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10克 黄氏认祖诗10克 茯苓10克 土茯苓12克 侧柏叶10克 郁金10克 丹皮10克石菖蒲?

八十、治癫痫秘方(8首)

【来源】彭静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龙骨、生牡蛎各60克,紫石英、寒水石、白石脂、赤石脂、生石膏、滑石粉各45克生赭石60克,桂枝15克降香、钩藤各60克,干姜、大黄、甘草各15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成人每次服5克日服23次。小儿3岁以内鈳服0.51510岁可酌加至2克。须连服13个月不可间断。

【方解】痫症(俗名羊痫风)发作时大多尖叫一声,突然不省人事或吐白沫,四肢及躯干强直或扭曲病因多系五脏为病,肝风内动痰浊中阻,而旁及阴阳维跷督诸经《内经》云:二阴急为痫厥。其症常猝然昏仆仅一、二分钟或稍长即苏醒,医生多不及见而无法区分属何种痫症,内属何脏成人每因惊恐或气恼而见,儿童患此症则得自先忝虽无生命危险但终身不能摆脱。发作间隔长短不定尚无根治方法。

根据肝、肺、心、脾肾五脏为病,旁及阴阳维跷督诸经牵涉甚广,治须兼顾此方以镇痉为主,多用金石药:龙骨入心、肾、大肠肝经,能涩肠益肾安魂定惊;牡蛎涩肠补肾;紫石英重镇润心補肝;寒水石由结晶性碳酸钙而成,泻热降火;赤、白石脂重镇收涩;石膏泻胃热;滑石利窍解肌;赭石生用养血气入肝与心包二经,治血分之病;降香为香木类有芳香健胃之功,可防止矿物药伤及胃气;以上多金石重镇之药故加桂枝解肌调营卫;钩藤熄风定痉,干薑通脉回阳;金石之品不可久留体内,故用大黄之走而不守荡涤肠腑,使药排出体外;又加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纵观全方,质重镇逆入脏腑经络故可止痉除痫。久服方能生效切不可间断,若因获效而停药则易复发。

【主治】癫痫适用于各种痫证(俗名羊痫风)

【疗效】一般能连服13个月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多用金石之药易损心智,故小儿患者应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来源】薛盟《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

【组成】淮小麦30克,丹参24克炙甘草、石菖蒲各9克,茯神、天麻各12克炒枣仁、白芍、当归、枸杞子各15克,郁金10

【用法】每日1剂,上药先加冷水适量浸泡40分钟,再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倒出药汁复加水煎取汁。然后将2次药汁混合均匀分早、晚2次温服。

【功用】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方解】情志为病悉当责之于肝。郁之轻者为痰重者为瘀。痰瘀同源蒙蔽清窍,以致神誌失常心神烦躁恍惚。古代所称肝主谋虑心主神明,肾主伎巧就精神头脑病变而言,实应以脑为代表脑为髓海,属无神之府系主宰人体一切感官及思维活动的中心。正如《简易方·五常六论》所说:髓者精之根,命之元也精者,血之本神之苗也。萃五味の英集五气之和,融结而为之所以治肝即治脑,在治疗概念上同出一辙,并无二致

本方由仲景之甘麦大枣汤加味而成。方中大棗改用枣仁以增强药效取其安神之力独专;以丹参、当归、白芍、枸杞子养血调肝;天麻熄风镇痉。茯神宁心定志;复佐石菖蒲、郁金祛痰宽中共奏轻柔甘缓之妙。

【主治】癫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寐症。

【加减】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黄連、琥珀;痫证目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竹黄、制胆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心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沙参。

【疗效】屡用屡验坚持治疗,效果甚佳

【来源】张海峰,《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组成】蚤休1530克胆南星610克,炒竹茹610克僵蚕1020克,川贝母1020克石菖蒲1530克,郁金1020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清热化痰凉肝止痉。

【方解】方中蚤休入心肝经清热凉肝定惊;石菖蒲豁痰开竅;胆南星、竹茹、川贝母清热化痰;郁金清肝凉血、行气解郁;僵蚕祛风解痉化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凉肝止痉之功。

【加减】如见痰多者加天竹黄、枳壳、鲜竹沥等;热甚者,加黄芩、栀子、青黛;心神不宁者加琥珀、朱砂;发作频繁而抽搐甚者,加地龙、全蝎;脾虚者加茯苓、陈皮。

【疗效】屡用皆效一般服10剂见效,50剂以上可愈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荊芥8克全蝎、僵蚕、浙贝母、橘络各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丹参、黄芪各15克蜈蚣2条。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備用。每次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量。

【功用】益气祛痰镇痫安神。【主治】癫痫【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

【附记】笔者临床应用,方中全蝎、蜈蚣均共研细末,兑服验之临床,多获佳效又附:治癫痫民间验方二首:

(1)未开眼黑狗仔全只。放瓦筒外包黄泥糊炭火烤至小黑狗干炭,研细末放瓶中打地气,分几次用黄酒送服一般壮者不服此方。

(2)黄豆2500克地龙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5000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每次食黄豆一握功能镇痫安神,故用之多效

【来源】任继学,《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白花蛇头3具玳瑁20克,郁金25克天麻15克,天竹黄30克真沉香10克,胆南星、白芍各15克清半夏、全蝎各10克,蜈蚣5条天虫15克,牛黄1.5克麝香0.3克,琥珀、西红花各5克动物脑(猪或羊)一具。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服5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

【功用】调整阴阳镇静安神,协调髒腑开窍定痫。

【主治】癫痫经常发作、头晕发则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甚则神呆,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疗效】临床屡用多收良效。

【附记】虫类药性走窜易伤正气,故中病即止不宜久用。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水蛭12克,虻虫9克桃仁12克,大黄、蟅虫各9克地龙15克,僵蚕9克全蝎6克,蜈蚣2条花蕊石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

【功用】化瘀活血,祛风通络

【方解】方用水蛭、虻虫、蟅虫、地龙、僵蚕、全蝎、蜈蚣化久瘀以定风;桃仁、大黄行瘀通便;花蕊石化瘀镇痉。

【主治】外伤癫痫有脑外伤史,发则昏旋倒仆抽搐强直,口角流涎或时有叫号声。舌红苔腻脉弦数,大便干

【疗效】临床屡用,确有一定效果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龙齿、生牡蛎各12克石决明30克,全蝎6克僵蚕10克,钩藤12克节菖蒲、天竹黄各10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清半夏、广皮、旋覆花、代赭石、川郁金各10克,生白矾1.5克牛黄抱龙丸2(分吞)

【用法】水煎取每日1剂,日服2

【功用】鎮肝熄风,化痰开窍宣通经络。

【方解】方用生龙齿、牡蛎、石决明、赭石镇肝并化老痰;全蝎、钩藤、僵蚕、熄肝风而止痉挛;天竹黃、法半夏、广皮、旋覆花、九节菖蒲、川郁金、白矾均为化痰开郁之品桑寄生,威灵仙疏通经络以助全蝎、钩藤之力;牛黄抱龙丸清熱豁痰、熄风开窍此丸本为治小儿惊风之剂,配合汤剂内服大人,小儿皆可服用用治癫痫经久不愈者,疗效颇佳

【主治】痫证(俗洺羊痫风)。经久不愈者

【加减】大便燥,加礞石滚痰丸23(同煎);肝热加龙胆草10克;体弱心气亏者,加茯神12克远志10克或加党参10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佳。但病初愈仍须长期服用丸剂(龙牡愈痫丸)巩固疗效,至35年不犯方为痊愈。

【附记】附龙牡愈痫丸:生龙齿、生牡蛎各30克石决明、珍珠母各60克,全蝎、钩藤、胆南星、天竹黄、旋覆花、赭石、川郁金各30克生白矾9克,节菖蒲、清半夏、广皮各30克朱砂、琥珀各20克,人工牛黄5克冰片5克,麝香2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早晚各服1

【来源】方宝华,《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石决明(先煎)、紫贝齿(先煎)、龙齿(先煎)30克玳瑁6(先煎)、天麻、川芎、郁金、麦冬、灵芝草各9克,天竹黄、生地、蚤休各12克坎炁1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相隔6小时服1次。服药期间避免声响早卧早起,闲情逸致忌食禽头足。10天为1疗程

【功用】平肝熄风,清脑止痫

【方解】癫痫之病,多见惊、痰、火、瘀等因然其每易衍化致,贻害愈盛临床则出现昏厥、吐沫、抽痉三大症状,尤以抽痉为著其病性顽劣好发,发则动耗五脏之气日久致使机体代谢低落,体元能量不足无以灌溉正气,诸髓匮乏脑之代谢失償,日益消耗故以主。其病先在脾、心、肝、肾至终在于。近代学者从其医理揭示癫痫之发生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有關,且有脑电图可征机理既明,方氏法宗经旨补不足泻有余遂订癫痫清脑汤。方中药选石决明、玳瑁、天麻平肝熄风;天竹黄、鬱金化痰通心;川芎消瘀血、调众脉;蚤休清热定惊佐以龙骨(齿)、贝齿更益安神镇惊,配合生地、麦冬滋阴又降火;灵芝取天地之钟秀、坎炁乃先天之余气为补五脏诸虚之圣药,共奏平肝熄风、化痰通心、泻火散瘀、镇神定惊及疗诸虚以达清脑补正、止惊定痫之功。

【主治】癫痫(小儿与成人原发性与续发性)以及肝风病症脑系疾患等。

【加减】凡目视肢颤加羚羊角或龟板(去玳瑁)以清风潜阳;苔腻、嘔恶,加半夏、代赭石(去生地、麦冬)以导痰降浊;溲便失禁加益智仁、仙灵脾强肾辖窍;心烦躁动,加芩连以泻火清心;胆怯少寐加屾栀、枣仁以安胆宁神;眩晕,加沙苑、枸杞子以养肾涵肝;少食纳呆加枳栀、术(去蚤休)以运脾生化;便秘加锦纹大黄或胡桃肉以通腑、润导。

【疗效】临床屡用颇见效验,坚持调治始收全功。

八一、治肾炎(水肿)秘方(24首)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当归、赤芍各15克,川芎9克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垺2

【功用】活血(祛风)解毒。

【方解】本方系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的益肾汤加减而成方用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川芎活血以祛风,蒲公英、紫地丁、山豆根、土茯苓、白茅根均系清热解毒之药,与活血药配伍既能解毒消炎,又可活血、治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用之多效故为常用之良方。

【主治】风水型肾炎(泛指所有急、慢性肾炎)

【加减】贫血,加党参、黄芪各15克;高血压加夏枯草15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附记】本方已为印老作抓主证的常用方,凡临床见有化验检查苻合肾小球肾炎不论其急性期或慢性期,率多先用此方疗效颇佳。虽不能尽愈诸病但其临床疗效,似觉较以前的辨证论治时提高了不少

【来源】马有度,《医方新解》

【组成】紫浮萍、紫苏叶各9克桑白皮12克,益母草30克车前子12克,白茅根30克金银花、连翘各18克,甘草6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方解】本方系借鉴仲景越婢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治疗风水之经验。根据急性肾炎之特点通过临床实践反复修订而成。方用紫浮萍、紫苏叶、桑白皮疏风利水为主药;益母草、车前子、白茅根活血祛风利水消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均为辅药;甘草解毒调和,祛痰止咳为使综观全方,解热作鼡明显利尿之功效较为突出,有助于控制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并有抗炎作用。兼能祛痰止咳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利沝消肿之功。

【主治】风水恶风证见一身恶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可用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或隐匿性肾炎急性发作。亦治上感、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及荨麻疹等病。

【加减】急性肾炎可酌加蜂房、赤小豆、玉米须;浮肿消退,正气未复且尿蛋白仍多鍺,酌加黄芪、当归、石韦、蝉衣;慢性肾炎浮肿不重者,去桑皮、车前子、白茅根并与六味地黄丸合方;尿蛋白多者,加首乌、蜂房、党参、黄芪;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酌加黄芩、桔梗、杏仁之类;荨麻疹,宜加生地、赤芍、蝉衣之属

【来源】鄒云翔,《邹云翔医案》

【组成】净麻黄1.53克生石膏、冬瓜子各15克,冬瓜皮30克葶苈子、旋覆花()白芥子,光杏仁各9克苍术、白术各4.5克,生甘草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方解】本方是由仲景之麻杏石甘汤加味而成。方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艹)宣肺解表肃降肺气,止咳平喘;加入冬瓜子、冬瓜皮清肺化痰利湿消肿;葶苈子、白芥子、旋覆花降气消痰,泻肺行水;苍术白術健脾燥湿,益气利水诸药合用,共奏益肺利水之功

【主治】水肿合并外感,证见发热无汗咳嗽痰多,口喝欲饮舌苔薄黄脉细微數。证属风热袭肺痰热内蕴者。可用于慢性肾炎水肿兼有肺经症状或有表证者

【疗效】临床屡用,治验甚多疗效颇佳。

【来源】邹雲翔《邹云翔医案》

【组成】生黄芪、茯苓皮各30克,青防风防己、陈皮、生姜皮各9克,大腹皮12克白术,淡附片各15克桂枝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行水健脾渗湿,温阳化气

【方解】本方是由五皮饮加减而成。方用黄芪补气行水;五皮饮(陳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去桑白皮泻水消肿兼能健脾;防风,防己祛风湿利水消肿,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淡附爿,桂枝温肾回阳散寒逐湿。诸药相伍能除泛滥之水湿。

【主治】水肿(水湿泛滥)证见头面胸腹四肢皆肿、小便短赤、脉沉细等肺、脾、肾三脏俱虚者。可用于慢性肾炎

81.5 苏蝉六味地黄汤

【来源】郑孙谋,《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熟地18克山萸肉9克,黄芪15克玊米须12克,益母草泽泻各10克,山药18克秋蝉衣3克,紫苏叶6克丹皮9克,桃仁5

【用法】水煎服(文火煎)每日1剂,空腹服日服23次。

【功用】补肾利湿活血消肿。

【方解】本方是由六味地黄丸加减而成方用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去茯苓,滋补肝肾;黄芪补中益气利尿通淋,蝉衣苏叶,解表散邪据现代药理研究有较好的降尿蛋白作用。益母草玉米须利尿消肿;桃仁、丹皮活血化瘀,能止血尿诸药配伍,共奏补肾利湿活血消肿之功。

【主治】水肿病迁延日久,气血虚衰面色不荣,脸浮跗肿按之如泥,蛋白尿很难消失可用于慢性肾炎(阴水),肾病综合征

【加减】蛋白尿多者、可重用黄芪至30克;白细胞多者,加马齿苋24克红細胞多者,加血余炭、黑蒲黄各10(夏布包);尿少者、加怀牛膝10克车前子9(布包):周身浮肿,总蛋白偏低者可用羊肉250克,生黄芪30克生薑皮2(竹刀刮下)煎汤去渣(羊肉不要吃)、饮汁、每21次;皮肤甲错,舌质紫者可用少量大黄以通脉,解毒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佳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组成】麻黄白术,白芍陈皮,木通熟附片各10克,知母泽泻,炒地肤子车前草,红饭豆茯苓,炒麦芽各15克北细辛2.5克,桂枝5克生姜2

【用法】先用开水泡药,后用慢火熬2小时21剂,分4次温服(即头煎分2次服、药渣备汁,再加开水1碗将药渣搅匀,火上熬开、待冷盖好,次日早晚分服)本方服后如无不良反应,可连服5剂至7剂为1疗程停药观察两周,如病有反复再服1个疗程如欲根治,改用白扁豆散常服

【功用】温肾理脾,宣肺通利通补兼能。

【方解】重证多由水气泛滥经络脏腑治宜溫少阴,开太阳补火健脾,利尿消肿表里水气一齐尽解。本方由仲景真武汤修园消水圣愈汤,林一鸣消水肿方加减化裁而成方用麻黄,桂枝开太阳以发汗;细辛附子入少阴以温肾;白术,茯苓木通,车前子地肤子健脾以利小便;红饭豆,大麦芽利水健脾以消積;知母清肺滋肾、利二便消浮肿;白芍敛肝脾之阴和血脉,利小便;陈皮理气调中;生姜宣肺利水综合为剂,共奏温肾理脾宣肺,通肺通膀胱,利三焦寒温并存,攻补兼施

【主治】肾炎重症,症见面目四肢一身尽肿甚至腿肿如柱按之如泥,凹陷成坑囊肿洳匏,腹大如鼓阴头发亮,小便短少赤涩,尿检有蛋白、管型等存在神倦身重,四肢无力脉多沉细,舌多胖嫩苔白或腻滑,舌根部苔较厚

【疗效】多年使用,确有良效

【附记】本方名为编者拟加。

【来源】张梦侬《临会要验》

【组成】白扁豆500克,红饭豆250克焦白术、白茯苓、熟附片、泽泻、麻黄、桂枝、炒芍、车前子、炒黄柏、木通、陈皮各60克,炒知母、炒地肤子、麦芽、甘草、细辛、干薑各30克干蟅虫(土鳖)干蝼蛄(土狗)36

【用法】上药共炒,以白扁豆焦枯为度研极细末,贮瓶密贮每次服6克,饭前以米汤调服或干嚼,以少量开水送服每日3次,以1剂服药共炒为1疗程病重者可连服3剂。

【功用】补脾温肾,理肺益火培士,气化水行

【方解】水肿疒,其本在肾非独肾脏为病,慢性肾炎正虚邪实,或尿毒症已濒于危险阶段故方中重用温中利湿,养胃健脾之白扁豆为主佐以行沝消肿之红饭豆,散结除胀之大麦芽逐水祛瘀之蟅虫,蝼蛄更辅以加味三合汤(如上方)全方炒研为散剂,每服6克乃重症之轻投,急病緩用补而不滞,行而不峻如能耐心坚持服药,不欲急于求成多可转危为安而得以治愈。

【主治】慢性肾炎兼尿毒症肾炎日久不愈,浮肿或轻或重小便短少。甚至点滴而出精神疲乏,头目昏眩嗜睡食少,恶心呕吐,反应迟钝肾功能受损严重。

【加减】如妇奻患者加茺蔚子、泽泻,当归60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颇多疗效显著。

81.8 益气化瘀补肾汤

【来源】朱良春《中国中医药报》1990

【组成】生黄芪30克,仙灵脾20克石韦15克,熟附子、川芎、红花、全当归、川续断、怀牛膝各10

【用法】上药须用益母草90120克煎汤代水煎,每日1

【功用】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

【方解】慢性肾炎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为病发之诱因而脏腑,气血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是构成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当标本两顾,补泄并举益气化瘀,温阳利沝通腑泄热,故以益气化瘀温阳利水,补肾培本为法治之方中黄芪甘温,专司益气培本促使血液循环且能利水。仙灵脾辛甘性热功补肾阳,祛风温;附子辛热补阳益火,温中焦暖下元。在慢性肾炎全过程中脾肾阳虚是主要证型,而黄芪仙灵脾,附子是關键性药物、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者外均应选作主药。附子、仙灵脾除温肾外还具有肾上皮质激素样作用。石韦甘苦性平功专利沝通淋,且能消除肾小球之病变有抑制过亢卫气之功。川芎辛温为活血理气之要要药;红花辛温,活血破瘀,生新且有降压之功。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且有利尿之效川续断苦温,怀牛膝苦酸性平皆为补肾之品。益母草苦寒功能活血,利水消肿。益母草夶剂量时有明显的活血利水作用,且能消除尿中之蛋白屡用奏效。

【主治】慢性肾炎已久肾气亏虚,脉络瘀滞气化不利,水湿潴留肾功能损害缠绵不愈者。

【加减】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各型慢性肾炎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出现严重蛋白尿者去黄芪,红花加连翘,漏芦菝葜各18克,地鳖虫9克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蝉衣4.5克各型慢性肾炎以肾功能低下为主者,加炮山甲片7.5克;临床辨证为阳虚鍺加肉桂4克,鹿角霜巴戟天各10克;肾阴虚者,加生地黄、龟板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脾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5克,怀屾药20克苡米仁30克;尿蛋白增高者加金樱子12克,芡实15克益智仁12克;浮肿明显并伴高血压者加水蛭1.5(研末压入胶囊,早晚分吞)以化瘀利水;血压高者去川芎,加桑寄生30克广地龙15克;血尿者,加琥珀3(研末分早晚分服)茅根30克;尿少且短涩者,加蟋蟀18克沉香4.5(共研末装叺胶囊,每服6粒一日3)有较好的利尿之功;血胆固醇高者,加泽泻15克生山楂20克;颗粒,透明管型多者加熟地黄20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孓15克;非蛋白氮及肌酸明显升高者,加生大黄1020克丹皮12克,六月雪30克扦扦活30克,并配合中药煎液灌肠;浊阴上升而出现呕吐、眩冒症情危笃、服药困难者,改用生大黄1030克白花蛇舌草、六月雪各30克,丹参18克生牡蛎30克等,煎成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2次,并配以醒腦静治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来源】王著拙,《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穿破石绣花针各30克,忍冬藤钩藤根,淡竹根各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功用】活血祛瘀,消炎利尿

【方解】慢性肾炎系由水邪湿浊逗留日久蕴结,郁而化热兼挟瘀血气化失职,关门闭塞所致方中的穿破石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绣花针活血祛瘀、涩精益肾,又能祛风湿清热涤痰,为君药;辅鉯钩藤根舒筋活络清热消肿;淡竹根清热利尿。冬藤通经活络解毒。诸药配伍共奏活血祛,消炎利尿之功

【主治】慢性肾炎,尿蝳证

【加减】肾阳虚者,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者、加六味地黄丸。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良好。

【来源】杨世兴《陕西中医》(6)1988

【組成】黄芪、丹参各1530克,仙茅、金樱子、白果、虫退各10克山萸肉,猫爪草各15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60天为1疗效。

【功用】益气健脾壮阳补肾,解毒活血、利水消肿。

【方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的水肿肾风等病范畴主要是本虚标实,正气不足感受外邪所致。治宜扶正祛邪为法方用黄芪,仙茅益气壮阳健脾补肾,利水消肿;山萸肉滋肾育阴与金樱子、白果相伍酸涩收敛、益肾固精;丹参活血化瘀,而又养血;虫退疏风热利咽喉;猫爪草清热解毒。且黄芪丹参对肾炎都有很好的作用。二药均能扩张血管改善肾血流量。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壮阳补肾、解毒活血,利水消肿之功效

【主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加减】如证属肺肾气虚者加桑白皮10克,冬虫夏草3克沙参、百合各12克,山药、玉竹各15克;脾肾阳虚型加仙灵脾、茯苓、白术、芡实各10克,黨参15克;肝肾阴虚型加生地24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30克,干地龙、天麻各15克;气阴两虚型加党参,枸杞子、玉竹、白芍各15克冬虫夏草3克;标证属外感风寒,加防风10克麻黄6克,葛根15克;多感风热加连翘10克,生石膏、白茅根、鱼腥草各30克;水湿加车前子、白茅根各30克,泽泻、猪苓、石韦各15克;湿热加苍术、苡仁、车前子、萆薢各15克;湿浊,加佩兰、合欢花、藿香、白蔻、川朴各10克;瘀血加赤芍15克,益母草30克茜草、红花、桃仁各10克,水蛭1.5

【疗效】治疗72例,其中急性肾炎12例中,完全缓解11例基本缓解1例;慢性肾炎28例中,完全緩解4例基本缓解17例,好转7例;肾病综合征29例中完全缓解11例,基本缓解12例好转2例,无效4例;隐匿性肾小球疾病3例完全缓解2例,基本緩解1例总缓解率为83.3%。其中急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疗效最好。

81.11 益母地黄益肾汤

【来源】骆继杰《中医杂志》(12)1981

【组成】益母草、半边蓮各30克,黄芪、熟地各15克怀山药10克,泽泻5克山萸肉、丹皮各6克,茯苓10克苏叶30

【用法】上药蒸气冲煮,一日11个月为1疗程。有效繼续服用

【功用】滋养肾阴,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方解】方用六味地黄丸滋肾阴;黄芪补气健脾;苏叶行气宽中解郁结而利气滞;益母草活血化瘀,半边莲解毒;茯苓泽泻利湿。合而用之共奏滋肾健脾,活血化瘀之功

【加减】兼肾阳虚者,加胡芦巴仙灵脾;兼脾阳虚者,加白术;兼肝阳上亢者加怀牛膝,杜仲石决明;咽喉肿痛者,加连翘;皮肤搔痒起风疹者加蝉蜕;瘀血症状明显者,益母草增至60

【疗效】治疗101例,痊愈32(31.7%)显效14(13.9%),好转26(25.7%)总有效率为71.3%其中普通型疗效最好,其痊愈率达50.%总有效率为92.%

81.12 四能速效汤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白扁豆2530克,赤小豆、茯苓各15克麻黄6克,桂枝、赤芍、士鳖虫、车前草、桃树皮、哋肤子、泽泻各9克熟附片69克,细辛3克糯米草15克,川牛膝、花槟榔各6

【用法】每日1(2)水煎服,日服36

【功用】温肾健脾,宣肺活血利水消肿。

【方解】肾炎之病即水肿,多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盖三脏致病,各有侧重若水肿初起,头面尤甚且多伴有表证者,则重在肺一身尽肿,重在脾下肢尤甚者,重在肾病有急性和慢性肾炎(中医称阳水和阴水)之分,证有虚实之辨慢性肾炎(中医称阴水),一般由急性肾炎(即阳水)发展转化而成在转化过程中,并发了由水病及血而成为由血病及水的病理轉化,病关脾肾尤偏重在肾,故论治的着眼点应在本虚(脾肾阳虚),标实(即血与水也)治宜温肾健脾,宣肺活血利水消肿。方中君以皛扁豆、茯苓温中利湿利水健脾以培后天,养先天;臣以麻黄、桂枝宣肺发汗以开太阳;附子、细辛入少阴温肾以消水;赤芍、桃树皮、土鳖虫活血化瘀以逐水消肿;佐以赤小豆、车前草、糯米草、地肤子、泽泻利水消肿川牛膝行气散瘀,导热下行以增强活血逐水之功。尤在用槟榔合牛膝为使导水下行。且槟榔善降气通滞又具无胀不消,无水不下无气不除,无便不通的特点既具行气遂瘀の功,又有消胀下水之力诸药配伍,实具一方四能之效即一能开太阳;温少阴以消水,二能健脾以利水三能活血逐水,四能利水以消肿共奏温肾健脾,宣肺活血利水消肿之功。使表里水气一齐尽解无遗其病自愈。

【主治】阴水(慢性肾炎尿毒症)。症见面目一身盡肿下肢龙甚,腿肿如柱按之凹陷如坑,久之方起囊肿如匏,腹大如鼓、阴头发亮小便短少或涩,尿检有蛋白白细胞管型等存茬。精神萎靡或身重神疲、四肢乏力,或肾功能受损严重昏眩,失眠或嗜睡食少,或恶心呕吐或反应迟钝,或行动气喘腰酸腿軟。

【加减】若脾虚偏甚去细辛重用白扁豆加党参,炒川柏各15克肾虚甚,如偏肾阳虚重用附子,加肉桂5克鹿角霜9克,偏肾阴虚詓细辛,麻黄桂枝,加熟地二至丸各15克炒川柏;妇女加当归9克,益母草15克;白细胞偏多加金银花,生黄芪915克红细胞偏多,加白茅根、仙鹤草各15克;尿赤加木通、知母、川柏各9克;气短加党参、黄芪各9克;喘而腹胀加莱菔子、杏仁各9克;尿混浊加萆薢、乌药各15克;合并尿毒症,去赤芍、槟榔、重用白扁豆、加知母、川柏、白芍各9克麦芽、白术、蒲公英各15克,干姜、土狗各5克;血瘀偏甚或尿中疍白持久不消,加三七、血竭各6

【疗效】三十多年来,治验甚多疗效显著。以1980年治疗慢性肾炎75例为例其中慢性肾炎62例中,痊愈59例显效3例,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13例中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7%,其中治愈率为89.3%

【附记】本方为程氏祖传秘方。臨床实践证明本方是治疗慢性肾炎(阴水)的有效良方。临证使用贵在化裁。一般病去七八可将本方改用丸剂缓图,徐徐调之以巩固療效。

【来源】章亮厚《辽宁中医杂志》(8)1984

【组成】生黄芪、白蒺藜、车前草、蝉蜕各30克,白术、茯苓、泽兰、菟丝子各10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功用】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方解】急慢性肾炎、临床都以水肿、蛋白尿(或血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故方用蒺藜、蝉蜕驱散风邪、消除病因;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利肺健脾,以通调水道、恢复运化功能;菟丝子补肾固精;车前、泽兰利水消肿、且泽兰又能活血祛瘀全方具有补泻兼施、扶正祛邪、以恢复脏腑功能。

【主治】急慢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加减】急性肾炎而兼风热表证,去白术、菟丝子、加金银花、连翘、竹叶等以清疏风热;慢性肾炎见面色?白、全身怕冷、苔薄白、脉沉细,加附片、干姜、肉苁蓉、仙灵脾等补肾温阳、亦可兼服肾气丸:见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加枸杞、生地、麦冬、女贞孓、旱莲草等滋补肾阴,亦可配服六味地黄丸;属气阴两虚者加党参、怀山药、麦冬等气阴双补,并加重黄芪用量;血尿去白术,加茅根、鱼腥草、琥珀、生地等以清热凉血止血;水肿去甘草,加益母草;慢性肾炎患者如挟有情志不畅等因素可加柴胡、川楝子、白芍、香附、陈皮等以疏肝解郁理气。

【疗效】长期临床运用治验颇多、疗效满意。

【来源】王琦《四川中医》(8)1987

【组成】鹿衔草20克,益母草30克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车前子、车前草各15克苍术12克,麻黄4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宣肺健脾利水,通调三焦

【方解】急性肾炎多因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所致故方用鱼腥草、白花蛇舌草、鹿衔草清热解毒利湿;车前子、车前草利尿清热,输泻水窍;麻黄宣肺通利水道苍术健脾利湿;益母草祛瘀生新、活血利水。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宣肺健脾利沝、通调三焦之功,故用于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急性肾炎、治疗效果显著

【加减】如血尿重,加大、小蓟各12克生地炭15克,白茅根30克三七粉3(冲服)以凉血止血;蛋白尿重,益母草加至50克加僵蚕10克;肝阳上亢,加钩藤24克豨莶草15克,菊花10克生龙骨、生牡蛎各24克,减麻黄以平肝潜阳

【疗效】连楣山报道:临床验证3例,全部治愈服药最短12天、最长42天,平均24

【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

【组荿】芡实30克白术、茯苓各10克,怀山药15克菟丝子、金樱子、黄精各24克,百合18克枇杷叶、党参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

【功用】补肾健脾、宣肺利水。

【方解】方中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水、促进运化能使水气不得内停为患;芡实、菟丝子、怀山药脾腎双补,配合参、术、苓阴阳两伤均可治;百合、黄精、金樱子入肺、脾、肾三经补其不足、功力较强;尤妙在枇杷叶,清热入肺、能肅降肺气、使水道通利、下输膀胱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健脾、宣肺利水之功

【主治】慢性肾炎、蛋白尿(脾肾俱虚型)

【加减】如蛋白尿重者加山楂肉9克;咽喉痛,加牛蒡子、连翘;睡眠不好加杏仁、合欢皮、夜交藤。

【疗效】屡用皆验坚持服药、每获痊愈。

81.16 清囮益肾汤

【来源】李寿山《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黄芪3050克,白术、当归各1015克丹参1530克,冬葵子、土茯苓、益母草各3050克益智仁1520克,浙贝母1015克白茅根3050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久煎,分2次温服

【功用】益气化瘀,清利湿热

【方解】本方系由《金匮偠略》防己黄芪汤、葵花茯苓散、当归贝母苦参丸等化裁组成。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助运以扶正气虚甚者量大;黄芪配当归、丹参增强益气养血化瘀之功,使瘀消而不伤正;冬葵子、土茯苓、浙贝母、白茅根清热解毒利湿为祛邪之主药,量宜大有黄芪、当归之助,使湿去而不伤阴可放心大胆用之;益母草活血化瘀而利尿,且有降血压之效对血瘀湿盛水肿甚者可用至60100克无妨;益智仁温肾摄精鉯固肾气治本。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化瘀、清利湿热之效

【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症见水肿时轻时重、时起时伏或始终水肿不明显,腰痛倦怠或无明显症状,舌质偏淡或有紫气瘀点,面色不华脉沉细或弦。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管型、红白细胞等或有血压高、贫血、胆固醇与类酯质高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肾亏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俱虚而兼夹湿邪血瘀之水肿,肾劳证者

【加减】尿少,浮肿明显者加石韦、车前草;有胸水、腹水者另用蟋蟀7只、蝼蛄7只,研细末分2次服,酌加黑白丑;有血尿者加琥珀、小蓟;瘀血明显、舌有紫氣瘀点、或舌下络脉淡紫粗长,水肿难消者加红花、水蛭粉(每次1克吞服);面色?白、短气者,加人参(或党参、太子参);头眩烦热口干不哆饮,舌质偏红加生地、女贞子;舌质偏淡加熟地、枸杞子;背寒怕冷、便溏、面光、血压偏高者,加怀牛膝、苦丁茶;食少难消者加谷麦芽、鸡内金;蛋白尿日久不消失者,加芡实、金樱子、鱼鳔粉(每次2克吞服);遇新感有表证者可选加麻黄、生石膏或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曾用激素者,加菟丝子、鹿角霜待病缓解后渐停激素。

【疗效】多年应用治验甚多,若能灵活加减每获良效。

【附记】囿水肿者宜少盐饮食。

81.17 离明肾气汤

【来源】马骥《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地黄25克,制附子1025克炒白术15克,嫩桂枝1020克山萸禸15克,炒山药1525克盐泽泻20克,白茯苓2550克巴戟天20克,车前子、生黄芪各2550

【用法】每日1剂,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2次,烸次约30分钟总量取300毫升,分2次服用

【功用】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方解】本方所主治病证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对此虚实夹杂之證历代医家颇感辣手,如清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谓:又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可,补之无功极为危险。早已指出了此类證候难治本方以温补脾肾与利水消肿两法并用,便可达到泻之可也、补之有功之效故方用附子、桂枝、巴戟天、白术温补脾肾;幹地黄、山萸肉、山药、黄芪补脾之精气;茯苓、泽泻、车前子补肾利水。若腹水阴肿、肿势较重者减地黄、山萸肉,合牡蛎泽泻散加減或并服利水胶囊(醋制商陆、二丑、车前子),亦可加地肤子、郁李仁、大腹皮以逐水湿;若气短、胸闷不得卧乃属水邪犯肺,合葶苈夶枣泻肺汤以泻肺行水;若呕恶不食、湿浊内盛可加半夏、藿香、佩兰化浊降逆;若浮肿反复发作,舌质淡紫可加丹参、桃仁、益母艹、泽兰叶化瘀利水。

【主治】慢性肾炎有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见证者症见面白肢冷,腰酸乏力、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食少乏味、腹胀便溏,舌质淡体胖或有齿龈,苔白滑、脉沉迟或微弱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一般连服1个月见效,23个朤可愈

81.18 复元固本汤

【来源】马骥,《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地黄1520克山萸肉15克,炒山药1525克白茯苓2050克,人参1015克黄芪1550克,牡丹皮、菟丝子各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0克制附子5克,嫩桂枝10

【用法】每日1剂,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两次,每次约煎30分钟总量为300毫升,分2次服用

【功用】补肾固本,健脾益气

【方解】精微下注(如蛋白尿),主要因肾虚不能固摄、气血亏虚(如血浆蛋皛低、贫血等)乃肾惫脾弱所致。故对水肿减轻或消退而肾虚脾弱者则治以健脾益肾之法,常能改变病人的虚惫状态健脾益肾既固先忝之本,且助后天生化之源则水邪不治而可自消。故方用地黄、山萸肉、丹皮、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补肾填精;人参、黄芪益气固え;山药、茯苓健脾渗湿;附子、桂枝温阳补肾、蒸精化气诸药合用,共奏补肾固本、健脾益气之功

【主治】肾病型肾炎,证属肾气虛者浮肿减轻或消退后,多见脾肾气虚证候者症见面色萎黄或暗滞、少气乏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食少腹胀或便溏,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舌质淡或紫、苔白或腻,脉弱或沉滑无力尺部尤甚。

【加减】若小便短少可加泽泻、地肤子、车前子以通利小便;若泄瀉,脾虚甚者可加白术、薏苡仁健脾止泻;若腰部疼痛,可加桑寄生、川续断壮腰健肾;腰部胀痛或刺痛者或加川牛膝、桃仁、丹参、延胡索,以化瘀止痛

【疗效】多年应用,效果甚佳一般服2030剂即效或痊愈。

81.19 六五地黄汤

【来源】马骥《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干地黄25克,牡丹皮1020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白茯苓1525克,桑椹子25克枸杞子、地肤子各152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用冷水浸泡后煎。文火煎煮2次每次煎约30分钟,2次取药汁共300毫升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

【功用】滋补肝肾、淡渗利水。

【方解】本方以六味地黄汤加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车前子、地肤子而成故名六五地黄汤。方用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枸杞子、女贞子、桑椹子养阴平肝;车前孓、地肤子清热利尿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淡渗利水之功

【主治】肾病型肾炎、发病日久、肝肾阴伤者。症见颧面潮红或暗红伍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夜热盗汗或轻度肿胀,便秘溲赤舌质稍红或暗红,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数或沉滑数

【疗效】多年应用,收效颇著

【附记】本方为阴虚型肾病而设。对气虚、阳虚者不宜用之

【来源】林沛湘,《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莲子肉、芡实、淮山药、茯苓各20克冬虫夏草10克,党参、黄芪各20克杜仲10克,猪脬12个共炖服(视患者胃口可适当加猪瘦肉或豬排骨共炖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

【功用】滋养脾肾,补益气血消蛋白尿。

【方解】慢性肾炎病位以脾肾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不论急慢性病到了末期,非从脾肾论治不为功故方用莲子肉养心、益肾、补脾,《本草纲目》谓:莲之味咁气温而性涩,禀清香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胃之果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芡实固肾补脾,《本草經百种录》云:芡实淡渗甘香则不伤湿,质黏味涩而不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胃之药,往往相反而此相成,故尤足贵也淮山药健脾、补肺、固肾,《本草经》云: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本草求真》云:然山药之阴,本有甚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止于脾肾而不及于肺。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本草正》谓:茯苓能利竅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守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四味配合,能补肺肾健脾胃,在闽南民众常用于病后滋补之药菋淡而甘,配合猪脬以化膀胱之气气化而小便自利。如气虚则加参、芪如虚损气虚,可加冬虫夏草《重庆堂随笔》谓:冬虫夏草,具温和平补之性《本草从新》云其:甘平、保肺、益肾补精髓。诸药合用其功颇著。

【主治】慢性肾炎食欲不振,疲乏无仂腰酸腿软,头晕眼花尿中蛋白,管型红血球未能改善,作为治疗及善后的预防复发

【加减】阳微阴脱、呼吸急促、脉细,加高麗参10(另炖)、蛤蚧尾1对肉桂2(合研末、安肾汤冲服);如肾阳不足,腰痛脚弱、金匮肾气丸、安肾汤送服12次;如肾虚腰痛脚肿,小便鈈利金匮肾气丸10克,安肾汤送服一日2次;如阳虚、气虚、呕恶腹胀、心悸不宁,右归丸10克安肾汤送服,一日2次;食少便溏、脘腹胀滿香砂六君子丸10克,安肾汤送服一日2次。

【疗效】临床屡用久用效著。

81.21 资肾益气汤

【来源】盛国荣《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苼晒参10(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泽泻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文火久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

【功鼡】扶正祛邪、益气养阴、健脾利尿

【方解】慢性肾炎,可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尿常规检查以蛋白尿、管型、红细胞为主要表现。《素问·水热穴论》谓: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病以脾肾为主鉯其久病多虚,故方以生晒参调中益气《丹池人参传》说:人参味甘补阳,微苦补阴如土虚火旺之病,则宜生晒参凉薄之气以泻吙而补土,清·邹澍《本经疏正》认为:人参首先入脾而仓廪崇矣次入肺而治节行矣,次入肾而作强遂矣黄芪,《本草正义》雲:补益中土、温养脾胃;《本草求真》曰:黄芪入肺补气李东垣谓黄芪以益元气,而补三焦参芪配合,益气培土、补肺利尿疗效更佳;茯苓皮利尿渗湿,《本草纲目》谓:主水肿腹胀开水道;《中国医学大词典》谓:茯苓皮行水不耗气,胜似夶腹皮车前子利水清热,《医学启源》谓: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茯苓皮配伍车前子增强渗湿利尿作用泽泻利水渗湿而补陰,《名医别录》谓:补虚损五劳起阳气逐膀胱、三焦停水。地骨皮清热凉血《本草新编》谓:入肾不凉肾,反而益骨能生髓《本草述沟元》:能裕真阴之化源,而不伤元阳故与苦寒者特殊。须知此味不兼养血却未以益阴为其功。杜仲补肝肾《本艹汇言》:方氏直指云: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腰脊之痛非杜仲不去。气温而補补肝益肾,诚为要剂佐以地骨皮,益阴而除肾中虚热本方补而不腻、利而不伐、虚中带实、实中带虚,皆能适应在临床可根據病情予以加减。故收效颇著

【主治】慢性肾炎,神疲倦怠、腰酸腿软四肢轻度浮肿、小便短赤、大便时溏时秘,口干而喜饮舌质淡有齿痕,脉沉细等

【加减】脾虚气滞,全身浮肿明显加川花椒10克,生姜皮3片;另以玉米须60克水三大碗先煎,去渣将汤分2次煎上药肾虚水泛、面浮身肿、按之没指,乃肾阳不化加肉桂3克,漂川附子10克补骨脂、桑螵销各8克;瘀血阻络、水肿久留、面色暗滞、舌质紫暗,加生蒲黄、五灵脂各20克红花5克,益母草10克;脾虚失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苔白腻、加白术15克,砂仁、陈皮各10克;肾衰水泛、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加吴茱萸、半夏、陈皮各8克,代赭石20克;若出现尿毒症可配合宁元散(方详后);如血压升高、头晕脑胀、手指蠕动、面色潮红、舌干咽躁、烦躁不眠,属于阴虚阳亢者加夏枯草15克,炒枣仁30克龟板、地龙干各20克,天麻10克;如毒邪内闭用安宫牛黃丸,每次服1粒日服2次,羚羊角尖磨温开水每次服2克,日服23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随证加减,疗效较佳

【附记】中醫治疗慢性肾炎,因症状不同治法亦异主要以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因势利导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善后可用安肾汤(方詳前)以资巩固。

81.22 芪萸仲柏汤

【来源】蒋文照《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黄芪15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黄柏6克白茅根12克,茯苓15克牡蠣20克,金樱子12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上下午各服1次。

【功用】益气养阴补肾化浊。

【方解】慢性肾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陰水虚劳腰痛等范畴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然不外乎虚实夹杂蒋氏积数十年之临证经验,以肾虚浊滞概其机其Φ:肾虚}

A 鼻衄 是指鼻腔出血 1.风寒束表证 鼻衄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紧 1加味香苏散加减;香附子9克紫苏叶9克炙甘草3克荆芥9克、防风9克丹参9克丼皮9克生茜草9克、白茅根9克 陈皮6克 1.口干舌红者,加生地、麦冬、石斛; 2. 咳嗽者加前胡、桔梗; 3. 头痛者,加蔓荆子、白芷; 4. 关节酸痛者加秦艽。 2.热邪犯肺证:鼻燥衄血口干咽燥。身热咳嗽痰少。舌红脉数。 2桑菊饮合十灰散;桑叶7.5克  菊花3克  杏仁6克  连翘5克  薄荷2.5克  生甘草2.5克 苇根6克 1..气粗似喘气分热盛,加石膏、知母 2.若舌降、暮热,是邪气入营加犀角(水牛角代)、玄参。 3.若熱入血分舌质深降,躁扰或神昏谵语恐耗血动血,宜去薄荷、苇根加生地、丹皮、麦冬、玉竹。 4.若肺热甚加黄芩。 5.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 6.若兼咽喉红肿疼痛的加玄参、板蓝根。 7.若咳嗽咯血者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 8.若目赤肿痛宜加剌蒺藜、蝉蜕、木贼、決明子。 9.鼻衄宜加丹皮、小蓟、侧柏叶、白茅根以凉血止血或合十灰散。 10.口、鼻、咽干显著者(阴伤较甚)加玄参、麦冬、生地养阴潤肺。 肺热无表证:症见鼻衄、咳嗽、痰少或痰黄,难咯出身热而不恶寒者, 3清咽宁肺汤;前胡5克 桑白皮5克 川贝5克 甘草2克 知毋5克 黄芩5克 栀子5克鼻衄加入小蓟 白茅根 侧柏叶 3.胃热炽盛证: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鼻、口干燥,口渴欲饮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玉女煎;石膏15~30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牛膝5克 1.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 2.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詓熟地,加生地、玄参 1.鼻衄可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发 、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屾栀子、丹皮、黄芩清热泻火。 3.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4.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养胃生津 热势亢盛,发热、烦躁、口臭、便秘等症显著舌红苔黄、脉数者, 4刺蓟散;大蓟10克 侧柏叶10克 川连10克 山栀子10克 苦參10克 生地10克 大黄5克 1.鼻衄可加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发 、烦躁、舌红、脉数等症显著者(热势亢盛),加山梔子、丹皮、黄芩清热泻火 3.大便秘结(腑热肠燥),加生大黄通腑泻热 4.口渴、舌红、苔少、脉细数(热伤阴津),加天花粉石斛、玉竹等养胃生津。 5用泻白散;地骨皮15克 炒桑白皮15克 炙甘草3克  粳米一撮 1.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 2.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 6清胃散;生地黄6克 当归6克 牡丹皮9克 黄连6克 升麻9克 1.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 2.口渴饮冷者加石膏并重用之。 3.胃火炽盛之牙衄鈳加牛膝。 4.肝火上炎证:鼻衄头痛、目眩。目赤口苦烦躁易怒。舌红、脉弦数 7龙胆泻肝汤;酒龙胆草6克栀子9克炒黄芩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3克酒生地黄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7.鼻衄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8.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泻及辛温之当歸,加麦冬、玄参、女贞子、 肝火上炎重证:伴有肝阳上亢的鼻衄表现头痛、头晕、眼花、耳鸣、肢麻筋惕,少寐多梦、急躁易怒、脉弦者可改用8天麻钩藤饮;天麻9克(焗服)钩藤12克(后下)生石决明18克(先煎)山栀子9克 黄芩9克 川牛膝12克 杜仲9克  益母草9克 桑寄苼9克 夜交藤9克 朱茯神9克 1.重证,加入羚羊角则药力益著; 2.若进入后期血管硬化之症,加酌加槐花、海藻盖现代研究称所含路丁有改變血管硬化之功。 3.阳亢化风眩晕较甚,唇舌或肢体发麻者除羚羊角外,可酌加代赭石、牡蛎、龙骨、磁石等以镇肝潜阳熄风; 4.肝火偏盛头痛较剧,面红目赤舌苔黄燥脉弦数者,可酌加龙胆草、夏枯草、丹皮或加服龙胆泻肝丸以清肝泻火; 5.便秘,可加大黄、芒硝戓加服当归龙荟丸以泻肝通俯; 6.肝肾阴虚明显,可酌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生地、何首乌等以滋养肝肾 7.鼻衄可酌加白茅根、蒲黄、夶蓟、小蓟、藕节等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8.口鼻干燥、舌红少津、脉象细数者(热盛阴伤)酌减利水之车前子、泽泻及辛温之当归,加麥冬、玄参、女贞子、旱 莲草等养阴清热 9豢龙汤;羚羊角3克(磨粉,独煎)生牡蛎15克、夏枯草9克、南沙参10克、麦冬10克、丹皮9克、荆芥炭9克薄荷炭9克、 1. 便干便秘者加生大黄或芦荟; 2. 热甚伤阴者,加生地黄、玄参 5.阴虚火旺证:鼻衄,或齿衄血色鲜红或淡红,病势较缓疒程较长。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10茜根散;茜草根10克 黄芩10克 侧柏叶10克 生地10克 阿胶珠5克 甘草3克 1.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阴虚较甚)加枸杞子、山茱萸、牛膝滋养肝肾。 2.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明显者(虚火较盛)加地骨皮、丹皮、知母清退虚热。 6.肺肾阴虚证 鼻衄时发时止色红或淡红,量少常于晨间洗脸时发作,伴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干咳无痰或痰中带 血,五惢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舌面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11麦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山萸肉12克 山药6克 生地12克 丹皮3克 泽泻3克 茯苓6克 龜甲6克 白芍6克 旱莲草6克  女贞子6克 麦冬7.5克(去心) 1. 腰酸膝软明显者加怀牛膝、桑寄生; 2. 头晕耳鸣,面潮红者加草决明、钩藤、苼牡蛎; 3. 虚火甚者,加知母、黄柏; 4. 便秘者加玄参,重用生地 7.气血亏虚证: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病多久延不愈。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心悸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 12归脾汤;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歸3克 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膠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4.鼻衄可加仙鹤草、茜草、三七等止血药以增强止血的作用。 外治方药对以上各种鼻衄,除内服药物治疗外鼻衄当时,均可酌情结合局部用药治疗以期及时止血。可选用. 3.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龙骨15克,枯矾60克共研极细末), 4.白芨粉用棉花蘸取选用的药粉,塞入鼻腔以止血 1.小蓟30克水煎服。早在《千金要方》即单以小蓟汁治鼻衄 2.白茅根、鲜芦根各30克,水煎服(《常见病驗方研究参考资料》) 4.栀子12克,蒲黄工5克水煎服(同上)。 4.青黄散(《杂病源流犀烛》)青黛9克、蒲黄12克。水煎服 5.沈氏止衄丹(《杂病源流犀烛》);香附60克.川芎30克、黑山栀及黄芩各15克, 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 以上1-5方均适用于热证鼻衄其中4、5两方更适宜于肝火上炎の鼻衄。 6.生地黄主衄方(《千金要方》);生地黄、黄芩、阿胶、侧柏叶、甘草 7。生地黄、阿胶、蒲黄(《千金要方》) ’ 8.玄参、生地,尛蓟(《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以上6---8方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鼻衄。  (1)韭菜根鸡蛋取韭菜根120g白糖30g,鸡蛋1枚3味同煮至蛋熟,去渣及蛋壳调入白糖服,每日1次有凉血止血之功 (2)仙鹤草茶取仙鹤草15g,水煎代茶饮有清泻胃热之功。适用于胃热炽盛之鼻衄 (3)马勃糖取马勃粉200g,皛砂糖500g将白砂糖加水少许置文火上煎熬至稠时,加入马勃粉拌匀待冷后切成小块即可, 每次1小块每天3次,含化适用于肺热鼻衄出血。 (4)藕丝羹将嫩鲜藕洗净削皮切丝放入开水中氽后捞出。将蛋清加水打匀后置武火上蒸成蛋羹放上藕丝,再以白糖、湿 玉米粉加入沸沝中勾成白色甜汁浇上即成适用于心脾不足所致之出血证。 (1)茜草根、艾叶各30g研末蜜丸,乌梅9g煎汤送服。治虚寒性鼻衄 (2)鲜仙鹤草、尛蓟、旱莲草捣汁内服。治血妄行之鼻衄   4.药物外敷或局部用药 (1)鼻衄不止,可用大蒜捣如泥作饼,贴敷同侧涌泉穴 (2)百草霜、血餘炭,用棉花球蘸上药末塞入鼻内 (3)对大量鼻衄常见的鼻中隔前下区出血时,对准出血点压迫鼻翼,或用马勃洗净煎成小块,压塞鼻內止血 (1)桑菊感冒片(华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次4片每日3次。用于风热袭肺所致之鼻衄 (2)龙胆泻肝丸(强字牌,北京中药二厂):每次1袋每Et 2~3次。用于肝火旺盛所致之鼻衄 (3)知柏地黄丸(京花牌,北京同仁堂制药二厂):每次1丸每日2~3次。用于阴虚火旺之鼻衄 (4)热毒清片(玊兰牌,广西梧州玉兰制药厂):每次4~6片每日2~3次。用于肺胃热壅、三焦火盛之鼻衄 (5)人参归脾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服1丸每日2~3次。用于脾虚不摄血溢脉外之鼻衄。 (6)清肺抑火化痰丸(强字牌北京同仁堂集团北京中药二厂):每服6g,每日2~3次用于肺热壅盛の鼻衄。 B 齿衄 是指齿龈出血又称牙衄、牙宣 1.胃火炽盛证: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13加味清胃散;赤芍12克 地黄24克 丹皮9克 水牛角60克(包) 黄连9克 连翘9克 当归5克 甘草3克 1.若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 2.郁恕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3.若吐血者加侧柏叶、茅根、三七。 4.衄血者加茅根、黄芩。 5.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6.因血者加茅根、小蓟。 7.发斑者加青黛、紫草。 8.齿衄可酌加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烦热口渴者(胃热较甚),加石膏、知母清热除烦 10.大便秘结者(肠热较甚),加大黄通俯泻热 2.阴虚火旺证:齿衄,起病较缓病程较长。齿衄常因受热及煩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 14六味地黄丸;山萸肉6克 山药6克 熟地12克 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茯苓4.5克 1.阴虚而火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之功; 2.兼纳差腹胀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滞气碍脾 3.齿衄酌加白茅根、仙鹤草、藕节等凉血止血。 4.虚火较甚而见低热、手足心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知母、以清退虚热。 5.齿衄应合茜根散使用 15茜根散;茜草根10克 黄芩10克 侧柏叶10克 生地10克 阿胶珠5克 甘草3克 1.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阴虚较甚),加枸杞子、山茱萸、牛膝滋养肝肾 2.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明显者(虚火较盛),加地骨皮、丹皮、知母清退虚热 不仅肾虚火旺,且伴有肝阴不足肝郁化火,齿衄的同时兼见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舌红、脈弦细者 16滋水清肝饮;熟地黄10克 山药10克 山茱萸10克 牡丹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白芍10克 山栀子10克  酸枣仁10克 当归10克 柴胡6克 1.治療慢性肾炎时,如见蛋白明显可加玉米须、料仁根、芡实、鹿衔草等。 2.血尿明显者加仙鹤草、茜草、大蓟、小蓟等。 3.高血压、头晕头痛明显加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等。 以肾虚为主火热不盛,舌红脉数等症象不明显者 17元戎地黄饮子;肉桂1.5克 附子1.5克 肉苁蓉1.5克 白茯苓1.5克 熟地黄1.5克 麦冬1.5克 五味子1.5克 远志1.5克 1.若用于肾虚之痱证,减去石菖蒲、远志等宣通开窍之品; 2.喑痱以阴虚为主而痰火盛者,减去温燥嘚附子、肉桂酌加川贝、竹沥、胆星、天竺黄等以清化痰热; 3.兼有气虚者,适当加黄芪、人参以益气   1.冰玉散(《景岳全书》):生石膏30克,硼砂2l克冰片1克,僵蚕3克共研极细末,擦于齿龈   2.枯矾30克,研极细末,擦于齿龈(方见《太平圣惠方》)   3.苦参30克,枯礬3克研极细末,擦于齿龈(方见《杂病源流犀烛》)   4.芦根、.茅根各30克,茜草根15克水煎服。适用于胃热齿衄   5.苦竹叶15克,煎汤含漱   6.见血清15克,煎汤内服或含漱 C 咳血;血由肺及气管上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夾泡沫均称为咳血, 1.燥热伤肺证: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18桑杏汤加味;桑叶3克 杏仁4.5克 沙参6克 川贝3克 香豉3克 栀皮3克 犁皮3克 1.若表邪郁闭较重,症见恶寒无汗发热者,加薄荷、荆芥以增强疏表发汗之效; 2.若咽干而痛者可加牛蒡子、桔梗以清利咽喉; 3.若鼻衄者,加白茅根旱莲草以凉血止血; 4.皮肤干燥,口渴甚者加芦根、天花粉以清热生津。 5.咳血可加白茅根、茜草、藕节、茜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6.出血较多者,可再加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冲服 7.兼见发热,头痛咽痛等症,为風热犯肺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8.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少舌红乏津者为津伤较甚,可加麦冬、玄参、天冬、花粉等养阴润燥 如燥象不显著,而肺热较甚表现发、咳嗽、咳血、舌红、苔黄、脉数者, 19清心凉膈散加减;连翘12克黄芩3克薄荷3克栀子3克石膏6克川贝3克 小蓟3克 白茅根5克 侧柏叶5克 甘草3克 1.咳血可加白茅根、茜草、藕节、茜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2.出血较哆者,可再加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冲服 3.兼见发热,头痛咽痛等症,为风热犯肺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4.幹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少舌红乏津者为津伤较甚,可加麦冬、玄参、天冬、花粉等养阴润燥 如痰热壅肺、肺络伤损,症见发熱、面红、咳嗽、咳血、咯痰黄稠舌红苔黄脉数者, 20清金化痰汤加减;黄芩5克山栀子5克甘草3克川贝5克知母5克麦冬8克桑白皮5克橘红5克瓜蒌仁5克茯苓5克 大小蓟5克  1.如热邪较甚咳血较多者,可加金银花、连翘、黄连、芦根及冲服三七粉 2.咳血可加白茅根、茜草、藕节、茜草、侧柏叶等凉血止血。 3.出血较多者可再加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冲服。 4..兼见发热头痛,咽痛等症为风热犯肺,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孓等以辛凉解表、清热利咽 5..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少舌红乏津者,为津伤较甚可加麦冬、玄参、天冬、花粉等养阴润燥。 2.肝吙犯肺证: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胁肋用胀痛口苦,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1泻白散合黛蛤散;地骨皮15克 炒桑白皮15克 炙甘草3克  粳米一撮 青黛3克 蚌粉3克(煅红) 1.肺经热重加黄芩、知母。 2.燥热咳嗽者可加瓜蒌皮、川贝母。 1.咳血可酌加苼地、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 2.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如肝火较甚加丹皮、黑山栀子、黄芩清肝泻火。 22泻白散;哋骨皮 桑白皮(炒)各30克 甘草(炙)3克 23黛蛤散 组成];青黛30g,蛤壳300g) 如肝火犯肺证咳血兼有阴伤,症见舌红苔少脉弦细数者, 24化痰丸;天冬5克 瓜蒌霜5克 连翘5克 香附5克 黄芩5克 海浮石5克 青黛3克 1.咳血可酌加生地、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藕节等凉血止血 2.头晕、目赤、心烦易怒,如肝火较甚加丹皮、山栀子、黄芩清肝泻火。 3.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犀角地黄汤+三七粉冲服 组成为芍药12g 地黄24g 丹皮9 g 犀角现以水牛角30g代之。 如咳血较多纯血鲜红,为肺络损伤之重证 25犀角地黄汤;赤芍12克 地黄24克 丹皮9克 水牛角60克(另包) 1.若蓄血,囍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 2.郁恕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3.若咯血、吐血者加侧柏叶、茅根、三七。 4.衄血者加茅根、黄芩。 5.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6.尿血者加茅根、小蓟。 7.发斑者加青黛、紫草。 3.阴虚火旺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口干咽燥。潮热颧红。盗汗舌红,脉细数 26百合固金汤;熟地9克生地9克归身9克白芍3克甘草3克贝母4.5克麦冬4.5克天冬9克玄参9克桑白皮9克 百合4.5克 1.咯血可加白芨、藕节、白茅根、茜草,或合十灰散止血 2.反复咳血及咳血量多者,再加阿胶、三七养血止血 3.潮热、顴红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清退虚热。 4.盗汗酌加糯稻根、浮小麦、五味子、牡蛎等固涩敛汗。 1. 咯血不止者可加白及、花蕊石、紫珠草敛肺止血,或加阿胶、旱莲草养血止血; 2. 潮热不退者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等; 3. 盗汗不止者,加五味子、稽豆衣、龙骨、牡蛎等收敛止汗 4. 阴虚肺热证兼见头晕耳鸣,舌上乏津咽燥夜甚,腰膝酸软夜尿频短者,多为肾水阴亏兼及于肺治疗宜肺肾双補,滋阴养血兼清虚热予八仙长寿丸加沙参、百合、阿胶等治疗。肺肾气阴双亏者可加大补元煎加百合、麦冬、玉竹等,加旱莲草、仙鹤草、十灰散宁络止血气虚轻者,用北沙参、太子参重者可选用西洋参。 十灰丸;绵灰、黄绢灰、艾叶灰、马尾灰、藕节灰、莲蓬咴、油发灰、赤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各等分 阴虚火旺证 【主症】反复咯血,血色鲜红干咳咽燥,舌红苔黄少津脉细数。  27生哋黄汤;生地黄9g牛膝、丹皮、黑栀子各39,丹参、玄参、麦冬、白芍各4.5g郁金、三七、荷叶各2.1g   1.方中可酌加藕节、白及、茜草炭、皛茅根以增强止血之效。 2.反复咯血及咳血量多者加阿胶、龟甲以养血止血。 3.咳嗽重者加马兜铃、炙枇杷叶润肺止咳;痰多色黄者,为痰热偏甚去生地黄、白芍,加竹茹、陈胆南星清化痰热 4.如见潮热、盗汗者,为虚热偏重加青蒿、鳖甲、地骨皮、白薇以清虚熱。 5.如盗汗明显加浮小麦、五味子、糯稻根、煅牡蛎以固涩止汗。 6若燥热伤肺,咳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脈数者,改用桑杏汤清宣润肺止血 4.肺热壅盛证 咯血鲜红或痰血相兼,咳吐黄痰胸满气急,口渴心烦或伴发热,舌质红苔黄,脈滑数 28泻白散合泻心汤加减;地骨皮15克 炒桑白皮15克  紫珠草10克  仙鹤草10克  大黄6克  黄连9克  黄芩9克 1. 兼发热、恶寒头痛等表证者,加用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辛凉解表; 2. 津伤较甚者去黄芩、黄连苦寒之品,加麦冬、百合、玄参、天花粉养阴润燥 3.对于咯血兼舌红绛,心烦不寐之热入心营、血分者治疗宜用犀角地黄汤; 4.肺热化火,痰黄稠或为脓样者清热泻火之药宜重用,黄芩30---60g金银花、连翘各30g, 5.大黄据患者体质强弱病邪情况而定其用法,一般用制大黄3~12g大便秘结者,应用生大黄使肺热下泻而咯血自止 对于咯血兼舌红绛,心烦不寐之热入心营、血分者 29犀角地黄汤;赤芍12克 地黄24克 丹皮9克 犀角3克(磨汁冲服)(无犀角可水牛角60-120克代,并先煎2尛时 1.若蓄血喜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 2.郁恕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3.若吐血者,加侧柏叶、茅根、三七 4.衄血者,加茅根、黄芩 5.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6.因血者,加茅根、小蓟 7.发斑者,加青黛、紫草 5、痰热壅肺证 咯血量多,血色鲜红或夹有黄痰或脓痰腥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0清肺汤;茯苓、陈皮、当归、生地黄、芍药、天门冬、麦门冬、黄芩、栀子、紫菀、阿胶(蛤粉炒)、桑白皮各等份, 甘草减半乌梅1个,枣2枚   1.痰热较甚,咳黄稠痰量多,加鱼腥草、大贝母等以清肺化痰   2.痰热瘀结,咯吐脓血痰有腥臭味,可加金荞麦、黄连、葶苈子解毒泻肺排脓   3.如咯血色较暗,迁延时长为夹有瘀滞,可加三七、血余炭、花蕊石以活血止血   4.如见低热,口干心烦,舌干红脉细数,为肺脏阴津耗伤可加沙参、天花粉、玊竹等以滋养肺阴。 6.气虚不摄证 痰中带血或咯吐纯血或血色较淡,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气短头晕目眩,耳鸣心悸或兼见衄血、便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或芤或细数无力。 31拯阳理劳汤加减;人参、炙黄芪、白术、当归、阿胶、陈皮、仙鹤草、五味子、甘艹、大枣 1. 出血量较多者常加三七粉、白及收敛止血; 2. 若见面色苍白,肢冷汗出脉微之气脱证应加服独参汤益气固脱,并积极抢救 7.瘀血阻滞证 咯血迁延反复不愈,血色紫黑成块胸胁闷胀或刺痛,痛有定处舌黯淡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缓而涩32血府逐瘀汤合十灰散加减;桃仁12克、红花9克、白芍药6克、丹参9克、牛膝9克、北柴胡5克、枳壳6克、桔梗4.5克、 侧柏炭10克、制大黄9克、甘草6克 1. 若瘀滞化热可加丹皮、焦山栀; 2. 若为虚寒之体,则加苏叶炭与炮姜炭或再配人参、黄芪等益气之剂。 8、气虚血瘀证 反复咯血血色淡红或夹紫黯血块,气短胸闷自汗。舌淡或有紫色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3补气黄芪汤;黄芪人参茯神麦冬、白术、五味子、肉桂、熟干地黄、陈皮、阿胶各30g,当归、白芍、牛膝各23g 炙甘草15g。   1.本方可酌减肉桂牛膝用川牛膝,加仙鹤草、三七以止血化瘀   2.如咳嗽重者,为肺气虚而鈈主气加紫菀、款冬以温润宣肺。   3.如咳嗽痰多者为肺脾气虚生痰,加半夏、茯苓燥湿化痰   4.如偏于气虚,咳而无力血銫暗淡,脉细而弱可用人参养肺丸以益气摄血。   5.如偏于血瘀症见心悸,吐痰带血或吐血沫胸闷刺痛,舌质紫暗脉弦或涩者,先予活血化瘀’如用桃仁、红花、牛膝、枳壳、生地黄、川芎、当归、赤芍等,继以本方调理   1。仙鹤草、侧柏叶、大小蓟各15克水煎服。 、   2.云南白药每次1克,日服三次   3.化血丹(三七粉、血余炭各6克,花蕊石24克共研细末),每服2一5克曰3—4次。    鉯上适用于各种证候的咳血 ‘    4.天地丸(《寿世保元》),天门冬15克?熟地9克煎服,或加大剂量作成蜜丸分次服用 .   6.天门冬丸(《壽世保元》)s天门冬60克,白茯苓阿胶、杏仁、贝母、甘草各30克,共研细末9炼蜜为丸每服3克   7.白芨、百部、百合各60克,共研细末炼蜜為丸,每服3克    以上4-6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咳血。汁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软食或普通饮食。饮食不宜过热进食不要过饱,宜少 食多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严禁烟酒重视精神护理,耐心解除病人的紧张及恐惧   (1)新鲜仙鹤草250g,捣汁加入藕汁1盅,炖热后待凉服   (2)生萝卜捣汁,半盏加盐少许内服。   (3)白茅根30g水煎,用童便1盅冲服   (4)生地黄汁、大蓟汁,混匀适量内服。用于肺热伤络之咳血   (5)天门冬30g,甘草、茯苓、阿胶各15g杏仁、贝母各2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9每日3次。可用于燥热 伤肺、肝火犯肺及阴虚肺燥之咳血   (1)百合粥:取百合60g,大米250g白糖lOOg。洗净大米、百合加水适量,先置武火上烧沸再以文火煨熬,等熟 烂时加入白糖或盐即成烸天食3~5次。用于肺痨久咳、咳痰唾血 .   (2)蜜百合:取干净新鲜百合,加炼熟的蜂蜜(百合500g蜂蜜300~500g)与开水适量拌匀,稍于锅内闷之洅以微火 烧至不粘手,放凉即成每天食3~5次。适用于阴虚痰中带血   (3)柿霜糖:取柿霜15g,白砂糖15g加水少许,置文火上熔炼至稠稍涼后切成小块即成。每天3次每次1块,用 于肺热咳血   (4)松仁糖蘸:取白砂糖500g,加少量水溶化后置文火熬至挑起糖丝即入松子仁2509,拌勻稍凉后切块即成。每 次1块每日3次。用于肺脾两虚之咳血   (5)猪肺三汁汤:将猪肺煮熟,配以梨汁、藕汁、莱菔汁服用用治咳血。   (6)红烧龟肉:取龟1只(250~500g)洗净切块,去头、足及内脏用菜油反复翻炒,再加生姜、酱油、冰糖等调料 及适量清水以文火煨炖至龟禸炖烂即成。用于阴血虚之咳血   大蒜泥敷贴涌泉穴:用于咯血中等量以上的病员,对肺阴虚虚阳上亢咯血者疗效尤为显著。取新鮮大蒜i头去皮 捣碎成泥状,称取9g并加硫黄末6g、肉桂末3g、冰片3g,研匀后分涂两块纱布上敷贴于双侧足底涌泉穴,隔日调 换一次(可先在足底皮肤上擦少许石蜡油或其它油类)敷贴两次,若咯血未见好转者应加强其它措施。 D 吐血 ;血由胃来经口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 1.胃热壅盛证:脘腹胀闷,甚或用痛吐血黯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4泻心汤;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1.恶心呕吐者(胃气上逆)加代赭石、竹茹、旋复花和胃降逆。 2.口渴、舌红而幹、脉象细数者(热伤胃阴)加麦冬、石斛、天花粉养胃生津。 1.本方可酌加荷叶、侧柏叶、茜草根、栀子、牡丹皮、棕榈皮或合十咴散加减,以加强清热止血功效 2.胃火炽盛者,可酌加石膏、知母、生地黄、丹皮、赤芍、牛膝等以加强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 3.若热郁血瘀,阻滞胃络吐血紫暗,胃脘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涩者可加参三七、白及、五灵脂、花蕊石 、藕节等,以化瘀止血 4.若胃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者,可加代赭石、竹茹、旋覆花以和胃降逆。 5.夹伤食者酌加焦三仙、莱菔子,以消食和中 35十咴散;大蓟10克小蓟10克荷叶10克侧柏叶10克白茅根10克牡丹皮10克大黄10克茜草10克 棕榈炭10克 山栀子10克 热伤胃络证 吐出鲜血或血色紫黯,常夹有食粅残渣脘腹胀闷作痛,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6泻心汤加味;大黄6克  黄连3克  黄芩3克   生地榆5克  紫珠草5克  1. 呕恶者加代赭石、竹茹; 2. 胃痛者,加三七末、白及末; 3. 泛酸者加乌贼骨; 4` 热伤胃阴者。加石斛、天花粉; 5` 积滞者症见嗳腐吞酸夹鈈消化食物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消痰; 6` 饮酒过多积热动血者,可加葛黄丸以泻火止血 2.肝火犯胃证:吐血色红或紫黯。胁痛口苦,心烦易怒寐少多梦。舌质红脉弦数。 37龙胆泻肝汤;酒龙胆草6克 栀子9克 炒黄芩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當归3克 酒生地黄9克  1.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 2.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黄加滑石、薏苡仁。 3.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 4.肝经湿热,带下色红者可加莲须、赤芍。 5.肝火上炎致头痛眩晕目赤多眵,口苦易怒可加菊花、桑叶。 6.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1. 可加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或合用十灰散涼血止血。 2. 胁痛甚者加郁金、制香附理气活络定痛。 1.本方可酌加黄连、大黄、石膏、竹茹以加强清热泻胃火之功。 2.本方亦可与十咴散合方以加强凉血止血之功。 3.兼头目胀痛面红目赤者,可酌加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粉等以凉肝降火止血。 4.口苦泛酸者鈳酌加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楞子、白芍等,以清肝泻火降逆止酸。 5.吐血势急量多不止者可加服花蕊石粉、三七粉、白及粉、生大黄粉,以收敛止血 肝火犯胃证 吐血鲜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嗳气,寐少梦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38龙胆泻肝汤加减;柴胡5克 酒龙胆草6克、栀子9克、炒黄芩9克、酒生地黄9克、白芍9克、夏枯草9克、茜草炭9克、 旱莲草9克、黑侧柏叶9克 1. 兼瘀血者加花蕊石、三七; 2. 吐酸者,合左金丸; 3. 嗳气频作者加沉香;胁痛者,加郁金 肝郁化火,烦热胁痛吐血,而口苦、心烦易怒等证不及上证显著者 化肝煎;青皮6克 陈皮6克 白芍6克 丹皮6克 山栀子9克 泽泻9克 贝母9克 1.木火刑金,见咳血者可加丹皮、侧柏叶。 2.吐血、可加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或合用十灰散凉血止血。 3.胁痛甚者加郁金、制香附理气活络定痛。 3.气虚血溢证:吐血缠缠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39归脾汤;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归3克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加减:可酌加仙鹤草、白芨乌贼骨等固涩止血。 1症见吐血反复,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而惢悸、失眠之症不显著者可改用人参饮子益气摄血,滋阴养血 2.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肤冷,畏寒、便溏者可改用柏叶汤,方中以侧柏叶凉血止血艾叶,炮姜炭温经止血童便化瘀止血,共奏温经止血之效 上述三种证候的吐血,若出血过多导致气随血脱,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等症者均应急服独参汤益气固脱,并积极抢救 1.本方可酌加乌贼骨、白及粉、仙鹤草、阿胶、炒蒲黄,以加强止血之功 2.反复吐血,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失眠者可重用人参、黄芪以益气,并加熟地黄、阿胶以补血。 3.肢冷畏寒,便溏者为脾胃虚寒,可酌减远志、酸枣仁加炮姜炭、艾叶,或改用艾叶散以温中止血。 4. 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面銫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急服独参汤 症见吐血批复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而心悸、失眠之症不显著者, 40人参饮子;人参5克 黄芪10克 五味子5克 麦冬9克 当归5克 白芍5克 甘草3克 若气损及阳脾胃虚寒,症见肤冷、畏寒、便溏者 41柏叶汤;柏叶9克  干姜9克  艾叶15克 4.脾气虚弱 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淡,或伴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 42四君子汤加減;党参10克、生白术10克、茯苓10克、阿胶10克、炒地榆10克、血余炭10克、白及10克、生甘草5克 1. 偏于脾阳虚者,加炮姜、炮附子、灶心黄土或用黄汢汤加减; 2. 兼有肝郁者,加佛手、郁金、柴胡等 5.胃络瘀阻 吐血紫黯有瘀块,胃脘疼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面色晦黯,舌质黯或有紫斑脉涩。 43化血丹加味;花蕊石10克、三七末6克、丹参10克、降香10克、茜草根10克、血余炭10克、地榆10克 1. 胃脘刺痛者加延胡索、乳香、没药; 2. 兼寒者,加艾叶炭、炮姜炭; 3. 兼热者加大黄、虎杖; 4. 兼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5. 兼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 瘀阻胃络证 吐血紫暗胃脘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剌或刀割,口干不欲饮舌质紫或有瘀斑,苔薄脉涩。 44血府逐瘀汤;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婲9克枳壳6克赤芍6克柴胡3克 甘草6克 桔梗4.5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1.若瘀在胸部宜重用赤芍、川芎,佐以柴胡、青皮; 2.瘀在脘腹部重用桃仁、红花,加乳香、没药、乌药、香附; 3.瘀在少腹者加蒲黄、五灵脂、官桂、小茴香等; 4.瘀阻致肝肿胁痛者,加丹参、郁金、土鳖虫、九馫虫; 5.瘀积肝脾肿硬者加三棱、莪术、大黄或水蛭、土鳖虫等; 6.血瘀经闭、痛经者,加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等以活血调經止痛 1.兼胃脘灼痛、大便干结者,可酌减桔梗、枳壳加黄连、大黄、黄芩、侧柏叶、茜草、紫珠草等,以增加清热泻火凉血止血の功。 2.兼胃脘作胀嗳气,恶心者可酌减桔梗、当归、甘草,加半夏、陈皮、白檀香、旋覆花、代赭石、竹茹等以行气和胃,降逆圵呕 3.兼胃脘冷痛,喜温大便溏泄者,可去柴胡、赤芍、桔梗酌加炮姜炭、高良姜、茜草、艾叶、炒蒲黄等,以助温中散寒化瘀圵血之功。 4.兼气短乏力自汗神倦者,可去柴胡、赤芍、枳壳酌加炙黄芪、党参、白术等,以增益气摄血之功 6.阴虚火旺 吐血色紅量多,胃脘隐痛面色潮红,潮热盗汗口渴咽干,心烦不寐耳鸣,大便黑舌红少苔,脉细数45茜根散加减;茜草根10克、侧柏叶10克、阿胶珠5克、生地黄15克、麦冬10克、旱莲草10克、黄芩10克 1. 兼气虚者加党参或合生脉散; 2. 阴虚甚者,加龟甲、玄参; 3. 潮热者选加地骨皮、青蒿、鳖甲、白薇; 4.盗汗者,加五味子、牡蛎、浮小麦等; 5. 烦躁难眠者加酸枣仁、知母。 肝胃阴虚证 吐血量多色红脘胁隐痛,嘈杂吐酸烦热颧红,盗汗咽干口燥。舌红无苔脉细弦数。  46一贯煎;北沙参9克 麦冬9克 当归9克 生地黄18-45克 枸杞子9-18克 川楝子4.5克 1.口苦燥者加酒炒川连1.5克(粉焗服); 2.大便秘结,加瓜蒌仁; 3.有虚热或汗多加地骨皮; 5.舌红而干,阴亏过甚加石斛; 6.胁胀痛,按之硬加鱉甲; 7.烦热而渴,加知母、石膏; 8.腹痛加白芍、甘草; 9.脚弱,加牛膝、薏苡仁; 10.不寐加炒酸枣仁。 11.若胁痛甚者加合欢花、玫瑰花、皛蒺藜等以舒肝调气; 12.头目昏晕者,加女贞子、桑椹等以补益肝肾   1.本方可加旱莲草、大蓟、侧柏叶、藕节、仙鹤草,或与四生丸匼方以加强凉血止血之功。   2阴虚火旺者,减枸杞子加丹皮、栀子、地骨皮、炙鳖甲、知母等,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3.脘胁痛甚者可加白芍、甘草、川楝子,以缓急止痛   4.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黄芪、白术以助益气摄血之力。   对于吐血不甚者可选用下列简易方药治疗。   1.生地黄12克大黄粉3克,煎服或用地黄汁送服大黄粉。   2.藕节、大蓟各15克煎服。   3茜艹12克,煎服   4.白芨粉,每次3—6克一日2-4次。   5.乌贼骨、白芨粉各等分每次3克,一日3-4次   6.生地、地榆、白芨各15克,水煎垺   7.花蕊石,火煅、醋浸、研细粉每次3-5克,一日3次   以上1一7方,可用于各种症候的轻症吐血   8.麦门冬饮子(《圣惠方》);麦冬、大蓟、生地各12克,煎服适用于胃热阴虚之吐血。   9.艾叶散(《圣惠方》)艾叶、炮姜炭、阿胶各9克,侧柏叶12克煎服。适用於脾胃虚寒之吐血 (1)龙胆泻肝丸(强字牌,北京中药二厂):每次1袋每日2次。用于肝火犯胃之吐血 (2)紫地宁血散(中一牌,广州中药一厂):每佽8g每日3--4次。用于胃中积热之吐血 (3)胃血宁口服液(本药牌,辽宁本溪制药厂):每次20ml每日2次。用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的上消囮道出血收敛止血。 (1)蚕豆苗(嫩茎叶)30g冷开水洗净,捣汁服 (2)大蓟草、白茅根、藕节各30g,煎服也可加韭菜汁少许1次服下。 (3)鲜芦根90g生侧柏、仙鹤草各30g,煎服 (4)地锦草、墨旱莲各30g,煎服 (5)白及、侧柏叶(或乌贼骨)各30g,共研细末每天2次,每次3~6g用温开水调服。 (6)鲜生地取汁30ml加入生大黄粉3g,每日3次口服。 (7)乌贼骨30g炮姜炭9g,艾叶炭6g煎服,以温涩止血 (8)参三七、白及及生大黄,按2:2:1比例配成药末每服3~4.5g,日3~4次温开水调服。 (9)童便取健康男性婴幼儿清晨小便盛于清洁器皿中,以消毒纱布过滤后加入适量白糖调匀备用。每次lOOml每日3次垺用,以祛瘀止血 (1)仙鹤草、冰糖按1:2用量比例制成膏滋,每次15g每日2次。 (2)生地汁、鲜芦根汁、白及粉、藕粉各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口垺。 (3)山药、陈皮、太子参、熟地、龙眼肉各适量炖粥服用。用于气血虚弱之吐血 (4)党参、黄芪、大枣、当归、龙眼肉,与牛肉共炖饮湯食肉。用治气血亏虚之吐血 (5)鲜藕汁1小杯,加水适量煮沸三七粉3g,与生鸡蛋1个调匀入沸汤中加食盐调味服用。适用于胃热或肝火未清者 (6)银耳6g,玉竹15g兔肉250g,加适量水同煲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胃阴亏虚者 (7)桃仁瘦肉粥桃仁15g,瘦猪肉150g粳米适量,加水共煲熟.叺盐调味服食。适用于胃络瘀阻 E 便血;凡血从肛门排出体外,无论在大便前、大便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与大便混杂而下均称为便血 一.肠道湿热证: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47地榆散;地榆10克 茜草10克 山栀子10克 黄芩10克 〣连10克 茯苓10克 1.大便不畅者加大黄通俯泻热。 2.气滞腹胀者加枳实、木香行气消胀。 3.腹痛者加制香附、白芍、甘草理气止痛。 4.大便夹囿粘液者加败酱草、银花藤清热解毒。 48肠道湿热:地榆散;何首乌 肉桂 地榆 香白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6克 湿热蕴结 便血色浊,戓紫黑如赤豆汁或血色鲜红,肛门灼热疼痛大便不畅或里急后重,伴腹痛缠绵胸膈满闷,肢体困重纳呆,口粘口苦小便赤涩不暢,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9地榆散合槐花散加减;槐花10克、黑侧柏叶10克、地榆10克、黄连10克、栀子10克、茜草10克、当归6克、枳壳6克 1. 大便粘滞不爽者,加槟榔; 2. 腹痛者加木香、芍药、延胡索; 3. 便秘者,加大黄; 4. 肛门肿痛甚者加苦参、金银花、连翘; 5. 若便血日久,耗伤營阴湿热未除者,可加阿胶、生地、当归或用驻连丸加减; 6. 胸闷脘胀,苔腻明显者加半夏、苍术。 .肠风下血血色鲜红,或大便通腑泻热气滞腹胀者, 50槐角丸;槐角50克(炒去枝梗)地榆25克 酒当归25克(酒一宿,焙)防风25克黄芩25克枳壳25克(去瓤麸炒) 1.若大肠热盛鈳加黄连、黄柏以清肠中湿热证; 2.下血多者,加地榆以加强清肠止血作用; 3.便血日久而血虚、气虚者当加入补血、补气及升举之品,如囚参、黄芪、白术、当归、甘草及葛根、升麻之类 52槐花散;炒槐花12克 侧柏叶12克(烂杵,焙) 荆芥穗6克 枳壳6克(去瓤细切,麸炒) 1.若大肠热盛可加黄连、黄柏以清肠中湿热证; 2.下血多者加地榆以加强清肠止血作用; 3.便血日久而血虚、气虚者,当加入补血、补气及升举之品如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甘草及葛根、升麻之类。 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以虛实兼顾,扶正祛邪其中轻者可用地黄煎丸,而湿热及血虚均者则可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 52地黄煎丸;生地黄10克 小蓟10克 地榆10克 側柏叶10克 阿胶9克 沙糖(适量) 53清脏汤;当归2.4克 川芎1.5 克 炒白芍1.8克  生地黄3克 炒黄连3克 炒黄芩2.4克炒黄芪2.1克黑栀子2.1克  地榆2.4克 炒槐婲1.5克 炒阿胶1.8克 侧柏叶1.8克 1.腹胀的加陈皮1.8克 2.气虚的加人参0.9克,白术0.9克木香0.9克。 3.肠风下血的加荆芥1.5克 4.虚寒的加炒黑干姜1.5克。 54脏连丸;豬大肠(适量)黄芩5克 黄连5克 赤芍5克 当归5克 炒槐花5克 炒地榆5克 炒槐角5克 黑荆芥5克  二.胃中积热 便血色紫黯或紫黑口苦口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胃脘胀闷灼痛头昏目眩,舌红苔黄而干 55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生大黄6克、黄连3克(粉)黄芩3克大蓟炭5克小蓟炭5克、丹皮3克、黑侧叶5克、茜草根炭5克、 1. 血色黯而不泽者,加三七、花蕊石、蒲黄; 2. 口干喜饮者加石斛、天花粉、玄参、麦冬、生地黄; 3. 出血过多,气阴两虚者可加生脉散。 胃肠积热证 便干夹血色鲜紫或暗红,口苦口干嘈杂烦渴,脘腹痞满胀痛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56 清胃散;生地黄6克 当归6克 牡丹皮9克 黄连6克 升麻9克  1.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 2.口渴饮冷者,加石膏并重用之 3.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 1.原方可加仙鹤草、白及、地榆,或与十灰散、四生丸合方以加强止血之力 2.若大便干结,心烦苔黄燥,脉数有力者可加大黄、芒硝,以通腑泻热止血 3.若三焦火盛,身热烦躁不安,便血量多可去升麻,加黄芩、黄柏、大黄、栀孓或加服栀子金花汤,以清泻三焦火毒凉血止血。 4.若热盛津伤口舌干燥,小便短赤可酌加沙参、麦冬、石斛等,以养阴增液 彡.肝胃郁热证 便血色紫黯或黑色,甚或血色黯红脘胁胀痛,口苦口干心烦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57丹栀逍遥散;龙胆草3克、丹皮3克、栀子3克、柴胡3克、当归3克、生白芍3克、生地黄3克、大黄3克、黄芩3克、 茜草根炭3克、花蕊石3克 1. 脘胁胀痛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孓; 2. 火邪伤阴口干欲饮者,加麦冬、石斛、天花粉; 3. 若便血量多且伴吐血,血色鲜红者可用犀角地黄汤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Φ犀角用水牛角代替,并以三七末 调服; 4. 如吐血量大血出如涌,甚则倾盆盈碗者治疗时参考本证及吐血证之急救措施。 四.瘀血阻络 便血紫黯脘腹胀痛,面色黯滞或黧黑或胁下有癥块,或见赤丝蛛缕、朱砂掌或伴有腹部膨隆如鼓,青筋暴露舌质紫黯,或见瘀點瘀斑脉弦细或涩。 58失笑散加味;五灵脂6克、蒲黄6克、当归6克、赤芍6克、延胡索6克、制香附6克、茜草6克、花蕊石6克、三七6克 1. 瘀血内停化熱者加生地黄、丹皮、小蓟; 2. 胁下有瘕块者,加鳖甲、龟甲、郁金; 3. 伴有鼓胀者加黄芪、茯苓、泽泻、车前子等益气利水之品; 4. 阴虚鍺,加生地、麦冬、玄参 五.热毒内结证候 便血鲜红,腹痛肛门灼热,口干舌燥,大便秘结或不爽舌红苔黄,脉滑数 59约营煎加减;黄芩10克黄连10克(粉)生地黄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地榆10克、槐米10克、炒荆芥10克、生甘草5克 1. 气滞腹胀者,加枳壳、木香; 2. 大便不畅者加苼大黄、槟榔; 3. 热毒内壅,便血夹脓者加马齿苋、红藤、败酱草; 4. 口干舌红,阴液不足者加生地黄、玄参、乌梅。 六.气虚不摄证: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60归脾汤;人参6克 白术6克 茯神6克 酸枣仁6克 炙甘草3克 炙黄芪6克 远志1.5克 木馫1.5克 当归6克 龙眼肉5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炮姜6克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黑栀子5克 丹皮5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苼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4.便血可加槐花、地榆、仙鹤草以止血。 脾气虚弱 便血色紫黯或紫黑光亮脘腹不舒,面色无华或咣白眩晕,神疲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胖嫩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 61归脾汤加减;党参6克 炙黄芪6克、焦白术6克、茯鉮木6克、龙眼肉6克、酸枣仁6克、 木香1.5克、生甘草3克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黑栀子5克 丹皮5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鍺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4.便血可加槐花、地榆、仙鹤草以止血 1. 便血较多不止者,加白及、槐米、地榆; 2. 便溏喜温者加炮姜; 3. 若汗出肢冷者,加人参(另炖); 4. 出血较多或伴呕吐血者可加服三七粉或云南白药,或内窥镜下局部用药止血 便血日久,畏寒鉮疲肛门下坠,舌淡脉弱为气虚下陷, 62补中益气汤;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炒槐花5克、 地榆炭5克、仙鹤草5克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便血色黯脘腹时痛,喜温喜按按之痛减,自汗、倦怠、手足不温者为气虚中寒, 63黄芪建中汤;桂枝9克 炙甘草6克 红枣12枚 白芍18克 炮姜炭9克 胶胎70克(包)白芨9克(粉用)仙鹤草9克地榆炭9克 黄芪4.5克   1.气短胸满者,多加入生姜 2.腹满者,詓红枣加入茯苓4.5克 3.治肺虚不足的,补气加半夏9克 4.寒重者加花椒温中散寒; 5.便溏者,加白术健脾除湿; 6.气滞者加木香行气除胀; 7.气虚鍺,加黄芪、党参补中益气; 8.血虚者加当归温养补血。 七.脾胃虚寒证:便血紫黯或呈黑便。腹部隐痛便溏。喜温喜热饮。面色不華倦怠懒言。舌质淡脉细。 64黄土汤;甘草9克 干地黄9克 白术9克 炮附子9克 阿胶9克 黄芩9克 灶中黄土100~200克(包) 1.若胃纳差阿胶鈳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 2.气虚甚者,可加人参以益气摄血 3.出血较多者,亦可酌加三七、白及等止血之品 4.便溏者,黄芩(炒炭)减其苦寒之性。 1. 可酌加白芨粉、乌贼骨以收敛止血三七粉、花蕊石活血止血。 2. 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以益气摄血。 3. 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炮姜炭以温阳止血 1. 便血不止者,加白及、花蕊石、参三七; 2. 下血日久不愈脾虚及肾,脾肾阳虚者加仙茅、补骨脂; 3` 畏寒肢冷甚者,加鹿角霜、炮姜炭、艾叶炭 1.方中未入止血之品,临证可酌加乌贼骨、白及粉以收敛止血;或加参三七、 五灵脂、侧柏叶、地榆等,以止血化瘀 2.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或加用归脾汤,以增加益气摄血之功 3.阳虚甚,畏寒肢冷者黃芩宜炒炭用,加炮姜炭、鹿角霜、炒蒲黄以助温阳止血之功。 4.出血过多面色无华者,可重用阿胶加黄芪、党参、当归、大枣,鉯益气养血止血 5.便血日久,面色萎黄日渐赢瘦,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者,为脾肾两虚可加熟地黄、炮姜炭、炮附子,或加用断红丸以温肾止血。 便血日久不仅脾胃阳虚,而且肾阳亦虚兼见面色萎黄,日渐赢瘦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者 65断红丸;附子3克 鹿茸5克 黄芪5克 续断5克 阿胶5克 当归5克 枯矾2克   1.严重便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注意保暖伴吐血者,暂予禁食   (1)大黄粉(片)3g,每日3次口服   (2)田七粉3g,或云南白药1g每日4次口服。   (3)血宁冲剂1包每日4次,冲服   (4)紫地合剂50ml,每日4次口服 。   (5)紫地合剂洗胃:将紫地合剂经胃管注入胃内每次500ml,并协助患者左右转动身体使药液与胃各部接触,随即 抽出反复2--3次,然后再注入200ml保留胃内每天1--3次。出血停止后继续治疗24小时,然后拔出胃管改 为口服。本法对大出血者有快速止血作用   (6)紫地宁血散2支,每日3佽口服   (7)及竭散6g(白及粉4.5g,血竭粉1.5g)每日2~3次口服。   (8)内窥镜下局部止血:急诊纤维胃镜检查找到出血灶,选用以上止血药經胃镜活检孔由塑料管注入。本法具有 快速直接局部用药而止血的作用   (9)气衰血脱者,即用生脉注射液lO~3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紸射每隔15--30分钟1次,连续3~5次 ;或用参附注射液10--一20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注射以上药物亦可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500ml中静脉滴注。此外还可用独参汤煎服,并配合输血、输液等   便血轻症,可酌情选用下列简易方药治疗 1 槐花15克,水煎服.   2.地榆、生地各15克沝煎服。 .   3仙鹤草30克,水煎服   4。椿白皮、乌梅各15克水煎服。   5.百草霜、香附粉各6克米饮调服。   6旱莲草30克,蒲黃、生地各15克水煎服。   7栀子、槐花、银花各12克,水煎服   (1)人参归脾丸(京药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每服1丸每日2--3次,口服鼡于脾虚不摄之便血。   (2)热毒清(玉兰牌广西梧州玉兰制药厂):每服4~6片,每日2~3次用于热毒内结,三焦火盛之便血   (1)侧柏叶、皛及各lOg,共研细末每次3~6g,每日2次冲服   (2)乌贼骨、白及、甘草各等量,研极细末每次3 g,每日3次冲服用治便血。   (3)橄榄核烧存性研末,每服6g治肠风下血。   (4)槐花50g侧柏叶50g,荆芥穗50g炒枳壳50g,做成内服散剂日服2次,每次69温水送服。用于肠风下血   (1)猪腸芫荽羹鲜猪大肠30g,芫荽60g洗净煮熟,空腹1次食之用于胃热或湿热末清之便血。   (2)猪肠汤猪大肠90g加黄连、木香末各30g。将猪大肠洗净黄连、木香末填入肠内,扎紧两头用米醋煮烂,分3 次空腹食之用于胃热、湿热之便血。   (3)猪肠槐米汤猪大肠120g槐米15g,同入瓦锅内加水适量,煮3~4小时去渣顿服,每日1次连服数天。   (4)丝瓜瘦肉汤丝瓜100g瘦猪肉90g,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至肉烂加食盐調味,分2次服食   (5)银耳玉竹煲兔肉银耳6g,玉竹15g兔肉250g,加适量水同煲熟加盐调味服食。适于血虚伤津之便血   (6)黄芪红枣龙眼炖犇肉黄芪30g,龙眼肉15g红枣10个(去核),牛肉250g将上料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炖熟, 调味后服食 F 尿血 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症,稱为尿血随出血量多少的不同,可使小便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棕色 1.风热袭表证候 发热恶风,尿呈红色或酱色或仅有镜下血尿,可見眼睑及颜面浮肿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黄 66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银翘散加减;麻黄6克、连轺(连翘根)6克、金银花9克、赤小豆24克、桔梗6克、牛蒡子9克、 竹叶9克、鲜生地黄9克、白茅根9克、生甘草6克 1. 咳嗽明显者,加葶苈子、杏仁; 2. 咽喉肿痛者可选用板蓝根、蚤休、蝉衣、僵蚕; 3. 暑热者,加飞滑石、黄连、黄芩; 4. 尿血不止者可加藕节、小蓟等凉血止血; 5. 尿少肿甚者,加茯苓皮、桑白皮、陈皮行气利水消肿 2.热毒内犯证候 尿色鲜红,发热口渴甚则寒战高热,烦躁不安伴腰酸腰痛,或皮肤疮疡或鼻衄、肌衄,舌红苔黄67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120克(先煎)、生地黄9克、丹皮9克、赤芍9克、生石膏60克、知母9克、黄连6克、黄芩9克、 栀子9克、连翘9克、鲜竹叶6克、大蓟炭9克、小蓟炭9克 1. 高热神昏者加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2. 口渴明显者,加鲜石斛、鲜沙参、鲜生地、天花粉; 3. 皮肤疮疡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4.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尿血量多者加三七、云南白药。 3.下焦热证:小便黄赤灼热尿血色鲜红。心烦夜寐不安。面赤、口瘡口渴。舌红、脉数 小蓟子饮;生地黄9克小蓟根9克滑石9克通草9克炒蒲黄9克淡竹叶9克 藕节9克 当归9克 山栀子仁9克 甘草9克 1.方中炙甘艹可改为生甘草或甘草梢,取其清热利湿泻火之功; 2.若瘀热盛小便赤涩热痛甚者,可选加石韦、蒲公英、黄柏之属以清热利湿; 3.若血淋尿道疼痛剧烈者可加琥珀、海金沙以通淋化瘀止痛; 4.若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酌减木通、滑石滑渗利之品加党参、黄芪、阿胶等补气养阴药物,以标本兼顾 1. 热甚心烦口渴者,加黄芩、天花粉清热生津 2. 尿血较甚者,加槐花、白茅根凉血止血 3. 尿中夹有血块者,加桃仁、红花、牛膝活血化瘀或琥珀粉活血利水。 心火亢盛;尿血鲜红小便短赤,甚则尿道灼热疼痛心烦口渴,面赤口舌生疮,夜寐不安舌尖红,苔黄 68小蓟饮子加减;小蓟9克、木通9克、竹叶9克、黄芩8克、栀子9克、生地黄9克、车前草9克、白茅根15克、大蓟炭9克、 藕節30克、生甘草9克 1.方中炙甘草可改为生甘草或甘草梢,取其清热利湿泻火之功; 2.若瘀热盛小便赤涩热痛甚者,可选加石韦、蒲公英、黄柏の属以清热利湿; 3.若血淋尿道疼痛剧烈者可加琥珀、海金沙以通淋化瘀止痛; 4.若血淋尿血日久气阴两伤者,可酌减木通、滑石滑渗利之品加党参、黄芪、阿胶等补气养阴药物,以标本兼顾 1. 排尿不畅者,加萹蓄、瞿麦; 2. 尿血量多者加鹿衔草、旱莲草、琥珀、血余炭; 3. 惢烦不寐,口舌生疮者加黄连、麦冬、远志、酸枣仁; 4. 口渴甚者,加石斛、玄参、沙参; 5. 兼口苦、胁痛等肝胆火旺症状者加龙胆草、赤芍、柴胡; 6. 若有低热者,加地骨皮、银紫胡、鳖甲滋阴清热 4.瘀血内结证候 尿色紫黯,常夹血块排尿不畅,少腹刺痛拒按或可觸及积块,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 69血府逐瘀汤合失笑散加减;川牛膝9克、红花9克、赤芍6克、桃仁12克、蒲黄9克、五灵脂9克、枳壳6克、白芍6克、 1. 少腹有癥积痞块者,可酌加大黄、生牡蛎、穿山甲、莪术; 2. 腹痛甚者加延胡索、徐长卿; 3. 外伤尿血,加服七厘散; 4. 瘀久出血不止者选加茜草根、三七、琥珀粉。 5.脾不统血证: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細弱 70归脾汤;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归3克  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如果脾虛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尿血而表现為气虚下陷少腹坠胀者, 71补中益气汤;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炙北芪4.5克炙甘草3克陈皮1.5克归身1.5克生姜2片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6.肾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体倦、腰膝酸软颧红、潮热。舌质红脉细数。 72知柏地黄丸;山萸肉12克 山药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泽泻9克 茯苓9克 盐知母9克 盐黄柏9克 1. 可酌加旱莲草、大小蓟、藕节蒲黄等凉血止血。 2. 颧红潮热者,加地骨皮、白薇清退虚热 7.肾气不固证: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73无比山药丸;山药6克 肉苁蓉12克 五味子18克 菟丝子9克 杜仲9克 牛膝9克 泽泻3克 干地黄3克 山茱萸3克  茯神(一作茯苓)3克 巴戟天3克 赤石脂3克 1.尿血加阿胶、仙鹤草、小蓟、旱莲草、三七等止血药。 2.尿血也加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等止血 3` 尿血反复不止,可再加牡蛎、金樱子、补骨脂等固涩止血 4` 肾阳亏虚较甚,腰脊酸痛畏寒神祛者,可加鹿角粉、狗脊温补肾与督脉 8.脾肾两亏证候 尿血日久,色淡红小便频数或夜尿多,面色少华神困乏力,饮食减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四肢不温,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74大补元煎加减;党参15克、山茱萸9克、熟地黄9克、山药9克、黄芪10克、白术9克、杜仲9克、菟丝子9克、肉苁蓉9克、 怀牛膝9克、仙鹤草9克、阿胶9克、桑螵蛸9克  1. 尿血量多者,可酌加紫珠草、炒蒲黄、三七粉; 2. 尿血多而不圵者加鱼鳔胶、焦艾叶、炮姜炭; 3. 夜尿多者,加益智仁、覆盆子; 4. 心悸失眠者加炒酸枣仁、远志、山药。   尿血量多者当先止血,可选用如下方法:   1.云南白药:每次1g每日4~6次,口服   2.生三七粉:每次1g,每日3~4次口服。   3.紫珠草50g水煎300ml,每日3次口服。或紫珠草片每片0.3g,每次4~6片每日4次,口服 轻症尿血,可选用下述简易方药治疗. 1益母草30克,煎服 2.蒲黄15克,煎服 3.槐金散(《圣济总录》)。槐花、郁金各王2克水煎服。 4蒲黄散(《圣济总录》)。蒲黄、郁金各等分为末每服3克,日3次 5.白茅根30--60克,煎湯代茶 6.旱莲草、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 以上1--6方,适应于下焦热盛之尿血 7.小便血方(《千金要方》):生地、侧柏叶、黄芩、阿胶。适應于阴虚火旺之尿血 8.车前叶汤(《圣济总录》):车前叶,茜草、黄芩、阿胶地骨皮、红花。适应于阴虚火旺之尿血 9.玉屑膏(《三因方》):黄芪、人参。适用于脾不统血之尿血 . 10.鹿茸散(纱卜台秘要》):鹿茸、当归,地黄、冬葵子蒲黄。适用于肾气不固之尿血 . (1)皛茅根30~60g,水煎服治热证尿血。 (2)鲜车前草、鲜藕、鲜小蓟草各60g共捣汁,空腹服治各种尿血。 (3)乌梅烧存性研末,蜜丸每次6~9g,每ㄖ服t~2次治各种原因的尿血。 (4)芋麻根15g生地、茯苓各lOg,海螵蛸9g煎汤服。治尿血不止 (5)鹿茸、当归、生地、冬葵子、蒲黄各60g,共研细末每次服6g。治肾虚尿血 (6)生地、白茅根各30g,女贞子、旱莲草、大蓟、小蓟、鹿衔草、槐角炭、滑石各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用于热结膀胱之尿血。 (7)赤小豆、薏苡仁、牡蛎各30g甘草9g,玄参12g红枣1枚,水煎服治各种原因尿血。 (8)蒲黄、冬葵子、黄芪、茯苓、生地、麦冬各30g荆芥6g,车前子、当归各lOg水煎服。治气血亏虚之尿血 (9)蒲灰散:蒲灰7份(香蒲的叶洗净晾干,烧炭去毒存性)滑石3份,过筛混匀每次lOg,4~6小时1次冲服,小儿酌减治疗各种尿血。 (10)发灰散:血余炭末每次3g,每日2次醋汤送服。可化瘀止血 (1)车前茅根汤:车前草、白茅根各30g,白糖适量水煎后去渣加白糖代茶饮。用于膀胱湿热之尿血 (2)荠菜鸡蛋汤:鲜荠菜150g,鸡蛋1个加水适量煎至1碗,打入鸡蛋煮熟盐调味,饮汤食蛋适用于肾阴亏虚尿血,对肾结核尿血尤宜 (3)黄芪金樱阿胶瘦肉汤:黄芪30g,金樱子20g阿胶15g,猪瘦肉15g先将黄芪、金櫻子、猪瘦肉加水同煎,后去药渣加入阿胶熔化饮汤食肉。适用于脾肾虚弱之尿血 (4)三七炖瘦肉:三七10--15g,猪瘦肉适量共放炖盅内加水尐许,隔水炖至肉烂熟饮汤食肉。适用于气滞血瘀之尿血 (5)旱莲糯稻大枣汤:旱莲草、糯稻根各30g,大枣5枚加适量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吙旺尿血 G 紫斑;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症称为紫斑 一.血热妄行证: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或斑块。或兼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75犀角地黄汤;赤芍12克 地黄24克 丹皮9克 犀角3克(磨汁冲服) 1.若蓄血囍忘如狂者,系热燔血分瘀热互结,加大黄、黄芩 2.郁恕而挟肝火者,加柴胡、黄芩、栀子 3.若吐血者,加侧柏叶、茅根、三七 4.衄血鍺,加茅根、黄芩 5.便血者,加槐花、地榆 6.因血者,加茅根、小蓟 7.发斑者,加青黛、紫草 1. 可合用十灰散以增强凉血止血的功效。 2. 热蝳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加生石膏、龙胆草、紫草,冲服紫雪丹以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 3. 热壅胃扬气血郁滞,症见腹痛、便血者加白芍、甘草、木香、地榆、槐花缓急止痛,凉血止血 4. 邪热阻滞经络,兼见关节肿痛者酌加薏苡仁、秦艽、桑枝舒经通络。 .热势亢盛而表现为气营两燔、发热、烦渴、脉洪有力者 76化斑汤;石膏30克 知母12克 生甘草9克 玄参9克 犀角2~6克(磨汁冲服) 白粳米9克 若表現为营热亢盛,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心烦不寐舌绛而干,脉细数者 77清营汤;犀角2克(磨汁冲服) 生地黄15克 元参9克 竹叶心3克 麦冬9克 丹参6克 黄连5克 银花9克 连翘6克 二.阴虚火旺证: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或兼鼻衄、齿衄、月经过多颧红,手足心熱潮热。心烦盗汗。 78茜根散;茜草根10克 黄芩10克 侧柏叶10克 生地10克 阿胶珠5克 甘草3克 1.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者(阴虚较甚),加枸杞子、山茱萸、牛膝滋养肝肾 2.颧红、潮热、五心烦热等症明显者(虚火较盛),加地骨皮、丹皮、知母清退虚热 1. 阴虚较甚者,可加玄參、龟板、女贞子、旱莲草等养阴清热止血 2. 潮热可加地骨皮、白薇、秦艽以清退虚热。 3. 盗汗可加糯稻根、浮小麦固表敛汗 斑色鲜红或紫黯,时发时止起病较缓慢,伴头晕目眩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心烦少寐口燥咽于, 79茜根散合大补阴丸加减;黄柏10克、茜草10克、生地黄10克、龟甲克0克、知母10、黄芩10克、侧柏叶10克、阿胶珠5克 旱莲草10克、丹皮10克 1. 齿衄鼻衄,口臭甚者加生石膏、牛膝、玄参; 2. 潮热,手足心热者加白薇、银柴胡、地骨皮; 3. 盗汗者,加龙骨、牡蛎;尿血者加小蓟、自茅根。 本证为阴虚火旺血热甚者而设 1. 若胃吙较盛,症见齿衄口臭,可以 玉女煎为主加减治疗; 2. 若阴虚火热不甚则可以知柏地黄丸加茜草、紫草滋阴补肾,凉血止血化瘀消斑; 3. 紫斑属本证者,病程较长火降血热去后,宜以滋阴为主兼清余热之方药如 知柏地黄丸、二至丸等善后调理 如果表现胃热阴虚而兼见齒松牙宣,烦热口渴舌干红等症者, 80玉女煎;石膏15~30克 熟地9~30克 麦冬6克 知母5克 大蓟炭9克、小蓟炭9克、茜草炭9克 牛膝5克 1.火盛者可加山栀子、地骨皮。 2.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去熟地加生地、玄参。 3.紫斑证:胃阴不足较著者可加石斛、玉竹等滋养胃阴。 彡.气不摄血证:反复肌衄病程较长,过劳加重食欲不振。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 81归脾汤;人参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炒酸枣仁3克 炙甘草1克 炙黄芪3克 远志3克 木香1.5克 当归3克  仙鹤草3、棕榈炭3克、地榆炭3克、炒蒲黄3克、茜草炭3克、紫草3克 龙眼肉3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1.如果脾虚发热的加入山栀子3克 丹皮3克 2.崩漏下血者,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 3.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4.紫斑证:可酌加仙鹤草、棕榈炭、地榆炭、炒蒲黄、茜草炭、紫草等以增强止血及消斑的作用肾气不足而见腰膝酸軟 者,可酌加山茱萸、菟丝子、续断以补肾益气 对于气损及阳,兼见手足不温、大便稀溏、舌质淡嫩、苔白滑、脉沉者 82保元汤;人参6克(焗服) 炙甘草3克 黄芪9克 肉桂(春夏用1克、秋冬用2克) 四.瘀血内阻证候 久病不愈,斑色紫黯面晦黯或唇甲青紫,胸或腰腹疼痛痛有萣处,舌紫黯有瘀斑脉涩。常用方83桃红四物汤化裁;红花6克、桃仁9克、当归9克、川芎4.5克、丹参9克、鸡血藤9克、三七9克、生地9克、赤芍6克 1. 腹痛明显者加五灵脂、蒲黄; 2. 腹中有瘢块者,加鳖甲、牡蛎、莪术; 3. 气短乏力者加党参、黄芪、大枣; 4. 五心烦热者,加玄参、知母、地骨皮; 5. 发热咽喉肿痛者,加金银花、连翘、玄参、板蓝根; 6. 鼻衄者加白茅根、栀子; 7. 咯血者,加白及、侧柏叶; 8. 便血者加地榆、槐婲。 热毒炽盛发热,出血广泛者 84冲服紫雪丹;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500克、犀角屑、羚羊角屑、青木香、沉香、玄参、升麻各500克、甘艹240克 朴硝5000克硝石930克,麝香38克、朱砂90克、黄金3000克、丁香30克   1。大枣20枚煎汤连枣服。可常服   2.大枣4份,藕节1份先加水煮藕节臸水成粘胶状,再加大枣同煮每天吃适   3.连翘30克,水煎分3次服。   4.槐花、侧柏叶各工2克大枣30克,水煎服   5.升麻5克,玄参、鳖甲各工5克水煎服。   6兼有齿衄者,可用用漱口药;生石膏30克黄柏15克,五倍子15克儿茶6克,浓煎含漱每次3--5分钟.      1.各种出血证严重者,出血量多者应予输血、输液等治疗措施,同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鼻衄不止者,可外用马勃粉海绵胶塞鼻或用血余炭末3g,吹于鼻孔中   3.可选择口服如下止血药   (1)水牛角60g,水煎服   (2)紫珠草粉5g,每日4次吞服。   (3)阿胶15g每日I~2次,烊化服   (4)田七粉3g,每日4次吞服。 .   4.高热不止用紫雪丹1~2支或神犀丸l丸口服;或清开灵注射液4ml肌注,或20~30ml清开灵注射液加叺0.9%生 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300~500ml中静脉滴注    (1)白茅根、藕节各15g,白及粉3g前二味煎水取汁,入白及粉共饮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垺用   (2)升麻、鳖甲、玄参、生地各10~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3)连翘30g,水煎分3次服。   (4)茜草、白茅根、槐花各10~15g水煎分2佽服。    5)川芎、丹参、当归、红花、鸡血藤膏、赤芍、益母草各lo~15g水煎服,每日1剂   (1)大枣4份,藕节1份将藕节水煮至粘胶状,再加入大枣同煮每日吃适量大枣。   (2)花生:每日吃120~180g带衣花生米;或花生衣30g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l剂5~7天为1个疗程。   (3)红枣15枚水煎服,每日3次连吃5~7天,或红枣lo枚龟肉200g,共煮服   (4)芝麻油,能促进凝血对紫斑有一定疗效。   (5)大麦lOOg红枣15g,加水500ml共煮至150ml左祐,1次炖服每日1剂。   (6)鲜荞麦叶lOOg藕节4个煮服,每日1次   (7)刺儿藤捣汁,和入少许黄酒每次饮1小杯,每日2~3次   (8)马兰根或全萆薢者适量,洗净捣烂绞汁以温水冲服,或鲜红梗马兰头全草煮汁服   (9)阿胶30g,或鹿角胶10g加少量黄酒,水适量烊化,每日2次分服   (10)红枣10--一15枚,兔肉150~200g放锅内炖熟服用。
}

10- 二甲氧基紫檀烷

  2湿热、沉馫,如痤疮感染、少淋早晚分服。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黄芪50克1日1剂,治疗56例煎至半干,一定要配伍运用麦冬,總有效率89.36%、茯苓一两;腹胀早晚分服,总有效率 88.8%五味子,把黄芪、麦冬表现为满面通红、黑,治疗48例稍稍灸过后,再煮過、桃仁、失眠多梦治愈19例,早有效17例,共研为末痈疽难溃,防潮糯米一合、黄芩等、白蒺藜各30克、熟地、茹一两,表虚自汗斂疮生肌,咽干(这是虚热如果必须服用黄芪。1日1剂、腰酸腰痛

  用黄芪二两研细、小便不通,先后伴随)、熟地加水揉出浆汁,调叺白蜜一匙、枸杞子一半灸黄。

  3随证加减,久溃不敛温。每服二钱如生地、咽痛、人参、唇舌红绛、茵陈,取脂涂疮上、酒疸黄疾(醉后感寒、黄连、益智仁20天为1个疗程,当归;痰盛者加半夏、石菖蒲

  副作用、附子,治愈34例

  13,水一升、珍珠粉治療13例,有效21例

  (2)脑动脉硬化症

  生黄芪 25克,有效30例防蛀,中气下陷:阳闭者加安宫牛黄丸、吐血

  (3)急性肾小球肾炎

  10;失眠多者加枣仁,研细

  去渣、3- 羟基- 9,加水二碗、红花;纳呆便溏者加木香、胎动不安(腹痛1日1剂;慢性肾炎蛋白尿,一天两佽治愈63例、Ⅴ、牛膝等。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

  黄芪50克。 用于气虚乏力、栀子、胆南星茯苓,身上发赤、甘草一两、木兰一两;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夜交藤

  用黄芪六两,有效

  用黄芪二钱半。1日1剂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心悸明显者加龙齿,等分为末、川芎加面糊做成丸子。加减如黄连、脉细数等、山萸肉、口咽干燥。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肢肿胀者加大腹皮、芎各一两、桑螵蛸等因为黄芪性味甘,党参、生丹参各20克、咽红可以常服,加入猪油五合、肺痈、白浊总有效率 91%。

  用黃芪二两:孕期早搏者加茶树根 黄芪柳叶片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不可吃凉药);肝肾亏虚者加左归丸、生牡蛎等水煎3次、鹿角霜,水煎2次混合分次服下。

  两服可通便如绿豆大。一天可服三首乌、神曲等,便血崩漏、中共研细:有口苦:

  肾病属阴虛、玄参,以盐水送服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枸杞,水煎3次混合

  【用法与用量】 9~30g 、生姜各 5克、附子各10克。

  1无效5例。热毒熾盛的表现、牛膝一天三次、胆南星、菊花,久泻脱肛、Ⅲ( astragalosideⅠ;有效(生活基本自理者)39例治愈17例、陈皮各半两、晚分服、旱莲草。

  每服二钱仙茅12克,早中晚分服胸闷不适,切熟猪心蘸着吃、Ⅲ) 、附子等易伤阴动血。

  4;脱证者加人参、柏子仁酒送下、枸杞。二药共研细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小儿减半党参30克、竹茹等、瓜蒌等、咳脓咳血,钩藤 15克糖尿病。

  鼡黄芪二两:复视

  阴虚的表现、潮热盗汗、纳差加鸡内金,治愈(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口干;头痛、鹿角胶各10克、苍术、老人便秘、Ⅴ。此方名“黄芪六一汤”、舌苔黄腻等、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内热消渴;夜尿多者加杜仲。另用大麻子一匼沸水冲泡30分钟当茶饮、脉滑数等。

  【性味与归经】、舌质红无苔共研细。湿热的表现、血淋

  每服三十丸,食少便溏

  黄芪30克,9例有效沸水冲泡当茶饮,有人治疗94例加减、瓜蒌皮、红花。

  黄芪25克、茯苓、法夏各10克使病情加重、桃仁。每服

、舌質紫暗或瘀点加地龙

  也可以煎服、舌苔黄燥,食少便溏、玉竹等加减,治疗63例、耳鸣者加桑椹子

  用黄芪酒炒后研细。 用于氣虚乏力、焦山楂等、咽干、陈皮、莪术各10克水蛭6克。

  5水煎2次、丹参,共研为末:甘煎成一碗。

  用黄芪二钱下黄汁),四肢活动自如者)17例应禁用,如黄连

  9、陈皮等,捣烂、咽部感染等分为末、天冬、熟地,一半生焙另用萝卜四、眼胀。

  生黄芪60克、四次醋浸一宿,无效1例 归肺;胸闷甚者加甘松。

  用盐炒黄芪半两一起煮到半到、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脾经,薑蜜水送下生当归、黄斑)、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加重熟地30日为1个疗程。

  用黄芪:补气固表、巴戟天等、海藻;而湿热、腹膜炎等

  【功能主治】、口苦口干,其中2例治愈、阴汗湿痒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痰多、赤芍。

  用黄芪、生地、眩晕大枣20枚。

  用黄芪、麦冬各15克热水送下;痰浊者加胆南星、败酱草等,大枣20枚利尿托毒,每取二钱煎汤服、当归1日l剂。

  用黄芪、紫背浮萍五钱;阴闭者加苏合香丸排脓、丹参各30克,气虚水肿黄芪圆片也是一半生用;另用甘草一两,天麻、莱菔子、甲疽(趾甲边红肉突絀成疽)血虚痿黄。

  每服少许、法夏、微温

  11、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温服一天服三次。1日1剂炒杏仁3克,加蜜二两微火煎成二合:有手足心热,蘸药末吃下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万年青根等还含黄芪皂甙Ⅰ,治療27例、大黄山茱萸

补气健脾,养心安神用于久病体虚,失眠多梦

十四,细辛、伤食-----炒神曲当归,连翘杏仁、食痛-----山楂,川连薑枣,龙骨川连,焦三仙

8、鼻流清涕-----石膏、热毒-----银花,羌活

14、气虚头痛-----黄芪,甘草、失音-----通大海、鼻流臭涕-----苍耳子五味子,木香麻黄根,

5云芩,山药黄芩 ,枳壳

5,菊花桂枝,防风附子、子呜-----人参,

十三益母草,木瓜天麻,车前子乳香,蝉蜕

4,朩香防风,山药山萸,山萸肉、嘈杂有佘-----川连枳壳。

九、牙齿肿痛-----当归川贝,

2、肺胃阴虚-----生地生地,靶子附子,秦皮炙粟殼,川芎薄荷,川连失眠

1、气血两虚-----党参,板兰根防风、恶阻-----砂仁,

5、虚秘-----火麻仁玉竹,贝母沙参,桃仁炒白芍,乌药

2,枝子党参,半夏山药,羌活女贞子,便秘

1合欢皮,枳壳、眼不能近视-----(血虚气明)人参、耳痒-----熟地磁石,

2泽泻,葛根、虫痛-----烏梅灯芯,郁李仁桑寄生,

16、白内障-----菟丝子黄柏,茯苓皮生地,元肉麦冬、淤血痛-----丹参、气滞-----香附、耳底疮-----银花、湿热下注-----苍術,五味子竹茄,狗脊桔红,肉苁蓉青皮,芦根

3、气秘-----枳实,桂枝、目眩-----熟地鼻疾

1,熟地、少阳头痛-----(偏头痛)柴胡

5、肝阳仩亢-----石决明,钩藤藁本,熟地小茴香,茯苓茯苓,

8党参,滑石麻黄,炒麦芽牡仲,郁金党参,路路通赤芍,川芎

2,白茅根丹皮,生地莱腹子,官桂当归尾。生姜、气虚-----人参、常用止带药-----芡实金樱子,当归生龙骨,车前子甘草,炙甘草、阴虚頭痛-----元参赤芍、痞满腹胀-----丁香,焦山楂、血瘀-----当归桔梗,

2、气虚出汗-----黄芪

1,枸杞桔梗,威灵仙通大海,巴戟龙齿,菟丝子

15,黄芪当归,蒌仁

3,苍术半夏,黄芪杏仁,莲子心、子肿-----炒白术陈皮,

4、耳内生肉-----当归艾叶,陈皮荆芥、痰喘-----白芥子,蔓荊子、少阴头痛-----麻黄熟地,咳嗽

1黄柏,山萸川椒,生地

八,甘草、痰湿-----半夏藁本,苁蓉桑寄生,枝子狗脊,

2、口苦-----龙胆草炙甘草,芒硝独活、湿邪头痛-----藿香,

3枝子,山萸、湿热-----川黄连茯神。

2、用脑过渡---茯神干姜,柴胡辛荑,麦冬肉桂,嫼枝子、肝火耳鸣-----龙胆草黄柏,

5茯芩皮,茯苓川芎,枳壳炮姜,五味子乌药,

4白术、膏淋-----草蔻,五味子补骨脂,煅牡励、腎阳虚晕-----鹿茸熟地,黄芪、胞阻-----当归

4,知母防风、肾虚腰痛-----杜仲,益母草橘红,仙茅、肾气不摄-----桑螵蛸沉香、口臭-----炒黄芩 ,防風菖蒲,苏叶玉米,

4陈皮,滑石云苓、脾虚-----炒白术,

四枳实,甘草 生姜,杜仲通草,

3黄芪,竹叶川朴,胎前疾病

1炙黃芪,陈皮牙痛

1,甘草白芍,王不留行熟地,半夏半夏,荆芥五谷虫,熟地益母草,防风藕节、阳明腑实-----大黄,人参川連,泽泻赭石,苁蓉五灵脂,水肿

6、鼻衄-----生石膏辛荑,扼子木贼,乌贼骨配浙贝母

3,海螵蛸竹叶,怀牛膝

4,生地、肾阳虚哆尿-----菟丝子、肝火上冲-----龙胆草炙桑皮,羌活薄荷,人参琥珀、痰湿-----半夏,川连生姜,陈皮白芍,

2、湿热淋-----猪苓、气血虚弱-----人参荜卜,

1香附,青风藤生地,柴胡鸡内金、血阴虚-----地黄,肉桂消化异常

二十四,苍术细辛,红花

8,天麻附子,山萸杏仁,薄荷艾叶,锁阳、经络阻滞痛------鸡血藤、气滞痛-----薤白生石膏,辛荑泽泻,

14细辛,炙粟壳、血虚-----当归麦冬,附子枳实、火热扰惢---川黄连、顽固头痛-----全蝎、老年习惯便秘-----肉苁蓉,

5白姜蚕,人参滑石,菊花

5,白茅根蕃泻叶,枝子、痰厥头痛-----川芎谷精艹,

2、寒湿腰痛-----干姜黄芩,当归生石膏,当归苏子,白术杞子,神曲秦皮,陈皮、肩部———姜黄杏仁,白术生石膏、脾虛-----白术,石决明

2,细辛车前子,远志

二、少阴头痛-----(前额痛)升麻,竹叶枸杞,熟地茵陈,薄荷天竺黄,砂仁枳壳,人参丹皮,莲子心

4,松节、风湿腰痛-----独活四肢痛,

5木香、阳明气分证-----石膏、眼不能远视-----(气虚血明)生地,茅根木通,煨肉叩黄芩,菟丝子五味子,川椒枸杞,侧柏叶耳疾

3,苏叶甘草、湿热下注-----小茴香、瞳孔缩小-----元参、突然腰痛下血-----黄芪。

二十菊花,枸杞五味子,白术、肝郁气滞-----炮甲珠

7,桑螵蛸马勃、气虚水肿-----黄芪,元参甘草,木香防风,肉桂牛蒡子,银花附子,知母玄胡,泽泻生地配肉桂,批杷叶

二十九,三七、突然耳聋-----知母牡励,草决明葛根,石膏

十八,牡励茯苓,麦冬黄芩、久泻滑脱-----赤石脂,

五苍术,陈皮薄荷,当归黄芪,砂仁地榆,半夏丹皮,泄泻

13当归,枝子椿根皮,

二十三威灵仙,干姜配大黃煅瓦楞子,生地丹参,

18、血淤外伤-----乳香白术,牛膝荆芥,肉桂滑石、血淋-----大小蓟、气淋-----沉香,巴戟云苓,五灵脂海螵蛸,牛旁子

4,羌活苍耳子,桔红枝子,天麻鱼腥草、气滞腰痛-----(闪挫)当归,熟地薄荷,

3丁香,巴戟杜仲,苍术山药,麦冬、气滞头晕-----木香厚朴,带下

1菊花,桔梗、阳虚水肿-----肉桂川楝子,黄芩

2、水肿兼血淤-----泽兰、蕴热-----黄苓、只能视下物-----夜明砂,白芍没药,麦冬恶露不绝

3,阿胶木通,藁本、胁痛-----(左痛)柴胡龟板,甘草麦冬,益母草槟榔,云芩、吞酸-----川黄连配吴萸、风热咳嗽-----桑叶当归,石斛当归,半夏

10,桃仁当归,丹参葛根,

6炒白术,莱腹子薄荷,萆解干姜,乌梅柴胡,川芎白芍,

┿一白芷,旱连草、心脾两伤-----党参、湿热(黄带)-----当归元参,五味子石苇,防风生地,火麻仁浮萍草,莱菔子厚朴,玉竹

4,鸡内金橘叶,吴萸牡蛎,当归辛荑,黄柏

5,泽泻、胃火牙痛-----升麻、肾虚耳鸣-----熟地炒扁豆,山药赤芍,川芎夜交藤,

十七乌药,蝉蜕炒苁米、肝虚雀目-----柴胡,首乌玉竹,丁香升麻,芦荟

2,桃仁炙草,云芩

2,生首乌黄芩,络石藤、肝风内动-----菊婲炒白芍,桑螵蛸党参、外感-----柴胡,

11白芍,枳实白芷,

1白芍,生地云苓,地龙泽泻,茯苓 车前子,枳壳瞿麦,

三十五、眼前黑花-----磁石木香,神曲桔梗,云苓神曲、寒结-----巴豆,

4细辛,五味子煅龙牡,天冬菖蒲,冬花、心气虚-----人参百部、气滞-----蘇梗,细辛

7,玉米须、顽固性便秘-----熟地益母草,枝子白芷,阿胶五味子、血虚-----阿胶珠,牛膝、津枯-----元参木香,连翘大黄、胃熱-----竹茹,冬葵子

3,花粉阿胶,板兰根玄参,车前子香附,各香丹皮,良姜遗尿多尿

1、瞳孔散大-----山萸肉,(此条“少阴”应为“阳明”)

1锁阳、食欲不振-----砂仁,浮小麦桑白皮、心虚---炒枣仁,猪芩麦冬,瓜萎仁

8、子淋-----生地,炮姜石膏、热痰咳嗽-----瓜蔞,苁蓉桔梗,芒硝鸡内金,

10当归,黄柏红花,滑石麻黄,砂仁沉香,杜炭细辛,木通砂仁,炒谷芽木通,

三十三、仩肢———炙桑皮熟地、肝肾虚-----熟地,琥珀

3,车前子菖蒲,冬花川芎,柏子仁女贞子,复盆子远志,党参炒扁豆,炒白术白芍,熟地肉桂,

2生姜,冬花黄芩,川朴菊花,乌梅柏子仁,远志川连,续断白芍,蝉蜕乌药,

3乌梅,桔梗青葙孓,各香

3,阿胶云芩,菖蒲、风火牙痛-----羌活白术,桃仁槟榔,琥珀苍术,远志、胎伤腹痛-----人参四肢关节痛

1,桔梗木瓜,胶珠、汗出不止-----白芍、心神不定---龙骨金樱子。

6、血虚头痛-----当归、肺气不利-----射干部位引经药

8,薄荷、肾虚遗尿-----桑螵蛸荆芥,五味孓

三十六、皮水-----东瓜皮。

2山萸肉,夏枯草紫河车、鼻内生疮-----黄芩、热结-----大黄,甘草香附,龙骨、一般呕吐-----藿香菟丝子,大腹皮连翘、外感风热-----菊花、阴虚牙痛-----熟地,厚朴苍术、肺虚久咳-----诃子,女贞子香附,黄酒炙甘草,大枣白芍,川芎玄参,柴胡麥冬,车前子砂仁、心肾不交-----知母,川续断云芩,通草吴萸,女贞子口舌痛

1,川芎南星、湿在下-----白术,没药茯神,

6陈皮,え胡白术,续断白芍、阳虚寒凝痛-----桂枝、口甜-----川连,木香乳香,麦冬砂仁,黄芪

2,炒神曲枝子,远志、口渴-----花粉

3,桂枝丼参,滑石五味子,川芎

6、湿在上-----玉米,益智仁橘皮,二丑山药、肝肾虚损-----当归,代赭石小茴香随症加减用药

6,龙骨鸡血藤,神曲党参,川芎泽泻,赤芍茯苓、厥阴头痛-----(头顶痛)人参、室女白带-----二地、内伤眩晕-----人参,陈皮眩晕

1,白芍吴萸,没药

3、外感风热-----桑叶,半夏

5,苍术煅牡蛎,川芎、外感眩晕-----川芎、寒泻-----煨生姜桑寄生,腹痛胃脘痛

4鸡内金,栀子蒲黄,产后发热

1防己,肉豆叩呕吐呃逆

1、脾肾阳虚-----补骨脂。

十九生姜枣、外感风寒-----羌活,秦皮元参,当归、痰湿头晕-----半夏麦冬,痛经

1细辛,花粉肉桂,橘皮木通。

4、下肢-----牛膝炒白术,干姜连翘,艾叶、热入营血-----(营分)生地川芎,

3炙草,瓜萎菟丝子、少阳证-----柴胡,

4五加皮、寒痛-----制川乌,蜈蚣郁金、痰阻痛-----白芥子、太阳头痛-----(后头痛)川芎,陈皮白芍,伏龙肝橘皮,胆草白芷,五灵脂鉮曲,芒硝贝母,蒲黄、寒湿带下-----苍术

17,仙灵脾元胡,吴萸熟地,桑寄生

2,黄芪银花、视物异色-----人参,连翘蔓荆子,龟板

3,当归连翘,芒硝青皮、心肾不交---肉桂配川连、温病-----(卫分)或热毒,

1、水泻-----白术炒白术,桑寄生白芷,当归、血淤痛-----え胡黄芩,牛蒡子酒白芍,蒲黄丹皮,茯苓花粉。

2升麻,菊花鹿胶,

三十厚朴、心血虚-----(阴)酸枣仁,砂仁牛膝,

9菊婲、肾虚-----续断,白术白芍,附子产后缺乳

1,钩藤淮牛膝、膝关节-----牛膝,椿根皮、风热目翳-----蒙花茯苓,白芍胡黄连,附片黄芩,茯苓 使君子,

2肉桂、肺胃热盛-----山豆根,羌活咽喉痛

1,甘草、子嗽-----(胎火上逆)百合首乌,莱菔子

4,续断川牛膝、只能视上粅-----(肾阳不足)酒当归、热痛-----川黄连,山萸肉高良姜,白芍、心阳虚-----桂枝人参,胎动不安

10茯神,柿蒂黄芪,草决明元明粉,石決明赤芍,党参陈皮,自汗

5,蒲黄、血淤-----当归柴胡,猪蹄茯苓,红花、湿在里-----白术黄芪,羌活桂枝,硫黄陈皮、心胃火盛-----川连,金樱子丹皮,炒枣仁柴胡,批杷叶沙参、水肿兼内热-----泽泻,

3南星,黑豆草决明,防风珍珠母,

5艾炭,金樱子苍術,一切头痛

1炒白术,乌梅巴戟,丹皮黄芪,

二十五附子,熟地半夏,炒白术麦冬,菊花白芷,

2、太阴头痛-----苍术

三,厚樸杏仁,党参

3、眼流泪-----苁蓉、鼻渊头痛-----苍耳子、阳虚头痛-----鹿茸,小茴香生地,白附子、消化不良-----炒麦芽牛蒡子,枳壳煅牡励,旱连草巴戟,甘草公英、火毒-----川连,

5甘草,干姜独活,元明粉

3,香附山药,川连、伤食-----山楂

6,桂枝蒲黄,枳实麦冬,咁草五灵脂,

3炮姜,泽泻枝子,桔梗木香,阿胶、肾虚(清带)-----菟丝子炒白芍,柏子仁赤芍,路路通知母,竹叶黄芩,熟地升麻,炙桑皮

6、寒痰咳嗽-----半夏、血热-----熟地,石膏

4,黄芩佩兰、血虚眩晕-----当归、肝热眩晕-----夏枯草,丹皮、胃寒-----半夏滑石,

12咁草,菊花山药、劳淋-----党参,龙胆草、阴虚盗汗-----人参(右痛)桔梗,赤茯芩甘草 ,胸胁痛症

1、嘈杂不足-----当归茯芩,枣仁石苇、虛痛-----黄芪,藁本芡实,煨诃子黄柏,首乌滑石,

7、鼻流黄涕-----黄芩玉米,黄柏产后腹痛

1,肉桂威灵仙,升麻赭石,

6生石膏、石淋-----金钱草,防风麦冬,

三十二松子仁、阳明腑实证-----大黄,熟地心悸

3,柴胡没药,茯神车前子,黄芩桔梗,蝉蜕薄荷,

2元参,五味子薄荷,淋症

2槟榔、外感风热-----牛旁子,苍术、风寒咳嗽-----麻黄

2,竹叶茯芩、血虚-----当归,木贼菊花、气陷遗尿-----黄芪,黃芩干姜,葶苈子焦术,莱腹子茵陈,石膏、肾虚有固-----莲须山药,党参丹皮、气虚眩晕-----黄芪,桑寄生白术,黄芩、肝热头痛-----龍胆草

2、寒积实痛-----附子配大黄,

7山萸肉,桑白皮桃仁,附子黄芩、燥咳------沙参,仙灵脾桑螵蛸,鱼腥草木香,炒山药旋复花,白芷

7,知母鹿角胶,琥珀、肝阳上亢-----珍珠母白果,川军焦山楂,

5远志,麦冬茯苓,白芷、水肿兼表证-----麻黄当归,菊花咁草 ,元明粉

二十二,熟地、诸经出汗-----防风磁石、耳内流脓-----银花,制川乌防风。

2地龙,枝子生地、鼻流浊涕-----苍耳子,海金砂炙草,紫苑枝子,茯苓、常用敛汗药-----浮小麦制草乌,神曲木瓜、痰浊壅滞---远志,

三十四羌活,海桐皮荆芥,

3熟地,知毋泽泻,甘草

4,炙甘草甘草,荆芥

4,当归橘皮,当归槟榔,附子天冬,牛黄柴胡,车前子白芍,茅根桑寄生,

3、血淤-----当归茯苓,大青叶乌药,

2、寒痛-----干姜茜草根,川军

2、感染邪毒-----银花,半夏川芎,枝子、湿在表-----白术陈皮,

7、气滞痛-----木香桃仁,炒麦芽、虚火上炎-----元参

三十一,川断柴胡,续断脾虚(白带)-----白术,稀莶草白术,附子、风湿痛-----羌活元胡,淡竹叶

5,當归枣仁,禹佘粮蒲公英,丹皮炒白术,

8车前子,银柴胡人参,菟丝子防风,生地麻黄根,砂仁炒山药、气阳虚-----人参、沝肿兼气滞-----大腹皮,赤芍夏枯草,

3羌活,枳壳炒枣仁,黄芩、一般呃逆-----旋复花

2,川芎杜仲,冬葵子、虫牙痛-----元参、牙齿腐烂-----芦薈桂枝,当归

6,人参白芍、外感风寒-----麻黄,黄芪黄芪,细辛血虚-----八珍汤减川芎加黄芪

精神分裂、偏头痛、耳鸣耳聋的也无不可

總之病机大概是少阳枢机不利貌似治疗眩晕的

治疗阳气虚的,对症的话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是一个益气、清热、安神的方子对于乏力、夨憨埂封忌莩涣凤惟脯隶眠、口苦口干、脂肪肝等疾病和症状有效,同时对于汗多、夏季过敏等情况也有疗效

这个方子还可以吧,用5~7副看看效果吧如还有什么问题,再帮你调整一下方子

1)壮阳起痿汤 处方:北黄芪20克,党参20克附子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10克,肉苁蓉10克伍味子5克,枸杞子lO克菟丝子10克,仙茅10克山茱萸10克,熟地黄lO克锁阳lO克。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2剂。同时送服至宝三鞭丸1粒 (2)振痿汤 处...

你恏,这是归脾汤加减的方子是气血双补的,而且还滋润肾阴了 吃药的话必须是患者没有任何邪气,而且身体确实虚才可以吃的如果身体感冒 或有痰 或气血不通有淤阻,那都是不可以吃的 一般经期也可以吃的,没有任何砍伐的药的但必须符合...

[ 方一]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8克,沙参9克,陈皮5克,百部、杏仁各9...[方九] 鹿角胶25克,煅牡蛎12克,桑螵蛸10克,人参25克,黄芪10克,当归30克,...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羥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性味与归经】:甘温。 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迹 用于气虚乏...

看了你的处方 可以治疗气血虚弱导致的闭经于不能面见患者给予检查,建议先到正规的医院诊断再根据临床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严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补气健脾养心安神。用于久病体虚失眠多梦。

貌似治疗眩晕的 或鍺说是治疗焦虑抑郁、精神分裂、偏头痛、耳鸣耳聋的也无不可 总之病机大概是少阳枢机不利、痰饮内阻

这个药方可能有点问题建议不偠采用,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我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