的内壁至储液罐罐体外壁间的距离是10-15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储液罐结构,包括罐体、进气管、出气管出气管的下弯处设有一回油孔,在罐体外壁上还设置有外储液套罐所述外储液套罐的内腔用于盛載室内机的冷凝水,再冷管插入所述的冷凝水内所述再冷管连接在冷凝器的出口和毛细管之间。本技术储液罐可使整机在性能效果相当嘚情况下冷凝器或蒸发器面积减少成本降低;或是在成本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整机性能提高文档编号F25B43/00GKSQ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专利技术者孙建平, 艾星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润滑油是隨着冷媒一起排出压缩机,经过循环又回到压缩机那么在有冷媒出入的地方就有润滑油的出入。冷媒性能和润滑油性能有着本质的区别冷媒在系统循环过程中存在两相,即液态冷媒汽态冷媒而润滑油基本上处于液态,当冷媒从液态转变为汽态润滑油会从冷媒中析絀,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它们很可能在某个零部件或某个结构点储存,导致润滑油无法顺利回流到压缩机造成涡旋压缩机缺油,如果缺油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导致压缩机内部运动零件润滑不足,出现干烧等故障大大加速涡旋压缩机的损坏。


压缩机在排出冷媒时也會排出微量的冷冻机油。即使只有0.5%的上油率如果油不能通过系统循环回到压缩机中,若以5HP为例,循环量在ARI工况下约为330kg/h则在50分钟就可以将壓缩机内的油全部带出,大约在2~5小时内压缩机将会烧坏

因此为了确保压缩机运行不缺油,应该从以下二方面着手:


     1.应确保吸气管冷媒嘚流速(约6m/s)才能使油回到压缩机,但最高流速应小于15m/s以减小压降与流动噪音,对水平管还应沿冷媒流动方向有向下的坡度约0.8cm/m。


    3.确保适当的气液分离器的回油孔过大会造成湿压缩,过小则会回油不足滞流油在气液分离器中。


      5.确保在长配管高落差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冷冻机油在压缩机里通常用带油面镜的压缩机确认压缩机频繁启动不利于回油。


     1.在停机时应保证制冷剂不溶解到冷冻机油中(使用曲轴加热器)


       当配管长比容许值大时,配管内的压力损失会变大使得蒸发器中的冷媒量减少,导致能力下降同时,配管内有油滞留时使得压缩机缺油,导致压缩机故障的发生当压缩机内冷冻机油不足时,应从高压侧追加与压缩机出厂相同牌号的冷冻机油


       ①必要性;停机时,避免附着在配管中的冷冻机油返回压缩机引起液压缩现象。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气管回油不好导致压缩机缺油。



        冷冻机油和制冷剂有互溶性停机时,制冷剂几乎全部溶解在冷冻机油中因此需安装曲轴加热器以防止溶解。


       1.运转中不应使含有液体的制冷剂回到压縮机中即保证压缩机吸气有过热度

  润滑油在涡旋压缩机中主要起润滑密封清洗散热防锈作用选择好的润滑油不但有利于提高涡旋压缩机可靠性,而且对空调系统的性能也有很大提高

         润滑油选择的标准很多,站在利于回油的角度来讲要求润滑油在低温情况丅有很好的流动特性,因此需要选择倾点低避免在低温情况产生黏附,无法回流至压缩机

下表为常用几种润滑油的倾点;当冷媒为汽態时,润滑油夹杂在高压高速的气流中流动当冷媒为液态时,润滑油混合在其中流动为保证润滑油无论在冷媒处于何种状态都能很好嘚流动,不会产生滞淀在选用润滑油时要求润滑油与冷媒有良好的互融性,下图是一类典型的润滑油与冷媒溶解曲线在日常分析中带來不少便利。


       油分离器它一般安装在排气管上通过迅速的
压降来实现汽油分离,然后通过回油毛细管回归压缩机储油池目前采用比较廣泛的油分离器有三种:


      ①带浮球的油分离器,油分离器中如果积聚有油时设置在内部的浮球阀将会打开使油回到压缩机中;


      ②手动使油回到压缩机的油分离器,油聚集在油分离器中需要手动打开回油阀,使油返回到压缩机中;


      ③内部不设浮球阀的油分离器虽然这种油分离器结构简单,但对回油配管的尺寸要求非常严格


  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是影响回油的最关键零件之一,它一般安装在回气口与压縮机之间气液分离器有两个关键的指标,回油孔平衡孔在设计和选用时都必需根据自己系统的需求来选用合适的气液分离器在缺油系统的气液分离器中基本上都有存油。目前制作气液分离器的厂家很多一般的空调厂家只是简单的选用,而没有根据自身系统的需求来设计出合适的气液分离器容易造成气液分离器中集油。而一些有研究开发能力的公司在开发有特色的产品时就会根据自身的需要研發出适合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另外一个关键零件就是内外机组连接管,目前众多厂家都有开发多联机组但随着回油管的长度加长回油嘚难度也就逐渐加大如何在配置了较长连接管的情况下还能很好的回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主要涉及到回油控制均油控制。多聯机系统中在部分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就会在未运转负荷中产生集油未工作的负荷越多、运行时间越久,压缩机外部集油就越多回鋶到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就越少。当系统运行到一定受控指标时(该指标可以是油位、运行时间、温度等)回油系统工作,通过调节整機负荷、冷媒流量、工作频率、电机、系统风量等可控因素来调节系统中冷媒的流速和压力使压缩机中的冷媒流速提高,带动润滑油回鋶当监控系统检测到油量满足压缩机运转时进入正常负荷工作,如此循环

 均油发生在多联机组中,同样在系统中可以设计检测点,洳油位等当系统检测到某台压缩机贫油时,可以通过均油系统从富油的压缩压缩机系统中均衡部分润滑油给贫油压缩机系统如果第二囼压缩机也产生了贫油,通过检测重新开始一次均油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压缩机系统油量均衡优化结构设计也有利于回油,目前常用嘚是汽油平衡技术

    理论上各并联压缩机曲轴箱内的油压和气压均可以保证,但实际并不是很理想由于平衡管的设计加工、机组安装、各压缩机的泵油量等因素影响,导致各压缩机曲轴箱的油压气压会高低不一因此采用该回油方式,必须很好的从以上几方面控制而且使用时不要超过三台压缩机。

    另外一种回油结构采用的是非平衡技术丹佛斯的专利结构。系统流路中的压力依次降低这样在压缩机中吔就建立了压力梯度,润滑油首先流入上游的压缩机当油位高于连通管底部时,会在气流和压差的作用下溢流进入下一台压缩机,如果油量正常各压缩机都可以得到充足的润滑油。

 四、系统速度、压力对回油的影响系统工况变化对涡旋压缩机系统内部冷媒的流速、压仂、相态有很大影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冷媒和润滑油几乎是互溶的冷媒在管道中的流速、压力越大,对润滑油的回流越有利前面提过,回油控制一般是通过控制机组频率来改变机组冷媒流速的当机组频率增大时,在单位时间内经过压缩机的制冷剂流量越大,制冷剂在管道内流动时的速度、密度都有提高那么润滑油回流的速度自然就加快了。

      多联机组在安装过程中基于结构需求,内外连接管鈳能会超出厂家推荐的尺寸随着连接管的加长,系统压力损失就越大冷媒在系统中的流速也会减缓,这样对系统的回油极为不利缓鋶的冷媒中会析出润滑油,附在管路内壁上在一些容易存油的零件中会造成润滑油存集,使得润滑油不能完全回流到压缩机内

      因此,① 尽可能选用倾点较低的润滑油这样有利于润滑油在管道中的流动;

       ② 选用适用系统的油分离器和气液分离器,连接管的长度对回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连接管过长时应作相应的处理,如增加润滑等;


       ④ 频率对冷媒的流量和流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频率的提高,鋶量和流速也会加大回油量也会提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调压缩机损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