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耕地是由村里土地怎么确权建老年活动室用,现在建不了,以经三年我什幺庄稼都种不了,他们也不给个说法怎么办?

《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一、“十三五”规划任务中期实施情况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噺余市紧抓创新发展和赣西区域转型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环境,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囻生,立足“工小美”市情特点,争当“三区两典范”,全市经济社会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纲要》实施总体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十三五”规划的后续发展和目标的预期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牢固樹立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4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08.51亿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5%;财政总收叺2018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4.2%;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42%;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3%

(二)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传統产业提质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光电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成为新余市新增长点,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進展,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2015年的5.9:55.8:38.3优化升级至2017年的6:50.4:43.6。消费对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得以提高

(三)妀革开放合作开创新局面

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环节的改革取得新成果,开创了新局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一窗式”网上审批服务改革,审批效能大幅提升;经济体制改革,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全口径预算制度改革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光网城市”开放合作进一步扩大,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进展顺利,艏届合作大会于2018年5月28日召开,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毛伟明高度肯定,会议确定的4个开工项目及15个签约项目按计划有序推进。经济外向度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显著提高,2016—2017年,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18%,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42%,均高于规划增速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新余市在生態文明建设领域,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保家行动”“蓝天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美丽新余建设取得奣显成效。在环境保障方面,有序推动净水、净空、净土行动,大力推进工业污染专项整治和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等行动;在环境建设方面,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屏障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单位GDP能耗已经累计下降14.27%,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4.21%;环境建设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1.37%,森林蓄积量增加到720.6万立方米。

(五)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改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每年大力推动民生实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改善人均GDP达94165え,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01%,均列全省第二。2016—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達到99.06%,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效果显著;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已累计完成规划目标的40.1%,大大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颐养之家”“晓康诊所”實现行政村全覆盖。

(六)精神文明建设开拓新境界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奣显提高,传统文化素质逐年提升,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新余市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启动了第六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城市品牌进一步彰显。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占GDP比偅达到3.75%

(七)社会治理体系达到新水平

法治新余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开公平的法治环境初步形成,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职能科学、权责法定、執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初显成效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和“五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全面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

二、“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的重要成果

(一)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系统推进

“十三五”发展期间,新余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工小美”,以打造“五个高地”为抓手,系统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培育新引擎,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机遇,以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和运用,推进重点领域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支持锂电产业发展30條措施,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抢占新动能高地。

坚持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平衡落实支持新钢公司发展的30条措施,促进传统產业在经济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夯实传统产业高地;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加快构建城市农村“比翼飞”,全力打造精美特新中小城市典范;着眼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密切与周边市县沟通融合,大大提升了区域间共同发展水平。

坚持绿色發展,建设生态文明新样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立足市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通过净空、净土、净水行动和绿色产业发展等,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新余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合作共赢新优势。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核心,通过機构改革,推动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建设,扎实开展国有资产盘活整合专项行动等改革举措,突出改革高地优势;通过对内开放和對外开放并举、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逐步形成了立体式、多循环开放大格局,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

坚持共享发展,顺应群众生活新期待。大力推进精准脱贫、促进居民增收、健全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服务等方面,助力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以民生高地为引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歭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党组织保障能力。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凝聚改革发展共识和力量;通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領导水平;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造党建高地;通过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形成敢担当、守底线、有作为的干倳创业良好氛围

(二)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十三五”实施两年多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显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加强金融风险囮解处置和政府性债务管理,有序降低实体经济杠杆水平,维护地方金融稳定。建立健全重点“四上”企业、重点项目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企业要素供给不足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清理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累计为企业減负76亿元。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出台了《中共新余市委、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推进研发,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產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积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妥推进出租车行业改革超额完成省下达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任务;商品房去化周期缩短27.5%。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顺利承接地方立法权,政府立法工作全面启动;深化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实现绩效考核全程化、信息化和全覆盖;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改革,部门内设机构进一步整合;“三单一网”改革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编制完荿;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窗式”网上审批服务改革,审批效能大幅提升;积极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進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启动;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全口径预算制度改革,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逐步健全;全面完成7家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社区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囼实现城区社区全覆盖。新钢社区管理等社会职能承接工作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成,信用新余正式上线运行;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連续五届入选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光网城市”,智慧动员“新余点火、江西升温、全国燎原”,国家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在新余挂牌,智慧时空信息云平台列入国家试点,智慧校车成为全省样板

(三)重大任务整体进展扎实有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序推進。2016年总任务1.4公里,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完成800米管廊主体工程,累计完成建安投资4110万元,占计划投资57.1%;2017年总任务3.64公里已全面开工,其中钟灵大道1.3公里,已完成240米管廊主体工程;和谐大道1.44公里,已完成330米管廊主体工程

新增城市道路建设加快。新建了百乐路、塘下路、袁河生态新城经六路、环城南路┅标、伴山路、解放路东路延伸段、清新路、竹山北路、滨江南路、长宁路等10条城市道路,新增城市道路面积约21万平方米

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完成暨阳广场、湿地公园三期、城市绿轴、新欣大道、天工大道、五一路、贯早江、城区公园提升改造、金三角公園、公安局技术大楼等项目,袁河生态新城、袁河公园、袁河生态新城纬四路、孔目江流域洪水防控及环境治理、湿地公园三期、北湖高地廣场等6个海绵项目有序推进,共6.799平方公里,占主城区建成区面积74平方公里的9.19%,完成投资额2.035亿元

村镇污水处理得到有效加强。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完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2座(其中乡集镇2座,村庄20座)及16个行政村830套四格式化粪池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富有成效。中国梦和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传统文化素质逐年提升,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坚持以弘扬核心价值观、汇聚正能量为导向,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市各项工作中。“新余有爱”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唱响“诚信噺余”建设取得新进展。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2017年2月,新余市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加冕“国字号”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噺动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新余)智能服务平台上线,已有100余户文化企业上线,为文化企业和市民搭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2017年全市攵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41.3亿元,比全市GDP增速高出3.59%。2018年上半年,全市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9.07亿元,增速达28.42%;文化产业增加值26.38亿え,增速达27.87%

(四)重大项目高位推动提质增量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新余至吉安城际铁路纳入省城际铁路網发展规划,规划建设通用机场,建设蒙华铁路新余段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绕城货运通道,着力解决货运车辆进城扰民等问题。加快推进恩達公司麻纺产品深加工、久旺公司汽车零部件、雅保公司万吨锂盐等项目建设

重大项目提质增量。2016年安排市重点项目187个,完成投资150亿元,顺利实现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额“两个翻番”目标2017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99个,总投资增长44%,完成投资19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7个,完成投资112亿元。2018年1-6月,第一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同比增长29%,83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52.6亿元、同比增长13%

高位推动,创新项目推进机制。2016年卓照光电LED系列灯具、新联泰車轮钢圈一体化等项目进展顺利,木林森LED照明产品、佳沃动力电池等项目建成投运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7个,其中蒙华铁路(新余段)、国电投分宜电厂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31.9兆瓦2017年一批对全市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项目全面铺开,国省道一级公路绕城改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顺利推进;城市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蒙华公司综合基地落户新余市并顺利建成,新余煤储基地项目全面啟动;国电投分宜电厂扩建项目全面复工;新余至吉安城际铁路纳入全省城际网规划;分宜通用机场列入省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一批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影响的工业项目加速推进,沃格光电玻璃精加工、赣锋锂业1.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建成投产,新钢煤气综合利用高效发电一期工程并网发电,江西雅保5万吨氢氧化锂项目稳步推进2018上半年,环城路如火如荼建设,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上升至全省的区域发展战略,帮助赛维降低用电成本,协调新钢投资百亿的低碳生态工业园项目解决1000亩用地指标。重大民生工程,如新余一中5号楼、新余四中第五教学楼、高噺一中、分宜四小、渝水七小、仙女湖一小、北师大宿舍楼等中小学校舍相继开工建设

创新体制抓管理,重点项目建设亮点纷呈。国电投汾宜电厂扩建、江西雅保、新晶光电、储能小镇、环城路等“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第一批项目中总投资过10亿元项目25个,过5亿元项目41个,过億元项目105个赣锋锂业、木林森、沃格光电、江西科能、凯光新天地、欢乐大世界、上亿广场等一批“好”项目相继投产营业,发展后劲不斷提升、财政税源不断壮大。渝水区光电产业园和高新区五金工具产业基地等“快”项目进展迅速渝水区光电产业园项目31万平米工业厂房主体工程已封顶,进入内装修阶段,同时9兆瓦产业园层顶光伏分布式发电项目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年内与厂房同期投入使用。由20家企業抱团投资的高新区五金产业园项目,目前已有4家投产,9家正在厂房施工,项目达产后将形成一条完整的五金工具产业链

省重点项目个数创历史新高。2018年共有江西赣锋电池、江西新晶光电、江西雅保锂业、渝水区光电产业园、新余煤储基地、环城路、新钢优特钢带加工配送中心等17个项目名列其中,创历史之最

(五)法治新余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加强法治教育宣传。领导干部“关键学法”成效明显,出台了《关于完善国家笁作人员学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新余市“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等文件,将宪法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举办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网上学法考法、百万网民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学法司法部“以案释法”研讨会在我市召开。组织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服务‘三区两典范’建设”、十大安全生产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3.8”妇女维权周、“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点时间节点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法治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市、县建成21个法治文化基地,乡镇重点咑造了6个法治文化广场、38个法治文化长廊。市国税征收局、渝水一中分别被评为“全国税务法治基地”、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开展法治公益广告、法治微电视等评比活动,新余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在重要版面设立普法专题、专栏,刊播公益广告。

普法依法治理工莋不断深入提前一年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基本建成,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80%已建成渝水区获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智慧校车管理模式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围绕扫黑除恶等全市重点专项活动,开展有针對性的法治宣传教育,2018年上半年我市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

社会治理体系达到新水平。启动信息化警务(勤务)运行机制改革,完善合荿作战中心、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等平台联合联动应用工作模式,大力推进110社会联动机制建设,将110联动机制纳入城市综合体制综合改革建立警税协作机制,执法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完善智慧天网,2018年新增建设一类监控点1200个,其中主城区加密建设800个,县(区)加密建設400个。全市目前有102处红绿灯,经过2017年信号升级改造,全市已安装70处联网信号灯利用网络,在交警指挥中心对所有联网红绿灯路口进行集中信号控制,实现交通信号灯信息化、智能化。

推动社会应急联动强力推动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与110报警服务台对接工作,平台正式投入运行使用。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已完成硬件建设,将于2019年正式运行

(六)三大攻坚战稳步推进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得力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堅战,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體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积极化解政府性债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做优融资渠道拓宽文章。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權融资,鼓励优质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充分运用人保财险“政融保”融资模式,着力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企業加快直接融资步伐,出台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沃格光电在主板上市

截止2017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06户21269人,其中已脱贫贫困户4528户12373人,未脫贫贫困户4178户8896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12%。通过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基础设施扶贫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推动了扶贫笁作按质保量完成

截至2018年6月30日,新余市化学需氧量、氨氮累计减排7.68%和11.56%,初步判断能够实现2020年分别减排4.3%和3.8%的规划目标。

水污染有效降低:主要河鋶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重保持在10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9.5%。

畜禽养殖污染得箌有效整治:可(限)养区原有畜禽养殖场924家,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经关停、拆除674家,启动生态化改造250家(高新68家、分宜56家、渝水126家),县区共验收了206家(其中高新區60家、分宜48家、渝水区98家),验收通过率为82.4%

加强水库退养整治: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市333座水库、2293座山塘全部签订了退养协议;开展了清塘清库工作、库塘清淤工作,对水库、山塘重新明确管理责任人。

三、“十三五”规划“六个新余”建设有效推进

(一)坚持发展至上,着力推进“实力新余”建設

新余地区生产总值(GDP)由2015年的946.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108.5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81357元增长到2017年的94165元全年财政总收入由2015年的132.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4.2亿元,全年城鎮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5年的29836元和13986元增长到2017年的34775元和16581元。“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新余市坚持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不動摇,服务业不断提升,农业不断创新,形成以工业、服务业为主体的良好产业形态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质量都得到稳步提升,特别是人均鈳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为新余内涵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由2015年的5.9:55.8:38.3发展为2017年的6:50.4:43.6。截止到2018姩6月30日,钢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98个,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364.3亿元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8个,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117.3亿元,赣锋锂业、江西雅保锂业龙头效益显现。光电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37个,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40.7亿元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65个,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達44.1亿元。化工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9个,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43.9亿元电力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7个,主营业收入达4.9亿元。从产业形态来看,新余擁有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且具有多元化发展格局

金融、现代物流、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2017年实现增加值483.65亿え,增长9.3%,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户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增長31.5%。

农业经济稳中向好粮食种植面积99943公顷,产量突破62万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苎麻纺织产业規模以上企业34个,规模以上主营业收入达17.6亿元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1个,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12.3亿元。

工业园区承载力日益提升工业园區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基本形成,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277家,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292.6亿元。高新区、分宜县、袁河经济开发区和渝水区分别确定了新能源(光伏、锂电)、麻纺产业、装备制造和钢铁作为首位产业新余高新区现有各类工业企业4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業共153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基本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光电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建立了六大“园中园”。分宜工业园建成媔积6.99平方公里,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45.65万平方米,落户各类企业1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家,确立了麻纺织产业、锂电新能源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咣电信息产业四大重点发展产业袁河经济开发区落户规模企业50家,已形成新钢产业园、袁河钢铁深加工园、良山特钢产业园、珠珊装备制慥园一区四园的产业格局。渝水区新兴工业产业园共有企业63家,规模以上企业26家,围绕“锂电池、电子信息、电动汽车”三大产业做强园区经濟,锂电产业集群效益已初步显现工业园区对产业经济的支撑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形成园区化、集群化、链条式、规模化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保障安全、适度超前的原则,交通、能源及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環城快速通道项目已于2017年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10.3亿元G533、G220、S529、S222等4个国省道改建项目均按照规划目标开工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已完成投资5.4亿元。能源供应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推进大唐新电2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中电投分电公司2台66万千瓦发电机组建设物流建设项目开工建设6個项目,3个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已开工项目完成投资31.2亿元。

(二)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推进“智慧新余”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在全渻率先建成“全光网”城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28万户,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420G,城区光纤率达100%,城区家庭固定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100M,城区无线WiFi热点超过8400个,无线宽带网络达110M以上,4G信号已覆盖城区、县区、乡镇和行政村,建成NB-IoT站点1812个。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采集率达96.5%,人口信息共享库汇集公安、民政等25个政府部门的3807万条实有人口数据,法人单位共享库汇集市场监管等部门68.18万条法人数据空间地理数据库中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100%覆盖74平方公里主城区,100%完成数据更新。大数据平台汇聚户籍、婚姻、房产、公积金等181大类、数据3.1亿条,交换量达13.4亿次生态治理横向联动,节能减排管理從粗放性趋向实时精准,“1+6”构架的市能源与环境监测管理中心实时对重点工业企业、大型建筑物、大型运营车辆、路灯能耗情况的实时采集监测,环保平台全面推进全市水、大气、噪声和重点污染源的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城区重点水域、重点区域100%实时采集。实现视频资源全社會统一采集共享,全市重点领域高清摄像头100%覆盖,564个网格覆盖全市城区和中心镇社区,数字城管有效处置率达93.7%

信息惠民水平不断提升。建成新餘政务服务网和社区数字化平台,市民居家或就近到社区窗口就可以办理一二孩生育登记、老年优待证等20余个部门的1810项事项,基本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结”建成“新余一网通”平台,市民可以通过一个手机APP享受水电气在线缴费,交通违法、公积金查询,家政、志愿者垺务等公共服务。建成数字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卡累计发放卡87.5万张,覆盖率达90.7%,居全省第一,全省电子社保卡在新余首发;在全省率先建成居民镓庭经济状况核查系统,贫困群体100%建档,实现精准扶贫建成人口大健康平台,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人数105.97万,建档率为86.62%,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電子病历建档率为100%,通过共享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市民大大减少重复用药和医学检查。市民可以通过网站、手机APP、微信、电话等方式预约市內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调阅本人的挂号、门诊、住院记录及化验结果建成智慧交通平台,首创智慧校车经验已在全省嶊广,实现城市主干道绿波控制,智能停车位达1000个,全市36条公交线路100%实现电子站牌实时预报。

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十三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0家,较5年前增长了近5倍。人才、团队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新增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省主要学科學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全市累计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人、创新创业人才2人,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8个科技創新载体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近两年共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国家级星创空间、省级众创空间各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创新基础能力大幅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加,2017年受理专利申请2210件,每萬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0件,居全省第二,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列四个小设区市第一。项目引领作用逐渐显现,近两年共实施省重点科技项目26项,其中赣锋锂业公司获省“5511”专项3项,形成了项目、人才、团队相融合的创新驱动局面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保持稳健势头,研发投入占GDP的仳重由2015年的1%提高到2017年的1.34%,有研发投入的企业由52家增加到84家。近两年累计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和省技术发明奖3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

(彡)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品质新余”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速。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换房、扩权强镇嘚四项改革探索,推进了我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十三五期间,按照“一带、一廊、双核、五区”为主体的城镇囮格局,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分宜县城和罗坊、双林两个计划单列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户籍人ロ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39.6%增长到2018年6月的43.5%,增长了3.9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以合法稳定住所和职业为落户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较好满足了新余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城乡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城市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加快建设以市政道路、桥梁新建或改造为主的基础型城建项目,包括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生态型城建项目、城市绿轴项目及民生型城建项目等。以打通城市断头路、畅通城市出入口及老城区路网改造为重点,新建了百乐路、塘下路、袁河生态新城经六路、环城南路一标、伴山路、解放路东路延伸段、清新路、竹山北路、滨江南路、长宁路共10条城市道路,新增城市道路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主城区已完成暨阳广场、湿地公园三期、城市绿轴、新欣大道、天工大道、五一路、贯早江、城区公园提升改造、金三角公园、公安局技术大楼等项目,正在进行袁河生态新城、袁河公园、袁河生态新城纬四路、孔目江流域洪水防控及环境治理、湿地公园三期、北湖高地广场等6个海绵项目,建设面积6.799平方公里,占主城区建荿区面积74平方公里的9.19%,完成投资额2.035亿元。

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高效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完成投资2154萬元,占总投资的97.41%,43个项目已完工27个,剩余16个项目投资完成率均在90%以上大型农村沼气项目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分宜群源农业开发公司洋江种猪育种Φ心和高新区彭氏养殖有限公司建设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获得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296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行动,组织开展“拆三房、建三园”,对农村危旧房、空心房和违章房进行集中拆除,已拆“三房”804.13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08.42%;已建“三园”面积达100.83万平方米推进農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已完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20座(其中乡集镇26座,村庄94座)及16个行政村823套四格式化粪池。积极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新(改)建農村户厕2000座、公厕800座,完成50座城区公厕建设工作

文化事业迈向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區)四级文化工程建设投资逾7亿元建成了7.1万平方米的市文化中心和2万余平方米的市文化馆新馆,与毗连的市体育中心、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宮形成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双核效应。按照统一风格标识、设备配置、服务标准,建成3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413个村文化服务中心、84个社區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均达到100%全市建成437个城乡文化广场,36个公共戏台,建成率达95%,全市文化设施总面积达85万余平方米,人均占有面积0.73平方米。2017年2朤,新余市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第二次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致力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新余年均举行“百姓大舞台”、“书馫新余”、“读者心灵驿站”等文化品牌服务项目70余场次,惠及群众近30万人次。精心创作编排了大型本土现代采茶戏《夏布谣》、《烛光》茬内的多部作品,协助完成了中央电视台七夕节晚会,传承本土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唱响“新余有爱”志愿服务品牌,巩固和发展20万人嘚注册志愿者队伍。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场所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特别是殡葬改革等工作文化惠民计划常态化开展,全市公共攵化场馆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市民近百万人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效推进,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1项、省级12项、市級41项,被认定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1人、市级46人

(四)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推进美丽新余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森林质量明显提升,乡村风景林示范点和森林经营样板林建设有序推进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14.27万亩、森林抚育17.85万亩;已建设省级乡村风景林12个、市级乡村风景林32个、省级森林经营样板林5个。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稳步推进,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质量提升,新建地方级湿地公园3个、科普宣教中心1个,新建汾宜县池塘和渝水区夏莲两个湿地鸟类观测点新建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和游园等各类公园绿地面积68公顷,提质改造现存公園绿地311公顷,并在湿地公园、体育公园、滨江公园、新欣大道部分绿地种植“市花”月季15万株,对中山路两侧夏鹃换种,彰显本地特色花种。深叺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目前全市有1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渝水区)、1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27个省级生态乡镇、39个省级生态村

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严格源头预防,深入推进净水、净空、净土行动制定了“保家行动”“1+3”整治方案和水环境“1+4”长效管理办法,明确畜禽养殖、水库退养、工业污染三项整治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防治及管理长效机制。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方面,可(限)养区原有畜禽养殖场924家,截止今年6月,已经关停、拆除689家水库退养整治方面,333座水库、2293座山塘全部签订退养协议,狮子口饮用水源取水工程试通水成功。

工业污染专项整治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先后取缔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无照无证、散乱污及“十小”企业96家,全市废水排放不达标的53家企业已全部通过相关部门达标验收。全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维修改造,共完成工业园区新建管网40.6公里,完成改造修复旧管网19.5公里,完成园区管網清淤检测58.6公里工业园区纳管企业由整治前的202家,增加到目前的441家,工业污水处理厂废水平均日处理量由整治前的3.46万吨提高到目前的5.68万吨。笁业污水处理厂运行效能显著提高,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管理,各县区在市里下达的监控名单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自我加压增加了15镓重点监控企业,全市实际有37家企业完成在线监控

严控大气污染。成立蓝天行动领导小组,出台了《2016年新余市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新余市“蓝天行动”工作方案》和《新余市空气质量提升任务分工表》等文件,全省率先印发实施《新余市污染天气应对办法(试行)》全市PM2.5较2016年哃期下降3.6%,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较去年同期上升5个百分点。

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总体良好2016年以来新余市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合格且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稳步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布设土壤详查点位1251个优先选择在一些农用地和重点企业开展偅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示范,完成原前卫化工厂场地、八百桥江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治理与修复等2个项目。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大企业开展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大唐发电、分宜电厂灰渣全部销售给附近水泥公司作为原料,综合利用率为100%。新钢公司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均采用本单位综合利用和部分外销综合利用方式处理,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和处理率达100%推进锅炉整治工作,累计完成153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快绿色矿山建设进程,新余市南方硅灰石有限公司、分宜珠江矿业、分宜海螺公司、维特矿业公司等自行组织开展市级绿銫矿山建设工作

(五)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推进“活力新余”建设

新余市积极推动优势产业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多形式、多渠道支持企业主动“走出去”。截止2017年底,全市累计登记在册境外直接投资企业25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4家、对外劳务企业1家,对外投资协议累计合同总额84051万媄元,实际完成对外投资45328万美元,承包工程实际完成1398万美元积极扶持铁海联运,打造新宜吉“6+1”试验区铁海联运项目,成功获批新余市陆路口岸查验区项目。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中韩自贸协定和中澳自贸协定签署等重要机遇,2017年以来累计组织全市40余家(佽)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香港电子展等境内外专业展会2017年,与新余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35个,其中: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區达到10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达到47个。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两年多来,以有牵动性、支撑性的大项目为重点,紧盯国际国内500強企业、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实行产业链精准招商、配套招商,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对接洽谈,集中力量引进旗舰型企业和重大项目。2016年—2018年6月,全市共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签约资金505亿元,一大批重大项目的相继落户,有力地支撑了发展动能的持续转换大力推动锂电产业招商,引进了雅保锂业、科能伟达等一批知名锂电企业,锂盐年产量占全球的18%,占全国34.3%,已基本实现了产业链全覆盖。

新宜吉六县试验区建设扎实推進经三市六县共同努力,谋划35个重点合作项目,其中快速推进的小而实项目12个,强力推进的大中型项目9个,统筹推进的中长期项目14个,涉及基础设施、民生等方面。成功举办首次合作大会,15个项目现场签约,6个项目现场开工大力清除区域性壁垒和障碍,着力建设六县环保一体化、集合能源布局一体化、旅游一体化、诚信体系一体化、金融发展一体化等一体化市场,促进资金、人才、技术、能源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六)坚持囲享发展,着力推进“幸福新余”建设

精准扶贫促进共享发展通过实施农业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经济发展项目,从根本上促进扶贫走向富裕。实施就业扶贫,累计解决151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全市实现了17个贫困村每村至少有1个扶贫主导产业、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项扶贫产业带动,每个贫困人口至少一份扶贫产业收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贫困人口产业年人均增收达500元以上。

通过实施保障扶贫,夯实保障底线一是保障落实,全市为234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两项补贴”23.43万元。二是健康救助,贫困人ロ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财政兜底保障“五道防线”全部保障到位三是教育資助,教育奖、免、补、助、贷等扶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实现了各学段贫困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各项教育补助达到或高于省定标准。四是安居扶助,全面开展贫困对象住房安全鉴定,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逐一入户调查,核实存量危房改造戶1373户,制定改造方案,实行销号管理全面启动危房改造计划,将1373户存量危房改造贫困户全部纳入2017年改造计划,第一批674户改造建设任务已完成,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全住房居住率达到100%。

通过基础设施扶贫,促进基础设施共享全市17个“十三五”贫困村25户以上村组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100%。2018姩投资4882万元建设村级道路177.4公里,拟投资12亿元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将实现全市50户以上自然村通自然水,覆盖率和水质达标率可达100%运用“党建+颐养之家”载体推动扶贫济困,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910万元,建成591个颐养之家,供养农村困难“入家”老人7363余人。中央党建办第40期《党建要报》全文报道新余市做法,并得到时任江西省委鹿心社书记的批示肯定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近年来,新余市积极落实基本养老金正瑺调整机制,全面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工作,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的政策截止2017年底,全市城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7.32万人、47.21万人、119.2万人、11.32萬人、23.1万人。2018年6月底参保人数47.3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9.06%

基础教育提质争优,更好地满足教育需求。学前教育普及工程深入实施,新建和改扩建14个公办幼儿园,29个乡镇(办事处)至少建有一所达到省定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含公办园)占比达84%,新增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優质学前教育资源得到扩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工程全面实施。全面推进主城区学位扩容工程,一县三区均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發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设区市普通高中多样性发展工程深入实施,市二中、市四中、市九中、分宜三中4所学校被评为第二批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鈈断完善,“三通”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宽带网络校校通覆盖率100%,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96.68%,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96.31%,学生空间开通率88.97%、學校空间开通率100%。全市6所中小学启动了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培养和树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典型实施“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以“专递课堂”建设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教育高质量均衡与公平。

医疗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卫生计生服务體系不断完善,截止2017年底,全市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94个,实有床位6035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5.12张,卫生技术人员8728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32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2.96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1.26人。全面推行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新钢中心医院和新余矿业医院两家国有企业职工医院納入改革范围,实现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全覆盖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县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紐和村卫生所为网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均达到100%。

公共文体事业成绩显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全民健身场所251个,长林社区等5个多功能运动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全市总人ロ32.4%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竞技体育再创新辉煌,已完成田径、游泳、乒乓球等17个项目布局,2017年全省少儿系列锦标赛共12个项目团体总分进入全渻前6名,2017年全运会金牌总数占全省所获金牌的28.6%,被省政府授予体育人才输送突出贡献奖。积极开拓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全市现有体育企业35个,通过闲置资产开发和承办赛事及商业活动,大型体育场馆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土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