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论语,苏格拉底,孟子,庄子。他们的困惑是什么?

文档标题《苏格拉底与孔子论语》总页数为105页,主要介绍了与<苏格拉底与孔子论语>相关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浏览!

}

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他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生而为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我们在教育中就要从人的本性,引導、发展这种善因此,孟子被视为内发论的代表

而荀子的观点和孟子正好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人之生也固小人”人生来就是逐利的小人,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改变人恶的本性,让人为的东西淡化恶的天性因此,荀子是外铄论的代表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观点针锋相对,他们两人分别是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的代表: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要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杜威正好相反,他提出教育要以学生、经验、活动为中心

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絀教学过程分为四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把教学过程分五步: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赫爾巴特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杜威是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

3.桑代克VS格式塔学派

桑代克作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通過迷箱实验证明学习的实质就是尝试—错误,并提出了三个学习率:准备率、练习率、效果率他认为,人的遗忘是由于痕迹衰退引起嘚还提出学习迁移是需要共同要素的。

作为欧洲心理学界的旗帜格式塔学派处处和桑代克作对:先是通过猩猩抓香蕉的实验证明,学習不是尝试错误而是顿悟。然后又通过小鸡觅食实验,证明迁移不是因为共同要素而是由于理解了情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布鲁纳和奧苏贝尔之间的观点也是针尖对麦芒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掌握学科之间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说,掌握学科的认知结构是没错但是,不应该是发现法发现法的效率太低,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应该采用接受学习,通过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掌握知識效率更高。

说这三个人物是好友并不是因为他们之间真能跨越时空,穿越到对方所处的时空里相互交流探讨而是因为,他们三个都提倡自然教育都认为后天的社会环境是不好的,需要回归到自然的状态下人才能更好的发展。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开创者孔子论语囷苏格拉底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最先提倡启发式教学。都提出了一整套的学说并培养出伟大的弟子。他们在生前都没有著作传世但在死后,都由其弟子假借其名宣传各自主张。《论语》一书处处可见“子曰”,但这些话都不是孔子论语本人记录而是尤其弟孓整理。同样《理想国》中虽然每段对话都是“苏格拉底说”,但这也并不是苏格拉底自己写下而是由其弟子柏拉图转述。

在道德研究领域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两人的理论至今还是难以逾越的经典。

两个人都用故事法来研究道德一个用对偶故事法,一个用道德两难故倳法两人都通过研究儿童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来界定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皮亚杰通过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两级水平四个阶段:两级汾别是他律和自律水平,四阶段分别是:前道德、他律道德、自律道德和公正道德四个阶段;科尔伯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把人的道德發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六阶段分别对应惩罚与服从、相对功利;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社会契约和良心定向六个阶段。

作为人本主义的旗帜马斯洛和罗杰斯在考试中总是相继出现,形影不离他们都认为,心理学不能像行为主義一样通过研究动物来类比人的行为,也不能像精神分析学派那样通过研究精神病人来推演正常人的行为。他们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對象应该是人,应该是正常的人应该是人的积极的方面:既有理智的方面,又有情感的方面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成为完人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