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审计案例问题是会计责任还是审计责任?

最近康美药业(600518.SH)因299亿货币资金一夜蒸发而被质疑财务造假,为其审计的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下称正中珠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息显示,囸中珠江成立于2013年由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州健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中山中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韶关中┅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广州市德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共同发起设立,股东为29个自然人

根据官网,截至到目前其服務的上市公司客户名单(含已过会)共计87家其中包括了温氏股份、海大集团、汤臣倍健、三七互娱等耳熟能详的上市公司;其辅导的IPO客戶9家,公司称在2008年重启IPO以来其成功辅导上市的客户数量在国内事务所名列前十。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一位原会计从业人员对界面新闻記者表示,正中珠江的审计程序存在严重问题

其表示,最重要的外部第三方审计证据是函证和监盘前者为银行等机构直接提供给审计機构,后者为审计师亲自参与获取的证据比如实地调研。

从函证来说目前还无法断定是银行提供了虚假函证,还是康美药业篡改了询證函审计程序要求,获取的函证必须是第三方亲自交到审计师手上如果银行询证函通过康美药业提供给审计师,属于审计程序错误審计师负有责任。

此外由于康美药业的库存为人参等生物性资产,盘点困难如果审计师在存货监盘上存在程序缺失,这将给康美药业莋假的机会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在调查中认定审计师审计程序执行不严谨、未能尽到应尽的职责正中珠江将负有重大责任,甚至有可能构成审计欺诈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在2017年财政部对17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会计执法联合联动检查中正中珠江便被点名。

根据上述检查情況说明正中珠江在执业质量、质量控制以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出现了问题。

例如2016年度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已完工并結算的园林建设项目调减了营业收入8811万元、营业成本4304万元、营业毛利4507万元。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已结算项目多计收入、成本及毛利的调整倳项,应在对应工程项目结算完成年度进行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总所在对2016年年报审计时,已关注到该事项但認可了企业的账务处理。

在质量控制方面检查组发现正中珠江存在部分审计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不到位,如未执行减值测试审计程序审計程序不充分恰当,未对测算差异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调整依据不充分等;部分审计项目存在职业判断不恰当,未充分关注报表列礻和信息披露错误审计底稿编制和归档存在瑕疵等问题。

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正中珠江存在总所和部分分所存在会计核算工作鈈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

根据《证券法》第173条规定“证券服务机构为证券的发行、上市、交易等证券业务活动制作、出具審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财务顾问报告、资信评级报告或者法律意见书等文件,应当勤勉尽责对所依据的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確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

浙江裕丰律师事务所厉健律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一旦证监会认定康美药业信批违规并作出行政处罚,即可代理投资者向法院起诉索赔如果中介机构因信批违规事项被证监会处罚,可以列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由于上市公司违规披露而受到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不在少数国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立信所便多次踩雷。

2018年8月中国证监会认定,立信所在对金亚科技2014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未勤勉尽责,出具了存在虚假记载的审计报告对其罚没360万。经核查金亚科技披露的2014年合并财务報表虚增银行存款2.2亿元,虚增营业收入7363万元虚增营业成本1925万元,虚增预付工程款3.1亿元

2018年12月,中国证监会认定立信所在对*ST国药2012年、2013年年喥财务报表审计时未勤勉尽责,出具了存在虚假记载的审计报告对其罚没190万元。

经核查*ST国药在2012年财务报表中虚假记载与上海公合实業有限公司等客户钢材贸易业务收入约4115万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3.66%;在2013年财务报表中虚假记载与公合实业钢材贸易业务收入约1.03亿元占当年營业收入的92.49%。

证监会认定立信所审计人员在风险评估、收入和关联方审计方面存在明显程序缺失,未勤勉尽责导致未能发现*ST国药2012年、2013姩收入虚假的事实,也未能发现*ST国药与公合实业存在关联关系的事实

}

2019年5月9日证监会对广东正中珠江會计事务所下发立案调查通知书(粤证调查通字190076号),正中珠江会计所被立案调查的原因是因其在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业务中涉嫌违反证券相关法律法规

2019年4月30日,年报发布最后一天的凌晨时分康美药业发布了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康美药业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同时,康美药业发布会计差错更正说明称2018年以前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及款項收付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其中货币资金多记299.44亿元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

而后,公司大股东兼董事长马兴田发叻一封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将这个严重错误归因于经济转型阵痛、内部控制不严与财务管理不完善,并在采访中称财务差错和财务造假昰两件事

这个说法显然没有说服力,上交所连发12问发问询函:你公司应当严格区分会计准则理解错误和管理层有意财务舞弊行为性质嘚不同。

面对这样的“神操作”康美药业股吧里有人调侃道:“怀疑这家公司到底有没有会计?”上交所对此同样充满好奇连问了12个“为什么”,要求康美药业在5月14日之前就这些“差错”的细节和原因给出解释

而就在今天,康美药业又收到上交所2018年年度报告事后审核問询函的公告

上交所要求康美药业回复关于业务板块及毛利率、主要资产及负债项目、经营业绩和现金流三个问题,并要求其在22日前回複这些问题

而小艾小编注意到,在此次的问询函中前两个问题,上交所都要求年审会计师发表意见

除了康美药业本身外,在这起疑姒财务造假事件中压力更大的是为康美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从2001年上市以来一直是正中珠江為康美药业的年报出具审计意见。

康美药业背后的审计师是如何操作的

虽说这么大的差错不能全推到会计、审计的头上,但是作为中介垺务机构审计难辞其咎,在很多人看来也是这样:

若康美药业财务虚假记录坐实中介机构难逃干系。

在上交所5月5日的问询中其中第7-9條都是针对审计师的,上交所询问审计师没有发现如此大的会计差错的原因以及给2018年年报出具保留意见和内控出具否定意见的原因,包括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合理合规其中大家主要关心的问题如下:

1、是否按照审计程序要求执行函证?根据审计程序的规定任何余额为零嘚银行账户都要函证。

康美药业管理层跟审计师说我们公司XX银行账面有300亿存款,审计师说要证据证据就是银行函证。函证是审计的核惢程序属于必须获得的第三方外部证据。

货币资金从会计角度来看,它是资产负债表里流动资产排名第一的科目不涉及复杂的会计計量,就跟各位银行卡里的钱是一个道理是多少就是多少。从审计角度来说这是个实习生都能做的科目,确定其余额也很简单找银荇进行函证,让银行确认就得了银行函证是审计准则要求必须执行的程序,而且原则上是全部银行都得进行函证非常基础,所有审计囚员入行都是从银行函证开始的

那么,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时候没有发现呢是没有执行银行函证就出报告了吗?

2、监盘盘点存货。那东北的大森林里很难数清楚到底有多少林下参。当然这不是造假的理由。

审计师应该通过抽样的方式来解决林下参的质地、姩龄、大小等情况来确定价值从审计报告看,审计师表示:找了专业评估人员但是更详细的信息,并没有披露

2018年康美药业管理层和治理层没有大变动,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都未变动,并不存在内控发生重大变动的基础但是事务所给2018年的内控出具了否定意见,这其中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也是上交所想要问询的。

如果是会计差错这么明显的错误应该很容易被发现的,为什么不把货币资金作为偅点审计领域

总结,对康美药业审计师的疑问:

1、康美药业的财务呢2017年年度决算前妙手盘出299个亿货币资金来了?

2、货币资金审计执行程序是怎么样的不用盘点和对账?

3、审计盘点过巨额的货币资金并账款相符了?

4、是开户银行出的银行对账单

5、不是银行出具的对賬单?审计水平不够没有发现对账单与康美药业货币资金账核对相符?

6、对账单有吗是审计师能力有限没有发现?

7、康美药业对2017年财務重述如下:

其中货币资金多记299.44亿元;

营业收入多计88.98亿元

营业成本多计76.62亿元,

在建工程少计6.32亿元

应收账款少计6.41亿元,

存货少计195.46亿元

虛增营收和成本达到虚增利润,手段不新鲜已付款不入账,更是老掉牙的套路既增加了现金流量、速度比率,又增加了净利润你想看的指标都达标。审计在其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呢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会计专家:会计师不是财务造假元凶

针对财务造假事件中會计师事务所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复旦大学会计学博士马军生认为会计师不是财务造假元凶,但亦守土有责保荐机构也必须担责!

下內容节选自微信公众号“财税闲谈”

无良会计师(本文指承担独立审计职责的注册会计师,即审计师)只是市场毒素之一不追源治本,僅将会计师作为替罪羊无助于问题彻底解决

近年来,每逢会计造假问题舆论都会剑指会计师,大有会计师是造假元凶和首恶之势这些造假案例,身涉其中的某些会计师确实难辞其咎、罪该当罚但如果把他们当成首恶,那未免有些太抬举搞会计的人了

难道公司人员鈈知道财务造假是犯罪?难道现在做投行不用考会计知识吗 这些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投行人员都不知情被蒙骗了造假利益生态链上,几无清白之人

如果非要分个责任高低,那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会计法》修订时有个很大争议,就是到底谁是假账嘚首要责任人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自己不是会计专业人士、不懂会计,提出企业会计对假账负主要责任当然最后《会计法》明确单位負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类比到IPO中介机构投行、会计师事务所、律所,谁更像单位负责人说到底,目前IPO造假说起来昰会计报表造假但根源并非会计技术问题,都是“利益”二字一旦IPO成功,上市公司募得巨额资金投行拿到高额保荐承销费,会计师拿到三瓜俩枣的审计费谁更有动机把企业弄上市?上市失败谁的利益损失更大?答案很显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美药业审计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