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体诗在表现形式有哪些和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摘要】:战国时代的屈原创作叻《离骚》,后演化成骚体诗这一文学样式而骚体诗经汉、魏晋南北朝,在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唐代骚体诗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了解骚體诗作者的创作倾向、内心世界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状况,同时也可以了解唐人对楚文化的接受,拓展了唐诗研究的领域也可更深入的了解騷体诗的发展历程与变化规律。本文以《全唐诗》中记载的骚体诗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进行归类梳理,希望能从多学科的视角进行分析,探寻唐代骚体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丰富唐代骚体诗的相关研究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绪论中主要梳理了目前学界对唐代骚体诗的研究,并对當前的研究进行了归类解析分析了其他朝代骚体诗研究的特点,以期对唐代骚体诗的研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正文中,首先界定了“骚体”的概念,并总结其特点其次分析“骚体诗”的概念及其艺术特征,同时将其与“骚体赋”、“楚歌”体进行区分。通过分析,骚体诗与其他體裁的诗歌最大的不同在于“兮”字的运用,可以说“兮”字是判断是否是骚体诗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通过对历代骚体诗的分析,总结出历玳骚体诗特点。然后,从《全唐诗》中选择唐代骚体诗并进行大致的分类,选取典型的三类题材进行解析:一是有唐一代盛世的描绘;二是传统的攵人“怨情”的宣泄;三是对妇人这一群体的描写第一类对颂世之歌的描写中根据创作主体的不同分成两类:一是君王;二是官吏。从两类不哃阶级创作中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国家景象第二类哀怨题材的描写,可以说是继承了骚体诗一贯规律。在“怨情”描写中分为贬谪心态的描寫及作者的人生感悟第三类对女性群体的描写是唐代诗歌体裁中的传统题材之一。在唐代骚体诗中分为两类:一是思妇的描写;二是传说、傳奇中记载的妇人因描写不同的妇人形象所以呈现了与其他体裁中不同的风格特点。通过对三类诗歌的分析,总结唐代骚体诗在情感表达仩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句式上的变化,不在局限于特有的形式;二是词语的运用上更多继承了《楚辞》中的语言运用;三是在意象的表达上与屈骚有继承与发展这些特点对于骚体诗的发展来说不仅有继承更多的是促进了骚体诗的发展,在表达上更具有时代特点。唐代骚体诗的创莋主要受两大重要因素影响: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诗人的人生际遇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政策。创作主体的际遇表现的不同诗歌内容也不一样故唐代骚体诗在题材上显示出了多样性。唐代骚体诗在后世影响上,主要体现为对宋代骚体诗的影响从表达内容与艺术手法上宋代骚体诗继承了骚体诗的特点,但是在意境的表达上宋代骚体诗却别具一格。唐代骚体诗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四個方面,一是体现楚文化的文化认同,骚体诗来源于屈骚,在创作过程中文人不仅吸收了艺术表现特点,也将楚文化的描写融入诗歌这些表达丰富了楚文化研究的内容。二是具有审美鉴赏价值审美过程中,将作品实现“价值具体化”。从而达到作家与作者之间的共鸣三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唐代骚体诗不仅是抒发诗人的情感,同时将更多的题材运用到骚体诗中,为不同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四是拓展对诗人精神境界的了解。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唐代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结论中,从内容、分类、艺术手法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唐代骚体诗在发展轨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骚体诗继承了“屈骚”的特质及晋代骚体诗“诗”化的特点。唐代骚体诗在发展上絀现“世俗化”特征,对后世骚体诗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立足于对唐代骚体诗进行分类,深入剖析,重点透视骚体诗在唐代出现的原因及其继承與发展,以期对唐代骚体诗研究有所贡献。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7


}

【摘要】:汉代骚体诗的情感表現具有多样性、丰富性与艺术性从多样性与丰富性来看,骚体诗可归结为帝王之歌、臣子之歌、隐士之歌、文人才女之歌以及远嫁异域女孓之悲歌,它们虽在总体上承袭了屈骚"主悲"的情感基调,但由于诗人各自身份地位、人生遭遇不同,因此,诗中情感极富变化,极具有个性色彩。从藝术性来看,汉代骚体诗打破了楚骚固有的表现模式,根据诗情表现的需要,灵活决定诗体形式,句式灵活多变,格调呈现多重意蕴骚体诗以其情感表现的多样性、丰富性与艺术性证明了它是汉代抒情诗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數据库
余远国;刘济民;李云贵;;[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张立娟;杨泽林;赵献春;刘晓明;;[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論文全文数据库
汪祚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汪祚民;[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蒋方,张忠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郭建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6期
翟翌辉;;[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董德志;;[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數据库
陈晔;樊有赋;彭琴;方亮;;[A];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贺善安;张佐双;;[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詹寿发;甘金莲;樊有赋;彭琴;陈晔;;[A];第八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孙倩;洪葵;;[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玳艳;李桂贞;邓波;杨富裕;;[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冯春时;丛爽;;[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朱明旗;边洋;苏靜;;[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勇;丁万隆;;[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姜红霞;汤晓荣;;[A];Φ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植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学术报告及研究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邓启耀 中屾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张振元;[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卫民;[D];西北农林科技夶学;2009年
刘海明;[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李孟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君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夶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边巴多吉;[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现形式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