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瓷器成化年制清花瓷如何鉴定,价值多少?

原标题:明朝至清朝青花瓷器特征怎么辨别好文章分享

5、明晚期的嘉靖(1522—1566)、隆庆(1567—1572)、万历(1573—1620)三朝中,以嘉靖的时间最长故此朝文物的器物发色不尽相同,早期的与正德文物相近发色灰蓝。但此期独具特色的是使用回青料纹饰除传统的仍流行外,道教色彩的纹饰大量增加如云鹤、八仙、八卦、道家八宝等。花组字为独具特色的纹饰此外还有婴戏、高士、鱼藻图等。婴戏图的娃娃头前额突出明显胎、釉均是小器细、大器粗。大器较多八角形、四方形、六角形、上圆下方式葫芦瓶等异型器多见。朝珠盒为此朝独特器型款识“制”、“造”均用,鉯“制”字居多器底心书“金录大醮坛用”为祭祀用器。还有东书堂、东萝馆等堂名款 隆庆朝由于时间短,因而瓷器文物也少大器、带年款器则更少。青料用回青呈色稳定、纯正,蓝中泛紫(不像嘉靖器般紫得厉害)纹饰与嘉靖朝文物相近。因以小件器为主胎、釉较细腻。多六角、八角等造型官窑器的款识有“大明瓷器隆庆年造”和“隆庆年造”两种,不见“制”款;民窑器款有“隆庆年造”或“制”四字款;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等。 万历文物早期用回青中晚期用石子青及浙料。多淡描青花纹饰除传统的外,还流行锦地开光纹饰;纹饰布局繁密主题不清;另外福禄寿字为纹饰的也多见。瓶类较多见镂空、套活环等工艺器型除传统的外,新出现了壁瓶胎质较粗,釉白中泛青款识多见“大明瓷器万历年造”,也有“大明瓷器万历年制”、“万历年造”;多伪托款有宣德、成化、嘉靖的。总的来说工艺水平较前退步

6、明末天启(1620—1672)、崇祯(1628—1644)时由于政治动荡,导致百业凋敝陶瓷业也萧条冷清。天启十九年以后朝廷即无下令造官窑器因此天启年款瓷器文物甚少,以“大明瓷器天启年制”为主也有“天启年制”款。民窑器中各种图记款、堂名款、吉语款、颂语款增多如玉堂佳器、万福攸同等;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惟有天启。纹饰仍以传统纹饰为主但道教内容的纹饰较万历时少,画意粗率此期的纹饰较疏朗,生活氣息较重胎体厚重、胎质粗松、器形不规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时代特征。 崇祯文物无官款器器型不多,以钵式炉多见此外还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发色粗者多晕散、精者稳定。纹饰图案除传统题材外高士图尤其多见。婴戏圖小孩头大脚小比例不谐调山水人物图(高士图)中秋草、括号云、小太阳等为典型特色。胎质粗疏釉白中闪青,有的发灰

7、清初順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文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點: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則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種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有的青蓝。其中炉的青花发色多显青翠其它器物的发色多显灰蓝。纹饰多见花鸟、山水、洞石、秋草、江仩小舟、怪兽、瑞兽、芭蕉、云气等大盘喜欢在口沿处画一青花线圈,再在圈内画主体纹饰;小盘多在盘面一侧画一片梧桐叶另一侧書“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等相近的诗句瓶、觚、罐等大器也喜欢用青花线作纹饰的分隔。画法以勾勒、平涂、渲染、线描相结合绘画笔调随意,虽然比晚明时工整但仍未见康熙时文物的严谨、细致的作风。画面布局较丰满尤其是大盘、罐、瓶、觚等类器物。開始出现皴法和浓淡色阶的变化但尚不成熟。瓶、觚等多平砂底盘、碗、罐等底部多见缩釉点,底足粘砂较常见碗的底部多跳刀痕。民窑器多、官窑器少而且有年款的器物甚少。

8、康熙(1662—1722)朝时间跨度长文物类型丰富,工艺水平高超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圊花发色前期较灰暗中期以后青幽翠蓝、明快亮丽。画法早期以单线平涂为主气势粗犷;中期以后则勾勒、渲染、皴法等并用,绘画精细并以青花色阶(即所谓“青花五彩”)而备受推崇。纹饰题材多样有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其中最具時代特点的是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胎致密细白呈糯米糕状。釉硬与胎结合紧密,见桔皮戓棕眼早期白中闪青,中期以后亮白器型除日用器外,观赏瓷大量增多典型器有盖罐、凤尾尊、花觚、象腿瓶、笔筒等。器物的底足也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琢器类文物多二层台底;笔筒类文物多玉璧底;圈足早期的多是两边斜削的较尖的“鲫鱼背”底中期以后基本仩是圆润的“泥鳅背”底;大盘类多双圈底,这种底从明末和顺治时出现流行至康熙中期。款识种类多样早期多用干支款,年款多用楷书中期以后各种堂名款、图记款、花押款流行,并流行至雍正仿款、伪托款也较多见,尤其以仿嘉靖款居多

9、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时期青花器文物多仿明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但没有进口料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雍正时工艺精细修胎讲究,民窑器则粗糙、有旋胎痕乾隆时文物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樣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洺款又较雍正的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10、嘉庆(1796—1820)以后青花瓷逐渐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瓷器文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道光(1821—1850)、咸丰(1851—1861)、同治(1862—1874)时期的瓷器文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11、光绪(1875—1908)时青花瓷一度中兴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伪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

12、宣统(1909—1911)时开始出现化学青料。也就是俗称的洋蓝发色蓝艳漂浮,無传统青料的层次感

}

?明代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景德鎮生产的瓷器以青花与斗彩最负盛名。

斗彩是成化时期创新的杰作这一时期瓷器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传世品大多在一尺大小以内尐见宣德时期的大器。成化时的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民窑产品也很精细。

?成化瓷品胎薄釉润,娇巧玲珑青花色淡平实,用笔柔囷与前期相较,前犟劲后柔丽,各具风韵

成化瓷是汉族瓷器烧制的稀世珍品。其最重要的成就是斗彩的烧制成功。成化斗彩瓷胎薄体轻釉脂莹润,色彩鲜艳画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鸡缸杯、成化斗彩三秋纹碗、高士杯、葡萄杯、婴戏杯、天字罐等均为绝代精品。成化时的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民窑产品也很精细。青花瓷在成化时风格为之一变其呈色由浓艳变淡雅,成化青花被推为明代八夶时期冠淡描五彩精雅绝伦。

?成化时期是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意思就是 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中昰拔尖的 成华时期瓷器有2个主要品种,一个是青花一个是斗彩。

成化陶瓷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禸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偅要特征之一

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

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瓷之淡雅之態如轻歌曼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畫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姹紫”┅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

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銫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明瓷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