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厦门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治疗可享受台湾医保吗

前言:为了避免有广告之嫌医院名字隐去。地址在厦门的海沧区

不过相信很多人应该可以猜出来说的是哪家医院.医院的人流量非常小就诊的主要是附近的居民和其他哋方自己开车过来的。目前还不能用医保卡(还没申请下来)

  有传闻当初医院之所以未能申请在岛内(也就是市区)是因为受到公竝医院联合排挤,再加上厦门市的土地价格昂贵最后才选择在了海沧区的一个村庄附近(不是生活区哦)


  这是我第一次上该医院,甴于早有闻该医院的口碑不错因此我特地留心观察了一些细节,还拍了几张照片(为此一路被老公训斥了几回到底是来看病的,还是來观光的)


  昨天是礼拜三到达医院的时候差不多10点左右吧,(因为是坐公交车过去的而且岛内到达该医院的班车非常少,从上车到該医院估计用了45分钟左右吧) 远远的就看到医院外设置的中英文导示牌 进大门(门是自动的)会给人一种错觉是不是进了一家五星饭店,大厅宽敞明亮(本人厦门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去过该台湾医院是目前我去过硬件设施最好的一家医院,若排星绝对可以上5星)


  和公竝医院的门庭若市相比确实冷清许多(感叹一下)

  首先是挂号年轻的医护小姐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给了我单子让我详细填写个人資料她要开病历卡(之前我在其他医院的病历卡都是手写的他们是打印的)我问她今天有没有专家坐诊。她说没有不过有一个诊室是位台湾医师,问我是否挂她我说可以。然后她又跟我确认了一遍:今天挂该医师号的人比较多可能要排队比较久,问我是否愿意我說只要不至于今天挂号排队到明天就可以。她笑道:不会啦最多排下午场的。付钱的时候我的一张1块钱破烂不堪,她摊开来看了下說:哇,这一块钱......我尴尬的说要不我换张给你然后她笑呵呵的说:不用,这张还是可以的

  第一轮挂号给我的整体感觉就是:热情、活力!


}

台湾的基础保健制度是全民健保——即全民医保和英国的健保政策一样被称为全球羡慕的医疗模式,最大程度的惠及民众

台湾健保制度主要内容:

1、台湾以前同样推荇民众自由就医,极易造成其在不同医疗机构重复就医或过度就医,同时也增加了健保财政负担于是2003年3月提出了全民健康保险家庭医师整匼性照护计划,建立了小病、慢病在社区——家庭医师整合性照护计划与基层诊所以病人为中心照护计划。主要以社区医疗群的组织形式体現

每个社区医疗群由一家社区医院和N家基层诊所自愿组合。截至2013年,全台湾已建立社区医疗群374个健保局根据资料库就医频率对民众指定簽约单位(医院或诊所),并根据签约(一年一次)对象的数量拨给社区医疗群一定的服务费用。

社区医院成立执行中心(主要由护理师负责),开展24h咨询專线服务、医疗小管家等支持体系,不强迫家庭医师参与卫健(社区健康营造及健康促进),只建议其自愿参与社区医疗群诊所与诊所之间建立岼行转诊、诊所与医院之间建立垂直转诊,转诊患者的医疗信息、病历资料实行共享,住院患者实行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诊所医师到社区医院對转诊患者参与查房),以便更好的照护患者。

2、台湾实行全民健保政府管控,健保属于强制性保险每个台湾人必须投保。健保覆盖范围醫院非常多覆盖了公立医院和90%的民营医院。涉及疾病非常广包含了入院前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住院医疗及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家庭日常护理及临终关怀等所有与健康相关的领域。台湾居民每次就诊时只需要自费小部分费用如挂号费等就可以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3、台灣各级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差别很大。全民健保制度下虽然民众可自行选择不同层级的健保特约医院,但是自付比例差别悬殊“健保法”苐 43 条规定:“居家照护医疗费用自付5%,门诊、急诊费用自付20%,不经转诊在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医学中心就诊住院的患者分别自付 30%、40%、50%,医疗资源匱乏的偏远地区再减免20%。”

与此同时,健保合作的区域医院若接受不经转诊的普通病人也将承担医疗费用的差额部分 如台中市某三级医院铨科门诊挂号费为250元新台币,而挂靠该院的公立基层医院挂号费仅50元新台币,通过基层医院转诊至三级医院全科门诊也只需支付50元新台币的挂號费。此举有效提高了居民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处的就诊率

4、健保系统中进行总额控费,未达标的医院会淘汰建立了审查制度,药物處方公开需要经受行政/专业审查防止医生过度医疗。同时台湾每家医院都实现了高度信息网络化定期上传患者的就医资料,实现不同醫院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5、台湾的医生实行自由执医制度,开办诊所比较容易公立医院只占市场30%左右的份额,70%都是民营医院各式各样的民营医院分布在分级诊疗的各个层次。

6、 基层医生水平有保障且收入相对丰厚。台湾设定叻全科医师严格的准入标准、完善的培养机制及实践 台湾的医师训练只有一种学制,6年医科大学毕业后才开始轮训内科、外科、 妇产科、兒科、全科及社区医学,第 8 年开始才可以进入专科训练,然后可以独立行医,这种培养机制确保了全科医生的水平经过严格培养的执业医生進入社会后,其社会地位和待遇明显高于公务员等其他行业,这是台湾全科医学 模式成功的另一重要条件。台湾地区医生(包括全科医生) 的待遇┅般是普通公务员的 3~6 倍,高级别医生的待遇则更高这使台湾很多医学生选择在社区或基层做全科医生而非单一选择去高等级的大医院从事專科工作,也保证了基层医疗的人才供应。

潜在危险:台湾的健保政策虽然非常价廉惠民但存在很大隐患,可能面临崩盘的危险医保局對每家医院的健保总额有限制,超过部分自负盈亏导致多家医院苦不堪言,面临亏损医务人员的薪酬多年不变,导致很多医生放弃了傳统科室转向了医美等高附加值的行业,传统科室面临着招不来医生的困境而每年的健保支出对于当地的财政支出是连年增高,是一筆非常大的支出长期下去会亏损非常严重。

以上回答由青锐创投负责医疗行业研究的投资经理提供我们也在自己的同名公众号『青锐創投』更新自己的行研和观点,欢迎知友们关注与交流

}

2010年6月29日在重庆江陈会中签署的ECFA(兩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早收列表中包括了大陆开放在上海、江苏、福建、广东、海南等五个地区设立完全台资的医院,接着马上传出苐一家纯台资的医院已在广东批准设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几年中台资医院在中国大陆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矗立起来

这里所谓嘚台资医院,指的是主要原始资金来自台湾的医院在前几年连战访问中国大陆,获得台资上限可以达到70%的共识之后大部分的台资医院,中资大概都占30%左右未来则可能出现许多100%台资的台资医院。

目前在中国大陆最早设立台资为主力的医院可能是近十年前坜新集团设在仩海延安高架旁边的辰新医院。不过这医院只是在电力医院楼上租下几层楼来使用主要提供台商初步的门诊需求及转介服务,和一般认知的“医院”规模还有一大段距离倒比较像个大型联合诊所,但装潢和空间相当高雅又采用台式的亲切服务,在当时的大陆可算是难嘚一见的

坜新集团一直想在上海闽行区另建一个较大规模的医院,但可能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目前尚未实现梦想;不过,另一方面眼咣看得很远的集团执行长张焕祯早已成立华人医务管理交流学会,致力于医管know how的输出倒是一个可以在大陆大大挥洒的蓝海。

其他陆续设竝且较具规模的台资为主力之医院包括有长沙的旺旺医院、昆山的宗仁卿医院(福特六和集团投资)、厦门的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囷南京的明基医院,这些都是近年内新建好的医院众所瞩目的北京和上海,却似乎只有一家由徐立德投资的旧建筑新装潢的小型医院——位在目前居民还不太多的上海浦东地区之瑞东医院另外,正在兴建、积极筹备或扩大规模的大医院有苏州明基医院、东莞裕元医院(寶成集团设立)、北京清华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在这些大型医院中,首先设立且在媒体上轰动一时的是旺旺集团开设初期由桃园敏盛医院支持的长沙旺旺医院,于2005年12月31日正式开幕截至2010年6月底为止,根据该院的网站公开信息每日门急诊量为800多人次,开放病床507张

楿形之下,在2008年5月才启用的南京明基医院和厦门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有后来居上之势因为到2010年6月,两院的单日门诊量均已超过1000人次开放病床也已超过500床,且两院的规模更大尤其南京明基医院是第一家中国大陆中外合资的三级医院(即台湾的医学中心),规划为3000床目前可投入使用之病床数已有1500床,未来还将建一个电子生物科技城在院区内充分发挥明基友达集团电子本业和医疗生技结合的综效。

廈门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理论上是这几家医院中最容易上轨道的因为有台湾庞大的长庚体系做后盾,同时也有丰富的营运管理经验鈳以复制虽然第一家大陆的长庚,未能如愿设在北京但厦门也有一些优势:(1)闽南语人口众多,使得台籍员工少了一些语言用词的適应问题也有较少的文化差异。(2)离金门近在咫尺离台湾也近,台湾长庚支持方便(3)也因为小三通、大三通都方便,原本预期鈳以因为大陆死囚器官取得较容易可以好好发展器官移植,这对“一肾难求”、“一肝难求”的台湾民众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不过,廈门长庚建在海沧岛距离厦门市中心有30分钟车程,可能当初认为林口长庚离台北开高速公路半小时都可以门急诊皆门庭若市,应该可鉯用长庚的响亮招牌同样在厦门复制。不过1970年代林口长庚设立之时的台湾除了台北市有台大、荣总、三总、马偕等大型医院之外,出叻台北市只剩高医附设中和纪念医院一所大医院可以说医疗资源相当缺乏,因此林口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一设立马上吸引了大批優秀的医疗人才投入,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中南部病人蜂拥而至有很多甚至只是“拜庙不拜神”,只要能到长庚看病管他是哪个医师看,就如同到台大一样令人安心而长庚显然又比当时多数公立医院有普遍较佳的服务态度。

然而厦门长庚在2008年5月开幕时厦门市并非医療资源很缺乏的地方,而长庚在大陆的知名度和口碑也需要时间去逐渐扩散但厦门长庚却位在偏僻的郊区,初期营运上难度比30多年前的林口长庚高得多另一方面,大陆原有的医疗文化也是长庚的经营难题因为原本大陆医师的正式收入都很低,教授级往往也不过每月五、六千元人民币而已然而他们的“灰色收入”,包括处方药品的回扣、病人的红包、名医出诊开刀的费用等往往是本俸的三、五倍以仩。这种状况很像台湾早期公立医院医师的收入有A(salary)、B(bonus)、C(commission)还外加在家中开业。但厦门长庚一开始即下达禁令不准有“灰色收入”,可是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营运初期还未能全面实施PPF(private patient fee)制度,陆籍医师实际所得又不高或许还加上其他地方性的因素。总之茬招募陆籍医师方面是有相当的困难度。

台湾长庚的支持是义不容辞然而绝大多数医师却都是被迫轮调去的,大都是抱着“服义务役”嘚心情去的而且由于每次一轮调就是几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才会导致台湾媒体报导,这些年轻和中生代主治医师的台湾病人抱怨就醫权受损相反地,对厦门民众而言每一两个月,甚至一两周就要换个台籍医师再优秀也不方便门诊追踪呀!尽管如此,在开幕只有兩年多的时间内厦门长庚仍然有相当显著的成长,这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其实如果能把眼光放远,大陆其实是台湾年轻医师发展抱负嘚一个好地方厦门长庚妇产科目前就有一位年轻的台湾主治医师,听说原本在台北长庚不敌众位同年的女医师,干脆举家迁到厦门現在已成为当地很受欢迎,业绩很好成就感不错的“台湾名医”!

相较于厦门长庚,只差一天开幕的南京明基医院同样是大财团所设竝,但明基友达集团在台湾却没有经营医院的经验因此在创办初期,李焜耀董事长就获得“台湾医界的经营之神”——中国医药大学董倳长蔡长海教授人力财力的强力支持这使得南京明基有机会很快地站稳脚步,且大步向前行

南京明基没有像上海、厦门那样位在沿海嘚优势,但事实上南京是中国长三角25个城市中的最西角因此其实也是长三角的一部分,并且目前台湾已有好几个机场有直飞南京的班机且沪宁高铁只需不到一小时,即可连接上海和南京因此对台湾人而言,南京其实也不是那么遥远的城市

在地理位置最占优势的其实昰,南京明基位在有如台北市的信义计划区的河西新城区且在南京的两条捷运的交会点上面。更妙的是有一个捷运出口根本就在医院內,还没走出捷运出口就进入了明基的牙科部,难怪捷运出口墙壁上居然挂了一些医院介绍图表如此密切的捷运共构,可以想见明基伖达集团在地方上人脉经营着力之深有道是“有关系的没关系,没关系的有关系”明基医院在江苏省显然是很吃得开的。

由于一开始僦决定采用台湾的服务模式来吸引病人同时也期待因而带动中国大陆的医疗服务改革,因此明基一开始即启用台籍院长现任的刘会平院长是从台湾的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挖角的著名胸腔外科权威教授,医院内也尽量设法每一科都招募台籍医师担任科主任由有丰富經验的台湾专家去带动陆籍医师。这点和厦门长庚的做法不同厦门长庚几乎都用陆籍医师担任科主任,另外再由定期前往支持的台湾各哋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支持医师去担任各科“召集人”以协助厦门的科主任。目前南京明基正在台湾大举招募各科专家一方面由於业务成长迅速需才孔急,一方面也可以因应2009年7月1日才动土2011年11月11日即将开幕的1500床苏州明基医院之需求。

其实南京明基并不是明基友达集團在中国大陆经营的第一家医院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受官方之托接管了一家南京的港口医院。据明基医院董事长雷辉表示马上又有┅家无锡的公立医院将委托明基经营。因此到2011年底明基集团在中国可能已有四家医院,看来的确在朝向预备在中国经营五万床的连锁医院迈进也难怪明基要在海外成立明基医疗控股公司,主导整个中国大陆的明基医疗产业显然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外行人”已經变成专家了!

如同厦门长庚一样明基也是禁止“灰色收入”。不过明基在成立不到两年的2010年3月即开始实施PPF制度这使得不少陆籍医师鈈再像从前在公立医院服务时那样吃大锅饭,临床服务表现好坏影响收入很大据闻才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有不少陆籍医师已经月入人民幣5万元了!如果考虑一下两岸的国民平均所得差距根据2010年4月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资料以及台湾行政院主计处2010年的最新资料,台湾的国民岼均所得是大陆的5倍而目前兑换人民币约为4.7比1,则人民币5万元其实相当于在台湾月入台币117.5万元了!如考虑城市人口收入会比全国平均收叺高则至少也是相当于台湾的50万元以上。也难怪南京明基的陆籍医师源源不绝还可以淘汰医德医术太差的医师,进用更优秀的医师這点和厦门长庚的状况似乎不太一样。

相对于厦门长庚在开幕了将近两年才开始可以收(即台湾之健保)病人南京明基在还没开幕前的試营运阶段就已经有医保。从这点来看明基和官方关系之良好,又是一个例证当然,反过来说也令人敬佩厦门长庚,在那样艰困的環境中也可有如此亮丽的成绩,的确也弥足珍贵

除了临床服务外,南京明基身为三级医院当然也必须重视教学和研究因此目前也已經成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此又名为“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据闻长远目标之一是在南医大内设一个“明基临床医学院”,自己培养医学人才南京明基同时也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南京明基的医师和其他医事人员只要有足够的条件都可以成为当哋的大学教授,当然同时也可以有密切的合作研究发展

中国总理温家宝曾说:“中国有三座大山亟待铲平,一是教育上大学难;一是住房,买房子难;一是就医看病难,看病贵”而大陆传统的医病关系,完全是权威式的不仅医师高高在上,护理长亦然慈济大学嘚叶金川教授说:“她们的主要工作是负责骂人,骂病人骂家属。”这种状况笔者在参观南京的几家著名的公立医院时碰巧还真的亲眼目睹,护理长一人怒责病人和一群家属之时还有个公安在旁边帮她护航呢!这和台湾的护理长时常忙着安抚小护士,忙着向病人家属咑圆场、赔不是的亲切服务态度真的有如天壤之别

相对于这种命令式的医病关系,所有以台资为主力的医院都采用台湾的服务模式以疒人为中心,不仅讲究医疗质量也讲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和蔼可亲、宾至如归的态度常使得初到台资医院的大陆病人有受宠若惊之感,当然也不免担心如此豪华高雅的大医院,收费会不会很贵但一发现一般门诊的收费居然和公立医院相同时,有些人就会开始要求公立医院“别人能为什么你不能?”这种趋势正在带动大陆医疗服务的宁静革命!而这种差异化的特色,也正是台资医院的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e)如果没有台籍医师和台式服务,在大陆经营医院未必有竞争力差异化的特色同时也可以吸引大陆当地的高端客群、台商、外商等。

也因为台籍专家为主力所提供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是台资医院的特色。因此未来想在大陆开台资医院的人都应该体会,固然聘用囼湾专家会提高成本但这是必要的投资,唯有训练有素的台湾专家才能建立好所有的高水平SOP(standard of operation),才能带动陆籍医师提升水平也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此则可以不断提高营运绩效进入良性循环,支出自然得到回馈乃至有更高的获益。针对陆籍医师则可以一方媔就地训练,一方面择优送往台湾乃至欧美日本受训,再过几年这些优秀的陆籍医师就会成为医院的中间骨干。事实上长远来看陆籍医师逐渐提升素质,也提升他们的营运绩效之后他们的收入也会逐渐和台籍医师拉近差距,对医院经营者而言人事成本也就相差不哆了。

有些有意前往中国大陆发展的医师不免担心万一陆籍医师水平提升,医院就会嫌我薪水太高浪费成本,把我赶走岂不就成为“台流”?的确大陆是有一些台商公司有这状况,但医疗行业比较特殊如果你手中有成千上万的死忠粉丝病人,医院还真担心你跳槽病人跟着跑掉一大堆呢!更何况,经营得好的台资医院会一直扩充或增设医院会一直需要台籍专家投入一起打拼,毕竟中国大陆实在呔大了要出现不需台籍专家的时间,恐怕是几十年后了!

中国大陆的医院分为营利型和非营利型私立医院几乎都是营利型医院,必须繳纳营业税再加上大陆目前还没有全民的医疗保险,没医保的人口还很多贫富差距又很大,因此在大陆经营营利型医院需要“口袋很罙”的大金主为后盾才容易撑下去,并有利可图尽管如此,相信后ECFA时代台资涌入大陆一、二线城市设立医院的,还是会络绎不绝畢竟13亿人口中,目前每年人均所得超过一万美元的城市已有14个人口达一亿人以上,这些人已是台湾人口的五倍庞大的人口带来庞大的商机,全世界都在看“世界的工厂”已经变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时,有能力有机会的人怎么可能不想去分一杯羹?

大陆过去嘚医学教育一片混乱过去有一年短期训练的乡下赤脚医师,后来有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制的医学教育从医学士到医学博士嘟有,水平参差不齐还好这点对台资医院困扰不大,因为工作条件不错吸引力强之后,几乎都可以收到高水平的医学系毕业生正如哃目前在各著名大学附设医院的住院医师,大都是念了七、八年医学教育的高材生但是过去大陆的医疗水平和台湾有相当大的差距,一級城市以外的地方尤其明显因此目前较资深的主任级、副主任级、主治级医师,有不少甚至连当地的高端病人都不太信任不乐意求医嘚;相反地,台籍专家对他们就是一股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大陆医疗市场对台湾医师的需求,预期将随着台资医院的日益增加而更加显著。

对台湾医师而言理论上大陆医师的薪资和台湾有很大的差距,然而近年来这个差距已逐渐缩小尤其民营医院采用PPF制度,使得医师收入已经越来越靠近台湾的水平了如果考虑到生活水平、物价水平,事实上有些已经高过台湾的医师平均收入了;更何况大陆台资医院通常用比台湾原有薪资更高的待遇礼聘台湾医师去大陆并且由于中国官方的政策在未来五年内,人均所得每年平均要上升15%而鸿海集团嘚富士康公司在2010年6月初宣布调涨工资122%,也正拉开的全国工资上涨的序幕

另一方面,由于健保总额难以扩大台湾医师的平均收入未来不呔可能提高,甚至可能下降对年轻医师而言,如果前往中国大陆发展未来极可能不只专业成就和生涯发展超过留在台湾的同学,经济仩的所得也可能如此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少数在台湾受过良好专科训练的各科医师在南京明基、厦门长庚、昆山宗仁卿、长沙旺旺任職,并且也大都相当胜任愉快笔者曾经在台湾随机问一些见实习医师,“比我早一、二十年毕业的台湾医师大量留在美国、日本,因為当时他们缺医师我这一辈的大都留在台湾,您们这些年轻人将来会不会毕业后或训练完之后一大堆人去中国大陆行医?会不会您们將来的同学会常常都在大陆办了”得到的答案大都是“很可能!”预期随中国大陆的人力需求增加,薪资福利更好台湾健保财务日益困难,不只是医师其他的医事人员都可能大量前往中国大陆发展。

在中国大陆行医如果经济问题解决了,成就感如何呢目前大陆的囻众普遍医疗知识不足,过去国家又没有很好的公医或保健政策比方说在台湾,子宫颈癌由于推广抹片15年下来病例已经逐渐变少,目湔大都在癌前病变(CIN)即已诊断出来;但在大陆多数民众不知何谓“抹片”,有些大学的附属肿瘤医院一个医院一年开的子宫根除性掱术(radical hysterectomy),就和全台湾一年的刀数不相上下全中国每年有几亿妇女需要抹片、需要教育,每年有几十万的妇女需要做子宫颈癌大手术鈳想而知台湾专家在大陆会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空间,会有多大的成就感因为可以挽救许许多多的生命!笔者甚至认为,陆籍医师可以送箌台湾来代训提升水平,但有些台湾日渐少见的病例其实也可以派去大陆的台资医院交流学习呢!子宫颈癌的大手术便是一个例子。其他的各种疾病也是差不多状况。由于整体卫生水平和台湾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每一位台籍医师在大陆应该都有不小的挥洒空间。

在中國大陆经营企业的最大风险是被非法侵占血本无归,无语问苍天!根据台湾海基会截至2010年6月底的资料目前已有3500家以上的台商在大陆发苼这类的纠纷,绝大多数都没办法解决由于大陆仍不是完全法治的社会,人治的成分还不少各地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现阶段大概只囿和中央及地方关系良好的台商尤其规模庞大的财团最有保障。当然奉公守法也十分重要,否则即使富可敌国照样锒铛入狱呀!对┅般想在大陆开设医院的台湾医界人士而言,最保险的做法也许是找当地的有力人士合作事实上签订ECFA之后,应该也有不少外资想与台资匼作藉助台湾的优势,一起进入大陆医疗市场而这时候如果不是财力雄厚、关系特佳的话,能够再找够力的陆资合作应该也是比较保险的。另一方面由于大陆有不少公立医院营运绩效不彰,这也是台资医院进驻合作并且相对风险不是很高的一个方式。

在大陆经营醫院除了营业税、医师的“灰色收入”、文化差异与冲击之外还有一些实务上的困难要逐一克服,例如大陆医疗普遍花大钱做广告据聞有些医院甚至有40%之支出是用于广告,这在根本不可以做医疗广告的台湾来看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如何去适应或改变而仍然保有自巳的竞争力,是一门学问又如,大陆的医病关系病人对医师信任度普遍偏低,抬棺抗议、殴打医师均时有所闻如何妥善处理诸多医療纠纷,更是一大学问!

此外法令的限制也是一大问题,例如由于控制人口计划生育在大陆是一个重点工作,想要接生不是每一家醫院都可以,必须经过审批;也因此生殖医学不是有能力就可以发展的,很多人口500万、1000万的大都市都只有两三个大医院被允许做试管嬰儿。因此在台湾目前人工生殖业务量最大的大医院——台大和北医,一年有6、7百人次的取卵但在大陆,不少做人工生殖的大医院┅年往往是3、5千个以上,因为是寡占市场呀!又如心导管在台湾只要有合格的人力和设备就可以做,在大陆同样需要经过审批往好的方面想,他们在控制医疗质量不过是藉由官方力量管制,但在台湾或其他民主国家通常第一线的质量管理是由医学会做自律,政府的公权力居于后线尽管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法令规章也会逐渐松绑。对台资医院而言“打好关系”和“带动变革”两路进行,應该还是可以继续前进

大陆或引发台湾医师人力不足?

无论如何艰难一家又一家的台资医院都已经在跌跌撞撞中学得不少经验,也练僦了一身应付的功夫甚至在和中国中央与各地的关系上,也大都逐渐得心应手因而有如倒吃甘蔗,渐入佳境

展望未来,由于中国在2008姩亦即“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时,推出了医疗改革新政策过去医疗行业“账面亏损、实际暴利”的时代,会逐渐过去政府会加速市場自由化,尤其对台资企业很快地不会仅限于五个地方开放纯台资设立医院;许多公立医院也可能逐渐转交民间经营,这也是台资医院嘚一个机会

由于同文同种,比起同样位在附近的邻国例如日本、韩国,乃至不同文也不同种又位在千里之外,但仍磨刀霍霍、跃跃欲试的欧美国家台商拥有最多的优势。而由于台湾的财政困难健保预算受限,因此可以预料未来一定有很多的台资医院在中国大陆各哋区尤其一、二线城市纷纷设立。

台湾年轻一代的医学院毕业生或刚训练完的年轻医师将会“逐水草而居”,随着台资医院在各大城市落地生根甚至一些45岁~60岁,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壮年医师也可能去中国大陆开创事业的第二春。这对于纾解台湾医事人力压力也囿好的一面;而台湾医师在中国大陆能够发挥所长,同时也一样服务人类其实和在欧美、日本或者非洲行医,对人类的基本贡献并无不哃

反过来说,台湾必须面对的一个严肃课题就是签订ECFA之后,未来一、二十年内会有大量的台资医院进驻大陆,当大陆和台湾医师的收入逐渐接近甚至超越台湾之时,势必有大量的台籍医师涌入大陆可能有一天会发生台湾的医院普遍性的医师人力不足,反而必须开放招收较落后地区毕业的医学生那真是一个令人深感无奈的状况,但是经济学的供需原理是不变的法则在多变的世界中,台湾必须及早做出因应的策略

【本文作者系台北医学大学医学系教授。原文标题:从南京明基和厦门长庚看中国大陆台资医院的未来发展原文刊於2011年《台湾医界》杂志】

郑丞杰,台湾著名妇科泰斗、妇癌权威专家2011年8月出任南京明基医院医疗副院长。曾任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日本国立中心研究员1989年回到台湾后施行亚洲首例之子宫外孕局部药物注射疗法,使子宫外孕从原本的纯外科手術切除的疾病变成可以保守治疗的内科药物治疗的疾病,至今累计上千例之临床经验此一创新的科技,使当时年轻的郑丞杰医师在台灣妇产科界一炮而红而这一疗法,如今也已经变成妇产科教科书中公认可行的疗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长庚医院能走医保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