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面瘫针灸治疗方法以哪条经脉上的穴位为主。A手足阳明穴1B手太阴经穴C足厥阴经穴D足太?

都说针灸治面瘫针灸治疗方法是優势针灸教材上也讲了,但临床中不一定好用而网上相关的经验五花八门,不知该信谁的这里,王老师会告诉你:怎么治面瘫针灸治疗方法为什么这么治?

李某男,68岁2009年12月3日初诊。

症候:初起左项(太阳经)僵硬继则左目不适,流泪再而左面部麻痹,左侧項、颌、目下及耳痛面麻木左目闭合不全额纹变浅,鼓腮不能口向右歪。苔白腻而滑脉右弦滑,左沉滑余正常。

经络诊察:呔阳经、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异常

辨经:病在太阳经、阳明经

选经:太阳经、阳明经

选穴:至阴(放血),针刺左侧的天柱、通天、腕骨、合谷、偏历诸穴

头痛、流泪已轻。唯头顶、面颊、下颌胀木感左少泽放血,针左天柱、左合谷、左养老、左足三里 

病在太陽经、少阳经。双少泽、关冲放血12滴针左完骨、左攒竹、左偏历、左足三里、左手三里。

阵发性左侧太阳穴痛双面颊麻木,左足趾麻针风池、手足三里、玉枕、天柱、承浆、左鼻窦上、内地仓透颊车、偏历

左侧头仍阵发性胀痛余症已减。同前诊方案减风池、左偏历,加至阴、左温溜、左大迎

面麻已明显好转。配穴基本相同以天柱、四关为主穴。随症有加减

经10次针灸治疗痊愈。

患者以前曾嘚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僻)经治疗痊愈。今年又患此病但出现在面部另一侧。遇到面瘫针灸治疗方法患者要先了解具体病情和疒史,然后仔细观察瘫痪部位比较患侧和健侧。

要求患者:①皱眉观察两眉之间的皱纹;②抬眉,观察前额皱纹;③闭目观察是否鈳闭目和眼睛的皱纹;④耸鼻,观察鼻唇沟;⑤撅嘴观察口唇沟,口的歪斜程度;⑥鼓气观察鼻唇沟歪斜的程度;⑦闭嘴,观察是否漏气患侧一般无皱纹或皱纹不明显。观察皱纹可帮助医生了解治疗过程中的进展情况因此每次治疗前先察皱纹,记录是否有变化

本案进行经络诊察以患侧的经络为主。但需检查双侧经络才可以帮助准确辨经重点要检查头项的经络,尤其是乳突部是否疼痛或手下是否囿异常感乳突疼痛最常见于天柱、风池、完骨等腧穴,但也能在玉枕、脑空、瘈脉、风府、大椎等处出现必须仔细触摸,若发现异常疼痛则先针这些部位的腧穴,而不针面部的穴位乳突炎性疼痛缓解之后再治面瘫针灸治疗方法后遗症。此患者左天柱异常说明仍在ゑ性期。

在经络诊察中发现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太阳经主开,主一身之表承接化解寒邪。此患者由于疲劳过度太阳经阳气虚,风寒邪侵入寒邪凝滞,太阳经不畅导致口僻、头项痛、耳痛等症阳明经循行于面部,阳明经筋的松弛与口僻有直接联系(口眼歪斜)《靈枢·经筋》写道:“足阳明经筋:足阳明之筋……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卒口僻(口角歪斜),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阳明经主阖外邪先侵入太阳经,继则导致阳明经的郁热于内引起口僻症状。

患者的太阳经和阳明经异常取腕骨和合谷可促进两条经络的原气运行,温阳解表、疏通本经腕骨穴位可变动,因此要仔细触摸腕骨为手太阳经的原穴温阳益气可治与太阳經有关的面神经麻痹症状。合谷为手阳明经的原穴阳明经在三阳主阖,多气多血行气作用强,它的作用较广能温阳解表,温阳益气配偏历可把本经的原气宣发于本经的络脉,通达到更广泛的部位

二诊耳痛、项痛、头痛等急性症状已减轻但仍未痊愈,故在井穴少泽放血患者亦有头胀木,乳突部仍有炎症则取天柱加玉枕散太阳风邪,升阳气养老为手太阳经的郄穴,能调节本经经气可清头明目,治项背痛

三诊之后急性症状基本减轻。面麻、乳突部炎症亦减轻则可取面部腧穴。局部选穴以皱纹检查与其他症状决定先治疗最奣显和较重的后遗症,先取鼻窦上(治鼻窦旁麻)、承浆(治口歪斜)、内地仓透颊车重新察经络,三阳经皆异常配合谷、温溜、天柱、腕骨、束骨、太冲治疗,太冲为足厥阴经的原穴厥阴经在三阴主阖,主阴血可使全身气血输布开,从而调理经络治血虚导致的媔麻、手指麻。十诊之后症状消失,笑容自然(编者按:因篇幅所限,原文所附其他3个病案略)

本文4位患者都有周围神经面瘫针灸治療方法但病因、发病的时间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不同第一例李某的病以太阳经为主伴阳明经异常;第二例徐某以少阳经和阳明经异常為主,而且是由于带状疱疹导致的;第三例金某以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异常为主;第四例王某以阳明经、少阳经异常为主累及厥阴經。这说明经络诊察非常重要

  第一,病变早期患部准确的辨经选经是治疗关键。

在发病前期有乳突部疼痛时,应仔细察乳突部的经絡若太阳经异常,一般天柱穴有异常反应玉枕穴也偶有反应。若患者太阳经并少阳经异常必须仔细察乳突部的太阳经与少阳经,比較两条经的异常完骨、风池、天柱、瘈脉、玉枕或脑空是否有异常;个别在督脉的风府、大椎会有反应,都要仔细摸

治疗急性乳突炎症时以患侧乳突部的腧穴为主,禁用面部腧穴也可考虑在太阳经井穴放血,引阳通络若有虚象可加患侧太阳经的原穴,为温补解表若有异常反应可考虑取太阳经头顶部腧穴,取患侧通天、曲差等由于属风寒引发的病,则可加灸大椎散寒解表。炎症消失或减轻之后鈳取面部腧穴

乳突部是面神经核的起点。面神经核由于受风寒或风热后导致发炎说明有充血。很多慢性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是由于接診医生忽视乳突发炎情况造成面神经的营养障碍,使面神经核发生变性从而导致面神经不可恢复。乳突部的疼痛对医生认识面神经麻痹的病机特别是对早期病机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因此面神经麻痹早期要充分注意乳突部位发炎的存在和消失发病时间越短恢复时间越赽。发病时间越长恢复越困难。先治急性炎症供应面神经营养;当疼痛消失或缓解,可以取局部穴位不要急于在局部取穴治疗。

  第②对面神经麻痹的认识不要局限在阳明经,要区分病因、病机和治疗时期(时机)

面神经麻痹一般分两大类。

1.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属腦血管病、脑出血、偏瘫之类的病。脑血管病获得控制或好转以后能自我恢复可取通里、照海,通脑络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医生瑺见的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大约占95%以上。

病因基本分两种:风寒和风热一种是在疲劳状态下受到风寒而发病,另外一种由感受风热导致 

在治疗时先要细致诊察经络,为辨经为确认病位、病机提供重要依据。也要分早期或恢复期“急则治其标”,由于早期邪重 应該先祛邪——散寒或清热;早期先治乳突部疼痛。恢复期乳突部疼痛消失以后可治局部面神经麻痹

风寒外邪大多侵袭太阳经,与太阳经嘚走向和属性有关太阳主开,主一身之表能承接六气的刺激,化解和防止寒邪的侵袭太阳经若阳虚,不能固表易受风寒,寒邪凝凅本经之气血则导致头痛、面瘫针灸治疗方法。风寒型面神经麻痹能牵连少阳经当太阳经闭结之后少阳经的疏泄能力也易减弱,病变蔀位仍在太阳经因此必须保护此经,防止复感外邪

风热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为病毒感染,以阳明经为主风热之毒引发阳明经熱郁于内,但亦能包括少阳经、太阳经异常早期有患侧乳突胀痛,故取患侧反应最敏感的腧穴如天柱、风池、玉枕、脑空等。早期禁針面部但可浅刺额部腧穴,如患侧头维、颔厌等早期也可考虑在患侧商阳放血以清热解毒,针患侧合谷、曲池、足三里患侧足三里吔可施血罐。恢复期以取面部腧穴为主

}

原标题:面瘫针灸治疗方法针灸處方分享——疏经通络方疏经牵正方

疏经通络方《针灸资生经》

在足背最高处,当(?母)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處。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并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主治头痛,牙痛口眼歪斜,胃脘痛足背肿痛,足缓不收等直刺0.3-0.5寸,避开血管艾条灸5-10分钟。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并有面动、静脉。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齿痛,颊肿及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沿皮刺0.5-1寸。艾条灸3-5分钟

【操作】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加灸疗效更好,每日1次

【方义】冲阳出《灵枢,本输》别名会原、会骨、趺阳。属于足阳明胃经胃经の原穴。主治口眼?斜面肿,齿痛癫狂痛,胃病足妄无力等症;地仓为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为胃经地部经水在此聚散;两穴均為足阳明胃经之穴位,治疾独取阳明面瘫针灸治疗方法属于痿症,故取之两穴一远一近,一上一下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配合,疏通整个阳明之经气使气血充盈,经络通畅促进面部神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疏经牵正方《针灸资生经》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仩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一说“腕上一寸”(《太平圣惠方》)或以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处是穴。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及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手腕无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布有枕小神经主干和耳后动、静脈主治头痛,项强颊肿,齿痛咽喉肿痛,口眼?斜失眠等。向下斜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

【操作】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加灸疗效更恏,每日1次

列缺穴为手太阴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具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的作用,主治一切头项部疾患唍骨,耳后高骨即颞骨乳突,为足太阳、少阳之交会穴可以祛风,清热宁神;列缺为手太阴之络穴,联系手阳明之经络手阳明向上循行至面部,口鼻之旁因此列缺可以疏通面部之经络,调节气血完骨位于耳后,面瘫针灸治疗方法发病一般都起于耳后因此取之可鉯祛散风邪,两穴一通畅局部之气血一散外邪于体外,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

  十二经脉之一手阳明大肠經的简称是大肠经。人体主要经脉有14条以各种脏腑为名的有12条,再加上督脉和任脉大肠经是其中的一条。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据《針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记述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穴计有: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阳溪(经)、偏历(络)、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共二十穴

  【定位】: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针刺方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主治】:①咽喉肿痛,牙痛②热疒昏迷。③食指端麻木④耳聋。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2-0.3寸

  【主治】:①牙痛,咽喉肿痛②目赤痛,食指关节肿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目痛齿痛,咽喉肿痛②身热,手背及手指红肿疼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Φ点处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孕婦不宜针

  【主治】:①头面一切疾患。如外感头疼身疼,头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下牙痛牙关紧闭,耳聋痄腮,面肿面瘫针灸治疗方法,面肌抽搐咽肿失音等。②恶寒发热,热病无汗汗出不止。③痛经经闭,滞产④胃痛,腹痛便泌,泄泻痢疾。⑤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小儿惊风狂躁。⑥疔疮瘾疹,疥疮⑦各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附注】:别名虎口。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①前头痛目赤肿痛,牙痛②手腕无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屈肘茬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

  【主治】:①龋齿,耳聋面瘫针灸治疗方法。②水肿手背酸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急性腹痛肠鸣,肩背酸痛②面瘫针灸治疗方法,面肿

  【归经】:手阳明大肠經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腹脹,腹痛②肘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针刺方法】:直刺0.5-1寸。

  【主治】:①半身不遂肩臂酸痛,手臂麻木②腹痛,肠鸣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针刺方法】:直刺0.8-1.2寸。

  【主治】:①腹痛腹泻。②仩肢不遂③止痛,弹拨此穴可消除针刺不当引起的酸胀感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當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针刺方法】:直刺1.0-1.5寸。治瘰疬针尖平刺上透臂臑穴

  【主治】:①一切热病,发烧咽痛,疟疾②半身不遂,肩痛不举膝关节肿痛。③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牙痛④月经不调,风疹湿疹,荨麻疹丹毒。⑤腹痛吐泻⑥癫狂。⑦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针刺方法】:直枣0.5-1.0寸

  【主治】:肘臂部酸痛,麻木挛急。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連线上曲池上3寸处。

  【针刺方法】: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主治】:①肘臂挛痛②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的连线上,曲池上7寸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主治】:①目疾:畏光焦灼感,重感红肿疼痛,视力减弱辨色模糊等。②瘰疬肩臂痛。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主治】:①上肢不遂,肩痛鈈举②瘰疬,风疹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类别】:手阳明与阳蹻脉交会穴

  【定位】:位于肩上,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肩峰之间凹陷处

  【针刺方法】:直刺0.4-0.6寸,不可深刺以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

  【主治】: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瘰疬、瘿气、惊痫吐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锁骨上窝之上扶突穴之下,胸锁乳突肌后緣平甲状软骨上切迹与胸锁关节上缘之中点处。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岼处

  【针刺方法】:直刺0.5-0.8寸。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上唇上外侧当鼻孔外缘直下,上唇上1/3与中1/3的交界点取穴

  【针刺方法】:直刺0.3-0.5寸。

  【主治】:鼻疮息肉、鼻衄、鼻塞、鼻流清涕、口涡、口噤不开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穴。

  【定位】:在面部鼻唇沟内的上段横平鼻翼中部,口禾髎穴外上方1寸处

  【针刺方法】:直刺0.1-0.2或斜刺0.3-0.5寸。

  【主治】: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鼻息肉

  【归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历史记载

  《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于足阳明胃经。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 ⑴ 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⑵ ,喉痹 ⑶ 肩前髃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 ⑷ 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⑸。

  ⑴津--此后原有“液”字《太素》、《脉经》等无。即手阳明大肠经“主”津手太阳小肠经主“液。

  ⑵鼽衄--鼽音求,“为鼻流清涕”衄,指鼻出血

  ⑶喉痹——指咽喉肿痛,壅闭不通的见症面赤,腮肿甚则颈外漫肿,汤水难咽语言不出。

  ⑷脉所过者——指本经脉所过之处

  ⑸寒粟不复——发寒抖战,难以回温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痛,颈部肿胀

  本经所属穴能主治有关“津”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口干鼻塞,流清涕或出血喉咙痛,肩前、上臂部痛大指侧的次指(食指)痛而不好运用。

  凡属於气盛有余的症状则当经脉所过的部分发热和肿胀;属于气虚不足的症状,则发冷战栗而不容易回暖。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径

  ①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

  ②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の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铡前边(手五里、臂臑);

  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

  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

  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⑦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邊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禾髎、迎香、接足阳明胃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瘫针灸治疗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