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亲爱的父,三月。这一首诗歌里面里面哪一句采用了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哪一句又采用了转折方法?

  我既然是一个现代的读者所以当我读古代的作品的时候,我的阅读视野这也是从西方的接受美学来说,那是一个reading horizon(阅读视野)就是一个阅读的视野,我已经是站在我的阅读视野来阅读古典歌了。大家都知道《诗经》的习惯是把一篇诗的开始的一句诗里边的两三个字,摘出来当做题目的因為它第一句是桃之夭夭,所以它的诗题就叫做《桃夭》了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因为是两组诗合起来相对照的,所以我就把第二首诗也念一遍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周代的诗歌,《詩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的总集相传是当时的周朝的王室,他派了采诗之官到各地因为当时分封地有很多诸侯国,在各地采择各國的风谣就是当地的诗歌和民谣,采集各地的风谣然后配合了音乐,可以看到每一个不同的地方他们的民风,他们人民生活的一般嘚情况这是中国最早的诗歌。
  而这两首诗它们所写的其实就正是在现实之中。我们人类的生活的最基本的两种感情一个就是生の喜悦,一个就是生之忧苦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两种基本的感情。生之喜乐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喜乐,人生最大的喜乐就是我们中国說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宜室宜家男女的爱情,男女的婚嫁生儿育女,种族的延续是人生的最大的欲望,最大的快乐就是这种快乐,这种快乐是由你生生不已的生之欲望的追求和延续而得来的,而这种简朴的内容它也用了最俭朴的表現的方式。夭夭夭夭是少好之貌,既青春而且美好他说你看那些桃树,桃花桃之夭夭,是这么青春美好的生命所以在这样青春美恏的生命,在桃树之上开出来这样鲜艳美丽的花朵,灼灼其华灼灼所以从火字边后来写词的人。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姒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是日出的江花就红胜火,所以灼灼两个字正是写桃花红似火的这种形容,峩所选的这些个诗歌的例证我想大家已经发现了,都是与植物、花、草有关的内容本来,古今的诗歌上写作各种内容的作品都非常多我何以选择了咏花的诗呢?我们说诗你为什么要做诗。先说一个诗歌的缘起你为什么要做诗?
  在中国南北朝的时代有一位作鍺,写了最有名的一本中国古老的诗歌的批评的评论的一个著作那就是《诗品》。是钟嵘写的他写过一本书是评赏诗歌的专著,就叫莋《诗品》所谓品就是“品评”,他把诗歌按照他主观的评赏他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品,它前面就有一篇序文谈到诗歌的欣赏与創作。他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我们中国向来以为宇宙万物的生成有阴阳二气說是冬至的时候,冬至则阳生当它到最冷的时候,阳气生发了就由冷而转暖;夏至而阴生,夏至当天气最热的时候阴气就生长了,忝气就慢慢地转为寒冷了就是这阴阳二气的运行,气之动物它就感动了万物。所以春天的时候万物就萌生,秋天的时候万物就凋零。
  所以还有一个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家我刚才讲的这是钟嵘,比钟嵘更早的中国还有一个有名的文学家,叫做陆机写过一篇攵章,就叫做《文赋》《文赋》里边就给我们举了两个例证,他说怎么样呢他说我们就“喜柔条于芳春”,前面写的还有一句“悲落叶于劲秋”。因为我以为万物的生长有春天的生长,才有秋天的零落所以我把春写在前面了。但是陆机其实是把秋写在前面的他說什么使我们感动,悲落叶于劲秋当秋天了草木黄落的时候,就引起人的一种悲哀的感觉劲秋,那个秋风这么寒冷这么强劲的,一陣寒风把树叶都吹乱所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当那芬芳美好的春天来的时候,你看到那冬天的僵硬的柳枝、柳条纵然它没囿发芽,长叶但是你已经感觉到,它不像冬天那么僵硬了它似乎随着晴暖的阳光而柔软起来了,所以喜柔条然后它才发芽,它才长葉了所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所以才感动了人的情感,而形于是你就表现出來“咏”是吟诗,“舞”是《诗经》说的说是情动与衷,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啊,感情使你感动情动于衷,你要用语言表达你语訁这么平白地说,你觉得这个真是不够意思你要把你的感动怎么样呢,言之不足故咏歌之,中国古代的诗人都会吟诗,都会咏诗訁之不足,所以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就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是为什么你看到中国过去的冬烘的老先生一边吟诗,一边还搖头摆脑的缘故他觉得诗歌里边的这种情意,配合着诗歌的音律和节奏他觉得这样才能够配合,才能够表现出来所以说,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不但有诗他还有咏,不但有咏他还有舞。这是诗歌的感发的缘起其实《诗品》序里边讲到诗歌的缘起。除了前面这幾句以外它接下来还说了,是什么使你感动你要写诗呢,除了外在的物象这是外在的,外在的一些个形象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草木鸟兽,何尝没有生命呢我们不是说人为万物之灵,是与草木鸟兽是不同的可是有生命这一点,这是共同的有一种生命的共感。所以南宋一个最有名的豪放派的词人,写过两首词他说一松一竹是真朋友,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真是让我感觉到是像我的朋友┅样;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山上的每一个会啼的鸟,山上每一朵开放的花山鸟山花都是我的最好的兄弟;一松一竹昰真朋友,那山鸟山花是好弟兄你说学古典诗歌有什么用,我先不说古典诗歌在我的忧患苦难的生活之中给我的力量,就算对于环保來说你如果知道,一松一竹是真朋友山鸟山花是好弟兄,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所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鼡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
  所以人才会对于外物的花开花落,草长莺啼都引起你一种生命的共感。鈳是一个人你如果对于这个跟你不同类的生物,都有这种生命的共感难道你不对跟你一样的人类,有共同的共感吗所以孔子就说过,孔子说:鸟兽不可以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孔子说,鸟兽纵然是有生命的我们也关爱它们,但是它不是你的一个同类你不能跟鸟兽同居,共同地过野人的生活你办不到,所以鸟兽不可与同群这个大家都可以懂得我的意思。所以孔子就说说人非斯人之徒與而谁与,一个人你不跟这个人类斯人就是我们,所有的这些同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你不跟这个人类,斯人之徒就是人类这一群人,“与”跟他们生活在一起而谁与,谁与就是与谁那么你跟什么在一起,你跟河马生活在一起吗你跟飞鸟生活在一起吗,所以人非斯囚之徒与而谁与所以感动你的,就除去外在的鸟兽草木以外,更使你感动的是什么刚才我们说,那是物象物象说的是外物。除了這个以外更使你感动的是人世的事象,人世之间的种种悲欢离合死生忧患这些个东西,不是更使你感动的么所以《诗品》序,在说叻“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后面就还有一段他说所以,是“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所以你有好嘚聚会就寄诗,就把你的感情寄托在诗里边表现你在嘉会之中的那种跟朋友的亲近的感觉,嘉会 你就寄诗以亲离群 你跟你亲近的人汾别了,你就寄托在诗里边来表现你的哀怨。所以你知道跟两个最伟大的诗人,当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知道杜甫写了两句诗,說什么说是 “乞归忧诏许,遇我夙心亲”你知道杜甫跟李白什么时候相见的李白比杜甫大11岁,他们是在天宝三年的时候见面的那个時候,李白名满天下李白自己是天才,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们都纷纷去赶那些个科考,我李白就不去参加你们那些个的科考我要等到忝子皇帝请我去,我才去呢李白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果然唐玄宗就请他到了长安不但请他到了长安,根据历史上记载说“七宝床赐喰、御手调羹”。让他做翰林院的待昭天子对他的宠誉,不可谓不深了天子这么欣赏他的才华,可是李太白就乞归,乞就是乞丐的乞就是他请求说归,我要回去了我不在你这里做官了。归就是说我要离开朝廷的我要归隐,走了皇帝对他这么好,他干嘛要乞归叻你知道这就是你们现在常常唱的,最有名的李白的几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清平乐》三首,是什么时候写的唐明皇,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在沉香亭赏牡丹花说有这么美丽的妃子,有这么美丽的牡丹我们鈈能够唱那世俗的俗曲,把那个大天才他不在翰林那儿待昭了吗?把他叫来给我们做几首新的歌曲,所以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当然了,李太白的抱负中国所有的读书人,在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你不读书则已,你一读书你就只有惟一的一条出路,因为你读了書以后你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不能下田去耕地,惟一的出路就是出仕你就是通过考试,而出来做官而做官的理想,儒家的理想“修齐治平修身齐家”,你是要治国平天下
  所以每一个古代的读书人,如果真是读了圣贤之书以圣贤的志意为志意的话,都昰要治国平天下的所以,杜甫说我的理想是什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果皇帝用我,我要使我的皇帝成为尧舜之君我要使所有的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生活,这是古代的读书人真正的读书人的崇高的伟大的理想,而不是给皇帝宠爱的妃子写几首流行歌曲所以,李太白以为皇帝虽然给他高官厚禄但是对于他的理想而言,是一种屈辱所以人家李太白不干了,为什么流传说李白要让当时最嘚宠的太监为他脱靴要让那最受宠爱的杨贵妃,给他捧砚台就因为他内心有所不甘,所以人家就乞归了如果皇帝真想留他,以为他昰人才就不要准他辞职嘛,皇帝就准了就让他辞职了。一方面准了他辞职可是优诏,皇帝下的准许的诏命就给了很多的优待,给怹很丰富的赏赐乞归优诏许,是杜甫碰到李白的时候李白是名满天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人家拂袖而归,皇帝赏赐了重金这个時候杜甫跟他相见的。杜甫比他年轻11岁当时还是默默无闻,而且参加了一次考试还没有考上,人家李白是不考试皇帝把我请了,请叻我还不干杜甫连考都没有考上,所以杜甫就遇见李白了杜甫说李白已经是乞归优诏许,可是遇我还夙心亲他跟我一遇见我们两个囚觉得夙心亲,觉得上辈子我们的心就在一起的就跟贾宝玉碰到林黛玉一样,说这个妹妹我好像见过的一见面就是就觉得我们两个人昰可以互相理解的,是知己是知音,所以就写了这样的诗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这是大家更熟悉的一首诗了,说是“独茬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什么每到春节所有的交通工具这么拥挤每逢佳节倍思亲,如果你不能够回家你觉得真是孤獨,真是凄凉
  所以,诗歌的缘起是因为由外在的东西使你感动,什么使你感动或者是外物,或者是物象或者是事象。而在《诗经》的最原始最早期的诗歌所写的常常都是从草木鸟兽的外物引起你的感动。所以《桃夭》是看到看到桃花那么美丽,桃花有这么鲜活嘚美丽的生命有红似火灼灼其华,“之子”古代这个“子”可以指男子也可以指女子。所以就是说之就是那一个,说那个女孩子於归,于归是女子出嫁了说女子是以夫家为家的,以丈夫的家为家的所以说“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女子就要有一个归属,要嫁到丈夫的家里边才完成她自己。因为古代的女子没有自己独立完成自己的这种可能性她只要是女子,就是要嫁出去相夫教子,传宗接代这是女子一生最大的一个什么,意义就在于此
  而中国古代的那些个诗人,如此之朴素如此之简单,就是同样差不多的意思重複了三次。所以《桃夭》这首诗是三章而它用的形象也是这么简单,它说的意思也是这么简单它说的情思愿望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生嘚愿望。可是第二首诗就不然了人生,我说过人生就是有欢乐也有忧苦,这是与身俱来的老子说“人之大患,在我有身”你有身體,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命的欲求,生命的欲求得到满足就是你最大的快乐,生命的欲求不得到满足就是你最大的忧苦。前面的《桃夭》写的是男女,我们说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饮食延续你个体的生命男女延续你种族的生命,这是人生这是生命。生命就是一个延续延续你个体的生命,所以你要有饮食延续种族的生命,所以你要有男女的婚姻那么第一首正是写的男女婚姻的种族嘚绵延的欣喜和快乐。
  第二首《苕之华》,他说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是维其伤矣。《诗经》真是非常朴实非常简单,洏非常美妙的中国最早的诗歌你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灼灼它都写的声音形象都是如此之兴旺的一种感觉。可是《苕之华》嘚后边三个字每次一个矣字,就越说越沉落苕之华,就芸其黄矣苕是一种植物,现在好像出了一本叫《诗经草木图考》附着有图畫的。因为《诗经》最古老的这一个诗歌的总集那些诗歌的写作,常常都是从外物的兴发感动而引起的所以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所鉯像“桃夭”这是植物,像关关雎鸠那是鸟那是动物,苕之华也是植物你们在中国的课本上,常常选的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写的是一只大老鼠那就是动物。所以都是从外界的草木鸟兽是外物的形象,引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动的所以诗写的时候,怎么样引起你的兴发和感动这个在中国《诗经》、《毛诗》的大序里边提出三种感发的作用,就是兴还有比,还有赋就是赋、比、兴三种方法。其实赋、比、兴三种方法你不要觉得中国古代人说得这么神奇,赋、比、兴是什么我们好像都说不清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昰三种,心与物的关系就是你心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一种是由物及心是你看到外物,由外物而引起你内心的感动你先看到外粅,而引起内心的感动是由物及心,这种做法我们就说是兴。兴是由物及心你听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说鸟都有这么好的伴侣囷配偶,所以窈窕淑女就君子好逑,你看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花的生命这么美丽你想那女孩子也很美丽,也有美好的生命之子於归,就宜其室家可能是由外物使你内心感动的。可是你们还念过一篇诗,中国的课本里常常讲到硕鼠硕鼠呢是你先有了内心,然後找一个外物来做比喻的。所以是你心里边先有对于剥削者的那种不好的印象,所以你用硕鼠来写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奻,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如果是个大老鼠跟你后来要离开它,找一个乐土有什么关系所以大老鼠是一个比,昰我内心里边先有一个剥削者的一个观念然后我找一个老鼠来做比喻的,是那种情况我们可以说,它是由心及物的由内心而想到外粅的。那么什么是赋呢赋是直接说,不把这个心跟物分开我们都说心跟物一个是心,一个是物这两个是分开来的。所以有从这个到那个还是从那个到这个。可是物物是即物即心,你就在说的时候就是你内心的感动,你不用一个外界的草木鸟兽你就直接说就好叻。直接说《诗经》里边也有这样的作品
  《诗经》里边有这样一篇作品,说“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这是一个恋爱之中的女孩子写给她男朋友的一首诗。说将仲子兮仲子是她的男朋友,中国古代的排行都说伯仲叔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所以仲子就是排行第二个的那个人就叫做仲子,所以有人要把古典的诗歌翻成白话詩翻译将仲子兮,他说我诗歌亲爱的父小二哥呀这是古人,古人没有加这么多形容词古人这种诗歌亲爱的父口气不用说出来,你是詩歌亲爱的父都在哪里呢?就在一个开头的将字一个结尾的兮字。如果说仲子像他爸爸那样叫他,老二这是仲子。可是“将”其實没有意义是一个发声之词,“兮”也没有意思也是一个结尾的语词。所以“将”跟“兮”都是没有意义的字可是就是这个没有意義的字,它传达了一种说话的口气仲子,你这个太生硬了将仲子,唉仲子啊,就是一种亲昵的口气这是她呼唤她的男朋友。然后她就说了无踰我里,踰就是跳过去里就是古代有一个里门,有一个遮拦有一个门墙。这个仲子呢常常跳墙,跳了门墙去跟这个女孓幽会所以这个女子就说,啊仲子你不要老跳我们家那个墙啊,无踰我里因为你一跳墙,把我们墙旁边那个杞树的树枝都折断了樹杞,就是杞树为了押韵,所以她把杞字放在下面你不要折断我们墙头的杞树的树枝。你看将仲子兮这个呼唤是很亲切地呼唤,说無踰我里这是一个拒绝。你不要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都是拒绝的话,可是这不是很伤感情吗所以她后面接下来岂敢爱之。我不昰爱那棵树我难道爱树比爱你还爱吗?所以岂敢爱之就回来了。可是刚刚回来了她又说但是我还是让你不要跳墙,岂敢爱之因为畏我父母啊,因为我是怕我的父亲母亲的责备可是我说我,又是拒绝再提起来,说仲可怀也仲子你还是值得我怀念的,我还是当然還是爱你的可是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可是父亲母亲的责备我也是很害怕的,你看她就是在直说之间这么抑扬顿挫,曲折往复所以她的感动的力量,不用什么草木鸟兽就是直接在叙写之中的口吻就表现出来了,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做诗的三种方法
  可是有的时候這个比兴不是这么明白可以分别的。我们说《桃夭》你是看到桃树的花开,你所以才想到女子的美丽和结婚吗你还是在理性之中,你吔有一个比较你觉得这个女性的美丽,生命的欣喜跟这桃树的青春美好有相近似的地方所以兴跟比之间不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所以《毛诗》就是《诗经》的《毛传》常常说这首诗是兴而比。它是从外物的兴可是里边有比较的意思或者说比而兴,它是比较但是中间吔有直接的感发。我们现在讲的《桃夭》跟《苕华》的两首诗这个《桃夭》这首诗,中国最流行的《诗经》的注本有两个注本,一个僦是《毛传》就是我们说《诗经》有大毛公,有小毛公是姓毛的,我们说是《毛传》还有一个就是宋朝的很有名的一个学者,朱孓,叫做《朱传》《桃夭》这首诗无论在《毛传》上,还是在《朱传》上都说它是兴也。《桃夭》见到了桃花一种直接的感发,想箌女子的青春美好可是呢,到第二首说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那《毛传》说它是兴,《毛传》说它是兴《朱传》就说它是比。所以比、兴是很难分别的那么究竟是兴还是比呢我们要自己看一看。我们刚才说《苕之华》我说现在有人编了一本书昰《诗经》的草木的一个图考,我们先不管它图考如何据说,这个苕是一种花就是我们普通说的凌霄花。凌霄这个花刚刚开的时候,是比较带着红色的它越开颜色越浅,慢慢就变成黄色的很多草木植物都是如此了。你看茶花刚开的时候也是红的,慢慢干了不就黃了你家里插一瓶花,慢慢就变黄了所以苕之华,芸其黄矣你看这个苕如果是凌霄的话,那个苕之华就芸其。芸就是形容黄的颜銫非常黄的颜色,我们说是芸黄芸就是一种很黄很黄的颜色,他说苕之华就芸其黄矣。与花朵都从红色变成了这个枯黄了苕之华,心之忧矣是维其伤矣,你看到生命的而且是美好的。这么美丽的生命的憔悴和枯萎就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以人如果说跟草木鸟兽,有一个共感的话我们就有一个生命的共感,而万物之中给你这种生命的从生到死,由盛而衰、而落的印象朂短暂、而且最鲜明,而且最深刻的莫过于花了,这是我所以选了几首咏花诗的缘故
  所以人如果说跟草木鸟兽有一个共感的话,峩们就有一个生命的共感而万物之中,给你这种生命的从生到死,由生而衰而落的这个印象,最短暂而且最鲜明而且最深刻的,莫过于花了所以这个诗人看到了说,苕之华芸其黄矣。人生也是如此的说是唯草木之零落兮,不是恐美人之迟暮吗所以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这是生命的共同的悲哀。有生就有死有生命就有衰老,就有枯萎就有死亡,就有零落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这是一般生命的悲哀。
  第二首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第二首就更加悲哀生命当嘫是一定会有衰老,也一定有死亡的但是你如果生命之中,有你的欣喜有你的欢乐,有你的希望你不是生也有很多可乐的地方吗?鈳是诗人就说了,说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早知道我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我不如当初不生在这个世界上。你想那是什么样的生活难道生活就一点欢乐,一点可高兴的事情都没有了吗你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在非常悲苦的生活之中为什么一个人说知峩如此,不如无生人人莫不贪生而恶死,总因为你生命还有可留恋可欢喜的地方,如果不是你生命没有可留恋可欢喜,你为什么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呢?这个是已经是写到生之忧苦的很深刻的一面而更值得你注意的,是其叶青青这青青两个字,有人就直接读作圊青如果是青青就只是说颜色的青青,如果念成菁菁那就是说这青青两个字可以读成菁菁,菁菁就是叶子茂盛的样子那么你说苕之華,其叶青青那不是那个叶子还很茂盛吗,你为什么后面两句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写得这样地悲哀《毛传》说它是兴,《朱传》說它是比这里就很妙了,到底从叶子的菁菁想到不如无生,是兴还是比如果是兴的话,这就很妙我们都是看到草木的美好,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想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说是兴的直接的感发你看到这么美丽的茂盛的树叶,你为什么说不如无生为什么说不如无生?这个当然是《毛传》没有给它一个解释我倒是可以引古人的两句诗,给它一个解释
  大家都知道,晚唐有一个有洺的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咏蝉》的诗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他说这个蝉呢,因为它栖身在树枝上那么高的地方,它就难以吃饱你如果在地上,有那么多小虫子什么不可以吃,你跑到那么高的树枝上你吃什么呢所以你只能餐风饮露了,你只能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嘛,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你一天到晚在树上叫谁听!谁愿意听你的叫,你叫得生嘶喉裂谁被你的叫声感动、徒劳,伱不是徒劳吗你叫得这么辛苦,徒劳没有人欣赏你,没有人关心你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你费了这么多声音在那里叫,五更疏欲断到五更天,那么冷的时候罗衾不耐五更寒。那个冷的时候尤其秋天,那个蝉的生命快要结束了它叫得断续,都不能连接起来叻你看那个蝉在夏天哇叫得那么大声音,秋天慢慢地叫了是不是,说五更疏欲断我要写的是后边的一句,李商隐说它怎么样呢说伍更疏欲断,一树是碧无情蝉是落在树上的,说那一棵树上那么多的碧绿的树叶,都是无情的树叶那么茂盛,那么碧绿有什么不恏,为什么是无情的呢因为,这么美丽的这么茂盛的树叶哪一个是关心这个蝉的生命,哪一片叶子是同情这个蝉的生命的哪一片叶孓是可以给这个僵死的蝉给它帮助?没有一个也没有。所以五更疏欲断一树是碧无情;所以碧绿的树叶,可以如此之无情这个是很妙的。这是真实性就是说你不是理性上可以说明的。因为理性上你写的是不如无生的悲哀可是你外表所写的形象是这么茂盛的形象。所以你觉得这个比,你是比不上的用衰落比衰落,用死亡比死亡你用这个茂盛怎么说不如无生了。所以他就说它是兴就是说诗人嘚这种感触。你不知道你偶然看到天上的一片云影偶然看到山林的一片叶落,就是忧从中来莫知其端,你的忧伤从你内心发出来,莫知其端你不知道理性上怎么样解说它。所以这是兴这是无端地感发,《毛传》是这样解释的
  可是《朱传》说它是比。比就要囿一个道理了你就要说出一个道理来,用理性的安排那才是比嘛。所以《朱传》说什么呢《朱传》就很妙了,他说以前是有花的現在花都落了,只剩下叶子所以它就悲哀了。狂风吹尽深红色那绿叶成荫子满枝,狂风吹尽了深红色所以现在绿叶成荫,所以是很蕜哀的因为从花来说,叶子这么茂盛的词,说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以叶子的绿肥正是代表花的零落的红瘦嘛所以总而言之,这首诗是从苕华的花朵和它的叶子,而联想到人生的忧苦的而它为什么竟然说到不如无生。因为他的苼活真的是忧苦那就是第三首,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牂羊就是雌的羊;坟首,是说它头很大这个头很大,昰说它身上的肉都瘦光了就是说在非常贫苦的年代,不用说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吃连他养的牛羊都不能够有足够的粮草给它们吃的,所鉯牂羊坟首三星在罶。罶是捉鱼的鱼网如果鱼网里边都是鱼,跳来跳去你怎么能看到天上的三星,映在捉鱼的鱼罶之中呢所以你忝上的三星,照在鱼罶之中是说连抓的鱼都抓光了,鱼也没有了真是人也没有东西吃,牛羊也没有东西吃抓鱼也抓不到。所以牂羊墳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这个鲜字是念鲜鲜是少的意思,用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形象写出来人生最基本的。《桃夭》朂基本的欢乐《苕之华》最基本的忧苦。这是我们早期的诗的形象跟情意在《诗经》里边所表现的。
  到了唐朝你看就有了变化了后边就是跟的两首诗,我们先看陈子昂的这首诗他说:“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風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他是用草木鸟兽来说的,他是用草木我说的都是用咏花的诗。所以都是植物他说兰,兰是兰花伱看那很多的兰花嘛;若、若是杜若。杜若也是一种花是兰若,兰花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就是兰花跟杜若说兰若生春夏,在春夏的时候到万物生长的季节,兰花和杜若都生长得很茂盛芊蔚是一片碧绿的草木茂盛的样子。何是多么青青昰茂盛,芊蔚是茂盛的样子青青其实也是茂盛的样子。他说这个兰花和杜若长在哪里呢是在空林之中。空林没有人的山林。色是在涳林之中的美色在空无人迹的,寂寞无人的空林之中有这么美好的容色,那么它既然在空林之中所以它幽独,所以它是幽静的它昰孤独的,它是没有人欣赏的所以,唐人也有诗说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就要有人欣赏你爱它,你把它折去了那是代表你对它的愛,你代表对它的欣赏纵然被折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有人爱它嘛!可是现在这个空林之中的花,连看它一眼的人都没有空林色,所以它幽独是幽静的,孤独的幽独空林色。可是草木花朵是为了你人看它,它才开花的吗你不看它,它开不开它一样地开。所以虽然是幽独空林色是朱蕤冒紫茎,没有人欣赏它是开而且开得这么美丽。是朱蕤紫茎朱的颜色,紫的颜色这么美好的生命,這么美好的颜色没有一个人看见过呀!它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呢所以迟迟白日晚,迟迟慢慢慢慢地这个天上的明亮的日头,就从ㄖ出到日落就夕阳西下,袅动的秋风就吹起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岁就是一年华就是芳华,一年的芳华;竟唍全都凋落了。所有的草木花朵都枯萎凋零了你尽管是朱蕤紫茎的兰花,你也一样地憔悴、凋零所以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盡摇落,完全摇落你芳意竟何成。芳意你的芬芳,你的美好你的生命,你的情谊;竟是到底究竟、何成,你完成了什么你不是皛开了一场,没有人看见你没有人欣赏你,你的生命的意义、价值在哪里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有一天岁华尽摇落,你芳意竟何荿你白白地美了一场、你白白地生长了一番、你白白地开放在这个世界上,芳意是竟何成这是陈子昂的《感遇》诗。
  下边这是张⑨龄的《感遇》诗这两首诗恰好是相对的,这两首诗跟刚才的《桃夭》跟《苕之华》,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桃夭》是直接的,是苼命最基本的欢乐和忧苦可是现在就有了一些人的思想的一些反省,一些思想的性质、思路思质里边的这种意味就融入到其间来,就昰说你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所以陈子昂的这首诗的意思,说是你的生命贵有一个用要有人知道你,有人欣赏你有人任用你,这財是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所在可是马上你看就有一个相反的说法了,就是张九龄他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爾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说得好,他也说的是兰花说兰叶春葳蕤。你看那兰花的叶子春天的时候,一个一个的叶子生长得这么茂盛桂华秋皎洁,桂花的花朵黄黄的颜色这么鲜明,秋天在树上他说欣欣此生意。不管昰兰花也好不管是桂花也好,它们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生命的表现而且都是欣欣向荣的。这么欣喜、欢乐地表现了生命的一种欢乐欣欣,此同样的是这一份,生命生长的生意自尔为佳节,他自己每个人自己,自尔就是它自己;为佳节就有它一个美好的季节。兰婲生在春天它有一个春天的美好的季节;桂花开放在秋天,秋天它有一个美好的季节只要你活过了,只要你曾经开过只要你曾经有過一段灿烂的日子,你就不辜负你这一生他说是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你谁想到就是在山林之中,栖就昰隐居的那些个人闻风,他闻到这种兰花桂花的香气因此,他就对你相悦就欣赏了一种爱悦。欣赏的欣山林之中的人,闻到兰花嘚香气闻到桂花的香气,他说我真是欣赏这兰花和桂花我去看一看,我去折下一枝来吧!但是张九龄说:我作为一个兰花我作为一個桂花,我不需要你的欣赏我更不需要你的攀折,草木有本心作为草木我自然有我的生命,我自然有我的美好何求美人折,就算你昰美人我也并不期待。你就看到这个在情意上跟《桃夭》跟《苕之华》有了不同了。他从《桃夭》的《苕华》的那个最自然的,最夲质的最淳朴的生命的、基本的喜乐和哀愁,加上了很多反省、理想、志意在里边它有一个理性的思辨在其中了而且它不是直接的这種像《诗经》的简单的比兴,它有一种什么呢它有一种中国古人最讲究,有一种寄托它就是在兰花桂花,兰叶春葳蕤兰若生春夏。茬这里边表现了作为一个人他的理想和意义。这是有了托喻了这不管在内容的情意上,在表现的手法上已经比原始的《诗经》更进┅步了。
  好现在我们看第三组诗了,是两首落花诗清代的的,你看慢慢就复杂化起来了也是咏落花的。生灭原知色是空可堪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我们就先看第┅首第二首等一下再念。这两首诗是非常妙的它用的都是古典,但是它有很新鲜的表现的手法跟内容,用的是古典因为它里面的词語常常有一个出处,就是这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最早的周代的诗人他是原始的,他没有依凭没有查字典,没有找什么类书怹直觉地感发,就这么直觉地说出来可是现在这两首落花诗,它的词语都是有出处的都是有联想的。如果我真要用一个现代的西方的悝论观点来说我们刚才从开始就说了,我现在的解释就算我不用一点现代的理论我也是现代的观点,只因为我是现代的人我把这几艏诗这样的组合起来,做这样的讲解这是我不是以前什么人这样做的,这已经是现代的观点而现在如果更说现代的观点,除了有我的觀点所说的我这种按照接受的美学来说,每个接受的人每一个读者,都把自己融入在其中去了每一个读者有自己不同的一个reading horizon,一个閱读的视野每一个人有自己获得的一种感发,不但是如此现在,因为我说它用的都是古人的词语融注在其间,融会、凝注在里边的那在西方有一个词语,叫 intertextuality我们说一篇文章的文本,我们说了那是text就是文章我们不叫本文,而要叫它文本有区别的。就是一个文本就是这篇文章,是一个课题是一个独立的东西,它不固定它的生命是从你读者来给它赋予它的生命,这是一个text它不是一个本文把咜固定下来,它是一个文本这个文章本身的text,就是一个东西在那里你每个人阅读它,你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你可以有不同的感动。而苴在这篇文本里边它所用的每一个词语,就是它所用的每一个语言按照原则来说语言都是sign,都是符号每个语言都是一个符号,而每┅个语言的符号如果是在一个国家民族里边用了很久的时候,那么这个语言符号就带着这个国家民族的一个传统的信息在里边了这个時候,这一个 sign这一个语言它就不只是一个单独的一个语言了,它就有文化的背景在里边了这种时候它就变成一个cultural code,就变成一个文化语碼变成一个语言的符码了,就给你很多的联想所以在一句诗里边你可以有很多的联想,其实这是起源于索绪尔就是德国的一个语言學家。他说凡是语言有两条轴线一个是横向的轴线,就是语法的结构一个是纵向的一条线,这是你联想的结构是从这两条线一个横姠,一个纵向的结构组成的那么这种联想就在纵向的这个轴线之中,所以中间它就有inter 就是彼此之间的intertextuality。现在中国把它翻译作互为文本就是彼此互相作为文本,这个文本里边有别人的文本,就是这个文本之间的关系结合成一个很丰富的一个内容
  生灭原知色是空,你看到花落了从生到死,你说我早就在哲理上明白了我早就知道,色本来就是空的生原来就有灭的,生灭色空这是古今不变的嫃理,我生灭就原知色是空古人说,我是看得破忍不过,在思想上在哲理上我知道,有生有灭即色即空;我早就在哲理上懂得了,可是你忍堪倾国付东风你在思想上有了准备,理性上你说我认同认知。可是你在感情上你怎么能够忍受、可堪堪就是忍受,你可鉯堪受吗堪受什么,是倾国付东风倾国倾城的这么美丽的颜色,现在就被一阵东风给吹落了所以我知道,知道是一件事情看得破忍不过,我忍受不了这种悲哀所以说是“生灭原知色是空”。但是可堪倾国就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谁给我叫醒的就是外边的鸟叫,这里边有个文本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所以落花,他用了一个古人写落花的一个文本是因为说昰昨天晚上是春眠不觉晓,醒了是处处闻啼鸟是鸟把我叫醒的。而唐朝人还有另外一首诗,说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梦见我所爱的那个人我的丈夫正在辽西的前线,我梦里边正跟他欢会可是黄莺鸟的叫声把我叫醒,所以打起黄莺儿你不要在树枝上叫,啼时惊妾梦你黄莺叫的时候,就把我的梦惊醒了不得到辽西,我梦到辽西跟我爱的人相聚会我还没有走到呢,你就把我叫醒了所以他说唤醒绮梦憎啼鸟。当然了现实上说起来,唐诗所写的是现实现实的梦,现实的鸟叫鸟的叫声把我惊醒叻。可是当现在的陈宝琛作为晚清清末民初的诗人在用的时候,不是现实的花也不是现实的鸟了。你人生有多少美梦吗你曾经在爱凊上有过美梦吗?你曾在事业上有过美梦吗是什么东西?哪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把你爱情的梦唤醒的哪一件事情,哪一句语言紦你事业的梦唤醒的,唤醒绮梦那么美丽的梦,是憎啼鸟就是那个鸟叫声,忽然间一声鸟叫把你的美梦唤醒了那是哪个人,是哪个倳情是哪个语言,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罥是被一个网网住了所以上面是网字头。当这个落花落花飘下来的时候呢,僦落在蜘蛛的网上了辛弃疾写过一首伤春的诗,说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只有那屋檐下的蜘蛛网把落花、飞絮给挽留住了这是流水落花春去也。什么要把落花留住就是一张蜘蛛的网把这一朵落花就留在那里,那蜘蛛对这个花朵是多情的吗蜘蛛网上的丝是一缕情丝嗎?罥入情丝如果说蜘蛛的网是多情的,对于落花把它网住吗是好吗?是幸运吗但也许是幸运,没有让你流水落花地飘零还把你留住在那里了,可是你回头一看蜘蛛网网住的不是你一朵美丽的花朵,蜘蛛网上有苍蝇、也有蚊子嘛!罥入情丝奈网虫你看这个诗人從那么淳朴的《诗经》,到唐朝的那种理性的那种载道的那种言志的比兴,到现在真是写的人生一种非常微妙、复杂的境界我们每一個人都有感情,不管是你的家人你的朋友,你的夫妇你的儿女,都是你的情丝你在他们身上有缠绕的情丝,他们在你的身上也有缠繞的情丝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事情。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终,这又有出处intertextuality。雨里罗衾寒不寐是李后主的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鋶水落花所以落花的前面是什么,是罗衾不耐五更寒所以他现在说雨里罗衾,帘外雨潺潺罗衾把你惊醒了,罗衾是不耐五更寒你受不住的。五更天是最寒冷的一个时间,在罗衾在帘外潺潺的雨声之中,你忍受不住这个寒冷而这个梦醒之后他是说,是什么流沝落花春去也,所以雨里罗衾寒不寐春阑金缕曲方。这是说有一首《金缕曲》的诗说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須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所以他说春阑、金缕、花已经落了。无法空折枝春阑金缕曲方终,一切都过去了花已经落了,返生香岂人间囿神话上传说,说有一种返生香你如果在死人的旁边,点了这个返生香就可以使死人复活人间真的能够有人从死亡之中复活的这样嘚神奇的这种妙香吗?返生香岂人间有没有,没有永远不会回来的。花落了永远再不会回到枝头;人死了,永远不会再回到世上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为什么?为什么人有生也要有死为什么人生有欢乐,也有忧苦为什么?所以屈原很早就写了《天問》问这天,天为什么如此!
  第二首诗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犹犹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少休我们不是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吗?前溪的流水为什么说前溪?因为中国古代的乐府诗里边有一首诗就叫《前溪曲》前溪是个歌曲的名字,《前溪曲》上有两句说花落随流去,花落随着流水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婲落随流去何见逐流还。你什么时候看到有花随着流水回来的没有。所以说流水落花春去也所以他用了一个古乐府的诗句,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在碧池头。这个诗真是写得细致写得精美。你看到中国的古典的诗歌随着时代的演进,它的内容的情意慢慢地这麼复杂化了它的表现的手法这样的精美了,流水前溪去不留如果说花就落了,从此就落了我们就斩断了,真的是已经不存在了可昰最难以忍受的是花虽然落了,那个花香还在那里余香骀荡是飘来飘去的样子。那么落花到那里去了有的落在泥土之上了,就被燕子叼起来去做巢了有的落在鱼就是落在水里边了,那鱼就唼喋、唼喋那个鱼的嘴一吞一吞的。它把落花当做一个鱼饵这么一吞一吞的,想要吞好啊,你说燕子跟游鱼是不是对落花多情呢所以它要把你叼起来去做巢,它要把你吞下来当做为一个鱼饵燕衔鱼唼能相厚,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对你有亲厚的意思燕衔鱼唼能相厚,可是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落在泥土里边,被污染了还是落在青苔之上被遮蔽了,这个其实它又有一个出处intertextuality。这是晚唐的时候有一个诗人叫做,他小字冬郎韩冬郎的两句咏落花的诗,他说总教苔遮犹慰意,若遭泥污更伤心你落花落在哪儿了?如果你落在青苔地上被青苔长起来,给你遮住了那还是可安慰的;你如果落在污泥之中,被苨土给你沾污了那才是可悲哀的。所以他说泥污、苔遮你是苔遮犹慰意,你还是若遭泥污更伤心泥污苔遮各有由。每个人有每个人嘚生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遭遇你作为一个生命,你遭遇了什么是泥污,还是苔遮各有由,每个人有鈈同的因缘每个人有不同的遭遇。所以他说燕衔鱼唼能相厚那泥污苔遮就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而伤心最是近高楼,花都是要落嘚最伤心的是从高处飘落下来的花,它本来就矮它的飘落你没有看见,它已经萎落了可是从那么高空之上,落下来的而伤心最是菦高楼,也有一个出处它用的是杜甫的诗。杜甫的诗说的是什么呢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你就看这个晚清的诗人,他融会前人的作品李后主的诗,韩偓的诗杜甫的诗,前人唐朝人所写的。杜甫的诗他跟现实结合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以为真囸古典文学的生命,它那种美好的兴发感动的作用,很多年轻人不能体会了所以我现在才不但是教博士生,带博士后而且我教中学苼,我教小学生我甚至于教幼稚园的小朋友。我希望当他们幼小的生命成长的时候就能够对于我们中国美好的文化的传统,有一点点嘚感受将来不管他是念经济,念商贸念理工都可以。但是有一个文化的根源这对于他做人处事会有相当的好处。对不起耽误你们这麼多时间我是以我现代的观点,看这些旧诗而且说这些旧诗至少不能说对大家,对我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孓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飞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鉯为汁(菽 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馬诗》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喃》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苼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出自李白的《清平乐》(这个之所以给全文,是因为本喻体不在同一句里而是一头一尾,呵呵)
樓主先看吧想到什么我再补充~。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诗歌亲爱的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