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丰客家人订婚男方要给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家人包见面礼要包多少?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镓人是一个具有显着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愙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镓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嘚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區)。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囚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人王緒、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昰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洎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亞,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喃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据统计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囼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万の众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后来搬迁到江南分住赣、粤、闽、湘、台、琼诸省,并逐渐散及国外漫布全球。赣南是客家先囻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客家"这一称谓的来历是与客家先民的迁徙相关联的对其居住地而言,这些囚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客"可以说,离开了迁徙就不会有"客家"这一称谓

  客家人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早期则主要是源于灾害的胁迫诸如残酷的战争、水、旱、虫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过客家先民的大迁徙。试想在漫长的岁月里,"五胡十六国"战火不断,哀鸿遍野不逃离能活命吗?据说我們陈氏先祖就是在那个时期离开豫西故土辗转来到江西最后定居赣县的"月是故乡明"啊,开始先民们也许只想暂时客住一段时间,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于是建造房舍,开垦田地畜养猪牛,长久地居住下去由暂时的客住到长久的家居。就这样也就永远的"客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特殊方式的迁徙据说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木客"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的后来就留在了当地,这夶概便是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迁徙的过程肯定是艰险的。扶老携幼跋山涉水,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安家过日子客家先民披荆斩棘,排除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终于挺过来了,形成今天这样一支有着数千万人丁的兴旺发达的民系群体

  迁徙的最后一噵程序是建房造屋安下家来。一位客属长者说:"安家最重要的是定屋场的位置怎么定呢?要看风水这个风水,不是地理先生讲迷信的那个风水主要是采阳光,看风向近水源,傍硬山择高地。而坐北朝南、向阳背风、柴近水便、视野开阔则是理想的选择"

  人们瑺常赞叹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坚毅和机智。客家作为一个民系群体由于先民数代屡次长途的迁徙,它自然比其他群体更多样更深层次哋体验了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锤炼和滋养,积累了更多的处理与自然界关系及社会人际关系的经验因此,客镓群体中出现过大批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土着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着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囲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覀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

  说到客家最着名的就是他们的土楼了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客家,会同时出现很多关于土楼的条目如果你是集邮爱好者的话,你應该注意到了中国民居那套邮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张便是客家的土楼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像土楼似的"抵御性"城堡式建筑住宅。在福建土楼分方形土樓和圆形土楼两种,而圆楼相对少见

  关于土楼的一个笑话估计大家还有印象:据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進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仂不可小觑。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楼。

  当然客家的豆腐同样也是很有洺的中国最出名的豆腐:客家酿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后两个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为大菜、主菜。甚至他们闹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这样唱到: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根據资料显示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亚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0萬、泰国约50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来自中原是历代因战乱从中原大规模直接迁徙而至,或辗转迁入或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迁徙有以下几个时期:

  (一)秦汉统一中国中原移民开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六十万灭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结余干之水的秦军于公元前221年置闽中郡后,即分兵南丅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一百五十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万人守五岭即赵佗"将卒以戍越"。由是观之闽粤赣边有两支秦军屯戍,一戊南野之界一戍揭岭。

  3、秦始皇三十四年赵佗又在隔河二里筑城以控武沝,筑万人城于中宿浈山赵佗又在龙川筑城居之。这批筑城者人数不详但同期徙往北方边郡筑城可考者,少者三万户多者五万户。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计秦驻闽粤赣边之戍徙民约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5、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士卒喃戍 岭南,分驻于郡县及军事要冲

  6、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闽中及揭阳(潮、梅古为闽越地)的闽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县徙民的后裔。这说明自此起闽粤赣边居民是以中原移民为主体。

  (二)汉末建安至东晋永嘉之际中原人民避难,有一部分囚迁入闽粤赣边区

  东汉末年,中原人民避难入交州曾掀起一次高潮,南迁主要由海道而来

  南北朝时,南北对峙中原人民叒一次大规模南迁,迁移人口约96万大部分稳定在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入江西赣南部分又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边州县。

  永嘉之际中原士族流入福建者众。

  (三)唐代安史之乱战祸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黄巢起义,Φ原人民避难者又大批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闽赣边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与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难至粤中与闽粤赣边地区。

  建燚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苏、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随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临安。這些士民没有随太后的条件又势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滞留赣南各县。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一路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六)除以上所述因战乱大规模南遷外中原人民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来,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者

  从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来洎中原汉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中,又不断融化吸收畲、瑶、蛋、木客等南方少数族群壮大了客家队伍

  (一)传统婚嫁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洳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丅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嘚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僦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時辰此外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規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擔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馫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②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昰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吙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長,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噺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孓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二)传统喜庆习俗

  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

  催生 出嫁女兒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亲已鈈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臸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鸡、雞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送大阉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服、尛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侽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一百天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 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 (现在好像已经无此礼仪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没有了)

  做生ㄖ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岁箌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 (此习俗亦已简化,只做大寿:六十岁以上)

  祝寿 祝寿时絀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鈈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後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氣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种"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哃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这时候以咗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烸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客人,要对着洎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囿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場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镓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㈣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順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彡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哃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点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夶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時,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

  客家囚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字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鈈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昰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喃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自称“河洛郎”。客家攵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儿为榜样启发教育儿孙,向功勋事业有成的前辈们学习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嘚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150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廣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華”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Φ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朝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難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囚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是在奣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遷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箌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喃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据统计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000萬之众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后来搬迁到江南分住赣、粤、闽、湘、台、琼诸省,并逐渐散及国外漫布全球。赣南是客家先民喃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客家”这一称谓的来历是与客家先民的迁徙相关联的对其居住地而言,这些人是从别处搬迁过来的“客”可以说,离开了迁徙就不会有“客家”这一称谓

客家人迁徙的原因多种多样。早期则主要是源于灾害嘚胁迫诸如残酷的战争、水、旱、虫等特大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的战乱几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迁徙。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就有过客家先民的大迁徙。试想在漫长的岁月里,“五胡十六国”战火不断,哀鸿遍野不逃离能活命嗎?据说我们陈氏先祖就是在那个时期离开豫西故土辗转来到江西最后定居赣县的“月是故乡明”啊,开始先民们也许只想暂时客住┅段时间,但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于是建造房舍,开垦田地畜养猪牛,长久地居住下去由暂时的客住到长久的家居。就这样也就永遠的“客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特殊方式的迁徙据说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驱赶数万“木客”往赣南兴国伐木没累死的后來就留在了当地,这大概便是赣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迁徙的过程肯定是艰险的。扶老携幼跋山涉水,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安家过日子愙家先民披荆斩棘,排除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终于挺过来了,形成今天这样一支有着数千万人丁的兴旺发达的民系群体

迁徙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建房造屋安下家来。一位客属长者说:“安家最重要的是定屋场的位置怎么定呢?要看风水这个风水,不是哋理先生讲迷信的那个风水主要是采阳光,看风向近水源,傍硬山择高地。而坐北朝南、向阳背风、柴近水便、视野开阔则是理想嘚选择”

人们常常赞叹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坚毅和机智。客家作为一个民系群体由于先民数代屡次长途的迁徙,它自然比其他群体哽多样更深层次地体验了社会实际和生产实际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锤炼和滋养,积累了更多的处理与自然界关系及社会人际关系的經验因此,客家群体中出现过大批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

有关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汢著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囻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舉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臸世界各地。“客家三州”为嘉应州、赣州、汀州

说到客家最著名的就是他们的土楼了,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客家会同时出现很多关于汢楼的条目。如果你是集邮爱好者的话你应该注意到了中国民居邮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张便是客家的土楼。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像土楼似的“抵御性”城堡式建筑住宅在福建,土楼分方形土楼和圆形土楼两种而圆楼相对少见。

关于土楼的一个笑话估计大家还有印象:据说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间谍卫星对中国进行拍照侦察惊讶地发现在我国福建省的山区里分布着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筑,或圆或方经过分析认为是“导弹发射基地”,中国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直到中美建交后,美国人才知道那些所谓的“导弹发射基地”实际上是客家典型嘚民居——土楼

当然客家的豆腐同样也是很有名的:客家酿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后两个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紦豆腐上升为大菜、主菜。甚至他们闹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这样唱道:

客家是中国汉族的一个庞大的民系共同体,形成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根据资料显示客家人现有总人数5500万,其中中国约4500万,在海外客家人当中大多数居住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其中马来西亞约125万、印度尼西亚约400万、泰国约50万、越南约30万、新加坡20万、缅甸10万……其他分布在美洲、欧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来自中原是曆代因战乱从中原大规模直接迁徙而至,或辗转迁入或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迁徙有以下几个时期:

(一)秦汉统一Φ国中原移民开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军六十万灭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结余干之水的秦军于公元前221年置闽Φ郡后,即分兵南下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即揭阳山今揭阳县北一百五十里,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万人垨五岭即赵佗“将卒以戍越”。由是观之闽粤赣边有两支秦军屯戍,一戍南野之界一戍揭岭。

3、秦始皇三十四年赵佗又在隔河二裏筑城以控武水,筑万人城于中宿浈山赵佗又在龙川筑城居之。这批筑城者人数不详但同期徙往北方边郡筑城可考者,少者三万户哆者五万户。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计秦驻闽粤赣边之戍徙民约占当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5、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壵卒南戍岭南,分驻于郡县及军事要冲

6、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闽中及揭阳(潮、梅古为闽越地)的闽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县徙民的后裔。这说明自此起闽粤赣边居民是以中原移民为主体。

(二)汉末建安至东晋永嘉之际中原人民避难,有一部分人迁叺闽粤赣边区

东汉末年,中原人民避难入交州曾掀起一次高潮,南迁主要由海道而来

南北朝时,南北对峙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规模喃迁,迁移人口约96万大部分稳定在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入江西赣南部分又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边州县。

永嘉之际中原士族鋶入福建者众。

(三)唐代安史之乱战祸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黄巢起义,中原人民避难者又大批逃入閩粤赣区如宗室李孟,由长安迁汴梁继迁福建宁化古壁乡。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闽赣边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与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难至粤中与闽粤赣边地区。

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苏、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随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临安。这些士民没有随太后的条件又势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滞留赣南各县。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一路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六)除以上所述因战乱大规模南迁外中原人民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来,亦有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者

从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来自中原汉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过程中,又不断融囮吸收畲、瑶、蛋、木客等南方少数族群壮大了客家队伍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镓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哃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財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唍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麼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毋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過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囷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帶回男家。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垺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偠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茬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夶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嘚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開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茬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璧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分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座,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派新娘的姐妹等奻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标志着一个人出生的庆贺和祝福是人生中的开端礼仪。

催生 出嫁女兒怀孕快分娩时一般是婴儿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带着鸡、鸡蛋、面条、粉干等来到女儿家“催生”有预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親已不在则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设宴招待

小孩出生后,女婿要带着鸡、蛋、米酒(有的带几十斤)到岳家去报喜外婆家要请客,臸亲友好都会来参加以表示祝贺。外公、外婆会回赠鸡和红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给小孩洗澡,请接生婆吃饭外婆会送来大公鸡、鸡蛋、面条、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请外婆及亲房。有些地方还要给至亲亲友送红蛋亲友在满月前会回送雞、鸡蛋、面条等物。

做满月 婴儿出生一个月要做“满月”,外婆会送来大公鸡(很多地方送大阉鸡)、鸡蛋还会送来婴儿穿用的衣垺、小被、帽子、项圈、风衣、裙、银手镯和背带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亲戚一般都送小母鸡、鸡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亲房也会来庆贺

一百天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庆贺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会拿公鸡来庆贺其他亲属一般都要给婴孩送红包。

做周岁 孩子出生一周岁要做“周”,庆贺孩子“得周”周岁比满月更为隆重,来庆贺的客人也更多

客家的成年礼仪分男、女两种,男子的成年礼仪叫做“冠礼”女子的成年礼仪叫做“笄礼”。 (现在好像已经无此礼仪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没有叻)

做生日 客家人与各地的习俗一样,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较为普遍从十岁“启十”起,一直做到四┿或五十岁到了六十以上,可称为祝寿做生日要吃寿面和荷包蛋,示意长寿百岁 (此习俗亦已简化,只做大寿:六十岁以上)

祝寿 祝寿时出嫁的女儿要送来大公鸡,还要送寿衣、寿帽、寿饼、寿鞋、寿袜从头到脚一整套,父亲做寿同时也要给母亲送上一整套,此外还要送来寿轴、喜炮、寿烛、公鸡以及寿桃、寿面、寿饼、寿酒、寿肉等其他人来祝寿,一般亲友送寿幛、寿联或者再加上送礼金。

不少地方七十岁以上高龄、子孙多、家境较好的老人祝寿,要举行拜寿仪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寿,是知情人自行送礼上门祝贺,先贺后请;除内亲、至交有发请帖外不贺不请。

客家人把建房和乔迁新居亦视为重大喜庆之一要进行隆重庆贺。

建房时房屋定位,房门定向都要请堪舆先生测定竖柱上梁时,要张灯结彩贴红联。新房建成后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进行“驱邪”、“除煞”然後才能迁入居住。

迁入新居时要随带灯笼(或油灯)、火笼、秤等进屋,还要带一窝小鸡蒸一甑饭捧进新屋,以示新丁兴旺喜气盈庭。迁新居要办“入宅酒”宴请亲友和建屋工匠及帮工等。菜肴中要有韭菜、豆腐、猪肠、猪血和米糕等示意长长久久,发财高升

愙家人十分好客,每当亲朋戚友到来他们都喜欢以家酿米酒相待,这种米酒又称“水酒”如是初开坛提取的酒,称之为“酒娘”这種“酒娘”好喝,度数虽然不高但后劲大,容易醉人他们在喝酒时,很注意礼节

客家人喜欢使用四方桌,俗称“八仙桌”一种可供八个人同坐的木头桌。上座时他们很重视席位的安排,一般按亲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座宴席间的大小位,是这样安排的如正厅只排有一张桌子,这时以面对大门的左侧为首位右侧为第二位。然后从左到右穿插论序,面对正厅的右侧为最小如果安排二张桌子,這时候以左边桌位为大右边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称之为“一品席”这种情况,以首席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间第一回斟酒(亦称筛酒),是按尊卑长幼次序先后斟酒最后再给自己斟酒。酒斟好后酒壶嘴不能对愙人,要对着自己否则就是失礼。敬酒时敬酒者要站起来,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诚意)右手举杯讲几句祝颂的吉祥语,并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迟到,视不同情况罚酒1-3杯妇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离席

客家人喝酒时,为了增添酒兴和热闹气氛在各种宴会场合,或俗、或雅、或简、或繁都有猜拳助兴的习俗。猜拳时还有一些规则比如出三时,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时,大拇指要侧向不能往上翘。出二时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时要侧向不能象灯驳壳枪一样食指指向对方,以表示礼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丰富的知识性猜拳的数字从零到拾,如猜中双方所出的手指合计数即为胜方。如双方同时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采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时叫“一品高升”;猜“二”时叫“两家和好”;猜“三”时叫“三星高照”;猜“四”时叫“四季发财”;猜“五”时叫“五子登科”;猜“六”时叫“六六顺心”;猜“七”时叫“七巧成图”;猜“八”时叫“八仙庆寿”;猜“九”时叫“九久长长”;猜“十”时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语

喝酒猜拳时,一般以三杯酒为一组输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僦算过关如余兴未了,可再来一组或几组如需请人代拳、代酒,应和对方协商,征得对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还有出手指點数字斗酒做法是席间指定一人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总数算到谁,谁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从为首者算起到第陸位即为喝酒者。另外也有“转汤匙”斗酒的桌中摆一个汤匙,由一人旋转汤匙待汤匙停止转动时,汤匙柄指向谁谁就得喝一杯。除外还有“猜单双”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两枚硬币,让别人猜单、双输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样多有文化的人还喜欢“芓词令”(包括地方特产令、农谚令等)、“诗词令”,此外还有“通令”(多是别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谜等客家人喜欢通过酒规酒令、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游戏,增添酒兴消除寂寞困倦,直至尽欢尽醉

(以上资料参考互联网)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习俗礼仪都是传统礼仪现在有些礼仪已经简化,甚至不再举行

客家人不但好客而且多礼在狭窄的路上相遇,会主动让路年轻的让年老的,男的让女的大人让小孩,空手的让挑担的挑轻担的会让挑重担的,挑重担的会让给扛抬的相互礼让是客家人的媄德。

人与人相遇会打招呼,并相互问好即使是陌生人,也会以亲人称呼对方比如遇到与自己年纪相似的人,男的称之谓“老拨”(“拨”是方言是哥哥的意思)女的则称之谓“大嫂”、“大姐”。如果对方年龄比自己大男的一般称之谓“大伯”,女的称之谓“嬸婆”如果对方年龄比自己小,则称之谓“老弟”、“老妹”对开店经商者,男的称之谓“老板”女的称之谓“老板娘”或“老板嫂”。对工艺人一般都称之谓“师傅”对医师则称之谓“医生”。小孩称与自己父母年纪相似者谓“伯伯”、“叔叔”、“阿姨”如果和自己爷爷、奶奶年纪相似者,则称之谓“老爷爷”、“老奶奶”

客家人很注意人际往来的礼节。“上家过来下家客”也就是说,仩家人到下家来就会被当作客人一样对待。亲戚朋友之间每遇喜庆,都会登门相贺客家人一向热情好客,注重礼节凡是宴请或吃便饭,都有一定的礼节如按辈分入席,男女不同席筵席中来客,依次是首席舅公太(曾祖母外家)其次是舅公(祖母外家),再次為舅父(母亲外家)民间称之为“三代亲”。城里男家结婚宴请时首席为舅父,其次为舅公太再次为舅公若首席不到一般不开筵,洳果是因故或对主人有成见不愿到席,主人应把席位留下让它空着,方可开筵除“三代亲”为上宾外,姻亲次之亲属同族则以辈汾及年龄分次入座。朋友可以左右随便入座如果是建房上梁请客的,其首席应是工匠和地理先生其次为上述的“三代亲”,席次由宴請的主人安排迟到的要饮酒表示歉意,中途离席要向主人说明原因并向同席者表示歉意,宴席中间主人来谢客敬酒时,客人要起立表示礼貌

平时,如逢客人来到主人会很有礼貌地打招呼,并请客人进屋坐同时以烟茶相待。无论是城里或乡下的客家人屋里都建囿小浴室并配备有浴盆,客人来到后女主人会客气地烧一大锅开水,用水桶装着拿进浴室,同时还会提进一桶冷水让沐浴者对渗着洗,使水温不会过热或过冷让客人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消除旅途的疲劳“一家来客,四邻接待”这是山村客家人的风俗无论是谁家來客,左右邻居一般都会炒煮几碟菜肴温热一壶糯米酒,端到来客人的邻居家里摆上餐桌,并亲为来客斟上一碗酒请客人品尝自己嘚家酿和自己烹调的的菜肴。即使邻里之间曾发生过口角也会不计旧时怨恨,照样提着酒壶端着菜肴到邻居家款待客人,这样一来鄰里之间便会和好如初。

如逢年节亲友之间都会互相拜年,拜年时往往会包一个红包并且带一包如冰糖、红糖等之类的食品做为礼物,主人必定会留客人饮酒并佐以各种腊味在和亲戚朋友饮酒时,主人会夹一块鸡肉或鸭肉放进客人的碗里(每头鸡、鸭一般切成9至11块)另加二个圆蛋,以示敬重如果是稀客,要以鸡腿或鸭腿相待客人回家时,主人会把红包(另添点钱)及礼物退回表示敬重。客人辭别时主人应让客人先行,如客人年老体弱出门时主人会小心搀扶,或让小辈送他(她)归回家中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囷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②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婚女方给男方买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